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庆水产养殖详细情况
一、重庆水产养殖详细情况
1、养殖面积
2005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69683公顷,其中池塘养殖32827公顷(专用塘9830公顷)、水库养殖(以增殖为主)23499公顷、河沟养殖(以增殖为主)12142公顷、其他养殖1215公顷;围拦养殖300公顷、网箱养殖32公顷、工厂化养殖4180立方米。稻田养鱼96657公顷。
2、养殖产量
2005年全市水产品养殖产量237563吨,其中池塘145576吨、占养殖产量的61.28%(专用塘69623吨、占池塘产量47.83%),水库39231吨、占养殖产量的16.51%,河沟10298吨、占养殖产量的4.33%,其他8270吨、占养殖产量的3.48%,稻田养鱼34188吨、占养殖产量的14.4%;围拦、网箱和工厂化等集约化养殖13970吨、占养殖产量的5.88%。
3、品种构成2005年养殖产量中,以食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鲢鳙鱼为99212吨、占41.76%;偏动物食性鲤鱼和偏植物性食性的鲫鱼为67841吨、占28.56%;草鱼为51467吨、占21.66%;罗非鱼、鮰鱼、鳊鱼、鲶鱼、鲟鱼、青鱼、鳜鱼、黄鳝、泥鳅、鲑鳟、龟鳖、虾蟹、螺等19043吨、占8.11%。
4、单产水平
2005年我市养殖水面平均单产为2919公斤/公顷,比2003年全国平均单产3185公斤/公顷低9.16%。其中池塘4435公斤/公顷、1669公斤/公顷、河沟848公斤/公顷、其他6806公斤/公顷,分别是2003年全国平均水平5217公斤/公顷、1109公斤/公顷、1932公斤/公顷、2946公斤/公顷的85.01%、150.5%、43.89%、231.03%。稻田养鱼354公斤/公顷。
二、重庆市政府对水产养殖方面的政策和扶持
(一)养殖规模达到以下规定标准:
1、池塘养殖达到50亩以上;
2、流水养殖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
3、工厂化养殖达到700平方米以上;
4、工程化稻田养殖达到100亩以上。
(二)养鱼品种、设施、技术等达到农业(渔业)主管部门的规定要求。
(三)渔业规模化养殖应符合当地渔业发展规划。
(四)2006年1月1日后新建并完工的。
(五)对符合上述要求的农户给予一次性补助:
1、新建养鱼池塘每亩补助1000元;
2、新建流水养殖鱼池每平方米补助30元;
3、新建工厂化养殖鱼池每平方米补助100元;
4、新建工程化养鱼稻田每亩补助200元。
三、重庆渔业概况
(一)渔业资源
重庆有各类水面300多万亩,已养水面107万亩、其中池塘51万亩(专业塘15.2万亩)、水库35.2万亩、其他20.8万亩,有宜渔稻田400多万亩。三峡水库成库蓄水到175米后,增加水面60多万亩,达到137万亩。地下冷、热水资源丰富,可大力发展冷水鱼及热带鱼养殖和“绿色食品”。水生野生动物及鱼类种类多,已查明鱼类有7目19科180余种,除国家一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中华鲟、长江鲟、白鲟,国家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胭脂鱼、大鲵、水獭等外,主要经济鱼类有:南方大口鲶、长吻鮠、鳜鱼、铜鱼、中华倒刺鲃、白甲、岩原鲤、黄颡鱼、裂腹鱼、华鲮、乌鳢、长薄鳅等。还有国家一级保护水生植物莼菜。
(二)直辖以来的重庆渔业
直辖以来,重庆市渔业系统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及市委、市府的一系列正确决策,依靠科技、强化政策投资引导、优化养殖品种结构和渔业产业结构、加强水产品质量管理、积极推进渔业产业化经营、落实资源保护措施、不断加强渔业管理和执法能力建设,渔业得到快速发展,成绩显著,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应有贡献。一是水产品产量在调优中快速增长。2005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达到25.1万吨,其中名优产品8万吨,分别比1996年14.1万吨、1万吨增长78%和7倍。二是水产养殖面积不断扩大。2005年水产养殖面积达到69683公顷,比1996年51017万公顷增长36.6%,其中专用塘面积1万公顷,比1996年0.6公顷增长66.7%。三是水产养殖单产水平不断提高。2005年全市养殖水面单产达到2919公斤/公顷,其中池塘单产水平达到4435公斤/公顷,比1996年1810公斤/公顷、2461公斤/公顷分别增长61.27%和80.2%。四是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2005年全市通过产地环境认证的基地20个7533公顷,比2002年67公顷增加111倍多,认定无公害水产品15个,水产品食用安全状况良好。五是观光休闲渔业不断发展。2005年观光休闲渔业基地达到4700多公顷,比2001年的2000多公顷增长135%。六是渔业经济总产值快速增加。2005年全市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36.7亿元,比1996年的13.4亿元增长1.7倍。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96年的3.15%,上升到2005年的5.54%。七是渔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建成了20个渔业基础设施项目,14个项目正在建设,执法手段进一步改善,渔业发展后劲增强。
四、重庆渔业在全国及西部所处的位置
(一)水产品总产量。2001年~2005年五年中,尽管水产品总产量有所增长,但始终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排名19位、在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排名第3位,占全国总产量的0.45%—0.49%,2005年占西部总产量的5.33%。这说明发展速度不快,从总量上突破困难大。
(二)人均水产品占有量。2005年重庆人均水产品占有量为8.03公斤,为全国人均水产品占有量39.02公斤的20.6%,居西部第四位,是广西的13.8%、四川的71%、宁夏的75%。说明水产品市场空间还很大。
(三)苗种生产投放。全市苗种繁育生产单位及个体900多个,2005年全市生产各类水花鱼苗41亿尾,在西部排名第五。生产鱼种4.02万吨,西部排名第三,全年投放鱼种4.4万吨,西部排名第三。鱼种静态缺口在4000吨左右,动态缺口1万吨以上。2005年水花鱼苗生产量占全国的0.06%,鱼种生产量占全国的1.43%,投放鱼种占全国的1.43%;水花鱼苗生产量占西部7.51%,鱼种生产量占西部12.42%,投放鱼种量占西部11.88%。说明鱼种
投放充足与否,与水产品总产量特别是养殖总产量息息相关。
(四)水产养殖面积。2005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69683公顷,西部排名第五,约为广西的25%、四川的33%、内蒙古的58%,不及云南。人均水产养殖面积居西部第七位,不到青海的25%、广西、内蒙古的50%,不及新疆、宁夏、四川。2005年,水产养殖面积占全国的0.9%、占西部的7.2%。鱼儿离不开水,在单产一定的情况下,养殖水面大小决定着水产品产量的高低,但养殖面积不是决定水产品产量和渔业经济发展的唯一因素。
(五)水产养殖单产。2005年全市养殖水面产鱼2919公斤/公顷,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14公斤,居全国第17位、西部第四位,比广西低1973公斤、四川低1627公斤。其中池塘每公顷产鱼4435公斤,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215公斤,居全国第21位、西部排第8位。2005年,养殖水面单产与全国平均单产5650公斤/公顷比较,相差1215公斤/公顷,其中池塘养殖单产4435公斤/公顷,与西部平均单产4929公斤/公顷比较。相差494公斤/公顷,说明该市水产养殖依靠科技、提高单产的潜力还比较大。
(六)渔业经济总产值。2005年全市渔业经济总产值367308万元,居全国第20位、西部排第四位,是广西的20%、四川的27%,不及云南。其中渔业产值267201万元,居全国第20位、西部排第四位是广西的18%、四川的30%,不及云南。渔业经济总产值及渔业产值在全国和西部排位均比总产量后靠一位,说明产业结构、水产品品种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
五、渔业发展的优劣势
从以上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直辖以来,重庆市渔业得到快速发展,总体发展水平在西部略占优势,排位比较靠前,但远远落后于内陆四川省,云南省也有赶超的势头,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更不能与沿海、内陆资源强省、产量大省相比。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进一步从比较中找出渔业发展的真正优势和劣势,找准突破口,扬长避短,突出特色,不失时机地推动全市渔业又快又好地发展,才能提升全市渔业的地位。
(一)主要优势
一是库区机会大:三峡水库80%的水面在重庆境内,蓄水175米后增加水面60多万亩,达到137万亩。这一巨大水库,为开展鱼类增殖创造了良好条件,其中形成的众多库湾、库汊是发展特色生态渔业的良好场所。只要充分打好“库区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扎实工作,三峡水库渔业发展就一定会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二是市场空间大:2005年全市水产品人均占有量比全国人均水平低30多公斤,与西部广西差距大,与四川、宁夏也有比较大的差距,人均消费量是占有量的2倍。水产品是我市市民喜爱的食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消费水产品的量将越来越大,这就为渔业生产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市场空间。
三是单产潜力大:重庆市现有养殖水面特别是池塘单产水平较低,既与全国平均单产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又在西部处于比较落后的位置,只要积极引导,加大对现有养殖基地特别是池塘养殖的基地的综合改造,运用良种,充分发挥渔业科技的作用,养殖单产水平就会得
到迅速提高,水产品总产量也会得到较大提升。
四是产业前途大:该市渔业经济总产值排位在全国、西部均比较靠后,主要原因是养殖品种结构不优、渔业二、三产业发展滞后所致。目前大口鲶、中华倒刺鲃、长吻鮠、胭脂鱼、鳜鱼、黄颡鱼、翘嘴红鲌等一批地方特色品种得到逐步开发,这为我市渔业实施“差异性战略”和“走出去战略” 创造了条件,只要坚持不懈搞好地方特色品种开发,养殖效益将会得到很大提高。同时,水产品加工刚起步,休闲观光渔业蓬勃发展前景好。只要养殖品种对路,完全能形成水产养殖生产与渔业二三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局面,从而提高渔业经济的总体实力。
(二)主要劣势
一是水面资源少:该市总的养殖水面和人均养殖水面在全国排名靠后,在西部不占优,既不及水产大省、强省广西、四川,也不及综合实力不如重庆的内蒙、云南。若内蒙、云南发挥优势,加快发展,我们又不思进取,那么内蒙、云南的综合实力完全可经过一段时间超越我们。
二是苗种品质差、量不足:主要常规养殖品种亲本长期未更新换代,常年所需苗种缺口大,优良苗种供应严重不足,始终是制约我市渔业快速发展的瓶颈。
三是池塘养殖基础弱:全市养殖池塘多数为山坪塘,专用池塘少,仅占全部池塘面积的29.8%,很多专用池塘因建造时间较早,池底淤积严重,沟渠、渔业机械不配套,良种、科技运用难以奏效,养殖单产和效益难以提高,严重影响全市渔业经济快速发展和综合实力的增强。
六、重庆渔业发展的主要对策措施
发展定位:重庆渔业发展不能过分追求水产品总产量增长,要把发展侧重点摆在挖掘现有养殖水面、可利用水面和特色品种资源的潜力上,要在保持水产品总产量适度增长的同时,突出特色,优化水产品品种结构和渔业产业结构,努力提高渔业的综合实力和效益,提升渔业地位。
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观统揽渔业全局,以质量效益为核心,以科技为先导,紧紧围绕“两确保(确保水产品安全供给、渔民持续增收)、两促进(促进渔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渔业可持续发展)”目标,探索一个模式,推广“两大技术”,实施“三项工程”,开发“十大品种”,扎实推进现代渔业建设,进一步提高渔业综合生产能力,努力实现渔业地位的全面提升。
主要对策措施是:
(一)探索一个模式,努力延伸渔业产业链条。采取种子直补、优惠贷款的办法,建设一批水产品加工标准化养殖基地,鼓励重点发展大口鲶、罗非鱼、长吻鮠、鲟鳇鱼、三文鱼等适宜加工品种的养殖。鼓励发展水产品加工,重点采取优惠税收政策和信贷政策,支持现
有水产品加工企业,加强技术改造,积极探索加工新的养殖品种、创水产品加工名牌,实施企业+基地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以其良好的效益带动有条件的地方发展水产品加工企业,努力延伸渔业产业链条,提高全市水产品的附加值和渔业综合效益。
(二)推广二大技术,努力提高水产养殖效益。一是大力推广健康养殖技术。大力推广“以渔养水、以水养鱼”、“不得病、不用药”和“测水养鱼”等生态健康养殖理念和做法,深入推动技术入户,加强示范,积极开展健康养殖示范县(区、场)创建活动,培育一批水产健康养殖示范户,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使健康养殖理念深入养殖者心中,健康养殖技术被更多的养殖者真正掌握,带动全市健康养殖发展,保障水产品质量。二是大力推广池塘“五化”技术。在现有池塘特别是专用池塘中,大力推广池塘“五化”技术,即“五化”即养殖水质调控化、主养品种名优化、投入饵料精量化、养殖用药规范化、增氧投饵机械化,逐步实现全市专塘亩单产主养名优品种1吨以上、搭养品种200公斤左右、亩产值1万元的目标。
(三)实施“三项工程”,努力提高渔业综合生产能力。一是实施池塘基础设施改造工程。通过降(清除淤泥)、升(埂坎加固加高)、疏(进、排水沟渠的疏通整治)、配(配备增氧机、投饵机等渔业机械),加大改造力度,改善现有池塘养殖的基础条件,为优良品种、先进实用技术等的运用收到良好效果。二是实施水产良种工程。用三至五年时间为全市900多个苗种繁育生产场(点)更新80%的亲本。以改造为主,突出建好鳜鱼、白甲鱼、黄颡鱼、胭脂鱼、岩原鲤、中华倒刺鲃、大口鲶、长吻鮠、冷水鱼等一批地方特色优势品种的原良种场和苗种繁育场,努力为水产养殖业发展提供充足的特色优良品种,为推动水产品品种结构优化、提高养殖单产、增加总产打下坚实基础。三是库区渔业增殖工程。通过几年努力建成增殖、保护基地12个。每年增殖放流鲢、鳙鱼4000万尾、8厘米长吻鮠、中华倒刺鲃鱼种500万尾,可增加捕捞产量1.2万吨, 增加就业岗位4135—16820个,供养10383—420501人,可以安置部分移民,增加移民收入。同时,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试点取得成功的基础,开展库区适宜库湾、库汊开展珍珠增殖,既科学合理利用了水面、又净化化了渔业水质。
(四)开发“十大品种”,努力优化养殖水产品结构。在搞好大众消费品种养殖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加大名优品种开发力度。重点主推优质鲫鱼、斑点叉尾鮰、加州鲈等引进品种和长江名优鱼类黄颡鱼、翘嘴红鲌、鳜鱼、白甲鱼、胭脂鱼、岩原鲤、大口鲶、长吻鮠等地方开发品种,形成一批名优特色品种养殖示范基地,以基地良好效益带动全市养殖品种结构优化和整体效益提高。
第二篇:水产养殖注意事项
高温干旱天气水产养殖注意事项
日期:2013年08月13日
7月份以来我省持续晴热高温天气,使大小河流、山塘、水库和池塘蓄水量急剧下降,有的鱼塘水位下降达三分之二,给我省水产养殖生产造成了不小的的损失。
持续高温干旱,使养殖塘水位下降,水温上升并维持在较高水平。据对水位较深的池塘水温测定,水温已高达36.2℃,超过了我省主要养殖生物的生长、生理极限。如我省养殖的大多鲤科鱼类,其适宜生长水温在15~32℃,超过32℃食欲减退、生长缓慢,升至34℃影响呼吸,37℃时失去平衡,41℃时出现痉挛和昏迷。海水蟹类的生长温度在15~32℃;南美白对虾尽管能耐35℃的高温,但其最适生长水温是25~32℃,36℃以上的高温造成摄食量大幅下降,影响蜕壳生长。因此,长期持续超过生长极限的高温,易使养殖鱼虾抵抗力下降。据我省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全省7月份的养殖病害损失达到去年同期的3倍。其中,余杭2600亩乌鳢养殖,发病率达到57.7%,亩均损失4000多元。乐清某泥蚶养殖场有120亩池塘出现无症状的死亡现象,死亡率高达3.97%,经济损失近20万元。周边养殖场也有类似的死亡现象。嘉兴市嘉善县也有66亩养殖河蟹出现了高温导致的死亡现象。
当前正值养殖生物生长旺盛期,摄食量大,排泄物和残饵多,会产生大量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使水质、底质环境恶化,病原菌大量滋生,极易导致病害发生与流行。再加上近期高温干旱过后,可能出现雷阵雨天气,极易形成高温、低压、闷热天气,造成水体溶氧下降,从而导致养殖生物缺氧死亡。
因此,针对当前持续高温干旱和后续可能出现高温、低压、闷热气候情况,对水产养殖管理提出以下建议:
1.适当减少投饲量。在持续高温情况下,更要注意科学投饲。可
适当降低投饲量或减少投喂次数,注意饲料质量,并在饲料中适当添加维生素、免疫增强剂等,提高鱼虾的抵抗力。同时,要及时清除残饵,防治水质恶化。
2.适量加换新鲜水。有充足水源的地方要及时加换新水,并使池塘水位尽可能维持在最高水位。一般7~10天注入新水一次,每次换水10~15厘米。加注新水时,尽量避免将底质冲起。
3.及时开启增氧机。要增添增氧机、抽水机等机械设备,增加增氧次数,防止鱼虾缺氧浮头。要特别注意中午和后半夜增氧,雷阵雨天增氧,适当延长增氧时间,必要时全天增氧。
4.加强水质环境管理。生石灰改善水质效果明显,可每10~15天按每立方米水体25~30克的剂量全池泼洒生石灰一次。消毒3天后,施投微生态制剂、底质改良剂等,以改善养殖水体环境。
5.要特别注意可能出现的气候突变。高温过后,可能出现雷阵雨和高温闷热天气,容易引起水质突变和鱼虾应激反应。因此请各养殖户注意气象信息,平时要勤巡塘,及时掌握天气、水质、鱼虾吃食活动变化情况,尽可能保持水体环境的稳定,预防鱼虾病害的暴发。
6.及时进行疏捕。要准确估算每个池塘的承载能力,对密度过高的池塘进行适当疏捕。已达到商品规模的可适当捕大留小,鱼苗塘要及时分塘养殖,降低养殖密度,力争把因高温干旱造成的渔业损失降到最低。
7.温室养殖要注意通风。
第三篇:水产养殖新技术
太阳能光催化植物净水方法
在养鱼水面设置太阳能光催化植物浮床,其上设置充气提水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及依次水平设置泡沫海绵、玻璃珠光催化反应帘、水栽植物。太阳能光伏发电带动充气泵工作,将空气送入提水管内放置的释气石,微气泡携水上升,提送至浮床,经泡沫海绵过滤和玻璃珠光催化反应帘,泡沫塑料海绵过滤后截留的固相杂质排除;水与玻璃珠上涂有的TiO2光催化薄膜接触反应,将水中有机污染物降解成小分子态的无机氮和矿化物,再经光催化处理后的水流经水栽植物,由植物营养吸收,净化水流出浮床,回落养鱼水域。本发明可在养殖水面直接利用太阳能进行过滤净化、增氧,还可用于环保和绿地景观水域的水质处理。
浮岛式太阳能光伏纳米净水装置
由填料桶、布水盘、气提泵和太阳能光伏气泵装置组成;填料桶底部分别置有硬管和出水管,四周固定泡沫塑料浮体;填料桶内间隔设置至少两层筛网板,筛板间填充多种生物净水纳米功能材料;布水盘底部带有通孔,布水盘由槽板构成槽沟,各槽沟均连通;槽沟内铺设过滤海棉;布水盘覆盖在填料桶上;输气管置于硬管内;输气管一端联通充气泵,另端联接散气石,硬管上端口伸出布水盘;两块太阳能光伏电板分别与填料桶连接;太阳能光伏电板的输出线路通过充放电控制器的控制电路分别与蓄电池和充气泵的连接。本新型适合于野外养鱼池塘、污水处理厂、污染修复水域以及景观绿地。
鱼菜共生系统
鱼菜共生系统,是养鱼池与无土栽培植物组合的“黄金搭档”。养鱼污染的水,供植物吸收净化后,再返回来养鱼。系统中的物质就地进行良性循环,能量朝着鱼、菜双方有利的方向流动,是物尽其用,无废化生产,属典型的生态循环经济。
目前正朝着两种趋势发展。一种是工业化养殖,国内外都已产业化运作,追求规模效益,规模越搞越大。例如,江苏省淮安市的鱼菜共生系统一个车间为2000平方米,湖北省宜昌市的鱼菜共生系统一个车间为3000平方米,浙江省外销规模有的已达1万平方米,并已成功地销售到意大利、新西兰、葡萄牙、俄罗斯、澳大利亚等8个国家。另一种是休闲性“家庭版”养殖,追求的是袖珍化、平民化,搞超集约鱼菜共生,规模越搞越小。
鱼蛋白多肽水产饲料
在公知的水产饲料中添加鱼蛋白活性多肽、葵花粕、麸皮、鱼粉、矿质元素等;本发明既含亚油酸又含鱼蛋白活性多肽,具有对营养吸收好、营养均衡、可全面调理动物免疫机能;可增加幼苗成活率、提高生产性能。
池塘封闭循环水养殖废水脱氮的试验研究
确定封闭循环水养殖池塘系统对养殖水体的脱氮能力。循环净水系统主要有生物合成固氮、污泥吸附分离脱氮、光化学脱氮、微生物脱氮、物理脱氮等环节,采用海洋监测国家标准方法对系统中的养殖水体进行跟踪监测。结果表明:系统对养殖水体中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10.37%~27.35%,22.45%~44.74%和22.00%~79.53%,脱氮解毒效果较好。
第四篇:水产养殖技术资料
水产养殖技术资料
(一)保持良好的养殖水环境
1、水质要求:养好一池鱼,必须管好一池水。水质必须符合鱼虾蟹类的生理要求并能满足它们的生长繁殖所需。
2、执行标准:我国国家标准《渔业用水水质》(GB11607-89)及农业行业标准--无公害农业标准《淡水养殖水质标准》(NY5051-2001)。主要指标:溶解氧一天中必须有16小时以上的时间大于5mg/L,任何时间不得低于3 mg/L;酸碱度,即PH值在6.5-8.5之间;氨氮小于0.6 mg/L;硫化物小于0.2 mg/L。
3、控制方法: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方法调节水质,为鱼类健康生长创造良好的水质条件。物理方法有:使用增氧机、使用水质改良剂、合理换水。化学方法是使用化学改良剂。生物方法是使用微生物菌调节水质。
4、正确使用增氧机:遵循“三开两不开”原则。“三开”即晴天中午开机2小时左右;阴天,次日清晨开机到日出;半夜前后开机到日出。“两不开”是傍晚不开机;阴天白天不开机,要开长时间开机。
5、注意事项:根据养殖对象的特点,按照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标准调节水质,严禁使用国家规定禁用的药物和化学制剂。
(二).培育和选用健康苗种
水产苗种生产与引进要符合《渔业法》和农业部颁布的《水产苗种管理办法》之规定。用于繁殖的亲本必须来源于原良种场,质量符合相关标准。生产条件和设施应符合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的要求,苗种质量须经具有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检验检疫。放养的鱼苗要体色正常、皮肤光亮、体质健壮、遗传性状稳定、健康状况良好、规格整齐、数量准确,一次放足,规格50—75克为宜。
(三).提供优质的饵料
饵料营养是无公害水产养殖的物质基础,合理地选择饵料品种,科学地投喂是无公害水产养殖的关键环节。提倡使用配合饲料。使用新鲜杂鱼,应及时投喂,确保鲜度;使用冷冻杂鱼,应严格控制解冻时间,避免在阳光下暴晒致使腐败变质。
配合饲料应符合《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标准》(NY5072—2002)和各养殖种类配合饲料营养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使用药物添加剂的种类和用量应符合农业部《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中的规定,不得选用国家规定禁止使用的药物,也不得在饲料中长期添加抗菌药物。
(四).控制适宜的养殖密度
合理的放养密度是无公害水产养殖的重要内容。超负荷养殖易引起养殖环境恶化,疾病爆发蔓延,水产品质量下降和商品率低等问题。养殖密度必须严格控制,确保良好的养殖环境。苗种放养时间选择在晴天上午进行,放养时应用5%的食盐水浸浴3—5分钟,对苗种进行彻底消毒。放养时将装有消毒鱼的桶或筐轻轻放入水中,让鱼自行游出,进入养殖水体。
(五).进行合理的混养技术
在水产养殖中要进行合理的搭配,一方面尽可能最大的利用水域空间,获取更高的产量,另一方面各种鱼的合理搭配对水域环境起到调节作用,避免水质恶化,也就是吃食性鱼搭配部分滤食性鱼,上层鱼搭配部分下层鱼。
(六)、采用轮捕轮放技术
轮捕轮放,即“一次放足、分批捕捞、捕大留小”的放养方法,是获得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l)缓和了混养密度、投饵施肥与池塘溶氧不相适应的矛盾
(2)避免了饲养前期鱼种放养不足,不能充分利用水体的缺点
(3)做到了常年合理密养,合理利用饵料,充分发挥池塘的周年生产潜力。
轮捕轮放一般从每年6月开始,到年底结束。轮捕主要对象是放养密度较大的鲢鳙鱼和养殖后期不耐肥水的草鱼、团头鲂。罗非鱼只要达到商品规格也能轮捕,鲤鱼、鲫鱼、黄颡鱼因捕捞困难,难以轮捕。
如果6月以前由于鱼种放养时间不长,池鱼增重不多,那么一般不轮捕。7至9月水温较高,鱼类生长快,需要轮捕稀疏密度。10月以后水温日渐降低,鱼类生长慢,除捕出符合商品规格的鲢鳙、团头鲂和草鱼外,主要应捕出易受低温影响致死的罗非鱼。
为了掌握轮捕的时间及数量,除经常观查池鱼浮头、摄食和生长情况外,还要了解不同时期、不同水温条件下,几种主要养殖鱼类的净产量和各饲养阶段的增重比例,以此推断渔池最大容纳量的出现时间,作为适时轮捕套养依据。
(七)、科学地预防和治疗疾病
疾病预防和合理使用渔药是无公害水产养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生态学和营养学来指导养殖生产,在充分了解常见病及其流行的基础上,做好积极的预防工作,是无公害水产养殖的主要任务。渔用药物的使用应符合国家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1—2002)和《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化合物清单》的规定。
1.遵循原则:
(1)坚持“全面预防,积极治疗;以防为主,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原则。
(2)严格遵循国务院、农业部有关规定,严禁使用未经取得生产许可证、批准文号、生产执行标准的渔药
(3)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渔药,建议使用生物渔药、生物制品。
(4)鱼病发生时应对症用药,防止滥用渔药与盲目增大用药量或增加用药次数、延长用药时间。(参见常用外用渔药及使用方法表,参见内服渔药表)
(5)食用鱼上市前,应有休药期。(参见常用渔药休药期表)
2、禁用渔药
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或具有三致毒性(致癌、致畸、致突变)的渔药。(参见禁用渔药表)
3、给药方法
遍洒法、口服法、挂袋挂篓法和浸浴法。
(八)、日常管理
(1)、巡塘:坚持早、晚巡塘各一次,观察水色及鱼的活动、吃食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2)、水质调节:4、5、9月份每20天注排水一次,每次为池水的三分之一;6、7、8月份10-15天注排水一次。使池水透明度不低于30cm,用生石灰调节PH值,使池水PH值达到7-8。
(3)、鱼病预防:
池水消毒:养殖期内最好用微生物制剂防治鱼病。每10天一次,每次1000ml/亩,全池泼洒.工具消毒:每周2-3次,用 5%的食盐水浸洗30分钟
第五篇:水产养殖
水产菌液EM
效果:
* 增进健康,降低发病率及死亡率;
* 促进生长发育、增重,增加产量;
* 改善肉质;
* 净化水质,改善环境,延长换水间隔。
* 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用法用量:
1、池塘养殖,放苗或水花前3-4天每亩用2000ml全池泼洒,放苗或水花时,用30ml兑水
10公斤,浸泡15分钟,每亩泼洒2000ml,以后每隔15-20天,每亩用2000ml泼洒。
2、水库使用,每亩按1000-2000ml使用一次,每15天使用一次,最好配合使用有机复合肥,这样效果更佳。
3、全池泼洒:0.5~0.8ppm,即1米水深,每亩使用约1000ml,10~15天使用一次,养殖种,后期可酌情加大用量至2000ml4、拌料喂养:使用饵料重量的0.3~0.5%,即每100公斤饲料用300~500ml,可以喂养鱼类,虾类、黄鳝,龟类等各种动物。
一、养鱼:
1、水面处理:放养前3~10天,用100倍农富康水产菌液泼洒水面,每亩约需农富康水产菌液2公升(视鱼塘深浅而定)。以后可视情况每月泼洒一次(用量可适当减少)。
3、饲料处理:可用农富康水产菌液对饲料进行发酵,将发酵好的饲料按1~3%的比例均匀掺和入鱼饲料中投喂。也可用100倍左右浓度的农富康水产菌液喷洒饵料,以喷湿为度,马上投喂。或者用500稀释液均匀拌和饲料后投喂。
二、甲鱼:
1、饲料中添加农富康水产菌液,每公斤饲料用农富康水产菌液3毫升,稀释后均匀拌入饲料。
2、养殖池中泼洒农富康水产菌液,使水体含农富康水产菌液浓度为10mg/L。每次换水时泼洒。
3、饲料加工处用农富康水产菌液1000倍喷洒,可有效消除臭味,改善环境。
三、对虾:
1、养殖池中泼洒农富康水产菌液:在对虾体长0.5~2.5CM时,使水体含农富康水产菌液浓度2~3mg/L,每4天泼洒一次;对虾体长至2.5以上时,使水体含农富康水产菌液浓度4~6mg/L,每3天泼洒一次。
2、换水方法:前期每8天换水一半并吸污;后期每6天换水一半并吸污。
3、饲料中添加农富康水产菌液:以饲料0.2%的比例取农富康水产菌液,稀释后拌入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