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试析围绕传承人开展传承工作的重要性
试析围绕传承人开展传承工作的重要性
——以“海州五大宫调”为例
连云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苗运杰 张大强
内容摘要:
传承人,特别是代表性传承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延续的重要性,已得到人们的共识。他们掌握着祖先创造的精湛技艺和文化传统,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的宝库,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薪火相传的实施者。本文以连云港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海州五大宫调”开展工作以来,传承人在此项工作中所作的贡献及存在的不足,阐述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中如何围绕代表性传承人开展工作,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的顺利开展。
主题词:代表性传承人主导地位不足
一、好认定工作,将最好的“玩友”认定为代表性传承人
“海州五大宫调”是指流布在连云港市及周边地区的以[软平]、[叠落]、[鹂调]、[南调]和[波扬]为重要基本腔调的一种用曲牌连缀体来演唱故事的曲艺形式。由于“海州五大宫调”没有赢利性的演出,也没有专业的演员,是纯粹的自娱自乐,所以艺人们自称为“玩友”,以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演员,“玩友”们管互相交流演唱技巧叫做“碰曲”,“碰曲”的场所则称为“小曲堂”。
正是“海州五大宫调”的自娱自乐性却保证了它很少受到市场化的冲击,从而保证了它的“原生态”;但这也正是自娱自乐性,导致了“海州五大宫调”生存空间日益缩小,“玩友”的演唱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只有将优秀的“玩友”认定为代表性传承人,才能“保质保量”的把“海州五大宫调”传承下去。
今年,连云港市“非遗中心”依据几年来“海州五大宫调”保护工作中掌握的“玩友”的情况,严格按照认定标准,确定推荐刘长兰和赵绍康两位“玩友”作为申报江苏省第一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获得了批准。
刘长兰老人七岁就开始跟随她的舅舅学唱小调,后又师从“海州五大宫调”知名唱家钱乐山先生(“玩友”尊称“钱大先生”),演出技巧日臻成熟,特别是对气口、节奏及韵味的把握,在众多海州五大宫调“玩友”中是首屈一指的,而且还掌握“碟琴”的演奏技巧和很多难度较高的曲目,上世纪八十年代,刘长兰老人演唱的“海州五大宫调”大牌曲《活捉张三郎》被《中国曲艺音乐集成〃江苏卷》收录。
今年已经八十三岁的赵绍康老人几十年来一直痴迷于海州五大宫调,他不但研习“海州五大宫调”的演唱伴奏技巧,还花费大量精力搜集整理了二十六本“海州五大宫调”的唱本,一百多篇曲目。在我们开展“海州五大宫调”保护工作时,他将这些成果全部无偿提供给我们,为“海州五大宫调”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
这两位老人不但为五大宫调保护和传承身体力行,而且在其被正式命名为海州五大宫调代表性传承人之前,都已经开始带徒授艺活动;在他们被命名为代表性传承人之后,他们更加积极地扩大授徒范围,开展传承活动。因为他们认识到将自己所持有的技艺传承下去是一种责任,于是他们不顾年事已高,奔走于“海州五大宫调”的几个传承点,亲自进行现场演示和指导传习。
二、保护好传承人的整体生态环境。
只有保护好传承人的整体生态环境,才能保证他们传承活动的正常开展。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特定的文化情境中发生、发展和传承的,作为活态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整样态必须在其存活的情境中才能
把握得到。因此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意义重大。
由于“海州五大宫调”长期以来在民间多以“玩友”的形式在“小曲堂”“碰曲”中传承,于是我们也按照这种传统的形式,在市区以刘长兰和赵绍康两位代表性传承人的名字命名了两处“小曲堂”,由这两位老艺人负责组织演唱、传习活动。另外,由于海州区、灌云县、赣榆县也是海州五大宫调流布的重要区域,我们也联系、协调了当地的文化馆、文化站、街道或者条件合适的艺人家,建立相应的传承点。通过这种方式保证了每个“海州五大宫调”“玩友”相对集中的地方都有传承点,这些传承点都有固定的活动时间。由于范围的扩大和活动时间的固定使得他们获得了经常参加一些公益演出活动的机会,这样市区周围的五大宫调爱好者也不断的被吸引加入进来。
三、加强普及教育和宣传工作。
只有做好普及教育和宣传工作,才能为“海州五大宫调”传承人的传承活动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在我市开展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以前,由于海州五大宫调只在民间以“玩友”形式流传,可谓是“养在深闺人未识”,虽然笔者在此之前对它有些了解,但对 “海州五大宫调” 有较为全面的了解,是在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之后的事情。由此观之,在我们对海州五大宫调进行保护的过程中,让全社会都能认识到我市海州五大宫调这一优秀的民间艺术的魅力,对之进行普及性教育和宣传工作对开展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在普及性教育方面我们采用了在连云港师范专科学校音乐系和师专三附小开展普及性教育活动的形式,组织师生学习、传唱海州五大宫调。这项活动的开展加强了我市广大青少年传统民间文化的教育,提升了他
们的传统民族文化和乡土文化观念与知识,使之认识到民间文化艺术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同时也希望借此培养潜在的海州五大宫调传承人。活动开展以来,不断有教师、学生到老艺人家中求教、采风。这种形式对于海州五大宫调的传承与发扬起到的积极推动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在宣传方面我们要感谢全市各大媒体。他们对于海州五大宫调的宣传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现在只要有海州五大宫调活动的地方,就会有媒体记者出现,于是“海州五大宫调”在各媒体上获得了频频亮相的机会。《海州五大宫调跻身国家级》的新闻报道在“2006连云港市十大新闻”评选活动中,被选为十大新闻之一。由此可见广大市民对于保护海州五大宫调工作的关注程度,这也更加增强了海州五大宫调代表性传承人的荣誉感、自豪感以及被认同感,给他们以动力,亦给他们产生压力,促使他们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海州五大宫调的传承活动中。
除此之外,我们还举办了海州五大宫调普及演唱活动,如“古调悠悠〃海州五大宫调采风演示会”、“庆国庆〃海州五大宫调广场宣传普及演唱会”等等。海州五大宫调的老艺人也积极参加街道社区组织的各种演出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提升了市民对于海州五大宫调的认识,提高了代表性传承人的知名度。
四、“海州五大宫调”传承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一)、年龄偏大,精力不济
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更是进入了老龄化和衰亡高峰期。目前我市两位代表性传承人的平均年龄甚至超过了七十五岁,赵绍康先生八十三岁,刘长兰女士也年近七十,他们虽然对“海州五大宫调”的传承工作极为热心,也作了大量的工作,无奈年纪不饶人,限
于精力原因,非重大活动我们一般不请老人出面。有的传承人更是因为健康原因,在没有见到“海州五大宫调”成书之前,便驾鹤西游了。
(二)、传承人传承空间日益缩小
除了“海州五大宫调”生存的软环境空间,活动场所日益缩小的矛盾在传承过程中也越发显现出来。由于旧城改造,不少“小曲堂”已经停止了活动,例如我们原准备在市区偏东的民主桥头设立一个“小曲堂”,但由于房屋拆迁而作罢,原“小曲堂”主持人老杨也因为住得远,参加“碰曲”的次数和时间也比以前少多了。
(三)、对传承人的管理仍嫌粗放
虽然我们与代表性传承人按照省文化厅的有关规定与其签订了相关约定,对著作权、署名权、授徒、保护主体及国家资助问题进行了约定。但这些问题,需要文化主管部门在调研的基础上尽快提出办法,并出台文件,以为约定提供政策依据。虽然我市“海州五大宫调”传承人并没有向上级文化主管部门进行所谓的“问题反映”,但从“海州五大宫调”的记忆的传承上来看,他们确实对“海州五大宫调”的宣传、申报、传承等工作做出了贡献,对他们的价值如何认定,是否要分级命名,确实还需要进行专题的讨论和听证。
“尽管生产工艺品的技术乃至烹调技艺都可以写下来,但是创造行为实际上是没有物质形式的。其技巧、记忆积极存在于从事他们的人身上。因此,要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形成一条永不断流、奔腾向前的河,“人”是决定性因素。一旦老艺人离世,他身上所承载的某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就会随之消亡,所以,解决传承主体即传承人的问题,乃是当务之急。”(刘锡诚《传承与传承人论》)保证代表性传承人更好地进行传承活动是我们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的关键点,我们应该紧紧围绕这个关
键点,不断总结经验,解决问题,做好代表性传承人进行传承活动中所需的一切服务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延传不息。
二〇〇七年五月十七日
参考资料:王文章主编《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出 版,2006年10月第1版;
郑培凯主编《口传心授与文化传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6年7月第1版;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编《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调查、认定、命名工作手册》,2005年8月印行。
刘锡诚《传承与传承人论》
第二篇:2014代表性传承人自查报告
2014代表性传承人自查报告
我叫梁忠民、男、现年70岁,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烟花爆竹制作技艺、架花烟花爆竹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和陕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洋县架花焰火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现将今年项目传承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自查和汇报如下:
一、传承补助经费下发使用情况:
今年的传承活动资助经费已于2014年 4月 20 日收到4000元,本传承经费除部份用于本人检查身体和医疗外、其余大部份用于本项目传承保护工作。主要用于项目的技艺培训活动、传承带徒工作和项目技艺的操作技能训练、创新、展演培训等传承活动工作。
二、2014年传承活动的开展情况汇报
20104年我在烟花爆竹制作技艺、架花焰火爆竹制作,燃放技艺的传承保护工作中、不断创新思路、拓展视野、改进方法、有效的开展了下列项目传承保护活动:
1、继续加强对非遗项目传承保护工作重要性的思想认识教育,对项目的骨干性传承人,新带徒弟、掌握项目核心技艺人员先后两次组织培训,通过学习“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等法规规定、提高传承人对项目传承保护的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及历史价值的认识、激发传承保护的积极性、克服保守思想和狭隘的门派观念、坚持“保护为主、传承发展”的方针,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决心把“烟花爆竹、架花焰火技艺”这一与老百姓精神文化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产业做强、做大、做安全,为满足市场文化需求做出贡献。
2、扩大传承保护队伍、有组织的对项目传承活动进行传承培训,今年我新带女儿梁芳芳、女婿李春荣为重点徒弟、利用项目传习所现有设施、工具、材料等、对杆架花焰火的核心技艺、制作安装、燃放等技术进行二个月的教学培训、二人均能熟练操作。使项目核心技艺得到牢固掌握和进展。为各场次展演都取得圆满成功。
3、利用高温停产期间,组织所有项目传承人36人集中进行传承培训和工艺制做、累计单人传习时间8天64小时、制作项目工艺造型260余件、为春节、元宵节燃放展演活动打下良好基础。
4、充分利用春节、元宵节及社会单位庆典活动进行杆架焰火燃放展演,进行一步使架花烟火技艺得到了传承和发展、既丰富了百姓精神文化生活、又彰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丽丰彩、使这一遗产在保护传承中进一步发扬广大。今年只展演12场次,受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在传承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在一年的传承工作活动中,由于受政策因素的巨大影响、焰火市场正在逐步萎缩、许多年轻人处于生活压力和个人经济利益考虑,对项目传承活动不太积极、致使项目传承后继乏人问题的出现。因此我建议政府相关文化部门从发展繁荣祖国文化产业的前景考虑、在项目传承发展中给以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
四、下经费使用和传承活动计划: 下经费到位后、我计划继续配合上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做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保护和宣传、展演工作、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传习培训和展演发展上、继续收徒传艺、加强技艺培训操作。扩大市场展演宣传。使架花烟火爆竹技艺这一非遗项目得到广泛传播、发扬光大。
2014年12月11号
自查汇报人:梁忠民
第三篇:传承人申请书
申请书
大坡镇河步友好剧团,是在原来的榃神、新圩两个鹿儿剧团,经协商,精选人员而组合起来的。
这两个剧团早在清朝中叶就在乡村间演出。
起初叫“唱春色”亦叫“舞麒麟”即在春节期间剧团领班提前一手拿着时钟,一手拿着灯笼到邀请演出的村挨家挨户去“派帖”(实是预报演出的时间和各户演出的剧目)。到演出时,演员舞着麒麟入户演出,先向主家三鞠躬,讲些祝新年好话后演出。每户演出时间约半个钟。当时剧团编有近百出节子戏,演完一节又到另一家演出。
当时榃神剧团创始人郭景坤,既编剧又作领班。成员有郭景连,莫持美等十余人。主要剧目有《三娘教子》、《孔雀东南飞》等。新圩剧团的创始人李学年,李伟德等十余人。主要剧目有《傍车卖冬叶》等。两个剧团均深受邻近的村民的欢迎。后来又改为舞鲤鱼,取鲤鱼跃龙门之意。两个剧团都长盛不衰,延续下来。
到1962,榃神剧团由莫桂芬、郭景进、郭爱玲、郭任华等人组团。莫桂芬负责编剧并改变过去到各户演出为在戏棚上整套戏演出。特别是64年,当时河步乡乡长郭景云,在乡政府的晒地上搭起戏棚请榃神演出《西河会妻》《双凤朝阳》、新圩演出《樊莉花》、《狸猫换太子》每晚观众达三千余人,有力的推动了鹿儿剧的继承和发展。
这期间榃神剧团曾应邀到广东平台镇演出十多场。参加县、市文艺汇演获演出、创作一等奖,并有多人获优秀演员奖。自治区也给予奖励。这期间,我们还编演现代鹿儿剧并吸纳文化程度较高有一定的艺术水平的插青参加演出。如肖锐玲,候朝海等,演出剧目有《沙家滨》《错宿》《浮燕丰满散云飞》等。均取得了较好的演出效果。
2012年,由于外出务工人多,两剧团均感到人员不足,经商量,两剧团合伙成立《大坡镇河步友好剧团》并吸纳演出水平较好的彭雪梅参加,剧团成立未足一年就在县城、邻近乡镇及本镇演出百多场。较好地传承和发扬了鹿儿剧。
由于多种原因,目前本剧团在经济、设备、艺术上都十分困难。为了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更好地传承鹿儿剧这个传统文化遗产,特向上级申请给予我剧团“鹿儿剧传承人”,并在各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
特此申请
大坡镇河步友好剧团
****年**月**日
第四篇:“小小传承人”教育工作总结
我校根据区教体局相关通知要求,充分运用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资源,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着力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水平,培养师生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责任感。我们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教学全过程,通过学科渗透、课堂引导、课余活动得以全面展开。现将我校一年来以来开展教育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我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各班班主任及学科教师为小组成员,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教育工作的开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全校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争做小小传承人,弘扬传承传统美德。
二、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我校在进行校园外表形象具体设计和布局的时候,尽量做到:布局合理,格调高雅,赏心悦目,寓意深刻,美观实用。利用班级的“学习园地”开辟“经典诵读”专栏。利用学校走廊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长廊,利用美术、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大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创新和实践能力。
三、课堂教学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主渠道
我校始终坚持“优秀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利用语文、品德、美术、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等课程资源,把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行为模式、德行素养和社风民俗贯穿到课堂,使学生们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吸收民族精神的营养,力求将现代意识和传统文化融会贯通,培养既具有现代精神,又富有中华优秀传统的“现代人”。在日照素有“黑陶之乡”的盛誉,更是“龙山文化“重要的发祥地。黑陶被称为“土与火的艺术,力与美的结晶”,具备“黑如漆、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硬如瓷”等特点,美术课上,同学们跟着美术教师学做陶塑,纷纷争做非遗的小小传承人。校本课上,学校更是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教育工作,设立折纸、剪纸、十字绣、粘贴画等非遗课程,注重教育传承、创新和实践能力。
四、总结提升
今后,我校将继续努力,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并从一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我校将加强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体制建设,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教育评估体系,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价值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作用的现状,使之实现从注重分数、知识点的积累,到培养学生的理解力、是非美丑辨别力等的基本文化素质上来。
(二)合理的利用校本课程,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更注重时效性,让孩子乐于接受。
(三)各项内容的开展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孩子在各项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成长,在活动中感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坚持现有的教育途径,并积极探索新的教育形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继承作出努力。
第五篇:小小传承人活动方案
新河镇中学“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根据《湖南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关于2017年“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的通知》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活动主题: 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二、活动时间: 2017年10月至12月
三、参加对象: 全校所有班级学生。
四、活动内容 :
“少年传承中华美德”活动主要内容是“小小百家讲坛”、“墨香书法展示”、“寻访红色足迹”、“小小传承人”。
(一)“小小百家讲坛”
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课程内容,阅读经典读物,通过课堂学习和晨会、班会、升旗、读报、综合实践等活动,开展诵读,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主题演讲,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二)“墨香书法展示”
全面贯彻《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积极推动书法教育健康和深入发展,激发培育学生学习和欣赏书法的热情,不断提高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珍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和民族精粹,增强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感。
(三)“寻访红色足迹”
通过社会实践、研学旅行、红色旅游、等活动,组织青少年阅读革命传统故事,观看红色电影,走访革命后代,到革命历史遗址、革命历史博物馆、革命先辈纪念馆、烈士陵园等场所参观,引导学生学习了解我军的历史和使命,了解革命近现代史特别是中国革命史和中国共产党历史,广泛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进一步加深对革命精神的感悟。
(四)“小小传承人”。
组织学生在了解历史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发掘家乡的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体验并动手制作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产品,争做非遗的小传承者。通过各种形式,将家乡的非遗文化广泛传播。通过传承实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内化于心,变成个人的自觉行动。
五、活动要求:
1、我校主要以“小小传承人”为主题。
2、各班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开展活动。(形式可以多样)
3、开展的活动,请及时把资料和图片传到班主任群或学校群里。
4、德育处将根据各班开展活动的具体情况、上传的图片及相关资料给予评价。
新河镇中学 201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