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打造城乡环境亮点,建设优美宜居乡镇
打造城乡环境亮点
建设优美宜居乡镇
xx区xx镇把整治环境卫生作为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开展“三成联创”的突破口,坚持教育整治相结合,城乡上下齐互动,加大力度攻薄弱,达到了“整一片、净一片、保一片、亮一片”的目标,使城乡环境大变样。
一、完善机制,强化监管的权威性
为了确保综合整治工作切实有效开展,我们一方面坚持在整治工作的艰巨任务面前考验镇、村各部门的工作执行力,培养干部敢打硬仗的工作作风;另一方面,坚持在监管措施上做到落实、落严、落靠,以监管手段的严肃性、权威性,保证每一环节工作任务,高标准落到实处,具体在完善监管机制上做到了“四个切实落靠”。一是切实落靠领导保障机制。镇成立了以党委书记、镇长为组长、主管卫生副镇长为副组长、各办、中心主任、各村书记主任为成员的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要求每个领导成员即要挂帅又要出征,深入综合整治第一线,亲自组织、亲自参与、亲自解决具体问题,实行了镇村干部包村、包屯、包户、包地段的“一定四包”责任制,把综合整治成果记入个人政绩档案,作为年终考评的一项主要内容,提拔重用的一项重要条件,增强了
镇村干部的责任意识、紧迫意识、抓整治落实的意识。
二是切实落靠监督考核机制。通过镇环境卫生领导小组采用定期和不定期明察暗访的形式,对各村保洁工作进行考核,督促各村、社区整改落实,做到日检查、周评比、月考核,及时将检查考核结果在全镇范围内进行通报,对后进村领导进行问责谈话、限期整改,并通过组织镇村干部进行拉练检查的形式,在每阶段任务完成后都进行全方位的检查,进行现场点评、表扬先进、督促后进、强化整改。
三是切实落靠三级交叉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了镇村屯三级管理新模式,把镇清、村管、村民监督三位一体保障机制落到实处,对整治范围达到定人、定岗、定责,加强对环境卫生的全面监管。
四是切实落靠管理保洁机制。对各村卫生实行了层层发包,通过保洁公司集中清运,村级密切配合,村民主动监督的办法,实现垃圾每天定时清运,达到了日产日清,改变了过去垃圾乱堆放和卫生反弹现象严重的老大难问题。既规范了卫生整治的领导指挥体系,又使整治工作有条不紊地实施。
二、重点突破,强化整改的彻底性
针对全镇线长、面广、集中整治工作量大、难度大、强度大、要求严、标准高的实际,我们态度积极、满怀信心、毫不松懈动
摇意志和行为,坚持整治工作的标准,不敷衍了事,不做表面文章,不“雨过地皮湿”,抬高起点、明确重点、突破盲点、精雕细刻打造亮点,实行治理、整顿、监督、检查一条龙,做好治理工作,在打造宜居环境上下功夫。
一是大力清理垃圾,在环境改善上抓落实。出动大型车辆500余台次、人力2600余人次,清理垃圾20000立方米,柴草垛226 个,废木材240立方米,小广告400余条,挖排水沟3万延长米;对xx桥西两处垃圾场、xx龙九路管线下残雪和垃圾、xx两处垃圾堆、各村主干路两侧的生活垃圾等进行清理;对龙府小区集贸市场违规、违章板房进行清理,共清理集贸市场违规、违章板房10所;对xx温室小区、新区的生产生活垃圾进行了清理。
二是加大建设力度,在强化基础设施上抓落实。xx村村集体投入110万元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投入10万元为近30家特色餐饮业统一更换了牌匾;投入20万元为新区两侧安装宣传板近800块;投入30万元,在老区建设了2400平方米的文化娱乐广场;投入50余万元,对学校到环湖路的道路进行改造加宽。共建单位油公司投入142万元,对新区主路两侧进行改造,铺装人行道板和广场7000余平方米。
三是建设通村公路工程,在环境建设上抓落实。xx镇按照“执政为民教育年”活动的要求,把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
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近期,xx、久青、英勇三个村通村公路工程正式开工。此项通村公路工程总投资375.7万元,将在xx村陈俭屯、三角荒,久青村一、二屯,英勇村一、二、三、四屯铺设全长13775.63米的红砖路,预计10月上旬可完工。
四是重点突出治理整顿集贸市场,在环境整治上抓落实。龙府小区集贸市场。将龙府小区集贸市场违规、违章板房和摊床清理到指定区域内,出动4台吊车、板车等大型车辆,共清理集贸市场违规、违章板房10处,使龙府小区集贸市场秩序得到改善,木材市场。将木材市场迁至市城管局原垃圾场(位于老供应对面)地块作为新场地。组织人员对木材市场内的木材经销、砂石经销业户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核实了具体户数、木材及砂石量等。对66户木材经销户的房屋和35000立方米的木材进行了搬迁。砂石市场。对砂石市场25家经销户下发了搬迁通知单,强制拆除板房14户。二手车市场。共清理罐车84台,拆除板房3个;对沿路工程机械、塔吊架等进行了彻底清理;强制拆除违章建筑16户;协议拆除二公司公房4栋,清理住户12户;对近百台报废车进行拆解。
第二篇:建设城市精品打造宜居环境
建设精品工程彰显城市魅力
抓好精品工程建设,以精品工程打造城市亮点,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魅力,才能增强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近年来,我们通过精品路段、精品区域和精品项目改造建设,进一步加快了精品城市建设进程。在工程建设中,我们融入“件件是精品、个个是亮点”的理念,建设了惠源东区、天山水榭花都、东坡家园等一批精品住宅小区,建设了宏达路、泰安商业步行街、省级园林街道惠源路、玉兰大街、樱花大道、西南外环绿化带、神州岛、交通公园等一批精品街道和景观,城市建设亮点纷呈、精品频出,城市功能和形象不断提升,彰显了城市魅力。今年我们又实施了人民公园、樱花公园和大桥路升级改造三项重点城建工程,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和档次,改善人居生活环境。目前,三项重点城建工程中,樱花公园提前15天竣工,并正式开园;大桥路升级改造工程也提前竣工通车;人民公园一期工程月底可竣工。
城市建设工程,不建则已,建就得建成精品。建设城市精品,必须将精品意识贯穿到每一个工程建设环节, 大手笔、大动作,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全力打造城市建设精品,为城市增添新的亮点,不断彰显城市新的魅力。
一是建设城市精品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城市建筑、广场、道路等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中,在考虑视觉效果的同时,坚持宜居舒适原则,要注重在细节上下工夫,不断提高城市综合服务功能,通过细致入微的工作改善民生,让人们共享城市建设的成果,真正把工程建设成为利民惠民工程。
二是建设城市精品必须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瞄准国内外一流水平,突破规划误区,创新规划理念,高起点编制规划,体现城市规划的前瞻性、先导性和科学性。按照“繁荣、舒适”目标,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规划理念和先进技术,充分涵盖地方特点,突出特色,高水平设计,把精品项目打造出来。
三是建设城市精品必须高质量建设。在工程建设中要全程树立精品意识,严格招投标程序,选择高资质、高水平的施工企业进行施工建设;强化质量监管,增强科技含量,高标准、严要求,把每项工程建设成民心工程、廉政工程。
四是建设城市精品需要全社会参与。建设城市精品仅靠几个部门的力量的远远不够的,需要全社会参与,献计出力,齐手建设美好家园。可以通过公示建设项目,提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政议政意识,加强为城市建设出谋划策的积极性。可以通过媒体宣传、座谈会等各种方式广泛征集意见、建议,促进各项建设工作的不断完善。
第三篇:社区栽种花草树木 打造优美宜居环境
社区栽种花草树木
打造优美宜居环境
近日随着物业公司的顺利搬迁,社区把物业公司院内的法国梧桐、冬青及墙外的杨柳成功移植到亚龙花园小区内,树木成活率达到了100%,亚龙花园为社区居民营造了共计8000多平米的两大中心花园,其中法桐树1386棵,国槐、香花槐、柳树、杨树、塔松等1588棵,月季45000.棵,冬青、女贞40万棵,百日红、樱花、红叶梅、玉兰树等2100棵,总投资500万元,专业的绿化部门负责社区绿化工作,保证绿化保活率100%,社区林间小路蜿蜒曲折,或信步闲庭,或园中小憩,丝丝绿意和鸟语花香随处可见,亚龙花园被河北省园林局评为“河北省园林示范小区”。社区绿化整体布局紧凑有序,植物配置合理得当,层次感强,总体景观效果良好。
近年来,社区居委会对于社区环境建设高度重视,把它当成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社区以“绿化社区,美化社区”的理念为指导,逐步形成了“内养精气神,外养花草木,美化心灵与美化环境并行”的工作思路,努力营造以美化心灵促进美化环境,以美化环境促进美化心灵,绿色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协调的高水平的花园式社区。
社区在开发建设之初即引入了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在实现人车分流和生活区域得到保障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增加了小区的绿化面积,真正将立体绿化概念融入到建筑设计理念中,为小区居民提供了绿色、生态、文明的休闲生活平台。
社区绿化养护管理责任明确,措施合理有效 社区在对小区的绿化养护管理工作中,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结合小区实际和季节特点,认真及时的做好小区绿化的日常维护和养护工作。设有绿化负责人,划分责任区,各区域设专职人员全面负责各项绿化工作,并建立小区绿化档案,有针对性的做好小区绿化美化工作。由专人负责定期对绿地进行分类养护,包括修剪、打药、浇水、补植等工作,及时消除绿化死角,真正做到绿地内无杂草、清洁卫生,花坛图案清晰、色彩鲜艳,花朵繁茂,让小区三季有花,四季常绿,为人们提供一个宜人、舒适的居住环境。
总之,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在全力打造花园式社区的过程中,营造了良好的绿色环境氛围,并且极大的调动了广大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绿化美化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为共同创造一个安宁、绿色的人居环境而努力。
第四篇:打造宜居城乡环境 促进生态发展
打造宜居城乡环境 促进生态发展
为贯彻落实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下一步,城乡建设管理部门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攻坚克难,真抓实干,着力精细化地做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营造和谐、宜居的城乡环境,促进我市生态发展。
一是紧紧结合建设美丽乡村的要求,大力整治城乡“六乱”,抓好农村“五场”建设(即禽畜集中圈养场、机动车停放场、垃圾收集清运场、建筑材料堆放场、农副产品摆卖场)。二是是建立“六个统一”的保洁队伍(即统一着装、统一培训、统一管理、统一制度、统一设施、统一支付制度),通过落实“六个统一”,实现我市农村“五个没有”(即房前屋后没有零星垃圾,集镇(墟场)村间没有散放垃圾,公路沿线没有散落垃圾,河库塘渠没有漂浮垃圾,田间地头没有有害垃圾)。三是改革和完善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清扫、收集、运输、处理的办法和措施。通过落实“大分流、细分类、资源化、无害化”的工作目标,实现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同时通过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大垃圾分类设施设备建设力度、加大督查和考核力度,充分履行职责,落实主体责任,齐心协力,共同推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
第五篇:乡镇宜居环境建设行动实施方案
乡镇宜居环境建设行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全省“美丽XX·宜居环境建设”电视电话会议和XX市宜居环境建设暨“两违”综合治理行动视频会议精神,进一步推动“点线面”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着力改善城乡面貌、完善配套功能、提升城镇品位,加快打造“宜居和谐幸福深沪”,根据XX省、XX市、XX市三级宜居环境建设行动计划,并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我镇宜居环境建设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具体如下:
一、主要目标
以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点线面”攻坚计划为平台,强化品质意识,完善城镇规划,改善基础设施,强化城镇功能,提高环境质量,以“三边三节点”(山边、路边、水边,镇区中心节点、群众活动节点、交通枢纽节点)和特色景观带整治建设、景观提升和棚户区(危旧房)改造为重点,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落实在“五城同创”中打造深沪升级版的总要求,按照XX市关于晋南辅城的空间布局,充分发挥我镇依山面海、山水交融、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大力推进宜居生态城镇化,推动“点”从城乡社区向城镇“三边三节点”和美丽乡村拓展,“线”从公路沿线、绿道向镇域内道路管线拓展,“面”从小流域向滨海区域和旅游景区拓展,加快建设闽南特色、滨海风情和生态环保的“峙海金狮”,打造一座令“本地人留恋、外地人向往”的现代化小城镇。
二、重点任务
(一)“点”从城乡社区向城镇“三边三节点”、美丽乡村拓展
1、建设美丽乡村
(1)紧抓“六大工程”。按照“环境优美宜居、农民增收致富、民生保障有力、乡风文明和谐、体制机制健全”的总体目标,全力组织实施“美丽乡村”六大工程,努力建成“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
(2)突出示范带动。全面铺开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发挥运伙、科任、华海、华峰等示范村的带动作用,推动其他村(社区)进行整治改造。加快东华文伟公园、狮峰公园、科任滨海公园等村级公园建设进度,打造一批示范村、特色村。
(3)强化卫生考评。农村环境整治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工作。要加强城乡环卫保洁工作,加大城乡环卫保洁经费投入,进一步健全常态化管理制度,加大城乡环卫保洁考评工作力度,实行环卫保洁“六个一”工作机制,推行城乡环卫保洁工作市场化运作,进一步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有效改善全镇环境卫生。
2、整治“三边三节点”。依据《XX省宜居环境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加强“三边三节点”项目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闽宜居指办〔2014〕6号),把握三个突出,开展相应环境整治内容。“三边三节点”(即山边、水边、路边、镇区中心节点、群众活动节点、交通枢纽节点)要突出“见景互联”,体现“显山、露水、透绿”的景观整治要求,做到亲山近水、织绿成网,打造城镇特色景观走廊;突出“功能完善”,体现各类设施的合理布局,满足群众的生活、工作、休憩、交通等功能;突出“要素整治”,体现城镇天际线、城镇色彩、公共空间、视线廊道、建筑风格、夜景照明、环境雕塑、广告标识等景观整治内容,打造现代化城镇形象。
3、推进小城镇建设。以点带面,继续掀起小城镇建设新高潮,探索就地城镇化道路,通过旧区改造盘活低效用地,完善镇区功能配套。健全完善路网系统,科学规划公交网络,新建一批公交停靠站,方便群众工作和生活出行。着手规划设计深沪渔业休闲文化广场和烟墩山公园,提升绿化档次。继续推进镇域骨干公路亮化及绿化景观提升。加快凯歌体育管理学院建设步伐,不断提升城镇建设品位。
4、加快危旧房改造。城乡危旧房改造是关系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德政工程,也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焦点,要抢抓当前中央、省上各级重视棚户区改造、石结构房屋改造的有利时机,科学规划、分步实施、以点带面,加快改造步伐。力争通过五年努力基本完成危旧房改造任务。
(二)“线”从公路沿线、绿道向市政道路管线拓展
1、实施市政工程提升。雨污管网方面。要深入开展专项普查,完善配套,连线成网,积极配合市里面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供水管网方面,要全面完成中心镇区旧供水管网和一户一表改造,有效减少漏失率。同时,合理扩大供水区域,有效提高覆盖率。城镇道路方面,重点要疏通“断头路”、改造重要交通节点,形成方格网交通格局,畅通镇区内外交通衔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2、推进绿道网络建设。实施绿色通道工程,加快交通道路沿线绿化景观提升,加快完成金深公路绿化景观提升。
3、打造特色景观廊道。积极打造沿海大通道、大深线、金深路、华科路和疏港路拓宽景观提升带,作为宜居环境建设的精品示范工程。
(三)“面”上工作要治污治乱治违
1、治污。要抓紧抓好整治项目,加强现场监测和执法检查。总结之前小流域整治经验,进一步扩大整治规模,持续推进水系综合治理,开展近海水域和沟渠清淤整治,保护好河道、海湾生态环境,营造水清岸绿宜人城镇环境。
2、治乱。一是加强重点文保单位和旅游景点配套设施建设,改造提升服务设施水平,规范提升购物、餐饮等经营场所。二是加大综合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水平,强化镇区车辆停放,全面整治违规广告牌。三是继续加强渣土车专项治理,规范渣土车运营。四是全面严厉打击盗采海沙行为。
3、治违。抓“两违”专项整治。按属地负责原则,强力而不失时机地深入开展违法占地、违法建设专项整治行动,确保“两违”零增长。一方面,对现行“两违”,一律责令停止施工,依法坚决予以拆除;另一方面,要抓常态、促长效。要抓紧制定完善个人建房管理规定,畅通建房审批渠道,解决群众自建住房的合理需求。要严格落实省两办《关于深入开展违法建房整治工作的通知》,通过三年综合治理,“两违”蔓延势头得到全面遏制,基本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三、实施步骤
1、动员部署阶段(2014年1月-4月)。一是制定“宜居环境建设”实施方案,召开动员大会进行部署,及时成立领导机构,建立工作制度,明确责任分工。二是积极开展宣传活动,激发参与创建的积极性,大力营造浓烈的创建氛围。
2、组织实施阶段(2014年5月-2014年12月)。一是重点推进。各项重点工作要根据实际,分轻重缓急,先明确一批项目,重点推进。二是分期分批,有序推进。要成熟一批,建设一批,改造一批,循序渐进推进宜居环境综合建设。三是全面铺开。集中时间和人员,按照工作方案和目标要求开展各项工作,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注重提升城建管理水平。四是开展跟踪督促检查。要及时解决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3、总结提升阶段(年底)。进行全面回顾,按照方案要求对各村(社区)和镇直各单位落实情况开展检查,认真总结经验和不足评选奖励先进。同时,要力争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力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四、强化保障
宜居环境建设行动涉及面广、系统性强,必须通过推进机制创新,加强制度保障,促进形成整体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一要强化领导责任。镇政府将成立宜居环境建设指挥部,由许文倡镇长任总指挥,蔡建明武装部长、柯康灿组织委员、蔡开阳宣传委员、曾振奋副镇长、周先进副镇长、林金龙副镇长、朱志新副镇长任副总指挥。二要强化协同协作。由规划建设办总牵头,镇直各单位要认真对照工作,切实把各自的工作抓实、抓到位。规划建设办要抓好各项规划编制,指导各村(社区)深化和完善各项具体设计内容,确保规划有内容、设计有章法、实施无偏差。
三要强化资金保障。财政资金要给予优先保障,加强资金统筹归集,向宜居建设倾斜。同时,要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与上级部门多沟通、多争取。对于社会资金,要再放开一些领域和项目,吸引民营企业参与建设和运营。
四是强化督查考评。要建立强有力的推进机制,每月召开一次推进会,实行月通报、季考核,抓时效、抓调度、抓形象、抓进度。坚持定期督查与突击抽查相结合,针对发现的问题,限时督促整改,及时追踪复查,严格问责问效。
五是强化宣传引导。要努力扩大宣传实效,加强引导,激发全民支持参与宜居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形成人人参与环境整治、人人享有良好环境的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