浅析领导者决策在公共决策中的作用

时间:2019-05-14 03:23: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领导者决策在公共决策中的作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领导者决策在公共决策中的作用》。

第一篇:浅析领导者决策在公共决策中的作用

浅析领导者素质在公共决策中的作用

社会学院 103班 李荣强 58号

摘要:公共决策作为人的一种谋划、选择和决断活动,往往因人的因素,特别是领导者的素质使决策活动出现偏差,偏离预期的目标和要求。目前已形成的诸多决策技术方法,未能完全解决公共决策的有效性问题。在决策中,理性人和感性人交织在一起,体现这些人性化特征的领导者素质,从根本上影响和改变着公共决策。因此,要实现公共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领导者素质及其在决策过程的作用与影响,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关键词:领导者素质;公共决策;公共管理活动;科学化和民主化

领导者的素质是领导者进行公共活动不可或缺的因素,公共决策作为公共管理活动的一部分,必然受到领导者素质的影响。虽然在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的要求下,决策过程中的各项工作并非都由领导者亲自去做大量的是交给智囊团的专家们去完成,特别是“决策技术”,原则上都是专家们的工作,领导者只是组织和领导整个决策过程,并在最终决策中拥有拍板决定权。也就是说领导者的主要责任是严格掌握公共决策程序并发挥相应专家的作用。公共决策过程中领导行为是否具备有效性,直接取决于领导者自身素质的高低。

一、关于领导者素质和公共决策

领导者素质是指充当领导角色的个体为完成其特定职能职责,发挥其特定影响和作用所必须具备的自身条件,是在一定的心理生理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教育和实践锻炼而形成的在领导工作中经常起作用的那些基础条件和内在要素的总和。它包括领导者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政治思想素质、道德品质、文化专业素质,领导和管理能力等。领导者素质具有时代性、综合性、层次性等特征。而公共决策是指公共组织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所做出的决定,它是公共管理的首要环节,贯穿于整个公共管理过程的始终。对公共决策的研究与探讨,对于加快我国公共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的进程,提高制定公共决策的质量,有效实现公共决策目标是非常必要的。

二、领导者素质在公共决策中的作用

公共决策是公共行政组织领导者的一个基本职能,但是领导者是不能随意进行决策的,他应该按照科学决策的原则,发现问题、确定目标、全面分析所领导的组织状况、能力、条件、以及相关组织之间的影响制定方案,再进行综合评价,选择进行决策,在整个决策过程中,贯穿了领导者的意志活动。但是并非领导者所具备的所有素质都对公共决策产生作用。领导者的知识素质、洞察能力、思维能力、价值取向、利益取向、政治观念等素质对于领导者进行公共决策的作用大一些。而领导者的决策能力、组织指挥能力、应变能力以及领导者的道德素养、责任感、使命感则相应的对领导者进行公共决策活动的作用小一些。而领导者的技能素质和领导者的进取心和勇气则对领导者进行公共决策的影响作用相对十分小,而对其他公共管理活动产生重要作用。

(一)领导者的知识素质的作用分析

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领导者的知识素质,是构成构成公共决策成功不可缺少的因素。在关键时刻,领导者的知识储备的数量可使决策绝处逢生,也可以使决策前功尽弃。现代社会生产的高度知识化和技术化,社会生活的开放化和现代化,都对领导者的知识提出了更高要求。领导者经常面对方方面面的事,接触形形色色的人,没有广博而深厚的知识是寸步难行的。知识素质是领导者进行公共决策成功的重要因素,在决策的各个阶段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领导者能力素质的作用分析

领导者的能力素质包括智能素质和技能素质,领导者的技能素质对公共决策的作用甚微。

1、领导者思维能力的作用

领导者思维能力包括回溯性思维能力、预见性思维能力、创新性思维能力、决断性思维能力和具体性思维能力。

(1)在决策问题的发现阶段,领导者主要运用的是回溯性思维能力。回溯性思维是在对结果的认识和分析的基础上,回过头去寻找问题的发生原因,其实质是对结果的过去和历史的认识,对事物因果联系的寻求。所以说对于问题产生的原因,领导者主要运用回溯性思维去发挥。

(2)确定决策目标阶段,领导者主要运用预见性思维。所谓领导者的预见性决策思维是指领导者根据事物发展的特点、方向、趋势所进行的预测、推理的一种思维能力,是思维能动性的表现。公共决策目标就是在给定的条件下解决问题所要达到的满意结果。目标的确定就是根据领导者对事物未来的预见,预见不是对事物发展的任意想象,而是客观地揭示事物的未来。任何一项根据领导者预见思维确立的目标,都不能与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相违背,否则就会最终导致决策的失败。

(3)决策方案的拟定阶段,领导者发挥创新性思维,在拟定方案的过程中对于常规性的问题,通常可以使用经验思维或常规思维,即具体使用算法法和目标手段分析法来解决问题,但是公共决策针对的是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其中存在着大量的、复杂而又无常规性解决思路的问题,这时领导者就需搜索法,启发式搜索法这类具有创新性思维特点的思维方法来解决公共问题。创新性思维从揭示事物的本质出发,冲破了经验俗套的障碍,克服了思维定式的束缚,能提供新颖的思维成果,对于拟定方案十分重要,它往往可以得到更好更新的设计方案。

(4)决策方案的评估选优阶段,领导者发挥决断性思维。决断性思维的逻辑顺序是分析利弊到比较优劣再到综合决断。所谓综合决断是指在评估选优决策方案时,应遵循单个评价标准:真实标准、价值标准和可操作性标准。在选择决策方案时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包括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不但要权衡方案带来的效益,还要权衡方案的外部性,评估决策方案是一个综合决断思维过程,综合性是决断思维的主要特点。

(5)决策方案的试运行与追踪决策阶段,领导者发挥具体性思维,这时领导者应具有具体性思维,决策方案的试点实施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方案的普遍实施并最终解决公共问题,领导者要了解决策方案实施的条件,方案的实施的阶段,方案实施的层次以及实施方案的各种有效措施。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具体性,它的这一点决定了领导者必须以具体性思维作为指导。

2、其他智能素质的作用

(1)洞察力。一个高明的领导者能超前地把握事态发展的趋势并能敏锐准确地抓住问题的要害。领导者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要能辨别出急需解决的、关系重大的公共问题并将其纳入公共决策议程,形成公共决策问题。

(2)决断能力。这是要求领导者在公共决策过程中面对政策问题能够审时

度势,不失时机地确定决策目标,快速形成和抉择方案的能力。这久要求领导者要有决断的魄力,善于排除干扰,果断决策。

(3)组织指挥能力。领导者的组织指挥能力包括平衡协调能力、说服解释能力、合理分析授权的能力、控制局势的能力、激发团体活动的能力等。领导者不仅要随时解决实施过程中新出现的各种问题,而且要追踪原来决策目标,进行不断修正与调整。同时也要把握决策的整体目标,善于分解决策目标,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分阶段决策方案,不仅如此,领导者还要熟悉下属的才能,善于调用不同特长的人去实施不同决策方案。

(4)应变能力。无论在开始发现问题确定决策目标阶段,还是决策方案的试运行与追踪决策阶段,都可能遇到意想不到的情况,复杂多变的决策情境需要领导者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能够对不断变化的情景做出迅速反应,进行灵活的决策修正与追踪决策。

(5)利益整合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利益的多元化成为趋势。领导者的重要职责,就是要把分散的利益甚至有冲突的利益要求整合为利益共识,顾及到各种利益要求,并据此来确定政策目标。

(三)领导者价值取向的作用分析

领导者的价值取向是领导者对客观管理情境的的一种意向和心理倾向,领导者价值取向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部分。宏观价值取向是指领导者以自己的价值观为核心,对事物进行社会性、经济性、政治性、审美性评判时所产生的心理倾向,这种取向以社会规范为原则,它是领导者的价值观为核心,对客观事物与自身的需要满足性、风险意识性、独立自主性、利己性、短期效果性等的关系进行评判时所产生的心理倾向。

领导者价值取向中的利益取向、价值观、政治信念、道德素养、责任感、使命感对领导者进行公共决策产生作用。领导者在公共决策过程中对信息的评估是基于特定的价值取向的,他们会基于公共利益,将一些“主观”的“感情色彩浓厚的”的信息尽量排除在公共决策过程之外,信息的取舍是领导者没有意识的活动,因为领导者的道德要求,还有后天的教育,已将不利于公共利益的信息、问题,不纳入自己考虑的范围之内,因此这类问题是不能进入决策过程的。另一方面面对领导者对信息有意识的进行分析和了解,也会将不利于公共利益和当前不

是很迫切急需解决的问题,排除在公共决策过程之外。

三、提高领导者素质和能力的途径

领导者进行公共决策是在领导者及被领导者的参与下,为解决公共问题而进行的目标、途径、对策的选择和决定。领导者的知识素质、能力素质、价值取向都可以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锻炼,是能够日夜完善的。领导者的素质对于决策的成败起着关键作用,因此要推进公共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进程必须提高领导者的素质。

(一)提高学习能力,提升知识素质

读书学习是提高领导者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读书学习,可以获得所需要的各种知识,汲取和借鉴前人、他人的丰富经验。在读书学习中,作为领导者要克服畏难情绪,坚持把读书学习机为自己每天不可缺少的生活内容;要理论联系实际,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现代科技发展的趋势和本单位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学习内容;要采取正确的、实用的、适于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注意知识结构的合理性、知识内容的针对性和知识回的广泛性。

(二)培养和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

由于影响领导者进行公共决策的因素涉及到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科技因素、文化因素的呢过诸多因素,因此,要求领导者在错综复杂的条件下,培养和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领导者不能单用传统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不能仅仅凭经验进行公共决策。

(三)全面提高领导者的领导技能素质

任何人都能提高自身的领导效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许多领导工作会涉及到技能,而技能作为领导者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领导者要发挥组织协调能力,充分发扬民主,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提高领导者自身的领导技能,在公共决策过程中能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美)詹姆斯•E•安德森.公共决策[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

[2](美)赫伯特•西蒙.现代决策理论的基石.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8;

[3]宁骚.公共政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陈振明.政策科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5]韩云.领导者素质取向的制度性约束.中国政治,2002;

[6]朱秦.影响公共决策的个体心理偏差及其整合.理论探讨,2002;

[7]孙学玉.公共行政学论稿.人民出版社,1998;

[8]胡宁生.现代公共政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第二篇:在危机决策中领导者如何处理突发事件

9、在危机决策中领导者如何处理突发事件

在现实生活中,危机如同驱不散的幽灵始终追随着我们。在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时,各种矛盾、冲突日益尖锐,若处置不当,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因此,如何处理危机成为现代领导者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危机处理能力成为信息社会条件下衡量一个领导者行政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准。

一、迅速控制事态。无论面对的是何种性质、何种类型、何种起因的突发事件,领导者都应积极进行处理,立刻作出正确反应并及时控制局势。以积极的态度去赢得时间,以正确的措施去赢得公众,创造妥善处理危机的良好氛围,而不应一开始就采取消极、被动的态度,追究责任。从而耽误处理突发事件的时间,造成处理的被动局面。此时领导者应从容面对,快速反应,果断行动。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否首先控制事态,使其不扩大、不升级、不蔓延,是处理突发事件的关键和首战。

二、准确找到突发事件症结要真正彻底消除因突发事件造成的危机。需要在控制事态后及时准确地找到突发事件原因,对症下药,使问题得到解决,这一阶段主要是作好如下方面的工作:1,收集信息,掌握第一手材料。突发事件的原因深藏在事物的内部,隐含在各种现象之中,要想把握它,必须掌握大量的材料,并能对此进行分析与综合,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据此制定出解决问题的办法。2,确定事物的性质,这是危机管理的关键。在掌握大量材料的基础上,领导者要做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工作。这主要是对突发事件做战略性的分析。包括突发事件的主要力量是来源于哪里?最终目的是什么?通过分析,使之对危机认识更深刻,更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危机的策略方案,争取控制危机的主动权。3,制定具体解决措施。事件的性质确定以后,必须迅速制定处理问题的总体方案。解决危机的方案,首先要具有可行性,其次要注重效果、标本兼治。所以领导者在出台处理意外事件的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条件和因素,因人、因地、因事制宜,达到对公众、组织都有益处的效果,努力取得多重效果和长期效益。最后,要准备备选方案。为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变化,必须做多方面慎重考虑,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到胸中有数,从而使突发事件得到妥善解决。

三、及时向社会通报事件进展的情况,明确表明态度。发生事件后,启动相关应急预案,组织人员深入调查核实情况。通过行动依法维护相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并及时透过媒体向社会公布事件的真实情况,以良好形象争取社会支持和认可。

四、果断解决问题实施决策方案。采取具体措施处理事件,是处理突发事件的决战时期。这时领导者的指挥能力、运筹、决断、魄力都将发挥重大的作用。1,领导班子内要达成认识和行动的统一。2,领导者亲临现场。在突发事件中,领导者魅力的最好展现是亲临第一线指挥,稳定人心,也充分体现领导者胆略、勇气。3,用好人。危机时刻是急需人才的时候,也是人才发展的最佳时机。这时的用人要突破传统框子,不拘一格。为鼓励人才的脱颖而出,要运用灵活的激励手段。4,执行要有力。处理突发事件,常常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阻力,如果忍让、退却,就会带来无穷的后患。所以,只要是正确的措施,一经公布,就要坚决贯彻,丝毫不能妥协。

五、总结经验教训。突发性事件被平息后,组织获得了相对的平静与稳定,这并不意味着危机过程已完结。这时的领导者的主要工作是致力于危机的恢复和危机的根本解决。因为危机公开的冲突被制止了,但引起危机的深层次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如果不从根源上控制还会以其他方式再发生。所以此时的领导者,一方面在恢复正常的社会活动外,更要从系统的角度查找问题出现的深层次诱因,教育广大群众提高认识,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并有效地制定危机后管理工作的重点,使群众看到领导者的远见与对组织负责的精神。、

第三篇:充分认识信息在决策中的作用

充分认识信息在决策中的作用

我们的信息工作是从一九八五年下半年开始,经历了由起步、发展到逐步趋于成熟的过程。现在,信息工作已成为及时了解各方面动态,驾驭全区工作,为市委提供有效服务的重要手段。通过实践,我们对搞好信息工作有这样几点体会:

••••

一、对信息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必须有明确的认识。过去,虽然我们主观上把信息和决策挂起钩来,但对如何抓信息,抓什么样的信息,怎么发挥信息在决策中的作用,并不十分明确。因此,工作着眼点较低,工作水平也不够高,一般动态性情况的反映比较零散,大的情况报不上来。有些信息虽然对工作起了一定作用,但从整体上还看不到信息工作的明显作用。后来发生了一件事,使我们有了新的认识。一九八七年,我区计划建设自选商场,这时外地报道全国已开业的十几家自选商场普遍经营不景气。这些消息使区领导对建不建自选商场产生了疑问,难以拍板。在这种情况下,信息部门及时收集整理了一条信息,对外地自选商场经营不景气的原因做了分析,说明并不是这种经营方式本身存在问题,而是管理不当和货源问题所造成。这一信息统一了大家的认识,使领导班子及时做出了按计划建自选商场的决策,而且加强了管理,保证了货源,使这家商场开业后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这件事使我们尝到了依靠信息作决策的甜头,促使我们下更大的力量抓好信息工作。去年,区委用很大精力理顺了信息工作的关系,健全了信息网络,加强了信息的综合开发与利用,使区委的信息工作开始步入正轨。

••••

二、为了做好信息工作,需要做好几件事。一是设立专门机构,加强网络建设。去年,区委专门设立了信息科,配备了得力干部,明确了信息科的任务。同时,拓展、延伸了信息网络,在全区建起一个以信息科为中心,以党委信息系统、区人大、区政府综合部门为主渠道,包括各粮店、副食店、部分学校、医院等基层单位在内的覆盖全区的信息网络。另外还根据情况,临时聘请特约信息员,及时反映各方面动态。二是提供条件,给予权力。在阅读文件、参加会议方面,区委尽量为信息工作人员提供方便。有时,区委领导直接和信息人员一起摆情况、议问题,帮助他们把握领导意图,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工作中保证信息人员的权力,主要是报忧的权力和处理紧急信息的权力。如去年七月,四化河污水外溢,淹泡部分民房,危及群众安全,部分居民准备上访。当时信息人员未经区委领导即向市委报送了这一信息,引起市领导的重视,及时解决了问题。三是加强协调,保证信息渠道畅通无阻。每当信息工作碰到难题时,区委领导就及时予以疏通。去年八月,市场出现争购风,信息人员及时向市委报告了这一重要信息,引起市领导的高度重视。但是,做具体工作的同志思想也有压力,怕人家说坏事出在本区。针对这种情况,区委领导立即给信息工作人员做工作。肯定了他们的作法,同时,召开市场动态信息分析会议,要求全区各单位都要及时报送市场情况,推动了信息工作。四是建立激励机制。我们对信息工作实行了目标管理,明确责任,提出质与量的标准,并对完成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及时给予表扬或批评。五是适应工作需要,提供现代化工作手段。随着整个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信息传递的速度必须提高,信息传递手段也必须相应改进。去年,在行政经费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我们专项投资装备了录音电话、电传、四通电脑编辑打印机及录音机等设备,大大提高了信息收集、处理、传递的效率,提高了信息的时效性。

••••

三、信息工作必须紧密围绕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的热点、难点、敏感点。当前在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对信息工作如何进一步发挥作用,我们做了一些探索,感觉下列几方面的信息对决策和实际工作帮助较大。

••••1、动态信息。掌握动态信息,可以及时了解各方面的情况,从大量的现象中看到

问题的本质,特别要对那些具有倾向性、苗头性、突发性、全局性的动态信息引起关注。去年,区委信息刊物共刊登区内动态信息205条,被市委办公厅采用146条,其中关于市场动态和群众情绪方面的信息有44条。由于情况了解得比较清楚、及时,因此能够很快做出反应,比较准确地决定一些事情,迅速解决一些问题。

••••2、预测信息。预测信息具有超前性,可以使我们把工作做在前面,变被动为主动。去年五月,外地副食品价格调整方案出台,我市市场出现波动后很快平息下来。当时我们意识到,市场虽然平稳了,但仍潜伏不稳定因素。于是组织信息工作人员对六月份的市场形势进行了预测,结论是,六月上中旬市场将相对稳定,下旬可能会出现新的波动。根据这一预测,我们一方面加强了物价改革宣传和物价管理,另一方面,组织调运相关商品,增加商品的库存量。当六月底争购风再起时,我们已有了充足的思想和物质准备,工作比较主动。••••3、报忧信息。在新旧体制交替过程中,各种矛盾较多,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我们的工作也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不能及时发现解决,就会妨碍改革和建设的发展。因此,我们多次要求信息工作人员主动抓报忧信息,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这类信息都引起了领导的重视,及时改进了工作,解决了问题,排除了隐患。

••••4、对策信息。这类信息可开阔领导的思路,直接为领导出主意、想办法,推动实际工作的开展。我们要求信息工作人员不仅要反映情况,还要在提出问题时,拿出对策建议。工作中,有许多问题就是采纳或吸收了信息员的建议,并收到很好的效果。

••••5、经验信息。经验信息具有普遍性、典型性,对推动面上的工作具有指导作用。去年,共编发这类信息151条,市委办公厅采用47条,区委领导批示27条,及时肯定并推广了一些单位在坚持改革、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清廉从政等方面创造的先进经验,起到了以点带面、推动全局工作的作用。

充分认识信息在决策中的作用

发表于:1989-03 作者:天津市河西区委办公室 来自:天津市 天津市河西区委办公室

我们的信息工作是从一九八五年下半年开始,经历了由起步、发展到逐步趋于成熟的过程。现在,信息工作已成为及时了解各方面动态,驾驭全区工作,为市委提供有效服务的重要手段。通过实践,我们对搞好信息工作有这样几点体会:

••••

一、对信息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必须有明确的认识。过去,虽然我们主观上把信息和决策挂起钩来,但对如何抓信息,抓什么样的信息,怎么发挥信息在决策中的作用,并不十分明确。因此,工作着眼点较低,工作水平也不够高,一般动态性情况的反映比较零散,大的情况报不上来。有些信息虽然对工作起了一定作用,但从整体上还看不到信息工作的明显作用。后来发生了一件事,使我们有了新的认识。一九八七年,我区计划建设自选商场,这时外地报道全国已开业的十几家自选商场普遍经营不景气。这些消息使区领导对建不建自选商场产生了疑问,难以拍板。在这种情况下,信息部门及时收集整理了一条信息,对外地自选商场经营不景气的原因做了分析,说明并不是这种经营方式本身存在问题,而是管理不当和货源问题所造成。这一信息统一了大家的认识,使领导班子及时做出了按计划建自选商场的决策,而且加强了管理,保证了货源,使这家商场开业后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这件事使我们尝到了依靠信息作决策的甜头,促使我们下更大的力量抓好信息工作。去年,区委用很大精力理顺了信息工作的关系,健全了信息网络,加强了信息的综合开发与利用,使区委的信息工作开始步入正轨。

••••

二、为了做好信息工作,需要做好几件事。一是设立专门机构,加强网络建设。去

年,区委专门设立了信息科,配备了得力干部,明确了信息科的任务。同时,拓展、延伸了信息网络,在全区建起一个以信息科为中心,以党委信息系统、区人大、区政府综合部门为主渠道,包括各粮店、副食店、部分学校、医院等基层单位在内的覆盖全区的信息网络。另外还根据情况,临时聘请特约信息员,及时反映各方面动态。二是提供条件,给予权力。在阅读文件、参加会议方面,区委尽量为信息工作人员提供方便。有时,区委领导直接和信息人员一起摆情况、议问题,帮助他们把握领导意图,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工作中保证信息人员的权力,主要是报忧的权力和处理紧急信息的权力。如去年七月,四化河污水外溢,淹泡部分民房,危及群众安全,部分居民准备上访。当时信息人员未经区委领导即向市委报送了这一信息,引起市领导的重视,及时解决了问题。三是加强协调,保证信息渠道畅通无阻。每当信息工作碰到难题时,区委领导就及时予以疏通。去年八月,市场出现争购风,信息人员及时向市委报告了这一重要信息,引起市领导的高度重视。但是,做具体工作的同志思想也有压力,怕人家说坏事出在本区。针对这种情况,区委领导立即给信息工作人员做工作。肯定了他们的作法,同时,召开市场动态信息分析会议,要求全区各单位都要及时报送市场情况,推动了信息工作。四是建立激励机制。我们对信息工作实行了目标管理,明确责任,提出质与量的标准,并对完成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及时给予表扬或批评。五是适应工作需要,提供现代化工作手段。随着整个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信息传递的速度必须提高,信息传递手段也必须相应改进。去年,在行政经费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我们专项投资装备了录音电话、电传、四通电脑编辑打印机及录音机等设备,大大提高了信息收集、处理、传递的效率,提高了信息的时效性。

••••

三、信息工作必须紧密围绕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的热点、难点、敏感点。当前在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对信息工作如何进一步发挥作用,我们做了一些探索,感觉下列几方面的信息对决策和实际工作帮助较大。

••••1、动态信息。掌握动态信息,可以及时了解各方面的情况,从大量的现象中看到问题的本质,特别要对那些具有倾向性、苗头性、突发性、全局性的动态信息引起关注。去年,区委信息刊物共刊登区内动态信息205条,被市委办公厅采用146条,其中关于市场动态和群众情绪方面的信息有44条。由于情况了解得比较清楚、及时,因此能够很快做出反应,比较准确地决定一些事情,迅速解决一些问题。

••••2、预测信息。预测信息具有超前性,可以使我们把工作做在前面,变被动为主动。去年五月,外地副食品价格调整方案出台,我市市场出现波动后很快平息下来。当时我们意识到,市场虽然平稳了,但仍潜伏不稳定因素。于是组织信息工作人员对六月份的市场形势进行了预测,结论是,六月上中旬市场将相对稳定,下旬可能会出现新的波动。根据这一预测,我们一方面加强了物价改革宣传和物价管理,另一方面,组织调运相关商品,增加商品的库存量。当六月底争购风再起时,我们已有了充足的思想和物质准备,工作比较主动。••••3、报忧信息。在新旧体制交替过程中,各种矛盾较多,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我们的工作也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不能及时发现解决,就会妨碍改革和建设的发展。因此,我们多次要求信息工作人员主动抓报忧信息,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这类信息都引起了领导的重视,及时改进了工作,解决了问题,排除了隐患。

••••4、对策信息。这类信息可开阔领导的思路,直接为领导出主意、想办法,推动实际工作的开展。我们要求信息工作人员不仅要反映情况,还要在提出问题时,拿出对策建议。工作中,有许多问题就是采纳或吸收了信息员的建议,并收到很好的效果。

••••5、经验信息。经验信息具有普遍性、典型性,对推动面上的工作具有指导作用。去年,共编发这类信息151条,市委办公厅采用47条,区委领导批示27条,及时肯定并推广了一些单位在坚持改革、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清廉从政等方面创造的先进经验,起到了以点带面、推动全局工作的作用。

第四篇:浅论公共决策的科学性

浅论公共决策的科学性

马玉清

公共管理是以公共组织为依托,运用公共权力,调配利用公共资源,为有效实现公共利益而进行的管理活动,这种管理活动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公共决策。因此,公共决策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公共资源运用是否合理,公共利益能否实现。公共决策科学化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

一、公共管理呼唤决策的科学性

公共决策是公共管理的重要手段,是社会公共组织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或解决面临的问题制定行动方案并加以优化选择的过程。作为一切行为的先导,公共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事业的发展,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公共活动的效力。有效利用公共资源,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公共利益是公共决策的最高境界。

任何决策都具有预见性、选择性、主观性等特征,都是由人的主观意志对客观存在的多种可能进行选择,且这种选择立足于现实并面向未来,具有不可知性。准确地筹划未来不可知的事情,就要求凭借现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科学的预测。

公共决策与其它决策相比具有广泛性、战略性、复杂性、执行性等特点,其操作难度和影响程度都远甚于其它决策。公共决策的领域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政治、法律、经济、文化到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水价、电价、房价、火车票价等等,几乎无所不包,是最具广泛性的决策;公共决策虽有对某一问题的具体决策,如北京饮用水问题,但更多的是对全局问题的决策,如社会经济发展方向、策略、区域功能定位、行业布局等等大的战略问题,其不但作用于当前,而且更注重对长远发展的影响,其战略意义和长远性是其它决策无法匹敌的;社会是复杂的,对公共事物所做的决定必然要面对极为复杂的社会局面,因此,公共决策具有复杂性;公共决策一旦作出就要在其所调节的范围内执行,具有普遍适用力。上述四个特点决定了公共决策的影响面广,影响时间长,影响力大,因此必须慎之又慎,一旦决策失误必然影响巨大,破坏能力也最强;特别是重大决策的失误,其后果更是无法估量的。因此决策成功是最大的成功,决策失误是最大的失误。这种失误的损失远不能简单的用金钱来衡量,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直接的经济损失。决策失误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仅2002年,审计机关审计查出由于违规担保、投资和借款等,给国家造成损失多达72.3亿元。基层许多人士普遍认为,这个数字已相当保守了,实际上由于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远不止这个数字。

第二,自然环境和资源的损失。一些违规项目和重复建设,以及“开而不发”的撂荒地,不但严重超越了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损害了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而且占用了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由于管理审批不严,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矿产资源的浪费触目惊心,其经济损失难以估量,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更是难以弥补。

第三,政治上的损失。由于决策失误造成的巨大损失引起了群众的强烈反感,使当地政府的信用度降低,干群关系紧张危及社会稳定,干部队伍自身建设也受到影响。

因此,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重要的一条是要提高公共决策能力,防止决策失误。党和政府为此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如建立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论证制度、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决策责任制度等等,其目的就是通过完善决策机制,实现公共决策的民主化、公开化、程序化、法制化、科学化,有效减少和避免决策失误,提高政府决策水平。这些制度的建立取得了喜人的成果,预示着一套科学完整的决策机制正在建立之中,这是我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努力提高执政能力的具体体现。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对公共决策的问题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认真细致的分析,特别是要搞清现实社会中都有哪些因素影响了公共决策的科学性,以使我们的决策机制更科学、更完善。

二、影响公共决策科学性的因素

公共决策的科学性是指决策的过程符合科学的规范,决策的结果符合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决策的实施能带来预期的效果,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与之相反的情形就是不科学。

任何决策都是由人的主观意志对客观存在的多种可能进行选择,因此影响公共决策的科学性的因素也就有主客观两个方面,客观方面主要是对事实和信息的把握程度,决策技术手段的使用等,这些都属于技术层面的问题,本文拟从主观方面进行一下讨论分析,通过现实生活中公共决策的案例,透视影响公共决策主体主观方面的几大因素。

1、决策验收和评价体制的导向作用

任何一项决策首先需要考虑的是价值问题,这也就是西蒙说的价值前提,它是决策主体作出的“需要不需要”、“值不值得”的判断,这种判断依赖于人们的价值体系,其影响主要表现在决策目标的确定上。公共决策的价值前提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决策事项本身的价值,二是决策事项对决策者的价值。比如修一条路,其自身价值包括道路在交通、经济等方面的效能,对决策者的价值在于能否表现自己的政绩,对于私心重的人还会考虑自己在修路过程中有什么经济利益等等。因此,价值前提是影响决策者作出决策的重要因素。就其项目本身的价值判断是决策者的水平问题,就其对决策者自身的价值则反映了决策者的政治素质。对决策者自身价值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是决策的验收和评价体制。企业决策的验收和评价机制是市场,产品适销能够得到预期的赢利就说明决策的正确;公共决策的验收和评价体制是拥有验收评价权的机构,在目前中国现行体制中是上级机关,上级考核的标准支配着下级的决策。毛主席有一句话:“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过去我们都用这句话来理解干部的重要性,今天我们不妨反过来看,干部的作为必须是路线确定之后,所以政策是第一位的,干部是第二位。那些受肯定、受重用的干部是如何做事、如何决策的,对其他干部具有引导和示范作用。因此,干部考核制度是影响决策者如何决策的重要因素。

2、典型经验的导向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成功者的经验往往是其他人模仿的重点,这是仿效心理的一种反映。贝克汉姆有许多模仿者,因为他成功;知名品牌容易被人仿造,因为它好销;某地的成功经验也会在很多地方迅速普及,因为它好用。大连市政建设在全国打响后,有多少地区纷纷效法;开发区的蔚然成风也是因为有了这样成功的先例。渴望成功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愿望,现成的经验是通向成功的捷径,典型的带动作用不容忽视,如果用的好,可以事半功倍;但如果不切实际,亦步亦趋,也会闹出邯郸学步的笑话。

3、决策程序的建立和执行情况

这里说的决策程序不简单地指决策步骤,两者是有区别的。决策步骤一般是指一项决策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它一般包括问题发现、问题确认、建立议程、确立目标、信息搜集、拟订备选方案、备选方案评估、行动方案选择八个步骤。决策程序是指作出一项重要决策必须的程序和规则,比如对方案的评估必须经过专家团的谨慎论证,行动方案的选择方式,是集体决策还是集体参与的决策还是个人决策,集体决策的表现形式是什么,是记名投票,无记名投票还是举手表决等等。决策步骤是技术流程层面的问题,决策程序则是决策机制的问题。有没有这样的程序,这样的程序是不是被很好地执行,是影响决策科学性的重要因素。如果缺乏必要的决策程序或虽有程序但不能被很好的执行,决策必然会出现随意性,而缺乏约束的行政首长负责制非常容易导致长官意识,这两点对正确决策来说都是致命的。

4、决策思维的角度

思维方式是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因素,但它在实际决策中意义十分重大,思路不对结果往往也不对。比如过去我们对重大问题决策,只做可行性分析,于是千方百计找出的都是可行性的理由,而对其不可行性则分析得不够。这样一来,由于没有逆向思维,使得研究基本上是单线性思维,难免失之偏颇,即便程序是合理的、科学的,即便是集体进行的决策也难免会出现决策失误。因为决策的依据具有单方面性,不能完全反映客观事实的本来面目。任

何事物都有可行与不可行两个方面,究竟是否可行,应该两方面都研究,最后比较分析谁的因素占的更多一些,这样分析事物才算全面,而在全面分析研究基础上得出的结论可靠性才更高一些。

5、决策者的素质水平因素

决策者作为最后鉴别诸项方案的人,其学识水平、认识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气魄胆量、思想境界等等,直接关系决策的水平。高素质(指综合素质,而不单指高学历和高知识)的人,才可能做出更合乎事物本质的判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论持久战》,《论十大关系》,这样的论述只有高瞻远瞩的人才能做出来。

6、决策过程中的利益驱动

这其实也是决策价值前提问题的一个方面,公共决策的决策者如果失去必要的程序约束和必要的监督,就会留下制度空隙,这种空隙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利益。对这种利益的态度就决定了其决策的方向。如果垂涎这种利益,或者禁不住这种利益的诱惑,其价值取向就会偏离,就可能产生钱权交易,这是决策腐败的一大根源。比如个别的决策者明明知道哪个方案更好,但偏偏舍优取劣,就是利益因素在作怪,因为只有错误的决策才能给自己换来利益,在公众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他们选择的是损害公共利益以满足个人利益。这种情况是管理漏洞造成的。

三、公共决策科学性的保障

1、建立全面公正科学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官员走向科学决策值得庆幸的是关于考核标准问题已经引起高层的关注,并已采取必要的措施。据报道,目前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标准及细则正在紧张制定之中。新评价标准将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班子和干部的差异性,分门别类地设置考核内容和标准;在考核内容和标准的设置上,能定量的定量,难于定量的,将进行定性分析比较,最大限度地减少主观随意性;细则中将包括“硬指标”与“软任务”,并首次提出了要对政绩进行成本分析问题,这样可以有效地杜绝短期行为。

如果这样的考核评价体系真的能建立起来,必然会影响干部决策的价值取向,一旦决策 中附加在价值前提中的私人利益因素问题得以排除,可使决策者价值前提判断少一个干扰因素,可以使其朝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

2、典型宣传的适度、客观以防止误导

典型是具有“光环效应”的,会使人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产生一种夸大化的感觉和看法,一旦成绩成为光环被放大,不足也就隐藏到光环的背后视而不见。因此,对于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经验要做理性的分析和理性的宣传,不要过于渲染,特别要指出经验的适用范围。尤其是对刚刚出现的典型更要慎重,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新生事物都代表未来的方向,有的有历史局限,有的有地理局限,还有人文因素的局限等等。不适当的宣传和模仿可能会造成危害。从另一个角度说,每一个决策者要理性地分析别人的先进经验,对于经验的学习也要进行可行性论证,看看是否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要有选择的学习,批判的吸收,这样才能不盲目,不盲从,才不至于丧失了自己的优势和个性。

3、建立完备的公共决策程序并确保很好的执行

公共决策可以粗略地分为两大类:一是对于未来的决策,即关于社会经济发展未来方向的决策,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等;一是对于已然的决策,即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某个问题的决策,如解决首都交通拥堵问题的意见。根据筹划解决问题的大小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宏观即战略层面,解决的是方向问题,简单说是择向;二是中观即项目层面,解决的是突破点的问题,简单说是择要;三是微观即战术层面,解决的是具体方案的问题,简单讲是择优。对于不同的层面政府的作为是不同的,程序也就因此不同。对于宏观的战略研究,解决的是“做不做”,“向什么方向做”的问题,更多的是党委和人大的事情,决策的过程应表现为一种集中民智的过程,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结合本地区的自然地理、历史人文、经济基础、资源状况、产业特点、周边环境、现有财力等作出综合的判断,要依照全委会的工作程序严格决策。项目选择则是在总体战略选择后对项目的优先性进行选择,解决的是“先做什么”的问题,这是政府决策的重点问题,应重点征求各相关部门的意见,进行综合考虑,对于重大项目必须经过专业人士的科学论证。包括可行性与不可行性两个方面的论证,然后按照决策机制进行决策。方案是对特定项目的设计,解决的是“怎么做”的问题,属于纯粹的技术层面,是对如何实施项目进行先期筹划,这主要应该是管理部门和专业人士的行为,政府只是在专业部门的方案中选优。对于不同类型的决策制定不同的程序和责任方式,每一种决策都要按照公开议题、广泛征求意见、科学论证、集体讨论、反复论证、集体通过这样的程序进行,对于论证方法、表决方法等作出具体的规定并严格地执行,对整个决策过程要制作详细的档案,以增强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在最后进行决策表决时应采取记名投票的方式,并将表决结果记录在案,作为考核干部、追究责任的一个依据。

4、克服决策思维的单一性,对重大问题进行不可行性论证

对于重大问题的决策一定要慎重,慎重,再慎重,在做可行性论证的同时做不可行性论证,双方进行交流、比较、分析,最后慎重作出更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决定。这样做可以让两种思维交汇碰撞,相互补充,以使决策计划更周密,更可行。其实在决策学上也专门有这样的方法,叫“角色互换法”,主要适用于“做还是不做”的问题,组成两个调查组,一组收集肯定的资料并进行论证,一组收集否定的资料并进行论证,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后交流意见,然后双方交换任务。这样双方都从对方的角度去观察问题进行调查,可以发现原来意见的漏洞和对方合理的成分,更容易达成一致意见,而且对整个问题的研究更全面。上世纪90年代初,中央计划到2005年把上海建成亚洲金融中心。上海随即成立了两个班子,一个论证上海可以成为亚洲金融中心,一个论证上海在10年内不可能成为亚洲金融中心。不可行性研究报告给人留下的印象尤为深刻,它通过对资金拥有量、流动量、经济开放性程度、国际地位等方面的分析,提出上海要具备某些条件还有相当难度。最后,尽管经过反复权衡,不可行性报告未被采用,但它对决策者全面考虑上海的发展很有帮助,它提醒决策者,上海要成为亚洲金融中心,必须解决哪几个问题。这样的论证表面上看麻烦,时间长,但决策一经作出其科学性、可行性都更有保障。

5、提高决策者水平,让有决策能力的人来决策

决策者的决策水平对决策质量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提高决策者的水平是提高决策质量的最直接的手段,应该从组织上和领导者自身两个方面努力。组织上应该量才使用,充分发挥每个领导的特长,将那些具有决策能力的人放到决策者的位置上。人的能力表现出不同方面的特长,有的善于筹划,有的善于执行,如果使用不当、用非所长,就不能表现一个人的应有价值,反而觉得可能不是很胜任。决策的岗位需要善于筹划的人,一定要使善谋者得之。如果实践已经证明某人不太适合做决策当领导,就应该为其调换合适的工作。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也曾表现过思维的单一性,只注重对现有领导干部的培养和提高,而忽略有些人虽不是领导却很有实力,只要给他们合适的位置,他们就能做出突出的成绩。这样的思维模式造成了变相的干部终生制,也助长了平庸和无为,压制了真正的人才。新的思维应该是,让有决策水平、有决策能力,有领导能力的人来做领导。那些需要培训的暂时先培训,等合格了再上岗。如果培训也不合格就重新安排适合的工作,否则会贻误战机,贻误事业,浪费时间,也浪费别人的生命。其实对于干部的选拔不应该搞一刀切,也不能搞一阵风。一说年轻化就必须多少岁以下,超过一两岁就嫌大了;一说知识化就必须什么学历以上,似乎学历越高越好。有的人看起来是大两岁,但是精力旺盛,经验丰富,不应该因为早出生两年就靠边站,而把职位让给比他差的年轻人;有的人原学历是不高,但虚心好学,不断进取,注重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反而比那些徒有学历的人更有价值。

6、堵塞决策过程中的利益漏洞

决策过程的利益漏洞是导致决策腐败的一个最重要因素,主要是因为机关内部工作管理的不规范造成的。由于行政机关内部没有严格的决策制度规范、财务制度规范和工作制度规范,使“行政首长负责制”成为“行政首长说了算”,内部工作机制的缺乏和管理上的漏洞,使贪污受贿成为很容易的一件事,因此当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天平失衡时,决策也就偏离了公共的方向。建立科学合理、健全完备、运转有效的机关内部工作机制,规范决策行为和管理行为,使决策者在规范的管理环境中,严格按照规范的程序进行决策,恐怕想捞好处也不那么容易了,漏洞自然就堵上了。

总而言之,科学决策是一个系统工程,既有主观上的因素,也有客观上的因素,还有决策方法、决策技巧、决策技术、决策心理等多方面的影响。不是简单地解决了一个方面的问题就可以保证决策的科学合理。但决策的科学化是我们追求的目标,逐渐解决阻碍科学决策的因素是我们的任务,本文探讨的是如何解决主观方面的因素,简单概括就是:

用全面公正科学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排除决策价值前提中的非项目性因素,以保证决策价值前提的公正性和合理性;用完备的公共决策程序的实施排除决策过程中的随意性和长官意志,堵塞决策过程的利益漏洞,以保证决策过程的科学公平合理;用双向思维模式代替单向思维模式,以保证决策思维的全面性,决策依据的真实性、全面性和客观性;用善于谋划全局,有决策水平和决策能力的人来实施决策,以保证公共决策的高质量、高水平;同时克服决策过程中外界因素的过分干扰,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这样基本可以剔除公共决策主观因素中阻碍其科学性的成分,以这样的方式作出的决策其科学性就强一些,质量就高一些,合理成分就多一些,人民的满意度也就会高一些。

但必须看到,决策是一件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可能影响决策的质量。科技水平的发展已经大大加快了世界更新变化的速度,未来显得更加不可预测,因此要求决策的绝对准确是很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这也决定了决策的动态性。因此必须注重跟踪决策和决策反馈,适时修改决策方案,以使决策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外部要求,使决策更具科学性。

决策是体现行政效能的最重要的方面,科学决策是提高政府效能最重要的手段,决策的主观性要求决策主体主观的正确性,这是科学决策的前提,如果丧失了这个前提,科学决策就很难实现。因此,公共决策的科学性首先应从消除影响主观因素的事情做起。

(作者单位:怀柔区委研究室)

第五篇:财务管理在企业决策中的地位和作用

财务管理在企业决策中的地位和作用

摘要:企业决策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财务管理就是要以最佳方式运用资金,为股东、债权人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赚取应得的报酬。财务管理是从资金的角度进行的管理,资金犹如企业的血液,渗透到企业的各个角落。哪里有经济活动,哪里就有资金运动,哪里就属财务管理的范围。

关键词:财务 管理 决策

什么是决策?决策就是决定策略和办法,通俗地说就是为实现最终目标而选择的一条途径。俗话说“条条道路通罗马”,而选择不同的道路,到达目标的时间长短和效率是不同的。随着现代企业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企业价值最大化、股东价值最大化、相关利益者价值最大化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现在我们将目标锁定在“让企业价值最大化”,然后选择一条或几条实现最终目标的路径,这就是“企业决策”。

在企业决策实践中,创造经济价值是一个重要的核心概念,它强调了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对股东的财务责任,即创造股东价值。可以说,财务目标是公司决策的首要目标,是公司的生存之本。

企业财务工作包括两部份,一是会计核算,二是财务管理。会计核算主要从资金运动的事后着手,侧重于核算;财务管理是对资金运动的全过程进行的管理工作,如对资金、成本、利润等方面的管理。财务管理强调的是在资金良性循环条件下资金的增值,充分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值、资金风险与资金报酬的关系,其实质是以价值形式对企业的生产

经营全过程进行综合性的管理。财务管理的目标不是账面利润的最大化,是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也就是企业能够实现长期稳定的利润,并且能够同时带来现金净流量。只有在企业价值得到增加时,才能使股东受益,创造股东价值。所以,企业价值最大化是现代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企业决策目标与财务管理目标的一致性,决定了财务管理在企业决策中处于核心地位,发挥主导作用。

(一)财务管理为企业决策提供信息

财务管理是从资金的角度进行的管理,资金犹如企业的血液,渗透到企业的各个角落。哪里有经济活动,哪里就有资金运动,哪里就属财务管理的范围。财务管理具有综合性的功能,通过价值形式,可以把企业的物质条件、经营过程和经营成果都合理地进行规划与控制,并借助资金、成本、收入、利润等一系列财务指标反映出来;同时通过货币计量,为其他管理提供完整准确的基础资料。因此,财务管理工作,不仅仅要事后算账,还要参与事前预测、决策及事中控制,及时为管理者反馈信息,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如:某航运公司2008年由于有一艘运输船舶到期报废,公司计划年内更新购置运输船舶一艘。据此财务部门认真进行新购船舶的可行性分析。如购置一艘76000吨级巴拿马列型新船,按当时的市场价,船价约人民币4.7亿元,公司需贷款3.3亿元,根据公司历史经营成本测算结果显示,新船营运期内,长期合同运价需维持在90元/吨以上的高价位,该项目内部收益率才会达到10%以上,财务评价才是可行的。当时市场运价在120元/吨左右,由于市场运价波动较大,长期高位运行的可能性不大,财务分析认为虽然短期内在市场运价高企的情况下,新购船舶可以为公司带来账面利润,但长期来看,该购船项目运价风险较大,如购置新船,公司持续经营固定成本负

担重。公司管理层根据财务测算及业务部门对市场的预测,明智地决定暂时不购置船舶。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受国际金融风暴影响,国际航运市场急剧直下,船价运价一路下滑,同样船型船舶船价最低降至人民币2.6亿元。同时国际二手散货船市场船价也大幅下滑,2009年3月,在船价低位时,财务部门进行了新的购船测算,如公司购置76000吨级,船龄18年左右的二手散货船,船价最低时降到1300万美元,加上进口关税等总船价约人民币1.1亿元。公司仅需贷款7500万元,船舶营运期内运价只要保持在50元/吨的水平,该项目内部收益率就达到10%以上,财务评价就是可行的了。由于公司与货主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根据公司历史经营数据分析,长期运价维持在50元/吨左右是与公司实际经营情况相吻合的。此时,公司管理层决定择机购船。财务管理为企业决策提供可靠信息,为企业谋求效益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

(二)财务管理保证企业决策的实施

企业决策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财务管理就是要以最佳方式运用资金,为股东、债权人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赚取应得的报酬。为了实现企业生存、发展和获利的目标,财务管理必须完成筹措资金、有效使用资金的重任;对企业所有者来说,为了实现资本保值增值的目的,必然要求财务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率,维护其合法权益;企业的债权人为了到期收回本金,并获得利息收入,必然要求财务管理者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流动性。总之企业决策的一切经济活动,都要通过财务管理来实现。事实上人们评价企业的好坏,企业决策的成功与否,也越来越多地从企业资金的运转状况来考虑。如戴尔公司、国美公司、沃尔玛公司就是财务管理资金运用大获成功的典范。又如上述航运公司购船决策一旦形成,投资预算及明确的支出数额确定之后,要保证决策的实施,资金的筹措、投资的时机十分重要。财务管理要尽早做好融资计划,必须保证资金在需要之时能够马上到位,除投资项目所需的资金外,还要估算维持日常开支的营运资本。除了投资的数目之外,还有资金到位的时间安排,为了不至于资金链断裂,精确的时间安排显得非常重要。只有通过财务管理周密、切实可行的资金运作,才能保证企业决策的贯彻落实,企业目标的最终实现。

(三)财务管理提升企业决策

财务管理活动包括资金的筹集、投放、耗费、回收和分配五个方面。资金的筹集制约着企业的规模和发展;资金的投放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潜力;资金的耗费关系着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竞争能力;资金的回收影响企业的偿债信誉和资金的周转;资金的分配决定企业的消费和积累,由此可见,财务管理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都是通过财务关系来处理和反映的,企业的经营成果最终也是通过各项财务指标来反映和体现。所以,财务管理可以及时、准确、全面地收集信息,为企业投资、筹资决策提供依据。企业决策一旦形成,财务管理通过合理、周密的资金运作保证企业决策的实施。在企业经营生产过程中,财务管理对生产中的消耗、占用和成果进行记录、计算、对比、分析和控制,促使企业降低成本,增加收入,提高资金利用效果,为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形成企业再决策的良性循环。在决策、实施、再决策的过程中,促使企业持续稳定发展,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朱晓燕财务管理在企业决策中的地位与作用时代金融2006(10)

【2】 魏现波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作用如何发挥信息导报2004(18)

【3】 小木虫范文企业财务管理的地位和作用网络转载

【4】 中国会计师网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作用-谈财务管理从会计核算型向经

营决策型转变2002-4-22

广东海电船务有限公司:王水波二OO九年六月十二日

下载浅析领导者决策在公共决策中的作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领导者决策在公共决策中的作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充分发挥信息工作在领导决策中的辅助作用

    充分发挥信息工作在领导决策中的辅助作用信息工作作为各级党政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它不仅承担着服务同级党政领导的作用,而且还承担着服务上级党政领导,服务基层,指导全局的重要......

    充分发挥信息工作在领导决策中的辅助作用专题

    充分发挥信息工作在领导决策中的辅助作用 信息工作作为各级党政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它不仅承担着服务同级党政领导的作用,而且还承担着服务上级党政领导,服务基层,指导全局的重......

    决策支持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决策支持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摘要:通过分析现代企业管理者对决策支持系统的需求原因,引出了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与组成,给出了其在企业中的应用,并对企业建设决策支持系统提出......

    决策会议记录

    团10#社区决策会议记录 时间:2009年2月13日 地点:社区居委会会议室 参加人员:社区两委会成员 内容:对本社区困难群众认真摸底 召集大家,主要是针对社区内困难家庭进行统计,让那些......

    决策方案

    实际例子 近来,上海黄浦江上游的死猪漂浮事件引起社会关注,也引来不少担忧。挑战面前,上海市为了化解这场“水危机”殚精竭虑,一方面逐日打捞死猪,并做无害化处理,累积多达上万头;......

    决策科学化

    浅议领导决策的科学化 领导决策就是根据过去的情况、当前的条件和对未来发展情况所作出的预测,为达到一定的目标,从各种选择方案中选出最佳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过程。 领导的......

    信息决策范文大全

    汽车向来诠释着“动”的美感和体验,“动”的态度和哲学,车型的运动版更是这款车速度与运动的极致体现。对于那些钟情运动,追求极限的消费者来说,运动款对他们有着更神秘的诱惑。......

    自我决策

    国外个别化教育计划中智障学生自我决策能力的培养及启示 时间:2011-09-08 16:07来源: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李丹 点击: 66次 摘要 自我决策被认为是智障学生掌控未来生活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