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涧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南涧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
作者:李鹃梅
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04期
摘 要:分析南涧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就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发展 思路 措施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在市场农业的条件下,农业专业化分工不断深化的基础上,农民为谋求和保护自身利益,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标准,抵御市场风险,按照自愿、平等、合作的原则和共同商定的规则,建立起来的对外共同参与市场竞争、对内提供自我服务的新型经济组织。它以对成员服务为宗旨,以生产经营活动为纽带,以标准化生产和拓展市场为手段,以维护成员利益、增加成员收入为目的,体现了合作的精神,是农民进行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一种组织形态。
南涧县属于山区贫困县,农民群众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认识不足,所以发展起步晚、发展不均衡,近年来,随着新农村的推进,党在农村的投入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南涧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也开始呈现加速化、健康化的态势。
一、基本情况
南涧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130个,带动农户约29148户。其中:经工商部门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57家,专业协会73个,成员总数达16647人,都是农民成员,其中:女性981人。成员获社会职务及荣誉称号84人次,获财政扶持资金的专业合作组织达10个,扶持资金总额是55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员人均纯收入明显提高,较非成员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高出18%以上。南涧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有以下发展特点:一是发起人以农民为主。在130个产业合作组织中,由农村能人领办的有128个,占98%,由事业单位人员领办的有2个,占2%。二是涉及领域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涉及种植业、养殖业,服务业。其中种植业专业合作组织有84个,占64.6%,种植业中有粮草、林果等;养殖业中有养猪、牛、养禽类等;服务业中有农机、农资等;三是合作内容全。合作涉及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四是发展步伐逐步加快。五是发展和规模不断扩大。六是组织运行逐步规范。
二、取得的成效
一是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根据当地的资源优势,围绕特色产业,优势农产品组织成员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有效地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出现了蔬菜村、药材村、养殖村、茶叶村等。二是促进了新技术推广,提高了经济效益。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增强
市场竞争力,提高成员的经济效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积极开展适用技术推广、培训和服务,如引进优良品种先进种植技术、管理技术等。三是提高了农民素质,培育了新型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管理人员经过锻炼,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合作组织通过市场。接受市场经济千变万化的考验和锻炼,培育了一批能驾驭市场经济的农民,合作组织按市场要求组织,农户进行标准化生产,农民逐步懂得了标准化生产的重要性,在农村形成了学习农业科技的氛围,加速了新型农民的培育。四是挖掘农业内部潜力,增加了农民收入。合作组织通过合作,规模效益明显凸现;农民收入增加速度加快。
三、存在的突出问题
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时间不长,有的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与法律法规的要求,与形势的需要,与农民群众的愿望,还有不小差距。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突出问题存在如下:
1.认识不一
有的干部和农民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性质、作用认识不清,缺乏合作意识和管理经验,影响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导致合作组织资产不清,成员责权不明,发展后劲不足,农民积极性不高。
2.实力不强
目前,虽然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呈快速发展态势,但是75%的合作组织出资少,覆盖农民不到25%。截止目前,我县争取到扶持资金只有55万元,县级目前还没有单列扶持资金,大多数组织由于规模小、实力弱,更是贷款无门,导致专业合作组织在发展道路上越走越难。
3.档次不高
大多数合作组织处于起步阶段,只开展一些简单的信息传递和临时组织协调的业务,做中间商,“口头”买卖,“一锤子”买卖,在技术引进、产品加工、产销对接、终端市场培育等关键性、深层次产业开发上的作为不明显。
4.缺乏独立性
我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经验不足,主要反映在依托部门是村委会、公司企业、基层农技推广部门等。
5.经济实力不强
我县的群众经济基础弱,投入生产的能力有限,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带动面缓慢。
6.群众文化素质不高
接受科学技术的能力有限,需要进一步加强科技培训。
四、主要对策
1.积极宣传培训,营造良好的氛围
为了营造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良好环境,通过有效宣传,提高各级各部门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认识,增强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合作“闯”市场的理念,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与规范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2.加强指导扶持,培育典型,促进规范发展
针对部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规章制度不完善,合作层次低等问题,重点抓典型的培育。通过典型示范作用,推动面上规范发展。加强财务管理。按照财政部印发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会计帐目,加强会计核算,提高管理水平,完善办公场所;积极开展经营服务,围绕社员在产前、产中、产后遇到的难题,积极开展农资、技术、产品销售等经营服务;正确处理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成员的经济利益关系。在农资服务、产
品销售、盈余分配中,必须正确处理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成员的经济利益关系,达到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办社宗旨。通过国家扶持、重点培育典型,着力推进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规范中发展、在发展中规范。
3.加强培训,提高素质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管理人员多数来自农民,有创建热情,但没有管理经验,为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应高度重视管理人员的培训,一是积极参加省州的各种培训,二是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培训。通过各种培训学习,人员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又快又好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加大科技、资金扶持力度,帮助排忧解难
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过程中,应克服地方政府没有出台政策、没有工作经费等困难,履行好部门职责:抓好法律宣传、政策次询、业务指导、试点培育、项目申报、统计备案、辅导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合作组织会计培训、指导、监督等相关工作,加大科技资金扶持力度,为其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做大做强,帮助它们解决资金难题、市场难题、信息难题。
5.进一步规范管理运行机制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按章运行规范管理,一抓民主管理规范合作,经济组织无论采取什么形式发展都要订立章程,健全内部各项制度,明确成员和组织间责权利关系,在组织管理层中农民要占主体,坚持一人一票平等互利,保证决策科学性、民主性,纠正少数人说了算做法。二抓利益分配机制,规范合作组织。要将服务与盈利有机结合起来,对内不以盈利为目的,对外追求最大化,不能将合作组织变成“农业公司”,成为单纯盈利企业对组织中各种收入除去必要开支和留下一定积累处应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成员,体现合作组织“二次返利”本质要求。三抓监督机制规范。充分发挥组织中监事会和参与农民作用实行事务公开、财务公开强化经营管理尤其财务管理确保合作组织健康运行。四抓发展机制规范合作组织要制定明确发展战略围绕自己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标准化管理、集约化经营、品牌化销售,要求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对发展基础好合作经济组织应建立风险防范体系有效防范和化解市场、自然和合作风险增强合作组织凝聚力。
第二篇:浅析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
浅析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
一、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老莱镇在合作社的发展中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及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这只应该说是雏型,合作社的更深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发展不平衡。村与村的不平衡,至少有一个合作社的村有8个,一个没有的村有2个。发展速度不平衡,发展好的仅占30%。有组织不紧密,有制度不规范,有活动不正常,作用一般的占30%。基本上名存实亡的占30%;合作社的不规范性最为突出,有其形无其意,并不是打的形意权,只重内容,不重实质。流于形式,没有过程,严格来说只是空壳子、虚架子、俗套子,比如没有基本的入退社手续,没有利益分配机制,没有独立的财务,没有发展显而意见的效果等等;没有形成稳定基地及规模,无论是种植业还是养殖业大部分停留在表层上;政府具体的优惠政策模糊,扶持资金面小额少。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一是群众认识不高,对于什么是合作社,它们的作用,产生的效果等等不明白、不关心、不热衷。有的还以为是政府行为,村级任务呢。即使参加了合作组织也是我行我素,不统一于合作组织的安排。更有些合作组织在镇里、村级帮助建起来后,就以为达到目的了,没有实际的运行,又影响了一大批人的积极性。一些村级干部也还都停留在合作社的表层建立上,没有去帮助沟通合作社的运转和解决实际的问题。
二是合作组织的发展思路不清晰,也知道组建,知道正常开展工作,但是合作组织纠竟如何发展,向着什么方向发展,发展成一个什么样的合作组织才算是真正发展了,没有一个具体的目标和计划安排,使合作社的发展缺乏前进的动力和过程中的活力,所以在合作社的发展中出现了消极的因素,致使合作社的发展停滞不前,或发展不快。
三是政策扶持不到位。合作经济组织是一种“草根”经济组织,是广大农民在生产经营实践中自发创造的,对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作用不可或缺。合作经济组织同时又是“弱势群体”创办的“弱势组织”,兼顾公平和效率。在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发展初期,困难很多,政府应该给予必要的扶持。
四是指导、培训机制不健全。加强指导、培训是世界各国推进合作事业的共同做法。近年来, 我市一些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较好,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政府及市站强化培训、悉心辅导、加大扶持的结果。而面上相当一部分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运行不够规范、活力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专业的、及时的、有效的辅导和培训。
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思路
调查表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主体,是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载体,发展农业产业化就必须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没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就难以如期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序进行就会缺少一个强有力的加速器。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加快发展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首先,国家已经以法的形式确定了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的合理地位,形成了发展合作组织的良好氛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组织明确了具体扶持措施。其次,随着农业市场化和专业化、规模化进程的推进,农民要求获得信息、销售、技术等多方面服务,尤其是专业服务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产销合作深受农民欢迎;再次,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要做法
1.充分尊重农民,营造宽松环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必须充分考虑一个地方的实际。当前,专业合作组织应主要承载两大功能,一是把农民有效组织起来进入市场,二是成为政府扶持“三农”的新载体,从而达到促进农民增收的目的。我们认为,在目前阶段,一个合作经济组织,只要坚持入、退社自由,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坚持为社员服务,坚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活动,不管是由谁创办或领办,不管叫什么名称,不管采取怎样的方式进行合作,都应该允许存在,鼓励发展。判断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标准在于农户受益,合作组织发展并有生命力。同时,政府应当运用行政和财政手段,引导合作经济组织不断修正发展方向,完善内部运作机制,向规范化的合作社不断靠近。
2.开展指导、培训,创新工作机制。开展指导、培训工作,就是要求职能部门切实履行职责,拓展服务领域,为专业合作组织的成立、登记、运行等提供指导和咨询服务。我镇已经专门研究并成立了以镇主要领导为组长,以农经部门具体负责的领导组织,提供了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并制定了我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总体发展目标和计划,把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作为村级目标考核一个专项,作为主抓干部目标考核的一个专项。同时寻找工作的抓手,创新专业合作快速健康发展的工作机制。依托市农经部门建立辅导员制度,派出辅导员向农民宣传合作社的原则、合作的意义和条件,培训合作社基本知识。
3.加大扶持力度,培植经济实力。我镇在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中一方面注意培植产业化高,发展前景好,市场竞争力强的合作组织;一方面建立通南镇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绿色通道,负责协调和沟通合作组织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再就是积极总结经验,向外推介自己,争取上级部门的资金支持。
4.抓好典型示范,提升整体素质。抓好典型,以点带面,是近年来我镇发展专业合作行之有效的手段。我镇现有典型专业合作组织4家,几年来通过各种方式大力进行宣传和推广它们,现在合作组织达到了24家。今后我们更要从辅导、扶持等等角度去抓好典型,推介典型,带动发展。
现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给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坚信在合作组织发展中通过规范化发展、规模化经营、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延伸努力促成农业资源的有序流转与整合,农村进一步细化分工与合作,使合作组织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成为基层的一个主导团体。□(编辑/刘佳)
第三篇:湖南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
湖南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湖南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组织的发展对湖南农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因仍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湖南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发展进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在对湖南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促进湖南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湖南;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为更好地了解湖南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农业部南亚办专项“中国热区农民组织化程度发展研究”课题组于2007年8月—9月,12月,对湖南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了调研考察。行政机构是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的日常工作机构,由从事某项专门工作的人员组成。
一、湖南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1]
(一)基本情况
湖南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目前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呈加速发展态势。截至2007年年底,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11 647个,其中专业合作社5645个,专业协会6002个,比上年增加1209个,涵盖农村种、养、加、旅游、劳务、运输、信息、技术、销售等多个领域。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会员发展到167万个,带动农户394万户,分别占全省农户总数15.2%和35.9%。
(二)湖南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类型
1.专业大户带动型。这类合作组织共有4461个,占总数的38.3%,由农村能人或专业大户带头办起来的,他们生产经验丰富、技术全面、熟悉市场行情。他们为扩大生产规模,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带动周边农户生产同类产品,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管理、统一销售,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
2.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带动型。这类合作组织共有2051个,占总数的17.6%,依托现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委会,根据专业生产情况牵头兴办,这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负责人既为村、社干部,又是当地专业生产大户,起到组织和带头的双重作用。
3.龙头企业带动型。全省共有这类合作组织1142个,占总数的9.8%,主要是由某一实力较强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凭借自身优势寻找销售市场,然后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向农户提供信息、技术等服务,指导农户按标准生产,并回收或销售产品。
4.技术服务部门领办型。全省共有这类合作组织3226个,占总数的27.7%,主要是依据各技术服务部门,提供技术支持,一方面可以发挥其技术服务优势,另一方面可促进其职能转换,推动部门体制改革。其中农技部门领办652个,占20.2%;畜牧部门领办787个,占24.4%;科协部门领办484个,占15%;供销部门领办467个,占14.5%;林业部门领办400个,占12.4 %;水产部门领办184个,占5.7%;水利部门领办152个,占4.7%;农机部门领办100个,占3.1%;其他类型767个,占总数的6.6%。
二、湖南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挥的作用
1.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一方面将千家万户的农民联系在一起,变小生产为大生产;另一方面,又将农民与龙头企业连接在一起,架起了生产、加工、销售的桥梁,延伸产业链,有力地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据不完全统计,凡是组建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其相关产业的规模年均增长都达到30%以上。安仁县坪上乡具有20
多年的食用菌生产历史,以前由于组织程度低,生产规模一直在2000多公斤左右徘徊。2002年组建了食用菌协会以后,实行“公司+协会+农户”的模式进行生产,2003年生产规模迅速提高,到了2007年达到8 000多吨[2]。
2.有利于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使湖南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得到明显提高,较好地改变了单家农户闯市场的弱势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买难、卖难”问题,保护了农民的利益。麻阳县柑橘协会较好地为会员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统一注册了“麻阳牌”柑橘商标,柑橘销售价比周边县市都要高,冰糖橙每公斤高0.4元,脐橙每公斤高1元左右,有效地抵御了市场风险[1]。
3.有利于农业科技成果的引进推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开展技术服务,及时引进和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加快了科技成果的推广运用。祁东县生猪养殖合作社仅2004年就聘请各级专家16人进行科学养猪讲座,使合作社379名成员获得了国家出入境商品检验检疫证。
4.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现自我决策、自我服务、自我发展、自负盈亏,不仅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得到了肯定和尊重,而且政府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抓配套服务工作,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会员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即使遇到了困难和问题,也主要通过内部进行协调解决。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开展有效的内部对口帮扶,带动贫困户发展生产,走共同富裕的路子。隆回县宝庆龙牙百合合作社,采取“富裕户帮贫困户,社内户带社外户”的办法,帮扶了8000多户农民脱贫。
三、湖南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覆盖率低,作用发挥有限,带动能力不强。由于起步较晚,湖南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层次相对较低,对于农户的覆盖率还很低。截至2007年年底,会员和带动农户仅分别占全省农户总数的15.2%和35.9%。而且,组织的发展还带有明显的封闭性。现阶段,湖南绝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在一个村或者一个乡的范围内几十户农户组织起来的,跨乡、县甚至跨省的合作经济组织并不多见。据农业部南亚办专项“热区农民组织化程度现状研究”的调查资料显示,到2007年底,村范围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2423个,占总数的20.8%,乡范围的有6709个,占总数的57.6%,跨县的有1281个,占11%,跨地区的有967个,占8.3%,跨省的就更少,只有163个,占总数的1.4%。
2.规模小,经济实力不强,缺乏市场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目前湖南绝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经营规模小,缺乏资金、资产,综合实力不强,自我发展后劲不足。据随机对39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调查统计,平均每个组织的成员为135人、固定资产只有
3.8万元。
合作经济组织要能在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与发展,对内必须能为会员解决参与市场竞争所必需的产前、产中、产后一系列社会化服务问题,对外必须具备开拓市场、创立品牌的能力。这都需要一定的资金和经济实力[3]。
3.组织运行机制不规范不健全。尽管绝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都在其章程中规定了会员的权利和义务、理事及理事长的职责等内容,但在实践中,组织内的责权利并不明确。实际运行过程中,合作经济组织的最高和最终决策权往往集中在依托组织和少数“能人”那里,社员大会多流于形式,而专事监督职能的监事会则成为摆设甚至有的根本就不设置。
理论上来说,农民组织应该是农民自发形成的组织。然而,调查表明,真正由农民自己创办的合作组织数才4461个,占总数的38.3%,其他主体如基层政府、农技部门等外部力量介入过多,影响组织正常运转。
4.外部发展环境不宽松。虽然2007年7月国家正式出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但在这之前成立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由于成立时无法界定它属于哪种性质和类型的经济组织,或是注册为工商企业,或是注册为社会团体,相当一部分甚至不进行注册登记。就本次调研来看,湖南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只有44.5%进行了登记,还有55.5%未登记,在工商部门登记的有1013个,占8.7%,在民政部门登记的有2399个,占20.6 %,在农业部门登记的有1421个,占12.2%,在其他部门登记的有349 个,占3%。
四、促进湖南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对策建议
1.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要在用好财政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项资金的同时,尝试利用财政扶持资金为组织创造有效的贷款担保机制[4]。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纳入执行政府农村经济政策目标的组织体系中,在扶持农业产业化项目、开展农业科技推广、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以及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等方面优先选择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重要的实施载体,主动创造机会发展壮大一批在当地有影响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5]。
2.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运行机制。根据国际合作社160 多年的发展经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发展壮大,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目前,湖南有12.6%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有加工、购销和提供其他服务的经济实体,把经济实体的部分利润分配给组织成员,让成员在获得农产品最初收益的同时,分享到加工、购销和其他环节的部分利润是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所在。
3.充分发挥典型示范推广作用。要下大力气培植几个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典型,如汝城县花豆协会、祁东县生猪养殖合作社、隆回县宝庆龙牙百合合作社等,建章立制,规范运行,使其尽快上档升级,为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树立榜样。要组织农民走出去,到农民组织化程度较高、农民经济组织发展较快的地区参观学习,使农民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增强广大农民参与发展合作经济组织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4.加强培养管理人才。政府有关部门要大力开展合作经济知识的教育,尽快为农村合作经济事业培养合格的经济管理人才。要鼓励各类人才积极参与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允许农业技术人员牵头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挥技术优势[6]。建议湖南各级地方政府,尽快制订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教育培训计划,由财政部门拨出专项基金作为互助合作基金,用于组织发展的人才培养,并且依托湖南农业大学等农业院校,建立教育培训基地,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人才培养制度化、长期化。
参考文献:
[1]农业部南亚办专项“中国热区农民组织化程度发展研究”课题组2007年8—12月调研所得[r]。
[2]过建春,王芳,等。中国热区农民组织化程度发展现状调研报告[r],2008。
[3]王玉华。山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d]。济南: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31-32。
[4]陈科杜,李健。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能缓解农村村级公共产品供给难题[j]。农村经济,2006,(3):8-11。
[5]郭玮。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若干看法[j]。调研世界,2004,(1):6-9。
[6]庄美华。福建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福建农业科技,2007,(2):85。
第四篇:*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为贯彻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我区组成了由区、乡两级农经人员参加的26人的调查组。调查组从3月15日开始,历时近1个月对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包括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成立的各种协会、专业社、服务站(中心)、研究会等专业合作经济组成中介服务组织和未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但符合“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已成雏形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了调查。从调查的情况看,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官办的、也有民办的。特别是近年来,围绕我区四大基地建设,民办的以协会、研究会建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运而生,主要分布于温室大棚、红枣、水果、养牛、养鸡、酿醋、种植等产业当中,以民办联办、自发半自发组建的“民办、民管、民受益”组织已达22个,目前已有会员1767名,可带动农户33192户,这些组织的发展,大力促进了我区四大基地的发展。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组织形成背景和发展现状
从我们这次调查情况看,我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分为官办、民办、官~办、企~办四种形式。官办的主要以在科协管理登记为主,这些组织主要是按农业服务体系,以农技、农经、畜牧、水产、林果、农机、水利、乡镇企业、科技服务等组织建立的行业协会组织,这些组织主要是依托区、乡两级服务部门,结合村级干部与技术能手,行业带头人建立的组织。这些组织的建立与发展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改革开放以来,这些组织在推动农村各产业的发展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从耕作技术、管理技术、品种改良、生产环节,到灌溉、施肥、防病治并新技术推广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官~办是第二种形式。象我区的枣业协会、奶业协会、养牛协会等都属于官~办,这些组织是适应我区近年来绿色农业中心建设,建立蔬菜、红枣、养殖、加工四大基地应运而生的。因为随着四大基地的建立,大量的产品要进入市场,这些产品能不能占领市场,这就需要生产者在生产和销售环节当中,推广优良品种,按无公害标准化规程组织生产。想按这样生产销售,就必须把生产者组织起来,但是按计划经济的老一套去组织生产,生产者接受不了,所以这样就形成了官~办,政府主要进行技术服务、技术指导、人员培训、信息咨询,生产者自己按自愿原则以产品组建协会,在生产技术、园区管理、产品包装销售等环节进行合作。
企~办是第三种形式。象我区的博瑞乳业奶牛合作社和怀仁醋业协会都属于这种形式。这种形式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而产生的,因为单家独户的农户小生产很难适应市场的要求,从产品质量、生产规模、加工包装、产品标识、宣传广告都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生产农户自发的组织起来,与企业联手组建协会,进行合作生产、销售。
民办是第四种形式。象东赵温室蔬菜协会、演武养殖协会、修文芦笋协会都是“民办、民管、民受益”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温室园区生产、养殖园区生产等都与其他生产有着质的区别,这些生产都要求生产者在产前、产中、前后的各个环节进行合作,从购买基建材料、农业生产资料到产后销售,从产中技术交流到防病治病,从园区管理到供水供电等都需要合作起来。开始是农民互助合作打墙建舍到互助合作购买建材,这样都可以提高效率,节省开支,特别是防病治病防疫这都需要大家共同协作,才能实现最高利益。在此基础上,农民建立了松散型的合作组织,通过合作使大家得到了好处,提高了知识,成立了紧密型协会组织。
二、组织类型与特征
1、生产合作型。象我区以乡(镇)组建的温室协会,就是以生产合作为主,辅以销售合作技术服务合作的民办组织。如东赵乡温室协会目前有分会9个,会员454名,他们的主要合作内容有流转互换土地,协调担保贷款,建棚物资购买,互助整修墙体,供水供电收费管理,疫病防治,新品种推广示范,园区管理,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协调合作销售等。他们通过几年来的合作生产、销售,有力地推进了全乡温室大棚的发展,三年的时间由过去200余亩发展到现在的2000多亩。
2、销售合作型。象我区的奶牛协会,从94年以来,主要以销售合作为主,如我区的博瑞乳业从94年以来发展销售合作型会员进行牛奶生产,至2002年,全区已有会员100多个,多年合作销售牛奶300多万斤。从2003年开始博瑞乳业组建了奶牛生产合作社,计划建成千头奶牛养殖园区,与养殖户进行生产、销售、技术合作。目前,这个合作社正在建设张庆乡北胡乔奶牛园区和修文镇陈侃村奶牛园区,入园奶牛已达500余头,预计两个月后,这两个园区就可投入生产。
3、科技服务型。象我区的红枣协会就是以产业规划、培训枣农、传授信息、出谋划策、咨询服务为主的服务组织。目前已有会员100多名,这个协会的建立大力推进我区红枣产业的发展,特别是红枣加工的大发展。目前已有50多户红枣加工户,如协会副会长创办的丰元枣业已形成600万斤的生产加工能力。
4、中介服务型。象我区蔬菜流通协会,如东阳镇张辛丑创办的流通协会,他就是以蔬菜营销为主的组织。这些组织的创办为蔬菜生产与销售架起了桥梁,有力的推进了全区蔬菜产业的大发展。
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
通过调查,我们认为我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中所起的带动和促进作用是特别明显的,并正在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向方面:
1、推动了农业生产技术以及其他技术的大发展。如我区的蔬菜、红枣生产。近几年来,我区新建温室大棚3万多亩,温室大棚生产在农业生产中是技术含量高的生产,从温室大棚购建,到生产中每一个环节都要求农民掌握施肥、浇水、控温、控湿、移植、授粉、嫁接、采摘、防病治病都要严格掌握,方能实现高产高效。红枣生产从过去不管理发展到现在优种栽植、酸枣接大枣、低位换接、直播和老枣树修剪五种模式发展,这些技术的推广都是依据这些组织推广下去的。使我区迅速地崛起
第五篇:*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为贯彻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我区组成了由区、乡两级农经人员参加的26人的调查组。调查组从3月15日开始,历时近1个月对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包括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成立的各种协会、专业社、服务站(中心)、研究会等专业合作经济组成中介服务组织和未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但符合“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已成雏形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了调查。从调查的情况看,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官办的、也有民办的。特别是近年来,围绕我区四大基地建设,民办的以协会、研究会建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运而生,主要分布于温室大棚、红枣、水果、养牛、养鸡、酿醋、种植等产业当中,以民办联办、自发半自发组建的“民办、民管、民受益”组织已达22个,目前已有会员1767名,可带动农户33192户,这些组织的发展,大力促进了我区四大基地的发展。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组织形成背景和发展现状
从我们这次调查情况看,我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分为官办、民办、官民联办、企民联办四种形式。官办的主要以在科协管理登记为主,这些组织主要是按农业服务体系,以农技、农经、畜牧、水产、林果、农机、水利、乡镇企业、科技服务等组织建立的行业协会组织,这些组织主要是依托区、乡两级服务部门,结合村级干部与技术能手,行业带头人建立的组织。这些组织的建立与发展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改革开放以来,这些组织在推动农村各产业的发展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从耕作技术、管理技术、品种改良、生产环节,到灌溉、施肥、防病治病、新技术推广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官民联办是第二种形式。象我区的枣业协会、奶业协会、养牛协会等都属于官民联办,这些组织是适应我区近年来绿色农业中心建设,建立蔬菜、红枣、养殖、加工四大基地应运而生的。因为随着四大基地的建立,大量的产品要进入市场,这些产品能不能占领市场,这就需要生产者在生产和销售环节当中,推广优良品种,按无公害标准化规程组织生产。想按这样生产销售,就必须把生产者组织起来,但是按计划经济的老一套去组织生产,生产者接受不了,所以这样就形成了官民联办,政府主要进行技术服务、技术指导、人员培训、信息咨询,生产者自己按自愿原则以产品组建协会,在生产技术、园区管理、产品包装销售等环节进行合作。
企民联办是第三种形式。象我区的博瑞乳业奶牛合作社和怀仁醋业协会都属于这种形式。这种形式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而产生的,因为单家独户的农户小生产很难适应市场的要求,从产品质量、生产规模、加工包装、产品标识、宣传广告都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生产农户自发的组织起来,与企业联手组建协会,进行合作生产、销售。
民办是第四种形式。象东赵温室蔬菜协会、演武养殖协会、修文芦笋协会都是“民办、民管、民受益”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温室园区生产、养殖园区生产等都与其他生产有着质的区别,这些生产都要求生产者在产前、产中、前后的各个环节进行合作,从购买基建材料、农业生产资料到产后销售,从产中技术交流到防病治病,从园区管理到供水供电等都需要合作起来。开始是农民互助合作打墙建舍到互助合作购买建材,这样都可以提高效率,节省开支,特别是防病治病防疫这都需要大家共同协作,才能实现最高利益。在此基础上,农民建立了松散型的合作组织,通过合作使大家得到了好处,提高了知识,成立了紧密型协会组织。
二、组织类型与特征
1、生产合作型。象我区以乡(镇)组建的温室协会,就是以生产合作为主,辅以销售合作技术服务合作的民办组织。如东赵乡温室协会目前有分会9个,会员454名,他们的主要合作内容有流转互换土地,协调担保贷款,建棚物资购买,互助整修墙体,供水供电收费管理,疫病防治,新品种推广示范,园区管理,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协调合作销售等。他们通过几年来的合作生产、销售,有力地推进了全乡温室大棚的发展,三年的时间由过去200余亩发展到现在的2000多亩。
2、销售合作型。象我区的奶牛协会,从94年以来,主要以销售合作为主,如我区的博瑞乳业从94年以来发展销售合作型会员进行牛奶生产,至2002年,全区已有会员100多个,多年合作销售牛奶300多万斤。从2003年开始博瑞乳业组建了奶牛生产合作社,计划建成千头奶牛养殖园区,与养殖户进行生产、销售、技术合作。目前,这个合作社正在建设张庆乡北胡乔奶牛园区和修文镇陈侃村奶牛园区,入园奶牛已达500余头,预计两个月后,这两个园区就可投入生产。
3、科技服务型。象我区的红枣协会就是以产业规划、培训枣农、传授信息、出谋划策、咨询服务为主的服务组织。目前已有会员100多名,这个协会的建立大力推进我区红枣产业的发展,特别是红枣加工的大发展。目前已有50多户红枣加工户,如协会副会长创办的丰元枣业已形成600万斤的生产加工能力。
4、中介服务型。象我区蔬菜流通协会,如东阳镇张辛丑创办的流通协会,他就是以蔬菜营销为主的组织。这些组织的创办为蔬菜生产与销售架起了桥梁,有力的推进了全区蔬菜产业的大发展。
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
通过调查,我们认为我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中所起的带动和促进作用是特别明显的,并正在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向方面:
1、推动了农业生产技术以及其他技术的大发展。如我区的蔬菜、红枣生产。近几年来,我区新建温室大棚3万多亩,温室大棚生产在农业生产中是技术含量高的生产,从温室大棚购建,到生产中每一个环节都要求农民掌握施肥、浇水、控温、控湿、移植、授粉、嫁接、采摘、防病治病都要严格掌握,方能实现高产高效。红枣生产从过去不管理发展到现在优种栽植、酸枣接大枣、低位换接、直播和老枣树修剪五种模式发展,这些技术的推广都是依据这些组织推广下去的。使我区迅速地崛起了一批技术含量高、农民投入高的高产高效产业,促进了农民的增收,如一户种一个温室一年就可做到纯收入12000元以上,一户养3000只鸡一年就可实现纯收入3万元。
2、解决了农民一家一户不能干、不好干的问题。如我区演武村的养殖协会,他们的主要合作事项是园区管理、防病治病、技术交流、推广新品种、协调贷款等。在今年的禽流感高发期,能不能搞好疫病防治,这关系全村40万只鸡以及全区禽流感能否做到防治的大事,在这个时期,就是演武村养殖协会在广泛宣传禽流感危害的基础上,动员安排协会会员共同管理、共同约定。轮流值守园区路口,任何人不得进入,园区内会员出入严格消毒,出售鸡蛋统一拉到园区外指定地点销售,园区内鸡群全部按协会安排打防疫针。最后在会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好成果,保住了鸡群,防止了禽流感传染与曼延。
3、推动了农业经营的产业化。如我区博瑞乳业合作社,这个合作社在奶牛养殖园区建设挤奶台,改变了过去人工挤奶,实现了机械化奶台挤奶、无菌包装。在奶牛园区建立兽医站、消毒池、消毒房、检测室。入园养殖户每户建设210平米的牛棚,饲料饲养室以及牛栏活动场和贮粪池,饲料统一配制。合作社的建立推动了我区奶牛的产业化经营,使养殖户提高了技术,提高了应对风险的能力,基本保证了养殖户收入的不断提高。
4、提高了农户和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如我区的怀仁村醋业协会,他们就是单家独户经营的无序竞争导致失掉市场的情况下产生的。在20世纪90年代,怀仁村曾以“山西酿醋第一村”而闻名全国,在山西也是首届一指,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临近的清徐酿醋产量,质量价格连年攀升,占领了国内外不小的市场,而怀仁村不但没有扩大市场,还在逐步失去市场。究其原因是全村288户酿醋户各自为阵,11个加工销售企业各打一个牌,各唱一台戏,无序竞争这成为他们发展的大敌。为此,他们自发成立了由11个企业合作,200余户参与的醋业协会,协会首先在严把质量关上下功夫,专设化验室,进行检查检测,统一最低限价,制止无序竞争。通过近期合作,提高了怀仁村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四、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我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多年来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还处于官办向民办的体制转型期,官民联办,企民联办和民办的组织虽然是雏形时期,但却显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从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角度看,还有很多急待解决的问题。
1、加强指导和引导工作。不少专业合作组织虽然迫于市场的需求进行了合作,但连章程都没有,还处于一种农民的自发合作,并且随意性很大,时间一长,很可能出现很多矛盾解决不了而使合作关系破裂。各级政府应总结经验,加强指导和引导,对合作经济组织骨干力量进行专题培训,只有做好指导和引导工作,才能保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的健康运行。
2、加大扶持力度,解决资金严重短缺。各级农业部门应按照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标准化、无公害基地建设、农产品市场营销及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等专项资金。应安排专项经费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员进行专题培训,培训由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主管部门组织。通过培训使合作经济组织成员提高合作认识,确立合作观念,为进一步加大合作事项,为实行大规模标准化生产奠定基础。
3、要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试点,引导农民组织起来,共同发展。通过积极组织开展指导试点,为农民建立“民办、民管、民受益”的组织摸索经验。我区计划在东赵温室协会试点的基础上,再确定四个试点,即:修文镇陈侃村奶牛协会、芦笋协会,张庆乡演武村养殖协会、怀仁村醋业协会。通过这几种类型的试点,为全区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总结经验。
4、民政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办理注册登记时,应放宽条件,简化手续,要允许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在国家没有禁止或限制性规定的一切区域内,自主选择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