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校红色文化及红色旅游普及现状调查报告
高校红色文化及红色旅游普及现状调查
亲爱的同学您好,红色文化是在如火如荼的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红色旅游是解读革命历史,学习革命精神的最佳途径及有效方式。下面请您认真填写以下问卷,您的支持会给我们的调查带来很大帮助,谢谢您的配合。
学院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
1、您平常出去休闲旅游的时间多吗?
A、很多B、较多C、一般D、很少E、不去
2、您觉得妨碍您进行休闲旅游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A、学业过重B、资金不足C、时间太少D、安全问题及无人陪同 E、其他__________
3、假如您打算进行休闲旅游,主要选择去哪些地方呢?
A、自然风光B、红色景区C、人文景观D、其他________
4、您对红色文化的了解有多少?
A、非常多B、比较多C、一般D、很少E、没有
5、您对红色旅游未来的发展态势抱着怎样的观点?
A、飞速发展B、稳步发展C、不看好
6、您是否有参加红色旅游的经历呢?
A、有B、没有C、一直想去,但是没有机会
7、您参加红色旅游是出于什么样的动机?(可多选)
A、敬佩为人B、激励自己、培养情操C、缅怀先烈
D、休闲放松、欣赏风景E、娱乐购物
8、您认为现在部分大学生对红色旅游不感兴趣的原因有哪些?
A、政治色彩过于浓厚B、文化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C、宣传力度不大,学生了解少D、与现实物质社会不搭,人们不愿意了解
9、倘若开展“红色旅游校园行”您愿意参与吗?
A、非常愿意B、愿意C、是情况而定D、不愿意
10、您对我国红色旅游未来发展有怎样的建议或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信息给予我们很大帮助,对此我们深表感谢!
第二篇:关于红色文化传承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红色文化传承现状的调查报告
摘要: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了解红色文化传承现状,在红色文化保护方面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样,重视红色文化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建设和谐文化,要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在党的建设、思想道德和经济建设等方面的功用。发掘和利用红色文化独特的价值功能,不仅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性,还对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影响的红色文化产业新品牌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字:红色文化 红色教育 传承
正文:红色,是中国革命的颜色,是属于中华民族的颜色。传承并发扬红色精神,可以使大家充分了解党史,坚定信念,积极维护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本市省级重点保护单位1个,地(市)级重点保护单位2个,县(市)级重点保护单位6个;有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个,地(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7个,县(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6个。全市烈士陵园占地总面积71233平方米,共安葬烈士946名,展出807名烈士的事迹合遗物。
革命烈士陵园内松柏环抱、绿荫满园、安静庄严,宛若我们今天参观烈士陵园的心情————肃穆、感动。烈士,一个让人敬佩又感动的词语。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似乎已经遗忘了这个词语,美好而安逸的生活让我们心中很少有激情。但那天的参观,让我们的血液再次沸腾。
几十年来,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已深入人心,这种奉献精神体现了中华儿女的精神风貌和革命斗志,我们在烈士墓前鞠了躬,那不是普普通通的一鞠躬,那是充满敬意的充满情感的一个弯腰。我们献了花,那是凝聚着我们无限情感的一束鲜花,或许先烈们也在看着我们,这样一代新中国的中华儿女,如何来完成他们未完的使命。
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生命更崇高的意义在于为人民付出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烈士永生、浩气长存!我曾怀疑过人的永生,但当乐观豁达,坚定的信念无私的奉献精神汇聚到一个人或一群人身上时,那便是永生。烈士们已经离开了我们,解读他们,只能通过一块块碑文,一座座坟墓。从他们附近走过,仿佛接受了人生的洗礼。此次学习升华了我们的精神世界,我们真切的感受到革命先烈们的英雄气概,深切体验到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无数的革命先烈们——您好!我们在向您们真诚的瞻仰,我们更会永远地向您们——学习致敬!
革命先烈们在战场上书写了革命的传奇,留下了传诵千古的著作、诗词,而后人们,也用那一部部感人肺腑的影视、文学作品和激动人心的歌曲,来纪念他们的丰功伟业。今年“五四”运动九十五周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五周年,重温峥嵘岁月,让我们在红色经典的感召下,学党史,感党恩,团结一心跟党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谱写新篇章!在市图书馆,多年来收藏的书刊、图片、挂件、音像出版物(光盘)等展品,共计1827册(枚),包括经典著作114册、中共党史147册、党史人物传记231册、解放军史69册、新中国史104册、红色期刊237册、音像制品426盘、毛泽东像章207枚以及伟人挂历、历史画等。有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小说《红岩》、《红日》、被合称为“三红一创,山青保林”的《青春之歌》《保卫延安》《林海雪原》、电影《中华儿女》《铁道游击队》《红色娘子军》,人物传记《周恩来》《焦裕禄》、歌曲《义勇军进行曲》《东方红》《保卫黄河》《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唱祖国》《唱支山歌给党听》(文革前)《党啊,亲爱的妈妈》《春天的故事》《我的祖国》《走进新时代》等,全都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成长壮大的历史中方方面面的社会生活。在历史上,红色书籍影响了一代代人。
书中战士们吃苦耐劳,与敌人做艰苦的斗争,在斗争中,战士们高度发挥了军人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战胜了常人所难以忍受的艰苦,克服了想像不到的困难,书里的每一个人物都那么活灵活现,个性十足。对他们来说,死,毫不可怕,鲜血,更是为着这一片他们深爱着的土地,为着他们那可亲可爱的乡亲们所流的。无论在多么危急的情况下,都吓不退他们,因为心中的一个信念——真正地解放人民,支持着他们在狂风暴雪中一次次站起,直至最后的胜利。他们对自己人生的目标,执着地追求着,不畏层层险阻,即使是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地步,也甘愿拼死一搏,也许他们认为:面对自己的人生,唯有拼过,才了无遗憾。如果一个人没有理想,便会对自己的前途、要走的路感到迷茫,徘徊不定,成为迷途的羔羊,在黑暗中消逝。
作为当代大学生,一定要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并具备坚强的意志力、勇于拼搏的气魄,决不放弃的信念,那么在精神上永远是无法被击倒的,不会因中途的失败而放弃自己的理想。理想,是人生的灯塔,更是人生的彼岸。有了理想这盏明灯的指引,我们才不会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前进的方向。
在迎接“五四”运动九十五周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五周年的日子里,人们欣喜地看到,“红色文化春潮涌”,无论是曾激励了几代人前进的红色经典,还是新创作、新推出的红色文化,都受到人们,包括年轻人的青睐,也引发了人们关于如何把红色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的思考。当然,传承红色文化,不仅仅是怀旧,不仅仅是简单重复前人的劳动,更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随着时代的变化,如何让红色文化的核心价值与新时代的价值观念相对接,找到新的表达方式与人们的审美需求相结合,已经成为新的课题。因此有专家呼吁,要谨防红色文化的形式主义化、空壳化,传承不能老是局限在传统爱国主义教育的层次上,需要不断开掘价值新内涵,更加关注、尊重人性,贴近人的心灵,要能够给一代又一代人新鲜的、具有时代气息的东西。针对红色文化传承将面对的种种问题,我们做了红色文化传承情况调查问卷,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面对市区及周边农村不同居民,共调查市男性居民约520人,女性约480人,其中中共党员约200人,其余多为群众和共青团员。调查表反映出以下问题:
1、了解红色知识并对红色知识感兴趣的人群多为在校本科生、专科生、从事红色教育工作者及老年人,红色知识存在局部化、局限化等问题
2、群众重视红色文化程度不高,只有约230人认为红色文化在当代社会有重要价值,大多数公民不重视红色文化,不了解红色文化在当今社会的存在意义
3、宣传红色文化方式单一,大多是以自主上网了解或在课堂上了解,导致群众对红色文化了解较少
4、大多群众参加红色文化普及活动及红色教育活动较少.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是人类历史舞台上的四大主角。文化是人的精神家园。当今中国社会,正处在一个历史的拐点上。续写辉煌历史,完成民族复兴,实现大国崛起,已成为中国人特别是中国年轻一代的一种强烈的愿望。根据调查结果和现状,提出以下建议:
1、要充分发挥微博等网络新媒体等大众传媒的作用。通过网络将红色文化传播传承,充分利用网络人群广的特点,鼓励网络上对红色文化的传播。
2、有关部门和机构可以利用电影电视多举办一些有关于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的文化活动。同时,让红色文化走进农村和社区,走进人们大众的心中。让红色精神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也丰富人们的生活。
3、探寻红色遗迹,寻找本地区的红色遗迹,搜寻红色资料,提倡大家关注红色文化。同时,针对调研的现状作出针对性的保护措施,让红色遗迹源远流长。
4、重视学生的红色文化宣传和教育。针对儿童,可以制作易于被孩子接受的反映红色精神的动画片,多讲一些适合他们听的红色英雄小故事,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了解红色文化作品。对于青年学生,可以开设一些课程,让学生们有机会学习红色文化。
5、倡导学习红色文化作品的风气,推荐红色文化数目,鼓励大家读书,写心得体会,学习红色作品,弘扬红色精神。例如,读书心得交流会以及征文活动等。
总结: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红色文化在中国文化长河中有着巨大作用。红色文化蕴含了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见证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理想和信仰顽强拼搏。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征程中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这些精神是红色文化的精髓,是激励人们开拓进取、矢志不渝的强大精神支柱,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弘扬这些红色精神。和平建设时期形成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就是红色文化得以传承的体现。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传承红色文化是我们的责任。重视红色文化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建设和谐文化,要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在党的建设、思想道德和经济建设等方面的功用。我们责无旁贷,要做红色文化的传承者,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者,让星星之火在今天燎原!
一代又一代过去了,红色革命文化传承的重任又落在了我们这一代肩上,我们要有能力能力唤起红色文化时那激情燃烧的岁月,要庄重保证严肃的历史记忆和反思不完全演变成脱离现实的怀旧时尚。坚定高举团旗跟党走的信念,增强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认同和热爱,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觉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调研活动已经结束,但我们对红色精神的宣传教育永远不能结束,让我们牢记历史,展望未来,以革命精神为指引,去努力创造属于我们时代的辉煌,属于我们民族的辉煌!
参考文献
[1].红色文化网
[2].钟利民,曾敏红色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浅析 [3].马强德育视角下的红色文化内涵与价值利用 [4].程东旺黄伟良红色文化的价值形态与德育功能探析
第三篇:红色旅游文化
1、红色旅游文化现状调查
(1)红色旅游的内涵及起源 内涵
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革命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历史知识、缅怀先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活动[1]。红色旅游所凭借的红色旅游资源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新中国成立以前,包括长征时期、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重要时期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它们作为全国人民宝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构成了丰富而特色鲜明的红色旅游资源。起源
红色旅游起源于20世纪60、70年代瞻仰革命圣地的热潮,但当时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旅游活动。80年代中后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不断得到满足,解决了基本生存需求之后,人们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在此背景下,国内旅游迅速崛起。革命圣地、纪念地凭借多年来一直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条件,开始发展旅游业。这些地区原有的旅游六要素大致配套,加上已有较高知名度,相比其他地区获得了不少发展先机,人们走向这些地区进行参观游览。这个阶段可以认为是红色旅游的真正起步阶段。90年代中后期,抗战胜利 50周年、建国50周年、建党80周年等重大纪念活动为红色旅游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加强宣传报道,举办内容丰富的纪念活动,红色旅游创造了一个历史性的接待高峰。2004年2月,沪、京、赣等7省市共同签署了《郑州宣言》,提出了“打造红色旅游品牌,推动红色旅游大潮”口号,拉开了 发展红色旅游对于加强革命传红色旅游热潮的序幕。国家旅游局也将2005年定为“红色旅游年”。(2)意义
红色旅游是反映中华民族革命英烈们为保护民族、振兴中华而戮力同心、同仇敌忾的团结奋斗精神,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与民俗文化、共产党人的光辉业绩与革命精神,生动地融入了国人的思想意识形态。发展红色旅游“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工程”,“是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文化工程”,“是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经济工程”,“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重要举措,是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新形势下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一个好形式,是一件利党利国利民的实事好事”。现状调查
一、红色旅游的调查结果分析
发展红色旅游,是党中央从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思想基础、群众基础、文化基础的战略高度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对于红色旅游这一特殊形式的旅游和特殊形式的思想教育方式,由于它与生俱来的意识形态性质,人们对其产生了偏见和模糊认识,有人认为红色旅游就是“公费旅游”,是“计划经济”,只有靠政府行政命令和单位组织才能运作;有人认为红色旅游就是“怀旧旅游”、“说教旅游”,年轻人不会感兴趣,因而红色旅游就是 “老人旅游”;有人认为红色旅游因其政治性与严肃性,是枯燥的旅游,是没有吸引力、没有生命力的旅游,等等。因此,不少人提出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怀疑红色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
2、红色旅游文化现状分析 红色旅游文化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红色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红色旅游业在旅游产业中的地位异军突起,尤其是带动了地处偏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革命老区旅游业的大发展。但是,与一般旅游业的发展一样,红色旅游业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由于人们在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环境的建设中只追求经济利益,对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措施不利,致使红色旅游资源遭受破坏大额现象随处可见[6]。作为我国旅游业新近崛起的一种主题文化游形式,红色旅游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与我们平时所讲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一致的方面。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要求红色旅游者与红色景区大自然、红色旅游文化资源和人类生存环境等作为一个整体系统的诸要素协调一致,同生共荣。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红色旅游资源环境,必须对红色旅游环境存在的破坏因素进行分析,才能够寻求出合适的保护红色旅游环境,实现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与对策。红色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红色旅游活动形式较单
一、死板,吸引力不足。
红色旅游景区的旅游开发以橱窗、实物展示等静态的呈现方式居多,这种形式既不生动又不活泼,对于旅游者而言缺乏吸引力,难以引起旅游者浓厚的兴趣、强烈的共鸣及互动,旅游者参与程度极为有限。尽管从内容上看,这些红色旅游旨在让游客感受红色文化及革命历史,是高尚而积极的。但是由于形式单
一、死板,最终不可能吸引大量游客,影响红色旅游的效果。且红色旅游虽然承载着宣扬中华民族革命历史的丰富内涵,但它毕竟是一种旅游形式,因此,除了突出其“红色”点外,还应注重它作为一种旅游形式的一般特征,即娱乐性和消遣性,而只有充分利用更多有效而多样化的形式加强游客在红色旅游中的参与性,提高红色旅游本身的趣味性,才能促进红色旅游的长期可持续发展。2.红色旅游景区开发层次不高,重复建设严重。
很多的红色旅游景区开发层次肤浅,未能将红色旅游的内涵和精髓深度发掘,脱离了红色景区的传统历史文化,而过于凸显其政治色彩,旅游活动面狭窄、活动内容浅表。因此,很难让游客融入其中。有一部分红色旅游景区因为地理位置、知名度和开发程度等原因,一直存在低层次重复建设的问题,严重浪费了资源。目前的红色旅游景区开发的项目中缺乏“精品项目”和“亮点项目”,难以“留住”游客。此外,有一些红色旅游景区的“红色”特点不明显,旅游景区内或周边被一些大型现代化建筑物环绕,破坏了“红色”景观,使旅游景区整体风格不协调。3.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伴随红色旅游景区开发层次不高,重复建设严重而来的还有红色旅游景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完善问题。交通和通讯的畅通和发达是形成开放型红色旅游的必备条件,特别是在目前全国红色旅游突飞猛进发展的这一阶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落后则成为制约红色旅游发展的一大“瓶颈”,而且这个问题直接影响到革命老区的脱贫致富和红色旅游景区的长足发展。因此,加快进行红色旅游景区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4.红色旅游区“各顾各家”,缺少统筹规划,难以形成大气候。
在全国红色旅游大兴起的形势下,各地应该将自己区域内的红色旅游发展置于全省、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的全局中,这样才能做到整体统筹规划,避免各个红色旅游景区的雷同发展,促成全国红色旅游统筹而又各自凸显特色地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既要主管部门统筹规划,又要使各个红色旅游景区在建设发展的过程中真正站在全局的高度具体落实,这样其主打路线的选择、旅游品牌的树立、旅游项目的策划、旅游产品的开发等方面就会具有大局和长远的战略,以此增强自己的竞争力。
5.游客类型相对单一,消费水平不高。
目前国内红色旅游景区娱乐、疗养等功能不突出,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大,且游客群单一,大多是以红色旅游景区为爱国主义教育阵地,所以青少年是游客中的主要组成成分。而且多数是团队旅游,停留时间短,消费不高,因而收入也不高。此外,红色旅游区周边的集群景观或配套的系列性旅游项目缺乏,也影响了游客在景区停留的时间,大多只停留短短两三天,影响了景区的收益。6.不注重对旅游资源重点景点的保护 在很多旅游景区,特别是对景区的一些重要景点,政府没有进行合理的规划,以致于一些急功近利的人们利用这些景区客流量大的优势,在这些景点及其周围保护地带大力兴建招待所、饭店、娱乐场所、医疗机构、购物商店等,严重降低了游客参观游览的积极性,不利于旅游业的发展。对于重点景区,在旅游旺季时往往会出现旅游超载,而一些政府并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缓解景区接待能力,致使景区超量运载,再加上个别游客的不文明行为,给景区环境及重点景物造成了极大破坏。
7.景区管理松散化
首先,红色景区同化严重。我国的很多红色景区在管理上忽视了景区的唯一性,不注重抓住景区的特色,使得游客分不清红色景区间的不同之处。这就使一部分游客产生了游一当十的心理。有些游客不禁发出了红色景区咋都一个样的感叹,这样的趋同化无疑给游客心理造成了一个误解,从而影响了整个红色旅游市场的发展。
其次,个别红色景区没有严格按照旅游行业和国家制定的标准对游客进行讲解或出现个别导游游而不导,讲解质量差的现象,再加上年轻人对革命年代的生活体会不深,对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事迹认识不深,对革命思想理解不深,造成了景区对年轻人没有吸引力[9]。
再次,相关部门未能加强管理,整顿秩序,净化旅游环境,在一些红色景区到处充斥着各种摊贩、算命者、乞讨者和粗俗的摄影摊。如:在井冈山,导游员将游客带到一个所谓缅之园商场,一位游客被一自称是老乡的经理动情的表演所惑,最终被骗购了数千元的商品,有关领导却并未给这名游客一个合理的说法,也没有采取有效措施。
2、红色旅游文化的发展 要实现红色旅游可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分级负责,整合资源,务求实效,加强领导,加大投入[10]。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红色旅游发展规划,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既要搞好红色旅游景区自身的规划、开发和建设,还要重视相关配套基础设施的开发和建设,把它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来对付,为发展红色旅游创造良好的内外部条件。
(一)科学规划红色旅游业的发展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处理好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平衡关系。旅游业的综合性决定了旅游规划必定是一种跨行业、跨地区、跨的中长期计划。旅游规划实际上就是以旅游发展为中心,对资源、人力、财力等进行合理的配置。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产生经济发展的轻重缓急,起前滞后的情况;也必然会产生宏观利益、整体利益、局部利益、产业利益的矛盾冲突。所以,规划必须在政府主导下,按照科学的原则合理进行。政府只有从大局着眼,宏观调控,监督实施。才能保证取得最佳利益。
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并存。旅游资源的开发是指以发展旅游业为前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旅游资源为核心,运用一定的经济手段,有组织的创建和开发旅游资源,使其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系统工程。很显然,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目的是发展旅游业。旅游资源开发的实质在于深入挖掘旅游资源的内在价值,提高吸引力,使旅游资源变成显著的旅游吸引物,充分发挥旅游资源的多种旅游功能。
旅游资源的开发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尚未被旅游业所利用的潜在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使其产生效益;二是对现实的正在被利用的旅游资源进行再生性开发,延长其生命周期,提高综合效益;三是凭借经济实力和技术条件,人为地创造旅游资源和创新旅游项目。旅游资源是人类共有的财富,从长远利益考虑,保护它使其不受破坏,是一项千秋万代的功业。保护旅游资源就是发展旅游业。旅游资源是旅游开发的必备条件之一,是构成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就没有旅游业的生存和发展。然而,旅游资源经过开发变成旅游产品后,若没有进行有意识的保护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从而降低或失去自然旅游资源的美学特征及观赏价值,使人文旅游资源丧失其文化内涵,最终减弱旅游资源对旅游者的吸引力,甚至缩短旅游资源的生命周期,从而严重影响旅游业的发展。
因此,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是相辅相成的,旅游资源保护好才具有开发的价值,而开发利用又能推动和促进保护工作的开展,在开发旅游资源的过程中应当把保护工作提到更重要的地位上来,并将保护意识始终贯穿于这个工程中,做到旅游资源的开发规模和旅游业的发展速度,与现存的自然环境、自然生态相适应,谋求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效益的结合。只有保护好中华民族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才能进行开发,才能发挥其不尽的价值;同时也只有合理的开发红色旅游资源,才能更好的保护民族精神文化资源,不至于在不当的开发过程中遭到破坏而消失。红色旅游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一旦遭受破坏将无法弥补。
(二)综合开发旅游产品,进行多种旅游形式的结合
红色旅游产品的开发要注意红、绿、古、俗等各色旅游资源相结合,注意参与性、趣味性、冒险性、体验性等多种旅游形式相结合,变红色旅游区单一的观光型旅游产品结构为以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等为主流的产品结构,加强红色体验,以产生持续的旅游吸引力。
1、红与绿相结合
将红色旅游资源与自然山水资源相结合。革命老区多位于尚不发达的山区,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把红色旅游和自然山水巧妙结合起来,在开发时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使游客在革命圣地接受革命传统,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又游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
2、红与古相结合
将红色旅游资源与深厚的地域文化底蕴相结合,进一步提升红色旅游的文化含量,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线路,满足不同层次旅游者的需要。如湖南可以将红色旅游与湖湘文化、名人文化相结合,让游客更深层次地了解湖南历史。
3、红与俗相结合
把红色旅游资源与丰富的民俗相结合,扩大红色旅游的活动范围,增加趣味性和参与性,如在少数民族红色旅游区可以让游客看民俗表演,与当地居民同吃同住,参与和体验少数民族风情等。
4、红与忠相结合
忠就是精忠报国,红与忠结合就是将红色旅游资源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所以旅游部门应该与宣传部门相结合,充分利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契机发展红色旅游,增加客源。
5、红与凝相结合
凝就是凝聚力,是要达到凝聚我党与民主党派、信教群众、文化形象的塑造,不仅要突出革命纪念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形象,还应充分挖掘、利用国外相关资源塑造新形象,通过他者视角宣传中国,在世界上塑造一个有希望和崛起的中国形象,持续增强和扩大中国作为一个大的红色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
(三)走资源整合的道路 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吸引人们的眼球,必须设计好红色旅游发展线路[13],不能单纯依靠仅有的红色旅游资源,必须按照旅游线路设计的原则,把红色旅游景点周边的其他旅游景点整合为一个整体的系统,使红色旅游与绿色旅游、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文物景点与非文物景点、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业发展等协调融合,科学规划旅游业的发展,处理好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平衡关系。惟独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红色旅游项目长盛不衰。对于红色旅游来说,开发和销售红色旅游产品离不开好的线路设计,只要我们对各种孤立的资源和设施进行科学合理的编排、组合,就会形成高附加值的产品。旅游规划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创新。要使红色旅游健康持续的发展,就要从区域特色出发,冲破常规思想,集思广益,以开拓创新精神进行旅游线路的设计。具体的来说,旅游线路的组织与设计主要应侧重以下几个方面:
1、主题突出
为了使旅游线路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在线路设计时,应将性质或形式有内在联系的旅游景点联系起来,形成一条以红色为主线,色彩纷呈,主题鲜明,富有特色的旅游线路,并在旅游交通、食宿、服务、购物、娱乐等方面加以烘托。
2、多层次化
最大限度的满足大众红色旅游者的需求。充分利用本地及周边旅游景点,设计出沿线景点繁多且富于变化的多层次旅游路线,以最大限度的满足游客的需求,以丰富红色旅游的内涵,增强红色旅游的普遍性和吸引力。
3、合理安排红色旅游产品的参观和展示顺序与节奏点
在红色旅游线路设计时,要预先筹划线路的顺序与节奏点,做到使旅游活动有起有伏、有动有静,有观光游览、又有参与娱乐,确保游客在旅游活动中既始终活跃在兴奋点上,又要考虑旅游者的心理、生理、精力状态,做到有张有弛。这样的旅游线路设计就如同一部艺术作品,让人回味无穷。
4、抓住旅游热点带动温点和冷点,提高旅游产品的综合效益
为了促进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实现各种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在设计红色旅游线路时应该主动抓住旅游热点区域大做文章,充分发挥热点产品的辐射点,激活旅游温点和冷点,吸引旅游者的注意力,同时也可以避免旅游热点人满为患,影响整条旅游线路的运做。
5、分析市场走向,创新、更新红色旅游线路
为了满足不同旅游对象的要求,红色旅游线路的设计必须根据旅游市场发展态势不断调整、充实和更新,以不断创新的旅游线路设计吸引更多的游客,只有这样红色旅游业才能够不断焕发出勃勃生机。只要按照线路的科学设计原则,对红色旅游资源和其他旅游资源进行整和,就一定能够延伸红色旅游资源的价值。四川省民族地区对红色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将革命特色、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融合起来。如对金沙江—彝海红色旅游片区的开发,突出“巧渡金沙江”、“彝海结盟”等反映红军长征历史的特色旅游品牌,尤其“彝海结盟”是红军长征途中成功运用民族团结政策的典范。
红色旅游不同于一般的旅游,他有自己独特的涵义,产生原因,发展过程和开发规律,面对我国红色旅游发展中遇到的诸多问题,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其必然选择。相信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科学的规划红色旅游产品,设计红色旅游线路,我国的红色旅游业将得到长足的发展。
第四篇:湘西红色文化调查报告
湘西红色文化
湘西是革命老区,也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在长期革命斗争中,这块神秘的土地积淀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就以我所在的湖南省怀化市鹤城区为中心,周围就有不少红色旧址,比如芷江县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1945年8月21-23日,侵华日军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奉冈村宁次之命,飞抵芷江请降之地点。标志着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伟大胜利,宣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为纪念这一重大历史史实,1947年2月,国民政府在受降地建“受降纪念坊”一座,1985年,芷江县人民政府报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修复开放。1995年扩建、新建纪念抗战胜利展览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是“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1997年连续两年被评为“湖南省最佳旅游景点”,蜚名海内外。
除了芷江受降纪念馆还有位于湖南省会同县坪村镇枫木村的粟裕故居和位于张家界市桑植县洪家关村的贺龙故居。
粟裕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卓越的军事家。在他的故居内还建有粟裕纪念馆与粟裕纪念碑。粟裕纪念馆共有三个展室,主要以粟裕同志生平事迹为依据,通过文献、资料、照片、珍贵文物以及各种图表、字画、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生动形象地再现了粟裕同志光荣战斗的一生。
贺龙是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军事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他一生奋斗,出生入死,为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立下了丰功伟绩,为祖国的建设和国防的强大作出了卓越贡献,他不仅是桑植人民的优秀儿子,更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杰出英雄。贺龙故居,位于张家界市桑植县洪家关村,从张家界市区驱车约两个小时,为1975年桑植县政府按原貌所修复的。故居为一湘西常见的木架毛瓦平房,同时在同院内新建了贺龙生平事迹陈列室,此为一砖木结构房屋,共陈列贺龙不同时期的185张照片和50多件文物。旧居门前还有一座风雨桥,建于1916年,贺龙成名后改称为“贺龙桥”。该桥为木质结构,造型古朴,富有民族特色。贺龙故居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桑植县洪家关,1896年贺龙诞生于此,并在这里度过了青少年时代。
通过参观了解湘西地区的红色遗迹,我们回顾革命先烈们的伟大事迹,了解
湘西地区的革命斗争历史。这对我们来弘扬大学生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进而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将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也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湘西红色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被人们所淡忘,但是红色文化所具有的价值一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当下以红色文化为基础大力开展的红色旅游盛行,我认为这有利于红色文化的发展。湘西自治州红色文化的开发和利用,主要是宣传先驱们的革命精神,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团结;研究红色文化的特点,并使之与旅游产业发展有机结合;研究红色文化的抢救、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从而促进自治州经济、社会、文化又好又快地发展。
此外,我们还应大力弘扬湘西红色文化。作为大学生,我们应加强对红色文化的学习。红色文化资源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腴的精神土壤,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给大学生以知识的汲取、精神的激励和思想的启迪。红色资源以其深刻的感染力,强大的生命力,日益成为范围广、影响大、效果好的新时期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形式。我们要充分利用湘西民族地区的红色资源的功能,切实联系大学生思想实际,真正将一些革命精神植入大学生内心,起到振奋精神、激励斗志、纯洁思想、锤炼品质、陶冶情操的作用。
第五篇:关于“怀安县红色文化普及状况”的调查
永远跟党走
关于怀安县 红色文化 普及状况调查报告
目的:通过对怀安县红色文化普及状况的调查,发掘怀安县红色文化和光荣事迹,弘扬红色主旋律,了解怀安红色革命,让大学生继承怀安光荣红色革命传统,增强大学生爱国责任感,从而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形式:团队通过走访、参观、拜访、调查问卷、采访和参与宣传活动的方式深入怀安县的下属乡镇和学校,开展实践活动,对当地的革命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时间:2011年7月1日--7月7日
地点:张家口市怀安县
组织者:石家庄经济学院华信学院--管理系三下乡社会实践小分队
前言:张家口市怀安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地处京津冀都市圈和晋冀蒙经济圈的交汇处,素有“金三角”之称。怀安县作为国家级贫困扶持项目县,近年来,在经济和文化方面都有长足的发展。怀安县作为全国5个围棋之乡之一,素有“文化名县”之美誉。怀安县在革命时期处于晋察冀三省交界的重要地位,是兵家必争之地,发生了许多感人至深的革命英雄事迹。
行程(关于怀安县红色文化普及现状调查):
7月2日
下午4点,全队成员到武士敏故居进行参观,对院长进行采访,并对故
居附近居民通过走访的形式进行调查。晚上8点,全队一行人步行前往世恩广场进行走访调查。
7月3日
上午8点,全队一行人到怀安县烈士陵园瞻仰革命遗容,缅怀英烈。下
午6点,去怀安县当地八二团军营旧址通过拍照和访问的形式对电影《英雄儿女》原型王成的塑像进行调查。晚上6点半,前往文苑小区寻找怀安县志和英雄志石碑。
7月4日
上午8点开始,小队成员分组对当地县委团委,县委宣传部,县委组织
部进行采访。下午4点去当地民政局福利光荣院看望老革命家。文化长廊
(1)红色革命,峥嵘岁月
怀安县地处晋冀蒙三省交界处,这里山川壮美,民风古朴,文化历史源远流长。这里,曾是诸侯王孙群雄逐鹿称霸的古战场;这里,曾是历代帝王点燃狼烟戎边御敌的前沿边陲;这里,曾点燃抗日救亡战争的烽火;这里,曾拉开平津战
役的序幕;这里,是“拱卫京师,屏蔽中原”的重要门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细细品读她的广袤神秘,探寻伟大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足迹,在新的世纪新的时代,永远跟党走。
怀安,在烽火狼烟中诞生,又在山火硝烟中发展。民国时期,晋军阎锡山同奉军张作霖连年混战,民不聊生。九一八事变以后,国土沦陷,故乡在日军的铁蹄下流血呻吟。1944年,中共平西地委从蔚县、涿鹿、宣化联合县派杨润甲等八路军干部组成武工队潜入怀安东山,开展抗日工作。1945年,史甲山、蒋涛等20余名中共干部到怀安东山大要子水村,正式成立怀安县工作委员会和怀安办事处。同年4月,中共怀安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在太平庄乡梁家湾村诞生。从此,党的光辉笼罩整个怀安的建设和抗日斗争。5月,怀安办事处正式易名为怀安县民主政府。就在这一年8月31日,驻柴沟堡日伪军投降,柴沟堡和平解放。1946年,因国民党发动全面反革命内战,怀安翻身农民为保卫革命成果,数千人参加支前战争。10月,怀安县啊中共党组织遭到国民党和地主破坏,基层党组织骤减。10月下旬,国民党傅作义部占领怀安县。1948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怀安。1950年7月,怀安县境内出现流散的国民党反动军官和土匪组织的反革命武装,公开进行破坏革命的活动。为维护社会秩序,巩固新生政权,中共怀安县委大张旗鼓的开展了镇压反革命的运动。1950年10月,全国掀起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热潮。怀安县成立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委员会,唤起全县人民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热情。11月,在怀安城苗圃建立革命烈士纪念塔,缅怀在革命战争中英勇牺牲的革命英烈。
(2)人才辈出,群星璀璨
康世恩:1915年出生于怀安县田家庄村。革命战争年代,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政治部主任,建国后任石油工业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驰骋东西,呕心沥血,艰苦创业。为新中国的石油工业和石化工业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世人瞩目的贡献。
武士敏:字勉之,1892年出生于怀安县柴沟堡镇。国民革命军第98军军长,陆
军中将。受到孙中山先生的嘉许。支持了张学良、杨虎城将军的“西安事变”。1941年中条山战役,与共产党八路军一起抗击日军,不幸中弹身亡,为国捐躯。《新华日报》发表社论缅怀将军的爱国壮举。
阮慕韩:1902年出生于柴沟堡镇。18岁考入潞河中学,毕业后赴日留学。1931
年加入共产党,从事唤起高级知识分子的地下党工作。先后创办了《世界论坛》《时代文化 》《文化动向》等刊物。“七七事变”后弃笔从戎,投生抗日。日本投降后,阮慕韩回到家乡柴沟堡,实现还田于民的夙愿,1964年任呼和浩特市长。
赵先友: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1951年随5106部队赴朝作战。在朝鲜67高地的战斗中壮烈牺牲,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授予特等功臣。战斗结束后,6连被授予“英勇顽强守如泰山的钢铁连”。电影《英雄儿女》以赵先友 为原型,塑造了王成的英雄形象。“向我开炮”的呼喊,一直响彻中华大地
俞昌:1899年出生于怀安县北瓦窑村,抗日战争年代的民兵,全国工农兵劳动
模范代表,受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中央领导的接见
王好元:1930年出生于渡口堡乡。就读于张家口师范学校。先后任华北军区、天津纠察队参谋,并参加平津战役和抗美援朝。获朝鲜最高人民委员会颁发的军功勋章。
怀安自古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史积淀深厚,史料繁博浩瀚,革命人物不胜枚举,历史长河传送着怀安英烈的精神。
普及现状
怀安县委宣传部、县委组织部、怀安县政协等部门在对怀安红色文化的挖掘和宣传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每年都收集各种文史资料,并加以整理,先后出版了《怀安县文史资料》《怀安县军事志》《怀安县人物志》等文史资料书籍。较全面的概括了怀安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发展。
红色革命的传统贯通在小学、初中、高中和各个学院的教科书中。通过对学校学生的采访和介绍,我们发现自小学生起,就对党的红色文化和语文读本中的先进英雄事迹有了非常清晰和明确的宣传普及。
怀安县普通居民和下属乡村村民都了解红色革命传统。通过走访的调查方式,我们发现普通居民对当地的历史名人都非常熟知。对当地的革命事迹都有很深的了解。
红色文化普及的不足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红色革命文化的普及还不够到位,依然有一些小小的瑕疵。例如
1对红色革命文化宣传普及不及时;
2对红色文化的普及没有深入农村地区,广大农民对红色文化的兴趣程度不够;3红色文化在小学的深入不够,仅仅是在语文课本上的一些。这远远不够; 4对革命遗迹的保护不到位。有很多革命遗迹被废弃或没有得到及时的修缮等。普及不足的原因
在对怀安县宣传部、组织部的采访中,我们了解到,怀安县作为一个国家级贫困扶持县,在红色革命文化普及的不足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第一,缺乏资金支持;第二,缺乏人才支持;第三,缺乏与全国、全省、全市的其他重要媒体的沟通和联系。
对于怀安红色文化普及的建议
首先,我认为应当大力发展生产力。经济是一切上层建筑的基础,通过招商引资,引用新的生产技术提高生产力和效率,使全县的经济上一个高的台阶,从而提高在文化宣传和保护上的经费。第二,在全县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提高文化宣传保护在GDP中的百分比。第三,通过提供就业岗位机会的形式吸引大学生回乡参与到文化的修缮也宣传中,为怀安文化的传播积累人才。第四,建立全国媒体的联合机制,在全国全市全县的各种媒体中设立文化传播的链接,由专门店机构管理,并促进这种机制发挥其作用。第五,发掘和研究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并将其作为全县的光荣在本县内推广,让本县人民有一种自豪感。
小结
怀安的家乡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享誉中外的文化县,文化辉煌灿烂,博大精深,有着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特色浓郁的文物史料资源,题材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群星闪耀的红色文化名人。重义然诺、坚韧勤勉的燕赵风骨,博大包容、融同和谐的怀安胸怀,这些得天独厚的优秀传统是燕赵儿女宝贵的精神食
粮,是青少年成长不可或缺的人文涵养,为他们未来潜力的迸发,灵感的闪现,才能的发挥积蓄着巨大的力量。
文化是一条长河,从古至今,生生不息;家乡是一株老树,守望着我们的成长,铭记着我们的归属。家乡文化是一方沃土,拥有着最厚重、最持久、最旺盛的生命力,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
管理系三下乡社会实践小分队2011年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