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人民政府批转省建设厅等部门关于加快城市市政公用事业体制

时间:2019-05-14 09:18: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河北省人民政府批转省建设厅等部门关于加快城市市政公用事业体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河北省人民政府批转省建设厅等部门关于加快城市市政公用事业体制》。

第一篇:河北省人民政府批转省建设厅等部门关于加快城市市政公用事业体制

【发布单位】80302

【发布文号】冀政[2001]28号 【发布日期】2001-05-17 【生效日期】2001-05-1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河北省人民政府批转省建设厅等部门关于

加快城市市政公用事业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报告的通知

(冀政[2001]28号2001年5月17日)

各设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省政府同意建设厅、体改办、财政厅、物价局、计委、经贸委、人事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工商行政管理局、国税局、地税局《关于加快城市市政公用事业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报告》,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加快城市市政公用事业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报告

省人民政府:

为了提高城市市政公用事业的供应能力和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我省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现将我省城市市政公用事业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报告如下:

一、一、改革的主要内容

按照党的十五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遵循政府全面规划、统一管理、特许经营、适度竞争的方针,实行政企分开,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垄断,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和经营,加快推进城市市政公用事业体制改革。争取在两年内完成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单位的改企、脱钩和建制,并全面推进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投资体制、价格管理机制改革,到“十五”末,建立投资多元化、运营市场化、管理科学化、发展产业化的市政公用事业市场体系,使之走上良性循环、持续发展的轨道。

(一)城市公共交通行业。打破垄断,引入适度竞争机制,实行特许经营。按照产权多元化、经营集约化、发展规模化的要求,大中城市以现有国有骨干公交企业为基础,通过资产重组、吸收职工入股和社会参股等方式,组建若干个股份制公司,行业管理部门根据各公司的经营质量确定经营范围,形成适度竞争局面。其他城市的公交企业可经政府批准,招标、转让租赁部分客运线路经营权。城市公共交通的场站建设要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引导社会多方参与,逐步建立政府特许、多元投资、多家经营的城市公共投融资体制。深化公交行业价格改革,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财政补偿机制。按企业的实际成本和市民的承受能力,逐步调整公交票价,达到保本微利,最终取消财政补贴。

(二)城市供水行业。按照“政府控制供水管网、放开两头”的原则,实行制水、售水和管网管理养护相分离,供水管网由政府或政府委托的单位负责管理养护,制水、售水由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大中城市应充分发挥国有大中型供水企业资产优势,组建跨地区的国有供水控股(集团)公司。小型供水企业可实行股份制改造,也可对部分或全部经营权委托经营、租赁和拍卖。运用行政手段和市场机制调整用水结构,保证百姓使用合格、达标饮用水。建立合理的水价定价机制。根据补偿成本、合理盈利、节约用水、公平负责的原则,逐步理顺城市供水价格。积极推行阶梯式水价、优水高价、两部制水价和季节性活动水价。

(三)城市环卫行业。改革按人头拨款的方式,实行以量定产、以质论价,政府管理部门在核定作业量、确定作业成本的基础上,通过公开招标选定作业企业或作业人。环卫设施建设实行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融资体制,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逐步推行环卫设施有偿使用和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所收费用专项用于环卫事业的发展。环卫企事业单位要面向市场改组为专业环卫保洁公司,并逐步推行资质管理制度。

(四)城市园林绿化行业。改革按人头拨款的方式,实行根据作业量拨款。建立园林绿化交易有形市场,对园林绿化建设工程和抚育养护工作,通过向社会公开招标选定施工和养护队伍。鼓励各种经济成份投资园林绿化领域,大力发展绿化产业。园林绿化企业要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和承包、租赁、托管等多种改革,实现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多样化。

(五)城市市政行业。要政企分开,改革按人头拨款的方式,实行以量定产、以质论价。市政管理部门在确定工程规模和维护量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公开招标择优选择施工和维护企业。市政企业要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经政府批准,允许竞标拍卖道路、桥梁命名权,道路、路灯户外广告场地、建筑物租用权,贷款建设道路、桥梁收费经营权;转让投资建设停车场的收费管理权等。

(六)城市排水污水处理行业。拓宽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投资、融资渠道,加大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投入。制定积极的财政政策,吸引国内外投资建设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城市污水企业要实行排水、污水集中处理一体化经营,抓好减员增效,加强财务成本管理,保证处理过的污水达标排放,污水处理费按照补偿建设投资及运行维护成本并合理盈利的原则核定,建立城市污水排放集中处理设施的良好运行机制。

(七)城市供热行业。积极推进城市供热市场化进程,收费制度由现行的福利制改为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共同负担,并尽快实现用户个人缴费的新机制。改革现行的供热补贴机制,实现变暗补为明补,逐步将补贴体制在职工工资中。供热企业要加快股份制改革,实现股权多元化。加快实行新的室内采暖设计标准,新建住宅室内采暖系统采用双管系统,按照分环、安装热量仪表和温控装置,达到供热分户控制,实现分户计量收费。现有住宅要结合室内采暖系统维修,积极进行分户改造,改造费用可由用户及供热单位共同负担。

(八)城市燃气行业。放开城市燃气市场,形成多种所有制共同参与经营、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有制气厂的企业要实行制气、售气及管网养护相分离,较大城市可组建若干个销售公司,相互参与竞争。改革燃气价格形成和补贴机制,逐步采取成本+税费+合理利润的办法确定燃气价格,财政补贴由暗补变明补,逐步将补贴体现在职工工资中。

二、二、实施办法和措施

(一)城市市政公用事业体制改革要按照建设部和省的总体要求,坚持从各地、各行业的实际出发,自主选择改革的方式。

(二)城市市政公用事业体制改革后,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城建资金的投入,加快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

(三)按照政资分开的原则,各设区市市政公用管理部门可改组为国有资本运营机构,并由同级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实施国有资产授权经营,负责授权范围内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授权范围内的中小企业改制为多元投资主体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公司。

(四)市政公用企业在公司制改革中,要严格依法进行清产核资和产权登记。其全部国有资产转作企业法人财产,其中净资产转作国有资本金或股本金,落实企业的法人财产权,依法建立健全法人治理机构。

(五)原为企业单位性质的市政公用单位转制为企业的,凭省、市政府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注册登记,按有关规定到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或变更登记。

(六)各行业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要认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管理。保持稳定,为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要切实抓好改革试点,各市首先要在8个行业内各抓1--2个试点单位,先行一步,及时总结经验,在全行业推广。

三、三、有关配套政策

(一)城市市政公用事业体制改革中,用于供水、公交、供热、供气等行业的财政补贴按改制上一年基数计算,三年内补贴数额不变,节余部分用于城市市政公用设施设备的购置和安置分流人员。园林环卫市政维护等行业按实际工作量核定经费,按时足额到位。

(二)城市市政公用各行业实行改革后,将按实际工作量确定企业所需人员,分流出来的人员主要由企业自行消化。劳动和社会保障、工商行政管理等有关部门在企业分流人员创办新企业时应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

(三)建立投资性成本、经营性成本独立核算制度,严格区分政策性亏损和经营性亏损。对政府投资建设的投资性成本和政策性亏损由同级财政负责解决,经营性亏损由企业自负。

(四)加强公用事业价格管理,重要的公用事业价格的调整实行听证制度。因市政公用产品和服务价格调整给城市居民增加的负担,通过将财政补贴由暗补(补给企业)改为明补(补给职工)加以解决。

(五)加强城市公用、环境卫生和园林绿化的立法和执法工作,规范服务,保证依法确定的收费足额征收。

(六)各级政府要采取积极政策,合理解决市政公用企业历史欠账和基本建设贷款问题,减轻企业负担。

(七)做好离、退休人员和在职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衔接工作。事业单位改为企业后按当地政府规定的企业缴纳比例缴纳社会保险费。事业单位改为企业前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不变。对有事业费的单位,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按转制时上一年度全省企业离退休人员平均养老金标准支付养老金,与原待遇标准的差额部分由原单位用事业费或自有资金支付;没有事业费的单位,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定额发放。改为企业前参加工作、改为企业后5年内退休的人员,按企业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计发金额,低于按事业单位退休金计发办法计发金额的部分,采取5年过渡的办法解决,所需费用从基本养老保险金统筹基金中支付,具体办法按《河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事业单位转制养老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冀劳社〔2000〕68号)等文件规定执行。

离退休人员、老红军、二等二级以上革命伤残军人的医疗待遇不变,医疗费按原资金渠道解决,在职职工和退休人员实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具体办法按照当地有关规定执行。实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前医疗费遗留问题,仍按原规定执行。

(八)市政公用企业改制时,对原单位非经营性资产的剥离、不良债权债务的处理、离退休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用扣除等问题,按当地工业企业改制时的有关政策处理。企业改制中清理出来的待处理资产损失、潜亏挂账等不良资产的处置,须报经同级财政(国资)部门批准。

(九)职工出资买断国有中小型市政公用企业全部国有资产并一次付清价款的,可享受20%的价格优惠。用于个人的工资、奖金、福利费等节余,可以折股配送给职工。

(十)在改革过程中,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50周岁且工作年限满20年,或工作年限满30年的干部,经本人申请、单位同意,报人事部门批准可一次性办理提前退休手续。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批转省建设厅等部门关于全省城市污水处理设

【发布单位】甘肃省

【发布文号】甘政办发〔2006〕10号 【发布日期】2006-01-24 【生效日期】2006-01-2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甘肃省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批转省建设厅等部门关于全省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营情况报告的通知

(甘政办发〔2006〕10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中央在甘各单位:

为了进一步落实国家有关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营监管工作的要求,完善城市功能,节约水资源,改善水环境质量,省建设厅、省发改委、省环保局、省物价局对全省城市污水处理设施进行了联合检查和专题研究,并形成了《省建设厅等部门关于全省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营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现予批转,请各城市政府根据《报告》中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尽快采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认真整改完善,切实把建设好、运营好污水处理设施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促进我省城市污水处理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落实配套资金,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进度。按照《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供水节 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甘政发〔2001〕89号)要求,“十五”期间,全省所有设市城市都必须建设污水处理厂,但目前仍有部分城市未能按计划完成建设任务。对此,有关城市政府要认真落实在建项目的地方配套资金,加快建设进度,争取污水处理设施早日投入使用。

二、加大污水处理费的征收力度,保证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费用。各城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根据当地实际,研究确定合理的污水处理费用形成机制。一是适当提高污水处理费的征收标准。二是按照国家规定对收费不足部分从征收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国有土地出让收益等财政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予以补偿,使已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能够正常运转,发挥效益。特别是自备水源用户较多的城市,要按照《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批转省建设厅等部门关于加强自备水源用户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工作意见的通知》(甘政办发〔2005〕140号)要求,制定和落实自备水源用户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措施,加大征缴力度,确保足额征收。

三、进一步理顺运营和管理体制,加强对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行的监管。各城市政府要尽快确定污水处理设施的专业运营单位,抓紧做好建成项目的交接工作,争取早日投入使用。各城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明确污水处理设施监管机构的责任,完善监管方法和手段,切实加强对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状况的监管。

四、抓紧制定相关政策,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市场化进程。各城市政府要认真按照《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意见》(甘政发〔2005〕59号)精神,加强指导,积极协调解决污水处理市场化运作中的实际问题,研究制定促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市场化运作的配套政策,不断深化我省污水处理市场化改革,全面提高污水处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六年一月二十四日

关于全省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营情况的报告

省政府:

遵照徐守盛副省长在《建设部关于全国污水处理情况的通报》(建城〔2005〕149号)上的批示要求,省建设厅、省发改委、省环保局、省物价局及时下发了《关于开展全省城市污水处理项目检查工作的通知》(甘建城〔2005〕343号),并联合对全省城市污水处理设施进行了检查与调研。现将全省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营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报告如下:

一、全省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营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城镇化进程进入了较快的发展时期,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撤地设市步伐的加快,城镇化水平以每年超过一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截止2004年年底,全省已有16个设市城市、65个县城城镇化水平达到28?61%。由于城市规模的扩张,自1998年到2004年,全省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每年平均以5%左右的速度增长,到2004年全省县城及县城以上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已达48000万立方米/年,占废水排放总量的40%。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预计在不远的将来,全省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将超过工业废水排放量,给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带来巨大的压力。

在2000年之前,除兰州市、酒泉市和武威市外,我省其它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几乎是空白。“十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千方百计争取国债资金,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使全省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速度明显加快。按照《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甘政发〔2001〕89号)要求,“十五”期间,所有设市城市都必须建设污水处理厂。从1998年至今,除了兰州市吴家园污水处理厂、中国石油兰州石油化工公司污水处理厂、永登县污水处理厂等(总处理能力约9万立方米/天)属于地方或企业自筹建设的污水处理设施外,全省所有设市城市和部分县城在国债资金的支持下陆续开工建设了污水处理设施,总处理能力约99万立方米/天,总投资约20亿元。截止2005年10月,已经建成运行或基本建成的有兰州雁儿湾污水处理厂、陇南市武都城区污水处理厂、定西市安定城区污水处理工程(一期)、定西市临洮县污水处理厂、嘉峪关市污水处理厂、酒泉市污水处理扩建工程、敦煌市污水处理厂、白银市污水处理厂。其余项目工程土建及设备安装已基本完成,即将进入设备调试阶段,预计至明年上半年前可全部建成收尾。

二、建设与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全省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率不到50%,部分建成的污水处理厂没有充分发挥效益。截止2005年10月底,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中仍有白银市污水处理厂、酒泉市污水处理厂、敦煌市污水处理厂、定西市临洮县污水处理厂等运行负荷率低于30%。“十五”期间的建设项目仍有近三分之一不能如期建成投产。在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有的城市对污水处理工作重视不够,组织管理不力,致使个别污水处理厂建成半年甚至近一年仍未运行。二是一些已建成污水处理厂的城市至今未按要求开征污水处理费或收费标准和征缴率偏低,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费用难以保障。三是城市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滞后,导致在污水处理厂建成后,污水收集能力达不到设计规模,从而影响投资效益的正常发挥。

2004年8月,省建设厅曾下发了《关于要求各地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城市污水处理项目顺利实施和建成后正常运行的通知》(甘建城〔2004〕273号),但效果并不明显,影响污水处理项目建设和运行的问题依然存在。通过检查和调研,我们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有:

(一)资金缺口较大,落实不到位,建设进展缓慢。我省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各级政府财力有限,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主要依靠国债资金支持。据统计,截止目前,全省在建的20个污水处理项目中,国家发改委共安排国债资金11?14亿元,占总投资20亿元的55?7%,地方配套资金普遍存在较大缺口。同时,个别项目国债资金拨付环节也出现了问题,如定西市安定城区污水处理项目国债资金840万元被市、区两级政府截用。由于资金缺口较大,落实不到位,各地项目建设进度缓慢,致使部分项目不能按计划建成。

(二)污水处理费征收力度不够,运行费用不落实。当前,国家投入巨额资金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在我国我省历史上都是空前的。但是,如何使“十五”期间建成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如期投入正常运营,却是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根据全省污水处理设施年平均运行成本估算,要确保新增处理能力99万立方米/天的规模全部投入运营,年运行费至少需要2亿元。否则已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终将闲置。

目前,全省大部分城市的污水处理费标准已由相关部门批准,但依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收费标准偏低,已批准的居民收费标准在0?2―0?4元/吨之间,非居民收费标准在0?3―0?5元/吨之间,平均约为0?35元/吨。据测算,我省新建城市污水处理厂平均运行成本为0?70元/吨左右,收费仅能弥补生产成本的一半。这样的收费标准在市场化运作中,对社会资本缺乏吸引力,无法形成市场化运作的基本条件。二是收费政策不协调,污水处理收费难以落实。特别是白银市等工矿型城市,城市供水由企业自备供水设施和城市供水设施共同承担,而企业供水部分(指向城市居民供水)坚持不收取污水处理费,导致全市污水处理收费政策难以落实。

(三)城市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滞后。我省城市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普遍滞后,全省排水管道密度仅为全国平均密度的70%,污水收集管网不完善,是影响处理厂效益正常发挥的最直接原因。根据国家要求,我省利用国债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主要进行污水处理厂和污水主干管网的建设,对污水支管等收集系统的建设考虑不足。从已经建成投入试运行的兰州雁儿湾污水处理厂、陇南武都城区污水处理工程、定西安定区污水处理(一期)工程和临洮县城区污水处理工程等项目的运行情况看,由于污水收集管网,特别是街区及居民小区污水收集管网的不完善和管网覆盖率低,导致污水收集率过低,一方面污水不能应收尽收,另一方面污水处理设施能力闲置,使污水处理工程经济和社会效益难以正常发挥。

(四)对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营重视不够。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保障设施正常运行,既是完善城市功能的需要,也是改善水环境、保护水资源的需要。省委、省政府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省上有关部门及地方政府也积极采取措施,加大监管力度,促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营的健康发展。但仍有一些地区在认识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争取项目时积极主动,落实项目建设配套资金和运行费用时消极被动,等、靠、要思想很严重,上项目时求大超前,遇到困难畏手畏脚。这次联合检查调研中发现,个别地区态度消极,重建设、轻管理现象明显,对工程进展缓慢、运行负荷率低等问题只是简单地归结为资金问题,不从自身查找原因,对联合检查配合不够,如兰州、平凉、张掖等地至今未上报检查整改材料。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及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和组织工作。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和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之一,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对于实施这一战略必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城市政府是城市公共资产的主要支配者,也是城市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做好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及推进市场化改革,保护生态环境和水资源,既是政府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意识的客观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具体体现。各级城市政府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上的有关精神,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把城市污水处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统筹安排,加大扶持力度,采取必要措施,尽快发挥污水处理项目的作用和效益。

(二)逐步提高污水处理费收费标准,加大收费征缴力度。我省目前的收费标准不能满足新建污水处理厂的运行,今后随着各市新建污水处理厂的逐步投入使用,应加快提高污水处理费标准的步伐。但是由于我省经济落后,居民收入较低,承受能力相对较差,价格调整一次到位确有困难。结合我省实际,按照《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批转省环保局关于加强黄河甘肃段水污染防治工作意见的通知》(甘政办发〔2004〕120号)要求,建议采取分地区、分时段逐步提高收费标准的方法,坚持“小步走,走快步”的原则,使全省城市污水处理费标准逐步达到0?80元/吨“保本微利”的水平。

同时,要按照《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批转省建设厅等部门关于加强自备水源用户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工作意见的通知》(甘政办发〔2005〕140号)要求,落实国家有关城市污水处理收费政策,切实加强自备水源用户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工作,通过强化征收措施,加大征缴力度,确保城市污水处理费足额征收,促进我省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营健康发展。

(三)完善污水管网建设规划,加快污水收集系统建设进度。为解决我省城市污水管网建设滞后的问题,建议各级城市政府在规划建设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时,按照“先排后治”的原则,制定完善污水管网建设规划。污水管网建设规划要充分考虑污水处理厂建成后的污水处理规模,提出分阶段污水收集处理目标和污水管网的建设计划,原则上污水管网建设要确保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在3年内达到设计规模。同时,积极做好污水再生利用工作,进一步健全污水资源化的技术规范和配套政策。

(四)市场引导,政策扶持,稳步推进污水处理市场化进程。要从根本上解决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资金匮乏的问题,必须打破政府独家建设和运营的传统模式,鼓励多种经济成份进入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领域,吸引社会资本、境外资本,采取多种形式参与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建设运营市场化。鼓励实行城市供水和排水一体化管理。在城市污水处理企业化改制过程中,可将原属事业单位的污水处理厂与属企业性质的自来水公司合并,形成企业集团,同时经营城市供水和污水处理业务。从我省部分城市已实施的经验来看,效果较好。

(五)加强监管,保障城市污水处理市场化改革健康有序进行。城市污水处理行业既是自然垄断行业又是环保公益事业,推进市场化改革不是简单地开放市场或将资产出售,而是要在市场准入、产品或服务的定价以及进入市场后的安全与质量等方面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由于目前国家有关城市污水处理市场化和产业化的政策仅为部门指导性意见,缺乏相关的法律依据,特别是当遇到诸如解决企业化改制中社会保障、转岗再就业、土地、用电以及税收优惠等深层次问题时,缺乏可供操作的具体办法。同时,由于这些问题涉及建设、发展改革、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环保、税务、土地、物价等多个部门,需要在政府层面加以协调。因此,为推进我省的城市污水处理市场化进程,建议由各城市政府牵头成立城市污水处理市场化领导协调小组,按照《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意见》(甘政发〔2005〕59号)精神,加强监管,组织协调解决污水处理市场化运作中的实际问题,研究制定有关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营、拍卖、抵押、资产重组、资金补助、收费管理、市场准入、事业单位转企业等方面的配套政策。

我省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大规模建设的局面已进入尾声,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行及可持续发展。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既是环保项目又是公益性项目,城市政府必须创新监管体制,加大监管力度。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也要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行业指导。只有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城市污水处理相关单位高度重视,共同努力,我省城市污水处理事业才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

特此报告。

省建设厅

省发改委

省环保局

省物价局

二○○五年十二月十九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批转省建设厅关于甘肃省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安

【发布单位】甘肃省

【发布文号】甘政办发[2008]44号 【发布日期】2008-04-15 【生效日期】2008-04-1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甘肃省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批转省建设厅关于甘肃省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安全隐患整改意见的通知

(甘政办发[2008]44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省建设厅《关于甘肃省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安全隐患的整改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批转给你们,请结合实际,围绕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积极组织落实,切实排除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隐患,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八年四月十五日

关于甘肃省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安全隐患的整改意见

(省建设厅 二○○八年三月十二日)

近年来,我省各市州城市基础设施管理部门、生产及运营单位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认真履行基础设施建设基本程序、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落实安全责任、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积极加强安全防护,全员安全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城市基础设施安全管理工作开展基本有序,运行良好。但是,城市基础设施安全管理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在全面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现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下整改意见。

一、完善安全管理体系,落实安全责任

(一)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包括城市供水、排水、污水处理、供热、燃气、公交、道路桥梁、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园林及风景名胜区等。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生产和运营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针对2007年全省城市基础设施安全隐患排查发现部分地区存在多头管理,安全责任没有得到落实的现象,各市州要加强安全管理力度,明确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生产和运营的安全管理工作部门,落实安全管理责任,改变多头管理的现象。

(二)各市州要及时制定本地城市基础设施各专业专项发展规划,提出落实专业规划的具体措施和保障资金,为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有效运行提供保证。

(三)逐步建立重大危险源监控机制、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及分级管理制度,建立各级重大危险源、重大安全隐患信息管理系统,有效防范和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确保城市基础设施运行和生产安全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对于重大危险源,市政设施管理部门要委托安全评价机构或组织专家进行安全评估,明确危险源等级和安全现状,落实监控单位和责任人。

(四)各生产和运营单位要从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入手,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对排查发现的安全隐患,要进行客观分析,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措施,立即组织整改。对近期难以整改的要制定计划,落实整改责任,限期整改。

(五)各市州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生产和运营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深入生产运营单位督促指导,落实整改措施。凡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存在重大隐患又未按要求进行整改的,该停产(停业)整顿的一律依法责令停产(停业)整顿,该关闭的一律依法予以关闭。对重大事故隐患不按期进行整改而导致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要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行政或刑事责任。

(六)各生产和运营单位要建立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掌握安全操作技能。专职安全员和特殊岗位作业人员要持证上岗,省建设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生产运营单位的安全管理人员、技术负责人、专职安全员、特殊岗位的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和考核,经考核合格,取得安全教育培训合格证后,方可从事安全管理工作。各市州市政基础设施生产和运营安全管理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督促生产和运营单位认真落实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七)各市州要进一步建立完善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安全管理专项应急预案,督促企业和相关管理部门制定应急预案,强化安全事故抢险抢修的手段,定期组织演练,并在当地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安全管理主管部门备案。

二、城市供水安全隐患整改措施

(一)各市州要全面加强水源保护的宣传与监管力度,切实做好饮用水地表水水源及地下水水源保护工作,防止水源污染。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水源保护区要进行全面检查,对水源保护区未设置保护范围标志牌及禁止事项告示牌的,应立即设置,并由专门机构进行日常管理。对水源保护区内的居民、垃圾堆放场等污染源要进行彻底搬迁和清除。兰州市应加强对大滩、马滩及银门滩战略储备水源地的保护工作。

(二)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对供水安全生产进行检查,确保水处理工艺有效运行。对老化严重、不能确保安全供水的供水设备,要尽快完成改造。

(三)对城市供水设施电力供应和供电安全进行检查,按标准规定架设双电源专用线,保证城市供水不受公共电网波动的影响。

三、城市燃气安全隐患整改措施

(一)各市州要尽快明确燃气运营安全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本辖区的城市燃气运营安全管理工作,接受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要进一步规范燃气供应单位的管理程序,明确安全管理职责,确保城市燃气运营安全。

(二)各燃气运营单位要加强燃气管道和附属设施的定期维护保养工作,对锈蚀、老化严重的设备,要投入专项资金进行技术改造。

(三)对占压燃气管道的建(构)筑物,由燃气运营单位书面通知当事人自行拆除,拒不拆除的,由城市燃气运营安全主管部门依法强制拆除,并依法进行处罚。

(四)对周边环境存在严重影响、与其它建(构)筑物的安全距离达不到要求的液化气站,由管理单位负责,立即进行搬迁或整改,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燃气运营单位要设立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管理责任。要在重点部位设置安全监控装置,建立燃气设施安全监控系统,把保证燃气供应安全当作头等大事常抓不懈。

(六)各市州城市燃气运营安全主管部门,要做好抢险抢修应急工作。要定期开展燃气运营安全专项检查,对安全生产条件、安全操作程序等达不到要求的燃气经营单位要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的,取消其燃气经营资格。并将检查结果及时上报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四、城市公交安全隐患整改措施

(一)各市州要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国发〔2005〕46号)及《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甘政发〔2006〕46号)精神,充分发挥城市公共交通运营能力,完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加强公共交通管理。

(二)为解决城市公交线路缺少始、终点停车场,公交车在道路上停车及调头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各市州要将公交场站建设列入公共交通专项规划,制定公交枢纽站或停车场建设规划,逐步改善城市公交场站建设滞后的问题。

(三)城市公交多家经营、影响运营秩序的,各市州要进一步理顺公交经营关系,规范公交运营市场。公交运营要以服务人民群众为重点,有效落实各项便民措施,提供安全、舒适、准点、方便的乘车环境,保证人民群众的乘车安全。

五、城市桥梁安全隐患整改措施

(一)对排查发现安全隐患较大的城市桥梁工程,各市州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监督,城市桥梁管理单位应委托具有资质的检测鉴定单位进行安全性检测,根据检测结论,限期完成限载、维修或加固等隐患整改工作。桥梁维修加固后,由市州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验收,其使用功能及承载能力达到验收标准后方可投入使用。天水市的秦州区东桥,兰州市的东岗立交桥、七里河黄河大桥、河口新城大桥等应于2008年上半年完成安全检测工作。根据检测情况,尽快完成桥梁的加固、维修,保证桥梁安全使用。

(二)对城市桥梁设施建造年代跨度大,服役超过20年、设计荷载在汽-15级以下或无档案资料,实际承载能力不清的桥梁,由城市桥梁管理单位制定安全检测计划,报市州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六、其他市政基础设施安全隐患整改措施

(一)各市州要加强城市道路设施巡查管理,积极进行养护维修,使城市道路标准化、规范化。

(二)对城市路灯设施老化的灯具和架空线路逐步进行更换改造。

(三)对超过使用年限的城市排水管网,超期服役及腐蚀严重的排水管道应制定维修改造计划,逐步进行改造。兰州市应对油污管道的维修或报废限期提出相应的措施,防止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对河洪道设施要进一步规范管理程序,明确管理职责,成立专业的河洪道管理维护队伍,解决河洪道的管理问题。

(五)对城市供热管网中管道锈蚀严重,阀门等管道附件开启不灵,管网漏损严重,管道保温层脱落,地沟积水浸泡等问题,要及时进行更换和维修,保证城市供热的正常运行。

(六)企业改制产权变更和房屋产权变更后二次供热管网产权不清的,要明确产权归属,界定管理职责,编制改造方案,落实维护资金,及时进行维修。

(七)城市供热安全管理单位,要及时制定重大事故应急预案。供热生产运营单位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保证供热安全。

(八)城市公园、风景名胜区,要加强景区安全管理,定期对游乐设施进行安全检查,排查事故隐患,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辽宁省人民政府批转省交通厅等部门

辽宁省人民政府批转省交通厅等部门 关于全省高速公路建设征地动迁补偿实施

方案的通知(辽政发[2005]6号)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省政府同意省交通厅、省国土资源厅、省林业厅《关于全省高速公路建设征地动迁补偿实施方案》,现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00五年三月一日 关于全省高速公路建设征地动迁补偿实施方案

为落实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做好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征地动迁工作,为工程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辽宁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全省高速公路建设征地动迁补偿实施方案。

一、征地动迁补偿实施原则

1.高速公路是国家基础性、公益性、先导性产业,在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性规定基础上,对高速公路建设实行政策倾斜。

2.明确责任,强化管理。省交通厅全面负责高速公路建设工作,省国土资源厅负责征地工作的组织实施,沿线各市政府负责动迁工作的组织实施,林业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积极做好配合工作。省交通厅与省国土资源厅签订征地补偿投资协议,与工程沿线各市政府签订动迁补偿投资协议。

3.省国土资源厅负责建设项目用地(包括铁路、军事、林地等)的预审、报批、征地实施、占补平衡造地、施工期间服务、补充扩大征地、办理土地使用证以及涉及征地的协调服务工作。征地补偿费要严格执行实施本方案所定标准,并足额及时补偿到位,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

4.各市政府负责地上地下附着物的动迁、地方协调等项工作。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在动迁投资范围内可细化补偿标准,合理调剂使用资金。

5.凡由市、县政府及有关部门收取的费用原则上减免。涉及国有资产的电力、电信、铁路、水利、管道及军用设施等构造物的动迁,按成本价给予适当补偿。

6.因工程需要扩大征地以及动迁增加的费用,在相应补偿投资协议的不可预见费中列支。增加的补偿项目由建设单位与国土资源部门和各市核定。

7.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和各市政府应依法征地、动迁,合理保护被征地和动迁群众的利益,承担因征地、动迁所涉及的法律、经济、群众上访等责任。要加强对高速公路建设重大意义的宣传工作,采取有力措施,防止发生阻碍工程施工现象。

8.严肃财经纪律,加强征地、动迁专项资金管理,加强廉政建设和监督。

二、征收土地补偿、税费标准及征地工作程序

(一)征收土地补偿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辽宁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以及《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征地补偿标准。

1.征收耕地补偿标准

旱田平均每亩补偿1.3万元。

水田平均每亩补偿2万元。

菜田平均每亩补偿3万元。

2.征收基本农田补偿标准

旱田平均每亩补偿1.76万元。

水田平均每亩补偿2.64万元。

菜田平均每亩补偿4.4万元。

3.征收林地及其他农用地平均每亩补偿0.64万元。

4.征收工矿建设用地、村民住宅、道路等集体建设用地平均每亩补偿0.72万元。

5.征收空闲地、荒山、荒地、荒滩、荒沟和未利用地平均每亩补偿0.16万元。

(二)其他税费

1.耕地占用税,按每平方米2元计算。

2.商品菜地开发建设基金,按每亩1万元计算。

3.征地管理费,按征地总费用的3%计算。由国土资源部门严格按有关规定使用。

4.耕地占补平衡造地费,平均每亩4000元,由辽宁省征地事务服务处具体组织实施,统筹调剂使用,省国土资源厅负责监督验收。

(三)征地工作程序

1.告知征地情况。在征地依法报批前,当地国土资源部门应将拟征地的用途、位置、补偿标准、安置途径等,以书面形式告知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在告知后,凡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在拟征土地上抢栽、抢种、抢建的地上附着物和青苗,征地时一律不予补偿。

2.确认征地调查结果。国土资源部门会同交通、林业部门,对拟征土地的权属、地类、面积以及地上附着物权属、种类、数量等现状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应与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和地上附着物产权人、各市动迁办公室共同确认。

3.组织征地听证。在征地依法报批前,国土资源部门应告知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对拟征土地的补偿标准、安置途径有申请听证的权利。当事人申请听证的,应按照《国土资源听证规定》规定的程序和有关要求组织听证。

4.签订征地补偿协议。国土资源部门要按照本方案制定的补偿标准,与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个人签订征地补偿协议,并将协议作为征地报件必备件附征地卷一同上报。

5.公开征地批准事项。经依法批准征收的土地,除涉及国家保密规定等特殊情况外,省国土资源厅通过媒体向社会公示征地批准事项。县(市)国土资源部门应按照《征用土地公告办法》规定,在被征地所在村、组公告征地批准事项。

6.支付征地补偿安置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经市、县政府批准后应按法律规定的时限向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按时支付征地补偿安置费用。当地国土资源部门要协同农业、民政等有关部门对被征地集体组织内部征地补偿安置费用的分配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三、房屋地上物补偿标准

1.房屋补偿标准

楼房(二层以上)每平方米补偿650元。

捣(预)制砖砼结构房屋每平方米补偿550元。

砖瓦房每平方米补偿400元。

平(草)房每平方米补偿300元。

2.其他地上(下)附着物补偿标准

仓房每平方米补偿120元。

室外水泥地坪每平方米补偿25元。

沼气池每个补偿400元。

厕所每平方米补偿50—100元。

猪鸡舍每平方米补偿50—100元。

塑料大棚每平方米补偿25—30元。

菜窖每平方米补偿50—130元。

砖石墙每延长米补偿50元。

格栅(含工艺格栅栏)每延长米补偿150元。

大门楼每个补偿400元。

饮用水井(含压水设备)每眼补偿2000元。

农家排灌水井(含泵水设备)每眼补偿2000元。

排灌大井(含设备)每眼补偿1万元。

排水管(塑料管、铸铁)每延长米补偿10—30元。

电话移机补助费每户200元。

有线电视迁移补助费每户300元。

坟每座补偿300元。

3.异地安置补助费(包括宅地、配套设施、租房费等)每户6000元。

四、征占林木补偿标准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和《辽宁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办法》的有关规定补偿。

1.林木补偿标准

⑴杨、柳、榆、槐树林木补偿费

1—3年平均每亩补偿1200元;

4—13年平均每亩补偿1800—3600元;

14—20年平均每亩补偿3000—1800元;

21年以上平均每亩补偿1200元。

⑵柞树林木补偿费

1—3年平均每亩补偿1200元;

4—20年平均每亩补偿1800—3000元;

21—50年平均每亩补偿4400—6000元;

51年以上平均每亩补偿2400元。

⑶红松林木补偿费

1—3年平均每亩补偿1200元;

4—20年平均每亩补偿2000—3100元;

21—40年平均每亩补偿4600—6200元;

41—70年平均每亩补偿16800元;

71年以上平均每亩补偿9600元。

⑷落叶松林木补偿费

1—3年平均每亩补偿1200元;

4—20年平均每亩补偿1800—3000元;

21—50年平均每亩补偿6000—2500元;

51年以上平均每亩补偿1100元。

2.村民房前屋后林木补偿标准

一般林木(杨柳榆槐等)

幼龄林(1—10年生)平均每株补偿5—20元;

中龄林(11—20年生)平均每株补偿22—50元;

成熟林(21年以上)平均每株补偿11元。

3.森林植被恢复费

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苗圃地每亩4000元;

未成林每亩2667元;

防护林、特种用途林每亩5336元、国家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每亩6667元;

疏林地、灌木林地每亩2000元;

宜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每亩1334元。

4.林业设计费按林地、林木和森林植被恢复费总和的3%收取。

五、果树补偿标准

1.苹果树

培育期(1-5年)平均每株补偿5-90元;

初果期(6-8年)平均每株补偿90-210元;

盛果期(9-25年)平均每株补偿210-1200元;

衰果期26年以上平均每株补偿600元。

2.梨树

培育期(1-5年)平均每株补偿5-45元;

初果期(6-8年)平均每株补偿45-144元;

盛果期(9-25年)平均每株补偿144-1200元;

衰果期26年以上平均每株补偿600元。

3.桃树

培育期(1-3年)平均每株补偿5-45元;

初果期(4-8年)平均每株补偿45-144元;

盛果期(9-20年)平均每株补偿144-360元;

衰果期21年以上平均每株补偿180元。

4.葡萄树

培育期(1-2年)平均每株补偿5-10元;

初果期(3-5年)平均每株补偿10-90元;

盛果期(6-11年)平均每株补偿90-180元;

衰果期12年以上平均每株补偿80元。

5.枣树

培育期(1-3年)平均每株补偿5-10元;

初果期(4-8年)平均每株补偿10-80元;

盛果期(9-30年)平均每株补偿80-650元;

衰果期31年以上平均每株补偿320元。

6.板栗

培育期(1-4年)平均每株补偿5-10元;

初果期(5-7年)平均每株补偿10-180元;

盛果期(8-35年)平均每株补偿180-900元;

衰果期36年以上平均每株补偿450元。

7.杂果树

培育期(1-3年)平均每株补偿5-10元;

初果期(4-10年)平均每株补偿10-30元;

盛果期(11-25年)平均每株补偿30-80元;

衰果期26年以上平均每株补偿40元。

六、电力设施动迁补偿标准

1.低压线路改移(0.4KV)每公里补偿30000元;线路加高木杆平均每根1000元,砼杆平均每根1500元(含金具、线、占地、税金等费用)。

2.高压线路改移(10KV)每公里补偿47000元;线路加高砼单杆平均每根6000元,砼H杆平均每基8000元(含金具、线、占地、税金等费用)。

3.高压线路加高(66KV):砼单杆平均每根5500元,砼H杆平均每基8000元,砼A杆平均每基10000元,铁塔平均每基10万元(含金具、线、占地、税金等费用)。

4.高压线路加高(220KV以上):砼双杆平均每基2万元,铁塔平均每基20万元(含金具、线、占地、税金等费用)。

七、邮电通讯设施动迁补偿标准

1.电话线路

木杆平均每根(含话线横担瓷瓶等)1000-2000元;

砼杆平均每根(含话线横担瓷瓶等)1500-3000元。

2.架空光(电)缆

木杆平均每根500元;

砼杆平均每根1000元;

光(电)缆每米50-150元。

3.地下电缆

电缆、光缆每米100-200元。

八、农田灌溉水利设施动迁补偿标准

采取工程修复和补偿相结合的原则,按成本价适当补偿。

1.农村小型水库

水库水面(灌溉与养殖兼用)每亩补偿9000元;

水库水面(灌溉)每亩补偿6000元;

水库荒滩每亩补偿100元。

2.农田灌溉水利设施

小型闸门(砼结构)每个补偿5000-10000元;

排灌干渠堤坝每延长米补偿10元。

九、厂矿企事业单位动迁补偿标准

国有和集体所有制的厂矿企事业单位的动迁,考虑实际损失给予适当的补偿。办公用房参照民房动迁标准;厂房等生产设施按重置折旧计算,适当考虑停工搬迁损失费用。

十、施工运输道路补偿标准

凡工程施工指定的乡村运输道路,施工期间由施工单位负责维修养护,工程竣工后按补偿标准由各市组织修复。

乡村道路(沥青路面)视取料难易、路面宽度情况,每公里补偿10-15万元。

乡村道路(砂石路面)每公里补偿5万元。

乡村道路(土路面)每公里补偿2万元。

十一、乡村道路和田间作业道补偿标准

考虑农民群众生产和生活需要,确需修建的乡村道路连接线和田间作业道,按补偿标准由各市组织实施。

村道路连接线(砂石路面)每公里补偿6万元(含征地费用、简易构造物)。

乡村道路连接线、田间作业道每公里补偿4万元。

十二、征地及动迁不可预见费

按签订的征地和动迁补偿投资协议中所核定总费用的5%计算。不可预见费由建设单位负责使用,主要用于因工程设计变更引发的扩大征地和地上附着物动迁的补偿;工程设计时没有发现,征地动迁协议中没有列入的不可预见的地下构造物动迁补偿;因国家政策性调整及不可抗拒的地震灾害等不可预见项目的补偿。涉及征地的不可预见项目,由省交通厅和省国土资源厅共同核定。

十三、各市动迁办公室管理费

按省市签订的动迁补偿投资协议中所核定的总费用的3%计提。

各市动迁办公室为临时性机构,主要负责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拆迁地上、地下附着物和地方协调工作。市动迁办公室应严格按有关规定包干使用,不得超支。

十四、其他

自2005年起,凡新开工的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均按照本实施方案执行,如与省其他有关规定不符,以本实施方案为准。

省交通厅

省国土资源厅

省林业厅

二00五年三月一日

发布部门:辽宁省政府 发布日期:2005年03月01日 实施日期:2005年03月0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第五章 建设用地

第四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须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土地;但是,兴办乡镇企业和村民建设住宅经依法批准使用本集体经济组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或者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经依法批准使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除外。

前款所称依法申请使用的国有土地包括国家所有的土地和国家征收的原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

第四十四条 建设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应当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的道路、管线工程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国务院批准的建设项目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由国务院批准。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为实施该规划而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按土地利用计划分批次由原批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机关批准。在已批准的农用地转用范围内,具体建设项目用地可以由市、县人民政府批准。

本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以外的建设项目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四十五条 征收下列土地的,由国务院批准:

(一)基本农田;

(二)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三十五公顷的;

(三)其他土地超过七十公顷的。

征收前款规定以外的土地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务院备案。

征收农用地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先行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其中,经国务院批准农用地转用的,同时办理征地审批手续,不再另行办理征地审批;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征地批准权限内批准农用地转用的,同时办理征地审批手续,不再另行办理征地审批,超过征地批准权限的,应当依照本条第一款的规定另行办理征地审批。

第四十六条 国家征收土地的,依照法定程序批准后,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公告并组织实施。

被征收土地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应当在公告规定期限内,持土地权属证书到当地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征地补偿登记。

第四十七条 征收土地的,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给予补偿。

征收耕地的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征收耕地的土地补偿费,为该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六至十倍。征收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按照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计算。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按照被征收的耕地数量除以征地前被征收单位平均每人占有耕地的数量计算。每一个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的安置补助费标准,为该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四至六倍。但是,每公顷被征收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最高不得超过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十五倍。

征收其他土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参照征收耕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标准规定。

被征收土地上的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

征收城市郊区的菜地,用地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

依照本条第二款的规定支付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增加安置补助费。但是,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总和不得超过土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三十倍。

国务院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提高征收耕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标准。

第四十八条 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确定后,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公告,并听取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意见。

第四十九条 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将征收土地的补偿费用的收支状况向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公布,接受监督。

禁止侵占、挪用被征收土地单位的征地补偿费用和其他有关费用。

第五十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支持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从事开发经营,兴办企业。

第五十一条 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收土地的补偿费标准和移民安置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

第五篇: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批转省农牧厅等部门关于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

【发布单位】甘肃省

【发布文号】甘政办发〔2005〕33号 【发布日期】2005-03-25 【生效日期】2005-03-2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甘肃省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批转省农牧厅等部门关于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意见的通知

(甘政办发〔2005〕33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

省农牧厅、省科技厅、省财政厅《关于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予批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五年三月二十五日

关于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意见

为了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的重要作用,推动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结合我省实际,现就加快我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化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重要性的认识。

农业科技成果是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的智慧结晶,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根本途径。近年来,全省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针对我省农业生产中的难点、热点问题,积极开展试验研究与引进开发,形成了一批高产、优质、高抗的农业新品种和节本增效的农业新技术、新产品。“甘春”系列小麦、“陇薯”系列马铃薯、“华特”猪配套系、甘肃高山细毛羊等品种已成为我省农牧业生产的主导品种;模式化栽培、设施农业栽培、地膜覆盖栽培、旱作农业、暖棚养畜等综合配套技术已在全省大面积推广应用。这些农业科技成果对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但目前我省农业科技成果实用性不强,商品化、市场化程度不高,还不能完全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农业科技与生产脱节的问题依然存在,农业技术推广机制不活、渠道不畅、手段单一,农业科研、教育、推广各环节缺乏有机的联系,科技转化能力薄弱,科技体系为农业生产全方位服务的能力不强等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竞争力增强的迫切需要。要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焕发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生机与活力,强化农业科技部门科技创新与推广的能力,促进农业科技推广机制由单纯依靠政府推广机构向多方协作、优势互补、形成合力转变;着力推广应用一批高产、优质、高效的农牧业新品种和节本增效的标准化综合配套生产技术,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生产技能和综合素质,推动我省农业与农村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二、明确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扶持和市场运作相结合,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构建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业科技入户率,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二)总体目标。力争经过3―5年努力,使全省农业科技源头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储备一批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初步建立和完善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及推广服务体系,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社会化、转化形式的多样化;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优势农产品科技含量明显提升,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三、调动各方面参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一)加强农业科技成果的源头创新和储备。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整合资源,增加科研投入,针对农业生产中全局性、关键性问题,组织力量开展科研攻关,为成果转化储备一批成熟、适用技术。各级农业、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科技攻关的具体项目和目标,面向全省公开招标,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提高科研水平。要加强现有单项科技成果的集成、组装和配套工作,建立成果数据库,根据不同需求,有计划地组织转化。

(二)鼓励成果研发单位及个人自主实施成果转化。要鼓励和支持农业科技人员采取成果转让、技术入股、合作研发、创办科技型企业、有偿技术承包和技术服务等多种方式转化农业科技成果。农业科技人员可以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在其他单位兼职从事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活动。

农业科研、教育机构持有的农业科技成果在成果完成后一年未实施转化的,科技成果完成人在不变更职务科技成果权属的前提下,可以自行实施该项成果的转化,可按照不低于50%的比例享有转化后的收益。

农业科技、教育机构成果转让取得的收入,纳税人凭省级科技行政部门认定登记的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合同文本和有关部门出具的“甘肃省技术合同认定登记证明”,向省地税局税政一处申报备案后,免征营业税。农业科研单位、高等学校和各类职业院校通过技术成果转让、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承包取得的技术性服务收入报经省地税局批准后,暂免征收所得税。

(三)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多元化参与机制。省级农业部门重点抓好跨区域主导品种和重大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市县两级农业部门结合本地实际,筛选、确定适合本地区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制定示范推广方案,面向科研、教学、推广、企业、协会、学会等部门和单位公开招聘技术承包单位和技术承包人,逐步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逐步完善以产业化龙头企业为载体的成果转化机制,鼓励企业和农业科研机构走向联合,通过合作研究、成果买断、成果转让、委托研究、股份合作等方式,形成“企业―科技―基地―农民”科技成果转化链,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挥龙头企业在成果转化中的生力军作用。

各级财政要安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由科技部门会同财政、农业部门以项目形式支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加强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广泛吸纳社会资金,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要安排农牧业新品种后补助专项经费,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推广面积大、增产增收效果显著的主要农牧业新品种育种者给予补助,鼓励广大农业科研人员积极开展农牧业新品种、新技术研发。此项工作具体由农业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负责组织评审、实施。

(四)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重视对农业科技推广类成果的奖励。各级政府要对每年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科技人员进行表彰、奖励,以调动广大农业科技人员投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长期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成果转化的科技人员,在业绩考核中,结合其推广业绩,适当提高考核结果等级;在技术职称(职务)评聘工作中,要充分考虑其推广实绩和创造的社会经济效益,同等条件下应优先予以评聘,并适当放宽外语、论文、专著、科技奖励等方面的条件。

鼓励农业科技人员以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成果拥有单位以技术成果入股有限责任公司或非公司制企业的,成果的作价金额可占公司或企业注册资本的35%,成果研制者可持有该技术股不低于30%的股份,并依据其所持股份分享收益;职务科技成果转让给他人的,应当将成果转让所得净收入的30%一次性奖励给成果研制者;成果拥有单位自行实施转化或与他人合作实施转化的,应当在项目投产后,连续5年从实施该科技成果的年净收入中提取不低于10%的资金奖励成果研制者,或者参照此比例,给予一次性奖励。在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中作出主要贡献的人员,所得奖励份额应不低于奖励总额的50%。

四、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纳入重点工作计划,把实施情况列入任期目标和岗位责任制的考评内容,实行“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有考评、有奖惩”的目标管理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大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支持力度。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农牧、科技、扶贫、发展改革等部门各类项目、资金、人才、技术的优势,引导各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三)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以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青年农民科技培训、阳光工程、绿色证书培训、农业远程教育培训、星火培训、星火学校等项目为重点,有效整合农业教育资源,积极开展农民科技教育与培训,提高农民对农业科技成果的接纳能力,增强广大农民学科技、用科技和传播科技的自觉性,为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坚实的社会基础。

省农牧厅

省科技厅

省财政厅

二○○五年三月十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河北省人民政府批转省建设厅等部门关于加快城市市政公用事业体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河北省人民政府批转省建设厅等部门关于加快城市市政公用事业体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