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纺织染整助剂检测项目及检测方法
纺织染整助剂检测项目及检测方法
1、芳香胺的禁用
GB 18401-2003和Oeko-Tex Standard 100-2004对纺织品所用染料中不能含有23种禁用芳香胺作了明确的规定,生态型纺织助剂同样不能含有这些禁用物,由于复配型助剂成分保密性,所以将此项目列入该体系之中。GB/T 17592一199碳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的检测方法第一部分:气相色谱/质谱法》产品检测范围的局限性,可以采用的检测方法:(1)cEN 150/Ts17234:200茸皮革一化学测试一染色皮革上某些偶氮染料(颜料)的测定》;
(2)EN 14362一:200叉纺织品一源于偶氮染料(颜料)的某些芳香胺的测定方法1一第1部分:使用某些不经萃取即易得到的偶氮染料(颜料)的检测》;(3)E N14362一2:200蔗纺织品一源于偶氮染料(颜料)的某些芳香胺的测定方法一第2部分:使用某些须经萃取纤维而易得到的偶氮染料(颜料)的检测》。
2、重金属的萃取
重金属对人体的累积毒性相当大一旦为人体吸收就累积于肝、骨骼、肾、心及脑中,积累到某一程度,便会对健康造成无法逆转的巨大损害。此种情形对儿童尤为严重。Oeko-Tex Standard 100-2004严格规定了sh、AS、Ph、cd、cr、c。、cu、Ni和Hg在不同纺织品上限制值,生态型纺织助剂也必须附合该标
准。检测设备用AAS或ICP,样品前处理可参照GB/T 17593-199碳纺织品重金属离子检测方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进行。
3、游离甲醛量
甲醛对生物细胞的原生质是一种毒性物质,它可与生物体内的蛋白质结合,改变蛋白质结构并将其凝固,对人体呼吸道和皮肤产生强烈的刺激,引发呼吸道炎症和皮肤炎。此外,甲醛也是多种过敏症的引发剂。GB 18401-2003和Oeko-Tex Standard 100-2004严格规定了不同对象纺织品所含游离甲醛的限制值。规定婴幼儿类含游离甲醛的量不超过75 mg/kg;直接接触皮肤类不超过75 mg/kg;不直接接触皮肤类不超过300 mg/k 9。检测方法可采用GB/T 2912。1-199碳纺织品甲醛的测定第1部分:游离水解的甲醛(水萃取法)》、GB/T 2912。1一1998《纺织品甲醛的测定第2部分:释放甲醛(蒸气吸收法》,其中水萃取法比蒸气吸收法更能模拟人体的穿着状态。
4、五氯苯酚/四氯苯酚
五氯苯酚(PCP)是纺织品、皮革制品和木材、浆料采用的传统防霉防腐剂。动物试验证明PCP是一种毒性物质,对人体具有致畸和致癌性。PCP十分稳定,自然降解过程漫长,对环境有害,因而在纺织品和皮革制品中受到严格限制。2,3,5,6一四氯苯酚(T ecP)是PcP合成过程中的副产物,对人体和环境同样
有害。
检测方法可采用GB/T 18414。2一200茸纺织品五氯苯酚残留量的测定第2部分:气相色谱法》。
5、铬(VI)
Oeko-Tex Standard 100-2004对铬(VI)在纺织品上的限定值有明确的规定,生态型纺织助剂也必须符合该标准,检测方法可采用DIN 53314:199《皮革中铬的测定》。
6、含溟阻燃剂
嗅化阻燃剂是永久性环境有机污染物之一,多年来欧洲已经禁止使用含嗅的阻燃剂,欧盟指令2003/11/E《关于全面禁用部分含嗅阻燃剂的指令》有明确规定。采用形式审查由生产商或供应商提供承诺的方式来确认。
7、气味
GB 18401一2003和Oeko-Tex Standard 100-2004对纺织品上的气味同样作了明确的规定,检测方法可参照GB 18401-2003。
第二篇:纺织检测
1纺织检测
强制性国家标准《国家纺织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18401-2003于200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届时,不合格的服装纺织品将禁止销售。
■ 检测类别
各种纤维成分面料(various fibrillar component fabrics):棉、麻、毛(羊、兔)、丝、涤纶、粘胶、氨纶、锦纶、CVC等
各种结构面料(various structural fabrics):机织(平纹、斜纹、缎纹)、针织(纬平、棉毛、罗文、经编);天鹅绒、灯芯绒、法兰绒、蕾丝、涂层织物等成衣类(Garment):外衣、裤子、裙子、毛衫、T恤、棉衣、羽绒服等家纺(Home Textile):床单、棉被、床罩、毛巾等
装饰用品(Decoration articles):窗帘、桌布、墙布等
其他(Other):生态纺织品
■ 检测项目
物理性能(Physical Property):密度、纱支、克重、纱线捻度、纱线强力、织物结构、织物厚度、线圈长度、织物覆盖系数、织物皱缩或织缩率、曲斜变形、拉伸强力、撕裂强力、接缝滑移、接缝强力、粘合强力、单纱强力、纱线的单位线密度强力、防钩丝、折痕回复角测试、硬挺度测试、拒水性测试、防漏性、弹性及回复力、透气性、透水汽性能、一般成衣燃烧性、儿童晚服燃烧性、胀破强力、耐磨性测试、抗起毛起球性等
色牢度(Colorfastness):耐皂洗色牢度(小样)、耐摩擦色牢度、耐氯水色牢度、非氯漂色牢度、耐干洗色牢度、实际洗涤色牢度(成衣、面料)、耐汗渍色牢度、耐水色牢度、耐光照色牢度、耐海水色牢度、唾液色牢度
尺寸稳定性(Dimensional Stability):水洗机洗尺寸稳定性、手洗尺寸稳定性、干洗尺寸稳定性、蒸气尺寸稳定性
外观持久性(Apperance After Wesh):水洗机洗外观稳定性、手洗外观稳定性、干洗外观稳定性
化学成分分析(Chemical Analysis):PH含量、甲醛含量、含铅量、偶氮染料测试、重金属含量测试、吸水性、水份含量、异味、棉的丝光效果、热压、干热、储藏升华、酸斑、碱斑、水斑、酚醛泛黄等
成分分析(Fiber Content Analysis):棉、麻、毛(羊、兔)、丝、涤纶、粘胶、氨纶、锦纶、含绒量等
2.Oudan偶氮azo
偶氮基两端连接芳基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偶氮染料是合成染料中品种最多的一类,广泛用于多种天然和合成纤维的染色和印花,也用于油漆、塑料、橡胶等的着色。1859年J.P.格里斯发现了第一个重氮化合物并制备了第一个偶氮染料──苯胺黄。
偶氮染料包括酸性、碱性、直接、媒染、冰染、分散、活性染料,以及有机颜料等。按分子中所含偶氮基数目可分为单偶氮、双偶氮、三偶氮和多偶氮染料:单偶氮染料 Ar─N=N─Ar’─OH(NH2)
双偶氮染料 Ar1─N=N─Ar2─N=N─Ar3
三偶氮染料 Ar1─N=N─Ar2─N=N─Ar3─N=N─Ar4
式中Ar为芳基。随着偶氮基数目的增加,染料的颜色加深。
哪些产品需要检测偶氮
--服装、被褥、毛巾、假发、假眉毛、帽子、尿布以及其他清洁卫生用品、睡袋,--鞋、手套、手表带、手提袋、各种钱包、公文包、椅子套,--纺织或皮革玩具、带有纺织或皮革服装的玩具,合成染料有机化合物染料--消费者最终使用的织物和纱线
例外条款:在2005年1月1日之前,以回收再利用的纤维为原料制成的上述产品,如其有害芳族胺含量低于70ppm,那么仍可在欧盟市场上销售。
只要是符合上述的产品范围,都需要测偶氮染料及其释放出的芳香胺的含量,即一个“单一材质及单一颜色的材料”一次性测出24种偶氮染料及其释放出的芳香胺的含量。
偶氮染料的测试标准
欧盟在其官方公报上公布了有关有害偶氮染料测试方法的3项欧洲标准。这些标准是实施欧盟2002/61/EC号指令的配套文件,分别是:
1.CENISO/TS17234:2003皮革--化学测试--检验染色皮革是否含有某类偶氮染料;
2.EN14362--1:2003纺织品-检验偶氮染料释出的芳族胺--第一部分:在无须提取的情况下测试产品是否含有某类偶氮染料;
3.EN14362--2:2003纺织品-检验由偶氮染料释出的芳族胺--第二部分:提取纤维以测试产品是否含有某类偶氮染料。
偶氮染料的检测方法
偶氮是国际环保要求的必检项目之一,检验方法有以下三种:薄层色谱法(TLC),气相色谱及质谱联用法(GC-MSD)及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标准规定被检产
品中不得含有23种偶氮染料中间体,若检出其中一种即为不合格产品,其限量为30ppm。
欧盟禁止的24种致癌芳香胺:
1.4-氨基联苯、2.联苯胺、3.4-氯-2-甲基苯胺、4.2-萘胺、5.4-氨基-3,2′-二甲基偶氮苯、6.2-氨基-4-硝基甲苯、7.2,4-二氢基苯甲醚、8.4-氯苯胺、9.4,4′-二氨基二苯甲烷、10.3,3′-二氯联苯胺、11.3,3′-二甲氧基联苯胺、12.3,3′-二甲基联苯胺、13.3,3′-二甲基-4,4′-二氨基二苯甲烷、14.2-甲氧基-5-甲基苯胺、15.4,4′-亚甲基-二(2-氯苯胺)、16.4,4′-二氨基二苯醚、17.4,4′-二氨基二苯硫醚、18.2-甲基苯胺、19.2,4-二氢基甲苯、20.2,4,5-三甲基苯胺、21.2-甲氧基苯胺、22.4-氨基偶氮苯、23.2,4-二甲基苯胺、24.2,6-二甲基苯胺。
3.oudan ranliao偶氮染料azo dyes偶氮染料(偶氮基两端连接芳基的一类有机化合物)是纺织品服装在印染工艺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类合成染料,用于多种天然和合成纤维的染色和印花,也用于油漆、塑料、橡胶等的着色。在特殊条件下,它能分解产生20多种致癌芳香胺,经过活化作用改变人体的DNA结构引起病变和诱发癌症。
偶氮染料——苏丹红
苏丹红是一类合成型偶氮染料,其品种主要包括苏丹红1号、苏丹红2号、苏丹红3号和苏丹红4号,主要用于溶剂、油、蜡、汽油增色以及鞋和地板等的增光。偶氮染料的发现
1859年J,P.格里斯发现了第一个重氮化合物并制备了第一个偶氮染料----苯胺黄.偶氮染料包括酸性 碱性 直接 媒染 冰染 分散 活性染料,以及有机颜料等.按分子中所含偶氮基数目可分为单偶氮 双偶氮 三偶氮和多偶氮染料:单偶氮染料:Ar-N=N-Ar-OH(NH2)双偶氮染料:Ar1-N=N-Ar2-N=N-Ar3 三偶氮染料:Ar1-N=N-Ar2-N=N-Ar3-N=N-Ar4 式中Ar为芳基.随着偶氮基数目的增加,染料的颜色加深.偶氮是染料中形成基础颜色的物质,如果摈弃了偶氮结构,那么大部分染料基础颜色将无法生成,有少数偶氮结构的染料品种在化学反应分解中可能产生以下二十四种致癌芳香胺物质 属于欧盟禁用的 这些禁用的偶氮染料品种占全部偶氮染料底5%左右 而且并非所有的偶氮结构的染料都被禁用,.需要检测偶氮的产品服装、被褥、毛巾、假发、假眉毛、帽子、尿布以及其他的清洁卫生用品、睡袋
2: 鞋、手套、手表带、手提袋、各种钱包、公文包、椅子套纺织或皮革玩具、带有纺织或皮革服装的玩具、合成染料有机化合物染料4:消费者最终使用的织物和钞线
禁用偶氮染料
并非所有偶氮染料都受禁止,受禁的只是经还原会释出法例指定的23种芳香胺类的偶氮染料,约有130种。这些受禁偶氮染料染色的服装或其他消费品与人体皮肤长期接触后,会与代谢过程中释放的成分混合并产生还原反应形成致癌的芳香胺化合物,这种化合物会被人体吸收,经过一系列活化作用使人体细胞的DNA发生结构与功能的变化,成为人体病变的诱因。
有鉴与此,1994年德国政府正式在“食品及日用消费品”法规中,禁止使用某些偶氮染料于长期与皮肤接触的消费品,并于96年4月实行之后,荷兰政府也于96年8月制定了类似的法例,法国和澳洲正草拟同类的法例,我国国家质检总局亦于2002年拟草了“纺织品基本安全技术要求”的国家标准。
自1994年7月15日德国政府颁布禁用部分染料法令以来,世界各国的染料界都在致力于禁用染料替代品的研究。随着各国对环境和生态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禁用染料的范围不断扩大。欧盟近期已连续发布禁用偶氮染料法规,一旦禁令生效,对我国这样一个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大国的影响不言而喻。面对咄咄逼人的“绿色壁垒”,国内染料行业加紧替代产品的技术开发已刻不容缓。
2002年9月11日欧盟委员会发出第六十一号令,禁止使用在还原条件下分解会产生22种致癌芳香胺的偶氮染料,并规定2003年9月11日之后,在欧盟15个成员国市场上销售的欧盟自产或从第三国进口的有关产品中,所含会分解产生22种致癌芳香胺的偶氮染料含量不得超过30×10-6的限量。2003年1月6日,欧盟委员会进一步发出2003年第三号令,规定在欧盟的纺织品、服装和皮革制品市场上禁止使用和销售含铬偶氮染料,并将于2004年6月30日生效。偶氮染料的测试标准
欧盟在其官方公布了有关有害偶氮染料测试方法的3项欧洲标准。这些标准是实施欧盟2002/61/EC号指令的配套文件
分别是:
1:CENISO/TS17234:2003皮革——化学测试检——验染色皮革是否含有某类偶氮染料
2:EN14362-1:2003纺织品——检验偶氮染料释放出的芳族胺——第一部分:在无须提取的情况下测试产品是否含有某类的偶氮染料
3: EN14362-2: 2003纺织品——检验由偶氮染料释出的芳族胺——第一部分:提取纤维以测试产品是否含有某类偶氮染料.偶氮染料的检测方法
偶氮是国际环保要求的必检项目之一,检验方法有以下三种:薄层色谱法(TLC),气相色谱及质谱联用法(GC-MSD)及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标准规定被检产品中不得含有23种偶氮染料中间体,若检出其中一种即为不合格产品,其限量为30ppm。
第三篇:浅谈电线电缆检测项目及检测方法
浅谈电线电缆检测项目及检测方法
0 引言
近些年,中国经济发展迅速,极大程度上推动了电线电缆行业的膨胀化发展,量多产生质变,市场的大量需求,造成了假冒伪劣产品肆意横行,酿造了很多人身,财产安全事故。为提高电线电缆的产品质量,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加速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必须有全面的检测项目和科学的检测方法,且按照《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15)的规定,凡是建筑安装过程中所用到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设备等。均需在进场时进行认真细致的质量检验,并填写相关记录,确认符合规范规定后,才能在施工中应用。建筑电气工程中使用的电线电缆数量比较大,常用的有:聚氯乙烯绝缘(耐热)电线、软线、护套线,交联聚氯乙烯绝缘电缆,聚氯乙烯绝缘电缆,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绝缘预分支电缆,矿物质绝缘电缆,辐照交联低烟无卤阻燃电线。1 电线电缆的成品检测
电线电缆的成品检测主要分为:外观尺寸与结构检测、电线电缆电气性能检测和电线电缆机械性能检测,3种检测项目,下面来分开谈论。
1.1 电线电缆外观尺寸与结构检测
电线电缆外观尺寸与结构检测是电线电缆质量控制的首检项目,可细分为:外观检测、尺寸检测和结构检测。1.1.1 外观检测
电线电缆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产品外观的好坏,第一印象如果不行,那产品的质量也就值得怀疑了。电线电缆的外观检测,是要确保其表面是否圆整光洁,有无毛刺、裂纹、斑点,油污等影响正常运行的缺陷和杂质,同时还要保证其腐蚀度,氧化程度符合要求。1.1.2 尺寸检测
电线电缆的尺寸检测在中高压交联电缆中有着严格的要求,但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就放低了很多。尺寸检测包括外径、厚度、偏心度、扇形高度、节距、截面和密度等相关检测。需抽样检测绝缘层厚度和线径的直径。取样方法应在至少间隔1m的3处取1段电线试样,然后用千分尺测量。各种电线电缆的绝缘层厚度不应小于相关规定,且各种线径的直径误差不小于标称直径的1%。1.1.3 结构检测
电线电缆的结构检测可分为断面检测、护层检测、线芯结构检测和绝缘线芯检测。结构检测其实就是外观检测和尺寸检测相结合的终检,既要确保外观无缺陷,又要保证尺寸大致无误。
1.2 电线电缆电气性能检测
电线电缆的电气性能占了很大一部分,其好坏直接影响到电缆的使用。主要分为直流电阻检测、电压试验和绝缘电阻检测。
1.2.1 直流电阻检测
直流电阻检测是根据电阻定律进行测试,即R=ρL/S,其中ρ为电阻率,L为导体的长度,S为导体截面积。
测试方法:测量直流电阻采用单臂直流电桥或双臂直流电桥。
20℃标准直流电阻的换算:R20=1000RX/[[1+a(t-20)]L,其中R20为20℃/km的直流电阻,RX为实测值,a为电阻温度系数,L为试样的测量长度。
在进行电阻测试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测试环境的温度变化不大于±1℃,测试环境温度时温度计离地面至少1m,且离试样不超过1m,测量时电流密度的适当选择,一般铝芯不大于0.5A/mm,铜芯不大于1A/mm。1.2.2 电压试验
电线电缆的绝缘强度取决于其绝缘结构与绝缘材料承受电场作用而不发生击穿破坏的能力。为保证电线电缆的安全工作,一般要进行电压试验。
电压试验:在特定条件下对产品施加一定的电压,在一定测试时间是否发生电击穿为判断试样是否符合标准。试验时的电压和时间,可根据不同的产品进行选择。
在做电压试验时,需要注意的是,试验区有金属接地护
22栏,有完整的应急防护措施,试验区内有接地级,接地电阻应小于4Ω。1.2.3 绝缘电阻检测
绝缘电阻是电线电缆产品绝缘特性的重要指标,它反应了产品承受电击穿或热击穿的能力,同时也反应了绝缘材料在工作状态下的耐损耗的能力。
我们常说的绝缘电阻是指在绝缘上所施加的直流电压U与泄露电流lg的比值。比较常用的测试方法主要有:直流比较法和电压直流法。在试验中可选择ZC-90型绝缘电阻测试仪等试验设备,其试样有效长度、试验环境和试验电压应按相关标准执行。
最终试验结果的计算:RL=RX·L,其中RL为每千米长度的绝缘电阻;RX为试样的绝缘电阻;L为试样的有效测量长度。
1.3 电线电缆机械性能检测
电线电缆根据生产、运输和使用的要求,应具有一定的机械性能,主要有机械强度试验、弯曲性能试验、扭曲性能试验和卷曲性能试验。1.3.1 机械强度试验
电缆抵抗外力的作用而不被破坏的能力叫做机械强度。机械强度要求主要是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具体的检测方法根据抗拉强度公式:δ=Fm/S和断裂伸长率公式:γ=(L1-L0)/L0×100%。电缆常做机械强度试验有:铜丝、铝丝的强度与伸长率,绝缘、护套材料老化前后的强度与伸长率。1.3.2 弯曲性能试验
电线电缆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受到的弯曲应力,将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寿命。弯曲性能的好坏,取决于产品的弯曲次数,即材料试样在弯曲试验机上连续、均匀、反复弯曲,直到折断的前一次的总次数。1.3.3 扭曲性能试验
扭曲试验是确定金属线材在扭转作用下的塑性变形和判断金属组织是否均匀和有缺陷的重要方法。扭曲试验可根据断裂前的扭转次数来判断线材是否满足使用要求。1.3.4 卷绕性能试验
电线电缆产品标准中规定金属线材应具有良好的卷绕性能。卷绕试验方法就是将试件围绕规定的直径的试棒卷绕规定的圈数,观察其表面的变化。2 电线电缆的工序检测
无论是探讨电线电缆的检测项目还是检测方法,都是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工序检测就是重中之重。针对工序检测这里不做重点的说明,因为工序检测就是把成品检测进行细致化的检测,都是为了达到最终成品所要达到的效果。
电线电缆的制造工艺虽然不是很复杂,但工序也很繁多,按照其制造过程可分为:拉丝工序、退货工序、导体绞合工序,绝缘挤出工序等10余道工序。为保证产品的最终质量,每一道工序都应该有科学、全面的检测方法,一般分为:工作时的自检、互检、巡检和终检,以及上班时的首检。
每个生产厂家都有自己的一套质量体系,但工序的检测都是不可避免的,每道工序的质量都控制不好,其成品的质量也就不堪入目了。3 电线电缆的质量问题
电线电缆作为现代输送电能、传播信息和电磁能转换的重要载体,在很多领域和日常生活中,都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国民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以及人身、财产的安全,所以对质量的要求也很高。分析整个电线电缆市场,可以发现如下的质量问题和引发问题的因素。
生产厂家法律意识淡薄,利欲熏心。即使过ISO9000认证的企业,也维持不了90%左右的合格率,至于那些未认证甚至无证经营的厂家,合格率更是只有10%-30%。为了降低成本,牟取暴利,不法厂家在原材料上偷工减料,才致使如此低的合格率。市场竞争无序和消费盲目,使这些假冒伪劣产品有了生存的空间。要想杜绝这一系列的问题,要有全面的检测项目和科学的检测方法,来提升产品的质量,从而促使生产厂家进行统一,规范化的生产,就可以营造一个和谐有序的经济市场。4 结语 在电线电缆的质量检测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实际使用中所发生的故障,来逐渐优化检测项目和检测方法,为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营提供强有力的后盾。
建筑水电室:任超越
第四篇:纺织染整后处理
前言 纺织品涂层整理剂又称涂层胶,是一种均匀涂布于织物表面的高分子类化合物。它通过粘合作用在织物表面形成一层或多层薄膜,不仅能改善织物的外观和风格,而且能增加织物的功能,使织物具有防水,耐水压,通气透湿,阻燃防污以及遮光反射等特殊功能。早在二千多年前,古代中国人民就已经把涂层胶用于织物表面,那时多为生漆、桐油等天然化合物,主要用于防水布的制作。时至近代,出现了性能优越的多种合成聚合物类涂层胶。最初的产品存在只防水而不透湿的缺陷,涂层织物使用时有闷热感,舒适性差。为了改善涂层胶的通气透湿性,自70年代以来,科研人员通过对涂层胶化学结构的改性和变换涂层加工方法等手段研制出了一系列防水透湿型织物用涂层胶。近年来,功能型涂层胶和复合型涂层胶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涂层胶的分类方法很多,按化学结构分类主要有: 1.聚丙烯酸酯类(PA); 2.聚氨酯类(PU); 3.聚氯乙烯类(PVC); 4.有机硅类; 5.合成橡胶类(如氯丁橡胶)。此外,还有聚四氟乙烯、聚酰氨、聚酯、聚乙烯、聚丙烯和蛋白质类。目前主要应用的是聚丙烯酸酯类和聚氨酯类。按在使用上采用的介质不同分为溶剂型和水系型两种,溶剂型具有耐水压高,成膜性好,烘燥快,含固量低等优点,但同时又有在织物上渗透性强、手感粗硬,毒性大、易着火,需要溶剂回收装置、且回收费用高的缺陷。与溶剂型相比,水系型无毒、不燃、安全,成本低、不需回收,可制造厚涂产品,有利于有色涂层产品的生产,涂层亲水性好;其缺点是耐水压低,烘燥慢,在长丝织物上粘着较难。按涂层工艺及焙烘条件不同又有干式涂层胶和湿式涂层胶,低温交联涂层胶和高温交联涂层胶之分。干式和低温交联涂层胶因其涂层工艺简单,焙烘温度低,省力节能,它们是未来涂层织物发展的趋势。
2.聚丙烯酸酯涂层胶(Polyacrylate简称PA)聚丙烯酸酯类织物涂层胶是目前常用的涂层胶之一,它有下列优点: ² 耐日光和气候牢度好,不易泛**; ² 透明度和共容性好,有利于生产有色涂层产品; ² 耐洗性好; ² 粘着力强; ² 成本较低。其缺点是: ² 弹性差,易折皱; ² 表面光洁度差; ² 手感难以调节适度。最初的聚丙烯酸酯类涂层胶属于单纯防水型产品,通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的品种不仅具有防水透湿,阻燃等多种功能,而且还有低温节能的特色。聚丙烯酸酯类涂层胶一般均由硬组分(如聚丙烯酸甲酯等)和软组分(如聚丙烯酸丁酯等)共聚而成。聚丙烯酸酯涂层的主要单体有丙烯酸、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等,为了提高其防水性能,必要时可加入丙烯酰胺和丙烯腈,聚合引发剂一般用过氧化物(如过硫酸钾等)。
2.1防水涂层整理剂 此种聚丙烯酸酯类涂层整理剂最初多为溶剂型产品,其粘着性和耐水性极佳。为了提高膜的强度,常加入外胶联剂,此类具有代表性的品种是大日本油墨公司的Criscoat系列涂层整理剂及其助剂。其适合加工柔软的薄织物,与防水剂拼用一次,即可获得较高的拒水和耐水压效果。但溶剂型产品含有大量的有机溶剂如甲苯、醋酸乙酯等,使用时容易造成环境污染或发生火灾,且溶剂回收费用高。溶剂型涂层整理剂合成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悬浮聚合,所得产品的分子量较高;另一种是溶液聚合,所得产品的分子量低。为了克服溶剂型产品的缺点,水系型的聚丙烯酸酯类涂层整理剂应运而生。水系型的又分为乳液类,非皂乳液类和水溶类三种。乳液类分子量为10-500万,粒子直径0.05-0.2微米,含固量一般为40-60%。由于采用乳液聚合法,聚合时加入少量复合乳化剂,由于乳化剂的存在,在融结成膜过程中,一部分被挤至膜与织物之间界面,从而削弱了与织物的粘结强度,使产品的耐水压受到一定的影响。另一部分被挤至膜的外表面,引起膜表面的涩滞感,造成涂层织物的手感不爽。非皂乳
液类(也有称无乳剂型)涂层剂不含乳化剂,对织物主要进行精细涂层防水整理。整理后的织物能保持原有的风格,具有柔软的手感和很高的牢度,手感滑爽,有较高的机械性能和良好的防水效果。水溶类是一种特殊的胶体分散液,是在高聚物中引入亲水性官能团,能在水中呈澄清状态,水溶类的分子量一般在10-20万左右。国内已有报道,以乳液聚合法合成聚丙烯酸酯超微乳液,其平均粒径在50nm以下,外观为半透明胶体粘液,选择2D树脂作为外交联剂,用含氟树脂进行后拒水整理,可使涂层织物获得更高的耐水压值和拒水性[3]。目前国内该类产品多为外交联型,应用时须加入交联剂,给厂家应用带来不便。近年国内有人对水性超微乳自交联聚丙烯酸酯织物涂层剂的应用性能进行了研究[4],结果表明其性能优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2.2防水透湿涂层整理剂 经此类涂层剂整理过的织物同时具有防水和透湿两种功能,其防水透湿机理是依靠成膜时形成大量的微孔。这些孔隙小于2微米,能阻止水滴(平均直径100微米),却允许水蒸气分子(平均直径0.0004微米)通过,从而获得防水透气性[5]。为了改善聚丙烯酸酯类加工织物的通气透湿性,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将含有羧基,羟基,腈基等亲水性基团的丙烯酸酯类共聚物溶解于水能混溶的有机溶剂中制成涂层胶,涂后经温水处理,去除溶剂并使共聚物凝固,干燥去水使共聚物在织物上形成微孔薄膜。这种涂层胶以湿法涂层处理织物通气透湿性良好。与干法相比,湿法涂层较为繁杂,因此开发既能干法涂层,又防水透湿的织物涂层胶势在必行。我国于80年代中期研制出此类产品如PP-3,系由丙烯酸酯类单体乳液聚合而成[5]。2.3多功能性涂层整理剂 目前,聚丙烯酸酯涂层胶已从过去的防水透湿型产品发展到多个品种,主要包括阻燃,防风,遮阳及泡沫涂层整理剂,甚至还兼有几种性能的多功能产品。其中又以阻燃涂层胶发展最快。研制开发阻燃涂层剂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选用阻燃性单体共聚;另一种是在聚丙烯酸酯乳液中添加阻燃协效剂和阻燃剂。此类产品有美国White公司的Caliban F/R P-44和P-53,其阻燃剂均为十溴二苯基化合物与氧化锑的复合物,阻燃性好[6]。国内也有阻燃涂层产品,如天津纺织工业研究所的C-20,其性能可与国外的同类产品相媲美[7]。日本公布了用于电磁屏蔽的阻燃金属涂层织物,在此织物涂层的一则涂以丙烯酸聚合物Toacron SA 6218为主的涂层,在另一则涂以含阻燃剂的聚氨酯层Resamine UD[8]。泡沫涂层加工是纺织品涂层整理的一种新型工艺,其中的泡沫涂层整理剂是关键,FCA-100是国内出现的一种泡沫涂层整理剂。3.聚 氨 酯 涂 层 胶(Polyurethane 简称PU)聚氨酯全称为聚氨基甲酸酯,是分子结构中含有—NHCOO—单元的高分子化合物,该单元由异氰酸基和羟基反应而成,反应式如下: —N=C=O + HOˉ → —NH-COOˉ 20世纪70年代,德国Otto Bayer 首先合成了PU。在1950年前后,PU作为纺织整理剂在欧洲出现,但大多为溶剂型产品用于干式涂层整理。20世纪60年代,由于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ZF环保法规的出台,水系PU涂层应运而生。70年代以后,水系PU涂层迅速发展,PU涂层织物已广泛应用。80年代以来,PU的研究和应用技术出现了突破性进展。与国外相比,国内关于PU纺织品整理剂的研究较晚。聚氨酯涂层剂是当今发展的主要种类,它的优势在于: Ø 涂层柔软并有弹性; Ø 涂层强度好,可用于很薄的涂层; Ø 涂层多孔性,具有透湿和通气性能; Ø 耐磨,耐湿,耐干洗。其不足在于: Ø 成本较高; Ø 耐气候性差; Ø 遇水、热、碱要水解。PU涂层剂按组成分类有:聚酯系聚氨酯;聚醚系聚氨酯;芳香族异氰酸酯系聚氨酯;脂肪族异氰酸酯系聚氨酯。按使用上采用的介质分为溶剂类和水系类[2]。3.1溶剂型PU涂层胶 溶剂类PU具有良好的强伸度和耐水性,但毒性大,易燃烧。从组分上来说,它还分为双组分类和单组分类。双组分产品由预聚物和交联剂组成,预聚物是将异氰酸酯与低聚多元醇反应生成的末端为羟基的预聚物。交联剂则是含有多个(三个以上)异氰酸酯基的化合物。在涂层整理时,预聚物与交联剂反应,形成热固**状薄膜,赋予纺织品优良的性能。此类产品有大日本油墨公司的Crisvon7367 SL。单组分产品为线状结构,有无定形区也有结晶区,是热塑性的。单组分产品由端异氰酸酯基(—NCO)的预聚体经扩链而成。产品如国内的AR-1401,国外的有大日本油墨公司的Crisvon2016 EL,2116EL。Bayer公司的Impranil系列。溶剂型PU涂层胶大多使用DMF,或甲苯与异丙醇的混合物作为溶剂。为了达到防水透湿的效果,溶剂型涂层整理剂一般采用湿法涂层工艺加工织物。3.2水系型PU涂层胶 水系型又分为水溶性和水分散型两种。水系PU用于织物涂层整理,量大面广,如日本的Superflex系列,德国的Imperanil水分散系列。水系PU成膜性好,并有较好的防水性。Elastron CT-7,C-52均为水系PU,用于防水透湿涂层。水分散型PU可制成非离子,阴离子和阳离子分散液。水分散型PU对酸碱敏感,在酸的存在下,阴离子PU将凝聚,而阳离子PU不耐碱。水系PU涂层胶最初采用转相乳化法制造,但产品中含有乳化剂,对粘着性、强韧性和耐水性产生不良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20世纪80年代后期,自乳化型水系涂层胶逐渐增多,其主要原理是在聚合物链上引入适量的亲水基团,在一定条件下自发分散形成乳液。水系PU涂层胶通常用于干法涂层。为提高涂层产品的耐水性、柔软性和耐久性,应进行前、后防水整理。PU大分子中含有大量的极性基团,分子间力很强,导致其具有优良成膜性,能够在织物上形成坚韧而耐久的薄膜,拒水性良好,它还具有一定透湿性。其原因是:一方面PU中的极性基团或亲水基团,如—OH,—NHCOO—,—SO3H,—COOH等的“化学阶梯石”[9]作用,使水蒸气分子沿着阶梯从高湿度一侧迁移到低湿度一侧;另一方面PU由软段和硬段组成,分别形成结构中的无定性区和结晶区,由于无定性区分子链比较松散,结构不紧密,水分子容易进入,并迁移和扩散,从而达到透湿的目的[1]。3.3 PU乳液改性 为了提高乳液及膜性能,扩大应用范围,需要对PU乳液进行适当的改性。目前,改性的途径大致可分为四类:⑴改进单体和合成工艺;⑵添加助剂;⑶实施交联;⑷优化复合[10]。其中尤以复合乳液的研究最为活跃。4.有机硅(聚硅氧烷)类涂层胶 20世纪70年代,有机硅类涂层整理剂开始发展。Dow-Corning公司推出了Syleoff 23等涂层整理剂,此外,Bayer公司,Wacker公司以及日本的信越公司均开发出聚硅氧烷类纺织品涂层整理剂产品。聚硅氧烷类化合物的主链由硅氧键连接而成,而硅原子上又接有烷基,苯基等构成的侧链,故其具有半无机半有机的高分子结构。构成聚硅氧烷主链的Si—O—Si链的键角较大,原子与原子之间的距离较长,具有较大的自由度。此外,Si—O键长达0.193nm,这样使得聚二甲基硅氧烷类为代表的聚硅氧烷类化合物不易发生结晶化。因此,其容易透过氧气,氮气甚至水蒸气分子,用其处理后的织物具有良好的通气透湿性。有机硅类涂层整理剂主要由具有活性基团的聚硅氧烷弹性体组成,在金属盐或有机酸盐的作用下可以进行交联反应。采用不同的聚硅氧烷弹性体和不同的催化剂能使涂层纺织品具有不同的性能和风格。Dow-Corning公司的涂层整理剂主要以高分子量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弹性体为基础。为提高其粘合性能,大多采用引入交联基团的方法。将有机硅弹性体与其它涂层高聚物混合使用,可改善其它涂层胶的手感、透气性和耐磨损等性能,有机硅弹性体与其它涂层胶混合是涂层加工的发展方向,很多科技工作者都集中这一领域的研究。近年来,国内关于聚硅氧烷类涂层整理剂也有研究,选用聚硅氧烷系涂层剂和聚氨酯涂层剂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后涂布于织物上,得到令人满意的防水,透湿效果。其作用机理是:防水性取决于涂层连续厚膜和聚硅氧烷的拒水作用。而透湿性能则依赖于聚硅氧烷良好的透气性和聚氨酯分子中亲水基团的“化学阶梯石”[9]作用,通过吸附-扩散-解吸方式进行传湿。国内如北京度辰公司的有机硅精细涂层整理剂CT-500L,CT-500E,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和聚氨酯,聚丙烯酸酯,聚醋酸乙烯等混配使用,能赋予织物良好的拒水性,同时改善织物的柔软滑爽手感,增强织物的撕裂强度和抗皱性能。5.发展趋势 涂层加工是纺织品后整理加工中比较重要的加工方法,涂层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是: 5.1向环保节能型方向发展: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及ISO14000的颁布和实施,完全水分散,在合成和应用过程中无溶剂污染的环保型涂层胶是国内外竞相开发的主攻方向。美国Polytech公司推出的Ureatech,据称被誉为“面向新世纪的高科技品”,国内也有该类产品的报道[11]。针对全球性能源紧缺,节能型涂层剂的发展不容忽视。5.2向高级化特殊功能型发展: 目前涂层织物的产品有防风,防水,透湿,防羽绒,阻燃,遮光等。科技的不断进步,织物经涂层处理后可以赋予特殊的功能。功能性涂层整理将越来越多,保温,增温,抗菌,防音,磁性,导电,闪光,夜光,反光整理等相继出现。如日本Asahikaseid公司的Biochiton,就是在聚氨酯涂层中加入甲壳质,据称对汗液、体液保持清洁,并有一定的医疗保健作用[12]。可以相信,涂层技术将向越来越精细化,高技术的方向发展。5.3向多功能型方向发展: 在提高防水透湿的基础上,赋予涂层织物其它功能,是未来涂层发展的趋势。天津纺织工学院在亲水PU防水透湿涂层剂(Qualitex-916 A&B)中加入阻燃剂(Antiblaze 100),可实现防水、透湿、阻燃三合一的效果[13]。据日本三菱公司报道,采用形状记忆PU涂层的织物“Azekura”不仅防水透气,而且其透气性可以通过体温加以控制,达到调节体温的作用[14]。织物的涂层整理技术在国外已发展成为比较完整的加工体系,在这个领域我国的科技工作者应当抓住机遇,迎头赶上。
第五篇:纺织检测个人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李亮华,女,现年35岁,高中文化,枣阳市棉织厂职工。自参加工作以来,本人工作积极努力,任劳任怨,圆满完成了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个人思想、业务等方面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现将主要情况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不断强化基本知识。作为检验工,本人不断学习相关业务知识,了解各种检测标准及应用,不断充实完善自己。时刻了解新检验标准,保证自己能熟练应用种类检验器具,以搞好本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在工作中认真贯彻国家有关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以及研究开发的方针政策;确实执行本岗位负责监督检测的有关标准、试验方法及有关规定,做到所做每项检验都有法可依。由于检验项目多,项目检验时间不一,提前将工作做到位,避免技术人员不了解工程检验要求及技术指标而延误单,影响进度。
三、工作勤奋,态度认真。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够正确认真的对待每一项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认真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有效利用工作时间,坚守岗位,保证工作能按时完成。
四、讲究质量,工作成绩突出。在开展工作之前做好个人工作计划,有主次的先后及时的完成各项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工作效率高,同时在工作中学习了很多东西,也锻炼
了自己,经过不懈的努力,使工作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开创了工作的新局面,为公司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尽管有了一定的进步和成绩,但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进一步强化学习,努力使思想觉悟和工作效率全面进入一个新水平,用更务实的精神和过硬的技术为单位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