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清障车现状及发展趋势调研报告
清障车现状及发展趋势调研报告
摘要
清障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调研报告是对其整体情况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包括其生命周期、市场容量、成长空间和盈利空间、演变趋势等。更为准确的说法是通过对大量一手市场调研数据的深入分析,全面客观的剖析当前清障车行业发展的总体市场容量、市场规模、竞争格局、进出口情况和市场需求特征,以及行业重点企业的产销运营分析,并根据各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各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准确分析与预测。
清障车全名为道路清障车,又称拖车、道路救援车、拖拽车,清障车主要是由:底盘、起重装置、托举牵引装置、液压系统、电控系统、车体与工具箱等组成,具有起吊、拽拉和托举牵引等多项功能,适用于高速公路、城市道路的清障作业。清障车是指装有道路抢险作业装备的专用汽车。由于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故障和事故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在高等级公路上,这种现象时常发生。清障车的任务就是将故障车或事故车及时地拖离现场,确保道路的畅通无阻。因此,道路清障车又称道路抢险车。随着高等级路面和在用汽车的增多,清障车也得到了发展。
清障车按类别主要分为:拖吊连体型、拖吊分离型,一拖一型,平板一拖二型,多功能清障车,液压自动夹紧型能力划分。按照能力分为轻型、中重型及超重型。轻型清障车作业对象是轻型载货汽车,微型客车及轿车等,中重型清障车的清障作业对象是中重型载货汽车,大中型客车等,超重型清障车作业对象是重型载货汽车及超重型半挂汽车系列等。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公路建设突飞猛进,里程不断增加,我国“五纵七横”公路主干线将基本建成。公路建设的发展,为车辆行驶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汽车保有量日益增多。汽车给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因汽车而发生的交通事故也给人们带来了不尽的烦恼。
汽车因故障停在公路上会严重堵塞交通,特别是高速公路上,车速高,流量大,一旦发生交通事故不能及时处理,将会严重堵塞交通。由于交通事故是不可预见的,故障车辆的损坏程度不一,因此,能够迅速清理事故现场且操作简便具有多种功能的清障车受到交管部门的青睐
现有的清障车功能,不论是进口车还是国产车,大多只限于起吊、拽拉、托牵等几项。其中应用最多的是托牵功能。真正具有抢险救援等多功能的清障车很少,尤其不足的是托举和托牵能力不够。国产清障车的额定托举能力在后轴超载
20%的情况下,达不到底盘标定载质量的50%。如3t普通托用式清障车,其额定托举能力在1t至1.5t左右,8t普通托吊式清障车额定托举能力在4t以下,20t双后轴旋转吊式清障车,其额定托举能力只有6t左右。进口清障车的额定托举能力比国产清障车还要小。拖救人员普遍反映,当遇到8t超载货车和8t以上载货车,尤其是遇到高级豪华大客车出现故障时,现有的清障车很难完成托牵清障,严重影响了交通。有清障车生产商希望通过加大底盘吨位来解决这一问题,但托牵能力提高有限,而车价成数倍增长,影响了用户的经济效益。因此,市场呼唤托举和托牵能力大的清障车。
清障车重型化是清障车技术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随着我国汽车吨位重型化的调整,国家西部开发、南水北调和西气东输的建设,加上奥运建设的铺开和上海世博会建设的启动,道路条件的改善,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公路运输向高速化、集约化、专用化、集装箱化发展,必将引起重型汽车业(包括专用重型汽车)的崛起。作为保证道路畅通的清障车,无凝也必须重型化,才能满足重型车辆的清障需要。
清障车智能化,就是从安全、方便、人性化考虑,在系统中装配一些智能设备,如遥控系统,机构安全报警系统,紧急拯救系统。
清障车底盘专用化,是国内清障车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内的清障车全部是利用二类底盘来改装的。二类底盘的轴荷分布是按载货车来设计的,这与清障车托举作业时的所要求轴荷分布是不同的。往往会出现清障的托举机构还有潜力,清障车的总质量也小于其最大总质量,但其后轴却已经超载了。二类底盘的轴荷分布对清障车是不适用的。由于清障车是种作业车,其需随车携带许多作业附件工具。而专用作业辅件是作业安全快速重要的保证。随着车辆的种类和款式的不断增多,道路上造成事故与故障的模式也千变万化,因此,只有不断地开发安全、实用、高效的作业辅件才能满足各类清障作业的需要。
随着我国城乡道路条件的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需要“高速、安全、便捷、舒适”的交通环境。为了确保交通环境的安全畅通,我国各级交通管理部门亟需对老旧装备进行改进和更新,购进救援功能全的清障车。可以预见,我国清障车市场的前景是很广阔的。
近年来,我国清障车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真正功能齐全、外形美观的清障车还很少,尤其是适用于清理各级公路及城市道路肇事、故障及违章停放车辆的清障车,市场需求缺口很大。据国内有关专家预测,未来10年“拖吊”式和“旋转”式清障车的年需求辆约为800台;“平板”式和“升降平台”式清障车年需求辆为1000台;多功能清障车年需求辆为3500台;大型清障车的年需求辆为10台左右。性能优良、功能齐全,操作方便的清障车将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清障车将会走向优化车身结构、采用高强度钢材或是应用新型材料、轻量化、高技术化、厢式化和城市专用汽车轻型化等趋势。
第二篇:社区居家养老现状及发展趋势调研报告
社区居家养老现状及发展趋势调研报告
一、居家养老的概念和现实意义
(一)居家养老的概念
居家养老的意义在于老年人养老的场所是在自己家中,除需要家庭照料外,还依靠社会帮助。它强调了社区照顾在养老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老年人开展日常照料、生活护理、精神慰藉等多种形式,建立起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二)开展居家养老的现实意义
1、是适应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社区是老年人的聚居地,是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和生活空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衰老,老年人对社区服务的需求逐渐增加,对社区的依附性越来越强。依托社区构筑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不仅具有方便易行、针对性强、参与面广等特点,而且还能给老人带来认同感和归宿感。我国传统的大家庭,正在或者已经被核心家庭取代,老年人和子女分开居住已经相当普遍,“空巢”家庭增多,这给老人的生活照顾、医疗保健及精神照料方面都带来诸多不便。对众多独生子女来说,将来对老人的赡养、照料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如提供照顾所带来的经济、身体和精神等负担或压力以及照顾与工作之间的冲突等。因此,依托社区构筑社会化居家养老是城市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适应老人及其家庭需求的客观要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2、在排除子女后顾之忧的同时,维护老年人与其子女双方的自尊心。
中国传统文化中,乌雀尚能反哺,靠子女养老的做法自古以来就被视为天经地义。但是在现代高节奏的生活状态面前,时间地域等的限制使得完全靠子女在身边尽孝的选择越来越变为一种奢求。一方面,子女在亲情上割舍不开、不愿父母离开,另一方面从社会舆论上更难以接受背负不赡养老人的骂名,可是自身的工作不允许长期分心,自己的体力也不允许兼顾老人和事业,往往是病榻上老人身体未好,病榻前的子女已累倒。实行社区居家养老,子女以赎买劳务的方式使得老人得到妥善的照料,也可以减轻自己的双重压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闲暇之余,仍可以陪伴父母生活在一起,增强感情。作为老人来说,既不再感到自己是子女的负担与拖累,又可以很好地生活在子女的关怀和社区护理员的帮助之下,在解除了子女后顾之忧的同时,也维护了老年人和子女双方的自尊心。这种养老模式可以缓解社会养老的压力,减轻政府的负担。
3、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现实需要。
家庭和社区是老年人的基本活动场所和生活空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衰老,老年人对社区服务的需求及对社区的依附性越来越强。依托社区进行居家养老不仅具有方便易行、针对性强、参与面广等特点,而且还能给老人带来认同感和归宿感。现代社会家庭,老年人和子女分开居住已经相当普遍,“空巢”家庭增多,这给老人的生活照顾、医疗保健及精神慰藉方面都带来诸多不便。实行社区居家养老是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适应老人及其家庭需求,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现实需要。
4、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现实要求。
基于对我国国情的考虑,单一依靠政府财政进行社会养老福利事业显然无法适应需要,同时还会对国家财政造成巨大压力,居家养老体系建设过程为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提供了有益的尝试,也是社会结构转变的必由之路。
二、居家养老的现状分析及问题分析
西宁路街道第十四社区居委会成立于2006年3月,管辖美林花园、众鑫花园两个小区有居民楼108撞,总户数3584户8238人,为进一步摸清十四社区老年人居家养老特别是“空巢老人”居家养老的情况,今年5月,我们对社区老人进行了清查,共统计辖区老人165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76人,占老人人口46.06%,70岁以上老人76人,占老人人口46.06%,80岁以上老人14人,占老人人口8.48%。并通过入户,对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家庭人均收入、生活自理情况、现实生活照料情况以及对社区服务的需求五个方面调查,为党和政府决策老龄工作当参谋和助手,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社区老龄人口现状
1、男、女调查人数比例及生活自理情况分析、统计表 参加此次调查的165名老人中,男性81人,占调查数的49.09%,女性84人,占50.91%;老人生活完全能够自理的有158人,占调查数的95.76%,部分自理的6人,占3.63%,不能自理,依靠照顾的2人,占1.21%;有子女的有72,子女生活在本区的有40人,子女长期居住在外地的有2人,子女愿意赡养父母的有140人,子女不赡养的有4人。
2、在现实生活中,具体照料老人情况:子女照料的72人,占调查数的43.63%,亲属照顾的5人,占3.03%,邻居帮忙照料的2人,占1.21%,请钟点工照顾自己的为0%。
3、对当前老年人是否愿意入住老年公寓的情况,我们也进行了调查,有10人愿意入住老年公寓,占调查数的6.06%,不愿意入住的有32人,占19.39%,这说明大多数老年人受传统观念约束,比较认同居家养老。
4、老年人对社区服务的需求情况:要求提供医疗服务的有10人,占调查数的6.06%,有文化娱乐方面要求的有11人,占6.66%,需要生活照料服务的有6人,占3.63%,要求得到精神慰藉的有15人,占9.09%,想日托老年人的有6人,占3.63%,需要家政服务的有12人,占7.27%,对社区提供的服务愿意自己买单的有5人,占3.03%。
在我们的调查中,许多老年人及其子女对居家养老工作寄予厚望。不少老年人表示,现在年轻人工作压力大,很难挤出时间来陪父母,单纯指望他们陪伴自己安度晚年恐怕不太现实,一些年轻人则说,现在不少家庭是一对年轻夫妇在赡养4个老人,靠夫妻俩根本无法承担照顾4个老人的任务。他们也特别希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能广泛推行,(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居家养老工作尚处在起步阶段,老年服务内容单
一、功能单一,与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实际需求不吻合。相关居家养老的法制保障体系尚不完善,无法有效满足老年人需要。主要表现在:
1、宣传舆论有待加强。对于居家养老工作的重要性在认识上存在不足,致使目前居家养老工作处于自发状态,没有建立起相关社会舆论氛围,直接导致广大群众参与居家养老的工作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2、运行机制有待健全。没有形成系统的管理体系,缺乏完善的运行机制。现有的居家养老方式是由民政部门牵头主导,相关卫生、体育等部门共同参与,目前来看,各部门没有充分整合自身优势,难以形成工作合力。责任主体不明确,相关问题协调力度不够。
3、队伍建设有待提高。对老年人居家养老管理缺乏专业性培训。队伍整体素质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物质服务上,而忽略了老人的精神需求,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居家养老工作的开展和服务内涵的延伸。
4、专业人才稀缺,满足老人综合需求难。目前,社会化居家养老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而且真正愿意从事家政服务业的人员不多,很难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养老需求,影响了服务项目和内容的扩展以及服务质量的提高。
三、居家养老工作对策和建议
1、政府主导,发挥“驱动器”作用。社区居家养老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实事工程,需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通过制定适合本地实际的居家养老服务发展规划,出台扶持和优惠政策,加大财政投入等措施,加快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政府要在服务机制建设、政策、财力、物力、协调等方面充分发挥“驱动器”作用,使社区居家养老工作在规划、发动、组织等各个环节和过程都能顺利实施。政府可通过完善机制、加强考核,普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逐步建立和完善社区服务站的上门服务制度、志愿者服务制度、奖励制度等,加强标准化管理。
2、加强培训,建设“专业型”队伍。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培养,鼓励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对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考试合格颁发职业资格证书,通过有计划的培训,建设一支具备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等专业知识的专业化服务队伍。
3、社区养老服务网络,采取有偿服务的形式,以服务报酬作为护理人员的一部分的开支,不需要或仅需要少量资金投入,即能加以启动。政府不必花费大量资金兴建养老院、购臵养老设施。体现了政府购买服务、养护员提供服务、老年人享受服务、货币化养老的改革精神。从而节省了大量资金,缓解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过快而带来的诸多问题。同时,由于养老服务大多是由劳务人员以体力劳动或只是技能的付出来解决老人生活上的困难,收费不会很高,也不会更多的增加老人家庭的经济负担,转而变相的增加社会保障的支出。
4、亲情关怀,倡导“社会化”养老。在完善机制、加强制度化、法制化建设的基础上,大力加强宣传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广泛开展敬老爱老、养老助老的舆论宣传。强化赡养老人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的意识,在全社会确立养老敬老的良好氛围。同时,对那些遗弃甚至虐待老人的个例,要通过媒体予以揭露,使其受到舆论的谴责,对触犯刑律的,要依法予以追究。
综上所述,实行社区居家养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迫切需要和缓解政府财政压力的有效途径。作为一项长期系统的社会工程,实行居家养老不仅需要政府主导,全社会广泛参与,而且还需要充分发挥社区服务功能,不断优化老龄服务,切实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效化解社会转型、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第三篇:软件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调研报告
软件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调研报告
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 姓名:学号:
2018 年 1 月 1 日
一、摘要
嵌入式系统自上世纪七十年代问世以来,先后经历了单芯片可编程控制器、嵌入式CPU结合简单操作系统、专用嵌入式操作系统三个标志性发展阶段,现在正朝着与Internet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嵌入式系统具有高效性、稳定性、可靠性、节能性等特点,其应用目前主要集中在消费类电子、通信、医疗、安全等行业。随着嵌入式系统进一步的系统化、人性化、网络化,嵌入式产品必将渗入到人们生活的更多方面中,在科技进步以及人民生活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嵌入式系统概念
1、嵌入式系统特点
嵌入式系统是计算机的一种应用形式,通常指嵌入在宿主设备中的微处理机系统。它所强调的是隐藏计算机的常见形式,辅助寄宿主设备,使宿主设备的功能智能化。据此,通常把嵌入式系统定义为一种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为基础,软硬件可以剪裁,适用于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有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嵌入式系统有如下共同点:(1)功能专一:专门为某一特定应用系统而设计;(2)结构紧凑:嵌入式系统结构必须特别的紧凑,从而达到小体积,高性能,低成本,低功耗;(3)智能灵活及实时性:即要对不同的情况做出不同的反应,同时必须实时地给出计算的结果并进行实时控制。它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硬件包括处理器、微处理器、存储器、外部设备、I/O端口和图形控制器等;软件部分包括操作系统软件(要求实时和多任务)和应用程序编程。
2、发展阶段
嵌入式系统的出现至今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近几年来,计算机、通信、消费电子的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嵌入式技术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纵观嵌入式技术的发展过程,大致经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以单芯片为核心的可编程控制器形式的系统,具有与监测、伺服、指示设备相配合的功能。这类系统大部分应用于一些专业性强的工业控制系统中,一般没有操作系统的支持,通过汇编语言编程对系统进行直接控制。这一阶段系统的主要特点是:系统结构和功能相对单一,处理效率较低,存储容量较小,几乎没有用户接口。由于这种嵌入式系统使用简单、价格低,以前在国内工业领域应用较为普遍,但是已经远不能适应高效的、需要大容量存储的现代工业控制和新兴信息家电等领域的需求。
第二阶段是以嵌入式CPU为基础、以简单操作系统为核心的嵌入式系统。主要特点是:CPU种类繁多,通用性比较弱;系统开销小,效率高;操作系统达到一定的兼容性和扩展性;应用软件较专业化,用户界面不够友好。
第三阶段是以嵌入式操作系统为标志的嵌入式系统。主要特点是:嵌入式操作系统能运行于各种不同类型的微处理器上,兼容性好;操作系统内核小、效率高,并且具有高度的模块化和扩展性;具备文件和目录管理、多任务、网络支持、图形窗口以及用户界面等功能;具有大量的应用程序接口API,开发应用程序较简单;嵌入式应用软件丰富。
第四阶段是以Internet为标志的嵌入式系统。这是一个正在迅速发展的阶段。目前大多数嵌入式系统还孤立于Internet之外,但随着Internet的发展以及Internet技术与信息家电、工业控制技术结合日益密切,嵌入式设备与Internet的结合将代表嵌入式系统的未来。
三、应用现状
中国嵌入式系统市场处于快速增长时期。在近几年以及未来的几年内,嵌入式系统的发展为几乎所有的电子设备注入了新的活力,由于迅速发展的Internet和非常廉价的微处理器的出现,嵌入式系统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形成一个更大的应用领域。中国嵌入式系统的主要客户分布在消费类电子、通信、医疗、安全等行业。当前中国嵌入式系统市场上的几大热点应用有:汽车与电力系统电源管理、高清数字电视以及数字机顶盒、智能手机和具有联网功能的智能化工业设备、终端。开展针对嵌入式开发系统的调研活动,我们得到以下结论:
1、所属行业分布情况
作为智能设备及终端产品的核心基础,嵌入式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工作及生活的各个领域。由于嵌入式技术的成熟应用,也进一步加速了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及云计算的产业化进程。来自2012-2013的行业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嵌入式产品应用最多的三大领域依然是“消费电子、通信设备、工业控制”,所占比例分别是23%、17%和13%,三大领域所占比例之和占53%,其中消费电子所占比例将相较去年有明显增长,相信这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大面积普及有直接关系。而占据9%的“其他”一项选择中,参与调查者主要选择的是“电力设备、智能电网、物联网、仪器仪表、教育” 等行业。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都充分表明,未来嵌入式系统将会走进IT产业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整个产业发展的核心中坚力量。
2、软硬件人员的安排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有一半从事嵌入式产品研发的企业都是采用软硬件人员分工合作完成产品的开发方式(50%),与去年的调查数据(62%)横向对比看,这一选项所占的比例也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下降了12个百分点)。而“人员不分开,要求员工同时具备硬件和软件开发能力,可独立完成项目”的公司所占比例,由去年的22%上升到今年的29%(上升了7个百分点)。从这一转变,我们可以看到:嵌入式系统作为一个软硬件结合的系统,需要嵌入式开发工程师在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都不断深化学习,同时具备软硬件开发能力的工程师,将在求职过程中拥有更多的选择机会以及更大的成长空间。同时,从各大招聘网站的最新搜索数据中也可以看出,目前嵌入式软件开发人才的需求量远远大于纯硬件开发人才,嵌入式系统项目研发差不多80%以上的工作量都是在软件部分,软件是嵌入式系统最核心的部分,也是体现嵌入式系统优势的最关键部分,企业对嵌入式软件开发人才的需求必将持续上涨。
3、未来嵌入式操作系统首选
在本新增调研项目中新增了对未来1-2年内嵌入式行业会占主导地位的嵌入式操作系统的调查,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嵌入式Linux仍然是未来几年内,嵌入式工程师认可的最具发展潜力的首选嵌入式操作系统,所占比例接近一半(47%),而Android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也受到了越来越多嵌入式工程师的关注,并对其在移动手机操作系统中广阔的发展空间及发展潜力充满了期待。由此可见,作为开源系列的两款优秀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Linux及Android),其开源的特性,无疑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具备了最强大的竞争优势及用户基础,用户就是王道。
四、发展趋势
1、嵌入式软件技术快速发展
近十年来,嵌入式操作系统得到飞速发展,微处理器从8位到16位、32位甚至64位;从支持单一品种的CPU芯片到支持多种品种的;从单一内核到除了内核外还提供其他功能模块,如文件系统、TCP/IP网络系统、窗口图形系统等;并形成包括嵌入式操作系统、中间件在内的嵌入式软件体系。硬件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嵌入式系统软件向运行速度更快、应用开发更便捷的方向不断发展。
2、国际发展趋势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嵌入式产业发展迅猛,嵌入式系统正在不断渗透各个行业。新一轮汽车、通讯、信息电器、医疗、军事等行业巨大的智能化装备需求拉动了嵌入式系统的发展。嵌入式技术已经成为工业产品数字化改造、智能化增值的关键性、带动性技术。
3、国内发展趋势 最近几年来,中国的嵌入式行业发展速度一直高于中国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和全球嵌入式行业的发展速度,在中国国民经济和全球嵌入式行业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中国嵌入式行业的发展面临着良好的发展环境与机遇。这包括政府的重视与扶植、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机遇、垄断局面尚未形成、中国制造业的良好基础、自由软件运动的兴起等等。
4、未来发展特点
(1)系统化:嵌入式应用软件的开发需要强大的开发工具和操作系统的支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带宽的提高,网上信息日趋丰富,应用项目多种多样,像手机、掌上电脑等嵌入式设备的功能不再单一,电气结构也更为复杂。为了满足功能的不断升级,设计师一方面要采用更强大的嵌入式处理器如32位、64位RISC芯片或信号处理器DSP增强处理能力;同时还要采用实时多任务编程技术和交叉开发工具技术,简化应用程序设计,保障软件质量和缩短开发周期。目前,国外商品化的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已进入我国市场的有Windriver,Microsoft,QNX和Nuclear等[5]。我国自主开发的嵌入式系统软件产品如科银(CoreTek)公司的嵌入式软件开发平台DeltaSystem,它不仅包括DeltaCore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而且还包括LamdaTools交叉开发工具套件、测试工具、应用组件等;此外,中科院也推出了Hopen嵌入式操作系统。
(2)开源化:随着嵌入式Linux系统的产生,越来越多的嵌入式产品采用开源嵌入式操作体统。由于Linux系统本身所具备的特点,使得开源嵌入式操作系统很容易推广并且得到不断的完善。相信不久的将来,开源的完善的嵌入式系统会在嵌入式系统应用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3)人性化:嵌入式设备之所以为亿万用户乐于接受,原因是它们具有与使用者之间的亲和力和自然的人机交互界面。人们与信息终端交互要求以GUI屏幕为中心的多媒体界面。手写文字输入、语音拨号上网、收发电子邮件以及彩色图形图像处理已经取得初步成效。目前一些先进的PDA在显示屏幕上已实现汉字写入、短消息语音发布,但离掌式语言同声翻译还有一定的距离。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用户需求的进一步提高,这方面会在不久的将来得到完善。
(4)节能化:随着嵌入式产品设计者提高了对嵌入式软件设计技术的要求,如选用最佳的编程模型和不断改进算法,采用Java编程模式,优化编译器性能等。可以降低处理器的性能,限制内存容量和复用接口芯片,从而使得嵌入式产品支持小型电子设备,实现小尺寸、微功耗和低成本。
(5)网络化:与互联网相连已成为必然趋势。为适应嵌入式分布处理需求,面向21世纪的嵌入式系统要求配备标准的网络通信接口。针对联网要求,嵌入设备必须配有通信接口,相应需要TCP/IP协议软件支持;由于家用电器相互关联(如防盗报警、灯光能源控制、影视设备和信息终端交换信息)及实验现场仪器的协调工作等要求,新一代嵌入式设备还需具备IEEE1394,USB,CAN,Bluetooth或IrDA通信接口,同时也需要提供相应的通信组网协议软件和物理层驱动软件。为了支持应用软件的特定编程模式,如Web或无线Web编程模式,还需要相应的浏览器,如HTML,WML等。
五、结束语
目前嵌入式系统的应用已经渗入到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对大家的生活,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工艺以及人们科技素养的进一步提高,嵌入式产品必将在人们生产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1]ArnoldB.EmbeddedSystemsDesign[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2]FrankV,TonyG.EmbeddedSystemDesign:AUnifiedHardware/SoftwareApproach.DepartmentofComputerScienceandEngineering, UniversityofCalifornia,Fall19991.[3]陈俊强.嵌入式系统综述[J].光纤通信技术,2002,(12):13-14.[4]钱晋,钱伟,程娟,钱钶.嵌入式系统发展热点及趋势浅析[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7,22(4):46-47.[5]方铖.嵌入式系统的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2(6):74-78
第四篇:中国3G手机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调研报告
中国3G手机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调研报告
1、前言
全球3G近年来快速成长,主要是原先困扰3G发展的终端,业务应用及盈利模式等问题都得到课较好的解决,这种侵害、情况下,全球掀起了发展3G许可的热潮,随着全球3G进入快速成长期,中国3G大规模的时间也h日益临近,中国的移动TD-SCDMA、联通WCDMA、电信CDMA2000的3G网络分别代表不同技术体系,其中选择移动运营商的第一、其次是联通电信。主要是用过下面几个方面来调查,对3G 的了解程度、3G性价比、以及用国内还是国外品牌。
2、3G产品的市场
(1)了解程度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大部分 的人都知道这个品牌而且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比较了解3G。
(2)目标人群选择手机品牌
人民更愿意购买国外品,由此可见国内的品牌有较大的竞争压力。
(3)是否考虑使用,有一半多的人会、不会的约占11%也就是说又近百分之旧时人愿意购买和正在考虑中,有着巨大的市场,3、产品的关注度、(1)优势方面的关注:
3G手机优势明显,调查得知的优势里面受关注多的分别为高速上网、视屏通话、电视直播等几项占了近60%,(2)关注的重要方面
最受关注的是手机的价格、其次是通话的质量待机、影视摄像等多媒体功能
(3)使用的原因
3G手机有着较强大的吸引力。影响网友使用3G的原因是,资费问题占据榜首,其次是,技术的不成熟、身边的用户较少、要更换手机、更换手机号。
4、产品的结构
(1)3G制式结构
用户关注不均衡,TD-SCDMA制式占据制高点
统计数据显示,受TD-SCDMA制式3G手机产品数量多、技术成熟影响,用户对3G手机的关注仍较多在WCDMA制式产品上,关注比例到达39.00他两大制式产品。CDMA制式3G手机的用户关注度最低,仅为11%。
(2)业务花费段结构
分布不均匀,20元以下的最多。80-100占8%,20元以下是人民的需求
(3)价格段结构
1000-3000元3G手机用户关注度超七成据表显示中国3G手机市场上,用户关注的重点亦集中在1000-3000元价格段的产品上,关注比例累计超七成。对照来看,3G手机 市场上2001-3000元价格段产品的关注度仍高于整体手机市场此价格段产品关注度水平,但同时1000-2000元中端3G手机关注度较有所 增长。
五、分析及建议
1、从图表可以看出我国的 3G市场广阔、其中移动运营商占主导地位
2、人们热衷于3000元以下的手机,3、网友觉得3G应该会在资费方面带来优惠其中20元一下的占多数
4、高速上网是用户选择3g手机的主要原因
5、消费者有的心理觉得越少自己拥有了就越珍贵,建议:
1、应加强手机性价比方面的资金投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2移动运营商有着最大的市场应该发挥其自身条件加强科研开发
3、加强市场引导使消费者认知产品并培养一批忠实的顾客、
第五篇:社区居家养老现状及发展趋势调研报告(精)
社区居家养老现状及发展趋势调研报告
一、居家养老的概念和现实意义(一居家养老的概念
居家养老的意义在于老年人养老的场所是在自己家中, 除需要家庭照料外,还依靠社会帮助。它强调了社区照顾在 养老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老年人开展日常照料、生活 护理、精神慰藉等多种形式,建立起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二开展居家养老的现实意义
1、是适应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社区是老年人的聚居地,是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和生 活空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衰老,老年人对社区服务 的需求逐渐增加,对社区的依附性越来越强。依托社区构筑 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不仅具有方便易行、针对性强、参与面 广等特点,而且还能给老人带来认同感和归宿感。我国传统 的大家庭,正在或者已经被核心家庭取代,老年人和子女分 开居住已经相当普遍,“空巢”家庭增多,这给老人的生活 照顾、医疗保健及精神照料方面都带来诸多不便。对众多独 生子女来说, 将来对老人的赡养、照料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如提供照顾所带来的经济、身体和精神等负担或压力以及照 顾与工作之间的冲突等。因此,依托社区构筑社会化居家养 老是城市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适应老人及其家庭需求的客 观要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2、在排除子女后顾之忧的同时,维护老年人与其子女 双方的自尊心。中国传统文化中,乌雀尚能反哺,靠子女养老的做法自 古以来就被视为天经地义。但是在现代高节奏的生活状态面 前,时间地域等的限制使得完全靠子女在身边尽孝的选择越 来越变为一种奢求。一方面,子女在亲情上割舍不开、不愿 父母离开,另一方面从社会舆论上更难以接受背负不赡养老 人的骂名,可是自身的工作不允许长期分心,自己的体力也 不允许兼顾老人和事业,往往是病榻上老人身体未好,病榻
前的子女已累倒。实行社区居家养老,子女以赎买劳务的方 式使得老人得到妥善的照料,也可以减轻自己的双重压力, 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闲暇之余,仍可以陪伴父母生活 在一起,增强感情。作为老人来说,既不再感到自己是子女 的负担与拖累,又可以很好地生活在子女的关怀和社区护理 员的帮助之下,在解除了子女后顾之忧的同时,也维护了老 年人和子女双方的自尊心。这种养老模式可以缓解社会养老 的压力,减轻政府的负担。
3、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现实需要。
家庭和社区是老年人的基本活动场所和生活空间。随着 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衰老,老年人对社区服务的需求及对社 区的依附性越来越强。依托社区进行居家养老不仅具有方便 易行、针对性强、参与面广等特点,而且还能给老人带来认 同感和归宿感。现代社会家庭,老年人和子女分开居住已经 相当普遍,“空巢”家庭增多,这给老人的生活照顾、医疗 保健及精神慰藉方面都带来诸多不便。实行社区居家养老是 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适应老人及其家庭需求,提高老年人 生活质量的现实需要。
4、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现实要求。
基于对我国国情的考虑,单一依靠政府财政进行社会养 老福利事业显然无法适应需要,同时还会对国家财政造成巨 大压力,居家养老体系建设过程为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 稳定提供了有益的尝试,也是社会结构转变的必由之路。
二、居家养老的现状分析及问题分析
西宁路街道第十四社区居委会成立于 2006年 3月,管 辖美林花园、众鑫花园两个小区有居民楼 108撞, 总户数 3584户 8238人,为进一步摸清十四社区老年人居家养老特别是 “空巢老人”居家养老的情况,今年 5月,我们对社区老人
进行了清查,共统计辖区老人 165人,其中 60岁以上的老 人 76人,占老人人口 46.06%, 70岁以上老人 76人,占老 人人口 46.06%, 80岁以上老人 14人, 占老人人口 8.48%。并通过入户,对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家庭人均收入、生活自 理情况、现实
生活照料情况以及对社区服务的需求五个方面 调查,为党和政府决策老龄工作当参谋和助手,现将调研情 况报告如下。
(一社区老龄人口现状
1、男、女调查人数比例及生活自理情况分析、统计表 参加此次调查的 165名老人中,男性 81人,占调查数 的 49.09%,女性 84人,占 50.91%;老人生活完全能够自理 的有 158人, 占调查数的 95.76%, 部分自理的 6人, 占 3.63%, 不能自理,依靠照顾的 2人,占 1.21%;有子女的有 72,子 女生活在本区的有 40人,子女长期居住在外地的有 2人, 子女愿意赡养父母的有 140人,子女不赡养的有 4人。
2、在现实生活中,具体照料老人情况:子女照料的 72人,占调查数的 43.63%,亲属照顾的 5人,占 3.03%,邻居 帮忙照料的 2人,占 1.21%,请钟点工照顾自己的为 0%。
3、对当前老年人是否愿意入住老年公寓的情况,我们 也进行了调查,有 10人愿意入住老年公寓,占调查数的
6.06%,不愿意入住的有 32人,占 19.39%,这说明大多数老 年人受传统观念约束,比较认同居家养老。
4、老年人对社区服务的需求情况:要求提供医疗服务 的有 10人,占调查数的 6.06%,有文化娱乐方面要求的有 11人,占 6.66%,需要生活照料服务的有 6人,占 3.63%, 要求得到精神慰藉的有 15人, 占 9.09%, 想日托老年人的有 6人,占 3.63%,需要家政服务的有 12人,占 7.27%,对社 区提供的服务愿意自己买单的有 5人,占 3.03%。
在我们的调查中,许多老年人及其子女对居家养老工作 寄予厚望。不少老年人表示,现在年轻人工作压力大,很难 挤出时间来陪父母,单纯指望他们陪伴自己安度晚年恐怕不 太现实,一些年轻人则说,现在不少家庭是一对年轻夫妇在 赡养 4个老人, 靠夫妻俩根本无法承担照顾4个老人的任务。他们也特别希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能广泛推行,(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居家养老工作尚处在起步阶段,老年服务内容单
一、功能单一,与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实际需求不吻合。相关居家养老的法制保障体系尚不完善,无法有效满足老年 人需要。主要表现在:
1、宣传舆论有待加强。对于居家养老工作的重要性在 认识上存在不足,致使目前居家养老工作处于自发状态,没 有建立起相关社会舆论氛围,直接导致广大群众参与居家养 老的工作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2、运行机制有待健全。没有形成系统的管理体系,缺 乏完善的运行机制。现有的居家养老方式是由民政部门牵头 主导,相关卫生、体育等部门共同参与,目前来看,各部门 没有充分整合自身优势,难以形成工作合力。责任主体不明 确,相关问题协调力度不够。
3、队伍建设有待提高。对老年人居家养老管理缺乏专 业性培训。队伍整体素质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要。相关 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物质服务上,而 忽略了老人的精神需求,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居家养老工作 的开展和服务内涵的延伸。
4、专业人才稀缺,满足老人综合需求难。目前,社会 化居家养老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而且真正愿 意从事家政服务业的人员不多,很难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 多元化养老需求,影响了服务项目和内容的扩展以及服务质 量的提高。
三、居家养老工作对策和建议
1、政府主导,发挥“驱动器”作用。社区居家养老是 一项利国利民的实事工程,需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通 过制定适合本地实际的居家养老服务发展规划,出台扶持和 优惠政策,加大财政投入等措施,加快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政府要在服务机制建设、政策、财力、物力、协调等方面充 分发挥“驱动器”作用,使社区居家养老工作在规划、发动、组织等各个环节和过程都能顺利实施。政府可通过完善机 制、加强考核,普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逐步建立和完善 社区服务站的上门服务制度、志愿者服务制度、奖励制度等,加强标准化管理。
2、加强培训,建设“专业型”队伍。加强社区居家养 老服务人员的培养,鼓励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对居家养老服务 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考试合格颁发职业 资格证书,通过有计划的培训,建设一支具备家政服务、康 复护理等专业知识的专业化服务队伍。
3、社区养老服务网络,采取有偿服
务的形式,以服务 报酬作为护理人员的一部分的开支,不需要或仅需要少量资 金投入,即能加以启动。政府不必花费大量资金兴建养老院、购臵养老设施。体现了政府购买服务、养护员提供服务、老 年人享受服务、货币化养老的改革精神。从而节省了大量资
金,缓解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过快而带来的诸多问题。同时,由于养老服务大多是由劳务人员以体力劳动或只是技能的 付出来解决老人生活上的困难,收费不会很高,也不会更多 的增加老人家庭的经济负担,转而变相的增加社会保障的支 出。
4、亲情关怀,倡导“社会化”养老。在完善机制、加 强制度化、法制化建设的基础上,大力加强宣传教育,弘扬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广泛开展敬老爱老、养老助老的舆论宣 传。强化赡养老人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的意识,在全社 会确立养老敬老的良好氛围。同时,对那些遗弃甚至虐待老 人的个例,要通过媒体予以揭露,使其受到舆论的谴责,对 触犯刑律的,要依法予以追究。综上所述,实行社区居家养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 势,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迫切需要和缓解政府财政压力 的有效途径。作为一项长期系统的社会工程,实行居家养老 不仅需要政府主导,全社会广泛参与,而且还需要充分发挥 社区服务功能,不断优化老龄服务,切实满足老年人日益增 长的服务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效化解社会转型、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促进社会和谐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