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由来

时间:2019-05-14 20:37: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由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由来》。

第一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由来

中国农民合作社信息网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由来

1、关于合作。

“合作”的原意是指成员之间的共同行动和协作行动。合作具有自愿性、自主性和自助性,也就是说,它是合作组织成员为了共同目的,自己动手互相帮助的一种合作。人类的合作思想最早出现于中世纪,当时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希望能够建立平等、公正、协作以及互相帮助的理想组织。这些思想成为乌托邦社会主义的基础。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所设计的基层组织叫“法郎吉”,是一个有组织的共同生产、共同消费的协作社;英国的欧文设想的理想模式是平行四边形的合作新村。但是这些合作组织只是空想,没有付诸实践。现在世界上公认的第一个最成功的合作社,是1844年在英国的罗奇代尔镇由28个失业纺织工人自发成立的“公正先驱者消费合作社”。当时每人出资1英镑作为一股,共28英镑,后来逐渐发展壮大,社员增加到近3万人,股金增加到40万英镑。它所建立的罗奇代尔原则后来成为指导国际合作社发展的基本原则。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世界各国纷纷成立了不同类型的合作组织,如美国的农场主合作社,德国的信用合作社和农业合作社,日本和韩国的农业协同组合(简称农协)等。国际上先后成立了国际合作联盟、国际农业生产者联盟、信用联盟、欧洲消费者联盟等国际合作组织。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合作社产生于1918年,是由北大倡导合作思想的胡钧教授及其学生们共同组织创办的“北大消费公社”。1922年9月毛泽东在安源创办的“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合作社。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普遍实行了合作化道路,在城镇和乡村组织成立了供销合作社、消费合作社、信用合作社、生产合作社和运输合作社。到1955年,农业、商业或手工业的合作化都有了比较快的发展。但是由于后来中央的路线转到了全面实施社会主义改造,在长达20年的人民公社体制下,受行政性计划经济的影响,使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变质,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一定时期内,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的生活。但是,农业始终是弱质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和农民的弱势地位在市场的面前表现得日益明显,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很难抵御市场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农民便选择了抱团、合作。1982年,安徽省天长县界牌镇17户农民联合创办了改革后我国第一个新型的农民合作组织——水产研究会。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各地积极探索发展和完善各种合作经济组织。除原有的社区合作经济组织、供销合作社、信用合作社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和完善外,各种以民主平等、自愿互利为原则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股份制合作社等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大量涌现,发展迅速。

2、关于经济组织。

所谓经济组织,是一个非常宽泛的经济学名词,它泛指一切从事经济活动的社会团体,大到跨国公司,小到三两人的合伙生意,都在其范畴之内,可以说是五行八作,三教九流,无所不包,概无例外。我们所说的农村经济组织,不是这种广义的经济组织,而是有其特定的含义和范畴。它特指农村微观经营组织和服务组织。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是相对于传统的经济组织形式而言的一种变革和创造。它所包含的范畴主要有三个方面:

中国农民合作社信息网

中国农民合作社信息网

总之,这几方面的创新,都是解决生产关系、交换关系和分配关系问题,生产关系的三大要素都涉及到了。因此说,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出现和发展壮大,是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变革和完善,对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一是生产组织形式的创新。也就是说,你是单家独户的生产,还是诸多生产者组织起来的联合生产;你是雇工式的家庭农场或作坊,还是利益紧密联结的合资合作。比如我们二十几年前搞的家庭联产承包制,就是对人民公社大锅饭、大帮轰生产方式的一种变革。而近年来出现的统种分管、各类生产合作社等,又是对单家独户生产方式的一种创新。

二是产品交换方式的创新。也就是流通组织形式的创新。这是指使农户生产的东西是单家独户到市场去出卖,还是把生产者组织起来,共同去闯市场。例如各类流通服务社、合作社、专业协会等,都具有这方面的创新意义。三是分配方式的创新。这是指生产与流通联合的紧密程度及利益关系,生产者把产品出卖后,是一次性取回应得利益,还是过后有返利等形式的二次分配,或者有大家共享的公共积累。一些紧密型经济合作社及产业化组织就具有后者的功能。

中国农民合作社信息网

第二篇:云南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云南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报告

2006-11-19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在我国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主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之后,为了适应农业商品化、产业化、市场化和组织化需求,由农民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组织成立的一种“民办、民管、民受益”的群众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这一组织是我国农民在实践中的又一伟大创举,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一大创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架起了农户与龙头产业、农户与市场之间的桥梁,对于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云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概况

云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在各级科协的引导帮助下开始建立,至今已有二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大体经历了初始发展(1982年至1985年)、蓬勃发展(1986年至1991年)、持续发展(1992年至1999年)、创新发展(2000年至今)等四个发展阶段。在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关心重视以及各级党政领导和科协、农业、供销、民政、工商联等有关部门的共同推动下,云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得到了长足有效的发展。目前,云南省共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近7000个,会员总数达344833人(户),广泛分布于全省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会员覆盖近三分之一的行政村,涉及农作物、养殖业、林果业、花卉业、蔬菜、农产品加工营销等多种专业。这一组织的发展壮大,有效地解决了农民分散的小经营、小生产方式与国际国内大市场的矛盾,对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据调查,2003年全省5000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共创农业产值30.3亿元,占全省农业产业增加值469.9亿元的6.4%。比较突出的元谋,全县蔬菜种植面积13.35万顷,年总产值1.84亿元,其中61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种植面积就达8.85万顷,年产值1.23亿元,占全县蔬菜水果年总产值的66.8%,带动了全县农民人均增收200元以上。

二、云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主要经验

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总体发展较好,不仅为我省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注入了活力,而且在普及推广农业科学技术、促进农村科技进步,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以及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特别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主要经验有:

㈠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与各级党委、政府,科协以及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离开了党委、政府的支持、扶持和保护,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就是一句空话。

例如楚雄州委、州政府十分重视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工作,把大力培育扶持、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摆在突出位置,召开了全州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题会议,制定了一系列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如制定了《关于加大扶持农民专业协会推进发展的意见》,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创造了宽松的政策环境,加上各级各有关部门协作配合,全州上下共同努力,楚雄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农民真正从中得到了实惠,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如雨后春笋,在楚雄彝州大地上迅速健康地发展起来。截至2006年4月底止,全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发展到922个,发展人数达102610人,已成为彝州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文山州结合县、乡机构改革和实施“云岭先锋工程”,转变政府职能,鼓励党政干部、龙头企业、农村能人领办、创办各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更好地发展。

宾川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历史长,成效好,县委在调查总结后提出了较好的发展思路:一是创建四种模式,即龙头企业带动型、能人大户领办型、涉农部门协办型、农民经纪人创办型;二是完善四大机制,即政府引导机制、协会内部运行机制、政策激励机制、社会服务机制;三是突出三个结合,即与增加农民收入相结合、与培育优势产业相结合、与打造农业品牌相结合,取得了明显成效。

已经成为全省乃至全国蔬菜大县的通海,为了进一步规范农资经营行为和市场秩序,强化农资经营单位的内部管理,提高农资经营的质量和水平,更好地为农业生产和农民群众服务,由通海县工商联牵头组建了通海农资商会,这是我省农资行业首家挂牌的民间性行业商会,这一商会的成立和运行为通海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昆明、曲靖、玉溪等地先后以市委、市政府办公厅文件下发了进一步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实施意见。红河、大理、临沧、保山等地党委政府也提出了一些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具体措施。元谋县委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工作非常重视,按照“创建一个协会,发展一项产业,打造一个品牌,致富一方百姓”的做法,先后出台了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快速发展,在全省起到了较好的典型示范作用。

㈡我省目前发展较好的,具有一定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以下四种形态:

一是能人大户创办型。由能人大户、专业户、科技示范户牵头,组织同类农产品生产的农户共同组建,这类协会能充分依托能人大户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动农户发展,形成批量商品进入市场。二是农民经纪人领办型。由农民经纪人根据市场需求组织农户创办,这类协会能充分发挥农民经纪人市场信息灵通,联系群众紧密,产品销售经验丰富的优势,组织农户生产市场需求的农产品进行销售,一些农产品销售协会就属于此种类型。三是龙头企业带动型。由农业龙头企业牵头组织农户创办,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或者是由协会创办公司带动发展,这类协会机制好、生命力强,能够按照“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运作模式,一头连市场,一头连农户,形成紧密的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管理服务水平高、生产经营规模大,充分表现出合作上的志愿性、生产上的专业性、组织管理上的民主性、利益分配上的共享性,具有明显的运行优势。四是支部促进型。为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近年来,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当地党委的指导帮助下建立了党支部,这种形式有利于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协会民主管理,同时也能发挥党员在协会内部带动会员农户、促进协会发展的作用。

如彝良县天麻科技协会就是在宜良县农副产品加工厂法人代表徐美德的组织下,依托农副产品加工厂创办的。在彝良县科协的指导下,由徐美德牵头到适宜发展天麻的乡镇,与当地农户组织筹建了彝良县天麻科技协会,采取“公司+协会+农户”的模式,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带动麻农的方式,充分发挥了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协会依托农副产品加工厂,拓展了营销市场,使自己的产品产销两旺,发展壮大了天麻科技协会,促进了彝良县天麻产业稳步发展。

宾川县农民蔬菜水果协会从1992年3月成立以来,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后盾,兴办科技咨询服务站和农产品联贸公司,融“农、科、贸”为一体,“产、供、销”一条龙全程服务,为农民统一供应籽种及各种生产资料,仅两年来,就为菜农提供蔬菜良种280余吨,各类化肥1800余吨,农药50吨,农膜25吨,总价值达500万元,切实为农民节约了生产成本。在产品销售方面,通过协会的努力,冬早蔬菜已远销到东北、西北、华北、华南的34个大中城市,部分产品还通过边境贸易,流向独联体、泰国、缅甸、朝鲜、韩国和日本

等周边国家。两年来,共向省内市场提供各类蔬菜1.2亿公斤,向省外市场运销986.32万公斤,产值992.94万元,共向国家上缴税金22.3万元。

元江县花卉协会于2004年在臧健公司、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成立,在元江县臧健花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这个产业龙头的带动下,元江县花卉协会积极引进和研发花卉名特优新品种,大力推广应用高新技术,疏通和拓宽销售渠道,引导农民闯市场,取得了较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会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实现了公司和农户的双赢。截止2005年协会有个人会员318户,单位会员2个。2005年带动农户种植面积达1800亩,实现产值680.4万元,农民户均收入达1.8万元,年平均亩产值达3780元。花卉协会成立以来,花卉产业的比较效益逐步显现出来,比当地大面积种植的水稻、甘蔗等亩纯收入高出2000元以上。

㈢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生存发展的基础是加强组织内部管理,提高组织的民主程度。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民办、民管、民受益”的群众性合作组织,必须建立规范的内部民主管理制度,做到规章制度健全、活动内容丰富、群众参与的积极性高,这样才能保证组织的活力和凝聚力,促进组织生存发展。

如通海县十街玫瑰专业合作社选择了“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严格坚持按合作原则办社,坚持民办、民管原则,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实行社员大会和理事会、监事会制度,并且理事会、监事会班子成员均为本村村民;坚持民享原则,种苗由合作社培育,农用物资均由合作社批量采购且以批发价供给社员,鲜切花销售方面由合作社统一分级包装后送斗南国际花卉拍卖市场拍卖并按拍卖价返还社员,这样从种苗供应到农用物资,再到销售,合作社最大限度地为社员节约了成本,直接面对市场,避免了以往花卉公司鲜切花收购存在的压级压价现象,实现了花农利益的最大化。

龙陵县龙山镇于2003年5月在农户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下成立了石斛协会,注册了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龙陵县云河石斛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注册了“打虎牌”商标,并从浙江省乐清市聘请了专业技术员指导生产加工。目前,公司已推出30多个不同品种的石斛产品,产品覆盖整个保山市,远销浙江、广州、深圳等地。石斛协会始终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为协会会员及广大农户带来了较好的回报。在石斛协会的组织发动下,龙山镇石斛种植从2003年前的700多亩发展到现在的3120亩,石斛销售总额达1248万元,仅此一项农民就增收735万元,人均达500元,会员户平均年纯收入5282元。公司还招收了50多名农村青年,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开辟了一条致富路。

㈣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山区面积占97%,经济不发达,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低,我省近年来农民增收缓慢的根本原因就是农民专业技术水平低造成的。因此,加强人才的培养,提高农村专业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是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关键。如云县茶房乡响水村中草药种植协会,就是以科技服务会员、服务群众为宗旨的:协会一是帮助会员和群众努力提高科技素质,因为会员分布在各个乡镇,所以协会结合农函大、农广校办学成立协会农民技术学校4所,每年都举办会员农函大培训班,开设专业达16个,学习人数达3000余人次;二是聘请专家、科技人员开展科普知识讲座,举办科普讲座12场/次,受益人数达12300人;三是广泛开展科技咨询服务,开通科技咨询热线电话;四是为会员征订科技书刊,共订阅各类科技书刊5种60多份;五是无偿为会员和群众进行种植技术指导,先后到2个州18个乡镇56个村委会128户指导中草药种植,受益人数达640人;六是组织46位会员到外地考察学习,开阔会员视野。通过这一系列的努力,培养和建立了一支懂生产技术的种植中草药的农户,使云县茶房响水村中草药种植协会的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有了一个较大的提高,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致富能手,并且促进了云县经济的发展。

蒙自新安所生态农业研究会从1988年建会以来十多年,在推广良种、科学养猪、沼气

建设和石榴高产技术中带领农户采用“沼、猪、果、菜、粮”良性循环的生产模式发展生态农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都十分显著。在良种推广方面,协会先后从农业科研单位、外地引入玉米、水稻、籽粒苋、大荸荠等作物良种进行试验示范,在全县推广上万亩,使作物产量得到了大幅提高;在普及科学养猪技术方面,协会用自配饲料养猪的经验,到各村寨为农民办科学养猪讲座培训,仅一年时间,就使全镇90%以上的农户采用了科学方法养猪,肥猪出栏数翻了一番;在推广农村沼气能源中,协会组成专业队,帮助450户农户建设了沼气池,推广农村生态能源;在石榴的种植上,协会通过科技部门和技术顾问的帮助指导,进行了一系列的高产栽培技术试验研究,总结出一套修枝打杈,病虫害防治和减少落果、裂果的高产技术,并组织培训,让广大农民掌握了这套技术。目前,石榴已成为蒙自的一大支柱产业。

宾川县金甸柑桔研究会近年来购买了《果树科学》、《中国柑桔》、《柑桔病虫害图册》、《柑桔科技市场信息》等二十余种科技书籍,并聘请专业科技人员,从课堂到田间开展培训30多次,受训人数达1000多人次,使大部分桔农掌握了柑桔的栽培、修剪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凤庆县食用菌协会从1993年成立到现在,共组织会员和菌农60人参加了中国农函大食用菌专业学习,现场培训500多人,并由会长主持编写了《香菇生产技术》500册,购买资料500多份发送给求学者。近三年来,协会为本县11个乡镇和外专州的保山、昌宁、腾冲、思茅、建水、大理、耿马、双江等县(市)的366户菌农提供菌种11000多瓶和有关技术资料,帮助他们走上了脱贫路。

富民县鸵鸟协会在扶持会员扩大养殖的同时,定期请专家传授技术,办培训班,培养出了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鸵鸟养殖乡土人才。呈贡县梅子村高效农业研究会针对该村蔬菜生产、植物保护、土壤改良、农业环保等,推广新型生物农药及生物菌肥等科普知识,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促进了无公害蔬菜生产。思茅市翠云区半坡村柑桔协会为规范果园科学管理,2005年在组织会员参加农函大学习的同时,集中举办培训班4次,受训800多人,促进了柑桔生产。建水县马军村果蔬协会在组织开办农函大培训、设立科普宣传栏的同时,组织会员农户外出考察学习,引进新品种,推广高接换种、无公害栽培等6项实用新技术,有效地促进了当地水果蔬菜生产。怒江州贡山县蜡早村玉米研究会从1988年成立到现在一直不间断地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培养农民技术乡土人才80多人,农民的科学素质普遍得到提高,实现了农业由传统粗放耕作到现代科学种植的大转变。

三、滇台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方面的合作前景

云南省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山区面积占97%,经济不发达,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低,缺乏种植技术、经营管理、成本观念、效益问题等方面的知识,山区、坝区经济发展差异大,由于区域经济的影响,各地创建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层次水平,运行能力、效益等方面也存在着不同的差异。但是,云南省土地宽广,劳动力资源丰富,日益发展的经济实力背后潜藏着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相比之下,台湾地区则地少人工贵,销售市场狭小,农业发展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台湾农业在种植技术、组织方式和市场理念等方面具有优势,完全可以以云南为农业基地,拓展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滇台在农业合作方面有着广泛而良好的前景。

在全国进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阶段,云南省作为农业大省,更应抓住这个契机,在新的形式下,通过借鉴台湾农业企业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引入台湾农业产销组织模式、农产品批发市场经营模式、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模式等进行试验推广。吸引台湾农业组织、农业企业、农业界人士参与到云南省的新农村建设中,既为台湾相关农业单位和企业提供了发展空间,又支持了云南的新农村建设,促进云南农民增收致富。

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早在上世纪80年代已经展开。随着两岸农业交流的不断深入,大

陆涉农的民间机构与岛内各级农民组织、农业专业协会、农业研究机构、农学院、重点农业企业等已经建立了一定的联系。两岸农业交流已经逐步发展到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在动物疫情、农业信息交流等多方面开展技术交流与产业合作,建立起稳定的沟通、交流渠道。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云南省为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也在积极努力,出台更多的招商引资政策,吸引台资企业到云南投资兴办农业。

总之,滇台农业交流合作,为台湾农业的转型升级拓展了空间,也能促进云南农业的现代化步伐,同时,还能有效地促进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在密切沟通与合作中,滇台互为依存、合作双赢的前景可以为构建两岸农业合作长效机制奠定坚实基础。

第三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资料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资料

(一)国际合作社原则

合作社是人们自愿联合组成的自治性的协会,以通过共同所有和民主控制的企业来满足其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共同的需求和渴望。

合作社价值观念的基点是:自助,民主,平等,公平和团结,合作社成员相信诚实、公开性、社会责任感及关心他人这些信条所具有的伦理价值。

国际合作社的原则有七项:

1、自愿和开放的社员原则。合作社是志愿加入的组织,对所有能够利用合作社服务和愿意承担社员义务的人开放,无性别、社会、种族、政治和宗教的歧视。

2、社员民主管理原则。合作社是由社员管理的民主组织,合作社的方针和重大事项由社员积极参加与决定。选举产生的社员代表,无论男女,都要对社员负责。在基层合作社,社员有平等的选举权(一员一票)。其他层次的合作社组织也要实行民主管理。

3、社员经济参与原则。社员要公平的入股并民主管理合作社的资金。但是,入股只是作为社员身份的一个条件,若分红要受到限制。合作盈利按以下某项或各项目进行分配;(1)用于不可分割的公积金,以发展合作社;(2)按社员与合作社的交易量分红;(3)用于社员(代表)大会通过的其他活动。

4、自主和自立的原则。合作社是由社员管理的自主自助组织,合作社与其他组织包括政府达成协议,或从其他渠道募集资金,必须做到保证社员民主管理,并保持合作社的自主性。

5、教育、培训和信息原则。合作社要为社员、选举出的代表等人员提供教育和培训,以便更好地推动合作社的发展。合作社要向公众,特别是青年人和社会名流宣传有关合作社的性质和益处。

6、合作社间的合作原则。合作社通过地方的、区域的、全国的和国际间的合作社之间的合作,为社员提供最有效的服务,并促进合作社的发展。

7、关心社区的原则。合作社在满足社员需求的同时,要推动所在社区持续发展。

简单概括为:以“为社员服务”为宗旨,“不以营利为目的”,实行自愿、开放原则、民主管理原则、按交易额返还原则、合作教育原则和联合办社的合作原则。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所依据的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自2007年7月1日起施行。2006年10月31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4次会议通过,该法规定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遵循的原则:

(一)成员以农民为主体;农民至少占成员总数的百分之八十;

(二)以服务成员为宗旨,(三)入社自愿、退社自由;成员地位平等,实行民主管理;成员实行一人一票的基本表决权制度

(五)盈余主要按照成员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交易量(额)比例返还。

规定了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具备的条件:只要有五名以上符合本法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的成员;有符合本法规定的章程;有符合本法规定的组织机构;有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名称和章程确定的住所;有符合章程规定的成员出资。

只要具备这些条件,就可以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设立登记,工商部门在办理登记时不收取费用。登记之后就取得法人资格。

其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明确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人地位。二是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人治理结构作出了规定。明确了章程在规范合作社行为中的基本准则地位。对成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的产生、职责、运行规则,以及成员的权利义务等作出了原则规定。三是明确界定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各项财产关系。对成员出资、公积金等财产关系作出了一系列规定。为体现合作社盈余按交易量返还的基本原则,法律还对合作社盈余分配的方式、顺序、比例等作出了具体规定。四是明确了国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税收、财政、金融等扶持措施,把多年来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予以法律化、规范化。

2、《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8号),自2007年7月1日起施行。

3、《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财政部财会[2007]15号文),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第四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纵览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纵览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在发展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一项基本制度安排,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世界各国由于农业生产特点不同,以及历史传统差异,在发展形式和特征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点。美国 企业化运作的典型

美国农业生产主要由许多规模较大的私营农场主独立进行。由于私营农场主独立完成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各个环节会产生低效率,因此大量为农场主提供各种类型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开始自发产生。这些合作经济组织主要可分为供销合作社、信贷合作社和服务合作社3类。其中供销合作社主要负责种子、农药、化肥等农用物资的供应以及农产品销售;信贷合作社主要负责融资及贷款问题;服务合作社则为农场主提供医疗、保险等服务。

美国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内部完全按照企业化方式运行,相关人员均属雇佣关系,为保证合作社股本金的稳定性,要求社员支付较高的首期投资,而且成员资格封闭,主要发展产品具有高附加值的加工业,从而提高社员的收入。日本 政府政策制定的影响者

日本农业协同组合,简称日本“农协”,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日本农协的规模庞大,几乎遍布日本城乡,而且业务范围十分广泛,从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购置、农业技术的指导与推广、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直到信贷、保险、医疗,几乎涉及从农业生产到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日本农协扮演着农民利益代表、政府职能代理人以及农户经营代理人的三重角色。例如,日本农协协助政府实施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面对来自国外农产品的压力,日本农协在为农户提供传统购销等流通领域服务的同时,还开拓金融服务,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资产管理服务。由于农协代表农民利益,并能从政策制定上对政府施加一定影响,日本农民的参与热情很高,超过97%的日本农民参加了日本农协,超过90%的农产品销售和80%的生产资料购买都是通过农协完成的,日本农协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日本农业生产中食物自给率不足、农产品生产成本过高、农户经营规模较小等问题,促进了日本农业生产的发展。

德国 合作金融的典范

德国在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其农业生产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农业资本积累不足,农用生产资料的购买以及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而从事小规模生产的农户自身积累不足,很难通过正常渠道获得急需的信贷支持,高额的利息负担又使得农户对高利贷望而生畏。

为解决农户的资金困难,德国政府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进行信贷合作,建立起独具特色的信用合作体系。整个体系除了协调整个德国合作金融组织德意志中央合作银行以及3家地区合作银行以外,发挥主要作用的是由大量乡村银行构成的基层地方合作银行。德国的合作金融通过向农户提供优惠信用贷款,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德国农民在农产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资金短缺问题,促进了德国农业的发展。

法国 公众性的服务机构

20世纪70年代以前,法国是一个农产品及食品净进口国。然而,如今的法国已经成为欧洲最大的农业生产国和食品净出口国,并建立起发达的现代农业体系。法国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对这一成就的取得起到了关键作用。

二战前,法国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仅仅执行单一的农用生产资料集中购买以及农产品集中销售的职能。二战后,特别是上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法国政府的积极支持,法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逐渐形成了以服务为导向的各种组织、行业协会及服务企业,采取多种形式服务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具体来看,主要包括:以农业设备的集中购买和共同使用为目的的农业设备使用合作社;以牲畜产品、奶制品、糖制品、葡萄酒等法国传统农产品的深加工和精加工为目的的农产品加工合作社;以动植物的生产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农业技术指导和推广为目的的农业技术合作社以及信息咨询合作、农产品运销合作社等。

印度 政府惠农政策的有效执行者

印度庞大的人口数量和落后的生产力水平,使得其农业的发展面临不小的压力。印度政府制定了许多积极的惠农政策,而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有赖于印度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印度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具有典型的民办官助性质,政府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印度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从结构上看是一个从中央到地方的完整体系,主要包括信贷、生产和销售3个系统的合作社。其中,农产品营销合作社是印度最为重要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它不仅利用30多个邦一级合作销售协会、数百个县一级合作销售中心以及数千个初级销售合作社形成的庞大网络从事农产品流通,更重要的是负责具体实施印度政府的各项惠农政策,执行政府职能部门的功能。例如,农产品营销合作社经常协助政府完成对油菜籽、豆类等大宗农产品的保护价收购,并根据政府的指导完成对洋葱、黑胡椒等生鲜农产品的收购、储藏、加工和销售等。

第五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工作总结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工作总结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带领农民进入市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现代化农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现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四家,现就我乡农民合作社发展情况总结如下:

××××党委、政府对我乡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和发展非常重视,具体做好了以下工作:一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通过多渠道形式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澄清农民在思想上的模糊认识,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社会影响。二是突出重点,做好了×××专业合作社的规范运行试点工作,帮助、指导×××专业合作社制订了章程,加强了成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三会”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了×××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制度,实行了社务公开和财务公开。三是构建良好的服务平台,为我乡各专业合作社提供科技服务,组织指导他们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采收、加工、分级、贮藏、运输和制定生产技术规程,支持我乡各专业合作社组织申报无公害基地、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引导他们树立品牌意识,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四是加强人才扶持,为我乡各合作社提供科技咨询,集中组织他们进行了财务培训。五是提供市场信息服务,为我乡各专业合作社提供政策咨询,搜集市场供求信息、科技信息,搭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我乡各专业合作社在乡党委、政府的精心呵护下正健康茁壮成长,但是由于我乡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起步晚、规模小,对农户的带动力不强,合作水平不高,以及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等问题,存在有的合作社制度管理不规范,经营效益低下等问题,然而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我乡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明天会更好。

下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由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由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产业化

    文章标题: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产业化今年以来,我委在石家庄市委农工委的正确指导下,立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实际,积极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效形式,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

    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努力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近年来,我区坚持从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出发,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政府指导农业、解决“......

    农民加入合作经济组织调查问卷

    农民参与合作组织意愿与行为问卷 本次研究的调查数据是由浙江大学 三农协会 的学利用年寒假回家的机会,对自己所在地的农户进随机调查得到的。共收到有效问卷598 份,其中东......

    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5篇)

    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对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的调查 查明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已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法律制度的调查研究

    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民在生产经营方面获得了自主权,但面对这种分散的经营方式,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必然处于弱势地位,农民组织起来、联合进入市场,成为不以人的意......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产业化

    文章标题: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产业化今年以来,我委在石家庄市委农工委的正确指导下,立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实际,积极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效形式,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

    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认识

    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认识 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认识2007-02-16 10::51农业实行家庭经营以后,农产品的运销、加工、储存、保鲜环节,一家一户很难独立进行,于是农民便围......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示范章程(试行)

    生猪养殖协会章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本组织活动行为,保护成员的合法权益,增加成员收入,促进本组织发展,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本章程 。 第二条 本组织由张发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