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清水河乡2011-2013年文化体育工作发展规划
清水河乡2011年-2013年文化体育工作
发展规划
为了全面打造和谐清水河,建设文化清水河,实现文体强乡的目标,促进清水河乡文体事业再飞跃,结合乡村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实际,特制定我乡文化体育发展三年(2011—2013年)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大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按照上级部门发展文化工作要求,不断丰富群众文化体育活动,推动乡村文化体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总体目标
到2013年,把清水河乡基本建设成文体设施配套、文体网络健全、文体队伍过硬、文体市场繁荣、文体活动丰富、文体环境优良、独具特色、人文景观、名牌效应辐射面广,实现人人享有文化娱乐,人人享有体育健身的总体目标。到2012年参加文体活动的人数达到65%,受益群众80%。2013年参加文体活动的人数达到75%,受益群众95%,使农牧民的文明程度和健康水平整体提高。
三、年度目标
(一)、培育乡村特色文化。深入开展乡村文化艺术节,积极开展“一村一品”活动,全力建设“文化清水河”,实现“文体强乡”,搞好具有山区民族特色的高品位文化建设,以进一步提升乡村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的水平和功能,利用哈萨克族特色文体资源,打造3个特色文化体育村,进一步推进品质新清水河、文化新生活等主题活动的开展。
(二)、加快完善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加大对乡村文化中心设施建设的力度,按标准完善乡村、社区文化活动室等综合性文体活动场所,到2013年建成高标准的区级文化站。
(三)、健全群众体育活动组织,扎实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增强居民身体素质。到2013年,社会体育指导员每千人达到1人以上,培养一支稳定的、技能水平较高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骨干队伍,体育人口达到65%以上,建立国民体质监测点,国民体质测试合格率达到88%以上。
(四)、到2012年,打造一条绿色精品健身小路。将3个中心村建设健身步道,健身广场,安装健身活动器材,建设与环境相符的健身景观,打造一流的清水河健身小路。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进一步开展民族运动会、阿肯阿依特斯、百日广场、文化艺术周等具有清水河特色的文化活动,通过不断完善节目形式、节目内容,把特色文化打造成叫得响的品牌文化活动,大力推进牧区文化、校园文化,组织开展群众性的器乐比赛、文艺汇演、歌咏比赛等文化活动。
(六)、举办经常性群众体育活动。每年举办1-2次规模大、范围广的群众体育活动,组织开展好全民健身月健身活动。使群众健身活动经常化、普遍化,体育健身形式和内容多样化、趣味化,大型群众健身活动规范化、制度化。
(七)、强化精品创作,培养文化艺人。力争2013年在阿肯阿依特斯、民族运动会、民族特色歌舞等领域进入全县先进行列,以此来提高我乡文化艺术品位,扩大清水河文化在全县的影响。
四、工作措施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健全完善乡村文化体育协会,充分发挥乡村体协在群众体育活动中的桥梁、纽带和组织作用。
(二)、明确责任,强化考核。明确工作任务,定期研究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妥善解决各类问题,建立责任机制,实行目标管理。
(三)、加大投资力度,建设群众文化健身场地设施。制定实施意见,提出年度或分期实施计划,有计划、分步骤组织实施,确保文化体育各项工作目标如期实现。
(四)、广泛宣传,营造氛围。紧紧围绕文化体育工作目标,精心策划,周密部署。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人人享有娱乐,人人享有健康”的良好氛围。
(五)、全民健身活动要做到综合活动制度化、大型活动规范化、小型活动和身边活动经常化,保证全民健身活动长年不间断,使国民的体育意识得到提高,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体质普遍得到增强。
清水河乡人民政府
2011年1月
第二篇:清水河乡2011年文化体育工作汇报
清水河乡2011年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工作
汇报
各位领导:
我代表清水河乡向各位领导,就我乡2011文化体育工作开展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年初以来,清水河乡文化体育工作始终认真贯彻落实张春贤书记在玛纳斯县调研时的讲话精神和县委十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围绕一条主线(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加快推进文化塑乡进程);做好两项服务(服务于乡党委政府工作大局,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各族人民群众);实现三个突破(在继续改善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上有新的突破;在创新思维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上有新的突破;在丰富活动载体、延伸服务链条上有新的突破);坚持四项原则(“三贴近”原则,以人为本原则,文化创新原则,社会、经济效益双赢原则);强化五种意识(自觉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意识、文化艺术创作的精品意识、与社会联动的意识、统筹策划的创研意识、培育壮大文化产业的市场意识),推动全乡文化体育工作实现 “一年大变化”、跨越式发展的奋斗目标。
一、基本情况
清水河乡是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民族乡,全乡总面积2876平方公里,可利用草场95万亩,耕地面积1.8万亩(其中水浇地9000亩、旱地9000亩),境内居住着哈萨克、汉、回、维吾尔、塔塔尔等六个民族1941户7108人,辖6个村民委员会,1个社区
1居委会。2010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7007元。乡文化站有工作人员2人。
二、加强组织领导,为文化体育活动开展提供保障
一是健全组织,加强领导。年初乡党委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
案,并结合“十二五”期间全乡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研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文化发展规划,使工作有计划、有指标、有发展方向,且逐步实施,及时调整由乡长任组长,党委副书记和分管副乡长任副组长,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文化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共同配合抓这项工作,定期召开文化体育工作专题会议,专门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全年共召开3次文化体育事业和产业发展专题会议,从而使各项工作指标都落到实处,达到了和经济建设同步发展的效果。各村都建立了由村委会主任负责的文化体育组织,配备了由团支部书记和妇代组长兼职的文体干部。同时构建长效机制,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制度,全年开展了2次村级文化体育工作督促检查,确保工作的社会化、规范化开展。
二是落实经费,提供保障。文化事业经费已纳入乡财政预算,在我乡财政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全乡举办各种大型活动从组织到经费落实,乡领导都积极组织协调,千方百计,多方筹资,确保资金的到位。年初以来投入经费已达到3.5万元,保证了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使每一项活动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夯实基础建设,加快乡村文化体育阵地建设步伐
一是加强文化阵地建设。进一步加大乡村级文化体育基础设
施建设力度,全乡6个村文化室合格率达到85%。今年借助福建援疆牧民定居工程和基层政权建设项目,已规划申报3个中心村新
建700平方米以上高标准文化室项目。认真落实“东风工程”党报党刊发送和“农家书屋”建设,全乡图书室藏书量达到8400册以上,报刊杂志13种,今年新增图书2600册以上。村级文化室图书达到1200册以上。建立健全各种借阅制度,并上墙,加强了图书室规范化建设和管理。
二是不断壮大文化队伍。我们充分挖掘民间文化能人,并因
势利导,发挥他们的作用,使他们重新活跃到各村,带头搞好村文化建设。截止目前,我们共挖掘民间文化艺术人才12人,并统一建档。成立了民间阿肯弹唱队、舞蹈队、篮球队、乒乓球队、刺绣队,积极参加县乡开展的各类活动,为群众免费表演6多场次,观看群众达到5千多人次。认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保护工作,今年在团庄村新发现一处文物古迹,我们提供一切有利条件全力配合县文物局开展考古挖掘工作。
三是积极开展创评活动。积极收集整理创建文化体育示范乡
镇、特色村相关材料,为创建县州级文化体育示范乡镇、特色村打好了基础。认真开展“文化三户”评选活动,今年新增乡级“文化三户”5户,并统一建档,完善“站、室、户”三级网络,并对他们进行了2次指导培训。
三、丰富活动内容,切实加强群众性文化体育工作
一是扎实开展“乡村百日文体活动竞赛”活动。加强对活动的组织领导和安排部署,由党委宣传办、文体、团委,妇联等部门,共同组成该项活动的领导协调工作机构,制定活动计划,落实保障措施,认真宣传报道。今年共组织开展百日乡村文体活动18场,百日广场文化活动 15次。5月12日在清水河乡开展了全
县2011年第十次百日广场文化活动竞赛暨“热爱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为主题的文化下乡集中示范活动启动仪式,县文化馆组织编排文艺节目,我乡也积极编排节目参与演出,活动内容丰富,受到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热烈欢迎,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更好的促进我乡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为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是积极组织参与全县大型活动。在庆祝建党90周年之际,组织全乡干部群众开展“唱红歌”活动,并精心组织参赛队参加了全县深入开展“热爱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唱支新歌给党听”歌咏比赛,获得优秀奖。发挥玛河碧玉乡的资源优势,积极组织玉石、奇石经济人参加了玛纳斯碧玉文化旅游节,我乡的碧玉文化和哈萨克手工艺品吸引了各方游客,奇形怪异的石头、精致华丽的手工刺绣成了人们眼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组织12名优秀残疾人运动员参加县第五届残疾人运动会,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三是大力开展“五下乡”活动。今年共组织举办大型活动
4场次,在12月30至2月15日“科技之冬”培训期间开展了“五下乡”活动。乡党委、政府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安排车辆接送演员、科技人员、医务人员,深入各村开展农牧民面对面宣传教育活动,共演出5场次,极大地丰富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受到了农牧民群众一致好评。
四是结合节假日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元旦、春节、三八妇女节、肉孜节、六一儿童节、七一等重大节日,组织干部、群众开展了演讲比赛、卡拉OK比赛、跳棋、扑克、象棋、跳绳、爬山等文化娱乐和全民健身活动,今年以来全乡共开展单项体育活动4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陶冶了情操,增强了民族之间的感情,激发了各族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加强村级文化室“建、管、用”工作力度,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制度,构建长效机制,确保了村级文化室正常开放。在乡文化站的指导下,各村均组织开展了12场次以上的文化活动,村级文化室全年开放均在300天以上,有效增强了村级文化阵地的凝聚力。
四、加强内部管理,不断提升业务水平
一是加强业务培训。认真参加县局安排的各类会议和业务培
训,不断提升文化站全体干部自身业务水平和服务理念。举办各村文化专干培训1次,各村、单位文化专干共9人参加了培训。举办了3次各村文化室管理员业务培训班,重点对图书整理、图书分类、借阅管理、安全管管护等业务进行了培训。
二是规范文化档案。建立健全文化建设和图书管理各项规章
制度,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提升业务水平。将每一项活动的安排计划、活动记录、活动小结、图片资料等材料收集齐全,整理归档,形成规范的文化档案妥善保管,为文化事业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是加强宣传调研。文化站每月下村开展辅导调研工作,加
强对各村文化工作的指导、服务和调研,全年共开展指导调研达到120天以上。加大宣传力度,今年共上报9篇文化体育工作信息,电视新闻5条。
四是加强农家书屋建设。为提高新农村居民的阅读素质,营
造良好的农村图书室环境,各村农家书屋专门制定了内部管理制
度及管理员工作制度,在图书馆老师指导下完善了书目登记制度及借阅登记制度,以此来规范村民的借阅行为。利用开展活动时机,发放了开展“农家书屋”建设工作一封信(汉哈语)230份。各村农家书屋逢周一至周五对村民开放,开展多种形式的书刊宣传、推荐工作,方便村民汲取文化营养。今年6月份,乡文化站组织青少年举办图书整理分类活动,来提高各村图书管理员的业务水平。
2011年清水河乡文化体育工作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文体局的关怀支持下,通过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确保了我乡社会稳定。但与上级部门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与先进单位相比还有不足,在内部管理、队伍建设、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加强文化体育专业队伍建设,积极争取文化体育设施硬件投入,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加快文化塑乡步伐;继续开展群众性喜闻乐见的百日广场文化活动、全民健身系列活动、文化展览、文体比赛等活动。打造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品牌,继续落实好历史文化挖掘工作,加快实现文化惠民、文化富民的目标。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迫切需求,为清水河乡实现后发赶超、同奔小康而努力奋斗。
谢谢!
清水河乡人民政府
2011年21月
第三篇:乡文化体育工作典型材料
乡文化体育工作典型材料
满族屯满族乡是科右前旗唯一的边境乡,也是兴安盟唯一的满族为主体,蒙古族为多数的民族乡,是内蒙古自治区19个民族乡之一,同时也是全国唯一的满族聚居并从事草原畜牧业的满族屯乡。多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全乡各族人民平等相待,团结一致,和睦相处,相互尊重,形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良好局面,共同建设着美好的家乡,使文化体育工作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加强和推广文化体育工作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以人为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方针,以提高农牧民文化生活水平和增强体质为根本目的,坚持普及与推广相结合,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在蓬勃发展。
(一)突出工作重点,推动了群众文化体育的发展。乡政府和乡文化站围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全民健身活动为重点,积极组织,普遍指导,全乡的群众性社会体育活动日益活跃,丰富多采。一是健全群众体育组织网络。全乡经常开展篮球、乒乓球、象棋、围棋、农牧民那达慕,歌咏比赛等农牧民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体育从业人员和业余运动员达100余人。组建了乡级机关的老年体协组织1个,还组建了“祭敖包满蒙文化推进协会”一个,协会每年搞一次祭敖包“那达慕”活动,这是满族蒙古族群众传统的体育活动,比赛项目有摔跤、赛马、射箭、布鲁、蒙古象棋等项活动。二是加强对社会体育工作的管理和指导。为了保证群众体育活动的质量,达到科学健身的目的,选送体育工从业人员到旗文化局参加健身舞、门球、太极拳、民歌、健身操等各类培训班,我乡有一名同志通过培训考试获得了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三是群众性体育活动丰富多彩。根据旗文体局的部署,我乡以一年一度的全民健身活动月为载体,开展了多种多样的群众体育活动,举办了各种球类、棋类比赛,组织召开了全乡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全乡篮球赛。乡政府每年都举办一次大型“那达慕”,各嘎查每年都举办一次小型“那达慕”活动。乡老年体协围绕“发展牧村、重在基层、面向全体”的老年体育方针,组织开展了老年人象棋、门球等比赛,积极参与盟、旗老年人运动会,取得了突出成绩。
(二)夯实体育基础,加快了学校体育的发展。抓好学校体育是全面提高体育工作水平的基础,是提高全民身体素质的重点。一是加强体育教学。在全乡各中、小学校开设体育课,将体育课列为考核学生学业成绩科目,还将体育教学列入素质教育质量评估方案。认真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各学校正常开展早操、课间操和眼保健操,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二是重视课外训练和体育竞赛。每年都组织举办全乡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部分学校还开展了篮球、拔河、乒乓球、越野赛等一些体育竞赛。三是建立学生体格健康检查制度。各学校每年坚持对学生进行体格检查。
(三)注重培养人才。近年来,乡政府和学校在认真贯彻《体育法》的过程中,以培养和输送人才为目标,加大了培养人才力度。一是注重培养人才。加强教练员、运动员队伍建设和管理,制定和完善了体育工作管理办法,提高运动员的专项技术、身体素质和比赛能力。目前我乡共有篮球、田径2个项目的体育代表队。近年来,乡篮球队共参加旗级比赛3次,获得三连冠,学校田径队参加旗级比赛四次均获得前三名的好成绩。二是重视发现和输送人才。注重发现体育苗子,坚持高标准、科学选材,努力培养、积极推荐,向体育高等学校选送了各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8名。
(四)确保资金投入,加强设施建设,促进了文化体育产业的发展。发展群众体育事业必须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经济欠发达地区仅靠民间力量举办群众体育事业,难有做为。必须加大政府的资金投入。近年来,乡级和村级的大众健身设施不断增加,已建成健身场地2处,在乡政府所在建成占1万平方米的健身娱乐广场,内设篮球场、排球场、门球场、舞场,还配备了单杠、双杠等十多种健身设施设备,总投资100多万元。
在乡政府与嘎查级两委班子共同努力下,我乡辖区8个嘎查累计投入100多万元新建或改建乡文化站和嘎查文化活动室,新扩建的乡文化站有200平方米,其中文化活动室100平方米、阅览室45平方米、办公室50多平方米,文化工作人员2名,每月都组织开展一次全乡范围内的文化体育活动,活动有乒乓球、台球等球类比赛和各种棋类比赛,此还开展外书画展、摄影展、安代舞培训班等多种多样的文体娱乐活动。满族屯嘎查建9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室投入12万元,特门嘎查建1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室投入了15万余元。每个嘎查都配备了应有的文化活动器材。使保证了广大群众业余生活的需求。
(五)加强组织领导、促进民间艺术
我乡是清康熙年间清王朝公主下嫁的地方。由于满蒙联姻,这里满族文化和蒙古族文化积淀非常厚蕴。满蒙文化艺术、生活习俗民间得到了传承和发展、满蒙文化艺术在民间处处存在,广为流传。为了使满蒙民间文化艺术继续传承和发展,我乡党委、政府早在1984年就把满蒙民产文化艺术建设给入了当地文化建设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并且得到了历届党委、政府的一贯重视。此项工作在有组织、有计划地培训造就民间文化艺术骨干队伍。目前,队伍稳定成员有500名。并涌现出了阿日彬贺喜格、额尔敦达来、斯琴、巴雅尔、长青等一批在区盟级比赛中夺魁的民歌演唱能手,他们正式成长为全乡民间文化艺术的领导人物、代表人物。
传统的“安代舞”也在满族屯满族乡得到了很好的延续和发展,换发出现代“安代”的气息,安代舞是蒙古族特有的舞蹈种类,然而满族人来到乌兰毛都大草原以来,与蒙古族人民一同繁衍生息,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为继承和弘扬蒙古族传统文化与满族文化有机结合,共同发展,将安代舞表演艺术提升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满足广大牧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满族屯乡积极鼓励和培育安代舞表演艺术人才,把安代舞教学容入德育工作之中,并创造条件,为安代舞提供表演的机会和展示的平台。各嘎查积极参与此项活动,乡政府专门请来旗文体局专业安代舞老师给广大安代舞爱好者培训现代的安代舞舞蹈。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截止目前,全乡业余安代舞蹈员已达几百余人。乡政府还决定,近几年内,投入更大的资金,购买安代舞服装、蒙古靴、绸巾、哈达等演出用具。
(六)我乡文化发展史有创新。
为更好的贯彻自治区党委提出的“建设文化大区”的精神,为了加快科右前旗满族屯满族乡的经济文化建设,更好的对外宣传满族历史文化和发展成就,打造出满族文化旅游品牌,树立形象,我乡将举办《满族文化旅游节》活动,此项工作正策划中。
乡政府组织相关人员编写了《扎萨克图郡王旗满族那拉》一书,并于2007年12月在乡政府举办了首发仪式,该书的出版发行不仅是我乡干部群众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全旗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亮点,一个创新,是全盟乡级政府自筹资金编撰历史文化书籍的首例,它对我乡草原旅游资源开发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对推动和谐满族屯建设将发挥重要作用。今年我乡还投资3万元制作记录满族屯乡经济文化发展的mtv节目,内蒙古电视台蒙汉频道中陆续播放。还投资4万元制作了涵盖全乡风景风貌的画册。
(七)保护文化遗产
古老自然是满族屯乡的草原品牌,满蒙文化是满族屯文化的特征,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特别加大对我乡境内的各类古代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比如修缮了金界壕、大方城遗址、古树、古井、查干敖包、小龙山等独特的古今辉映的自然历史景观。
二、文化体育工作成效显著
经多年的努力与磨练,我乡文化体育工作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2000年、2001年两次荣获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2006年、2007年被评为全盟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先进单位,2007年被评为全旗文化体育工作先进单位。2002年、2003年、2004年全旗农牧民、职工篮球赛连续三年获第一名。2005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化厅授予该乡“全区民间艺术乡”荣誉称号。1997年,该乡被兴安盟行署命名为“蒙古族民歌之乡”;2000年,该乡文化站被自治区评为“全区先进文化站”。并在历史文化神韵与现代风情的亲合上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先后有以满族屯乡为文化底蕴的《科尔沁蒙古族民歌100首》、《满族屯变迁》、《草原深处的满族乡》、《札萨克图郡王旗满族那拉》等书籍相继问世,并且在全国出版发行。
第四篇:清水河乡中学申报材料
以人为本,规范管理,打造农村优质教育品牌
台前县清水河乡中学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规范管理,和谐发展,不断强化教师队伍,优化育人环境,加大力度,改善办学条件,深化教育改革,走出了一条具有农村特色办学风格的路子,促进了学校的标准化建设。
一、加大投入,硬件建设上水平、上台阶。
近年来,我校立足校情、大胆探索、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克服种种困难改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现今学校有独立的生活区和教学区,两区布局合理,校园整洁美观。生活区设有:教师家属院、学生宿舍楼、学生食堂,均已达到标准化学校建设标准,为师生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教学区有可容纳18个教学班的教学楼、综合办公楼各一幢,教学设施先进配有微机室、多功能教室、仪器室、实验室、图书室、音美教室等。设有标准化的篮球场3个、60米直跑道两组和300米的环形跑道。体育卫生、信息技术、理科仪器设备完善,各项指标基本上达到濮阳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评估标准。
(一)倾注人文关怀,构筑师生温馨的学习生活环境。为了保证师生有一个理想的学习生活环境,近年来我校不断加大投入,多方筹集资金近百万元改造了学生宿舍楼、教学楼和办公楼,硬化校园道路2600平方,操场2000平方,彩砖铺设办公楼前活动场地近700平方,修筑了校园花池,建设师生车棚600平方,全面改建了学校围墙、厕所,粉刷了室内外的墙壁,解决了师生安全饮水问题,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了使广
大师生的生活环境更加舒适,我校又积极争取资金200余万元,计划于今冬明春新建餐厅和宿舍1500余平方。
(二)精心谋化,不断完善教学设施。在加强学校硬件建设的同时,学校不断完善教学设施,购置了各科教学挂图、教学器材、复印机、数码照相机、大型一体印刷机等教学和办公设备。2008年学校建成标准化理科实验室,配齐了符合国家标准的理科仪器。装备了微机室、多功能室、远程接收室等先进的现代化教学设备,为现代化教学的提供了保障。2009年我校正式启动校园网建设工程,学校所有办公室及教工宿舍全部联网,初步建成了学校网络,实现了教师办公现代化,教师再学习网络化。2010年来,学校实施网络“班班通”工程,截至目前我校所有班级已安装调试完毕,现在学校已初步建起了校园局域网,进一步方便了教师和学生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因此学校被评为河南省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示范校、濮阳市信息化示范校。今春我校又投资3万元为每位教师更新了办公桌椅,彻底改善了教学和办公条件。
(三)加大力度,改善学校安全设施。根据各级安全文件精神,学校加大对安全设施的投入,每学期学校领导定期对学校存在的安全隐患逐一排查,建立台账,定期整改,截至目前,已更新标准篮球架三付,围墙和护栏已全部加固,教学区所有房间已安装了防盗门,安装了监控设备一套,摄像头八个,覆盖了整个校区。近期还打算为生活区安装监控设备,以便防患于未然。
(四)改善育人环境,构建特色校园文化。几年来学校在绿化、美化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使得校园环境优美。近年来学校累计投入资金
100000多元,栽植了优质绿化树200多株,播撒草坪绿化带近300平方,对校园进行了绿化,可以说学校现在是一年四季香花不断。学校今年被评为县级和市级花园式学校。我校还率先安装了雕塑“开拓”一座,以及大型户外电子屏幕一块,制作楼道警示牌、教室标志牌、名人格言牌、字画、室内外文化版面等160余幅等,购置不锈钢文化宣版面10多块,建立起了学校文化宣传的主阵地,全力打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积极营造浓厚的育人氛围,进而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以打造具有农村特色的教育品牌为目标,向管理要质量
(一)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关键。一所学校能否科学发展,校长肩负全责,而关键在于教师,这方面学校做了两点:
首先抓班子建设,我校班子成员有四人组成,一正三副,均参加校长岗位培训和提高培训,培训率为100%。班子成员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拾阶而上、为每个孩子美好的未来奠基”的办学理念,实施“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础,促进学校和谐发展”的办学策略,营造“勤学敬业、育人为先、勇于实践、进取创新”的良好校风,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人格健全、个性鲜明、自主发展、学有所成的具有综合素质的现代社会人。在工作中,能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分工具体,责任明确各司其责。
其次抓教师队伍建设,我校把教师队伍的建设作为办学思路的重点来抓,立足当前,放眼未来,红专并重。一是注重师德师风建设,我校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主要学习
内容,利用例会、讲座及节假日举行的各种活动为载体,借“一创双优”集中教育活动之东风,发挥党员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大量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多年来,我校无教师违反师德的现象,无违规违纪现象,更没有体罚学生等情况发生。二是注重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我校教师的学历合格率为100%,本科及以上学历占79%,中高级职称教师占65%。学校经常利用业务学习时间、集体备课、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念,掌握现代教学技能。三是对于教师学校一直进行着分阶段、有计划的培训,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业务能力、知识水平,并积极为教师提供一切有利的进修、培训、外出学习的机会,特别是今年春季学段,我校语数外教师分批次在市六中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跟班培训。目前学校已拥有省市县级骨干教师10 名,认真地落实了县教育局在全县中小学教师中构建“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教育教学专家”的成长序列活动。
(二)规范学校常规管理。
1、校务工作管理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负责学校全面工作,发挥基层党组织、教代会、团支部在学校工作中的作用。学校三名副校长分管德育、安全、业务教学等工作,明确各个负责人职责。学校落实校务公开制度,教代会制度,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档案资料齐全,有专人负责管理。使每个工作环节都做到了有章可循。
2、德育工作管理
学校坚持“以德治校、质量强校”;推行人性化管理,注重制度管理,辅以“情感管理”,以真挚的感情和爱心去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近年来学校通过开展多种形式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一是坚持每周一上午举行升国旗仪式,坚持国旗下的讲话,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二是每学期开学初,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让学生明白做文明学生的准则;开展文明之星评选活动,激发学生自觉养成好的行为习惯。三是每年都举办感恩励志教育报告会,从小培养他们知恩图报,励志成才,报效祖国的愿景。四是以班级板报、校园广播站、电子屏幕等为宣传阵地,让环境感化人。经过广大师生的努力,我校面貌日新月异,校园整洁、文明、文化氛围浓厚,学校因此被评为台前县文明单位和市级文明学校。
3、教学常规管理
教育教学力求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加强留守生、特殊生的教育工作,严格执行省颁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以上的体育活动时间。在工作中我们以“加强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的工作思路,要求教师积极学习新课改理论,树立新型教学观。严格规范常规教学月检查制度,业务校长亲自抓教科研工作,定期举行课题研究,并交流、研讨,做好阶段性小结工作。学校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规定学生每天在校活动的时间不超过七小时,不得利用节假日、双休日、课余时间给学生集体上课或补课,严格按照上级的要求给学生布置合理的家庭作业,在考试管理中学校改革考试制度,实行等级制。做好学困生的帮辅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又一举措,平
时我们加强了后进生的管理,建立了跟踪档案,积极探索转化途径,做到对象明确、内容落实,辅导到位,记载详尽,提高转差实效。
4、安全工作管理
学校非常重视安全工作,要求全体师生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意识,把安全工作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中,狠抓三个“确保”,时刻绷紧安全弦。一是确保校舍安全;二是确保饮食安全;三是确保交通安全。学校健全各项安全制度、应急预案,校长为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副校长是直接责任人负责安全工作,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人员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我们狠抓制度落实,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责任,确保措施到位。与班主任、科任教师层层签定安全责任状,明确职责,责任到人。通过黑板报、安全报告会、法制报告会,、学习安全自救、地震消防演练等形式,进行全面系统的教育,增强师生防范意识。确保了学校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各项工作位居全县先进行列,近年被省市县命名各项荣誉三十余项,我们在创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的过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在工作中也还有许多隐性障碍,一是教师观念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教改的深度和广度有待于进一步拓展,三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还没有养成,有待进一步巩固。
第五篇:清水河乡基层公共文化体系建设调研
清水河乡基层公共文化体系建设
情况的调研报告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指出,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六中全会提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加大清水河乡文化建设力度,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和社会的文明程度,我们就清水河乡文化建设和文化事业发展这个课题开展了深入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本调研报告。
一、我乡基层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一)基层公共文化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本乡共设置文化事业管理机构——文化体育活动中心1个,拥有全乡书屋6个,健身路径6套。基层文化站舍总面积674.88㎡,文体设备固定资产46万元(其中上级拨款41万元,自筹5万元)。图书室总面积25㎡,藏书1800册。有文化活动场所2个。5个行政村中有5个村设有村级文化活动室,其它1个村基本上是依托当地的村两委办公开展活动,村级文体设备固定资产只有15多万元,图书阅览室面积25,藏书1500册。清水河乡有一个社区有25㎡文化活动室和办公室。
(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情况。本乡文化站的人员编制3个,现有文化员3人(初级职称3人),文化站工作岗位上3人,在本乡文化站工作岗位上的人员工作热情还较高,有较强的敬业
精神,基本上能胜任本职工作。
民间文化方面人士较为活跃。本乡共现有舞蹈队、阿肯阿依特斯队、篮球队、拔河队、赛马队和刺绣协会、玉石协会。
(三)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情况。目前,基层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主要是依靠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截至210年,全乡95%的行政村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我乡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与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合作共建,农家室屋,现已建成基层服务点7个,同时,初步建成“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鹅舞、哈萨克刺绣)”。通过开展“送电影、送文艺演出、送书”,“文化三户”,文化“三下乡”活动和组织农牧民文艺演出等活动,丰富了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开展各种大型活动3多次,举办各种文体活动30多次,送下乡5场,农村(社区)电影放映18多场。
(四)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情况。本乡有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2处,我乡建立业余文保员队伍,制定文保单位消防安全预案,对文保单位进行保护。开展了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共调查文物点3处,其中新发现1处。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绩喜人。我乡已普查出较高价值线索2条,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库。公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2个和传承人7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本乡基层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特别是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相当薄弱,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不相协调,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有一定差距。
(一)思想和工作上缺位。一些群众对基层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思想和工作上没有摆上应有位置,对宣传、贯彻、落实文化建设的相关政策不够积极,对文化事业发展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忽视文化建设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的作
用。
(二)基层文化工作缺人才。本乡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工作人员3名,村级基本没有配备文化管理员,只是由村干部或其他村民兼职,也没有开展大型的群众性文体活动。
(三)文化事业发展缺资金。本乡文化事业财政保障程度偏低,没有把乡综合文化站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小,影响了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文体基本设施设备难以及时添置更新,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民族民间文化挖掘等缺少必要的经费。农民业余文体团队因经费短缺,出现了萎缩,有的还存在消亡的危险。
四、加快我乡文化建设步伐的思考与建议
1、进一步明确农村文化建设发展目标。要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的“农村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要结合党十七大六中全会提出的文化建设新要求,进一步明确农村文化建设的新目标,落实发展新举措,取得新成效。
2、进一步落实农村文化建设资金。发展农村公共文化事业,投入是难点,也是关键。经费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瓶颈(pingjing)。对农村文化建设,各级政府要给予政策上的倾斜(qingxie),健全保障措施。
3、进一步创新农村文化活动载体(zaiti),活跃农民文化生活。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以活跃农村文化生活,让健康向上的生活格调充实群众生活,占领思想阵地,使广大农民群众在参与活动中各展其长,各得所乐,共同得到先进文化的熏陶。
4、进一步健全农村文化服务网络。要通过创设服务载体,构建起覆盖乡、村(社区)的基层文化网络,推进乡文化站、村级文化互助合作组织和村(社区)文化室等两级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建设,营造和培育良好的农村文化氛围。
一是依托乡村文化站点,积极挖掘本地文化艺术资源,扶持民办文艺团体,发展农民业余文艺演出队,鼓励农民自编自演、自娱自乐。
二是建立“农家书屋”,满足农民对科技文化的需求。积极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满足农村群众阅读需求。
三是结合“农民健身工程”建设,开展全民健身、竞技比赛等活动,借助体育活动的场所篮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台等,推广体育文化,让农民在健身的同时也得到文化的提高。
四是结合民间文化和文物保护活动,促进乡村民间文化的繁荣与发展。积极开展民族民间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与保护工作,努力构建区级、州级、县三级保护体系;通过组织申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提高农村保护和传承传统优良民间文化的意识,让我乡阿肯阿依特斯、鹅舞、刺绣等民间文化得到发扬光大。
5、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加强农村文艺骨干和民间艺人队伍。农村文化的发展和繁荣,离不开农村文艺骨干的示范效应和带头作用。农村文艺骨干和民间艺人是村级文化建设最热情的支持者,是民间优秀文化的传承者,也是村文化活动的直接组织者。因此,要积极开展面向农村文艺骨干的各类公益性文艺培训班,努力提升农村文化团队的水平。一名文艺骨干带动一支文化团队,一支文艺团队营造一个村落的文化氛围,众多的文艺骨干将推动农村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
6、领导重视,加大文化建设的力度。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需要乡党委政府的重视,需要广大群众的努力。
一是乡党委政府要把文化建设发展列入发展规划、列入重点工程、列入目标考核,确保健康发展。
二是对于重点项目实行重点扶持政策。对农村文化设施建设进行重点支持。重点扶持农家书屋、文艺演出、电影放映、人才培训等。我乡阿肯阿依特斯、鹅舞、刺绣等都是独特的民间艺术,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也需要上级给予资金扶持和政策支持,才能使这些艺术奇葩早日重放异彩。
三是建议开展一年一度的民间文化艺术节活动,由有关职能部门牵头,在节假日期间组织民间文艺汇演活动,让各村、社区的民间艺术团队集中进行比赛和交流,以促进农村民间文艺的繁荣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