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海海洋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范文)

时间:2019-05-14 02:06: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近海海洋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近海海洋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范文)》。

第一篇:我国近海海洋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范文)

我国近海海洋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摘要】海洋是一个拥有丰富资源的宝库,如今陆地资源被大规模的开发利用,而海洋以其丰沛的资源和巨大的开发潜力,向人类展示了广阔的开发前景,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又一重要基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已成为扩大人类生活空间、增加资源储备的一条重要出路,世界各国对海洋资源和开发高度关注,不断强化海洋发展战略,运用高科技进行海洋的开发与管理。近海由于靠近人类居住区,是人类开发海洋的最集中的地带,加之近年来开发、利用和发展海洋经济成为各国竞相发展的领域,使得近海地区的海洋资源被过度的开发,有的地方出现了破坏性、毁灭性的消耗,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海洋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影响了沿海地区经济的健康平稳发展。因而,加强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力度与科学管理已成为我国缓解人口、资源和环境压力,加快经济发展,增强国家实力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近海 海洋资源 环境污染 可持续发展 资源开发利用

一、近海资源利用现状

我国濒临太平洋,属于我国的领海有黄海、渤海、东海和南海。我国海岸线总长度约

3.2万公里,其中大陆海岸线1.8万公里 ,岛屿海岸线1.4万公里。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制度和大陆架制度的规定,我国可拥有约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我国海岸线长度、大陆架面积、200海里水域面积在世界排第10位以内,在全球范围处于优势资源地位。我国近海和管辖海域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包括生物资源、油气资源、海水资源、固体矿物资源、海洋旅游资源等。我国海域的生物种类繁多,已鉴定的鱼虾、藻类达2.0278万多种。

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海区养殖的初级生产力总量达45亿吨,海水养殖潜力巨大。我国海域有30多个沉积盆地,面积近70万平方千米,石油资源量约800亿吨,天然气资源量约250万亿吨。我国沿海共有多处海湾和深水岸线,许多岸段适合建设港口,有利于海洋运输业发展。此外,我国沿海地区共有1500多处旅游娱乐景观资源,适合发展海洋旅游业。

我国海域处于中、低纬度地带,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较优越,适合发展各种海洋产业和兴办各类海洋事业。我国海洋产业经过多年发展现已初具规模,已成为沿海经济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近海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海洋环境污染严重,生态趋向恶化

陆地上的污染物和海上的污染物的直接排放已使中国沿岸海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尤其是海域的有机污染加剧。近岸海域有机物和无机磷浓度明显上升,无机氮普遍超标,近海海域的富营养化比较突出,赤潮发生频率不断上升,渔业水域污染事故不断增加,水生生物的主要产卵场和育肥场功能明显退化,水域生产力急剧下降。近海局部海域的污染和不合理的滩涂开发、围海造地等已严重影响到了海洋生物的栖息和繁衍,某些严重的地区已出现渔业资源枯竭和滩涂养殖场荒废等现象,直接危害到了沿海地区的自然生态系-1-

统和居民的生活环境。

由于沿海开发程度的增高和海水养殖业的扩大,也带来了海洋生态环境和养殖业自身污染问题;海运业的发展导致外来有害赤潮种类的引入;全球气候的变化也导致了赤潮的频繁发生。1953-1970年,日本九州岛水俣湾发生的汞污染事件,是工厂在生产有机产品过程中,排出含汞废物。这些有害物质流入海洋后,逐渐在鱼和贝类体内富集。最后导致100多人严重中毒,并先后死亡。

(二)缺乏科学指导下的宏观调控,对鱼类的过量捕捞

海洋资源开发中存在着严重的“无法、无序、无度、无偿”的问题,造成生物资源正在迅速流失,沿海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遭到了大规模、严重的破坏。随着海洋捕捞业的失衡,甚至是大量捕杀的产卵群体和幼体,破坏了种群补充和资源再生,导致近海的渔业资源严重衰落,特别是许多优质生物种类受到严重破坏和消失,人类无法继续利用。中国海域的重要经济鱼类资源近二十多年来已经出现了衰退现象。如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以及其他经济鱼类等资源出现全面衰退,使我国东海舟山一带几乎形不成渔汛。鲐鱼、梭鱼、鲈鱼等传统捕捞对象也相继受到破坏。潮间带贝类资源也因采捕的过度和环境污染的严重,许多种群难以生存,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养殖的过度化造成了有机物的污染和高营养化,使得甲藻大量繁殖,形成“赤潮”,造成大量海洋生物死亡,生物群落结构改变,造成养殖区域生物多样性下降。

(三)人类活动致使大量水生生物栖息地遭到破坏

水利水电、交通航运和海洋海岸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在创造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对水域生态也造成了不利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条件不断恶化,珍稀水生野生动植物濒危程度加剧。

三、海洋生物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对策与建议

(一)法制上,健全国家海洋资源综合管理机制

1.对海洋生物资源进行专门立法,使海洋生物资源保护与管理有法可依。建立国家海洋法律制度,完善海洋综合管理法规,制定《大陆架与专属经济区法》、《海岸带法》、《海域使用管理法》、《海洋资源开发基本法》和《海洋自然保护区条例》等。

2.健全海洋资源保护法律体系,即在制定法律法规的同时完善相关配套措施的立法。

3.提高海洋行政执法效率,建立健全统一的各部门协调机制。

4.加强海陆一体化管理,防治海洋污染,从源头改善海洋环境。

(二)经济上,实施可持续的发展战略

1.严格控制过渡捕捞,保护近海、浅海渔业资源,积极开发外海、深海渔业资源,稳步发展远洋渔业。

2.加强对船舶及钻井、采油平台的防污管理,对船舶及钻井、采油平台的管理者,进行防污教育,增强其防污意识,提高除污救灾技能。

3.合理规划沿海城市工业区,做好污水净化的监督,同时认真合理规划沿海旅游区开发,不过度开发沿海旅游资源,不过度接待游客,及时清理沿海垃圾。

4.全面贯切“科技兴海”战略。

(三)加大对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对海洋资源的保护意识

要大力增强人们的海洋意识,增强对海洋资源的保护意识,既要使人们知道和了解海洋是资源的宝库和潜在的优势,真正认识到海洋资源的价值,更要使人们明白开发海洋资源的同时还要保护海洋资源环境。只有做到“靠海吃海,又养海护海”,才能使海洋资源长久持续地为人类造福。

(四)推进科学养殖,优化养殖生产结构

制定和完善水产养殖环境方面的技术标准,强化水产养殖环境监督管理。根据环境容量,合理调整养殖布局,科学确定养殖密度,优化养殖生产结构。实施养殖水质监测、环境监控、渔用药物生产审批和投入品使用管理等各项制度,加强水产苗种监督管理,实施科学投饵、施肥和合理用药,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积极探索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建立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积极推广健康和生态养殖技术,减少水产养殖造成的污染。

(五)保护海洋生物资源的生存环境

1.制定黄海、东海、南海大海洋生态系监测与保护行动计划,与其他国家共同合作,加强对海洋生物资源的综合管理,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2.大力开发海洋养殖资源,在巩固和提高现有优质品种的养殖水平的同时,开发新的养殖品种和高产低耗养殖技术;利用国家的宏观调控和经济刺激手段,合理的开发利用海洋捕捞资源,积极支持开发潜力资源;进一步完善各类渔业的法律法规,促进渔民参与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使渔业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法制化,专业化,大力发展远洋渔业,开发与利用公海的生物资源。

3.继续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保护重要的海洋自然资源、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保护南海和东海南部珊瑚礁和红树林资源及其生态系统。

4.建立海洋特别保护区。

(六)保护海洋环境,减少海域的污染状况

1.控制沿海城市对海洋的污染排放,实行对陆源污染物总量控制:确定沿海排污口的数量和可接受的排放水平,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采用污水处理设施,减少对海水的污染;排入河流、港湾和海洋的城市污水至少采用一级处理或适合特定地点的其它方法;减少有可能引起沿海水域富营养化或赤潮的氮磷污染物的排放;推广使用对环境危害较小的农药、化肥或者农家肥,生物肥料,减少农药、化肥的流失,并考虑禁止已证明对环境有害的化肥、农药的使用;开发并实施无害环境的土地利用技术和方法,减少水道和港湾产生污染海洋环境的数量。

2.海上污染活动的控制与管理,要求海运业或海上活动(如开采石油)作业者具备防治油污染和核放射事故的应急能力和设施;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沿海生态系统;评估和制定近海石油和天燃气开采的环境影响或可持续发展影响及其控制措施;设立收集船只的废油、化学品废物和垃极的设施,逐步禁止在海上倾弃和焚烧危险物质。

3.建立健全海洋环境污染监视监测系统,发展海、陆、空立体监视监测能力。

四、总结

综上所述,海洋资源孕育着我们生生不息的生命,为我们提供源源不断的营养和食物来源,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各种各样的便利和惊喜,为我们的国家提供了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保障。为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子孙儿女的繁衍生息,让我们共同努力,保护我们生命的摇篮,保护海洋生物和人类共同的家园。展望新世纪,将是一个光明的海洋新世纪,人类的文明和智慧将在蓝色的海洋国土中谱写新的华章,使海洋资源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立彭,张斌.浅析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发展.中国水运,2008(03)

[2] 王世平,谢钦铭.厦门海域海洋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安徽农业科学,2009(27)

[3] 孙悦民.中国海洋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海洋信息,2009(03)

[4] 刘瑞玉.关于我国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科技导报,2004(11)

[5] 中国地理学会海洋地理专业委员会,中国海洋地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6] 程家骅,姜亚洲.海洋生物资源增殖放流回顾与展望.中国水产科学,2010(03)

[7] 周应祺.新世纪初我国渔业发展问题和对策[J].农业科技管理,2001(01)

[8] 魏绍芬.论自然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J].现代渔业信息,2000(11)

[9] 贾晓平.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亟待修复[J].渔业致富指南,2004(03)

[10] 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一).《中国水产》,2006

第二篇: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_初

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海洋这个蓝色星空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是人类可持续利用的财富,是21世纪高新技术的内向拓展,是拥有巨大开发潜力的新兴领域。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着“人口剧增、资源溃乏、环境恶化”三大问题的挑战。

中国是海洋大国,海洋面积有354万km2,跨越了温带、亚热带、热带三个气候带,水体营养丰富,有利生物资源的开发,在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一、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指在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提高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及能力,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海洋资源开发体系;通过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来维护海洋资源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海洋资源与海洋经济、海洋环境的协调发展,确保海洋资源生态环境的永续发展。

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包含3个特征:(1)持续性。在海洋生态过程的可持续与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两个方面。海洋生态过程的可持续建立在海洋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基础之上,要求海洋生态系统构造完整和功能齐全。人类对海洋资源的无限需求与有限供给之间的矛盾,都直接关系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就要求一方面要正确解决资源质量、可利用量及其潜在影响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要注意保护资源种群多多样性;(2)协调性。海洋资源的利用应与海洋自然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保持协调与和谐,以维护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3)公平性。即当代人之间与世代人之间对海洋环境资源选择机会的公平性。当代人之间的公平性要求任何海洋开发活动不应带来或造成环境资源破坏,不应对后代人对海洋资源和环境的利用造成不良影响。

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应达到以下目标:(1)在保证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强化开发深度和广度,提高开发的科技含量;综合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利用新技术发现新资源,推动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海洋是可再生资源,尽可能多地对其进行利用,又要保持生态系统有较强的恢复能力和维持其持续再生产能力;(3)海陆一体化开发,统筹制定沿海陆地区域和海洋区域的国土开发规划,逐步形成临海经济带和海洋经济区,推动沿海地区的进一步繁荣发展;(4)开发与保护协调。制定海洋开发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规划,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和执法管理;(5)完善海洋综合管理体系,制定协调的海洋开发政策,建立有利于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法律法规。

二、惠来海洋资源发展概况

惠来县地处粤东沿海,是揭阳市唯一沿海县,陆地面积达1253平方公里,海岸曲线长171.8公里,海域面积3200平方公里,其中10米等深线浅海滩涂面积33万亩,有大小岛屿55个,海湾18处,具有发展海洋经济雄厚的物质基础。海域面积7689平方公里。惠来的海洋资源优势在揭阳市、乃至广东省都非常突出。

惠来海洋生物资源较为丰富,有海洋生物200多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鱼、虾、贝类有40多种。有年吞吐量650万吨的码头多个和港口、巽寮、范和、亚婆角、盐洲等大渔港。近年来,充分利用海洋资源推进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临海工业等产业建设。2008年,全县海洋经济总产值达24亿元,占全县GDP的12%,初步形成了多种产业的海洋经济新格局,口岸经济、海洋渔业形成规模。

惠来位于“珠三角”和汕头、厦门两个经济特区间的腹地,处于珠三角和闽台经济区联结点,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均直接受其辐射和带动。由于其海岸线长,还是深汕高速公路和普惠高速公路过境路段和厦深铁路,惠来近几年已推进建成惠来电厂、华润风电、乌屿核电、中电投储煤配送中心、中海油LNG等一批项目,中委广东石化炼油项目即将开工。依托临港资源发展重化临港工业的优势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依靠大项目推动大发展的战略得到了充分有效的体现,青睐的目光再次聚焦这片投资的热土,突现滨海特色,以能源、石化产业为依托,以石化炼油项目为引擎,加大能源、石化产业及其中下游项目引进力度,建设能源石化产业基地,临海工业正在起步,逐步形成沿海能源产业区。

三、惠来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海洋渔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一方面渔港、码头、渔货交易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渔业产业化程度低。二是海洋渔业信息平台设施和水产品检疫检测设施不完善,缺乏专业技术人才。三是水产品精深加工和渔区建设相对滞后,未能形成产业链。

2.海洋物流运输业未能真正形成支撑产业一是部分口岸码头基础设施滞后,达不到国家一类口岸标准要求。二是货源比较单一,进出口货运量严重不足,口岸资源没有达到充分利用,沿海优势没有充分发挥。

3.海洋产业结构问题突出惠东县海洋产业内部结构由重到轻的次序依次是: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港口海运业——沿海造船业——水产品加工业——海洋盐业。2008年我省海洋第一、二、三产业各占的比重依次是:29.1%,29.1%,41.8%。对比全省,惠东县海洋第二、三产业的比重仍明显偏低。海洋经济总产值中,科技含量相对较低的海洋水产、滨海旅游、港口交通运输、海盐等仍然占绝对的比例,而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很少。这就说明惠来海洋经济还基

本停留在“渔盐之利,舟楫之便”的基础上,是传统型、初级型海洋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度低。

4.部分过度开发与资源开发不足矛盾突出主要体现在沿海滩涂利用率饱和,水产品养殖迅速发展,特别是海水养殖业。围网遍布于海滩港湾,小小的港湾滩涂,围了一层又一层,过度无序的开发利用,严重破坏了海洋自然生态环境。海洋水产仍以内海捕捞为主,远洋捕捞尚未起步;海洋精细化工的发展缓慢;滨海旅游资源尚有较大潜力;港口造船业停留在维修本地区的小渔船而毫无发展,海洋油气资源和能源开发还未起步;海洋生物工程和海水利用等新兴产业目前处于探索阶段!

5.环境污染还未得到有效控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惠来二、三产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惠东县制鞋业的迅速发展,废纸、鞋料、胶布、胶水等废品得不到及时处理,乱丢乱倒,造成流向海边、港口。网箱养殖的发展,大量的饲料堆积于网箱之下,没有及时处理消毒,造成污染严重,汽油机、柴油机在海上的所过之处,使原本蓝色的海面泛起一层油渍。由于污染大,加上过度捕捞、小黄鱼、大黄鱼、甚至带鱼、鱼迅速减少,形成不了鱼汛,可持续海洋自然资源利用面临挑战,海洋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四、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惠来海洋生态环境

惠来海洋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如不及早妥善解决,任凭矛盾继续发展激化,势必妨碍该地区海洋资源的持续利用,也必然会影响到该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必须加强对惠来地区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的研究,采取有效的措施,协调解决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间的矛盾,促进该区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1.科学合理划分海洋功能区域海洋功能区域划分的主要目的是科学合理地规划安排各功能区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等活动,为开发海洋资源和发展海洋资源经济发长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管理依据,是实施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也是解决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间矛盾最有效的工具。虽然近几年已有初步发展,但随着大项目的的引进、建设,使能源产业初具规模,更应该从整体、大局和长远去谋划,根据海洋资源的特点及其突出优势,逐步规划发展海洋渔业、滨海旅游(如已经名闻遐尔的“惠来八景”、海蚀崖、海蚀柱、海滩等海岸地貌)、临海工业等,使海洋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合理开发。

2.实施海洋人才战略,增强持续发展能力科技创新是推动海洋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海洋和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惠来地区海洋科技需采取跨越式和引进消化吸收策略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增强科技力量。要制定适于人才引进的政策和创造必要的基础条件,聘请国内外知名的海洋领域专

家学者,作为海洋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咨询顾问,定期召开人才招聘活动,与本省海洋院校结对子,强强联手,开辟与海洋相关的学科和专业领域,逐步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海洋科技队伍。

3.调整产业结构,健全海洋产业体系产业结构不合理,会直接影响资源的持续利用能力和经济效益。在惠来海洋产业发展上,应以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动力,大力调整海洋产业结构,优化沿海区域布局。(1)海洋渔业总体规模应停止扩张,甚至适度收缩,海洋渔业要向产业化、规范化、集约化方向发展;(2)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港口及临港产业大基地,大力发展电力业、化工业、船泊制造业;(3)以重大工程建设为龙头,通过科技创新,调整、改造、提升传统海洋产业;(4)加快发展海洋生态旅游业、海洋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做好珊瑚礁的扩大建设、港口海龟原始生态保护,加快进行海洋药物、海洋能的开发实验,逐步形成具有惠来特色的海洋产业体系。

4.实施科技兴海,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兴海的重点领域有:(1)海水养殖:在深化虾、蟹、贝养殖技术开发的基础上,重点发展海水鱼、海藻、盐田生物养殖技术。(2)海洋化工技术:重点发展海水提取钾肥、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冷却等技术以提升传统海盐产业的海盐结晶新技术。(3)海洋生物工程技术:包括海洋活性物资分离提取、海洋药物制备、海洋功能食品加工、水产品加工等技术。(4)海洋环境生态修复技术:主要为海洋污染物资源化治理、赤潮预报、调查与防治技术。海洋高新技术的产业化,使海洋产业的内涵得到扩张和延伸,形成产业链,无疑将会实现惠来海洋经济跨越式的发展。

5.加强监督管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是海洋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海洋行政管理部门要同有关部门做好海洋环境保护规划、海洋开发利用规划、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制定工作,要加大投资力度,加速解决沿海生态环境问题;要继续加大对海洋赤潮的监测、预防和治理工作,加强海洋保护区建设,做好滨海湿地保护区建设,特别是红树林的保护工作,引导生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大项目的落户,更要从整个海洋资源的全局和高度去考虑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由于该海域大部分为浅海区,环境污染容量小,海水交换能力较弱,自净能力差,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因此,在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海洋经济的同时更要加强生态环境的监督管理,控制环境污染,防范于未然。

当前国内外海洋污染事件特别是和石油有关事件如事件也不少,有相关人士称,大海具有世界上最强的自我净化功能,但面对石油污染这个生态杀手,大海也只能为之变色,其造成的生态污染令人胆寒。

石油污染阻隔了海气的相互作用,造成海水缺氧,直接影响海洋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整个海洋生物食物链的循环,从而严重破坏了海洋环境中正常的生态平

衡,造成鱼类、虾类等因缺氧而死亡,同时对海鸟资源、气候破坏之严重也难以估量。另一方面,石油污染的潜在危害是进一步扩展到发生地的生态系统中,存活下来的生物在几年时间里会将有毒物质遗传给后代。而且许多有害物质进入海洋后不易分解,经生物富集,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人的肝、肠、肾、胃等,使人体组织细胞突变致癌,对人体及生态系统产生长期的影响。

我们应该吸取惨痛代价的教训,要有“未雨绸缪,预防为先”思想,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近海具有独特的资源和地缘优势,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依托,在加大能源、石化产业发展的同时,必须加强该流域的综合治理,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的入海,同时也必须加大对沿海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治理粒度,推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和达标排放制度。

在发展海水养殖业中也要注重科学管理,合理布局,多元养殖合理投饵,减少养殖业自身污染。

6.广泛宣传,提高全民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对沿岸群众宣传保护区的政策、法律法规和资源、环保的重要性,提高群众认识并让他们自觉维护和参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行动中来。

结束语

惠来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存在诸多问题,随着海洋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将出现新的问题和矛盾,我们要认真权衡经济利益与环境的矛盾,认识到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是重大的,它关系到惠来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渔业经济发展,特别是滨海旅游业的大发展。它要求我们都应作到了解环保、支持环保,提高对海洋环境保护的防范意识。促进经济、海洋生态环境和旅游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把惠来建设成为珠三角经济、社会和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生态示范区。

第三篇:中药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中药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摘要:中药资源是我国人民防治疾病的重要物质基础, 是祖国医药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 由于人均拥有资源量降低、需求的迅速增加和无序的开发利用, 我国药用动植物资源的贮量已逐年下降或趋于枯竭。只有坚持合理开发,有效利用的原则,通过完善和健全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机构、建立中药资源保护体系,完善自然保护区和药用植物园区的建设以及建立中药资源动态监测及预警系统等方法才能够保证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

关键字:中药资源,保护,可持续开发与利用

中药资源是指在一定地区或范围内分布的各种药用植物、动物和矿物及其蕴藏量的总和。中药资源包括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和矿物资源。药用植物和药用动物为生物资源,属于可再生性资源; 药用矿物为非再生性资源。我国开发利用中药资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千百年来, 对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兴旺发达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中药资源是我国人民防治疾病、康复保健的重要物质基础, 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丰富的科学内容, 是祖国医药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应用,对社会主义的经济事业和人民卫生保健事业有明显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具有明显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生物多样性大国”之一,拥有全球物种总数的10%~14%。据全国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结果统计,我国有药用植物资源11146 种。但我国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增长速度较快的发展中国家,人均占有资源量相对不足,人们对药用植物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必然导致人均资源拥有量的迅速降低。在被开发利用的药用植物资源中, 约80%为野生药材, 只有不到 20%药材被人工栽培。长期以来, 由于我国的中药业长期处于“ 吃资源” 以换取低成本的生产方式, 经过长期采挖或不合理的采收和采猎, 我国野生药用动植物资源的贮量已逐年下降或趋于枯竭, 加之近10 年来我国天然植物药的需求翻了三番, 年需求量已高达 6 000 万公斤, 出口约 3 000 万公斤, 如此高的开采量已经致使大面积植被被毁, 导致近10 年野生药用物种分布区域逐渐缩小, 蕴藏量大为减少, 中药资源在不到 20 年的时间里已经锐减至 6 000余种, 400 种常用药材中有 20%以上已经处于短缺状态, 部分常用中药材和道地药材的野生种质已趋于消失, 少数物种濒临灭绝, 某些种类已基本灭绝,近千种药用植物资源濒危。据报道[1], 在我国处于濒危状态的近3 000 种植物中, 用于中药或具有药用价值的约占60%~70%, 我国《 中国植物红皮书》 所收载的 398 种濒危植物中, 药用植物达 168 种, 占 42%。这不但使中药资源加速枯竭, 而且使生态环境恶化, 给自然环境和资源造成巨大压力。因此, 若不注意合理地开发利用我国的药用动植物资源, 不重视野生药材资源的驯 1

化栽培和保护, 对野生药材的盲目开发利用将使药用动植物资源很快被挖光采绝, 从而影响到天然药用动植物资源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利用。同时, 随着中药逐步走向国际市场, 对药材资源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 野生药材资源面临的压力会日益沉重, 如不加以保护, 随着市场对中药材需求的日益增长, 许多药材资源会逐渐枯竭,天然药物生产将难以为继。因此, 如何正确、有效地利用药用动植物资源, 如何保证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等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刻不容缓。

首先,坚持合理开发,有效利用的原则。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现状,一方面资源大量被破坏和浪费,一方面资源又严重不足。多年的实践证明,限制对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将影响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单纯的保护代价又太大,只有从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药用植物资源着手,最大限度的提高资源利用率,才能更好的保护资源,满足需求。

第二,完善和健全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机构。自 1984 年以来, 国务院已先后发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 等法规, 并且公布了《 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名录》和《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等保护品种名录。但在已经颁布的相关文件中,有的法规相互冲突或以不适应当前形势,有的法规可操作性不强,使中医药生产经营企业难以执行。例如,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某些法律法规对来自野生动植物的中药材及中成药的使用规定缺乏准确的可操作性,虽有文件规定禁止使用人工驯养繁殖或人工栽培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作为保健品成分使用,但往往难以执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或制约了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协调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物种的保存,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的建立、行政管理体系的配套、技术和经济措施的协调等多个方面, 只有系统的建立上述体系及配套实施措施才能实现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利用。

第三,建立中药资源保护体系,完善自然保护区和药用植物园区的建设。建立并完善自然保护区和药用植物园区,是对药用植物资源尤其是珍惜濒危物种进行有效保护的重要对策。近几十年来,我国已先后建立一批自然保护区和植物园,在生物多样性和生物物种的保护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必须看到对亟待保护物种的动态规律和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导致衰退的原因等的系统研究、保护措施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有些物种的受危情况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因此,必须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对保护区和植物园进行科学的综合管理,要有计划的组织多学科队伍,对保护区进行更深入、更全面的综合考察,进行总体发展规划科学管理制度,以更好的发挥自然保护区和植物园区保存物种资源和生态系统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第四,建立中药资源动态监测及预警系统, 对中药资源状态进行系统的测定、观察、记载、分析和评价, 构建中药资源专题数据库, 并初步形成珍稀、濒危中药资源预警系统, 针对药材市场对药用动植物资源的需求状况, 从生态平衡、保护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的角度指导药材的流向, 为国家合理管理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对于濒于灭绝的珍稀药用动植物要严格把关, 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效益, 甚至破坏生物多样性为代价来追求一时的经济利益。

第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中药产业现代化。中药现代化就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制、开发和生产现代中药,实现能用现代科学技术闸明其药效物质和作用机理(现代化),能进行大规模工业生产(产业化),并能为国际市场接受,具国际竞争力的中药制剂(国际化)。因此,只有加强国际合作,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与科学理念,才能进一步加强我国资源与环境保护工作,保证药用植物资源的永续利用和长远发展。

第六,注重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人才的培养。现实告诉我们只有加强中药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才能使中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中药业的发展首先有赖稳定、良好的中药药材资源。我国急需建立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系统,利用高科技手段对中药资源产量、蕴藏量、主产区分布及需求量进行数据库管理,形成中药材信息管理系统、中药材蕴藏——需求预测系统和决策系统。应该根据需要生产,并且规范中药材栽培种植,完善中药资源的保持与利用,防止药用资源面临灭绝的可能。事实上,传统中药的出路必须建立在保护野生药用动植物资源的基础上,确保野生资源不被毁灭。大力发展名贵药材的栽培、养殖,在资源的天然生长地,通过人工养育及科学管理,逐步形成半野生栽培状态的资源居群,以满足生产需要。因此如何做到在对中药资源进行合理地综合开发利用的同时又能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中药资源与开发方面的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将是重中之重。

总之, 及时准确掌握中药资源的分布及其蕴藏量和变化趋势, 综合运用上述几个方面的措施, 形成合理、切实有效保护中药资源的生物多样性, 保护中药资源, 保持生态平衡和保护环境, 使中药资源实现可持续开发与利用, 为中医药的发展和人民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郭巧生.药用植物资源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加强对中药材资源保护刻不容缓[ J].全国药材商情, 2007(6): 1-2.[ 3]余承文.中药资源保护区法律制度浅析[ J].法制与经济, 2007(2):86.「4」甘师俊,李振吉,邹健强.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36.

第四篇: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设计

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教学设计

大屯中心校 陈超

一、教学目标

1.能大胆地提出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设想。2.能将自己提出的利用海洋资源的想法设计成具体实施方案。

3.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或观点。4.能以多种形式设计保护海洋资源的宣传材料。5.能举例说明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利用有利于开发海洋资源。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本学期所学知识和技能,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出自己的思路和方案。

难点:学习和理解利用海洋资源的各种新技术。课时建议: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从钓鱼岛和黄岩岛事件谈起。

(二)新课教学

◆活动1: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观察:P109。从这些图片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人类利用海洋资源的各种的方法和技术。2.学生观察。3.交流:

将你自己知道的人类利用海洋资源的技术和同学进行交流。

4.介绍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资料。5.介绍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技术和方法。6.阅读:P110 提出自己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奇思妙想。7.汇报:我想到的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方法。8.评价:

我们的这些方法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呢? ◆活动2:设计利用海洋资源的方案。

1.布置任务:根据对海洋资源的了解,展开自己的奇思妙想,设计一个利用海洋资源的方案。

2.学生设计方案。3.交流汇报; 4.评价。

★拓展活动:保护海洋资源 设计一份保护海洋资源的宣传。

教学反思:从现在和日本的钓鱼岛之争导入,能引起学生对海洋资源的重视和兴趣,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了解人类利用海洋资源的各种的方法和技术,在此基础上根据对海洋资源的了解,展开自己的奇思妙想,设计一个利用海洋资源的方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五篇:我国水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利用分析

开篇语

地球表面的72%被水覆盖,但是淡水资源仅占所有水资源的0.75%,有近70%的淡水固定在南极和格陵兰的冰层中,其余多为土壤水分或深层地下水,不能被人类利用。地球上只有不到1%的淡水或约0.007%的水可被人类直接利用,而中国人均淡水资源只占世界人均淡水资源的四分之一。

地球的储水量是很丰富的,共有14.5亿立方千米之多。地球上的水,尽管数量巨大,但是能直接被人们生产和生活利用的,却少得可怜。首先,海水又咸又苦,不能饮用,不能浇地,也难以用于工业。全球淡水资源不仅短缺而且地区分布极不平衡。我们要加强保护水资源意识,不要让最后一滴水成为我们的眼泪!

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水资源匮乏, 供需矛盾突出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1万亿立方米, 居世界第六位, 人均水资源不及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 是世界公认的13个水资源匮乏国家之一, 每年我国因缺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000亿元。21 世纪, 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增长期, 不仅工业用水增长幅度大, 而且城市地区也成为我国新增用水量的主要集中地区。随着城市的发展, 城市供需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缺水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2、水资源分布不均

在我国, 南方拥有的水资源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81%, 而北方, 仅占19%。专家指出, 由于自然环境以及高强度的人类活动的影响, 北方的水资源进一步减少, 南方的水资源进一步增加。这个趋势在最近20年尤其明显, 这就更加加重了我国南北水资源的不平衡。这样的水资源分布格局导致南北方在发展经济和利用水资源方面不均衡, 进而产生利用和争夺水资源的矛盾。

3、地下水资源消耗严重

我国地下水占国内水资源总量的1 /3, 但近20 年来, 开采的地下水平均以每年25 亿立方米的速度增加。在全国400多个城市中, 地下水的用量在城市用水总量中占30%, 地下水的用量如此巨大, 且其水质也不容乐观。据国家环保部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 在69个城市中,类水质城市不存在,类水质城市仅有10个, 占4.5%,类水质城市有22个, 占31.9%。1类水质城市有22个, 占53.6%, 即1 /2 以下的地下水污染严重。地下水资源的过度耗用及质量过低不仅造成水资源匮乏, 还导致地表塌陷, 增加发生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可能性, 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4、水资源污染严重, 用水效率低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工业、农业废水和社会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日益增大, 年排放污水800 多亿立方米,城镇日排污水约为1.37亿立方米, 水资源污染严重,污水的处理和利用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 污水处理效率仅为6%。

2006年, 七大水系中,用水效率方面, 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全国平均只有0.43, 城市供水未入户前就有1 /3漏损,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只有55%左右。从我

国水资源的现状可知, 我国人均水资源贫乏,水资源处于全面告急状态中。因此, 保护水资源是我国的一项艰巨的任务。尽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国对水资源保护意识逐步增强, 分别就在一些国家立法和地方法规方面增加了对水资源的保护条款, 但力度不够, 保护水资源还有许多工作要开展。4.5%,类水质城市有22个, 占31.9%。

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战略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我国水资源问题。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水利部党组在总结历史治水经验,深入分析客观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新治水思路。为缓解我国21世纪初期水资源供需压力,应把水的问题放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进行统筹考虑,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认真研究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合理配置水资源,慎重论证重大水资源工程的布局,建立防洪减灾安全保障体系、水资源供给与高效利用的保障体系和维护生态环境安全的水利保障体系,实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环境安全。

1、人与洪水协调共处,建立完善的防洪减灾安全保障体系

要确保重要城市和重点地区的防洪安全,保证长江、黄河等七大江河中下游干流及重要支流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特大城市能够防御百年以上洪水。要继续建设一批防洪控制性枢纽,初步完成重点蓄滞洪区的安全建设,抓紧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基本消除隐患。在全国建立防洪保险、救灾及灾后重建机制。建立现代化的防洪减灾信息技术体系和防汛抢险专业队伍。

2、开源节流并举,建立可靠的水资源供给与高效利用保障体系

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水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布局与经济结构,有限满足生活用水,基本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用水,逐步改善生态用水。要新增供水能力800亿m3,基本解决华北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和重要城市的水资源供需矛盾,解决现有2400万农村贫困人口的饮水困难,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地区的生态环境用水状况得到初步改善。在积极开源的同时,大力推行节约用水。要把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在保证农业灌溉用水总量基本稳定的前提下,通过采取各种节水措施,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使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加强对城市工业和生活的节水管理,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0%,工业万元产值取用水量下降到35m3以下,初步建设一个节水型社会。

3、加紧南水北调工程的前期工作,“十五”期间尽早开工建设。

南水北调工程是缓解我国北方地区缺水矛盾,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的重大战略性工程。

南水北调东、中、西三条线路将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相互联接,形成“四横三纵”的水资源配置总体格局,达到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资源配置目标。三条调水线路年调水总量约380亿~480亿m3,可基本改变我国黄淮海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状况。

水利部专门成立了由部长挂帅的南水北调领导小组,组建了南水北调管理

局。有关省(市)和流域机构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班子,抓紧开展前期工作。本着“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朱总理提出的“三先三后”(即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科学确定调水量、对工程配套、筹资方案、建设管理体制、水价政策、运营模式等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论证,以求取得最大的综合效益。目前已基本完成了《南水北调城市水资源规划》、《东线工程治污规划》、《南水北调工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南水北调节水规划要点》、《海河流域水资源规划》,完成了东、中、西线规划的修订,正在抓紧水资源合理配置专题研究和南水北调工程总体布局的编制工作。

4、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建立维护生态环境安全的水利保障体系

协调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采取措施切实保证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环境用水,搞好小流域综合治理,防止水土流失。加强水资源保护,搞好城市河湖水系的综合治理,为广大人民提供优美的水环境。

主要城市供水水源地的水质要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江河湖库水质状况恶化的趋势要得到初步遏制。地下水严重超采区和重点河湖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控制。

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万km2,其中长江上游和黄河中上游重点地区分别治理20万km2和13万km2,建立一批预防和监督区,划定一批重点预防保护区,控制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保护水资源的对策

鉴于对我国水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我国水资源保护现状, 本文对水资源的保护采取以下对策。

1、加强立法, 完善法律法规

目前, 我国对保护水资源的法律法规相对较多, 但关于中水回用方面的法律法规现还未作规定, 如果能使工业企业的中水做到回用, 节约的水资源则是相当可观的。因此, 国家应通过强制性的法律法规来对中水回用加以约束, 具体应包括: 新建项目凡是能够使用中水的应同步规划、审批、设计和施工工, 节水部门在核定用水指标时, 应扣除可用中水的替代水量, 以保证水工程的推广。已建中水设施的单位要确保其正常运行;要对中水出水水质的监测定期化、制度化;要求城市草地树木浇灌汽车冲洗等只允许使用中水等。此外, 政府还应对中水回用给予政策上的支持, 如对自筹资金建设中水设施的企业, 可优先提供一定的环保项目贷款, 减免重水生产企业的增值税、所得税等。

2、统筹规划南北水资源

我国水资源呈现南多北少的格局。因此, 要使水资源平衡, 就要统筹规划, 综合利用, 采用地表水与地下水进行跨流域的南水北调, 从而缓解北方水资源短缺的危机, 减少南方的水害和长江的入海量, 改善北方的生态环境。

3、加强水资源的污染防治

污染是影响水资源缺乏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 防止水资源污染是保护水资源的关键。要防止水资源污染首先要做到控制污染源, 做到 治污为本随着工业化和人口的迅猛发展, 污染源主要来自工业废水、农药、生活污水以及

各种固废弃物, 其中工业废水是最为严重的危害。近年来, 随着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视, 不断强化对环境的综合治理, 使得污染物的排放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部分地区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因此, 加强水资源的污染防治是保护水源水质、改善环境的必然要求。

4、合理开采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的开采, 应保持开采和补给平衡。对地下水的开采要做到: 优化开采布局, 划分可采区和禁采区, 严格控制允许开采量;建立计算机管理模型, 重视地下水的人工补给;利用雨季的雨水、江河湖泊水、地表水和经过处理的废水作为补给源;加强对地下水的资源统一配置、合理利用的科研工作。

5、建立合理的用水经济奖惩体系 我国多年来在水资源的管理上重开源、轻节流, 工业及居民生活用水的水价格相对较低, 使得公众对水资源浪费严重, 节水意识不强。因此, 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合理的用水经济奖惩体系, 如对城市生活用水,按每户人口数制定每月标准用水量, 超量用水时, 超过用水的那部分应实行加价收费, 用水量未达到用水标准时, 不足用水的那部分实行奖励;对农田灌溉用水,采取国家、地方和个人三方投资的形式建滴灌和喷灌系统, 并制定每亩用水标准和奖罚制度等。

结语

我国水资源短缺且污染严重, 严重影响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政府除应当加大对水资源的保护力度外, 还应针对我国水资源现状采取其它的措施加以保护水资源, 以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保障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2011年12月15日

中国地理课程论文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利用分析

班级 学号:

下载我国近海海洋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近海海洋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利用分析

    开篇语 地球表面的72%被水覆盖,但是淡水资源仅占所有水资源的0.75%,有近70%的淡水固定在南极和格陵兰的冰层中,其余多为土壤水分或深层地下水,不能被人类利用。地球上只有不到1%......

    浅谈我国土地资源现状及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浅谈我国土地资源现状及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学号:105121052姓名:冯昊宇 土地是一切资源和环境要素的载体,其可持续利用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对土地资源......

    我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合集五篇)

    我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摘要: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离不开水。水资源短缺已在世界范围内蔓延,并逐渐显示出水资源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瓶颈,水资源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

    我国水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利用问题

    我国水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利用问题 该文章转载自无忧考网:http://www.51test.net 【法律教育网 - 国家司法考试指南】: 水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替代的资源,是人类社......

    如何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如何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我国水资源现状: 水资源处于不断的消耗和不断的补充过程中,从某种意义上讲具有“取之不尽”的特点,但是水资源的储量的有限及分布的不均匀又......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进展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进展 1 国外研究进展 从相关研究成果来看,国外对可持续水资源管理的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为了推动可持续水资源系统管理的研究,国际水资源学术......

    5中国水环境保护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中国水环境保护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王洪臣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 二零一一年六月 中国水环境保护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一. 水的重要性二. 中国的水问题 三. 中国水问题的成因......

    我国土地资源缩减状况和影响及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环境学概论作业3我国土地资源缩减状况和影响及土 地的可持续利用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XXX我国土地资源缩减状况和影响及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作者】 曲舒悦 【摘要】土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