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技术教学环境教学资源的建设及管理
信息技术教学环境、教学资源的建设及管理
结合我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信息技术新课标下教学环境的搭建和教学资源建设。我以为,教学环境是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根本保证,也是长期困扰信息技术教师的许多问题的根源。
一、教学环境的搭建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环境远比其它学科的教学环境复杂的多。它不仅有硬环境,还有软环境。即使是硬环境也与其它学科不同,是由价格昂贵、构造复杂的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构成,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要在设备不足、机型陈旧、硬件设备常常损坏的计算机教室完成要求越来越高的教学任务。今天硬盘坏了,明天显示器不亮了,在教学的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常常忙碌于计算机硬件的维修与维护之中,不少教师花在修机器上的时间要比上课时间多的多。
以计算机系统、网络系统及各类软件为主的软环境的管理与维护是困扰信息技术教师的第二个难题,病毒的不断侵入,学生好奇心的不断发现,常常使计算机系统陷入瘫痪,网络中断,也使信息技术教师的肩上又多了一份重任。
新课标下的教学,不仅要有一个良好的软硬件环境,还要创设一个具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教学资源、畅通的师生交流空间、方便的管理平台的教学环境。
新课标下的教学环境要在软硬件资源的管理、学习资源的建设与管理、教学资源的建设与管理、师生间的交流与评价等多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虽然没有能力为学校购置新设备,添加新软件,但是,可以利用手中的信息技术来把现有的软硬件设备管理好,将管理工作量降到最低限度,并为师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与学环境。
下面将结合我多年来软硬资源的管理实践经验,以及一年来新课标的教学实践谈谈信息技术教学环境的建设。
1.软硬件资源的管理
随着学校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个学校的计算机设备也不断增加,软硬件资源的管理与维护问题也变的越来越尖锐,靠早期的手工管理已完全不能适应当前的环境。
计算机的软驱和光驱主要用于安装与维护计算机系统和各种软件,但对于公用的计算机教室来说,由于使用者众多,无意间也就为各种病毒提供了入口。具有局域网的计算机教室可以利用网络维护计算机系统及各种软件,硬件上完全可以不安装软驱和光驱,当然也可以从软件上加以控制。有些计算机教室还可以做成无盘工作站。
对软件系统的管理,目前大多数中小学校采用硬盘保护卡。这样虽然可以保证再次启动计算机时将系统恢复到原始状态,但在开机的状态下使用者还是可以做他想做的一切,还会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在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对计算机软硬件资源的管理也经历了手工管理和硬盘还原卡管理阶段。总结分析这两个阶段管理上所出现的问题,发现我们缺乏对学校计算机设备使用的管理规定和技术保障措施。任何一位使用者都是计算机的“超级用户”,手中都拥有“系统管理员”的权限,试想,一台计算机有 20 人使用,20 个人都是管理员,这台机器还能管理的好吗?也就是说,在计算机教室我们给予了使用者对计算机系统太大的操作权限!这是没有必要的,也是造成管理难题的根本原因。因此,解决软硬件资源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要给予不同的使用者以不同的权限。
在 Windows95 系统下,我通过自行设计的登录系统实现了不同的用户访问不同的硬盘分区,用于管理学生的作业。而在 Windows 2000 系统下,我通过活动目录对全校所有的计算机和使用者实行了统一管理。
(1)通过活动目录AD,实现校园计算机及用户的统一管理
有了管理目标,就可以寻找恰当的方法去实现目标。Windows 2000 的活动目录(AD-Active Directory)可以设置不同的域,如学生域、教师域;可以将不同的使用者作为不同的用户加入相应的域中,如学生加入学生域中,教师加入教师域中;还可以将计算机加入不同的域中。从而在域上对所有的用户和计算机进行统一的管理。为了便于管理还可以为不同的用户分组,如一个班设置为一个组,或一个年级设置为一个组。当然,建立活动目录需要一台适当的服务器作为域控制器,并安装 Windows 2000 Server(或 Windows 2003 Server)系统,学生用的计算机都要安装 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注:具体设置方法请参考相关技术资料)
只有域控制器的超级用户才可以在域控制器上管理加入域的所有用户和计算机,如设置用户及权限,为计算机设置策略、编写命令脚本,进行统一系统操作等等。
这样,每个师生都有唯一的域用户名(ID)和密码(Password),使用它可以在校内任何一台计算机上登录,由于只是域用户,所以只能登录到相应的域,不能登录本机,这样一来,只要在域上设置好用户的权限,这些用户就只能根据各自的使用权限使用计算机上的相应资源,没有权限的事情自然就不能做了,也就不能对计算机的软硬件系统进行任何的设置和修改了。图 1 所示为用 AD 管理的用户和计算机。
图 1 AD 管理下的用户(组)和计算机
为了便于管理,我通常设置学生对本机的硬盘只有读的权限,没有写或改的权限。其实,对于教师用户和教师所用计算机也可以进行同样的管理。这样管理之后,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维护工作量大大的下降了。但是,同时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学生不能在本机保存任何内容,那么必要的学习资料保存在哪里呢?
(2)通过“网络驱动器”为师生提供安全方便的网上存储空间
为了便于集中管理,也为了师生所用数据的安全性,我在服务器的硬盘上为每个师生开设了一定数据空间(如学生 100M,教师 300M)的文件夹,并以他们的域用户命名,同时将该文件夹与相应的域用户名相连接,并把该文件夹的所有权交给相应的用户。这样,只要用正确的用户名及密码登录计算机,每个人都会有一个网络驱动器,对应着服务器上的一个文件夹。如图 2 所示的“g0720101”盘为学号为 0720101 的高一学生的网上存储空间,我们就把它们称作网络文件夹。
图 2 在 AD 域上可以为每个用户指定一个网络空间
几年来,这种“域用户 + 网络文件夹”的管理方式既解决了软硬件资源管理的难题,同时还深得广大师生的欢迎。因为有了网络文件夹,老师们在办公室计算机上做好的课件或演示文稿,只要放在网络文件夹里,然后到教室计算机上以自己的域用户登录,网络文件夹仍然会出现在“我的电脑”里。学生再也不用为想不起自己的资料存放在计算机教室的哪台计算机上而发愁了。网络文件夹就像师生们的“影子”,师生在哪台计算机上登录,它就出现在那台计算机器上,教师们再也不要用软盘或 U 盘把资料备份来备份去了。他们知道“放在网上的资源是跟着人走的”。
用同样的方法,我们还为每个教研组设置了组内教师间相互交流用的网络文件夹,同一组的教师可以对其进行读写;还为每个班级设置了班级网络文件夹供同学间相互交流;为各教研组进行交流的“组间共享”网络文件夹等等。这样,在校园网中每个人都有不少网络驱动器,根据需求,每个人所拥有的网络驱动器也各不相同。如图 3 所示,是我在校园网内登录时看到的驱动器。
图 3 每个人登录域后都有不少网络驱动器
使用网络文件夹除了可以让“信息资源跟着人走”外,由于信息资源均保存在服务器上,只要定期对服务器上的数据进行备份,就可以保证信息资源的安全性,当然也方便了资源的管理。
2.资源的建设与管理
(1)学习、教学资源的建设
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如:素材、案例、学习指导等内容。为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利用网络文件夹为学生提供了“ resource(资源)”、“初中教学”、“高中教学”等网络驱动器,其中动态存储着丰富的素材、案例、教师教案及进行学习交流的活动空间。图 4 所示为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与学习资源。
图 4 高中信息技术资源的建设
此外,各具特色的教学网站,从另一个侧面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如图 5 所示为我在新课标教学实践中的教学网站。
(2)学习、教学资源的管理
由于学习、教学资源是一个动态的资源库,所以它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为了保证资源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使用的灵活性,可以采用针对不同的用户对不同的资源享有不同的访问权限。如某位教师的教学文件夹只有他个人和他所教的学生才能够阅读,只有教师本人拥有完全控制权限,学生只能读的权限。学生提交作业的文件夹只有学生才拥有所有权,教师只能读等等。又如资源的上传区,师生提交的资源暂时存放在上传区,由管理资源的教师统一整理后归类存放。学生优秀作品展示区的文件中由各位任课教师提供,其他人只有阅读的权限,等等。
3.学生作业的管理
长期以来。学生作业的管理一直是信息技术教师比较头疼的问题。从早期的软盘保存,到“网络邻居”的共享文件夹,再到邮件、FTP 提交等等,我也尝试了许多方法。共享文件夹为学生的恶作剧提供了条件,由于同学之间的文件夹可以互相访问,一些同学刚刚提交的作业就被另一些同学改的面目全非。邮件提交作业又为教师增加的负担。经常长时间的试验,我采用了在 AD 域用户下为每位学生建立作业提交的网络文件夹,并设置只有学生本人有完成控制权,任课教师有访问权限,这样既方便了学生提交,也方便了教师批作业。如图 8 所示。
图 8 学生的作业提交区
此外,我还为全体学生设计的优秀作品展示区,如图 9 所示。
教学环境的设置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里只是提出作者个人的想法与实践,权当抛砖引玉吧。
第二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与教学环境资源建设》学习小结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与教学环境资源建设》学习小结 通过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与教学环境资源建设》学习,学习了李老师的教学风格,使我了解到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起着促进作用。学生在期末拿到的是成绩单上简单而又具有决定性的分数或等级,这种简单的评价方式已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教育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将人的智能分为8个方面,即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内省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可见我们学生的学习发展是多元的,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中,我们也该从多元出发来激发和鼓励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在信息技术的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把教学评价方式设得多元化些。
计算机基础知识方面:采用纸笔测验。纸笔测验的效率高,适于短时间内对大量学生进行集中考察,适于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计算机操作技能方面:采用上机测验。重点评价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工具或软件的熟练程度,测查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方法、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懂得了:过程是评价的重点。重过程是初中信息技术评价与传统评价的一个主要区别。过程的重要性在于学生问题解决的综合能力,课堂即时评价辅以课后延伸评价(可以将作品上传至校园网,采用网络评价),促使作品评价多元化、全面性。
事先确定评价的规则和标准。作品中哪些是优秀的、哪些属一般或不好,表现的哪些层面属主要评分点,这些规则和标准事先给学生一些引导,以增加评价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新课程下初中信息技术所需要的教学评价和传统的教学评价相比,评价的方式从单纯地划分等级转向了以定性评价结合量化评价的多种方式。确实,这样的教学评价是真正为了促进初中生的发展,而不是为了“评价”而评价,让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以真挚的评价鼓励学生,友善的评价靠近学生,全面的评价促进学生。多元化教学评价将成为初中信息技术未来教学评价的主要方式。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必定要将今天所学的评价知识用到课堂中去,应用这多元的评价来激发和鼓励学生的多元发展。
第三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与教学环境资源建设》学习小结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与教学环境资源建设》学习小结 暑假期间,笔者有幸参加了吴江区中小学教师远程非学历培训,在学习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与教学环境资源建设》一课后,深有感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环境远比其它学科的教学环境复杂的多,它不仅有硬环境,还有软环境。即使是硬环境也与其它学科不同,是由价格昂贵、构造复杂的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构成。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要在硬件设备常常损坏的计算机教室完成要求越来越高的教学任务:今天硬盘坏了,明天显示器不亮了„„在教学的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常常忙碌于计算机硬件的维修与维护之中。再者,以计算机系统、网络系统及各类软件为主的软环境的管理与维护是困扰信息技术教师的第二个难题:病毒的不断侵入,常常使计算机系统陷入瘫痪、网络中断,也使信息技术教师的肩上又多了一份重任。
新课标下的教学,不仅要有一个良好的软硬件环境,还要创设一个具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教学资源、畅通的师生交流空间、方便的管理平台的教学环境。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虽然没有能力为学校购置新设备,添加新软件,但是,可以利用手中的信息技术把现有的软硬件设备管理好,将管理工作量降到最低限度,并为师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与学环境。下面笔者拟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改进信息技术环境和提高教学资源建设管理的看法。
一.教学环境的建设和管理
加强对学校计算机设备使用的管理和技术保障。任何一位使用者 如果都是计算机的“超级用户”,手中都拥有“系统管理员”的权限。试想,一台计算机若有 20 人使用,20 个人都是管理员,这台机器还能管理的好吗?也就是说,在计算机教室我们给予了使用者对计算机系统太大的操作权限,这是没有必要的,也是造成管理难题的根本原因。因此,解决软硬件环境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要给予不同的使用者以不同的权限。
(2)通过“网络驱动器”为师生提供安全方便的网上存储空间 为了便于集中管理,也为了师生所用数据的安全性,我在服务器的硬盘上开设了一定数据空间的文件夹,并以他们的域用户命名,同时将该文件夹与相应的域用户名相连接,并把该文件夹的所有权交给相应的用户。这样,只要用正确的用户名及密码登录计算机,每个人都会有一个网络驱动器,对应着服务器上的一个文件夹。就可以保证信息资源的安全性,当然也方便了资源的管理。
二、资源的建设与管理(1)学习、教学资源的建设
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如:各种素材图片、声音、视频、案例、动画特效、案例、学习指导、学生评价表等内容。为此,我们在教师的计算机上的D盘的根目录下建立一个“学生资源”文件夹。在这个文件夹下面再以某节课的内容为名字分别建立若干个文件夹。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指引要求合理使用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
(2)学习、教学资源的管理 由于学习、教学资源是一个动态的资源库,所以它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为了保证资源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使用的灵活性,可以采用针对不同的用户对不同的资源享有不同的访问权限。如某位教师的教学文件夹只有他个人和他所教的学生才能够阅读,只有教师本人拥有完全控制权限,学生只能读的权限;学生提交作业的文件夹只有学生才拥有所有权,教师只能读等等;又如资源的上传区,师生提交的资源暂时存放在上传区,由管理资源的教师统一整理后归类存放;学生优秀作品展示区的文件中由各位任课教师提供,其他人只有阅读的权限等等。
教学环境、资源建设和管理是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确保学校师生有效地办公学习的前提。因此,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注重教学环境、资源的建设和管理,不断学习和实践先进的经验理论,探索出切合本校实际的行之有效的建设和管理方法。
第四篇: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演示型课件资源准备
(注:凡是需要用到信息化资源的知识点才需要填写此表)
知识点 资源名称 素材类型 图片+动画
水平复习巩固
来源 开发
使用时间 4分钟
应用方式和作用 复习角的认识,通过举手发言,上台交流来巩固角与角的联系以及区别,并用不同方法判断角的类型。
通过小组操作,交流,演示反馈让学生在动手中发现按角分类中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利用所学的新知解决实际问题,动画能极大的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通过小组操作,交流,演示反馈让学生在动手中发现按边分类中的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进一步应用所学新知,利用动画直观的演示所有可能性的情况。1复习直你认识这角、锐角、些角吗? 钝角的联系和辨别。2探讨按角分类的三角的三种类型 3三角形按角分类练习按角分类:三角形拼图(船)连一连 图片+动画 探索发现
开发 8分钟
图片+动画 图片+动画
应用 开发 3分钟
4探讨按按边分类:边分类的三角形拼三角形的图(船)三种类型 5巩固练习我来做一做
探索发现
开发 8分钟
文本+动画 应用巩固
开发 5分钟
资源内容描述说明(请详细说明此知识点信息化资源的主要内容,此表需要与教学设计紧密挂钩,同时在收集、下载、处理和开发素材的过程中不断修改与完善):(样式:资源名称,主要内容)
1.你认识这些角吗:通过演示动画,练习旧知说一说角的类型:锐角、直角、钝角。并通过动画演示深入感受三种角之间的关系和辨别。2.按角分类:三角形拼图(船):通过演示动画,反馈学生在探讨中的分类结果。通过对比加深按角分类中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之间的相同点和区别。制作成集合图。
3.连一连:图片出示让学生进行判断三角形按角分类,并通过动画反馈,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和吸收。
4.按边分类:三角形拼图(船):通过演示动画,反馈学生在探讨中的分类结果。通过对比加深按角分类中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联系。制作成集合图。5.我来做一做:当学生在练习卡上完成此练习后,教师利用动画直观的演示并讲评。
说明:
1)水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水平,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2)名称:为此知识点的信息化资源起一个名字
3)类型:指图形/图像、视频、音频、文本、动画(包括flash),或者上述几类的组合,比如:“图+文+声”,注,可以自定义其它类型(一般以超级链接的形式来集成中演示型课件中),如认知工具类
4)来源:开发、现有、现有需修改、下载 5)使用时间:资源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时间
6)应用方式:该资源在教学中如何使用?它起什么作用?
第五篇:资源与环境-环境教学课题
资源与环境-周又红 目的: 了解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能够分析城市与农村在能源利用时出现的问题,能够提出解决办法。活动方法:(1)将学生分成4人一组的小组,每组得到一张画有某地区城市发展的图。(2)各小组分析图中表达的问题,重点讨论。①图中反映了哪些环境问题?②该地区目前的发展布局是否合理?该地区可以开发哪些资源?③要想使该地区的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应当如何去做?(3)各小组推荐一个人代表本组向全体同学汇报。教师讲评并总结。活动对象:小学3年级~初中3年级。人数:20~40人 时间:40--60分钟准备用具:粗一点的彩色笔,大张白纸,胶条或图钉,事先画好的图。可以用图示来表达你们组对该地区发展的改进意见,这样可以使你的意见更为生动地表达出来。要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发现其中的优点与不足,更好地理解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帮树宝宝写日记
一、目的: 通过认养一棵树,照顾它,并对它作细微的观察,使学生学会接近、关怀树木,并了解树木的生活,以及树木与自然环境和其他生物的一些相互关系。此项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独力工作的能力、自制力、持之以恒的耐心和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的吃苦精神。
二、对象:小学中高年级(人数不限)。
三、适用课程:可作为生物或自然课的一种长期活动,也可以作为语文课的实践活动或少先队的活动内容。
四、活动条件:1.时间:此项活动是一项长期性活动,在最初,教师要用一定的时间组织学生做,并适当辅导,以后学生就可以每天花十几分钟时间自己独立观察记录,教师适当监督督促即可。2.场所:校园或生活区附近。3.必备物品:树木、笔记本、笔。
五、实施步骤:1.每个同学认养一棵树,它就是学生的朋友,给它起一个名字,做一个小牌挂在树上。日记本开头要记载开始观察时间(年、月、日),树木的名字、树种、地点等;描述其位置、树的形状、树种等;预估高度、胸径(约1米高处的主干直径)等。画一张该树木的简图,描绘树叶大小、颜色、形状、生长情况等。2.定期浇水、松土,每天观察树木的生长变化,将所发现的变化记录在该树木的日记本里。3.记载树木季节变化。春季萌芽展叶的日期,秋季第一次落叶的日期和叶片颜色变化的情况;叶片全部脱落日期等;记载何时落叶、生长最旺盛等。描绘一张冬天该树木简图和春天嫩芽萌出时状态图。4.对该树木的花朵、果实、种子进行观察,分别记载大小、颜色、形状、数量,以及开花结果时间。5.该树木的树上和树下的动物活动情况,树干受损失情况。6.风、雨、雷电时树的状况,雨前、风后树叶片上的灰尘与雨后、风前的比较。还可以让学生隔一定的时间写一篇有关自己的树木朋友的作文或观察报告等。
六、效果评价 这是一种应该长期坚持的实践活动,贵在坚持。在树木比较多的地方效果更好,学生通过辛勤的劳动,会体会到园林工人的辛苦,提高爱护花木的自觉意识。选自《环境教育教师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