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教育实验学习考察总结
海门学习考察总结
--新教育实验海门开放周暨“新艺术教育”专题研讨会
吃过鲜桃的人,是再也不会贪恋烂桃的。--题记
艺术不仅能改变人的局部行为,更能影响人的心灵深处!
艺术的直接目的直指人的审美人生!
艺术教育的最高目的是以一种优雅的审美态度生活!
……
这是海门新教育研究院院长许新海在“新艺术教育”研讨会致辞中的几句话。让艺术课程滋润儿童生命,以审美的眼光欣赏生活,促进完美人格成长,让生命朝向更完美,是海门新教育实验重镇的美好愿景。
2014年4月26日,莱芜市组织新教育教师一行51人,赴海门进行了2天半的参观学习,每天从上午8点到下午5点,几所学校10几个“剧组”向天南海北赶来的参会教师展演了精彩的舞台剧和几所学校的艺术课程叙事。这是海门运作长达5年来艺术教育课程研究的结晶。参会教师穿梭于不同的“剧场”,观摩和学习海门同行的表演。从舞台上师生们大胆创新改编的剧本,孩子们惟妙惟肖细致到每个情节的心理、神情和动作,以及古典与时尚混搭的音乐、舞蹈、美术、灯光完美结合的舞台设计,我感受分外真切,海门新教育人巨量的付出掷地有声,一头挑着课程,一头挑着生命,海门新教育的巨大能量,让课程在促进生命成长的路上渐开花结果。
倾听观赏,感受课程魅力
几部课程叙事,都是通过边叙事边展演的形式进行。第一部叙事是海门东洲国际学校的陈铁梅副校长进行的《穿越百幅名画》课程叙事。一幅行走在《渔歌唱晚》里的《千里江山图》,画作在音乐的旋律里缓缓流淌,画中的情景随乐声时缓时急,跌宕起伏,音乐和画作顿时有了画面感、韵律感,让人在音乐的语言里把眼睛叫醒,这个叙事的出场一下子把心抓住了,新颖震撼,这应该就是艺术形式完美结合的魔力。陈校长用“关注精神和儿童心理,体验情感与道德,想象超越知识,培养审美情感”这些概念阐述名画课程的建构特点。《穿越百幅名画》的课程架构的逻辑起点是基于儿童主题立场的“儿童在哪里,学校就在哪里”,以一到九年级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呈阶梯状架构课程体系:走进无邪世界,记忆金色童年,体悟温暖亲情,欣赏事情绝唱,拥抱美好生活,饱览大好河山,追寻生命价值,扬起智慧风帆,崇尚爱国情怀,咏唱正义之歌。只有不断直抵内心的思索,关注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弥合儿童和成人间的鸿沟,以儿童的视角建构课程体系,才会实现“入画”到“出画”的完美历程,才能将理性的智的欣赏与感性的情的欣赏融为一体,才会有儿童审美敏感力的质的飞跃。让课程适合儿童,让儿童在这些名画的穿越中,像艺术家一样思考。陈校长在报告中把“审美人生”四个大字清晰地投影在大屏幕上,并深情阐述:人,总有合理的欲望,高不可攀如圣人是不切实际的天方夜谭,但我们丝毫不能放弃审美为目的的人生情怀,并将之作为教育人一生的追求,因为我们有责任也有能力培养孩子的卓越人格,帮助他们汲汲追求丰富而充实的精神生活,过一种幸福、美好、快乐的人生。我想,这样的阐释对我们莱芜的教师来说应该从内心激起一种久违的感动。
沈荣老师在《儿童剧,让孩子过一种丰富多彩的幸福生活》的课程叙事中,穿插了《夏洛的网》、《守株待兔》、《鼹鼠的月亮河》等几部精彩的儿童剧演,孩子们恰到好处的神情、语言表达和表演动作,让我叹为观止。儿童剧的主题是朝向美好,从儿童中来,到儿童中去。一个学期也许只做这么一个有意义的课程。但是学生在阅读故事,排演剧本的活动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情感,孩子们体验合作互助,养成精益求精的习惯,这个过程,能擦亮孩子发现的眼睛,唤醒孩子沉睡的潜能,过程才是一切,过程就是目的。在过程中,孩子能不断汲取营养,汲取合作互助的精神力量,主动性和创造性也是潜移默化的。
东洲小学校长祝禧叙述了《穿越影视课程 涵养儿童灵性》的“大眼睛”影视课程。“大眼睛”影视课程是在前期一个个魅力社团、和一本本《魅力教室成长绿皮书》的研究实践上,更为宏大又添彩的一笔,是学校课程运作的又一大手笔。通过回味故事情节,续编故事,影片配音……这一些列的微课程实施,一部部世界经典儿童影片进入了儿童的生活,东洲小学的核心理念是“让儿童的世界充满魅力”,“大眼睛”影视课程通过学校编制的观影手册引领孩子在一部部影片的穿越中走向影片深处,让孩子的生活视野得以开阔,让儿童在魅力的世界里发展个性,提升审美感受力,审美创造力,丰富生命体验。
彩泥课程、京剧课程、山歌课程……通过参观几所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翻阅课程文本资料,两天的所见所闻,真切感受到海门实验区的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校本特色课程的开发,多年的研究,每所学校也都有几个能拿得出手的独具特色的艺术类样板课程,每所学校都积极挖掘本土资源和利用人文资源优势,努力开发适合学校发展的课程。
探索体验:生命高雅拔节
海门的艺术教育给予了我这样的信息:学校、班级课程文化的构建和打造,给师生、家长、课堂、校园甚至是社区的生活,带来了全新而又深刻的影响和变化。这些课程在研发和实施过程中,赋予了孩子美的眼光,美的心性,美的品味。不难想象,孩子们在穿越一本本儿童著作,一个个儿童剧本、编织一个个剧本故事,欣赏一部部经典影片的聚首、对话中,就是对阅读的再理解,再关注,是反刍的过程,让孩子更进一步产生深刻的心灵体验。读书活动演变为剧本展演,彩泥课程与动画片、书中的人物都产生了联结……艺术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在各学科中相互渗透,找到最恰当的切入点,课程就整合起来了。持续性的活动成为一种系列活动,演变为独具魅力的班级课程,学校课程。艺术课程的打造,给学校的发展和孩子的生命成长,架起了一个体验生活乐趣与生命潜能激发产生共鸣的支点,孩子们的视野丰富着,体验丰满着,个体生命人格也一步步走在朝向完整美好的路上,他们从谈吐到内心都会渐渐浸润得宁静和优雅。
在这些校本化课程叙事和展演中,我发现了一点共性,无论是献唱维也纳大厅的合唱团,还是影视同期声的小论坛,又或是几所学校穿插出演的舞台剧,都很潮,具有国际范。儿童剧创编自名童话、名小说、名寓言,名影片等这些经典。音乐剧、哑剧、生活情景剧……都是集舞蹈、背景音乐、小合唱、配音,语言与肢体表达为一体的,尊重原著,又加入新鲜元素,更符合孩子的天真活泼的天性。就如李庆明博士那句结结实实的话:所有的课程统称为儿童课程,所有的课程都应适应孩子,而不是让孩子来适应课程。这种儿童剧表演形式对于我们参观的老师来说是全新的。只从表面来看,能感觉到海门教师的视野更为开阔,艺术嗅觉更为灵敏,教学理念走在了我们的前面,具备一种大胆的创新和突破的精神,儿童课程的推进所注入的血液更为鲜活。教师的艺术生命也在探索和创新的中一路学习,一路创新,一路丰盈。
校长引领,打造提升团队
本次课程叙事不同于以往的研讨会,基本都是学校校长做汇报,站在学校的角度叙述新艺术教育项目的推进过程。引用马克思的一句话:人创造了环境,环境也创造了人。在学校大力推进艺术教育的大环境里,必然创造一个个热血的团队,一批批热爱艺术的勇士。海门附小的校长在报告中说;有的老师自己专门拜师学艺。有刻苦钻研精神的教师,他的发展会更快。
正如一位名家给予的赞誉:这是一种全方位的美学唤醒!这次见到东洲小学祝禧校长,内心波澜起伏。第一次见到她本人,是在2011年莱芜一中的新教育报告会上。从她身上,我读到了一位校长的“全面”。那次让我震撼的是整个海门东小在阅读课程方面的探索、研究、运作与创新。在海门东小,阅读课程已渗透到语、数、外、艺、体、德等各个学科,数学老师读《儿童文学》,音乐老师读《生态环境》,体育教师读《孩提时代》……阅读已成为该校教师的家常便饭!更令人钦佩的是,祝禧校长23年读书不辍,从师专读到研究生,她用自己的读书履历影响着自己的教师团队,也影响着学校的每个学生。祝禧校长对教师读书的苛求与鞭策,造就的是儒雅的教师队伍和文雅的学生群体。“全民阅读”的理想和阅读氛围在祝禧的学校里逐步实现了。在她所做的读书调查中,她把教师读书分成了有意思的“两个时期”:过多阅读文学书籍,以致还“停留在浪漫期”;过分专注于专业书籍,又过早地“跨越了浪漫期”。在她侃侃而谈的时候,我不禁问自己:“如果我是该校的一名老师,我能合格吗?”--起码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书读得少,思考也了了!还“停留在浪漫期”的我,面对读书反思这两样最普通的事,提升自我的最佳途径,作为老师,我倍感惶恐、空虚与不安!特别是小学教师这个“八爪鱼”的角色,读书的视野更要广。所以我认为,作为一校之魂的校长,自己就要努力成为一本底蕴丰厚的书,要有能力、水平、激情去思考去创造去玩转立校的理念、体制和做法,用文化的态度去缔造角角落落。要带好一所学校,要想出特色,首先看自己喜欢什么方向,有能力在哪个领域游刃有余地带好团队,不做无根之木,真正成为一个领跑者,一个锦上添花者。“路漫漫其修远兮”,成就一所学校的独特氛围,并非易事。海门东小从各种魅力社团到《魅力教室成长绿皮书》到如今的“大眼睛”影视课程的开发与运作,若没有一个高水平的教师团队,没有学校提供的促进教师自我成长的平台,没有健全的合作机制、评价机制是不会这样完美运作的,所以,再站在校长的角度,自己不断学习历练提升是人格引领的首要环节,带领团队、激励团队、发展团队,建立健全机制更为重要,既要宏观,更需微观。
人创造了环境,环境也创造了人,从海门每个学校十来年项目推进的状态来看,海门的教师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能量,高出我们一大截的专业水平也有目共睹,这种精神感染着每一位参观的教师。学校,需要一批批热爱创新改革的勇士,一批批勇于献身的花木兰。团队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才能有一种向上的氛围,才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的向前发展。
反思,如何朝向完美
在参观和欣赏了各校的精彩呈现和仅有的几节课堂展示后,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疑议:
第一、任何探索和实践都走在路上,不可能一下子真正完整和美好的。各校的艺术类校本课程可谓百花齐放,舞台表演技艺精湛。在这背后,学校在实施推进过程中,是否真正凸显了孩子自主的力量,关注了绝大部分的孩子的生命体验?孩子能否自由轻松地参与到课程的实践中,进而发挥自由的个性?课程叙事和展演魅力当然是他们单方面给予一个学校,一个班级的和一群孩子的。无论是校长的课程叙事,个别学生、家长的访谈视频,还是某位教师穿插叙述的小故事,只是以舞台概貌的形式呈现,细节的东西很模糊,真正缔造完美的教室,让这间教室,让这间教室里的课程,教室里的生活都朝向一种幸福完整,不仅仅是海门,应是我们全部学校和师生共同迈进和经营的教育生活。
第二、任何教育改革的阵地当然还是在课堂。学生个性的张扬和潜能的发挥还是在最自然的常态课堂和校园生活里,不是通过精雕几部剧作来实现的。从海门呈现的仅有的几节课堂展示,发现课堂并不很完美。一节引导孩子发现律动规律美的美术课,教师的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只是和孩子在一起大部分的游戏,而没有引领孩子真正归属到体悟对称律动的美感。一节《假如》读写绘课堂,教师想呈现的应是读、写、绘整合的艺术课堂,没有很好的完成学习任务,拘泥于发挥孩子“假如”的想象力的激发,想象表达过程无限拉长,学生的灵感在絮絮叨叨中走入死胡同。仅仅局限在让孩子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是远远不够的,让孩子在“假如”的问题上自己提出发现,绘画的,句子的,生与生互动,也许这堂课的效果更理想一些。《穿越百首名曲》的音乐欣赏课堂展示,是我最想看到的,这所学校这个年级的孩子的音乐基础在什么层次,这群上课的孩子的音乐鉴赏水平达到了什么程度我不知道,但他们进行乐感培养的“作坊活”我们窥见一斑:词曲格式、识谱听唱、听乐声谈体会、作为21世纪最美歌词的创作渊源、包括学堂乐歌的小知识点,文学的音乐的历史的若干知识都整合在这节课里面,这节音乐欣赏课的知识容量算比较大的。虽课堂效果一般,孩子的灵性没有激发出来,通过这么一节小课堂,看到我们与海门艺术教育层次上的差距。学校改革和师生成长的阵地永远是课堂,学校的课程改革搞得轰轰烈烈,而作为教师个体,追逐大流而不能忘了思考反思。在教育实践中,要不断学习拓展自己的知识结构,开拓自己教学的思维方式,更要遵循孩子的认知水平,从孩子的角度和思维能力出发,多一些理性思考,打造课堂阵地,才能打造优质的教育。
略微遗憾的是,时间短暂,步伐太快,没有和海门的教师进行私下深入的沟通和交流,只能从所见所闻中体悟他们的做法。具体的运作模式和运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解决办法等,我还是很模糊的。
回到我们自身。不可否认,我们莱芜也在做着类似的尝试,比如 “晨诵午读暮省”、“完美教室缔造”、“儿童课程开发”、“学校文化缔造”等等,尽管有的较为扎实,但遗憾的是,没有理论支撑、不懈坚持和相关机制保障,有些“课程”如昙花一现,走走过场,有气势没力度,有气场不深刻,收效甚微。在学校文化缔造上,提出一个美好的愿景,描绘一张完美的蓝图,并不太难。行动起来,困难显山露水,实践是高度复杂的。
我们更为缺少的是自我学习的提升,从几次新教育学习培训活动得出,我们的专业阅读势在必行,专业书籍中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的阅读又更为紧迫。教师的知识层次,学校文化积淀的厚度,发展的模式思想、根固历史,方方面面,制约了向前迈进的步伐。但是,很多学校知难而上,学校的教师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展现出巨大的创造力。巴普洛夫说,在你的工作中,在你的探索中,要有入迷的热情。热情,是任何研究的第一步。有了热情,再加入理性的思考和反思,在任何一项教育活动中,课堂实践中,多问几个朝向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不一哄而上跟风,回避问题,不反思不改进,做事情不浅尝辄止,保持执着,我们的教育会越做越好。
吃过鲜桃的人,是再也不会贪恋烂桃的,有了更高更广阔的视野,人格会蜕变,教学水平会提高,就像常丽华老师所说,既要找到自己的方向,也要全力以赴,破茧成蝶。新教育实验学校的成功经验给予我思想启迪--新教育,需要我们用细水长流、不急不躁、淡定和谐的心态来做,否则只能是“徒有形式,而无实效”的跟风运动!
第二篇:2010奎屯新教育实验考察学习10.7.4baog
关于参加2010年新教育实验年会活动的申请报告
尊敬的市领导:
新教育实验是全国“十一五”教育规划重点课题项目,我市自06年11月启动建设新教育实验区行动后,完成了实验课题的启动、申报,并通过了全国新教育实验课题组的审核,确定为全国“新教育实验十一五课题”实验区,也是新疆唯一的新教育实验区,至今已开展实验研究工作三年,取得了初步成果。新教育实验活动在我市展开面广,参与实验课题的学校众多(市属18所中小学、幼儿园都申报为实验课题学校)。按照全国新教育实验总课题组要求,实验区学校每年都要参加年会。
2010年全国“新教育实验”年会在石家庄召开,会议时间为7月9日——12日,今年新教育总课题组还将进行新教育实验阶段结题表彰会,并做课题阶段结题报告。今年新教育实验全国年会的主题是“校园文化建设”,年会通知要求学校管理者参加。我市实验区展厅资料及汇报总结已经准备完毕。
同时考虑到我市开展“两基”工作三年来,各个学校忙于“两基”迎检,长时间未与内地学校展开教学教研交流活动,我局建议以下人员参加本次全国教研活动:
1、教育局带队领导一名
2、教研中心教研员两名
3、吕军军二小党支部书记
4、招子光八中校长
以上共计5人。
详细活动内容安排及活动通知附后。
奎屯市教育局
2010年6月
第三篇:新教育实验总结
新教育实验工作总结
新教育与我校办学理念完全一致:近年来我校在推进新课程改革中,在全面落实和深化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正努力探寻一条新的教育之路。我们学校开展了大语文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读书活动;我们组织学生开展写日记活动,学生的日记水平、观察能力、写作能力和意志力等均有了明显提高。
现将本期以来所做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建班级图书角,营造书香班级。本学期,我校为每个班级配备了书柜,书柜内为学生个性阅读书籍,书由学生自带,存书量每人平均三本以上,相互交流阅读,提高阅读兴趣。班级掀起了积极读书的高潮。
二、每周选取国学经典和一首古诗词两首儿童诗或者是儿歌,充分利用晨诵课,和学生一起吟诵。通过熟读精背诗歌,提高语感,积累文学素养,为孩子们的成长打好底色。孩子们也在欣赏别人诗歌的同时,还能有感而发,自己创作小诗,为诗配画,进行写绘活动。
三、学会阅读对一个学生的一生都非常有用,学会阅读才会独立的学习,才能使自己的视野更宽。我每周有两节课的午读课,这两节课我会与学生一起共读,上好阅读指导课,以保证学生的“会读”。本学期我们一起阅读了《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等一些儿童书籍,孩子们阅读兴趣浓厚,对所读的内容孩子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及观点。孩子们几乎都能根据所读内容写出读后感。
四、师生共写随笔,成就个人发展之路。我校要求教师们立足于每一天的教育学习生活,撰写工作随笔、教学反思。在写随笔的过程中,体验生活,反思自己,促进超越自我,为教师专业成长奠定了坚定基础,在参加新教育实验这一学期来我校教师坚持每周写教育随笔,建立自己的博客,并经常上网与同行研讨教育教学方法并学习别人好的经验与方法。书写了数万字的笔记,并坚持指导学生写随笔,及读写绘,并进行批阅。对于孩子们的不断成长和点滴进步,我都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并不时地给他们打气,加油!一学期下来,大部分的孩子都有很大的进步,即使是学困生,也有了一点点的进步。
五、立足课堂,打造有效课堂,使课堂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殿堂。本学期我校举行了“课内比教学活动”,通过这次活动,我反思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向同行们学习,努力为自己的课堂添彩添色,实现高效。
六、为了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本期我还阅读了老师专业书籍《玫瑰与教育》(窦桂梅著),《怎样观课议课》(陈大伟著),《静悄悄的革命》([日]佐藤学著),《影响教师的100个经典教育案例》(胡明根主编)等,真是收益匪浅啊,书可以让人有思想、有气质、有内涵,所以下学期我要读更多的书,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我校的新教育实验工作之路不断走向纵深,我始终坚信“只要行动,就有收获”,扎扎实实,努力把新教育做出自己的特色!。
第四篇:新教育实验总结
新教育实验总结
郝戈庄初中
自开展新教育实验以来,在过去的半年里,我们远行在新教育实验的大道上,播下了汗水,收获了喜悦,让全体师生真正享受到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4月份,为促进新教育在我校顺利启动和逐步实施,我们镇小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校园书香环境人文熏陶,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品味,书香校园已初见成效,寝室文化、食堂文化、书香校园无形中陶冶着孩子们的情操,展望前景,我们仍需扬鞭奋进。现将我们的践行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
过去的半年,学校领导带头读书已蔚然成风,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学校领导班子一直把读书当作教师充电发展的底气工程,当成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奠基工程,当成开拓学校管理新思维的源头活水。学校重金购书,为了保证有书可读,学校从新华书店和网上选购了近万元的教育专著,保证了人手一册。为了达到阅读专业化,依据每个教师的岗位职务分工、专业特点制订了具体的《阅读计划》,做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奖惩分明。
二、师生互动:
4月27日郝戈庄初中中心学校新教育实验启动仪式在我校顺利举行,我们为新教育的启动献歌献辞———“点燃激情,放飞梦想”,自新教育启动后,我们克服学校财力、人员紧张等困难,加班加点在网上搜集有关朱永新《新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汇编成《朱永新新教育在线文库随笔系列》五辑、《朱永新家庭教育的八大理念》等八套教师学习丛书,供教师阅读,了解什么是新教育,并为教师设计了“营造书香校园,雨润师生心田”读书笔记本,老师们摘录新教育的五大观点,六大行动理念,阅读朱永新系列丛书,教师们在笔记本上流露出对学习朱永新新教育的赞叹、感言,部分教师的读书心得体会中一首首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小诗应韵而生,为学生设计了“毛毛虫变蝴蝶”读书手册,风过留声,雁过留痕,书读留香,我们为学生推荐新教育读书目录,发起读书宣言,让学生自己填写“我的读书小档案”,高年级的学生们将自己读书的积累收获整理出来,一起分享,写自己想说的话,低年级的孩子们自主描绘自己的小花园,一幅幅孩子们的作品脱颖而出,我坚持用晨诵、午读、暮省这样的方式,让书香充盈孩子们的童年,并坚持和孩子们一起写随笔,践行着新教育。
1.感悟童心,寻找共同的语言——师生同读一本书
为了使教师更加理解童心、感悟童心。在常态化的读书过程中我校坚持教师每学期至少阅读1本童书,其中班主任至少与学生同读1本童书,并写下自己的阅读感悟。让老师们在阅读中和学生一起交流、一起感悟。通过共读,师生的心贴得更近了,相互之间多了更多的理解,多了更多的语言密码,促进教师和孩子一起成长。2.课题引领,立足于推进理想课堂的研究
在追寻理想课堂的过程中,我们首先着力构建教师的达标课堂,构建行之有效的“高效课堂”,构建充满灵性的个性化课堂,让课堂成为学生最留恋的地带。我们科学分析我校近年来在教育上的特色,创建了适合学生,适合我校教学发展的“三段六式”课堂教学模式,即“预习、质疑——交流、展示——检测、反馈”模式,6月25日,我校王一杰老师代表我校,带着这种模式参加诸城市青年老师教学竞赛,喜获二等奖,这是对我们为构建理想课堂而努力的最好鼓励。经过半年的磨练,很多教师进步显著,教育教学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这些成绩的取得归功于新教育实验研究课题的开展,让梦中的理想课堂离我们越来越近。
3.笔记记心得,博客作交流
孩子们和老师们精美的读书笔记本中记满了践行新教育的心得体会,现如今新教育实验教师都有了自己的新教育博客,教师们纷纷将自己践行新教育过程的惊喜和取得成果展示在博客里,博客里有感悟、有心得„„..教师们在博客里相互交流践行新教育过程的惊喜和收获的。已受到各级教育部门领导的高度评价和临近乡镇兄弟学校慕名前来观摩学习。
三、孩子们的快乐时光:
1、每天20分钟的晨诵时光
开辟阅读的绿色通道,确保读书时间,每天早晨20分钟作为孩子们自由诵读时间。在这一段美好的时光里,孩子们坐在教室里捧着书如痴如醉,诵读自己喜爱的诗篇美文,从中寻找童年的快乐,享受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直到上课预备的音乐响起,他们才恋恋不舍地将书合起来。
2、每天难忘的午读时间
诵中外美文,读古今名著!每天中午在校园上空就会回荡起师生悦耳的诵读声:豪情的唐诗宋词、稚嫩的儿歌童谣、优美的中外名诗、激情的英语短句„„师生们真正进入诗歌,体验诗歌,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让师生的心灵得以自由舒展,以崭新的、富有活力的精神面貌面对每一天。
3、让“暮省”成为习惯
①书写心灵日记和随笔。每周要求各年级学生至少写1篇读书随笔或是绘一副画,让学生养成反思自我的行为习惯,感悟人生的真谛、生活的幸福。
②编写好书推荐卡。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欣赏、最喜爱的好书,做成卡片,挂在教室的推荐台上,供同学们参阅、交流。
③定期评选学生的优秀读书笔记,开展评选校园读书之星、读书小状元、啃书毛毛虫等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成功感和读书激情。
四、家长配合:
1、倡导“亲子共读”活动
读书活动要真正取得成效,争取家长的支持、配合至关重要。本学期我们分高、中、低年级分别下发“给家长的一封信”,呼吁家长开展“三个一”活动:每两周与孩子“逛一次书店,读一本书,出一份手抄报”,要求家长指导好孩子进行课外阅读。我们还要求教师通过“校信通”平台给家长写信,促进家校交流与沟通,让家长同孩子一起读书,一起交流,创设良好的学习型家庭氛围。在评比书香班级、读写标兵的同时开展书香家庭、书香家长的评比活动,把读书向家庭教育拓展,为创建学习型社会做贡献。
2、家校携手,在活动中品味读书之乐
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等活动,形成了家长、学生、教师互动交流的良好局面。学校还将部分作品制作成集锦,在读书节成果展中展出。现在,很多家长都能在茶余饭后和孩子一起读书,共享一段温馨的美好时光。读书活动走进家庭,发挥了学校教育无法代替的作用。书香校园向书香家庭的延伸,不仅仅让孩子多了一个阅读的场所,而且改变了孩子成长的环境。同时,亲子阅读使家长明白了:读书是人一辈子的事,为了孩子也为了自己,必须把阅读进行到底。
我们新教育人正走在新教育的“春天里”,沐浴着新教育的春风。为实现新教育的理想春天,为还孩子真正的幸福校园生活,我们全面推行“一班一品,一人一长”的创建活动,给孩子们每人一种兴趣爱好:我们开展了14个兴趣小组,拟定兴趣小组计划、实施方案,定岗定人定活动场地,我们牺牲休息时间,利用中午和每天下午第三节时间开展兴趣小组活动。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时刻警醒自己,必须时常捧起一本书,静心静气投入阅读之中。
如今远行在新教育实验大道上,我们会更加认真地去践行新教育,让它精髓渗入我心!相信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怀下,在卢山中学全体师生的不懈努力下,新教育在卢山中学一定会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郝戈庄初中 2012、12、25
第五篇:新教育实验总结
新教育计划
日照市第三实验小学 一年级五班陈玫含
自新教育实验在我们学校开展后,“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成为了每个老师新的追求目标。我们有计划的开展了晨诵、午读、读写绘等。孩子们也喜欢上了这样一种新的诵读以及读书方式,新教育的火花在逐渐燃烧、绚烂起来!
一、指导思想:
将以新教育的理念为根本,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促进学生真正成为敏感细腻,内涵丰富的优秀学生,并且使师生成为学习共同体,让整个班级形成书香气息芬芳馥郁、活泼向上的良好风尚。
二、实验目标:
1.发展学生个性和潜能,提高学生文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建立教育、教学、研究、学习一体化的教师职业生活方式,唤醒教育理想,激发教育热情,增强职业幸福体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让学生、教师、学校一起成长,走重品位、有特色、高质量的发展之路。
三、具体实施办法:
(一)师生读写
1.教师读写。
(1)本学期我决定至少读三本教育书籍,做好读书笔记,撰写读书心得,丰富充实自己的头脑,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2)做好读书活动管理:重视读书活动过程资料以及读书成果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归档,保证读书有果。
(3)注意平时教学工作中的积累。
2.学生读写
“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多读书可以丰富孩子的想象力,可以让他们幼小的心灵去感受大千世界的一切。多读书可以丰富他们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活跃他们的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
(1)学期初制订读书计划,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制订,根据班级情况为学生推荐读书目录,并建立“图书角”。设立借阅制度,动员学生经常借阅。
(2)建议家长为孩子营造书香家庭。
①为孩子建立小书柜。配合孩子的成长尽可能的充实相关图书
②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内容包括:读书给孩子听、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听孩子读书、一起观看有益的电视节目等。③ 帮孩子记录读书情况。内容包括:读书时间、内容、孩子说的话、家长的评价等。
④ 加强与其他家庭的联系。通过家庭间的联系,交流心得,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
3.评比汇报。
学期终进行优秀书香家庭、超级小书虫、小小故事家等评选活动,邀请家长共同参与。
(1)家庭阅读记录评比。比一比谁读的书最多,谁的收获最大。
(2)介绍我的小书架。学习整理书籍,并与其他孩子进行读书交流。同时,将优秀家庭的图书信息传递给其他家长,以促进书香家庭的建设。
(3)和爸爸妈妈一起读。家长和孩子向大家展示阅读情况,交流读书方法,推荐孩子们喜欢的书籍。
(4)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将自己画的故事。
4.亲子共读。
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家长可以尝试的写学生在家阅读的故事、亲子共读的感悟或自己的读书感悟。有条件的家长,在教育在线上注册,建立家长主题帖,在网上和家长进行交流,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二)读写绘实验
本学期继续将每周一次的读写绘进行到底。课前精心搜集符合儿童特点的读写绘作品,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要做到课后孩子有画想有话说。
1.每月班级举办一次的读、写、绘作品展览,评出优胜奖。
2.班内举行讲故事比赛。
3.评比汇报。
学期终进行优秀书香家庭、超级小书虫、小小故事家等评选活动,邀请家长共同参与。
(1)家庭阅读记录评比。比一比谁读的书最多,谁的收获最大。
(2)介绍我的小书架。学习整理书籍,并与其他孩子进行图书交流。同时,将优秀家庭的图书信息传递给其他家长,以促进书香家庭的建设。
(3)和爸爸妈妈一起读。家长和孩子向大家展示阅读情况,交流读书方法,推荐孩子们喜欢的书籍。
(4)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将自己画的故事展示给大家。新教育带领我们走入了一片新天地,孩子的点滴成绩体现了新教育的理念,老师在新教育中成长,孩子在新教育中成长,师生在共同成长中领略了新教育路上的旖旎风光,让我们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