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市儿童消费调查看启动市场消费热点
挖掘儿童消费,推动经济增长
—— 城市儿童消费调查看启动市场消费热点
来源:大连市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
[内容提要]今年以来,我市出台的一系列扩大内需、推动消费的政策措施效应已经显现,1-5月份消费品市场表现活跃,汽车、房子、通讯、餐饮等项支出强势增长。新的消费热点的形成,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市委市政府提出“在防治‘非典’中保持经济发展,努力推动大连经济建设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那么,伴随着消费热点的形成,如何挖掘新一轮的消费热潮?“非典”干扰下,如何掌握社会各个阶层的消费需求?百姓的消费理念如何?城市居民家庭的钱花在那里?儿童节前夕,我们从儿童消费调查入手,想通过了解儿童消费现状,架起儿童消费与拉动经济增长的桥梁。本文将在对儿童消费需求调查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对此做些粗浅的探讨。
当今中国家庭,孩子已成为家庭消费的核心。孩子的开支成为家庭开支的一项,这项开支有多大?孩子们的钱花费在那里?“六一”儿童节即将到来之际,为了了解有架起儿童消费与拉动经济增长的桥梁,大连统计局城调队会同大连晚报社,对大连市内0-14儿童家长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
此次调查的样本采取随机抽样,总体为市内四区0至14岁的儿童家长,调查方法为幼儿园、小学校和初中一年级学生,同时还调查了部分机关、事业单位、金融部门。调查的方式采取了配额抽样和电话访问相结合的形式,调查样本基本是有收入阶层,具有代表性。
第一部分儿童消费的基本特点
一、儿童消费,令大连消费市场生辉
调查显示,56%以上的居民家庭,儿童的消费支出占家庭总消费支出的30%左右(见下图一)。儿童月消费支出高达983.43这个数字是一季度大连市人均月消费支出619.33元的 1.58倍。调查数字显示,儿童消费已经是家庭支出的重要内容,儿童消费足以让大连消费市场生辉。
二、食品消费,领跑儿童消费市场
调查显示,在我市儿童消费支出中,食品消费最大方,食品消费仍然排在第一位,月均食品支出为488.85元,其它依次为:教育支出273.00元,衣着类支出72.50元,医疗保健支出71.78元,休闲旅游娱乐支出49.58元,玩具支出27.72元。数字显示,食品消费领跑儿童消费市场。
三、教育消费成为消费新亮点
近期消费取向,教育排第二。此次调查显示,每月儿童消费支出中,教育支出排在第二位,远远高于衣着和玩具支出。打破了以往孩子“吃、穿、玩”老三
样的消费格局,教育消费成为了儿童消费市场的一道新的靓丽风景线。教育支出的升格,说明了越来越多的家长重视教育理念的变迁,年轻的父母已经普遍重视子女的早期教育,许多家庭让子女从小接受各种特长教育,而且其愿望十分迫切。为了争夺优质教育资源,交赞助费让孩子上所好学校,我市的桃原小学,大工附小,都是孩子们踊跃竞争的小学校。尽管社会一再呼吁减轻孩子负担,但是没进到好学校的家长,仍然把视线转向校外教育,请家教,让孩子进各种训练班成了时常。孩子参加音乐班和钢琴办;18%的学生参加体育或者足球班等等。也就是说,大多数儿童同时参加2种校外教育培训。而特长班学费加上购置贵重器具等开支相当可观,所以出现了教育支出仅次于食品支出这一现象。可见年轻的家长们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他们除了满足基本学杂费等硬性支出外,不惜一切为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提高投资。
远期投资意向,教育为首选。的家长的首选的投资意向用于教育支出,高于孩子食品支出的比重(见图三),尽管儿童成长期,需要补充营养,但是年轻的家长们还是把教育支出作为首选。所以我们预期,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教育将一直是消费领域的一个亮点,教育消费成为家庭支出的重要内容。
四、娱乐消费,暗香浮动
伴随着教育消费投入的加大,儿童休闲娱乐支出的费用也是异军突起,家长在孩子娱乐上的投入,依然不可小视。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每逢双休日,参加各种美术、舞蹈、乐器、体育、外语、电脑培训班的同学络绎不绝,各种课外班备受青睐(具体数字见图四)!48%的家庭为孩子购置了娱乐用的VCD或者DVD,45%的家庭为小孩子购置了电脑,44%的家庭拥有钢琴或者电子琴,33%的家庭拥有游戏机,还有31%的家庭拥有学习机(见图五)。
五、旅游消费让人们刮目相看
调查显示,在准备增加消费的家庭中,旅游支出也是占了很大的比重,孩子们在父母的陪伴下走出家门的空间不断扩大。年轻的父母对“大大连”建设充满了信心,预期将来收入水平会有很大提高,奠定了儿童消费从满足基本成长需要,向走向自然、爱祖国、爱家乡、积极健康向上的成长型发展。“非典”为儿童的家长们带来更多的生活启迪,讲究卫生,增强孩子的体质,家长们从来没有向今天这样重视孩子的身心健康。88%的家长带领儿童到郊外旅游踏青,到市内游乐园游园娱乐,孩子们为许多旅游景点带来了商机,为“大大连建设”带来无限的生机。
六、衣着玩具,商家赚钱不容易
以往商家赚孩子的钱是很容易的,衣服和玩具,是儿童消费的一笔很大开支。此次调查显示:衣着玩具,商家赚钱不容易!家长对孩子衣着的消费观念大为转变,当问到你对孩子衣着的消费的观念时,选择简单为主的占69%,把自己的孩子打扮得漂亮一点的占63%,不惜花钱为孩子添置较为昂贵的衣装,互相攀比的只占3%。数字显示,服装消费,简单为主,舒适漂亮是时尚。玩具支出明显减少也是此次调查的另一大特点。买玩具是以往家庭中一项较大的开支。而如今,图孩子高兴,只要他们有要求,总是毫不犹豫地予以这方面的满足的人很少,只
占调查总数的12%。很多注重教育的家长从小就培养了孩子们的读书习惯,书籍在有些孩子的心中已经取代了玩具的地位成为新宠。调查中发现,许多家庭选择书籍代替了玩具。
第二部分存在的问题
一、高消费
儿童消费支出高于城市居民消费支出,儿童消费高档化现象的日趋严重,跟目前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经济条件的改善、儿童消费成为家庭消费核心是分不开的。部分孩子中仍然存在着“只知享受不知珍惜”,奢侈浪费的不良习惯。
二、不合理的饮料支出
调查显示,儿童月均饮料支出为101.44元,除奶及奶制品饮料排在第一位外,乳酸类饮料和水果饮料分别排在第二、三位。远远高出矿泉水和纯净水的饮用程度。
三、零食食用过多
调查显示,在食品支出中,孩子的零食支出月均172.81元。可见孩子购买零食也是一笔较大的开支。当然,适度吃一点零食,可以调节孩子的口味,补充一些营养,但零食吃多了,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
四、食用进口食品过多
调查显示,有26%的家长在为儿童购买零食时,更喜欢进口食品,月人均购买进口食品达35元。
五、食用“三高”食品过多
调查显示,有 62%的儿童每个月都要光顾麦当劳那样的快餐店,有的儿童最多一个月去过11次。当问卷中我们问到“你孩子的身体健康如何”一题时,30%的儿童家长感觉自己的孩子身体肥胖,62%的家长感觉孩子的健康状况良好,感觉一般的占33%,感觉不算太好的占5%。
在这里我们引用医学专家的话:造成肥胖的原因主要是过多食用“三高”食品所致。进口食品,尤其是洋快餐。
第三部分 几点建议
1、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儿童消费
元,这个数字是一季度大连市人均月消费支出619.33元的 1.58倍,在看这组统计数字:截止2002年底,岁以下儿童有成为我市消费领域的一个亮点,因此,全社会一定要关注儿童消费品市场。
2、呼唤有地方特色的儿童消费品牌
儿童消费的迅猛发展和消费需求的变化,对消费市场提出了客观的要求,对我市的企业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但是调查中许多家长反映,儿童消费品很难买到大连的地方产品,大连的儿童消费市场大部分被外埠企业占领。目前,我市的媒体大量宣传的消费热点是汽车、房子、IT 产业等等,儿童消费缺什么,儿童消费市场有多大的报道比较少。数字告诉我们:我市儿童消费在家庭总支出当中所占比例超过20%的已占到家庭总数的78%,其份额已构成了家庭消费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消费不次于房子和车子。对我市的企业来说,儿童消费市场的繁荣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转变经营观念,树立地方品牌,扩大儿童消费市场投资力度,推动我市经济增长,是商家和企业责无旁贷的任务。
3、以儿童消费为中心,倡导发展型消费
调查显示,我市儿童消费市场与儿童特定的发展阶段和特定的成长需求相联系,而日逐渐成为一个个性化要求较高的消费领域,家长们普遍期待的是与孩子的特点、孩子发展阶段相互联系的消费行为。我市儿童消费已经由保障基本生活消费,追求享乐性消费发展到强调成长性消费的新阶段,今后“成长身体的食品营养消费,增加知识的教育消费,增加能力的休闲娱乐消费”。这三大消费是我市儿童消费的主流。
儿童消费市场巨大,儿童消费是消费领域的一个新亮点,儿童消费能否引发一个新名词的诞生“儿童经济”,利用儿童消费拉动儿童产业发展,拉动经济增长,将会有一个很大的发展空间。本次调查显示:儿童消费市场巨大,其中成长型营养保健消费、教育消费和休闲娱乐消费潜力无限,“儿童消费”和“儿童经济”我们准备好了吗?
二、在中国的家长们越来越意识到,以原来的教育方式来教育孩子,会发现乖孩子很多,但是孩子的动手能力就比欧、美甚至其他国家的小孩要差。目前儿童消费品中智力开发类的课程大多是教小孩一些技能或死记硬背的东西,忽略了情商的引导,其实儿童并不急需一些技能,关键是让小孩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和创造性思维的形成,让小孩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做他们喜欢做的事情,而不必过分担心他们会不务正业。所以按照现在的教育培训方式结果有可能是培养出书呆子,而不是情商、智商兼顾的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但是复合型人才恰恰是今后市场竞争中所需要的。
第二篇:儿童零食消费调查报告
儿童零食消费调查报告:九成孩子每天吃零食
作者:时间: 2012-11-22 14:59:16来源: 扬州时报
儿童零食消费调查报告:九成孩子每天吃零食
知道多数零食不健康,但仍喜欢吃;膨化油炸食品吃得多,而一日三餐吃得少……由广陵工商部门开展的小学生零食消费调查报告昨出炉。本次调查采取问卷形式,对一所学校750名二到六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
昨天,苏北医院营养科主任蒋放在了解报告数据后惊呼,孩子们所选择的零食绝大多数都是垃圾食品,家长们真的要好好重视了,让孩子们远离垃圾零食。
[调查结果]
孩子最爱吃薯条、炸鸡柳和糖果
此次调查,在每个年级选取了150人(一年级除外),750份问卷全部有效回收。在孩子们最爱吃、经常买的零食中,排在前4位的分别是:薯条、薯片等膨化食品;羊肉串、炸鸡柳等油炸食品;糖果蜜饯类;熟食类。孩子们最喜欢喝的饮料依次为:碳酸饮料;奶茶酸奶;果蔬饮料。在回答“根据什么挑选零食”时,原因依次为“广告推荐”、“同学推荐”、“食品颜色、造型、包装吸引”、“附带玩具好玩、好看”。
[专家观点]
零食应选择新鲜、天然、易消化
苏北医院营养科主任蒋放表示,她得知这份报告后很担心,因为孩子们所喜欢的零食中,除酸奶和果蔬饮料外,其它几乎都是限制级零食。
蒋主任说,孩子吃零食可以,但要有所选择,不过量,不单一。对小学生来说,把水果作为零食,就是很好补充矿物质和维生素的来源。她建议家长要引导孩子吃一些新鲜、天然的零食,每天不超过3次,每次进食要与正餐间隔1.5至2小时为宜。
[调查结果]
2/3孩子不爱主食,超9成孩子每天吃零食
参加调查的孩子中,有9成以上的孩子每天吃零食,吃零食已成为普遍现象。在这些小学生中,不喜欢吃主食的学生占总数的65%。在回答“为什么课间
和放学后要买零食吃”时,选择“肚子饿”的占42%;选择“同学买,我也买”的占30%;选择“零食味道好”的占18%。
[专家观点]
饮食不均衡易导致营养不良
蒋放主任表示,从近年来一些小学生的体检资料统计分析,不少学生都出现营养不良,如营养过剩的“小胖墩”,挑食偏食的“豆芽菜”;许多孩子还存在着微量元素的缺乏。
“导致小学生营养偏差的主要因素,跟吃有很大关系。”蒋主任介绍,现在的孩子每天零食吃得太多,胃就那么大,哪能再撑下一日三餐。另外,长期饮食不洁,常吃小摊上的东西,还有挑食偏食,只吃肉不吃菜等,都会造成营养偏差。
[调查结果]
大部分孩子都不了解营养常识
问卷中有3道题是关于营养常识的,分别是:三大营养素包括糖类、蛋白质、脂肪;蔬菜中的营养成分,可以由肉代替;膨化食品、油炸食品营养高。答错的孩子分别占的比例为:75%、67%;65%。调查中,8成孩子想要更多地了解营养知识。再看看孩子们零食花费情况,根据调查数字初略测算,一个小学生平均每人每天用于购买零食的零用钱为3元,小学6年算下来,可吃掉6570元;一个班以50人为基准计算,6年可吃掉32.85万元。这个数据相当惊人。
[专家观点]
营养健康教育需学校家长配合负责此次调查的工商人员发现,学生们对营养健康的认识非常有限,而学生们对这块又很有兴趣。因此,工商部门认为学校应该行动起来,通过给学生们头脑中输入“营养知识”来培养他们的自我营养管理能力。
蒋放认为,很多孩子的营养知识来源于家长,家长也要好好上上营养健康课。引导孩子从小养成少吃零食,少吃垃圾食品的生活习惯。
【专家建议】
避免孩子不良饮食,家长应做到“三禁”
蒋放主任提醒,生活中家长要避免孩子的一些不良饮食,需做到“三禁”:
一、禁止让孩子有机会接触小摊小贩上的食物如烧烤等,这些食物卫生无法保证,吃多了有害无益。
二、家里厨房少煎炸烤,烹饪调料尽量少。学生的饮食,最好是低油、清淡、新鲜。如超市里冷冻的面食、饺子等,以及一些罐头产品也少让孩子接触。
三、不要将洋快餐作为对孩子的奖励。其实这是最大的误区。
【新闻附件】
零食的“三个级别”,你知道吗
2007年发布的《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将零食分为可经常食用、适当食用、限制食用三级,并针对3至17岁儿童青少年,提出指导意见。
一、可经常食用的零食:低脂、低盐、低糖类。如:水煮蛋、无糖或低糖燕麦片、煮玉米、全麦面包、豆浆、牛奶、蒸或烤制的红薯、不加糖的鲜榨果汁、各类新鲜水果等。
二、适当食用的零食(每周1-2次):中等量的脂肪、盐、糖类。如:巧克力、牛肉片、火腿肠、果汁含量30%的果(蔬)饮料等。
三、限制食用的零食(每周不超1次):高糖、高盐、高脂肪类。如:棉花糖、糖果、炸鸡块、膨化食品、巧克力派、奶油夹心饼干、奶油蛋糕、方便面、罐头、炼乳、炸薯片、可乐、雪糕等。
第三篇:申论热点之 三公消费
公开“三公消费”时间表是个良好的开端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全国人大预算委主任高强前天表示,将在今年6月报告的2010年中央财政决算中公开“三公支出”。民间所谓“三公支出”是指公费出国、公车消费、公款吃喝。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出国(境)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等支出原则上零增长”。温家宝回答网络提问时认为,“三公消费”应该管得住,必须管得住。
去年3月17日,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前央行副行长吴晓灵在地方财政改革论坛上透露,“预算改革要加快步伐,希望公款消费、行政经费和项目建设的资金明细表明年公开。”从吴晓灵到高强所体现出的态度越来越明朗,这也使得公开“三公消费”第一次有了具体的时间表。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言,管束公款消费最根本的在于两条,第一是公开透明,第二是民主监督。
“三公消费”始终撩动舆论神经,也是民众评判政府时最易采用的论据。不过迄今为止,无论中央还是地方,都没有给出这三部分支出的准确数据。2008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特约研究员王锡锌间接透露,全国的“三公消费”每年高达9000亿元,占行政支出1/3。这个数据被广泛引用,可是纳税人对详细的“三公消费”仍旧不知情,要求公开的呼声从未中断。
从全国人大财经委的一些表态分析,公开的进程与预算改革的进展挂起钩来,由于统计方面的技术问题拖延了公示“三公消费”的进度。例如因为统计口径、标准等不一致,预算科目比较粗,不够细致,这一方面会导致统计不到位,另一方面也反证对“三公消费”的管理非常粗糙。财政的现实令其不能对公款消费“自圆其说”,公开将影响财政声誉,这大概也是忌讳所在。
当然,“三公消费”的公开与否不仅是财政部门的事务,更直接关系到政府部门的社会形象,直观地反映出部门对公款利用的合法、合理与否,这对行政系统无疑是一个极大挑战和考验。国家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颁行至今,行政公开的质量不尽如人意,这也是“三公消费”难公开的大背景,两者有着千丝万缕的因果关系。
不管是财政的技术问题或是部门的态度问题,不公开本身就是隐患,已经对大众舆论造成了伤害。民众被迫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境地,“三公消费”只有零星的信息透出,这根本无助于行政公信力的产生及维持。保守估计,北京公车数量有70万辆,广州有20万辆。这些碎片化的信息每一次都能带来舆情震动,这就是不公开所造成的社会影响。只有公开才能消除负面的影响。
从总理到市民,对公开“三公消费”有共识。在中间执行环节如果出现“梗阻”现象,为大局计,也只能逆水行舟,但求成功。既然已经给出了确定时间表,在此前提下,用切实行动去纠正信息不对称的行政举措应当更迅速些。温家宝总理说这事关整个反腐败,即便往小处讲,起码利于官民互信。公布时间表预示着良好的开端。
遏制“三公消费”不受控制地扩张,信息完全透明公开只是起点,民主监督力量能以各自的方式产生积极效果才能带来长效治理。广州曾经因应社会询问主动公开部门预算,以表率之举进行大胆尝试。可也应当察见的是,当媒体和民众推动预算公开达到一定程度,比如遇到某些关键节点,仍然需要诸如人大等权力机关的大力呼应。说到底,人大拥有激活财政公开的最高权限。
第四篇:申论热点冲刺:网络消费a
申论热点冲刺:网络消费
1、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新技术正在对文化消费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不仅影响其内容和方式,而且影响其价值取向,进而对整个社会产生影响。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和把握网络消费的新特点具有重要意义。网购比较大的扩张是在最近几年,最早从2006年开始,那时候网购的量只有258亿人民币,到了前年已经到7800多亿人民币,已经增长29倍,数字估计会在1.1-1.2万亿的网购......这样对我们整个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已经起到比较大的作用。从过去只占0.34%到现在已经占到4.32%。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基本上网购每年增长的幅度在百分之八、九十和五、六十之间,网购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消费的方式,这样对我们的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促进我们整个国家用消费来拉动经济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2、网络消费是指人们以互联网络为工具手段而实现其自身需要的满足过程。从网络消费者的群体特点看。消费者行为以及购买行为永远是营销。
者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对于网络营销者也是如此。网络用户是网络营销的主要个体消费者,也是推动网络营销发展的主要动力,它的现状决定了今后网络营销的发展趋势和道路。我们要搞好网络市场营销工作,就必须对网络消费者的群体特征进行分析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
3、网络消费者群体主要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一)注重自我。
(二)头脑冷静,擅长理性分析
(三)喜好新鲜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
(四)好胜,但缺乏耐心。
4、从网络消费需求的特征看。由于互联网商务的出现,消费观念、消费方式和消费者的地位正在发生着重要的变化,互联网商用的发展促进了消费者主权地位的提高;网络营销系统巨大的信息处理能力,为消费者挑选商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选择空间,使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更加理性化。
5、从网络消费者的购买动机看。所谓动机,是指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原动力,即激励人们行为的原因。人们的消费需要都是由购买动机而引起的。网络消费者的购买动机,是指在网络购买活动中,能使网络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的某些内在的动力。我们只有了解消费者的购买动机,才能预测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以便采取相应的促销措施。由于网络促销是一种不见面的销售,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不能直接观察到,因此对网络消费者购买动机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网络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需求动机和心理动机。
6、从网络消费购买过程看。网上购物是指用户为完成购物或与之有关的任务而在网上虚拟的购物环境中浏览、搜索相关商品信息,从而为购买决策提供所需要的必要信息,并实现决策的购买的过程。电子商务的热潮使网上购物作为一种崭新的个人消费模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是消费者需要、购买动机、购买活动和买后使用感受的综合与统一。网络消费的购买过程可分为以下五个阶段:确认需要—→信息收集—→比较选择—→购买决策—→购后评价。
7、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最大限度地占领市场,企业必须虚心听取顾客的反馈意见和建议。方便、快捷、便宜的电子邮件,为网络营销者收集消费者购后评价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厂商在网络上收集到这些评价之后,通过计算机的分析、归纳,可以迅速找出工作中的缺陷和不足,及时了解消费者的意见和建议,制定相应对策,改进自己产品的性能和售后服务。
8、网络消费中存在很多问题。
经营行为缺乏规制。一是隐瞒真实情况,制造虚假广告。网上商店展示的商品往往是一些图片和文字。而许多网上经营者展示商品时,没有一定的展示标准,向消费者提供的大多是不完整的信息,使消费者不能全面判断商品质量,从而造成损失。网络广告作为消费者网上购物的主要依据,而消费者却又很难判别广告信息的真实性,许多经营者故意向消费者提供虚假的商品信息,欺骗消费者;二是网络欺诈。一些经营者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未经工商登记的企业,编造虚假的企业信用信息和经营情况,以及获奖材料,宣称子虚乌有商品和服务信息,骗取消费者。
9、网上消费存在安全隐患。
一是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消费者在网上消费的同时需要登记自己的个人信息,包括电话号码、身份证号、银行账号、通讯地址等等,这样就将消费者的个人保密信息暴露给网络这个开放的平台,导致一些不法分子盗取消费者信息,进行电话、网络等营销活动,骗取消费者信息进行欺骗、榨取等不法行为;二是消费者个人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消费者进行网上交易,首先需要申请个人账户,开通网上银行,存入资金给第三方平台,但是电脑网络系统自己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导致不法分子利用木马等病毒侵入电脑系统,篡改、盗取消费者账号,使消费者个人财产受到损失。
10、网上消费法制不完善。
任何一个健康有序的环境都离不开法制规范,在网络世界里也是一样。但现实社会中的法律不能简单移植到网络虚拟社会中。目前,国内在网络的运行、管理、使用等方面的立法都还是空白。
虽然立法部门和政府主管部门有了一些规定,但基本上是简单、片面和应急性质的,而且执行起来有难度。如,现在网络著作权纠纷层出不穷,但在《著作权法》诞生的1990年,还没有“网络”这个概念,因此现行《著作权法》难以有效地处理好现在的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又如,现行《刑法》基本没有涉及到网络犯罪问题,只规定了两个计算机犯罪罪名,远不能涵盖现有的各种计算机网络犯罪。
由于对许多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无法可依,致使不少违法分子长期逍遥法外。全世界的媒体每天都在传达大量计算机违法犯罪的消息,但最后真正受到法律制裁的人则是屈指可数。在国外有的违法分子在其网上作案被发现后反倒受到重用。网络社会中的法治建设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建设一样重要,不可忽视。但网络立法的滞后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即使是发达国家的网络立法也很不完善。因为网络一方面在普及之中,另一方面又仍在发展之中,难以制定出针对网络成熟状态的稳定法律。因此,网络立法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总是滞后的,操之过急也不行。
【考点分析】
模拟题1:(20分)
结合给定资料,清概括网络消费存在的问题。影响。(15分)
要求:全面、准备、简明。
【参考答案】
一、经营行为缺乏规制。
1、隐瞒情况,制造虚假广告,使消费者不能全面判断商品质量,从而造成损失。
2、网络欺诈。一些经营者编造虚假商品和服务信息,骗取消费者获利。
二、网上消费存在安全隐患。
1、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导致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消费者信息,进行网络不法行为。
2、消费者个人财产安全受到威胁。不法分子利用木马等病毒侵入电脑系统,篡改消费者账号,使消费者财产受到损失。
三、网上消费法治不完善。国内在网络运营、管理、使用方面的立法空白。现有法律简单、片面,带有应急性质,执行起来有难度。
模拟题2:
根据结合给定材料,分析指出网络消费的特点。(20分)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合理。
【参考答案】
1.一、网络消费升级换代。互联网商用的发展,促进了消费者主权地位的提高;网络营销系统巨大的信息处理能力,为消费者挑选商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选择空间,使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更加理性化。
二、网络消费动机新颖。网络促销是一种不见面的销售,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不能直接观察到,因此对网络消费者购买动机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网络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需求动机和心理动机。
3.三、网络消费过程完整。电子商务的热潮使网上购物的过程必须完善。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是消费者需要、购买动机、购买活动和买后使用感受的综合与统一。网络消费的
购买过程可分为以下五个阶段:确认需要—→信息收集—→比较选择—→购买决策—→购后评价。
模拟题3:
针对网络消费存在的问题,提出你的对策。(15分)
要求:对策有针对、具体、合理。
【参考解析】
一、加快推进网购的法规与标准体系的建立,因为现在还缺少这方面的法律法规,特别是网络的零售,第三方交易平台的问题,电子商务企业认定等等相关方面还缺少一些规定。
二、要加强执法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因为网络的交易行为是非常复杂,是跨地区、跨领域的交易,如果没有多部门的协作,形成合力,有一些执法是比较难进行的。
三、要加大创新执法的力度。如果用传统管理商业的模式来执法网上的交易,那成本是大得不可想象,所以一定要创新这些方法,要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四、要加快电子商务的诚信体系的建立,包括跨部门的涉信执法,信息部门之间的共享,以及服务机制化等。要鼓励第三方的机构对网络零售经营主体开展信用的评价和认证的服务。
四、热点范文评析
【范文解析】
网络消费问题何时休
华图教育名师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的应用与普及,我们的现实生活发生了根本的变革,基于网络的消费方式——网上购物的出现及逐渐流行,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人们在网上轻点鼠标就可以实现购物,购买生活、工作和学习用品。网上消费给人们带来的快捷、便利、节约成本等优越条件,使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网上消费,但在看到网上消费有利的一面,同时也应该看到它不利的一面,网上购物本身仍然存在着一些缺陷,如安全性差、质量无保障等。研究网上消费的缺陷和存在的问题,对消费者而言,首先更能从实际情况出发,有选择性地选择消费方式,理性消费,已达到节约成本;其次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资金安全,更有保障的完成网上消费。对企业而言,更能针对消费者的需求进行网络营销,并且采取积极的措施保护资金安全,提高服务质量。对整个社会而言,有利于网上消费更安全可靠、积极地发展下去。
网络消费的问题很多,影响到广大消费者的权益。
经营行为缺乏规制。一是隐瞒真实情况,制造虚假广告。网上商店展示的商品往往是一些图片和文字。而许多网上经营者展示商品时,没有一定的展示标准,向消费者提供的大多是不完整的信息,使消费者不能全面判断商品质量,从而造成损失。网络广告作为消费者网上购物的主要依据,而消费者却又很难判别广告信息的真实性,许多经营者故意向消费者提供虚假的商品信息,欺骗消费者;二是网络欺诈。一些经营者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
构未经工商登记的企业,编造虚假的企业信用信息和经营情况,以及获奖材料,宣称子虚乌有商品和服务信息,骗取消费者。
网上消费存在安全隐患。一是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消费者在网上消费的同时需要登记自己的个人信息,包括电话号码、身份证号、银行账号、通讯地址等等,这样就将消费者的个人保密信息暴露给网络这个开放的平台,导致一些不法分子盗取消费者信息,进行电话、网络等营销活动,骗取消费者信息进行欺骗、榨取等不法行为;二是消费者个人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消费者进行网上交易,首先需要申请个人账户,开通网上银行,存入资金给第三方平台,但是电脑网络系统自己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导致不法分子利用木马等病毒侵入电脑系统,篡改、盗取消费者账号,使消费者个人财产受到损失。
网上消费法制不完善。任何一个健康有序的环境都离不开法制规范,在网络世界里也是一样。但现实社会中的法律不能简单移植到网络虚拟社会中。目前,国内在网络的运行、管理、使用等方面的立法都还是空白。虽然立法部门和政府主管部门有了一些规定,但基本上是简单、片面和应急性质的,而且执行起来有难度。如,现在网络著作权纠纷层出不穷,但在《著作权法》诞生的1990年,还没有“网络”这个概念,因此现行《著作权法》难以有效地处理好现在的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又如,现行《刑法》基本没有涉及到网络犯罪问题,只规定了两个计算机犯罪罪名,远不能涵盖现有的各种计算机网络犯罪。由于对许多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无法可依,致使不少违法分子长期逍遥法外。全世界的媒体每天都在传达大量计算机违法犯罪的消息,但最后真正受到法律制裁的人则是屈指可数。在国外有的违法分子在其网上作案被发现后反倒受到重用。网络社会中的法治建设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建设一样重要,不可忽视。但网络立法的滞后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即使是发达国家的网络立法也很不完善。因为网络一方面在普及之中,另一方面又仍在发展之中,难以制定出针
对网络成熟状态的稳定法律。因此,网络立法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总是滞后的,操之过急也不行。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采取得力的措施予以解决。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设立网络市场主体准入制度。网上消费欺诈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市场主体的真实身份不明确,建议参照现行有形商品交易市场上企业、个体户登记规则,取缔网络无照经营活动,对在因特网从事商品经营的市场主体必须持有营业执照。凡利用互联网从事经营活动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必须申请和使用电子营业执照。对于新设互联网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办理营业执照时,同时发给电子营业执照;已设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新增在网络经营业务的,要进行经营范围的变更登记,经核准变更登记注册的同时核发电子执照。电子执照除了记载营业执照通常内容外,还要记明网站域名、IP地址、可以从事相关商品或服务的前置审批许可证及其有效期、电子执照有效期等事项。从事网络商品经营的商家必须在店铺的显著位置公示其电子执照,做到与在有形市场一样的亮照经营。通过实施对电子商务主体亮照经营制度,可以保证电子商务市场主体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使电子商务活动中的交易环境得到净化。
加强电子支付安全保障。商业银行应完善网上银行运行机制,制定正确的电子银行技术风险管理策略,对建设电子银行的技术方案进行科学论证,确保信息技术安全可靠,做到电子银行系统设计严密、功能完善、运行稳定。一是明确银行的责任。因客户有意泄漏交易密码,或者未按照服务协议尽到应尽的安全防范与保密义务造成损失的,金融机构可以根据服务协议的约定免于承担相应责任,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另外,对金融机构未经批准擅自开办电子银行业务,或者未经批准增加或变更需要审批的电子银行业务类型,造成客户损失的金融机构应承担全部责任;二是应加大电子银行安全技术投入,提高通信网络带宽,建立灾难备份与恢复系统,增强电子银行抵御灾难和意外事故的能力;三是应积极引进一些
高效的安全产品和安全技术,如将指纹识别技术与银行卡结合起来,以指纹密码代替数字密码,提高客户取款的安全性。同时,采取有效措施防范病毒和黑客的攻击,及时更新、升级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提高计算机系统抵御外部网络攻击和抗病毒侵扰的能力,增强电子银行系统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把网上消费立法纳入整个法制体系建设。网上消费立法是整个国家法制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法制体系的建设必须考虑国际网上消费立法的协调。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广泛应用,国民经济的各种活动都无不涉及网上消费。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法律法规需要根据网上消费的需要进行修改,同时也需要制定适应网上消费的新的法律法规,以规范网上消费的市场,促进网上消费的发展,国家的法制体系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只有把网上消费立法纳入整 个国家的法制体系建设,才能形成完整的国家的法规体系。
【文章评析】
本文标题和中心论点明确,结构清晰完整,逻辑清晰,说理充分,语言规范,考生可以借鉴本文学习申论文章的写作。
【政策精选】
2013年9月8日,在国新办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部长助理房爱卿表示,商务部将采取政策支持、完善流通体系、搭建促销平台、抓重点领域等举措来促进消费,并称今年重点会放在网络消费和信用消费上。
房爱卿说,“今年我们重点抓网络消费和信用消费,这两方面在目前形势下对消费的影响更大”。他还表示,将考虑一些扩大消费支持的政策支持,例如此前出台的“家电下乡“汽
车以旧换新”等都对扩大消费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今年国务院颁发的39号文件在税收、金融、土地这些方面也出台了一些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对扩大消费将产生进一步的影响。此外,还将搭建促销的平台。
此外,是通过完善流通体系、降低流通成本来扩大消费。将合理布局网点便利消费,“下一步农超对接的推进力度也要增强。同时,还可以通过在当地生产的菜通过设立临时的销售点来销售农产品(6.79,0.02,0.30%)。此外,电子商务也取得了很好的效益。通过循环流通,以旧换新、收旧送新,也可以扩大消费。”
业内分析,在外需持续低迷的背景下,促消费政策年内将再发力、出实招。预计年内将迎来促消费新政密集发布期,信用消费、网络消费等领域或有政策鼓励。据了解,信用消费鼓励政策酝酿已久,而信用消费发展不充分已成为我国消费率低的重要原因。目前,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消费总额占G D P70%以上,其中信用消费占消费总额三分之二以上;而我国2010年消费总额仅占G D P38%左右,其中信用消费仅占消费总额的12%。
“虽然网络消费和信用消费在消费中并不占主导地位,但其对实体消费是必要的补充。网络消费、信用消费与实体消费相结合后,可以相互促进,有力地扩大内需。”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微博)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为电子商务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网络消费是我国消费类增速最快的类型,因此,扩大消费离不开网络消费。而在收入水平有限的情况下,利用信用消费,可以加大消费者的购买力。
北京工商大学贸易系主任洪涛对记者表示,我国现有网民超过5亿,是世界上网民人数最多的国家,而且这个群体十分活跃,拥有绝对的购买能力。“扩内需的根本是让消费者
有购买力。”白明认为,在营造良好的购物环境和规范消费的基础上,应通过减税,提高消费者实际购买力,真正使消费市场活跃起来。
第五篇:创建消费放心城市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镇在市创建消费放心城市指挥部的正确领导下,严格执行苏创建指挥部下发的苏创消指[]8号《关于开展创建“消费放心镇、街道”活动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构建和谐社会为指导,以促进区、村文明建设水平为目标,紧扣“诚信经营、放心消费”这个主题,大力营造区、村安全、放心消费环境,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最终实现消费放心城市的目标。具体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落实责任,强化领导。为了全面抓好创建工作,并将工作落实到人,为此,镇专门成立了由工商、公安、卫生、物价、爱卫、环保、和市管委等职能部门组成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承担创建工作的组织、协调、检查、考核、公示工作,并且在卫管中心设立了办公点,由卫管中心具体负责创建工作的日常管理和监督检查,基本上做到了组织落实、人员落实、场所落实、经费落实。
二、建立制度,加强管理。为了使创建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镇根据市创建指挥的工作要求,一是建立了例会制度,坚持一月一次例会,使创建工作有计划、有要求、有步骤地顺利开展;二是建立检查制度,采用集中和分散、定期和不定期、重大活动和平时抽查、专项检查与日常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辖区内所有消费场所进行检查,今年共组织商品(服务)质量监督检查九次,先后对超市、餐饮业、美容美发业、洗浴场所、药店、卤菜加工业、糕点加工制作、农资部门、华丰油脂公司、豆制品加工等涉及到群众消费和服务质量的进行了检查,处理了六起卫生质量问题,从源头上控制消费品的质量,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三是建立了监督制度,为了消费者权益能得到及时的保护,消费纠纷得到及时的处理,我们在镇区各社区设立了消费便民投诉站,并在离农贸市场最近,商店、超市、个体工商户相对集中的市管委设立的投诉服务站,负责接待、受理、回复和处理群众的投诉以及来信来访。
三、提高认识,强化宣传。为了使创建工作全面推开,我们镇从提高群众和经营业主的思想认识着手,引导经营业主自律规范、经营主体诚信、一切以人民群众消费安全满意为经营理念,对超市、市场出售的商品、食品推行以索证、索票为内容的准入制度,对三无产品(无生产日期、无保质期、无生产单位)一律不允许进入超市、商店和市场公文写作,不允许销售不合格、超过保质期以及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的食品。在这同时我们还加强宣传,利用广播、宣传栏、宣传资料广泛宣传创建工作的意义目的,及时向群众宣传合格商品、食品的标记,对卫生监督所抽查的食品、商品检验结果进行公示,提醒群众在购买物品的时候引起注意,不合格的物品、食品不购买,宣传与人民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的食品安全知识,十一月份我们在农贸市场举办了《食品卫生法》和食品卫生知识的宣传早市,共发放宣传资料3000多份,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四、以点带面,培育示范,今年我们先后在镇药店、华联超市、苏果超市率先开展了创建活动,其中镇店荣获了“消费放心示范单位”称号并受到了市创消指挥部、市委宣传部的表彰。
以上是我们今年以来在创建消费放心乡镇所做的工作,由于起步较晚,许多工作还未能开展,各种制度还未健全,检查质量监督还没有完全到位,所以离创消指挥部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为此请创消指挥部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下一步工作设想:
1、继续抓好消费乡镇的创建工作,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人人皆知、全民参与的氛围。
2、继续加大督促、检查力度,重点抓好农村“四店”和四小行业的管理。
3、继续抓好“消费放心达标场所”的培育工作,有重点的培育几家“消费放心点”。
4、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完善考核机制,确保创建放心镇有序地进行。
5、进一步做好消费者投诉、来信来访的处理、回复工作,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