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研究开发进展
所谓生物活性物质,是指来自生物体内的对生命现象具有影响的微量或少量物质。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则是指海洋生物体内所含有的对生命现象具有影响的微量或少量物质、主要包括海洋药用物质、生物信息物质、海洋生物毒素产生物功能材料等海洋生物体内的天然产物。
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和人类寿命的延长,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老年性痴呆症等疾病日益严重地威胁着人类健康,艾滋病、玛尔堡病毒病、伊博拉出血热等新的疾病又不断出现,仅病毒病世界上平均每年就新增2-3种。人类迫切需要寻找新的、特效的药物来治疗这些疾病。人们纷纷将目光投向海洋。此外,人们还希望利用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开发出增进健康、预防疾病的营养食品、保健食品,有些海洋生物活性物质还可用于化妆品中,有的可制成特殊的生物功能材料,使得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成了研究热点。
一、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筛选
筛选是研究和开发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第一步。传统的筛选方法是利用实验动物或其组织器官对某种化合物或混合物进行逐一的试验,速度慢,效率低,费用高。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活性物质筛选逐步趋向系统化、规模化、规范化,特别是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活性物质的筛选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目前国际上发明了以分子水平的药物模型为基础的大规模筛选技术,即使用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的受体、酶、离子通道、核酸等生物分子作为大规模筛选中的作用靶点,来进行活性物质的筛选,这些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命中率高、费用低等优点,有的还可以用机器人进行操作。美国还发明了用基因工程受体,如以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为作用靶点进行抗肿瘤药物筛选,还建立了60株人癌细胞株组成的板块筛选系统,对化合物进行初步筛选,然后再进行动物体内试验。而目前国内对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筛选主要还是使用传统的方法。
二、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生源材料的培养
能获得丰富的生源材料是开发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基础。由于大多数生物活性物质在海洋生物体内含量很微,用现有的海洋生物作为开发的资源是相当困难的,而大部分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结构比较复杂,又难以进行全人工合成,因此,富含生物性物质生源材料的大规模培养就成了关键的问题之一。解决这一问题,一是通过人工栽培或养殖富含活性物质的海洋生物;二是利用生物技术培养生源材料。
目前,国际上对生物技术在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研究和开发中应用研究得最多的是基因工程,即通过分离、克隆活性物质的基因,转入高效、廉价表达系统进行生产,以获得大量高质量的产物。在医药研究领域,基因工程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单克隆抗体及新型诊断试剂的研究和开发,是现代生物技术影响最大、效益最好、发展最快的领域。以美国为例,1997年7月,美国食品药品局(FDA)已准上市的基因工程药物、疫苗和注射用单克隆抗体达39种,尚有10多种产品正待FDA批准,还有300多种生物制剂正在进行或完成临床试验。另有2000多种药品处于研制阶段,预计每年平均有5-8种产品投放市场。各类生物技术公司1000多家,形成规模生产的有20多家,基因工程药物销售额1997年超过60亿美元,年增长20%以上。世界其他国家在基因工程药物研究方面也发展很
快。但是,海洋基因工程药物研究仅是开始。90年代以来开始了海洋药用基因的克隆以及在微生物中的表达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目前为止,世界上尚未有转化成工业化生产的海洋基因工程药物产品。
海洋生物发酵工程主要是通过对富含活性物质的海洋微生物进行发酵培养,从中获得大量的产物,研究表明,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初始来源,大部分甚至全部来自海洋微藻和微生物等低等海洋生物。
利用生物反应器培养微藻开发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也是世界上的一个研究热点。从广义上讲,用散开的水池培养微藻也是一种生物反应器技术,但其效率比较低。研究较多的是,利用封闭的光生物反应器来培养微藻,但这项技术目前还未达到大规模实用化的阶段。有些海洋异养微藻可以通过发酵进行培养,也是一种生物反应器技术,美国有公司利用发酵法培养异养微藻,生产EPA和DHA,已经达到工业化生产的阶段。
酶的生产和应用的技术过程称为酶工程。国外从耐寒、耐高温、耐高压和耐高盐度的海洋微生物中,分离出了一些特殊的酶类,如,对热稳定的DNA聚合酶、在组织培养中有分散细胞作用的胶原酶、能催化卤素进入代谢产物中的卤素过氧化物酶等等。日本的研究者已经建立了一种诱导微藻大量生产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方法,可以用在医药、化妆品和食品上。酶工程的发展,为工业技术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酶制剂本身也形成了巨大的市场。至1997年,全球的酶市场约为14亿美元,并以每年4%-5%的速度增长。由于新药开发及制药新技术的需要,特殊用酶迅速增加,已成为酶技术开发中的重点。由于海洋生物的特殊性,特别是生活在极端环境下的海洋微生物和微藻,其体内含有丰富的极端酶,已成为生物技术的重要研究领域,这不仅可提供工业特殊用酶,也为获得新的生物活性物质提供极好的生物资源库。
国内应用生物技术进行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研究和开发,也做了不少工作。其中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开发海洋蛋白类药物起步较快,先后开展了别藻蓝蛋白、海葵毒素、鲨鱼软骨蛋白、芋螺毒素、降钙素等药用基因克隆与表达的研究,已形成了一定的优势。海洋微藻光生物反应器技术,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质的筛选和发酵培养,应用细胞工程技术开发生物活性物质等研究工作都已经启动。但总的来看,还是处于刚刚开始的阶段。
三、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分离纯化和产品制备技术
开展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其最终目的是将其开发成产品投放市场,因此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及产品制备等技术,是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重要研究领域,也是目前国内生物活性物质研究开发中最迫切的需要,而且今后无论发展到什么阶段,这类技术也是必不可少的。
近年来,有许多新的、先进的技术应用于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及产品制备过程中,如超临界流体萃取、双液相萃取、灌注层析、分子蒸馏、膜分离等现代分离技术,提高化合物活性的分子修饰、组合化学技术,加速药物研制的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技术等。上述技术有的已经在国内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研究与开发中得到了应用,如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已用于海洋生物中脂类和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分离提取,分子蒸馏技术已经在海洋鱼油制品的生产中得到了应用;以分子修饰提高天然产物的生理活性的例子则更多。近十几年来,我国已经有一大批海洋药物和海洋保健食品投放市场,如PSS,硫酸软骨素,脱溴海兔毒
素,头孢菌素,玉足海参素渗透剂,鱼油胶囊,β胡萝卜素等,这些产品都是通过对海洋生物中天然存在的活性物质的提取、分离、纯化等过程而研制得的,其中有些经过化学修饰,进一步提高了其作用效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有的技术将不断完善,新的技术会不断出现,将带动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与开发以更快的速度发展。
四、我国研究和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目前我国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和开发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相当差距,其主要表现在:(l)活性物质筛选等基础性工作薄弱。1976年以来,全世界从海洋生物中分离得到的新型化合物达3000多种,而我国进行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筛选的单位不多,分离得到单体且属新型化合物的很少,其原因是筛选需要大量的投入,而且短期内难以见到经济效益。(2)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等技术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设备落后,质量差,速度慢。(3)利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生化工程等生物技术手段,进行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开发更是刚刚起步,大部分项目还是处于研究的初期。(4)产业化水平低。国内虽已开发出了一些海洋药品,但真正能称为海洋一类新药的很少,大多属于中药类、而且其中绝大部分的长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开发出的海洋保健食品,只有少数是功能因子已知的第三代保健食品;海洋化妆品、海洋生物分子材料的研究开发则更少。很多研究开发项目常常出现一窝峰而上的现象,很多是较低水平上重复。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很多,科技投入不足是重要原因之一。我国投入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研究与开发的经费,同发达国家相比很少。以海洋药物这一最重要的领域为例,美国投入海洋药物的研究基金达到植物化学药物和合成药总资金的11%,而我国不到1%;1991年,美国大学与国立海洋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的研究费为4400万美元,其中海洋药物占14.6%;日本通产省1991年对海洋药物和其他精细化学品研究的投资也达150亿日元;我国高校或科研单位的海洋新药能得到的资金投入则很少。从企业投入来看,国外制药集团每年用产值的10%-15%投入新药研究开发,少则几百万美元,多至几亿美元,尤其重视发现新的单体。我国制药企业多数规模不大,利润有限,每年能拿出100万元人民币用于新药,特别是用于海洋药物研究开发的单位甚少;大多数企业只需要短平快项目,而不肯投入基础研究,使新药开发缺乏资金后盾。另外,科技力量分散,中试环节薄弱等,也是影响我国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研究的重要原因。为加快我国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研究和开发的速度,应增加经费支持,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相关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也应给予充分的重视,提前介入有关的研究与开发;全国应建立相应的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研究开发中心(或基地),中心既要有较高水平的研究技术队伍,又要配备比较先进齐全的设备;要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和生产企业三方面优势,共同努力,加快培养相关的研究技术人才,同时要吸引更多从事本领域研究和开发的留学人员归国参与该领域工作;建立全国从事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研究开发的协调组织和全国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数据库。
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与开发是比较容易见到直接经济效益的领域,应该特别给予重视,使之能够得到快速的发展。
第二篇:精神活性物质分类及药理作用
精神活性物质分类及药理作用
精神活性物质指能够影响人类感觉、知觉、思维、记忆、情绪、情感、意志和行为,改 变人的意识状态,并有依赖性潜力的一类化学物质。人们非医疗性使用这些物质,是因为这 些化学物质可以给他们带来某些特殊的精神和躯体感受。
一、概述
精神活性物质包括:阿片类、可卡因类、大麻类、苯丙胺类兴奋剂、镇静催眠类、安定 类、致幻剂、有机溶剂、烟草、酒精和咖啡因等化学物质。一次性大量使用、长期使用、长期使用后停用或者是减量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可导致依赖 综合征和其他精神障碍,如中毒、戒断综合征、精神病性症状(幻觉、妄想、行为偏常等)、情感障碍,及残留性或迟发性精神障碍。
二、常见的精神活性物质(成瘾性物质)
(一)鸦片类 麻醉品(鸦片、吗啡、可待因、杜冷丁、海洛因、美沙酮)1.鸦片类药物的药理作用 ①麻醉性镇痛药; ②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安眠、镇痛、呼吸抑制及镇咳、降温等作用; ③缩瞳、催吐、心动过缓、抑制胃肠道的活动、胃肠道痉挛等; ④鸦片受体激动剂,作用于鸦片受体;
2.中枢神经兴奋剂:可卡因的药理作用。①兴奋中枢神经,可产生幸福感和欣快感,消除疲劳感; ②小剂量兴奋中枢迷走神经使心率变慢,中等剂量时心率反而增快。大剂量使用会对心 肌产生毒性作用,使心脏急性衰竭致死; ③直接作用中枢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所致肌肉活动增强强化产热作用; ④有局部组织阻断神经传导作用。3.苯丙胺类兴奋剂(ATS)(1)甲基苯丙胺 “冰毒”,见图 1。图 1 冰毒(2)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 胺(MDMA)或 “摇头丸”,见图 2。图 2 摇头丸(3)苯丙胺类兴奋剂的药理作用 ①兴奋中枢神经; ②兴奋延髓呼吸中枢; ③用量充足时可出现震颤、不安、激动、精神运动性活动增加与不眠; ④对心理的作用:警觉性提高、疲乏感消除。情绪饱满、机动性强、信心十足、注意力 易于集中。不少人顿感情感激昂或是欣快、言语与活动增多。精神活动性操作显得机敏、体 育活动技巧变得更为熟练; ⑤急性中毒时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表现为不安、头昏、震颤、腱反射亢进、话多、易激 惹、无力、失眠,严重时可出现精神混乱、性欲亢进、焦虑、烦躁、谵妄、偏执性幻觉或惊 恐状态。原患有精神障碍者其症状可随之加剧并产生自杀或杀人倾向。⑥慢性中毒多表现为体重减轻与精神异常,后者多出现幻觉妄想状态,酷似精神分裂症。
4.大麻(1)大麻的药理作用 ①增加心率; ②降低眼压; ③大量使用可产生体位性低血压; ④长期使用可产生支气管炎与哮喘; ⑤长期吸入较烟草更易致癌; ⑥一次吸入过量可出现一时性的口干、咽干、恶心、呕吐、腹泻、咳嗽、甚至呼吸抑制。(2)大麻的心理效应 ①含 2%四氢大麻酚的一支香烟或口服 20 毫克四氢大麻酚即可产生心理效应; ②产生幸福感或欣快感,伴随着困意和精神松弛,有轻度醉酒的感觉; ③情绪宁静,对于颜色的感觉生动和深刻,对音乐的鉴赏力增强; ④时间的感受发生变化,感到时间过得缓慢,几分钟犹如几个小时; ⑤可出现感知的共感现象,如可见的声音和可听到的形象; ⑥饥饿感降低; ⑦由于影响了信息加工过程,会影响使用者的注意力和记忆力,以及计算功能。有时会 出现思维联想障碍,甚至偏执观念,严重时形成一时性的接受崩溃现象; ⑧使用剂量较大时,实验性的动作反应时间降低或损伤简单运动性操作。
5.氯胺酮(K 粉)(1)氯胺酮药理作用 ①氯胺酮(ketamine)是苯环己哌啶(N-1-phenycyclohexy-piperidine, PCP)的衍 生物,属 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ethyvl-D-aspartate, NMDA)受体拮抗剂。目前临床 上多用于小儿外科手术的基础麻醉,也可单独用于一些小手术, 或诊断检查、全麻诱导、复 合全麻以及需反复操作的强镇痛(如烧伤换药)等临床麻醉。氯胺酮可产生类精神分裂症样 症状,在成人较突出和常见,儿童反应相对较轻。②氯胺酮可抑制丘脑-新皮层系统,选择性地阻断痛觉,故具有镇痛的药理学作用。另 一方面,氯胺酮对边缘系统呈兴奋作用,造成痛觉消失,意识模糊但不是完全丧失,浅睡眠 状态,对周围环境的刺激反应迟钝,呈一种意识和感觉分离状态。③氯胺酮不良反应与剂量相关。其毒副作用表现在:一是精神、神经系统,出现鲜明的 梦幻觉、错觉、分离状态或分裂症,尖叫、兴奋、烦躁不安、定向障碍、认知障碍、易激惹 行为、呕吐、流涎、谵妄、中等肌张力增加和颤抖等。
(二)镇静催眠药(巴比妥类)
1.简介(1)镇静催眠药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小剂量产生镇静作用,中等剂量产生催眠作 用,大剂量能引起麻醉,超大剂量能麻痹延髓而致死。(2)一次大剂量吞服镇静催眠药可发生急性中毒。长期超治疗剂量的服用此类药物,可以产生耐药性和依赖性,导致慢性中毒和成瘾。
2.镇静催眠药(巴比妥类)的药理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巴比妥类药物能作用与醒觉有 关的脑干网状结构组织,选择性的抑制上行激活系统活动。小剂量可抑制大脑皮层运动区,产生镇静催眠作用,较大剂量可以使感觉迟钝、活动减少引起困倦和睡眠。对延髓中枢产生 直接影响,使呼吸频率减慢,呼吸深度增加。中毒剂量可损害心肌和抑制呼吸中枢,致使呼 吸浅表,速度加快,呼吸麻痹与窒息而致死。
(三)苯二氮卓类(安定类)药理作用 主要作用于大脑皮层、网状结构、下丘脑和边缘系统。具有中枢性抗焦虑作用,还具有 催眠和肌肉松弛、抗惊厥作用。小剂量可抗焦虑和镇静,较大剂量可诱导睡眠、抗惊厥,毒 性剂量可引起深度昏迷。
(四)致幻剂类 麦角酰二乙胺(LSD)、北美仙人球毒碱(麦司卡林)、苯丙胺、甲基苯丙胺。药理作用 如下。①中枢神经系统:静坐不能、震颤、共济失调和痉挛性麻痹。②心理变化:兴奋、心境变化(欣快或抑郁)、知觉障碍(幻觉和假性幻觉),人格解体 和精神分裂样状态。③瞳孔扩大、心动过速或呼吸抑制。
(五)酒精的药理作用
1.神经系统 酒精是神经系统抑制剂,随酒精浓度的增加,抑制范围不断扩大,由皮层 开始,逐渐向下,最后到达延髓中枢。
2.行为和情感 产生欣快体验,有夸大、欣喜、亲切的体验和行为。会使人感受到一 种宁静缓和、带刺激性的兴奋、新奇和欣快的情绪。
3.胃肠道 小剂量酒精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肠蠕动。高浓度酒精对胃肠道功能产生抑 制作用。
4.心血管和呼吸系统 直接抑制血管运动中枢的皮肤血管部分,使外周皮肤血管扩张,增加心率和呼吸。大量酒精可轻微减少冠脉血流量,还可以损伤心肌。酒精浓度达到 3-6 克/公斤,可抑制呼吸功能,甚至使之停止。
5.泌尿生殖系统 酒精抑制抗利尿激素,饮酒后尿的生成增多。酒精可损伤性器官组 织,可破坏女性生殖能力,抑制分娩和哺乳期内子宫收缩能力。可使男性精细胞活力减弱,并发生结构改变,因而降低生育能力。
(六)烟草 1.烟碱的药理作用 ①外周神经:尼古丁对植物神经节的节细胞具有先兴奋后抑制的双向调节作用。在抑制 期,受体脱敏,使神经-肌肉终板信号传递受阻,成为烟碱急性中毒引起呼吸肌麻痹的原因。②中枢神经系统:小剂量致震颤,较大剂量可能出现惊厥,大剂量转抑制。③心血管系统:血管收缩、心率增快、血压上升。④呼吸系统:初期呈兴奋作用,是烟碱对主动脉的化学感受器的反射作用所致,较大剂 量可直接作用于呼吸中枢,先兴奋,后转入麻痹。外周性呼吸肌麻痹可能出现在中枢性麻痹 之后。⑤消化系统:对副交感神经节的兴奋作用可促进胃肠道张力增高、胃肠道蠕动增强,因 而可致便意和腹泻。吸烟后引起的恶心、呕吐,主要原因是尼古丁对延脑催吐化学感受器的 作用和局部粘膜受到刺激所致。⑥对药物代谢的影响:减轻氯丙嗪引起的嗜睡,可降低氨茶碱、非那西丁、心得安等药 物的血液浓度。
(七)有机溶剂类和其他 从药效上讲,有机溶剂类近似中枢神经镇静剂。它们共同的特征是吸入后很快于肺部吸 收,很快进入神经系统产生短时的作用,使人产生头昏目眩和心理紊乱,如坠云雾山中,重 者可产生短暂时刻的精神混乱状态。但多半反应则是类似嗜酒后的欣快心境,使人镇静变得 无忧无虑。
三、精神活性物质依赖
1.使用 分为偶尔使用、间断使用。
2.滥用:有规律的使用,知道危害,想停止使用,但停不下来。3.依赖:耐受性增加,生理依赖,精神依赖
第三篇:海洋生物药物的研究和应用
海洋生物药物
近年来,随着海洋开发步伐的加快和现代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已涉及到生物、医药、化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术,从海洋生物中发现活性天然产物,并将其开发成新型药物已经得到了研究人员的普遍重视[2],海洋生物制药已成为一个崭新的领域,有着广阔的研究和市场前景。
众所周知,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0%,是迄今所知最大的生命栖息地,海洋中有机物的品种是陆地上的两倍,因此,大多数科学家都坚持认为,海洋药物的研究将会给不断遭受疾病灾难的人类带来更多的希望。已经从各类海洋生物中发现了3万种以上的活性物质,在此基础上研究开发出了许多海洋生物药物,其主要药理作用包括抗肿瘤、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延缓衰老及免疫调节功能等。现已开发的海洋药物已在治疗癌症、艾滋病、早老年痴呆症等一些至今仍困扰人类的疾病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
实际上,自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海洋生物资源便成为医药界关注的新热点,海洋药物研发更是引起了各国的关注。1967年在美国召开了首次海洋药物国际学术讨论会。近年来,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国立癌症研究所每年用于海洋药物开发研究的经费各为5000多万美元,美国卫生研究院(NIH)的海洋药物资金每年增长幅度达11%以上,与合成药、植物药基本持平。
世界各地先后成立了区域性学术交流组织,如亚太海洋生物技术学会、欧洲海洋生物技术学会和泛美海洋生物技术协会等。各国还组建了一批研究中心,其中比较著名的为美国马里兰大学海洋生物技术中心、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海洋生物技术和环境中心。这些学术组织或研究中心不断举办各种专题研讨会或工作组会议,研究讨论富有区域特色的海洋生物技术问题。目前,海洋药物研究的重点领域有:
1、抗肿瘤海洋药物的研究
海洋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在海洋药物研究中一直起着主导作用。癌症是对人类威胁最大的疾病之一,从海洋生物中获得的抗癌活性物质或对其结构改造所得的化合物,可被制成毒性低、疗效高的治疗药物。因此,海洋药物已成为寻找新的抗癌药物的一个最有希望的药源。据报告显示,现已发现海洋生物提取物中至少有 10%具有抗肿瘤活性,现已分离到的具有抗癌活性的物质包括从海绵、海鞘、软珊瑚、海兔等海洋生物中得到的尿苷、酰胺类、聚醚类、萜类、大环内脂、环肽、直链肽等多种化合物。目前至少已有10种以上海洋抗癌药物进入临床或临床前研究阶段。因此,扩大海洋生物的活性筛选,继续寻找高效的抗癌化合物,直接用于临床或作为先导物进行结构改造,开发新的高效低毒的抗癌成分,将成为海洋抗癌药物研究的发展趋势。
2、心脑血管系统海洋药物的研究
目前已研究出多种海洋药物可有效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主要以多糖、毒素和多不
饱和脂肪酸居多。如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其主要活性成分有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主要存在于海洋鱼类、贝类和藻类,特别是单细胞藻类含有丰富的EPA和DHA,这两种脂肪酸都具有降低血压,降低高脂血症患者血浆中的三酰甘油(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胆固醇,降低血小板凝聚,增加血凝时间等功能,这种高度不饱和脂肪酸是近年来研究和应用较多的。还有多种海洋生物毒素,不仅有强心作用,而且有很强的降压作用,河豚毒素的抗心率失常作用目前研究较多。此外,还有藻酸酯钠类、螺旋藻类,后者对于高血脂和动脉粥样硬化有良好的预防和辅助治疗作用。
从海洋生物中发现的大量活性天然成分,有的可以直接进入新药的研究开发,但有的活性成分存在着活性较低或毒性较大等问题。因此,需要将这些活性成分作为先导化合物进一步进行结构优化。不少海洋天然活性成分含量低,原料采集困难,限制了该化合物进行临床研究和产业化。寻找经济的、人工的、对环境无破坏的药源已成为海洋药物开发的紧迫课题。
目前,海洋生物制药主要通过海洋药物基因工程,包括:(1)将海洋药物基因转入陆地生物中表达;(2)将来自陆地的药物基因转入海洋生物中表达;(3)将海洋药物基因转入海水养殖生物中表达[4]。目前的热点集中在海洋活性天然产物的研究及新药研究、海洋多糖的研究及新药开发、海洋微生物的研究及新药开发和海洋生物基因工程技术的研究等四个方面。
海洋药物的开发方向主要侧重于非食用资源,其种类多、资源丰富,据调查有软体动物10余万种、腔肠动物1.1万余种、海绵动物l万余种、棘皮动物六千余种、尾索动物两千余种。海洋非食用资源的开发利用意义重大,不仅可以从中获得特效药物,其活性成分提取后剩余部分的蛋白质与多糖等,有的可作为食品及添加剂,有的可作为饲料进行再开发,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避免与食用资源相抗争。但从和谐发展的角度看,我们在看到海洋药物的巨大潜力的同时,也应注意避免海洋生态系统被破坏。现代生物技术应用于海洋药物的研究,使生物技术制药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为海洋科学和制药产业的发展以及人类可持续地开发海洋资源开辟了新的道路。
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药物资源,但是由于受到科技发展的制约,海洋生物的利用一直没有很大的发展,随着生物制药的快速发展及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和酶工程的广泛而深入的应用,使得海洋生物制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我国海洋生物技术领域相关学科研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形成了以专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企业为主体的海洋生物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体系。
第四篇:环氧活性稀释剂应用领域研究与发展
环氧树脂的添助剂
一、稀释剂
稀释剂主要作用是降
低环氧树脂配方体系的粘度,改善工艺性能。但稀释剂的加入对环氧树脂固化物的HDT、机械性能等有很明显的影响。
1.非活性稀释剂
在此物理混入过程中,不
能参与
固化反应,仅起到稀释粘度作用,其用量约5—20%为宜。
非活性稀释剂大部分是高沸点溶
剂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等。其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作为良好的增韧剂和稀释剂使用,加17份二丁酯,双酚A,环氧树脂粘度从15.0降至4.0 Pa.s,二乙烯三胺固化后HDT下降20℃左右。
环氧树脂常用的溶剂和稀释剂如表
名称
分子式
比重
分子量
沸点 丙酮
CH3COCH3 0.789 58 56.5 环己酮
C6 H10O
118.6 甲苯
C7H8 0.886 92.0 110 正丁醇
C4H9OH 0.881 74.12 117 乙酸乙酯
CH3COOC2H5 0.91 88.1 77.1 乙醇
C2H5OH 0.795 46 78.3
2.活性稀释剂
主要是含有环氧基团的低
分子环氧化合物,能与环氧树脂固化反应。其加入对固化物性能影响不大,可分为单环氧基和双环氧基活性稀释剂。
2.1单环氧活性剂
A.苯基缩水甘 油醚:690#,粘度为7厘泊,上海树脂厂生产
B.丙烯基缩水甘油醚:500#,粘度为2厘泊,上海树脂厂生产
C.丁基缩水甘油醚:501#(稀释剂),粘度为
2厘泊,粘度低,毒性小,其用量为树脂量10—15%,上海树脂厂生产
D.对甲苯酚缩水甘油醚
E.乙烯基环己烯甘油醚
F.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某些单环氧稀释剂如690#,500#和501#对胺类固化剂反应活性较大;而烯烃或脂环族单环氧稀释剂对酸酐固化剂反应活性较大。
2.2 双环氧稀释剂
A.双缩水甘油醚:600#,粘度为4—6厘泊,无锡树脂厂生产
B.乙二醇双缩水甘油醚:512#,粘度为100厘泊,上海树脂厂生产
C.甘油环氧:662#,粘度为300厘泊,上海树脂厂生产
D.间苯二酚双缩水甘油醚:680#,粘度为200—600厘泊,上海新华树脂厂生产
E.丁二烯环氧
F.异氰酸三缩水甘油酯
二、增韧剂:
环氧树脂未经改性的固化物延伸率低、韧性差、脆性大。当承受到内应力或外应力时,迅速形成缺陷区并扩展成裂缝,导致固化物开裂。改性环氧树脂固化物具有较大韧性和抗冲击性。
1.非活性增韧剂:
不含有活性基团,仅与环氧树脂混溶而不发生化学反应。其大多为粘度小的液体,具有稀释作用,有利于胶液对胶接表面的扩散、吸附和浸润,并能增加流动性,使固化物柔性好。(注意:必须控制其用量,否则固化后将从胶层内溢出)。用量为树脂的5—20% 名称
简称
外观
沸点(℃)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
DMP
无色液体
283 邻苯二甲酸二乙酯
DEP
无色液体
295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DBP
无色液体
340 邻苯二甲酸二戊酯
DPP
无色液体
342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DOP
无色液体
384 癸二酸二辛酯
DOS
淡黄液体
248 磷酸三乙酯
TEP
淡黄液体 210 磷酸三丁酯
TBP
淡黄液体 289
2.活性增韧剂:
含有活性基团,能参加环氧树脂的固化反应也能与环氧树脂混溶,起到增韧作用。
常用的增柔剂有:液体聚硫橡胶、液体丁腈橡胶(液体端羧基丁腈橡胶)、液体端羧(羟)基聚丁二烯橡胶、聚乙烯醇缩醛、聚氨酯、尼龙、低分子聚酰胺和聚醚树脂等。
聚乙烯醇缩甲(丁)醛:—OH在高温下与环氧树脂发生化学作用,用量为5—15%。J—17环氧胶是聚乙烯醇缩甲醛和液体丁腈配合使用改性脂环族双(3,4—环氧基)环戊基醚。
聚氨酯改性环氧,可作为低温胶粘剂,主要由末端为异氰酸酯基的聚醚预聚体来配方,用胺类固化剂如3,3一二氯4,4一二氨基二苯甲烷(MOCA)固化。
三、填料:
填料的主要作用是降低胶层的收缩率,提高胶接的抗剪强度:
① 填料使胶液增稠或使粘度增大
② 填料降低收缩应力和热应力
填料能影响胶层的物化性能。例如:羧基铁粉添加到环氧树脂中能改进导磁性能。另外,填料的加入会降低环氧胶的剥离强度,因此一般地结构胶除加入具有触变性的2#SiO2外,不再加填料。
填 料
作 用
铝粉(325目)
耐高温、导电、导热 铜粉
导热、导电 铁粉
同上 银粉
导电
硅粉
导热和绝缘
滑石粉
提高胶的延展性 氧化铝
介电性、耐热 硅酸铝
增加吸湿热稳定性 硅酸锆
同上
三氧化二锑
耐燃性(耐200-250℃)二硫化钼
耐磨、润滑 石英粉
耐烧蚀、绝缘
TiO2
增白、提高胶的延展性能 气相SiO2
触变性
四、偶联剂
偶联剂主要是改善胶接头的强度和耐湿热老化性能,用量为
1—5%,大多为有机硅偶联剂,在环氧胶配方中常用的是KH-550和KH-560。牌号
结 构 式
全 称
厂家
KH-550 H2N-(CH2)3Si(OC2H5)3
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盖州化工厂 KH-560 CH2CH-CH2O(CH2)3Si-(OC2H5)3O
γ-环氧化丙氧基三乙氧基硅烷
上海跃华玻璃厂
KH-570 CH2=C-C-O(CH2)3Si(OCH3)3CH3 O
γ-甲基丙烯酸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中科院化学所
KH-580 HS-(CH2)3Si(OC2H5)3
γ-硫羟基丙基三乙氧硅烷
同上
南大-42 C6H5-NHCH2Si(OC2H5)3
α-苯甲基三乙氧基硅烷
南大化工厂 B-201 H2N(CH2)2NH(CH2)2NH(CH2)3-Si(OC2H5)3
二乙烯三胺基丙基三乙氧硅烷
山东化工研究所
硅烷偶联剂分子含有一部份基团x与无机物表面较好地亲和;另一部份基团(R)能与有机树脂结合,可用于处理织物,作涂层或被粘物表面处理剂,有效地提高胶接强度。改性环氧树脂胶粘剂
一、聚硫-环氧树脂改性胶
聚硫-环氧树脂改性胶在室温至80℃内有较高的剥离强度和剪切强度,耐化学介质和柔韧性良好。
1、聚硫增韧机理
1.1 聚硫橡胶是一种低分子量(800—3000)粘稠液体,具有良好的弹性和密封性。其粘度适中,但有臭味。
1.2 增韧机理:当聚硫橡胶与环氧树脂混合,末端的硫醇基(-SH)与环氧基发生加成反应:HS—[C2H2CH2OCH2O(CH2)2-S-S]n(CH2)2-OCH2O(CH2)2-SH
因此,聚硫橡胶参加到固化后的环氧树脂结构中,可赋予固化物良好的柔韧性。
该加成反应的固化剂是有机胺如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三乙胺、DMP-30#及苄基二甲胺等,其中DMP-30#催化固化最为显著。
有机胺在聚硫橡胶中的溶解
溶于聚硫
微溶于聚硫 六氢吡啶
二乙烯三胺 间苯二胺
三乙烯四胺 苄基二甲(乙)胺
三乙胺 二氨基二苯甲烷
三乙醇胺 DMP-30
二乙氨基丙胺
有机胺对聚硫改性环氧性能影响
聚硫橡胶%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环氧树脂% 0.51 100 100 200 200
0.54 100 100 200 200 三乙烯四胺% 10 10 DMP-30# % 20 20 室温粘度(Pa•S)
34.5 34.5 5.2 5.2 2.0 2.0 26.5 26.5 27℃使用期(分)
16 14 14 40 35 20 20 最高放热温度(℃)
94 149 121 151 128 154 151 27℃固化5天
抗拉强度(㎏/㎝2)
66.5 152 240 328 125 196 321 326 延伸率(%)
30 5 5 30 30 5 10 硬度A 42 60 70 75 41 63 60 78
2、聚硫橡胶的用量对性能影响
2.1 聚硫用量对(E-51/DMP-30)体系反应速度的影响,如下表:
聚硫用量% 0 33 50 62 50g凝胶时间(分)
15 21 72 表固时间(分)
225 27 38 103 最高放热峰℃
107 103 61
2.2 聚硫用量对(E-51,100/DMP-30,10)体系性能影响 聚硫用量% 25 33 50 75 100 200 抗拉强度(kg/cm2)
387 457 506 216 165 300 延伸率(%)1 2 5 7 10 300 硬度A 80 80 80 76 76 15
二、尼龙-环氧树脂改性胶
1、尼龙与环氧树脂的化学作用:
尼龙分子中有大量酰胺基,具有良好韧性,可以和环氧基发生化学反应。尼龙胶在高温下胶接强度低,耐湿热破坏作用性能较差,最高耐热温度不超过100℃。
经过醇化处理的尼龙是通过酰胺键和环氧基发生作用,反应温度为177℃,主要用双氰双胺固化,用量约为10%。
2、尼龙改性环氧胶的性能
420#改性环氧-尼龙胶性能
剪切强度(硬铝)
-60℃
20℃
80℃
100℃
120℃
>400 420 277 216 156 不均匀扯离强度
>85
420#配方:548三元共聚尼龙 80
634#双酚A环氧 20
双氰双胺(200目)2
95%甲醇+苯(7:1)400ml
固化条件:
在170℃固化2小时,加压3kg/cm2。
尼龙-环氧胶粘剂很可能是最适宜的膜状和带状结构胶粘剂,其拉伸强度超过48MPa,爬鼓剥离强度超过26265N/m,是非常适用的结构胶粘剂。这种胶粘剂疲劳强度和冲击强度也很高,低温性能良好,只在深冷温度(-240°C)下才发生脆化。其缺点主要是耐蠕变性差,对湿气极为敏感。
尼龙-环氧胶膜不仅在使用前有吸收大量水分的不利趋势,而且当在水或湿气中使用后粘接强度也迅速降低。于95%RH的环境中暴露18个月之后,常规的丁腈-酚醛胶粘剂的初始强度仅损失很小,拉伸剪切强度从21MPa下降到18MPa。另一方面,即使用最好的一种尼龙-环氧胶粘剂,在同样的试验条件下两个月后,强度则由34MPa下降到6.8MPa。虽然已为解决吸湿问题进行了相当大的努力,但迄今收效甚微。丁腈-环氧或缩醛增韧的环氧膜状胶粘剂的耐久性仍是最好的。
三、丁腈橡胶-环氧树脂改性胶
室温下丁腈-环氧胶粘剂的最大粘接强度比尼龙-环氧胶粘剂低。丁腈-环氧胶粘剂的主要优点是当温度突然降到零下时,剥离强度不降低,这不同于尼龙-环氧胶粘剂。正如多次长期湿气试验测定所指出,这种新型高剥离弹性体-环氧胶粘剂的粘接耐久性是令人满意的,但它比不上较早的缩醛-酚醛或丁腈-酚醛胶粘剂。丁腈-环氧胶粘剂不能用于海洋环境或连续浸入水下。
1、丁腈橡胶的结构
丁腈橡胶分为固体和液体两种,液体丁腈的分子量在3000至1000左右,易与环氧树脂混合,工艺性能好,丁腈橡胶改性环氧的高温性能为150~180℃。
① 一般液体丁腈(丁腈-40),分子中没有活性基团,与环氧树脂分子且不起反应,用芳香胺固化,液体丁腈-40的用量≤40%,否则胶接强度下降。
② 丁二烯、丙烯腈及少量丙烯酸三元共聚物。
③ 端羧基液体丁腈(CTBN)。
2、端羧基液体丁腈(CTBN)增韧环氧树脂的反应机理
CTBN与环氧树脂的固化过程存在两种反应,即环氧树脂在固化剂作用下的开环固化反应和CTBN与环氧树脂的嵌段反应。
CTBN与环氧树脂的反应是否和环氧树脂的固化反应相同,将直接影响到胶接头的力学性能。如果仅用间苯二胺作固化剂,端羧基与环氧基的反应程度为20%;另添加2% 2-乙基4甲基咪唑,其反应程度为93%,因此2-乙基4-甲基咪唑是环氧树脂与端羧基的有效催化剂。618# %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端羧基丁腈-21 35 20 35 35 20 35 25 2-乙基4-甲基咪唑
2 双氰双胺
4,4´-三氨基二苯砜
30 14 12 11 间苯二胺
12 11 固化条件
120℃3H 160℃3H 160℃3H 160℃3H 120℃3H 120℃3H 120℃3H 反应程度% 100% 97% 72% 97% 20% 81% 93% 剪切强度(㎏/cm2)
474 412 155 440 23 108 361
双氰双胺作为固化剂在高温条件下,环氧树脂本身的缓慢固化反应和端羧基与环氧基的反应是协同的,若添加少量2乙基4甲基咪唑(2E4BZ)对双氰双胺固化具有协同加速效应,固化温度可降至150℃以下。
例:KH—802胶
618# 100,CTBN(E30)# 15—25
双氰双胺(200目)9,2E4BZ 1
2#SiO2 2,固化条件:120℃/3H,接触压力
剪切≥300kg/cm2,不均匀扯离强度≥50kg/cm2(Al/Al),用三级胺(如DMP—30、共基二甲胺、三乙酮胺)催化的酸酐固化体系中,环氧树脂固化和CTBN与环氧树脂协同反应较好。
因此,CTBN增韧环氧树脂的特点:
(1)CTBN分子两端有两个活性基团,能和环氧树脂互溶并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嵌段在环氧树脂结构中。
(2)CTBN橡胶相随固化反应的进行,并从环氧树脂本体中沉淀出来,形成以环氧树脂为连续相、橡胶粒子为分散的结构。
(3)增韧的环氧树脂对不同速度的外加作用力,都有很好的抗冲击抗开裂性能。
第五篇:县新精神活性物质和兴奋剂问题治理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XX县新精神活性物质和兴奋剂问题治理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为全面推进新精神活性物质和兴奋剂管控工作,深入排查整治和清理消除制贩滥用新精神活性物质和兴奋剂风险隐患,坚决遏制吸食滥用新精神活性物质和兴奋剂问题的滋生发展,切实保护广大人民群众身心健康,根据国家、省、市禁毒办要求,在全县范围部署开展新精神活性物质和兴奋剂问题治理专项行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多措并举、综合施策,未雨绸缪、主动作为,积极防范应对吸食滥用新精神活性物质和兴奋剂可能造成的危害,依法全面加强新精神活性物质和兴奋剂管控,集中开展对重点部位、重点品种、重点环节的排查清理,不断强化对重点人员的全程动态管控,严厉打击非法制造、贩卖、运输、走私新精神活性物质和兴奋剂犯罪活动,持续开展禁毒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识毒、拒毒意识和能力,全力遏制吸食滥用新精神活性物质和兴奋剂活动的滋生蔓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
二、目标任务
在前期高压严打新型毒品犯罪的基础上,拉网式排查所有涉及新精神活性物质和兴奋剂企业、人员、前体、设备等信息,全面准确掌握相关企业和人员底数信息。集中清理整治XX工业园区医药化工、易制毒化学品企业,及时消除涉新精神活性物质和兴奋剂违法犯罪风险隐患。梳理排查存在违法研发、加工、经营、走私新精神活性物质和兴奋剂的高风险人员,摸排甄别涉嫌吸食滥用新精神活性物质和兴奋剂的重点人群,不断强化对涉毒重点人员的动态管控。全面清理整顿互联网上涉新精神活性物质和兴奋剂销售信息,坚决切断网上勾联渠道。突出加强对重点可疑邮包的查验拦截,持续加大对制贩、走私和滥用新精神活性物质和兴奋剂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彻底摧毁制贩新精神活性物质和兴奋剂犯罪团伙网络。建立健全防范监管和执法打击工作长效机制,切实保护人民群众免受新精神活性物质和兴奋剂的侵害。
三、主要措施
(一)深入排查清理整顿重点区域。
各镇要地毯式、拉网式排查本辖区内所有具备新精神活性物质和兴奋剂研发、加工、经营、进出口能力、条件、资质的企业及其从业人员底数,重点排查偏远山区、养殖场、仓库、废旧房屋,易制毒企业,特别关注6类关注对象的农村废旧房或废弃已久却突然接电、通水、有陌生人员出入的农村房等高危场所。县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办公室、县应急局、县市场监管局要依托全国易制毒化学品管理信息系统等信息化平台建立台账,并适时更新完善,确保企业及其从业人员底数清、情况明、数据鲜活。县XX工业园区要全面推行信用等级管理制度,认真分析涉及产品的敏感程度、切实生产经营状况、内部管理措施健全和落实情况、员工宣传培训开展情况、从业人员背景前科情况等因素,综合评估确定企业及其从业人员的风险等级,增强监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市场监管局要深入摸排登记核磁共振波谱仪、大容量玻璃反应釜等关键设备,严格落实核磁共振波谱仪“一机一警、实名登记、谱图报备”制度,加强对谱图的分析研判,及时发现非法研发、加工新精神活性物质和兴奋剂线索。县公安局要会同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税务、文广新旅游局等主管部门,清理整顿、关停并转一批违法违规企业、场所,坚决将害群之马逐出市场。县公安局要切实加强对重点人员的管控,将高风险人员全部纳入涉毒人员重点管控范畴,实行联网触网预警管理,实时掌握其活动轨迹,及时发现其涉毒违法违规线索。(二)全面清理整顿网上涉毒信息。
县公安局网安部门会同电信、移动等部门,按照属地管辖原则,组织专人集中梳理互联网上涉及新精神活性物质和兴奋剂信息,特别是要以电商平台、搜索引擎和论坛、微信、微博、QQ等社交平台和即时通信群组为重点,全面加强网上信息巡查监控,仔细甄别信息来源和性质,对非法销售、求购、贩卖新精神活性物质和兴奋剂信息要深入落地核查,条件成熟时确立专案进行侦查。要督促相关互联网平台加强用户实名认证,集中整治涉毒违法犯罪信息突出的网站和即时通信应用,督促接入服务商、信息服务商严格落实用户接入、信息发布审核制度,主动排查发现和屏蔽、清理、删除相关信息,并及时报告有关主管部门。要加大对违法平台的查处力度,对违法信息多发的网站,要依法关停栏目或服务;对违法问题严重的网站,要依法予以整顿、关闭。要会同相关部门研发具备自动搜索、屏蔽、删除网上涉及新精神活性物质和兴奋剂贩卖信息功能的软件或模型,建立健全网上涉毒信息自动化分析研判和应急处置机制。(三)大力加强查验查缉堵截工作。
县交运局、市场监管局、应急管理局和公安机关要各司其职、密切协作配合,认真梳理近年来通过邮包、快件贩卖新精神活性物质和兴奋剂的特点和要素,研发自动研判预警模型,切实加大对境内涉毒可疑邮包、快件的查验查缉力度,坚决遏制利用邮包、快件贩卖新精神活性物质和兴奋剂势头。要建立健全寄递业联动查缉机制,督促寄递企业全面落实“实名收寄、收寄验视、过机安检”刚性约束。要督促寄递企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对国际寄递业务协议用户的核查,强化从业人员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一线揽收人员、安检员识毒辨毒能力。要加强从业人员管理,对重点地区从业人员进行背景审查,坚决防止不法分子混入行业从业人员队伍实施贩毒活动。要充分利用禁毒堵源截流工作机制,加强风险评估和布控,加大对往来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日本等重点国家货物的查验频次,建立可疑邮包取样送检机制,及时更新走私寄递新精神活性物质和兴奋剂的风险要素,提高查缉针对性和准确率。要借助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手段,创新推行“网上作战”“天网查缉”等查缉堵截新模式。要加强溯源倒查,对寄递渠道发现、海关监管现场查获的品种,要逐案查清来源,依法严肃追究相关企业和人员的责任。(四)持续加大专案侦查打击力度。
对国家、省、市禁毒办下发的涉及新精神活性物质和兴奋剂的情报线索,县公安局要部署专人落地核实,甄别可疑人员;要强化对重点医药化工企业及其技术人员的监控,加强对核磁共振检测谱图的比对分析;加强对网上涉及新精神活性物质和兴奋剂非法信息的收集、研判和落地核查,及时发现一批案件线索。要以公安部毒品目标案件信息系统为依托,综合运用大数据资源,强化对涉新精神活性物质和兴奋剂案件线索的深度分析研判,长线经营,力争摧毁整个制贩、走私贩运团伙网络。要充分发挥人力情报优势,加强涉毒情报线索搜集,拓宽情报线索来源。要加强案件督办,凡是发现非法制造和走私贩卖新精神活性物质和兴奋剂的案件线索,一律呈报公安部,列为部级毒品目标案件侦办督办。要加强与法院、检察院的协作配合,及时研究解决重大疑难问题,确保打击质量和法律效果相统一。(五)广泛开展禁毒宣传教育活动。
各镇、禁毒委成员单位要结合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公安部等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防范毒品滥用宣传教育活动方案>的通知》(禁毒办通〔2021〕25号),广泛开展新精神活性物质和兴奋剂滥用危害的宣传教育活动。要精心策划专题宣传、禁毒主题文体活动等,综合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平台,高频次、广角度、多形式宣传新精神活性物质和兴奋剂的危害,特别是县教体局要联合对失学辍学青少年、各镇要对待业青年、外出务工人员等重点人群在年内至少开展一次专题宣传教育活动,在全社会形成自觉抵制新精神活性物质和兴奋剂的浓厚氛围。要加强典型案例宣传,充分运用多种方式,组织禁毒民警进学校、园区、家庭,以案说法,以案释法,常态化开展禁毒法制宣传教育。组织中小学生进强制戒毒、自愿戒毒、社区戒毒机构,利用青少年吸毒人员现身说法,让青少年学生亲身感受新精神活性物质和兴奋剂的严重危害,提高自觉抵制的能力。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县禁毒委将成立集中整治新精神活性物质违法犯罪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由县禁毒委员会副主任、县公安局副局长XX任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公安局禁毒大队,由局党委委员、禁毒大队大队长XX任办公室主任,县禁毒办副主任、禁毒大队教导员XX任副主任,具体负责组织协调、沟通联络、情况通报、检查督促等工作。各镇要迅速成立相应工作班子,全面加强统筹协调和督促推动,将专项行动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禁毒重点工作抓紧抓实抓到位。(二)统筹协调联动。
各镇及县禁毒委成员单位要加强统筹协调,推动有关部门和警种落实分工任务,定期调度掌握工作进展,适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难点问题。要建立健全情报共享、联合执法、案件移送、联合培训等工作机制,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工作格局。要严格保密纪律和宣传纪律,对重大敏感事项和重要案事件的报道,一律上报县禁毒办审批,坚决防止因不当宣传造成误读和负面炒作。(三)强化督导考评。
各镇、县禁毒委成员单位要及时将开展工作情况报县禁毒办,并于2021年12月20日前将工作总结报送县禁毒办。县禁毒委将此次专项行动列入考核范畴,制定科学合理的考评办法,并组织专人深入基层督导推动。对成绩突出的集体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奖励。对问题突出的地方,要通过约谈、通报、督办等方式,督促限期整改。对因重视不够、发现不及时、打击不主动、整治不彻底,导致问题严重、影响恶劣的,启动问责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