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客运市场发展状况分析与对策思考5篇

时间:2019-05-14 20:32: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公路客运市场发展状况分析与对策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公路客运市场发展状况分析与对策思考》。

第一篇:公路客运市场发展状况分析与对策思考

道路运输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理性、客观地分析我市公路客运市场近几年的发展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用科学发展观作指导理清发展思路,明确调整方向,提出可行对策,促进道路运输业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服务,是我们交通人的重要任务和历史责任。

一、我市公路客运市场近几年来发展的状况

1、运力增长速度明显下降。由于近几年来加大了运力调控力度,90年代初形成的运力增长迅猛的势头有所遏制。2004年比1999年下降了11.40%。

2、公路客运线路辐射范围继续扩展。我市公路客运线路从1999年的781条线路增加到目前的897条,增长14.85%。现已开通广东、广西、海南、北京、上海、重庆、陕西、河南、浙江、江苏、福建、湖北、安徽、云南、江西等1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39个市(区、县)。省内跨区线路已开通全省14个(市州)。同时,还逐步增加了专业旅游客车。

3、客运车辆更新步伐较快。由于近几年对运输企业实行资质管理,各企业不断提高新车系数,而且形成了高、中、普多层次运力结构。

4、运输经营组织化程度逐步提高。中、长途客运线路实行公司化经营已成雏形。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运力与运量失衡的矛盾仍然突出。通过对几条典型客运线路的抽样调查,车辆实载率偏低,部分运输企业(承包车主)的经济效益较差。

2、客运线路布局不合理。重复线路加剧了运力与运量的矛盾。跨省超长途班线近几年来已出现了线路之间重复里程过长,相互恶性竞争的现象。区际、县际、县内短途线路更是如此。

3、车辆产权不清晰,挂靠经营现象普遍。大多数企业采取全额融资的方式由经营业主出资购车,或采取“单车租赁经营”的方式,实行全额风险抵押的单车承包经营。这种经营方式实质上是经营权的转让或转卖,属违规经营。产生了很多弊端,一是盲目开行班线。二是造成“炒卖”线路牌现象。三是企业与车主之间纠纷不断。

4、站运双方矛盾日益凸显。部分车站违规多收站务费、以“站外揽客”收取罚款的问题,在班次安排上不能完全公开、公平、公正对待车主的问题时有发生。由于目前采取的“按行驶区域、线路方向定点进站”的方式,站方拥有着一定程度的垄断经营和强制经营的权力。而对车主而言,其“受制性”极大,是“离不开、惹不起”。近年来,因站运双方之间矛盾纠纷引发的车主集体上访现象较多。

三、形成目前问题的主要原因

运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形成目前客运市场存在着主要问题的历史原因和现实表现,是我们改进工作的基础,客观地看,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主要方面的原因。

1、历史原因和法制原因。在过去公路网建设与形成缓慢、公路通行能力差,运输效率很低,只能靠增加总量供给来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历史背景下,在80年代中期,交通部门根据国家改革开放的总方针,率先将公路客运市场向社会开放。提出了“国营、集体、个体一起上”,“有江大家行船,有路大家行车”的政策导向,推动了公路客运的迅猛发展,在很大程度地缓解了“乘车难”的问题。但在发展过程中过重注重了总量的发展,忽略了市场结构需求和服务质量的改善。近十几年来,随着公路通行条件的巨大变化和运输工具的不断改善,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和经营方式的调整,加上我市过去所没有的铁路、民航等其它运输方式对公路客运的冲击,使客运市场各种矛盾加剧,特别是运力与运量的矛盾尤为突出。公路客运市场管理法规建设滞后和规章制度的不完善,也是导致约束市场盲目发展能力和行政行为不能到位的重要因素。

2、规划和管理原因。首先是行业发展没有规划。公路客运目前仍是计划性和政府干预性较强的行业。但对整个行业的发展、线路布局、运力调控等没有远景规划和近期计划,以致在班线审批和运力调控上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运输管理的思路、方法和措施明显滞后于市场变化,我们在工作上缺乏超前研究,指导上缺乏前瞻性。以致底子不清、信息不灵,“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造成工作被动局面。基层运管部门盲目审批班线的情况更为普遍和严重。客运市场秩序差。

四、几点对策思考

根据客运市场目前现状,要重点解决以下四个问题。

1、解决好客运线路布局和运力调控问题。首先要打破客运线路经营“终身制”,严格执行客运车辆已达车辆报废年限或经营权有效期后(以下称“车辆到期后”),不允许更新运力的规定。对已开行的线路在车辆到期后,要分别采取“调、并、压、停”的方法重新调整和审批。其次,要建立长效机制,编制行业发展规划和近期实施计划。做到底子清、情况明、把关严、审批准。要建立健全客运线路统计、整理制度。对客运线路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要控制线路之间重复里程的长度或比例。

第二篇:公路客运市场发展状况分析与对策思考

道路运输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理性、客观地分析我市公路客运市场近几年的发展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用科学发展观作指导理清发展思路,明确调整方向,提出可行对策,促进道路运输业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服务,是我们交通人的重要任务和历史责任。[本文来源于文秘写作-www.xiexiebang.com]

一、我市公路客运市场近几年来发展的状况

1、运力增长速度明显下降。由于近几年来加大了运力调控力度,90年代初形成的运力增长迅猛的势头有所遏制。2004年比1999年下降了11.40%。

2、公路客运线路辐射范围继续扩展。我市公路客运线路从1999年的781条线路增加到目前的897条,增长14.85%。现已开通广东、广西、海南、北京、上海、重庆、陕西、河南、浙江、江苏、福建、湖北、安徽、云南、江西等1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39个市(区、县)。省内跨区线路已开通全省14个(市州)。同时,还逐步增加了专业旅游客车。

3、客运车辆更新步伐较快。由于近几年对运输企业实行资质管理,各企业不断提高新车系数,而且形成了高、中、普多层次运力结构。

4、运输经营组织化程度逐步提高。中、长途客运线路实行公司化经营已成雏形。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运力与运量失衡的矛盾仍然突出。通过对几条典型客运线路的抽样调查,车辆实载率偏低,部分运输企业(承包车主)的经济效益较差。

2、客运线路布局不合理。重复线路加剧了运力与运量的矛盾。跨省超长途班线近几年来已出现了线路之间重复里程过长,相互恶性竞争的现象。区际、县际、县内短途线路更是如此。

3、车辆产权不清晰,挂靠经营现象普遍。大多数企业采取全额融资的方式由经营业主出资购车,或采取“单车租赁经营”的方式,实行全额风险抵押的单车承包经营。这种经营方式实质上是经营权的转让或转卖,属违规经营。产生了很多弊端,一是盲目开行班线。二是造成“炒卖”线路牌现象。三是企业与车主之间纠纷不断。

4、站运双方矛盾日益凸显。部分车站违规多收站务费、以“站外揽客”收取罚款的问题,在班次安排上不能完全公开、公平、公正对待车主的问题时有发生。由于目前采取的“按行驶区域、线路方向定点进站”的方式,站方拥有着一定程度的垄断经营和强制经营的权力。而对车主而言,其“受制性”极大,是“离不开、惹不起”。近年来,因站运双方之间矛盾纠纷引发的车主集体上访现象较多。

三、形成目前问题的主要原因

运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形成目前客运市场存在着主要问题的历史原因和现实表现,是我们改进工作的基础,客观地看,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主要方面的原因。

1、历史原因和法制原因。在过去公路网建设与形成缓慢、公路通行能力差,运输效率很低,只能靠增加总量供给来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历史背景下,在80年代中期,交通部门根据国家改革开放的总方针,率先将公路客运市场向社会开放。提出了“国营、集体、个体一起上”,“有江大家行船,有路大家行车”的政策导向,推动了公路客运的迅猛发展,在很大程度地缓解了“乘车难”的问题。但在发展过程中过重注重了总量的发展,忽略了市场结构需求和服务质量的改善。近十几年来,随着公路通行条件的巨大变化和运输工具的不断改善,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和经营方式的调整,加上我市过去所没有的铁路、民航等其它运输方式对公路客运的冲击,使客运市场各种矛盾加剧,特别是运力与运量的矛盾尤为突出。公路客运市场管理法规建设滞后和规章制度的不完善,也是导致约束市场盲目发展能力和行政行为不能到位的重要因素。

2、规划和管理原因。首先是行业发展没有规划。公路客运目前仍是计划性和政府干预性较强的行业。但对整个行业的发展、线路布局、运力调控等没有远景规划和近期计划,以致在班线审批和运力调控上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运输管理的思路、方法和措施明显滞后于市场变化,我们在工作上缺乏超前研究,指导上缺乏前瞻性。以致底子不清、信息不灵,“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造成工作被动局面。基层运管部门盲目审批班线的情况更为普遍和严重。客运市场秩序差。

四、几点对策思考

根据客运市场目前现状,要重点解决以下四个问题。

1、解决好客运线路布局和运力调控问题。首先要打破客运线路经营“终身制”,严格执行客运车辆已达车辆报废年限或经营权有效期后(以下称“车辆到期后”),不允许更新运力的规定。对已开行的线路在车辆到期后,要分别采取“调、并、压、停”的方法重新调整和审批。其次,要建立长效机制,编制行业发展规划和近期实施计划。做到底子清、情况明、把关严、审批准。要建立健全客运线路统计、整理制

第三篇:职业教育发展状况分析与对策建议

xx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顺应科教兴区、人才强区大趋势,有效实施农民转移工程,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长江上游空港强区的重大举措;是实现城乡居民充分就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职教发展举足轻重,加快职教发展势在必行。

一、xx职教发展基本状况

(一)xx职教的创立与探索

xx职教已有近百年历史。1910年,原江北县设立了培养专职养蚕技术人员的蚕桑讲习所,开启了xx职教发展的历程。尔后至1949年,先后设立了私立实商高级职业学校、xx中华职业学校、私立益商职业学校、立信会计学校、私立难童职业学校、国立高级农业职业学校等。新中国成立后,xx职业教育得到较大的发展。到1965年时,江北县农业中学发展到21所,并创办了江北机械厂半工半读技术学校。职业教育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被迫中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县内相继举办了xx市一商技校江北分校、xx市农机技校江北分校,同时在民中开设职业高中班,设立了3所农业中学和1所职业中学。到1985年,全县农职业中学有9所,农业广播分校1所。

(二)xx职教在开放开发中长足发展

xx区从1985年起实施开放开发战略,先后对龙溪、两路、北部新区进行开发,工业化和城市化迅猛推进拉动着职业教育强势发展。到2007年4月底,全区有高等职业学院2所,中职学校6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24所,各类短期职业培训机构近30家。已形成公办民办并举,高职中职协调,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衔接,文理专业配套的职业教育发展格局,职业教育对推动就业和经济发展的作用凸显。

(三)xx职教呈现出的现实特点

1、区办区管中职学校特色鲜明。区职教中心和统景职中是区办区管的两所中职学校。区职教中心建于1990年,校园占地131亩,校舍52000平方米,拥有价值上千万元的实训设备设施,设电子、机械、计算机、汽车、旅游服务和综合6大类21个专业,17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8800人。建校以来,已培养毕业生20000多名,培训三峡移民、农村劳动力、退伍军人20000多人。该校办学规模和综合实力名列全市中职学校前茅,成功创建为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今年底有望成为国家级中职示范学校,到2008年可以实现在校生和短期培训人数分别达到10000人的目标。统景职中建于1956年,1983年改办职业教育,学校占地35亩,校舍13000平方米,设有工业与民用建筑、旅游管理与服务、计算机运用、机电一体化、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15个教学班,在校生624人。建校以来,共培养职高毕业生80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等短期培训5000人。该校2003年被评为xx市达标中职学校,现正朝着市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目标迈进。

2、区域高职中职并驾齐驱。西南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xx市海联职业技术学院是我区仅有的高职院校,它们在龙溪、两路城市化高歌猛进的世纪之交选择了xx。西南大学高职学院地处龙溪,占地160余亩,主要培养应用技术本科人才。设艺术设计、会计学、新闻学、电子商务、旅游管理、工商管理、电子信息专业,每年面向全国招生360-400人。海联学院是中国第一所在海外上市的民办高等院校。占地363亩,校舍15万平方米,设16个系和航空管理等28个专业及方向,面向全国招生,主要培养应用技术专科生,在校大专生4000人,高中、中专、小学生4000人。现已在长寿区桃花溪征地2000亩扩建校舍,正瞄准万人职业本科院校目标奋力拼搏。xx市中小企业管理学校和xx经济建设职业技术学校是区域内的中职校。市中小企业管理学校位于龙山街道,占地20亩,实训设备187台件,价值260万元。设汽车摩托车实用技术、机电一体化、计算机运用、电子技术、旅游与商务管理、机械加工与数控技术专业,面向全市招生,在校全日制大中专生1235人,业余本科学生2600人,短期培训每年260人。xx经济建设职业技术学校于2006年初由九龙坡区迁入回兴长河村,占地65亩,拥有各类实训设备500台,设有服装设计与计算机运用、服装设计与生产管理、服装设计与市场营销、服装模特与舞蹈艺术、服装机电维修专业,面向三峡库区招生,在校生685人,学生毕业后全部安排到日本、韩国、香港等服装外资企业工作。

3、区管民办中职艰难前行。竟成中学和菁华中学是位于两路的两所区管民办中职校,两校均无自有校园校舍,系租地办学。两校设有计算机、商贸营销、机械专业,6个教学班,在校生300人。由于校舍、师资、实训等条件限制,两校办学举步维艰。

4、短期职业培训网络基本形成。xx短期职业培训,已形成区级部门培训机构、职业资格培训社会力量办学点和镇街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共同发展格局。区建委所属建设岗位培训中心,区农业局所属农广校等在短期职业培训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

用。据了解,区建设岗位培训中心自1989年成立以来,每年培训农民工3000—5000人,累计培训建设一线操作技术工人和专业技术管理人员5万人次,培训继续教育人员3.3万人次。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授权进行职业资格培训的阳光电脑、维美服饰等近20家社会力量办学机构,每年培训下岗失业和农转非人员3000余人。24所镇街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在农

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培训上也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xx职教发展的利好条件与制约因素

(一)利好条件

1、党政高度重视。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务院及相关部委对职业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并配套了一系列政策加以支持。2002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2004年,教育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4]12号),全国职业教育发展已被推入快车道。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非常看重职业教育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全区职业教育不断上新台阶。2006年初的区政府26次常务会,决定区财政连续3年每年投入500万元用于区职教中心三期工程建设,区财政连续3年每年补助贷款贴息100万元,确保2008年区职教中心创建国家级示范中职学校成功。2007年,区委刘光全书记亲自督办区政协《关于抓住机遇,提高认识,促进我区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建议》(51号)提案,全区职教发展中的一些瓶颈问题有望得到及时解决。

2、产业发展需求。近年来,我区强势推进工业强区战略,一大批大中小型企业雨后春笋般地成长起来,汽摩、模具、电线电缆、食品加工、医药化工、高新技术产业正在崛起。龙溪、两路两大中心商圈快速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形势喜人。都市农业乘势而上,生态旅游农业和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势头强劲。xx产业大发展,需要数以万计的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等一线技能型人才。技能型人才的巨大需求,为xx职业教育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动力。

3、农民转移机遇。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关于xx建成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的要求,市委市政府决定大规模转移农民,其中将从“两翼”生态移民400万人到“1小时经济圈”内。xx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直辖市的窗口城区,将以实施农民转移工程为统筹城乡发展的载体和突破口,通过引导农民就业转移和居住转移,实现减少农民、富裕农民、城乡统筹发展目标。在未来5年中,xx至少转移区内人口15万,吸纳区外人口20万。大规模农民转移形成的巨大就业培训需求,为职业教育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4、“1小时经济圈”强势支撑区的地位对主城区职业院校发展具有强大吸引力。xx是xx综合交通最发达、产业园区最密集和拓展空间最广阔的主城区,是xx“1小时经济圈”核心功能区。xx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对主城区寻求外迁发展的职教院校有着强大诱惑力。目前,xx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已在空港工业园区征地800亩,xx市华星外国语专修学院、xx长安工业公司职工1、2校看好古路镇,地处回兴的南方翻译学院所属xx南方职业技术学院的建设也即将启动。

(二)制约因素

1、传统理念浓厚。重普轻职,重升学率、轻就业率;目光短视,看不见职教春天已经到来,没有勇气推进职教发展大跨越,在职教不景气专业课教师成历史包袱的假想中自缚手脚;重区管轻区域,主动放弃区域高中职院校的沟通联系和服务,致使xx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整体迁至大学城,xx海联学院到长寿拓展,xx市中小企业管理学校投奔璧山;职教与普教管理“一刀切”,不懂或无视职业教育特殊性。此外,学生家长普遍固守读普高升大学后再就业的传统思维。观念陈旧,是职教发展最大的绊脚石。

2、职教规划缺失。迄今为止,xx尚未单独制定全区职业教育发展中长期规划,从而导致职业教育发展定位不高,布局散乱,管理不力,竞争失控等现象发生。科学规划,是xx职教迈向新阶段不可逾越的鸿沟。

3、职教政策欠完善。目前,xx基本上是用普教政策发展职业教育,几乎没有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专门政策。政策不完善,导致职教生源素质不高,财政投入不足,专业师资匮乏,校企合作难,实训基地少,施教单位良莠不齐等现象发生。政策导向,是xx职教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法宝。

4、资源未整合。从总体看,职教行政管理资源分散,职业学校教育、短期职业培训、职教学生安置等管理,部门各管一块,沟通配合甚少。职业教育院校之间,职教院校与短期职业培训机构间缺乏横向联系。职教施教单位与区内行业、企业很少相互配合。资源分散,是xx职教缺乏合力,难有作为的重要因素。

三、强势推进xx职教发展的建议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1、努力破除发展职教属权宜之计的短视意识,牢固树立小职教大战略的新观念。发展职教既非普及高中教育的配套举措,也非发展教育产业的经济手段。发展职教是实现居民充分就业,加快经济发展,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措施,是执政为民,服务发展必须抓好的重要工作。

2、努力破除重区管轻区域的小职教意识,牢固树立全区职教一盘棋的新观念。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在、所用的思路,统筹服务全区职教发展。

3、努力破除职教管理“一刀切”意识,牢固树立职教发展特殊性的新观念。按照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性和管理的特殊性,及时调整招生、财政投入、专业课师资配备、教育教学改革等政策。

4、引导群众破除子女上高中读大学后再就业挤“独木桥”的传统意识,逐步树立从实际出发读职教也成才的新观念。据区人事局统计,我区职教毕业生就业率在90%以上,而专科、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80%和70%。实践证明,中职学校贴近就业岗位培训,学生文化虽不高,但实作力强,社会广为需要。

(二)顺应大势,完善规划

制定出台xx区职教发展中长期规划和相关单项规划。适应xx“1小时经济圈”建设和xx城乡统筹发展需要,建议由区教委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及时制定xx区职业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及专业发展、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等专项规划。自觉地用规划统一思想、指导发展、规范运作、强化管理,从而推动xx职教持续上台阶,连续大跨越。

(三)完善政策,强势引导

1、完善财政投入政策。根据xx实际,及时调整教育经费投入结构,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经费在全区教育经费投入中的比例;尽快出台符合中职学校的生均经费和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设立xx区职业教育发展基金,主要用于职业教育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专业课教师补贴、短期职业培训经费、职教先进奖励等;落实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比例不低于20%—30%(普九完成地区30%)政策;落实农村科技开发、技术推广经费、扶贫和移民资金拨一定比例用于农村职业教育政策;区办中职学校危改资金纳入区财政预算;中职学校教育征地与中小学校同等享受城市建设配套费减免政策。

2、完善人事政策。区办中职学校教工人数应根据办学规模核定编制,专业课教师编制单列;专业课教师选配应以学校为主,区教委和人事局配合,并不受从师范院校xx籍学生中进人的限制,在编制内可从工科院校和其他职业院校引进所需人才;区办中职学校缺编,区财政按每人每年2万元标准补贴,专款用于聘请专业课兼职教师;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允许区办中职学校执行有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收入分配政策。

3、完善劳动政策。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用工单位招录职工必须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优先录用取得职业院校学历学生、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培训合格证书人员,劳动部门应加大对用工单位就业准入执行情况监察;定期组织劳动技能大赛,开展“劳动榜样”和“xx十大杰出青年技师”评选活动,大力疏通职教成才通道。

(四)搭建平台,整合资源

1、搭建校地联系平台,整合互利共赢资源。建立区级领导联系区域高职中职院校工作制度。区级领导和相关部门定期不定期到联系院校调研、通报xx改革发展和智力人才需求情况,帮助解决涉及地方的问题,争取联系单位为xx发展多作贡献。

2、搭建校际合作平台,整合施教单位资源。建议由区教委牵头,组建职教院校负责人和专家学者参加的xx区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会。研究会围绕xx职教发展战略,高中职院校和短期职业培训机构规范化建设标准,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校际合作、校企合作、职教政策等进行研讨交流,构建起施教单位联系沟通、共同发展的平台。

3、搭建行业沟通平台,整合校企联动资源。区内工业、商贸、旅游、建筑、农业、卫生、移民等行业主管部门,应建立职业教育行业协调委员会,预测本行业人力资源需求情况;为行业、企业、职教院校搭建沟通联系平台;组织企业和职业院校制定本行业相关岗位的能力标准;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制定本行业培训机构资质标准;参与职业教育督导评估,搭建起校企同发展平台。

4、搭建统筹协调平台,整合职教管理资源。建立xx区职业教育协调领导小组,区政府分管副区长任组长,区教委、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涉及职教管理和培训的区级部门、施教单位代表和行业企业代表为成员。领导小组联席会每年召开1-2次会议,主要解决职教发展规划制定、统筹协调全区职教工作重大事项、推进职教改革、研究制定职教政策等事宜,从而搭建起职教管理协调平台。

(五)突出重点,铸造品牌

1、倾力打造职教名校。区职教中心已成为xx中职教育的一面旗帜,正向着国家级示范中职学校目标靠近。当前,为确保职教中心成为全国品牌职校,应帮助其办好国家教育部、信息产业部和xx市人民政府6月18日—6月22日,在该校举办的全国电子电器和机电一体化师生技能竞赛活动,同时解决因举办活动购进500万元设备的资金周转困难问题。该校按国家级示范中职学校标准,专业课教师和校园占地严重不足等问题,建议区政府特事特办,及时妥善解决。

2、努力打造品牌专业。专业品牌是职教的立教之本。xx职教开设的机械和服装两大专业,已形成招生规模大、师资力量强、实训实作设备多、学生就业率高的办学格局,区里应在招生、师资、资金等方面向其倾斜,把这两大专业培育成全市甚至全国品牌。

3、规范整顿职教市场。铸造品牌,务必坚持优胜劣汰原则。建议由区教委牵头,劳动、农业等部门配合,对全区职业教育办学单位进行一次全面评估。通过评估,对办学规范且成效突出的予以褒扬和支持;对办学方向不明但具备办学条件的,引导其调正办学方向;对缺乏办学基本条件的,促其与其它施教单位整合;对办学不规范并造成负面效应的,果断取消其办学资格。

第四篇:河南对外贸易发展状况及对策分析

河南对外贸易发展状况及对策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河南对外贸易发展历程,发展状况,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的分析。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地区发展上经历了沿海大开放,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各地区在相应政策的支持下,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沿海地区。河南,也在中部崛起的政策下,快速发展经济,在保持省内经济的稳步发展下,着重发展对外贸易,增进河南的进出口,虽然近几年河南对外贸易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所处地域和政策的不完备,仍是其发展的软肋。作为一省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河南更应该重视对外贸易发展。本文从四部分进行分析。第一部分:河南的经济发展概况,从经济发展引入河南的对外贸易发展;第二部分:河南对外贸易发展状况及历程回顾;第三部分:河南对外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加快河南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部崛起;经济发展;外贸;对外开放

1.河南的经济发展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的经济呈现突飞猛进的上升趋势,特别是在国家提出中部崛起的宏观经济发展战略之后,河南经济不仅基本完成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而且正在实现由以传统农业为经济主体向以新兴工业为经济主体的重大转变。河南已成为中国经济的第五大经济体。——孙伟东.河南经济发展的现状与新特点

1.1河南的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经济增长的源泉,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效益和资源配置效率。随着经济的发展,河南的产业结构也得到了优化。首先,作为粮食大省,河南在第一产业上发生了改变,种植业比重下降,畜牧业比重上升,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3512.06亿元;其次,第二产业中轻工业增长速度加快,构成了河南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初步核算,在2011年,河南的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5887.39亿元;再次, 第三产业较快发展。主要表现在金融保险证券业稳步发展;市场流通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交通运输旅游房地产发展步伐加快, 为推动河南省经济的快速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1.2河南的对外经济合作 由于河南位于中部地区,地处平原,受地理位置的限制,加上交通的不便,河南的对外贸易发展不是很快,整个河南的进出口额虽有所提升,但比起沿海城市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再者,海关及检验机构的稀少,给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企业带来巨大的不便,并且带来成本的增加,不少企业由此亏本而不再从事这方面的业务。为了拉动河南经济的增长,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对内和对外的投资的政策。例如对内,给予了一些投资鼓励政策,引入富士康进驻河南,不仅加大了进出口贸易,而且解决了大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对外,鼓励企业对外投资,或者与外企进行合资合作,就像安阳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采取合资合作经营方式进行发展。

1.3 河南的GDP增长情况

改革开放之初,河南的GDP 总量仅为162.92 亿元,1991 年跨上千亿元台阶,2000 年GDP 突破5000 亿元,2005 年GDP 突破1 万亿元大关,2011年更是达到27232.04亿元,在全国各省市的排位也由1978 年的第9 位上升到2007 年的第5 位,并于2011年仍稳居第5位。

表1 河南省2009—2011 年不同时期经济总量与发展速度指标

注:1.数据来源:河南省2009-2011 年统计年鉴。

表1 显示了从2009 年至2011年3年间,河南省经济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水平和发展速度。

2.河南对外贸易发展历程及现状

2.1 河南对外贸易发展的历程回顾

1978年以来,河南的经济呈现持续上升趋势,这不仅是产业结构优化的结果,更得益于政策的指导与鼓励,尤其是对外贸易的发展,更是经历了重要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至1990年,河南对外贸易发展有了新的起色,上世纪50年代,河南对外贸易方式主要是调拨口岸供货,很少自营出口。从1978年到1983年,河南在学习经济特区开放经验和模式的基础上,尝试了以下放外贸经营权为主的管理模式。1984年到1987年,进行了政企分开和外贸计划体制的改革。1988至1990年,由于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度,外贸出口经济效益提升,全省外贸局面由亏转盈,出口总额突破10亿美元。

第二阶段:1991年到2000年,河南外贸进入平稳增长期。1991年河南省政府第一次召开对外贸易会议,对河南的外贸形势及发展做出指示,对河南解放思想起到了推动作用。

第三阶段: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至今,河南对外贸易进入超常规跨越式发展。2003年8月,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把“开放带动”作为河南经济发展的主战略,加快河南对外开放,2006年5月,河南省商务厅率先在全国提出并开始实施全民外贸战略,放宽企业进出口注册登记条件。2007年,河南进出口总额100亿美元大关,完成128.05亿美元,2011年进出口总额更是达到326.42亿美元。

2.2 河南对外贸易发展的现状

对外开放以来,河南进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不足1000万美元.发展到2011年进出口总额326.42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192.40亿美元,进口总额134.02亿美元。河南省对外贸易总额呈上升趋势。从对外贸易发展的增长来看,进出口总额、进口额和出口额的增长幅度都很大,整体来看对外贸易一直处于顺差状态。加入WTO以后,2002~2004年河南省的出口高速增长,2005~2007年以来,河南省出口贸易虽然呈上升趋势,但是,增幅明显放缓;进口增长时高时低,波动非常大,2003年进口增幅巨大,达到同期60%的增幅,2005年增幅明显放缓,进口增长仅为8.2%,2006~2008年逐年增加,2008年增幅达到56%。

另一方面,在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河南进出口商品的结构,经营主体结构,贸易方式结构,贸易市场结构等也在不断的发上着变化。商品结构实现了由初级产品向工业制成品转换,外贸体制也由国企转变成国企,民企,私企共同发展的局势,贸易市场多元化,在全球开拓新市场,扩大贸易范围,由一般贸易走向加工贸易,对外承包工程,促进了河南省的外贸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解决了百姓的就业问题。

3.河南对外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河南在对外贸易发展方面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和政策,但仍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1)出口商品技术含量低。2008年河南省资源性大宗商品占全省出口额的35%以上,钢铁、有色金属类出口分别占河南省全部出口的3.6%和11.1%。2009年,上述产品出口同比下降84.5%和45.2%。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所占比重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沿海发达省市,同时也低于部分中西部省份。2009年,河南省机电产品出口所占比重为27.3%,低于全国59.3%的平均水平;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所占比重为5.7%,低于全国31.4%的平均水平。

(2)产业分工层次低。在全国产业布局中,河南历来作为粮食基地,能源基地,原材料基地,化工产业基地,这些都处于产业层次的最低端,外向程度不高。农产品又受国家检验检疫局的高标准要求,很多企业难以达标,只是出口量低,化工产品又涉及到高污染,高耗能,也被海关查处,而不能出口,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出口产品很多是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

(3)贸易结构不平衡。河南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劳动力,土地,资金等粗放型的投入方式实现的,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低,增长效益和质量不高,并且出口的劳动密集型的产品由于价格低,再加上政府的出口退税政策,很容易遭到外国商家的反倾销,而且加工贸易发展落后,又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导致出现负增长情况。然后,进出口比例失衡,长期以来,在“重出口,轻进口”的观念作用下,河南省进出口严重不成比例。在国家提出实施进出口基本平衡的对外贸易政策后,河南省虽然重视进口贸易,但其比例仍严重不平衡。

(4)加工贸易发展缓慢。2009年,河南加工贸易进出口22.7亿美元,仅占全国出口商品的16.9%,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江苏、福建、上海、广东等沿海发达省市,加工贸易所占比重高达45%-75%。同时,由于河南省加工贸易产业链相对较短,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初期所受到的冲击比较大,2009年6个月加工贸易累计出口降幅一直在25%以上,下半年以来,随着外部需求状况的改善和稳定,加工贸易出口明显回升,同比降幅不仅小于一般贸易以及出口总体降幅,且降幅逐月收窄。2009年,加工贸易进出口同比下降11.9%,而一般贸易进出口下降27.8%。

4.加快河南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面对以上的问题,河南的经济要取得跨越式的发展,必须采取有利的对策和措施来改善对外贸易发展现行的情况。

4.1 优化产业结构,出口产品结构

在河南省的进口结构中,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口仅占进口比例的3%左右。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和生产要素的进口是引进国外先进设备技术和管理方式的重要渠道,如果河南省能有效地引进利用、吸收和改进这些国外技术,便能有效地促进河南省技术的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河南省产业结构的跨越式提升,有利于提高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建立政府调控经济的有效机制, 重视发挥产业政策的宏观导向作用, 制定产业结构调整战略规划和相应的政策体系。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 政府调控经济的方式必将加速转向以发挥产业政策导向作用为主的轨道。当前尤其需要转变政府管制经济的方式,注重运用能源、资源产品的价格杠杆作用, 发挥税收政策的调节作用, 形成较有效的经济激励制度。政府还要增强信息服务等公共服务职能, 引导企业的投资行为合理化, 避免因信息不完备而出现大的投资决策失误。实施科教兴贸战略和机电产品出口推进计划,抓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和传统出口商品的升级换代,通过市场机制运行和政府推动的相结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扶植

企业引进高技术产品,鼓励企业研发新产品,保护企业的权益。大力实施出口品牌战略,加强自主品牌建设。

4.2 规范化出口管理制度,遏制出口秩序混乱的现象

出口秩序混乱最直接的表现是低价竞销问题,河南省企业出口低价竞销的原因,既有市场经济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也有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为了规范出口管理制度,有效遏制出口秩序混乱的现象,一方面,在保持现有出口市场的基础上,河南省政府应鼓励企业大力开拓新的出口市场,避免市场集中的风险;另一方面,为了减少出口产品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产品产生贸易摩擦,特别是反倾销,在短期内,针对出口低价竞销现象,应该效仿大多数国家的做法,在法律框架内对出口价格实施管理和协调,以法律形式设置负责管理、协调、监督、处罚违规行为等方面的职责权限,并进一步强化有关行业协会的监督职能,以实现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和维护市场秩序的根本目的。

4.3 进一步转换企业经营模式

要加大河南省外贸发展基金的规模,要向支持重点出口企业倾斜,提升这些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扶持民营企业出口。进一步改革外贸管理体制,推进外贸出口企业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鼓励发展多种贸易方式,充分利用已经建立的河南省出口加工区,吸引跨国公司把技术水平更高、增值含量更大的加工制造环节转移到我省,以加工贸易来降低原材料成本,规避汇率波动风险;政府应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投资,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以此来扩大对外贸易。

4.4 实现市场多元化战略

河南省要在巩固提高传统市场占有率的基础上,大力开拓新的市场。首先,应深度开发欧盟、香港等地区传统市场。根据自身优势,结合各国家和地区市场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河南省对外经贸合作,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稳定和提高在其对外贸易中的份额。再次,积极扩大非洲、东盟等其他各国市场,尤其要积极开拓与河南经济具有互补性的市场。针对各个市场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开拓策略和扶持政策,改变河南省出口市场过度集中的现状,减少由此带来的风险。

参考文献

[1]河南省统计网.河南省情.经济发展,2013-01-17

[2]胡宝臣.河南省产业结构状况及优化升级问题研究.河南郑州450002.[J/OL].,2007-02

[3]孙伟东.河南经济发展的现状与新特点.[J].《科技信息》,2012年第8期

[4]张纯记.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研究.(上海电子信息学院经济管理系, 上海201411)[J/OL],2005-04

[5]河南统计年鉴

[6]薛革新.河南对外贸易发展问题研究,[J/OL].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459-2010052353.htm, 2008-12-01

[7]金晖.河南省对外贸易发展问题研究①.[J].《中国商贸》,2012年第2期

第五篇:目前台湾茶饮料市场发展状况分析

台“经济部”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台湾饮料业销售量超过1千万吨,以2,303万人口计算,每人每日平均喝掉2.5瓶600cc的包装饮料。另有调查显示,消费者对饮料的需求种类也在发生变化,过去称霸市场的碳酸饮料持续衰退,茶饮料已渐成为主流。

台湾整体饮料市场销售值在2008年逼近新台币500亿元,随着几次饮料市场的洗牌,茶饮料市场由2004年的25%成长至34%。台湾区饮料工业同业公会统计的数据也显示,茶饮料中绿茶市占率最高,其次为奶茶、红茶和乌龙茶,领导品牌为统一企业“茶里王”,主要是因为统一占有超市通路优势,继而攻占市场。

报道引用台湾中华征信所分析研究员吴嘉茹的话说:“(原音)因为大家开始会去喝不含糖的绿茶,好像现代人认为可以解渴,又可以达到减肥的效果,这种机能性饮料应该是未来饮料业发展的重点。因为现在消费者希望可以物超所值。”

报道称,受茶类饮料盛行影响,碳酸饮料和运动饮料市占率大幅衰退,分别由2004年的18%和7%,衰退至2008年13%和5%。碳酸饮料领导品牌为进口的“可口可乐”和台湾的“黑松”。至于果蔬汁受茶饮料盛行影响,市场占有率也渐衰退,但2008年又因饮料市场吹起一股健康风,强调外食族蔬菜摄取不足的概念,果蔬汁的市占率得以回温至18%。

下载公路客运市场发展状况分析与对策思考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公路客运市场发展状况分析与对策思考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济南市文化产业发展状况与对策浅析

    济南市文化产业发展状况与对策浅析四、发展济南文化产业的具体对策(一)济南市发展文化产业的基本定位和原则2006年2月,济南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济南市......

    客运市场发展的情况汇报

    客运市场发展的情况汇报 一、客运市场的现状 当前客运市场的发展呈现出两面性,表现为快速发展与问题并存。其表现为: (1)、客运市场发展迅猛 一是旅客运输呈现大增长。道路客运......

    关于旅游商品发展状况的分析与思考[推荐五篇]

    关于***旅游商品发展状况的分析与思考改革开放中发展起来的***旅游业,经过20多年的努力,特别是近几年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已经初具产业形态和产业规模,成为我市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

    中国道路客运市场的困惑与思考

    中国道路客运市场的困惑与思考 王成立 中国道路的建设突飞猛进,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全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 7 万公里,形成__纵__横的大格局,构成四通八达的大交通网络。随着城市......

    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及思考

    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及思考一、公共文化建设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多年来,我区高度重视公共文化建设,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群众文化社团培养以及提供文化服务等方......

    县市场开发中心现状分析与发展思考(五篇范文)

    近年来,全国各地市场都开始在竞争中进行洗牌,作为市场大省的浙江省也提出了"二次创业"的口号。**县市场开发建设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市场中心)正处于这一背景下,虽然目前运营状况尚......

    县市场开发中心现状分析与发展思考(精选5篇)

    近年来,全国各地市场都开始在竞争中进行洗牌,作为市场大省的浙江省也提出了"二次创业"的口号。**县市场开发建设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市场中心)正处于这一背景下,虽然目前运营状况尚......

    房地产发展状况分析与建议

    房地产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项综合性产业,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是在政府决定进行住房制度改革,停止福利化分房,实施住房商品化、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