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武隆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调查报告
关于武隆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调查报告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由从事同类产品生产经营的农户自愿组织起来,在资金、技术、信息、购销、加工、储运等环节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以提高产品竞争力、增加成员收入为目的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它的发展是建立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之上,不改变现有的生产关系,适应了农村的改革与发展。因此,建立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了农业集约化水平和农民专业组织化程度,是适应我国入世后农业和农村新形势的迫切需要,他对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经过认真开展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这次调查方式主要为向有关部门询问相关资料,参与当地农民交谈的形式。
一、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概况
武隆县自然环境恶劣,农业基础条件薄弱,农民市场经济意识不强,农业的科技化和组织化程度不高,导致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起步晚,发展较慢,规模小,队伍还不够强大,发挥的作用不大。目前,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涉及猕猴桃、蚕桑、蔬菜、苎麻、生猪、豆腐干、黄豆、花椒等产业。全县共有17个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其中:专业合作社15个,专业协会2个。涉及11个乡镇、121个村,741个农业社,共有会员31722人,占全县农户的31%。带动农户65000户,占全县农户的64%。其组织形式主要是会员型、入股型、协会型。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产业划分,种植业有15个、畜牧业1个、加工业1个;从社员所在区域划分,村内2个、乡内15个;从兴办方式划分,农民牵头兴办的10个、企业牵头兴办的3个、农技部门牵头兴办的4个。从登记情况看,在工商管理部门登记的有13个,在民政部门登记的有4个。
二、武隆县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
由于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还处于初始阶段,从总的情况看,还存在规模小,发挥作用不大,发展不平衡,管理体制不健全,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农民认识不足等问题。
1、发挥作用不明显。武隆县18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只局限于生产,多为自产自销,没有形成共同体,多为初级农产品生产者,本身不从事加工,产品在此未实现增值。未将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纳入社会统一的大市场中。比如发展较好的豆腐干协会,基本上是一家一户生产销售,协会根本没有在生产销售上统筹安排和协调。有的专业合作组织的行业加工未跟上,使得这些行业的产品销售困难,农民收入较低,效益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自身的发展。
2、组织内部机构不规范,组织化程度不高。一是全县大部分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内部机构不规范,乡镇行政领导任职较多,以至行政干预较大,在生产计划、销售计划等方面并未召开各股东大会,而只是几个组织负责人说了算,内部机构的监督制度、民主制度不健全。二是组织化程度不高,表面上是合作组织,而实际上是农户分散经营为主,难以在技术上、服务上、利益上形成真正的联合。
3、认识不足,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由于农民的市场意识不强,一家一户生产经营已成习俗,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缺乏认识,加之各级各部门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不够,因此发展缓慢。
四、对武隆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意见。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产生和发展,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进程中担当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能有效满足了农民致富的需要,增强了农民市场竞争能力。它是联系农民走向市场的纽带,是连接农民与科研、教学、农技推广单位的桥梁,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一支新生力量,已经成为“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一种新的组织载体。但从武隆县的情况看,发展还处于初始阶段,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要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顺应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在此除了农业部门的技术指导、信息提供,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自我建设、自我强大以外,急需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强指导和扶持。
1、用现代企业观念建设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将组织公司化、机构规范化、运作合理、合法化。现代企业观念要求政企分开,把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纳入社会市场经济的大范畴,以需求为导向,并不断完善自身的机构设置和组织规范。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一定要在自身运作上严格监督制度,组织的重要决定要集思广益,注重民主。
2、鼓励有条件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兴办经济实体。在业已形成的主导产业中,围绕加工、销售等环节兴办经济实体,是增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服务实力的有效途径。兴办小型销售或加工实体可充分利用会员的分散资金设备和剩余劳动力,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减轻组织原材料供应不稳定、成本高的困难;
又增加了积累,改善了条件,提高了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使服务由生产经营中的某个环节,逐步向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延伸,实现全方位、系列化服务。
3、建立健全利益机制,激发组织活力。利益驱动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农业微观经济组织的建设是农业市场化的主要内容,多元化组织的参与主体都是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目的而来的。所以必须处理好诸多参与主体的利益分配关系,形成一种相辅相成、互相有利的利益机制。这种利益机制还要扩展到组织内部,比如把组织的产品销售量与各成员的利益联系起来,按销售额提成,多销多得,调动广大成员的积极性。
4、正确处理好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各级政府的关系。
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与引导,这和民办原则并不矛盾,这种扶持与引导需要把握住几点:①政府要制订必要的扶持政策,予以正确引导;②政府部门切不可包办代替,把农村专业经济组织搞成官办组织;③当地政府领导不要在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担任实职;④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可以自主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到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兼职或任职;⑤充分尊重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经营自主权和财产所有权,不能搞“平调”,不能加重其负担。
第二篇:武隆县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调查报告
武隆县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调查报告
市经管站: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由从事同类产品生产经营的农户自愿组织起来,在资金、技术、信息、购销、加工、储运等环节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以提高产品竞争力、增加成员收入为目的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它的发展是建立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之上,不改变现有的生产关系,适应了农村的改革与发展。因此,建立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了农业集约化水平和农民专业组织化程度,是适应我国入世后农业和农村新形势的迫切需要,他对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按照市经管站《关于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全面调查的通知》(重农合经发〔2003〕7号)文件要求,我县认真开展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认真落实
由于这次调查时间紧、任务重,为了把这次调查工作开展好,我中心统一了职工的认识,精心组织,落实了两名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此项工作,选择了长坝镇蚕桑专业合作社和木根乡蔬菜协会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调查方式采取听汇报,走访会员的形式。
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概况
我县是国家级山区贫困县,自然环境恶劣,农业基础条件薄弱,农民市场经济意识不强,农业的科技化和组织化程度不高,导致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起步晚,发展较慢,规模小,队伍还不够强大,发挥的作用不大。目前,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涉及猕猴桃、蚕桑、蔬菜、苎麻、生猪、豆腐干、黄豆、花椒等产业。全县共有17个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其中:专业合作社15个,专业协会2个。涉及11个乡镇、121个村,741个农业社,共有会员31722人,占全县农户的31%。带动农户65000户,占全县农户的64%。其组织形式主要是会员型、入股型、协会型。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产业划分,种植业有15个、畜牧业1个、加工业1个;从社员所在区域划分,村内2个、乡内15个;从兴办方式划分,农民牵头兴办的10个、企业牵头兴办的3个、农技部门牵头兴办的4个。从登记情况看,在工商管理部门登记的有13个,在民政部门登记的有4个。全县农产品行业协会1个,即武隆县猕猴桃生产发展技术协会,该协会是由县农业局牵头兴办和管理的一个行业协会,主要负责全县猕猴桃的生产管理和产品的销售,共有会员56人,会费5000元,县财政拨款5万元。
三、我县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
由于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还处于初始阶段,从总的情况看,还存在规模小,发挥作用不大,发展不平衡,管理体制不健全,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农民认识不足等问题。
1、发挥作用不明显。我县18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只局限于生产,多为自产自销,没有形成共同体,多为初级农产品生产者,本身不从事加工,产品在此未实现增值。未将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纳入社会统一的大市场中。比如发展较好的豆腐干协会,基本上是一家一户生产销售,协会根本没有在生产销售上统筹安排和协调。有的专业合作组织的行业加工未跟上,使得这些行业的产品销售困难,农民收入较低,效益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自身的发展。
2、组织内部机构不规范,组织化程度不高。一是全县大部分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内部机构不规范,乡镇行政领导任职较多,以至行政干预较大,在生产计划、销售计划等方面并未召开各股东大会,而只是几个组织负责人说了算,内部机构的监督制度、民主制度不健全。二是组织化程度不高,表面上是合作组织,而实际上是农户分散经营为主,难以在技术上、服务上、利益上形成真正的联合。
3、认识不足,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由于农民的市场意识不强,一家一户生产经营已成习俗,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缺乏认识,加之各级各部门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不够,因此发展缓慢。
四、对我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意见。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产生和发展,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进程中担当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能有效满足了农民致富的需要,增强了农民市场竞争能力。它是联系农民走向市场的纽带,是连接农民与科研、教学、农技推广单位的桥梁,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一支新生力量,已经成为“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一种新的组织载体。但从我县的情况看,发展还处于初始阶段,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要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顺应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在此除了农业部门的技术指导、信息提供,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自我建设、自我强大以外,急需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强指导和扶持。
1、用现代企业观念建设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将组织公司化、机构规范化、运作合理、合法化。现代企业观念要求政企分开,把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纳入社会市场经济的大范畴,以需求为导向,并不断完善自身的机构设置和组织规范。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一定要在自身运作上严格监督制度,组织的重要决定要集思广益,注重民主。
2、鼓励有条件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兴办经济实体。在业已形成的主导产业中,围绕加工、销售等环节兴办经济实体,是增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服务实力的有效途径。兴办小型销售或加工实体可充分利用会员的分散资金设备和剩余劳动力,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减轻组织原材料供应不稳定、成本高的困难;又增加了积累,改善了条件,提高了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使服务由生产经营中的某个环节,逐步向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延伸,实现全方位、系列化服务。
3、建立健全利益机制,激发组织活力。利益驱动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农业微观经济组织的建设是农业市场化的主要内容,多元化组织的参与主体都是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目的而来的。所以必须处理好诸多参与主体的利益分配关系,形成一种相辅相成、互相有利的利益机制。这种利益机制还要扩展到组织内部,比如把组织的产品销售量与各成员的利益联系起来,按销售额提成,多销多得,调动广大成员的积极性。
4、要强调“坚持一个基础,保障‘三民’原则”
政府在引导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过程中,始终要把它作为广大农民在自愿、互利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经济合作组织,农户入会自愿、退会自由、管理民主。按“民办、民管、民受益”的“三民”原则,制定符合广大农民实际特点和需要的一些管理制度,使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既有凝聚力和活力,又增强其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6、制定其他优惠扶持政策
一是在土地承包方面。鼓励农户间进行合理的土地流转,使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鼓励农户用土地入股成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一员;二是人力支持。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产业、组织都必须加大自身的科技含量,要有现代营销的观念。政府鼓励广大专业人士置身于农村合作组织组织的建设中。专业人士不仅要有农业科技人员,还应有高级管理人员、营销策划人员、有超前意识的人才。建立工作补偿制度,并把对这种专业人员的补偿或奖励与其业绩相挂钩;三是税收支持。1994年我国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已对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专业合作化等作出了规定:“对其提供的技术服务或劳务所得的收入……,暂免征收所得税。”,鼓励一部分有条件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兴办了一批小型经济实体。我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正在起步,就更需要县财政在税收这一方面的支持、优惠;四是资金支持。各级政府要充分利用国家扶贫资金、项目资金、贴息贷款等优先安排给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农户使用。各金融部门也要积极支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在贷款上给予优惠和照顾。
第三篇:铜梁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情况的调查报告
为了全面摸清掌握我县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情况,我们在全面统计的基础上,开展了点面结合的调查,现将有关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情况、特点和作用
(一)总体情况
据调查统计,到2003年6月底,我县共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64家,社(会)员5933个,平均每个专业合作组织93个;固定资产1206.2万元;经营服务总收入57128万元,平均每个组织89.2万元;纯收益1741万元,平均每个组织27.2万元;返还社(会员)收益64.35万元,平均每个组织1万元,平均返还给每个社(会员)107.5元。分类情况体现出4个为主:
1、按从事产业来看,以种养殖业为主。其中从事种植业的25家,占39%,从事畜牧业的27家,占42%。
2、按会员分布来看,以当地乡镇、村社农民参加为主。会员或社员集中在乡镇范围内的35家,占54.7%,会员跨乡镇的3家,占4.7%。
3、按兴办方式、依托情况来看,以专业大户牵头兴办为主。其中依托农技部门牵头16家,占25%,依托乡村干部牵头14家,占22%,企业牵头10家,占15.5%,农民牵头24家,占37.5%。
4、从注册登记看,以社团法人登记为主。经工商部门按企业法人登记的14家,占22%,按社团法人登记21家,占33%,农业部门批准登记7家,占11%,其他部门批准登记2家,占3%。
(二)运行特点
1、在合作方式上,实行统分结合、双层经营。农民参加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改变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不影响自主经营权利,不变更家庭财产关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社员开展服务的同时,积极开展经营活动,充分发挥了社员和合作经济组织两个层次的积极性。如永清乡蔬菜协会2002年成立以来,已有会员210个,协会为会员提供技术培训、参观、收购产品,会员按照协会的要求种植蔬菜,协会和会员分工负责,有统有分。
2、在经营内容上,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社员往往由从事同类产品或产业的生产、经营的农民和组织组成,其名称也由从事的产品或产业而命名。全县就有兔、鸭、鱼、花椒、西瓜、果、菜等,具有明显的专业特征。如大庙镇的兔业协会,是由从事养兔生产、经营的农民和业主组成。
3、在组织管理上,实行自愿结合,民主办社。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由农民自愿组成,只要符合入社条件,入社自愿、退社自由。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内部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重大事项由社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
4、在办社宗旨上,对内以服务为宗旨,对外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目标。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其成员开展技术培训、信息咨询、农资供应,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不以盈利为目的;对外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参与市场竞争,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目标,不断壮大自身实力。
5、在利益分配上,让社员充分得到实惠。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无偿、低偿为社员开展技术培训、技术辅导、信息发布,甚至无偿提供良种等;帮助社员进行产品销售,或者按不低于市场价统一收购后销售;产生的收益按交售量实现二次分配,给社员带来实惠。
(三)初步作用
第一、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一是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如福果镇兔业协会,组织养兔积极分子到四川省畜科院参加养兔知识培训、引进优质良种兔,并向社员推广。二是积极开展技术推广与培训。三是收购农产品,为农民提供产品销售服务。如旧县镇果品协会,几个运销大户联合收购水果外销,协会做好协调工作。
第二、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由分散的农民联合起来统一销售,社员内部消除互相竞争而压质压价损伤利益的事件,统一面向市场。一是发挥注册商标作用,如永清乡蔬菜协会的“波仑”牌榨菜,销售行情好,进入了超市,提高了产品附加值;二是建立外销窗口、市场。如华兴镇的毛尖辣椒、高笋等蔬菜专业合作社在壁山、重庆设立了销售窗口,获得了好的经济效益。
第三、促进了政府的职能改变和农技队伍的改革。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利用专业大户的示范,企业的带动,改变了由农技部门以前要农民学习改变成农民自己要学技术的主动局面,效果明显、针对性强。政府、农技部门只是加以扶持、引导、规范就能达到目的,如新复乡的花椒协会,由村老支书吴祥明从江津引进“九叶青”花椒苗,自己亲手栽种、示范,利用自己的威望和技术,带领80个农户第一年栽种500亩花椒,花椒销路好、效益好,政府发现这个优势加以引导推广,今年全乡8个村全部发展花椒2800亩,成立了花椒协会,农业服务中心协调有关事宜,并争取县林业局退耕还林政策扶持农民,从而加大了农民种花椒的积极性,使花椒成为该乡的农业支柱产业。
第四、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挂钩联系,通过技术推广、技术培训、技术改进、技术开发,将农业最新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同时农民素质也迅速提高。如:大庙、福果的养兔协会分别与四川畜牧兽医学院、四川省畜科院挂钩,引进兔种和技术。
第五、增加了农民收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对外追求经济效益,对内以服务为宗旨,一般不按低于市场价收购社员的农产品,将加工或销售增值部分的部分利益返还给农民,增加了农民收入,并利用辐射效应和示范效应,带动尚未脱贫的非成员农民,走共同致富的道路。总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其独特的组织形式,服务功能有效地解决了社区合作经济组织“统”不了,农业技术部门“包”不了,单家独户“办”不了的事情,使农民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本身在市场经济中获得双赢,对农民增效、农民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我县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存在的问题
由于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我县发展速度较快,但还处于发展的初期,在组织管理、内部运作、风险保障、二次返利等方面做得较差,有些组织只是挂个牌子,作用并未发挥。
从铜梁县64个专业合作组织调查来看,主要问题有:
1、未明确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县级主管部门,存在县级多个部门管,又无人管的局面。县供销社在发展专业合作社,主授牌,作用发挥不明显,民政为协会办证注册,工商为部分专业合作社办证。协会、合作社发展工作由乡镇自己在抓,有些乡镇对合作组织管理业务不熟,合作组织的作用发挥不好。
2、与会员利益不紧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运作过程中,内部无经营收入,无实体,无积累,工作被动。当然对农民无二次返利,内部无风险保证金,大的收益都归入业主、龙头企业、运销大户等手中,农民得到的实惠较少。
3、服务层次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主要集中在产前、产中服务,技术、物资供应服务,有少数开展了产供销一体化服务。农副产品销售大部分都是随行就市,市场竞争力不强,组织化程度低。
三、铜梁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意见
1、明确铜梁县农业局为全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业务主管部门。
2、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政策扶持.税费减免落到实处。
3、把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工作重点来抓,列为年终工作考核内容。
4、引导各部门继续兴办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5、因地制宜,积极兴办围绕主导产业的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6、建章立制,规范推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
7、加大引导专业合作组织兴办实体,增强自身经济实力,抗御市场风险能力,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
第四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产业化
文章标题: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产业化
今年以来,我委在石家庄市委农工委的正确指导下,立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实际,积极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效形式,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发展情况
按照石市建设北方特色农业区规划和“一特三化”发展县域经济指导思想,立足传统优势和区域特色,围绕“三种、两养、一绿”六大特色产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截止目前,共建成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4家,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专业市场2个,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9个。各类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8个,注册登记的有32个,共辐射全市12个乡镇(街道)120个村的3.2万农户。全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年经营服务收入达1500多万元。西瓜种植协会被评为石家庄市十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之一。今年4月份,省委农工办领导来我市指导工作,对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二、主要做法和措施
1、创新组织形式,增强农户联动能力。农业的出路在调整,农民的出路在组织。为此,我们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问题,要求各级各部门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提高认识,明确职责,促进发展。一是抓政策,扶持发展。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意见》,明确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措施,并严禁各级部门不得借管理和其它名义向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乱摊派、乱收费、乱集资。市里每年拿出部分资金用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运作和开展各项服务,并在税赋上给予优惠,在项目上给予扶持。二是抓典型,带动发展。我们有选择地扶持发展了龙头企业带动型、技术能人牵头型、专业服务组织牵头型、行业主管部门牵头型等4种类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如:我市西瓜种植协会由西瓜大王冯秋须任会长,拥有会员1500多个,协会以产前物资供应、产中技术指导、产后市场销售等向会员提供全程、优质、低偿服务。并通过注册“新沙蜜”西瓜商标,印发宣传画吸引大批客商来新乐,从而形成了“协会找客商联系订单、瓜农按订单组织生产、销售后由协会统一结算”的客商 协会 瓜农的利益联结机制,解决了“一家一户不能销、外来客商不好购”的矛盾。今年以来,该协会共为瓜农提供种子、农药、化肥、塑料薄膜等计3500多吨,培训技术骨干200多人,举办西瓜技术培训班35次,销售优质西瓜10万多吨,经营额近160万元,获利120多万元。又如2002年5月,由市畜牧局牵头,成立了养猪协会,协会对会员实行“五统一分”服务,即:统一品种、统一防疫、统一饲养标准、统一销售、统一检疫;分户饲养,独立合算,受到广大会员的欢迎,但由于资金短缺,造成协会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为此,我们积极协调资金10万元,支持养猪协会开展业务经营,该协会抓住春节前肉源紧缺这一有利时机,与北京、太原、大同、天津等大中城市客商签订合同,统一组织会员销售,有效的解决了会员销售的难题,提高了效益。截止目前,养猪协会会员已发展到1700多个,猪存栏8万头,统一销售6万多头,销售额达3600万元,实现利税540多万元。在该协会带动下,全市养猪业发展迅速,今年上半年,全市猪出栏达35万头。三是抓机制,规范发展。为确保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我们针对农民素质较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运作不规范的实际,我们按照“建章立制高起点,执行起来慢步走”的思路,制定了《新乐市农民专业协会示范章程》,明确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性质、宗旨、组织形式等具体内容,并制定了相配套的规章制度,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有章可循。
2、培育龙头企业,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为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今年以来,我们按照“高位起步、多元投入、扶优扶强、制度创新”的思路,进一步加大了龙头企业建设力度。一是高枝嫁接,育龙头。即借助大城市、大公司、大商家的名牌、技术、资金、人才及市场优势,通过合作培育龙头企业。市食品公司破产后,被个人购买,由于资金技术等,企业一直不能正常生产,该企业通过与省农业厅合作,建立了河北省食用菌中心新乐基地,该基地拥有固定资产3900万元,千吨高、低温菌种储存库两座,制种车间9个,该企业今年又投资400万元,新上了食用菌出口加工车间,为带动食用菌产业发展,该企业采取“公司 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以优惠价为菇农提供种子,免费技术指导,签订回收合同,对食用菌实行保护价收购,共签订合同近万份,涉及唐山、邢台、沧州、邯郸和石家庄各县市9000多农户,回收各类食用菌1800多
第五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工作总结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工作总结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带领农民进入市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现代化农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现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四家,现就我乡农民合作社发展情况总结如下:
××××党委、政府对我乡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和发展非常重视,具体做好了以下工作:一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通过多渠道形式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澄清农民在思想上的模糊认识,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社会影响。二是突出重点,做好了×××专业合作社的规范运行试点工作,帮助、指导×××专业合作社制订了章程,加强了成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三会”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了×××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制度,实行了社务公开和财务公开。三是构建良好的服务平台,为我乡各专业合作社提供科技服务,组织指导他们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采收、加工、分级、贮藏、运输和制定生产技术规程,支持我乡各专业合作社组织申报无公害基地、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引导他们树立品牌意识,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四是加强人才扶持,为我乡各合作社提供科技咨询,集中组织他们进行了财务培训。五是提供市场信息服务,为我乡各专业合作社提供政策咨询,搜集市场供求信息、科技信息,搭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我乡各专业合作社在乡党委、政府的精心呵护下正健康茁壮成长,但是由于我乡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起步晚、规模小,对农户的带动力不强,合作水平不高,以及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等问题,存在有的合作社制度管理不规范,经营效益低下等问题,然而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我乡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