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东区农村新经济组织发展情况汇报(5篇)

时间:2019-05-14 20:40: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湘东区农村新经济组织发展情况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湘东区农村新经济组织发展情况汇报》。

第一篇:湘东区农村新经济组织发展情况汇报

湘东区农村新经济组织发展情况汇报

一、我区农村新经济组织发展现状

我区现有人口39.8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9.6万人,2004年完成农业增加值5.78亿元,增长8.5;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433元,增长20.2。近年来,我区农村新经济组织呈现出了加快发展的态势,成为拉动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目前,全区共有

各类农村新经济组织36个,直接带动农户2万多户,占全区农业总人口的27.6。在各类组织中,以种养业比较突出,并涌现了一批典型示范经济组织。如1999年创办成立的老关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拥有年出栏生猪1000头以上的大型工厂化养殖基地8个,年出栏生猪300头以上的入社专业大户29户,年出栏生猪30头以上的入社农户512户,带动小型生猪养殖户1600多户。该社2003年被全国供销总社授予“全国示范专业合作社”荣誉称号,去年和今年相继被评为萍乡市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萍乡市农业产业化“十优龙头企业”和江西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再如2004年初成立的排上养猪协会,目前有会员109人,其中拥有100头以上良种母猪、年出栏200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有4户,拥有50头以上的良种母猪养殖大户有20户,其他养殖户年出栏生猪均在200头以上。又如江西天涯种业有限公司,以“公司 基地 农户”的形式,使南繁制种队伍扩大到5000人,发展年水稻育种面积10万亩,年工资收入最少为4000万元,最多可达到1亿元。还有今年开始建设的老关明鑫农场,是以发展种养、农业休闲观光为主的大型农村新经济组织,建成后仅养猪这一项就可实现年存栏2万头生猪,年销售生猪达5万头。以老关生猪养殖合作社、排上养猪协会、老关明鑫农场为龙头,加上其他小型生猪养殖基地,预计今年全区生猪销售量可达40万头以上,明年有望突破50万头。

二、我区农村新经济组织的主要特点

农村新经济组织是适应农村改革和发展的一项组织制度创新,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农产品流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个重要组成形式。近年来,我区农村新经济组织的发展主要有如下特点。

(一)在组建形式上,呈现出多元化发展。一是龙头带动型。由龙头企业牵头发起,主要是“公司 基地 农户”模式,基地挂靠龙头企业。如排上、东桥的食用菌生产加工基地,老关仁村培兴无公害蔬菜加工基地等。二是能人带动型。主要由长期从事种养、运销、经纪的能人或者大户牵头创办。如老关镇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

(二)在组织方式上,坚持民主自愿的原则。一是在发展原则上充分体现了农民自愿的原则。即农村新经济组织建立在土地延包30年不变,不侵犯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的基础上,农民可根据自己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自主决定是否加入和退出,入退自由。二是在内部管理上多数制定了章程,民主选举产生理事长或秘书长为主要负责人。三是在经营方针上坚持新经济组织与社(会)员共同发展的宗旨,在经济组织内部帮助社(会)员解决一家一户做不了、做不好的事情,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有很强的协作性。

(三)在利益联结上,利益主体独立性强。全区只有少数新经济组织有服务实体,大多数农村新经济组织关系比较松散,属于非实体性的,基本上没有建立起利益分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型经济关系,实行二次分配的更少。

三、我区农村新经济组织发展的主要经验

(一)实惠带动。我区人均耕地面积严重不足,土地合理流转不畅,农民依靠传统的耕种,难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增收较难。农民最讲实惠,不论是种植什么还是养殖什么,不管加入什么专业合作社还是参加什么协会,或者由什么公司组织去搞农业生产,只要是能实实在在赚到钱,能得到实惠,那么就会积极参与。因此,农村新经济组织以其一是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更好地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和特色,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二是能够通过参与产后的加工、营销等经营活动,延长产业链,使成员获得更多的增值利润。三是能够通过集体购销等交易环节上的联合,降低购销成本,扩大产品市场份额,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这三个方面的主要优势,吸引着广大农民主动加入。如老关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目前共带动农户2000多户。2004年,该社自繁自养、组织收购和销售生猪54000头,实现销售额5200万元,社员按平均销售水平可多增收190多万元,入社社员卖给专业社1头猪平均可赚250多元,且随时成交随时变现,比直接卖给屠户更实惠。再如排上养猪协会,收购会员的猪每公斤比当地市场价多出0.2元以上。

(二)保障销售。市场经济规则是以销定产,而许许多多农民没有掌握农产品销售渠道,没有外销订单,尤其是想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就更希望有极其顺畅的销路,使其生产的农产品可以及时销售出去,及时收回销售现金。实事证明,加入专业社(协会)或公司等农村经济组织,销售农产

品就得到了保障。如为确保生猪销售,老关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了一支由9人组成的销售队伍,专门负责收购和销售生猪。该社除每天固定销往萍乡城区50头以上生猪外,在广州、武汉、南昌、长沙等地设立了销售窗口,专门配备3辆运送生猪(带回饲料)专用车,专业社社员一有出栏生猪就可与专业社联系,专业社很快就会组织销售。同样,排上养猪协会拥有运送生

猪专用车,利用多年外销网络和规模优势,可以及时组织本地生猪销往南昌、深圳、珠海、潮洲等地,还打出了排上生猪的品牌。再有,江西天涯种业有限公司每年实行“订单合同”生产,“排上制种”已是省内外知名,甚至闻名国内外,不仅可以满足本省对杂交水稻种子的需要,还承担了中国种子公司海南分公司及广东、广西、湖南等10多个省的制种任务,2004年还有50万公斤优质杂交水稻种子远销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加入制种队伍的农民也是只管生产,不问销路。

(三)技术支持。发展农村种养业,技术是关键。因广大农民缺乏专业技术,掌握不了方便实用的种养方法。而农村新经济组织吸收了各方面的人才,掌握了各种先进实用技术,能够为广大农民提供技术支持。老关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聘请了12名生猪饲养、防疫治病的专业技术人员,经常举办培训班和向农户散发科技养殖资料等,并且上门指导传授养殖技术,开展防疫治病。一旦专业社社员发现生猪有病情只要联系专业社,就会马上得到专业社技术人员上门无偿服务。排上养猪协会在协会办公地点每半月出好一期生猪养殖技学习专栏,并制作《排上养猪技术简报》印发到会员手中,长期为会员提供技术咨询,并邀请唐人神集团、中大公司、深圳正大康地公司的专家教授到排上为养猪户传授科学养殖知识。江西天涯种业有限公司在长期生产过程中,一直是“广东农科院”、“隆平高科”等科研公司的生产单位,同时还与国内其它农业科研机构也有合作,其技术成果来源主要来自于上述科研单位,是唯一能独立繁育国内新型杂交水稻组合品种的专业队伍,特别是培养了将近万人的具有一定技术和丰富经验的熟练员工,具备了繁育20多万亩的生产能力。

(四)服务到位。农村新经济合作组织以自身特有的民办性、合作性和专业性等优势,把服务渗透到从生产到流通的各个环节,解决了村级“统”不了、政府部门包不了、农民单家独户办不了的许多问题,进一步完善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丰富了农村经营体制的内涵,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如老关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实行良种猪、饲料、药品(疫苗)联购分销一体化服务。该社2004年集中从外地引进良种公猪60头、良种母猪560头,分散到入社专业户和基地饲养,为社员新增良种仔猪15000多头。同时该社发挥规模优势,集中到厂家采购饲料,低售价分散销售给社员和基地,并对一时资金紧张的社员采取赊销仔猪和饲料的方式解决社员的资金困难问题,使社员享受到实惠服务。该社还统一采购生猪疫苗和药品,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分销给社员,使社员尽量少花钱。同样,排上养猪协会积极为入会养猪户提供生产、防疫、配料、销售等配套服务。协会成立之初,便与有关饲料厂家、兽药生产商达成协议,为会员养猪批量购买饲料和疫苗药品。协会在排上镇设有一个专门的服务点,有专人轮流值放,备有动物疫苗储藏冰箱,为养殖户及时解决生猪疫病防治问题,并以零利润、低利润方式为会员养猪做好服务,仅此每年可为会员们养猪减少养殖成本60余万元。

(五)跨区划协作。我区农村新经济组织大多数实行跨地区协作,这有效解决了小规模生产经营和大市场之间矛盾,实现了在更大范围内劳动力、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提高了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我区比较典型的经济组织,既有本地区的合作,也有跨地区的合作,合作形式呈多样化,如老关牲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入社社员不仅在老关本地,而且发展到了湘东、荷尧、下埠、排上等地,甚至跨过本省到了湖南等地,加强了与外省的相互协作。江西天涯种业有限公司走出江西,在海南闯天下,特别是加强了与省内外科研机构的技术协作,提高制种技术水平,树立产业品牌,打开产品销路,实现了更多的经济效益,公司所在地排上镇甚至被号称为“水稻育种第一镇”。

四、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我区农村新经济组织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好路子,积累了一些好经验,但现在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运作不够规范。农村新经济组织中松散型的多,紧密型的少。多数合作组织只是采取口头许诺方式与会(社)员建立利益关系,实行二次分配、风险共担的更少,没有形成有效的制度约束和风险调节机制。同时管理不够规范,存在多头管理和注册登记不规范的问题。二是地位偏低。不管是农户自发组织的还是通过政府行政手段组合在一起的,都未真正得到有关部门的认可,比如在信贷上,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尤其是那些刚组建、经济势力偏弱的组织),很难争取到各种类型贷款资金(包括小额信用贷款)。三是抗风险能力弱。现有合作组织数量少,尤其是规模小,且产品知名度低,占有市场的能力有限,因而合作组织很难抵御住市场经济风浪的冲击,故许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生存时间不长,多呈此伏彼起的状态。四是会(社)员素质有待提高。成员多是农民,文化底子薄,缺少搞市场经济必备的知识和发展合作经济的经验,驾驭市场风险能力较差。会(社)员合作意识不强,诚信意识较差,有利则入、无利则退、遇险则散,这都是合作组织发展中的一些不稳定因素。五是涉农服务跟不上。政府服务尤其是涉农技术服务跟不上,一定程度上影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究其原因,首先是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缺少,近几年几乎没有农业专业院校毕业生分配到机关事业单位,农业五站有编无人现象普遍存在;其次是乡镇一级人员分工不够合理,部分农技专业人员专业不对口,学无所用,大部分时间被用于忙完成经济指标、驻村事务;再次是基层乡镇财政较紧,农技服务经费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开展。

针对农村新经济组织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为使农村新经济组织进一步发展壮大,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农民增收,我们认为要从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提高思想认识,形成发展合力。农村新经济组织作为目前发展农村的最活跃因素,对加快农村生产力具有不可替代作用,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发展。要充分认识发展农村新经济组织是农户降低农业投入和风险,解决农产品销售难和技术难等问题,增加收入的可靠途径,把发展农村新经济组织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件大事来抓实抓好。

(二)优化运作机制,突出发展优势。一是要进一步优化组织结构。建立健全组织章程,确保组织健康持续发展。二是加强诚信机制建设。各农村新经济组织要自觉履行章程,以较好的信誉和效益赢得农户的信赖,特别要主动加强与银信部门的联系,争取信贷支持,自觉还贷付息,建立诚信合作的良好关系。三要加强与农户联系,保证产品来源稳定可靠。积极为农民生产提供项目、品种、技术、信息服务,引导农民按照市场要求改良品种,提高质量,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尽最大限度地实现“双赢”。四是加强与市场连接,确保产品销售渠道畅通。要以市场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各类农产品专业市场为主要目标,强化销售手段,不断扩大销售面,健全市场营销网络。

(三)强化扶持措施,提供发展保障。着力扶持一批带动能力强、运作机制灵活、发展前景广阔的农村新经济组织,如老关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排上养猪协会、老关明鑫农场、江西天涯种业有限公司等。对涉及农村新经济组织的有关收费,该降低标准的必须降低标准,该取消的取消,对政策规定的收费项目,实行定费制,由政务服务中心统一收取,使政策向发展农村新经济组织方面倾斜。适当放松对农村新经济组织信贷条件限制,下放贷款权限,提高贷款额度,用足用好用活信贷政策。

(四)延伸服务链条,增强发展活力。农村新经济组织要延伸服务链条,强化与农户的联结纽带,为农户搞好产前、产中、产后的各方面服务。积极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要开展生产,避免生产盲目性,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产出率和优质率,从而为经济组织提供充足、稳定、优质产品的原料供应渠道。经济组织要内强管理,外创品牌,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积极开展科技和技术创新,加强高科技成果引进、开发和应用,延伸产品加工层次和产品链条,增加附加值。

第二篇:湘东区农村新经济组织发展情况汇报[模版]

一、我区农村新经济组织发展现状我区现有人口39.8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9.6万人,20xx年完成农业增加值5.78亿元,增长8.5;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433元,增长20.2。近年来,我区农村新经济组织呈现出了加快发展的态势,成为拉动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目前,全区共有各类农村新经济组织36个,直接带动农户2万多户,占全区农业总人口的27.6。在各类组织中,以种养业比较突出,并涌现了一批典型示范经济组织。如1999年创办成立的老关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拥有年出栏生猪1000头以上的大型工厂化养殖基地8个,年出栏生猪300头以上的入社专业大户29户,年出栏生猪30头以上的入社农户512户,带动小型生猪养殖户1600多户。该社20xx年被全国供销总社授予“全国示范专业合作社”荣誉称号,去年和今年相继被评为萍乡市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萍乡市农业产业化“十优龙头企业”和江西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再如20xx年初成立的排上养猪协会,目前有会员109人,其中拥有100头以上良种母猪、年出栏20xx头以上的养殖大户有4户,拥有50头以上的良种母猪养殖大户有20户,其他养殖户年出栏生猪均在200头以上。又如江西天涯种业有限公司,以“公司 基地 农户”的形式,使南繁制种队伍扩大到5000人,发展年水稻育种面积10万亩,年工资收入最少为4000万元,最多可达到1亿元。还有今年开始建设的老关明鑫农场,是以发展种养、农业休闲观光为主的大型农村新经济组织,建成后仅养猪这一项就可实现年存栏2万头生猪,年销售生猪达5万头。以老关生猪养殖合作社、排上养猪协会、老关明鑫农场为龙头,加上其他小型生猪养殖基地,预计今年全区生猪销售量可达40万头以上,明年有望突破50万头。

二、我区农村新经济组织的主要特点农村新经济组织是适应农村改革和发展的一项组织制度创新,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农产品流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个重要组成形式。近年来,我区农村新经济组织的发展主要有如下特点。

(一)在组建形式上,呈现出多元化发展。一是龙头带动型。由龙头企业牵头发起,主要是“公司 基地 农户”模式,基地挂靠龙头企业。如排上、东桥的食用菌生产加工基地,老关仁村培兴无公害蔬菜加工基地等。二是能人带动型。主要由长期从事种养、运销、经纪的能人或者大户牵头创办。如老关镇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

(二)在组织方式上,坚持民主自愿的原则。一是在发展原则上充分体现了农民自愿的原则。即农村新经济组织建立在土地延包30年不变,不侵犯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的基础上,农民可根据自己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自主决定是否加入和退出,入退自由。二是在内部管理上多数制定了章程,民主选举产生理事长或秘书长为主要负责人。三是在经营方针上坚持新经济组织与社(会)员共同发展的宗旨,在经济组织内部帮助社(会)员解决一家一户做不了、做不好的事情,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有很强的协作性。

(三)在利益联结上,利益主体独立性强。全区只有少数新经济组织有服务实体,大多数农村新经济组织关系比较松散,属于非实体性的,基本上没有建立起利益分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型经济关系,实行二次分配的更少。

三、我区农村新经济组织发展的主要经验

(一)实惠带动。我区人均耕地面积严重不足,土地合理流转不畅,农民依靠传统的耕种,难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增收较难。农民最讲实惠,不论是种植什么还是养殖什么,不管加入什么专业合作社还是参加什么协会,或者由什么公司组织去搞农业生产,只要是能实实在在赚到钱,能得到实惠,那么就会积极参与。因此,农村新经济组织以其一是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更好地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和特色,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二是能够通过参与产后的加工、营销等经营活动,延长产业链,使成员获得更多的增值利润。三是能够通过集体购销等交易环节上的联合,降低购销成本,扩大产品市场份额,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这三个方面的主要优势,吸引着广大农民主动加入。如老关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目前共带动农户20xx多户。20xx年,该社自繁自养、组织收购和销售生猪54000头,实现销售额5200万元,社员按平均销售水平可多增收190多万元,入社社员卖给专业社1头猪平均可赚250多元,且随时成交随时变现,比直接卖给屠户更实惠。再如排上养猪协会,收购会员的猪每公斤比当地市场价多出0.2元以上。

(二)保障销售。市场经济规则是以销定产,而许许多多农民没有掌握农产品销售渠道,没有外销订单,尤其是想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就更希望有极其顺畅的销路,使其生产的农产品可以及时销售出去,及时收回销售现金。

第三篇:永兴诗社组织发展汇报

永兴诗社发展汇报材料

永兴诗社自成立以来,本着宏扬诗词、扶植新人、进步素养、打造品牌的目的,着力健全社团组织,着眼培养骨干、培养新人,旨在提高社员的创作水平,取得了较好成绩。现将永兴诗社组织发展汇报如下:

永兴诗社成立于2012年,发起人为项城市第七中学教师杜成、杨秋丽、夏玲玲3位老师和学生韩帅杰等13人。

一,诗社成立的紧迫感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三百篇开始,到第一位伟大诗人屈原为代表创作的楚辞,再到秦汉魏晋以来,中间人才辈出,诗星闪耀,创作了海量的四言古诗、五言诗、乐府诗、格律诗以及山水诗和民歌等等,可以说诗歌随着历史变迁,诗歌的涓涓细流汇聚成了汪洋大海。到了唐朝,中国诗歌更是达到鼎盛时期,创造了近5万首诗歌的流传,近百位独具风格的诗人的传奇,而李白、杜甫、白居易的成就不仅仅是创作了诗歌,更是把诗歌灵魂传给了中华民族。无论牙牙学语的孩童,还是街头巷尾的翁妪,都能随性一句“床前明月光”的乡思,一幅“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画意,一声“春风吹又生”的诗情,是诗歌增强了我们民族的凝聚力,是诗歌增加了我们民族的自豪感,是诗歌提高了我们民族的文化素质。

诗歌作为一种非常特殊的文学样式,本身蕴涵着综合的美,这种“综合的美”的存在必然决定诗歌创作对中学生的美育功能是其他任何文学样式都不可替代的,而“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在中学阶段又得到了更加充分的肯定。如《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2000 修订稿)在教学目的里规定“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努力开拓视野,注重培养审美情趣,不断提高文化品位,逐步形成健全人格”;在阅读方面也有明确,要“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诗歌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中学语文课程应更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时代在呼唤诗歌,我们需要来自身边生活的和年轻一代抒写的诗歌的熏陶。

然而,时至今日,我们突然发现诗歌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学生虽然依旧传唱着《青花瓷》,电视剧里虽然还播放着《临江仙》,语文课本上虽然还有诗歌那个单元,总觉得是不是少了些什么?“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我们自己的诗歌呢,我们时代的风流呢,我们用诗歌讴歌的新时期新风尚呢?所以不需要多深的理论,我们就应该明白我们缺少什么,是的,缺乏创作,缺乏指导我们的学生进行诗歌创作,为了文明的传承,为了文化的兴盛,为了祖国的未来,那就让我们利用诗社成立的机遇,指导中学生创作诗歌吧。

二、强化诗社组织建设,壮大队伍。

诗社成立伊始,我们就把诗社组织建设摆在了首位,建立健全了诗社组织结构、严谨的诗社规章制度与相干职员的职责条款,并在实际运作中不断加以完善,为适应诗社发展的需要,前后及时调剂充实诗社组织成员13人次。同时,构建全方位的诗社信息交换平台,建立了诗社成员通讯名录、诗社成员诗作记录等资料,以便把握社员动态,在平常管理中,以诗社QQ群、诗社博客、诗社人人网为阵地,做好诗社活动信息与诗歌创作的宣传工作,利用校阳光直播室和校多媒体等屡次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宣传,不断扩大诗社的知名度,几年来,永兴诗社在项城七中内得到广泛认可。几年来永兴诗社以韩帅杰社长王海洲副社长为核心共招收到103位成员,为诗社的发展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三、项城七中作家进校园论坛广泛联谊,举行活动。

2012年6月,项城七中邀请1次作家进校园活动。永兴社团作为项城七中唯一被邀请的社团应邀出席。来自永兴诗社编辑部部长杜成、杨秋丽、夏玲玲三位老师与韩帅杰等十余同学代表永兴诗社前往参加。出席本次会议的有周口日报社资深记者魏东,项城市讯编辑种松泉。除项城七中永兴诗社外,淮阳中学晨曦文学社社团代表也作为佳宾出席了本次会议。

本次大会首先由项城七中永兴诗社文学联合会会长杜成宣读了出席会议的导师,向魏东老师颁发聘书,标 志着作家与该校的联系向常态化迈进。接下来由魏东老师介绍了文学创作的经验。魏东老师主张多读书,学经典,读名作。项城市讯编辑种松泉,呼吁我们酷爱文学,并表示文学会比任何人都虔诚的陪伴你的一生,并向现场提问题目。项城七中杨秋丽老师则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来讲述文学存在的必要性,并表示希望我们从文学少年走向文学青年,祝贺我们的小诗人大有作为。

接下来的永兴诗社代表自由提问环节将此次活动推向高潮。李英同学代表诗社有幸得到一次向魏东老师提问的机会,韩帅杰同学表示在当今一个物质文明进步的社会,文学理论没法辨认毒奶粉的成份,古典文献也阻挡不了地沟油的泛滥,怎样才能让文学更好的给这个社会降降温呢?夏玲玲老师从精神是一个时代的灵魂角度做了出色的解答,引发在场同学们热烈的掌声。活动的最后,每位作家都用一句话祝愿所有的文学爱好者,然后与全体社团代表合影记念,本次活动圆满成功。

以此次论坛为契机,我们加强了与淮阳中学晨曦文学社的联系。

四、诗词风采展现大赛重视人才梯队配臵,新生代力量喜人。

每个中国人生命的深处都蛰伏着诗意,或许人的年岁越成长越需要这样一种温暖,需要我们生命年华中的浪漫,让我们从现实的纠葛中具有一种摆脱地心引力的气力。很多人都怀疑诗意走到了今天,诗对我们究竟是一种必须品还是一种奢侈品。但是,假如我们真的能愿意相信诗意是中国人生命中的必须品,我们或许真的就可以够过得诗意盎然。

2016年年初,为了传承经典文化,激起同学们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爱好之情,使理性与感性相结合,让学生进一步增强对诗词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我们模仿央视《百家讲坛》方式成功举行了重温最美古诗词诗词意象讲坛风采展现大赛。

五、笔写苍天原创诗歌大赛

为了吸收原创诗歌,鼓励诗歌创新,扩大永兴社影响力.使同学们增加对诗歌创作的酷爱之情,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我们于2015年11月下旬举行了此次“笔写苍天原创诗歌”大赛,共收到作品60余份,取得良好反响。

在取得以上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部分诗社成员存在着浮躁心态,热衷于参加诗歌活动的时间多,脚踏实地致力于诗歌创作的时间少;二是诗社成员对诗社活动的参与度存在着不均衡,个别诗社成员整体意识不强,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很少关注诗社博客,参与QQ群讨论不活跃,这对发挥大家的积极性和创作热情无疑是一种软肋。三是一些诗社成员之间还缺少有效沟通、联系与交换,彼其间还不能对作品进行坦诚批评,相互学习借鉴,还停留于个体的、封闭的、自我感觉的状态,这对进步诗歌创作水平,共同进步、提升作品质量也是不利的。

以上这些不足,值得我们在新的一年加以克服避免。

下一步永兴诗社的整体工作思路是:巩固阵地、拓展空间、培养新人,着力做好三篇文章,即以展开活动促发展,以培训创作练内功,以窗口建设聚人心。使诗社得到更好的发展。

主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搭好台子唱大戏,尽最大努力激起诗社成员的诗歌创作热情。紧密和兄弟中学联系,相互沟通。以同题诗的情势,紧扣生活进行诗歌创作,以季度为单位,加强诗作点评环节,强化成员间的诗歌学术交换氛围。千方百计想办法,组织好社员采风活动,激起创作灵感,深化成员间的友谊。

二、固本强基练内功,进步诗社成员的诗歌素养与水平。在新的一年,诗社把进步诗社成员整体创作水平摆在首位,沉下心来,狠抓创作,力争在诗社创作的质与量上实现双突破,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展开实质性的横向交换,不摆花架子,只求见真效,苦练内功,广交诗歌编辑、名家与诗人朋友,拓展诗歌发表阵地与地域。

三、窗口建设不放松,做好诗社的对外宣传和着手预备对2016级新生纳新工作,强化诗社QQ群、诗社博客、诗社博客圈的管理,进步诗社成员的参与意识,建立永兴诗社的知名度。相信永兴诗社的发展在上级领导的关注下在诗社成员的努力下会越来越兴盛。

第四篇: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共)

山西省农村专业经济组织发展模式分析

内容摘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完善,是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有效途径。本文研究了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的路径选择,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双高外向联合驱动模式。并指出通过政府职能作用的合理定位;完善市场、强化市场的引导作用;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发挥开放经济对农民合作组织的诱致性拉动作用,共同推动农民合作组织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双高外向联合驱动模式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是把传统农业改造成现代农业,实现工业化,而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我国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推动力,是促进农业增收增效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趋势良好,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给予其发展提供了大力的政策支持、立法保障和经济支持。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农民的综合素质不高、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内部治理机制不健全、外部发展环境仍不完善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一)国外相关研究

合作经济思想起源于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其三大代表人物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分别对合作经济思想做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并推动了合作化运动的实践。圣西门提出在合作中应该按照个人能力和贡献分配的思想;傅立叶构建了“法郎吉”和谐社会,充分肯定合作对生产力促进的作用,认为协作制度能使产量增加三倍。

西方学者对于合作经济理论的研究不断深入创新,融入了新制度经济学、产权经济学、交易费用理论、公共物品理论、博弈论等新内容,从不同侧面论证了合作社存在的合理性和现实性。俄罗斯“社会农学”创始人恰亚诺夫主张家庭农场制,通过分析农民家庭结构对农民农场组织的影响,提出家庭结构决定了家庭经济活动规模的上限和下限,在数量和质量上影响农场的组织状况。科斯、威廉姆森等的交易费用理论提出通过交易主体(农户)以合作组织形式降低交易成本,将交易成本内部化,提高交易效率。谢勒在贝恩的产业组织理论基本框架基础上提出“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分析范式。而以斯蒂格勒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认为应该是市场绩效和市场行为共同决定市场结构,三者之间是一种复杂的、相互作用的关系,而不是简单的、单向的关系。以布坎南和奥尔林为代表提出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制度的供给和需求如同公共物品的供给和需求,是基于集体行动的逻辑选择。纳什、夏普里等学者的“讨价还价”模型、Shapley值以及“核”概念拓展了合作博弈论,其指出成员决定是否加入合作社主要取决于合作社能为其带来多大的收益,并且这种合作组织只有提供与其他替代性的群体组织至少相当的收益时,才能保持稳定。

(二)国内相关研究

目前,关于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形成模式的研究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形成有无依托主体的角度,分为依托型和无依托型;二是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经营范围的角度,分为生产主体型、流通服务主体型和综合型的合作经济。现阶段我国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创新的模式选择主要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模式、社区农民协会模式和股份制合作模式等。

从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创新的途径,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创新分为市场自 1

发式模式与政府主导式模式。认为市场自发式实际上就是在市场作用下自发形成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而政府推动型与社会改造型都是由政府主导建立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即自下而上的农民自发组织形成和自上而下的政府推动型。

制度创新理论提出了制度创新的模式大致可分为诱致性制度创新和强制性制度创新。强制性制度创新是由政府命令和法律引入及实行,制度变迁的主体是国家或者政府,如国企改革。而诱致性制度创新指的是现行制度创新的变更或替代,或者是新制度创新的创造,它由个人或一群(个)人,在响应获利机会时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的,其主体是个体或者特定的组织,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对制度创新的需求与供给的分析来看,只有当制度创新需求者新的要求与上层决策者的收益预期趋于一致时,制度创新的新均衡才会形成。一种制度创新是从一个可供挑选的制度创新集合中选出来的,从生产和交易费用两方面考虑,它将比这个制度创新集合中的其他制度创新更有效。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由农民自发组建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最符合农民群体自身的利益要求。但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构建,需要大量的资源条件,在小规模农户占主导地位的农村,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一个相当困难的过程。与一般的营利性企业相比,合作组织的制度安排具有较强的反市场性,在一个完全遵从自由竞争机制的市场环境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制度安排处于市场机制失灵的边缘,对政府的扶持具有某种天然的倾向性。

我国各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各有不同,东部地区主要是龙头企业带动型、中部地区主要是能人牵头型、西部地区主要是政府主导型模式。吴素芳对宁夏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的路径选择中,提出政府推动的外生型发展模式、“专业大户+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支部+协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股份合作的组织发展模式等。王大庆基于传统的“公司+农户”模式所存在的缺陷,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产业+科技”CIS模式进行研究探索,通过对黑龙江省顺利村“三位一体循环经济模式”(CIS模式)的实践探讨分析,提出通过市场把科技、产业和农村合作组织有机结合起来,使其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从我国各地实践探索经验看,提高我国农民组织化程度的路径主要有:“农户+龙头企业+市场”模式;“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市场”模式;“农户+专业市场(基地)+市场”模式和“农户+中介组织+市场”模式。

双高外向驱动型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模式

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模式能够有效解决我国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问题,而目前我国更多的是农户与其他经济主体联合进入市场的合作行为模式,常见的是“公司+农户”模式,但该模式存在如下缺陷:多数契约为附和契约、买方垄断、企业违约现象时有发生等。从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又可以分为能人牵头型、龙头企业带动型、政府部门带动型等。按运行机制,可将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分为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社三大类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需要内外机制的共同推动,尤其是社会政策的支持是第一位的。

双高外向驱动型模式综合考虑市场、政府以及对外开放经济对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模式的驱动作用,重点突出开放经济对农民合作组织的诱致性拉动作用,通过市场驱动、政府推动和开放经济拉动联合促进农民合作组织的快速有效发展,是在二维度整合模型基础上拓展的三维度模型。李燕萍,涂乙冬(2009)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构建了市场调节、政府宏观调控的二维度整合模型,将其发展模式分为:双低驱动型、市场驱动型、政府驱动型和双高驱动型。认为双

低驱动型模式与经济发展呈高度负相关关系,而市场驱动型模式与经济发展水平呈高度正相关关系。他们主张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必须依靠市场调节和政府宏观调控二者的共同作用。

双高驱动模式是建立在市场制度比较完善以及政府职能高效的基础上的理想模式。目前我国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正在从双低驱动模式向市场驱动型或者是政府推动型模式转变,最终达到双高驱动型模式,但是双高驱动型模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数量很少。该模式结合了“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要求政府在各种税收、金融、土地流转、制度、法规上给予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足够的扶持力度和发展环境,加强对合作经营管理的监督。同时要求市场机制比较完善,通过价格杠杆诱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走上以经济利益最大化为原则的发展模式并遵循内部治理机制,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使社员总福利达到最优。

双高外向联合驱动型模式是在双高驱动模式的基础上,加大市场的开放程度,实行走出去的策略,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国内市场提高其知名度,打造知名品牌,并逐步走出国内市场,增加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提高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同时,还要实行引进来的策略,即通过不断开放市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可以吸收国外知名企业加入组织,形成一个跨国跨区域的大型合作组织。通过引入外资企业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制度,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以及依靠其较高的国外市场占有率,拉动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完善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提高合作经济组织的外部市场的占有率,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外向发展。各地可以考虑本地的客观实际,在明确各自权利和义务的条件下,把产供销统一起来,结成利益共同体,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进行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社组织,利用其信息、组织和网络的优势,在竞争中寻求国际合作,在合作中壮大自己,同时坚持立足国内市场与放眼世界市场相结合。

(三)结论和建议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的选择应该与该区域的资源禀赋相匹配。如果经济资源充裕、人力资源优良、市场规模较大,则倾向采用规范度高、结构紧密、统一实施管理与协调的实体性组织模式来运作经营;如果地区的经济资源约束较强、人力素质偏低、市场发育迟缓,则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的模式应采取灵活、规范度低、结构松散的、规模较小的组织类型;后者通过持续的发展和积累,在其经济能力和组织达到一定水平和规模时,存在向前者转化的组织行为动机。

(一)明确政府职能定位,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外部环境

政府不应过多的干预合作组织的内部经营管理,使其过度依赖于政府。农民组织与政府之间存在既相互依赖又相互矛盾的关系,而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单纯行政关系。政府应该从微观经济活动中脱离出来,其功能应该定位于:维护公平、公正原则,提供符合市场经济运转的法律制度和政策措施,为农民组织的建设提供制度和政策服务(韩晓翠,2006)。政府的职责是构建一个市场体系,规定社会经济政策,通过法律和政策对于市场进行整合管理,加强宣传教育、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改善公共交易设施、提供信息服务、加大财政信贷、提高金融支持、落实税收优惠等。尤其是当前农村金融缺位,政府应该建立层次分明、既公平竞争又分工协作,有利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多元化金融组织体系。建立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相适应的信贷规模,可以采用集团信贷模式、混合信贷模式、单户信贷模式。

(二)以市场为导向,引导合作组织的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必须依据市场需求生产农产品,不能脱离市场。亚当•斯密(1996)论述了分工协作在促进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性,指出在任何商品的整个生产过程中,都需要商人、运输者及其他许多劳动者的联合劳动。他分析研究了市场规模对社会分工和专业化水平的影响,认为市场的发育度是与某一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类型的选择是高度相关的,一个地区的市场规模越大,市场越完善,经济个体生产的专业化程度越高,并相应地投入专用度更高的生产资本,而这直接导致治理的规范度提高。反过来说,市场发育滞后的农村地区,由于市场规模极为有限,专业化程度较低,形成农民专业合作的公有资产的专用度较低,因而其组织形式缺乏规范化的内在动机。所以要不断完善市场结构,使其符合完全竞争市场条件。根据完全竞争市场的规模经济理论,合作经济组织应达到适度的规模。虽然从交易成本理论的观点出发,交易的次数越多交易成本越大,即组织的规模应该越大越好。但是规模越大,其内部管理成本增加,反而使其效率低下。

(三)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国际竞争能力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进一步发展,提高国际市场的占有率,要逐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领域,要引进来、走出去。通过国际交流和合作,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外的联合和合作,帮助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拓展市场和发展空间,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通过各方的决策者、专家和实践者共同参与,在经营管理上加强改革创新,积极引进实践经验丰富、有管理知识的专业人才来改善经营,提升管理质量和服务专业化水平,从而提高竞争力,并最终演变为规模巨大、专业化水平很高,具有重要地位和广泛影响的经济组织。其合作组织模式也需要适度的创新改革,可以考虑引入外资企业加入合作组织,既能获得外资企业的资金、技术、管理、服务支持,同时又能通过外企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增加国际市场的占有率,以便打造国际知名品牌,实现农产品的品牌经营战略。同时要加强国际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国内和国际项目在设计和资金使用上应加强协调,提高成效。

参考文献:

1.杨永华.发展经济学流派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

2.韩俊.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调查.上海远东出版社,2007

3.孙亚范.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4.李燕萍,涂乙冬.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研究——一个二维度整合模型.理论月刊,2009

5.王新利,李世武.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分析.农业经济问题,2007

6.韩俊.调查中国农村.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

7.张永丽.合作与不合作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欠发达地区市场化进程中的农民经济组织发展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8.傅晨.合作经济制度的传统与变迁[J].中国合作经济,2004(11)

第五篇: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调查

一、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县积极推动农村经营体制创新,不断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使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农民与市场对本稿件版权属于青年秘书网接的重要纽带,加速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全县经省市审批认定的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个,辐射农户##户,占农村总户数的##%,涉及四大主导产业10个项目,其中食用菌协会26个,烤烟、白瓜等经济作物协会10个,圆葱、韭菜、果树等果菜协会9个,猪、牛、羊、蜂等养殖协会7个,水稻协会2个。2004年,来自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总收入6.78亿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44%,各类经济组织为农民创收2.1亿元,户均增收7500元,人均增收1980元,有效牵动了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回顾我县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历程,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扶持引导是催生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立的重要前提。##农村经济组织的发展是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当时,一些农民基于生产、销售需要,自发组织起来,成立了一些小型的协会,以技术与协作为链接,小规模经营农产品。由于受交通、信息、技术及服务体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产品科技含量低下,投入产出效益不高,市场销售不畅,农民迫切需要建立和发展新型的自我服务组织,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因此,我们因势利导,成立了专门领导机构,及时出台了《##县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试点工作方案》、《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意见》等引导性文件,对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成员在信贷上予以支持,多次组织典型到各村现身说法,催生了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迅速建立完善。##镇食用菌协会成立较早,但以前由于人员少、实力弱,在引进项目、更新技术上均存在欠缺和漏洞。为了扶持黑木耳产业发展,县委、县政府先后筹资1800万元,建成了东北最大的黑木耳集散市场,有效推动了绥阳镇黑木耳协会的快速发展,在生产销售过程中,协会以##黑木耳山野菜批批发大市场为舞台,为农户提供统一的技术指导、统一采购生产资料、统一价格销售,既整合了品牌,又降低了成本,成为农民走向市场的“娘家人”和“源动力”。

(二)信息服务是提升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层次的得力抓手。在推进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中,我们注意开展多层次、多角度信息服务。挂靠科研机构,广泛开展培训。与省农科所、科研单位建立技术协作联系,在协会与院校之间牵线搭桥,为农民引进先进、实用的新技术、新品种,定期聘请专家集中或分散对合作组织会员进行技术培训,向农民传播新的经营理念。2004年,共举办有针对性培训班56期,培训成员3.87万人次,以经济合作组织为载体引进培育新品种38项、新技术18项,建设高标准示范园区35个,加快了科技推广步伐。健全信息网络,推进科技更新。全县102个行政村,已安装“村村通”73个,其中村级安装71个,镇经管站安装2个,安装总量占村数的71.6%,占有信号村的100%;向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无偿投放微机50台,占总村数的50%;开辟“致富之友”农业频道,整合电视、电话为农服务功能,实现“两电合一”,分期、分步骤跟踪解答农业生产技术难题1400余个。针对农业生产中的集中和突出问题,县电视台开辟专题节目共35期,有力促进了全县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农业新技术的普及。大肚川镇果树协会充分利用“村村通”学习推广果树科学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新技术,使全镇水果产量由1999年的4300万斤提升到2004年的6500万斤,促进果农人均增收2300元;并与日本果树协会开展交流合作,引进新品种试验、示范,引领了果树科学栽培的快速发展。

(三)多元并举是活化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潜能的有效途径。始终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因地制宜、不拘一格培育各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初步形成了“五型”并进的发展格局。一是专业协会型。推行“农户+农户”模式。##镇##村圆葱协会成立于2002年,他们紧紧依托地缘、资源优势,在会长##的带领下,加大培训和示范力度,圆葱面积由2002年的260亩迅速扩张至今年的4000亩,成为远近闻名的特色农业一品村。二是互助合作型。推行“致富能手+农户”模式。##镇##村致富能手##,针对农民在育菌环节投资大、风险高的实际,投入40万元开办液体菌包厂,实行工厂化集中育菌,以每袋0.9元低价卖给会员,今年共生产51万袋,全部销售一空,实现了“双赢”。三是利益共担型。推广“龙头企业+农户”模式,##烤烟协会上连企业,下连基地,指导烟农在扣棚、播种、假植、移栽及烘烤上严格按照规范化生产标准抓好落实,使##烟叶品质逐年提高,均价连年上涨,成为省级配料烟生产基地,烟叶面积由去年的3.1万亩发展至今年的4.2万亩,成为创税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主导产业。四是经济联合型。推广“村组+农户”模式。##镇每年水稻产量在2.3万吨左右,针对农民卖难问题,##村水稻专业协会以会员入股形式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申办“##”牌A级稻米绿色标志,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统一销售,每斤较原来多售0.2元,并在俄罗斯打开了市场。五是中介服务型。推广“中介机构+农户”模式。##镇经济人联手组建流通协会,发挥本地山产品和大牲畜资源富集优势,面向吉林市场,2004年组织销售松茸、蕨菜等山产品200余吨、大牲畜2000多头,交易额500多万元,促进农民增收300多元。

(四)规范管理是加快农村经济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基础保障。由于农民科技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对实现合作的认识不足,加之相关法律不健全,因而有相当一部分农民缺乏合作的积极主动性,致使当前合作的范围尚小,许多农村合作组织还处于初始化的摇摆不定的起步阶段。因而在具体的操作上,我们一是规范政府行为。经过初期一段直接扶持

之后,逐渐转向以指导和引导为主,逐步强化农民在合作组织中的主体地位。二是规范合作组织内部管理。层层成立理事会、监事会,发挥农民成员主体作用,增加农民成员的发言权;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新要求,引入有管理经验的能人行家参与治理,进一步提高了合作组织经营管理水平,使每个专业合作组织全部达到了“四有”,即有章程,有组织,有机构,有制度。三是完善利益分配机制。以订单等契约合作方式保证农民利益,逐步使合作组织与农户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大肚川亚麻厂组织农户以土地入股,包产包销,每年与农户签订技术服务和产品收购合同,有效规避了市场风险,形成了效益均沾的信用载体。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县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和矛盾。

一是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不够规范,特别是入社会员之间的利益关系过于松散,尚有很大的不稳定性。

二是运行机制不健全,内部缺乏有序管理,影响了合作组织整体功能的发挥。

三是牵动能人少,协会服务水平不高,还不能适应新时期农业发展要求。

三、对策及建议

坚持把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紧密结合,树立“抓中介、活流通、强服务、促发展、保增收”发展理念,努力形成组有专业大户,村有专业队伍,镇有合作公司,县有合作集团,产业有专业协会的农产品综合服务网络。

(一)营造良性发展氛围。充分运用政策导向作用,推动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健康发展。一是强化宣传。发挥电视、“村村通”网络平台作用,多层次、广视角向农民推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意义及内涵,提高农户参与发展的积极性,扩大合作组织影响力。通过树典型、搞对比,让农民消除与己无关思想,切实体会到参与发展的实惠。二是提供服务。进一步制定倾斜政策,组织工商、土地、财政、金融等部门在领照办证、场地征用、融资服务等方面给予扶持;农业、林业、畜牧等部门要在信息、项目、技术等方面大开绿灯,搞好服务。三是规范引导。指导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帮助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解决好各种矛盾纠纷,保护其合法权益,既不能钻法律空子,又要使其健康发展。四是强化管理。定期对实力强、前景好的合作组织管理者进行培训,强化诚信、合同教育,遵守市场规则和法律、法规,确保农村经济组织有序发展。

(二)完善内部运行机制。理顺好实体内部关系,着力做好三方面的规范。一是组织规范。坚持因地制宜方针,高层次、多样化指导,逐步从小到大,由松散变紧密,开展规范完善的合作组织体系。针对登记管理混乱问题,依据法律、法规,划清权属,监督合作组织及时注册,以免出现“黑组织”或非法组织。二是运行规范。在起步阶段,由政府参与发动、组织、协调,协会运转正常后,则要逐步退出,由会员按章民主推选负责人,进行民主管理。三是章程规范。指导合作组织完善各项制度,健全社员大会、董事会和监视会等内部组织,形成民主决策、合作服务和收益分配机制。

(三)多种形式参与创建。鉴于农民日益增长的合作需求与农民合作能力不足、经济实力不强的矛盾,利用农村已有组织资源,走多元化培育农民合作组织的路子。一是经济技术部门领办。鼓励农技推广、畜牧兽医等部门发挥技术、资产、营销网络等优势,吸收农民入股,随着规模群体的扩大,通过改制将一般市场中介服务组织逐步过渡到以农民为主体的合作组织。二是能人带头创办。支持专业经营大户、经济联合体、有技术专长的农民技术员或专业技术干部牵头领办,带动更多的农户投入专业生产当中。三是农民自愿联办。在缺乏带动力量的村屯,鼓励农民开展互助合作,自行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四龙头企业兴办。引导更多的有实力的工商企业进入农业领域,将扶植合作组织与建设产品基地结合起来,主动找农民联合,创办企业与农户两利的合作组织,尽快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体制。

(四)创新完善组织领导。切实抓好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综合、协调、指导和服务。一是坚持“尊重民意”原则。保证农民入退自由、互助合作,为会员提供所需经济技术服务,积极实行二次分配,让农民真正在参与过程中得到实惠。二是遵循客观规律。突出优势产业,推进经营体制创新,加快产业升级步伐,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先发展后规范,边发展边规范,以规范促发展。三是切实加强指导。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进行农产品注册和质量认证,实施品牌战略和标准化生产,创建“有机、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等品牌组织,积极参加国内外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四是搞好典型示范。进一步扶持发展现有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并向其它行业延伸,在总结推广经验基础上,逐步发展一批管理规范、经济和社会效益突出的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农村经济提速跃升。

下载湘东区农村新经济组织发展情况汇报(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湘东区农村新经济组织发展情况汇报(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正当其时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正当其时文/郑卫星 王福临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对农业和农村原有生产方式、经营模式、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是广大农村干部群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调查

    架起农民进入市场的桥梁---全市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调查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走向市场的重要载体。最近,我们对全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现状 1、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已初具规模、广泛分布、多类型并存。 调查表明,经过农村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中国部分省份和地区发展农村专业......

    加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建议

    关于进一步促进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建议 毕胜利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民间组织,是农业产业化的基本载体,它在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优化农村经济结......

    湘东区局申请2011年“标兵单位”汇报材料新

    夯实管理 创新方式 扎实推进专卖管理工作上水平——湘东区局申请专卖管理“标兵单位”汇报材料 近年来,湘东区局在省、市局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专卖管理上水平”的总体......

    关于全县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农村经营体制创新的有益探索关于全县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国家“一免两补”政策的出台,为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乘势而上,促进农......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调查[五篇范文]

    架起农民进入市场的桥梁---全市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调查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走向市场的重要载体。最近,我们对全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的报告★

    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尝试,近一年多来得到较快的发展,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注入了新的动力,在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科技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