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者的素质结构2

时间:2019-05-14 19:22: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者的素质结构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者的素质结构2》。

第一篇: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者的素质结构2

一个国家的繁荣和昌盛,主要依靠经济的发展。作为社会经济细胞的企业,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而企业的灵魂是管理者。管理者良好的素质是企业成功的保证。可以说,一个国家有没有高素质的管理者,是一个国家经济能否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本文首先对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作简要分析,然后就如何提高我国管理者素质作一些探讨

一、管理者素质的内涵

(一)、什么是管理者素质

我认为管理者素质就是管理者在管理和经营企业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道德水平、智力水平、知识水平、和实际能力以及身体状况。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既有先天性的部分,更主要的是后天的培养。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管理者素质的要求

首先,管理者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要把自己个人的利益与整个企业和整个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要顾全大局。管理者制定战略决策和目标一定要以满足人民的生活需求、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为出发点,要以民族沧桑为己任。

其次,管理者应具有高智商,一个弱智的人是不能成为管理者的。但仅有高智商又是不够的,管理者必须和社会、和自己的团队打交道,所以还必须具有较高的情商。

再次,管理者应具有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公关能力和组织能力。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企业的外部环境瞬息变化,内部环境日趋复杂,管理者只有具备这方面良好的能力,才能带领好企业健康发展,使企业立足于不败之地。

最后,管理者应具有多元文化的素养。这是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需要。无论是在跨国公司工作,还是创立自己的国际型企业,都必须了解世界上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

二、管理者素质的意义与作用

(一)、一个管理者良好素质与修养是企业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关系企业兴衰成败。现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已不再单纯依靠拼资源和拼劳动力的粗放型的生产方式,而是逐步转向依靠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的集约型生产方式,这种复杂的管理过程始终离不开管理者。只有高素质的管理者,才能用好用活企业的人、财、物,发挥其最大效能,产生最大效益。在我国,目前国有企业亏损面达40%以上,有关经济专家分析,除机制和政策因素外,主要是少数厂长、经理决策失误、经营无方、管理不善所致。朱容基总理曾经说过:“要搞好一个企业,光靠厂长一个人不行;要搞垮一个企业,厂长一个人就够了”。这足以证明经营者的素质关系企业的兴衰存亡

(二)、管理者经营管理是否成功和有效,关系着企业全体员工的利益。如果一个管理者经营成功,他将为企业创造丰厚的利润,职工的工资、福利就会得到提高,股东也会获得丰厚的利润分红,国家的税收就有了保障。如果管理者经营失败,企业出现亏损那么,上述利益都要受到严重的影响。

(三)、管理者的战略决策行为决定着企业成长与发展的方向。大海航行靠舵手,管理者就是他所经营管理企业的舵手。管理者指领着全体员工在复杂多变和充满着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乘风破浪。管理者具有雄心伟略,能高瞻远瞩,能够跟据市场发生的变化迅速地做出反应,制定出相应的战略目标、方针和政策。以他巨大的感召力,号召大家向既定的目标方向大踏步前进。

(四)、管理者的经营理念和管理哲学是建立企业文化的基础。企业文化在企业成长与发展过程中起着巨大的凝聚和激励作用,它能凭借一股无形的引力让企业全体员工团结在管理者周围。而管理者的经营理念和管理哲学是因企业文化的核心和基础。管理者靠他巨大的威望把这种理念和哲学潜移默化地灌输到全体员工心目中去,从而使得整个企业上下士气高昂、意气风发,使得企业的发展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和活力。

(五)、管理者精神是整个企业生命的灵魂,管理者是企业变革的源泉。一个企业是否能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获得长期的生存与发展,关键在于这个企业制定的战略目标对环境变量的实应性和企业的组织结构对战略目标的适应性。当三者发生重大不协调时,企业就需要变革,这正是管理者精神的体现。管理者能明察秋毫,洞察一切。当市场技术和社会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企业组织结构、战略目标变得不适应时,管理者能迅速地掉转船头,带领全体员工驶向新的航向。因此,管理者是企业变革力量的源泉,是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企业战略重组、企业再造的主要策划者。

 可以说,管理者在企业内部是整个企业的核心,在企业外部他代表着整个企业的行为。由此可见,一个管理者良好的素质修养对一个企业的发展、企业的成败得失有多么重要。

三、当前我国管理者素质存在的问题

就中国管理者队伍整体而言,其素质状况既有值得赞许的方面,同时也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提高管理者素质,需要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个人认为我国管理者还存在以下素质缺陷:

(一)、部分管理者道德素质不高。我国的管理者,尤其是部分国有管理者,不能很好地处理个人、企业、国家三者的利益关系。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过分追求个人的利益,不以振兴民族为己任,缺乏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企业产生了很大的道德风险。

(二)、部分管理者文化素质不高。不同类型的管理者,在文化素质上都有较大差异。早期下海创业的管理者,一般文化层面较次较低,多镇管理者一般文化层次也不太高。而且从总体看,中国管理者队伍高学历层次的人才仍不太多。

(三)、大多数管理者缺乏系统的经营管理专业和知识的培训。有一部分管理者比较重视经验,不太相信理论,缺乏理论修炼的动力与时间。目前,我国很多管理者都缺少科学的经营管理知识。许多管理者都是因为在市场经济改革浪潮中抓住了某一个机遇而成功的。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后,这些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就不知道如何去运作和经营他们的企业了。他们往往不知道如何去分析、发现和认识市场环境中存在的机会与威胁,不懂得如何去评价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不懂的科学决策的程序,从而无法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制订正确的战略目标,企业的发展没有明确的方向,这种企业最终只有失败的可能。

(四)、管理者是市场运作经验积累还有限,风险意识不强。中国实行市场经济的时间不太长,市场经济本身还不太成熟,管理者所接触到的方面,范围、所处理的市场关系等,总体上看还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对资本经营运作、国际市场经营运作还有相当多的人不是内行。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者要懂得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律。市场经济讲求效率、讲求竞争,同时竞争中存在着危险。着就要求管理者在经营过程中要有竞争意识,更要有风险防范意识。济南三株集团的失败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集团老总缺乏风险意识,没有合理地预期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建立起风险防范体系。当一件小小的“常德事件”发生后,就失去了对策,结果使企业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五)、管理者小生产观念残余仍然存在。有一部分还未跳出家庭式管理等樊篱。其管理方式和手段,逐渐与大企业、大经济运作不相适应,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四、管理者素质培养的对策

(一)、加强管理者思想道德教育,树立管理者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减少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道德风险。管理者制定战略决策和经营管理过程中,要以国家利益、人民利益和整个企业集体的利益为重,要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完善的过程中,海尔、长虹、联想、北大方正等企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快速的发展,不能不说除了与张瑞敏、倪润峰、柳传志,王选等优秀管理者优秀的经营管理素质与修养外,还与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有关。他们总是以民族沧桑为己任,从长远出发,全局出发,来考虑企业的发展。政府要引导管理者以他们为楷模,提高和完善管理者道德水平。只有管理者具有较高道德水平和人格魅力,才能产生凝聚力和吸引力,才能激励和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企业员工养成高度奉献精神,这才是企业生机与活力的源泉。一个管理者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与修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它要通过管理者在长期的经营管理过程中不断的自我发展、自我锤炼才能形成。《大学礼记》中有一句话:“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如果这里把“治国”、“齐家”比着是管理好一个企业,那么“修身”就是指管理者自身的修身养性了。因此,管理者要成功地经营管理好一个企业,首先必须通过“修身”来不断完善自己,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要有为企业奉献的精神。

(二)、加强管理者知识培训,引进高学历人才。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无知者无能,管理者要管

理多种专业的人和各种各样的事,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现代。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管理者没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将无法领导好企业。管理者作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在自身素质修养上要特别强调:一是要进行观念更新。要树立知识、智力=财富的价值观念;树立人力资本第一的观念;树立“技术与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的观念;树立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观念;树立全球意识和国际化经营观念;树立超强竞争的观念等。二是管理者要不断建立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者要懂得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组织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和发展的趋势,并且要会充分利用这些变化和趋势;管理者要有完备的计算机、信息科学知识,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不懂计算机的“管理者”要能管理好一个企业是很难想象的。管理者作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有关部门应加强对管理者的教育培训。根据各行业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根据我国管理者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的现实情况,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邀请高校专家、学者来企业进行辅导讲座,或组织管理者到高校短期培训学习,使管理者掌握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科学技术知识、政治法律知识、经济管理知识。

另外,加强人才引进力度,在全国甚至在世界范围内招聘高水平管理者,尽快提升我国管理者整体知识水平。

(三)、加强管理者能力的培养。管理者能力主要包括五种,即创新能力、决策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与人共事能力、沟通能力,以创新能力最为重要。

企业的竞争力,主要来源与管理者创新能力。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管理者的唯一职能就是创新。可见创新能力对管理者的重要性。要提高管理者的创新能力,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树立管理者的自信心;

2、培养管理者对工作有持续的恒心和力量;

3、鼓励管理者不断地研究和解决企业产生的新问题;

4、对管理者设定很高但又很现实地目标;

5、允许管理者进行适当的冒险活动;

6、引导管理者从失败中学习。

管理者决策能力既与管理者知识水平有关,更离不开管理者胆识。社会应容许管理者创新过程中的失败,增强管理者胆识。胆识就是管理者有胆有谋、有魄力、勇于竞争、善于挑战,就是要高瞻远瞩具有远见卓识,要足智多谋有韬略,要机智果断能随机应变,要标新立异敢与创新。企业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及时把握市场的机遇,勇于创新、敢于冒险,及早地作出决策和采取行动,始终走在同行业的前列。成功的管理者,一般都是有胆有谋、敢想敢做,具有开拓创新的基本素质。很多企业实现超常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正得益于管理者超常思维能力和善谋敢断的胆略和气魄,在企业发展的关键时刻,管理者敢于决策。

管理者组织管理能力对管理好企业非常重要。目前,我国很多管理者都缺少科学的经营管理知识。许多管理者都是因为在市场经济改革浪潮中抓住了某一个机遇而成功的。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后,这些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就不知道如何去运作和经营他们的企业了。他们往往不知道如何去分析、发现和认识市场环境中存在的机会与威胁,不懂得如何去评价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不懂的科学决策的程序,从而无法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制订正确的战略目标,企业的发展没有明确的方向,这种企业最终只有失败的可能。我国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有许多这方面专业人才,可以加强管理者管理知识的培训,使管理者必须掌握多方面的知识:一是有关本企业经营领域和相关领域的技术知识;二是丰富、先进和完善的现代管理科学、决策科学和领导科学理论和方法体系;三是要掌握有关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的知识。除此之外,管理者还应掌握一定的诸如法律、社会学、环境科学等其他学科的知识。

管理者与人共事能力、沟通能力是搞好企业的保证。管理者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要善于与他人合作共事,正确对待不同意见和反对意见,鼓励发表不同意见,对不同意见或反对意见要冷静听、认真取舍、慎重取舍,善于吸取不同意见的合理成分。作为好的管理者对上尊重而不盲从,对下爱护而不纵容,同级注意沟通,尊重副职的意见,及时了解各方需要,善于化解各种矛盾。管理者这方面能力与管理者知识水平和道德素养有一定关系,当然还要靠管理者实际工作中摸索和积累。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和学习,管理者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这方面才能会逐步提高。在一

个人的个性结构中,性格处于核心地位。管理者经过长时间的修身养性,应该形成具有下列性格特征的人:理智型性格特征的管理者,在分析处理问题过程中能够深谋远虑,理智地去衡量一切,能够较好地排除感情因素的影响,科学地支配自己的行动;意志型性格特征的管理者,在行动中受意志的支配,目标明确,行为主动,决断能力强,毫不优柔寡断;独立型性格特征的管理者,观察处理问题有自己的主见,信念坚定不易受其他因素的干扰。善于发挥自己的力量,不屈服于暴力或权势,坚持真理;外向型性格特征的管理者,性格开朗活跃,善于交际,性格虽有稳定性,但也有可塑性。具有上述性格特征的人,应该努力使之巩固和强化。不具有上述性格特征的人,应该努力锤炼自己进行性格改造,加强主观调节,顺应客观环境的变化,性格改造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管理者除了培养和塑造上述性格特征外,还应具备与企业经营管理相对应的行为特征。企业战略不同,对管理者的领导风格、领导艺术的要求也不相同。

(四)、重视管理者的身体素质。管理者管理企业是繁重的工作,需决策的问题多,需应酬的场合多,不顺心的事情多。管理者需要健康的体魄,多样复杂的环境需要充沛的精力。管理者是我国经济建设当中奇缺的人才,为了关注管理者们的健康,切实有效地对他们的健康提供医疗服务,使这支队伍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作出更多的贡献。我国许多管理者年龄偏大,其体力和精力已无法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全社会都应该关心管理者身心健康,减少管理者不必要应酬,定期对管理者进行身体检查。对一些年龄偏大、体力和精力较差,不能胜任工作的人,调离企业的领导岗位。在今后的企业领导选拔时,身体素质。应作为一项重要的考察条件。管理者的身体素质是管理者素质结构中的生理基础。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管理者的工作日益复杂,没有强壮身体是显然难以胜任,所以,作为管理者,具有强壮的体魄,这是管理者应备的基本素质。

(五)、要全面提高我国管理者的素质,国家应建立对管理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只有建立了良好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才能促进管理者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促使管理者提高自身素质。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根据马斯洛的激励理论,人有五种基本需求,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单位应及时掌握员工心理需求动态,适时采取措施,并尽量将员工需求导向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求上来。管理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具有极高价值,他们的需求是高层次的:尊重、自我实现,成就、权力、地位、声望。国家应该给以他们合理的报酬结构:工资、奖金、在职消费、股票、股票期权等并引入竞争机制,能上能下。使管理者既有成就感又有危机感。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管理者素质。我国正处在一个体制转轨时期,旧的体制打破了,新的体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市场发育不全、信息不对称程度更大,发生道德风险的可能性也越大。改革开放以来,放权让利政策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企业经营者的权力也随之增加,但并没有担负起相应的责任,而是负盈不负亏。因此,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就更为迫切和必要。此外,在现代企业中管理者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健全管理者激励约束机制也就更加重要。建立约束机制:

1、企业和股东的约束。在现代公司的治理结构中,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都是从企业内部约束管理者行为的重要组织。因此,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同时也意味着对管理者的约束机制的形成。说到底,现代企业制度具有对管理者激励和约束的双重功能,是管理者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的统一体。

2、引入社会约束。一是社会中介组织。诸如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资产评估中心等形成的对管理者的约束;二是舆论、社会道德等形成的对管理者的约束;三是管理者的自律组织,如管理者协会等形成的对管理者的约束。(3)法律约束。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完备的法律体系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保证。运用法律形式对管理者行为的约束主要表现在:①以法的形式规定公司经营者职责权利;②用法律规范约束经理人员不得滥用权力和侵害公司资产;③设立专职的执行机构来监督经营者的行为;④对于破产倒闭的公司,必须依法调查是否有经理人员在公司经营活动中发生渎职行为并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就我国而言,在适当时机出台一部《管理者法》,可在保护管理者合法权益的同时,合理规范管理者的职责行为。除此之外,前面谈到的市场机制和制度机制都含有对经营者约束的成份。发育成熟的股票市场是股东对经营者进

行约束的有力工具。资本市场、产品市场对经营者同样具有约束作用,因为管理者经营的好坏都能在完善的市场中反映出来。

综上所述,建立一整套来自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对于规范企业经营者的行为、完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营者的素质,最终实现企业经营利润的最大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仅对我国管理者素质现状和如何提高我国管理者素质做了初步探讨。我们都知道,管理和技术是推动未来社会前进与发展的两大车轮。如果说技术使提高原来经济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非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效率有了可能,那么,管理则是寻求一种制度、方法把技术和经济资源很好的组合起来,发挥它们的协同效应,最终使生产效率和资源的利用效率的提高得到实现,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这就要求,一方面我们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提高我们的技术水平;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发展我们的管理科学,培养出大量优秀的管理人才,从而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平。因此,我们需要、我们呼唤优秀的企业管理人才,优秀的管理者。如何提高我国管理者素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国家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更主要的还要靠管理者自身的努力,管理者要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磨练,才能使自身素质得到提高。仅希望本文所做出的对我国管理者队伍的素质探讨,能引起大家共鸣。

第二篇:论市场经济下的党风廉政建设

论市场经济下的党风廉政建设

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正在深入开展。在大力遏制腐败多发蔓延势头的同时,必须从源头上加以预防和治理,坚持标本兼治,整体推进,从根本上解决腐败滋生的问题。在源头治腐的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发现问题,解决矛盾,才有利于这项工作的稳妥健康发展。

一、当前源头治腐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中之重,是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近年来,在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下,这项工作已经开始取得进展。但是,我们要看到,这项工作极其艰巨、复杂,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目前,在一些单位和部门,已经开始出现新的情况和问题。概括起来,大致有四个方面。

1、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

在反腐败这个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上,应该说绝大多数同志都是拥护的。但是,这并等于说源头治腐的思想基本解决了。实际上,当源头治腐的制度真正触及到自已,落实到日常工作的各个程序和环节的时候,便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顾虑和困惑。

有的同志担心,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各种手段层出不穷,按照源头治腐的要求,如果每件事情都要严格按制度办事,势必束缚企业的手脚,导致在歪风盛行、正不压邪的社会背景下,最终危及企业的生存。现实中,企业确有很多事情要通过各种“公关”手段才能解决,一些政府部门和办事员“不给好处不办事”、“雁过拔毛”、“吃拿卡要”的现象比比皆是。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此类问题,将使相当一部分企业处于进退

2、实际工作中存在阻力

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涉及到我们工作、学习、生活、社交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时时处处在规范和约束我们的行为,对多年来形成的套路和习惯是一个巨大的冲击,从某种程度来讲无异于一场真正的“革命”。在这一严峻的考验面前,会有少数人过不了关,自觉或不自觉地站到了这场“革命”的对立面。

有些政府部门和执法人员把手中的权力视为谋取私利的工具,多年来形成的衙门作风和贪欲的心理,已经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如今要在他们的领地推行源头治腐,其中的难度不言而喻。

有些单位由于是垄断行业,“虎”气“霸”气十足,行业不正之风根深蒂固。源头治腐工作要在这些单位真正落实,绝非轻而易举。如不动真格,不下大气力,将很难做到实际成效。

还有为数更多的单位,长期以来习惯于钻政策空子,打擦边球,搞所谓“变通”,搞自已的“土政策”。这些在某些人看来已经是约定俗成、天经地义的事情,与源头治腐的制度和要求格格不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决这方面同样需要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

在企业中,源头治腐工作也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阻力。有的人平时也懂得按制度办事,但遇到实际问题便往往头脑发热,抛开制度另搞一套,使制度形同虚设;有的人出于个人的阴暗心理,对源头治腐不支持,不配合,消级应付,敷衍推诿;有的人热衷于搞小团体主义置制度、纪律不顾,对发生的问题知情不报,欺上瞒下。虽然这些问题从整体上看只是个别现象,但危害极大,影响极坏,务必予以肃清。

3、具体操作上存在难度。

从目前来看,有些制度的执行情况并不理想,存在着执行难、操作难、坚持难的问题。而配套制度的缺乏,往往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比如说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的规定和收入申报的规定,据了解,很多领导干部并没有申报,但却没有任何人来过问和追究。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制定出相关的检查监督制度,没有任何部门对此承担失察责任。又比如实行“企务公开”制度,本来是一项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的重要举措施,理应受到领导的重视和关注。但在实际操作中,一方面缺乏上级部门的具体指导,另一方面又受到“商业秘密不能公开”、具体数据会引起群众误解“等意见的困扰,使得这项工作举步维艰,最后半途而废。

4、体制机制上存在缺陷。

源头治腐工作作为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配合。但是,当前宏观上体制机制的缺陷,对这项工作形成了严重的阻碍和制约。

政治体制的弊端。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使政府职能未能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迅速转变,该放的权没有放,该管的事没有管,企业的经营活动往往受到政府的制约,政企之间利益时常发生冲突。如减轻企业负担,是源头治腐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政府的一些职能部门因受到利益驱动,不愿放弃对企业的控制,一些巧立名目的摊派和费用照收不误,企业敢怒不敢言,致使源头治腐的有关规定形同虚设,难以落实。

经济体制的缺陷。现阶段,我国尚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渡时期,市场本身还存在各种缺陷和漏洞。这既给了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也助长了相当一部分企业的投机心理。在不正当竞争愈演愈烈的作的监督,针对业务经营中的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不断加大制约力度,完善管理制度。认真开展了对领导干部住房、用车、出访、通讯工具、子女从业等一系列专项清理检查,把源头治腐工作的各项要求落到了实处。

在“管钱”上,要强化了资金监管,严格执行各项财务制度,坚持“一支笔”审批,收支二条线管理。严禁设立帐外帐,清理取缔“小金库”,制止对厂家乱收费,严格控制业务招待费,杜绝公款吃喝,查处奢侈浪费,定期进行财务审计,发现问题坚决予以处理。组织有关部门对各种罚款收入等六项收费管理进行调研,针对出现的问题制定一系列的管理制度。

在“用人”上,要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德才兼备”原则,严格按干部选拨任用的规定和程序办事,在提拨干部时,坚持实行公开招聘、个人自荐、民意测评、组织考核和集体研究决定。对干部定期进行考核,民主评议不合格者予以免职。坚持实行“任前公示”制度,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在选拨领导干部工作中,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实行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坚持任前公示、任中考核、任后审计制度。使干部管理工作能得以顺利进行,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三、对今后源头治腐改进工作的设想

1、坚持党委、行政统一领导,形成坚强有力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单位、各部门通力合作,协调行动,形成推动源头治腐工作的强大合力。要赋予纪委更高的职责和更大的权威,充分发挥纪委在源头治腐工作中的组织、领导、协调、监督作用,动员一切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

第三篇:论市场经济下的道德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加强道德教育。

市场经济具有促进经济发展的一面,如竞争、优胜劣汰,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马、恩在《共产党宣言》中,对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另一方面对资产阶级的道德败坏,也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他们说:资产阶级“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再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宗教的虔诚、骑士的热忱、小市民的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激发,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他们把资本主义的道德沦丧揭露得淋漓尽致,只剩下金钱至上。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市场经济的引导下,经济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经济长期高速增长,GDP已居世界第四位,引起了世人的惊叹。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我们的道德怎么样,也应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从“以经济为中心”的国策到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改革,从刺激消费的措施到以金钱为尺度的舆论,从大众媒体到广告宣传,无不把“经济人”的行为准则当作金科玉律,忽视了道德的导向,出现道德的要求与行为准则的矛盾,无诚信与商业道德的矛盾,损人利己与公众利益的矛盾,追求奢侈豪华、铺张浪费与艰苦朴素的矛盾,出现丧失人格、丧失国格与人的尊严的矛盾,等等。所有这些都有损中华民族的形象和优良传统。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也应大力弘扬道德的作用和意义。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道德是对人行为的准则和规范的一种评价。道德是通过人们的自律或通过一定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道德是人际之间无文字的契约,道德是和谐社会的调节器,道德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标志。

人类社会是由众多的个体组成的,社会需要把分散的个体整合为一个有秩序、有效能的整体,这就需要用法律、制度、组织、道德等多种整合手段,其中道德的整合作用,更具有普遍性、基础性、根本性、自觉性、长期性。社会的秩序需要道德来疏导来节制,社会的人际关系需要道德来维护。

人们讲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需要法治来规范,需要制度来制约,这是非常必要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但在进行法治管理的同时,还应加强道德教育。法律管制可以立竿见影,道德教育可以长期发挥作用,良好的道德是实现法制的基础,法律是优良道德履行的保障,二者应相辅相成。但从长远来看,道德的作用远远大于法律的作用。因为道德约束是自律,法律约束是他律。道德约束是内在的,法律约束是外在的。道德约束是自觉的,法律约束是被动的。道德约束管事前,道德约束几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约束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法律约束只在某些时候、对发生后的某些行为实行惩治。道德约束可给人带来愉悦,法律制约令人痛苦;道德引导人不做坏事,法律是禁止人做坏事;道德可成为人生的追求,法律让人惟恐回避不及;道德是调节社会的一剂良药,法律是调控社会的一剂苦药;只有道德的社会使人平静、温馨、和谐,无道德的社会让人不平、怨恨、争斗……。因此应加强道德的宣传和教育,使法律约束和道德的自觉约束相结合,将法律约束变为道德的自我约束,就能使市场经济出现一个良好的秩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企业是要赚钱的,或者说利润最大化,这是经营企业的一个基本要求。但追逐利润也要讲究道德,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个道就是商品的交换原则:一要等价交换,二要自由交换,因为任何特权、垄断和割据,都会造成不等价的交换,获取的是不义之财,是一种损人利己的不道德行为,最后对己也不利。在经营进行上欺骗只能一时一事,是暂时的,不可长期欺骗下去,因为人们发现后就不与其来往,使其信誉扫地,最终破产倒闭,以损己而告终。所以商业要讲道德,我活你也活,要讲互利,要讲诚信,要讲信誉,这是创造商品品牌的基本要旨。商业品牌包括产品的质量、分量、诚信和服务。商品的品牌对一个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品牌是一个企业树立起一面旗帜,顾客凭这个旗帜认同你的商品,品牌是一个企业的信誉,是进入市场的通行证,品牌是财富,是企业的生命。砸了牌子企业要破产倒闭。所以一个企业要像爱护生命一样来爱护品牌,维护品牌就要靠企业的自我要求和自律,这就是商业道德。

同时,提倡企业道德也是提倡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不仅要遵纪守法经营,还要讲究诚信,应尽社会责任,如遵守合约,维护社会安定,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减少资源的消耗,对顾客负责,维护国格和企业信誉,如现在一些行业实行召回制,这既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是维护企业的声誉。总之,企业不仅要赚钱,还要负起社会责任,对顾客负责,对社会负责,这样就会有一个好的社会环境,人际关系和谐,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可以顺利发展。所以,提高企业的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最终对企业是有利的。

企业诚信度的提高,一方面是企业自身的要求,另一方面靠政府的管制,对不遵守合约及失信者,政府要加大惩罚力度,对有很好诚信度者,应予表扬。关键是政府本身也要讲诚信,应依法行政,要兑现自己的承诺,不失信于民。特别是政府出台的法规和执法要公正合理,否则会引发道德和法制问题。所以,政府在这方面肩负重要使命,应起模范带头作用。

商品经济要求等价交换,自由交换,在上层建筑就形成自由、平等、博爱的观念,就是反对特权和专制。这也是资本主义的一种道德观念,维护人际关系的一种准则。在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作用下,资本主义产生了两个制度,一个是议会制,一个是股份制。议会制制约政府和官员利用公权谋私利,应尽社会责任。股份制的基本特征是企业私人资本公众化,垄断资本分散化,制约私人资本的发展。就是在这两个制度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中产阶级在不断增大,社会保障制度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工人阶级的状况得到改善,社会得到稳定,资产阶级也从中获得利益。从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阶级矛盾有所缓和,经济获得发展,这就是既利他又利己的一种社会效应,是自由、平等、博爱观念在发挥作用。当然,自由、平等、博爱在资本主义社会有其阶级局限性。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应当消除这种局限性,可以大力提倡自由、平等和博爱,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弘扬道德作用是大有益处的。

第四篇:论市场经济下的公证诚信

论市场经济下的公证诚信

诚实信用原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民法基本原则,被称为私法领域的“帝王条款”。同时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市场经济的灵魂。社会要进步,经济要发展,就必须要讲诚实、守信用。公证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信用保障法律制度,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是代表国家对自由经济、民事活动进行适当干预,确保各类经济、民事主体保持诚信,确保各种经济、民事活动真实、合法、公平、公正,避免和减少风险,确保合作、交易安全,并为依法进行各种经济、民事活动和解决各类纠纷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和真实可靠的证据。诚信是公证最大的价值所在,是公证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公证在社会信用建设中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这都是不可争议的事实,然而在当公证机构被剥离了行政色彩,推向市场的时候,我们却不得不重新探讨市场经济下诚信对于公证的重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政治都有举世瞩目的成就,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让更多的中国人富裕起来,但也应该看到的是,有很多人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了自己,急功近利,言而无信在日常交易中频频出现,客观上导致人与人之间互不信任,相互欺骗,社会诚信度下降,人们开始怀疑一切。这种现象是市场经济发展充分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因为市场经济是由市场主导生产,而不是由政府强制,让市场主导经济发展这种情况下,能够极大的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但同时也容易诱发人的贪欲,求利心理。特别是当个别人在牺牲了诚信能够换取经济上的最大利益后,就会引发更多人的效仿,不诚信会渐渐向社会各个领域渗透。另外中国的传统文化由于长时间受封建意识的影响,人真实的欲望难以表达,谄媚常常换来好处,诚信却令人处处吃亏的思想根深蒂固,进而使社会诚信度失衡。而不诚信的最大后果就是交易难,交易成本高,交易风险大,经济发展缓慢。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公证的作用就尤其的突显出来,也正是这样的情况才使更多的人们把希望寄托与公证。公证能够给人放心,而法律所赋予公证的三大效力更是努力把风险降到了最低:

第一、证据效力。公证书具有法定的证据效力,一旦涉及诉讼,人民法院可以直接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九条将“已为有效公证文书所证明的事实”列为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的事实之一。

第二、强制执行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18条规定,对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而不必经过诉讼程序。

第三、法律要件效力。即法律、法规规定或国际惯例或当事人约定必须办理公证的法律行为若不履行公证程序,则该项法律行为就不能成立,不具备法律效力。公证书是国际交往中各国公认的文书,它不同于一般文书,具有效力上的公示性、公信性以及适用上的普通性、跨越性。公证文书的出具,体现了不应被怀疑的诚信原则,体现在对当事人事实的一种真诚的记录。它的信誉就是公证文书在社会上的公信力,并且其效力遍于全世界。

如此有力的效力让公证成为人们信赖的标志,公证成了繁杂的交易中能够让人安心的一块净土。但同时也是一些不法之徒千方百计想要利用的工具,公证人员在工作中经常会与不诚信的人打交道,如有些审办涉外公证的当事人办理假学历,假经历、假亲属、假结婚等;还有的当事人拿着假公章、假营业执照、假证件申办经济合同公证。也有经过公证的经济合同一方当事人擅自违约,如借款人不按期还款。在一些招投标活动中有的招标单位企图以公证为幌子,事先内定中标单位等等。作为预防性的法律证明机构,公证肩负着对被证明法律行为的真实性、合法性的调查、审查、把关工作,是预防纠纷的一道重要防线,而这道防线的巩固凭的就是评价诚信的公证人的诚信。

然而近年来,尤其是当武汉体彩舞弊案和西安宝马案之后,公证业的诚信受到空前的质疑。不知不觉中,公证这个靠信用吃饭的行业,开始面对诚信的流失。自公证机构改革以后,公证机构不再是国家机关,而是自负盈亏的事业法人和中介机构。进入市场以后的公证机构,既要行使国家的公共证明权利,又要填饱自己的肚子;一方面要坚守诚信原则,一方面又要忍受利益的诱惑。可是,利益要求最终会决定行为方式,加之无相应立法,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暂行条例》一暂就是二十多年,公证法迟迟不能出台,使公证行为本身就缺法可依,导致公证机构可以随意拿作为国家公权的国家证明权作换取部门利益的筹码,参与非法利益的再分配,甚至做腐败和作弊的帮凶,完全背离了公证的初衷,忘记了自己的职责,加剧了社会的不诚信度。

导致这样的结果,也就是国家证明权成为商品的主要原因是:

公证市场化导致国家公共证明权利成为商品;由于从前的行政体制下的公证机构越来越不适应经

济发展,需要将其转制为自负盈亏的社会中介组织,然而改革并不是要把公证处完全推向市场,公证行为完全市场化运做,那样势必导致公证业如菜市场,国家证明权如白菜土豆般交费即与。

公证处管辖范围不明,公证处之间竞争激烈致使公信力下降;曾经一度出现没有出不了的证,什么处女公证,整容公证,爱情公证,绝食公证,只要在我的公证处办理,就绝对配合当事人的请求,服务周到,价格低廉。为的就是争取案源,与其他公证处竞争。也就是说,蛋糕只有一块,谁的“服务”好,吃到的就多,而不是分割好给每人,慢慢消化。

公证业务无法定与非法定之分,统统归于当事人自愿,公证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如果不去努力迎合当事人的需求,就难得到当事人的认可,更难得到这笔业务。看一些地方公证处网站上刊登的公证人员为争取业务而奔波的文章,宛如一般商品的推销,这既是公证业的无奈,也是法律界的无奈。

司法部部长张福森日前在安徽调研司法行政工作时表示,中国的公证应当实行实质公证,不能市场化。张福森指出,公证市场化,必然与公证制度的基本定性相悖,也会带来过度竞争,导致公证的公信力下降,进而危及公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必须注意防范和坚决制止。他认为,公证机构的设置、布局和公证人员的执业准入,不能由市场说了算,司法行政部门要代表国家进行调控,并发挥主导作用。要坚决遏制公证机构通过回扣、协办费等手段争揽证源的不正当竞争。

诚信正是在市场竞争中流失的,或者可以说有市场经济的地方就有丧失诚信的条件,而作为建立和巩固诚信原则的公证制度,应该立足于市场经济,又不可自身市场化,如球场上的裁判,不能参与角逐,但又不能离开球场,这样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又不至于偏袒任何一方。公证机构虽然不是裁判,却永远是各种交易的见证人。既要射门,又要吹哨的裁判没见过,将公证处定性为自主开展业务、独立承担责任、按市场规律和自律机制运行的事业机构,却又指望其执行国家职能、发挥监督作用,也同样是鱼与熊掌兼得的美丽幻想。

面对市场经济下的诚信流失,笔者认为应当由以下方式来固本防失:

第一、进一步完善公证相关法律法规,在即将出台的《公证法》及其他法律法规中明确法定“必须公证”事项,把公证的业务来源在法律上加以强制,同时也是诚信保障在立法上的表现。也只有先以立法的方式确定“必须公证”,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公证的公正;

第二、明确公证机构性质,即使为事业机构或合伙制,也不能简单的推向市场,要加强监督和处罚力度,明确责任,从行政管理角度确保公证的行为严谨;

第三、规范证据搜集制度,同时注意公证机构对于证据搜集硬件设施的保障,减少失误,在制度上和技术上保证公证的证据合法有效;

第四、加强公证人员素质建设,推进公证员职业化进程。诚信更多的还是要依靠公证员的自身素质,只有公证员爱岗敬业,坚持法律与事实,才能在工作中作到诚信为本;

第五、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诚信教育,诚信宣传,光凭公证员公证机构的诚信,既不能成功,也不会长久。诚信其实是全社会的责任。

孔子说:“民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人不可无信,公证员更是如此,公证最大的价值就在于“诚信”二字,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否诚信关系着公证业的存亡,诚信不仅是个人的立世之本,也是公证的固业之根。

第五篇:管理者素质)

管理者的素质

[摘 要]:企业管理者拥有良好的道德素质,能够引导企业正确经营。管理者好的个人魅力素质,能吸引追随者跟随管理者前进。管理者的学习创新与变革能力,能指引着企业更好更科学的发展。管理者的决断能力,能够驾驭企业做出正确行为。管理者进行道德、管理者魅力、学习创新与变革、决断力等素质的培养与实践,让管理者对追随者、环境、过程和结果都产生了影响,这些因素共同促进了管理力的提升。

【关键词】:领导、领导者素质、领导力

【正文】: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科学管理是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两个车轮”,缺一不可。现阶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财、物、信息等资源的有效配置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必备条件,而这些资源如何进行有效的配置的实质是管理问题。管理的主体是人,管理者的素质决定管理的绩效。管理者应具备如下素质:

一、政治素质

管理者是国家方针、政策的宣传者、贯彻者和实施者。要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因此,管理者必须学习和掌握政策理论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提高自身的政治觉悟。在管理实践中,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要努力学习“三个代表”,增强自身的政治素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提高工作责任心,勤勤恳恳,无私奉献。

二、思想素质

是指管理者不仅会处事和处人,而且还要善于思考。优秀的管理者应该具有把自己要实现的愿望,尤其是要达到的管理目标清晰地描绘出来的能力;能够清楚地表明自己的思想;有强烈的信息观念,善于运用和捕捉信息,注意提高信息的数量和质量,以促进管理工作的高质高效。

三、个性修养

管理者的个性是影响管理工作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可低估和轻视。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必须谦虚、诚实、心胸开阔和具有吃苦耐劳精神。

自信。管理者要相信自己,不断增强信心,坚信自己有能力把企业搞好。

谦虚。管理者所面对的管理对象的性格千差万别,受教育的程度有高有低。管理者必须以谦虚为本,虚心向管理对象学习,加强思想沟通。

诚实。管理者对管理对象必须以诚相待,实事求是,坦诚交换意见与分歧。反对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表面赞同,背后反对,耍两面派手段。

心胸开阔。古人云:宰相肚里能撑船。管理者应心胸开阔,能容人、容事,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善于倾听不同意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同志共事。

吃苦耐劳。管理的本质是服务。管理者必须做到服务认真、态度端正,礼貌待人,工作热情、周到。

四、知识和技术素质

专业知识是管理者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尤其是科技管理者。只有懂专业的管理者,才能在管理过程中有的放矢,灵活机动,遵循事物发展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避免官僚

主义。

五、创新能力

创新是管理的灵魂。有创新,整个管理工作才充满生机和活力。创新贯穿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管理职能中。

计划创新。计划的创新既要体现计划的严肃性,又要体现计划的灵活性;既要考虑计划的超前性,又要考虑计划的可实现性。计划工作要有所创造、有所发明。

组织创新。组织的目标明确,切实可行;机构精简,人员精干;因事设人,分工明确;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干。部门间分工不分家,协作精神强。

领导创新。令行禁止,政令畅通,民主决策,职权分明。讲究领导艺术,善于运用激励机制,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培养下属的团队精神,形成强有力的凝聚力。

控制创新。建立信息反馈体系,采用量化标准,检查、督促计划的执行。实行奖罚分明,鼓励先进,鞭策落后。树立质量第一,坚持标准,讲管理效率和管理绩效。

六、心理素质

在知识经济时代,管理者应具备以下思想心理素质。

1、敏锐的信息观念

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作为一种资源,会不断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谁能快速、全面掌握经济和科技信息,谁就能把握经济发展的脉搏。这是一个现代管理者健康心理在信息沟通中的具体表现。

2、强烈的竞争意识

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者必须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这不仅是时代的要求,而且是企业发展的外部动力。竞争的目的是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共同提高经济效益,增加社会财富,以不断满足社会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3、创新精神

只有富有开拓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应付未来社会的实践。

4、有效的时间观念

对于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者来说,没有比树立科学的时间观念更为重要的了。现代企业管理工作,应从科学地掌握和支配时间开始,时间同人、财、物一样,是管理中的重要资源。

5、宽容大度的胸怀

宽容大度是现代管理者健康心理的重要表现,这种品质反映在管理者身上,就可以像润滑剂一样,使人与人之间的磨擦减少,增强领导与被领导之间的团结,提高群体相容水平。宽容是一种心理需要。一个人不管多么高明,缺点错误总是在所难免的,因而需要得到领导者的谅解,从而获得一个宽松安定的心理环境。

6、执着的求知欲

从某种意义上讲,管理者应该是“内行的杂家”,即应该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学科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更应该在科技方面有所专长。因此,要求管理者要善于学习,具有强烈的求知欲。

7、坚韧不拔的意志

坚定的意志,不仅可以反映一个人的立场问题,而且也是人们自觉调整实现预期目标的心理素质问题。坚定的意志是企业管理者应具备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品质,它会使认识活动更具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自觉地克服认识过程中的困难,积极地认识和掌握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有效地发展人的智力才能。成功管理者的意志品质,主要表现为自觉性、原则性、坚毅性、果断性、勇敢性和自制性。

8、稳定而乐观的情绪

稳定而乐观的情绪往往在和谐的气氛中感染被领导者,稳定组织成员的情绪,激励他们的积极性。组织成员心情愉快,工作称心如意,任劳任怨,就会使整个单位形成一个团结奋进的集体。、文观点结论为:领导者素质对领导者行为影响巨大,它决定了领导者能否成功领导企业。对领导者的素质要求很多,成功领导者素质没有统一的标准,各种领导素质不是独立的,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企业领导者拥有好的道德素质,能够引导企业正确经营。领导者好的个人魅力品格素质,能吸引追随者跟随领导者前进。领导者的学习创新与变革能力,能指导企业更好更科学的发展。领导者的决断能力,能够驾驭企业做出正确行为。领导者对道德、领导者魅力、学习创新与变革、决断力等素质的培养与实践,使领导者对追随者、环境、过程和结果都产生了影响,领导者影响的结果体现为领导力,领导素质促进了领导力的提升。领导力使得组织执行力更强,对企业经营管理发挥领导推动作用,最终实现企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晓红 徐扬 杨晓伟:《企业经营管理者基本素质评价模型》,《软科学》,2002 年4期。

2、许运理:《移情能力——管理者必备的基本素质》,《思维与智慧》,1999年12期。

3、王言平张志斌:《论优秀企业管理者基本素质及培养机制》,《价值工程》,1997 年1期。

4、韦兆凡:《浅论入世后企业经营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广西电业》,2003年2期。

5、武小明《新时期企业经营管理者应具备的心理素质》,《河南气象》,2002年1期。

6、姜真:《企业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研究》,《发展论坛》,2001年9 期。

7、赵慧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具备“四化”素质》,《企业改革与管理》,1997年12 期。

下载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者的素质结构2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者的素质结构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管理者素质

    管理者素质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以德服人才华横溢 卓越才能 格局天下大格局大胸怀大境界高姿态高格调高品位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严于律己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一身正气公道正派公正廉......

    论市场经济背景下工商管理的发展

    论市场经济背景下工商管理的发展 一、工商管理对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工商管理是市场有序发展,良好运行的政府行政保障部门,工商管理有着对市场监督管理以及对扰乱市场的不......

    论企业行政管理者的能力和素质

    论企业行政管理者的能力和素质一、企业行政管理和企业行政管理者(一)什么是企业行政管理目前为止,各国行政管理专家对“企业行政管理”的概念还存在诸多分歧,我们将“企业行政管......

    管理者的素质

    要当好一名合格的管理者,同样需要多种素质的聚合。根据美国某研究机构对全国企业成功人士的一次问卷调查统计,在个人素质一栏,人们普遍看好以下五条内容:第一、健全的思维(Commo......

    中层管理者必备素质

    中层管理者,团队急先锋 领导或部门领导不要总是对员工持怀疑的态度。作为一名企业员工,谁都有人格和尊严,如果一名员工被怀疑,特别是个人的道德情操被怀疑,那么势必极大地挫伤其......

    论管理者和领导者

    论管理者和领导者 管理者和领导者是企业两个不同阶层和不同工作领域的对象。当一个企业发展顺利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是资金的投入、技术的引进,当企业发展不顺利时,首先要考虑......

    论市场经济下的工会资产管理[小编整理]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管好工会资产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各项经济工作逐步走向了法制化轨道。工会资产管理也在不断朝着规范化标准迈进。如何当好家,理好财,管好工会资......

    优秀管理者十大必备素质

    优秀管理者十大必备素质 优秀管理者十大必备素质之一:具有令人尊敬的人格魅力 具有令人尊敬的人格魅力列为优秀管理者十大必备素质之首,是因为没有人喜欢在一个道德品质存在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