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海洋气象服务现状思考建议
海洋气象服务现状思考建议免费文
秘网免费公文网
为贯彻落实省局新一届党组明确的围绕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着力打造**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果品蔬菜气象服务、海洋气象服务和专项气象服务品牌,突出抓好**特色的公共气象服务等重点工作部署,结合省局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活动安排,2008年11月28日至30日,省局沈建国副局长带领监网处、减灾处和计财处主要负责人赴**市进行了学习调研。调研组利用三天的时间通过走访**市海洋渔业局和胜利油田采油厂环境预报站,对**市海洋气象服务的现状、服务需求以及发展方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通过考察**市气象局及其下辖的河口、广饶、垦利、利津4个县区气象局,对**市气象部门的气象服务、台站建设、观测环境保护、人工影响天气、人才培养和规范化管理等工作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现针对**市海洋气象服务情况报告如下。
一、**市海洋地理特征、渔业生产、交通运输、石油生产和海上事故等基本情况
(一)地理特征。**市海洋与渔业经济条件得天独厚,全市海岸线长413公里,滩涂面积180万亩,500多万亩土地后备资源也主要分布沿海地区,负15米等深线以内浅海面积4800平方公里,辖区渔业港口有6个。
(二)渔业生产。**市海域营养丰富,适合鱼、虾、蟹、贝类生长繁殖。近海的渔业资源种类约有130余种,其中重要的经济鱼类和无脊椎动物50余种。近海滩涂尤其适合多种贝类生长栖息,分布于滩涂的贝类资源近40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贝类有10余种,蛤中上品----文蛤资源量1万多吨,是全国著名的贝
类生产区。**市辖区内共有海船1500余艘,生产季节境内有6000多艘, 各类渔业养殖基地面积达到55万亩,海参养殖面积达到3000亩,同时,**区还有丰富的其他海洋资源,宜盐面积和地下卤水分布广,为我国重要的海盐和盐化工生产基地。2007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万吨,实现渔业总产值亿元。
(三)通航水域交通流情况。**港位于黄河入海口附近,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该海域的主要的特点是风急、浅滩、避风条件差,受季风影响厉害。由于黄河常年冲刷的原因,辖区岸线水深变化很大。港口主要围绕胜利油田海洋石油生产服务,常年在**港固定作业的船舶有50余艘,主要以1000吨以下的小型船舶为主;船舶种类主要是拖轮、交通艇和货船;围绕油田海洋生产服务的船舶进出港频繁,航程短,一般不超过20海里。自2000年以来,辖区船舶进出港艘次为88188艘次,进出港货物吞吐量为350万吨。
(四)石油平台、海底管道、海底电缆等情况。**辖区内有大型海洋石油生产企业胜利油田,因此,石油平台、海底管道、海底电缆在**市及附近海域星罗棋布。如胜利油田海洋安全作业区内(a、38°15′20″,118°45′15″;b、38°14′43″,118°52′42″;c、38°06′03″,118°58′28″;d、38°08′09″,118°53′20″;e、38°08′42″,118°50′13″; f、38°08′20″,118°45′15″),分布各类平台98座(见附图),其中综合固定平台2座、移动平台3座、其余为固定采油平台。固定平台之间通过输油管线和海底电缆相连接,分布密度大,成树枝状分布。所有单井平台所生产的原油大部分通过海底输油管线汇集到综合平台,经初步油气处理,再通过管线汇总到岸上集输站。部分单井没有铺设海管的,主要依靠原油运输船舶运送至**港原油码头。
(五)通航水域发生交通事故情况。自2000年以来,**辖区内共发生各类事故
38起,其中:碰撞6起,占事故总起数的16%;搁浅7起,占事故总起数的18%;触礁2起,占事故总起数的5%;触损1起,占事故总起数的3%;火灾2起,占事故总起数的5%;风灾18起,占事故总起数的47%;自沉2起,占事故总起数的5%。
二、**市海洋气象服务的基本情况
(一)初步形成了公共气象服务的新体制。目前**市海洋气象服务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和社会参与的新体制,市气象台与各县区气象局将灾害性天气预报通过电话、手机短信、传真、政府办公网等手段传到各级政府、海洋渔业局、海事处等决策职能部门,各决策职能部门依据各自管理职能将灾害性天气信息通过各自的发布系统逐级传给渔民、海洋作业人员及沿海周围的作业人员,收到灾害信息的人员按要求预先采取防范措施,尽量减低灾害损失和确保生命财产安全。
(二)部门内建立了海洋气象服务产
品的制作和发布流程。针对目前海水养殖与捕捞、石油开采、石油运输、海洋货运和客运、沿海旅游等生产活动日益加剧,海洋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对其影响越来越明显的实际,为了保障海洋生产安全,**市各级气象部门基本建立了海洋气象服务产品的制作和发布流程,每天发布海洋天气预报,遇灾害性天气时,及时发布海洋灾害性天
第二篇:伊宁县气象为农服务的现状与思考
增刊论文
伊宁县气象为农服务的现状与思考
雷杰1,刘建喜
2(1.新源县气象局,新疆 新源 835800;2.伊宁县气象局,新疆 伊宁 835100)
摘要:从当前气象为农服务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由此提出更好发挥气象为农服务专项建设作用的建议,以期更好地为“三农”提供气象服务。
关键词:气象为农服务;专项建设;新疆伊宁
随着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相继召开,伊宁县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加之伊宁县拥有优越的自然条件,粮食、肉类生产均居全疆第一,是伊犁河谷久负盛名的“塞外粮仓”和重要的畜牧业基地。是新疆唯一的全国百个售粮大县和百个商品粮基地县之一。伊宁县也是伊犁河谷中乡镇村及人口最多的县,辖18个乡、2个镇、130个村,另有5个地方国营农牧场,总人口达41万,有维吾尔、汉、回、哈萨克等28个民族。为此,伊宁县气象局2011年被选为中国气象局首批121个乡村气象服务专项试点县之一,率先开展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两个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气象为农服务水平。
1.气象为农服务的现状
1.1国家和领导重视气象为农服务工作
2011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对继续做好“三农”工作,对做好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做了部署。2月15日,中国气象局印发文件对做好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随后新疆区和伊犁州气象局相继成立了气象为农服务专项建设领导小组,伊宁县委、政府对气象工作也是大力支持,加大了扶持力度。2011年,中央财政拨付专款79万元,伊宁县财政投入30万元支持气象为农服务专项建设,并先后出台了“关于成立伊宁县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的通知”(伊县党办发〔2011〕4号)、“关于印发《伊宁县乡村气象工作考核办法》的通知”(伊政办发〔2011〕102号)、“关于印发《伊宁县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认证管理办法》的通知”(伊政办发〔2011〕92号)以及“关于印发《伊宁县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的通知”(伊政办发〔2011〕177号)等规范性文件,使伊宁县乡村气象服务专项建设得以顺利实施,社会管理职能也得到进一步加强。
1.2气象为农服务专项建设初具规模
伊宁县气象局以为农服务专项建设为契机,着力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提高气象为农业服务和防灾减灾能力,为“三农”发展提供服务。通过一年的努力,伊宁县气象人2011年克服种种困难,圆满完成了中国局下达的气象为农服务专项各项目标考核任务,在县辖的20个乡镇场建立了乡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安装了电子显示屏;在60个村安装了气象预警农村大喇叭。将政府相关领导、相关部门、信息员、中小学校长等纳入了气象灾害短信发布VIP群组,成立并培训了168名乡村气象信息员(协理员)等等。在为农服务和防灾减灾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报能力和多方式传输能力有显著提升。
1.3气象为农服务效益初步显现
通过“两个体系”建设,初步建立了冬小麦、玉米、大白杏、甜菜等作物的系列化服务体系。现代农业气象服务指标体系初步建立,农业气象服务产品的针对性和精细化程度明显增强,农业气象服务综合能力大幅提升;完成了9种主要灾害的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图,编制并下发了《伊宁县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使伊宁县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和影响评作者简介:雷杰(1975.04―),男,工程师,主要从事农业气象观测与服务工作,E-mail:xjxy101@163.com.估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气象服务体系,实现县乡有分管领导、乡村有气象信息员,农村气象机构建设不断加强,气象服务力量不断充实,初步建立了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专项建设成效明显。
2.气象为农服务的思考和建议
2.1存在的问题
一是伊宁县地处边疆,少数民族比例为北疆最多,农民普遍文化知识水平偏低,农业生产管理方式还很粗放,农村灾害防御能力较差,农民也缺乏气象科学知识。二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还不规范,电子显示屏和农村大喇叭需进一步推广。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平台、农业气象服务平台需进一步完善,还需建立更多传播预警和系列化服务产品的方式。三是乡村气象信息员队伍极不稳定,管理不到位。目前在乡镇配备了气象协理员,在村里配了气象信息员,但这些人只是兼职的,待遇和地位问题未得到合理的解决,更主要是对这些人员的气象应用培训管理也没到位,气象信息员在宣传简单的气象知识、普及防灾减灾知识以及灾情收集方面的作用还没有得以发挥。四是气象服务信息的快速传输渠道还没建立。乡村气象预警信息传递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五是当前气象服务产品还满足不了“三农”的需求。在气象服务信息中提出针对性强的指导意见少,影响气象信息在农村发挥的作用。需进一步提高“直通式”服务的水平和能力,还需进一步丰富作物系列化气象服务产品,提供更加精细化的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六是气象科普宣传教育缺失。
2.2加强气象为农服务的建议
为全面深入开展气象为农服务 “两个体系”建设,气象部门要加强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依靠科技创新,提升气象为农服务支撑能力,以“提能力、建机制、促合作、强基层”为工作重点,大力推进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的融入式发展。
2.2.1地方政府加强气象为农服务的组织领导。要想做好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单靠气象部门的力量是不行的,应该引起政府的重视,发挥各级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将专项建设列入考核任务与目标体系。坚持一是政府主导,二是有公共财政的保障,三是加强部门合作协调,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持续推进气象为农服务长效机制建设。
2.2.2进一步丰富乡村气象信息服务站的科技内涵。按照“六有”和“六个一”的标准,建设乡级气象信息服务站,并纳入乡镇政府统一管理,实现 “多站合一、一站多用”的目的。由每个乡镇主管农业的一名乡镇领导兼任信息站站长,一名工作人员为气象协理员,在每个村指定一名气象信息员,并要求切实负起责任来。要做大做强兴农网,使之成为气象为农服务的强大科技支撑平台。大力推进气象为农服务示范村建设。
2.2.3气象为农服务要发展,气象信息员的作用不能忽视。气象信息员在打通最后一公里的进程上所能起的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要大力加强气象防灾减灾队伍建设,建立气象信息员队伍运行长效机制。力争气象信息员全部纳入政府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确实解决这些人兼职人员的待遇地位问题,使乡镇、村两级气象服务队伍相对稳定。
2.2.4要在现有公共气象服务产品的基础上,根据农业、农村和农民生产生活的新要求,不断开发针对性强、适用性好、需求量大的为农服务新产品。一定要在保证服务质量上下工夫,做出有具体量化指标、精细化的气象服务产品。充分发挥农气、农林、植保等方面的 “洋”专家和农业种植大户等“土”专家组成的专家联盟的作用,多多吸收他们的建议和生产经验,不断丰富我们的预报服务产品,要做出一定的效果来。
2.2.5加大农村气象知识宣传力度与科普教育培训。借助各类宣传阵地,采取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形式,深入开展气象科普教育培训工作,进一步扩大气象知识在农村
增刊论文的普及面,提高农民运用气象信息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加大气象为农服务专项建设宣传的力度等。
本文作者:雷杰联系电话:***
作者简介:雷杰(1975.04―),男,工程师,主要从事农业气象观测与服务工作,E-mail:xjxy101@163.com.
第三篇:县局公共气象服务调研建议
10月23~25日,湖涛、沈建国、杨志利一行三人赴**、**、**县气象局就县局如何发展公共气象服务问题进行了调研。调研采取个别访谈、座谈会的形式进行。现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作为县一级气象部门来说,公共气象服务的重点是“三农”。各县局对此都作了积极探索。从三个县局情况看:
(一)为农业服务正普遍受到
高度重视。从领导到一般职工加强为农业的服务意识比较强。三个县局均把为“三农”服务作为重中之重,基本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面向农村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包括电台、电视台、网站、电子显示屏、手机短信等发布渠道。
(二)为农业服务紧密结合当地实际。不是局限于大众农业泛泛服务,而是紧扣当地农业生产实际,不断调整为农业服务的思路和做法。如**市气象局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中,为满足**现代农业多元化发展的需求,始终坚持“公众服务专业化、专业服务精细化”的服务理念,以提高设施农业、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水平为重心,加强监测能力为手段,使农业气象服务更加贴近农业和农民。
(三)为农业服务讲究特色。**市盐业发达,县局针对盐业生产对气象信息的需求,与**盐务局合作,开通了盐业气象服务短信平台,此平台具有信息内容丰富、专业性强、时效性新等特点,服务内容包括了最新气象预报、临近和短时的气象预报、降水的定时和定量预报、蒸发量预报和实况等。该平台自运行以来,广大盐业生产用户尝到了气象信息的甜头,受到了盐业用户的青睐。
(四)基层台站为全省“四个特色气象服务品牌”探索了路子。怎么样打造为果品蔬菜的特色气象服务品牌,**局进行了有益探索。为进一步掌握大棚内外影响蔬菜生长的气象要素的差异性,及时根据天气预报情况对棚内小气候做出准确地判断,**县局选择在蔬菜科技示范园的大棚内建立了四要素自动气象站。观测项目为:气温、地温、湿度、辐射。并将观测气象信息在中国**蔬菜网和**农业信息网向公众发布。
(五)为农业服务讲究贴心农民。**针对果品的服务、**针对沿海养殖的服务、**针对蔬菜的服务,都做到了贴心贴近农民,深受农民的欢迎。特别是**局依托“**蔬菜气象灾害自动预警系统”收集的温、压、湿、光照等气象要素数据及制作的大棚蔬菜灾害性天气预报,通过**气象网站及手机短信等方式及时向菜农提供服务,受到菜农好评。寿局在全省率先开展了预报到每个乡镇的精细化电视天气预报,增加了一周天气趋势预报、农事与建议等内容,使预报更加贴近百姓生活。
(六)为农业服务科技含量增加。**与无锡大气科研所、潍坊市气象局联合开发 “**蔬菜气象灾害自动预警系统”,在蔬菜大棚安装自动气象站,获取蔬菜大棚的温度、湿度、地温、日辐射等气象要素资料,对该资料进行分析,并研究外部环境气象条件对温室气象条件的影响规律,建立外部环境气象条件与棚内气象条件的联系。同时建立蔬菜生长条件数据库。收集不同蔬菜品种在不同时期的生长条件资料,包括蔬菜种类、蔬菜不同发育时期及不同发育时期所需要的光照、温度、湿度等条件。利用大棚内外气象条件的联系,输入最新的天气预报结论,得出大棚内气象要素的预报信息,通过12121、手机短信等渠道为菜农及时提供服务。
(七)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仍是传播气象信息的重要手段。三个县局都建立了延伸到农村的手机信息库,通过短信发布气象预警信息。**建立的气象预警电子显示屏除发布气象信息外,还多次为市委、市政府发布政务信息,先后为纪委、宣传部、绿博会组委会、公安、工商、民政、物价、消防等部门,及时发布信息,业已成为推介**气象的一张重要名片。
二、存在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县局普遍存在的问题是:
(一)人才不能适应现代气象事业发展的需要,存在着人才匮乏,人才老化的现象,人员队伍素质还需加强,特别是既善管理又懂业务的人才匮乏。特别是既懂大气科学又懂气象服务的人才几乎没有。
(二)预报预测水平有待于提高,特别是灾害性天气的准确率不高,不能满足社会对气象日益增长的需求。
(三)气象信息发布的渠道不够畅通,公共气象服务体系不够完善,服务手段不先进,信息传输主要靠电话、手机短信等。怎么样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是个大事。
(四)单位存在着收入不合法、不合理性。主要表现在防雷审批、技术服务、防雷市场没有彻底分开的现象,县级气象部门只有防雷技术机构,但是没有具有独立法人和独立银行账户,审批收入有的是气象主管机构收取,有的是所属企业收取,这些方式都是不合法的,许多地方纪律检查部门对此质疑,给单位的安全运行带来很大的隐患。
(五)职工收入和福利不规范。主要表现在许多单位的事业人员在企业里领取劳动报酬,部门制定的绩效工资不规范,没有强硬的执行依据,况且全省内部差距很大,存在着相互攀比现象。今年各级地方政府规范津贴补贴,气象部门暂缓执行,对离退人员收入影响最大,直接影响的了的稳定。
(六)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压力越来越大。随着各地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气象局地理位置已经被周围建筑物包围,地方对城市建设十分重视,地方党委政府为了地方利益,建议气象部门迁站,而气象部门难以抗拒。对此应研究对策。
(七)气象部门实行双重财务体制,但地方对气象事业的投入不及时,不准确,并且科技服务收入不稳定,因此,造成执行预算、决算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上半年没有钱办事,下半年花钱困难。
(八)精细化预报水平达不到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从而制约了气象服务的能力。设施农业气象成果不多,完善的理论体系还没有建立,依然沿用大田农业气象的理论体系,因而缺乏气象服务的针对性。气象预报服务人员对农业、农村工作不了解,预报产品和服务缺乏更好的针对性。
(九)基层台站人员编制少,但业务工作量越来越大,不得不编制外用工。而编外用工又存在新的隐患。气象部门干部职工政治、经济待遇与地方部门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如省委文件规定一线科级干部主要负责人在基层工作每满5年,按非领导职务晋升两级工资,并享受相应的医疗、住房等相关待遇;职工从事气象工作几十年,技术职务仍然还是初级职称,不利于调动一线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三、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建议省局有专门人员和机构研究公共气象服务问题,特别要重点有针对性的研究县局为农业的公共气象服务相关问题,比如:加强设施农业的气象条件研究工作,建立起一套现代农业气象理论体系,从而确保指导现代农业生产的准确性;还要重视气象部门到底能给农民什么样的预报产品。山东是农业大省,如果认真重视,定能作出大文章。
(二)省局要下大气力研究解决公共气象服务产品怎么样在第一时间传递到农民手中。省局列的课题一定要面向基层,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不要单求“大和洋”,更不能为了发表文章和评职称。
(三)加强对下指导,尤其要加强实实在在的指导。省局业务管理人员水平高,但对基层工作不是真正熟悉,建议多派业务人员,特别是研究人员深入到县局,帮助工作。县局非常欢迎这样的人员。
(四)建议建立省台、市台预报员下乡制度,让预报员真正了解农业和农民需要,这样做出的预报才有针对性。现在的预报员都缺这一课。
(五)建议职称评审多照顾基层,基层业务服务人员要以工作业绩为标准,不能侧重强调文章。基层业务人员理论水平没法和省局比,但他们是一线直接为农村和经济部门服务的人员。
(六)建议省局借学习实践活动之际,解决几个实实在在的关键问题。比如精细化预报说了几年,但是对外发布预报还是今夜到明天怎么样,目前的手段,至少短临预报等够做到几点到几点,出现什么天气。这个问题解决了,不仅老百姓欢迎,在全国也叫得响。
第四篇:县局公共气象服务调研建议
县局公共气象服务调研建议免费文
秘网免费公文网
县局公共气象服务调研建议2010-06-29 18:53:56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县局公共气象服务调研建议县局公共气象服务调研建议(2)10月23~25日,湖涛、沈建国、杨志利一行三人赴**、**、**县气象局就县局如何发展公共气象服务问题进行了调研。调研采取个别访谈、座谈会的形式进行。现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作为县一级气象部门来说,公共气象服务的重点是“三农”。各县局对此都作了积极探索。从三个县局情况看:
(一)为农业服务正普遍受到高度重视。从领导到一般职工加强为农业的服务意识比较强。三个县局均把为“三农”
服务作为重中之重,基本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面向农村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包括电台、电视台、网站、电子显示屏、手机短信等发布渠道。
(二)为农业服务紧密结合当地实际。不是局限于大众农业泛泛服务,而是紧扣当地农业生产实际,不断调整为农业服务的思路和做法。如**市气象局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中,为满足**现代农业多元化发展的需求,始终坚持“公众服务专业化、专业服务精细化”的服务理念,以提高设施农业、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水平为重心,加强监测能力为手段,使农业气象服务更加贴近农业和农民。
(三)为农业服务讲究特色。**市盐业发达,县局针对盐业生产对气象信息的需求,与**盐务局合作,开通了盐业气象服务短信平台,此平台具有信息内容丰富、专业性强、时效性新等特点,服务内容包括了最新气象预报、临近和短时的气象预报、降水的定时和定量预
报、蒸发量预报和实况等。该平台自运行以来,广大盐业生产用户尝到了气象信息的甜头,受到了盐业用户的青睐。
(四)基层台站为全省“四个特色气象服务品牌”探索了路子。怎么样打造为果品蔬菜的特色气象服务品牌,**局进行了有益探索。为进一步掌握大棚内外影响蔬菜生长的气象要素的差异性,及时根据天气预报情况对棚内小气候做出准确地判断,**县局选择在蔬菜科技示范园的大棚内建立了四要素自动气象站。观测项目为:气温、地温、湿度、辐射。并将观测气象信息在中国**蔬菜网和**农业信息网向公众发布。
(五)为农业服务讲究贴心农民。**针对果品的服务、**针对沿海养殖的服务、**针对蔬菜的服务,都做到了贴心贴近农民,深受农民的欢迎。特别是**局依托“**蔬菜气象灾害自动预警系统”收集的温、压、湿、光照等气象要素数据及制作的大棚蔬菜灾害性天气预报,通过**气象网站及手机短信等方式及时
向菜农提供服务,受到菜农好评。寿局在全省率先开展了预报到每个乡镇的精细化电视天气预报,增加了一周天气趋势预报、农事与建议等内容,使预报更加贴近百姓生活。
(六)为农业服务科技含量增加。**与无锡大气科研所、潍坊市气象局联合开发 “**蔬菜气象灾害自动预警系统”,在蔬菜大棚安装自动气象站,获取蔬菜大棚的温度、湿度、地温、日辐射等气象要素资料,对该资料进行分析,并研究外部环境气象条件对温室气象条件的影响规律,建立外部环境气象条件与棚内气象条件的联系。同时建立蔬菜生长条件数据库。收集不同蔬菜品种在不同时期的生长条件资料,包括蔬菜种类、蔬菜不同发育时期及不同发育时期所需要的光照、温度、湿度等条件。利用大棚内外气象条件的联系,输入最新的天气预报结论,得出大棚内气象要素的预报信息,通过12121、手机短信等渠道为菜农及时提供服务。
(七)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仍是传播气象信息的重要手段。三个县局都建立了延伸到农村的手机信息库,通过短信发布气象预警信息。**建立的气象预警电子显示屏除发布气象信息外,还多次为市委、市政府发布政务信息,先后为纪委、宣传部、绿博会组委会、公安、工商、民政、物价、消防等部门,及时发布信息,业已成为推介**气象的一张重要名片。
二、存在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县局普遍存在的问题是:
(一)人才不能适应现代气象事业发展的需要,存在着人才匮乏,人才老化的现象,人员队伍素质还需加强,特别是既善管理又懂业务的人才匮乏。特别是既懂大气科学又懂气象服务的人才几乎没有。
(二)预报预测水平有待于提高,特别是灾害性天气的准确率不高,不能满足社会对气象日益增长的需求。
(三)气象信息发布的渠道不够畅通,公共气象服务体系不够完善,服务手段不先进,信息传输主要靠电话、手机短信等。怎么样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是个大事。
(四)单位存在着收入不合法、不合理性。主要表现在防雷审批、技术服务、防雷市场没有彻底分开的现象,县级气象部门只有防雷技术机构,但是没有具有独立法人和独立银行账户,审批收入有的是气象主管机构收取,有的是所属企业收取,这些方式都是不合法的,许多地方纪律检查部门对此质疑,给单位的安全运行带来很大的隐患。
(五)职工收入和福利不规范。主要表现在许多单位的事业人员在企业里领取劳动报酬,部门制定的绩效工资不规范,没有强硬的执行依据,况且全省内部差距很大,存在
第五篇:气象局突出特色公共气象服务现状调研材料
气象局突出特色公共气象服务现状
调研材料
气象局突出特色公共气象服务现状调研材料
公共气象服务是指气象部门使用各种公共资源或公共权力,向政府决策部门、社会公众、生产部门提供气象信息和技术的过程。
一、前言
发展公共气象服务,是中国气象局党组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国务院3号文件和国办49号文件精神,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特色气象事业发展改革的经验而提出的战略任务,是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应对气候变化和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气象部门强化社会管理和公
共职能的有效途径,是增强气象服务在整个气象业务中主导地位、实现气象综合实力整体跃升的必由之路。
大力发展公共气象服务,不仅是党和政府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广大气象工作者的殷切期望,也是我们气象部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我们作为发展公共气象服务的促进者和实践者,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的目标,切实转变作风,不断提高公共气象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二、调研方法
1、时间:4月21日—5月5日
2、地点:市气象台、市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怀宁县气象局、岳西县气象局
3、调查对象:在职职工及外聘人员
4、调研方法:座谈会与发放调查问卷
5、分析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三、结论与建议
结论
通过调研发现我市气象事业发展面临着不少突出的问题。一是气象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与防灾减灾的需求不相适应,灾害性预报的准确率不高,特殊天气预报能力很弱,气象服务产品单一,专业服务产品精细化严重不足,服务缺乏针对性;二是气象现代化体系中业务、创新、人才三者不平衡,科研与业务服务不结合、人才结构与工作实际不适应,各个方面优秀人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弱,气象科研实际应用不够;三是受区域经济、业务量、人员现状和历史原因影响,职工待遇与工作不一致,重点项目在争取地方支持力度不够,地方政府投入严重不足,一些县局多年地方支持没有变化,县局气象事业发展不平衡。
建议
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
服务需求为牵引,大力推进三个体系建设,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提高灾害性天气监测和预报服务能力,不断拓展业务和服务领域。
1、抓好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突出雷达工程
发展现代气象业务体系是提升服务水平、业务能力的正确方式和有效途径。要以公共气象服务为引领,以气象预测预报为核心,以综合气象业务为基础,加快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步伐。
要完善决策气象服务和公共气象服务流程、服务规范,质量考核和效益评估,提高公众气象服务的精细化水平。深入开展政策性农业气象保险气象服务,逐步建立城乡规划、重大工程建设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和制度,加强交通、旅游、电力专业气象服务能力。要改进和完善以数值预报产品为基础的中短期精细化预报技术方法,提高降水预报水平,预报成绩要达全省较前水平;加强短时临近预报,完善业务值班、预警发布
等制度,加强重要天气过程预报技术总结分析;加强规范化建设,编制业务手册,服务手册,技术要规范,使每个业务人员都能很好地掌握地方天气特点进行针对性服务。
坚持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不动摇,提高气象的装备水平。要全力以赴抓好全国布点的新一代天气雷达建设,雷达楼要确保底前达到基本运行,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气象新区建设要同步进行。进一步加强专业气象观测站点建设,进一步做好望江、宿松风能观测及资料整理分析,争取省局在我市高速干线,布设包括能见度自动探测项目的多要素自动气象站。全面升级建设县级dvb-s数据接收系统,进一步发挥业务监控系统的作用。落实装备保障“三级管理、二级维修”业务工作体制改革,市保障中心要实质性开展工作,建立健全自动气象站、区域气象站的巡查、巡检、校标、维修等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积极探索和建立气象观测业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对气
象站历史沿革、观测环境等进行信息化管理。要继续抓好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和改善,年内专项规划要全面完成,对环境无法改善的县局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进行站址迁移。
2、继续提高业务管理水平,突出保证基础业务质量稳定
继续加强规范化建设,提高工作效率;继续加强规章制度执行,提高服务意识,强化责任感;继续加强学习和岗位练兵,练好基本功。抓好日常仪器巡视维护、观测发报、报表审核、网络维护等关键环节,继续完善基础业务流程,搞好质量控制;建立业务管理员台站联系制度。每个业务管理员联系1-3个台站,负责所联系台站的业务指导和运行监控;建立全市业务质量分析会制度,监网科每月召开一次有分管领导参加的全市业务质量分析会,对前期业务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对下一步业务工作进行部署。切实保证地面测报、高空探测、农业气象业务质量的稳定,保证区域自动站、特种观测、网络传输等考核达到目标要求。
弘扬我市基础业务工作优良传统,提高管理水平。组织制定和完善综合气象观测业务急需的规范标准,积极研究开发市县气象业务服务系统平台。继续完善台站监测网络业务应急预案。加强探测业务及保障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进一步规范预警信息发布,灾情直报流程及制度。健全应急响应机制,落实气象灾害应急队伍,加强预案演练,全面增强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制定相关应急预案,适时开展应急演练。进一步做好区域站的评估和优化工作,完善区域站网布局。加强区域站的巡视、维护和维修,提高区域站资料的可靠性。
3、继续抓好气象服务,突出气象防灾减灾
做好气象防灾减灾是党和国家对气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市政府对气象工作的需求,我们必须牢牢把握,面向民生、面向生产、面向决策,全力
以赴做好气象服务工作。以“一年四季不放松,一个过程不放过”为宗旨,努力实现气象服务“无所不在,无微不至”,做到服务准确、及时、优质、高效,切实当好决策气象参谋。
要始终坚持以需求为牵引,全面做好各项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始终坚持把气象服务放在气象工作的首位,秉承气象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服务的根本宗旨。毫不放松地抓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始终把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切实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预测准 确率作为提升气象服务水平的首要任务。重点加强灾害性天气事件的会商分析,做好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重大天气预报和趋势预测工作。切实加强汛期气象服务,全力做好重大社会活动气象保障,进一步提高气象灾害预警时效性和主动性。发挥气象灾害的监测系统效益,拓展预警时空。提高科研与业务结合能力,促进内在质量的稳定提高。
加强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灾害调查,逐步建立多部门联动防灾减灾协调机制。加强雷电防护气象服务,积极做好国家农村中小学雷电防护项目;加快人影作业装备升级,抓住中央财政投资机遇,各县局积极争取地方配套资金,完成火箭人工增雨配备。
4、加强为“三农”服务,突出特色服务
把服务“三农”作为气象落实三中全会精神重要举措,提高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水平,着力增强农村气象灾害预警接收能力。提升气象信息和农村综合经济信息服务能力,建立和完善气象协理员队伍,强化农村气象服务公益化。推进和实施安徽省《粮食增产气象服务工程》,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服务。加强农业气象业务能力建设,促进农业气象预测预报和灾害预警等技术发展。加强农业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可持续发展服务。
丰富我市为农服务手段,同时积极
参加全省农业气象科研交流。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监测评估预警和病虫害气象服务。加强森林火险等级气象预报服务。以农网、先锋网或政务网为依托,全面实施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建设,加强农村气象信息员队伍的建设、管理和培训,使气象信息员成为气象信息通讯员、气象灾害预报与警报接收传播员、气象灾情收集报告员
乡镇自动站日常巡视和维护管理员。继续加强对农村小学气象灾害防御知识教育,探索对不发达地区信息传输途径。
5、加强科技服务,突出部门合作和社会管理
突出强化部门合作,重点做好气候可行性论证和影视服务的拓展工作。要不断拓展气象影视服务资源,在县级力争不少于2个频,探索开展网络气象影视和手机气象影视服务项目。逐步完成市带县制作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业务,推动建立市县广告集约经营机制。要积极培
育气候可行性论证依托气象业务和科技优势的新项目。按照《气象法》和《气候可行性论证管理办法》的规定和要求,加大投入,提高气候可行性论证的科技含量;加强市县配合,勇于承担重大论证项目;与发展改革、建设、规划等部门建立合作机制,推动气候可行性论证纳入规划或者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内容。加强与环保等部门的合作,加大大气环境评价工作的力度,推进环境气象服务,包括风能、太阳能等气候资源和绿色能源应用服务,积极培育新的科技服务增长点。
突出强化社会管理职能,要继续加强地方气象规章建设,依法履行气象信息发布、防雷安全、气球施放安全、气候可行性论证、气象防灾减灾等社会管理职能。重点要发展防雷技术服务和信息服务工作。加强与职能部门合作,依法加强防雷社会管理,进一步规范防雷安全检测、雷击风险评估、防雷图审、跟踪检测、防雷工程管理、竣工验收等
防雷各项管理、业务、检测和工程服务,加强全社会,特别是农村、学校、社区、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防雷减灾宣传教育,推进城市社区和乡村的防雷技术性服务。推动雷击风险评估和雷电灾害调查鉴定工作,体现气象高科技含量,不断拓展防雷技术服务新领域。
6、加强气象人才体系建设,突出优秀人才的培养
继续重视和加强气象人才队伍的建设,发挥人才对支撑气象业务科技发展的主导性作用,不断增强气象事业发展后劲。努力为专业技术人员创造成长、成才条件,引导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省内外学术交流,在科研业务实践中不断提高发展现代气象业务的自主创新能力。认真做好科技带头人、中青年科技骨干、青年科技新秀的选拔推荐工作;加强首次设岗聘用后的管理考核工作,建立健全相应的岗位考核办法,建立岗位考核档案;不断完善对中青年科技骨干、青年科技新秀、高级职称岗位的业绩评价。通
过录用和选调的途径,进一步充实业务队伍,加大业务岗位培训力度,健全完善新进人员岗前考核、上岗资格审核以及培养工作。
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切实提高领导能力。继续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加快培养选拔德才兼备的优秀年轻干部。更加关注年轻干部的思想品德修养和科技素养的提高,注意在最需要的岗位上磨练、培养和选拔后备干部。要通过调整,使科级领导班子结构有改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有明显提高,形成一支知识层次较高,年龄、专业结构合理,具有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的科级干部队伍。
继续合理控制队伍总量,提高气象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编制内外气象职工总量都要合理控制,聘用人员素质能力要符合岗位要求,聘用程序要符合有关法规。市县级业务单位新进人员必须具备大气科学及相关专业背景的本科以上人员,外聘人员必须符合外聘人员管理
办法规定身份。积极探索充满活力的人员流动机制,加大市局专业技术空缺岗位从县气象部门择优选拔聘用力度;市局机关要进一步补充有业务工作经历素质优秀的管理人员,注重从气象事业单位发现、培养、选拔优秀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依照公务员法以及公务员调任规定,通过调任的方式补充到市局机关担任科级领导职务。要继续加强编制外用人管理,充分发挥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7、加强基层台站建设,突出市县一体发展
全面落实《安徽省气象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台站工作实施意见暨行动计划》,加大工作力度,全力推进“一流台站”建设。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实现一体化、网络化综合管理和远程监控,进一步完善市县一体综合管理,全面规范科技服务管理,实行合同、申报网络远程控制,加强综合预算,解决“县财市管”的问题,理顺资金收支关系。
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桐城业务楼装饰和整体改造年内必须完工;切实推进枞阳新址建设,年内要达到基本完工要求;潜山观测场搬迁要有整体改善规划,年内要完成土地办证及项目可行性论证,随时做好项目申报;宿松、太湖完成综合改善扫尾工作。二是按照省局加强县局十件实事,根据本单位实际切实做好落实,特别对要争取省局支持的有关单位和县局要做好对接。三是县财市管要严格按照市局财务部门要求,加强综合预算和分类核算,建立相应帐户和账套,在实践中完善中央帐套、地方帐套、科产事业帐套、科产企业帐套核算,坚决杜绝一个户头一本帐,完善和全力推进“县账市管”具体操作方法。四是充分发挥科技服务平台的作用,实行科技服务管理网络化管理,《科技服务综合管理平台》投入日常业务运行并完善细化,重点加强合同管理,流程管理,财务公开;加强科技服务项目成本控制,增收节支;加大科技服务督查检查监督力度,通
过平台完善对市及各县科技服务各项目流程、合同、财务的监管,确保科技服务稳定健康发展。要加强科技服务资金的分类核算,规范管理,提升综合预算和综合管理水平。五是积极探索市县工作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共同发展。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要突出实践特色,充分发挥基层在公共气象服务引领气象事业科学发展的创新精神,积极探索公共气象服务的体制机制和具体措施,全力推进气象事业的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