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海洋对外科技合作的思考
关于海洋对外科技合作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1-10-22信息来源:
1979年5月8日,中美两国签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海洋局和美利坚合众国国家海洋大气局海洋和渔业领域科学技术合作议定书》。该文件的签署,标志着中国大规模海洋对外科技合作的开始。从那时侯起,中国海洋对外科技合作已走过了近20年的历程。
我国的海洋事业起步较晚,海洋对外科技合作开始得更晚。
五、六十年代,我国只是同苏联、越南等开展过一些小规模的联合调查。直到七十年代中期,随着中美建交和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我们才陆续扩大了同国外的海洋科技合作与交流。随着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海洋科技合作活动越来越频繁,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广泛。到目前为止,我们已同几十个国家建立了不同形式的海洋科技合作和交流关系,同美国、法国、德国、加拿大、西班牙、俄国、朝鲜、韩国、日本等国家签定了不同类型的海洋科技合作协议、议定书或谅解备忘录,开展了规模不等的合作。对外合作大大缩短了我国海洋事业同发达国家的差距,提高了我国的海洋科学技术水平,扩大了我国在国际海洋界的声望,促进了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也为国际社会做出了我们的贡献。其中有几项规模大、成效显著的项目,例如“中美长江口及东海陆架沉积作用过程联合研究”、“中美热带西太平洋海气相互作用合作研究”和“中美热带西太平洋海气耦合响应试验合作”等,在国内外都产生过巨大影响。
1978-1979年间我国有两艘调查船、200多位海洋、气象科学家和技术人员人参加的历时半年多的第一次全球大气试验,首次向世界展现了我国的海洋、气象调查和研究力量;1980-1983年期间,有8个部委、16个单位的100多位海洋、地质科学家参加的“中美长江口及东海陆架沉积作用过程联合研究”,其规模和成果不仅轰动过国内,也在世界海洋、地质学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1985-1989年进行了近5年共8个航次的“中美热带西太平洋海气相互作用合作研究”和1992-1993年期间由三条调查船、300多位海洋、气象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参加的“中美热带西太平洋海气耦合响应试验合作”,使我国海洋气象界再度辉煌,我国的海洋、气象学家在国际海洋、气象界大出风头。国际热带西太平洋海气耦合响应试验办公室和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官员赞叹“这类大规模的项目,必须有中国这样有能力的国家参加”。还有那些年所开展的“中日黑潮联合调查研究”、“中德、中法南海地质地球物理合作研究”、“中美风暴潮合作研究”等,都为我国海洋事业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通过开展这类合作,我们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有一大批海洋和气象科学家和技术人才脱颖而出。想当年刚刚对外开放之时,我们大部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中能说外语者寥寥无几。外国人去各所参观访问,离不开翻译。而现在,各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中在国外工作、进修、留学过的已比比皆是,研究生、硕士生、博士生、甚至教授、博士生导师也不乏其人。有些科学家已跻身于国际同行的行列。这些人员中,除少数老一辈科学家外,绝大部分是改革开放后通过参加对外合作成长起来的。
通过对外合作,我们还学习了外国先进的海洋管理经验以及调查、研究和资料分析处理技术,引进了先进的海洋仪器设备,使我国的海洋管理、科研、调查、观测、预报以及资料分析处理技术和设备的很多方面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通过合作所获得的大量宝贵的海洋资料和信息, 使我国的海洋资料中心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世界海洋资料中心之一。
通过对外合作,扩大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使我国在国际海洋、气象界取得了发言权。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海洋对外科技合作,我国海洋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然而,近几年来,海洋对外科技合作似乎进入了低谷,80年代那种轰轰烈烈的海洋对外科技合作场面不见了,有的已签定的协议因没有实质性项目而搁置,有些已达成的项目因难于开展而取消,作为海洋对外科技合作支柱的中美海洋和渔业科技合作也只是在几个小的项目上来来往往。凡此种种,原因究竟何在?笔者认为,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客观上的,也有主观上的。
从客观上来讲,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其一,相对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海洋科学技术尽管在某些方面已经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但就总体水平来说,我们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我们的海洋科学家还提不出国际社会认同并参与的大的国际计划。我们前些年几个大规模的项目的合作,也只是在一些发达国家科学家提出的计划中做一些工作。要改善这种状况,就要加快培养我海洋科学家、提高我海洋科学技术水平。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舍得付出,舍得投入。大规模的海洋对外科技合作项目的开展,正是既省钱又省时而又能培养大批海洋科学家的捷径。试想,如果没有“中美长江口合作调查”、“中美海气”合作中两个阶段的海上调查、“中日黑潮联合调查研究”、“中德、中法南海地质地球物理合作研究”以及“中法长江口合作研究”等几次大规模的海上调查活动,光靠我们自己,得花多少钱、用多少年才能培养出那么多的海洋科学技术人员?
其二,经费的制约。这似乎是目前世界各国海洋事业面临的同样问题。谁都知道,海上调查研究花费巨大。以中美合作为例,几次大规模的合作,特别是“西太平洋海气相互作用合作研究”这样的项目,双方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仅在该项目合作的第一阶段(TOGA),中方就投入了两、三千万元的人民币。项目时间之长,耗资之大,以致在外业调查结束后,不论是中方,还是美方,都已感觉精疲力竭,短期之内已无力应付这样大的合作项目。
其三,前几次大规模的合作项目,多是在全球性的国际计划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世界气象组织和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发起的全球大气研究计划是一项十年的研究计划,外业调查于1995年结束后,转入室内资料分析整理和研究阶段。不论从科学需要上来讲,还是从资金上来讲,近年内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国际合作计划。
其四,在上项目时缺乏针对性,对项目的可行性缺乏论证,往往只考虑单方面的兴趣和需要,不考虑我方的能力,也不考虑对方愿不愿搞,就盲目上项目。《中加海洋和渔业科技合作议定书》签定时,双方一下子上了五十多个项目,结果由于双方经费问题以及对方无合作者,所能执行者寥寥无几,以致每次联委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调整取消一些项目。
其五,也是笔者认为最重要的一个原因,那就是主观认识上的问题,即对海洋对外科技合作的错误理解和对海洋对外科技合作效益的错误理解。这个问题早在70年代末便伴随着海洋对外科技合作的开始而出现,一直困扰海洋对外科技合作多年。弄清这个问题,不仅有助于正确评价过去近二十年海洋领域对外合作的得失,也有助于评价新的合作项目预期的成果和效益,进而帮助合作项目的论证和决策,促进今后合作的开展。
如何看待海洋科技合作和得失?笔者认为,合作应是双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相互支持,取长补短。在谈到合作时,我们首先要看双方的需要和优势。在海洋科技合作方面,我们的优势是有人,有船,有独特的科技资源。而同我合作的对象多为发达国家,其优势往往是先进的技术和
设备,或许还有资金。我们花一部分钱,利用人家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甚至资金,去获取我们凭自己的力量调查难于获得、或者即使获得也难于处理的资料,去培养我们的人才,从而促进我们提高我们的海洋科研、调查、管理和服务的水平,促进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这又怎么能谈得上吃亏呢。当然,有时经费紧张,这也是事实。但如果有些项目即使不合作我们自己也得搞,那何必不同人家合作,以便少花钱多办事呢。然而,有些同志却不这样看。他们把海洋科技合作看作是经济合作、外援,只想受益,不愿投入。只要一提到合作,首先想到的是能得到多少钱,或者能得到多少仪器设备,否则就不干。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合作中的所谓“平等、互利”原则成了机械的一对一的对等原则。由于我们同各国的合作除有少数项目有少量的现金作为出船的补偿外,绝大部分是见不到钱的,于是,合作不划算这个问题的出现和存在,也就一直成为海洋对外科技合作的一个障碍。
海洋事业是一项花费很大的事业,特别是海洋调查。市场经济强调功利,注重效益,这是不言而喻的。由于人们对海洋对外科技合作的效益的片面理解,使得海洋领域的对外科技合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然而,海洋对外科技合作中的效益,不能简单地用经济效益来衡量,即认为能赚到钱,就是有效益;赚不到钱,就是没效益。这种观点是不适用于某些领域的。海洋科学,特别是海洋领域的基础科研调查,就不能用这种观点去衡量。
从效益本身来讲,它可有许多种类。从见效的时间上来分,可分为近期效益(如商业贸易),中期效益(如工矿企业)和远期效益(如政治、科学、教育、文化等);从持续时间上来分,又有短期、中期和长期之分;从收效类型来分,又可分为有形的、无形的、金钱的、物质的;就其取得的方式来看,又可分为直接的或间接的;就其影响来讲,又可分为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等等。人们普遍容易看到的是近期的、短期的、有形的(物质、金钱)、直接的经济上的效益,而往往忽视远期的、长期的、无形的、间接的效益如政治效益、社会效益等。对海洋对外科技合作的效益的不适当或不正确的评价和认识,恰恰就出在这个问题上。
海洋科学是一个多学科的综合性科学,它有基础科学研究和调查,也有应用科学研究、技术和服务。应用研究、技术和服务,容易见到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而基础科学研究、调查、教育,就很难做到这一点。如果用一种短视的急功近利的观点去对待海洋对外科技合作,那就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只愿开展近期内有经济效益的合作项目,不愿搞具有长远的、远期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效益的项目,从而忽视了海洋基础科学研究和人才的培养,造成科学研究上的空白,人才上的断层。“十年**”给人们留下的这类教训,不能不说是深刻的、沉痛的。
双边合作不是经济援助。我们同任何一个国家的双边合作都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行的。不论是合作调查、人员培训、资助、提供技术或设备,还是资料交换,都是有代价的,没有一样是人家白送的。双边合作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互有所求,以对方之所长补我方之所短。由于我国海洋事业起步较晚,基础薄弱,要适应我国当前社会主义事业的迅速发展,早日跻身发达海洋国家行列,最简捷的办法就是采取“拿来主义”,利用国外先进的海洋研究、调查、资料分析处理的仪器设备和技术,学习国外科学的管理经验、服务方法和手段,为我所用。这一切,都不是用单纯的经济效益来衡量的。
至于海洋对外科技合作取得远期的、无形的或有形的、社会的或政治效益的项目,在我们近十几年的对外合作中也不乏其例。
当前国际上热门的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就是一个例子。它是研究从年际到十年、五十年、乃至
百年气候变化的规律,从而建立一个模式,提高全球天气气候预报水平,减轻自然灾害其中包括海洋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显而易见,这不仅有利于当代,也造福子孙后代,短期内是见不到效益的。其远期效益是可以预见到的,但我们很难看到其近期效益,更不用说经济效益了。然而,如前所述,通过参加这样的项目和开展这类合作,我们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学习了外国先进的海洋管理经验以及调查、研究和资料分析处理技术,引进了先进的海洋仪器设备,获得了大量宝贵的海洋资料和信息,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这些不能不说是对外合作的效益。因此,要用长远的、战略的眼光看待海洋对外科技合作的效益问题,处理好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的关系,远期效益和近期效益的关系,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政治效益的关系以及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效益的关系。那种一讲市场经济,就不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丢下本行业务,一窝蜂“下海”去捞钱,以至于海洋科学调查船不愿出海搞调查,而去搞运输,做买卖;研究所基础研究无法维持,一味去搞横向,甚至没有经费接待来华对口访问的外国专家;等等,等等,诸如此类。这些眼里只有钱的现象,实际是一种功利主义驱使下舍本逐末的短期行为,长此下去,对海洋事业的发展是危险的。
当然,笔者并不是反对在海洋对外科技合作中讲经济效益,而且也能做到有经济效益。调整海洋管理和科研机构的结构,重点扶持目前无法挣钱的基础研究;科研、服务机构和调查船管理国际化、社会化,把科研、调查、服务(管理除外)统统引入竞争机制,办成对内对外的开放式研究所、中心、调查船;全国海洋机构调查船统一计划、统一调配、统一使用提高调查船的利用率,延长海上作业时间,做到歇人不歇马以及向国外出租调查船,对国外国内实行有偿服务,等等。这一切,都能直接或间接地提高海洋管理、调查、科研和公益服务的效益。当然,在合作项目上能争取对方仪器设备乃至现金的补偿,那就更好,这种效益就属于最直接的经济效益了。海洋对外科技合作,是科学和技术的合作。它不同于某些行业,例如商业、工矿企业等,其效益是直接的经济效益,可以用货币来衡量。海洋对外科技合作的效益,多是长期的、远期的、间接的效益,其影响,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要用长远的、战略的眼光来看待海洋对外科技合作,不把自己囿于一时的得失,才能抓住时机,开拓进取,使海洋对外科技合作在市场经济大潮下健康发展,为我国海洋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第二篇:2001对外科技合作工作总结
2001对外科技合作工作总结
国际科技合作是我市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国门大开,我市良好的政策环境,极大地促进了国际科技合作工作的开展。特别是近年来,围绕“三基地一中心”的战略目标,针对珠海的特点和具体情况,我们积极开拓进取,开辟新的合作渠道,探索新的合作方式,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种市场,合作与交流气氛活跃,重点突出,逐步走向务实,使国际科技合作呈现多形式、宽领域蓬勃发展的态势。
一、主要特征
1、积极鼓励、引导和支持我市科技型企业掌握世界科技发展动态,开拓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渠道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也是国际科技合作的主体。我们高度重视我市企业在国际科技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积极鼓励、引导和支持我市科技型企业跟踪世界科技发展动态,利用各种资源和渠道支持他们参与国际科技合作计划,从国家科技部和广东省科技厅申请国际科技合作支持经费,做好项目的跟踪、管理和服务工作。例如:丽珠集团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报的“中药现代化产业化研究”被国家科技部列为“中泰科技合作联委会第十五届会议-中泰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该项目主要对现代质量标准系统评价方法学,现代中药新工艺和新技术及新装备工程化,现代中药新剂型进行研究。应泰国卫生部和科技经济部的邀请,通过我驻泰国使馆的安排,0 该中心郑梁元教授一行5人于今年1月考察了泰国中药研究机构和生产企业,考察中我们发现,中国和泰国在中药研究方面的合作有很强的互补性,我们有优秀的研究人才、技术和设备,泰国有丰富的原材料和潜在的市场,我们利用泰国政府于今年年初正式通过中药研究、应用合法化的契机,获取了大量的市场信息和渠道,并与泰王国古方制药工会在植物药研究领域的合作签署了协议书。与此同时,该中心与泰王国古方制药工会合作承担的“中药材超细粉碎技术研究及中药材超细粉碎机组研究”被广东省科技厅列为2001年科技计划国际合作项目予以支持,合作前景十分乐观。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嵌入式操作系统将广泛应用于卫星通讯、PDA、移动电话、车载设备、信息家电等领域。我国的信息产业、信息家电以及自动化控制装置,特别是我国的国防对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嵌入式操作系统的需求日趋迫切。由欧比特(珠海)软件工程有限公司与加拿大ICCT科技公司合作承担的“EOS开发平台以及应用技术研究”被广东省科技厅列为科技计划重点支持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该项目产业化应用技术的研究,对于加快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嵌入式操作系统的产业化步伐,增强与国外产品的竞争力,打破技术垄断,有着巨大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2、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引进国外知名企业、大学研究机构落户珠海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指示,由市委罗春柏常委率领软件代表团于今年3月考察了印度。通过为期6天的访问,不仅了解和学习了印 度在软件产业方面的成功经验,宣传了珠海的投资环境和鼓励软件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而且成功引进了国际知名CMM咨询认证机构--印度QAI公司落户珠海。印度QAI公司是国际著名的专业CMM认证机构,其客户包括世界著名的英特尔、甲骨文、摩托罗拉、索尼、三星、华为等公司,印度通过CMM认证的企业中有一半是经过QAI咨询认证的,可见其实力雄厚。印度QAI公司的成功引进,为我市软件企业申请CMM咨询和认证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香港城市大学是以推动学术与应用研究而闻名的大学,尤其在IT产业、生物技术的研发方面具有相当实力和优势。今年年初,该校拟在国内选址成立研发中心,通过近一年时间对全国各地投资环境的考察,决定将其研发中心落户深圳。当得知这一消息后,我们主动出击,积极与对方联系,邀请他们考察珠海,经过不懈的努力,宣传珠海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政策,该校改变了初衷,决定将研发中心落户珠海南方软件园,并与南方软件园公司签署了长期全面合作意向书。香港城市大学研发中心的引进为港澳地区大专院校和大公司的研发机构到我市落户开创了先河,并将对珠海高新技术产业,尤其是IT产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3、广开渠道,博采众长,推动我市高层次的国际科技与学术交流活动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及时了解和掌握有关领域的国际发展动态,是实现跟踪国际先进技术的前提。在开展对外国际科技合作的过程中,我们努力拓展与世界各国,特别是技术先进国家的学术交 流范围和渠道,通过举办国际会议、培训等方式,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研讨,例如:通过与珠海高凌公司共同主办“通信电子工程国际论坛—第三代移动通信2001主题年会”,邀请了来自美国、英国、德国、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12名国际电子与电气工程师学会(IEEE)高级会员和专家参会演讲,介绍、讨论和交流世界各国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开发和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其发展战略,推动了我市电子技术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对于研究并生产出具有我国自己知识产权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具有积极的影响。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是21世纪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中-瑞可持续农业技术研讨会”是在中瑞两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根据中国科技部与瑞士自然科学基金会签订的中瑞政府间科技合作协议,由中国科技部和瑞士自然科学基金会联合主办,广东省科技厅与我委协办,于今年5月在珠海举行。研讨会的主要议题包括生物技术、栽培技术、有机农产品质量标准及监测体系、现代农业产业管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产品扩大出口的市场前景等。此次研讨会对我市、我省乃至我国生态农业发展提供新的机遇,使珠海及时了解和掌握农业相关技术领域的最新动态,加强了各方合作和交流,推动了我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期两天的研讨会上,中瑞双方近20名科学家除了在会上作了主题发言,还与会议代表进行广泛的交流研讨,并就中瑞两国特别是广东省及珠海市与瑞士在可持续农业合作方面的后续项目交换了意见。
CMM认证是国际通用的对软件企业研发和生产经营过程进行全 程规范化的管理模型,是检验软件成熟度和软件质量国际认可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国务院出台的国发[2000]18号文规定:鼓励软件出口型企业通过GB/T19000-ISO900系列认证保证体系和CMM认证。我市出台的珠府[2000]113号文中规定:凡通过CMM-2级以上认证的企业,政府一次性给予50万元的奖励。由此可见,发展软件产业,质量是关键。为了提高我市软件企业和产品的质量,加速国际化的步伐,我们邀请了MOTORLOLA前高级咨询师Mr.Tumu为我市软件企业进行CMM咨询认证培训。与此同时,我们借助联合国大学国际软件技术研究所代表团访问珠海的契机,邀请世界著名的TATA公司副总裁Prof.Mathai Joseph做了题为“在发展中国家发展软件工业的挑战”的专题报告。通过这些活动,对我市企业实施CMM/SPI软件过程改进,树立珠海软件企业的质量信誉和拓展国际市场,为我市软件企业走向世界起到重要作用。目前我市有多家企业正在开展CMM咨询及认证业务,包括金山公司、优特公司、同望公司,正在洽谈咨询认证的有:创我科技、亚仿公司,中国工商银行软件研究中心及科广公司等。
4、热情服务,主动出击,吸引留学人员来珠海创业 高科技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在“知识经济”时代,谁率先抢占了人才高地,谁就掌握了新世纪发展的制高点。改革开放后留学回国创业的莘莘学子,为我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留学人员是我市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珠海的宝贵财富。为了鼓励、支持和吸引留学生在珠海投资创业,我们会同市高新区、人事局等部门以座谈 会、问卷等形式对我市留学生投资创业的现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组织专题调研,并就有关情况写出一份专题调研报告(已完成初稿),为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制订政策提供参考依据。与此同时,我们还积极主动地为一批留学生创办的科技企业,如:欧比特公司、友通公司、银邮光电公司提供各项具体的咨询与服务,为他们排忧解难。
5、加入“世界科技城市协会(WTA)”,推进区域间的互惠合作 世界科技城市协会(WTA)是由韩国大田市发起和组织的,目前已有世界上来自13个国家的27个城市加入,会员主要由世界上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中等城市组成,宗旨是交流科技开发成果和开办科技园区的经验,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交流和成果转让,促进经济增长。今年,经市政府批准,我们会同珠海市外事局分别向科技部、外交部申请加入世界科技城市协会(WTA),我局为常设办公机构,负责执行世界科技城市协会章程和其它联络事宜。成为世界科技城市协会正式会员将进一步加强区域间在科技、经济方面的联系,推进世界科技城市间的互惠合作和交流,共享繁荣。
6、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与港、澳地区的交流与合作
珠海毗邻港澳,加强珠海与广大港澳科技界、工商界以及专业人士的合作交流,对珠海的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在香港中联办、澳门中联办的支持、帮助下,我们与众多的港澳科技组织、团体保持和发展了较紧密的交流与合作关系,通过各种形式的友好往来,如:接待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组织的由香港40多家软件企业组成的考察团,香港城市大学代表团,由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合国大学澳门软件研究所所长周巢尘教授率领的世界著名软件公司董事会主席和大学知名教授组成的代表团,以及出访活动,包括访问印度驻香港总商会、香港电脑学会等,进一步巩固、加强和发展了与港澳IT界、工商界、大学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关系,促进了珠港澳地区的科技合作及投资合作。
二、主要经验和体会
1、要不断加强政治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更好地适应我市对外改革开放和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业务发展的需要。
2、要积极主动地加强与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及省科技厅对外科技合作处的联系,经常接受上级对口机关的业务指导,争取更多的国家和广东省科技厅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经费的支持。同时要加强与国家、省及各兄弟省市国际科技合作组织的交流与合作,拓宽我市国际合作的思路和业务渠道。
3、要加强对我市重点国际合作项目单位的联系,加强指导,力争有所突破,同时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培育和发掘有潜力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4、加强与科技局各业务科室及市有关部门(市外事局、外经局、高新区、软件行业协会、对外科技交流中心等)的业务合作,克服本位主义和小团体思想作风,该当配角时要甘当配角,做好配角,突出科技局的总体工作成果和效益。
三、2002年工作打算和建议
1、加强宏观规划和协调,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软课题研究
开展“珠海市国际科技合作战略研究”(暂定)的软课题调研,能使我们摸轻家底、理顺思路、把握方向、确定重点,使我们的工作更加科学化,减少盲目性。通过软课题的调研,能深入研究国际科技合作的战略、方针、政策,研究国际形势的动态,以及如何通过对外科技合作促进珠海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增强创新能力,提高生产力水平,探索我市国际科技合作,包括人才、技术、资金、贸易等方面的战略方向、模式、重点领域、企业需求及对策等,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2、因势利导,加强投入
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我国已迈入WTO的门槛,我市被广东省评为“科技示范市”,国际科技合作,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产品、人才和资金,对于推动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我们要进一步研究和深刻领会联合国、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政策导向,以及国家科技部与各国际组织、国家签署的双边、多边合作协议,结合我市科技发展需要,精心选择和推荐合作项目,通过政府协议、合作研究、外援等途径,协助我市企业申请国家科技部及省科技厅合作项目经费的支持。另一方面,国际科技合作需要大量的投入,其中地区政府引导和投入起着关键的作用。今年,市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科技的投入力度,希望我市能够在三项经费的使用上或利用其它途径,考虑建立国际科技合作计划专项,重点支持内容如下: 1)根据我市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重点安排一批国际合作项目;
2)支持国际科技展览会、学术交流会、国际会议等活动;如:科技世界2002活动等;
3)支持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或示范工程建设;重点研究我市园艺所、农科中心等单位在开展国际科技合作方面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建立国际科技合作示范示范工程或示范基地; 4)政府间双边或多边科技合作协议项目及广东省科技计划国际合作项目的配套经费;
5)引进海外留学生人才和拔尖科技人才的项目配套经费; 6)支持赴国外考察和学习。
3、转变政府职能,重信息、重服务、重效率
充分利用我政府网、金科网、生产力网的资源,建立国际科技合作信息网络,为企业提供国际研发动态信息、国际科技合作供求信息、国际合作项目申报信息等;加强引导和充分利用我市中介服务体系及各种有效资源,提高办事效率,优化管理和服务功能。
4、努力开发和利用国际智力资源,特别是留学生的智力资源 海外华人专业人才是我国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世界经济滑坡,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越来越多的海外莘莘学子回国创业。我们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加强与珠海留学生创业园、留学生工作站的合作,根据我市科研和产业的需要,编制相关的手册或项目指南,引导海外留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或咨询工作。
5、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国际科技合作管理队伍
国际科技合作事业的发展有赖于高素质的干部管理队伍。培养和造就一支有理想、能力强、团结实干、勇于开拓进取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关键。我们要加强干部使用和培养的计划性,鼓励和支持知识更新,有计划地为业余进修、出国进修、短期培训、攻读学位、外派使、领馆工作创造条件,实现人员结构、知识结构的合理化。(对外科技合作科/李啸江提供/2001年11月13日)
第三篇:科技合作协议
科技合作协议书
甲方:
乙方:
甲、乙双方本着服务社会,提高粤北地区农业科技发展,促进农民增收,通力合作开展韶关曲江区特色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的研究,特别在马坝油粘有机稻米的一系列生产环节的机械化技术的研究,经共同协商,一致同意在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建立全面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实现曲江区特色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及大面积的推广与运用的目标。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一致同意达成以下协议:
一、合作原则
落实国家农业科技产业化战略,按照“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培养新型农民、改善农村面貌”的目标要求,充分利用院校及研究院的技术、人力等资源以及先进成熟的技术成果,利用现有的生产条件,将科研成果尽快地转化为生产力,推进农业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稳定发展粮食产业。双方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全面合作,共同构建产学研联盟的创新体系。
二、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一)甲方的责任与义务:
1.与乙方合作共同完成特色农业机械化栽培、生产技术系统的研制; 2.完成特色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的建设和专用加工、储藏设施的建设; 3.与乙方完成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研究; 4.与乙方配合完成特色农业的认证申请工作。
(二)乙方的责任与义务:
1.与甲方合作共同完成特色农业机械化栽培、生产技术系统的研制; 2.与甲方合作完成特色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的建设和专用加工、储藏设施的建设;
3.与甲方完成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研究;
4.完成对特色农业机械化运作生产技术人员的培训; 5.协助甲方完成特色农业申请香港有机认证的工作; 6.负责项目的汇报、验收材料的整理; 7.派出技术骨干到有机稻米示范基地指导工作。
三、产权归属
本项目所取得的技术成果、转让和实施技术成果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等权益原则上由双方单位共享。如发表论文、申请科技鉴定、申报奖励等,则根据各承担单位及个人贡献情况进行排名。
四、合作期限
合作时间自签订协议之日起有效。合作过程中需增加条款项目或终止合作,可根据双方的合作意愿和实际情况,商定签署新的合作协议或终止协议。
五、其他
1.合作期间双方共同保守合作项目的技术和秘密。
2.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可协商签订更加具体的单项目协议。3.其他未尽事宜根据具体情况双方再行协商。
4.本协议一式两份,具同等效力,甲、乙双方各持一份。
甲方(盖章):
代表签字:
日期:
****年**月**日
乙方(盖章):
代表签字:
日期:
****年**月**日
第四篇:科技合作协议书
科技合作协议书
甲方:沅陵县科技情报研究所 乙方:沅陵县茶叶开发指挥部 丙方:湖南官庄干发茶业有限公司
甲、乙、丙三方本着服务社会,提高茶叶科技发展,促进农民增收,通力合作实施武陵山片区茶叶品种选育技术研究与适应性品种培育推广项目。经共同协商,一致同意在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建立全面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实现茶叶选育及推广与运用的目标。经甲乙丙三方友好协商,一致同意达成以下协议:
一、合作原则
落实国家茶业科技产业化战略,按照“发展现代茶业,提高企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要求,充分利用甲方及乙的技术、人力等资源以及先进成熟的技术成果,丙方的现有的生产条件,将科研成果尽快地转化为生产力,推进茶业良种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稳定发展茶叶产业。三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全面合作,建立完善科技合作机制和技术创新体系,共建茶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二、三方的责任和义务
(一)甲方、乙方的责任与义务。
1、甲方为项目的申报和实施单位,甲方提供项目实施所必须的科研经费,确保项目建设配套资金足额到位;
2、甲方与乙方合作完成武陵山片区茶叶品种选育技术研究与适应性品种培育推广项目;
2、甲方与乙方合作完成项目的汇报、验收材料的整理;
3、乙方派出技术骨干参与武陵山片区茶叶品种选育技术研究与适应性品种培育推广项目工作。
(二)丙方的责任与义务。
1、与甲方、乙方合作共同完成武陵山片区茶叶品种选育技术研究与适应性品种培育推广项目;
2、提供必要的试验基地、试验原料和试验设备,抽派人员配合项目实施。
三、产权归属产权
本项目所取得的技术成果、转让和实施技术成果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等权益原则上由三方共享。如发表论文、申报奖励等,则根据各承担单位及个人贡献情况进行排名。
四、合作期限
合作时间自签订协议之日起有效,至项目实施完成结束。合作过程中需增加条款项目或终止合作,可根据三方的合作意愿和实际情况,商定签署新的合作协议或终止协议。
五、其他
(一)合作期间三方共同保守合作项目的技术和秘密。
(二)其他未尽事宜根据具体情况再行协商。合作期间出现争议的问题,由双方协商解决,若不能解决也可请仲裁部门裁定。
(三)本协议一式四份,上交主管部门一份,甲、乙、丙三方各持一份。
甲方(盖章): 代表签字: 日期: 年 月 日
乙方(盖章):
丙方(盖章):
代表签字: 代表签字:
年 月 年 月日 日
日期: 日期:
第五篇:科技合作协议书-
——Haggen
科研项目合作协议书
甲方(主持单位):
乙方(合作单位):
本协议双方就共同申报
项目,项目名称:。经友好协商,在真实、充分表达各自意愿的基础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本项目下达部门的相关规定,达成如下协议,并由合作双方共同恪守。
一。任务分工与责任:
甲方:
乙方:
二。经费分配
项目获得资助后,甲、乙双方按
:
分配资助经费。甲方在收到财政拨款之日起两周内将经费转拨至乙方账户。若需自筹或配套经费,由
方筹集(或按
筹集)。
三。成果分配
/ 3
——Haggen
本项目研究形成的论文等理论性成果由各自享有,形成的专利和应用成果,按照 : 比例由双方共享。若转让需经双方同意,转让产生的收益,按照 : 比例分配。
四。协议的生效变更与解除
1。本协议生效期间为项目获得之日至项目结题申请通过之日。
2。本协议仅限于此次项目申报,如需申报其他项目,需另行签订协议。
3。协议双方中任何一方欲变更、解除本协议,必须采取书面形式,口头无效;解除协议需提前一个月向对方提出。
4。甲乙双方中任何一方未履行本协议条款,导致协议不能履行、不能完全履行,对方有权变更、解除协议,违约方要承担违约责任。
5。执行合同中如遇不可抗拒的因素导致协议不能顺利履行时,双方各自承担自己的损失,均不承担违约责任,双方应尽快通知对方以将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并共同协商变更或者解除本协议。
6。本合同未尽事宜,双方应本着互惠互利、友好协商的原则另行约定,并以备忘录或附件的形式体现。
7。本协议的备忘录或者附件与本协议拥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五。双方其它特殊约定:
/ 3
——Haggen
六、其它
1。本项目如未获得批准,本协议将自动终止。
2。本协议一式 份,甲乙双方各持 份,具有同等效力。
3。未经对方许可,甲乙双方都不得将本协议内容透露给第三者。
甲方
项目负责人(签字)法定代表人/委托代理人(签字)单位(公章)日期: 年 月 日 通讯地址/联系电话:
户名/开户行/账户:
乙方
项目负责人(签字)
法定代表人/委托代理人(签字)单位(公章)
日期 :
年 月 日 通讯地址/联系电话: 户名/开户行/账户: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