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保险公司总精算师管理办法
保险公司总精算师管理办法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07年第3号)
《保险公司总精算师管理办法》已经2007年8月28日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办公会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主席 吴定富
二○○七年九月二十八日
保险公司总精算师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完善保险精算监管制度,规范保险公司内部治理,防范经营风险,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总精算师,是指保险公司总公司负责精算以及相关事务的高级管理人员。
第三条 保险公司应当设立总精算师职位。
第四条 总精算师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保监会)的规定,遵守保险公司章程和职业准则,公正、客观地履行精算职责。
第五条 中国保监会依法审查总精算师任职资格,并对总精算师履职行为进行监督管理。
第二章 任职资格管理
第六条 总精算师应当具备诚实信用的良好品行和履行职务必需的专业知识、从业经历和管理能力。
第七条 担任总精算师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取得中国精算师资格3年以上;
(二)从事保险精算、保险财务或者保险投资工作8年以上,其中包括5年以上在保险行业内担任保险精算、保险财务或者保险投资管理职务的任职经历;
(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有住所;
(四)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取得国外精算师资格3年以上的,可以豁免前款第(一)项规定的条件,但应当经中国保监会考核,确认其熟悉中国的保险精算监管制度,具有相当于中国精算师资格必需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第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总精算师:
(一)有《保险公司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规定》中禁止担任高级管理人员情形之一的;
(二)中国保监会规定不适宜担任总精算师的其他情形。
第九条 未经中国保监会核准任职资格,保险公司不得以任何形式任命总精算师。
第十条 保险公司任命总精算师,应当在任命前向中国保监会申请核准任职资格,提交下列书面材料一式三份,并同时提交有关电子文档:
(一)拟任总精算师任职资格核准申请书;
(二)《保险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申请表》;
(三)符合本办法规定的《职务声明书》;
(四)拟任总精算师的身份证、学历证书、精算师资格认证证书等有关文件的复印件,有护照的应当同时提供护照复印件;
(五)中国保监会规定提交的其他材料。
第十一条 中国保监会应当自受理任职资格核准申请之日起20日以内,作出核准或者不予核准的决定。20日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中国保监会主席批准,可以延长10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决定核准的,颁发任职资格核准文件;决定不予核准的,应当作出书面决定并说明理由。
第十二条 总精算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任职资格自动失效,拟再担任总精算师的,应当重新经过任职资格核准:
(一)因辞职、被免职、被撤职等原因,不再为该保险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工作的;
(二)受到责令予以撤换的行政处罚的;
(三)出现《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七条第一款规定情形的。
第三章 总精算师职责
第十三条 总精算师对保险公司董事会和总经理负责,并应当向中国保监会及时报告保险公司的重大风险隐患。
第十四条 总精算师有权获得履行职责所需的数据、文件、资料等相关信息,保险公司有关部门和人员不得非法干预,不得隐瞒或者提供虚假信息。
第十五条 总精算师有权参加涉及其职责范围内相关事务的保险公司董事会会议,并发表专业意见。
第十六条 总精算师具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分析、研究经验数据,参与制定保险产品开发策略,拟定保险产品费率,审核保险产品材料;
(二)负责或者参与偿付能力管理;
(三)制定或者参与制定再保险制度、审核或者参与审核再保险安排计划;
(四)评估各项准备金以及相关负债,参与预算管理;
(五)参与制定股东红利分配制度,制定分红保险等有关保险产品的红利分配方案;
(六)参与资产负债配置管理,参与决定投资方案或者参与拟定资产配置指引;
(七)参与制定业务营运规则和手续费、佣金等中介服务费用给付制度;
(八)根据中国保监会和国家有关部门规定,审核、签署公开披露的有关数据和报告;
(九)根据中国保监会规定,审核、签署精算报告、内含价值报告等有关文
件;
(十)按照本办法规定,向保险公司和中国保监会报告重大风险隐患;
(十一)中国保监会或者保险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七条 保险公司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总精算师应当根据职责要求,向保险公司总经理提交重大风险提示报告,并提出改进措施:
(一)出现可能严重危害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状况的重大隐患的;
(二)在拟定分红保险红利分配方案等经营活动中,出现严重损害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合法权益的情形的。
总精算师应当将重大风险提示报告同时抄报保险公司董事会。
第十八条 总精算师提交重大风险提示报告的,保险公司应当及时采取措施防范或者化解风险,保险公司未及时采取有关措施的,总精算师应当向中国保监会报告。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十九条 保险公司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在保险公司章程中明确规定总精算师的职责。
第二十条 总精算师由保险公司董事会任命。
第二十一条 保险公司任命总精算师,应当在任命前与拟任总精算师签署《职务声明书》。
《职务声明书》应当载明下列内容:
(一)总精算师工作职责;
(二)由拟任总精算师作出的,将按照本办法规定提交离职报告的承诺;
(三)拟任总精算师在审读前任总精算师离职报告后作出的有关声明;
(四)中国保监会要求载明的其他内容。
第二十二条 在同一保险公司内,董事长、总经理不得兼任总精算师。
第二十三条 除下列情形以外,总精算师不得在所任职保险公司以外的其他机构中兼职:
(一)兼职机构与总精算师所任职保险公司之间具有控股关系;
(二)总精算师在精算师专业组织中兼职从事不获取报酬的活动;
(三)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四条 总精算师因辞职、被免职或者被撤职等原因离职的,应当在辞职时或者在收到免职、撤职决定之日起20日以内独立完成离职报告,并向保险公司董事会和总经理提交。
离职报告应当对离职原因、任职期间的履职情况和精算工作移交进行说明。
离职报告应当一式两份,并由总精算师签字。
第二十五条 保险公司任命总精算师,应当在申请核准拟任总精算师任职资格以前,根据其要求,将前任总精算师离职报告送交其审读。
第二十六条 总精算师因辞职、被免职或者被撤职等原因离职的,保险公司应当自作出批准辞职或者免职、撤职等决定之日起30日以内,向中国保监会报告,并提交下列书面材料:
(一)总精算师被免职或者被撤职的原因说明;
(二)免职、撤职或者批准辞职等有关决定的复印件;
(三)总精算师作出的离职报告。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七条 对违反《保险法》规定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总精算师,中国保监会可以区别不同情况予以警告,责令予以撤换,处以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责令予以撤换的具体适用,按照《保险公司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规定》等中国保监会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八条 除前条规定的情形以外,总精算师违背精算职责,致使根据中国保监会规定应当由其签署的各项文件不符合中国保监会规定的,由中国保监会责令改正,对总精算师予以警告;情节严重的,并处1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九条 保险公司未经核准擅自任命总精算师的,由中国保监会予以警告,并处1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条 总精算师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及时向中国保监会报告有关事项的,由中国保监会责令改正,予以警告。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对总精算师的任职管理,本办法没有规定的,适用《保险公司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所称日,是指工作日,不包括法定节假日。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由中国保监会负责解释。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人寿保险公司、养老保险公司和健康保险公司自施行之日起适用本办法;财产保险公司适用本办法的时间和具体适用办法由中国保监会另行规定。
自本办法施行之日起,中国保监会之前规定的人寿保险公司、养老保险公司和健康保险公司精算责任人的职责由总精算师履行,中国保监会2004年6月30日发布的《人身保险产品审批和备案管理办法》(保监会令〔2004〕6号)中关于上述保险公司应当指定精算责任人的规定不再执行。中国保监会2004年11月11日发布的《关于精算责任人任职资格有关要求的通知》(保监发〔2004〕133号)自本办法施行之日起同时废止。
第二篇: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草案)
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草案)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持保险公司经营稳定,保护投资人和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加强保险公司股权监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保险公司,是指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保监会”)批准设立,并依法登记注册的外资股东出资或持股比例占公司注册资本不足25%的保险公司。
第三条 中国保监会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保险公司股权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 投资入股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四条 除中国保监会批准的主要股东外,单个股东(包括关联方)出资或持股比例不得超过保险公司注册资本的20%。
中国保监会根据坚持战略投资、优化治理结构、避免同业竞争、维护稳健发展的原则,核准主要股东的出资或持股比例。第五条 两个以上的保险公司受同一机构控制或者相互之间存在控制关系的,不得经营存在利益冲突或者竞争关系的同类保险业务。
第六条 保险公司的股东应当用货币出资,不得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
保险公司股东的出资,应当经会计师事务所验资并出具证明。
第七条 股东应当以来源合法的自有资金向保险公司投资,不得用银行贷款及其他形式的非自有资金向保险公司投资。
股东不得以投资保险公司的方式从事掩饰、隐瞒违法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洗钱活动。
第八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委托他人或者接受他人委托持有或者管理保险公司的股权,中国保监会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九条 保险公司应当向公众披露其前五名股东的名称、法定代表人、经营范围、行业类别、注册资本。第十条 保险公司应当以中国保监会核准的文件和在中国保监会备案的文件为依据,对股东进行登记,并办理工商登记手续。
保险公司应当确保公司章程、股东名册及工商登记文件所载的内容与股东的实际情况一致。
第十一条 股东应当向保险公司如实告知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变更情况,并就其与保险公司其他股东及其实际控制人之间是否存在以及存在何种关联关系向保险公司做出书面说明。
保险公司应当及时将公司股东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变更情况和股东之间的关联关系报告中国保监会。
第十二条 保险公司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不得利用关联交易损害公司的利益。
股东利用关联交易严重损害保险公司利益,危及公司偿付能力的,由中国保监会责令改正。在按照要求改正前,中国保监会可以限制其股东权利;拒不改正的,可以责令其转让所持的保险公司股权。
第二节 股东资格
第十三条 向保险公司投资入股,应当为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企业法人、境外金融机构,但通过证券交易所购买上市保险公司股票的除外。
中国保监会对投资入股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十四条 境内企业法人向保险公司投资入股,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财务状况良好稳定,且有盈利;
(二)具有良好的诚信记录和纳税记录;
(三)最近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
(四)投资人为金融机构的,应当符合相应金融监管机构的审慎监管指标要求;
(五)法律、行政法规及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第十五条 境外金融机构向保险公司投资入股,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财务状况良好稳定,最近三个会计连续盈利;
(二)最近一年年末总资产不少于20亿美元;
(三)国际评级机构最近三年对其长期信用评级为A级以上,(四)最近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
(五)符合所在地金融监管机构的审慎监管指标要求;
(六)法律、行政法规及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第十六条 持有保险公司股权15%以上或者不足15%但直接或间接控制该保险公司的主要股东,还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具有持续出资能力,最近三个会计连续盈利;
(二)具有较强的资金实力,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2亿元;
(三)信誉良好,在本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
第三章 股权变更
第十七条 保险公司变更出资额占有限责任公司资本总额5%以上的股东,或者变更持有股份有限公司股份5%以上的股东,应当经中国保监会批准。
第十八条 投资人通过证券交易持有上市保险公司已发行的股份达到5%以上,应当符合本办法规定的资格条件,并在该事实发生之日起5日内,由保险公司报中国保监会批准。中国保监会有权要求不符合本办法规定资格条件的投资人转让所持有的股份。
第十九条 保险公司变更出资或持股比例不足注册资本5%的股东,应当在股权转让协议书签署后的15日之内,就股权变更报中国保监会备案,上市保险公司除外。
第二十条 保险公司股权转让获中国保监会批准或者向中国保监会备案后3个月内未完成的,保险公司应当及时向中国保监会报告。
第二十一条 保险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和上市后再融资的,应当取得中国保监会的监管意见。
第二十二条 保险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或者上市后再融资,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治理结构比较完善;
(二)最近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
(三)内控体系比较健全,具备较高的风险管理水平;
(四)法律、行政法规及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第二十三条 保险公司应当自知悉其股东发生以下情况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中国保监会报告:
(一)所持保险公司股权被采取诉讼保全措施或被强制执行;
(二)质押或解质押所持有的保险公司股权;
(三)变更名称;
(四)发生合并、分立;
(五)解散、破产、关闭、被接管;
(六)其他可能导致所持保险公司股权发生转移的情况。
第二十四条 保险公司股权采取拍卖方式进行处分的,保险公司应当于拍卖前向拍卖人告知本办法的有关规定。投资人通过拍卖竞得保险公司股权的,应当符合本办法规定的资格条件,并依照本办法的规定报中国保监会批准或者备案。
第二十五条 股东质押其持有的保险公司股权,应当签订股权质押合同,且不得损害其他股东和保险公司的利益。
第二十六条 保险公司应当加强对股权质押和解质押的管理,在股东名册上记载质押相关信息,并及时向有关机构办理出质登记。
第二十七条 保险公司股权质权人受让保险公司股权,应当符合本办法规定的资格条件,并依照本办法 的规定报中国保监会批准或者备案。
第四章 材料申报
第二十八条 申请人提交申请材料必须真实、准确、完整。
第二十九条 申请设立保险公司,应当向中国保监会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投资人的基本情况,包括组织管理架构、营业执照复印件、经营范围、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投资资金来源说明、对外投资情况、本身及关联机构投资入股其他金融机构的情况;
(二)投资人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上一财务会计报告,投资人为境外金融机构或主要股东的,应提交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最近三年的财务会计报告;
(三)投资人最近三年的纳税证明和由征信机构出具的投资人征信记录;
(四)投资人的主要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及其与保险公司其他投资人之间关联关系的情况说明;
(五)投资人的出资协议书或股份认购协议书及投资人的股东会或股东大会或相关主管机构同意其投资的证明材料;
(六)投资人为金融机构的,需提交审慎监管指标报告和所在地金融监管机构出具的监管意见;
(七)投资人最近三年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的声明;
(八)中国保监会规定提交的其他材料。
第三十条 保险公司变更注册资本,应当向中国保监会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公司股东大会通过的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的决议;
(二)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的方案和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后的股权结构;
(四)验资报告和股东出资或者减资证明;
(五)退出股东的名称、基本情况及减资金额;
(六)新增股东需提交本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的有关材料;
(七)中国保监会规定提交的其他材料。
第三十一条 股东转让保险公司的股权,受让方出资或持股比例达到保险公司注册资本5%以上的,保险公司应当向中国保监会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股权转让协议。
受让方为新增股东的,还需提交本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的有关材料。
第三十二条 股东转让保险公司的股权,受让方出资或持股比例不足保险公司注册资本5%的,保险公司应当向中国保监会提交股权转让报告和股权转让协议。
受让方为新增股东的,还需提交本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的有关材料。
第三十三条 保险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或者上市后再融资的,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公司股东大会通过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或者上市后再融资的决议,以及授权董事会处理有关事宜的决议;
(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或者上市后再融资的方案;
(三)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或者上市后再融资以后的股权结构;
(四)偿付能力与公司治理状况说明;
(五)经营业绩与财务状况说明;
(六)中国保监会规定提交的其他材料。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 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股权管理适用本办法,法律、行政法规或中国保监会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五条 保险公司违反本办法,擅自增(减)注册资本、变更股东、调整股权结构的,由中国保监会根据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由中国保监会负责解释。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2009年 月 日起施行。中国保监会2000年4月1日颁布的《向保险公司投资入股暂行规定》(保监发[2000]49号)以及2001年6月19日发布的《关于规范中资保险公司吸收外资参股有关事项的通知》(保监会令[2001]126号)同时废止
第三篇:保险公司日常管理办法
攸县片区经理日常管理办法
一、片区经理职责
(一)职场培训。负责所辖农服所出单点的各项服务工作,组织职场财险知识培训;
(二)业务拓展。通过个人社会资源,积极发掘当地潜在业务资源,并提供全方位的保险服务;
(三)深度开发。在做好续保业务的基础上,深度开发客户的保险需求,尤其是客户在非车险产品方面的需求;
(四)理赔协助。协助理赔部门做好理赔面对面交流会,及时反映并解决理赔疑难问题。
(五)单证管理。对出单点的单证按承保管理要求及时归档装订,承保资料齐全。
(六)执行公司有关规章制度,参加公司有关会议和培训等活动;
二、日常管理
(一)所有片区经理跟专员一样严格按照公司作息时间上班,一律微信拍照发送到“区域经理群”签到。特殊情况须向上级主管请假报备。
(二)每周须参加农网周会、产说会或者创说会,并就财险方案、业绩追踪、喜讯报道等进行宣导或者组织安排财险专题知识培训。
(三)每天进行业务追踪,并就追踪情况填入“每日车险业务追踪表”拍照上传至“区域经理群”
(四)统筹所在片区代理人及网点发展,积极发掘当地潜在业务资源。每个季度须最少发展2名合格代理人及一家合作网点。每周须进行一次代理人面谈,并将面谈结果反馈上报。
(五)负责收集整理所在辖区的市场动态及职场动态、积极协调或提交汇报解决职场飞单问题。
第四篇:保险公司收购合并管理办法
保险公司收购合并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保险公司收购合并行为,保护保险消费者、保险公司及其股东的合法权益,维护保险市场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保险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以下简称《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及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保险公司,是指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保监会)批准设立,并依法注册的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
第三条 保险公司收购合并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及中国保监会的规定,不得损害保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得危害国家金融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
第四条 保险公司收购合并涉及行业准入、经营者集中申报、国有股权转让等事项,需要取得国家相关部门批准的,应当在取得批准后进行。
第五条 保险公司收购合并的有关各方必须向中国保监会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信息,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第六条 保险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在收购合并活动中应当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维护保险公司资产的安全,保护保险公司和全体股东的合法权益。
第七条 会计师事务所、专业评估机构、律师事务所等专业中介服务机构在保险公司收购合并中应当勤勉尽责,遵守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
第二章 收 购
第八条 本办法所称收购是指收购人一次或累计取得保险公司三分之一以上(不含三分之一)股权,且成为该保险公司第一大股东的行为;或者收购人一次或累计取得保险公司股权虽不足三分之一,但成为该保险公司第一大股东,且对保险公司实现控制的行为。
收购人包括投资人及其关联方、一致行动人。
第九条 保险公司收购应由被收购保险公司向中国保监会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收购申请书;
(二)收购整体方案,包括可行性研究、交易结构、实施步骤、资金来源、支付方式、后续安排;
(三)交易价格及定价依据说明,如涉及国有股权转让还应当按照相关规定提交资产评估报告、主管机构同意其转让或投资的证明材料、公开挂牌转让的证明材料;
(四)投资人及其关联方、一致行动人参与本次收购的情况;
(五)经营者集中申报说明或有关批准文件;
(六)专业中介服务机构出具的意见;
(七)采取受让股权方式的,应当提交股权转让协议,受让方为新增股东的,还应当提交《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第二十八条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以下简称《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第九条规定的有关材料;
(八)采取认购增发股权方式的,应当提交《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第二十九条或《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第九条规定的有关材料;
(九)中国保监会根据审慎监管原则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十条 被收购保险公司针对收购所做出的决策及采取的措施,应当有利于维护保险公司及其股东的利益,不得利用保险公司资源向收购人提供任何形式的财务资助。
第十一条 自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出资协议书或股份认购协议起至相关股权或股份完成过户的期间为收购过渡期。在收购过渡期内,除为挽救面临严重财务困难的保险公司外,收购人不得提议改选保险公司董事会,被收购保险公司不得进行有重大影响的投资、购买和出售资产行为,或者与收购人及其关联方进行交易。
第十二条 除风险处置或同一控制人控制的不同主体之间的转让等特殊情形外,收购人应书面承诺自收购完成之日起三年内,不转让所持有的被收购保险公司股权或股份。
第三章 合 并
第十三条 本办法所称合并是指两家或两家以上保险公司合并为一家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合并可以采取吸收合并或者新设合并,但不得违反《保险法》第九十五条关于分业经营的有关规定。
第十四条 保险公司合并应由拟合并的保险公司共同向中国保监会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合并申请书;
(二)合并各方的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决议;
(三)合并协议;
(四)合并整体方案,包括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安排、债权债务安排、资产分配和资产处分计划、业务范围调整说明、分支机构整合方案、现任和拟任高级管理人员简历、员工安置计划;
(五)经营者集中申报说明或有关批准文件;
(六)专业中介服务机构出具的意见;
(七)中国保监会根据审慎监管原则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十五条
合并各方应当自取得中国保监会批准之日起十日内通知债权人和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三十日内在报纸上公告。
第十六条
合并各方的债权债务和保单责任应当由存续保险公司或者新设保险公司承继。
第十七条
保险公司合并后的业务范围由中国保监会按照有关规定重新核准。
经中国保监会核准后的业务范围小于合并各方业务范围的,合并各方应当自取得中国保监会批准后的六个月内将相关业务转让给符合资质的保险公司。
第十八条
合并各方原有分支机构由存续保险公司或者新设保险公司承继。保险公司合并后,在中国保监会派出机构同一辖区内的分支机构数量,应当符合《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市场准入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十九条
中国保监会依法对保险公司收购合并进行监管。
第二十条
中国保监会在审核保险公司收购合并申请时,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一)对存续保险公司或新设保险公司经营持续性的影响,包括偿付能力状况、财务状况、管理能力;
(二)对保险行业的影响,包括保险市场公平竞争、保险行业竞争能力、保险公司风险处置;
(三)对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国家金融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影响。
第二十一条
经中国保监会批准,收购人在收购完成后可以控制两个经营同类业务的保险公司。
第二十二条
在保险公司收购合并完成后十二个月内,保险公司应当于每季度前三十日内,将上一季度有重大影响的投资、购买或者出售资产、关联交易、业务转让、保险消费者告知、社会公告、高级管理人员变更、员工安置等情况书面报告中国保监会。
第二十三条
保险公司收购合并的有关各方未按照规定履行报告、公告、告知义务或者在报告、公告等文件中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中国保监会有权责令改正,并采取监管谈话、出具监管函、责令暂停或者停止收购合并活动等监管措施。
第二十四条
保险公司收购合并的有关各方未如实向中国保监会申报实际控制人情况及关联关系,或存在为他人代持股权行为,且对收购合并行为构成重大影响的,中国保监会可以采取限制其股东权利、责令转让等措施。
第二十五条
对保险公司收购合并的有关各方存在违法行为或失信行为的,中国保监会可以设立诚信档案,并限制其在三年内投资保险公司。
对专业中介服务机构未能如实反映保险公司收购合并程序合法性和资产状况的,中国保监会可以设立诚信档案,并限制其在三年内参与保险公司收购合并。
第二十六条
在保险公司收购合并过程中,中国保监会可以与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及工商行政管理和税务管理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对申报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核查。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自签订收购合并协议起之前十二个月内,曾经具有关联关系情形的视同关联方。
第二十八条
两家或以上投资人投资入股同一家保险公司,时间间隔不超过三个月的,如无相反证据,则视为一致行动人。
第二十九条
经中国保监会批准,保险公司收购合并活动中的投资人可不适用《中国保监会关于<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第四条有关问题的通知》第二条关于投资保险公司年限的规定。
第三十条
经中国保监会批准,保险公司收购合并活动中的投资人可采取并购贷款等融资方式,但规模不能超过货币对价总额的50%。
第三十一条
当保险公司存在重大风险,可能严重危及社会公共利益和金融稳定时,由中国保监会经商有关部门,并报国务院批准后,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可以参与保险公司收购合并。
第三十二条
外国投资人在中国境内进行保险公司收购合并活动,在收购合并完成后外资股东出资或者持股比例占保险公司注册资本超过25%的,应当符合《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第八条的相关资质规定。
第三十三条
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保险互助组织的收购合并活动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由中国保监会负责解释。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2014年6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保险公司客户投诉管理办法
××××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理赔客户投诉处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切实有效提高投诉案件处理时效,维护公司的整体利益和形象,保证投诉案件及时、有效地得以处理、解决,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适用于总、分、支理赔追偿事业部所有部门和人员。
第三条 本细则根据总公司相关要求制定了对工作人员的奖惩制度,并从本办法发布之日起正式实施。
第四条 投诉处理的基本原则
(一)保密原则。公司对投诉人及相关案件信息进行严格保密;
(二)合法原则。应当遵照法律、法规和监管政策要求,以合同约定为基础,查明事实、分清责任、公平协商;
(三)合理原则。以事实为依据,综合考虑多重因素,合理妥善解决;
(四)诚信原则。不得曲解合同约定,损害客户及销售人员的正当权益;投诉处理中不得向客户作出不能兑现的承诺和超越权限的承诺;
(五)效率原则。投诉处理遵循时限规定,事实清楚、要求合理的需投诉迅速解决。
第二章 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
第五条 组织架构
客户理赔投诉管理体系,组织架构与组成如下:
一、投诉管理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二、投诉处理小组:
组 长:总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分公司理赔事业部负责人。
成 员:总公司投诉管理相关人员、分公司投诉专员、各业务管理条线主管。
第六条 工作职责
一、投诉管理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一)启动投诉应急预案,协调处理客户投诉及重大、紧急、突发投诉事件;
(二)督促、催办投诉处理部门及时处理客户投诉;
(三)对客户投诉情况进行汇总,并定期进行分析,向相关部门提出改进服务的意见和建议;
(四)沟通、协调理赔事业部各部门处理相关投诉案件。
二、总、分公司投诉管理岗主要职责:
(一)主动处理投诉问题、跟进投诉处理的进展情况,了解投诉产生的原因,督促重大紧急投诉的妥善处理;
(二)根据投诉内容应尽快查询案件状态及阻滞原因并提出解 决办法,督办相关人员做出处理;
(三)做好与客户及相关部门的沟通工作并在必要时与机构相 关负责人联系,尽快为客户解决问题;
(四)投诉处理应当根据投诉理由和获取的关键证据,围绕客户要求,提出综合完整的处理意见;处理意见应当最大限度减少客户和公司的经济损失、减少公司品牌形象损失,在答复客户请求的同时妥善处理相关保险合同,避免遗留隐患;
(五)各分公司投诉专员每月初将上月的投诉受理清单与分析汇总发至总公司投诉管理室;
(六)总公司投诉管理室根据分公司反馈意见与结果,定期分析总结,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尽快降低投诉率;
(七)及时向领导汇报重大投诉处理情况及落实结果;
(八)投诉处理必须经过完整调查,具备关键证据完整,事实清楚,论证合理,办案过程记录及档案完整。
三、总公司理赔部业务部门投诉负责人主要职责
总公司理赔部各业务条线部门领导,为各自对应工作的投诉处理监督责任人,主要工作职责:
(一)立即安排人员调查、核实被投诉事项,做到当日投诉当日处理;
(二)对投诉事项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处理意见,落实处理结果;
(三)及时向总公司投诉管理部门反馈投诉处理情况和结果。
四、分公司理赔部投诉负责人主要职责
分公司理赔部负责人为分公司层面投诉案件处理监督责任人,其主要职责:
(一)负责贯彻执行总公司客户投诉管理政策与办法;
(二)负责分公司所有客户投诉的处理与监督;
(三)对投诉事项提出处理意见,落实处理结果;
(四)及时向总公司投诉管理部门反馈投诉处理情况和结果。
五、投诉主要责任人职责
投诉的主要责任人是指投诉的内容所对应的岗位人员(如果投诉针对的是一个组织,责任人为这个组织的负责人)。投诉案件涉及的相关岗位责任人有义务配合投诉处理人员处理好相应的投诉。
第三章 投诉处理流程
第七条 接到客户投诉之后,进入投诉处理流程。
一、总、分公司投诉处理部门收到×××××转来的投诉信息后,要立即查询案件信息,根据投诉内容与该案件投诉的主要责任人联系,安排并督促其进行处理,并向投诉主要责任人进行了解,询问原因,解决投诉问题,在客户投诉系统中跟进处理结果,向客户提出解决措施与建议。对于有一定难度的投诉案件应及时上报机构负责人或总公司相关人员获得支持,将投诉尽快妥善处理完毕;
二、投诉主要责任人接到投诉后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应立即根据投诉内容及案件信息查找原因,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解决,并向投 诉管理人员进行反馈。原则上自接到投诉后3个工作日处理完毕,并回复客户处理结果;
三、总、分公司投诉处理人员在接到投诉材料后,应在12小时内最长不超过24小时将投诉处理进展情况在系统中备案,便于客户致电×××××时,热线人员可以给予客户咨询解答,直至投诉案件处理完毕。
四、投诉的结案标准
(一)客户接受我司提出的处理方案;
(二)客户不接受我司的处理方案,但有足够的法律、法规支持我司的处理意见;
(三)投诉管理部门认定的无效投诉。
五、总、分公司投诉管理岗将处理结果存至投诉处理系统,点击结案。
六、提出管理改进意见
投诉处理过程中发现公司经营管理问题时,总公司投诉管理岗(或分公司投诉专员)应当以书面方式向相关部门和领导小组反映,积极提供改进意见,沟通建议情况应当在投诉处理档案中记载。
第四章 危机应对
第八条 针对紧急、重大的投诉,由分公司理赔执委会进行讨论并出具处理意见后上报总公司投诉管理室,总公司投诉管理室根据分公司意见进行协调处理,必要时上报主管领导,或召集总公司核心业务执委会领导进行讨论决定。最终处理意见要在当日进行反馈。
第五章 奖惩措施
第九条 针对客户的有效投诉案件,确定直接责任人为引发投诉的员工,间接责任人为该员工的直接领导(按照工作汇报线确定),根据投诉的级别及投诉渠道来源不同,对责任人进行奖惩,具体通知如下:
一、客户致电×××××或者直接电话投诉的:
1、普通投诉(客户投诉一次),由总公司投诉管理岗(或各机构投诉专员)对投诉产生责任人进行提醒,并协调处理投诉;
2、紧急投诉(客户投诉两次),由总公司投诉管理岗(或各机构投诉专员)对投诉产生责任人出具50元罚单,并对该员工的直接领导进行提醒,同时紧急协调处理投诉;
3、重大投诉(客户投诉三次及以上),由总公司投诉管理岗(或各机构投诉专员)对投诉产生责任人出具100元罚单,该员工的直接领导出具50元罚单,同时快速协调并于当天处理完毕投诉。
二、危机投诉:
1、当地保监局转发有效投诉,对直接责任人罚款100元,对理赔负责人罚款100元;对中国保监会转发有效投诉,对直接责任人罚款200元,对理赔负责人罚款200元;
2、媒体报道或转发的有效投诉,经过调查属实的,对直接责任人罚款200元,对理赔负责人罚款200元;
3、网络投诉,经过调查属实的,对直接责任人罚款200元,对理赔负责人罚款200元,其中影响重大需要公司启动公关才能消除影 响的,对直接责任人、理赔负责人各罚款公关费用的10%。
三、惩罚考核:对总公司投诉管理专员的考核由总公司理赔事业部进行;对总、分公司投诉处理相关责任人的考核,由总公司投诉管理岗人员进行监督,并提供考核依据。
四、总公司投诉管理岗对投诉进行统计分析,实行定期通报、个案特报,向相关部门提出改进服务的意见和建议。
投诉罚单由各机构投诉专员负责出具,汇总并于每月1号上报上月处罚情况至总公司投诉管理室(×××××@×××××.com)进行备案,同时由总公司投诉管理室转交人力部进行奖罚金额的确认及执行。
第五章 附则
第十条 本细则的解释权归属总公司理赔追偿事业部。第十一条 本细则自下发之日起执行。此前下发的相关规定如与本细则矛盾,以此文为准。
总公司理赔追偿事业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