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我镇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时间:2019-05-14 20:57: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略论我镇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略论我镇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第一篇:略论我镇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略论我镇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中共XX总支委员会书记 XXX

科学分析当前我镇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其跨越式发展,对促进我镇的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镇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经济发展水平偏低,整体竞争力较弱。无论是从经济总量、经济集中度,还是财政收入和整体竞争力上,与许多镇乡比都存在较大差距。

2、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产业调整依然滞后。一直以来,我镇是商品粮的重要生产基地,镇域经济第一产业占有很高的比重,典型的农业经济特征明显,效益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近几年虽有所发展,但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很小;第二产业优势不够突出,资源性加工企业规模小,能力弱;现代高科技企业起点低,数量少,产业的技术含量仍然较低;第三产业比重上升虽然较快,但因起步晚,规模小,不足以支撑整体经济发展

3、经济自主增长乏力,镇级财政运转困难。经济自主增长乏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镇域投资面临困境,二是镇域工业发展水平低。目前镇域工业大多是一些传统工业,粗加工产品多,精加工产品少;大众产品多,名牌产品少,市场活力明显不足。三是镇域消费市场低迷。由于以上原因,当前镇财政运转比较困难。财政入不敷出,运转十分艰难。

4、生产要素大量外流,对外开放程度偏低。一是资金严重短缺。由于财政拮据,加之国有商业银行收缩县级以下业务,使我镇区域经济发展深受“失血”之痛,二是人才大量外流。在待遇和事业留人方面缺乏强久吸引力,80%的人才去了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三是产品科技含量低。

二、推进我镇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对策

客观地讲,我镇区域经济落后东既有自然方面的因素,又有历史方面的原因,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任何单一的发展思路对镇域经济发展都是无能为力的。发展镇域经济必须要有全局性、长远性和战略性眼光,要立足自身经济发展阶段和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通过实施整体战略来解决。

1、以现存优势资源为依托,开展错位竞争,打造特色产业。无数实践证明,一个地区的竞争优势获得关键在于对自身优势的认识和把握,因此我们在发展镇域经济的战略决策中,应始终注意自身的比较优势。总体上来看,在镇域经济中,农业资源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但由于各办事处、村所处地理环境、自然和资源禀赋不同,所表现出来的比较优势千差万别。因此在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目标和方式上不能强求一致,其关键是要站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高度,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通过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确立主导产业,实行重点开发,在资源优势中培育地方特色,在传统产品中筛选优势品牌,打造独具特色的战略产业和名牌产品。通过提倡一镇一业、一镇一品,坚持一业为主,多元互补,进一步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在生产要素配置市场化的前提下,由于资本的趋利性,不可能发展全方位、全门类经济,只能依托本地比较优势来发展和壮大特色经济。只有这样,镇域经济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2、以区域经济合作为支点,加强东引西联,扩大对外开放。资金是制约我地镇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我们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是要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扩大民间投资。引进外地区转移的产业资本,发展民营经济。目前我镇地区经济已经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土地、人力要素成本大幅上升,东部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了降低成本,开始大量西进寻找商机。我们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要抢占“地利”先机,尽可能引进更多的东部民间投资。同时还要按照镇域产业发展规划,引导民资投向,重点发展农业产业开发、能源、重要原材料的重点建设项目,以及能够综合利用资源、防治环境污染、节能降耗和提高产品档次的项目,极力争取国家投资,营造区位优势,为镇域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硬环境。

3、以转移农村劳力为突破口,加快城镇建设,解决三农问题。农村大量剩余劳力的转化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发展镇域经济的关键所在。实践证明,农村剩余劳力的成功转移不仅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稳定农村社会秩序,同时还可以培育一个新的较高层次消费群体,对扩大内需具有积极的意义。当前,转移农村剩余劳力应采取“标本兼治”的方针。“治标”就是现阶段要组织好劳务输出,通过加强劳务培训、打造劳务品牌、搞好劳务服务等措施,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好农民眼前经济生活来源。同时通过鼓励农民外出务工,使农民增长见识,开拓视野,学到技术,积累资金,为人口城镇化建设准备物质条件和思想条件。“治本”就是进一步加大城镇化建设力度,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要做好中心城镇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鼓励民间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项目融资等方式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加强镇工业园区建设,提高镇域产业聚集度。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增强城镇综合服务功能。积极引导农民进镇入区,发展餐饮、商贸、旅游、交通运输、房地产开发、科技信息等服务业,完善城镇功能,发挥小城镇地域性经济、文化、商贸中心作用。“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问题,只有减少农民,把农民问题解决了,镇域经济才会健康快速发展。

4、以放宽相关政策为基础,推进科教兴镇,释放增长潜力。80年代初期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创新,极大提高了农村劳动生产率,镇域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应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在政策上释放镇域经济增长的潜力。一是在农民大量外出务工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农村土地向少数能人集中,从法律法规上保障土地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推动土地使用权的自由流转。二是放开一切制约民资难以进入的投资领域。要重点放开传统上由国家提供公共产品的投资领域,特别是重点放开城镇供水、供气、教育、医疗、电力、农田水利及道路设施建设等领域,以此来激活民间的投资需求,推动镇域经济发展。三是办好一切有利镇域经济发展的社会事务。一方面要继续加强镇域各类教育,要确保义务教育,强化高中教育,扩展职业教育,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农民技术培训体系,使农村新增劳动力普遍接受职业技术教育。另一方面要健全镇域科技服务体系,特别是健全农技服务体系。加强与一些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科研合作,组织与经济发展相关的科研开发、人才培训、技术推广和信息服务,推动镇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第二篇:浅谈我镇存在的主要信访问题及对策

浅谈我镇存在的主要信访问题及对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重大历史任务.作为纪检监察信访部门,及时解决农村信访问题,化解矛盾,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的作用。我镇地处海陵区东郊,镇域大部分都是传统农村。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各方面发展较快,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如果不认真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就会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不良影响,因此,我镇纪检监察信访部门认真分析研究形成农村信访问题的原因,积极寻求解决对策,为维护社会稳定服务。

一、农村存在的主要信访问题及原因

从近年我镇纪检监察部门受理的群众来信来访中,每年反映农村问题信访件基本在5件左右。从反映问题看,主要有以下方面:

1、换届选举后磨合期间,班子战斗力、凝聚力不强。一是个别两委老班子人员退下来,心态难以调整,工作上配合不力甚至不配合,导致新旧班子工作交接困难,新班子工作无法开展。二是个别班子成员之间互不服气、互相拆台,闹不团结,各自为政拉帮结派,搞窝里斗。三是有的村党支部、村委会分工如分家,遇事个自作主张、各行其是,导致好事争着干、难事往后躲。四是有的作风不民主、工作方式方法简单粗暴、强迫命令,伤害了群众的感情,引起村民不满。五是少数村干部亲戚在其管辖区域内参与招投标中标后事务处理不得当,导致举报信访。

2、少数村集体财产管理不善,财务制度不健全,村务不公开或公开不规范。有的虽然进行了公开,但也只是形式上的公开。如村级财务、工程承包审批、鱼塘水面等集体资产承包、扶贫和救济款物的发放等账目公开不具体,含糊不清,村民真正关心,必须知情的事情反映不出来,村民无法进行监督,心生疑虑,致使群众信访。

3、个别村干部办事推诿拖拉,敷衍塞责,工作作风不扎实,对农民合情合理反映的问题不认真不落实,处理信访问题不到位,导致群众越级信访。

4、个别农村干部思想意识差,为政不廉。把当选村干部当作为自己捞取好处,发财致富的机会。有的利用家族势力干扰和影响选举。这部分人参选动机不纯,当选后,其出发点不是为民办事,而是如何利用职权为自己谋取私利,损害村民利益,群众对这些腐败现象深恶痛觉,从而引发信访举报。

二、解决农村信访问题,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突出问题的对策

当前农村存在的这些问题既败坏了党风,又损害了干群关系,也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我镇切实认真地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和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实施意见,有效地控制、减少、处理、解决好村民来信上访问题,取得了良好效果,信访问题比去年下降50%,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两委班子凝聚力 建设一个好的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班子,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特别是选准配好村党支部书记,这是农村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农村社会和谐的基础。“两委”班子是基层群众关注的重点,要把好选人关,严肃组织纪律,严防徇私舞弊,违规操作。对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班子软弱涣散,干部素质低,存在问题多,群众意见大,由此引发村民信访和不稳定因素的,要及时整顿。特别是对以权谋私、作风不正、办事不公、财务不清的乱班子;对精神不振、不思进取的懒班子;对观念旧、办法少、工作开展不起来的软班子;对闹不团结,不能正确发挥作用的散班子都要在整顿上下功夫,采取措施,进行调整。要选择政治素质好,作风正派,办事公道,群众信赖的有经济头脑的能人担任村两委主要领导。

(二)注意思想教育,促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建立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长效机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素质,不断增强党员宗旨意识,从思想上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一是制定基层干部培训计划,定期轮训农村两委班子成员,学习掌握党的“三农”政策和各项方针政策,增强政策观念,带头贯彻执行政策,严格按政策办事,增强为民服务的本领和勤政廉洁的意识。二是学习党纪条规,抓好自身教育,将“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准则等党纪条规,列入农村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的必学内容,让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时刻绷紧廉洁自律之弦。三是开展以案说法,抓好警示教育,教育党员干部拒腐倡廉,勤政为民,抵制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害,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四是进行法制教育,促使他们依法行政,秉公办事,关心村民利益,注意工作方法,正确把握利益重组和分配,理顺村民情绪,切实为村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认真解决信访问题,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建立健全完善的信访网络机制,加强对村级组织信访工作督促指导和业务培训,努力提村干部的业务工作能力,使初信初访尽可能解决在基层。二是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转变观念,变上访为下访,变事后为事前。要认真搞好调查研究,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立即下访。对一些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或容易发生不正之风,引起群众上访的问题主动介入,超前防范,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从源头上防止农村信访问题的发生。三是镇党委、纪委和有关部门切实负起责任,对反映的问题,该哪一级哪一个部门解决的,认真负责地解决,不能互相推委扯皮,更不能把矛盾上交或推向社会。力争办好每一封群众来信,接待好每一位来访群众,解决好每一个具体问题。认真及时地解决好初信初访问题,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和疑难信访问题,避免村民因问题得不到解决和处理不当造成重复上访、越级上访和集体上访。四是多做说服、教育、疏导工作,引导群众依法反映问题,顾大局、识大体,认清利弊得失。要认真排查矛盾,解决好村民反映的实际问题,满足群众的合理要求。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疑难问题不到市区。要做到能做到的及时解决,因条件限制不能及时解决的,向群众做出说明。对要求不合理和要求过高的,要耐心地解释清楚。要建立信访信息专报制度,加强对重大突发事件、重要社会动态、重大集体上访和恶性信访事件及带有普遍性问题信访信息的报送工作。

(四)抓责任落实,促勤政廉洁

一是镇、村领导,特别是一把手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从加强党和政府勤政廉政的高度,从稳定农业、加强农业、发展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新时期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做到思想上重视,工作上到位,措施上落实。常怀为民之心,常思为民之策,以深厚的感情和严肃认真的态度,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镇党政主要领导关心和重视信访举报工作,真抓实管,经常听取信访工作情况汇报,过问重要信访案件的处理,及时协调处理好影响较大的村民集体上访问题。二是加大信访案件的查办力度和信访问题的办理力度,切实维护群众利益。查处信访案件是我们纪检监察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只要认真查处信访案件,加大惩治腐败力度,努力提高信访案件的办理质量和效率,使村民反映的问题得到落实,才能取信于民。对只求个人谋取私利、损害群众利益的村干部,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三是建立驻村干部担任信访员制度,选派政治素质好、作风公道正派的干部包村联点,及时准确地掌握农村党员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教育,及时汇报,及时纠正,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纠正,堵住上访的源头。

(五)完善制度,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一是深化完善村务公开制度,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全面提升“村务公开”透明度,切实保障村民应当享有的知情权,让广大群众真正参与党支部、村委会的重大决策和监督。就农民普遍关心的涉及切身利益的各类事务实行公开,如公开村级财务、救灾救济款物的发放等。使群众真正关心的问题看得懂,算得清。保证群众对村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二是明确所有开支需村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方可报销,确保财务开支公开透明。规范小型工程、项目公开招投标制度,统一规定小型工程项目及项目承包实行公开招投标,公开张贴招标公告,集体决定招标方案,择优选择承包单位,确保村集体资产最大限度地利用和改变由少数村干部说了算的现象。三是实行民主管理制度。确保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加强村务民主监督小组、民主议事小组、民主理财小组等村民自治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作用,使村委会的各项工作置于群众监督之下,给群众一个明白,给干部一个清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办事不公开、不民主,为政不廉的现象,有效化解农村中的热点、难点、疑点、矛盾等问题。四是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统一规定农村经济组织审批财务开支的程序、标准。实行村务民主听证、会计选聘等农村财务制度。

第三篇:区域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区域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区域经济是各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大城市为中心、发展水平相近地区的经济联系和合作加强,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经济区。我国区域经济按地理位置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从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厦门、深圳、湛江等整个海岸线为快速发展的经济区域;第二层次是从哈尔滨、沈阳、石家庄、太原、郑州、武汉、合肥、南昌、长沙等内陆属于发展较慢的经济区域;第三层次是西部地区为发展落后的经济区域。

一、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1、从东部沿海的经济发展看

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东部沿海地区已进人工业化的起飞阶段,走在全国前列。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形成,并在WTO规则下迅速与国际市场接轨。国民经济以年均10%--11%的速度增长,超过全国平均2个以上百分点,经济总量占全国经济总量的65%以上,人均GDP达1700美元。这一地区形成3个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经济圈和都市圈,即以广州、深圳和珠海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环渤海经济区,这三个区域相继创造出区域发展的奇迹。今年以来,特别是长三角和珠三角,更是高速赛跑,比翼齐飞,成为我国的制造业中心,占全国经济的权重愈来愈大。

2、从西部大开发取得的进展看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4年里,国债投资及其带动的投资达7000亿元人民币,五大标志性工程:生态环境建设、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两线工程进展顺利。东部资本、港澳台资本和外资加快了西进步伐。产业结构正在调整,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都出现可喜发展的势头。各省市区内的铁路、高速公路、机场、水利、县乡道路、农村电网改造等基础设施推进很快。重庆、成都、西安等城市建设突飞猛进。

3、从东北经济发展新机遇看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决策的出台,给解决东北问题带来了一次新机遇。东北地区制造业的基础优势和巨大潜力,是东部沿海地区所不具备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现已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政策和操作方法都与西部开发不同,采取直接面对一个个企业的政策和方法,核心内容是用高新技術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传统技术,用市场化的先进管理取代传统管理模式,所需资金采取多渠道筹集方式,包括利用外资和民间资本。

4、从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看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东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生产要素大量地向东部地区流动,但产业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的梯度转移并没有实现,尽管国家在前几年大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但西部地区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发展仍较缓慢。三大地带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扩大。东部地区已形成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外来资本,民间资本充分,产业结构升级迅速,制造业、服务业和外贸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西部经济增长主要靠基础建设投资拉动,国有资本仍占主要地位,外资、民间资本不足,制造业、服务业发展不快,投资效益不高。因此,东西部之间的经济总量、发展速度、人均收入水平的差距仍在继续扩大。以西部的GDP增长速度为1相比较,1998年东西部比为1.43:1,2002年扩大为1.57:1。人均GDP,2002年西部约600美元,东部则为1700美元,东部约为西部的3倍。

二、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区域经济发展的巨大差异致使国家总体改革目标进退维谷。由于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对东南沿海地区实行政策倾斜、资金倾斜,加上其地理位置优势,目前东南沿海与中西部的发展差距凸显出来了。向沿海倾斜的区域政策使全国经济重心总体向东南偏移,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类型和产业结构与东部地区也产生了很大差异。东南沿海区域与中西部地区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巨大差异,使以市场为导向的宏观经济改革目标与区域经济发展目标之间发生冲突,使国家总体改革方案难以设计与贯彻落实。

2、中部经济有“凹陷”之忧。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沿海发展战略和90年代末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部地区已成为全国的“经济凹地”,十六大后又提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发展和改造”的方针,中部地区经济地位相对下降。中部地区农业比重很大,农村人口过多,由于靠农业发展的出路越来越窄,而制造业又没有出现由东部向中部转移的梯度效应,在东部大发展、西部大开发、东北经济振兴的新形势下,中部地区经济结构转型所面临的国内与国外的压力会加大,“经济凹地”有可能会加深。

3、区域产业结构趋同,重复建设,区域经济特色不明显。一是重复建设,这不仅出现在价高利大的产业领域,而且在基础设施领域尤甚。二是在开放引资上竞相出台优惠政策,在外贸出口上竞相压价,导致过度或恶性竞争,甚至区际联系还要小于与国际的联系。三是存在严重的产业同构现象。加速扩大的地带间经济发展差距,加大了地方政府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地方政府“兴地富民”的客观压力,迫使一些地方政府在项目投资上置全局性资源浪费、生产能力过剩而不顾,低效益、低水平地重复引进、生产、建设,从而导致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现象不断加剧。这不仅抑制了地区经济比较优势的发挥,丧失了地区分工效益和规模经济效益,而且影响国民经济整体效益的提高。

4、地方割据现象仍比较严重。在地区差距日渐扩大的背景下,受地方利益的驱使,各地方政府或以公开的形式,或以隐蔽的形式实行地方保护主义。如区域间为争夺紧俏资源而展开的资源大战;构筑名目繁多的贸易壁垒和行政壁垒;互相实行资源、技术、人才、商品的垄断和封锁等来保护本地区的利益。不仅造成了流通渠道堵塞,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不能自由流动,而且使地区、行业、企业间的优势无法互补,造成资源浪费,并最终导致竞争、开放、统一的国内大市场难以形成。目前,各地区进一步扩张面临的共同障碍,是行政体制分割,各自为政,行政性区际关系替代了市场性区际关系,难以做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及经济融合。

5、不发达地区的造血功能不足。对不发达地区而言,其基础设施建设明显落后于沿海发达地区,优惠政策也没有绝对的优势,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更为重要的是不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落后,缺乏对外部资金的吸引力。人才缺乏,科研经费不足,使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雪上加霜。

三、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1、加强宏观调控,进行必要的政府干预。从我国目前体制转轨时期的特殊情况来看,虽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初步形成了,但是市场发育还不充分,各地经济的市场化水平差距很大,全国统一的市场尚未形成。所以政府应通过转变自身职能,促进市场发育,为区域经济发展创造比较宽松的市场环境。同时,还应通过制定适当的区域经济政策,防止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导致地区差距讲一步扩大。为解决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问题,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政府通过必要的投资倾斜和政策倾斜,加强不发达地区的智力投资,扶持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通过宏观调控措施,达到各个经济区域协调发展的目的。同时寻求“点”的突

破,国家在各地区发展的点上集中投入资金、引入技术,培植主导产业,使之成为真正带动周围地区的发展极。

2、淡化行政区划色彩,强化经济区域功能。打破部门、地域界限,本着“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结构优化、效益优先”的原则联合起来,推动城市间、地区间的规划联动、产业联动、市场联动、交通联动和政策法规联动,通过整合区域资源,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壮大跨区域的龙头产业,以较低的成本促进产业优势的形成。整合的思路应是改革和优化政府。改善政府的纵横向权力结构,把握好上下政府分权和集权的度,从法律、组织、风险等方面约束和规范地方政府的行为,使政府真正从管理走向服务,从全能走向有限,从根本上克服和解决“行政区经济”的弊端。走联动发展,共同繁荣的路子。

3、统筹区域发展规划,建立区域利益调整机制。东部地区要继续发挥引导国家经济发展的引擎作用,优先发展高技术产业、出口导向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挥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主力军的作用。中部地区多数都是农业大省,是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的调出基地,充分利用其承东启西、纵贯南北,地处全国水陆运输网络中枢的有利区位和综合资源优势,“东引西进”加快传统工业技术改造和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就有可能尽快崛起,成长为推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又一主动力。从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西部大开发战略力图通过实施西气东输、东电西送、南水北调和青藏铁路等通道网络建设,与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等工程,使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为西部地区的产业发展搭建更宽广的平台。

4、理顺资源价格体系。现在我国区域间合理分工和商品交换的主要阻力有两个:一是自然资源产品相对低价、工业制成品相对高价的不等价交换,二是地区分割和地区封锁。因此,协调区域市场需要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其中最为关键是理顺资源价格体系,提高生产要素价格的市场化程度。

5、落后经济区域发挥本地优势,突出特色。中国中西部地区经济落后的普遍现象是:生活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低,人口增长快,失业率高,严重依赖农产品和初级产品出口,依附性强,生产力脆弱,交通不发达,自然条件差。根据当代发展理论与区域经济理论,综合考虑中西部的实际困难,当前应当重点抓好的问题是,最大限度地调动落后经济区域的内部积极因素,发挥本地优势,加快自身发展。

6、加强东、中、西部企业合作。当前最重要、最现实的就是引入东部和中部的市场主体,在东中西联动中,推进西部大开发。东中西部经济技术合作,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到90年代中后期,一直以商品贸易为主,投资与企业并购仅占15%,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情况有所变化。近年,东部地区一批优强企业,如康佳、“三九”、娃哈哈、白猫集团、春兰集团等采取多种方式进入西部,除必要的资金投入外,更多的是注入管理模式、转移技术、提供商标使用与营销网络等等。这样,既满足了东部优强企业低成本扩张的需求,扩大了市场空间与原材料来源,又解决了西部工业崛起中受到的资金、技术、经营管理、市场拓展等多方面的约束,加快了西部工业化的进程,取得双赢效果。

国贸02级3班

吴挺业

0203067

第四篇:我国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07 经济学 3 班 张婷婷 3207004233
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布局继 20 世纪 80 年代沿海发展战略、年代末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90 目前新的区域发展格局正成形成,即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鼓励东 部地区加快发展,实行东西互动,带动中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本文对中国区域经济 发展现状作了分析,指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区域经济是各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大城市为中心、发展水平相近地区的经济联系和合作加强,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经济区。我国区域经济按 地理位置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从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厦门、深 圳、湛江等整个海岸线为快速发展的经济区域;第二层次是从哈尔滨、沈阳、石家庄、太原、郑州、武汉、合肥、南昌、长沙等内陆属于发展较慢的经济区域;第三层次是西部地区为发 展落后的经济区域。

一、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1、从东部沿海的经济发展看 经过 20 多年的高速发展,东部沿海地区已进人工业化的起飞阶段,走在全国前列。市 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形成,并在 WTO 规则下迅速与国际市场接轨。国民经济以年均 10%--11% 的速度增长,超过全国平均 2 个以上百分点,经济总量占全国经济总量的 65%以上,人均 GDP 达 1700 美元。这一地区形成 3 个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经济圈和都市圈,即以广州、深圳和珠 海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环渤 海经济区,这三个区域相继创造出区域发展的奇迹。今年以来,特别是长三角和珠三角,更 是高速赛跑,比翼齐飞,成为我国的制造业中心,占全国经济的权重愈来愈大。

2、从西部大开发取得的进展看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 4 年里,国债投资及其带动的投资达 7000 亿元人民币,五大标 志性工程:生态环境建设、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两线工程进展顺利。东部资本、港澳台资本和外资加快了西进步伐。产业结构正在调整,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 业都出现可喜发展的势头。各省市区内的铁路、高速公路、机场、水利、县乡道路、农村电 网改造等基础设施推进很快。重庆、成都、西安等城市建设突飞猛进。

3、从东北经济发展新机遇看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决策的出台,给解决东北问题带来了一次新机遇。东北地区制造业 的基础优势和巨大潜力,是东部沿海地区所不具备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现已进入实质性 操作阶段,政策和操作方法都与西部开

发不同,采取直接面对一个个企业的政策和方法,核 心内容是用高新技術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传统技术,用市场化的先进管理取代传统管理模 式,所需资金采取多渠道筹集方式,包括利用外资和民间资本。

4、从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看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东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生产要素大量地 向东部地区流动,但产业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的梯度转移并没有实现,尽管国家在前几 年大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但西部地区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发展仍较缓慢。三大地带经济 发展差距不断扩大。东部地区已形成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外来资本,民间资本充分,产业结构升级迅速,制造业、服务业和外贸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西部经济增长 主要靠基础建设投资拉动,国有资本仍占主要地位,外资、民间资本不足,制造业、服务业 发展不快,投资效益不高。因此,东西部之间的经济总量、发展速度、人均收入水平的差距 仍在继续扩大。以西部的 GDP 增长速度为 1 相比较,1998 年东西部比为 1.43:1,2002 年

扩大为 1.57:1。人均 GDP,2002 年西部约 600 美元,东部则为 1700 美元,东部约为西部 的 3 倍。

二、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区域经济发展的巨大差异致使国家总体改革 目标进退维谷。由于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对东南沿海地区实行政策倾斜、资金倾斜,加上 其地理位置优势,目前东南沿海与中西部的发展差距凸显出来了。向沿海倾斜的区域政策使 全国经济重心总体向东南偏移,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类型和产业结构与东部地区也产生了很大 差异。东南沿海区域与中西部地区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巨大差异,使以市场为导向的宏 观经济改革目标与区域经济发展目标之间发生冲突,使国家总体改革方案难以设计与贯彻落 实。

2、中部经济有“凹陷”之忧。自上个世纪 80 年代初沿海发展战略和 90 年代末西部大 开发战略的实施,中部地区已成为全国的“经济凹地”,十六大后又提出“支持东北地区等 老工业基地加快发展和改造”的方针,中部地区经济地位相对下降。中部地区农业比重很大,农村人口过多,由于靠农业发展的出路越来越窄,而制造业又没有出现由东部向中部转移的 梯度效应,在东部大发展、西部大开发、东北经济振兴的新形势下,中部地区经济结构转型 所面临的国内与国外的压力会加大,“经济凹地”有可能会加深。

3、区域产业结构趋同,重复建设,区域经济特色不明显。一是重复建设,这不仅出现 在价高利大的产业领域,而且在基础设施领域尤甚。二

是在开放引资上竞相出台优惠政策,在外贸出口上竞相压价,导致过度或恶性竞争,甚至区际联系还要小于与国际的联系。三是 存在严重的产业同构现象。加速扩大的地带间经济发展差距,加大了地方政府尤其是中西部 地区地方政府“兴地富民”的客观压力,迫使一些地方政府在项目投资上置全局性资源浪 费、生产能力过剩而不顾,低效益、低水平地重复引进、生产、建设,从而导致地区产业结 构趋同现象不断加剧。这不仅抑制了地区经济比较优势的发挥,丧失了地区分工效益和规模 经济效益,而且影响国民经济整体效益的提高。

4、地方割据现象仍比较严重。在地区差距日渐扩大的背景下,受地方利益的驱使,各 地方政府或以公开的形式,或以隐蔽的形式实行地方保护主义。如区域间为争夺紧俏资源而 展开的资源大战;构筑名目繁多的贸易壁垒和行政壁垒;互相实行资源、技术、人才、商品 的垄断和封锁等来保护本地区的利益。不仅造成了流通渠道堵塞,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不能 自由流动,而且使地区、行业、企业间的优势无法互补,造成资源浪费,并最终导致竞争、开放、统一的国内大市场难以形成。目前,各地区进一步扩张面临的共同障碍,是行政体制 分割,各自为政,行政性区际关系替代了市场性区际关系,难以做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及经济 融合。

5、不发达地区的造血功能不足。对不发达地区而言,其基础设施建设明显落后于沿 海发达地区,优惠政策也没有绝对的优势,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更为重要的是不发达地区产 业结构落后,缺乏对外部资金的吸引力。人才缺乏,科研经费不足,使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发 展雪上加霜。

6、“资源换增长”模式普遍存在。很多地方政府用土地和优惠政策招商引资作为促使 本地经济发展和 GDP 增长的最优选择,这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个最普遍的问题。

三、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1、加强宏观调控,进行必要的政府干预。从我国目前体制转轨时期的特殊情况来看,虽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初步形成了,但是市场发育还不充分,各地经济的市场化水平差 距很大,全国统一的市场尚未形成。所以政府应通过转变自身职能,促进市场发育,为区域 经济发展创造比较宽松的市场环境。同时,还应通过制定适当的区域经济政策,防止市场机 制的自发作用导致地区差距讲一步扩大。为解决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问题,实现共同富 裕的目标,政府通过必要的投资倾斜和政策倾斜,加强不发达地区的智力投资,扶持落后地 区的经济发展,通过宏观调控措施,达到各个经

第五篇:关于我镇农村党员队伍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关于我镇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存在问题和对策

蔡庙镇党委杨玉林

2009年10月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党员是党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是发展农村经济,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骨干力量,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基石。但目前,农村党员队伍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已经严重影响到农村的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应该引起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

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我围绕我镇农村党员队伍现状、在在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下面就如何抓好我镇农村党员队伍建设谈谈自己的看法。

蔡庙镇位于太和县西北部,西与界首市接壤,是典型的农业镇。全镇辖7个村委会,67个自然村,人口34200人。几年来,我镇党委始终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一系列原因,农村党员队伍中存在的问题也日渐突出,所造成的影响也日趋严重,应引起了各级高度重视。

一、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现状

全镇共有7人村党总支,有农村党员833人。性别结构:男性733,占88%,女性100,占12%。年龄结构:60岁以上280人,占总数的25%,35岁以下145人,占总数的17.4%。文化结构:大专以上学历15人,占总数的1.8%,高中中专115人,占13.8%,初中520人,占62.4%,小学142人,占17%,文盲41人,占5%。由此可以看出,我镇农村党员年龄结构趋于老化,60岁以上党员所占比例将近三分之一,这部分党员大多受年龄、身体状况影响,在经济方面起不到带头作用,在基层组织建设中也难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35岁以下的党员所占比例仅17.4%,其中年轻党员相当一

部分常年外出务工。由此造成村干部难选、班子难配,村级班子后继乏人,直接影响党支部的战斗力和村级经济的发展。

同时全镇农村党员文化水平偏低,高中中专以上只占15.6%。相当大一部分处于初中以下文化水平。

近年来,我镇党委在农村党员培训和管理给予高度重视,党员队伍的生产生活状况、精神面貌有了质的改观。但由于多种因,仍然存在许多消极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退化,参与村级事务力不从心。多数老党员身体状况不好,思维观念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无法参与和管理村级事务,更不能进行有效监督。一些老党员人不离村,足不出户,观念守旧,想问题、办事情习惯于计划经济的老一套,发展意识、市场意识不强;有的党员认为自己年龄大了,起不了作用了,有消极思想。二是致富带富本领欠缺。许多党员由于文化程度偏低,对先进文化、农村实用技术接受程度差,找不到致富门路,掌握不了致富技术,由此造成致富带富的能力欠缺。三是作用弱化,影响力、带动力不强。一些党员不履行党员义务,常年不参加组织生活,不缴纳党费,不遵守党的纪律,影响了党的先进性。四是措施软化,党员队伍建设工作不力。有的党支部负责人没有把党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忙于经济工作和具体事务,对党员队伍建设投入的精力少,工作责任不实,导致党员队伍结构老化,青黄不接,后继乏人整体活力不足。

二、党员队伍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吸引力不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经济成分和经营模式多元化,一方面使农民有了较大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使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许多人不再把入党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有的群众认为,现在搞市场经济,是致富光荣,不是党员光荣。尤其是市场经济的营利性诱发出的“拜金主义”,使得部分农村青年的政治信仰动摇,价值观念向经济利益方面倾斜,一些农村青年认为当不当党员无所谓,要紧的是有钱没钱,因而不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有的农村青年入党动机不纯。

(二)示范性不强。一是农村经济发展落后,群众不信任党组织和党员的能力。一些村党支部工作没思路,发展没办法,班子多次换

届,但村上面貌依旧,群众的收入没有增加。一些党员干部缺乏干事创业热情,发展经济能力不强。二是个别党员自身形象不好,影响了群众入党的积极性。根据我们调查的情况来看,当前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整体发挥不够,个别党员干部作风不实,损害了党的形象,群众比较反感。

(三)保障力不实。面对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繁重任务,一些村党支部不能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关系。认为抓经济是“硬指标”,抓党建是“软任务”,抓与不抓关系不大。一些农村党组织对党员号召多、要求多,政治上、生活上关心帮助少,交任务、让其尽义务的时候多,给党员创造享受民主权利的机会少。另外,由于种种原因,一些曾经为党的事业付出不少心血的老党员,因为工作惹了一些人,离职后经常受到冷嘲热讽,思想负担较重,精神状态不好,使得部分党员感觉到当党员没有意思,他们的心态对其他人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挫伤了普通青年入党的积极性。

(四)措施不得力。一是培养措施不力。部分村党组织没有把入党积极分子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抓紧抓实,对农村青年的思想状况和生产生活过问少、关心少、组织活动少、教育引导少。二是教育管理滞后。多数党支部对党员的管理流于形式,有的村不到发展党员和上级要求开展主题教育时不开党员会,由于村里没有集体资金,开党员会就要发补助,造成村干部怕开党员会。外出党员管理难度大,有的党员长年外出,多年不与支部联系,也不能除名,更谈不上管理了。三是人为主观限制。个别村支部发展党员存在着优亲厚友,嫉贤妒能,害怕“培养了苗子,失去了位子”,不愿发展年轻有为的农民入党,将优秀青年拒之门外。四是降低标准吸收,有的村支部在发展党员时不能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将那些不符合党员标准的人吸收到党内来。

(五)储备力不足。目前多数农村青年外出务工,造成了农村人才的大量外流,有本领的都出去了,留在家里的大多是既无门路又无能力的人,这种状况造成了农村人才储备严重不足,这也是农村发展青年党员少、党员队伍老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解决我镇农村党员队伍问题的对策

当前农村党员队伍存在的问题是一个深层次的经济问题和社会

问题,在解决的对策上必须坚持上下联动,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减少和消除体制、机制方面的影响因素,采取综合措施,在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中逐步解决。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要充分认识党员队伍建设关系到农村基层政权的稳定和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要把发展青年农民入党作为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大事来抓。充分认识青年农民是农村改革和建设的主体,肩负着伟大的历史使命,是当前农村改革和建设的一支最活跃、最富有生机与活力的主力军。因此,及时把农村青年中的积极分子吸收到党内来,是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做好在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工作既是当务之急,也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保证后继有人的长远大计。

二是建立培训机制。年初在制定发展计划时,要建立教育、培养责任制,明确任务,责任到人,年终对教育和培养青年入党积极分子和新党员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与基层党组织的奖惩挂钩。以生产第一线骨干为对象,把视线瞄准在各方面表现都比较好的种植大户、养殖大户、运输专业户、个体经营者以及各类企业中的生产骨干和乡土人才身上。采取结对培养方式,开展“一帮一”、“一带一”的活动,建设一支素质较高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为发展党员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方加强对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教育,组织他们学习政治理论和农村实用技术,启发他们的政治觉悟,激发他们的入党动机。另一方面在工作上和生活上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使他们感受到党的温暖,从而萌发入党的愿望。

三是加强外出务工党员教育。针对外出务工党员地点不固定、流动性大的情况,注意做好流动中的有序管理,要经常保持联系,了解他们的去向;注意做好流动中的培养考察工作,对那些骨干和“苗子”素质好、责任心强的党员,对他们进行引导、教育和培养。采取电话交流、邮寄学习资料、思想汇报等形式做好培养工作,使他们既“挣票子”(挣钱致富),又“富脑子”(思想进步),尽快在政治上成熟起来。当前正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各村要采取多种形势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确保参学党员全覆盖。

四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切实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吸引力,为发展农村青年党员提供组织保证。实践证明,发展青年农民入党的工作抓得好不好,农村基层党组织有着直接的密切关系。因此,一是要健全基层党组织,把那些思想素质好、责任心强、公道正派、乐于奉献、热心做党的工作的优秀党员作为村级后备干部人选进行培养,条件成熟时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二是切实加强思想作风建设。要认真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走出一条“凝民心、促发展、富一方”的新路子,以提高党支部在群众中的威信,增强党组织对农村青年的吸引力。

五是充分发挥模范作用。新时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能再象过去那样“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了,而应该是“带头创业、带民致富”的典范。要进一步深化“双培双带”工程,号召广大农村党员带头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带头创业,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带头致富,带领村民致富。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农村青年积极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六、健全“三会一课”制度。有的党员长期不参加党的会议,对党的方针政策知之甚少,造成在工作中不能与上级党组织保持一致性,更谈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了,因此必须强化“三会一课”制度。经常组织党员学理论、学科技、学法律,学习现代化知识,可利用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形成长效机制。

七、建立激励关怀保障机制。要从思想、工作、生活上关心党员,做好党员服务工作,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健全党内表彰制度,加强对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的关怀帮扶,对作出突出贡献的老党员要从各方面给予和照顾。每年七月份和年底,由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根据党员平时表现及工作实绩,对党员进行民主评议,把那些意志衰退、不履行党员义务、长期不参加党组织的生活、不缴纳党费、不做党组织所分配的工作、不能起模范带头作用的党员清除出去,保持党员队伍“肌体”健康,使农村党员队伍纯起来,对那些优秀党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总之,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关系到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生死存亡。

我们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农村党员队伍存在的问题,把发展现代农业、培养新型农民、带领群众致富、维护农村稳定贯穿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动始终,发挥党组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用发展的眼光,不断探求和创新党员队伍建设新途径、新措施,使党员队伍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组织基础。

下载略论我镇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略论我镇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1年5月20日 作者:杨春霞、 杨军 【小 中 大】 文章关键词: 经济发展问题 水源生态林地 林下经济是充分利用林下土地......

    浅谈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浅谈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李志坚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要实现这一目......

    我镇干部作风存在的问题

    乡镇是最贴近人民群众的一级基层政权,乡镇干部工作在基层一线,是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是农村各项工作的组织者、指挥者,是党的形象在农民群众中的重要体现者,也是搞......

    浅谈我县非公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一、**县非公经济发展现状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非公经济发展,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扶持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县域非公经济的规模领域、质量效益得到不断扩张和......

    浅谈我县非公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浅谈我县非公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浅谈我县非公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2010-06-29 18:20:23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浅谈我县非公经济发展......

    我县移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县水库移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探讨在构建和谐社会,实践科学发展中,水库移民为国家和地方的水利水电事业作出过巨大贡献,而他们由于所处的条件和历史背景等原因,生活质量还比较差,生......

    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文章来源: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8年第8期 [作者: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授王宪章 中国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职工王 迟]......

    我区经济发展成效、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近年来,我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经济社会发展逐步转入科学发展轨道。本文总结近两年全区经济发展成效,针对经济发展过程面临的瓶颈,提出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