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0530珠海将建粤港澳海洋经济合作先行区
珠海将建粤港澳海洋经济合作先行区
2012-05-30 16:01南方日报网友评论 条,点击查看
南方日报讯 昨日,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以下简称“省海洋渔业局”)与珠海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关于共同推进珠海市海洋经济强市建设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协议”)。凭借临近粤港澳的区位优势,珠海市在“粤港澳海洋经济合作先行区”的深度破题将颇有意义。根据协议,省海洋渔业局将支持珠海市建设粤港澳海洋经济合作先行区,充分发挥其毗邻港澳的优势,依托港珠澳大桥兴建、横琴新区开发,促进与港澳的紧密合作、融合发展。特别在横琴区建设方面,省海洋渔业局将在海域使用、建设用围填海指标、海洋环境保护等方面支持珠海市加快长隆国际海洋旅游度假区、横琴岛澳门大学新校区、十字门中央商务区、横琴岛市政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
此外,协议还将支持珠海市率先探索建立粤港澳游艇出入境管理模式、共同保护开发无居民海岛、建设国际海洋垂钓区。珠海也承诺同步加快建立有利于加强与粤港澳海洋开发合作的相关政策,积极探索粤港澳海洋经济发展、海洋资源环境保护合作新模式,为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等地提供粤港澳海洋经济合作的先行经验。
■连线珠海
无人岛先保护后开发
将横琴打造成国家级海洋湿地公园,开发万山无人岛必须先保护再开发,近日,珠海打造海洋经济的举措引人注目。据了解,横琴岛海洋生态修复区域包括该岛芒洲和二井湾两片湿地,总面积约为392公顷。
在海洋专家眼中,横琴不应仅仅成为广东海洋经济开发的试点,同时也应该成为发展高标准海洋经济的模范地区,为全省海岛开发树立标杆。据了解,珠海共有8个无人岛被纳入全国首批可开发利用无居民海岛名录,万山区占3席,其中小蜘洲岛和三角岛被列入首批全国无居民海岛修复试点。
而这些努力也为珠海港湾的长远开发打下了基础。未来,珠海所拥有的147个海岛将成为广东海洋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支点。
南方日报记者 钟啸 林永俊
第二篇:珠海海洋农业和水务局
附件:
2016省防汛防旱防风防冻先进集体拟表彰名单
广州市防汛防旱防风总指挥部办公室 深圳市防汛防旱防风总指挥部办公室
珠海市横琴新区防汛防旱防风总指挥部办公室 汕头海事局指挥中心
佛山市禅城区引排水调度中心
韶关市翁源县官渡镇防汛防旱防风指挥部 河源市防汛防旱防风总指挥部办公室
梅州市梅县区人民政府防汛防旱防风指挥部办公室 惠州市防汛防旱防风指挥部办公室 汕尾市水务局
东莞市东城街道办事处 中山市水务局 江门市开平市水务局 阳江市水务局 湛江海事局
茂名市防汛防旱防风指挥部办公室 肇庆市广宁县水务局 清远市防汛防旱防风指挥部办公室 潮州市凤凰水电厂水库管理处 揭阳市惠来县水务局
云浮市新兴县车岗镇人民政府 深圳市龙岗区人武部
武警广东省总队司令部作战勤务处 广东省公安消防总队司令部作战指挥中心 广东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总值班室 国家海洋局南海预报中心
广东省水文局茂名水文分局水情科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综合三处 广东省财政厅农业处
广东省公安厅治安管理局管理与行动处 广东省民政厅救灾处
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处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市建设处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安全监督处(应急办)广东省防汛抢险技术保障中心 深圳市急救中心120调度科 广东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信息通信发展处 广东海事局指挥中心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分公司维护部
2016省防汛防旱防风防冻先进工作者拟表彰名单
资惠宇 姚广平张
悦 罗祥伟 潘伟芳 许连丰 林祯欣 陈往溪 董欣欣 林晖明 易贤辉 李献文 罗纯洁 李志军 黄先斌 赖惠育 李明华 广州市防汛防旱防风总指挥部办公室工程科科长 广州市污水治理工程管理办公室应急调度部部长 深圳市防汛防旱防风总指挥部办公室业务科科长 深圳市光明新区防汛防旱防风总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 珠海市高新区防汛防旱防风总指挥部办公室职员 珠海市气象局天气预报科副科长
汕头市澄海区人民政府防汛防旱防风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 广东省汕头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 佛山市水务局职员
佛山市三水区乐平镇水利所所长
韶关市人民政府防汛防旱防风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科员 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防汛防旱防风指挥部办公室主任 河源市和平县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
河源市源城区水务局党组成员、区防汛防旱防风指挥部办公室主任梅州市大埔县防汛防旱防风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 惠州市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事务管理局副局长 惠州市气象局预报科科长
罗陈李 陈潮涛 钟小玉 罗兆新 林德志 潘荣庆 叶劲川 谭国鸿 蔡德勇 谭忠行 钟福利 李达彬 李
盛 董盛宽 杨朝坤 欧文毅 冯灼锋 陈健生 辜群华 林典标 林声彤 严铭剑 汕尾市陆河县防汛防旱防风指挥部办公室主任 汕尾市陆丰市防汛防旱防风指挥部办公室办事员 东莞市麻涌镇农林水务局局长 东莞市凤岗镇农林水务局局长
中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中山市水务局副科长
江门市水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江门市新会区水务局三防综合股副股长 阳江市防汛防旱防风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科员
阳江市阳春市人民政府防汛防旱防风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 湛江市三防指挥部秘书长、水务局副局长 茂名市防汛防旱防风指挥部办公室副科长
茂名市信宜市防汛防旱防风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科员、副主任 肇庆市德庆县莫村镇党委书记 肇庆市高要区应急大队大队长
清远市清新区防汛防旱防风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
清远市佛冈县水务局党组成员、县防汛防旱防风指挥部办公室主任潮州市饶平县防汛防旱防风指挥部办公室专职副主任 潮州市东凤引韩水利管理处主任 揭阳市龙颈水电厂副主任
揭阳市海洋与渔业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 云浮市新兴县太平镇人民政府镇长
梁盛斌 何永朝 胡
煜 田
飞 周笃强 苗志伟 宋志勇 陈木养 汪
瑛 蔡
辉 白毅平江
平谷济宇 黄家伟 熊
伟 庄乐从 郭湘楠 董
浩 张
伟 郭建华 石教智 杨娟娟 顺德区国土城建和水利局科员
顺德区均安镇国土城建和水利局副局长 广东省军区司令部作训处正营职参谋 深圳警备区司令部参谋、作训办主任 武警广东省总队司令部作战勤务处处长 武警广东省总队茂名市支队信宜市中队中队长 广东省公安消防总队司令部作战指挥中心副主任茂名市公安消防支队高州中队装备技师 广东省气象台科长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应急办(安委办)主任科员国家海洋局南海预报中心副主任
广东省水文局梅州水文分局水情科副科长 广东省委宣传部新闻处主任科员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村经济处主任科员 广东省财政厅农业处主任科员
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电力能源处处长 广东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科员 广东省民政厅救灾处主任科员 广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副科长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市建设处处长 广东省东江流域管理局副总工程师 广东省飞来峡水利枢纽管理处高级工程师
江锦祥 雷树米 王庐松 胡喜红 王
前 汪永安 夏红梅 江涛斌 胡志强 卜仁彪 罗汉斟 吴
浩 陈楚东 周春旗 郑
明 廖伟俊 李志华 公海泉 谢庆裕 黄子懿 赖仁审 李荣利 广东省农业厅种植业管理处副处长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科员 广东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副主任 广东省旅游局市场监督管理处主任科员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主任科员 广东海事局指挥中心主任科员 广东水电学会秘书长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汕尾供电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广东惠州石油分公司总经理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高级主管 中国电信汕尾分公司线路维护中心总经理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东莞市分公司运维部副经理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汕头分公司维护部维护中心负责人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广东监管局保险监管处科长 广东水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建设分公司安全部部长 广东省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副经理 广东省源天工程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经理 中央电视台广东记者站站长
南方日报经济新闻部绿色工作室副主任、记者 广东广播电视台电视新闻中心时政部经济组文字记者 广东省防汛防旱防风总指挥部第五督导组副组长 广东省三防物资储备中心主任
武海峰 广东省防汛防旱防风总指挥部办公室主任科员
第三篇: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篇一】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通过认真学习《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我深深地感到,该《纲要》既高屋建瓴,又提纲挈领,不仅系统规划了粤港澳地区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而且善于从小处着眼、细处着手,积极发挥粤港澳三地区位优势,努力实现粤港澳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共存共荣的发
展目标。通过学习,有了以下几点认识:
一、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一国两制”的实践延伸。
“一国两制”是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伟大尝试和创举,这一伟大实践经过20余年的证明是正确的、英明的、符合历史和现实需要的。“一国两制”的实施,顺利实现了香港、澳门的和平回归,成功抵挡了东南亚金融危机及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和波及,并持续促进两地经济欣欣向荣。“一国两制”的伟大创举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卓绝的政治魄力。
“粤港澳大湾区”的提出,进一步丰富了“一国两制”深刻内涵,必将促使我国改革开放的大门不仅不会关闭,而且会越开越大。与此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是新时代国家改革开放下的重大发展战略,这一伟大战略的推进和实施,必将实现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辉煌,必将促进香港、澳门更进一步的发展繁荣,必将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涂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有益探索。
当前,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不是简单、机械的组合,而是要把三地科技创新因素进行科学、合理地融合,互相学习借鉴,共同碰撞出创新的“火花”和“燃点”,始终坚持以创新发展为大湾区建设的根本立足点。粤港澳三地地理位置连接,人文习惯风俗相近,而发展重点中心以及经济增长点各不相同,因此坚持协调发展有利于大湾区建设的健康、顺利、有效。近年来经济发展一定程度上造成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给国家、人民带来难以修复的影响,大湾区建设应当以绿色发展为宗旨,任何违背绿色发展、影响绿色发展的做法都应禁止。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当年依靠的就是毗邻港澳的特殊地理优势,现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就是要把粤港澳三地当做一个整体,切实把改革开放的大门开的更大,把改革开放的步子拉的更开。经济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人民,大湾区的建设一定能让人民共享到发展的福祉,感受到发展的实惠,从而为了发展福祉而更加支持大湾区建设。
三、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更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更加印证了改革开放政策适应民情、适应国情、适应世情。要取得更进一
步的发展,就亟需更进一步的深化改革开放。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强调:改革开放40年积累的宝贵经验是党和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我深深地感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就是改革开放在实践中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就是新一次改革开放的伟大尝试和实践,如今,大湾区建设已经吹响号角,这艘改革开放的巨大航轮已经起航,以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为三大合作支撑,共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沿着既定轨道和目标前进。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从我国改革开放和长远发展出发提出来的。可以说,“一带一路”充分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情怀,不仅推动了中国对外开放,也让沿线国家受益。加快“一带一路”建设进程,需要我国建立健全改革开放体系,完善改革开放体制机制,在这样的背景下,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成粤港澳大湾区、建好粤港澳大湾区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可以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更多可供借鉴的经验,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一带一路”建设更进一步的促进改革开放,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施展本领的广阔空间和宽广舞台。
【篇二】
《纲要》提出,推动教育合作发展。支持粤港澳高校合作办学,鼓励联合共建优势学科、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充分发挥粤港澳高校联盟的作用,鼓励三地高校探索开展相互承认特定课程学分、实施更灵活的交换生安排、科研成果分享转化等方面的合作交流。支持大湾区建设国际教育示范区,引进世界知名大学和特色学院,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鼓励港澳青年到内地学校就读,对持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在内地就读的学生,实行与内地学生相同的交通、旅游门票等优惠政策。推进粤港澳职业教育在招生就业、培养培训、师生交流、技能竞赛等方面的合作,创新内地与港澳合作办学方式,支持各类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交流合作,共建一批特色职业教育园区。支持澳门建设中葡双语人才培训基地,发挥澳门旅游教育培训和旅游发展经验优势,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旅游教育培训基地。加强基础教育交流合作,鼓励粤港澳三地中小学校结为“姊妹学校”,在广东建设港澳子弟学校或设立港澳儿童班并提供寄宿服务。研究探索三地幼儿园缔结“姊妹园”。研究开放港澳中小学教师、幼儿教师到广东考取教师资格并任教。加强学校建设,扩大学位供给,进一步完善跨区域就业人员随迁子女就学政策,推动实现平等接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确保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顺利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研究赋予在珠三角九市工作生活并符合条件的港澳居民子女与内地居民同等接受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权利。支持各级各类教育人才培训交流。
《纲要》要求,建设人才高地。支持珠三角九市借鉴港澳吸引国际高端人才的经验和做法,创造更具吸引力的引进人才环境,实行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加快建设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在技术移民等方面先行先试,开展外籍创新人才创办科技型企业享受国民待遇试点。支持大湾区建立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立紧缺人才清单制度,定期发布紧缺人才需求,拓宽国际人才招揽渠道。完善外籍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畅通人才申请永久居留的市场化渠道,为外籍高层次人才在华工作、生活提供更多便利。完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人才国际交流合作,推进职业资格国际互认。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健全人才双向流动机制,为人才跨地区、跨行业、跨体制流动提供便利条件,充分激发人才活力。支持澳门加大创新型人才和专业服务人才引进力度,进一步优化提升人才结构。探索采用法定机构或聘任制等形式,大力引进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参与大湾区的建设和管理。
【篇三】
2月18日,对珠港澳地区的人民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文件。《纲领》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等方面作了全面规划。通过认真学习《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我深深地感到,《纲要》既高屋建瓴,又提纲挈领,不仅系统规划了粤港澳地区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而且为粤港澳大湾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合作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努力实现粤港澳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共存共荣的发展目标。
《纲要》提出,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继续发挥比较优势做优做强,努力将深圳打造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港珠澳大桥的顺利通车,大大促进了粤港澳地区的交流,实现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梦想,使城与城之间大大减少了距离隔阂,未来大湾区势必会成为城市互联度极高的一体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是新时代国家改革开放下的重大发展战略,这一伟大战略的推进和实施,必将实现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辉煌,必将促进香港、澳门更进一步的发展繁荣,必将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涂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篇四】
多方面高度关注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称《规划》),今天(2019年2月18日),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并授权新华社全文通发。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强调:“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
浏览全文,令人振奋,这无疑是中国经济在近年来,尤其是去年低谷困局的破局之举。而此项规划纲要最关键前期工程之港珠澳大桥在去年的成功开通,堪与19xx年及时启动三峡工程为龙头的经济刺激大举之长江截流仪式的综合效用媲美,都是中国大复兴里程碑性质的重大工程、历史壮举。
《规划》共11章,2.7万字,涉及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空间布局、规划定位、重要内容、实施策略与保障等方面的一系列内容。
其中,空间布局部分强调,通过构建极点带动、轴带支撑网络化空间格局,来完善城市群和城镇发展体系,辐射带动泛珠三角区域发展。
规划定位方面强调:通过构建开放型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优化提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安全保障体系,强化水资源安全保障;
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生态防护屏障,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创新绿色低碳发展模式;
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共建人文湾区,构筑休闲湾区,拓展就业创业空间,塑造健康湾区,促进社会保障和社会治理合作。
发展策略方面有两大思路:一是紧密合作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营商环境,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携手扩大对外开放。二是共建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优化提升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功能,打造广州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推进珠海横琴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发展特色合作平台。
在规划实施保障方面,强调了加强组织领导,推动重点工作,防范化解风险,扩大社会参与。其中的推进重点工作,有报道显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已于本月13日在深圳市前海举行。包括前海城市新中心建设项目、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首批启动项目以及深圳交通工程新开工项目在内的31个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达749亿元。31个项目中,前海城市新中心建设项目有10个,涵盖产业、公建、环境提升及市政基础设施等类型;
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项目共11个,分为落户、签约、启动和建设等4类;
此外,还有深圳交通基础设施项目10个。深圳市政府去年11月正式批复了《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及大小南山周边地区综合规划》,规划范围面积约37.9平方公里。其中,前海城市新中心建设项目今年全年实际共有313个,计划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96亿元。
笔者估计,按深圳市前海区这个力度,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固定资产项目的首轮投资力度,势必远远超过万亿元量级。整个地区的最终投资,则可能达到百万亿元量级。如此大举投资,势必强有力刺激整个珠三角区域经济,迅速改观近年来——尤其是去年经济近乎断崖式下滑的险情,促成中国景气、中国机遇再度爆发。
纵观大历史,新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已春风三弄,三次“春风”、“春天”、“春潮”,珠三角地区都是重要主角、领跑者、“拓荒牛”。
第四篇:《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心得
【篇一】
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南方日报今天发表评论员文章《深刻认识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一论认真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摘要如下:
文章指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和重要论述,体现了对粤港澳三地的充分信任和殷殷嘱托,为大湾区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这份纲领性文件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等方面作了全面规划,是粤港澳大湾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合作发展的行动指南,对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香港、澳门探索发展新路向、开拓发展新空间、增添发展新动力的客观要求,有利于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内涵,进一步密切内地与港澳交流合作,为港澳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港澳同胞到内地发展提供更多机会,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既是港澳培育新优势、发挥新作用、实现新发展、作出新贡献的重大机遇,也是广东继续当好新时代改革开放排头兵的大机遇、大文章,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
文章指出,全省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要论述和对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党中央战略意图,自觉肩负起大湾区建设重要责任主体的职责,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机遇意识、主动担当作为,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纲要》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携手港澳,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扎实成效。
【篇二】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通过认真学习《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我深深地感到,该《纲要》既高屋建瓴,又提纲挈领,不仅系统规划了粤港澳地区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而且善于从小处着眼、细处着手,积极发挥粤港澳三地区位优势,努力实现粤港澳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共存共荣的发展目标。通过学习,有了以下几点认识:
一、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一国两制”的实践延伸。
“一国两制”是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伟大尝试和创举,这一伟大实践经过20余年的证明是正确的、英明的、符合历史和现实需要的。“一国两制”的实施,顺利实现了香港、澳门的和平回归,成功抵挡了东南亚金融危机及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和波及,并持续促进两地经济欣欣向荣。“一国两制”的伟大创举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卓绝的政治魄力。“粤港澳大湾区”的提出,进一步丰富了“一国两制”深刻内涵,必将促使我国改革开放的大门不仅不会关闭,而且会越开越大。与此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是新时代国家改革开放下的重大发展战略,这一伟大战略的推进和实施,必将实现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辉煌,必将促进香港、澳门更进一步的发展繁荣,必将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涂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有益探索。
当前,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不是简单、机械的组合,而是要把三地科技创新因素进行科学、合理地融合,互相学习借鉴,共同碰撞出创新的“火花”和“燃点”,始终坚持以创新发展为大湾区建设的根本立足点。粤港澳三地地理位置连接,人文习惯风俗相近,而发展重点中心以及经济增长点各不相同,因此坚持协调发展有利于大湾区建设的健康、顺利、有效。近年来经济发展一定程度上造成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给国家、人民带来难以修复的影响,大湾区建设应当以绿色发展为宗旨,任何违背绿色发展、影响绿色发展的做法都应禁止。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当年依靠的就是毗邻港澳的特殊地理优势,现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就是要把粤港澳三地当做一个整体,切实把改革开放的大门开的更大,把改革开放的步子拉的更开。经济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人民,大湾区的建设一定能让人民共享到发展的福祉,感受到发展的实惠,从而为了发展福祉而更加支持大湾区建设。
三、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更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更加印证了改革开放政策适应民情、适应国情、适应世情。要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就亟需更进一步的深化改革开放。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强地感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就是改革开放在实践中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就是新一次改革开放的伟大尝试和实践,如今,大湾区建设已经吹响号角,这艘改革开放的巨大航轮已经起航,以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为三大合作支撑,共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沿着既定轨道和目标前进。
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从我国改革开放和长远发展出发提出来的。可以说,“一带一路”充分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情怀,不仅推动了中国对外开放,也让沿线国家受益。加快“一带一路”建设进程,需要我国建立健全改革开放体系,完善改革开放体制机制,在这样的背景下,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成粤港澳大湾区、建好粤港澳大湾区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可以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更多可供借鉴的经验,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一带一路”建设更进一步的促进改革开放,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施展本领的广阔空间和宽广舞台。
【篇三】
坚持什么样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确立什么样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直接决定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方向和成败。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在总体要求中指明了大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只有准确把握、牢牢贯彻这些事关大湾区未来的根本性要求,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各项部署要求落到实处,才能确保大湾区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准确把握大湾区建设的总体要求,必须坚持指导思想不动摇,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坚持新发展理念,充分认识和利用“一国两制”制度优势、港澳独特优势和广东改革开放先行先试优势,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不断深化粤港澳互利合作,进一步建立互利共赢的区域合作关系,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为港澳发展注入新动能,为全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支撑,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基本原则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锚定方向,至关重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重要指导理念。大湾区是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条件下建设的,要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准确把握大湾区建设的总体要求,必须牢牢遵循“创新驱动,改革引领”“协调发展,统筹兼顾”“绿色发展,保护生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共享发展,改善民生”“‘一国两制’,依法办事”这六大基本原则,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发展区域,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推动区域城乡协调发展,为居民提供良好生态环境,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使大湾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有机结合起来,把维护中央的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有机结合起来,把国家所需和港澳所长有机结合起来,促进粤港澳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准确把握大湾区建设的总体要求,必须深化对大湾区战略定位的认识。要依托香港、澳门作为自由开放经济体和广东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优势,在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动力和支撑的经济体系,进一步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
更好发挥港澳在国家对外开放中的功能和作用,提高珠三角九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
依托粤港澳良好合作基础,探索协调协同发展新模式,为粤港澳发展提供新动能,为内地与港澳更紧密合作提供示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设生态安全、环境优美、社会安定、文化繁荣的美丽湾区。
规划纲要在2022年和2035年两个时间节点设定了大湾区的发展目标,明确了大湾区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准确把握大湾区建设的总体要求,必须紧扣近期和中长期发展目标,统筹协调推进。要从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创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础设施支撑保障、绿色智慧节能低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方面发力推进,到2022年,实现大湾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发展活力充沛、创新能力突出、产业结构优化、要素流动顺畅、生态环境优美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
到2035年,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大湾区内市场高水平互联互通基本实现,区域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全面建成。
纲举目张,执本末从。全省各地区各部门要把学习领会规划纲要精神作为当务之急,准确把握大湾区建设的总体要求,在遵循中央顶层设计的前提下大胆探索创新,严格对标对表中央要求,大胆创新路径、方法、措施,全面提高推进大湾区建设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主动加强与港澳协同,对接“中央要求”“港澳所需”“湾区所向”“广东所能”,举全省之力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大湾区建设,把规划纲要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篇四】
2月18日,对珠港澳地区的人民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文件。《纲领》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等方面作了全面规划。通过认真学习《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我深深地感到,《纲要》既高屋建瓴,又提纲挈领,不仅系统规划了粤港澳地区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而且为粤港澳大湾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合作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努力实现粤港澳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共存共荣的发展目标。
《纲要》提出,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继续发挥比较优势做优做强,努力将深圳打造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港珠澳大桥的顺利通车,大大促进了粤港澳地区的交流,实现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梦想,使城与城之间大大减少了距离隔阂,未来大湾区势必会成为城市互联度极高的一体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是新时代国家改革开放下的重大发展战略,这一伟大战略的推进和实施,必将实现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辉煌,必将促进香港、澳门更进一步的发展繁荣,必将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涂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篇五】
近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公开发布,这份纲领性文件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等方面作了全面规划。港澳曾经在中国内地改革开放中发挥中国内地与海外联系桥梁及市场经济示范作用,为中国内地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在这过程中港澳也获得很大发展机遇。
改革开放初期,国家经济百废待兴,港澳尤其是香港凭借资金、技术及海外广泛联系优势,到广东投资办厂,香港厂商甚至将制造业的制造环节北移广东,并逐渐形成香港与广东前店后厂格局,使香港能够腾出空间发展第三产业;
加上内地各省市通过港澳了解海外市场信息,并通过香港引进发达国家先进技术设备和将内地产品输往海外市场,这极大地促进了香港国际贸易中心、航运中心的形成与发展,并带动金融、旅游等系列第三产业发展,使香港在上世纪80、90年代成功实现了第二次产业转型,即由制造业为主转向第三产业为主,并实现经济高速发展,从1982年至1997年间,香港gdp年均增长率高达13%,由此也使香港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
回归后,内地土地、劳动力成本优势下降,港澳与内地经济互补性减少,但是香港仍有国际金融中心、专业服务业高质素并与国际接轨等产业优势,且有法制健全、全球经济最自由、税制简单、税率低等制度优势。因此不仅内地企业到港上市,而且很多国际企业通过到香港上市建立通往内地市场的门户,使香港成为世界ipo(上市招股)融资总额排第一的地区,并连续多年居首次公开招股集资总额全球第一。同时透过发展人民币债券、贷款和股票类产品,香港也成为最大的离岸人民币融资中心。由卡塔尔金融中心与伦敦金融市合作研究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自2007年开始排名,基本上每年前3名不变都是伦敦、纽约和香港。2003年《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签署,内地为香港服务尤其是专业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很大机会,推动香港服务业出口不断增加,由此香港服务出口大幅领先于台湾、韩国等周边地区。因此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普遍进入低增长阶段,香港经济保持相对较高的增长率,2004至2012年香港gdp年均增长约4.6%,是同期其他发达经济体平均值的近2倍。回归后的澳门经济更是在内地大力支持下,于回归初期便由回归前连续多年负增长变为正增长,2003年“内地人赴澳门自由行”推出后,经济更是高速发展,人均gdp已经达40000美元,连续多年排亚洲第二位,财政收入增长超9倍,社会保障增长超13倍。
近年来,中国内地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影响力日益提高,不少国家都希望与中国建立经贸联系以获得更多商贸机会,而港澳作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国家一直大力支持,但是互补优势减少及缺乏协调,港澳与广东经济上的竞争已超过合作,产业与城市功能同质化发展趋势明显,这使港澳经济与制度优势不能充分发挥出来,并减少了港澳在国家经济发展中获得的机遇。
现在,国家推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纲要》,有助于港澳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并增加在国家经济发展中获得的机遇,进而借此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规划将港澳穗深定位为发展的“核心引擎”并共同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且依据港澳及珠三角9市的各自优势分别做出定位,香港要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强化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同时要大力发展创新及科技事业,培育新兴产业,建设亚太区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
澳门则要建设成世界旅游休闲城市、中葡服务平台等。这将使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优质高等教育、科研成果多、法制健全等优势以及澳门的中国与葡语系国家联系桥梁优势更充分发挥出来,并在大湾区合作中使珠三角发展空间大、制造业发达、科技产业已建立一定基础等优势,弥补港澳发展空间狭窄、科研成果转化渠道不足等劣势。
加上国家的大力支持,国家财政的科技经费可在香港跨境使用、国家实验室迁至香港、设立粤港澳产学研创新联盟,这对香港成为大湾区高科技术产业融资中心极为有利,为香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带来重要机遇。澳门的中国与葡语系国家之间桥梁作用也将发挥更大作用,产业适度多元化目标也将有更大机会落实。港澳利用好这次国家大力支持的机会,不仅可以逐渐改变产业不合理的结构,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而且对港澳人尤其是青年就业、升职、创业、置业带来广阔空间,从而为改善民生也带来重要机遇。
第五篇:粤港澳大湾区讲座主持词-终稿
粤港澳大湾区讲座主持词
(2018年7月20日)
【开场】 各位同事:
下午好!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新时代国家重大战略,写入了中共十九大报告和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未来将促进大湾区整体经济协调快速发展,是我国主动深化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根据董事局主席梁光伟关于学习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的指示精神,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深圳市原副市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管学院唐杰教授做专题讲座,为我们深入解读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唐市长是我们的老领导,华强的老朋友,对经济学特别是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有很深的造诣,长期主导深圳发展改革和国资国企工作,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希望各位能够珍惜机会、认真学习,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有请唐教授为我们作专题讲座!
【结束】 各位同事:
刚才,唐市长为我们作了一次高质量高水平的专题讲座,深入解读了粤港澳大湾区概念的源起、规划目标与任务、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和机遇,对于我们更好地抢抓粤港澳大湾区重大战略机遇,抓紧落地主题公园群、大产业园区及其配套、产业集团总部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最后,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对唐市长表示感谢!
今天的讲座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