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建设厅等部门关于切实保障城市环卫工人清扫作业人身安全意见的通知(范文模版)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建设厅等部门关于切实保障城
市环卫工人清扫作业人身安全意见的通知
黑政办发[2002]23号
各行政公署,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直属单位:
经省政府领导同意,现将省建设厅、公安厅、总工会《关于切实保障城市环卫工人清扫作业人身安全的意见》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02年5月10日
关于切实保障城市环卫工人清扫作业人身安全的意见
近年来,随着我省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城市快速干道和高架桥梁日益增多,给城市环卫作业带来了新问题,主要是我省城市清扫机械化作业程度低,绝大多数路段只能实行人工清扫和保洁,因此环卫工人清扫作业时经常发生被撞致伤、致残、致死的恶性事件。为切实保障城市环卫工人清扫作业的人身安全,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全社会对环卫工作的认识,树立尊重环卫工人劳动、关心环卫工人作业安全的意识。城市环境卫生事业是与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公益性事业,环卫工人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尊敬。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发展环卫事业、保障环卫工人作业安全作为落实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要求的实际措施,纳入日常工作议程。要从加快环卫事业改革步伐,逐步理顺环卫管理体制入手,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切实保障和维护环卫工人在路面作业中应享有的特殊权益,为环卫事业发展和环卫工人劳动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社会环境。
二、加大投入,尽快提高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按照国家规定,2000年底大中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应当达到40%,截止2001年底,我省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平均不到5%。因此,各地市、有关部门要把增加道路机械化清扫装备作为“十五”期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项目,逐年加大对环卫清扫作业设备的投入,逐步改变我省城市环卫事业的落后状况,从根本上解决环卫工人作业安全问题。
三、切实加强道路清扫工人的作业安全保护。各级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街路清扫作业单位,要切实加强对道路清扫保洁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增强作业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并为城市街路一线清扫工人配戴全省统一的安全防护标志服装;城市街路清扫作业单位,要到当地城市交通管理部门申领符合国家标准的可移动交通警示标志;市区重点路段街路在人工清扫作业期间必须设置交通警示标志,以此限定机动车辆通行时速或临时绕线行驶;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加大重点街路的交通管控力度。
四、加强对机动车辆的管理和机动车驾驶员的教育。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进一步加强对机动车辆的管理,杜绝证照不全、安全性能不符合标准的车辆上道行驶;要切实加强对机动车驾驶员交通安全、交通法规以及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最大限度地杜绝酒后驾车、疲劳驾车、超速、违章行车等事故隐患。对交通肇事逃逸者,有关部门应当加大侦破力度,并依法从重处罚。
五、办理道路清扫工人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各级环卫部门或道路清扫责任单位要为道路一线清扫工人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保险赔偿额度应不低于每人每年享受2万元意外身故、意外伤残和1万元意外医疗保险标准。以解决清扫工人被撞后的医疗、补偿等问题。
六、加大宣传力度,维护环卫工人的合法权益。新闻单位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尊重环卫工人劳动、维护环境卫生法规等方面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市民增强环境卫生意识,提高社会公德和文明意识,摒弃随地乱扔废弃物的习惯;各级工会组织要把保障环卫工人清扫作业安全问题作为维护环卫工人合法权益的大事来抓,配合行政部门搞好职工安全教育,协调有关方面落实环卫工人清扫作业安全措施;各级城管监察队伍要加大对违反环境卫生法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省建设厅
省公安厅
省总工会
第二篇: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劳动保障厅等部门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劳动保障厅等部门《关于未参保城镇县属以上集体企业和厂办大集体企业已退休人员生活费发放意见》的通知
发文单位: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文
号:湘政办发(2007)66号
发布日期:2007-11-16 执行日期:2007-11-16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省劳动保障厅、省财政厅、省民政厅《关于未参保城镇县属以上集体企业和厂办大集体企业已退休人员生活费发放的意见》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十一月十六日
关于未参保城镇县属以上集体企业和厂办大集体企业已退休人员生活费发放的意见
省劳动保障厅 省财政厅 省民政厅
(二○○七年十月十五日)
根据《国务院关于切实做好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国发(2000)8号)和《国务院关于同意东北地区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批复》(国函(2005)88号)精神,现就我省未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未参保)的城镇县属以上大集体企业和国有企业批准并资助兴办的集体所有制企业(以下简称集体企业和厂办大集体)已退休人员生活保障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基本原则
按照当地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额发放和同步调整的原则;属地管理、属地负担和省级财政适当补助的原则;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审批和管理的原则。
二、实施范围和时间
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统筹且已无生产经营能力、无力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集体企业和厂办大集体企业,不再纳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范围。对上述企业中符合以下条件的已退休人员,由民政部门依据劳动保障部门提供的名单按企业所在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按月代发生活费。
(一)经过国家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办理正式招工或录干手续;
(二)2007年10月1日前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
(三)连续工龄满10年以上;
(四)有完整的职工档案资料;
(五)未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生活费发放的起始时间(即待遇计算的起始时间)为2007年10月1日,工作正式启动时间为2008年1月1日。
三、审批发放
(一)申请。符合条件的未参保集体企业和厂办大集体企业已退休人员,由其所在企业和其主管部门负责(中央直属企业附属的集体企业由属地主管部门负责,无企业原主管部门的由企业所在县市区经委或中小企业局负责)统一向当地县以上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申报。申报材料具体包括:
1、企业营业执照原件。无原件的应提供县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盖章确认的书面有效证明;
2、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的企业未参保证明;
3、企业填报、主管部门审查后的《未参保集体企业和厂办大集体已退休人员生活费发放审批表》和《未参保集体企业和厂办大集体已退休人员生活费发放花名册》(附表2);
4、退休人员本人书面申请、退休人员档案、近期1寸登记照两张及其他需要提供的材料。
(二)审批。由县市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企业主管部门对企业提交的相关材料进行初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初审通过的企业提交的个人档案材料进行审核认定,并张榜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劳动保障部门将审核认定通过的人员名单,提交同级民政部门,并将汇总的《未参保集体企业和厂办大集体已退休人员生活费发放汇总表》(附表3)和《未参保集体企业和厂办大集体已退休人员生活费发放花名册》(附表2)上报市级和省级劳动保障、财政、民政部门备案。
(三)发放和管理。未参保集体企业和厂办大集体企业已退休人员基本生活费,由同级民政部门依据劳动保障部门提供的名单,按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额发放,并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同步调整。符合条件 的退休人员在按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额领取生活费后,不得重复领取其它由企业发放的补助金。退休人员家庭困难需要申请城市低保待遇时,此项生活费应当核算到家庭全部收入中。
县级劳动保障部门和民政部门要建立生活费发放档案,对于已死亡人员要及时注销资格,并从死亡次月起停发生活费。
四、资金筹集
未参保集体企业和厂办大集体企业已退休人员生活费发放所需资金,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集体企业所在地财政筹集解决并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各级财政部门要在同级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财政专户下设立“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生活费”分户,将所有用于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生活费的资金纳入分户,单独建账、单独核算、单独管理。对部分困难地区,省级财政给予适当补助。
五、组织领导和分工
未参保集体企业和厂办大集体企业已退休人员生活费发放工作,在各级政府领导下,由劳动保障、财政、民政、工商部门和企业主管部门,按照工作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做好这项工作。
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对企业资格和人员资格的审核认定;财政部门负责筹集、落实所需资金,并监督资金的管理使用;民政部门负责生活费代发工作。
六、工作要求
未参保集体企业和厂办大集体企业已退休人员生活费发放问题,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情况复杂,直接关系到未参保退休人员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稳定大局。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落实职责,强化监管,严格把关,严密程序,严肃操作,决不允许将不符合享受生活费规定的人员纳入保障范围。同时,要解决好民政部门代发工作经费等问题。要认真做好宣传和政策解释工作。要设立举报电话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对于徇私舞弊、弄虚作假的工作人员,要依纪依规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对于采取不正当手段骗取生活费的人员,取消其生活费领取资格,追回骗取的生活费,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第三篇: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批转省建设厅等部门关于全省城市污水处理设
【发布单位】甘肃省
【发布文号】甘政办发〔2006〕10号 【发布日期】2006-01-24 【生效日期】2006-01-2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甘肃省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批转省建设厅等部门关于全省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营情况报告的通知
(甘政办发〔2006〕10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中央在甘各单位:
为了进一步落实国家有关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营监管工作的要求,完善城市功能,节约水资源,改善水环境质量,省建设厅、省发改委、省环保局、省物价局对全省城市污水处理设施进行了联合检查和专题研究,并形成了《省建设厅等部门关于全省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营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现予批转,请各城市政府根据《报告》中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尽快采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认真整改完善,切实把建设好、运营好污水处理设施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促进我省城市污水处理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落实配套资金,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进度。按照《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供水节 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甘政发〔2001〕89号)要求,“十五”期间,全省所有设市城市都必须建设污水处理厂,但目前仍有部分城市未能按计划完成建设任务。对此,有关城市政府要认真落实在建项目的地方配套资金,加快建设进度,争取污水处理设施早日投入使用。
二、加大污水处理费的征收力度,保证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费用。各城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根据当地实际,研究确定合理的污水处理费用形成机制。一是适当提高污水处理费的征收标准。二是按照国家规定对收费不足部分从征收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国有土地出让收益等财政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予以补偿,使已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能够正常运转,发挥效益。特别是自备水源用户较多的城市,要按照《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批转省建设厅等部门关于加强自备水源用户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工作意见的通知》(甘政办发〔2005〕140号)要求,制定和落实自备水源用户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措施,加大征缴力度,确保足额征收。
三、进一步理顺运营和管理体制,加强对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行的监管。各城市政府要尽快确定污水处理设施的专业运营单位,抓紧做好建成项目的交接工作,争取早日投入使用。各城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明确污水处理设施监管机构的责任,完善监管方法和手段,切实加强对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状况的监管。
四、抓紧制定相关政策,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市场化进程。各城市政府要认真按照《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意见》(甘政发〔2005〕59号)精神,加强指导,积极协调解决污水处理市场化运作中的实际问题,研究制定促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市场化运作的配套政策,不断深化我省污水处理市场化改革,全面提高污水处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六年一月二十四日
关于全省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营情况的报告
省政府:
遵照徐守盛副省长在《建设部关于全国污水处理情况的通报》(建城〔2005〕149号)上的批示要求,省建设厅、省发改委、省环保局、省物价局及时下发了《关于开展全省城市污水处理项目检查工作的通知》(甘建城〔2005〕343号),并联合对全省城市污水处理设施进行了检查与调研。现将全省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营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报告如下:
一、全省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营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城镇化进程进入了较快的发展时期,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撤地设市步伐的加快,城镇化水平以每年超过一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截止2004年年底,全省已有16个设市城市、65个县城城镇化水平达到28?61%。由于城市规模的扩张,自1998年到2004年,全省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每年平均以5%左右的速度增长,到2004年全省县城及县城以上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已达48000万立方米/年,占废水排放总量的40%。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预计在不远的将来,全省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将超过工业废水排放量,给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带来巨大的压力。
在2000年之前,除兰州市、酒泉市和武威市外,我省其它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几乎是空白。“十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千方百计争取国债资金,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使全省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速度明显加快。按照《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甘政发〔2001〕89号)要求,“十五”期间,所有设市城市都必须建设污水处理厂。从1998年至今,除了兰州市吴家园污水处理厂、中国石油兰州石油化工公司污水处理厂、永登县污水处理厂等(总处理能力约9万立方米/天)属于地方或企业自筹建设的污水处理设施外,全省所有设市城市和部分县城在国债资金的支持下陆续开工建设了污水处理设施,总处理能力约99万立方米/天,总投资约20亿元。截止2005年10月,已经建成运行或基本建成的有兰州雁儿湾污水处理厂、陇南市武都城区污水处理厂、定西市安定城区污水处理工程(一期)、定西市临洮县污水处理厂、嘉峪关市污水处理厂、酒泉市污水处理扩建工程、敦煌市污水处理厂、白银市污水处理厂。其余项目工程土建及设备安装已基本完成,即将进入设备调试阶段,预计至明年上半年前可全部建成收尾。
二、建设与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全省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率不到50%,部分建成的污水处理厂没有充分发挥效益。截止2005年10月底,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中仍有白银市污水处理厂、酒泉市污水处理厂、敦煌市污水处理厂、定西市临洮县污水处理厂等运行负荷率低于30%。“十五”期间的建设项目仍有近三分之一不能如期建成投产。在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有的城市对污水处理工作重视不够,组织管理不力,致使个别污水处理厂建成半年甚至近一年仍未运行。二是一些已建成污水处理厂的城市至今未按要求开征污水处理费或收费标准和征缴率偏低,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费用难以保障。三是城市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滞后,导致在污水处理厂建成后,污水收集能力达不到设计规模,从而影响投资效益的正常发挥。
2004年8月,省建设厅曾下发了《关于要求各地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城市污水处理项目顺利实施和建成后正常运行的通知》(甘建城〔2004〕273号),但效果并不明显,影响污水处理项目建设和运行的问题依然存在。通过检查和调研,我们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有:
(一)资金缺口较大,落实不到位,建设进展缓慢。我省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各级政府财力有限,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主要依靠国债资金支持。据统计,截止目前,全省在建的20个污水处理项目中,国家发改委共安排国债资金11?14亿元,占总投资20亿元的55?7%,地方配套资金普遍存在较大缺口。同时,个别项目国债资金拨付环节也出现了问题,如定西市安定城区污水处理项目国债资金840万元被市、区两级政府截用。由于资金缺口较大,落实不到位,各地项目建设进度缓慢,致使部分项目不能按计划建成。
(二)污水处理费征收力度不够,运行费用不落实。当前,国家投入巨额资金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在我国我省历史上都是空前的。但是,如何使“十五”期间建成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如期投入正常运营,却是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根据全省污水处理设施年平均运行成本估算,要确保新增处理能力99万立方米/天的规模全部投入运营,年运行费至少需要2亿元。否则已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终将闲置。
目前,全省大部分城市的污水处理费标准已由相关部门批准,但依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收费标准偏低,已批准的居民收费标准在0?2―0?4元/吨之间,非居民收费标准在0?3―0?5元/吨之间,平均约为0?35元/吨。据测算,我省新建城市污水处理厂平均运行成本为0?70元/吨左右,收费仅能弥补生产成本的一半。这样的收费标准在市场化运作中,对社会资本缺乏吸引力,无法形成市场化运作的基本条件。二是收费政策不协调,污水处理收费难以落实。特别是白银市等工矿型城市,城市供水由企业自备供水设施和城市供水设施共同承担,而企业供水部分(指向城市居民供水)坚持不收取污水处理费,导致全市污水处理收费政策难以落实。
(三)城市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滞后。我省城市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普遍滞后,全省排水管道密度仅为全国平均密度的70%,污水收集管网不完善,是影响处理厂效益正常发挥的最直接原因。根据国家要求,我省利用国债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主要进行污水处理厂和污水主干管网的建设,对污水支管等收集系统的建设考虑不足。从已经建成投入试运行的兰州雁儿湾污水处理厂、陇南武都城区污水处理工程、定西安定区污水处理(一期)工程和临洮县城区污水处理工程等项目的运行情况看,由于污水收集管网,特别是街区及居民小区污水收集管网的不完善和管网覆盖率低,导致污水收集率过低,一方面污水不能应收尽收,另一方面污水处理设施能力闲置,使污水处理工程经济和社会效益难以正常发挥。
(四)对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营重视不够。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保障设施正常运行,既是完善城市功能的需要,也是改善水环境、保护水资源的需要。省委、省政府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省上有关部门及地方政府也积极采取措施,加大监管力度,促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营的健康发展。但仍有一些地区在认识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争取项目时积极主动,落实项目建设配套资金和运行费用时消极被动,等、靠、要思想很严重,上项目时求大超前,遇到困难畏手畏脚。这次联合检查调研中发现,个别地区态度消极,重建设、轻管理现象明显,对工程进展缓慢、运行负荷率低等问题只是简单地归结为资金问题,不从自身查找原因,对联合检查配合不够,如兰州、平凉、张掖等地至今未上报检查整改材料。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及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和组织工作。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和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之一,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对于实施这一战略必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城市政府是城市公共资产的主要支配者,也是城市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做好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及推进市场化改革,保护生态环境和水资源,既是政府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意识的客观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具体体现。各级城市政府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上的有关精神,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把城市污水处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统筹安排,加大扶持力度,采取必要措施,尽快发挥污水处理项目的作用和效益。
(二)逐步提高污水处理费收费标准,加大收费征缴力度。我省目前的收费标准不能满足新建污水处理厂的运行,今后随着各市新建污水处理厂的逐步投入使用,应加快提高污水处理费标准的步伐。但是由于我省经济落后,居民收入较低,承受能力相对较差,价格调整一次到位确有困难。结合我省实际,按照《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批转省环保局关于加强黄河甘肃段水污染防治工作意见的通知》(甘政办发〔2004〕120号)要求,建议采取分地区、分时段逐步提高收费标准的方法,坚持“小步走,走快步”的原则,使全省城市污水处理费标准逐步达到0?80元/吨“保本微利”的水平。
同时,要按照《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批转省建设厅等部门关于加强自备水源用户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工作意见的通知》(甘政办发〔2005〕140号)要求,落实国家有关城市污水处理收费政策,切实加强自备水源用户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工作,通过强化征收措施,加大征缴力度,确保城市污水处理费足额征收,促进我省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营健康发展。
(三)完善污水管网建设规划,加快污水收集系统建设进度。为解决我省城市污水管网建设滞后的问题,建议各级城市政府在规划建设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时,按照“先排后治”的原则,制定完善污水管网建设规划。污水管网建设规划要充分考虑污水处理厂建成后的污水处理规模,提出分阶段污水收集处理目标和污水管网的建设计划,原则上污水管网建设要确保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在3年内达到设计规模。同时,积极做好污水再生利用工作,进一步健全污水资源化的技术规范和配套政策。
(四)市场引导,政策扶持,稳步推进污水处理市场化进程。要从根本上解决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资金匮乏的问题,必须打破政府独家建设和运营的传统模式,鼓励多种经济成份进入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领域,吸引社会资本、境外资本,采取多种形式参与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建设运营市场化。鼓励实行城市供水和排水一体化管理。在城市污水处理企业化改制过程中,可将原属事业单位的污水处理厂与属企业性质的自来水公司合并,形成企业集团,同时经营城市供水和污水处理业务。从我省部分城市已实施的经验来看,效果较好。
(五)加强监管,保障城市污水处理市场化改革健康有序进行。城市污水处理行业既是自然垄断行业又是环保公益事业,推进市场化改革不是简单地开放市场或将资产出售,而是要在市场准入、产品或服务的定价以及进入市场后的安全与质量等方面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由于目前国家有关城市污水处理市场化和产业化的政策仅为部门指导性意见,缺乏相关的法律依据,特别是当遇到诸如解决企业化改制中社会保障、转岗再就业、土地、用电以及税收优惠等深层次问题时,缺乏可供操作的具体办法。同时,由于这些问题涉及建设、发展改革、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环保、税务、土地、物价等多个部门,需要在政府层面加以协调。因此,为推进我省的城市污水处理市场化进程,建议由各城市政府牵头成立城市污水处理市场化领导协调小组,按照《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意见》(甘政发〔2005〕59号)精神,加强监管,组织协调解决污水处理市场化运作中的实际问题,研究制定有关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营、拍卖、抵押、资产重组、资金补助、收费管理、市场准入、事业单位转企业等方面的配套政策。
我省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大规模建设的局面已进入尾声,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行及可持续发展。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既是环保项目又是公益性项目,城市政府必须创新监管体制,加大监管力度。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也要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行业指导。只有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城市污水处理相关单位高度重视,共同努力,我省城市污水处理事业才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
特此报告。
省建设厅
省发改委
省环保局
省物价局
二○○五年十二月十九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建设厅等部门关于在全省开展规范出租
【发布单位】山西省
【发布文号】晋政办发〔2006〕47号 【发布日期】2006-07-07 【生效日期】2006-07-0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山西省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建设厅等部门关于在全省开展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专项治理
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晋政办发〔2006〕47号)
各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省建设厅、省监委、省纠风办、省财政厅、省物价局、省公安厅、省劳动保障厅制定的《关于在全省开展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六年七月七日
关于在全省开展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省建设厅省监委省纠风办省财政厅
省物价局省公安厅省劳动保障厅
(二○○六年六月)
为进一步解决出租汽车行业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全省城市出租汽车行业健康稳定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04〕81号)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晋政办发〔2005〕64号)以及建设部、监察部等七部委《关于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意见》(建城〔2006〕107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出租汽车行业专项治理工作的重要性
近年来,全省各地在规范出租汽车管理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个别市、县仍然存在对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要求执行不力、领导重视不够、部门相互扯皮、市场秩序混乱;乱收费、乱罚款、乱扣车;管理人员利用职权,循私舞弊、私养黑车,充当非法运营“保护伞”以及管理部门人员编制、工作经费长期得不到解决等现象和问题,影响了出租汽车行业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各市人民政府要充分认识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专项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做好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专项治理工作。
二、开展专项治理工作的指导思想、组织机构和工作目标
指导思想开展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专项治理工作要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方针,以贯彻落实国办发〔2004〕81号文件为主线,以减轻出租汽车从业人员的负担为切入点,以解决出租汽车行业的突出问题为重点,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促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组织机构省人民政府决定成立山西省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专项治理工作领导组和打击“黑车”专项整治行动工作领导组(两个领导组合署办公,以下简称省领导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建设厅,主要负责全省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专项治理的具体工作和全省打击“黑车”专项整治行动的组织指导、监督和检查。
工作目标认真开展各项清理整顿工作,加大工作力度,使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有关出租汽车方面的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使清理整顿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对出租汽车乱收费、乱罚款、乱扣车的行为基本得到纠正,从业人员的负担明显减轻,营运环境明显改善;非法营运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出租客运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公务人员徇私舞弊、私养黑车的行为得到查处;出租汽车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诚信和文明创建活动在行业全面开展;管理部门的人员编制、工作经费基本得到解决,广大一线管理人员的工作条件得到有效保障;在对出租汽车行业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促进行业长治久安、健康稳定、有序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三、开展专项治理工作的重点
(一)严格清理规范针对出租汽车的各项收费。省财政厅会同省物价局对涉及出租汽车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进行清理整顿,对不属于法律法规规定、未经国家和省财政、价格部门批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一律取消。各市也要对涉及出租汽车的收费进行全面清理,对于符合国家规定的涉及出租汽车的行政事业性和经营性收费项目,要本着稳定出租汽车营运的原则,适当降低收费标准或者减免收费。对涉及出租汽车的政府性基金,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不得擅自增加项目、扩大征收范围和提高征收标准。涉及出租汽车的政府性集资,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务院的规定,严禁向出租汽车企业和司机进行各种摊派。对涉及出租汽车收费的清理整顿,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对于违反规定乱收费的要认真查处。各市要在2006年9月底前,向社会公示涉及出租汽车的收费项目、标准及依据。
(二)集中开展打击非法营运专项整治行动。为了进一步加大对“黑车”等非法营运的打击力度,改善出租汽车营运环境,对根据乘客需要,往返于本地与外地之间跨区域合法营运的出租汽车,任何部门不得以上公路即视为“公路出租车”等其他理由进行重复办证或罚款扣车。维护出租汽车正常市场秩序,保障从业人员和广大群众合法权益,根据建设部、公安部等六部委《关于开展打击“黑车”等非法营运专项整治行动的实施方案》(建城〔2006〕121号)的安排部署,结合本次专项治理的要求,决定从2006年7月至10月,在全省范围开展打击“黑车”等非法营运专项整治行动。各市要制订具体的打击“黑车”等非法营运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专项整治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实施步骤及部门的职责分工与要求。在当地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设、公安、工商、物价等部门要组成联合执法队伍,统一行动,互相配合,形成协调一致的工作机制。同时,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营造打击“黑车”等非法营运活动的社会氛围,逐步建立起政府统一领导,职能部门联合执法,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打击“黑车”等非法营运的长效工作机制。
专项治理之后,省将从各市抽调部分客运稽查骨干组建联合稽查大队,着行业统一识别工作服,佩带统一客运稽查标志,不定期在全省范围内对客流集散点、风景名胜区、城乡结合部等非法营运车辆容易聚集的地方或场所,组织开展集中性的联合稽查活动。对非法营运的轿车、摩托车、客货两用车和无照营运或伪造营运证照的小客车、驻点营运的异地出租汽车以及其他从事非法营运的社会车辆等进行全面清除;对个别地方出现的有组织的非法营运团伙,要从严查处,坚决取缔;对利用职权徇私舞弊、私养“黑车”及充当“黑车保护伞”的公务人员要严肃查处;建立健全打击“黑车”等非法营运执法队伍,完善打“黑”工作机制,使出租汽车营运环境和客运市场秩序明显改善。
(三)进一步清理规范出租汽车经营权有偿出让。各地要坚决贯彻落实国办发〔2004〕81号和晋政办发〔2005〕64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清理规范出租汽车经营权有偿出让,所有城市一律不得新出台出租汽车经营权有偿出让的政策。已经出台的,要对经营权出让数量、金额、期限、审批程序、出让金用途以及经营权转让、质押、权属关系等进行全面清理和规范。对非法转让,炒买炒卖、哄抬经营权价格的行为,要坚决予以纠正并抓紧制定出台相应的规范性政策措施,妥善处理好历史遗留问题。
(四)严格规范出租汽车企业经营行为。各地要根据当地实际,积极引导出租汽车企业制定合理的管理规程和服务标准,进一步规范出租汽车企业营运机制。要依法确认出租汽车经营者的各类市场主体资格,坚决制止和纠正企业利用出租汽车经营权、以车辆挂靠、收取占户费等方式向个体经营者和驾驶员转嫁投资和经营风险的行为,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企业用人、财务、资产管理,规范企业经营行为。要鼓励和支持经营规范和经济实力较强的企业,通过市场运作,兼并重组、参股控股等方式扩大规模、降低管理成本。要采取有效措施,依法理顺出租汽车经营者与驾驶员的劳动用工关系,订立劳动合同,并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备案。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的出租汽车企业要依法参加社会保险,按照国家规定为驾驶员按时、足额缴纳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和工伤等保险费,切实保障出租汽车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同时,有关部门也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积极支持和鼓励个体出租汽车经营者参加以上社会保险。要严格出租客运市场总量控制,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对部分县(市)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确需重新设立出租汽车企业时,要严格按照《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令第412号)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报经省人民政府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取得经营资格许可证后方可营运。
(五)加强对国家工作人员的监管,提高执法人员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要严肃查处侵犯出租汽车从业人员合法权益的行为,严格规范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和执法程序,不断提高执法人员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努力做到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对一些地方公务人员徇私舞弊、私养黑车、充当非法营运“保护伞”的行为,要依法依纪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对于乱收费、乱罚款、乱扣车等行为,要严肃追究有关部门负责人的责任。要科学合理地制定涉及出租汽车的限时、禁行、禁停、禁止上下客等交通措施和政策,加强规划审批,在新建城市大型公共建筑时,必须配套建设足够的停车车位。现有出租汽车停车车位不足的城市,要加大资金投入,尽快在机场、车站、饭店、宾馆、商场、文化娱乐中心等公共场所增建适量的出租汽车停靠站(点)。各级主管部门及出租汽车企业,要教育出租汽车驾驶员模范遵守交通法律、法规,自觉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对出租汽车的交通违法行为,要注意采取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纠正。对不影响安全畅通的轻微交通违法行为,要更多地强调宣传教育,不能以罚代管。对出租汽车驾驶员交通违法行为实施处罚时,不得附加收取公告费、登报费、拖车费、学习资料费、培训费等。对贯彻国家和省有关文件要求工作不力,达不到要求而引发出租汽车群体性事件的部门和相关责任人,要严肃追究其责任。
四、开展专项治理工作的方法步骤及时间安排
(一)制订方案阶段:2006年7月15日前,各市要根据建城〔2006〕107号文件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2006年纠风工作要点的通知》(晋政办发〔2006〕21号)要求,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关于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或实施方案,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完成对本地区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专项治理工作的动员部署。
(二)全面整治阶段:2006年7月16日――8月25日,各地要按照统一的工作部署,认真开展清理整顿出租汽车经营权有偿出让、清理各项收费、规范出租汽车企业经营行为,查处侵犯出租汽车从业人员合法权益和公务人员充当非法营运“保护伞”的行为等各项整治工作。
(三)自查整改阶段:2006年8月26日――9月15日,各市要组织有关成员单位对所辖县(市)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专项治理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对于存在问题的县(市)及有关部门要下达整改通知书,督促其限期整改。
与此同时,省领导组要组织有关成员单位,分组对各市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专项治理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对存在问题的城市,要下达整顿通知书,督促其限期整顿,并将检查情况上报全国出租汽车行业清理整顿部际联席会议。
(四)验收阶段:2006年9月16日至10月5日,省领导组对各市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专项整治工作进行验收。对验收不合格的城市,要下达整改通知书,责令限期整顿,逾期检查仍不合格者,将在全省范围通报批评并向国家规范出租汽车管理专项治理办公室报告,对有关部门和单位责任人要严肃追究责任。
五、切实加强对专项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
开展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专项治理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难度大。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狠抓落实,确保专项治理工作扎实有效地进行。
(一)加强领导,搞好组织协调
各市人民政府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要根据当地实际,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制订工作方案,明确目标和任务。同时,工作方案要及时上报省领导组。
(二)落实责任,完善工作机制
各地在专项治理工作中,要完善工作机制和措施。一是要建立工作报告制度。各市要在每月20日前及时将所辖县(市)的工作进展情况、制度建设情况、问题查处及责任追究情况、存在问题和解决措施等向省领导组办公室报告;二是要建立监督检查情况通报制度。凡属全省范围内的专项检查和工作督查,均实行通报,以推动工作的深入开展;三是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加大责任追究力度,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对违反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省人民政府要组织专项调查,根据调查情况,依法依纪严肃追究当地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的责任。因出租汽车企业违法经营等原因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事发地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依法严肃查处。
(三)加强督查,认真组织验收
按照专项治理的工作部署,省领导组将对全省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专项治理工作进行督查。各市要积极配合省领导组做好督查和验收工作。对在检查和验收中发现的问题,由省领导组办公室下达整改通知书,并对各地的检查和整改情况进行通报。
附件:山西省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专项治理工作领导组组成人员名单附件
山西省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专项
治理工作领导组组成人员名单
组 长:王洪岐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副组长:李俊明省建设厅副厅长
边智慧省公安厅交管局副局长
成 员:潘少音省纠风办副主任
张秋明省财政厅副厅长
李执祥省劳动保障厅巡视员
张存登省物价局副局长
张岐云省质监局总工程师
赵 勇省工商局助理巡视员
领导组办公室设在省建设厅,办公室主任:李俊明(兼)。办公室联系人:李昌明、王建民
电话:0351-3580100
传真:0351-3581191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邮政管理局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农村
【发布单位】黑龙江省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黑政办发〔2009〕53号 【发布日期】2009-09-25 【生效日期】2009-09-2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黑龙江省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邮政管理局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邮政物流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
(黑政办发〔2009〕53号)
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各直属单位:
省邮政管理局、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农委、省商务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工商局《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邮政物流发展的实施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九年九月二十五日
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邮政物流发展的实施意见
省邮政管理局 省发改委 省财政厅 省农委
省商务厅 省交通运输厅 省工商局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做大做强农村邮政物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交通运输部等部门关于推动农村邮政物流发展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9〕42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以服务“三农”为主线,以科技为支撑,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充分发挥邮政优势,合理规划,完善布局,加快提升农村邮政物流服务能力和水平,促进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发展目标
着力打造管理集约化、网络规模化、服务社会化的现代农村邮政物流综合服务平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市场监管,健全完善经营机制,到2012年,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双向高效、种类丰富、服务便利”的农村邮政物流服务体系。
三、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
(一)推进农村邮政基础设施建设。各部门要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和《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国发〔2009〕8号),结合邮政发展特点和农村发展需要,加快研究制订城乡邮政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完善农村邮政物流布局,切实提高农村邮政服务水平。加强邮政普遍服务的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邮政局所设置备案和撤并审批制度,优化邮政网络结构和网点功能。要对农村邮政普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给予支持,力争在2012年之前全部完成邮政基础设施空白乡镇的邮政局所补建工作。各地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切实加强村邮站的建设。
(二)支持邮政进入农资市场,明确邮政企业经营资质。邮政企业及其所属加盟连锁邮政“三农”服务网点可以经营化肥等农资产品。依据《农药管理条例》,邮政企业及其所属加盟连锁邮政“三农”服务网点开展农药经营活动,应具备农药营销单位的基本条件,依法取得经营许可后,向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登记手续。邮政企业及其所属加盟连锁邮政“三农”服务网点经营不再分装的包装种子,或者受具有种子经营许可证的种子经营者书面委托,在有效区域内代销其种子的,可以不办理种子经营许可证,但应在办理或变更营业执照后15天内,向当地种子管理机构备案;经营分装种子的,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及《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申请办理种子经营许可证。对经营分装种子的,按照《种子经营许可证》许可的项目,在“许可经营项目”中登记经营范围;对经营不再分装的包装种子或者受托代销种子的,在“一般经营项目”中登记为“不再分装的包装种子或者受托代销种子”。
(三)鼓励邮政发展连锁经营,加快完善农村流通体系。发展改革、财政部门要加大对邮政物流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鼓励邮政企业利用网络优势,建立“连锁经营加配送到户加科技服务”的农村物流新体系。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简化连锁经营企业的登记注册手续,省级邮政企业直营门店及其所属的加盟连锁邮政“三农”服务网点,可持省级邮政企业的连锁经营相关文件和登记材料,直接到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登记手续,邮政企业所属的加盟连锁邮政“三农”服务网点也可由当地邮政企业代为办理登记注册手续。邮政企业与所属网点解除加盟代办关系的,该网点即不再享受相关政策,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凭邮政企业解除加盟代办关系的书面文件,为该网点办理相应的名称及经营范围的变更登记。商务、财政部门要支持邮政企业全面参与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中,将符合条件的邮政“三农”服务网点纳入农家店建设规划。
鼓励邮政企业利用网络渠道,推动省内农资、农产品进入全国邮政物流渠道流通、销售。支持邮政企业与省内各类农资生产企业合作,将适合农村市场的各类产品引进农村邮政网点销售;与大型超市、商贸企业合作,将蔬菜、水果、水产品和肉类等生鲜农产品配送到城镇超市和便利店销售,实现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引导邮政企业与当地绿色食品加工等企业及各类涉农中小企业合作,充分利用个性化邮票、明信片、数据库商函等邮政产品,宣传地方各类名、优、土特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努力通过邮政渠道将各类农产品、绿色食品分销、配送到全国各地。同时,有关管理部门要支持邮政“三农”服务网点拓展经营范围,并逐步建设成集农资、邮政、电信、报刊等多类产品经营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网点。商务部门要支持邮政企业为农村商品流通企业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扩大和提高经营网点覆盖范围和农村商品配送能力,着力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农资管理部门要加强工作协调,明确职责分工,强化对邮政物流配送中心的农资商品质量监管,避免对连锁经营企业进行多头和重复检查。
(四)完善政策扶持机制,加强规划引导工作。发展改革、财政、农业等有关部门要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邮政企业申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鼓励参与国家化肥淡季储备招投标,引导邮政企业发展农村物流。支持邮政企业和农垦、森工加强合作,依托邮政网络优势,进一步完善农垦和林区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农村消费品的流通体系。鼓励邮政储蓄银行积极为实力强、信誉好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承办企业提供贷款,坚持以县行为基点,采取农户联保贷款模式,帮助农民解决资金问题,促进农村物流发展。
各地要把农村邮政基础设施和邮政“三农”服务网点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给予政策支持,统筹协调推动。财政部门要支持农村邮政物流网络改造和提升配送能力,县、乡两级邮政局所改造扩建农资配送中心项目,凡符合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条件的,可申请该专项资金补助。交通运输部门要支持邮政企业依托交通运输平台,大力发展农资、农副产品仓储、运输和配送业务。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要适度减免邮政服务“三农”网点的工商登记注册费;乡、镇、村级由农民个人出资的连锁加盟店,按个体工商户进行登记,免收登记注册费。农业部门要按照相关规定积极组织邮政服务“三农”网点从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邮政科技服务“三农”的水平;邮政服务“三农”信息系统要与省农业信息网络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共同做好服务“三农”工作。
四、有关要求
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农村邮政物流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推进措施,充分发挥邮政网络优势,加快将邮政工作融入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使邮政工作成为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各级工商行政管理、财政、农业、商务、发展改革、交通运输等部门要按照工作分工,加强沟通协商,密切配合协作,制定政策措施,简化审批手续,积极帮助邮政企业解决农村物流发展中的实际问题。邮政企业要按照国家有关要求深化邮政速递物流体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推进管理创新,全面提高竞争能力。要积极拓展“三农”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增加销售品种,扩大市场份额,做大市场规模,提升服务水平,尽快成为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满足群众多元化需要的农村流通重要渠道。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