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情概况事业编知识点[精选5篇]

时间:2019-05-14 02:35: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淄博市情概况事业编知识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淄博市情概况事业编知识点》。

第一篇:淄博市情概况事业编知识点

城市名片

齐国故都 足球故里 聊斋故里 工业名城 陶瓷之乡 琉璃之乡 全国文明城市

国务院确立的拥有立法权的“较大的市”(1992年7月确立)国务院批准的49个城市人口过百万的“特大城市”之一 拥有地方立法权的3个山东城市(济南、青岛、淄博)之一

山东半岛城市群4个核心城市(济南、青岛、淄博、烟台)之一 鲁中城市带2个核心城市(济南、淄博)之一

山东省区域中心城市

世界足球起源地【淄博市临淄区】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中国鲁商发源地【淄博市周村区】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中国新材料名都

国家卫生城市

国家双拥模范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

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淄博市博山区】

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

中国投资环境50优城市

中国城市综合创新力50强

中国最具创新绩效城市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

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

全国社会文化先进城市

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城市

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

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

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

国家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

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国家泵类产业基地

国家先进陶瓷产业基地

国家功能玻璃特色产业基地

国家首批星火技术密集区

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

中国陶瓷产业名城

中国唯一泵业名城

中国五大瓷都(景德镇、龙泉、潮州、淄博、宜兴)之一

淄博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齐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淄博是齐文化的发祥地。淄博早期文化经历了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三个阶段。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殷商文化等在淄博皆有迹可寻。

西周建立后,姜尚因辅佐周文王、武王有功,周初分封,首封为齐,为齐侯,封于营丘(后称临淄,今淄博市临淄区),开创了“泱泱大风”的齐国文化。淄博市临淄区作为齐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数百年,被誉为“海内名都”,至西汉前期仍“钜于长安”。其作为春秋战国时期“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冠”的齐国都城长达800年之久。在此期间,风云变幻,波澜壮阔,太公望、齐桓公、齐威王、管仲、孙武、晏婴、田单、司马穰苴等名君贤相、英帅良将,不仅创建了“临淄之中七万户,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如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扬”的这个海内外闻名的东方名都,也创建了一部雄壮曲折的齐国史。在先秦的历史舞台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悠久的历史,为淄博遗留了大量的文物古迹,如齐国故都及其周围地带,因文物古迹浩繁,被誉为“地下博物馆”。临淄区的后李文化在我国北方属首次发现。

淄博历史上产生过许多著名人物,像“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齐国名相管仲、宴婴,军事家孙武,文学家左思,农学家贾思勰,西汉名医淳于意,唐朝开国元勋房玄龄,清朝文学家赵执信、王渔洋等。他们的早期思想成就,昭示着淄博的文化渊源。中国最早记述手工业生产技术规范的著作《考工记》和农学巨著《齐民要术》均出自淄博。清代文坛大家蒲松龄和他的巨著《聊斋志异》以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关注,淄川区蒲家庄,也成为一个风光优美、宛若仙居的聊斋文化旅游区。清代文坛领袖王渔洋、赵执信和蒲松龄被后人并称为孝妇河畔三名人,蕴藏深厚的齐文化,使淄博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积淀深厚的文化旅游之都。

兴盛于汉唐时代的“丝绸之路”,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进行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拒考证,以淄博为中心的山东地区是当时丝绸产品的主要供应地,是“丝绸之路”的源头之一。淄博市的周村区是历史商业名镇,与中国南方的佛山、景德镇、朱仙镇齐名,是无水路相通的全国四大旱码头之一,大街、丝市街、银子市街这些曾经繁荣一时的商业街道作为古商埠文化的见证至今仍然保留完好,是电视剧《大染坊》、《旱码头》故事的发生地

和拍摄地。今天,淄博市的丝绸产品和轻纺产品仍然在中国占有重要地位,并且在国内外市场享有很高的声誉。

2006年,山东省淄博市申报的“孟姜女传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文学项目类别,序号8。

2006年,山东省淄博市申报的“聊斋俚曲”,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音乐项目类别,序号53。

2006年,山东省淄博市申报的“五音戏”,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戏剧项目类别,序号210。

2006年,山东省淄博市申报的“蹴鞠”,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杂技与竞技项目类别,序号299。

2008年,山东省淄博市申报的“牛郎织女传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文学项目类别,序号523。

2008年,山东省淄博市申报的“周村烧饼制作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技艺(传统手工技艺)项目类别,序号945。

2008年,山东省淄博市申报的“周村芯子”,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俗项目类别,序号994。

2008年,山东省淄博市申报的“阁子里芯子”,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俗项目类别,序号994。

2011年,山东省淄博市申报的“鹧鸪戏”,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戏剧项目类别,序号1108。

2011年,山东省淄博市申报的“淄博陶瓷烧制技艺”,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技艺项目类别,序号1170。

2004年2月4日,国际足联副秘书长热罗姆·项帕涅在伦敦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宣布:“足球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古代的蹴鞠就是足球的起源。”中国古代蹴鞠(足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都临淄。

2004年7月,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正式向全世界宣布,中国淄博为足球的发源地。2009年,蹴鞠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早的足球,成为世界之最。

2010年,亚洲青年足球锦标赛(AFC U19 Championship)、山东省第22届运动会、山东省第8届残疾人运动会、山东省第2届老年人运动会、山东省第11届中学生运动会在淄博市举办。

2012年,国际体操联合会体操世界杯(FIGWorld Cup)将在淄博市举办。

第二篇:市政市情概况

政区位置:霸州市地处河北省冀中平原东部,位于京、津、保三角地带中心,属环京津、环渤海城市群。北距首都北京80公里,东临海港城市天津70公里,西距古城保定65公里。政区沿革:秦属广阳郡,汉属益昌县,五代后建置霸州,因建于灞水河畔而得名。宋朝时,霸州属河北路,领文安、大城二县。新中国成立后,霸州改属河北省天津专区管辖,1974年改属河

北省廊坊地区管辖,1990年撤县建市,为省辖县级市,省政府授权廊坊市管理。

政区划分:全市现辖6镇6乡一区和两个办事处,383个行政村(街)。

政区人口面积:到2003年底,全市总人口为56万人,现有国土面积784平方公里。

政区自然特征:全市东西长57公里,南北宽28公里,属冲击平原区,地势平坦,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2.5—12米。为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1.5℃,全年日照2762.2小时,全年无霜期178天,全年平均降雨量543.6毫米。

政区资源特点:素有“东部摇钱树,西部聚宝盆”之称。西部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棉花、西瓜和蔬菜;东部是苹果、鸭梨、桃、杏、葡萄等鲜果主产区。霸州境内蕴藏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地热等资源。热水田面积达500平方公里,热水储量达220亿立方米。

人民生活:2003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完成8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8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82元。1993、1994霸州市连续两年成为河北省十强县市,1995年成为首批达小康县市,同年跨入全国名星县市行列。2001年再次跻身省“十强”县市行列。

工业:以金属延压、钢木家具、塑料加工、机械加工、林木加工、食品加工、线缆制造、乐器制造八大优势产业为支撑,以2.2万家民营企业为依托,形成了分工合理、功能完善、产业集中、产品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工业经济体系。八大主导产业年创产值和税收分别占全市总量的65和85。

农业:积极抢抓奥运机遇,大力发展花卉苗木业,已经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畜牧养殖业蓬勃发展,扶持了岔河集欧亚特色养殖场、胜芳宏发养猪场等畜牧养殖大户,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3;积极推行“龙头 基地 农户 市场”的经营模式,农业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培育出梅花味精、华农大豆蛋白饲料加工、益海食品厂等产业化龙头企业,2003年,农业产业化率达到51;绿色无公害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建立了农副产品检测中心,强化了对全市果品蔬菜种植基地、畜牧养殖基地农产品的质量监控,充分拓展了我市农产品在京津市场的销售空间。

财税金融:2003年,全市完成财政收入4.0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96亿元。全市金融机构齐备,可办理国内外一切资金往来业务,2003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51.3亿元。

商贸投资:按照“依托产业建市场、建好市场兴产业”的思路,多方融通资金,积极培育了益津市场、胜芳滨鹏钢木家具城等一批在北方有较强影响力,规模大、辐射力强的龙头市场,拉动了全市第三产业的大发展。目前,全市已建成各类市场49个,市场总占地面积96.1万平方米,建设总投资近6亿元,商品经营范围涉及粮油、蔬菜、食品、小百货、服装、鞋帽、家具、钢材改制、废旧金属、建材等16大类4000多个品种。

2003年,续建、新建亿元以上项目15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亿元。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5亿元,增长49.8。其中,技改投资完成2.9亿元,增长30.7。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7个百分点。

非公制经济:2003年,全市民营企业达到2.2万家,从业人员179300人。民营经济创造了全市80以上的财政收入,转移了80以上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农民提供了80以上的现金收入。

交通通讯:境内交通便捷,路网纵横交错,京九铁路与津霸铁路、津保高速与即将建成的京开高速、106国道与112国道形成三个“黄金十字交叉”。公路密度达到了125.64公里/百平方公里,是全省平均水平的3.2倍,是全国平均水平的7.1倍。全市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121000门,移动用户达到60000户,互联网用户达到4695户。

城乡建设:大力实施“城建带动”战略,几年来,累计投资30亿元,完成了以市文化活动中心、商业步行街、市医院综合病房楼、市一中综合教学楼、三星级宾馆新华昆仑大酒店为代表的33项市政重点工程,2003年又启动了总投资2亿元的益津路改造工程,市区建成面积从9平方公里拓展到12平方公里,拉动了城市经济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市区天燃气入户率已达到40,灯箱亮化率、垃圾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96和100。几年来,全市城镇人口增长12.8,城市经济占县域经济总量的比重增至65。

水利电力:全市有大清河、中亭河、牤牛

河、固霸新河4条主要河流和东西贯穿全境的人工河龙江渠,国营扬水站15座,流量229m3/s。

2003年,全市新建、改建变电站7座,到年底供电能力达到30万千瓦,同比增长40,并投资2.3亿元,完成了农网改造,开发区等重要工业乡镇均实现了双回路供电系统,确保了全市各项用电的需要,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化教育:全市现有秧歌队276个、花会78道、业余剧团57个。2003年以来先后举办了“彩色周末”、文艺演出等各类文化活动500多场次,健康向上的文娱活动丰富了全市人民的文化生活。

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14所,其中,普通高中2所,完全中学1所,职业学校2所,初中学校22所,农村小学169所,国办小学5所,市幼儿园1所,社会力量办学12所,全市有各类学生11万多人,在职教师6784人。2003年,我市高中毕业生重点本科上线人数为125人;一般本科上线1160人,上线率居廊坊各县(市)第四;专科上线1674人,上线率居廊坊各县(市)第一。

体育卫生:全市现有以市文化活动中心为首的各种健身场所400多处。2003年成功举办了霸州市第一届全民运会,举办其他各类比赛722场次,各类体育活动570场次。在2003年参加的廊坊市四运会上,我市获奖牌数居廊坊市第一。

全市乡村三级医疗网络健全,现有乡级以上医疗单位26个,其中市医院综合病房楼总投资达3200万元,总建筑面积13160平方米,为国家二级甲等医院。2003年又投资1600万元,对市医院门诊楼进行了新建,目前正在紧张建设中。非典期间,市委、市政府又投资1085万元新建成了市第三人民医院,专门用于治疗非典等各种传染性疾病。

科技普及:全市现有各类科技人员10648人,其中高级职称163人,中级职称2653人。为充分发挥科技先导作用,搭建科技服务平台,市里组建了“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类科技服务。目前,我市已申报高新技术企业4家,高新技术产品4项,完成省级以上新产品开发1项,认定民营科技企业32家,专利申请30项,其中邦壮电子、华洋线缆、天大天久等企业均被审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并正在筹划组建“河北钢木家具民营科技产业园区”申报工作。1999年跨入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市)行列,2003年再次通过复审。

环境绿化:排污基本达到国家规定二类标准,空气污染指数<100的天数超过275天,水质污染不超过五类。

自2001年实施“植树造林,绿化霸州”生态工程以来,全市新发展各类林地23万亩,植树1380万株,农田林网控制率达80%,境内森林覆盖率达到35.2%。市区人均绿地面积达到5.9平方米。

保障保险: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覆盖率100;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率100,社会发放率100;城镇失业登记率为0.36,下岗失业人员基本生活费按时足额发放率、特困职工基本生活保障率均为100。加强下岗人员培训,创建了5个再就业基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4万人。

特色产业:全市共有八大特色产业,其中各种型号的薄壁管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0,钢木家具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达70,西洋乐器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量的20。

人文自然景观:信安镇龙泉寺为河北省重点保护文物,寺内塑有释迦牟尼、千手观音、四大天王和十八罗汉等佛像;北杨庄汉墓及汉代村落遣址,曾出土陶井、陶灶、陶人、陶罐和陶磨等古物;建于清道光十年的胜芳镇张家大院,多次被《小兵张嘎》、《血溅津门》、《燕子李三》和《龙嘴大铜壶》等影视剧选为古建物景;建于清光绪六年的胜芳镇王家大院是欧式建筑、非洲风格建筑和中国传统建筑结合的一个重要典范;建于1750年的格达祠堂是目前我市保存较完整的一座古祠堂。

第三篇:定西市市情概况

定西市市情概况

(2013年4月)

定西古称“陇中”,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黄河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曾孕育了马家窑、齐家、寺洼、辛店等灿烂的史前文化,绵延300公里的战国秦长城西起定西市临洮县。自战国秦置陇西郡以来,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定西位于甘肃中部,北与兰州、白银相连,东与平凉、天水毗邻,南与陇南接壤,西与甘南、临夏交界,座中四联,是古丝绸之路重镇和新欧亚大陆桥必经之地,距兰州98公里。陇海铁路和兰定、兰临、平定、天定高速公路及312、310、316、212国道穿境而过,正在建设的兰渝铁路和宝兰客运专线也途经定西。2003年定西撤地设市。

全市总面积2.033万平方公里,辖安定区及通渭、陇西、渭源、临洮、漳县、岷县1区6县,119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户籍人口296万。总耕地770万亩,农民人均3.83亩。海拔1420—3941米,年降水量350—600毫米,年均气温7℃,无霜期140天。按2011年国家新的扶贫标准,全市贫困人口115.83万,贫困面43.39%。全市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西秦岭交汇地带,大致分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和高寒阴湿区两个自然类型区。境内山大沟深、生态脆弱、灾害频发、水土流失严重,尤其是北四县(区)“十年九旱”。全市水资源总量62.9亿立方米,其中自产水资源量16亿立方米,人均占有自产水资源量不足540立方米,仅为全国、全省的四分之一和二分之一,耕地亩均占有水资源量200立方米左右,仅为全国、全省的十分之一和三分之一,且有限的水资源相当一部分水质超标、利用率不高。长期以来,干旱缺水一直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的瓶颈,给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定西特色农产品资源丰富、品质优良。全市马铃薯、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300万亩和100万亩以上,分别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和二分之

一、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二和第一。有天然草场900多万亩,多年生人工牧草留床面积200多万亩,发展畜草产业基础坚实、潜力巨大。全市已探明的金属矿和非金属矿有36种,其中黄金、地热水、红柱石、大理石、岩盐、花岗岩、石灰岩等储量相对较大,开发利用前景广阔。黄河上游一级支流洮河流经岷县、渭源、临洮三县,全市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87万千瓦,可开发

利用45万千瓦,已装机30万千瓦。同时,境内旅游资源绚丽多彩,有以漳县国家4A级旅游景区贵清山、遮阳山为代表的自然旅游资源,以马家窑文化、辛店文化为代表的人文旅游资源,以红军长征通渭“榜罗会议”、岷县“岷州会议”纪念馆为代表的红色旅游资源,以及海内外李氏同胞寻根祭祖的“陇西堂”和被誉为“海内之最”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汪氏元墓群等历史文化遗址。

历史上的定西曾是一块比较富庶的半农牧区,《资治通鉴》 中就有“天下称富庶者莫如陇右”的记载,但到了近代,由于自然、社会等原因,使定西成了全国最贫困的地方之一。从1983年开始,国家将定西确定为全国最早实施区域规模扶贫的重点地区,开展了以“三西”农业建设为重点的扶贫开发。借助国家扶持,定西广大干部群众充分发扬领导苦抓、部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坚持走好“三条路子”,即有水的地方走水路、无水的地方走旱路、水旱路不通的地方另找出路,因地制宜地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持之以恒地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特别是在实践中总结形成了“梯田+水窖+地膜+种植结构调整”的旱作农业模式,有效促进了增产增收,全市于1999年实现了整体基本解决温饱的目标,改写了“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历史。2000年以来,抢抓国家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在改善生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推动扶贫开发向纵深迈进,逐步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的成功路子。2008年定西被确定为全国改革开放18个典型地区之一。

近年来,我市紧盯与全省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稳中求进、好中求快”、“四个发展”、“五个更加注重”等一系列部署,牢牢把握“一项重大使命”,始终坚持“八个发展取向”,深入实施“十大重点行动”,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推进跨越式发展为目标,坚持兴农强工、做大城镇、扩充总量、提升水平,精心打造“中国薯都”、“中国药都”,加快建设特色优势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有色冶金、矿产建材、现代物流“四大基地”,实施民生、生态、科技、人才、党建“五大工程”,加快建设宜居、特色、文化、活力、和谐新定西,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生态化和市场化进程,经济社会呈现加快转型跨越发展的良好态势。2012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224亿元、增长13.1%,固定资产投资392亿元、增长44.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5亿元、增长2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3亿元、增长17.3%,大口径财政收入23.2亿元、增长30.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1亿元、增长31.1%,公

共财政预算支出148.7亿元、增长26.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81元、增长16.2%,农民人均纯收入3612元、增长17.5%。三次产业比调整为30:27:43。今年一季度,全市完成生产总值33.39亿元、增长1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21亿元、增长20.5%,固定资产投资35.04亿元、增长29.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5亿元、增长15%,大口径财政收入7.46亿元、增长31.2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3亿元、增长32.48%,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2.43亿元、增长20.75%。

第四篇:临汾市情概况

临汾市情概况

临汾位于黄河中游、山西省西南部,因地处汾河之滨而得名。上古五帝之一的尧曾建都于此,故有“华夏第一都”之称。全市总面积20275平方公里,2010年末总人口约为432万。现辖1区2市14县和两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51个乡镇、20个街道办、157个社区,2968个行政村。2010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892亿元,财政总收入16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6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6亿元,海关进出口总额6.5亿美元,是山西省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

预计今年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累计完成530亿元,同比增长15.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02亿元,同比增长23%;会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5亿元,同比增长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0亿元,同比增长17.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市区)9200元,同比增长1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282元,同比增长23%。历史文化悠久。临汾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是黄河文明的摇篮。全市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8691处,文物藏品14万件,博物馆15个。境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项,省级54项,市级72项,被誉为“剪纸之乡”、“梅花之乡”、“民间艺术之乡”和“锣鼓之乡”。旅游资源丰富,黄河壶口瀑布、洪洞广胜寺、大槐树祭祖园、尧庙、霍州七里峪、陶唐峪,襄汾丁村文化遗址等著名旅游景区景点国内外闻名。2010年,全市接待游客1182.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

96.02亿元人民币。

区位条件优越。临汾地处太原、郑州、西安三个省会城市连接中点,同蒲铁路贯穿南北,侯西、侯月铁路横穿东西,是我国东西方向的第二条大动脉和欧亚大陆桥的重要区间;大运高速、晋韩高速、国道209线、309线纵横全境;长临高速、霍永高速、临吉高速、大西高速客运专线、张台铁路、中南部出海通道和南同蒲电气化、侯西复线改造等建设工程已开工建设。临汾市区乔李民航机场2011年年底即可投入使用。所辖侯马市是华北铁路交通大枢纽、中国四大货运中心之一,货物从这里可直通天津、青岛、日照、连云港等港口。侯马开发区的山西方略保税物流中心是国家目前批准的26个保税物流中心之一,能大大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是众多商品的集散地和“旱码头”。

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临汾市地处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特别适合农作物的生长,是山西省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素有“棉麦之乡”和“膏腴之地”的美誉。全市耕地总面积687万亩,盛产小麦、棉花、玉米、谷子、苹果、核桃、红枣、豆类、西瓜、烟叶等。2010年全市小麦产量867362吨(17.35亿斤)、占全省37.4%,玉米867362吨(21.57亿斤)、占14.1%、油料21476吨(0.43亿斤)、占12.2%,水果379563吨(7.6亿斤)占9.3%,棉花4576吨(915万斤)、占6.7%。吉县、隰

县分别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苹果之乡”和“中国金梨之乡”。全市有115个农产品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矿产资源丰富。全市已探明矿种38种,其中煤、铁、石膏,石灰岩、白云岩、膨润土、花岗岩、大理石、油页岩、耐火粘土等在省内及全国均占重要地位。矿产资源综合优势度为0.73,位居全省第二。煤炭是第一大资源,总储量960亿吨、探明储量为398亿吨,占全省的14%,主要煤种有主焦煤、气肥煤、贫煤、瘦煤、无烟煤等,其中乡宁为全国三大优质主焦煤基地之一,且煤层厚、埋藏浅、易开采。铁矿是第二大矿产资源,总储量4.2亿吨,其中磁铁矿储量为1.8亿吨,占全省富矿的70%以上。大理石储量1.5亿立方米,石英石储量2000万吨,石膏远景储量234亿吨。依托资源优势,全市形成了以煤炭、焦化、冶金、电力为主的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是山西省新型能源和原材料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二五”期间,临汾将不断加快转型跨越、先行发展的步伐,着力加快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建设纵贯临汾腹地,北起霍州,南至侯马,以汾河为中轴,以大运高速和霍侯一级公路中间地带为区间的“百公里汾河新型工业城镇走廊”,带动东西两山全面振兴,形成“沿汾崛起、两翼齐飞”的新格局,全力打造“新型工业大市、区域中心城市、中西部经济强市”。

第五篇:扬州市情概况

扬 州 市 情 概 况

扬州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北岸,南临长江,北接淮水,东近黄海,中贯京杭大运河。现辖广陵、邗江、江都3个区,宝应1个县,代管仪征、高邮2个县级市。全市辖区总面积6638平方公里,总人口460万,其中市区面积2310平方公里,市区人口229.1万人。全市有48个民族,语言除通用的汉语普通话外,方言主要为北方方言区的江淮官话。

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30亿元,增长12%。财政总收入500.96亿元,增长25%;一般预算收入218.08亿元,增长30%。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700元,增长13.5%;农民人均纯收入11200元,增长18.5%。全市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2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生态建设示

1范市,国家城市信息化试点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联合国人居奖,中国人居环境奖。

市树:柳树、银杏市花:琼花、芍药市歌:《茉莉花》

市民精神:开放、创新、精致、优雅

城市精神:崇文尚德、开明开放、创新创造、仁爱爱人

城市特色:人文、生态、精致、宜居

已有近2500年的建城史,兴盛于汉代,繁盛于唐代,鼎盛于明清,曾是我国东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都会,世界对外贸易和经济交往的四大口岸之一,国内最大的盐运、漕运的集散中心,清朝康熙年间世界人口超过50万的10大城市之一。“腰缠十

万贯,骑鹤上扬州”便是当时“富甲天下”的写照。

扬州文化底蕴深厚,留下了李白、白居易、欧阳修、苏轼、郑板桥、朱自清等大批名人雅士的足迹。扬州八怪、扬州园林、扬州玉器、扬州漆器、扬州戏曲、扬州评话、扬州书院、扬州雕版印刷、扬州剪纸等,是扬州古代文化的象征,也是古老的东方文化的具体体现。目前已有扬州古琴、雕版印刷、扬州剪纸三个世界级“非遗”项目和扬剧、清曲、评话、弹词、玉雕、漆艺、剪纸、雕版印刷等16个国家级“非遗”项目。

产、人文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5.09平方公里的老城区是国内历史风貌保存比较完好的古城之一,古迹、遗址、文物众多,仅市区就有500多处历史建筑群、500多条传统街巷,各类文保单位168个,其中国家级9个、省级16个。大运河沿线的北京、河南等8个省35个城市的大运河遗产将整体申报世界遗产,并争取在201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瘦西湖和扬州历史城区已被列入中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预备目录。、“绿杨城郭是扬州”、“春风十里扬州路”、“人生只合扬州居”等名言佳句,是扬州形象清丽、生态秀美、环境宁静、精致典雅的城市个性的真实写照。城区每年新增绿地100万平方米以上,城市绿化覆盖率已超过40%,形成了“城在绿中、园在城中、人在景中”的佳境。

唐代扬州是东南地区的最大都会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四大港口之一,当时在扬外商达1万多人。高僧鉴真大师从扬州东渡日本传播中国佛教、医学、建筑、艺术等方面的文化。韩国的崔致远、阿拉伯的普哈丁、意大利的马可•波罗等都曾在扬州留下行迹。扬州目前已与7个国家的10多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与包括美国高露洁、荷兰飞利浦、德国西门子、意大利玛切嘉利、上海大众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展了合资合作。扬州连续10年被

评为“台商大陆投资极力推荐城市”。

年5月,市委、市政府作出关于建设扬州文化博览城的决定。2007年年初,市政府出台《扬州文化博览城建设规划纲要》、《关于扬州文化博览城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根据规划,我市在2014年前,在市区建成100多个文化博览场所。近年来,先后建成扬州文化艺术中心、吴道台宅第二期、街南书屋、南门遗址展示馆、马可〃波罗纪念馆、熊成基故居、蔚圃、淮扬菜博物馆、扬州工艺坊、宋夹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扬州书院博物馆等一批文博场所,累计建成80多个文博场所。

扬州泰州机场:位于扬州市江都区丁沟镇,由扬州、泰州两市联合共建,距离扬州主城区直线距离约30公里,泰州约20公里。机场一期工程按满足2020年旅客吞吐量2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4万吨目标设计建设,总面积近3万平方米。2010年3月18日开工建设,预计将于2012年4月18日前建成通航。初步确定北京、广州、深圳、西安、厦门、沈阳、海口、成都、大连、昆明、台湾等11条航线。

上海大众年产30万辆乘用车项目:项目总投资100亿元人民币,位于扬州(仪征)汽车工业园,用地1921亩,建筑面积约48.4万平方米,2010年8月开工建设,规划年生产能力为30万辆整车,生产采用德国大众先

进技术、符合中国用户审美需求的新款汽车产品,该项目有望于2012年6月全面建成投产。投产后预计年产值207亿元,实现利税28.9亿元,新增用工约4000人。

华电燃机热电联产项目:项目总投资53.3亿元,占地270亩,2010年6月开工,预计2012年10月全面竣工。项目投产后,年可发电34.47亿千瓦时,供热484万吉焦,实现产值27亿元、利税2亿元。

瘦西湖隧道:市区文昌路以北一条贯穿东西的通道,位于瘦西湖及扬州古城遗址地下,隧道全长4.4公里,其中主体隧道段长1.28公里,整个隧道和接线工程总投资约20.46亿元,2011年8月开工,预计2014年通车。

扬州以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智能电网、电子书为代表的“三新一网一书”新兴产业快速崛起。2011年“三新一网一书”实现产值1640亿元,增长45%。保利协鑫、国电南自等行业领军企业项目落户扬州。康博多晶硅、亿霖电子、德豪润达、汇成微电子等项目有序推进。

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770亿元,增长40%。仪化产值突破200亿元;宝胜、中海、晶澳、环洲、大洋造船等企业产值过百亿元。

年,交通银行金融服务中心落户扬州。新宇软件、国药医药物流、江苏(扬州)影视制作外包基地等项目投入运营。邗江文化创意产业园、江

都惠普软件园、仪征物联网产业园等载体建设初具规模。来扬游客和旅游业总收入均增长20%。浦发银行扬州分行、光大银行扬州分行挂牌营业。2012年全市将围绕服务业“比重提升、水平提升、价值提升、竞争力提升”的总要求和“十二五”末“两个48%”的目标,全力实施九大重点产业提速发展行动计划。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0%以上。

5000家,从业人员10多万人。拥有各级各类文化产业园、集聚区、产业基地共27个,其中国家级5个,省级3个,市级 24个。2011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104亿元,同比增长27%,占GDP比重达4%左右。

下载淄博市情概况事业编知识点[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淄博市情概况事业编知识点[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江山市市情概况

    〖市情概况〗 江山地处浙闽赣三省交界,是浙江省的西南门户和钱江源头之一。1987年撤县设市,区域总面积2019 平方公里,人口58.67万人,浙赣铁路复线和黄衢南高速公路贯穿全境. 江......

    赣州市情概况

    赣州市情况简介 赣州市位于赣江上游,江西南部,简称赣南。东接福建省三明市和龙岩市,南临广东省梅州市、河源市和韶关市,西靠湖南省郴州市,北连本省吉安、抚州两地区。处于我国东......

    河源市市情概况

    市情概况 河源市地处广东省东北部、东江中上游,辖源城区、东源县、和平县、龙川县、紫金县、连平县等1区5县,总面积1.56万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366万。概括起来,河源主要有四大特......

    25平凉市情概况

    平凉市情概况平凉市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东邻陕西咸阳,西连甘肃定西、白银,南接陕西宝鸡、甘肃天水,北倚宁夏固原、甘肃庆阳,是甘肃东部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承接中东......

    市政市情概况(推荐)

    政区位置:霸州市地处河北省冀中平原东部,位于京、津、保三角地带中心,属环京津、环渤海城市群。北距首都北京80公里,东临海港城市天津70公里,西距古城保定65公里。政区沿革:秦属广......

    甘肃省白银市市情概况

    甘肃省白银市市情概况 2006-11-27 09:16 甘肃省白银市位于黄河上游、甘肃省中部,距离省会兰州60多公里,地处以银川、西宁、西安和呼和浩特等为代表的黄河上游城市群中心位置,地......

    敦煌市情知识点

    敦煌市情简介 【概况】敦煌市总面积3.12万平方公里,绿洲面积1400平方公里,总人口18万人。平均海拔1138米,年平均气温9.3℃,全年日照时数为3246.7小时,年降水量39.9毫米,年蒸发量24......

    合肥最新市情概况20111231

    合肥——安徽省省会,长江三角洲区域城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核心城市。位于长江淮河之间,是中国中部最靠近东部沿海地区的省会城市,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800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