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足球普及情况调查报告[范文模版]
时间:寒假假期
地点:本地区
对象:各行业、各年龄段的人
范围:足球运动
主题:足球运动在本地区的普及情况
科考方法:填写调查问卷的形式
调查后的分析:
本次调查给我最大的感触是:足球运动在本地区的普及情况很差。
调查前,我准备了二十多份调查问卷,这些问卷是用来给农民,学生,以及商人或工人等不同行业,不同年龄段的人填写的,据搞查了解,我总结如下:
一、国家对足球运动的推广和投资力度不够,当前的体制下不利于足球的普及与提高,城乡的足球投入有较大差距。
在当前,全社会都在抢抓机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好体育也是促进社会和谐,提高人民体质的好事。地方上教育和体育已经和二为一,改为教体局。也为足球的普及提供了基础。如果能在广大农村开展“千校百队”活动,让校与校、村与村之间经常搞一些足球比赛,这对足球的普及大有好处。这种比赛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提高体质的同时,又能提高对国家,对家庭的责任感。让他们不再沉溺于网吧的侵害。
二、学校足球普及困难重重
据中国足协最近调查的41个城市中,15个城市中同时在中小学开展校、区、市级足球赛,仅占41个城市的36.6%。而只有11个城市在中学开展校、区、市三级足球比赛,仅占总数的26.8%。另有15个城市开展情况不祥。超过六成以上的城市难以保证中学、小学同时开展足球联赛,这让中国足球在学校探求发展之路举步维艰。
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是传统训练体制的制约。足球职业化后,过去计划体制下的专业足球队转变成市场环境下的职业队。体育局与足球队之间没有隶属关系,业余体校、体育学校不再有向上输送人才的指标,使得中小学训练单位失去后备人才输送方向。其次,各方利益冲突难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在足球后备人才走上市场化后,地方教委认为学校可以不必承担输送人才的义务,因此在进行教育资源配置时,不再给予相关优惠政策。学校大多以升学率为评价学校教学成果的重要参考标准,足球运动在校园的开展从整体上得不到支持,甚至还遭到了反对。在各方利益冲突下,校园普及足球非常困难,资源短缺使得具有天赋的中小学生不能被及时发现。此外,青少年能否参加足球运动大多取决于家长的意志。家长在孩子发展中极力排斥一些对抗性强、易受伤的项目。而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家长们不由自主地认定孩子上大学才是最好的出路。
调查后感: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这是我们的一大优势。普及足球不能光喊口号,只做表面工作,而应扎扎实实地做好社会广大人群的足球普及,只有真正普及了,中国的足球水平才能真正提高上去。
第二篇:计算机普及情况调查报告
山东省菏泽市乡村计算机普及情况调查报告
吴腾
近几十年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应用领域空前普及,渗到各个行业,正在逐步走向乡村。特别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正在改变着农民的生活和生产方式,把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山东省菏泽市乡村计算机普及的现状,我们走访了菏泽市牡丹区的部分乡镇,通过发调查问卷和开座谈会的形式,进行了一次具体的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一、当前山东省菏泽市乡村计算机普及现状
山东省菏泽市隶属鲁西南,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农民收入水平不高。在乡镇,通过开座谈会及其走访座谈,我们了解到,由于工作的需要,乡镇大多科室都配备了计算机,例如,乡镇办公室、计生办、财所、派出所、统计站等等。另外,乡镇主要领导同志的办公室里也都安装了计算机,乡镇计算机的普及率达到了90%以上,极大地提高了乡镇各科室的办公能力和工作效率。在农村,通过发调查问卷的形式,我们了解到,农村使用计算机不是非常普及,很多农民不了解计算机知识,他们并没有把计算机作为家里必不可少的家用电器,菏泽市农村计算机的普及率不到10%。虽然我国为了促进农业的发展,在农村实行了现代计算机远程教育,菏泽市政府也免费为本市的每个村庄配置了一台计算机并连接上了远程网络,但是由于农民计算机知识落后,大多都处于闲置状态。菏泽市农村计算机普及与应用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和我国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着资金、知识、设施、观念等诸多制约计算机普及发展的因素。
二、当前制约山东省菏泽市农村全面普及计算机的因素分析
(一)农民在思想上没有意识到计算机的重要性
计算机在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性对于城市人来说那是不言而喻的。一是,他们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来交流工作信息,从而缩短办公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二是,计算机网络可以方便亲戚和朋友之间的亲情交流,QQ视频可以使远在天边的亲人交流时似近在眼前。三是,他们可以不断地通过计算机网络学习新知识,解决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四是,计算机网络可以使他们在最短的时
间内了解到国际和国内发生的事情,等等。而大多数农民特别是年龄稍大一些的农民根本不了解计算机,他们不知道通过计算机能干什么,还不了解计算机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更不知道运用计算机将会改变他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当前,菏泽市能够通过互联网获得市场和技术信息的农村家庭比率只有0.8%,除了少数种养大户外,真正通过上网来指导农业生产和销售的农民很少。
(二)农民文化素质低,缺乏应用计算机的有关知识
菏泽市农村人口的劳动力文化程度以小学和初中为主,文盲和半文盲的比重很大。据菏泽市统计局数据显示,菏泽市农民受教育人口所占总人口百分比为高中及以上占13%,初中占49%,小学及没有受过教育的占38%。其中,掌握计算机知识的农民很少。因为缺乏计算机知识,农民不懂得怎样使用计算机,当然也不会为此投资。
(三)农业发展落后,还没有实现从传统农业向信息农业的转变
传统农业是以农民传统的耕作经验为基础,使用机械和人力以及水利进行生产;是粗放式经营与劳动密集型精耕细作相结合,劳动生产率不高;是自我循环和发展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而信息农业则要求农业基础设施装备信息化;农业技术操作全面自动化;农业经营管理信息网络化。目前菏泽市农业生产规模普遍还比较小,农业产业化程度还不高,这就决定了上网的回报率较低,这使得自给自足的传统农户对网络信息需求不高。
(四)农村的电信基础设施落后,农民连接互联网费用高
尽管农业部中国农业信息网已开始运行,而且内容日益丰富,部分省级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已基本建成,但地市级及县乡级则较为滞后,多是单机作业,有的微机型号还很落后,特别是有的县乡级因缺乏资金,更无暇顾及农业信息化建设。目前菏泽市的农民不能像城市人那样可以选择电信网、移动网、铁通网、广电网、联通网,等等。走进菏泽农村的宽带只有广电网和联通网,而且是用传统的电话拨号上网,费用较高。由于很多农民是为了上网才选择购买计算机的,既然农村的网络情况不理想,大部分农民就不再愿意购买计算机。
(五)一些农民受经济条件制约,买不起计算机
从菏泽市发改委获悉,2009年菏泽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73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47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例为2.52∶1。由于农民还要赡养老人、抚养孩子,加上昂贵的医疗费用及其他生活费用,农民的经济负担依然很重。计算机在农村对部分农民来说仍然是个奢饰品,农民没有足够的经济条件,是很难下决心买台计算机的。
(六)担心计算机网络会耽误孩子学业,拒绝购买计算机
计算机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有了计算机,孩子们会玩游戏,沉迷其中,不务正业,很多的家庭因为孩子染上网瘾而心痛。而最简单最直接的手段便是家里不配备计算机,那么孩子玩游戏也就无从谈起了。
三、在山东省菏泽市农村全面普及计算机的对策与建议
(一)做好宣传,从思想上提高农民利用计算机的自觉性
政府应该加大计算机的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向广大的村民朋友讲解计算机的重要性。同时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农村,走进田间地头,与农民面对面进行交流,使他们懂得掌握和利用计算将会直接改变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激发他们应用计算机的兴趣,使他们意识到不会电脑的农民将成为二十一世纪的电脑文盲。
(二)组织农民培训,提高农民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首先,政府应该抽出专门力量,投入到农村计算机培训工作当中去,就计算机的连接和安装、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系统的自动恢复等内容对村干部及其村民实施培训,使各行政村的村民初步掌握电脑的基本操作、安装等技能。其次,充分发挥好乡镇“三支一服”大学生的作用,让他们到农村义务培训农民学习计算机,手把手地教给农民,让农民敢于下手去简单操作计算机,使农民亲身体会到计算机带来的乐趣,以及学会使用计算机给他们带来的方便,从而培养出更多的懂得电脑操作的农民。最后,教育部门要在农村中小学开设计算机课程。孩子们掌握了计算机的应用知识以后,会在生活中不自觉的影响他们的父亲及其亲戚,这样更有利于计算机知识的普及。
(三)政府应加大农村电信基础设施的投入,从而加快农村互联网的普及 这个是属于硬件方面的问题,也是摆在农民朋友面前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首先,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互联网的建设问题,加大电信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农业信息网站、信息网络平台的建设需要硬件设备的投入和软件的开发,还必须及时进行网页维护,这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目前,国家财政首次设立了农业信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各级农业部门对信息体系建设的投资也在不断增加。其次,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及其他多种金融机构要支持农村电信基础设施的建设项目,提供这方面的专项贷款。最后,政府要积极开辟其他筹资渠道,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电信基础设施的建设。
(四)转变农业发展模式,在信息农业的发展中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 针对菏泽市农民信息化素质有待提高的现实问题及各地乡镇的情况大不相同的状况,要进行不同类型的农业信息化的实验示范。通过建立实验示范基地,进行现场宣传和样板展示,并不断扩大辐射推广面积和范围,以此来全面推动菏泽市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改变农民的传统观念,让广大农民真正意识到能够从农业信息网络中获得更多的实用信息,得到更多的实惠,真正体会到“种地用电脑,庄稼长得好”的信息价值。例如,农作物施肥,可以在田间设置自动养分测试仪或设置各种探针定时获取数据在室内自动测定,通过计算机分析数据,确定施肥时间、施肥量、施肥方法,使用田间遥控自动施肥机具或与灌溉水结合实现自动施肥。2010年10月份,菏泽市将在牡丹区选择一个村庄实施计算机控制下的自动灌溉项目,电脑系统将自动检测土地墒情,根据田地湿度自动进行灌溉,改变传统的人工灌溉方式,达到节水、节力及其田地及时灌溉的目的。
(五)做好农村孩子的思想教育工作,使他们合理地使用计算机
计算机的主要功能是辅助人们做一些事情,能使孩子们从计算机中获得乐趣,从网络中学到知识,而并非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不能自拔,从而荒废了学业。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切实做好上网孩子的思想工作,让计算机发挥
其优势,而不是成为毒害孩子们的工具。
通过几天的走访调查,我深刻地认识到计算机在农村的普及情况不容乐观,农村计算机事业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在农村普及计算机一般应用知识,应是当今所急。这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人才与资金的投入。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相信农村计算机的普及情况会越来越好。
做一个社会实践,当然不能只是做个调查报告这么简单。调查只是发现问题的一个途径而已,重要的是怎么解决问题。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应该把我学习到的知识,以适当的机会奉献给社会,而农村计算机的普及正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我将在自己不断学习进步的同时,把一些时间放到农村计算机普及上面去,充分发挥大学生有知识、有活力、吃苦耐劳的特点,为社会做一些应有的贡献,从而丰富自己的人生履历。
第三篇:法律普及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法律普及情况调查报告
[摘要]:世纪更替,回顾人类社会向文明进步的过程,人类用特有的灵性去
思考以后,在不断改造客观世界,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在不断探索人类的主观
世界,逐步形成了一系列维系社会秩序的精神规范,更创造了博大精深的法制制
度。这些法律制度来于生活,又真实地反映现实,普遍存在于我们周围。法律的进
步,法制的完善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工程。全民法律意识、法律素质的提高,才是
实现依法治国的关键和决定因素。可见,法律的普及特别势在必行特别是在农村。
[关键词]:法律普及 当地群众 思想现状 解决办法
在社会实践中,我亲身深入农村,就当前农村群众的法律素质进行了专题调
研。通过这次了解真实的反映了目前当地群众在法律意识上的强与弱,在触及法
律面前的思想和行动以及当地法律知识的普及情况。
一、当地群众法律意识现状
当地农村群众法律素质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法律通型;二是似懂非懂型;
三是法盲型。
(一)、法律通型。在走访的几个村的部分村两委成员和普通群众共80人,有17%的干部群众属法律通型的,他们主要是通过观看电视节目、阅读报纸、书
籍了解法律,他们往往会用法律的知识武装、充实自己的头脑,法律通型的干部
群众较善于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近几年来,在农村群众借贷问题逐渐成为激化矛盾的焦点、热点问题。究其
原因,主要是大多数群众碍于面子在借还钱、借还物时不写欠条和收据。在这种
情况下,万一单方失信,无法诉诸于法律。而一些在法律方面较为精通的农民就
会让对方写好欠条或收据,这样就有效的避免了经济的损失,也不至于伤了双方
和气。一些村的老人会用法,与子女签订老人赡养协议;有的农家女在结婚时与
丈夫办理婚前财产公证,这都表明当前农村法律的存在和运用。
(二)、似懂非懂型。在调研的80人中,有大约57%的属于这一类型。他们
对法律往往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他们获取法律知识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别人说和评论。他们往往不轻易犯法,但不能更好的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如,前几天某村的村民张某2亩麦田连续三次被羊群“侵袭”,张某凭着自己懂点法律常识,认为用枪或棍打的方式违法,他瞑思苦想,最后决定用玉米拌上剧毒农药撒于麦地,并在地头写上了麦地有药的牌子。几天后,同村李某的羊群因看管不严,扎进了张某的麦地,致使5只山羊中毒而死。张某万万没想到自己触犯了法律。
(三)、法盲型。法盲型的干部群众对法律一点都不知道,这种人占26%。这种类型的人不懂什么是法,什么是违法,只知道自己做的是对的。有的村干部在村高音喇叭上胡喊乱叫,甚至大骂其人,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而自己还欣欣然,却浑然不知自己已违了法。而且在生活中,特别是农村发生纠纷时,注重调解而非诉讼是当地人民的习惯。“每有纷争,最初由亲友耆老和解,不服则诉诸各房分祠,不服则诉诸叠绳堂。叠绳堂为一乡最高法庭,不服则讼官矣” 因此,“和息”成为当地解决纠纷的最高目标。
二、当地群众法律意识不强的制约因素
虽然通过一系列的思想教育活动,农民的思想觉悟明显提高。但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大多数农民学习法律的积极性不高,依法维权的意识有待提高。
(一)、农民的国家、集体观念比较淡薄。土地承包到户以后,集体劳动相对减少,国家、集体观念逐渐淡漠,讲索取的多,讲奉献的少,有的遇事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对国家、集体利益不太关心,有的对重点建设不支持,或横加阻挠,或敲竹杠。
(二)、履行义务意识淡化。部分农民对法律法规和党的政策作片面理解,对自己享受的权利烂熟于心,而对自己应尽的义务却知之甚少。不主动纳税,不赡养老人,不出义务工,盗伐林木等现象时有发生。
三、增强当地群众法律意识对策
推行法律是必须的,但难度也很大,首先是当地政府的支持和推广不力,其次当地居民文化水平都较低,这些都一定程度影响法律在西部的推广、使用。针
对以上的问题,要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
(一)、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普及和发展农村牧区文化、教育、科技事业,大力宣传村委会组织法,加大村干部的培训力度,引导农牧民破除自然经济和落后、保守的小农意识,逐步确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的自主、平等、民主、法制、科学、效益、创新等现代意识,使之逐步适应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管理模式,变“要我自治”为“我要自治”,成长为合格的村民自治主体。县、乡司法机关开展深入农村宣传活动,深入农家农户,对他们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做以解答,结合实际来说法,让群众从心理根本的接受,切实维护农民的利益。
(二)宣传教育,提高农村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特别是在农村,条件比较落后,当地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大力宣传法律知识,利用宣传车、张贴标语、村高音喇叭多方位、多触角教育干部群众,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通过组织“法律讲师团”下村讲解法律知识,印发法律案例明白纸,送法律书籍,让法律充实他们的头脑。要在农村中营造有一种法律氛围,开展培训,教育干部群众运用法律武器。举办法律培训班、模拟法庭,让老百姓学习法律,学会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三)、依法规范宗族、家族行为,保障村民自治健康发展。在农村里,由于风俗习惯的特殊,群众对宗教、家族更加依赖。鉴于这种情况,在当地对宗族、家族干预村民自治问题一要坚持正面教育、疏导,用科学的、先进的理论武装群众头脑,用行之有效的法律、制度保障群众合法的民主政治权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引导广大村(牧)民逐步树立科学、民主、法制的意识。二是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发挥领导作用,采取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手段坚决遏制利用宗族、家族势力非法干预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的不正常现象,三是在村民自治的具体组织实践工作中严格依法按程序办事,从制度上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以确保村民自治健康发展。
(四)、加强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村民自治是九亿农民广泛参与的一项基层民主活动,要使亿万农民共同进行协调有效的社会参与,必须有完善、规范、稳定的法律体系。具体措施:一是根据村民自治的发展情况,以村委会组织法为依据,围绕四个民主,结合本地实际做好地方性法规的立法和各项制
度的修订完善工作,建立规范、完整的行政指导规章、办法。尽快制定地方实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和有关民主议事、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详细规则,规范四个民主的具体运作程序。
地主性法规和规则的制定一要有突破性,二要当地实际。二是尝试建立村干部“离任”审计和村委会“委托审计”制度,完善村级财务制度和专业审计制度。三是建议对目前争议较大的“村民资格”的界定、罢免程序、违法现象纠错等问题可在不同地区进行试点,取得成功经验后,适时修改村委会组织法或在地方立法时对有关问题予以明确。四是加强培干部训力度,强化各级干部特别是民政干部的理论和法律知识,全面提高他们的政治、业务素质,建立规范的行政指导办法。五是建议将村级民主权利纳入国家司法调节范围之内,确保村民自治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前方的路十分艰难,需要十二分的勇气,更需要十五分的执着。只有加强法律的普及来弥补,才能使西部人民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才能使人格道德完善,才能促进社会主义法律建设,才能实现法制现代化。
参考文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
《论当前农村法律普及的现状及思考》
第四篇:关于农村网络普及调查报告
网络在农村的普及状况
关于农村网络普及状况
调 研 报 告
王胜男
1015010104
2011-11-23
调查报告
网络在农村的普及状况
前言.............................................................................................................3
一、调研课题的提出................................................................................3
二、调研的政策背景和意义....................................................................4
(一)政策背景..................................................................................4
(二)调研实施的意义......................................................................5
三、调研地及调研情况............................................................................6
(一)调研地简介..............................................................................6
(二)调研实施情况..........................................................................7
四、调研实施的目的................................................................................8
(一)调研实施的目的......................................................................8
五、调研地网络现状................................................................................9
(一)我国农村整体网络普及现状..................................................9
(二)调研地网络使用现状及分析................................................10
六、调研地网络使用出现的问题..........................................................15
七、加快我省农村网络普及的建议......................................................17
(一)政府方面................................................................................17
(二)企业方面................................................................................18
(三)农民自身................................................................................19
(四)学校方面................................................................................19
八、调研总结...........................................................................................20 附:调查问卷 调查报告
网络在农村的普及状况
前言
近年来,随着网络在整个社会的逐渐普及以及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推进,网络在农村的普及成为一个新的社会现象,成为很多社会关注的话题;尤其是家电下乡从2007年12月1日开始到2011年11月30日截止,这段期间农村网络普及状况,以及如何提高农村网络建设,科学搭建农村文化传播平台,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带着这个课题,利用国庆假期,展开关于“农村网络普及”的调研,通过寻求村委会的支持以及乡亲们的帮助,并结合亲身调研的经历,了解网络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在农村作用的发挥,建立更加完善的文化传播机制。
一、调研课题的提出
网络作为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自1995年互联网引入中国就开始迅速发展。中国网民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4.85亿2011年年底将超过5亿,令中国稳居世界第一网民大国的位置。中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数的50.32%,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6.2%。截至2009年12月底,中国农村网民规模达到10681万人,农村网民规模首次超过一个亿。农村网络发展日新月异,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播手段,起作用不容忽视。网络的不断发展既给农村注入新的活力,不管是在经济还是文化上;与此同时,网络也给农村带来了不少消极的影响。调查报告
网络在农村的普及状况
二、调研的政策背景和意义
(一)政策背景
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成为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和个人生活的重要平台。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个人的工作、学习、生活方式,更以突出的信息渠道、交流互动、商务交易等价值极大地促进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重视和加强农村互联网的发展,可有效地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促进农村思想观念更新和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民生问题。在农村基层的领导班子中流行这样一句话:“要想富先修路”充分说明了交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交通可以扩大对外交流,既可以走出去又可以领进来。然而,由于信息流通不畅和与外界沟通困难导致农村资源闲置浪费,进而影响了农民的实际经济收益,因此搭建一个农村与外界信息和资源双向交流互动的平台,能够切实帮助农民增加一定收入。
由于近几年来国家涉农政策的大力扶持以及各地政府的努力,在东部沿海大部分地区及中西部部分地区的农村有基础支持此平台。通过调研农村的网络普及状况,及时发现相关问题,找出制约农村网络普及的瓶颈,客观反映主流民意,加强政府与民众间的相互了解和联系,从而为相关政府正确决策、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为当代大学生走进基层,回报社会,提供社会实践的良好平台。调查报告
网络在农村的普及状况
(二)调研实施的意义
公益性
当代大学生把所学所得通过社会实践和思维创新回馈社会,肩负起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和使命。不可否认,一个人的能力确实有限,但是我想通过这次调研,唤起村民对如何合理利用网络的更多关注,掀起全村文明上网,建设文明村的公益事业的热潮。我的想法是一滴水,但我在村委会以及乡亲们共同努力下,希望可以唤醒整个春天。
创新性
农村文化网络化的普及本身就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而搭建一个农村与外界信息和资源交流互动的平台本身就是推动农村文化网络化普及的一个创新的举措。现在农村需要正确利用好网络,为农村提供更加多的人文气息。
经济效益
通过平台的搭建,嫁接各种有利于农村发展的资源,通过网络把农村闲置资源转化为农民实际的经济效益,对农民来说,直接增加了经济收益,有了更多的可支配收入,有利于农民接受和掌握更多的农业科学技术,对当地来说,增强了经济活力,有利于招商引资和新农村的社区建设。
政策性
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指示精神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加大网络宣传普及力度,为构建局部网络平台,加大信息流通速度,坚调查报告
网络在农村的普及状况
持科技兴农,科技致富的理念不动摇。
三、调研地及调研情况
(一)调研地简介
本次调研的目的地是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罗村镇千峪村。地理位置:
地处东经118°14',北纬36°45'附近。位于鲁中,地处丘陵和平原交界地带,地势南高北低。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冬冷夏热,雨热同期。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气温低于0度,夏季雨水最多。面积与人口:
村庄面积约7.5平方千米,总共有1320户,4760口人。老人占总人口的27%,青壮年占人口的52%,青少年占人口的21%(2011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交通:
这个小山村,四面被山丘包围,有主要的山脉——围子山。只有一条贯通东西的主道——罗千路。农业:
村里的土地除了居住用地、山地就是耕地。种植小麦、玉米、谷子、高粱、大豆、棉花等农作物。没有重工业工厂。年轻村民大多在乡镇周边做工,年长村民大多以种地为生。还有大片的果树种植区,多以调查报告
网络在农村的普及状况
苹果、桃子、李子、山楂为主。电信业务开展:
没有开通有线电视,但电话通信发展迅速,移动电话与家庭座机相结合。宽带业务也迅速开展。
(二)调研实施情况
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式的随机调查和访谈式的田野街头调查相结合的调查研究方法。对调查问卷进行整理,把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归类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
问卷主要针对三类群体发放:调研地二十岁以下的孩子、二十岁—五十岁的中年人、五十岁以上的老人,其中三种群体比重控制在15%:70%:15%左右,发放问卷200份,回收率达到100%,有效问卷率超过95%。被调查者完全随机抽取,问卷随机发放,保证数据来源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在发放问卷同时,选择被调查者以及部分曾经有过互联网上网经历的村民,进行面对面的访谈,访谈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大方面:手机网络方面:
1、对接收一些无偿服务性短信,例如医疗、健康、投资、农产品信息、生活小窍门、投资理财、养殖、务农技术,等一些科技信息的态
调查报告
网络在农村的普及状况
度及看法。
2、对村里的政务信息,生活信息通过手机信息平台群发通知,进行公开的看法和意见。互联网方面:
1、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是否会配备计算机网络。
2、假如大学生假期义务普及计算机上网知识,是否接受培训。
3、对政府的扩大网络建设投资,打造健康的网络文化的建议。
4、觉得哪个价位的网络配备比较适中。
5、家里的孩子是否会接触网络吗,会不会专门为孩子的教育而配备电脑互联网。(后附调查问卷的具体内容)
四、调研实施的目的
(一)调研实施的目的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以及国家家电下乡政策的贯彻实施,网络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电脑手机也不再是城里人特有的稀罕东西。乡下人的腰里也挂上了手机,拥有电脑的农家也像雨后春笋般的不断增长。就在此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春风也开始刮遍大街小巷。互联网的进一步推广,给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简言之,就是拓宽了农民的信息获取途径。
但是,尽管网络已经出现在农村,网络的全面普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特别在山东这个人口大省,农村人口又占很大比例,加快农村网络普及,促进农村信息交流通畅已刻不容缓。
此次调研的地点位于山东省鲁中山区,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属于中调查报告
网络在农村的普及状况
等水平。因此,可以比较公正客观地反应调研的实际水平,推动农村网络的普及。
五、调研地网络现状
(一)我国农村整体网络普及现状
农村网民规模过亿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4月15日公布在网上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底,中国农村网民规模达到10681万人,农村网民规模首次超过一个亿,占中国农村人口的15%。农民日益成为中国网络使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手机上网将成为拉动农村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力量
截至2009年底,中国手机上网用户达到2.33亿,其中农村手机上网用户约为7189万人,占农村网民的67.3%,较2008年提升了近20个百分点,手机成为拉动农村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力量。
农村网民更加趋于年轻化,网民呈现低学历
与网民总体的年龄结构相比,农村网民逐渐趋于年轻化。农村网民中30岁以下群体所占比例高达69.2%,其中19岁以下年轻网民所占比重达41.1%。
农村网民平均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农村网民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网民占52.1%,互联网在中国农村地区正在向低学历人口渗透。
农村电信发展状况喜人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电信基础设施的支撑,为了让信息技术与服务惠及亿万群众,落实2010年基本实现全国“村村通电话,乡调查报告
网络在农村的普及状况
乡能上网”目标。2009年,村村通电话工程确立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平台、开展信息下乡”三大目标任务,通过全行业推进全国开通电话的行政村和20户以上自然村的比重分别达到99.86%和93.4%。
农村信息服务能力迈上新台阶
全年共为4228个乡镇和行政村开通互联网,开通互联网的乡镇比重从上年底的98%提高到99.3%,开通互联网的行政村比重从上年底的89%提高到91.5%。
(二)调研地网络使用现状及分析
1、农村网民构成特征
性别结构。在千峪村共计发放了200份调查问卷,由于采取了现场做调查问卷的方式,回收率达到了100%。农村网民男女性别比例为61.8:48.2。男性高出了女性将近14个百分点。在农村的绝大数家庭里,女性承担了大部分家务事,他们的空闲休息时间明显比男性
调查报告
网络在农村的普及状况
要少,还有大约22%的女性称对电脑并不是很感兴趣。
年龄结构。千峪村中,20岁以下岁的青少年无一例外的全部有过网吧上网的经历,而且时间平均都在5~8小时/周,占到了上网人数的46.8%。20~50岁的人群上网占到了48.7%,是上网的主力军,且上网时间较长。大量年轻网民的存在,一方面大大活跃了互联网在农村的应用;另一方面,农村地区网络应用的基础教育也更为紧迫。
学历结构。在我们走访的村民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网民占67.7%。其中,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村网民比例达到40.4%,高中文化的占27.7%,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仅占2.4%。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网络游戏等娱乐板块是吸引广大村民使用互联网的主要因素。在村口小卖部进行走访时,店主刘爱卿刘姨这样跟我说的:“我们家买电脑也没什么大用处,我就是没事上网看看视频,最新下来的电影看看,再就是打个游戏放松放松。”像刘姨这样的网络家庭还有好多,可见,在农村,网络的娱乐化功能占据了大部分农村网民的上网时间。但是也有少数的村民使用网络的其他功能诸如搜索引擎,在千峪村北山住的陈叔是一位个体户,他跟我们讲,他经常上网通过百度搜索一些国家的法律政策,因为这些东西他在工作业务上需要有很深的了解,而互联网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他。因此,在后期进一步宣传普及网络教育工作时,网络的教育、法律以及医疗保健等其他功能还需要进一
调查报告
网络在农村的普及状况
步开发。
收入结构。地域不同决定了各个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尽相同。千峪村基本属于半农经济发展模式。所谓半农就是该镇采取一种农闲时节村民在乡镇周围务工,农忙时节下地务农。根据村民们调查问卷中反映出来的收入数据,以及当地政府提供的官方数据显示,本村年人均收入在10000~14000之间,经济能力一般。相对富足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开展网络普及工作,有利于当地村民借助互联网迅速嫁接新的科学技术以及接受最新最快的信息流,给自己的发展以及生产生活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2、村民网络应用情况
农村家庭电脑上网方式。根据调研地电信部门提供的数据以及资料显示,由于技术以及经费等问题,目前农村最为普遍的上网方式还是ADSL接入互联网的方式。
农村网民的上网时间根据调查报告反馈的数据显示,在调研地的网民中,上网时间和年龄有很大的相关关系。学生群体上网时间较短平均5个小时,而且大多集中在周末,学生群体又是占据农村网民的一个很大的群体。中年人上网时间大约17个小时,除家庭电脑外,农村的网吧也越来越成为村民休闲上网的好地方。
网络新闻应用情况。受广播、电视等传统新闻媒体的影响,调研地居民获取新闻信息的方式还很局限。多达98%以上的村民获取新闻途径都是这两种,而仅有少数的是通过报纸以及互联网来获得新闻消息。对于信息相对匮乏的农村而言,互联网无疑是广大农村地区方便快捷的信息渠道。将互联网的信息获取优势有效地应用到农村的生产、生活中,是此次调研,构建文化网络化平台的真正意义所在。调查报告
网络在农村的普及状况
农村网民的娱乐应用情况。目前,互联网对广大农民的吸引更多的来源于网络的休闲娱乐功能。在询问一些村民对互联网的一些印象时,一位大姐说:“电脑不就是能够在网上看电影听歌的,还可以面对面聊天嘛!”可见,村民对互联网的功用以及电脑的了解都还停留在很浅的层面上。互联网的娱乐化应用虽然能够大量激发农村居民“触网”兴趣,提升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但是如果对互联网的应用持续局限在聊天、游戏、听音乐、看电影等休闲娱乐方面,将会大大阻碍广大农民阶层通过互联网改善自身社会和经济地位的发展路径。这也和普及文化重要传播途径网络化建设的意图相违背的。
农村网民的网络交流情况。随着网络普及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网民群体中对及时通讯QQ等实时聊天软件的依赖不断增强。而且大有从学生群体向中年网民群体发展的趋势。在调查的将近120家拥有家庭电脑的村民中,有80家的主人拥有QQ号,或者用来和自己的亲朋好友视频聊天或者用来娱乐游戏。
农村网民电子商务应用情况。在农村,由于互联网的普及速度相对缓慢以及农村学历教育相对较低的原因,调研过程中,仅有几位村民有过网上购物的经历,而拥有网上银行的网民更是凤毛麟角。在整个中国的农村推进农村信息化工程是一个长远的目标,需要构建一个就需要构建一个“农民、农村、农业”提供政务、商务、服务“三位一体”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调研地乡村网吧发展以及上网状况。在农村,受上网设备以及网络接入条件的限制,农村网络普及率还是相对较低。随着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完善、家电下乡等政策扶持,开设网吧,集中上网,成为一个不错的网络普及手段。在乡村网吧上网的人群以男性为主,约占
调查报告
网络在农村的普及状况
调研网吧网民的73%。农村网吧网民中学生群体占据了大部分。我上小学的时候学校只有一台电脑供老师工作使用,而现在学校已经开始接受比较正规科学的计算机普及教育,但是学校里的上机实验课毕竟是少,因此网吧上网也就成为了学生们唯一的选择。农村网吧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约为14小时,而应用情况则主要是网络音乐和网络游戏,农村网吧网民使用互联网很局限。而未成年人网吧上网主要以娱乐为主,交友聊天、网络游戏等。
3、农村手机上网的发展状况
手机飞入寻常百姓家。
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统计,2009年手机与固定电话之间的用户规模差距已经超过4亿,手机的普及率是56.3部/百人,而固定电话的普及率是23.6部/百人,随着固定电话用户的减少,手机用户的增长,3G网络的快速发展,手机作为上网终端迅速崛起。由于农村人均年收入较低,消费支付能力有限,在农村地区网民上网设备相对匮乏。而随着手机上网日渐便利,手机以较低的价格获得农民的青睐。
在调研的村庄里,手机的普及率远远高于电脑的普及率。大约有77%的村民家中将固定电话换成了手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上网的使用门槛低于电脑等终端设备,而农民的网络使用又相对很浅,手机聊天、新闻等应用发展能满足该群体在初期的网络使用需求。
村民手机上网现象。
在手机日益普及的条件下,手机数据业务和手机上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在本村里,男性手机用户上网的比例远远高于女性。手机网民用户年龄大多在40岁以下。在校学生、个体从业者、工人是农村手机上网用户的主要构成群体。手机聊天是其使用手机上调查报告
网络在农村的普及状况
网的主要活动。然而对于具体的中国移动和联通电信的无线上网的业务以及收费情况,大部分网民并不是很清楚。
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几乎100%的村民都愿意接受通过短信形式发送的关于科技、时政、医疗保健、就业信息、以及农业行情等于生产生活相关的信息,并渴望通过这样的平台掌握更多的一手资讯,给生活带来丝丝便捷。这样看来,千峪村应该完全有信心把这样一个文化传播的平台做好做大做强!
六、调研地网络使用出现的问题
1、已有网络用户使用网络的错位。
已有网络用户在农村网络普及的进程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最直接的就是帮助后来接入网络的用户使用网络,而像这种现象,不仅不能起到积极作用,反而有可能出现负面影响,不利于农村利用网络促进其信息交流。
2、未接入网络的用户网络意识淡薄。调查报告
网络在农村的普及状况
在本村走访至今未接入网络的用户时,村民对是否接入网络持保守意见,50户家庭中,25户家表示由于多种原因,根本不会接入网络,40家表示可能性不大,仅有10户左右愿意接受。
3、网络使用存在一定经济风险。
即使是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民家庭,电脑和每年上网的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家庭条件不好的就更不用说了,所以,接入网络是否能够带来基本的收入增长,收入的增长是否能大于村民对网络的投资,是每一个家庭都十分关注的问题。
在所走访的100户中,有10多户出现因为网络产生的直接或者间接的经济损失。有的因为网恋被骗婚,陈华就是其中的一名受害者,网恋的女子也曾来到家中,都要准备婚事的时候,她带着彩礼逃跑。导致陈华不仅损失了几年的积蓄,同时在村里发生这种事之后他便外出打工,至今未婚;有的因为网络虚假信息被骗传销洗脑,现在还有一位村民没有下落,自从被骗之后一直没有消息。村里也曾一起寻找,但最终也没有结果;有的因沉溺网络,逃离现实,放弃工作,导致家庭破裂。
4、青少年的迷恋网络游戏。
青少年的自制力很差,很容易痴迷网络,荒废学业。而且基本都是瞒着家长,自己利用各种方式偷偷玩。在小学生这个接受能力很强的阶段,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那么在他们的意识里玩游戏就成了使用网络的固定想法。调查报告
网络在农村的普及状况
七、加快我省农村网络普及的建议
(一)政府方面
1、加大宣传力度,促进农村互联网的发展。
在调研中发现,不上网的村民人中有45.5%的人认为“上网没什么用”,获取途径很多,看电视听广播完全可以满足村民们对信息的要求。可见信息互联网对农村地区的作用还不明显另外关于互联网的负面事件报道,造成农村居民对互联网存在认知上的偏差,由此产生的使用网络的种种顾虑也限制了农民的上网欲望。在这种情况之下,政府的宣传作用就尤为重要了。
2、完善农村地区网络接入设备,并下降上网费用。
目前部分农村地区网络使用的基础条件还很匮乏,现在农村几乎所有的上网用户均为ADSL上网方式,农村网络日后的费用尽管是电信部门的事,但政府可以联系本地的电信部门,陈述利益,促使其降价;再者,政府可以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加大对农村网络的投入力度。
3、加强村民的互联网网络培训教育,合理化应用网络。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农村居民对互联网的认知存在偏差,网络犯罪、网络上瘾、网络色情等形成的负面评价,成为农民使用网络所疑虑的问题,限制了农民的上网欲望。因此,农村地区需要通过加强学校教育,通过媒体的新闻宣传,来转变农民上网的需求意愿和使用技能,将互联网的信息媒体价值、参与公共舆论和拓展关系网络的平台价值传递和渗透给农村的非网民群体,推动农村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和持续发展。
调查报告
网络在农村的普及状况
4、结合实际,构建手机信息传播平台。
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千峪村的政务等信息的传达还是靠广播或者布告的方式。几乎100%的村民都愿意接受通过短信形式发送的关于科技、时政、医疗保健、就业信息、以及农业行情等于生产生活相关的信息,并渴望通过这样的平台掌握更多的一手资讯。让手机作为农村信息网络化的过渡,成为农村信息化的进程中的助推剂。
5、检验家电下乡政策效果,加快农村上网设备的更新、升级。在调研过程中,千峪村电脑普及率迅速提高,从走访的100户家庭中,有43户有电脑。作为家电下乡的一项重要举措,电脑下乡如今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农村地区个人电脑拥有率有所提高,很多村民改变了由于没有电脑等上网设备而无法接触使用互联网的现状。
(二)企业方面
1、电信企业要努力为农村建设网络平台。
电信企业掌管着网络建设,如果电信企业能够支持,降低网络使用的价格,那么网络平台的建设一定会事半功倍。当地电信部门要根据农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需要,结合当地的农村居民的结构特征,通过简单易行的操作方式,有针对性地提供生产和生活信息服务。电信企业要切实贯彻政府的政策,用自身的行动为农村网络建设出谋划策,努力建设网络平台。
2、乡镇企业要加强自身的网络建设。
千峪村的青壮年大多都在乡镇企业中务工,乡镇企业就要担负起责任,强化网络硬件设施,加强农村务工人员的网络教育,改善农村信息的流通性。企业对网络的建设,不只能够加强对务工人员的教育,调查报告
网络在农村的普及状况
也能都促进企业本身的信息交流。在信息化时代,提前发展信息,不但有利于企业产品的销售,而且有利于培养信息化人才,为企业日后的转型做好人才基础,可谓一举三得。
(三)农民自身
1、自觉学习网络知识,培养网络意识。
在我们的调研过程中,村民们对于网络的负面影响认识较大,例如未成年人网瘾,网络犯罪等问题。因此,村民一定要自觉的学习网络知识,培养规范的网络意识,能自觉的正确使用网络,利用网络。
2、自发的组织学习团队,交流学习心得。
在学习网络的过程中,交流学习心得势必不可少的,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村民们应自发的组织学习团队,构建村民网络咨询处,加快网络在农村的普及进程。这一点尤其重要,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已有网络的村民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用自己已有的网络知识,教育其他人,无论是老网民还是新网民,利用团队在一起交流心得,能够促进村民网络知识的增长。
(四)学校方面
1、加强未成年人的网络教育。
未成年人的网瘾是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关于未成年人彻夜玩游戏,荒废学业的报道也屡见不鲜,未成年的自我控制力不强,很容易沉迷于网络,因此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学校要重视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利用上宣传课、张贴网瘾危害图像等方式,警示未成年人,引导其正确的使用网络,利用网络。调查报告
网络在农村的普及状况
2、改善学校的网络硬件设施。
学校的网络硬件设施是制约其对青少年网络教育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农村的小学,在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刻,学校的网络设施是必备的。因此,学校要重视这方面的建设,与政府和电信部门做好协商,并取得财政支持,为中小学生的电脑培训做好基础。
八、调研总结
本次调研,在村委会、乡镇电信部门、村民的帮助下,在自己的努力之下,利用国庆节完成此次调研。不管是在调研前期各项工作的准备,包括村庄资料的收集、问卷的整理以及农村网络发展状况的了解;还是具体实施过程中挨家挨户走访,进行问卷调查或者访谈了解该户情况,后期调查报告的写作。不同的过程会遇到不同的困难。由于村委会改选,很多工作资料的交接未及时完成,在寻找相关负责人的时候障碍。再加上问卷需要涉及不同年龄层段的村民的参与,老年人多半不识字,需要在别人的解读之下完成问卷;因为正直收获,青壮年人多在田间劳作在家时间很少,导致调研过程时间拖延。还有,村民们对于此类的调查有抵触情绪,会不同程度地顾忌调查者的目的以及数据的去向。有时候会出现调查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甚至拒绝参与问卷调查。在千峪村,网络的负面影响造成了多数人尤其是中老年人的强烈抵触。这是网络在普及过程中所遇到的最大的障碍,让老百姓实在体验到网络作为重要的文化传播途径正带给这个社会便利、共享、未来。只要学会好好利用网络,网络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都是可以规避的。
调查报告
网络在农村的普及状况
附:
网络作为一种文化传播途径在农村的发展状况
亲爱的千峪村村民:
你们好!互联网已经越来越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为了进一步了解互联网在农村的普及以及对村民生活、劳动产生的影响。特此设计问卷,进行调查。请如实填写。谢谢您的配合!祝您秋收顺利!年年丰收!
青岛科技大学传播与动漫学院广告103王胜男
2011年10月3日 请您填写:
性别: 年龄:
1、您的职业:
A.务农 B.工人 C.学生 D.个体户 E.无业、失业、下岗
2、您的学历:
A.初中以及以下 B.高中、技校、高职 C.大学
3、是否想接触网络: A.是 B.否
4、是否接触过网络: A.是 B.否
5、上网的主要途径: A.手机 B.电脑 C.网吧
6、您的网龄:A.<3年 B.3—6年 C.6---9年 D.>9年
7、上网的频率:A.每天 B.2—4天 C.每周 D.不一定
8、上网时间(小时/天):
A.<2小时 B.2—4小时 C.4—6小时 D.>6小时
9、上网的目的:
A.娱乐(视频、游戏)B.学习、工作 C.了解时政、新闻 D.无所事事 E.获得专业知识 F.交友、社交 G.网购 H.其他
10、网络对您的影响:
A.开拓视野 B.放松身心 C.为工作、学习、生活提供便利
D.影响正常工作、学习E.逃离现实 F.没什么用 G.其他 再次感谢您的配合!
调查报告
第五篇:农村法律知识普及调查报告
农村法律知识普及调查问卷
摘 要: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九亿农民是一个多么庞大的群体。同时也为响应国家“依法治国”的号召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畅想,寻求依法治国的关键。现阶段我们国家近些年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但是这个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其中农村问题仍然是主要的问题。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人们的法律意识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社会的现代化。所以了解基层人民的生活和思想上认识的变化尤为重要。通过对周边村庄的实地考察,深入走访,以法律调查问卷,座谈交流等形式开展本次调研,最终掌握了相关的第一手数据资料。本文具体阐述了农村法律知识普及的现状,并做出相应的未来预测,并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以切实改善农村法律知识普及的现状,促进当地的全面发展。
【关键字】 农村 法律知识 普及程度
一、调查概况
1.1 调查背景和目的:如今农民这个庞大的群体在我们国家占据了将近70%的人口,农民问题一直以来就是我当工作的重中之重,现阶段乃至以后的很长时间内,农民问题依旧关系着我们的民生国。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农村问题。进入21世纪以后,人们的生活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人们已经解决的温饱问题,即将面对的便是如何进行精神文明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在现阶段显得尤为重要。
1.2 调查对象的选择:共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广大农民群众,包括曾经接受过法律服务和没有接受过法律服务两大类。我们觉得这种分类十分有必要,一方面前者对基层法律服务有着最为直接的感受,他们的看法和意见直接反映了基层法律服务的现状。另一方面后者在农村占绝大多数,更具代表性。这对我们了解农村法律服务的真实面貌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指出的是,未接受法律服务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遇到法律纠纷,而是到底是何种原因是他们与法律服务擦肩而过?追寻其中的原因,显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第二部分访谈对象是对村干部。主要是为了了解法律知识普及的现状,以及在满足农村法律需求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与农民访谈不同的是,这部分访谈大多不是以正式方式进行的,往往是闲聊时候得到我们想要的信息,这些信息同样具有可信度。第三部分则是外出务工者,他们现在已经成为了备受社会关注的群体,农民工同样需要接受法律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够在工作中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近些年来时常有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不法行为的发生,这样的时间屡禁不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农民工不懂法,不知道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这三个部分共同构成了我们此次调研的选择范围。总体而言具有比较好的代表性。11.3 调研内容:此次我们调研内容大体上从两个方面两即权利和义务展开。这里所说的权利和义务与我们往常的理解不同。它是指当他们遇到问题时应当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通过哪些途径来维护。如何利用法律的手段来调节相互之间的矛盾。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要相 信法律相信社会的公正,只有这样我们的法制建设才会更进一步。义务是指每个人都有维护自己权利的义务,处处忍让则会使得人们对维护自己权利的淡忘,这样同样会助长侵犯权力行为的泛滥,我们要利用国家赋予我们的权利来维护社会的法制,每个人维护自己的权力其实就是对我们社会法制建设的帮助。这两条主线贯穿了我们整个调研的始末。
1.4 调研方法的选取:在这次调研的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与面访相结合的手段,两者相辅相成。问卷调查在此次调研过程中依旧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没有因为调研群体的特殊性而影响它应有的作用。它是我们了解基层法律知识普及现状的一种重要手段。在进行的基层调查之前,我们不应该受到某些传统思想的误导认为:必须正视被调查者文化素质普遍不高,缺乏社会调查常识的现实,从而认为应该少用书面调查的形式。但是事实上这些看法都是很不对的,是对基层群众的固有偏见。我们调研过程中接触过的农民已经与我们原来印象中的不太一样了,文化程度有比较大的提高,也接触了比较多的外部信息,他们普遍对外部信息比较关心,社会常识也有着比较好的了解。对我们此次的调研他们并没有表现出敬而远之,相反很热情的配合我们的调研。为我们调研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1.5 调研优势及说明:随着我们国家的发展壮大,农村人口素质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仍低于城市,所以选择农村作为突破口借以寻找中国走建设法治社会道路所面临问题的解决办法。
鉴于我们国家选择走法制建设的道路,应该先从农村着手,在农村普及法律知识这是我们法制建设的基石,也是施行“依法治国”这一基本国策的切入点。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为依法治国这一国策的施行奠定了基础。所以加强农村法律知识普及力度便显得尤为重要。
二、调查结果
此次问卷共十八道题目,都采取选择题的形式,问题本身没有正确答案,没有对错之分。此次调研我们选取了60个调查对象。从回收的问卷中看,男性有34人,女性26人,分别占总体的56.7%和43.3%。按发放问卷的基本情况来看处于合理的比例范围之内,因此调研的结果可以大体上反应农村法律知识普及情况。以下是问卷的数据统计分析:
1.您认为以下哪一部或哪几部法律与你的关系最为密切()A刑法 B民事诉讼法 C财产继承法 D土地法 E 婚姻法 F 人口和计划生育法
数据分析:调查中发现,大家对于自己比较了解和关注的的法律主要是刑法和民事诉讼法都占了26.67%,再就是继承法和土地法各占16.67%和13.33%。关注比较少的是人口和计划生育法。这说明大家还是比较关心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法律,这也可以在近些年来农民工讨薪难等问题中有所体现。另外我们也可以发现现今农村对计划生育法的关注度虽然相比于之前有所改善,但是还是有待进一步提高。通过面访得知,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依旧和“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占上风有比较大的关系。2.法律是否在您脑海中形成了认识?
A 完全形成 B 形成了一点 C还没形成 D 没有概念
数据分析: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法律在人们的脑海里面已经形成意识的占到73.33%,这是比较乐观的,现在很多农民在遇到问题时会选择求助于法律而不仅仅只是沉默或者使用暴力。但是其中有60%的人觉得法律在他们的脑海里只形成了一点认识,这个我们要引起重视,可以对它们好好加以利用,将他们转化成更为乐观的。剩下26.67%的人尚未形成明确的认识,这个要在以后将之加以转化 3.您平时会主动关注法制节目吗? A 经常,而且很喜欢 B 偶尔,喜欢程度一般 C 没有,不喜欢
数据分析:通过调查分析,在农村里面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法制类节目,差不多占据了总数的89%,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说明大家开始更加关注法律,法律意识相比于以往有了很大的提升。在关注法制类节目的同时,自己对一些法律问题可以形成比较深刻的认识。同时这种现象也对我们法治进程有很大的帮助。
4.您主要通过哪种或哪几种渠道了解法律信息()A 通过电视节目 B 通过相关报纸书籍 C 通过互联网 D 通过和别人的交流 E 现场宣传
数据分析:通过调研我们可以发现,通过电视节目来了解法律信息的村民占了调查总人数的49%,另外通过相关报纸书籍和互联网了解法律信息的分别占了19%和11%,这个现象还是比较合理的。近些年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通过互联网关注法律信息的比例正在呈现上升的趋势。通过现场宣传的虽然仅仅占据了6%,但是通过访谈得知它的作用还是很显著的,能让人较深的印象。村民对这种方式还是比较欢迎的,相信在以后通过这种了解法律信息的比例还会继续上升。
5.您觉得您对法律了解多吗? A 了解较多9% 4 B 了解一些84% C 一点都不了解 7%
6.生活中往往有“人情大于国法”的现象,您的看法是 A 赞同 B反对 C不完全对,看情况而定
数据分析: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有26.67%的人赞同人情大于国法这一观点,13,33%的人持反对意见,绝大部分人认为这个还需要看情况而定,不能一概而论。这个现象还是比较符合我国国情的,人情味比较重。很多情况下确实存在法理不外乎人情的情况,所以大部分选择了视情况而定,这种现象还是比较合理的。这说明大家对法律的认识已经能做到比较客观 7.您知道有“法律援助”吗?
A知道 B 知道且了解 C 只是听说过 D 不清楚
数据分析:大部分人还是知道有法律援助的,但是知道且了解比较多的占20%,13.33%的人只是停留在听说过而已,剩下的16.67%则是不清楚有这么个东西,在访谈中我们提起的时候他们依旧觉得比较新鲜。这也间接的说明了这方面的宣传还是不到位,真正知道且了解的只占了20%,相信通过加大宣传力度,这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8.您认为法律的主要作用是什么?().A 保护人民的权益
B 规定人们的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管理人民)C 维护社会次序(惩罚犯罪)D 统治阶级的工具(管理国家)F说不清
数据分析:通过调查可以知道,在大部分人的心中法律的作用还是为了保护人民的利益,规范人们的行为、惩罚犯罪以及管理国家的工具分别占13.33%、20%、16.67%,总体而言还是比较均衡,有多种认识还是可以接受的。这也说明目前的法律还是不够完善,在以后的宣传中,更要彰显法律公正的地位,实实在在为人民服务,切实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9.当您权利受到侵害时,您首先想到的是()A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B用武力解决 C通过关系协商解决
D 惹不起,还是忍忍吧,自认倒霉 E根本不在意 数据分析: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当自身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56.67%的人会选择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23.33%的人会选择通过关系协商解决,通过武力和自认倒霉的各占6.67%,这个还是值得肯定的,这个过程也更加合法化了,已经不是原先单单的通过武力和保持沉默,说明大家自我保护意识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更加懂得如何正确的行使自己的权利。10.您认为我国目前的法律有什么看法()A 很完善,对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
B 还不够完善,略有不平等,没有充分保护底层劳动人民的利益 C 不完善,非常不平等,劳动人民没有得到保护 D 没有想法
数据分析:通过调研可知,有73.33%的村民认为目前的法律依旧不完善,有待提高,没有很好的保障底层劳动人民的合法权益,并没有做到完全的公平公正,依旧存在一些漏洞需要弥补,认为目前法律制度很完善和没有想法的各占13.33%,这也给我们提了一个醒,法律要想真正做到公正公平还有一段路需要走,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要让广大人民切实感受到它的逐步完善给大家生活带来的变化。
11.您觉得通常所说的“民告官”获胜的机会大吗?()
A 根本不可能 B 机会很小, 但还是有可能的 C 只要有理就能获胜
数据分析:对于民告官大家普遍认识是获胜机会很小,但还是存在可能性的占总人数的56.67%,而认为根本不可能和只要有利就可以获胜的分别占26.67%、16.67%.这也说明了大家一个普遍的心理,民告官确实比一般的案件更有难度,自信心明显不足,民告官民明显处于弱势,虽然有时候更有理。只是因为这样的案例胜的例子比较少,大家找不到可以倚靠的 先例。但是还是对法律抱有信心觉得还是有可能的。另一部分人里面有人有过这样的经历所以便认为完全不可能,都是官官相护的,底层人民总是被欺压,这样就容易感染周围的人,虽然他们没有这样的经历。认为只要有理就可以获胜只占了一小部分,他们相信公道自在人心,对法律有着美好的憧憬,他们是法律的拥护者
12.您认为通过哪些手段可以对法律的有效施行起到较好的监督作用()A报刊,电视广播等新闻舆论的监督 B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等领导机关 C群众监督
D执行机关自我约束 E其他
数据分析:调查中我们发现,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认为法律的有效施行应该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以便让法律切实保障人们的合法权益。有26.67%的人认为应该由党委政府等领导机关加大监督力度,保证法律的公平公正。另外有13.33%的人认为新闻舆论也应该起到监督作用,这个方式的监督还是有比较大的上升空间。
13.您认为法律对于您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怎么样? A 非常重要 B比较重要 C重要 D不清楚
数据分析:有96.67%的人认为法律对于自己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说明绝大部分人还是肯定了法律在经济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认为非常重要的占到了53.33%,这也是一个很好的预示,大部分人对法治发展的未来还是有着很大的期待的。14.必要时您会主动到法院起诉,主动寻求司法帮助吗?为什么?()A会,它很有效 B不会,成本高 C有时会,毕竟太麻烦 D不会,没用
数据分析:对于寻求司法帮助的主动性,有40%的人认为他们不会主动寻求,因为对他们来说成本太高了,他们可能会负担不起,其次是33.33%的人觉得太麻烦了有时会选择主动求助,只有16.67%的人认为它很有效,会主动寻求帮助,10%的人觉得他们不会去主动寻求,因为没有什么用。这也反映出了一个问题,寻求司法帮助的成本对于农民群众来说也许还是有些高昂,而且程序相对来说比较繁琐,这让73.33%的群众选择不会主动寻求司法帮助,虽然他们心底里想这么做,他们有法律意识,但是最后迫于压力选择被动。倘若可以把费用和程序这些问题解决,我相信主动寻求司法帮助的比例会有很大程度的上升,也对法治进程顺利实现有很大帮助
15.如果您的工资被老板恶意拖欠,您可能会采取以下哪种或哪几种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A不断纠缠 B找人教训报复他一下 C 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D算了,自认倒霉
16.您最想了解的是哪方面的法律知识? A 关于治安管理方面的规定 B 关于劳动保护方面的规定 C 关于权利与义务方面的法规 D 关于各种常用法律法规的基本介绍
数据分析:这道题的问卷调查现实的还是比较均衡的,因为随着村民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对于自身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了解的欲望还是表较强的,希望能通过法律的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意识也在不断提高。
17.您希望通过哪些途径给大家普及法律知识?
A 在公共场合定期进行法制宣传图板展览及张贴普法宣传画 B 定期开办有关法律知识讲座 C 组织观看法律宣传片(录像,电影)D 开通法律咨询热线电话
E 定期举办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趣味竞赛
数据分析:通过调查我们可以知道,人们还是倾向于遇到问题时通过电话咨询,这样比较方便,占了调查总人数的40%,另外各有20%的人支持顶起进行法制宣传展览和组织观看法律宣传片来普及法律知识,选择举办知识讲座的人只有6.67%,他们觉得这个比较死板枯燥乏味,效果不显著。有13.33%的人选择新兴的法律知识趣味竞赛来普及法律知识,寓教于学,在欢声笑语中提高自己的法律知识
18.您认为要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下列哪些因素最为重要(可多选)A 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B 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C 加强立法 D 加强农村执法和司法
E深入普法 F 健全、落实村民自治 G 其他
数据分析:通过调查我们可以知道,有24.14%的人认为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是提高法律意识的前提,科学文化素质是基石。有20.69%的人认为在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基础上深入普法可以很好的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17.24%的村民认为加快经济发展是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提高法律意识的根本保障,只有建立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上谈这些才有实际的意义。另外有13.79%的村民认为加强立法和健全落实村民自治也对提高大家的法律意识有所帮助。
三、调研总结
总体来说按回收问卷的基本情况来看此次调研结果基本处于合理的比例范围之内,具有比较高的真实性和代表性。因此调研的结果可以大体上反应目前农村法律知识普及情况。纵观调研过程我们可以发现,村民的法律意识相比于以往已经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说明近些年来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大家对法律的认识已经能做到比较客观,不再单纯片面的看待问题。近些年来在农村里面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法制类节目,差不多占据了调查总人数的89%,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说明大家开始更加关注法律,法律意识相比于以往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村民在关注法制类节目的同时,自己对一些法律问题可以形成比较深刻的认识。近些年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通过互联网关注法律信息的比例正在呈现上升趋势。这些现象都对我们加快法治进程有很大的帮助,以上这些取得的成就是值得肯定的。但是通过问卷和访谈,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应亟待解决。比如说当村民遇到侵害到自身合法权益的问题时很多人会想到司法求助,但是由于司法求助的成本比较高而且程序比较复杂,会让许多村民忘而却步。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大家还是比较关心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法律,这也可以在近些年来农民工讨薪难等问题中有所体现。他们开始逐渐意识到法律对他们自身的重要性,当他们遇到问题时知道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通过哪些途径来维护,如何利用法律的手段来调节村民相互之间的矛盾。另外我们也可以发现现今农村对计划生育法的关注度虽然相比于之前有所改善,但是还是有待进一步提高。通过面访交谈得知,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依旧和“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占上风有比较大的关系。
通过调查我们也可以看到,有73.33%的村民认为目前的法律依旧不完善,有待提高,没有很好的保障底层劳动人民的合法权益,并没有做到完全的公平公正,依旧存在一些漏洞需要弥补,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认为法律的有效施行应该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希望在以后的法制宣传中,更要彰显法律公正的地位,重新给我国的司法塑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形象,实实在在为人民服务,以便让法律切实保障人们的合法权益。
四、调查建议
1、创新普法新形式。开展普法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法氛围,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要鼓励满足农民的学法愿望。极大的调动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学法热情,变被动为主动。同时要把普法教育与遵纪守法光荣户、文明户、先进个人评比结合,与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让农民充分感受到法律的权威,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力,增强民主意识和参政意识。
2、可以建立一个学生志愿者法律援助体系。通过与各大高校建立合作,定期面向农村开展一些大学生暑期下乡活动,对村民进行法律知识方面的培训。在学校和农村之间建立一个良性互动,这样做一方面可以缓解农村法律人员短缺的局面,弥补相关方面的空缺。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大学生得到一些实践性的锻炼,提高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与人交往能力,这可以说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3、探索普法工作新方法。加大对法律知识的宣传力度,在农村所在地区开通电话咨询热线,配备有较高法律素养的人员对村民日常遇到的问题给与解答,给条件困难的群众提供免费的法律援助。另外可以定期开展一系列的图片展、组织群众业余时间观看法律宣传片。定期开展座谈会,在座谈会上有各方面的法律专家,大家自由提问,可以与法律方面的专家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提高针对性。
注释:[1] 鹏 飞.《当前农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现状及建议》2009-9-10 10-51-13
[2] 李 智.《中国农村法律知识普及读本》上海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1日)
------2012
年8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