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酒类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现状与对策
酒类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现状与对策
随着湛江经济的发展,许多知名的造酒企业相继在湛江落户。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市消防工作,适时部署消防安全大检查,落实消防工作责任制,组织消防安全大宣传、大培训、大整治活动,并对酒类企业的单独治理,将其纳入工作重点。酒类企业的整治是湛江消防工作的一大挑战,如何切实采取措施,加强酒类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让越来越多的此类企业在湛江落户、让其安全生产造福一方,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一件大事。基于此,笔者对当前酒行业消防安全的现状做了个简要的分析。
(一)酒类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广东省消防安全条例》对企业自身履行消防安全职责等情况作了明确的规定,公安消防机构对酒类企业消防安全隐患也加强了排查和督促整改,但在实际中,酒类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一些企业对消防安全的责任主体意识没有真正树立,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不到位;或者只重视生产销售而忽视了消防管理工作,缺乏对消防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对火灾隐患整改能拖则拖,能省则省。酒罐间距不符合要求、储酒库区未设防火堤、消防给水严重不足等隐患普遍存在,给消防安全埋下了隐患。
2、企业内部管理混乱,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淡薄。一些企业负责人对公安消防机构指出的火灾隐患的整改和消防设施、设备的添置,认为是故意刁难。这样一来,企业内部职工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消防器材的配备维护、消防安全检查和违章行为查处等经常性工作无从落实,单位职工的安全知识缺乏、消防业务素质低下、消防自我约束管理意识淡薄。由于得不到及时的消防安全教育,单位员工在工作中,违章作业、随处吸烟、遇有火情束手无策、不知如何报警等情况时有发生。
3、企业专(兼)职消防员的业务素质普遍较低,自防自救能力不强。一些企业为了节省人员成本,安排一些难于履行职责的老弱病残或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的人员来做消防工作,他们取得的回报少,工作积极性不高,存在较大的消防安全漏洞。
(二)做好酒类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对策
为贯彻消防工作“以防为主、防消结合”方针,深刻吸取全过众多酒类企业爆炸燃烧事故教训,针对酒类企业普遍存在的管理不严、隐患众多的现状,笔者认为,酒类企业在消防管理工作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领导,全面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企业应认真落实消防安全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消防安全由厂长总体抓,分管副厂长亲自抓,各部门主管具体抓,严格实行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责任制,将消防安全与生产经营挂钩,安全服务于生产经营,生产经营服从于安全。与各部门主管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切实落实消防安全责任,使消防安全和生产同计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对部门主管严格实行消防安全一票否决制和责任连带制。
二、充分发挥企业职能部门的监督检查作用,发现火险隐患坚决督促整改。企业应加大消防安全工作的监督和管理,每月至少组织一次消防安全专项检查,消防、安监部门每周不少于两次下车间、仓库检查监管,特别在夏季高温高热季节,对生产一线的每日检查次数应上升到至少两次。对查出的一般火险隐患应边查边改,现场督促协助整改完善,对重大或整改难度较大的隐患,在采取严格的临时防护措施后,应分期分批予以整改。
三、严格消防管理制度,坚持预防白酒火灾措施:
1、对超过60°以上的原度酒进行降度储存;
2、夏季强光下一律停止装卸白酒,坚持对室外酒罐淋水降温,楼层酒库开窗通风;
3、各类仓库保管员、包装工、制曲工、勾兑员、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消防培训合格后才允许上岗;
4、任何危及消防安全的隐患未除前,一律不得冒险作业;
5、每年坚持防雷检测、静电检测、电气防爆检测,统一着棉质工作服,杜绝化纤工作服。切实做好因电器、雷电、静电引起白酒火灾的预防工作;
6、加强重点部位的动火审批与监护,凡是在重点部位施工作业,必须报保卫部门批准后,消防、安监到场确认安全后,在严格的监护下进行;
7、对所有消防重点部位实行保安24小时守护,严禁无关人员进入。
四、完善各项消防安全制度。在严格执行《消防法》的基础上,针对工厂消防安全工作实际,制定本企业内部消防安全管理办法并认真实施。还应针对夏季气温高,乙醇蒸气蒸发快,浓度高以及冬季用电用火量增大的特点以各酒库存酒类型、地理位置等特点,有针对性地指定季节防火和分类防火措施,严防火灾发生,完善各项抢险救灾预案。
五、强化员工消防安全意识,提高员工的防灭火及逃生自救技能。各部门应建立义务消防队,通过对义务消防队员经常性的消防培训,使义务消防队员人人会报警,会正确处置岗位上的初期火灾,会熟练运用灭火器,并自觉参与防火。同时应在员工中大力宣传《消防法》,宣传普及消防知识,让广大员工了解消防工作重要性,自觉遵守消防安全制度,自觉参与火灾预防。
六、有条件的酒类企业应招聘消防部队退伍兵组建一支专职消防队,配备相应消防设备,在远离市(县)公安(专职)消防队情况下,担负企业防火、灭火职责。
七、建立与周边酒类企业及政府专职消防队的联动机制,达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效果。通过上述几种机制的建立,在企业消防安全管理中首先实现观念的转变,变以往消防工作“要我管”为“我要管”、“被动抓”为“主动抓”,真正把消防工作当作自己的事;其次要实现机制转变,实行“管理自主、隐患自除、责任自负”的消防安全管理机制,着力营造有章可循、违章必纠的消防执法氛围;最后要实现作风转变,力戒形式主义,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加强消防安全教育和管理,努力实现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不留死角,努力提高酒类企业自身预防和抵御火灾的能力。
第二篇:浅析县级种子管理工作的现状与对策
浅析县级种子管理工作的现状与对策
陕西省镇安县种子管理站作者:张祖
摘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及《关于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市场监管的意见》等,县级种子管理部门应强化管理和服务,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保驾护航。
关键词:种子;管理;现状;对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的实施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市场监管的意见》(以下简称国办《意见》)的落实,为健全种子管理体系,加强种子管理,提高管理权威奠定了法律基础。农作物种子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农作物种子是农业增产的内因,也是科技兴农的主要载体,它对农业增产的科技贡献率达40%以上。同时,种子又是经营销售的一种特殊的生物商品,种子质量关系到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农村社会稳定大局,搞好种子管理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1、县级种子管理部门的工作任务
按照国办《意见》文件精神,各级种子管理部门负责种子市场监管、种子质量检验(含室内和室外)、新品种区域试验和种子信息服务和推广四大体系工作任务。就陕西商洛而言,根据省、市文件精神,县级种子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审核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对市场经营销售的种子进行质量监督和抽检;查处种子生产经营中的违法行为;承担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及品种管理;负责农作物种子生产技术指导与推广;新品种展示和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农作物新品种引进与筛选;农作物种子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种子信息收集交换与发布等;负责全县农作物良种补贴的组织实施工作。总之、种子管理部门是抓粮食生产安全的主力军,特别是山区县的种子管理站任务重、责任大,工作量大面广且任重而道远。
2、县级种子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自《种子法》颁布实施以来,种子产业发生了巨大变化。首先是市场化,种子销售企业不再局限于国家、省、市、县四级种子公司,而是放开经营,只要具备相应条件都可以注册公司,投入到市场竞争之中,使得从事种子经营的企业成倍的增长。其次是销售的品种大量增加,且形式多样,有国审品种、省审品种、试验示范品种、引种品种,还有个别企业利用商品名称代替审定名称,鱼目混珠,给市场管理带来了难度。再次是销售渠道多了,过去以县级种子公司为主体的经营格局被彻底打破,个体种子经营活跃,就陕西省镇安县来说,种子经营由2003年前的种子公司独家经营发展到目前的150多家,而且,销售网点还在继续增加,在不断地向村、组蔓延,随着种子销售利益的驱动,农民的利益很难得到保障。存在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2.1、经营资质不严格。一是种子经营许可证的法人有随着法人变化而未变更现象;二是种子经营许可证未年审或者不能年审,已失效却继续使用;三是借用、租用种子经营许可证给他人使用,对他人的种子生产质量不闻不问,经营以营利为目的。四是对乡镇种子经营网点的资质无明确规定,投机经营空间很大。
2.2、种子经营不规范。一是擅自更改种子生产日期,将上年陈种改为当年的新种;二是将市场不畅销的品种改成畅销品种; 三是种子标签无种子使用说明和法定信息;四是种子包装袋透明面太少,不便于种子购买者和种子管理人员观看外观质量。五是随意调运经营种子不备案、不送样、不区试、乱销售,种子纠纷案件经常发生。
2.3、种子经营人员素质低下。一是种子经营人员的农业科学基础知识、种子使用技术贫乏,不能正常开展咨询服务。二是法制观念淡薄,用A公司的种子销售发票销售B公司种子,有的甚至不给老百姓开购种发票,经营不建立档案。三是对抗检查,销售未审定品种种子或者其他违规种子,采取隐蔽销售和逃避检查。四是不按规定变更营业执照和到农业部门备案,不按规定保存经营档案。五是对农民进行欺骗销售,出现问题逃避责任。
2.4、种子管理人员待遇低,素质差。就陕西商洛地区的种子管理站来说,目前大部分县虽然种子改制已到位,但是,市编办将市级种子管理站设为正科级(其他市为正处级),县级种子管理站的规格一律变为司站级,极大地挫伤了种子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对改制人员未培训就上岗,种子管理人员素质差。
2.5、县级种子管理部门设备落后。在办公配备上,大多数县站是无办公用房、无种子最基本的检验设备、无交通工具、无最基本的办公设施、无统一服装。下乡用车靠租、办理电子业务的工具靠借,搞新品种引进、实验、示范、推广无专项工作经费。人均每年的财政经费只有一千元左右,有办公开支就没其他开支,严重制约了种子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3、搞好种子管理工作对策
种子管理工作面对农村、农民,涉及千村、万户,事关粮食生产安全,是一项关系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良心工作”,它与政府的“面子工程”相比难以引起高度重视。无论是粮食主产区的平原还是沟壑纵横的山区,都要坚持不懈地抓粮食生产,粮食生产安全要牢记“小河无水大河干”的哲理,特别是政府部门应该把贯彻实施《种子法》和国办《意见》,健全种子管理体系、宣传种子政策法规、加强种子行政监管作为保障农业生产用种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任务来抓。从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的角度考虑,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搞好县级的种子市场管理工作:
3.1、提高种子管理机构级别。国办《意见》第三条第七款指出:种子管理是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健全种子管理机构,特别是要强化省、县级种子管理机构建设。如果种子管理机构级别太低,在本辖区就难以搞好种子执法管理和品种推广工作。粮食生产大省辽宁、湖北等省在解决种子管理机构级别上早已率先一步,在几年前就将省级种子管理站变为种子管理局(正
厅级),市级为处级,县级为科级。在县级机构设置上还要严格执行农业部【2009】08号文件精神,积极推进种子管理机构实行参公管理,要在县级种子管理机构基础上,成立农业执法大队,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根据农业部门的职责范围,配备相对应的专业人员实行综合执法,整合执法力量,化解人员编制矛盾。
3.2、加强种子执法队伍建设。种子市场执法检查是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农业行政管理工作,从事种子执法的工作人员既要懂得农业行政执法程序,又要懂得农业技术、种子知识,工作稍有马虎,就会出现差错。只有严格要求,使其认真学习,爱岗敬业,坚持原则,办事公正,练就较高的办案工作能力和执法水准,才能搞好市场的管理工作。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方面要加强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素质;要在思想上保持与时俱进,要通过不断学习理论知识,法律知识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执法人员的自身素质;要更新观念、转变作风,树立有为才能有位的思想,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在实际工作中,即要做到目光长远、服务大局,还要保证执法的严肃性,做到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才能更好地发挥种子管理部门的职能和作用。
3.3、提高种子经营人员素质。优良的农作物品种都要在土地上去检验,绝大部分土地的主人是农民,农民直接与基层种子经营人员打交道,提高种子经营人员素质是关键。在种子市场管理过程中,要通过办班培训、持证上岗培训等多种方式,搞好县级种子经营人员的培训工作。要建立种子经营人员培训制度,逐步将县、乡种子经营人员打造成一支知法、守法、精通业务的种子营销队伍,同时还要提高广大农民群众懂得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努力营造一个守法经营,依法管理,依法维权的良好氛围。
3.4、认真搞好宣传,强化种子市场管理。县级种子管理部门要广泛利用电视、广播等宣传媒介,搞好种子法律法规和优良品种推广等宣传活动,随时掌握种子经营环节,认真搞好种子市场检查,检查品种是否审定,种子质量是否达到国家标准等各项指标,坚决杜绝假劣种子流入市场;要加强对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检查,坚决取缔无证生产经营者,严把市场准入关;要按有关要求,认真审核种子生产、经营单位的资格,对资质条件不符合发证要求的,要依法撤销其种子生产、经营资格;要加强对种子质量的检查,对生产经营假劣种子的重点打击;要规范种子购销备案、包装、标签和经营档案,对不符合规定的要给予警告和处罚,要建立长期有效的执法机制,维护种子市场的正常秩序,坚持集中打击与日常监督相结合,重点打击与综合治理相结合,加强市场监管与引导企业自律相结合,打假治劣与扶优扶强相结合,加大种子执法力度,从而做到保证种子质量,保护企业和农民合法利益。
3.5坚持新品种的区域试验、示范和展示推广。种子质量的好坏是直接影响农民收成的关键。所以在良种的推广过程中必须坚持先区域试验、示范,后推广的原则,加强对品种育、繁、推的管理,严禁未审先推、未引先售、未试先种,打击乱引滥繁的违法行为,以区域试验、展示观摩、示范引导的严格流程推广优良新品种。政府部门应给予一定的项目资金投入,逐步建立县、乡农作物新品种示范展示基地,让农民通过观摩去选择种子,种植放心的优良品种,降低种植风险系数。
3.6搞好县级种子管理装备工作。县级种子管理部门首先要配备必要的种子检测设施,培训一批持证种子检验员,并通过省级认证,为政府监督检验和社会需求
提供种子质量检测服务,同时建立和实行“缺陷种子召回制度”和“退化品种退出制度”,使农作物品种使用科学化、制度化,追求最大效益;其次要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和交通工具,以保证种子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再次是要配备农业执法人员统一服装,树立农业执法形象。
3.7组建县域种子协会,实行行业自律。县级种子管理站要利用自身优势,牵头组建种子协会,给种子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搭建信息沟通、经营合作的平台,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降低种子经营成本,实现行业自律,为农民提供优质服务。实践证明,通过种子协会为会员提供政策咨询、技术培训、信息交流和协调服务,将能更有效地促进种子管理工作健康发展。
第三篇:浅谈合同管理工作的现状与对策
浅谈合同管理工作的现状与对策
摘要:合同管理,是依法治企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合同管理可以减少和防止财产损失和经济纠纷,有利于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分析了合同管理工作的现状,探讨了合同管理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合同管理;现状;对策
企业合同管理是指企业、其他经济组织等对本单位合同的签订和履行所进行的自我规范、自我约束和自我保护等活动。合同管理,是依法治企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合同管理可以减少和防止财产损失和经济纠纷,有利于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目前企业合同管理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主要体现在法律意识不强、合同管理不严、权责不明确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的经济运行带来负面影响。须从企业发展的高度出发,不断完善合同管理,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一、合同管理工作的现状
在市场经济中,我国企业的合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合同管理日趋规范、人员素质不断提高、信息化水平逐年提升等。但是应该清醒地看到,不论是在基础管理方面还是在流程管理方面,和国外企业相比,差距还很大。
1、政府在立法上对合同管理的认识不足,市场机制并不完善,有些法律法规条文不严谨;合同管理水平低下,“私下合同”屡禁不止;企业不够重视,个别项目不报建、不招标;或先招标,后报建;或明招、暗定最终都使施工合同的管理及执行得不到有效保障;专业合同管理人才匮乏,很多企业不设专职的合同管理人员,这种现象在施工企业普遍存在。
2、企业法制观念淡薄,合同法律意识差、不签书面合同现象突出、合同签订行为不规范、合同签订、履行监控制度不完善,导致合同履约不理想、合同管理的科学化水平还亟待提高。
3、合同管理人员匮乏,合同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专职合同管理人员较少,而真正符合要求的合同管理人员更少。
4、合同基础管理工作不健全,合同集中归口管理体制不完善,职能发挥有限;制度体系不健全,缺乏全面性和规范性,制度执行不力。
5、合同流程管理控制不力,对合同签订前的市场调查、招投标和谈判论证,签订中的审查授权与签订后履行监控、验收结算等工作衔接不够,没有形成合同全过程管理机制。
6、合同签订阶段的问题,常见的有:合同主体不当、合同文字不严谨、合同条款挂一漏万、只有从合同而没有主合同、违反法律法规签订的无效合同等;合同履约阶段的问题主要:没有变更应变更的合同条款、没有发出应当发出的书函(会议纪要)、没有办理应当办理的签证确认、没有在法律诉讼时效内进行维权,超过了诉讼时效、没有行使应当行使的权利和没有充分重视证据(资料)的法律效力等。
二、合同管理工作的对策
1、了解国家政策及本行业特点,熟悉《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做好现代企业的合同管理工作,首先要了解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行业的起源、发展及现状等基本情况,并且熟悉掌握《合同法》,这是加强现代企业合同管理工作的根本。
2、设立现代企业的合同管理机构和管理模式
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是企业的掌舵人,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应强化法律意识,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合同管理,运用法律手段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合同由企业的法律顾问部门统一归口管理和各业务部门(主要有购销、基建、技改等)、各单位(主要有各个分公司、驻外机构)分口管理的模式。企业法律顾问部门作为企业合同统一管理部门,对企业合同的签订和履行负有监督、检查和指导的职责。具体管理中,对合同实行分级、划块管理,各业务部门和各单位作为合同二级管理单位,负责本部门、本单位的合同签订和履行,并向法律顾问部门定期汇报有关合同的执行情况。
3、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素质
合同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合同管理质量,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素质是企业合同管理的首要任务,又是当前的迫切需要,可从下述四方面着手
(1)选好人员。
企业领导可依照合同管理人员应具有的素质条件,选择本企业优秀人才担任合同管理人员,也可以通过公开考评和竞争招聘方式选拔人员。
(2)组织好在职学习。可根据企业与市场的实际情况,组织合同管理人员在职学习。
(3)选送人员进有关院校深造。每个企业都应培养出类拔萃的合同管理人员,所以应选择热爱社会主义、工作出色、有发展前途的骨干进有关院校深造。
(4)建立岗位责任制。对合同管理人员必须实行岗位责任制,明确他们的责、权、利,建立竞争机制,对有贡献的企业领导和合同管理人员给予奖励。
4、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主要是建立和健全企业合同管理的组织网络和制度网络。
组织网络。是指企业要严格执行总公司《法律事务工作暂行办法》和《合同管理办法》,由上而下地建立和健全合同的管理机构(包括综合机构和专项机构),使企业合同管理覆盖企业的每个层次,延伸到各个角落。企业应当独立设置总法律顾问和法律事务机构,全权负责单位的法律事务,配合合同专项管理部门,起到法律咨询、合同评审、履行监督和组织仲裁、诉讼的作用。
制度网络。
一是指企业要就合同管理全过程的每个环节,建立和健全具体的可操作的合同管理制度,使合同管理有章可循。这些环节包括合同的洽谈、草拟、评审、审订、下达、交底、学习、责任分解、履约跟踪、变更、中止、解除、终止等。二是指企业各层次都应有自己的合同管理制度。总部要建立和健全总的合同管理制度,分公司根据自己的需要补充自己的合同管理制度,项目经理部也可以作一些必要的补充。
建立和健全企业的合同管理制度,必须根据我国的《合同法》和总公司的相关规定,以及企业的实际情况。总则第十六章对建设工程合同,做出了专门的法律规定,更有利于我们建筑施工企业规范自己的合同管理,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特别是286条,历史上第一次赋予建筑施工企业在该建设工程的折价或拍卖所得中优先受偿的权利。
《合同法》的大多数法律条文都可以纳人企业合同管理制度之中。合同管理的组织网络和制度网络构成企业合同管理体系。体系的动作必须通过定期的检查来保证。要检查合同管理组织和制度是否适应合同管理的需要和市场需要,对不适应部分进行必要的调整。一句话,对合同管理体系也应进行动态控制,及时调整,不断完善。
5、强化履行监控和结算管理
签约的目的主要是保障合同的及时有效履行,防止违约行为的发生。通过监督和跟踪管理可以了解合同的履行情况,及时发现影响履行的原因,以便随时向各部门反馈,排除阻碍,防止违约的发生。另外,合同结算是合同履行的主要环节和内容,合同管理部门应同财务部门密切配合,把好合同的结算关,这既是对合同签订的审查,也是对合同履行实施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6、违约纠纷及时处理
合同关系是一种法律关系,违约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要承担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或强制履行等法律后果,因此法律顾问部门在审查或起草合同时选择合适的违约条款和纠纷条款显得十分重要。一旦有违约情况发生,法律顾问要区别情况,及时采用协商、仲裁或诉讼
等方式,积极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对合同管理做到全过程、全方位、科学的管理。
7、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资源
目前计算机和网络已在企业中普及,企业在合同管理过程中可引入计算机和网络,实行合同信息网络化管理。即将合同在网上运行,实现合同的网上申报、网上审批,网上数据统计、网上监控、网上报表生成、网上合同生成、网上合同履行监控、合同结算等信息化管理,并对合同的授权签约、审查审批、履行、结算等设置统一流程、统一制度、统一数据库,统一格式和标准等。从而可以实现合同的无纸化管理,减轻手工操作的难度,使企业合同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大大提高。
大量的实践证明,加强企业合同管理,有利于增强企业内部组织机构的管理效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总之,企业合同管理是当前市场经济中一项较新的管理工作,企业的合同管理不仅是企业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基础,而且是企业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王宇清.谈施工企业的工程合同管理工作[J].山西建筑,2008,(36)
[2]潘文祝.对完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的几点思考[J].凯里学院学报,2011,(04)
[3]国英.企业经济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经济,2008,(02)
[4]陈毅.施工企业合同管理探讨[J].财会研究,2006,(12)
第四篇:汽车修理厂消防安全现状与解决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实行民营化,在安全管理模式上发生变化,行业之间竞争的激烈,使他们注重抓经济效益,忽视安全工作,汽车修理行业消防安全也不容乐观,以常州市武进区为例,全区二级汽车修理厂共有118家,小型汽车修理厂300多家(无维修资格证的占半数),在消防安全上符合要求的较少,下面,本人就武进区汽车修理厂消防安
全现状及主要防火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汽车修理厂消防安全现状
(一)在三级耐火等级建筑物内设置修理车间,喷漆车间和蓄电池充电室等,有的车间甚至毗邻居民房(老城区现象严重),其主要原因。大部分修理厂都民营化,为降低成本,经营业主往往租赁一些三级耐火等级和危房内设置各类车间,有的修理厂各类车间设置同一建筑物内,没有独立设置防火分隔措施,假设某一部位发生火灾,就有火烧连营的危险,不仅能烧毁车间还能殃及四周毗邻居房屋。
(二)电气设备不符合防爆要求,电器线路敷设不规范。如喷漆等车间安装不防爆的开关,熔断器,插座等可能产生火花的电器,电气线路未加耐酸的套管保护,蓄电池充电室没有按照甲类场所设置电气设备和敷设电气线路,通过交通运管部门安全治理整顿发现绝大部分修理厂经营业主都没有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敷设电器线路和配置不防爆设置,甚至有的修理厂配电盘设置在存放汽油、香胶水仓库内,库房内连接压缩机、电焊机的电线都是临时拉接,几乎80%的厂家配电盘没有设置电器保护装置,设置普通电闸刀,图方便省事都没盖上闸刀盖。
(三)有部分修理车车间内设置有职工宿舍和厨房,是典型“三合一”场所。这些修理厂耐火等级低、无防火间距、电气线路陈旧老化和乱拉、乱接现象突出等,一旦发生火灾,火势蔓延快,人员难以逃生,物质疏散困难,可见其火灾危险性之大。
(四)、没有配置灭火器材或已配置但已失效,从业人员未经消防知识培训。从武进区2007年上半年统计数字看二级汽车修理厂基本上配置灭火器,其他小型修理厂都没有配置灭火器,但这类场所经营业主都没有落实好消防器材保养,维修制度,大部分配置灭火器失效或达到灭火器报废年限。
(五)业主和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参差不齐,个别业主的文化层次较低,安全意识淡薄,对于一些基本的消防法律、法规、消防基本常识知之甚少,不知道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不知道最基本建筑、电气防火常识。
二、汽车修理厂主要防火对策
(一)认真落实防火安全责任制。要按照《消防法》第14条的规定,督促落实汽车维修企业,认真履行单位的消防安全职责,加强自身消防监督管理,抓紧制定规章制度,明确、细化和规范具体责任,建立和完善消防安全责任制度,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防火责任制,把消防安全工作纳入单位的经营管理之中,提高自身预防火灾能力。
(二)各类车间设置宜设置应不低于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内,严格按照《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厂设计防火规范》要求进行防火设计、施工到竣工消防验收,保留必要的防火间距,根据需要设置门、防火墙、窗通风孔、机械排风系统和采取防火分隔措施等,严格消防审核、消防验收,把好源头关。
(三)按行业标准配置防爆电气设备,规范敷设室内电线,特别是甲、乙类物品运输车修理车间以及修理厂内的喷漆间、电瓶间、乙炔间等室内的电气设备均应按国家标准《爆炸和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的规定执行。根据场所配置的灭火器材和消防设施,落实从业人员安全知识培训制度,具体应参照修车库灭火器配备数量标准配置,修理厂从业人员应建立培训制度,经考试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否则用人单位不得采用。
(四)、对车间设置有职工宿舍、厨房的修理厂强行迁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十五条第一款之规定,在设有车间或者仓库的建筑物内,不行设置员工集体宿舍。公安消防部门一经发现应责令强行迁出,减少火灾隐患。对于存在火灾隐患拒绝整改,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江苏省消防条例》、《江苏省农村消防管理办法》的规定严格处罚。
(五)各职能部门加强协作,紧密配合,进一步完善消防监督。公安消防机构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遵循防火客观规律,督促、指导好基层派出所对此类场所的三级消防监督管理,明确三级管理责任和单位,防止失控漏管,协调好本辖区内职能部门对此工作配合管理,如修理厂主管行业部门应按行业标准严格把关,对不符合消防安全条件的应吊销其修理资格证。消防安全不合格,工商部门不发给工商营业执照等,治安部门在核发特行许可时应由消防部门对修理厂安全问题出具消防合格意见书。只有通过紧密配合,协作管理,才能保证维修企业安全健康的发展。
第五篇:企业知识产权现状与对策
摘 要:随着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企业的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也显著提高,引起全社会对知识产权现状的关注。本文通过对一些具体企业的调查分析,总结概括了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的现状和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企业成功的经验,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对策。
一、引言
人类社会在21世纪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作为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已逐渐成为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资源,而知识产权作为知识最主要的表达形式和法律依据,不仅成了企业保护创新成果、获取利益、赢得领先地位的竞争利器,而且也是企业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世界发达国家及著名跨国公司都十分重视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纷纷通过制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保持其在全球的技术优势和竞争优势。
为了增强科技竞争力,我国积极推进专利制度的规范化,积极发挥知识产权的基础性作用,效果颇为明显。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最新统计数据,2013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受理发明专利申请、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237.7万件,同比增长15.9%;授权3种专利共计131.3万件,同比增长4.6%。2013年,我国企业发明专利申请42.7万件,占国内总量的60.6%;我国企业获得发明专利7.9万件,占国内总量的54.9%,企业知识产权创造主体地位逐步稳固。
随着我国企业知识产权创造主体地位逐步稳固,国内企业围绕关键技术的保护、专利布局日趋规模化、系统化。企业如何有序、规范地管理日益增长的知识产权,已成为我国企业面临的新课题。
二、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的现状
与国外企业相比,我国企业知识产权工作起步比较晚,真正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并积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企业屈指可数。我国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过程中存在专利意识淡薄、缺少主动性、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缺少战略规划等的种种问题。(1)知识产权意识普遍较薄弱
国内大多数企业专利保护意识不强,没有配备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专利人员,缺少专业人可以把知识产权管理与企业业务紧密结合的,导致许多专利在申请后无人管理,未能充分利用,造成资源的浪费,更谈不上把企业的实践和专利的运用结合起来,为企业发展服务。(2)专利申请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我国大部分企业的知识产权开发工作往往与技术人员的研究开发工作相独立,与其考核和业绩均没有直接关联,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达不到激发其专利申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效果,造成企业没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后果,我国企业将会被外资公司不断高筑的技术壁垒所包围,最后沦为世界产业链的最底层,其自身的知识产权管理也就无从谈起。(3)管理工作缺乏战略规划
现在国内绝大多数企业还没有转变陈旧的思想观念,没有认识到知识产权管理的重要性,更谈不上从战略上进行规划,企业关注的仍是有形资产的管理。许多企业不知道对专利相关方面文献的利用,很少进行专利文献检索,造成低水平重复研究。由于缺乏战略高度的规划,许多企业成果只申请了中国专利而造成技术流失,这样还很容易导致陷入专利的“雷区”,做出侵犯了别人的专利权的违法行为,不仅要支付高额赔偿,更甚者还可能导致企业破产。举一个例子来说,深圳市某厂的产品属荷兰菲利浦公司在中国获权的专利保护范围,被诉侵权,不但自行销毁了模具和侵权产品,还要支付巨额赔款。(4)管理机构不健全
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都存在着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不健全的问题。我国企业很少有常设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也没有配备专业人员处理相关事务,大多数是通过法律顾问这样一种形式来进行管理,在遇到知识产权纠纷的时才会想到请相关的法律机构来处理相关事宜。这样就造成知识产权管理流于形式,使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缺乏应急机制,相关部门之间相互推诿,从而对企业自身造成诸多损失。(5)不利的外部环境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自身存在缺陷。我国1980年才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1984年才开始实施第一部《专利法》。虽然目前已经制定了较为全面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并根据实际情况作过一些调整,但是,我国的《专利法》、《商标法》和《版权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本身的不合理性现象。例如,专利法规定的专利审批期限过长,专利费用过高,这样容易造成大家申请专利的积极性不够高。同时,民众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也不够高,市场上盗版横行,低廉的价格优势很受欢迎,使正版产品处于不利地位。
三、解决企业知识产权问题的对策
落后的知识产权管理严重制约着我国企业的快速发展与壮大,知识产权现状急需改变,企业知识产权存在的问题也亟待解决。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模式大致分为4类:
(1)集中管理模式,如美国的 IBM 公司 ;
(2)分散管理模式,如日本的东芝公司、德国的拜耳公司;(3)行列管理模式,如日本的佳能公司;
(4)集中+分散模式,如中兴通讯公司。借鉴国外企业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企业和社会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解决我国企业知识产权问题的对策。(1)健全企业知识产权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我国科技企业在利用法律环境保护自有知识产权的同时,应同时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主要包括:
(1)建立奖励制度,鼓励知识产权申报,将其收益纳入员工考核体系当中,调动员工的创新意识与积极性;
(2)明确知识产权归属与保护责任,与员工签定知识产权相关协议,做到责任到人;
(3)建立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机制,指派专门的部门负责;(4)建立知识产权评估制度,以制度为依据勉励员工;
(5)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从员工能力、研发水平和市场运作等方面进行合理激励;
(6)规范技术转让与引进合同管理。在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过程中,以制度、系统与考核作为实施的保障,建立起一整套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并将知识产权工作渗透到公司经营的研发、采购、营销、财务等各个环节当中,使公司知识产权相关信息实现最大化的共享、公开、易于检索和分析。
(2)坚持市场导向,优化知识产权管理的战略机制
我国企业应该转变知识产权管理的战略思想,应实现从生产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从资本为第一资源向知识为第一资源转变;从市场价格竞争向创新竞争转变;从以管理人、财、物为主向管理知识和技术转变;从追求产品数量和质量,向追求产品的技术含量转变。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优化知识产权的战略机制,增强企业自身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加大企业产品存在的附加值和科技值。(3)尊重和重视知识产权,提高企业自身的软实力
我国大部分企业的高层领导都应该充分认识到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知识产权管理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之中,才能起到规范知识产权工作、实现知识产权价值、增强员工知识产权意识的作用,极大地促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的提升。日本企业普遍注重知识产权的运用,日立公司对专利转让和引进谈判非常重视,每次谈判,日立公司都会由技术人员、研究人员、律师、专利代理人和知识产权本部负责专利沟通管理的业务人员组成的一个最佳的团队出席谈判会。同时日本公司非常重视对内部员工进行知识产权方面的教育、培训。日立公司会不定期的在公司内部开课,供知识产权人员进修。(4)加强对企业知识产权的服务,发挥政府职能
美国在知识产权的实施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其超强的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在世界上首屈一指。在1979年,美国总统卡特提出“要采取独自的政策提高国家的竞争力,振奋企业精神”,并首次将知识产权战略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从而达到利用长期积累的科技成果,巩固和加强知识产权优势,以保持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霸主地位的目的,实现政府和企业的共赢。欧洲专利局也提出了降低专利成本和加强中小企业服务的战略重点。由此可见,如何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已经成为美、欧等一些发达国家知识产权发展的核心环节。我国政府应当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为企业提供优质的知识产权服务,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主管部门提高工作效率,使企业更快捷地获得授权;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维护本国企业的利益;完善知识产权立法,适时调整相关的政策和措施。
综合上述,针对我国在企业知识产权方面存在的问题,我国政府和企业应该结合考虑我国处于发展中阶段的具体国情,同时总结国外先进经验,提出适合本土商业环境的知识产权管理理论,为提升我国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增加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政府制定相关的鼓励政策提供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