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涧县创新发展思路全力推进产业化经营的调查(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4 20:03: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清涧县创新发展思路全力推进产业化经营的调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清涧县创新发展思路全力推进产业化经营的调查》。

第一篇:清涧县创新发展思路全力推进产业化经营的调查

清涧县创新发展思路全力推进产业化经营的调查

------------------------------

------------------------

来源:决策咨询委作者:日期:2011-10-8

清涧县居于榆林市南端,这里沟岔交错、梁峁相衔,是一个典型的丘陵沟壑土石山区。地下资源贫乏,地上生态脆弱,使得这里长期处于经济落后状态。然而,面对较为恶劣的自然环境,清涧人不甘落后,在党委、政府的组织、引导下,奋发有为,立志图强,立足县情,创新发展思路,走出一条独特的清涧发展之路,被广誉为“清涧模式”。

一、没有资源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思路

一个南部山区的农业县,在188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21.7万人。虽然,改革开放的春风将这里吹得山变绿了,人变勤了。但在温饱问题解决之后,民穷县不富的现状一直困扰着这里的干部和群众,到2006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1845元,财政收入只有704万元。一个大县比不了北部一个乡镇。因而,国家级贫因县的帽子一直端端正正戴在清涧的头上。条件差,怎么发展?2006年,新的一届领导班子,摆脱以往“清涧缺乏矿产资源,难以发展”的贯性思维,认定,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优势,一方水土不仅能养更能富一方人。原县委书记高永东说:”没有资源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思路。是的,思路决定出路,思路在于创新。2006年清涧县委、县政府组织干部群众开展了新的解放思想活动,集中智慧,谋划清涧的发展路子。经过上上下下的调查研究,他们认为,清涧虽然地下矿产资源贫乏,但地上资源独特。清涧红枣栽培已有3000年的历史,为世界红枣原产中心的一部分。康熙《延安府志•田赋志》载:“红枣,出清涧。”乾隆《清涧县续志•田赋志》详载:“枣,东乡自店房坪(今老舍古乡芋则沟村)直抵黄河,约计一百余里。”清代.白庆纶《王宿里》称:“松涛翻翠摇青嶂,枣实凝丹映彩虹。”现在还有千年的枣树在王宿里存活着。同时,清涧还流传着 “清涧三大宝,猪肉粉条大红枣”民谣。“米脂的婆姨绥德汉,清涧石板瓦窑铺的炭”也是对清涧资源的描述。显然,红枣、粉条和石板既是清涧的资源,也是清涧的优势产品。且清涧县有三河和三大地貌特征区。黄河和无定河岸土石山区是红枣的优生区和适生区,清涧河流域区是鲜食枣优生区,西部黄土丘陵沟壑区有种植洋芋和粉条加工的较好条件,西区和中东部又是石板的集中产区。过去,只所以把这些资源不当资源,是因为长期以来,没有跳出按“传统农业”经营这些资源的圈子,农民自发的、单门独户、用祖传“秘方”进行作坊式的加工,尽管红枣规模发展到40多万亩,然而科技和产业化水平很低,使得这些资源开发受限,效益低下,发挥不了主导产业的作用。

科学发展观是引领一个地方发展的航标。2006年,新一届县委政府领导班子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分析县情,统一认识,确立了“以枣富民,以枣兴县,枣赢天下”的发展理念,并提出全力打造“中国西部红枣第一县”,实现中国西部红枣的“五个第一”,即中国西部最大的有机红枣生产基地、红枣工业基地、红枣市场营销基地、红枣科技研发基地、枣业文化旅游基地。构建以红枣产业为主,石材、粉条产业为辅的“一体两翼”新型经济发展框架,以产业化推动工业化,以工业化推进城市化,以城市化推动现代化。他们提出要全力建设 “风

韵枣都、山水清涧、英雄故里、石板之乡。”这十六个字,是一幅蓝图,高度囊括清涧的发展目标,且极具文化底蕴。为了实现这一蓝图,2007年,清涧县委、清涧县人民政府作出《关于加快红枣产业化发展的决定》,2007至2009年连续3年出台《关于红枣基地建设的实施意见》,编制了《2009年—2015年清涧红枣产业发展规划》。形成构建清涧枣业的“十大支撑体系”,即组织领导、政策制度、监测管控、资源保障、工业发展、市场营销、科技研发、社会服务、信息互动、文化宣展体系。从此,清涧有了一个路径清晰,目标明确的符合清涧发展的总体思路。

二、认准的事情不松劲,坚持不懈见成效

清涧县委县政府确立以红枣产业为突破口推动经济社会全面振兴的发展战略后,全县上下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全面打响了一体两翼”战略开发的攻坚战,县长马治东讲:“要举全县之力,实现中国西部红枣“五个第一”,带动石材和粉条产业上台阶。”

1、抓基地建设,打坚实基础。红枣产业按照东区消灭空白点、中区打造精品点、西区建设示范点的总体要求,坚持每年新栽红枣5万亩,一个乡镇培育1个万亩以上示范点。他们结合土地流转试点工作,积极倡导和鼓励大户承包办基地,并在资金、技术上予以大力支持。目前,清涧县涌现出10多个百亩以上个人承包办基地大户;要求每年度,西区每个乡镇必须新建500亩的红枣精品示范基地,东区每个乡镇必须新建200亩的红枣精品示范基地,并且全部为高标准矮化密植园。示范基地均由乡镇党政一把手、林业部门领导干部和包抓乡镇的技术干部亲自抓,以确保基地建设质量;大力整合农村和农业闲散资金,全面向红枣基地建设倾斜。凡享受财政扶助资金的村庄及个人,都要创办红枣基地。扶贫重点村和新农村建设重点村每年必须新发展枣林100亩。红枣加工企业每享受1万元南扶资金,必须办好1亩高标准、高质量红枣基地,否则,政府不予支持;对原退耕还林地块未达到国家标准要求的,全部补植枣树。同时,县上每位县级领导包抓1个乡镇,各部门、单位和省市驻清各单位每年必须包抓2-5个10亩以上的栽枣示范户。各乡镇科级干部必须包抓5亩以上示范户4个,一般干部包抓5亩以上示范户2个。基地必须达到统一标准要求,并实行挂牌管理。对自愿领办、带办红枣基地的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在不影响工资晋升,工作调动的前提下,除对所办基地给予资金扶助外,对成绩突出者给予重奖和提拔使用。目前,全县枣林面积达到68万亩,其中挂果林48万亩,盛果林38万亩,百亩以上红枣管理示范园116个,年产鲜枣15.5万吨。石材产业,集中抓清涧河流域和中东部店则沟等区域的资源开发,运用新理念,实现由传统分散开采向现代集约化规模生产转变,由自产自用型态向商品经济形态转变,目前,清涧产生了81家石材加工企业和个体,年产石材10万多方。粉条产业,在扩大西部黄土丘陵区域洋芋种植规模的同时,充分拓展外部市场,让定边、靖边、宁夏、甘肃一带的洋芋成为清涧的粉条生产原料基地,目前,全县有3000多个粉条加工点,430户加工厂。

2、发展加工工业,带动产业延伸。清涧县兴企业强“龙头”,以“工业化的思路引领红枣、石材、粉条经济,使”三大产业”从“以农业形态为主”转变为“以工业形态为主”,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壮大加工企业群体,全力提高产业化发展整体水平。一是政府强势推动。为了促进工业发展,县乡两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工业企业的创办,积极鼓励国有、集体、个体,通过合股、合资等多元投资方式发展加工工业,从而催生了一批工业企业,促进了一批工业项目的上马。四年内,仅南扶资金一项支持红枣工业3600多万元,并带动民间资金2亿多元投入红枣工业。二是能人积极带动。在鼓励干部职工分流领办、兴办企业政策的感召下,一些能人志士

挺身而出投入工业开发大潮,相继建成大批红枣加工实体。这些加工实体助推了清涧工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促进了“企业连基地、公司加农户”产业大开发格局的形成。在这几年内,巨鹰、宏祥、人和仙、西北土特产等一批老企业得到长足发展,枣生堂、老河坝、老陕北、百城木雕等一批新企业迅速崛起。三是园区大力牵动。清涧县在西城区已整理出近500亩连片土地,作为工业集中区一期工程进行开发。目前,清涧6户红枣企业获得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28户获得QS认证。巨鹰、宏祥分别被命名为“全国食品工业百强企业。”2008年,清涧县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食品工业强县”称号。清涧红枣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加工企业获得直接出口权。全县工业产值4.7亿元。

3、大力培育品牌,全面提升“一体两翼”产业整体水平。清涧县优化品种结构,坚持“质量奠基、品牌领路、自主开发”的品牌创建思路,牢固树立品牌意识,重视品牌培育,把品牌培育当成产业开发的重中之重来抓。制定红枣产业品牌战略开发计划,指导全县的品牌开发工作。重点通过红枣文化开发、共享技术体系建立、营销和宣传资源整合、扶优抑劣、品牌升级创优和竞争规则重建等措施,积极推动品牌战略开发工作。通过积极参加或举办各种商贸洽谈会、产业研讨会、专业节会和系列化宣传推介活动,全方位提高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促进产品销售和市场拓展。在明确品牌产权归属的前提下,引导企业加大注册保护力度,不断优化产品自身质量,积极防范假冒伪劣现象。目前,全县红枣加工品有7大类、100多个品种,有中国著名品牌1个,陕西名牌产品1个,地方知名品牌9个。

4、重视科技研发,为产业化发展提供支撑。近年来,清涧县突出抓了红枣科技方面的引进转化、合作开发、研究试验与应用推广活动。他们依托省红枣研究中心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积极展开了企业产学研联合体和县属红枣科技研发中心联建工作。引导宏祥、巨鹰、人和仙、枣生堂等红枣龙头企业,注重新产品研发与开拓,先后开发了红枣油炸酥片、红枣酶解浸提饮料、红枣生物发酵醋饮、红枣低糖果脯、红枣智能烘房、枣木工艺品等工业化新产品,积极推动了红枣工业的深入开发,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他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邀请专家每年对枣农进行科技培训,同时组织枣农外出参观学习,全面提高了红枣基地的科学化管理水平。他们建立专家大院,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李新岗教授为首席专家的红枣专业研究团队进驻清涧。目前,“陕西省红枣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红枣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别在清涧挂牌并开展工作,是我市唯一一所红枣研究中心。清涧县还正在启动和申报“国家红枣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红枣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作,将启动建成全国红枣研究中心和实验基地。清涧县还通过合作开发、独立开发等多种形式,对红枣标准化基地、病虫害防治、防裂防烂、干燥贮藏、精深加工等实用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不少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5、开拓市场,不断扩大营销网络的覆盖面。清涧县本着“民办、民营、民受益”的思想,充分发挥现有枣业协会的作用,指导组建多种形式的枣业合作组织,注重营销人才的培养,不断壮大红枣企业家和经纪人队伍,充分发挥他们的桥梁作用,努力构建交流合作、公平竞争、合力对外、互信共赢的商业平台。积极在重点区域设立营销机构,扩大红枣营销窗口。筹建功能齐全、配制先进的红枣集贸市场,全面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和大物流理念,以优质服务、低成本的交易和一流的商业信誉,赢取秦晋大峡谷枣业带枣业中心的优势地位。他们创建“中国西部红枣网页”,全面开通县乡两级各部门各单位电话信息服务,加快开通销售热线,积极搭建红枣营销的网络信息平台。依据企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和基本条件,帮助企业申办各种层次的质量、安全认证,全力

打通涉及国内、波及海外的市场准入通道。有效推行营销实绩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和个人与外商形成实体对接,调动各方推动红枣产业发展的积极性。目前,清涧县的红枣产品在全国100多个大中城市设立营销点,市场的覆盖率达到34%,部分产品出口到东南亚地区。粉条已成为周边市县的加工特产地,石材产品远销西北及华东等地。

6、建设产业文化,推动产业增值。一是超前规划特色显明的产业文化体系。构建以红枣产业物质文明为基础,以陕北黄土文化和红色文化为背景,以红枣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为铺垫,以其核心价值理念和枣乡特色风情为灵魂,以认知规划和政策制度为脉络,以枣业科学技术及红枣药食、品牌、企业和文学艺术等文化为骨架,以城乡景观、专业节会及品牌专营店、“双红”旅游线等为展示窗口,以报刊、书籍、网络、电视等为宣传窗口的枣业文化体系。二是悉心打造艺术魅力恒久、商业价值兼具的产业文化精品。重点以石板、枣木等特色资源为载体,将蕴含历史典籍、人文故事、诗歌书画等经典著作与远近闻名的清涧石板结合起来,着力开发坚固美观的石板装饰、枣木家俱、枣木根雕,使这些产品的附加值远远高于煤炭。他们还全心打造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城乡景观群。王宿里民俗文化村、枣都大桥、河滨路民俗文化长廊、百城公司枣木工艺品群、巨鹰公司红枣文化展览厅、岔口红枣文化广场、牛家湾红枣文化博览馆等,都是清涧红枣产业文化开发的缩影。

三、来自创新活动中的经验,将在创新实践中产生更大作用

清涧县依据县情,解放思想,协力创新,走出一条贫困山区如何摆脱困扰,发展壮大自己的路子,人们之所以称之为“清涧模式”,因为这条路子有独特之处。总结清涧的经验,“清涧模式”应是:因地制宜、规模生产,龙头带动,科技引领,品牌经营,文化推动。这样的模式是清涧在创新活动中精心打造的,必将在全市特别是南部贫困县区发展县域经济产生更为积极的作用。清涧的创新实践,为我们引发如下启示:

1、领导是关键。追求富民富县目标,清涧县历届县委、政府为之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清涧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值得赞赏的是从2006年开始,新的一届领导班子,面对清贫的条件和匮乏的资源环境,发扬了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把清涧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踏踏实实谋事、干事。他们着力打造服务型政府,提高加快产业发展的指导能力,强化保障,全力构筑畅通的产业发展“绿色通道”,使清涧县在困境中悄然奋起。2009年,全县GDP达16.1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95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02元,分别是2005年的3.4倍、1.9倍和2.5倍。清涧县于2008年荣获“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奖”。在综合名次进位最快前10名县区中名列第二,上升29个位次。一个县发展靠的是这个县的人民,但没有一个事业型的班子,一切都在等、靠、要,发展只能是空喊。党委、政府是凝聚力量的核心。

2、思路要创新。清涧有三大资源,如果按照传统的发展模式,是没有任何出路的。必须用新的发展理念,走新的发展路子。所以,他们确定了“一体两翼”的经济架构,确立了“枣赢天下”发展理念,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以“五大战略目标”和“十大支撑体系”为内容的较为全面系统的产业发展思路,在实践过程中,以全力打造“中国红枣第一县”为目标,坚持政府引导,全民参与,统筹发展,社会受益原则,坚持生态、经济、社会三兼顾原则,坚持经济与文化互补,文化与经济互动原则。在全县推行大户连片承包制,推进规模化经营。改变石

材经营策略,用现代加工手段,将雕刻艺术与红色文化、民俗文化附植其中,改变了以往农家自产自用简单用途,不仅使其成为商品,而且大大提高了产品的价值,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渠道。目前,清涧的红枣收入占到农民纯收入的50%以上,粉条收入占到西区农民现金收入的39%,石材收入也正在显现。

3、产业需延伸。清涧县是一个农业大县,他们坚持走产业化的发展路子,用大户承包扩大生产规模,建设一批有规模高标准示范园。目前,全县土地流转3.9万亩,一大批专业种植大户如雨后春笋迅猛发展,如杨文春夫妇承办的清涧县山区农业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县城北牛家湾村承包了3500亩土地办起了有机红枣矮化密植科技示范基地,并规划扩大规模,使经营土地达到5000亩以上。他们以“龙头”来联结基地、市场,延长产业链。全县从红枣加工,到红枣包装、纸箱生产一条完整的红枣产业链正在形成,特别是“枣生堂”红枣饮料的上市,使红枣产业在深加工上有了质的飞跃。枣木根雕的出现,不仅延长了产业链,且使红枣产业产值大增。近年来,清涧县兴办了三个有规模的石材加工企业,其中火星公司新上5000立方米岩石产品生产线,1万立方米试生产线,开发了千余个工艺产品。九天薯业、光远薯业一批重点企业步入了标准化、规模化经营的轨道,让红旗沟、神延铁路沿线的粉条产业优势得以发挥。清涧的实践,让我们深切体会到: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增值增效的必由之路。只有提高产业化水平,才能走农村工业化的路子。

4、市场在拓展。清涧县把开拓市场作为开发产业的重点环节。他们首先视质量为生命,采取“内引外育”相结合的办法,实施“优质种苗工程”,培育适合区域实际、独具特色的名优品种系列,加快落后品种的更新换代,大力实施丰产优果工程,积极开展“清涧木枣”原产地保护。他们本着“深层挖掘,多形式互动,高品位打造“的思路,在黄河西岸、无定河两岸建设中国西部最大红枣生态旅游基地和红枣大观园,积极挖掘红枣历史文化、饮食文化、景观文化和艺术文化,打造红枣文化名片,促进红色文化与红枣文化、石板文化的结合。积极整合宣传资源,按照“内容统一,形象统一”的思路,加大对内对外宣传,全力提升了三大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使三大产业产品特别是红枣产品的市场覆盖面不断扩大。没有市场就没有商品,更谈不上效益。然而产品的市场在于不断拓展,市场份额决定产业规模的大小。

5、发展靠科技。清涧县的主导产业发展,以科技为支撑,高度重视科技开发,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立合作长效机制,加强县内与县外科技的交流与提高,积极创建科研基地,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以高科技领航,抢占产业发展的制高点。2009年7月陕西省红枣研究中心在清涧县落成,形成了“基地+公司+院校”的科研推广模式,产学研结合,加快了引进转化、合作开发、应用推广步伐。宏祥枣业有限责任公司运用高科技建成2000吨红枣气调保鲜冷库,该项技术已获国家专利,“枣生堂”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全程技术由省红枣研究中心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提供,使该公司成为陕西投资与规模最大的红枣深加工企业。实践证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发展前景看科技,发展后劲同样要靠科技支撑。

第二篇:拓宽思路创新举措全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拓宽思路 创新举措 全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各位领导、同志们:

近年来,沱牌镇党委政府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特色种养、生态循环、绿色发展”为路径,以现代农业园区和优质品牌基地建设为抓手,着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加快了全镇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步伐。

一、建设十大基地,发展现代产业

我们紧紧依托我镇丰富的土地资源和交通优势,积极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重点,不断探索完善“公司+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创新完善“企业龙头寄托生产”、“土地入股产值分成”、“资产入股风险共担”等农企利益联结模式,稳步推进绿色农业基地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一)建设万亩药材基地。以魏家营、竹林村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村,最终建成以种植川百芷、黄柏为主要中药材的万亩药材种植基地。目前已建成5000余亩。

(二)建设万亩蔬菜基地。以通泉、桑树林等村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村,最终建成以种植大棚蔬菜、露地蔬菜为主的万亩蔬菜种植基地。目前已建成7000余亩。

(三)建设万亩甜橙产业基地。以黄家堰、断石桥、响堂、排路村为核心,以沱明路沿线为重点的万亩甜橙产业基地建设,第一期 2000亩已建成,第二期 2000亩建设正有序扩进,已完成开沟起垄整厢等土地整形工作,已栽植幼苗 1300余亩,其余700亩10月份完成栽植。最终达到1万亩规模。

(四)建设千亩水产养殖基地。以竹林村为核心,辐射带动凤凰村的千亩水产养殖、莲藕种植基地建设。目前已建成水产500亩、莲藕种植500亩。

(五)建设5000亩优质水蜜桃基地。以周家桥、纸潮沟村、红星村为核心,建设优质水蜜桃基地。第一期2000亩已栽植成活,正进入管理期。最终达到5000亩规模。

(六)建设年产500万羽白羽肉鸡养殖基地。以黄家堰村、宝竹村、华严村为核心辐射带动6个村投入7000余万元,建成标准化养殖圈舍7万平方米,年可出栏白羽肉鸡500万羽。目前已有24户开始投入生产,出栏白羽肉鸡20万只。

(七)建设万亩有机稻种植基地。以瓮城、浸水垭村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六个村,发展10000亩有机稻。

(八)建设万亩干果基地。以大舜、金凤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八个村,建成万亩以优质核桃为主的干果基地。

(九)建设千亩花卉苗木基地。抓住建设酒乡花镇契机,以白石村为核心,辐射带动排路、五显楼、凤凰等村,建设千亩花卉基地。目前已建成600余亩。

(十)建设生猪规模养殖基地。以断石桥、黄家堰村为核心,全镇建设年出栏万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场10个,野山猪寄养100户,建设祖代种猪场1个,发展现代高效畜牧产业。

二、着力“四个到位” 创新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到位。镇里多次召开党政联席会,对现代农业园区和优质农产品基地品牌建设进行专题研究,制定下发了《沱牌镇2013年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施意见》和《沱牌镇2013年优质农产品基地与品牌建设实施意见》,建立了严格的考核节点计划。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相关村支部书记和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和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的技术小组,下设了专门办公室,具体负责抓好全镇面上工作的开展。

(二)、宣传发动到位。通过层层召开会议、广播电视、发放明白纸等形式,向群众大力宣传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积极组织干部群众外出参观学习。近年来,先后组织干部群众及带头户2000余人次,到成都、南充、大英、遂宁、蓬溪、简阳等地参观学习生猪、果品、大棚蔬菜、水蜜桃等发展6次,通过学习,进一步统一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思想,提高了认识。

(三)、责任落实到位。对农业产业发展实行领导成员联系负责制度,全镇共划分四大现代农业片区,分别由一名党委成员挂帅负责,各村相关部门具体组织实施,抓好规划发展。农业、林业、水利、畜牧等相关部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今年以来,全镇共举办环保养猪、肉鸡养殖、大棚蔬菜技术、果品精品园管理、食用菌栽培等技术培训班12场次,培训人员1500人次。

(四)、督查考核到位。对现代农业发展建设实行绩效考核制度,制定严格的考核节点计划,实行每周一考核,每月一通报,每季度一总结,全年总评制度,把考核结果与各村考核相挂钩,与机关干部绩效工资相挂钩,全程跟踪,严格考核。对工作突出的,及时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措施不力、落后节点的,实行滚动扣分,及时兑现考核奖惩。

三、拓宽方法思路 强化可持续发展

(一)、做好“一个规划”

实践中,我们意识到,要使现代农业走上持续健康的发展道路,必须要有一个既高瞻远瞩又切实可行的规划来指导现代产业发展。为此,我们聘请相关部门专家,对我镇的现代农业发展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制订了《沱牌镇农业主导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规划中,我们把全镇产业发展划分为以下四个功能板块区: ——旅游观光休闲农业区。主要发展以接待城市居民节假日走进田园、亲近自然、体验绿色走廊为主的农业旅游、休闲、观光、餐饮等服务为主的农业项目,竹林村鱼藕基地、渔家乐、魏家营中国花海项目便是其中代表。

——特色种养区。主要发展以金黄乐爽梅花鹿养殖、野山猪寄养、通泉村大棚蔬菜为代表的特禽、特畜、特水、设施栽培为主的养殖、种植业。

——以白石村为代表的高档花卉苗木种植区。重点培育盆景、高档花卉苗木的繁育和筛选、花卉组培、炼苗等。——以浸水垭、瓮城村为代表的种植区。主要通过优良品种应用、机械化操作、采用有机肥、减控农药使用等绿色栽植技术,打造优质农产品安全生产基地。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为促进项目引进、产业集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我们争取“政策”、包装项目、吸引投资、总领建设起到了良好的引导和规范作用。

(二)、创设“一个载体”

用发展工业的思路来发展农业,以构建现代农业示范区作为载体促使我镇农业生产提档升级,逐步形成种养、加工、物流一体的标准化农业生产体系;科研、育繁、推广一体的农业创新体系和娱乐休闲旅游一体的农业服务业体系。

一是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建设力度。争取上级涉农项目入驻,整合实施,多渠道筹措资金,投入近5000万元,建设村道水泥路140公里,整治塘库堰58处,修建田间作业路40公里,新建改建提灌站5座,加大对零散土地的整合力度,整理土地2万亩,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和发展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二是加快先导区域的开发建设速度。我们确定了“两线、一片、一园区”的先行开发区域,即:沿省道205线的休闲农业走廊,沱明路沿线的甜橙示范产业基地、新农村示范片和农业产业园区。经过近三年的不断培育,已经基本成形,为全镇起到了很好的带动和示范作用。

三是积极推进农业招商引资。我们不断加强对现代农业发展的 宣传,营造良好发展环境。通过现有项目的示范,放大了集聚效应,各类资本纷至沓来,近三年来,我镇共招引各类农业项目22个,总投资达到2亿元,其中投资1000万以上的农业项目8个。

(三)、强化“两种意识”

项目是开发和建设的主体。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以项目建设为载体,牢固树立两种意识,积极整合各方资源优势,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推进步伐。

一是牢固树立项目第一的意识。我们在着力招引项目的同时,更注重招引项目的质量,以“四种能力”作为我们招商引资的标准:首先是对本地农产品的转化能力。招引的项目必须有助于提高本地农产品品质,消化吸收本地农产品。我们招引的四川盈益公司每年可以消化本地甜橙产品8000吨左右。其次是与农户建立利益联接机制的能力。项目要对帮助本地农户增收具有可持续性。摈弃单纯土地流转,把农民挤出农业的短期模式,在保证农户基本收益基础上,实行保底分红,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引进清见公司发展野山猪寄养,农户每头生猪可获纯利700-800元,每户一年可增收2万元,引进可士可公司发展甜橙,农户保底每亩700元,收益二八分成,农户占大头。第三是对本地区生态环境的提升能力。良好的生态和优美的环境是我们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目标之一。引进四川龙泉园林公司发展花卉苗木既不破坏现有生态环境,更是绿化美化环境。最后是项目在周边地区的市场影响能力。农业生产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市场敏感度强、抗风险能力弱。因此我们在招引过程中,更为看重的是项目的市场前景。引进金 川鸡业投资5000万元以欧盟标准在黄家堰村建设年出栏250万只白羽肉鸡标准化养殖场,引进射洪绿旺农牧公司投资3000万元在断石桥村建设年出栏2400头原种猪场。

二是牢固树立优质服务的意识。我们始终坚持以优质的服务来增强投资者的投资信心,我们明确一名党政领导牵头,2名工作人员配合协助其办理各项审批手续、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的矛盾纠纷,切实保障进驻项目的快速推进。

(四)、培育“两支队伍”

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建立一系列完善的管理体制和专业队伍,我镇在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中,着重抓好了两支队伍的建设。

一是抓好招商引资队伍。我镇专门成立了现代农业发展领导小组,归口管理全镇现代农业项目招引、建设、监管等工作。

二是抓好农业经纪人队伍。一方面大力培训农民经纪人。依托工商、党校等部门培训农民经纪人,通过远程教育系统加强对农民经纪人的教育培训和管理。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以“建一个组织、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群众”为目标,依托本地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先后引导、协调成立了种植、水产、养殖等1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些专合组织在应对抵御风险、搞活市场流通、技术指导等诸多环节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我镇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其他先进乡镇相比还存有较大差距。我们将认真贯彻这次会议精神,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新要求、新思路,积极转变 工作理念,创新工作举措,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努力争当全县现

二O一三年七月8

代农业发展的排头兵。

谢谢大家!

第三篇:创新经营思路推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创新经营思路推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开展高产增效创建促进粮食增产增收

泰兴市珊瑚镇镇前新村党总支副书记袁鸣凤

珊瑚镇镇前新村地处珊瑚镇政府以南,由原陆肖、蒋岱、东升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全村现有3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048人,农村劳动力3665人,村干部10名。全村现有耕地3374亩,常年种植小麦、水稻、玉米、油菜等大宗作物,为加快推进粮食高产技术普及化,提高全村粮食生产水平,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解放思想,创新经营思路,跳出传统农业的发展路子,探索出一条符合本村实际的农业发展之路。高产增效创建活动的开展,不仅实现了示范片的粮食增产增收,而且发挥了示范引导辐射功能,带动了大面积粮食生产平衡增产增,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一、主要成效

1、粮食产量水平进一步提高2010年珊瑚镇大面积水稻单产是626公斤,我们镇前新村通过项目实施,水稻单产达到684公斤,比大面积生产上亩增58公斤,增9.3%,亩增效益100元.小麦示范片平均单产487kg/亩,较全镇小麦平均单产增加36kg/亩,增产幅度达

7.4%,超过了水稻高产创建650公斤的目标要求。

2、优良品种和新技术推广力度进一步加大以应用良种和推广高产栽培技术为核心,在示范片重点推广了农民、企业、市场都看好的、米质达国标三级或三级以上的优良品种,示范片实行统一品种,主要以扬粳4038为主。主推了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配方施肥技 1

术、机插秧技术,小麦少免耕机条播技术、精量半精量适时播种技术、病虫草害统防统治技术等,辐射带动了周边农户稻麦优良品种、新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全村稻麦良种覆盖率达到100%以上,秸秆还田技术应用率达100%,先进实用栽培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3、经济、生态、社会效益进一步提升示范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化肥农药减少20%-30%,节水20%-30%,肥料利用率提高10%,大力推广高效低毒农药和科学药肥使用方法,保护了生态环境,改善了稻麦的品质。

二、创建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成立领导小组,负责高产创建日常管理工作,确保组织到位,领导到位。成立技术指导小组,技术指导员负责项目区的技术意见编写、技术明白纸印发、举办技术培训班等培训和指导工作。特别在小麦、水稻生产的关键环节(如播种、栽插、穗期病虫草害多发期、收获等)技术人员到项目区走村串户开展巡回指导服务,到示范方开展技术指导,以示范方带动辐射户,从而促进大面积生产技术的提高。

2、细化实施方案,提高创建质量认真制定示范片实施方案,明确创建目标、技术路线、工作步骤,做到环环紧扣,分步实施。示范区交通便利、田间基础设施好、粮食生产水平较高,为广大农民参观学习提供了便利。

3、开展培训指导,普及先进技术按照“科学、实用、实效”和培训不漏户的原则,采取新闻媒体宣传、专题讲座培训、现场技术

指导,田间地头咨询、发放技术资料等多种有效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地对示范片农民进行系统的技术培训和指导。3月份、7月份,我们村邀请小麦和水稻专家为示范片的科技示范户举办技术讲座,开展专题培训。根据田间作物长势长相和病虫害发生态势,及时提出田管意见,指导广大农民落实关键技术措施。共计培训村组干部和科技示范户250人次,提高了农民科学种田水平。

4、加强培育管理,创新服务载体按照“五有”(有配套的技术服务规程、有良好的服务手段、有统一的服务标准、有规范的服务合同、有完善的服务档案)和“五统一”(统一品种、统一机播、统一病虫防治、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机械收获)的要求,我村成立了农机、商品化育秧、土肥和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4个,为稻麦示范片提供水稻育秧、机插秧、测土配方施肥、作物病虫草害统防统治和收割服务。做到服务收费标准,并建立了服务档案。

5、整合项目资金,形成共创合力在争取省高产创建增效项目经费的同时,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将良种补贴、测土配方施肥、科技入户、农机作业、植保综防等项目资金向高产创建示范区集聚,并且在种子、肥料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给予农户补助,调动了农民投身水稻高产创建的积极性,形成了齐抓共建的氛围。

6、加强督查考核,提高创建实效按照边建设、边示范、边宣传、边推广的原则,及时召开现场会,组织开展观摩交流活动。在小麦、水稻不同生长季节,组织有关人员及时开展粮食高产增效创建活动督查。在示范片小麦、水稻收获前,组织做好万亩片自评工作,形

成工作总结、技术总结、专业化服务总结、效益分析报告和典型经验剖析等到材料。在自测的基础上,由市里派出专家验收小组进行田间理论产量复测,并按照规定的比例要求评定A、B、C三个等级,对示范片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该项目已经通过了省专家组的验收,并受到村组干群的一致好评。

三、经验启示

1、品种和种植方式的统一为项目区丰产丰收丰收奠定了基础在项目实施区统一推广扬粳4038一个品种,在种植方式上统一推广机插秧,为统一管理带来极大的方便,项目区长势较平衡,病虫害发生轻,取得了较好收成,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

2、项目实施实行镇行政首长负责制项目实施由一把手负责,成立项目实施小组,从专业合作组织的成立与运作、技术指导人员的确定与任务分工、村级干部的协调、项目实施区域的划定、必要的物化补贴的确定等方面,由一把手书记亲自召开动员会、布置各项任务与措施,从项目实施到项目结束均全程参与,做到一声令下喊到底,从行政组织上确保项目的推动效能。

3、积极利用村级组织及村级广播进行宣传引导 在项目实施区,为了使老百姓能真正知道和了解高产增效创建的意义、方法和措施,我们首先对村级干部和部分农户代表进行了培训,讲清和讲透项目建设的目的和意义及措施,然后由村组干部通过走家串户和播放大喇叭进行宣传,充分发挥村组干部的群众威信。各个专业合作组织与村级签订服务协议,并通过村组干部为农户实行专业化服务,真正做到高

产创建工作的各项开展有组织、有安排、有步骤、有目标、有成效。

4、群众反映好,干群关系密切村一级干部是最小的“官”,严格地说,我们是暂时的“村官”却是永远的老百姓,但又是最不可忽视的,要真正当好这个“民头”、当好“村官”,确实并非易事。由于项目区内今年水稻机插秧长势好,病虫害发生较轻,产量高,效益优势明显,周围几个村的群众都比较羡慕,已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示范辐射作用比较明显。所以高产增效创建直接关系农业发展、带领农民致富,使我们干部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党员在群众中有良好形象,党群干群关系密切。

四、下一步打算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一如既往的积极推进高产增效创建工作,围绕“依靠科技、主攻单产、优化布局、提升品质”的工作思路,认真做好水稻示范片的创建。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仍然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二是大力推广优质品种,并做到品种统一;三是大力推广先进实用的配套栽培技术;四是及早准备,提前着手,认真搞好技术的培训与宣传;五是大力开展舆论宣传,积极营造高产创建氛围;六是出台激励机制,强化督查和考核。

第四篇:夯实产业基础构筑发展优势全力推进绿化种苗产业化经营

我市北濒*江,南临*湖,西衔*湖,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素有“****”的美称,全市辖30个镇及两个省级开发区,总面积****平方公里,人口***万。随着农业改革的逐步深入,绿化种苗产业化经营已成为加快我市种植业发展的关键。“九五”以来,我市绿化种苗生产以市场为导向,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壮大基础规模;以科技为先导,培育优势产业,形成龙头项目;以创新为动力,健全运行机制,促进了我市绿化种苗业的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形成了生产专业化、产品市场化、种苗良种化、栽培设施化、运作产业化的良好格局。目前,我市拥有绿化种苗种植面积10.5万亩,年产种苗5.5亿株,盆花、盆景700万盆,绿化种苗经纪人6000多名,从业农户5万户,比“九五”期初分别增长50、38、62、28和16。去年,我市绿化种苗生产总值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本资料权属文秘家园,查看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原创网站wmjy.net)的14,**地区农户依靠绿化种苗生产人均纯收入8000元。2000年,**镇、**镇、**花木市场被国家林业局、中国花卉协会命名为“中国花木之乡”、“全国重点花卉市场”。在推进绿化种苗产业化经营上,我市的主要做法是“加大五个力度,做到五个增强”:

一、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增强发展推动力。在80年代,我市绿化种苗生产曾经出现过“龙柏烧狗肉”的现象,部分农民、农村干部心有疑虑。我们深深地认识到,只有通过正确的领导、合理的引导、有效的指导,才能把各级的生产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在这个方面,我们坚持多元联动。一是舆论引导。针对各个时期、各个阶段的重点工作,结合各级干部群众的思想状况,(本资料权属文秘家园,查看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原创网站wmjy.net)我市把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作为先导工作来抓。一方面,结合每年召开几次全市性农业会议对绿化种苗生产进行发动;另一方面,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多种途径配合搞好宣传发动。**日报开辟了《今日农村》专栏,对农业结构调整工作进行广泛宣传。栏目开办以来,有关绿化种苗生产的宣传报道达46篇。市广播电台、电视台也根据时节对绿化种苗生产进行大力宣传。通过舆论导向,把绿化种苗重点产区**地区的广大农民的思想统一到发展绿化种苗生产上来。二是政策引导。为鼓励我市开展农业结构调整,发展支柱产业,推进产业化经营,我市先后制订了《**市农业产业化发展“九五”规划》、《**市“十五”农业结构调整意见》、《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高效农业的意见》,去年还出台了《**市农业结构调整财政扶持资金暂行管理办法》,在用地、用电、税收、贷款等方面给予优惠扶持政策。2000年我市农业扶持资金达500万元,在此基础上,每年增加100万元,主要用于重点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各镇也相应制定了优惠扶持政策,如**镇规定农户在219线两侧每调整1亩绿化种苗,政府当年补助100元。2000年以来,我市用于绿化种苗生产的扶持资金就达150万元。通过这些优惠政策的引导,有效地推动了我市绿化种苗生产的持续发展。(本资料权属文秘家园,查看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原创网站wmjy.net)三是典型引导。长期的实践证明,典型引导是推动面上工作开展的有效方法。几年来,我市一方面注重扶持典型,使一批有一定规模、基础的能人逐步发展壮大。如种植速生高杆乔木的***,集生产、科研、经营于一体的***盆景园等已成为周边群众学习的楷模;另一方面组织广大群众实地考察先进典型,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与超前的思维,用身边的事实来激发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使广大劳动人民学有榜样、赶有动力,较好地推动了面上工作的展开。

二、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增强发展原动力。几年来,我市把加快绿化种苗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促进增长方式的转变、推进绿化种苗产业化经营的突破口来抓,坚持规划优化,分步实施,壮大基地规模。在实施调整中注重突出三点:一是突出规划先行。按规划实施是确保一个产业有序发展的关键。早在“八五”期间,我市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把绿化种苗作为种植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并且把**地区作为发展重点。“九五”期间,我(本资料权属文秘家园,查看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原创网站wmjy.net)市又进一步明确绿化种苗是我市农业中的一个主导产业,并提出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推进的发展思路。通过规划的制订和实施,使我市绿化种苗生产发展呈现出持续、有序的发展势态。二是突出规模基地建设。近年来,我市围绕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实施连片发展。“九五”期间我市新增绿化种苗生产面积3.5万亩,其中,**地区新增3.3万亩。逐步形成了**红叶小蘖、红花檵木基地;**马蹄金、高羊茅草坪基地;**大叶樟、马褂木基地;**柳树、合欢、花灌木基地;**高杆乔木、大树基地;**盆景园铁树、南洋杉基地;**设施园艺基地;**重阳木、黄山栾树基地;开发区鲜切花、盆花、盆景基地等九大绿化种苗区域性生产基地。去年,这部分基地的产值占我市绿化种苗总产值的11。三是突出特色基地建设。我市围绕“一乡一色、一村一品”,按照“市有区域、镇有规模、村有专业、户有特色”的原(本资料权属文秘家园,查看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原创网站wmjy.net)则,大力开展专业村、专业镇建设,努力培育地方特色。目前我市拥有绿化种苗专业村25个,种植规模在50亩以上的专业户550个。由于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一村连多村、多村连全镇,出现了象**、**等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名的绿化种苗生产重点镇。

三、加大科技带动力度,增强发展竞争力。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科技的竞争,谁拥有了科技,谁就拥有了市场。近几年来,我市坚持把提高绿化种苗科技含量作为“创特色、聚优势、立支柱、蓄后劲”的关键性工作来落实。一是抓挂靠。我市主动与农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攀亲、交友、搞联合,每年都要开展1-2次农业科技经济对接洽谈会。通过交流、洽谈,我市与一批国内外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镇与科研单位联合研制的菊花新品在“第七届中国(南京)菊花品种展览会”上获得1金3银10铜的好成绩。二是抓攻关。我市积极依托本地科技力量,研究新技术,培育自己的特色产品、当家产品和先进技术。“九五”以来,在绿化种苗生产上,已研制新技术5项,开发新品种16个。如**花木公司的***大胆研究开发培育大规格苗木生产技术,几经探索,独创了“******法”,申请并获得了国家专利;**花卉公司的***经过10年努力,成功培育了以进口百合“雷莎”为父本、国产百合为母本的杂交百合,实现了当年播种当年开花,市场供不应求。三是抓引进。我市坚持先进实用技术与优良品种引进双管齐下,移“他山之玉”为我所用,最终实现借“梯”登高的目的。“(本资料权属文秘家园,查看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原创网站wmjy.net)九五”以来,先后引进绿化种苗实用技术20项,各类新品种150多个,为新一轮绿化种苗生产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如***从荷兰引进全自动温控大棚1.1万平方米,对推动我市绿化种苗设施化栽培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镇从上海园艺博览会引进的红花檵木,当年扦插小苗每亩产出效益就达1.5万元,增强了我市各级引进绿化种苗新品种的浓厚兴趣。

四、加大产业联动力度,增强发展驱动力。为巩固绿化种苗生产发展后劲,我市始终把产业联动作为推进绿化种苗产业化经营的关键环节来抓,努力形成大生产、大流通、大市场的格局。一是抓好市场建设。从80年代起,我市一些绿化种苗重点乡镇相继建立了简易的绿化种苗交易点,但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市场日见狭小,无法满足形势的发展需要。我市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根据生产发展趋势和依托现已形成的产业基础,决定在绿化种苗生产重点乡镇**镇扩建花木市场。自1994年以来,我市先后三次共投资2500万元,用于该市场的扩建。目前,该市场占地面积达150亩,已成为省内外有名的绿化种苗交易市场,吸引着全国各地客商前来

交易。2004年,该市场交易额达2.3亿元。二是抓好经纪人队伍建设。经纪人内联基地农户,外联各类市场,既推销本地苗木,又及时返馈市场信息,指导本地生产。为充分发挥这支队伍在生产中的作用,我市及时组织培训,提高他们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对(本资料权属文秘家园,查看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原创网站wmjy.net)有突出贡献的在政治上给予关心,吸引他们入党,增强他们为人民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正是由于他们的穿针引线,带动了我市绿化种苗生产的快速发展。三是抓好龙头企业。实践证明,绿化种苗产业的健康发展和不断延伸,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带动。我市为提高绿化种苗龙头企业的组织化程度,强化龙头带动作用,及时把基层原有各类绿化种苗公司整合重组成龙头企业,积极引导他们发展“公司 基地 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加快种苗苗圃、园林设计、园林建筑的发展,促使雕塑、古玩、赏石、装饰、园林用具、观赏鸟鱼等产业的兴起。我市现有园林建筑工程公司**个,园林专业设计室**个。龙头市场、龙头企业、龙头基地的形成,带动了我市绿化种苗产业的大发展,绿化种苗产业已真正成为我市农村的主导产业、新兴产业、朝阳产业。

五、加大机制创新力度,增强发展支撑力。随着绿化种苗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迫切需要新的运作机制,以适应形势的发展。因此,近几年来,我市把机制创新作为促进绿化种苗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关键措施来抓。一是建立土地流转机制。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每个农户手里的土地有限。为了有效地促使土地向专业种植大户、生产能手集中,我市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按照“明晰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经营权”的原则,坚持“条件、自愿、依法、有偿、规范”的原则,努力搞好协调工作,采取互换、转让、租赁、入股等多种形式,实现了土地的合理流转,优化了资源配置,腾出土地转移到了种植专业户手中。“九五”以来,我市在绿化种苗生产上的土地流转达2.8万亩,使一批专业户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真正实现规模化生产。二是建立社会化服务机制。市场的发展,给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我市注重发展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化服务机制。首先是充分发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产中技术服务的功能;其次是积极引导他们向产前、产后两头延伸,扩大服务范围,产前为农户提供市场信息、种苗供应,产后提供销售服务;再次是以农村能人和专业种植大户为带头人,组建农民互助合作经济组织,进行市场调研、技术研究和产品销售,扩大服务范畴,促进我市绿化种苗生(本资料权属文秘家园,查看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原创网站wmjy.net)产的发展。目前,我市已成立此类绿化种苗合作经济组织8个。三是建立产业运作机制。实现产业运作机制是推进绿化种苗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我市积极探索“市场 基地 农户”的产业运行机制,强化利益调节功能,使各个环节的利益得到合理分配。目前,我市已形成以夏溪花木市场为主龙头、各绿化种苗生产重点镇花木市场为分龙头的运作模式,使绿化种苗种植专业户足不出户就能把产品销售出去。

从总体上看,我市绿化种苗产业化经营才刚刚破题,处于起步阶段。一个月前,省委**书记在我市考察时,对**镇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绿化种苗产业给予充分肯定。他强调,当前是农业结构调整的最好时机,有国家政策的鼓励、生活水平提高的拉动、科技发展的促动、实施城镇化战略的推动,绿化种苗产业化发展空间十分广阔。按照省委领导重要讲话精神及这次绿化造林会议的要求,我们将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发展重点和方向,加大扶持力度,促使我市绿化苗木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用3年时间,面积突破15万亩,生产经营总值超10亿元,在产业发展上争取新突破,在区域布局上形成新特色,在科技创新上体现新水平,在市场建设上构建新格局。把发展绿化种苗产业作为“改善一方水土、发展一方经济、致富一方农民”,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工作来抓,为绿化祖国,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造福子孙后代作出贡献。

第五篇: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向前发展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向前发展

欧阳书文 尹 亮

2006年第10期 ——新农村建设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农村工作中一项带方向性、全局性的重要工作。我省从1997年开始,有组织地引导和推动此项工作,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与我省自身条件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与先进省市相比,差距呈进一步加大的趋势。这就要求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措施,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向前发展。

目前,我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存在的突出问题是:

1、龙头实力不强。2005年我省22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销售总收入80多亿元,而河南双汇一家企业销售收入就达200亿元,武汉、仙桃、宜昌等3市市以上龙头企业销售收入总和也不及双汇一家企业的收入水平。全国582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平均销售收入近10亿元,湖北22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平均销售收入只有3.6亿元,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

2、产品品牌不响。我省有特色的农产品很多,但真正叫得响、有竞争力的产品不多。内蒙古的农产品有13个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河南有19个是农业品牌,我省只有一个农业类中国名牌。在“2006年中国品牌500强”中,全国有24个食品品牌入选,其中河南有4家,内蒙古有3家,我省一家没有。

3、产业链条不长。我省进入到终端市场的农产品大多为粗(初级)加工产品,加工业的规模太小,与农业的规模不相称。2004年我省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仅为0.75∶ 1,全国平均水平为1∶ 1,沿海地区达到2∶ 1。

4、利益连接不紧。目前我省相当部分龙头企业没有与农民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企业缺乏稳定专用的原料供给,而农户则缺乏强有力的龙头带动。

5、发展速度不快。蒙牛集团6年前销售收入只有0.37亿元,2005年达到108亿元,6年年均增速达157%。河南思念公司成立于1997年,每年以135%的增长率飞速发展,2005年销售收入达到15亿元,出口1000万美元。我省和他们差不多同时起步的一些企业,目前有的在缓慢发展,有的仍然在原地打转,有的已经消失了。2005年我省周边六省,个个都有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我省没有一家过10亿元的。“十五”期间我省加工业产值年均增长3.5%,全国年均增长14%,吉林、河南等省达到20%左右,农产品加工业成为各省的支柱产业。

我省农业产业化经营起步并不晚,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突出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思想解放不够的观念制约。一是认识上有偏差。有的人认为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政府扶持农业是应该的,但不能扶持企业,尤其不应该扶持民营企业。有的认为农业龙头企业税收不多,不屑于扶持。这两种认识,导致对龙头企业的扶持虚的多,实的少。二是官本位意识浓厚,服务意识弱,龙头企业没有真正获得市场主体地位。对企业“管、卡、拿”的多,真心服务少。三是部门利益至上,导致政策资源分散,难以形成合力。有的部门假产业化之名,谋部门利益之实。四是对龙头企业保护意识不强,一旦企业出了问题,则墙倒众人推。我省也有过大的龙头企业,但只是昙花一现,似乎陷入了“小的做不大,大的做不长”的怪圈。

——调整起步晚的结构制约。在全国范围内,目前销售收入过100亿的大型龙头企业,如双汇、蒙牛、伊利等都是畜产品加工企业。全国排在前十位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6家从事畜产品加工。我省农业过去是“粮棉油”一统天下,现在仍然是以粮棉油为主导产品。粮油加工增值潜力不如畜产品大,且粮食和棉花是国家长期实行垄断专营、相对开放最晚的产品,我省真正放开经营今年才是第四年,一批民营粮棉油加工企业由于政策变化,至今仍没有享受到和国有企业(改制后)一样的待遇。近些年我省在粮食流通上占压了太多的财政、信贷资金和相关生产要素,其他产业和整个农产品加工业长期处于次要的位置,一些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获得支持相对较少。

——体制转换慢的阵痛制约。我省的农产品加工业曾经有辉煌的历史,但在体制转轨中落后了。比如武汉肉联厂曾是“亚洲之最”,那时双汇名不见经传,企业年销售收入不足1000万元。通过转轨改制,双汇成为全国之最。湖南的金健米业,是由收贮企业与加工企业先分离再以股份的形式合作发展起来的。我省粮食行业先是统得过死,后来又分得太彻底,有资金(银行贷款)能收购的不搞加工,搞加工的没有资金去收购粮食,所以没有一家粮食加工企业能够做大。

——资金欠缺的瓶颈制约。龙头企业发展最关键的因素是流动资金。我省农业龙头企业普遍缺乏应有的资金支持。据调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省农业龙头企业只能获得所需资金的一半。以上这些问题是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有些已经得到缓解,有些则还需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近年来,省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工作,特别是近两年来,力度加大,措施加强,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加快,呈现出良好的态势。今年预计,全省有5家重点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可以跨过10亿元的门槛。为了保持和发展这个良好态势,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采取措施。

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目前,各地正在按照“十一五”农业产业化的总体规划,着力加强龙头企业建设,一些大的行业、大的龙头正在积极谋划重组,这个好的势头要加强引导,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在具体的工作措施上务求“三戒”:一戒急。企业的发展有着自身规律,必然要经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目前我省龙头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这是客观存在的。现在有些地方为尽快壮大龙头,急功近利,搞“拉郎配”,这种违背市场规律的做法值得警惕。我们要超常规的推进,但不能不顾一切冒进,当前一定要妥善处理好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稳定发展与开拓创新、扶大与壮小、竞争与扶持的关系,保持企业发展的持续稳定。二戒空。推进农业产业化靠空喊口号不行,要靠实实在在的投入来推动,中央连续几年在农业农村工作的文件中就财政支持农业产业化的环节、形式提出了具体要求,目前我省只有武汉、襄樊、黄石、鄂州、天门等市在财政预算中专项列支农业产业化专项,省、市各级财政支持农业产业化的投入机制亟待完善。三戒假。现在我省抓农业产业化总体氛围不错,但也存在“假产业化之名谋部门利益之实”的现象,一些部门最关心的是部门这一条线如何多一点“工作”手段和实惠,不能对重点龙头实现资源整合,集中支持。

2、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和服务方式。要把龙头企业作为重要的市场主体和服务对象。没有大龙头的带动,农业没有竞争力。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的服务范围要拓宽,对象要调整,要真正把龙头企业作为重要的服务对象。目前产业化在有些地方仍然只在口头上重视。转变职能和方式,为龙头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关键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作为:一是要加强宏观引导与调控,解决好“管理不力”的问题。要努力在宏观层次上构建“农工商一条龙”、“产供销一体化”的管理和调控机制,切实解决分工过细、资源过于分散、都管都不管的状况,加强部门协作,搞好统筹协调,力戒各自为政,搞低水平重复建设。二是切实采取措施,解决好“融资难”的问题。目前我省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签署了300亿元的政策性金融合作协议,组建了担保平台,为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要很好地利用这个平台,把财政资金、信贷资金、担保资金整合起来,集中扶持一批大龙头。三是帮助企业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农业既面临着市场风险,也面临着自然灾害风险,包括各种流行性疫病的风险,而龙头企业更是首当其冲。很多企业本来有很好的发展势头,一场疫情就前功尽弃。这个问题单纯靠企业自身是很难解决的。四是帮助和支持企业建立原料基地。龙头企业在发展的初期阶段,对于原料的专用性要求不是很高,但发展到一定阶段,尤其是要创建品牌,没有相对稳定的原料基地,是很难创出有特色、有竞争力的名牌产品的。而原料基地的建设,也是单纯靠企业自身解决不了的。五是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这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之所在。

3、重点支持一批龙头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当前要突出五个方面的重点:一是抓重点产业,延长产业链,实现优势资源与产业相融互动,培育特色产业支柱。从全省的情况来看,粮食、棉花、油料、畜禽、水产、蔬菜、烟草、林果茶等产业,具有比较优势和发展基础,应该作为全省农业产业化的主导产业。要通过板块项目,逐项推进,分步实施。各地要根据市场、地域、资源、气候等条件,实行有所为有所不为,确立一个重点产业,运用市场机制和政策导向,促进生产要素向重点产业集中,形成区域明显、优势突出、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二是抓重点项目,实施大项目拉动战略。我们要借鉴外省经验,采取超常规措施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积极支持重大项目的实施。要完善农业产业化项目库建设,抓紧建成投产一批、准备开工一批、规划贮备一批,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三是抓重点企业,推进产业整合。要提高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水平,必须做大做强一批竞争力和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对在我省各优势产业领域中规模、效益、产品市场占有率、科技创新能力位居前列的企业,要进行政策倾斜,重点扶持。当前重点跟踪扶持年销售收入有望突破10亿元的加工型龙头企业,省里建立的重点企业联系制度要进一步强化,对大龙头的发展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能有突破性的发展。同时要引导重点产业合理布局,要针对部分行业加工能力过剩的问题,通过市场调控手段,把规模经营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结合起来,以资本为纽带,整合上下游企业、整合产学研力量、整合行业优势,打造“联合舰队”、“行业航母”,形成企业群体,提高产品知名度。四是抓重点园区。龙头企业发展到目前阶段,已经由散兵游勇向集群式发展,要及时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以提高产业集中度。全省要抓一批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园区。五是抓重点县市。对于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过50亿元的县市,要给予重点支持。

4、正确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引导龙头企业带农户,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要大力发展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带动更多的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二是要完善“订单农业”,推进产销联合,规范产销合同,提高信用度和履约率。三是要鼓励、提倡龙头企业向农户提供多种服务,建立风险基金,实行保护价收购,按农户出售产品的数量适当返还利润,与农户建立比较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五是要积极探索用土地使用权、产品、技术和资金等生产要素入股,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使龙头企业与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5、完善落实扶持政策。要进一步健全“市场主导、政府扶持、龙头带动、农民参与、社会服务”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机制。各级政府要敢于决断,督促各项扶持政策的落实,防止政策部门化。当前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细化扶持农业产业化政策的实施办法,增强政策的可操作性,定期检查政策落实情况。二是要改革并完善扶持资金的使用办法。确立企业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凡属政府支持发展农业产业化和龙头企业的基地建设补助、技术改造、贷款贴息,由省级龙头企业直接向省申报,经审查批准后直接拨付到项目,不搞层层划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减少企业成本。加大财政参与式经营的力度,有计划地扶持一批大企业尽快成长。三是要把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作为工作重点,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地拿办法。需要省级审批的有关事项,企业可直接送省有关部门审批。四是要把招商引进外地企业和培植本土企业放在同等位置,保护他们的积极性。五是要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和关心企业家及以企业家为核心的企业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在政治上给予他们地位和荣誉、经济上给予他们实惠和待遇、感情上给予他们自豪和情意、事业上给予他们平台和信誉,稳定人心、留住人才、壮大队伍,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人才保障。■

(作者单位:湖北省农业厅)

下载清涧县创新发展思路全力推进产业化经营的调查(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清涧县创新发展思路全力推进产业化经营的调查(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

    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 为了全面了解掌握我镇绿色产业发展现状,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我以这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活动为契机,通过深入一线走访农户、召......

    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

    古蔺县红军杯酒业有限责任公司 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状【企业发展情况】 古蔺县红军杯酒业有限责任公司位于红军四渡赤水河畔川南名镇二郎镇,与国酒茅台,中国名酒郎酒共享得天......

    发展龙头企业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共5则)

    发展龙头企业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周谊群 2006年第12期 ——新农村建设 近几年来,仙桃市把发展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举措来抓,取得了明显成效。目......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最终版]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 【摘 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现代农业,现代农业建设的基本途径在于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本文围绕新时期发展农业产业化......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汇报

    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为实现向经济强县的跨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作,把工业的理念注入农业,抓龙头企业发展,抓农业生产基地建设,抓服务体系建立,抓农业专业协会组建......

    扎实推进蔬菜产业化经营★

    近年来,我市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发展、逐步推进、不拘一格的原则,充分发挥土地、气候等资源优势,积极开展招商引资,精心培育农业龙头,通过政府引导、市场牵动、效益驱动......

    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农业产业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 在我国农村中建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党在农村的一项基本政策,应当长期坚持。......

    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理念

    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理念 全面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近年来,莱西市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用工业化的思路发展农业,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产品竞争力增强的目标,以培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