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与发展并重实现野生动物资源可持续利用

时间:2019-05-14 09:02: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保护与发展并重实现野生动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保护与发展并重实现野生动物资源可持续利用》。

第一篇:保护与发展并重实现野生动物资源可持续利用

保护与发展并重实现野生动物资源可持续利用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地球是动物和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好似一驾遨游太空的宇宙飞船,人类与许多动物共处在这个生态环境中。我在百度中查找这次论文的模板及相关文献时,无意中发现一部电影——《地球公民》,是美国一部关于动物的纪录片,影片描述了动物的残忍现状,我现在才发现人类是多么的无知和残忍!保护动物迫在眉睫,人类在许许多多的地方对动物造成了无法弥补的伤害。

一、野生动物的现状

野生动物是自然界中的一种资源,与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相比,它具有再生性。只要合理、有计划地利用,资源将不会枯竭。但野生动物资源的可利用性同样有一定的限度,一旦超过这个限度,资源将会枯竭,甚至会彻底绝灭。现在,生物多样性正受到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威胁。生存问题已从人类的范畴扩展到地球上相互依存的所有物种。野生动物受到破坏,遭到灭绝或濒临灭绝人为的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动物栖息地的破坏:我们知道,沼泽、水域、草地和森林都是地球上维持生命最重要的自然生态环境。尤其是森林,繁衍生息着多种多样的野生动物。但由于栖息地的破坏,使得大量野生动物无处栖身,种类数急剧下降,有的濒临灭绝。滥捕乱杀野生动物是人类干扰野生动物,使其遭受破坏的最直接原因:一些野生动物的皮张价格不断上涨,餐桌上追求山珍海味,刺激了一些人猎捕野生动物的愿望。

环境污染对野生动物的生态带来了严重的威胁:由于人类大量使用农药,农药进入到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当中,残留的农药通过食物链在野生动物中积累下来。轻者影响野生动物的繁殖能力,重者会造成野生动物的大量死亡。我国各大城市长期使用化学药剂来防治园林虫害,已使城市鸟类锐减。海上石油的开采,工业废油的漏海,飘浮在海面上的油脂鸟类羽毛粘着后,就会失去飞翔能力而死亡。

过度开发:许多野生动物因被做为“皮可穿、毛可用、肉可食、器官可入药”的开发利用对象而遭灭顶之灾。象的牙、犀的角、虎的皮、熊的胆、鸟的羽、海龟的蛋、海豹的油、藏羚羊的绒……更多更多的是野生动物的肉,无不成为人类待价而沽的商品。人类正在为了满足自己的边际利益,而去剥夺野生动物的生命。对野生物种的商业性获取,往往结果是“商业性灭绝”。

盲目引种 :人类盲目引种对濒危、稀有脊椎动物的威胁程度达19%,对岛屿物种则是致命的。人们引进猫鼬是为了对付以前错误引入的鼠类,不料,却将岛上不会飞的秧鸡吃绝了。

二、动物保护的意义

众所周知,我们人和动物是生活在大自然这个有机联系的世界里面,人和动物相互影响,保护动物不仅仅不是为动物能更好的生存,更是为我们人类谋利益,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具体说来,保护动物的意义有一下几点。经济效益

人类猎取、饲养、宰杀动物的主要驱动力是经济效益。在一般情况下,保护动物需要资金的投入,但是如果保护和经营得法,也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据统计,加拿大全国84%以上的人参加与野生动物有关的娱乐活动,国家因此每年收入8亿美元。

社会效益

所有的动物跟我们一样,能够感知痛苦,感知饥渴、酷热、寒冷,它们有自己开心的时候,也喜欢玩耍,当它们受阻的时候会感觉沮丧。当我们在动物园的时候看猴子,它在动物园笼子里来回不停地走的时候,你不要以为它是在锻炼身体,其实那个时候它是极度沮丧,因为它被关在笼子里,它很痛苦,但是它们又无法表达自己的痛苦,我们称之为“呆板行为”来表达它们的愤怒。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平衡

动物保护的任务之一是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丰富多彩的大自然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

在遗传学家看来,大自然是丰富的基因库,保护各种动物就是保护各种基因。了解各种基因的组成和功能,有助于人类从更深层次上认识自然、认识自身。保护动物也是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内容,生态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应受到充分的重视。在不久的将来,保护森林的生态系统,会成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当务之急。

三、动物保护的措施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水平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主要有: 1.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为动物创造一个舒适且无干扰的生存环境。2.迁地保护,如建立遗传资源种质库、植物基因库,以及野生动物园和植物园及水族馆等。3.制定必要的法规,对生物多样性造成重大损失的活动进行打击和控制。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全球共同的大事,最主要的是要行动,这必须所有缔约国广泛合作,积极行动,制定必要的法规,对生物多样性造成重大损失的活动进行打击和控制,对濒临灭绝的物种、破坏严重的生态系统和遗传资源实行有效的保护和抢救。

四、野生动物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关系

1.野生动物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这两者的关系,用一句话来讲就是:保护野生动物,可持续利用是目的也是出路。

2.由于世界经济的不平衡,未来人类将仍然依赖野生动物作为自然资源。保护野生动物,任重道远。人们的共识是在保证物种生存的前提下,可持续地利用野生动物资源。而只有持可续利用,才是保护野生动物的出路。

五、实例分析:

黑龙江省迎春森工国有林区野生动物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对策

1.分布于黑龙江省迎春森工国有林区拥有野生动物资源:6目15科50种兽类、17目42科198种鸟类、3目4科16种爬行类和2目6科12种两栖类

2.全林区仅12种主要经济野生动物的直接经济价值为1027.4万元。若考虑全林区各种野生动物的经济、生态、社会价值的话,其总价值将会是这个数字的几千倍,甚至更高。

3.面对如此巨大的经济价值,如何利用是一个问题。其保护与利用对策为:

1、将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与可持续利用纳入天然林保护工程、林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

2、加强野生动物栖息生境的保护管理。

3、制定全林区野生动物资源可持续收获量,建立健全野生动物有偿利用和补偿制度。

4、大力开展经济野生动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工作。

5、进一步提高全林区各级主管部门决策层和参谋层对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认识,并通过广泛地宣传教育。

第二篇:中药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中药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摘要:中药资源是我国人民防治疾病的重要物质基础, 是祖国医药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 由于人均拥有资源量降低、需求的迅速增加和无序的开发利用, 我国药用动植物资源的贮量已逐年下降或趋于枯竭。只有坚持合理开发,有效利用的原则,通过完善和健全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机构、建立中药资源保护体系,完善自然保护区和药用植物园区的建设以及建立中药资源动态监测及预警系统等方法才能够保证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

关键字:中药资源,保护,可持续开发与利用

中药资源是指在一定地区或范围内分布的各种药用植物、动物和矿物及其蕴藏量的总和。中药资源包括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和矿物资源。药用植物和药用动物为生物资源,属于可再生性资源; 药用矿物为非再生性资源。我国开发利用中药资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千百年来, 对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兴旺发达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中药资源是我国人民防治疾病、康复保健的重要物质基础, 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丰富的科学内容, 是祖国医药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应用,对社会主义的经济事业和人民卫生保健事业有明显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具有明显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生物多样性大国”之一,拥有全球物种总数的10%~14%。据全国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结果统计,我国有药用植物资源11146 种。但我国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增长速度较快的发展中国家,人均占有资源量相对不足,人们对药用植物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必然导致人均资源拥有量的迅速降低。在被开发利用的药用植物资源中, 约80%为野生药材, 只有不到 20%药材被人工栽培。长期以来, 由于我国的中药业长期处于“ 吃资源” 以换取低成本的生产方式, 经过长期采挖或不合理的采收和采猎, 我国野生药用动植物资源的贮量已逐年下降或趋于枯竭, 加之近10 年来我国天然植物药的需求翻了三番, 年需求量已高达 6 000 万公斤, 出口约 3 000 万公斤, 如此高的开采量已经致使大面积植被被毁, 导致近10 年野生药用物种分布区域逐渐缩小, 蕴藏量大为减少, 中药资源在不到 20 年的时间里已经锐减至 6 000余种, 400 种常用药材中有 20%以上已经处于短缺状态, 部分常用中药材和道地药材的野生种质已趋于消失, 少数物种濒临灭绝, 某些种类已基本灭绝,近千种药用植物资源濒危。据报道[1], 在我国处于濒危状态的近3 000 种植物中, 用于中药或具有药用价值的约占60%~70%, 我国《 中国植物红皮书》 所收载的 398 种濒危植物中, 药用植物达 168 种, 占 42%。这不但使中药资源加速枯竭, 而且使生态环境恶化, 给自然环境和资源造成巨大压力。因此, 若不注意合理地开发利用我国的药用动植物资源, 不重视野生药材资源的驯 1

化栽培和保护, 对野生药材的盲目开发利用将使药用动植物资源很快被挖光采绝, 从而影响到天然药用动植物资源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利用。同时, 随着中药逐步走向国际市场, 对药材资源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 野生药材资源面临的压力会日益沉重, 如不加以保护, 随着市场对中药材需求的日益增长, 许多药材资源会逐渐枯竭,天然药物生产将难以为继。因此, 如何正确、有效地利用药用动植物资源, 如何保证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等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刻不容缓。

首先,坚持合理开发,有效利用的原则。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现状,一方面资源大量被破坏和浪费,一方面资源又严重不足。多年的实践证明,限制对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将影响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单纯的保护代价又太大,只有从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药用植物资源着手,最大限度的提高资源利用率,才能更好的保护资源,满足需求。

第二,完善和健全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机构。自 1984 年以来, 国务院已先后发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 等法规, 并且公布了《 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名录》和《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等保护品种名录。但在已经颁布的相关文件中,有的法规相互冲突或以不适应当前形势,有的法规可操作性不强,使中医药生产经营企业难以执行。例如,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某些法律法规对来自野生动植物的中药材及中成药的使用规定缺乏准确的可操作性,虽有文件规定禁止使用人工驯养繁殖或人工栽培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作为保健品成分使用,但往往难以执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或制约了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协调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物种的保存,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的建立、行政管理体系的配套、技术和经济措施的协调等多个方面, 只有系统的建立上述体系及配套实施措施才能实现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利用。

第三,建立中药资源保护体系,完善自然保护区和药用植物园区的建设。建立并完善自然保护区和药用植物园区,是对药用植物资源尤其是珍惜濒危物种进行有效保护的重要对策。近几十年来,我国已先后建立一批自然保护区和植物园,在生物多样性和生物物种的保护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必须看到对亟待保护物种的动态规律和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导致衰退的原因等的系统研究、保护措施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有些物种的受危情况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因此,必须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对保护区和植物园进行科学的综合管理,要有计划的组织多学科队伍,对保护区进行更深入、更全面的综合考察,进行总体发展规划科学管理制度,以更好的发挥自然保护区和植物园区保存物种资源和生态系统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第四,建立中药资源动态监测及预警系统, 对中药资源状态进行系统的测定、观察、记载、分析和评价, 构建中药资源专题数据库, 并初步形成珍稀、濒危中药资源预警系统, 针对药材市场对药用动植物资源的需求状况, 从生态平衡、保护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的角度指导药材的流向, 为国家合理管理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对于濒于灭绝的珍稀药用动植物要严格把关, 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效益, 甚至破坏生物多样性为代价来追求一时的经济利益。

第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中药产业现代化。中药现代化就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制、开发和生产现代中药,实现能用现代科学技术闸明其药效物质和作用机理(现代化),能进行大规模工业生产(产业化),并能为国际市场接受,具国际竞争力的中药制剂(国际化)。因此,只有加强国际合作,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与科学理念,才能进一步加强我国资源与环境保护工作,保证药用植物资源的永续利用和长远发展。

第六,注重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人才的培养。现实告诉我们只有加强中药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才能使中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中药业的发展首先有赖稳定、良好的中药药材资源。我国急需建立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系统,利用高科技手段对中药资源产量、蕴藏量、主产区分布及需求量进行数据库管理,形成中药材信息管理系统、中药材蕴藏——需求预测系统和决策系统。应该根据需要生产,并且规范中药材栽培种植,完善中药资源的保持与利用,防止药用资源面临灭绝的可能。事实上,传统中药的出路必须建立在保护野生药用动植物资源的基础上,确保野生资源不被毁灭。大力发展名贵药材的栽培、养殖,在资源的天然生长地,通过人工养育及科学管理,逐步形成半野生栽培状态的资源居群,以满足生产需要。因此如何做到在对中药资源进行合理地综合开发利用的同时又能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中药资源与开发方面的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将是重中之重。

总之, 及时准确掌握中药资源的分布及其蕴藏量和变化趋势, 综合运用上述几个方面的措施, 形成合理、切实有效保护中药资源的生物多样性, 保护中药资源, 保持生态平衡和保护环境, 使中药资源实现可持续开发与利用, 为中医药的发展和人民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郭巧生.药用植物资源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加强对中药材资源保护刻不容缓[ J].全国药材商情, 2007(6): 1-2.[ 3]余承文.中药资源保护区法律制度浅析[ J].法制与经济, 2007(2):86.「4」甘师俊,李振吉,邹健强.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36.

第三篇:如何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高效利用

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规划》宣传片的内容 以及环境与自然经济学的相关理论,针对不同问题阐述你的观点: 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如何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高效利用

题2 观点阐述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包括南昌、景德镇、鹰潭3市,以及九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市的部分县(市、区),共38个县(市、区)和鄱阳湖全部湖体在内。它覆盖面积广泛,拥有丰富的各种资源如 渔业资源、稀土资源、旅游资源、风能、水能、新能源产业、钢铁产能、炼油及化工基地等。将这些资源高效、可持续利用是经济区建设的现行意义。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势必要迈向工业化、城镇化,它的能源资源的耗竭也将大大增加。在自然资源中,可耗竭资源如矿产、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将随着经济发展必将然快于其他资源,建议措施:

1、果将资源进行市场价格化,那么高价格会促进使用技术的进步或是寻找可替代能源,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

2、源资源的存流量进行科学分析,包括资源是否探明量、蕴藏量、开采量、各种损失量等。将资源市场化运作,通过

市场调控资源价值,从而改变人们对这些资源的支付意愿。

3、区的建设做出整体规划,分析不同建设时期所需要的可

耗竭资源,并进行合理配置。即在不同时期对有限资源合理

利用。

鄱湖经济建设区内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稀土资源、风

能、农林业、各类物种等,这些均为可更新的资源,若合理

开发利用,资源可以恢复、更新、再生产一至不断增长。在经济学中,财产权又将可更新资源分为商品性资源和公共物

品资源。,因此,应采取不同的措施:

1将商品性资源分析出最佳生产期和收获期,在此期间遵循

最大可持续收获量,实现效益最优化。如渔业的捕渔期、禁

渔期,农林业的采伐期、收获量。

2对于公共物品资源,可通过实施鄱阳湖经济建设的各项政

策,控制资源的使用和获取。对其技术的进步进行鼓励,从

根本上实现工作量增加,收获量增加、净效益增加、资源浪

费减少、资源耗竭可减缓。

鄱阳湖湿地景色优美,环湖生态形成了良好的旅游

资源。为我们提供了舒适性服务,着力发展旅游业。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

则,加强旅游要素配套建设和管理与服务平台建设,全面提

升旅游产业竞争力。突出“红色摇篮、绿色家园”整体形象,进一步做大红色旅游品牌。具体措施如下:

1.、开展生态旅游,建立一种合理有效的旅游发展和管理模式,对旅游地进行科学的规划,2.、确定旅游客流量的最佳容量,严格控制旅客人数,保证自然环境的良性生态平衡不受破坏。

3、将旅游区进行功能、密度、资源重点规划,可借鉴福斯特提出同心圆式的利用模式,将景区分为重点保护区、游憩疏散区、密集景观区等。使得旅游资源充分为人们所利用。

4、对资源进行保护,治理已污染,预防再污染。建立起保护的资金体系,如政府拨款、游客税收、门票、社会基金等方式,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技术上的保护。

鄱阳湖生态经济建设区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真贯彻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十分注重提高自然的休养生息能力,统筹人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保持鄱阳湖完善的生命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系统。鄱阳湖环境容量是有限的,如何合理分配各区域、个各部门的污染排放权,以使鄱阳湖保持“一湖清水”

题3 观点论述

鄱阳湖环境容量的有限性使得我们必须做好将它的排污权进行合理规划,以保证资源的优化配置。

首先,需要有政府的相关部门对鄱阳湖目前的环境质量目标进行合理预期的规划,避免环境标准偏低或偏高导致最终排污权的不合理规划

评估出鄱阳湖整体的环境容量,在总容量的和控制下推算出鄱阳湖每个时期、每个阶段或是整体某个时间为单位,它所容许的最大污染物排放量

其次,确定出与鄱阳湖环境产生相关联系的企业、商家或各机能部门等参加单位的总体情况,如 排污参加单位的数量,参加单位的区域位置,参加单位排污量,生产规模,污染物性质排污单位的设备和处理设施

然后将 我们按照确定的参加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各部分合理的分配原则,对所得的最大允许排放量分割成若干规定的排放权,政府可通过给参加单位颁发排污许可证的方式,授予其排污权。当然对于鄱阳湖一些特殊区域(如净化能力强,环境状况良好,或是容许排污量大的区域)政府的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公开竞价拍卖、定价出售等,通过建立

排污权的交易市场使这种权利合法的买卖。在排污权的市场中,排污者从自身利益出发,自主决定它污染治理程度,从而买入或卖出排污权。

对于企业发展的需要,在完善的排污权交易市场上,新企业可以通过购买的方式 向老企业购买它的剩余排污权,一些企业 由于生产发展的调整 可以将多于的排污指标有偿转让给那些排污指标不够的单位,政府也可以强制停掉部分经济效益差、污染严重、耗能多的落后企业,将排污权让出部分给经济效益好、工艺先进、污染轻的企业,达到排污权的优化。企业也可以依据自身发展需要安装治理设备,达到利润最大化。

以上所有的措施,更需要政府部门的有效管理,维持和管理排污权市场竞争交易的合理化,排污权的交易也同样有利于政府利用市场经济行为进行宏观调控。在排污许可证方面,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制度如(许可证的申请、审批、和颁发),同时政府也应该对所有参与管理、规划排污权的行政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督,防止他们以权谋私。

随着更多深入对鄱阳湖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相信“一湖清水”的画面即将呈现在我们的未来美好生活中

第四篇:浅谈林业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利用

目录

一、森林资源的概念„„„„„„„„„„„„„„„„„„„„„„„„„1

二、可持续林业的概念„„„„„„„„„„„„„„„„„„„„„„„„1

三、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概念„„„„„„„„„„„„„„„„„„„„„„1

四、我国森林资源现状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1

(一)森林资源的保护现状分析„„„„„„„„„„„„„„„„„„„„1

(二)我国森林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分析„„„„„„„„„„„„„„„„„2

五、加强森林保护的战略对策„„„„„„„„„„„„„„„„„„„„„3

(一)增加林业资源„„„„„„„„„„„„„„„„„„„„„„„„„3

(二)造一支善管理懂政策会宣传的护林人员„„„„„„„„„„„„„„3

(三)加强森林公安队伍建设„„„„„„„„„„„„„„„„„„„„„3

(四)狠抓落实,切实做好森林防火工作„„„„„„„„„„„„„„„„4

(五)抓好森林资源的综合利用„„„„„„„„„„„„„„„„„„„„4

六、结束语„„„„„„„„„„„„„„„„„„„„„„„„„„„„„5 参考文献„„„„„„„„„„„„„„„„„„„„„„„„„„„„„„7

浅谈森林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开发利用

【内容摘要】森林资源保护是新时期促进林业发展的最新标志和特征,是实现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对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将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植入到森林资源保护中,已是当前我们所迫切需要做的任务。通过对林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所存在的各类问题的分析,探讨我国森林资源保护以及实现林业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措施与途径。

【关键词】森林资源;保护;可持续;开发利用

森林资源是环境中人类可以利用并能产生物质财富的总和。人类对森林资源的开发往往会对环境产生最重要的影响,也会影响到人类本身的生存。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和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基础。

一、森林资源的概念

森林资源从广义上讲,即森林生态系统中一切为人们认识,并具有一定效益的物质,均属于森林资源的范畴。《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规定:“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森林包括乔木林和竹林。林木包括树木和竹子。林地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以及竹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采伐迹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地。”从这一规定可以理解为森林资源主要是指各种林木、林地以及野生植物、动物资源。

二、可持续林业的概念

可持续林业是对森林生态系统在确保其生产力和可更新能力,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和生态多样性不受损害前提下的林业实践活动。

三、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概念

森林可持续经营是通过现实和潜在森林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合理经营,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和活力,维护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过程,以此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工程中,对森林产品及其环境服务功能的需求,保障和促进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

四、我国森林资源现状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一)森林资源的保护现状分析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林木资源有了很大的改观,我国的森林资源总体存在着分布不均的现象,并且近年来,由于无节制砍伐现象的存在,森林资源在逐年的减少,这对人类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森林资源保护的针对性不强,措施不够完善,虽然我国明确提出 1 保护森林资源,但是现阶段我国森林资源保护过程中针对性和有效性不足,还是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森林资源涵盖的内容很多,保护的措施也不尽相同,不能采取整齐划一的方式制定统一的保护措施。虽然《森林法》、《环境保护法》等行政法规都提出了保护森林资源的有关要求,但是具体的执行措施,特别是监督机制尚不够健全。木材凭证限额采伐制度执行难度大,在一些偏远的林区,森林年采伐限额的执行情况却不容乐观,林区农民由于没有一技之长,所以把致富的希望寄托在林木上,从而超限额、违规采伐限额较为严重,林区面积较大,在监管上又存在着漏洞,所以一部分林农在利益的驱使下无视国家法律法规。

(二)我国森林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建设和完善森林资源保护体系,强化森林资源管理 要不断完善和建立资源管理法规体系,通过立法、完善法规,做到以法治林。

(2)加强林政资源管理机构建设,完善林政稽查队伍和木材检查站的规范执法,改善护林队伍办公条件。同时建立林地林权、森林资源、退耕还林档案为主要内容的森林资源林政信息管理系统,加强资源监测,逐步实现森林资源林政管理的现代化、数字化,提高森林资源管理的决策水平。

(3)林业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缺少专业人才,在众多员工中,大多员工的素质以及专业知识水平不高,这就直接影响到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4)要严格森林资源限额管理,严格“三总量”控制。

(5)积极开展林政执法检查和林区综合治理工作,强化管理措施,坚决制止毁林开荒、乱砍滥伐、乱占林地的违法行为,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6)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林地保护和绿化祖国不能只靠几个部门、靠少数人来实现。必须进行全民动员,对群众的宣传应该广泛利用电视、粘贴标语、广播、村规民约、召开村民大会和报纸等信息传播的主渠道,宣传绿化的意义和我国的林地保护政策,特别是在每年3月12日植树节前后,进行一周集中宣传,让人人都能受到教育,森林法律法规深入人心。提高群众的森林保护意识。

(7)提高森林火灾预防、扑救能力,努力提高森林防火综合能力,实现森林防火工作的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

(8)强化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认真实行“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综合协调运用营林、生物、基因、人工、物理和化学等防治措施,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贯穿于林业生产全过程,着力促进森防工作由重防治向重预防战略转变,由治标向治本转变,由一般防治向工程治理转变,由以化学防治为主向以生物防治为主转变。提高森林尤其是人工林自身抗御林业有害生物功能,提高预防和消灭林业有害生物的能力。重点完善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检疫御灾体系、防治减灾体系、应急反应体系和防治法规体系这五大体系建设。

(9)提高森林保护人员的责任意识。落实森林管护责任制,签订《森林资源管护责任书》及《森林资源管护合同》。认真贯彻落实“六定、两落实”制度(定四至、定面积、定人员、定责任、定报酬、定期考核、将管护责任落实到山头地块、落实到人头)。对每个村的联系村领导、驻村干部、包村干部、村干部、组长进行包片划分管护区域,护林员对林业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也是加强森林保护的有效对策。

五、加强森林保护的战略对策

(一)增加林业资源

要不断提高森林的质量,增加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增加森林资源的内涵。采用现代林业管理手段与技术,根据森林资源持续利用的原则,通过人工更新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和人工补植来保证目的树种的更新,并提高林地的利用率;通过及时抚育和对不符合经营目的的林分进行改造,以调整树种成分、改善林相结构和促进林木生长,从而提高林分质量、优化森林结构、提高林地生产力。坚持以高产、优质、高效为目标,逐步调整树种结构,在树种安排上以培育短轮伐期和生产中小径材的树种为主,适当安排一定比例的大径材和珍贵树种,做到短、中、长期兼顾。

(二)打造一支善管理懂政策会宣传的护林人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十九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建立护林组织,负责护林工作;根据实际需要在大面积林区增加护林设施,加强护林保护;督促有林的和林区的基层单位,订立护林公约,组织群众护林,划定护林责任区,配备专职或者兼职护林员。护林员可以由县级或者乡级人民政府委任。护林员的主要职责是:巡护森林,制止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对造成森林资源破坏的,护林员有权要求当地有关部门处理。护林员的聘用要经过联村领导、包村干部、村干部以及村民开会集思广益后选出有责任敢担当的人员来管理全村的林区,根据各村实际如实增加护林员的数量,聘用后,林业主管部门以及村委要强化监督和管理护林员,建立健全各项约束护林员的规章制度,同时要加强护林员的培训,增强他们的业务知识和管理技能。

(三)加强森林公安队伍建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二十条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在林区设立的森林公安机 关,负责维护辖区社会治安秩序,保护辖区内的森林资源,并可以依照本法规定,在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授权的范围内,代行本法第三十九条、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三条、第四十四条规定的行政处罚权。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需要建立一支具有高素质、经业务、懂法律、敢管理的队伍,不仅要熟悉林业的基础法律法规,还要强化林业执法队伍的职业道德素质,努力提高执法的业务水平,同时要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和充分了解各项政策法规。

(四)、狠抓落实,切实做好森林防火工作

(1)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谁拥有、谁负责,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认真履行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负责制,建立健全森林防火工作机制,落实人员。以乡镇为主体、村组为根本、农户为关键,层层签订目标责任制,签订责任书,着力将责任落实到农户和山头地块。

(2)积极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活动。利用标语、倡议书、巡逻车等多种形式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和《贵州省森林防火条例》等的宣传,使护林防火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3)严格值班制度,确保信息畅通。在森林防火期间要坚持24小时领导值班制度。(4)完善应急预案。乡镇要结合实际及时修订完善辖区内的森林防火应急预案,乡镇要建立一支30人以上、村级要建立一支20人以上、组要建立一支10人以上的森林防火应急分队;积极开展必要的培训和演练。

(5)强化火源管理。制定林区火源管理制度,重点林区设卡把关,加强巡山护林,杜绝违规用火,定期开展森林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险隐患。组织人员定期不定期深入基层、深入林区明察暗访森林防火工作,促使各项森林防火措施落到实处。

(五)抓好森林资源的综合利用(1)、扩大木质森林资源的高效利用。

在资源有限的国情下达到森林资源的综合利用,其重要途径就是扩大木质森林资源的综合利用。木质资源的综合利用是多层次的,包括原木和剩余物的综合利用。它不仅可提高木材价值,降低成本,增加效益,而且又是对森林的直接保护。

(2)、开发非木质森林资源。

非木质资源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效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非木质林产品丰富,经济价值十分可观,是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所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非木质林产主要包括纤维产品、食用产品、药用植物产品和植物中的提取物以及非食用性动物及其产 品。

(3)、合理利用林地资源。

按照经济和生态效益优化的要求,充分利用林木、林地为主体的自然资源,对林地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发展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实行林农结合、林牧结合、林经结合。由于岗前我国森林资源分布不均匀,难以满足生态需求,在这些供需关系中,供给不足是突出的、主要的。应破除传统林业经营思想,按照森林资源的经济、生态双重功能和社会结构性需求,根据“森林多种功能主导利用”的原则,采取分类经营的策略重新构造森林经营新格局,是我国森林资源持续利用的重要对策。“分而治之”,就是对森林资源采取划区分片经营,靠少量林业用地集中进行木材培育,承担起全国所需的大部分木材的生产任务,从而把大片森林从沉重的木材生产负担下解放出来,保持其相对稳定性。这样既解决了我国木材供需矛盾,又为林业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发挥创造了条件,并为林产品的加工和综合利用提供可靠的原材料基地。

(4)、发展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是一种欣赏和研究自然保护区的景色、自然环境、野生动植物以及文化特征为目的的、有助于自然保护的高级旅游。生态旅游是强调社会持续发展、经济建设和自然保护密切结合的产物。森林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自然旅游资源,而且又为其他自然、人文和社会旅游资源提供良好的条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林业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最终产品为龙头,建立将森林培育、资源开发、产品加工和销售一体化的综合生产部门。因而要理顺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把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四个环节搞活。同时采用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经营,走林、工、商、特、农、草等多种组合型经营体的道路,解脱林区人口超负荷压力,把利润反馈给林业以扩大再生产。为此林业生产应针对原来单一生产及林木培育与加工之间产业分割的弊端,冲破旧经济体制的束缚,以森林资源为依托,以林产工业为龙头,建立林工副贸结合和经营一体化的新型产业结构。

结束语

我国林业存在着森林资源总量相对不足、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供需矛盾在总量和结构上日益突出,现有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生产和环境服务功能远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客观需求。随着时代发展,传统的森林资源保护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改革森林资源保护及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已经是各级政府和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当务之急。总而言之,自觉的提高生态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生态道德观以及生态消费观,自觉争当保护森林资源的卫士,积极踊跃举报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犯罪行 为。让我们携起手来,呵护森林、呵护绿色、呵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共创山更清、水更秀、天更蓝、地更绿的美好家园,为共建和谐新林区做出应有的贡献。参考文献

1.刘安:最新林业资源保护专项整治与违法行为认定查处工作标准实施依据 及案例分析[M].长春:银声音像出版社.2005年7月64-65 2.郭林.秦可东:生态型林业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与病虫害防治新技术实务全书[M].吉林:吉林电子出版社.2003年10月195-198

第五篇:可持续利用下水资源论文

一、榆林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水资源供需矛盾是目前榆林市水资源持续利用所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然而,解决这一问题还面临着许多现实的困难。首先,由于长期发展的不均衡,导致榆林市在水资源的勘测和数据的管理分析上有较大不足,目前许多数据还都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期间获取的。然而,新世纪以来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以及自然条件的演化,水资源数据势必会有了较大改变,这一现象对于科学合理地利用榆林地区水资源造成了巨大阻碍;其次,水利工程基础薄弱。榆林市各地水利工程的规模普遍较小,而且在实际利用中供水规模难以达到设计理论水平,大大影响了日常的农业生产和市民生活,改善已有的水利工程,夯实榆林市水利工程基础,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最后,用水缺口巨大。榆林市水资源供需矛盾最核心也是最难以解决的问题在于全市的供水缺口非常巨大,“十二五”期间平均每年的供水缺口达到了4.5亿立方米,导致生产、生活用水的严重不足,大大制约了榆林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水环境污染严重

榆林市的水污染情况非常严重,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工业污染,特别是矿区污染。榆林市是一个各种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煤、气资源特别丰富。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多年的超高速发展,对于矿产和能源的需求量日益上升,这也为榆林市的资源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然而,多年来只重经济效益,忽视环保效益,导致目前资源矿产区域的生产活动对水资源,特别是地下水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大量的工业废水、废渣没有经过无害化处理就直接排放,直接影响了农业用水和居民用水安全。目前,全市的水污染情况还在进一步恶化,达标排放量不到20%。

(三)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首先,在榆林这样水资源极度匮乏区域,全市内对于节水的宣传不强,市民的节水意识比较淡薄,这不利于水资源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许多水资源利用政策也难以普及;其次,缺乏执法。无论是从专门的水资源保护法规的制定,还是基础的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利用相关规定的落实,榆林市都还有许多工作可做。应该以事实为依据,制定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水资源保护法规,加大对于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构建一个保护水资源的强有力的外部约束;最后,缺乏新技术的应用。目前榆林市在水资源保护领域采取的还是相对落后的传统手段,主要依靠用水规划和水资源的外调来解决全市的用水问题,缺乏对于节水新技术的引进和应用。以农业灌溉用水为例,榆林市范围内农业灌溉平均用水定额为322m3/亩,灌区渠系利用系数在0.5以下,水资源利用效率非常低。

二、虚拟水角度的榆林市水资源压力分析

虚拟水概念最早由以色列的农业研究人员提出,主要是指在农业生产中,农产品所需的水资源的数量。虚拟水概念的引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榆林市实际的用水需求总量。此外,结合虚拟水概念,学者又提出了水足迹的概念,将人类消费和水资源系统联系起来,并直接反应一个地区实际的水资源消耗量。水足迹包括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环境用水。这三部分的水资源量之和为该年的总水足迹,其与人口的比值即为该年的人均水足迹。总水足迹与总可用水量之比可以表示出一个地区的水资源压力状况,正常情况下,水资源压力的数值小于1,说明该地区的水资源理论上可以自给自足,并且可以通过较为方便地手段缓解水资源压力。当该数字大于1时,则表明该地区的水资源匮乏,处于缺水状态。利用算模型,我们对榆林市2011年、2012年和2013年的用水状况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三、榆林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一)加强水资源调查

目前榆林市的水资源整体状况仍并不十分明确,许多数据亟待更新。因此,首先应该利用多种手段,全面摸查全市的水资源状况,通过科学手段对水资源的存量、用量、可开发量等一系列数据进行调查整理。此外,对于重点的水源地,要加大研究调查力度,并且编制长期的水资源数据调查规划方案,逐年逐步完成。这些数据可以为榆林市水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利用提供有效的科学参考。也是为水资源保护和利用相关决策,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二)采用新技术,改善工农业用水现状

对于现有的工农业生产活动榆林市应该进行全面的调查和重点管理,在其生产中的用水量、采水方法和排水质量方面进行严格的审核,一旦不符合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一律要求整改,并且通过行政手段对其进行监督、处罚。此外,还应该帮助这些工农业生产组织和个人,引进相关的节水和污水处理技术,由政府牵头,组织和个人参与的方式,加大整改榆林全市的水资源相关技术的引进和应用。对于未来开工建设的工农商业组织,应该有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准入门槛,在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引入更多地健康、绿色产业,改善榆林市整体的用水环境。

(三)虚拟水调配促成产业转型

榆林市水资源严重匮乏,应当把有限的水资源更多地利用到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更有效率的部门和单位,减少耗水量多,经济和社会效益都较低的产业发展。对于耗水量多的产品可以多从外地购买,充实本地市场,通过市场倒逼上游生产组织和个人改变生产经营策略,向节水型产业发展。

下载保护与发展并重实现野生动物资源可持续利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保护与发展并重实现野生动物资源可持续利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土地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土地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经管系人资1221253080胥欣 一、 内容提要: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 在正确的管理下, 可以不断更新和利用。反之, 它会退化、耗竭。合理运用......

    如何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如何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我国水资源现状: 水资源处于不断的消耗和不断的补充过程中,从某种意义上讲具有“取之不尽”的特点,但是水资源的储量的有限及分布的不均匀又......

    如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大全5篇)

    如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我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位。在这广阔的土地上,多年平均降水总量为61889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立方米,河川径流量为27115亿立......

    资源回收与可持续利用策划书[共五篇]

    12电信二班团支部策 划 书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通控系电信二班2013/3/26资源回收与可持续利用活动背景:近代人类社会, 由于人口的迅速增加, 生产的不断发展和工业的不断集中, 使......

    5中国水环境保护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中国水环境保护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王洪臣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 二零一一年六月 中国水环境保护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一. 水的重要性二. 中国的水问题 三. 中国水问题的成因......

    浅谈野生动物资源的管理与保护

    浅谈野生动物资源的管理与保护 摘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显著的成就,而我国在野生动物资源的管理、利用与保护方面却是严重落后于野生动物保护的现实需......

    我国近海海洋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范文)

    我国近海海洋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摘要】海洋是一个拥有丰富资源的宝库,如今陆地资源被大规模的开发利用,而海洋以其丰沛的资源和巨大的开发潜力,向人类展示了广阔的开发前......

    2011.9.3 以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温家宝强调 以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中国网络电视台(新闻联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日下午来到国土资源部考察工作。 温家宝听取了国土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