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21谁为经济全球化买单

时间:2019-05-14 20:58: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案例21谁为经济全球化买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案例21谁为经济全球化买单》。

第一篇:案例21谁为经济全球化买单

案例42:谁为经济全球化买单?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当你正在享受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好处时,也许其背后的祸端已经悄然升起。

金融动荡可控吗?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不少国家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已超过30%,个别国家则达到了50%-60%。在这种环境下,经济波动和危机的国际传染便成为经常性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事情。1997年泰国的汇率危机,很快传染到整个东南亚地区以及韩国和日本,从而形成严重的地区性金融危机,随后又波及俄罗斯和拉美地区,形成了事实上的全球性金融动荡。

国际游资的存在是全球经济不稳定的重要根源之一。作为一种超越国界的巨大的金融力量,国际游资一次又一次地扮演了全球性金融动荡的制造者或推动者,扮演了危机传染的主要媒介物。20世纪60年代的美元危机,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80年代初的拉美债务危机,90年代初的欧洲货币体系危机,l994年的墨西哥汇率危机,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每次都令人震惊地表现了国际游资的巨大破坏力。

经济主权如何安置?

欧盟经济体发展的历程表明,随着一体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各成员国经济主权独立性则不断下降。从早期的关税同盟,统一农产品价格、汇率联合浮动,到单一货币欧元出现以后的统一金融政策,无不说明各成员国的财税和货币主权已逐渐让渡给超国界的欧盟协调机制。

对于欧盟以外的世界其他国家来说,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其经济主权(特别是在财税和货币政策方面)的独立性,同样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考验。这种考验大致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经济主权的主动让渡。从关贸总协定(现为世界贸易组织)的历次减税和贸易自由化谈判,到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为了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被迫进行的经济调整,都是一定程度上的主权主动让渡。另一种是跨国私人经济力量对经济主权的侵蚀。其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跨国公司。由于跨国公司的战略目标很少会同东道国的经济发展目标完全一致,因而它们对于东道国为了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采取的许多政策措施经常表现出一种本能的抵抗和规避。利用转移定价(Transfer Pricing)进行合法避税已为世人熟知,通过这种手段或其他渠道在国际间进行大规模资金转移对东道国货币金融政策的消极作用同样难以让人忽视。许多国家的经验表明,在汇率动荡时期,跨国企业常常是大规模货币投机的主要责任者。

自90年代初以来,随着各国资本账户的逐渐开放,不少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政策独立性受到严重挑战。在资本流动日益自由化的形势下,这些国家感到了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和维持汇率稳定之间的激烈冲突,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了保持货币独立性的艰难和巨大代价。1992-l993年导致英镑退出欧洲汇率机制的欧洲货币体系危机、1994年的墨西哥比索危机、1997年的泰国汇率危机以及巴西汇率动荡,十分清楚地表明了这种冲突和由此产生的连带反应。在上述危机过程中,几乎每个国家最终都勉强保持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但同时在汇率动荡方面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事实上,对于在资本自由流动条件下一国能否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这个问题,早就有人做过堪称经典性的论述。20世纪60年代初,J.Marcus F1eming和Robert Mundell曾在各自的论文中先后谈到,资本完全流动的条件下,一国将面临货币政策独立性与汇率稳定两者之间的明显矛盾。他们认为,一国政府最多只能同时实现下列三项目标中的两项:完全的资本流动性、货币政策独立性和固定汇率制。上述结论被后人称为“蒙代尔三角”。这个分析框架清楚地显示。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由于资本的自由流动不可避免地成为一种基本经济现象,因此,一国要想保持汇率的稳定,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向跨国私人资本让渡货币主权,或者必须以汇率的经常性动荡换取货币主权的独立。

在经济全球化中,谁是最大的受益者?

世界银行《2000-2001年世界发展报告》的主题是“与贫困作斗争”。该报告指出,1960年,最富裕的20个国家的人均GDP是最贫穷的20个国家的18倍,l995年扩大到37倍。联合国贸发组织公布的数字也证明了世界上穷国与富国间的收入差距在不断拉大,而且速度在加快。1950年,最富裕的国家与最贫穷的国家人均收入比为35:1,1973年为44:1,l997年为727:1。富国人均年收入超过2万美元,而在贫穷国家还有13亿人每天生活费不到l美元。全球最不发达的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的25个增加到1997年的48个,这些国家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3%。

世界银行专家对世界120个国家财富分配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并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题为《国家财富在何处?》的调查报告,结果表明,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瑞士人均财富几乎是最贫穷的国家埃塞俄比亚人均财富的330倍,今后这一趋势还将得到延续。

世界银行在进行专项调查时,不仅考虑国民生产总值水平、人均收入等传统因素,还非常重视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环境损害规模、劳动力价值等。结果是,瑞士高居世界富国榜首,人均64824l美元,之后是丹麦(575138美元)、瑞典(513424美元)、美国(512612美元)、德国(496447美元)、日本(49324 1美元)、奥地利(493080美元)、挪威(473708美元)、法国(468024美元)、比利时和卢森堡(各451714美元)。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是埃塞俄比亚,人均1965美元,其次是布隆迪(2859美元)、尼日尔(3695美元)、尼泊尔(3802美元)、几内亚比绍(3974美元)。

芭比娃娃有多贵?

据统计,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如鞋类、服装、纺织和玩具等,还有低技术和低资本产品,如自动处理设备、电器电子加工产品等。一篇题为《美国人24小时离不开中国货》的文章介绍:早晨6点闹钟响了,美国进口的闹钟有2/3来自中国;中午锻炼穿的运动鞋有近50%是中国生产的;晚间熄灯,床头灯和办公室的台灯一样有将近50%是中国制造的。美国出口到中国的主要是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制成品和农产品。其中最说明问题的是鞋子换飞机的事例。按旅游鞋每双3美元计算,换一架美国波音飞机中国要出口5000多万双鞋。

据美国《洛杉矶时报》介绍,美国从中国进口一个芭比娃娃玩具是2美元,其中原料产

自中东地区,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和中国台湾加工为半成品,包装材料是美国的,假发是日本生产的,加上运输费共1.65美元,中国的加工费仅O.35美元,而每个芭比娃娃玩具在美国市场的售价是9.99美元。又如,美商最近开发出一种可发声的地球仪,既可做儿童玩具又可做小学生学习用具,美商以每件40美元将订单下给香港公司,香港公司以每件20美元将订单下给一家广东外贸公司,广东外贸公司以每件15美元(成本费12美元)将订单下给广东和江苏企业,美商拿到产品后以每件72美元卖给美国商场,美国商场零售价高达88美元。还有,2002年中国对美家具出口达28.9亿美元,增幅为75%。中国向美国出口的家具中,约60%是美国家具,即不少产品从原料到工艺、样式都完完全全是美国货,只是在中国组装后,再运回到美国销售。据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的研究显示,一个集装箱的家具从中国运到美国的运费和加工费共2800美元,但是,销售价格仍比在美国组装加工的便宜20%到30%。

思考讨论

1.自20世纪60年代起,各国经济学家们及深受游资冲击之苦的国家都曾努力加强资本管制,但总体而言,这些探索和努力收效并不明显。为什么?

2.欧盟经济一体化进程,说明了经济全球化给世界经济带来了什么影响?

3.世界各国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大都获得了实际的经济利益,但为什么世界贫富差急剧扩大?

案例点评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进程,它在产生积极效应的同时,也会产生消极的后果。

首先,世界经济的运行风险加大。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襁,一个国家的内部失衡会反映成外部失衡,并将其他国家不同程度地引入失衡与危机的境地;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和盲目性无限膨胀,加大了各国政府宏观调控的难度,影响资本管制的有效性,为国际游资利用各种渠道方便地绕过或躲避资本管制,并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兴风作浪提供了可乘之机。

其次,各国经济主权的独立性正面临曰益严峻的考验。经济全球化是一个跨越国界的经济逐渐发展的过程,它要求国家减少干预,让渡部分经济决策权,由全球协调和仲裁机构去实行。在这个过程中,国家的某些经济主权被淡化,跨国公司的作用越来越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无疑是巨大的冲击,一些弱小的发展中国家经济有可能被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所控制。

最后,贫富差距正进一步扩大。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一个全球范围内的市场化过程,虽然几乎所有参与全球化过程的国家在不同程度上从中受益,但并不意味着利益均沾。作为资本和先进技术的主要拥有者,发达国家总是处于全球化的中心地位。这使它们在价格制定方面具有主导权,使它们在与处于边缘地位、作为劳动主要拥有者的发展中国家进行交换时获得更多的利益,使财富越来越向少数国家或少数利益集团集中。

如何使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各国“共赢”的经济全球化,是国际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

教学建议

1.本案例的教学目的和用途

本案例通过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给世界经济带来的金融动荡、对经济主权的影响、世界范围内的贫富差距的拉大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交换,揭示了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及成因,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并引发学生对如何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思考。

本案例可用于第五章第一节中“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部分的辅助教学,或用于该部分课程内容的考核。

2.本案例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本案例主要是从消极方面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联系其他案例,引导学生全面认识和利用经济全球化。

(2)分析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并不是畏缩乃至逃避经济全球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明确指出,经济全球化是一种客观趋势,我们绝不能因噎废食,正确的抉择是:积极参与,趋利避害,积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经济全球化首先是一个经济运动,这是它的首要含义和基本本质,也是课堂教学中分析的重点。同时,经济全球化也具有深刻的政治效应,还具有明显的文化内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对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进一步全面认识和利用全球化。

第二篇:谁为青春买单

谁为青春买单

走在青春的大道上,我们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微笑着走过风风雨雨,也走过一段平凡而又奇特的青春路。

手牵手,父母伴我们启程走进青春;

肩并肩,师长陪我们奔跑追逐青春;

心连心,你我他在命运的琴弦上谱写青春。

谁该为我们的青春买单?你无言,我无言,大家都无言。或许我们都经不起时间的拷问,就匆匆给青春画上了句号,但那不该,不该是我们应有的人生。

风雨无常,父母的手再温厚也只能温暖我们一时半刻而非永远;师长的陪伴也只能定格在仅有的几年情谊;社会,投来的期冀和希望也只是我们青春的一个筹码。青春掌握在自己手中,没有永远幸福的人生。永远幸福的人生。

曾经,为那个大学生感动得落泪,只为他用自己书写的青春向我展示了男子汉的坚韧刚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或许洪战辉应该手捧着四面八方而来的捐助去继续青春,或许他该凭着学校与家庭的关怀去追求另一种人生。但是,洪战辉,他没有。在难也要一个人踏实地走过,再哭,也不接受社会一分钱的捐助。这就是他的坚守,坚守青春,选择自己的青春。也许,你会认为他是造作,也许你会认为他冷漠,也或许,你把他定格为男子汉的倔强与任性。也罢,青春是自己的舞台,为自己的青春买单是洪战辉人性的亮点。

相反,社会上那些靠别人买单的人,却似乎平淡而漠然走过青春的舞台,只留下永远的遗憾。记得有篇报道上有这样一个故事:兰州市民周女士收到儿子千里寄来的脏衣。这怎能不让那些在温室中成长的花草深深低下他们的头呢?家长的溺爱让他们迷失了道路,师长的宠爱又让他们时刻以自己的成绩来定位人生,社会呢?又在为他们营造保护的氛围,摔倒了他们就大哭,永远不会考虑如可站起。在青春的舞台上,他们只是被人搀扶的弱者。

我想,父母爱孩子都是天经地义,学校和社会保护孩子也是应有的本分。但是,孩子的青春不是用无边无境的爱做筹码的,他们想要放飞,就让他们飞吧,飞翔在湛蓝的天空下,飞翔在广阔的海洋上,去搏击长空,俯瞰人生。

青春,要保尔的精神,要能绝境中求生,要有爱有痛,不在在的漩涡中丧生,而应激流勇进,追逐一生。

谁为青春买单?

不是家庭,也不是学校,更不是社会,而是我们自己。

第三篇:经济全球化案例材料(华为为例)[范文模版]

(一)经济全球化:华为的机遇

互联网:全球化世界的必要组成部分,也是华为抓住的机遇

1998年,产品数字微蜂窝服务器控制交换机获得了专利。成立南京研发中心,并于2003年6月通过了CMM4级认证。从1998年开始,华为就把触角探向世界的核心市场欧美。

1999年,华为在印度班加罗尔设立研发中心。该研发中心分别于2001年和2003年获得CMM4级认证、CMM5级认证。成为中国移动全国CAMEL Phase II智能网的主要供应商,该网络是当时世界上最大和最先进的智能网络。

2000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设立研发中心。合同销售额超过26.5亿美元,其中海外销售额超过1亿美元。在美国硅谷和达拉斯设立研发中心。

虽然第一单合同只有38美金,但到2001年,华为与俄罗斯国家电信部门签署了上千万美元的GSM设备供应合同。2002年底,华为又取得了3797公里的超长距离国家光传输干线的订单。到2003年,华为在独联体国家的销售额超过3亿美元,位居独联体市场国际大型设备供应商的前列。

东欧、南欧相继打开市场后,华为开始挺进西欧、北美,并把欧洲地区部的中心设在巴黎。

2005年4月28日,英国电信宣布其21世纪网络供应商名单,华为作为唯一一家中国厂商,与国际跨国公司入围“八家企业短名单”。

华为海外销售就已达到220亿美元,产品已经进入包括德国、法国、英国、葡萄牙、荷兰、美国、加拿大等欧美14个发达国家。而且,华为还在全球建立了8个地区部、55个代表处及技术服务中心,销售及服务网络遍及全球。

随着华为生产研发和销售规模不段扩大,华为总部对世界各地研究基地和销售站点的管理控制的难度就加大了,但是华为利用信息化时代互联网的作用,建成了强大的信息系统,这对企业核心业务能力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利用比较优势在全球扩大生产领域: 华为公司在俄罗斯建立了专门的算法研究所。算法研究所突破了移动网络的几个特殊瓶颈,使华为成为全球第一家实现GSM多载波合并的公司,能够通过软件打通2G、3G和4G网络。这一突破被华为运用到全球产品上。截至2013年底,华为基于全球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建立了40多个能力中心、30多个共享中心,距今最近的一个新建中心是华为在慕尼黑的“德国工程能力中心”,加强与德国产业界合作,同时提升华为在整机及硅光制造、自动化与智能机器人、测试、实时供应链管理等领域的能力。(2)在欧洲扩大投资建立良好的商业生态环境: 截至2014年1月,华为在欧洲设立了两个研究中心,下辖14个研发机构,设立了财经、营销、服务等领域的六个能力中心,雇佣了7700多名员工,并与德国电信、沃达丰、宝马等多家知名欧洲公司开展合作。2013年,华为在欧洲的采购额达到34亿美元,用于购买元器件、工程服务和国际物流服务等,预计未来在欧洲的采购量还将持续增加。

为此,华为将在增强联接能力、改善联接体验、拓展全场景接入、使能行业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努力,推动产业发展。

(3)面对几百亿的全联接市场,华为如何抓住机遇: 4月11日,华为在深圳举办了第十三届全球分析师大会(HAS)。今年大会围绕“加速数字化转型、共建更美好的全联接世界”的主题,向业界全面阐述了华为在全联接世界进程中的公司战略,以及在面向云计算、物联网、运营转型等领域上的战略在本次分析师大会上,华为多位高层分享了对行业趋势的洞察:物联网、视频、行业数字化转型蕴含万亿美元市场机会,其发展促使全联接时代到来。

首先,增强联接能力,激发产业创新。2025年全球将有1000亿联接,其中70亿人的联接还不到总联接数的10%,而绝大部分的联接则是人与物、物与物的联接。以制造业为例,在带有传感器的设备中,99%还没有联接上网。要把这1000亿的联接建立起来,是挑战也是巨大的机遇,华为将通过全面云化的解决方案,诸如超宽带、4.5G、5G、NB-IoT、物联网芯片、Lite OS等来增强联接能力。

其次,改善联接体验,提升生产力。今天,在娱乐领域,漫步太空、体验宇宙的超级风暴已经通过4K VR浸入式体验实现。未来,这种体验将应用于更多的工业生产领域。

体验已经成为核心竞争力。在视频领域,华为推出U-vMOS视频体验衡量体系,能够对跨屏、跨网、跨业务的视频质量、交互和观看体验等提供科学客观的评价标准。U-vMOS已面向产业开放,并得到了ITU的认可和接受。

再次,拓展全场景联接,拥抱万物皆智能。智能终端形态越来越多样化,到2020年智能终端市场将超过6000亿美元。目前,华为正在积极构建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打造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汽车、智慧家庭以及办公系统的端云协同一体化,无缝衔接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娱乐。

最后,使能垂直行业,抓住数字化转型的机遇。数字化转型已经在所有行业发生,据预测,到2025年数字化转型的市场空间将达到万亿美元的规模。华为将通过全面云化的战略,帮助行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二)华为在经济全球化中面临的挑战: 1.海外市场的抵触与风险

华为对于欧洲市场的突破可谓是其全球化进程的一大进阶,然而这个过程却不那么美妙。欧洲人对品质和质量的注重使得价格战无地自容,光是得到英国电信的认证便花了两年多。但值得庆幸的是,如今的欧洲市场已成为对华为贡献最大的地区。相反,同样被华为视为战略要地的美国仍不曾打消对华为的抵触情绪。从华为进军美国市场之初,便不断碰壁,屡屡受挫。但这并非完全没有好处。美国人对安全的担心、对华为背景的揣测,也促使华为转向开放和透明。

而对于一些风险极高的海外市场,华为并没有采取望而却步的战略,而是知难而上。其创始人任正非把这些越是危险越往前冲的例子,总结为华为“为客户服务”,称正是这种服务精神使华为赢得了客户信任。“这样的风险没办法规避啊。停下来不做海外市场,你不就饿死了。所以有问题你也得往前走。”他说。

2、老一代领导人(任正非)需要面对国际眼光,不能隐蔽不见,要让国际了解企业的发展历程,了解企业的创办者。华为在变,任正非也在改变。发展的需要、团队的要求,将作为华为象征人物的任正非,从幕后推到台前,让他学习以西方式的开放透明来诠释华为,为华为的全球化扫除障碍。

【任正非与华为是分不开的两个标签。任正非1987年在深圳特区创立华为,一直埋首企业发展,不喜出席行业活动、颁奖典礼,极少公开露面,其低调也被外界与华为的神秘画上等号,并进而有了“军方背景”“与安全部门有关”等各种猜测。华为越强大,有关其背景的猜测就越喧嚣。这种猜测甚至引发了美国国会在2012年对华为的调查,并将华为阻挡在美国主流市场之外。而据华为高层透露,华为早在2010年以前就已经通过美国最大的电信运营商AT&T的认证,本来有望成为其4G(第四代移动通信)设备的供应商。在任正非第一次接受访谈时,这周结束的时候,他解释自己不出来亮相并非神秘,而是“并不像大家想象的什么都有”,因为“不懂技术,不懂财务,也不懂管理”,所以避免抛头露面。】

3、面对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有不同程度的需求,需要制定不同的市场战略。

【在华为的26年里,任正非曾多次提醒华为“冬天来了”.在华为“走出去”五年后的2004年,任正非在一篇长达1.3万字的内部讲话中,第二次提醒华为面临严峻困难,要注意“冬天”.之后,华为将海外市场从印度、泰国、伊拉克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逐步延展到欧洲成熟市场。在欧洲,华为从俄罗斯和东欧国家做起,逐步进入英、法等发达国家,从欧洲边缘运营商的边缘业务,攻入欧洲主流运营商市场。2004年12月,华为赢得荷兰运营商Telfort搭建覆盖全国的WCDMA网络的合同,首单2500万美元。

这是进入欧洲主流市场的开始,华为的很多转变由此发生。价格战是在发展中国家行之有效的手段,但转至西欧国家时,华为发现客户的需求变了。用任正非的话说,欧洲人“不差钱”,他们更注重品质和质量。获得英国电信的认证,是华为在欧洲突破的开始。】

4、产品要符合国际标准

【2003年,英国电信在全球范围内选择网络设备供应商,华为获得了英国电信给予的认证机会。这个认证不针对产品,针对公司,总共包括质量、品质、财务、人力资源、环境、科学管理等12个维度,其中还有一项人权调查,英国电信为此专门跑到生产线和员工宿舍,调查员工的加班时间、待遇,进而调查供应商。期间因一家供应商的工资低于深圳平均工资,要求华为与其解除合同,否则取消认证。

认证持续两年之久。但在这个异常严格的认证后,欧洲市场才真正向华为开放。随后华为陆续获得澳大利亚电信、西班牙电信、沃达丰的认证。】

5、打开市场难度大,老牌主流企业占据大多数份额,新秀难被认可

【美国市场多年来一直是苹果、三星这两大手机巨头的天下,已经被当地消费者认可,粉丝众多。华为手机可谓初来乍到,并不是主流的智能手机品牌,2016年第三方机构统计华为在美国的市场份额仅有0.4%。并且在高端市场上,苹果(39%份额)和三星(22%份额)两大品牌几乎完全占据了主导地位,Mate 9加入竞争之后能否改变格局还很难说。】

(三)综述及评价

经济全球化给每个企业提供的机遇是平等的,但是华为公司却展现出很强的商机灵敏度,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发展优势,抓住机遇,适时展开发展战略,及时作出调整和应变方法,扩大生产领域,占领市场份额,加大科研力度,使之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谋得一席之地,并且不断发展壮大。

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华为不再只是一个国际化企业,它是一个全球化企业,因为它不再以中国为中心,而是以世界为中心。除了抓住了机遇以外,它还成功地将挑战转变为了一个个大机遇。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华为将自己的品牌战略由“价格战”转变为了高质量,努力实现由低端向高端的转变。面对外媒的猜疑,华为以开放的姿态展现自我,时刻持有危机意识。让华为在全球化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当今世界,全球化已经成为了一股不可逆转的趋势。在中国政府“引进来、走出去”的政策引导下,大批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到全球竞争当中去。而以华为为代表的一批企业逐步摆脱了传统的以代工为主的中国企业国际化模式,走出了一条以技术与研发为主的国际化模式,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通过研究华为国际化的成功经验,可以为国内其他正在进行国际化经营的企业提供现实的参考意义。

第四篇:《谁为你买单》读书笔记

最开始接触这本书是在何老师的办公桌上,有一本《你在为谁工作》,是邱书记送给老大的。那天我刚好值班,闲来无事就看了看,看完很受震撼。

在我看来,这两本书虽然名字不同,但本质是一样的,都在用大量的理论和事情在诠释者一个道理,那就是“你在为你自己工作”。可能知道这个道理的人很多;但真正理解的人却很少。不管待遇怎么样,每个人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不管喜欢或者不喜欢。在通常的眼光看来,我今天上了一天班了,做了自己份内该做的事情或者额外完成了一部分原本不属于我自己的工作。然后雇佣我的上司或者老板就应该支付我这一天的薪水,这是我理所应得的,是通过自己辛勤劳动所获得的,然后又这样想法的人就永远困在装着工资的工资袋里。

在我看来,真正有心的人从来都是把自己的工作都做一份事业的,并为之奋斗。从工作中,可以获得很多,包括工作经验、人际关系、工作经历和各种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是,你能在每一天看似平凡的工作中得到成长,比如今天学习到公司的组织结构,命题那就会学习到合同的起草方法,有哪些注意事项,后天可能就会学习到一个公司或者一个组织是怎样运作的,这些东西看似平常却是很有用的。最重要的是从工作中学习到各种知识,包括基本的职业技能、职业素质、以及为人处事。

《谁为你买单》这本书中提到了许多观点,诸如“不浪费每一分钟”、“时间第一的观念”、“及时回复,事情才算了结”等观点。这些观点都很受用,看完后我才觉得有些惭愧,因为自己做的也不是很好,也犯了些错误,以后要好好改正。

最后心态很重要。我们活着的每一天都是上天的恩赐,因此我们要学会感激,感激上天赐予我们的每一分钟。那么,对于工作也是一样的,我们在工作中付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包括自己的感情,我们也在工作中收获很多,比如基本的薪水,见识和各种资源,最重要的是每天都能过得充实和有意义,借用《士兵突击》里的一句话“人活着就是为了做有意义的事情,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好好活”,虽然对于“好好活”的理解不同,但只要每天从全心全意的工作中得到满足和充实感,那这就是“有意义的事情”,这就是在好好活了。

这本书对于即将参加工作的同学和已经参加了工作的同学都有很大帮助,可以让人明白,我们从工作中获得的不仅仅是那点薪水,更重要的是从工作中学习到各种知识,并且每一天都过得充实和有意义,这才是最重要的。

第五篇:谁为发展中国三农买单

谁为发展中国三农买单?

谁为发展中国三农买单?一个政策性很强、辛酸而又沉重的话题。

长期从事农村金融研究与实践,耳闻目睹中国三农的坎坷、银行等行业的不作为和变相行政肆无忌惮地掠夺,我的良心长期为一种深远的呼唤鞭笞着煎熬着。

作为农民的儿子,我的耳边经常会响起一种声音:发展三农,你能做点什么?我知道,那是良知对于责任的呼唤!然而,职能所限,我只能独善其身,用自己拼命的工作来弥补某些同事造成的缺憾。虽曾不止一次想写点什么,但忙困于工作,兼受专业水平的限制,我一直不敢下笔。2004年4月8日,离开岗位,休息下来。收拾心情,我实在无力控制自己的思绪,再一次提笔,我终于选择了它。虽说我没有把握写好这个沉重的话题,但是我分明看到了乡农的孤独无助,目光中的焦渴与期盼......我深深感觉到了自己肩负的责任。就让我用心,替生我养我的父老乡亲们呐喊吧。但愿我的呐喊,能唤醒三农的觉悟;但愿我的呐喊,能唤来万千同志投资三农。则农之幸甚,国之幸甚!

一、中央三农决策

“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

“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 “必须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更多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 “中国将在3-5年内取消农业税”。

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先后在不同场合就三农问题发表重要讲话。2004年、2005年两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对三农问题表示了高度关注。

此后,中央财政“粮食直补到农户”资金开始向全国各地农村划拨,2005年一系列省份已经先后宣布取消了农业税......国家新一代领导集体向久拖未决的三农问题全面宣战,落实各项惠民措施,无疑为破解三农难题开了一个好头。

二、中国三农投资现状

扶持三农,是全体国民的历史使命!发展三农,也绝不是口号能解决的问题。解决三农问题,核心在于通过加大投入,推动农民增收。窃以为,没有市场化的投融资机制,增收只能流于空谈。中国三农投资状况迫切需要引起全民的关注。农村金融“失血”甚至“空洞化”,农村金融服务比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旺盛金融需求的巨大反差,“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居高难下”和“三农贷款难”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卡脖子”问题。(1)、专家论断:

国家资深农村问题专家陈锡文认为,真正进入农村的资金数量非常有限,农业和农村缺乏必要的金融支持。当前我国存在着影响农民增收的五大体制因素,金融体制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名列第三。

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认为,中国农村资本市场暗流涌动,而作为资本市场主力的银行贷款却投入农村较少。这种局面若不扭转,将严重损害农村经济。

各商业银行“农村贷款恐惧症”及三农贷款难现象,导致县域内金融机构存差不断扩大,农村金融严重“失血”,导致农村巨大的金融需求无法满足,使三农发展“雪上加霜”。

(2)人民银行统计,近年全国银行已经削减了一万多个营业网点,主要集中在各商业银行县及县以下的机构。

(3)作者发现:作者系农业银行在职员工,工作区域位于中部地区河南省北部,经济发展介于发达和欠发达之间。作者长期从事农行一线实践和农村金融研究,从内省角度评价农村金融更贴近实际。之一,农村金融服务越改越空。改革设想是农行、农发行、农信社三分农金天下,实际改成了目前农信社独力难支。结果,农村金融服务非但没有加强,反倒越来越弱,蓬勃发展的农村经济之于金融日益旺盛的服务要求与农村金融服务越来越少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表现有三:第一,农发行集中封闭管理粮棉油收购和储备贷款,县以下无网点,其扶贫开发等贷款全部划拨农行代理,无法参与支农。第二,国有银行信贷支农功能快速萎缩,长期依赖三农生存的农行,农村网点已撤并殆毕。以濮阳县农行为例,1998年该行共有营业所(部)31个,其中农村营业所22个。至2003年底,全辖网点仅余13个,其中农村所仅存4个。按照目前上级农行要求(存款3000万元以下网点必须撤并),2005年前该支行将不再有农村网点。况且,农行近年一直上收贷款发放权限,集中资金营销“水、电、路、汽、桥和烟草”等大型项目,一线网点经营贷款的权利被完全剥夺了。第三,农信社出于降低经营成本、减少工作量考虑,要么转移支农的社会责任,把资金转向城镇企业;要么没有存单质押的贷款不贷或少贷,根本无法满足三农发展日益旺盛的资金需求。

之二,农村资金市场求大供小,供需矛盾越来越大。目前农村,经营贷款业务的只有农村信用社一家机构。农民能够在信用社贷到款的仅是少数,且一定要与信用社某人员有关系才行。结果,民间借贷十分盛行,农村地下高利贷愈演愈烈。多数的农民,要么借贷无门,要么连年辛劳,所欠债务却多年无力还清,陷入了高利贷“越借越穷,越穷越借”的怪圈。综上,中国三农长期以来一直是弱势群体。在处理三农问题,尤其农村金融改革方面,各相关部门远未把三农融资问题真正放在应有的地位来对待和操作”,这是三农问题长期无法破解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三、走出投资三农误区

借鉴中国三农问题状况和历史经验教训,窃以为,彻底破解三农难题,必须首先澄清三种观念。

1、没有外来投资三农真的就不能发展吗?

对于三农发展而言,任何外来投资显属外因。外来投资虽然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但是任何时候,外资只能是催化剂,绝对不会背离三农内因而发生作用!

谁能说,三农思想囿闭、保守排外和信用淡漠,不是造成“贷款恐惧症”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即使目前,在偏远农村,把贷款视同救济的农民仍大有人在。发展三农,必须首先从思想认识上解决困扰中国几千年的“三农惰性”问题。三农“开放思想”、“自我解放”、“主动建设”、“跳出农门”乃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是决定三农发展的内因。只有三农自我解放、建设自身的地位确定了,三农思想开放搞活了,三农发展才能激发出内在的活力,才有希望发挥优势,创造性地带动吸引外资。否则,救人不救心,我们将永远无法跳出“贷款+扶贫=救济”的怪圈!

当然,利用外资,可以缩短资金积累过程,加速当地经济发展。以致,当代人越来越重视外来投资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甚至有些地方为招商引资不惜血本降低门槛,对地方经济造成巨大危害,教训必须汲取。

有道是,筑巢引凤,巢美引得凤凰来。三农吸引外资,首先要把精力放在自省自强上。否则,再好的投资也会被吓跑的。

2、三农贷款风险真的很大?

笔者长期从事农村金融调研和实践,窃以为,“三农贷款,尤其农户贷款风险,并非真的很大!”理由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造成当前贷款恐惧症的原因在三农与银行之间是双向的。一方面,国家法律把银行贷款纳入了民事法调整范畴,一般执行两年的时效期,受信用观念和个别农户逃避贷款债务综合影响,银行债权悬空情况不容乐观,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金融风险。另一方面,农村贷款“散性”分布与银行网点普遍收缩不对称,银行人手不足、从业人员“懒散”、“畏难”、“为人民服务观念淡漠”,棚架了对三农贷款管理,人为加大了三农贷款风险。

第二,笔者多年实践(在农行违规经营猖獗的年代,成功创建了某市农行历史上唯一的“信贷资产质量八、五、二达标单位”)证明:贷款质量与经营管理人的责任心和积极性正相关。在银行内部机制不健全、风险约束与道德防范难以凑效的条件下,同一个人管理,银行农户贷款“散性风险”远低于投放大客户的“集中风险”。问题只是散户贷款管理的工作量较大,个别银行人急功近利,把“为农民服务”看作负担,不愿为之!况且,目前银行业“剑走偏锋”,集中资金垒大户,客观上累积了经营风险,有悖“单个客户贷款占全部贷款比不超过十分之一”的国际惯例,并不完全符合商业银行资金运行规律。

第三,“三农贷款风险大”,只是某些人诡避前些年违规经营损失责任的借口。三农与政策性业务一样,成了银行内部个别人转嫁责任的“替罪羊”。农行为例,农行1993-1998年5年违规经营造成的损失,远远高于其1993年前40多年的历史坏帐积累,本身就是最有力地说明!

第四,2003年《农村金融研究》发表了《柳河突围》的调研文章,总结农行某支行在大客户贷款大面积死滞后,通过强化责任机制,以散户贷款为突破口,创造性实现收息计划的经验,提出了与笔者实践一致的结论。

3、投资三农一定要国家“包打天下”?回答是否定的。历史经验证明,我们早已吃够了“大锅饭”和“国家救济”养懒贻患的苦头。我们绝对没有让历史重演的理由!

发展三农,绝对不能国家“包打天下”!实践证明,在当前国家资金并不丰裕,农民自身素质偏低的情况下,只有“政策引导、市场扶持与三农主动寻求自我解放相结合”,才是比较现实可行的路线!

改革二十年,国人早已认同了市场的作用。发展三农,只有引入了市场化机制,才能最大限度促成三农思想觉醒、自我解放。发展三农,只有引入了市场化机制,才能克服以往“行政指令一头热”的不良现象再发生。扶持和发展三农,只有更多地发挥市场化资金供应机制的作用,才能激发人们建设三农的热情由压抑被动转化为积极主动,才能最大限度节约资金,争取到“低投入高收益”、“四两拨千斤”的最佳发展效果。

当然,一再强调充分发挥三农自身积极性发展三农,绝不是回避加大对三农投资的作用,更不是“在农言农”。而是对于提高三农素质、净化投资环境、提高项目成功率等来说,发挥三农积极性是根本无法绕开的门槛。发展三农,当然更需要改革的勇气、发展的眼光、开放的思想境界,跳出三农,走“内引外联”、“工业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道路。

四、为发展三农买单——多渠道多层次投资三农

1、政府引导,扶持三农发展。

如何解决“中央最头痛的问题”、让农民切实增收呢?国际惯例:农业为工业提供早期积累,当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为谋取经济协调发展,工业和城市要反哺农业。当前,中国经济反哺三农时机已基本成熟。确立三农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推动城市、工业反哺农业,引导三农发展是国家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发展三农,必须求真务实,彻底扭转三农投资“思路是新的,口号是响的,任务是硬的,资金是软的”传统局面。2004年1月,中央1号文件宣布“国家鼓励农民增加收入”;3月,国家人代会明确宣布“三年内取消农业税”;4月初国家财政开始了“对农村种粮户实行财政直补”。一系列措施落地,已然显示了新一届中央动用政府力量,彻底解决三农问题,推动中国经济协调、持续、快速发展的决心,让人们看到了中国三农发展腾飞的希望。

当然,反哺三农,发展三农,绝不等于国家越疽代疱。而是必须理顺政府行政职能,引导、管理、服务相结合,以财政支农为手段,引导动员各方面资金力量,切实加大城市和工业对三农的反哺力度。

2、群众互助,抢抓机遇,主动发展。长期以来,尤其在中国南方经济发达地区,群众互助或合伙筹措企业建设资金的形式十分普遍,民营企业据此获得了长足发展。已然取得的成熟经验显示,群众互助或合伙筹措资金,将是未来中国筹措经济发展资金最主要最灵活的形式。

3、加大对三农扶持力度,必须解决农村金融供需不对称的尖锐矛盾,必须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强化对金融业投资三农的监管,根本解决资金“取之于农,不用于农”的问题。

(1)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创建多样化开放性农村金融体系。为使农村金融提供服务更加切合三农资金需要,必须构造合作金融为基础,政策金融和国有金融为主导,小额信贷、民间市场和外资银行作补充,分工合作的农村金融新格局。实施中,要坚持“财政、农发行资金引导,群众投入为主,农行、农村信用社与小额信贷紧密结合”的投入原则。

A: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吸取历史上官办银行的经验教训,去官风,增商气,把农信社改造成“农民自己的银行”。对其资金投向,政策上原则限定在为农业服务的范围内,严禁资金流向城市或非农产业。

B:把农行政策性业务和农村网点划转给农发行。

第一,防范农行把经营管理风险转嫁给政策性业务,或借政策性业务与国家讨价还价。彻底改变农行亦官亦商的身份,尽快把其承担的政策性业务和硕果仅存的农村网点划转、移交给农业发展银行。保证农行作为国有商业银行服务三农的纯洁性。保障农发行扶贫资金“扶贫到户”。

第二,国家限令农行在城乡之间定位做出抉择,严格监督落实农行资金投向三农的比例,确保农行商业化经营改革和落实支农责任两不误。

第三,农发行在接收了农行农村网点与政策性业务后,要集中精力办理管理好粮棉油等专项储备贷款与扶贫等政策性开发贷款。充分发挥政策优势,把政策性贷款经营成为引导商业银行对农村投资的“指向标”。

C:放宽政策管制与金融风险控制相结合,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为前提,允许创办民间私营金融组织,彻底根除高利贷毒瘤对经济的影响。

中国经济界,长期推崇“堵不如疏”“疏不如导”的观念。既然农村包括高利贷都拥有相当市场,那么以金融当局统一有效管理、控制风险为前提,放宽政策管制,准许私有金融进入农金市场,应该更具有市场化的比较优势,无疑是当前彻底解决高利贷问题的最有效途径。

当然,准许私有金融进入农金市场,绝对不是放纵高利贷。而是说要把“民间借贷的无序”纳入金融当局统一管理的“有序控制”之下,让老百姓更多地得到实惠。其执行市场化利率,必须服从国家统一的利率政策。

我们必须吸取农信社官办化、农村基金会过多受地方行政干预而失败的教训。根据中国当前农村金融业的现状,借鉴企业私营化的成功经验,通过金融私营化,尝试冲破长期困扰中国金融业的官僚经营之僵化氛围,激发农村金融的旺盛生命力,解决高利贷问题,作用多方面,无疑也是积极的。D:激励更多的金融机构包括外资银行开展农村信贷工作。

(2)构造涉农保险体系,完善涉农贷款信用保险机制。通过努力,使三农享受与城市对等的保险保障,分散降低三农投资风险。必要的情况下,应当开口子,考虑农行、农信社混业、兼业经营的可能。

(3)控制农村资金外流,彻底解决三农发展资金的保障问题

针对造成农村资金紧张状况的原因,国家已明确提出了“少取、多予、放活”的治理方针。作者以为,控制农村资金外流的时机已经成熟,该方针应该是彻底解决发展三农资金保障问题的尚方宝剑。可以统筹考虑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解决工农业产品剪刀差问题,国家采取得力措施,彻底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通过财政、税收等渠道,把对三农直补等反哺工作落到实处。

第二,彻底解决农村金融不支农的问题,加强监管,督促金融资金切实投向三农。中央早在1998年就通过人民银行[银]发(1998)40号文件规定了商业银行新增存款投放农业和涉农企业的比例:为确保支农信贷资金来源,加大农业信贷投入,国家银行新增支持农业发展的贷款不低于全部新增贷款的10%,农村信用社用于种植业的贷款不低于全部新增贷款的40%,对农村信用社社员的贷款不低于50%。但是,由于没有足够约束力,农行和农村信用社两大支农信贷主体之贷款农转非情况十分突出,并没有很好的落实规定的支农社会责任。现在已经到了提升文件为《支农条例》,彻底落实其精神实质的时候了。

第三,统筹考虑邮政储蓄与农发行工作。切实加强邮政储蓄管理,中央限定邮政部门把邮政储蓄吸收的农村资金转售给农发行,解决邮政储蓄造成农村资金漏斗与农发行不开办储蓄业务、资金来源不足的现实问题。

五、修改法律,净化国内金融投资环境

根据中国实际,应该考虑修改相应法律。把银行贷款作为特殊的债权形式从《民法》范畴中分离出来,纳入《银行法》调整的范围内。法律护航,保护金融业正常权益,严厉打击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净化国内金融投资环境。

濮阳农行许文盛 2004年4月18日

下载案例21谁为经济全球化买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案例21谁为经济全球化买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谁为你买单读后感 (最终版)

    《谁为你买单》读后感最开始接触这本书是在何老师的办公桌上,有一本《你在为谁工作》,是邱书记送给老大的,谁为你买单读后感。那天我刚好值班,闲来无事就看了看,看完很受震撼。在......

    谁为我的青春买单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观众: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谁为我的青春买单?》 大家看看我身上的这件衣服,它的颜色,它的设计,它的剪裁处处都散发着青春、活泼的气息。(大家不要觉得我自恋......

    谁为我们的青春买单

    谁为我们的青春买单 是什么渲染了世界的悲凉是什么模糊了眼睛的视线是什么黯度了青春的华丽硕大的世界,繁华的都市, 渺小的我,却找不到隐藏悲伤的角落…每天都是重复着昨日的颓......

    《面对经济全球化》教学案例

    《面对经济全球化》教学案例 政治组 陈育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作为一名教师,充分的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课前备课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提高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

    专题:经济全球化

    2012年初中历史专题复习(第二轮) 专题:经济全球化 一、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原因及其表现 1、原因: (1)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

    2010年高考优秀作文-谁为青春买单[模版]

    2007年高考优秀作文-谁为青春买单 作者:佚名来源:本站整理发布时间:2008-8-20 走在青春的大道上,我们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微笑着走过风风雨雨,也走过一段平凡而又奇特的青春路。 手......

    大学生恋爱调查报告:谁为我们的爱情买单?

    在大学校园,经常能看到男生手捧玫瑰,在女生宿舍楼下痴痴等待,望眼欲穿,也经常能看到一对对情侣在学校食堂共同进餐,卿卿我我…… 维持感情需要浪漫,但是,制造浪漫也需要玫瑰和钻石......

    经济全球化学案

    面对经济全球化导学案沂南一中段永仙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主要表现形式、经济全球化的载体。使学生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利弊影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