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遗梦——1000字红楼梦半文言读后感

时间:2019-05-14 20:03: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红楼遗梦——1000字红楼梦半文言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红楼遗梦——1000字红楼梦半文言读后感》。

第一篇:红楼遗梦——1000字红楼梦半文言读后感

不负卿本生红楼

——览《红楼梦》记感

庭院深深深几许,几许深处有楼阁。

画栋雕梁繁似锦,彩绣辉煌佳如梦。

闻得名为红楼此,忽觉于梦楼已空。

无情最是有情处,不负卿本自红楼。

中华古典文化自以博大精深为传,其华又以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为菁;明清小说又以时之故,受众最为之广;《红楼梦》则为明清小说之巅峰,几经桎梏,颠沛流离,流传至今,实则不易。今幼生吾以余义断章,取六一十万笔墨之浅肤,斟得灼华。览记一通,文墨幽袅不绝,浩气磅礴,俯仰而阅,得几之妙,不甚癫喜。

红楼者,篇长且多艰。此大之作以宝黛之情为行进,实属不易之为。通观文史,孔雀南飞,梁祝化蝶,蒹葭关雎,珠玑溢丽。情艺之多悲,承贯古今,袭以儿女之情长,内务之灼奢,宗亲之繁复,礼教之残迫,族室之败没。俗缘一段,梦中无限温柔事;簪缨花柳,红楼空守悲情乡。造历幻缘,皆因嗔、痴、恨而生,又以离、癫、悲而绝,所谓“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亦可见梦阮先生笔力、心力一斑。

说到情动处,满眼泪阑珊。论及宝黛情长之最动人处,莫过落于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含耻辱情烈死金钏”:“林黛玉听了这话,如轰雷掣电,细细思之,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觉恳切,竟有万句言语,满心要说,只是半个字也不能吐,却怔怔的望着他。此时宝玉心中也有万句言语,不知从那一句上说起,却也怔怔的望着黛玉。”如所歌之“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宝黛两人之间“怔怔相望”,正于此怔怔之间,多少缠绵,多少无奈,不可尽否。

红楼之妙,另在其气。文者恢弘博大,笔者幽袅不绝。议浩气,八十章回,吞吐自如,七百人物,鱼贯而出,三十梦境,环环相扣。理不失情,情不离理,回环叠咏,情理具全;论隽气,移民排满、清宫内争、儒教宋学、易经八卦、譏纬金丹,缨络攒珠,蜷凤蟠螭,时清之能所遇,内务之能是,化线为网,变独成系,不著斧凿,寓见隽永。

绝妙之说,亦以其历。梦阮先生躬历陵谷沧桑,炎凉风霜,是有“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亦有“虽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其晨夕风露,阶柳庭花,亦未有妨我之襟怀笔墨者。”最后天不假年,“泪尽而逝”。

纵观红楼之宕伏,极尽人世之运事。儿女情长,姻缘啼笑,渐远渐无穷;身世沉浮,宗室兴衰,朝代更替,家国覆灭之悲溢于言表。静安先生有曰:“《红楼梦》一书,与一切喜剧相反,彻头彻尾之悲剧也。其大宗旨如上章所述,读者既知之矣。除主人公不计外,凡此书中之人,有与生活之欲相关系者,无不与苦痛相终始。而书中既不及写其生活之欲,则其苦痛自不得而写之,足以见二者如骖之靳,而永远的正义无往不逞其权力也。又吾国之文学,以挟乐天的精神故,故往往说诗歌的正义,善人必令其终,而恶人必离其罚。”

以挟乐天的精神故,故往往说诗歌的正义,善人必令其终,而恶人必离其罚,此亦吾国戏剧小说之特质也。此《红楼梦》之所以大背于吾国人之乐天精神,而其价值亦即存乎此,正所谓“无情最是有情处,不负卿本生红楼。”

第二篇:《红楼梦》读后感:梦红楼

《红楼梦》读后感:梦红楼

一百个人读《红楼梦》,有一百个人的看法:文学家读《红楼梦》,读的是一代名家曹雪琴留下的撼世的不朽传奇,惊叹于他的卓绝的文学才气;建筑学家读《红楼梦》,感叹天文地理无不精通的伟大建筑师对大观园的美妙的设计;历史学家读《红楼梦》,读的是封建社会制度的腐朽败坏,痛快于其黑暗的统治注定了其必将败亡的惨烈结局;自由主义者读到《红楼梦》,读出的是它封建制度、等级制度对人们的压迫和压榨,对生命的不尊重以及贵贱的划分令他们义愤填膺。三百多年前,曹雪芹一手创造了红楼梦的世界,三百年后,我捧着用新技术印刷而成的《红楼梦》,细细研读,依旧能够感受前人在故事中留下的思愁,聆听那隐没在故事最深层的倾诉,毫无间隙。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一个个角色跃然于纸上,不论好的还是坏的,他们都静静地在那个世界里上演一幕幕人生的戏剧,而我,置于一旁,只能默默惊叹着,做一个仰头观望浩瀚星空的远眺者,做着百万读者中的一员,关注着《红楼梦》的辉煌。

《红楼梦》讲述的是一个家族,一个朝代的故事,而曹雪芹偏偏以其中的女子作为本书的主体,细细诉说着家族的兴衰,大大小小的故事。作为主人公的贾宝玉,就是身在这粉红胭脂的队伍中,自然而然地就应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们的家族是因为家中一位女子进宫当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于是他们天天吟诗作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或许两个人都是浪漫的人,浪漫的人天生就不该相遇,因为生活不是浪漫,生活会将浪漫消磨得一干二净,最终,红玫瑰变成了墙上的蚊子血,白玫瑰成了胸口粘着的白米饭。所以,就让浪漫在最美的时候画上句号,在彼此的心中,留下幸福的回忆。

可是也许你会说,黛玉死的很悲惨,一点也不浪漫,关于这点,很多研究学者都不赞成高鄂的续书的,觉得黛玉不是最后的暴病身亡,有可能是投湖而亡。也许曹雪芹的本意非此,也许黛玉确实应该泪尽证前缘,这样不是更好吗?她牵挂着宝玉,用她全部的热情为这一知己痛哭,怀着深深的思念,这样的死,何尝不是高贵神圣的,然而高鄂没有这样写,他最终让黛玉很庸俗的指天愤恨,气极而亡。这不象我们认识的那个高傲自赏的黛玉,反而象个情场失意的一般女子。尽管如此,她最终是在贾府垮倒前离开这是非之地的,否则以她的脆弱,恐怕受不了那么大的刺激。所以能带着回忆离开他,是一种幸福。

宝玉和黛玉最终没有在一起,也许,这种缺憾也是一种无法言说的美,这样,也许就不会打扰到黛玉在我们心中的“仙女”的形象。你能想象黛玉洗手下厨做羹汤的场景吗?穿着破衣烂裙,甚至是要依靠袭人的救济,然后她当然无法再刻薄人,说闲话,只能独自垂泪,不关爱情,而是生活。当生活给宝黛的爱情画上巨大的问号时,黛玉能一如既往的爱着宝玉吗?爱情是美好的,可爱情过后的生活,却依然还要继续。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林黛玉作为灵魂人物,她与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丛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赏的空谷幽兰。林黛玉的自卑情结是命运所赐,也以此写成了她的命运。我们一边感慨着宝黛之间爱情的忠贞不渝;一边痛恨封建社会腐朽败坏,愤愤不平这宝黛爱情的真正凶手;一边惋惜这纯洁高贵、美丽坚贞但却是残缺遗憾的爱情!

从宝黛的爱情上来看,也许我们在惋惜的同时,也在思考着我们现在的爱情生活。轰轰烈烈,誓死不渝的爱情,是我们所追求的,我们靠着这份相互的欣赏与怜惜,共同守护着这份来之不易的感情。可爱情在时间面前,怎么不低头呢?我们要做到的,也许是要把这份爱情,转化为生活中的亲情,才能让爱人之间的情感延续下去。生活,不仅关乎爱情,美好的爱情只能用来回忆,而最后的亲情,才是我们继续下去的动力。这也许就是让我痴迷,又让我感动,让我难以释怀的《红楼梦》教给我的爱情之道。

第三篇:红楼一梦——《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一梦

——《红楼梦》读后感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纵观历史朝代,前尘滚滚、后世硝烟,人之历代经历生存都逃脱不了情感的洪潮。也正因为此塑造出了古今第一奇书《红楼梦》。《红楼》以其独到的文笔刻画出何谓情感的绝响。《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成书于1784年(清乾隆帝四十九年)。原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也是世界文学经典巨著之一。作者曹雪芹。整书以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荣、宁两府由盛到衰的过程。全面地描写封建社会末世的人性世态及种种无法调和的矛盾。初读红楼,是在少年时,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只知道随着书中令人怜爱的林妹妹而落泪,空叹世事无常,折煞了一对璧人儿。

此时再读红楼,已是步入社会,遍历人世百态,对书的体味更加深刻:

红楼,作为历史中的一叶典型的情感扁舟。成为了古代情感的终始递接到现代情感的开端,成为了情感史的递接桥梁。现在有多少人都在研究红楼,但是仍然参悟不透其中的高深与妙绝。

读罢此书,我看到了古人对情感的激烈执着、凄怨哀美,在强有力的精神推动下展现了他们对爱情在精神力上的质感。镜中花、水中月,月朦胧、鸟朦胧...他们那种精神上、肉体上的迷离情感,都含蕴着自己的愚蠢,封建思想的禁锢使得他们都成为了爱情的奴隶、历史情感中的悲剧角色。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疏离和冷淡。转身走开,徒留下的却是自己那苍凉、惨痛,甚至是可悲、可怜的脚印。也许爱情的悲剧存在于每个时代。痴也好,傻也好,所有一切的轰轰烈烈和遗憾惋惜都成为了历史潮流中的一点飞灰。樯橹灰飞湮灭般的痴缠恩怨都在历史的前进中被我们叹颂。每个时代都有自己不同的际遇和悲剧,歌功颂德和情感悲剧都是历史中不可少的一个点缀体。〈红楼梦〉在我看来是一部复杂、高深、抽象的文学巨作。书中的痴男怨女都在爱情光芒的笼罩下演绎着自己人生的悲和喜。然而每个时代都有它自己的悲剧,只是情感悲剧的方式会过去,可是情感与悲剧却不会流失,他们有他们自己的生活空间,也有自己的情感悲剧与体验。转眼看看我们自己,也许我们也有自己的悲剧历史可以观看,也许在发生,也许已经发生,只是我们都没有完全的看到红尘中情感悲剧的颗粒的漂移。

纵使黛玉和宝玉生存在了一起,但是也许他们过不了历史考验的每一天,在不同的历史角度观看也有着不同的结局。注定在一起的情感也许是在给予机会给他偿还,缘分就是这么微妙不可言,无论前生前世是谁欠了谁,今生今世是谁来报答谁,情感的冲击和铭刻都是人生中不可磨灭的烙印。

《红楼》一书。文中语言的精细、优美、哀怨,让我们不但体验了书中人物的凄凉与哀伤,也让我们体验到了文中描绘景色的华丽唯美和书中字里行间的古典美。或许也正是这些奇妙的文字,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流芳百世。

第四篇:梦回红楼——红楼梦读后感

梦回红楼

有人曾经说过:《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沉醉于爱情的人读到的是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缠绵悱恻;热衷于仕途的人读到的是贾雨村的趋炎附势;偏好于事业飞黄腾达的人读到的是王熙凤的机关算尽和探春的精敏能干。对于处于大学生活刚开始阶段的我来说,读《红楼梦》,读到的是为人处世的道理和对自己人生的思考。

刚进入大学,我的确感到万般不适应。再也不会有人专门为我准备丰盛的饭菜了,再也不会有人在早上反复叫我起床了,再也不会有人把自己碗里的肉夹到我碗里,而且很欣慰地告诉我:“你吃吧,我不喜欢吃肉。”现在我依然清晰地记得大学军训过后我便十分想家,想念家里的亲人,想念家里饭菜那熟悉的味道,甚至想念家里的点点滴滴。为此,我曾经流过最为真诚的眼泪,不仅在脸上,而且在心里。

现在回味那段经历,让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人生之中,有些事是必须要经历的。每个人都不可能一直生活在父母的庇护之下,总有一天,我们会像丰满了羽翼的鸟儿一样,离开庇护我们的那个港湾,飞向更广阔的天空。《红楼梦》中的黛玉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当她的母亲病逝扬州城之后,荣国府收养了她,至此,她离开了生她养她的家。我的思乡之痛比起黛玉来,可能不及万分之一,因为至少我还有着放假就可以回家的信念,而黛玉却只能一直寄人篱下。尽管贾母很疼爱黛玉,让她的吃穿用度一如宝玉,但是这种爱又怎么能和父母之爱相提并论呢?这不禁又让我想起了史湘云。“富贵又何为,襁褓之中父母违。转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史湘云自幼无父无母,无人真正疼爱。然而,她却有着极其顽强的品格。《红楼梦》中一回“湘云醉卧”极其生动地描绘了她率真的个性。处在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也必须学着像史湘云那样,用率真的个性与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大学之中,人际交往是每个人都必须面临的问题。学会如何与舍友友好地相处,学会如何与同学建立友谊,学会如何让别人认识你,了解你。从而不让自己变成一只刺猬,伤害那些想靠近我们的人。可是,想要做到这一点又谈何容易呢?因为我们很少信任比我们好的人,宁肯避免与他们交往。相反,我们常对与我们相似,和我们有着相同弱点的人吐露心声。我们并不希望改掉弱点,只是希望受到怜悯与鼓励。《红楼梦》中,宝钗和黛玉都是寄居在贾府,宝钗能够很好地笼络人心,然而黛玉却连别人和她开玩笑都禁不起。其实,这并不奇怪,早在薛家母子刚来荣国府时,薛姨妈就说过,住在贾府可以,但是他们的一切费用都由他们自己承担,所以宝钗在荣国府的顾虑肯定要比黛玉少很多。而黛玉却只能用清高来维护自己的尊严,从而让自己有一个精神的支柱,有活下去的勇气,所以,她往往给人以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觉。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差异所共同决定的结果。

正如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每个人拥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每个人有着自己的追求目标。因此,每个人都会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那些成林的树木,每一棵树都长得又细又长,为争取阳光,它们尽一切委婉的方式生长。然而生长在田野之间的一棵孤独的树,因为孤独,所以能肆意地伸展枝叶,长得像一把又大又粗又圆的伞。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迁就与忍让,就像那些密林中的树木一样,可是,在心灵的原野上,让我们成为一棵广受日照的大树。在读《红楼梦》时,我不禁把这句话于宝钗和黛玉这两个人物形象联系在一起。“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从宝钗所住的蘅芜院中的摆设以及她常年所食的“冷香丸”可以体会到曹雪芹笔下的宝钗的冷静与从容。她能够顺应时局,见机行事。正如判词中对宝钗的评价“停机德”。然而这一点,黛玉与宝钗不同,黛玉追寻的是自己内心的追求,在她心中,没有世俗功利,有的是对宝玉的痴情,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对封建礼教无声地反抗。一首《葬花吟》唱出了多少罹难者的心声。当别人都在关注枝头的花是如何明媚鲜艳时,又有多少人在意落花的价值?当人处在得意之时,很多人都会来搭讪,奉承,寒暄。而当人处在由盛转衰后,又有多少人会在意你曾经的辉煌,一如既往地对你呢?川端康成在《花未眠》中曾经写道::“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花开放,带有一种忧伤的美。”我觉得这种忧伤是由于花的每一次开放都意味着凋零的到来。人亦是如此,没有哪个人会一直与成功相伴,凋零在所难免。黛玉能过体味到凋零的花的价值,也体现出了她对弱者的同情。《世难容》中有一句这样写黛玉“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尽管如此,黛玉却还是坚守着自己内心的纯洁,坚持走向完美,坚持做时尚稀少的物种。这种坚持,带来了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一种是终究被发现了珍贵的内涵,被视为珍宝;一种是环境与情境的无法融通,走上死亡之路。可惜的是,发现了黛玉珍贵内涵的只有宝玉一人,最终黛玉还是“质本洁来还洁去”,“魂消香断有谁怜”。

宝钗有着自己的生存方式:迁就,忍让,顾全大局。而黛玉也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坚守心灵的一方净土。我不想随意地对宝钗和黛玉两人枉自评论谁是谁非,但我觉得我们可以借鉴她们两人的优点。学会与别人相处时如宝钗那样平和,不至于让别人过于尴尬,而在独处时可以像黛玉那样守住心灵的一方净土,从而不至于让自己在滚滚红尘之中迷失方向。

成长是一次注定孤独的旅行。每个人的独立性决定了不可能永远有人随你左右。这就需要我们在心灵深处,学着不向任何人寻求依附,我们必须学会自己承担。或许人生就是在这一次次孤独中学会承受,然后在承受中长大的。《红楼梦》中的宝玉,他选择了在内帷厮混,也就是选择了拒绝成长。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曾经热闹非凡的大观园到头来只落得个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

大学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同时也是我们真正走向社会的最后一个加油站。当我们拥有了湘云的宽宏大量,天真率直,有了宝钗的开朗豁达,随分从时,而且有了黛玉的纯洁性情,无功利羁绊的心态,那么我们的大学生活必然会有更多精彩的篇章,更多值得我们深思回味的瞬间。

一次梦回红楼,不仅是对《红楼梦》中人物的分析,而且是对现实生活的一次思考,同时也是对自己个性发展方向的一次规划。梦回红楼,思索人生哲理,感悟人生真谛。

第五篇:梦回红楼——红楼梦读后感

深夜时分,万籁俱静。我在那灯光下,独自想着那块顽石,想着那些令我梦萦魂牵的红楼女儿。不知不觉,眼前突然豁然开朗,定神一瞧,发现我竟然到了那令我心中无数次向往的地方——大观园。就在这一刻,心中的那份激动早已把这份宁静给打破,于是乎三步并作两步,我来到了门前。

轻轻的把门推开,吱呀一声,开了。所有的一切,竟然还是那么的熟悉。那块历经沧桑的牌匾,那遒劲有力的三个大字,一下子令我心中澎湃起来。思绪一下子闪回到了元春省亲的那个时候。梦中,我仿佛又看到了那华丽的游船,那漂亮的灯笼,那颇有气势的宫廷仪仗队.....泪水早已悄然顺着我的眼睑流了下来。只为元春感到悲哀。的确,身为贵妃的她,有着享之不尽的荣华富贵,有着君王的宠爱,可是我却知道她心中的那苦恼。深居皇宫,到了那见不得人的去处,弄得连自己的亲人都好好见不上面。正是平常百姓之家的那分亲人团聚,竟然不能够享有。这或许弄得她心神憔悴,心中感伤,可怜一好好的女儿,最终将自己的青春葬送在了这里。这怎能让我的内心平静!

继续独自前行。月色洒满在小路上,两边的植物看似长的极为茂盛,有点郁郁葱葱的味道。可是我知道,这个大观园,早已不是当时的那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园子了。如今,却是人去楼空,凄惨悲凉。故地重游,虽说是在梦里,可我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潇湘馆,三个大字突兀的呈现在我的眼前。幽静的竹林,在这么一个看不见繁星璀璨的夜晚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的令人感伤。林妹妹,你好苦!打小亲自尝遍双亲逝世的苦果,不远千里,来到贾府投靠。可是这里,却丝毫没有给你带来多少欢乐,反而令你生活在无限的忧伤和苦闷里。要不是这样,你怎么会写下“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千古绝唱呢!你就那样的离想你忘不掉的你的宝哥哥而去,你让他如何的心中怎能不悲恸!你怎能让我,这个普通的过客,不为你暗自落泪!暗自神伤!假如再有来生,我真心的祝愿你和他在一起吧,到时候,相信你的好姐妹,紫鹃,还有无数喜欢你的,支持你的人,从五湖四海,四面八方赶来,为你们送上最为真切的祝福。林妹妹,你定要在天堂里一切安好,好好的活着!不为什么,只为那个肯为你出家当和尚的“无事忙”。

啊!蘅芜院!这是宝姐姐住过的。宝姐姐,你是那样的端庄,身上有淡然的正统气息,你很有才华,甚至是有些时候喜欢帮助人,虽说现世里对你的争议非议很多,可是在我心里,你还是很好的。我在想,假如曹公不安排你,林妹妹,宝哥哥三人齐聚荣喜堂,而是让你去成功的去进宫待选,那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和发展呢?或许,我这样想,是有些自私,可是我不得不承认,还是林妹妹在我的心里稍稍重一些。虽说,你最终和宝哥哥喜结连理,可是我想,你也不觉得怎么幸福吧。你也当然令我感到同情,独守空房的苦楚命运,我很懂。“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身为商门商户的女儿,最终还是逃不过残酷,这是现实的残酷,命运的残酷。或许,“一个是枉自结呀,一个是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是对你和林妹妹,最公正的最为贴切的评论了。我当然也知道,你有那么一个被称作是“呆霸王”的哥哥,家中的烦恼,相信你也一定很困扰,也很无奈吧。

不知不觉,已经走过了三个地方。每一个地方,都给我不一样的感觉,不一样的感受。好怀念曾经的热闹啊!怡红院,一定要去看看。这个曾经是整个园子的核心,按理来说,它是见证喜和忧最多的地方。的确,“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应该是怡红院最为顶级的,最为华美的热闹场面了。可是这里,我又不由自主的悲伤起来。宝哥哥,这个被捧做凤凰的人,却在爱情这一方面,是如此的让人不为之叹息。那架子上的鹦鹉,此时正在唱着叫着最为悲凉的歌曲,似乎是在向这个匆匆而来的访客倾诉,又似乎是在为那含冤被逐的俏丫环晴雯哭诉。“池塘一夜秋风冷,吹散芰荷红玉影。”是啊,一场秋风,将所有的欢声笑语,将所有的快乐时光,将所有的美好回忆全部吹散,只留下那一片残荷,林妹妹喜欢的那一片残荷。还有一片荒凉,以及宝哥哥对林妹妹的无限的思念。此时,我有不禁想起了他们二人共读西厢,想起了芙蓉女儿诔,想起了那葬花吟,想起了那“展不开的眉头,挨不明的更漏。”想起了那个园子发生过的风风雨雨。往事不堪回首,的确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我好想不从梦中醒来,好想重温那一幕幕令我感动的瞬间,因为梦里的大观园,虽说早已繁华不在,却还是那么的美好。真想在里面住一住,体验一下那悲悲喜喜,好像仔细驻足,欣赏一下那角角落落,特有的唯美的风景。我更舍不得离开,更舍不得那亭台楼榭,那一汪春水,那潇湘馆的竹子。

还是安静的离开吧,我轻轻地来,轻轻地走,不带走园子的任何东西,因为她在我心里,依旧是那样的美,美的让人陶醉。

下载红楼遗梦——1000字红楼梦半文言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红楼遗梦——1000字红楼梦半文言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红楼迷梦 ----《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迷梦社管学院10社保一班2010282135唐方容那是在我高三毕业后的夏日,一个人在街上漫无目的的游荡,不知不觉,来到新华书店,那里有无尽的书,许多人沉迷在书海无法自拔。我随时拾......

    红楼梦字读后感(大全)

    红楼梦字读后感 《红楼梦》读后感2000字 俗话说得好,“男不看红楼,女不看西厢”。其意白见。但碍于《水浒》、《三国》等从牙牙学语起就阅读,再读已无多大意义。无奈之中,捧起......

    红楼无梦——话剧《红楼梦》观后感

    红楼无梦——观话剧《红楼梦》有感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一部久经传唱不息的经典之作,一段大喜大悲的荒唐生活,我们都曾艳羡所谓锦衣玉食的日子,我们也曾批......

    红楼梦里梦红楼——读《红楼梦》有感

    充满了纸自怜的标题的怨,,谁谈论了心的堕落?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给了我太多的眼泪,但她的青春美丽,更加可疑,更嫉妒的气质,吸引了我的注意。只能说大宇的生活是悲剧,她和宝玉两个小......

    读《红楼梦》有感:梦断红楼

    梦断红楼——读《红楼梦》有感颜锦绚(七年11班)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夜色凉如水,月色清如许。枕着悠悠玉笛声,浸着淡淡木兰香,入烟雨幻境,红楼一梦。纤纤素指......

    好书读后感:梦红楼

    梦红楼梦红楼“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认识《红楼梦》这本书时是在我三、四年级的时候,当时老师让我们多了解四大名著,而我看到这本......

    红楼梦读后感800-1000字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怀着一种压抑的心情开始读《红楼梦》了,印象中大观园的繁杂与喧闹似乎就是儿时对《红楼梦》的理解.宝玉的轻浮,黛玉的忧郁,宝钗的大方,刘姥姥的和善,凤姐......

    红楼梦读后感-红楼中的人生

    红楼中的人生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作者曹雪芹以泪和墨写下了这部《红楼梦》,他担心这部呕心沥血之作不被后人所理解,预料到会有人嘲笑他的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