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的作用_市公开课_10.14

时间:2019-05-14 02:42: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意识的作用_市公开课_10.14》,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意识的作用_市公开课_10.14》。

第一篇:意识的作用_市公开课_10.14

意识的作用

导入

同学们好!很高兴今天能跟大家一起学习。通过前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意识的本质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那么意识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有什么作用呢?怎样发挥它的作用呢?一起用哲学的智慧、思维的眼睛来看看我们生活的这个城市,也许你会豁然开朗。

幻灯片:十大观念广告牌

在路边、在公交站、在地铁,你可曾看到过这样的广告牌?你看到的还有哪些内容?你家里有没有关于这些的书籍?(提问1-2个同学)

学生回答

幻灯片

你比较欣赏哪一个观念,谈谈你的想法

学生谈看法

过渡:

这些观念无不在昭示着精神的力量,观念的美丽,因此,当我们在崇敬着物质决定意识引领下的务实性同时,也深深地感悟着意识的作用。

学生活动:

阅读教材38页,思考你对意识的四个特点的认识,并举例说明。

教师总结:

知识体系

认识世界(特点——核心词提示)

过渡:

凝聚深圳十大观念的创业历程感染着中华大地,有一部电视剧曾经感动了每一个深圳建设者。

播放视频:《命运》

活动一:请同学们四人一组,结合教材回顾刚才的视频,谈谈你对视频所描述得片段的情感。

过渡:

大家都说的非常好,看来剧中人的经历和精神深深感染了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段视频。

幻灯片

为了探索中国模式,领导人确立了建立特区的设想,开启了深圳的宏图大业。

当鹏城以极具思想冲击力的口号“时间就是金钱 效率就是生命”初开局面后,获得了巨大社会与经济效益之后,在开拓一个又一个“禁区”之后,面对国内社会与政冶上不同“看法”、“非议”甚至于是“质疑”与“批评”之后,排除固有模式,腐朽框架的干扰,以“杀出一条血路”的那种狠劲为新中国的改革开放开拓一条大路!

思考:从上述文字描述中思考深圳的开发与建设中的思想碰撞中是如何体现出“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的”?

教师结合学生回答归纳:

关于特区建立的设想,深圳源于一个伟大的创意:意识的目的性和计划性—起宏图 排除干扰、道路选择等:自觉选择性——春天的故事

前无古人、摸着石头过河:主动创造性 ——敢为人先

过渡:

当我们经历激荡的思想碰撞之后,我们才只是迈出精彩的第一步,更加重要的是我们要

把我们的思想与观念落实到行动之中,因此,十大观念所描述的绝不仅仅是深圳的历史,也不仅仅是深圳的现在,它更是深圳的未来。

活动二:请同学们四人一组,任意选择其中一个观念,谈谈继续弘扬深圳观念对于深圳发展的意义。

学生谈感想

过渡

从大家的语言之中,我们感悟到深圳精神与十大观念犹如一场音乐会,引领深圳人演奏出创业的精彩篇章。我们来倾听一位深圳特区的拓荒者的心路历程:

沙焕玉:“观念”烙在灵魂深处

沙焕玉是深圳改革开放成长的见证人,今年71岁,1987年来到深圳,至今已25个年头。

沙焕玉说:“上个世纪80年代,是‘时间就是金线,效率就是生命’口号吸引我来到深圳。当时深圳已初步形成市场经济体制,劳动关系十分复杂,由于劳动法制不健全,职工权益受侵犯情况十分严重。又是‘开拓创新团结奉献’口号激励我发奋图强,通过运用法律武器和手段维护职工权益。

沙焕玉时不时会回想起那激情燃烧的过往岁月,并以此为骄傲。他说:“深圳观念吸引我成为深圳人,立志为深圳发展奋斗。虽然如今我已年过古稀,但是深圳观念使我人生不老。” 退休后,沙老开始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活动,积极推动这一特区群众文化新事物的发展。

思考:沙焕玉的经历是怎样体现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的?

教师归纳:对学生的回答分类,指导作用和深圳人创业的精神状态,得出两个方面的作用,指导、调节和控制。

幻灯片:知识体系归纳

过渡: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引领的深圳速度缔造了一个伟大的城市,当深圳人继续骄傲地吟唱春天故事的同时,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吹遍了祖国各地。都在发展,深圳昔日的优势不再,新形势下深圳的未来如何再创奇迹?

幻灯片展示材料:

深圳速度遭遇质量挑战

材料一:三天一层楼的特区速度创造了一个令人自豪的深圳,但在新世纪初面临一份新的考卷:土地、空间有限;能源、水资源短缺;人口不堪重负;环境承载力严重透支。这四大问题被总结为“四个难以为继”。这是制定幸福深圳的发展战略必须要考虑的实际问题。如果说,“深圳速度”显示深圳人一往无前的改革勇气,那么,“深圳质量”则体现出攻坚克难的智慧。

材料二:时代不会抛弃深圳,“唯一能抛弃深圳的就是深圳自己!”我们相信在以拓荒牛为核心的深圳精神的引领下,深圳必将再次腾飞傲视群雄!

活动三:三个大组分别思考一个问题

1.深圳再创业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是什么?

2.为什么“唯一能抛弃深圳的就是深圳自己”?新形势下深圳人应该如何做?

3.有人认为,深圳光有十大观念还不行,更重要的是要把住经济、社会发展的脉——你认为这里讲的“经济社会发展的脉”应该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今天感悟到的哲学智慧:

教师归纳总结:

1.深圳再创业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是什么(成就、瓶颈)引出从深圳存在的客观事实出发

2.为什么“唯一能抛弃深圳的就是深圳自己”?新形势下深圳人应该如何做——引出如

何做——得出发挥主观能动性

3.有人认为,深圳光有十大观念还不行,更重要的是要把住经济、社会发展的脉——你认为这里讲的“经济社会发展的脉”应该是什么?——引出尊重规律——不能靠拍脑袋和蛮干——引出两个结合和两个反对

然后在分析每个问题中形成知识体系构建,得出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过渡:

今天我们从深圳十大观念和深圳的创业历程中感悟到意识的作用,让我们一起整合一下第四第五课的哲学智慧。

幻灯片:知识体系

过渡:

哲学的智慧源于生活,身为90后,我们没有亲身经历过深圳鹏城早期改革开放的血泪史,但你们的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则是深圳这个城市的拓荒者。

幻灯片:拓荒牛塑像

作业:

回家与父母交流他们来深创业的故事,感悟哲学的智慧。

也许你会为父母的勇敢和执着而感到无比的自豪,为自己在深圳长大而骄傲!

第二篇:《10.风筝》公开课教学设计

10《风筝》教学设计

三年级 马雅娟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飞舞、拼命、奔跑、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寻找、垂头丧气、磨坊、继续”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积累课文中生动的词语,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

教学难点:

在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化写具体的。

课时: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你童年最快乐的事是什么? 丢沙包?跳绳?滑冰? 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2.导入: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一起分享他们的快乐吧!(出示课题)

3.板书课题,提示“筝”的写法。4.读题,提示“筝”读轻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着作者一起来感受孩子们放飞风筝时的快乐。1.媒体出示自学要求。

(1)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围绕风筝主要写了哪些事?(2)给每小节标上序号。

(3)思考:课文围绕风筝主要写了哪些事?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个别指导。3.反馈自学情况。(1)认读词语。

(2)指名交流:课文围绕风筝主要写了哪些事? 根据回答板书: 做风筝 放风筝 找风筝

三、研读“做飞筝”,体悟情感 1.自读感悟:

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小伙伴们做风筝时的心情吗?(快乐,兴奋……)

2.你能体会到他们的快乐吗?把有关词句在课文中圈圈、划划。(根据学生的回答,顺机出示)

(1)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角色转换:请问你在做着风筝,你心中会憧憬什么,希望什么呢? 指导朗读:把你的憧憬,你的希望用朗读表达出来——(各自——指名——齐读)

(2)“风筝做好了,却什么都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 ‘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根据回答点红“依然”,“幸福鸟”)

①你能给“依然”换一个词语吗?

②思考:为什么做好的风筝什么都不像,我们却依然快活? ③为什么我们把风筝取名为“幸福鸟”?要是你来给风筝取名,你会取什么名字?说说你的理由。

指导朗读:因为我们热情涌动,因为我们把希望筑进了风筝,所以我们快乐,所以我们幸福。(各自——指名——齐读)

(3)朗读全段。

四、精读“放风筝”,体悟情感

过渡:带着装满希望和幸福的风筝,让我们一起去放飞它吧。

1.读读悟悟: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读完后,告诉我你们的心情如何?(各自——指名)

2.重点感受“快乐”:(1)从“风筝”中感受快乐

风筝是怎么被我们放上天的呢?

请你再来读读第3自然段,把描写风筝飞上天的词句划下来,读一读,你又感悟到了什么?(各自——四人小组——全班交流)此时飞起来的仅仅是风筝吗?(句式:风筝飞起来了,我们的 也飞起来了。)

再读:“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3.师激情指导朗读:是呀!风筝飞起来了,我们的希望也飞起来了;风筝飞起来了,我们的幸福也飞起来了;风筝飞起来了,我们的快乐飞起来了。让风筝在我们的朗读中越飞越高吧!(齐读第三自然段)

(2)从“我们”中感受快乐。

请你再拿起笔,把描写我们放风筝快乐的词句划下来读一读。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指导朗读。

望着高飞的风筝,你们会喊什么?一起把你的的希望,你的幸福,你的快乐喊出来——引读: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

师: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他们究竟是怎样地说呢?你能想像得到吗?

五、体会“找风筝”,学生失落的心情

那只什么都不像却寄托着我们憧憬和希望的风筝,那只被我们叫做“幸福鸟”的承载着我们理想的装满了我们童年快乐的风筝,后来怎么样了呢?

自由读课文4—8小节,感悟孩子们心情的变化。(1)你们认为他们找到没有?指名交流。

(2)小结:不管有没有找到风筝,但相信孩子们已经找到了寄托在风筝身上的——快乐、幸福、憧憬和希望。

六、作业设计

1.把自己玩耍、活动时的心情告诉大家,写一写。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心情的词语,互相交流一下。

七、板书设计

做风筝 充满憧憬和希望 快乐

风筝 放风筝 找风筝

自由自在 不见踪影 快活

伤心

教学反思:本篇课文《风筝》是一篇精读课,行文脉络清晰。在讲课时我紧紧围绕“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三方面,一步步深入引导孩子们,勾画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带领学生们解读文本中孩子“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整节课,我整体上完成了教学预设,但是一些细节没有考虑到,做的不太好。比如:给学生的评价语太少,语言提示语不清晰,讲课语调平淡,没有激情。课下,我还需多加练习,尤其,在语言方面,提高自己课堂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说话时语言的抑扬顿挫。

第三篇:10.嫦娥奔月教学设计公开课

10.《嫦娥奔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执教者:许亚平

一、谈话导入

1、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初次认识了后羿、逢蒙和嫦娥,并为后羿射日的神勇正义而喝彩,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课文,一起读读这个动人的神话故事。

2、读题:嫦娥奔月

师:同学们,你看蓝蓝的天,圆圆的月,衣带飘飘的嫦娥,感觉怎么样?课文中有一段具体描写了嫦娥奔月的画面,你能找到吗?

出示:嫦娥吃了仙药,突然飘飘悠悠地飞了起来。她飞出了窗子,飞过了洒满银辉的郊野,越飞越高。碧蓝碧蓝的夜空挂着一轮明月,嫦娥一直朝着月亮飞去。

(1)飘飘悠悠是什么意思?(2)怎么样才能把嫦娥飘飘悠悠的样子读出来呢?(3)你觉得这段话写的怎么样?美在哪儿呢?

二、精读课文,明人物性格

1、嫦娥想独自升天成仙吗?(是被逢蒙威逼的)

2、逢蒙——书上用了一个词来形容他的为人。(板书:奸诈贪婪)一起读读这个词。奸诈贪婪就是——(生解释)

3、从哪里可以看出逢蒙是一个奸诈贪婪的人呢?他又是怎样逼迫嫦娥的?请同学们再读课文3—5段,边读边想,勾画出相关的词句,写下自己的点滴体会。

1)指导学生紧扣4段中4句话“一心想把后羿的仙药弄到手”(指名2人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假装生病”“翻箱倒柜、四处搜寻”等词语,感受逢蒙的阴险狡猾、不择手段。2)出示:“到了晚上,逢蒙手提宝剑,迫不及待地闯进后羿家里,威逼嫦娥把仙药交出来。”哪个词让我们眼前一下子就冒出一个奸诈贪婪的形象?(词变红)“迫不及待”换言之就是——

如此急迫、如此着急,逢蒙迫不及待——就是要(生读后半句)?(“威逼”变红)想象一下,怎样的逼迫才称之为威逼?

逢蒙处心积虑、执意成功,让我们再次走进那个阴险之夜,感受当时情势之紧急吧。齐读。

4、面对逢蒙的步步紧逼,嫦娥是如何应对的呢? 出示:“让这样的人吃了长生不老药,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吗?于是她便机智地与逢蒙周旋。”你来读读嫦娥当时的想法(3人)。谁能试着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表述这句话。想到这儿,她便(生接读),怎样做才叫“周旋”?

想象一下,当时的嫦娥与逢蒙周旋的情景?分角色表演。在这危急关头,眼看就要搜到百宝匣(生读)

出示:眼看就要搜到百宝匣了,嫦娥心里想让这样的人吃了长生不老药,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吗?,于是,她疾步向前,取出仙药,一口 吞了下去。他这么做是为了——(生答)板书:心系人间 嫦娥是多么的(善良机智)。

还能从哪看出她的善良?学习第4段第2句“她经常接济(……”

5、来,让我们用读来表达心中的感受吧!男生读描写逢蒙的部分,女生读描写嫦娥的句子。

三、思念嫦娥

1、嫦娥为了不让乡亲们遭受逢蒙祸害,毫不犹豫地一口吞下了仙药,让我们带着对嫦娥的敬意,再来读读嫦娥奔月这小节。

2、嫦娥深爱她的丈夫,她的丈夫爱她吗?读第7段,在表示后羿动作的词语下打上三角符号。把你找到的句子读给我们听。指名2学生读。

3、课件出示:“后羿……追不上。” 的确,后羿对嫦娥的情,天地可鉴,这无限深情、千言万语化作了连声呼唤:“嫦娥嫦娥!”这是课文中后羿唯一对嫦娥说的话,来,你们带着后羿的肝肠寸断、情深意重来读读吧!

4、你们知道吗?乡亲们也很想念好心的嫦娥,他们对嫦娥的思念之情又体现在哪儿呢? 想象写话:乡亲们祝福嫦娥时会说些什么呢?嫦娥又会怎么回应呢?

板书:

铮铮铁骨(柔情)——后`

(善良机智)——嫦娥奔月(心系人间、舍己为人)(奸诈贪婪)——逢蒙

第四篇:《10.风筝》公开课教学设计

10、风 筝》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吴惠琴 节 次:第 节 授课地点: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授课年级:三年级(上册)单 位:西固城第二小学

2014年9月11日

10、风筝

教材分析:

《风筝》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组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以‚走进秋天‛为专题,抓住秋天的特点,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达了在秋天里的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快乐;有的描写了秋天的美好景色。这些课文语言生动优美,可以让学生感受秋天的韵味,体会秋天的美好。本文是贾平凹的作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既写了‚我们‛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也写了放风筝时的伤心,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本文语言朴实,笔调亲切、温馨、自然,自始自终充满了童真童趣,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能借助拼音识字,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但三年级的学生情感体验和积累还远远不够,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本文贴近生活,学生对风筝并不陌生,并有放风筝的生活体验,因此对于理解文中孩子们放风筝时的心情并不难,但要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仍然比较困难。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飞舞、拼命、奔跑、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寻找、垂头丧气、磨坊、继续‛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积累课文中生动的词语,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教学重点:

1.生字词教学。

2.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

教学难点:

在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化写具体的。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拼‛、‚抖‛、‚精‛3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3自然段,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放风筝带给孩子们的乐趣。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放风筝带给孩子们的乐趣。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古往今来,有很多文人墨客写过有关风筝的文字,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出示《村居》

这里面没有写到风筝啊?怎么老师说这首诗也是写风筝的呢?(‚纸鸢‛就是指风筝。)

今天我们来学习的这篇课文,题目就叫《风筝》。课文中这一群孩子也十分喜爱做风筝、放风筝,在他们看来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吧!

2.板书课题,提示‚筝‛的写法。3.读题,提示‚筝‛读轻声。

二、初读课文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着作者一起来感受孩子们放飞风筝时的快乐。

1.媒体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看清字形,把课文读正确。

(2)给每小节标上序号

(3)思考:课文围绕风筝主要写了哪些事?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个别指导。3.反馈自学情况。(1)认读生字。

(2)指导书写:‚拼‛、‚抖‛、‚精‛。

(3)指名交流:课文围绕风筝主要写了哪些事? 根据回答板书: 做风筝 放风筝 找风筝

三、研读‚做飞筝‛,体悟情感 1.自读感悟:

自由读读第二自然段,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小伙伴们做风筝时的心情吗?(快乐,兴奋……)

2.你能体会到他们的快乐吗?把有关词句圈圈、划划。(各自——四人小组——全班交流)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根据学生的回答,顺机出示)

a.‚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角色转换:请问你在做着风筝,你心中会憧憬什么,希望什么呢? 指导朗读:把你的憧憬,你的希望用朗读表达出来——(各自——指名—— 齐读)

b、‚风筝做好了,却什么都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 ‘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根据回答点红‚依然‛,‚幸福鸟‛)

①你能给‚依然‛换一个词语吗? ②思考:为什么做好的风筝什么都不像,我们却依然快活?

③为什么我们把风筝取名为‚幸福鸟‛?要是你来给风筝取名,你会取什么名字?说说你的理由。

指导朗读:因为我们热情涌动,因为我们把希望筑进了风筝,所以我们快乐,所以我们幸福。(各自——指名——齐读)

(3)朗读全段。

四、精读‚放飞‛,体悟情感.过渡:带着装满希望和幸福的风筝,让我们一起去放飞它吧。

1.读读悟悟:各自读读第3自然段,你们尽情地去放飞吧,读完后,能告诉我你们的心情如何,好吗?(各自——指名)

2.重点感受‚快乐‛:

A、从‚风筝‛中感受快乐

同学们,放风筝最大的快乐是什么?(风筝能飞上天)① 风筝是怎么被我们放上天的呢?

②请你再来读读第3自然段,把描写风筝飞上天的词句划下来,读一读,你又感悟到了什么?(各自——四人小组——全班交流)

此时飞起来的仅仅是风筝吗?(句式:风筝飞起来了,我们的 也飞 起来了。)

再读:‚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3.师激情指导朗读:是呀!风筝飞起来了,我们的希望也飞起来了;风筝飞起来了,我们的幸福也飞起来了;风筝飞起来了,我们的快乐飞起来了。让风筝在我们的朗读中越飞越高吧!(齐读第三自然段)

B.从‚我们‛中感受快乐。

请你再拿起笔,把描写我们放风筝快乐的词句划下来读一读。根据学生回答顺机出示,指导朗读。

望着高飞的风筝,你们会喊什么?一起把你的的希望,你的幸福,你的快乐喊出来——引读: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起舞——

师: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他们究竟是怎样地说呢?你能想像得到吗?

五、拓展

那只什么都不像却寄托着我们憧憬和希望的风筝,那只被我们叫做‚幸福鸟‛的承载着我们理想的装满了我们童年快乐的风筝,后来怎么样了呢?请听你们的老师下节课给你们讲解。

板书设计:

做风筝 10风筝 放风筝 快活

找风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习五个生字,学写‚希‛、‚命‛等九个生字。

2.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3.积累描写生动的词语,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生字词,会写‚希‛、‚命‛等九个生字。

二、研读课文4—8小节,感悟心情的变化。(1)你们认为他们找到没有?指名交流。(2)小结:不管有没有找到风筝,但相信孩子们已经找到了寄托在风筝身上的——快乐、幸福、憧憬和希望。

三、思考:第一节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四、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五篇:《10.风筝》公开课教学设计

10、风筝

教材分析:

《风筝》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以“走进秋天”为专题,抓住秋天的特点,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达了在秋天里的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快乐;有的描写了秋天的美好景色。这些课文语言生动优美,可以让学生感受秋天的韵味,体会秋天的美好。本文是贾平凹的作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既写了“我们”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也写了放风筝时的伤心,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本文语言朴实,笔调亲切、温馨、自然,自始自终充满了童真童趣,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能借助拼音识字,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但三年级的学生情感体验和积累还远远不够,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本文贴近生活,学生对风筝并不陌生,并有放风筝的生活体验,因此对于理解文中孩子们放风筝时的心情并不难,但要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仍然比较困难。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飞舞、拼命、奔跑、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寻找、垂头丧气、磨坊、继续”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积累课文中生动的词语,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教学重点:

1.正确读写生字词。

2.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

教学难点:

在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化写具体的。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拼”、“抖”、“精”3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3自然段,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放风筝带给孩子们的乐趣。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放风筝带给孩子们的乐趣。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古往今来,有很多文人墨客写过有关风筝的文字,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出示《村居》

这里面没有写到风筝啊?怎么老师说这首诗也是写风筝的呢?(“纸鸢”就是指风筝。)

今天我们来学习的这篇课文,题目就叫《风筝》。课文中这一群孩子也十分喜爱做风筝、放风筝,在他们看来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吧!

2.板书课题,提示“筝”的写法。3.读题,提示“筝”读轻声。

二、初读交流,整体感知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着作者一起来感受孩子们放飞风筝时的快乐。1.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给每自然段标上序号。

(3)思考:课文围绕风筝主要写了哪些事?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个别指导。3.反馈自学情况。(1)认读生字。

(2)指导书写:“拼”、“抖”、“精”。

(3)指名交流:课文围绕风筝主要写了哪些事? 根据回答板书: 做风筝 放风筝 找风筝

三、研读“做飞筝”,体悟情感 1.自读感悟:

自由读读第二自然段,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小伙伴们做风筝时的心情吗?(快乐,兴奋„„)

2.你能体会到他们的快乐吗?请圈画出相关词语。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a.“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角色转换:请问你在做着风筝,你心中会憧憬什么,希望什么呢? 指导朗读:把你的憧憬,你的希望用朗读表达出来——(自读——指名—— 齐读)

b、“风筝做好了,却什么都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 ‘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根据回答点红“依然”,“幸福鸟”)

①你能给“依然”换一个词语吗?

②思考:为什么做好的风筝什么都不像,我们却依然快活? ③为什么我们把风筝取名为“幸福鸟”?要是你来给风筝取名,你会取什么名字?说说你的理由。

指导朗读:因为我们热情涌动,因为我们把希望寄托在了风筝上,所以我们快乐,所以我们幸福。(自读——指名——齐读)

(3)朗读全段。

四、精读“放飞”,体悟情感.过渡:带着装满希望和幸福的风筝,让我们一起去放飞它吧。

1.读读悟悟:各自读读第3自然段,你们尽情地去放飞吧,读完后,能告诉我你们的心情如何,好吗?(自读——指名)

2.重点感受“快乐”:

A、从“风筝”中感受快乐

同学们,放风筝最大的快乐是什么?(风筝能飞上天)① 风筝是怎么被我们放上天的呢?

②请你再来读读第3自然段,把描写风筝飞上天的词句划下来,读一读,你又感悟到了什么?

此时飞起来的仅仅是风筝吗?(句式:风筝飞起来了,我们的______也飞 起来了。)

再读:“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3.师激情指导朗读:是呀!风筝飞起来了,我们的希望也飞起来了;风筝飞起来了,我们的幸福也飞起来了;风筝飞起来了,我们的快乐飞起来了。让风筝在我们的朗读中越飞越高吧!(齐读第三自然段)

B.从“我们”中感受快乐。

请你再拿起笔,把描写我们放风筝快乐的词句划下来读一读。根据学生回答顺机出示,指导朗读。

望着高飞的风筝,你们会喊什么?一起把你的的希望,你的幸福,你的快乐喊出来——引读: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起舞——

师: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他们究竟是怎样地说呢?你能想像得到吗?

五、拓展

那只什么都不像却寄托着我们憧憬和希望的风筝,那只被我们叫做“幸福鸟”的承载着我们理想的装满了我们童年快乐的风筝,后来怎么样了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板书设计:

做风筝

10风筝 放风筝 快活

找风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习五个生字,学写“希”、“命”等九个生字。

2.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3.积累描写生动的词语,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生字词,听写词语。

二、研读课文4—8小节,感悟心情的变化。

三、思考:第一节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下载意识的作用_市公开课_10.14word格式文档
下载意识的作用_市公开课_10.14.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意识的作用

    意识的作用 众兴中学:许加传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力求让哲学理论学习水到渠成,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 2.树立以学生为本......

    意识的作用(推荐)

    第五课第二框 意识的作用 1.人的意识活动是完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它具有以下特点 ①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普遍性和客观性 ③自觉选择性 ④主动性和创造性 A. ②③④ B. ①......

    意识的作用(范文大全)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3)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4)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

    意识的作用复习

    5.2 意识的作用 山东省沾化县第一中学刘锋 邮编 256800 【教学要求】 识记 : 意识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 理解: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方法论意义......

    52意识的作用

    5.2意识的作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意识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意识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 ◇理解: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方法论意义的哲学依据坚持一......

    《意识的作用》教案

    《意识的作用》教案 《意识的作用》 1教学内容本是人教版高中《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意识的作用》,本是对前面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它从意识的特征讲解了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特点,......

    意识的作用 说课稿

    《意识的作用》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还有亲爱的各位同学: 下午好。我是张洁,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意识的作用》,我将从教材、学生、教学与学法、教学......

    意识的作用教案(推荐)

    第五课第二节意识的作用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意识,意识的本质是什么?(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物质第一性,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