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黄河流域渔业资源管理调查报告
黄河流域渔业资源管理调查报告
聊城市水产局
一、建设生态黄河
(一)、基本情况:
黄河聊城段自河南省台前县张庄入境,至东阿县李营出境。境内河长59.51公里, 流域面积29平方公里。经聊城引黄灌区8个市县区,流程100多公里,流域面积100多平方公里。黄河丰富多样的水生生物资源是大自然赐予的宝贵财富,据有关部门20世纪80年代调查,聊城黄河段及其附属水域内自然生长鱼类迄今所知17种,分隶于4科、15属。重要经济鱼类有黄河鲤鱼,鲫鱼等。黄河聊城段天然捕捞历史悠久,黄河鲤、黄河鲶等土著鱼类一直是黄河聊城段水域中的优势自然种群,也是主要的捕捞鱼类。
(二)、黄河渔业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1、渔业水域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多年来,黄河沿岸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大量黄河中,渔业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小浪底水库调沙调水试验对黄河下游渔业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造成严重影响。
2、黄河流域渔业资源严重衰退。由于受水域污染、水电工程建设及过度捕捞的影响,黄河渔业资源严重衰退,一些名贵品种频临灭绝。黄河流域渔业资源现状不清,是制约渔业科学管理的难题。目前,黄河流域渔业资源发生了很大
1的变化,不能很好的适应现代渔业管理的需要。
3、渔政管理力量薄弱。一是渔政执法管理整体薄弱,渔政执法机构少、人员少是制约黄河流域渔业管理的重要因素。二是渔政执法经费缺乏,地方财政困难,经费紧张。三是渔政执法装备差,市县没有执法车和必要仪器设备,渔政人员靠租、借车辆进行管理,管理效率很低。
(三)、建设生态黄河的对策
1、积极制定生态黄河渔业规划。沿黄各市县根据《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结合本市县黄河流域渔业的实际情况,认真制定生态黄河渔业保护规划。
2、加强渔业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工作。黄河流域要建立省市级水产种资资源保护区,实施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栖息地,扩大自然种群,建立珍稀频危物种繁育救护中心,依靠人工饲养和繁育频危物种。
3、全面开展黄河流域水生生物资源调查。水生生物调查是渔业管理的基础,是贯彻落实“建设生态黄河”的重要内容,是提高管理水平和效果的根本保证。要尽快搞清黄河特有鱼类、频危物种类型和分布范围。
4、加强渔政执法队伍及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强渔政队伍执法能力建设,开展渔政培训,提高执法素质。二是要规范渔业执法机构,统一名称和职能。三是加强渔业执法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执法能力和手段。
二、渔政执法管理:
(一)、大力宣传渔业法律法规,提高渔民的法律意识。为进一步提高全市渔民的法规政策意识,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广泛宣传教育活动,普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山东省实施<渔业法>办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物权法》等相关渔业法律法规。一是开办渔业政策法规宣传专栏,重点宣传了水产养殖业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有关规定、苗种生产许可证和产品质量安全等重要内容。二是利用会议、培训、送科技下乡等方式印发通俗易懂、有针对性和说服力的宣传资料。三是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和印发简报对全社会进行宣传,介绍渔业相关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通过多途径多方式宣传,强化了全市的渔业法律意识。
(二)、完善渔业管理制度,确保渔业健康发展。进一步加大了养殖证核发工作力度,推行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制度,规范苗种生产经营秩序。完善了水产品质量管理制度,贯彻落实农业部《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和《兽药管理条例》,建立了以“五项制度”为核心内容的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了渔业环境和资源保护制度,保护渔业资源,促进我市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渔政执法力度,打击违法行为。本着严格执法、文明执法、公正执法的原则,局领导多次带领渔业执法人员对八个县(市、区)进行突击式、拉网式的执法行动,发现违法行为或问题,严令处罚与整改。对电、毒、炸和非
法捕捞等渔业违法行为严格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对养殖企业、养殖场或水产品批发市场违法使用禁用药物的企业或者个人,依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兽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实施处罚。对水域环境、养殖场、基地按照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检测,对不符合要求的或未建立相应管理制度的养殖企业限期整改,必要时按有关规定处罚。
(四)、加强渔情调查和调研,为全市渔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一是按照上级要求,积极开展渔业基本情况调查工作,我市成立了由赵庆忠副市长任组长的领导机构,也成立了由我局刘素真局长为组长的工作小组,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强化措施,全市共明确了市、县、乡、村四级693名调查员。局里组织业务骨干到各县(市、区)进行了详细的指导和培训,定期对各县(市、区)渔情调查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和培训。在渔情调查工作中,注重渔情调查与人口普查相结合、与全市水产业发展相结合,开展入户调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为今后全市水产业如何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可靠的统计数据和思路。二是组织各个科室就我市水产业发展现状、发展现代渔业、提高我市渔业产业化水平、如何保持渔农持续增收、发展休闲渔业为“江北水城、运河古都”建设做贡献等涉及渔业发展的重大课题进行调研,完成了“聊城市发展休闲观光渔业调查报告”、“聊城市黄河流域渔业资源调查”、“聊城市渔业基本情况调查”、“聊城市渔业农村合作组织调查”、“茌平水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路”、“对鲁西地区池塘养殖效益的调查与思考”等多篇调研报告。三是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聊城市渔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为领导决策提供了依据,为全市渔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保障。
(五)、加强学习与培训,提高队伍素质。加强干部队伍学习与培训,提高政治素质与执法能力。一是加强政治、政策理论学习,重点学习了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学习了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全省渔业工作会议精神以及省、市领导人的重要讲话,及时了解中央、省、市渔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和精神。二是加强业务培训,组织相关人员积极参加省、市的各种法律法规培训班,举办全市渔业养殖执法培训班,共培训全市各级渔业执法人员60余人,举办渔民养殖技术培训班15班次,共计1000余人次。通过学习与培训,提高了干部队伍的执法水平。
(六)、下一步打算。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省、市农村(渔业)会议精神为指导,按照省海洋与渔业厅法制工作的有关要求,认真贯彻落实渔业相关政策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渔业管理制度,加大渔业执法力度,加强调查研究,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强化机制,总结经验,创造和谐发展环境,促进全市渔业工作再上新台阶。
聊城市水产局
2012年5月16日
第二篇:渔业优质资源调查报告
XX市渔业优势资源情况的调查报告
为进一步加快XX市渔业优势产业的发展,建立好水产板块基地,推进渔业产业结构调整,有效增加农民经济收入。近日,XX市水产局积极组织业务骨干到渔业优势产业发展相对较好的乡镇、龙头企业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实地查看、个别走访、开座谈会等方式对XX市优质水产品的区域布局及发展情况进行较为详细的调研。现经整理汇总,形成调研报告于后,仅供参考。
XX市地处鄂西北边陲,版图面积1032平方公里,境内水网密布,流经境内大小河流27条,仅汉江过境长达57.8公里,水域总面积22万多亩,可养水面16万亩,已养水面13.5万亩,水资源丰富。XX市的养殖用水均来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水质优良,大多达到国家Ⅱ类水质标准,丰富优质的水资源为XX大力发展优质渔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近年来,在XX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XX市水产局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坚持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立足现有的资源特点和市场条件,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全力推进全市渔业优势特色品种养殖。通过招商引资、参股、加盟等方式突出发展了有机鱼、有机蟹、无公害银鱼、小龙虾和鳝等优质特色品种。通过有效管理、科学运作,全市渔业经济呈现出产量增加,综合能力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有效地提高了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推进了全市渔业产业化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2010年,全市养殖面积13.5万亩,水产品产量3.52万吨,渔业总产值3.57亿元,渔业为全市农民增收贡献45元以上。
一、渔业优势资源概况及发展现状
截至目前,一批品质优、效益高、市场前景好的名优特新品种得以推广应用,水产品优良品牌的数量和知名度不断提高;优质渔业正由低水平分散发展向标准化、规模化、无公害方向发展。其中:
1、小龙虾
2006年,仅有零星养殖户养殖小龙虾。2007年,全市开展以丹水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主的小龙虾养殖基地3000亩。2008年,开展虾林结合生态养殖300亩。2009年,推广小龙虾野生寄养1.6万亩。根据2009年湖北省水产统计年报,2009年,XX市小龙虾养殖规模进入全省前30名,位列第23名,养殖面积达2万亩,养殖产量3258吨。XX市被《湖北省小龙虾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列为小龙虾加工出口原料养殖基地。2010年低产冷浸稻田成功实行虾稻连作,小龙虾养殖面积增至2万多亩,养殖产量达6000吨。
2、银鱼
1995年底,XX市西排子河水库移殖300万粒银鱼卵,黑龙沟水库移殖50万粒银鱼卵。2000年,汉江梨花湖移殖银鱼卵。2005年银鱼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认证。截至2010年,全市发展银鱼养殖10处大中型水库(湖泊),形成养殖面积10万亩规模。2010年,银鱼产量达到800吨。
3、河蟹
2008年,在西排子河水库、梨花湖中,人工放养中华绒螯蟹获得成功,养殖面积
8.3万亩,年产大闸蟹500吨;2009年6月,中华绒螯蟹通过农业部有机产品认证。
4、鳝鱼
2007年,XX市西排子河水库开展网箱养鳝试验,面积2亩,试验获得成功。2008年,XX市光化办事处宋查营村开展池塘小体积网箱养鳝试验,面积5亩,试验获得成功。2009年,全市推广池塘网箱养鳝技术,设置网箱2000口,面积30000平方米,年产鳝鱼180吨。2010年,全市发展池塘网箱养鳝,设置网箱3000口,面积45000平方米。目前,鳝鱼长势良好,预计今年产量达到270吨左右。
二、各级党委、政府对优质特色渔业的扶持
优势渔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重视和支持,XX市优势渔业的发展均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2006年,XX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水产业发展的意见》(河政发[2006]39号)、《关于加快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实施意见》(河政发[2006]20号)和《创建全省生态渔业示范市实施方案》的通知,组建了市委书记亲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指导全市优势特色产业的健康发展,把名特优生态养殖作为发展渔业的突破口。出台等一系列有利于渔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全力支持渔业发展。对农发项目、移
民开发、土地平整等涉农资金捆绑使用,重点倾斜渔业开发;农发行、信用联社等金融部门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专项支渔贷款资金,鼓励和支持优质水产品开发;每年市财政预算专项经费80万元用于发展水产“以奖代补”,奖励名特优水产品养殖、水产养殖大户和水产品营销大户;重奖水产大镇、水产大村和千亩以上的标准化水产养殖基地;对渔业开发和改造鱼池达标的进行补助;对获得无公害水产品、绿色食品(水产品)、有机食品(水产品)认证的每个品牌奖励1万元;对注册水产品商标的每个奖励1万元。
在大好政策激励下,2010年冬至2011年春,全市掀起了渔业大开发的热潮,全市新挖、改造鱼池7180亩,渔业生产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水产板块建设实现突破性发展。自优惠政策和措施出台以来,全市累计建设水库池塘板块7万亩,建成水产出口板块基地养殖核心示范区5100亩,水产板块精养鱼池平均单产突破550公斤以上。
三、存在的问题
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XX市优势渔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可喜的变化,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1、优质渔业布局分散,规模偏小。XX市优质水产品生产仍以千家万户的小规模、分散式经营为主,规模化程度只有35%左右,批量小、集中度低,管理粗放,影响了发展优质水产品的积极性。如,龙虾产业,养虾基地建设主要依靠丹水合作社的投入,由于资金紧张,对基地的投入不足,使得规模化的养殖基地始终发展不够。另外分散经营问题十分突出,不能实行统一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操作,致使产量低,经济效益差。鳝鱼产业由于规模养殖少,分散养殖成本高,无法承接批量订单,影响养殖效益。
2、龙头企业不强,带动力欠佳。随着优势特色水产品养殖面积的不断扩大和产量的逐年增长,市内深加工龙头企业少、加工转化能力低、带动力弱的问题日益凸现出来,严重制约了优势渔业的发展。如银鱼、小龙虾的深加工等。
3、产业链短,最大经济效益得不到实现。XX市的小龙虾、银鱼、河蟹、鳝鱼等优质水产品缺少加工,还停留在出售原始产品阶段。生产全过程标准化技术的运用不够,不能实现优质生产、集约经营。全市渔业优势产品平均标准化程度约40%左右,与发达地区和市场消费要求还有很大距离,产业经济效益和潜力难以很好发挥和提高。
4、品牌培育不够,市场竞争力弱。目前,XX市涉渔产品获得注册商标的有“汉水
‘梨花仙子’”和“鱻银康”2个,但没有一个获得品牌称号。养殖的小龙虾、银鱼、河蟹、鳝鱼,只能靠出售鲜活体维持生产经营,使产业效益大打折扣,影响产业规模扩张和层次提升。
四、对策和建议
1、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投入力度,为优质特色渔业发展提供保障
抓住国家、省大力扶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机遇,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对优质特色渔业发展的项目支持和资金扶持,采取“项目带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加快现代优质特色渔业发展进程。争取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专项资金扶持优质特色渔业发展。制定优惠政策,改进金融服务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现代优质特色渔业投入体系,为现代优质特色渔业发展发挥保障作用。
2、大力培育加工流通企业,提高优质特色渔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首先,要积极扶持壮大XX市亨美达水产有限公司等龙头加工流通企业,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建设龙头加工流通企业,增强水产品的精深加工和营销能力。其次,要认真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标准”的经营模式,积极引导XX市亨美达水产有限公司、XX市丹水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鱼得江渔业专业合作社、双贵鳝鱼养鱼合作社、新甫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等加工流通、生产企业与农户建立规范、合理、契约化的利益关系,达到共同发展、双赢互利的目的。
3、依靠科技进步,全面提高优质特色渔业技术水平
加快现代渔业科技的开发引进,大力推广一批现代渔业实用技术,如无公害生产技术、标准化养殖技术、良种繁育改良技术、水产品保鲜贮藏技术、水产品系列化深加工技术等;积极开展农民科技文化知识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推动农村劳动力由体能型向技能型转变,增强农民科学经营管理水平;加快现代渔业技术人才培养,按照现代渔业发展需求,开展多层次、全方位技术与经营管理培训。
4、加快现代渔业服务体系建设,营造优质特色渔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1)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体系。采取龙头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及政府有关部门相结合的形式,建设立足本市、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网络,搜集发布各地水产品产销信息,为全市现代优质特色渔业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当前,要
尽快与中国水产门户网、湖北水产政务网等“供销”平台对接,及时发布供求信息,促进水产品流通。
(2)建立水产品标准化生产和无公害监测体系。积极推广水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严格控制农药、化肥、动物药品、饲料添加剂等渔业投入品的滥用。积极推行水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加快小龙虾、鳝鱼等优质水产品的有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不断提高优质特色渔业的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渔业致富指南》2011-19期
第三篇:人力资源管理调查报告
郑州香雪儿食品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调查报告
郑州香雪儿食品公司人力资源管理
调查报告
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而且是惟“动态的资产”,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成正比。如何有效、充分地利用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首要任务。河南省是农业大省,作为河南省省会城市的郑州市的企业多属于纺织食品之类的轻工业,企业规模多属于中小企业。为了解郑州市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本团队选取较具有代表性意义的郑州市香雪儿食品公司(该公司之所以具有代表意义,是因为该公司属于发展较好的食品企业,企业规模为中型企业,比较能代表郑州市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开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状况的调查,以期管中窥豹,对郑州市整个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情况做一了解。本团队于2013年6月7日至2013年6月12日对香雪儿公司展开调查。本次调查主要采用访谈法,问卷法,查看工作日志等企业文字资料等方法,通过调查发现企业人力资源现有情况,总的来说按照现代企业要求,香雪儿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状况未达到合理水平,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但是由于香雪儿公司本身规模不大,人才结构也相对较好,所以香雪儿公司的人力资源状况较能适合自身发展需要,有一定优势。我们现将香雪儿公司人力资源现状,优势,不足及改进策略形成调查报告如下。
一、郑州香雪儿食品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基本状况:
1、企业组织结构及员工人数。郑州香雪儿食品有限公司实行总经理负责、董事会决策制,下设业务部、企划部、综合行政部、营运部、财务部、生产部、技术开发部,共 7 个职能部门,以层层管理,责任到人为管理模式。现有各类员工400多人。
2、企业人才素质情况及人才结构。郑州香雪儿食品有限公司具有中专以上学历100多人,中级职称以上的技术人员30多人。
3、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养体系。郑州香雪儿食品有限公司并不具备完善的人力资源培训和开发体系。企业只有针对一般职业技能掌握和企业管理制度的短期不定期培训。对员工的培训内容仅限于一般职业技能的掌握,培训方式以师徒之间的“传、帮、带”为主,也有少数的集体培训。
4、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管理方式和激励机制。郑州香雪儿食品有限公司员工的绩效评估主要是基于企业既定目标下,员工对工作的服从和完成任务的效率,因而以职务晋升、年终奖、销售提成等为基础的奖励手段就成为对员工的主要激励方式。这种激励方式对目前的香雪儿公司来说还算适合,但一旦企业发展壮大,这种激励方式便会暴露很多不足。
5、企业目前缺乏完善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郑州香雪儿食品有限公司未针对企业的发展战略制定与之互相联系和配套的人力资源规划,在人才开发方面普遍缺乏前瞻性、预见性和计划性。
6、员工流动率高。郑州香雪儿食品有限公司员工流动率高,需经常招工。
二、郑州香雪儿食品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优势
郑州香雪儿食品有限公司作为中小企业,船小好调头,它的人力资源管理有其自身适应性和灵活性的优势,正是这种优势保证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具体有以下几点:
1、企业经营权集中,决策效率高。郑州香雪儿食品有限公司规模小,产品类型简单,便于企业决策。
2、员工数量少,管理层对员工比较了解,有利于实现人尽其才,人岗匹配。
3、员工数量少,管理方式简单,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受益,促进企业发展。
4、制度灵活,便于企业及时调整发展战略。
5、重视企业文化建设,调动员工积极性。
三、郑州香雪儿食品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劣势
郑州香雪儿食品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状况虽然有一定优势,但其不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必然存在很多不足。
1、缺乏人力资源战略规划。郑州香雪儿食品有限公司未针对企业的发展战略制定与之互相联系和配套的人力资源规划, 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往往忽视人力资源规划,也不考虑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及本企业的人力资源体系能否有效地支持企业发展的战略,人力资源与企业发展战略不匹配,在人才开发方面普遍缺乏前瞻性、预见性和计划性,出现诸多短视行为。导致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容易流失。
2、管理方式落后,激励机制不完善。郑州香雪儿食品有限公司以职务晋升、年终奖、销售提成等为基础的奖励手段是对员工的主要激励方式。由于绩效评估的单
一、不完备,使企业难以依据科学的考核结果对员工进行全方位的激励,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其在企业中发挥更大的潜能。而配套的约束机制尚未完善、健全,使企业留不住人才,也造成了企业的人才损失。
3、缺乏完善的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养体系,培训与发展机会缺乏。郑州香雪儿食品有限公司片面追求降低成本,对员工的培训仅仅停留在短期的岗位技术培训上,而缺乏从开发人的潜能的角度,结合自身的发展战略,培养企业发展需要的各种人才,尤其是企业的经营管理人才。
四、郑州香雪儿食品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解决办法。
针对调查中郑州香雪儿食品有限公司出现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解决办法:
1、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源观念
(1)郑州香雪儿食品有限公司要树立人才第一的理念
(2)郑州香雪儿食品有限公司要进行战略人力资源规划,建立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人力供应机制
2、强化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职能,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提高体系设置的科学性
(1)郑州香雪儿食品有限公司要根据企业发展需要,改善组织结构的设置
(2)郑州香雪儿食品有限公司要提高招聘的准确性,加强对员工的控制,避免裙带规模扩大
(3)明确规章制度,为管理提供依据,科学化管理
(4)郑州香雪儿食品有限公司要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开发,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有计划地实施职工职业培训,就是依据企业的当前及长远发展战略目标,即“立足当前,着眼未来”,以提高职工与任职有关的工作技能、知识、观念、态度等的教育与训练,使职工不但具备当前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还为未来做好准备,以确保企业发展。
(5)综合多种激励措施,建立科学的薪酬体系。郑州香雪儿食品有限公司要最大程度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应当在建立科学的薪酬制度
与激励体制上下功夫。企业也要根据人才的不同特点“按需激励”、“适时激励”、“适度激励”,注重激励的有效性、公平性、层次性、持久性,采用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正激励与负激励相联系、内激励和外激励相结合。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感受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生产关系中劳动者的总称,是生产关系中最关键、最活跃的要素,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部分,企业要实现持续快速发展,必须坚持人才为本,重视员工在企业中的价值,真正使人力资源管理发挥最大的效用。
第四篇:人力资源管理调查报告
中烟摩迪(江门)纸业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众所周知,企业能不能走的远,和企业文化息息相关,而人是文化的载体,也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所以恰当的用人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尤其重要。这就突出了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于是我就人力资源管理访谈了XXX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郑经理。
二、调查对象:中烟摩迪(江门)纸业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李经理
三、调查时间:2012年2月15日
四、调查方式:访谈类
为了使调查的数据真实可靠,我们不用传统的问卷调查。而是直接对人物进行访谈,这样做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一)数据真实可靠。对人物进行访谈可以得到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真实想法和人力资源管理的组织现状。
(二)及时发现问题。访谈中可以得到实时的资料从而能快速的发现人力资源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给出建议。
五、调查内容及过程
2011年2月15日我就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看法访谈了中烟摩迪(江门)纸业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李经理。他认为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大工程,组织上说这是企业最重要的一环。企业的发展如何,最重要的是看企业中人的发展如何,所以无论从对员工的招聘、培训,到使用、激励、调整,都是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对此他对我介绍中烟摩迪(江门)纸业有限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中烟摩迪(江门)纸业有限公司是一个专门生产卷烟用纸的厂房企业,从国内到国外都有商业客户。车间共有三个:卷烟成型纸生产车间、高透纸生产车间和分切车间。该企业对员工招聘方法是基层员工选择外部招聘,领导选择内部招聘和外部招聘。外部招聘多通过参加招聘会、网络宣传或职介所介绍。该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比较高,有专门的职业技能培训,新进来的员工是跟着老员工学习,在学习中进步。车间任务是确定的,非关键岗位员工通过在数个岗位轮流学习,成为多技能人员。做到哪个岗位缺人,随时可以有人员补上。关键岗位员工均需要
通过考核,并合格后才能上岗。关键岗位同样设有多技能人员。每个多技能人员均有多技能补贴,技能越多补贴越多。
在绩效方面,中烟摩迪(江门)纸业有限公司设有奖惩制度。在一个周期内超额完成规定任务的员工,公司会按比例给予工资奖励;反之没有完成任务的也会按比例扣减工资。在薪酬管理,中烟摩迪(江门)纸业有限公司采用的是底薪加加班费加绩效奖金加津贴。
另外公司在管理方面还构建了启发员工创新、激发员工创意思维、发掘员工潜能的《合理化建议/一点课程》平台。让每个员工不仅干好平常的工作,而且不断地开创思考如何将工作干得更出色,同时,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到公司的各项技术革新和管理活动,广开言路、充分发挥群众的力量、经心呵护员工的势气和积极性。充分地诠译了公司〈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六、调查分析:
从上述资料上看,中烟摩迪(江门)纸业有限公司的发展现状良好,6年来公司的规模并未有改变。对此,我们从人力资源管理的几个方面来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有计划地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通过对企业中员工的招聘、培训、使用、考核、激励、调整等一系列过程,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潜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是企业的一系列人力资源政策以及相应的管理活动。这些活动主要包括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员工的招募与选拔,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员工关系管理,员工安全健康管理等。
从招聘的方式看,中烟摩迪(江门)纸业有限公司做的还是挺好的,基层员工选择外部招聘,人员选择范围广泛。从外部招聘找到的人员比内部多的多,无论从技术、能力和数量方面讲都有很大的选择空间。而且外部招聘会给组织带来新思想和新方法。这些新的思想和观念可以使企业数量最多的基层员工这个大环境充满活力与生机,在外部招聘找到的人才,可以节省大笔的培训费用;内部领导适合做内部招聘,一方面,这部分的人才在外部招聘选错人的风险比较大,而且就算是选对了人,在不了解企业现状与组织文化就上岗的话,会造成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与员工关系的处理也会成问题。绩效方面,中烟摩迪(江门)纸业有限公司采取的是有奖有惩,公平公正。影响绩效的主要因素有员工技能、外部环境、内部条件以及激励效应。而在影响绩效的四个因素之中,只有激励效应是最具有主动性、能动性的因素,人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组织和员工会尽力争取以提高技能水平以及组织绩效。奖惩就是一种很好的激励手段,没人愿意和钱过不去,当然是越多越好。也不会有人想工资被扣。对员工来说,这是种动力。薪酬管理,多劳多得在这就不必多说了。
员工之间的关系管理的,是判断一个企业内部员工团结与否的重要因素。虽然管理的最终还是要服务于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但在厂里工作的大多数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都有不同的个人喜好,民族习惯。有句话是这么说,团结才是力量,当员工之间没有达成一个很好的共识,效率自然就不会高了。沟通是员工之间相互了解与合作的媒介,在这方面XXX公司做得还是比较好的。员工之间有矛盾会进行沟通,问题解决了员工更团结,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利益(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员工是企业的形象,当你看见员工低头死气沉沉的工作,我相信你更想看到的是活力四射,充满热情的员工。
综上所述,我对中烟摩迪(江门)纸业有限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设立一个完整的培训单位,让更多的员工了解公司的实际情况与学习具体技能。
(二)制定一套合理的员工守则,让大家都了解公司的规章制度。
(三)沟通是企业团结的法宝,有效的沟通能让员工的工作更有效率,员工 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四)员工之间尽量做到人人平等
七、结语
人力资源管理虽然最终还是要服务于企业的经济利益。但这是企业最重要的环节,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艺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能给企业带来生气,带来更多事半功倍的成果,无论是看得见还是看不见的,都是企业的财富。在深圳有一家赛意法公司,在那里的员工,没有上级与下级之间沟通的隔阂。下级员工对领导意见不合拍板的例子比比皆是(这里指工作之间的辩论)。然而,他们就是在辩论中进步,各抒己见。里面还设立了人权委员会,做到了对员工的尊重。现在已发展成与欧洲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商意法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的合资知名
企业。不好的人力资源管理也会让企业陷入困境。就像珠海曾经风云一时的巨人企业,因拓展公司规模调用了大量人才,导致公司员工分配不均衡,加上资金紧缩,最终倒闭。所以,人力资源管理,无论从招聘,培训,到使用,再到分配是一个重要且漫长的过程,稍有差错,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可能就不可估量了。相信在所有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企业会走的更远。
第五篇:黄河流域水电站介绍
黄河流域水电站介绍
龙羊峡水电站
龙羊峡水电站距黄河发源地1684千米,下至黄河入海口3376千米,是黄河上游第一座大型梯级电站,人称黄河“龙头”电站。龙羊峡位于青海省共和县与贵德县之间的黄河干流上,长约37千米,宽不足 100米。黄河自西向东穿行于峡谷中,两岸峭壁陡立,重峦叠嶂,河道狭窄,水流湍急,最窄处仅有30米左右,两岸相对高度约200米~300米,最高可达 800米。
“龙羊”系藏语,“龙”为沟谷,“羊”为峻崖,即峻崖深谷之意。峡谷西部入口处海拔2460米,东端出口处海拔2222米,河道天然落差近240米,龙羊峡水电站建在峡谷入口处龙羊峡水电站,由拦河大坝、防水建筑和电站厂房三部分组成,坝高178米,坝长1226米(其中主坝长396米),宽23米,形成了一座面积383平方千米、库容247亿立方米的人工水库。电站总装机容量128万千瓦(安装4台32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并入国家电网,强大的电流源源不断输往西宁、兰州、西安等工业城市,并将输入青海西部的柴达木盆地和甘肃西部的河西走廊,支援中国西部的现代化建设。除发电外,龙羊峡水电站还具有防洪、防凌、灌溉、养殖等综合效益。
龙羊峡水电站最大坝高178米,为国内和亚洲第一大坝。坝底宽80米,坝顶宽15米,主坝长396米,左右两岸均高附坝,大坝全长1140米。它不仅可以将黄河上游13万平方公里的年流量全部拦住,而将在这里形成一座面积为380平方公里、总库密量为240亿立方米的中国最大的人工水库。
电站建成后,可装32万千瓦的发电机4台,总装机容量达128万千瓦,年发电量为2360亿千瓦时。龙羊峡水电站除发电之外,还具有防洪、防凌、灌溉、养殖四大效益。龙羊峡水电站自投入运行到2001年5月25日,已安全发电546.24亿千瓦时,创产值40.8亿元;为西北电网的调峰、调频和下游防洪、防凌、灌溉及缓解下游断流发挥了重要作用,是黄河干流其它水电站都无法替代的。为促进青海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龙羊峡地区的旅游、养殖和改变区域环境创造了条件。
龙羊峡水电站建设从1976年开始,1979年11月实现工程截流;1982年6月开始浇筑主坝混凝土;1986年10月15日导流洞下闸蓄水;4台发电机组分别于1987年10月4日、1987年12月8日、1988年7月5日、1989年6月14日相继投产;泄水建筑物底、深、中孔在1987年至1989年期间相继投入使用;1990年主坝封拱高程至2610米;1993年工程销号,未完工的项目转入尾工工程施工。2000年8月《黄河龙羊峡水电站工程竣工验收安全鉴定报告》在西宁定稿,至此,龙羊峡水电站工程大坝安全鉴定工作全部结束。《黄河龙羊峡水电站工程竣工验收安全鉴定报告》的最终结论为:龙羊峡水电站自1986年下闸蓄水运行至今已十三年多,经历了三次较高水位、三次3级左右的水库诱发地震活动期和两次里氏4.0级以上的构造地震影响,总的来说近坝库岸、大坝和两岸坝肩岩体、引水系统和发电厂房等工作状况正常。龙羊峡水电站工程总体是安全的,各建筑物工作状态未见明显异常,已具备进行竣工验收的条件,存在问题需在运行中不断解决,以利于工程的安全运行。验收委员会对工程质量作出总评价,认为龙羊峡水电站工程总体来看大坝径向和切向变位绝对值较小,基础和深部断层变位较小,坝体防渗效果好,大坝和基础工作状态正常;主坝及基础处理整体质量合格,断层带高压固结灌浆后变形模量满足要求;设计技术方案合理、可靠,满足规范要求。
龙羊峡水电站由于坝址有10条大断层,因此进行了大规模的处理工作。坝基处理的主要措施有:调整拱坝体形,使坝肩向两岸适当深嵌,避开坝肩被断裂割切的不利影响,使拱端推力方向与可能滑移面近于正交;对近坝断层采用网格式混凝土置换洞塞;对较宽的断层及其交汇带采用混凝土传力洞塞和传力槽塞,传力洞断面达60m;在F73断层上,设置网格式混凝土抗剪洞塞;对断层周围岩石和近坝未经置换处理的断层进行高压固结灌浆;对两岸局部不稳定岩体,采用抗剪洞塞,预应力锚索、锚桩、锚杆、表面衬护、排水等方法加固;坝基防渗帷幕和排水幕延伸至两岸深部并在坝前用混凝土封堵、高压固结灌浆、化学灌浆等方法拦截渗流。帷幕灌浆孔为2排,谷底孔深80m,左岸孔深160m。基础处理总工程量为:地下岩石洞挖18万m,回填混凝土12万m,帷幕灌浆16.4万m,固结灌浆26.1万m,化学灌浆1.45万m,排水孔5.3万m,岩锚7万t,喷锚护面2万m。
采用隧洞导流,基坑全年施工的方式。导流隧洞为马蹄形,底宽15m,边墙高12~14m,按20年一遇洪水设计。上游堆石围堰高53m,长85m,用厚0.96~1.94m的钢筋混凝土心墙防渗。围堰右端设有施工期用的非常溢洪道,底宽10.5m,最大泄流能力700m/s。1981年9月发生200年一遇大洪水,流量5570m/s,从非常溢洪道分流540m/s。1979年12月截流,流量690m/s,用铅丝笼块石、13t混凝土四面体立堵,最大落差1.4m。
从西宁出发,东过日月同,南行到146公里,便是世界闻名、中国第二大水电站--龙羊峡水电站。这座水电站上距黄河发源地1684公里,下至黄河入海口3376公里,是黄河上游第一座大型梯级电站,人称黄河“龙头”电站。
拉瓦西水电站
拉西瓦水电站位于青海省境内的黄
河干流上,是黄河上游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规划的第二座大型梯级电站。拉西瓦水电站最大坝高250米,一期蓄水水位高程2370米,水库正常蓄水位高程为2452米,总库容10.56亿立方米,总装机容量420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102.23亿千瓦时,动态投资149.86亿元。电站于2004年河床截流,开始坝肩开挖,目前大坝浇筑到2390米高程,已具备水库一期蓄水的工程条件。
拉西瓦水电站位于青海省贵德县及贵南县交界处,是黄河上游龙羊峡—青铜峡河段的第二个大型梯级电站。主要建筑物防洪标准按5000年一遇洪水校核,1000年一遇洪水设计,相应流量分别为6310。枢纽建筑物由双曲薄拱坝、坝身泄洪建筑物、坝后消能建筑物和右岸全地下厂房组成。电站正常蓄水位2452m,总库 容10.79亿,最大坝高250m,电站装机容量6×700MW,保证出力990MW,多年平均发电量102.23亿kWh。工程的任务是发电。工程规模为Ⅰ等大(1)型工程,主要建筑物:大坝、厂房、泄洪消能建筑物为1级,次要建筑物:消能区水垫塘下游护岸为3级;两岸高边坡防护为1级防护。
坝址区为高山峡谷地貌,河谷狭窄,两岸岸坡陡峻,高差近700m。泄洪建筑物及下游消能区位于坝体至下游1km范围内,该段河流前300m流向为NE75°~80°,向下游转为NE55°~60°。河谷基岩上的枢纽建筑物由双曲薄拱坝、坝身表、深、底孔和坝下消能防冲水垫塘。河床基岩岩性前600m为印支期花岗岩,后400m为三迭系变质岩;河床基岩顶板高程2215m~2225m,河床内出露断层约10条,最大破碎带宽0.3m~0.7m。左岸变坡岩石卸荷带深10m~20m,弱风化岩体入岸水平深15m~25m,右岸弱风化岩体埋藏深度浅于左岸,表部分布有第四纪松散堆积体。左坝肩下游70m~120m范围内存在Ⅱ#变形体,其地面出露高程前缘2400m,后缘2650m。
拉西瓦水电站户外出线楼的施工难点是高空作业,一层封顶封顶梁、楼板、梁柱要一次性浇筑完成。此外,楼板横向跨度大,面积大,梁柱结构交叉,同时要兼顾的部位多,混凝土浇筑强度大,浇筑时支撑系统的受力要均衡,否则会造成承重脚手架发生偏移失衡。为了克服这些难题,从施工局领导、工程技术人员到一线职工,出谋划策,群策群力。浇筑过程中进一步优化施工方案,采取从官亭区下游侧开始全断面单向向上游推进的方法施工,先浇柱、梁,后浇楼板,一跨一跨地整体向上游推进,有效地防止了支撑系统受力不均的难题。在梁、板浇筑时,在横梁和纵梁上布设混凝土泵管,先浇纵、横梁,后浇楼板,同时采用了新的“赶浆法”,按50公分一层计,分层浇筑成阶梯形,当梁、柱浇筑达到板底位置时与楼板一起浇筑,随着阶梯形不断延伸,使梁、板浇筑连续进行。
出线楼的横向跨度长达12米,纵向跨度长达20米,垂直高度达到55米,但一层楼板每平方米的承重力只有1.5吨,如果按现浇楼板的方案施工,承重系统难以承受。针对这一难题,他们将原设计的混凝土现浇楼板优化为预应力空心板,引进了美国SP技术的预应力空心板生产设备,进行空心板生产。李矫娜说:“我们虽然投入了一定的资金,但预应力空心板的综合造价低,并可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造型需要,可以开洞、切圆、悬挑,不受模数限制,自重轻,可减少梁柱数量,还具有防震的作用,实用范围广”。
出线楼的纵向梁原设计为钢结构现浇混凝土梁,也是考虑到一层楼板的承重问题,优化为型钢结构外包混凝土梁。但这种梁每跨长20米,重达24吨,密度大、施工空间小,大型吊运设备用不上,施工又遇难题。技术人员和职工集思广益,一根梁分三节施工,在空中焊接,实现了优化目标。出线楼的顶层盖板原设计长度为5.7米,经拉西瓦工程建设部副经理周勇提议,将长度延至12米,并能一次成型,同时减少了中间的两根纵向梁,仅此一项节约钢材300多吨。
针对拉西瓦的特殊地理构造,西北水电设计院的设计者采用特高薄拱坝。坝高250米,底部却只有49米宽。厚高比例为0.196,低于国家标准0.2,属于薄形坝。这种坝给施工带来了不少难题,经过不断研究,建设者决定改变过去平面开挖的方式而采取反拱型开挖,这在国内属首创。如今,这座大坝已近50米高,预计全部完成要到2011年。该坝最大限度地减少了重力坝开挖量大、混凝土用量大的缺陷,成本大大降低。
在拉西瓦,自主创新体现在山洞支护、山体加固、75万伏电压、导流洞的开挖等各个方面。据不完全统计,该水电站在筹建的4年多中,仅设计优化和工程优化,就节约资金2.8亿元。建设者们的创新理念和聪明才智在优化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尼那水电站
青海省尼那水电站建设工程进展顺利,目
前已完成土石方124万立方米,混凝土34万立方米,坝顶门机、厂内桥机等金属结构安装工程已全面展开,机电安装预埋工作也进入高峰期。
尼那水电站工程从1996年开始建前工作,1999年因各种原因而停建,2000年6月工程在青海省投资公司的主持下复建,并由青海省投资公司控股的三江水电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开发,是第一个由青海省自主开发的大型水电站。
尼那水电站是一座中型河床式电站,机型为灯泡贯流式,在黄河上建设这种机型的水电站尚属首次。水电站单机容量4万千瓦,总装机为16万千瓦,年发电量7.6亿千瓦时。
尼那水电站是一座日调节的中型水电站,库容较小而来沙较多。
尼那水电站枢纽位于青海省贵德县境内黄河干流上,距上游拉西瓦水电站坝址8.6km、龙羊峡水电站41km。坝址距西宁市公路里程124km(直线距离80km),至下游贵德县公路里程约20km。尼那水电站工程属三等中型工程,枢纽由左岸副坝、左岸泄水闸、泄水底孔、电站厂房坝段(排沙孔)、右岸副坝、右岸开敝式110KV开关站、上坝及进厂公路、尼那沟防护等组成。设计正常蓄水位2235.5m,坝顶高程2238.2m,最大坝高50.9 m,总库容0.262亿m3,总装机容量160MW。
李家峡水电站
李家峡水电站位于青海省尖扎县和化
隆县交界处的黄河干流李家峡河谷中段,上距黄河源头1796公里,下距黄河入海口3668公里,是黄河上游水电梯级开发中的第三级大型水电站。
李家峡水电厂于1995年12月12日成立,2000年1月1日划转到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电厂实行新厂新体制,实现了运行维护与设备检修、主业与后期服务、企业功能与社会功能三大分离。夏秋时节游客可在湖中泛舟、垂钓,冬春季节可观赏高原雪景,它给美丽古老的坎布拉风景区增添了一处特有的高原人文景观。
电站安装5台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一期4台,二期1台),单机容量40万kW,总装机200万kW,年均发电量59亿kW·h,是中国首次采用双排机布置的水电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双排机水电站。4号机组采用蒸发冷却新技术,在国内尚属首例。
大坝为三心圆双曲拱坝,坝长414.39 m,坝高155 m,坝顶宽8 m,坝底宽45 m。电站与西北30kV电网联网,是目前西北最大的水电站,主供陕、甘、宁、青四省,在系统中担任
担负基荷。电站以发电为主,兼有灌溉等综合效益。电站4台机组分别于1997年2月 13日、12月10日、1998年6月6日、1999年12月10日投产,至2000年5月31日,累计发电量为110.5475亿kW·h。
青海尖扎县境内的李家峡水库属黄河上游第二阶梯水电站之一,在著名的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下面,周边由红色砂岩形成的丹霞地貌的群山围绕。阳光下山阳面红褐、山阴面深褐,水浅处碧绿、水深处湛蓝。群山峻峭,海拔近4000米,水面辽阔,深处逾180米。山水辉映,极其壮美。黄河由此流出,清澈见底,与寻常见到的黄河回然不同。
李家峡水电站对外交通采用公路方案。施工导流采用围堰一次断流、隧洞泄流、基坑全年施工的导流方式。导流标准采用20年一遇洪水设计,50年一遇洪水校核。由于拦河坝投资约占枢纽永久工程土建投资的一半,因此进行坝体体型优化设计,选择重力拱坝的合理体型,对保证工程安全,减少坝体混凝土量,节省工程投资,加快施工进度,极为重要。经多方案比较后,最终采用三心圆拱的拱坝。这个方案与初步设计比较,约可节约:开挖量20万m3,混凝土约75万m3,投资约1.08亿元。李家峡水电站由水电部西北勘测设计院设计。经过投标招标,导流工程及砂石混凝土系统标选定集团公司水电四局承担施工任务。
电站由拦河大坝、坝后式发电厂房、泄水建筑物、灌溉渠道、330KV出线站等永久建筑物组成,以发电为主兼有灌溉等综合效益。水电站大坝型为混凝土三圆心双曲拱坝,最大坝高155米,水库库容16.5亿立方米,坝址控制流域面积136.747平方公里。总装机容量为5×40万千瓦, 设计年发电量59亿千瓦时,分二期建设,一期工程4×40万千瓦,与西北330千伏电网联接,在系统中担任调峰、调频任务,是西北电网主要电源之一,电站与西北330KV电网联网,主供陕、甘、宁、青三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在系统内承担调峰、调频,它不仅是西北地区最大的水电站,而且是中国首次设计采用双排机布置的水电站,也是我国首次设计采用双排机设计,世界上最大的双排机布置的水电站。
电站由国家能源投资公司和西北陕、甘、宁、青投资建设,于1988年4月正式开工。1、2、3号机组分别于1997年2月18日、12月13日和1998年6月6日正式并网发电,4号机组于1999年11月投产发电。
电站安装 5 台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一期 4 台,二期 1 台),单机容量 40 万 kW,总装机 200 万 kw,年均发电量 59 亿 kw·h,是中国首次采用双排机布置的水电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双排机水电站。4 号机组采用蒸发冷却新技术,在国内尚属首例。水库库容 16.5 亿 m 3,为日、周调节。大坝为三心圆双曲拱坝,坝长 414.39 m,坝高 155 m,坝顶宽 8 m,坝底宽 45 m。电站与西北 30 kV 电网联网,是目前西北最大的水电站,主供陕、甘、宁、青四省,在系统中担任调峰、调频,汛期担负基荷。电站以发电为主 , 兼有灌溉等综合效益。电站 4 台机组分别于 1997 年 2 月 13 日、12 月 10 日、1998 年 6 月 6 日、1999 年 12 月 10 日 投产,至 2000 年 5 月 31 日,累计发电量为 110 . 5475 亿 kw·h。
李家峡工程截流为上游已建成梯级电站条件下截流的典型。龙羊峡电站位于其上游 108.6km,非汛期区间径流甚少;刘家峡电站位于其下游 225.4km,回水无影响。该工程采用隧洞导流,截流时段为 1991 年 10 月中旬,截流流量主要为龙羊峡发电下泄流量,在确定流量标准时综合考虑了龙羊峡电站在西北电网中的骨干位置和可能调度的出力变幅以及李家峡工程本身的截流难度,确定龙羊峡按 1 ~ 2 台机组运行时下泄流量 300 ~ 600m 3 / s 作为设计标准,截流方式为自右岸向左岸单戗堤立堵,龙口宽度 40m。截流流量变化范围 620 ~ 262m 3 /s。共抛投 15t 混凝土四面体 38 个,20t 四面体 10 个,0.8m × 0.8m × 2m 钢筋笼 990 个,石碴 1100 车,总方量约 1 万 m 3。平均抛投强度 1 车 /1.5min,最高抛投强度 1.3 车 /min。在龙口合龙宽度达 8 ~ 12m 处,采用串联铅丝笼右岸单戗堤进占立堵截流。1991 年 10 月 11 日 8 时 至 13 日 11 时顺利合龙,总历时 51h,实际流量为 620 ~ 262m 3 / s,共抛投石渣 1 万 m 3 和 15 ~ 20t 四面体、铅丝笼等共 1000 余 m 3,实际截流落差 5.3m,平均流速达 5.4m / s。
李家峡水电站导流洞布置在坝址的右岸。导流洞中心穿越的地层为前震旦系深变质的黑云母更长质条带状混合岩,其间夹有片岩和花岗伟晶岩脉,岩石破碎 , 裂隙发育。其中岩体Ⅳ、Ⅴ类围岩占 34.1%, 开挖成洞条件极差。导流洞按 20 年一遇的洪水设计 , 流量为 2000 m 3/ s,校核流量为 2500 m 3/ s。导流洞由进口明渠、进水塔、洞身、出口明渠 4 部分组成 , 总长为 1332 m。导流洞断面为圆拱直墙型,开挖断面为 16.0 m× 19.0 m至 12.0 m× 16.0 m不等 , 衬砌断面为(宽×高)11.0 m× 14.0 m至 11.0 m× 15.0 m不等 , 底板纵坡i 0=0.73953%, 顶拱纵坡为i 1=0.65076%。
李家峡水电站导流洞分上下两层施工,上层开挖为全断面掘进,高 5.5 ~ 6.5 m , 断面面积 60 ~ 80 m 2。导流洞身总长 1336.5 m,, 施工进度Ⅱ、Ⅲ类围岩段月平均 120 m,最大达到 178 m(上半部)。月进尺与地质条件有很大关系,如果是Ⅱ、Ⅲ类围岩,每天放 2.5 茬炮,即日进尺 7.4 m(每茬进尺 2.8 ~ 3.0 m),则月进尺可超过 200 m,但李家峡导流洞Ⅱ、Ⅲ类围岩连续未超出 200 m,因此遇到地质条件差的地段,施工速度不得不降下来。
公伯峡水电站
公伯峡水电站位于青海省循化撒拉族
自治县和化隆回族自治县交界处的黄河干流上,距西宁市153km,是黄河上游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中第四个大型梯级水电站。工程以发电为主,兼顾灌溉及供水。水库正常蓄水位2005.00m,校核洪水位2008.00m,总库容6.2亿m3,调节库容0.75亿m3,具有日调节性能。电站装机容量1500MW,保证出力492MW,年发电量51.4亿kW·h,是西北电网中重要调峰骨干电站之一,可改善下游16万亩土地的灌溉条件。本工程属一等大(Ⅰ)型工程。坝址区为高原半干旱型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266.1mm,年蒸发量2189mm,多年平均气温8.5℃。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143619km3,坝址处多年平均径流量226亿m3,多年平均流量717m3/s。经上游龙羊峡水库调蓄,使入库的水量均衡,从而改善水库调节性能,提高电站发电效益,并大幅度减少入库洪水。设计洪峰流量5440m3/s(P=0.2%),校核洪峰流量7860m3/s(P=0.01%),施工洪水3510m3/s(P=5%)。年入库沙量747万t,泥沙中值粒径0.03mm。坝址位于公伯峡峡谷出口段,河道平直,平水期水面宽40~60m,水深12~13m,河床覆盖层厚一般5~13m,正常蓄水位时谷宽389m。河谷不对称,右岸1980.0m以下为40°~50°的岩质边坡,以上为Ⅲ级阶地的砂壤土和砂卵砾石层;左岸在1930.0~1950.0m有坡积碎石覆盖的Ⅱ级阶地,其余为平均30.的岩质边坡。坝址区主要岩性为:前震旦系片麻岩、云母石英片岩及石英岩,白垩系紫红色砂岩,第三系红色砾砂岩,第四系砂壤土及砂卵砾石层,加里东期花岗岩等。坝址区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水库回水长53.4km,水库面积22km2,库区由川、峡两部分组成。水库不存在永久渗漏问题,库岸基本稳定,个别滑坡稳定性较差,但整体下滑可能性小,而是分期分批坍塌式破坏。水库淹没耕地7879.5亩,淹没及影响人口5571人。公伯峡水电站枢纽由河床大坝、右岸引水发电系统、左岸溢洪道、左右岸泄洪洞及左右岸灌溉取水口等建筑物组成。公伯峡钢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顶高程2010.0m,最大坝高139m,坝顶宽10m,坝顶长429.0m。上游坝坡坡度为1∶1.4,下游坝坡设有10m宽为“之”字形上坝公路,净坡度为1∶1.5~1∶1.4,综合坡度为1∶1.86。坝体填筑分垫层、过渡料、主堆石(块石及砂砾石)、次堆石等区,大部分利用工程开挖渣料,仅过渡料及主堆石不足部分由料场开采补充。钢筋混凝土面板厚度0.3~0.7m。趾板建在弱风化岩体上,长4~8m,厚0.4~0.8m。由于两岸坝肩分别为溢洪道和引水发电明渠,故均设有高趾墙与面板连接,高趾墙最大高度38.5m。公伯峡引水发电系统由引水明渠、进水口、压力钢管、厂房及开关站等建筑物组成。引水明渠长约300m,宽100m左右,渠底高程1985.0~1970.0m,右侧边坡用混凝土衬护,渠底用混凝土或喷混凝土衬护。进水口为混凝土重力坝式建筑,建基于弱风化花岗岩上,坝底最大宽度69m,最大坝高58m。进水口全长94m,分为5个坝段,每个坝段设4孔3m×25m的拦污栅、7m×10m的平板检修闸门和7m×9m的快速工作闸门各1孔,分别由坝顶3200kN/400kN门机和3200kN/1500kN液压启闭机操作。压力钢管为敷设在地基上的明管,基础以弱风化花岗岩为主,设有连续钢筋混凝土基础板。钢管直径8.0m,外包0.5~1.0m厚的混凝土。钢管上弯段埋设在进水口坝内,经伸缩节与1∶2.3的斜管段相接,斜管段放射状布置,经下弯段及下平段,以75°角斜向进入厂房,下弯段镇墩与变压器平台结合,钢管长度252~279m。厂房位于坝脚下游右岸岸边,为地面厂房,基础为弱微风化花岗岩。主厂房尺寸为128.35m×29m×63.55m,厂内设5台单机容量30万kW的水轮发电机组及2台5000kN/1250kN的桥式起重机。安装间长55.7m,位于主厂房右侧,其底板高程与发电机层、尾水平台相同,为1909.2m。尾水副厂房共分6层(尾水平台以上1层),宽度12m。中控楼位于安装间下游侧,尺寸为37.64m×14.74m×11m,分3层(不含地面以下电缆夹层),与尾水副厂房相通。尾水平台宽13.9m,设2×360kN尾水门机操作8.4m×8.3m尾水闸门。尾水渠宽128.35m,以1∶4反坡与河床底衔接。5台变压器布置在厂房上游侧平台上,其下为低压配电层。主变出线经电缆道通至下游Ⅱ级阶地(高程1945.0m)330kVGIS户内式开关站,以两回大截面导线接入系统。公伯峡溢洪道位于左岸坝肩,为2个孔12m×18m的表孔,堰顶高程1987.0m,引水渠底高程1981.0m。闸室内设2-12m×18m的平板检修闸门和弧形工作闸门,由2×1250kN门机和2×1600kN液压启闭机操作。堰后泄槽宽各14m,底坡i=0.155(左孔尾部i=0.002),末端采用挑流消能,左、右孔建筑物全长分别为642.14m及551.14m。溢洪道最大泄量4495m3/s,最大流速34.2m/s 左岸泄洪洞为长压力洞型式。进口底板高程1940.0m,进水塔高75m,内设7m×9m平板事故检修闸门和2×3200kN固定启闭机。压力洞直径8.5m,洞长607m。出口工作闸门室底高程1935.0m,内设7.5m×6.0m弧形工作闸门和4000kN液压启闭机。闸后明槽宽7.5m,长318.62m,末端采用挑流消能。最大泄量1190m3/s,最大流速20.97m/s(洞内)和33.55m/s(明槽)。该洞除参与泄洪、放空、增加泄水建筑物运用灵活性外,在参与施工度汛、调节初期蓄水水位及向下游供水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右岸泄洪洞为以“龙抬头”型式与导流洞结合的明流泄洪洞。进口底板高程1950.0m,进水塔高63m,内设7m×11.5m平板事故检修闸门和7m×10m弧形工作闸门,分别由2×3200kN固定启闭机及4000kN液压启闭机操作。由渐变段、渥奇段、斜井段(i=0.4)和反弧段组成的非结合段长169.32m,断面为9m×11.5m城门洞形。反弧后经套衬的扩散段(40m)与导流洞12m×15m城门洞形断面相接,结合段全长713.15m,其中洞内段312.6m,底坡i=0.5%;12m×19m城门洞形明涵220m;12m宽的明槽段140.55m。末端设斜扭挑流鼻坎消能,最大泄量1871m3/s,最大流速40.8m/s。左右岸灌溉取水口分设在溢洪道进口左侧墙及电站进水口右侧墙处,引用流量分别为3.2m3/s和4.8m3/s。工程采用枯水围堰挡水、汛期坝体临时断面拦洪、隧洞导流、基坑全年施工的导流方式。施工总工期6年半、4年半第一台机组发电。主体工程主要工程量为:土方明挖478.2万m3,石方明挖746.2万m3,石方洞挖33.8万m3,土石方填筑554.8万m3(其中坝体481.5万m3),混凝土142.7万m3,钢筋4.51万t,钢材(钢管)0.865万t,帷幕灌浆2.43万m,固结灌浆13.63万m。工程总投资66.1亿元(1999年价格水平)。公伯峡水电站枢纽工程由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建设和管理,由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设计。工程施工准备工作于1998年7月开始,至2000年6月“四通一平”已基本完成。
刘家峡水电站
刘家峡水库蓄水容量达57亿立方米,水域面积达130多平方公里,呈西南-东北向延伸,达54公里。拦河大坝高达147米,长840米,大坝下方是发电站厂房,在地下大厅排列着5台大型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122.5万瓦,达到年发电57亿度的规模。刘家峡水电站把陕西、甘肃、青海三省的电网联结在一起。
水库地处高原峡谷,被誉为“高原明珠”,景色壮观。游人可乘游艇溯黄河而上,入峡奇峰对峙,千岩壁立,出峡则为高山湖,黄土清波,水天一色。西行约50公里,即为炳灵寺石窟。山口有姊妹峰,形态婀娜,亭亭欲语,酷似笑迎宾客。
刘家峡水电站,是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期间,我国自己设计、自己施工、自己建造的大型水电工程,1964年建成后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水利电力枢纽工程,曾被誉为“黄河明珠”。
刘家峡水电站是根据第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 河水利综合规划的决议》,按照“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自己勘测设计,自己 制造没备、自己施工安装,自己调试管理的国内第一座百万千瓦级大型水力发电站。1952年秋至1953年春,北京水力发电建设总局(简称“水电总局”)和黄河水利委员会(简称“黄委会”)组成贵(德)宁(夏)联合查勘队,对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进行查勘,初步拟定在刘家峡筑坝。1954年3月,组成有关部门负责人和苏联专家共120余人的黄河查勘团,对黄河干支流进行了大规模的查勘,自下而上,直至刘家峡坝址。在坝址比较座谈会上,苏联专家认为:兰州附近能满足综合开发任务的最好坝址是刘家峡。1954年黄委会编制的《黄河技术报告》确定刘家峡水电站工程为第一期开发重点工程之一。《黄河技术报告》拟定刘家峡水电站枢纽正常高水位1728米(实际建成高程为1735米)、总库容49亿立方米(实际建成为57亿立方米)、有效库容32亿立方米(实际建成为41.5亿立方米)、最高大坝高124米(实际建成147米)。电站装机10台(实际装机5台)、总装机100万千瓦(实际装机122.5万千瓦)。刘家峡水电站枢纽任务是发电、灌溉和防洪。1955年7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决议》要求采取措施,完成刘家峡水电站工程的勘测、设计工作,保证工程及时施工。1958年初,水电部成立刘家峡水力发电工程局(现为水电四局),承担刘家峡和盐锅峡两个水电站的施工任务,拟定了“两峡同上马,重点刘家峡,盐锅峡先行,八盘峡后跟”的施工方案。刘家峡水电站工程于1958年9月27日正式动工兴建,当时是关乎国家命运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1961年因国家经济调整缓建,1964年复工。当时,我们国家刚刚渡过三年困难时期,那时候的建设方针是“先生产,后生活”,刘家峡水电站施工条件异常艰苦。当时的重点任务是打导流洞,这个导流洞断面13×13.5米,总长度1021米,工程局组织了两个开挖队对着打,任务重、工期紧,职工们克服了不少困难,日夜奋战,取得月进尺100米的好战绩,经过15个月的艰苦奋战,导流洞终于打通了。1966年汛前建成上游围堰,从而使电站基坑具备常年施工条件。1966年4月20日,刘家峡水电站拦河大坝第一块混凝土开盘浇筑。
黄河干流上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灌溉、防凌、航运、养殖等效益的大型水利枢纽。位于中国甘肃省永靖县境内,1974年建成。坝后及地下厂房安装22.5万千瓦机组3台;25万千瓦和30万千瓦机组各1台,总装机容量122.5万千瓦,年发电量55.8亿千瓦时。水库总容量57亿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17300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834秒立米,设计洪水流量8720秒立米,总库容60.9亿立米,采用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147米,长204米,顶宽16米。左右岸各有混凝土副坝和溢流堰连接,主要泄洪方式为溢洪道和隧洞。大坝总长840米。水库通过蓄洪补枯调节,可提高该电站及其下游的盐锅峡、八盘峡、青铜峡各级电站枯水期出力,改善甘肃、宁夏和内蒙等省(区)105万公顷农田灌溉条件。1975年2月4日,刘家峡水电站建于甘肃永靖县境内。宏伟的拦洪大坝高147米,把峡口两岸的险峰紧紧抱在一起,它把上游水位升高,造成100米的落差,让黄河水失去水轮发电机发出强大的电力。大坝的溢洪道、泄洪道每秒能泄水7400多立方米,即使上游出现特大洪水,也能确保安全。
刘家峡水电站中央排列着五台大型国产水轮发电机组,分别担负着供给陕西、甘肃、青海等省用电的作用。该电站厂房宽约25米,长约180米,有20层楼高,全部是我国自行设计施工的。刘家峡水电站可蓄水57亿立方米,年发电量为57亿度。
盐锅峡水电站
中国在黄河上第一座水电站,盐
锅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44万KW,1958年9月正式动工,1961年11月第1台机组投产发电
盐锅峡水电站位于甘肃省永靖县,距兰州市70km。是在黄河干流上最早建成的以发电为主,兼有灌溉效益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被誉为“黄河上的第一颗明珠”。
该电站由西北勘测设计院设计,集团公司水电四局施工。工程于1958年9月开工,1961年11月第一台机组发电,工期仅3年2个月,是施工较快的一座水电站,1970年全部建成。土石方工程96万米3,混凝土51.2万米3。水库移民仅5925人,淹地11258亩。工程总投资1.48亿元,单位千瓦投资420元,是造价很低的水电站。
枢纽坝址位于盐锅峡峡谷出口,坝基以白垩纪砂岩为主,砂砾石、粉砂岩及页岩夹层或瓦层。坝型为混凝土宽缝重力坝、重力坝,坝顶全长321米,最大坝高57米,坝顶溢流,6孔12×10米,最大下泄流量7020米3/秒,消力池消能。厂房为坝后封闭式,主副厂房及变电站布置在厂坝之间,厂房安装8台单机容量4.4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电站设计水头38米,蜗壳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蜗壳包角270度,采用弹性理论差分法设计。
盐锅峡水电站由溢流坝、档水坝和坝后式厂房三部分组成。大坝为混凝土宽缝重力坝,全长321m,最大坝高57.2m,总库容量2.2亿m3。设计装机容量44万kW(10(4.4万kW)。
盐锅峡水电站1958年9月27日正式动工兴建,1961年11月 18日第一台机组投产发电。1975年第8台机组发电后,因故停建。1988年3月至1990年6月和1997年2月至1998年12月又分别扩建安装了9号、10号机组,使总装机容量达45.2万kW。多年平均发电量22.40亿kW·h,总投资3.07亿元(含9号机3900万元和10号机 1.2亿元)。
盐锅峡水电站素以工期短、造价低、效益高而闻名全国。38年来,年年超额完成发电任务。截至 1999年 12月底,累计发电600.15亿kW·h,创工业总产值40.32亿元,相当于建站初期总投资的29.2倍。
盐锅峡水电站位于中国甘肃省永靖县黄河干流盐锅峡出口处,距兰州市70km。工程以发电为主,兼有灌溉效益。设计灌溉面积0.3万hm2。混凝土宽缝重力坝,最大坝高55m,水库总库容2.79亿m3,水电站装机容量35.2万kW,年发电量22.8亿kW·h。
1958年9月开工,1962年1月第一台机组发电。至1970年共有6台机组投产。7号和8号机组于1975年投产。
永靖县一带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传说:黄河、洮河、大夏河在此处汇合,三条孽龙各逞暴虐,掀起滚滚浊浪,荡平四野村庄,吞噬鸡犬牛羊,造成连年灾祸。大明洪武年间,刘伯温率领两万人西征永靖一带,见此情景,就在临津渡口设立坛台,施展法术,踏星步斗,挥剑斩龙脉。随后又在此建造一座白塔,以镇三龙,并预言将来龙吐明珠。历史就这样巧合,六百年后,这个神奇的传说变成现实,三颗晶莹夺目的明珠--盐锅峡、刘家峡、八盘峡水电站镶嵌在陇塬的峡谷之中。
盐锅峡水电站于1958年9月27日与刘家峡水电站同日开工建设,英雄的水电建设者从官厅、丰满、三门峡长途跋涉,来到千里陇塬,支起帐篷,点燃灯笼火把,向黄河宣战。盐锅峡水电站按照施工要求,首先要在河的右边修筑围堰,以便开挖溢流坝基坑。这一工程原设计为木栈桥土石混合围堰,需木材2500立方米,块石和反滤料5600多立方米。根据当时情况,上述材料在短时间内难以备齐,工程局经过研究决定采用草土围堰,以争取时间,闯破第一关。
1958年11月17日草土围堰开始堆筑,经过20天奋战,一条长498米的草土围堰堆筑成功。草土围堰的堆筑成功,鼓舞了职工士气,接着连续夺得基坑开挖、混凝土浇筑和截流的胜利。1959年5月至11月进行第二期截流施工,左岸上下游围堰采用土石围堰、管柱立堵,单项进占法截流,自1959年4月24日14时至26日2时30分,历时36小时30分,完成截流,河水由左岸6个导流孔和长32米的过水围堰宣泄。
1959年11月至12月,修建三期围堰,围护4号溢流坝段以右部分。
1960年1月至4月,封闭1号至6号导流底孔,河水由7、8号底孔宣泄。1960年4月至5月,封闭7、8号底孔,洪水由溢流坝堰顶宣泄。基坑开挖分两期进行,1959年截流前为一期,截流后至1960年底为二期,主体工程共开挖石方49.39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施工初期(1959年1至2月),骨料用斗车运输,混凝土用人工拌合为主,用手推车入仓,人工捣实。后期骨料采用斗车、汽车或762轨距机车运输、拌合机拌合,混凝土用汽车、轻轨斗车、皮带机、滑槽等工具运输,架子车送料入仓,大部分为人工捣实。机电安装自1961年11月18日完成4号机组安装后,到1975年11月8日机组全部安装完毕,运行发电。金属结构安装总量为3337.12吨。
1988年3月开始扩建9号机,1990年6月28日扩建完工并网发电。
1997年2月25日,10号机组扩建工程土建部分开挖施工全面开工,1998年12月8日正式投产发电。
10号机组的投产发电,使盐锅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达到45万千瓦,也使整个电站工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盐锅峡水电站.2001年10月22日,盐锅峡水电厂对8号机组开始进行增容改造,改造后出力提高0.5万千瓦,计划从2000年至2002年改造4台,2003年至2005年改造后4台。项目改造完成后,单机容量净均增长0.6万千瓦,8台机组净增容量4.8万千瓦,年增发电量2亿千瓦时,并对系统调峰及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可靠保证。
2002年2月13日、11月18日先后完成8号机、5号机增容改造工作。截止2002年底,盐锅峡水电站累计发电654.5亿千瓦时,创工业总产值45亿元,相当于累计总投资的15倍,为西北地区工农业生产和甘肃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002年底,电站从原甘肃电力公司划归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管辖。
2004年7月经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决定盐锅峡水电站隶属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管理。
2005年1月12日,以“专业化管理、集约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为改革目标组建的黄河水电公司陇电分公司正式成立,代表黄河水电公司负责盐锅峡、八盘峡两个水电站的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肩负起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历史使命。
大峡水电站
黄河大峡水电站是黄河小三峡梯
级、流域、滚动、综合开发建设的第一座水电站。混凝土重力坝挡水前沿总长257.88 m,最大坝高72 m,正常蓄水位 1480m,总库容0.9亿m3,为日调节水库。电站安装4台7.5万kW的轴流转桨式水轮发电机组,多年平均发电量14.65亿kW·h,是一座以发电为主,兼顾灌溉等综合效益的大Ⅱ型水电工程。
大峡水电站位于甘肃省白银市和榆中县交界的黄河大峡峡谷出口段上,地处兰州市下游河道距离约65km处。
电站以发电为主,装机容量30万kW(4×7.5),保证出力14.3万kW,多年平均年发电量14.65亿kW·h;还可发展自流灌溉和改善灌溉给水条件约13万亩。电站建成后主要供电兰州市及其附近地区,并入陕甘青宁电力系统。
坝址控制流域面积22.78万km2,多年平均流量1037m3/s,实测最大流量5900m3/s。经上游龙羊峡、刘家峡两大水库的调节,100年一遇设计洪水流量6500m3/s,1000年一遇校核洪水流量8350m3/s。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量0.52亿t,实测最大含沙量306kg/m3。
水库为带状狭谷型,当正常蓄水位1480m时,库容0.9亿m3,调节库容0.35亿m3,为日调节水库。水库淹没土地4026亩,因系高漫滩地,没有移民问题。
坝址处河道全长约500m,水面宽130~140m,两岸为不对称河谷,岸坡陡峻,发育有三级、四级侵蚀堆积阶地,高出河水面30~40m。河床覆盖层最大厚度为34.13m。坝区处于北西两大褶带之间相对稳定的地块上,坝址区断层未见新滑动迹象,不存在发震构造,加之坝区岩体透水性弱,断层带物质挤压紧密,水库水位仅抬高30m左右,诱发水库地震的可能性甚小。经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大队鉴定,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
电站枢纽为河床一列式布置,坝顶高程1482m,坝顶总长度241m,最大坝高70m。泄水排沙建筑物为:左岸设溢洪道,堰顶高程为1459.5m,三孔弧形工作闸门,孔口尺寸(宽×高)为11m×12m,校核泄量5340m3/s;在溢洪道与厂房之间的基岩上设两孔泄水底孔,孔口底高程为1446m,孔口尺寸(宽×高)为6m×8m,其出口处设弧形工作闸门,设计泄量1710m3/s,校核泄量1901m3/s;2、3、4号机组段进水口左下方各设1个排沙孔,出口设平板滑动工作闸门,出口孔口尺寸(宽×高)为4.4m×2m,设计泄量397m3/s:校核泄量441m3/s。左右岸挡水坝段各设1个灌溉进水口,中心高程1466m,引用流量均为4m3/s。右岸设河床式厂房,长105.5m,最大高度70m。厂房内安装4台单机容量7.5万kW的水轮发电机组,设计水头23m,单机引用最大流量390m3/s,安装高程1444m,吸出高度-6.5m。开关站设在右岸岸边。溢洪道左侧还预留了航运过坝建筑物的位置。
青铜峡水电站
青铜峡水电站位于黄河中下游,宁夏
青铜峡峡谷出口处,是一座以灌溉与发电为主,兼有防洪、防凌和工业用水等效益的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
青铜峡水电站系河床闸墩式低水头电站,8台转桨式水轮发电机组与7孔溢流坝相间布置,厂房为半露天式,枢纽布置了三大灌溉渠道:秦汉渠、唐徕渠、东高干渠,灌溉面积36.67万hm2。枢纽的兴建结束了宁夏灌区两千多年无坝引水的历史。
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是黄河第一期开发工程的重点项目之一,工程于1958年8月开工建设,1968年第1台机组发电,1978年8月8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1993年又兴建1台机组,9台机组总装机容量为30.2万kW,年设计发电量13.5亿kW·h。大坝总长为687.3m,坝高42.7 m,坝宽46.7 m,水库正常蓄水位 11 56m,相应设计库容为6.06亿m3,水库面积为113km2。截至1999年底,电站已累计发电254.82亿kW·h,创产值近21亿元,是西北电网的调峰和调频电厂。
青铜峡水电站系河床闸墩式低水头电站,8台转桨式水轮发电机组与7孔溢流坝相间布置,厂房为半露天式,枢纽布置了三大灌溉渠道:秦汉渠、唐徕渠、东高干渠,灌溉面积36.67万hm2。枢纽的兴建结束了宁夏灌区两千多年无坝引水的历史。
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是黄河第一期开发工程的重点项目之一,工程于1958年8月开工建设,1968年第1台机组发电,1978年8月8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1993年又
兴建1台机组,9台机组总装机容量为30.2万kW,年设计发电量13.5亿kW·h。大坝总长为687.3m,坝高42.7 m,坝宽46.7 m,水库正常蓄水位 11 56m,相应设计库容为6.06亿m3,水库面积为113km2。截至1999年底,电站已累计发电254.82亿kW·h,创产值近21亿元,是西北电网的调峰和调频电厂。
挡水建筑物前沿总长度591.85米,自左至右为副厂房坝段91.5米,溢流坝与闸墩厂房坝段262.35米,挡水坝段160米,泄洪闸坝段42米,右岸挡水坝段36米;枢纽由坝、闸墩厂房、副厂房、开关站、泄洪闸、河东总干渠、河西总干渠和高于渠等组成。
闸墩式厂房为半露天布置,每个闸墩内安装1台竖轴转桨式水轮发电机组。每个机组段设有1~2个排沙底孔,以减少水库淤积和过机泥沙。半门式起重机布置在坝顶,在机组安装、检修时,用以起吊搬运厂内重件。1~7号机组单机容量为36Mw,水轮机转轮直径5.5米,额定转速107r/min,发电机为半伞式室冷型,额定电压10.5kV,定子铁芯内径9米。8号机单机容量20Mw,水轮机转轮直径5米,额定转速125r/min,发电机为半伞式空冷型,额定电压10.5kV,定子铁芯内径7米。1号机尾水排入河西总干渠,2~7号机尾水排入黄河主河道,8号机尾水排入河东总干渠。
灌溉渠首分设左、右两岸。左岸河西渠首引入河西总干渠,即清代开建的唐徕渠,引水高程1136米,引水流量400立方米/秒。右岸河东渠首引入河东总干渠,即有名的秦渠和汉渠,引水高程1136米,引水流量100立方米/秒。上游有高干渠,底坎高程1151米,引水流量24立方米/秒。
泄洪设施: 7孔溢洪道采用面流消能方式,堰顶高程1149.4米。其中2孔的孔口宽14米,高8米;其余5孔的孔口宽14米,高7.5米。总计最大泄量3255立方米/秒。泄洪闸3孔,底坎高程1140米,孔口宽10米,高5.5米,最大泄量2205立方米/秒。1~7号机组段,每台机组有泄水排沙孔2孔,孔口宽6.5米,高1.5米,底坎高程1124米;8号机组段有1孔,孔口宽4米,高2米。15孔排沙孔总计最大泄量2240立方米/秒。8台机组最大引用流量1860立方米/秒。
运行效益: 青铜峡水电站自投产以来,充分发挥了灌溉和发电效益。1968年水库蓄水运用初期,宁夏回族自治区粮食总产量仅4.78亿千克。青铜峡水库建成后,灌溉面积不断扩大,到1984年,粮食总产量已达到11.3亿千克,净增1.36倍。
万家寨水电站
万家寨水电站坝址河谷呈U形,谷深壁陡,岸坡高100m以上,谷宽约430m,常水位水面宽200m。河床覆盖层厚0~2m,主河床水面下基岩裸露。坝址两岸为寒武系灰岩、白云岩、泥灰岩及页岩,岩性致密坚硬,无较大断层,岩溶发育,但规模不大,互不连通。地震基本烈度6度。
坝址控制流域面积39。5万km2,多年平均流量790m3/s,多年平均径流量249亿m3,多年平均输沙量1。49亿t,平均含沙量7。76kg/m3。千年一遇设计洪水流量16500m3/s,万年一遇校核洪水流量21200m3/s。正常蓄水位977m,最高蓄水位980m,有效库容4。45亿m3。家寨水电站由拦河坝、泄水建筑物、引水建筑物、坝后厂房及开关站等组成。
万家寨水电站拦河坝坝顶高程982m,坝顶长443m,顶宽21m,上游坡1:0.15,下游坡1:0.7。体积150万m3大坝在915m高程以下河床坝段横缝灌浆连成整体,岸坡坝段分别在948和940m高程以下连成整体,以使个别坝段由于层间剪切带和泥化夹层相对集中时,借助相邻坝段的帮助,提高抗滑稳定性。
泄水建筑物共设有8个底孔,4个中孔,1个表孔,5个排沙孔。底孔为压力短管式无压坝身泄水孔,布置在河床左侧5~8号坝段,每坝段2孔,孔口尺寸4m×6m,进口底坎高程915m,用弧形门操作,主要用于调水调沙,水库冲淤。末端用挑流消能。库水位970m时,总泄量5271m3/s。
中孔为压力短管式无压坝身泄水孔,布置在河床中部9号和10号坝段,每坝段2孔,孔口尺寸4m×8m,进口底坎高程946m,用平板门操作,主要用于泄洪排沙和排漂。末端用挑流消能,总泄量2156m3/s。
表孔为开敞式溢流堰,布置在左侧4号坝段,孔口净宽14m,堰顶高程970m,担负排水和泄放超标洪水作用,当库水位980m时,泄量864m3/s。
排沙孔为坝内压力钢管,布置于河床右侧13~17号电站坝段,位于电站进水口下方,进口底坎高程912m。进口段尺寸为2。4m×3。0m,设有平板检修闸门,一道事故闸门,主要用于减少进入电站的泥沙。
电站厂房进水口高程932m,钢管直径7。5m。主厂房长196。5m,宽27m(上部)、43。75m(下部),高56。3m。为坝后厂房。装6台单机容量18万kW水轮发电机组,额定水头68m,最大水头81。5m,最小水头51。3m。开关站布置在厂坝平台之间。
引黄入晋工程渠首为2条引水隧洞,洞径4m,洞中心线间距12m,单洞引用流量24m3/s。取水口布置在拦河坝左岸2号和3号非溢流坝段上。在引水时段内,水库最高库水位980m,最低库水位957m。为保证能引取表层清水,采用分层取水结构物。
万家寨水电站主体建筑工程量:土石方开挖133万m3,石方填筑18。5万m3,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180万m3。
采用分期导流方式,一期先围左岸1~11号坝段,在一期低围堰保护下,修建6~10号坝段的5个9。5m×9m的临时导流底孔为二期截流创造分流条件。至1995年11月底,左岸坝段具备分流条件。11月下旬开始截流戗堤预进占,戗堤进占长度35m。截流设计流量917m3/s,相应的堰前水位904。7m,戗堤顶高程906m,龙口最大流速7。4m/s,最大落差5。3m。合龙过程中,河道实测最大流量51m3/s,龙口最大流速6。75m3/s,龙口最大落差3。49m。共抛投截流材料:15~18t混凝土四面体88个,铅丝笼1586m3,石料2。4万m3,石串1600m3。
主混凝土系统布置左坝头1010m高程,安装2座4×3m3混凝土搅拌机。辅助混凝土系统布置在右岸,生产能力为105m3/h。
龙口水电站
龙口水电站位于山西省河曲县和内蒙古准格尔旗两省交
接处,距上游万家寨水利枢纽25.6KM,距下游天桥水电站约70KM,是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化工基地区域中心,控制流域面积397406km。
龙口水电站是黄河确定的干流梯级电站中的一个峡谷电站,是晋蒙两地人民继黄河万家寨水电站之后的又一共同开发水电工程,枢纽任务以调峰发电为主,兼顾防洪、防凌等。
枢纽工程由中北水利勘测院勘测设计,2004年8月动工,2005年8月国家计委正式批准立项。枢纽工程由水利部、山西、内蒙古三方共同融资建设,该工程由混凝土重力坝、表面溢洪道、表孔、底孔泄水道、电站引水建筑物、电站厂房等组成。大坝坝顶高程为900.00m,最大坝高51 m,坝顶长度408m,总库容1.96亿m 正常蓄水位898.00m,汛期限制水位893.00m,死水位888.00m,上游设计洪水位896.56m,下游设计洪水位865.72m。采用坝后式厂房,总装机42.0万千瓦(4台 10万千瓦, 一台 2万千瓦),平均年发电量13.02亿千瓦小时,年利用小时3100小时。
龙口水电站对防洪具有重要作用,在百年一遇洪水时,设计洪水下泄流量7561m/s,设计洪水如哭入库流量10632 m/s,千年一遇洪水时,校核洪水下泄流量8276 m/s,校核洪水入库流量13130 m/s,可使下游河道不封冻,减轻晋陕河段凌汛灾害和河道淤积等。
龙口水电站主体工程量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97.19万m 土石方开挖124.48万 m,土石方回填12.87万m,钢筋钢材25698吨。施工导流采用分期导流方式,施工总工期为四年。本地区干旱少雨水资源严重不足,严重制约能源基地的工农业生产和建设。龙口水电站建成后,将部分承担晋蒙电网尖峰负荷,并向晋、蒙能源基地取水,对缓解山西、内蒙水资源的紧张状况和改善华北地区电网运行条件都起到重要作用。龙口水利枢纽地质条件较好,适合建设中等高度的混凝土重力坝。对外交通便利,库区淹没损失小。项目合理可行,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符合国家关于调整能源结构要求和“梯级开发,滚动发展”的水电开发建设方针。
书洋公社兴建,地址在赤洲吕厝大弯。集雨面积83平方公里,渠道长2.8公里,利用落差19米,流量1.65立方米/秒。装机2台,容量225千瓦。1976年6月动工兴建,1978年1月第一台机组发电,1980年全部发电,架设3公里10千伏高压线路。总投资21万元。
天桥水电站
山西省天桥水电站位于山西保德,电厂在内蒙古河口镇下游,是黄河中游北干流上第一座低水头、大流量、河床式径流试验性水电站。电站以发电为主,兼有排凌、排沙、排污等综合效益,在山西电网中承担着重要的调峰、调频作用。
电站于1970年4月1正式开工兴建,1977年2月13日第一台机组投产发电,1978年8月全部机组并网发电。电站装有4台轴流转桨式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2.8万kW,年设计发电量6.07亿kW·h。设计库容为0.67亿m3。枢纽主要由左岸混凝土重力坝、发电厂房、泄洪闸、岛上重力坝和右岸土坝等五部分组成。电站自1977年2月第1台机组投产发电到1999年底,累计完成发电量90.4亿kW·h,创产值6.1亿元。
三门峡水电站
三门峡位于黄河中游下段的干流
上,连接豫、晋两省。其右岸为河南省三门峡市湖滨区高庙乡,左岸为山西省平陆县三门乡。此处距离黄河入海口约1027千米。河中石岛屹立,将河流分成三股:鬼门河、神门河与人门河,故名“三门峡”。在三门下游400米处,又有石岛三座,其中一名砥柱石,挺立于黄河惊涛骇浪之中,“中流砥柱”由此而来。
最早提出在黄河三门峡修建拦洪水库是在1935年。国民政府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长兼总工程师李仪祉倡议在潼关至孟津河段选择适当地点修建蓄洪水库。他在黄河水利委员会的同事,来自挪威的主任工程师安立森(S.Elisson)经过实地考察,发表了三门峡、八里胡同和小浪底三个坝址的勘查报告。然而两年后,抗战爆发,三门峡地区落入日本人之手。在此期间,侵华日军东亚研究所也提出了一个兴建三门峡水电站的计划。抗战胜利,国民政府1946年重新将三门峡水库提上日程,聘请专家组成黄河顾问团实地考察。顾问团的4位美国专家雷巴德(Eugene Reybold)、萨凡奇(John Lucian Savage)、葛罗同(J.P.Growdon)、柯登(John S.Cotton)对于每个问题都有激烈争论。他们提出的初步报告指出:三门峡建库发电,对潼关以上的农田淹没损失太大,又是以后无法弥补的。建议坝址改到三门峡以下100米处的八里胡同。其首要任务在防洪而非发电。
1950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水利部长傅作义率领张含英、张光斗、冯景兰和苏联专家布可夫等勘察了潼关至孟津河段,提出应提前修建潼孟段水库,坝址可选择在三门峡或王家滩。这是对此前黄河水利委员会《治黄初步意见》在三门峡建设350米水库,以发电、灌溉、防洪为开发目的的初步方案的肯定。然而到了1951年,出现了很多反对的声音,主要是从当时国家的经济状况和技术条件来看,在黄河干流修建大水库,困难太大,主张从支流解决问题。于是转向支流水库的研究,三门峡水库计划被放弃。
经过黄委会的勘察研究计算,发现支流水库控制性差,花钱多,效益小,不理想,仍需从干流入手。同时,燃料工业部水力发电建设总局力主在干流上建设大型水电站,于是三门峡水利枢纽峰回路转。这年5月,黄委会主任王化云、水力发电建设总局副局长张铁铮和苏联专家格里柯洛维奇等勘察三门峡后认为能够建设高坝,主张把三门峡水库蓄水位提高到360米,用一部分库容拦沙。此间另一种意见则是坝址下移到八里胡同建冲沙水库,利用该处的峡谷地形冲沙,且可避免淹没关中平原。但是,经过计算,八里胡同冲沙水库难以实现,而三门峡水库淹没损失太大,受到主要淹没区的陕西省的强烈反对。从下半年起,转而研究淹没较少的邙山水库方案。10月毛泽东主席视察黄河,王化云汇报的是邙山方案。这标志着第二次放弃了三门峡水库计划。
经过计算,邙山水库仍然需投资10亿元以上,移民15万人,且没有综合利用效益,于是1953年2月,王化云向毛泽东汇报了三门峡建库方案以及整个黄河的治理方策,获得赞许。其后,水利部批示:要迅速解决防洪问题,花钱不能超过5亿元,淹没不能超过5万人。由于兴建远远超出这一限制,三门峡水库第三次被搁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