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男人来自地球读后感

时间:2019-05-14 20:10: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这个男人来自地球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这个男人来自地球读后感》。

第一篇:这个男人来自地球读后感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观后感

传统的科幻片都是把一些当今世界上没有的或者没有发生的创造出来,然而《这个男人来自地球》的科幻却不再有绚烂的场面,激光,飞船,未知物种的咆哮,大自然突如其来的灾难和穿越时光的隧道„„影片的绝大多数情节都发生在一间狭小的客厅之中,时长90分钟的片子,全靠人物之间的对话展开。正是这反传统的科幻片引得我们进行深入的哲学反思。

突然辞职的大学教授约翰说自己是一个存活了14000年的穴居人,他不会衰老,每隔10年就要辞职移居到新的生活环境,以便不被人发现。在这个临别的小聚会上约翰说出了辞职的真正的原因,前来送别的同事和朋友自然不会相信。约翰的同事中有人类学家、考古学家、生物学家、心理医生、宗教研究学者,他们是各个领域的权威专家。几位教授各展其长,反覆询问约翰,以确认故事的真实性。大家把对约翰的质疑和盘问当做交谈的一种调和剂,期待能在他的答案中找到破绽。约翰说他经历了冰川、地球变暖、巴比伦文明、佛陀时代、基督时代、曾与哥伦布一起历险、与凡高交往等,一直没死,且容貌一直保持在35岁的状态。他甚至说自己就是耶稣的历史原型,他曾被当作神在部落供奉,又被当作摄取人寿的巫师被驱逐„„渐渐的,约翰滴水不漏的陈述让这些知识领域宽广的专家们开始害怕,因为这些专家竭尽所学都无法推翻约翰的陈述,人类现有的科学将在约翰的脚下逐渐坍塌。

虽然叙述者无法证实自己的叙述,但倾听者们也无法用事实证伪他的叙述。所以心理学教授、考古学教授、宗教学教授、生物学教授„„这些拥有超出常人知识储备的学者们,都在这个无法证伪的理论面前动摇了自己的信念。约翰的言论已经触及到西方文明的支柱,而这根支柱顷刻之间土崩瓦解,所有的文明不过是一抹幻影,他们所掌握的一切有关文明的知识和权威论断顷刻间烟消云散,他们的科学主张、现实、理想被约翰的言论所砸碎,总之他们所有的思想犹如断线的风筝和支离破碎的残片失去了可以依托的基石。一切突然变得神秘而遥远,空旷而虚无。他们一边力图用理性摆脱这种言论,可是又不得不折服;一方面他们对失去的空间和信仰感到恐惧、困惑、愤怒,可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得不面对这个不可思议的人,无论他们怎样力图反对,怎样竭力说服自己,约翰的言行在他们的潜意识里还是牢不可破的事实。他们自己已经无法摆脱这种哲学上的贫困,有限的理性、经验的时间与空间与世界的不可知、世界的已知与未知,所有一切秩序统统被打乱了。我们原以为自己起码具有最基本的知识,却发现它们的面目原来如此模糊不清。

这部电影的逻辑起点是建立在:“一切皆有可能”的前提下,这就为约翰的身份打下了基础,人们可以相信任意说出他所编制的一切,只要这些东西不违背你的逻辑体系和你的知识体系。但这个前提之所以引起激烈的矛盾冲突,则是因为我们检验的标准是实践经验,而人的实践经验又是这样的有限,它既包括实践的局限也包括认识主体的局限。这时一个活了14000年的人可以轻而易举的说出你无法推翻的事实,仅仅因为他有足够的时间去经历那些你无法经历的事。但如果说约翰是刻意欺骗也是同样成立的。因为当有个人知道的比你多,比你详细的时候,在你的知识体系内他是对的前提下,能说出你所不知道的东西,并且加入一些谎言后,你就会相信他或者不会太怀疑他所说的话,因为,他所知道的也是你所认同的。控制一个人的思维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当他把你所有能想到的可能

都想到,然后给你若干限制条件,让你自己去寻找答案,最后你找到的答案以为是自己想出来的,并且深信不疑你的答案是对的,因为这是你基于你的知识、阅历和判断得出的结论,这时你就太不可能会轻易否定自己,殊不知,这是他早就预料好的结果。

与此同时,这部电影向我们展现了人们面临认知崩溃时所表现出的本性。人们力图用他们经验范围以内的信念和知识来否定这些偏差,可当这种可能无法证实而又实实在在地存在时,他们又只能根据经验世界的理性、知识作出本能的反抗;而矛盾在于,尽管他们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尽管他们的科学方法面对此束手无策,尽管他们节节对抗,可在他们灵魂深处已经对此深信不疑。于是人们便在相信与否定之间徘徊、逡巡,乃至绝望的挣扎„„

第二篇:《这个男人来自地球》观后感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观后感

许鹏宇社会工作0901班2009311200601

Richard Schenkman执导的电影《这个男人来自地球》,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不一样的创作形式,它没有吸引眼球的大场面,没有炫酷无比的特技镜头,没有搔首弄姿的帅哥美女,甚至整个电影没有切换过第二个场景地,这无疑是很罕见的。仅仅依靠演员的表演和电影创作者设计的台词就能把观众整整吸引87分钟,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假如一个人告诉你,他活了140个世纪,是个穴居人,曾有机会跟哥伦布一起航海,曾与贝多芬共同聆听音乐,同梵高作过画,聆听过释迦牟尼的教诲,一个好人——耶稣,拥有时间堆积起来的智慧,有一天你突然发现,他就是你的一位朋友,一个相处多年的同事,你会怎么想?用无数的问题去质问他?还是相信他?问他无数问题?《那个男人来自地球》讲述的就是这么一个事情,35岁的哈弗历史教授工作十年之后突然辞职,同事们纷纷不解,他们临时在他家里聚会,敦促他解释一番。但约翰提出的原因令他们大吃一惊:约翰声称他有不死之身,生存了14000年,并且不能呆在一个地方超过10年,不然他秘密会被发现。面对约翰的说辞,众人开始了对他的质问。

几张沙发,一个火炉,几个学者,便开始了谈话,全片皆由语言来阐述剧情,你可能与那几个学者一样,从刚开始认为他疯了,到最后询问他还有什么教诲,在不断地质问与询问当中,一遍遍的被主人公的言语所左右,这是导演的精彩之处,当几名学者质问,观众也随之期待约翰作出回答,但是回答完毕之后,提问者又在想约翰是在书中看到的,观众也会产生这样的想法,这样一遍遍的提问,一遍遍的回答,观众已经再不知不觉中认定约翰就是那个耶稣,就是那个活了14000年的人,这时候的剧情也随着学者的相信而进入下一个阶段。他们不再质问,而是询问,约翰解释了地貌,历史,宗教,从广阔无垠的平原,到山峦迭嶂的险峰,从哥伦布到耶稣,一切都是那么的合理。他的渊博知识也是那么的合理,因为他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14000年,这已经不是一个人类的年龄,观众们自然会对他在这14000年中的所见所闻感兴趣,导演抓住了这一点的同时,也带领我们进入他所设置的世界当中。

影片后半部分,当众人正听的出神的时候,心理学家却突然要求约翰停止这无聊的谎言,约翰说了一句,故事结束。至此,学者与观众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一切的一切是约翰编出来的,我们都成了他最好的听众,也正是疑问那些学者的肯定,不知不觉中配合他完成了这个跨越14000年的故事。但就在同时,我们也跟那学者一样,在之前的疑

问中产生出的怀疑心理,又觉得约翰就是那个耶稣。谁知道呢,也许人类接受与他们自热规则相同的事物比较容易吧。虽然带着疑惑,但是大家都陆续离开了。至此,我们已经进入了导演设置好的游戏中,我这么觉得,看到这里,其实观众们心里都有着强大的疑问,约翰说的到底是真是假,他的言语总是让人将信将疑,最后与心理学家的对话揭开了谜题,原来约翰是那个年近60的心理学家的父亲,在与他母亲相处10年之后他选择了离开,约翰回答了心理学家的疑问,也许心理学家不能接受这个事实,突然暴毙身亡。此时那个女老师问了约翰一句:“你是第一次看见成年的孩子死去吧?”约翰回答:“是的”,然后默默地关掉灯,走到星空下,也许他担心大家会像心理学家一样,才在说这是一个故事吧。对于人们不能接受的事物,还是让他们拒绝接受为好吧。

毫无疑问,这是关于哲学探讨的电影,所以我们会发现影片中与约翰产生冲突最强烈的是那名心理医生,这个身份是相当有喻意的。哲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心的思考”,是超越了各种学科的,但什么样的心理适合对即定的观念进行思考,提出质疑呢?当心理医生以自己的权力而禁止了约翰的话语权时,我们便知道了,这种心理思考是不被允许的,是要被限制的,而在剧情上,心理医生与约翰的父子关系显然是导演对这种思想禁锢警察的巨大嘲讽。禁锢思想是哲学发展的最大敌人,于是,影片结尾,心理医生的死是导演的一种宣泄,甚至是一种意愿。当约翰再次离开的时候,他的人生注定要继续着对新生活的探索,从质疑到探索,这个过程是全人类的,恐怕也是导演对西方社会的一种意愿。

电影中主人公John讲述的关于宗教的部分颠覆了人们关于基督教的一般传统认识,抛开宗教方面的东西不讲,这里单纯来讲我们所熟知的知识常识等的可靠性。一般情况下人们对于外界的认识都很容易受经验所左右,对于在我们之前就已经存在的和已经被科学权威证明了的知识很难有像电影中这样突破性的认识。关于在我们之前就已经存在的知识我们都只是把它当作常识来认识和接受,一旦出现与我们深信的常识相悖的新知识时,我们似乎也应该对于既知知识来一个彻底的怀疑与批判。但是限于人们处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因而对很多知识很难有一个怀疑的结果,正如希腊哲学的怀疑论一样,人对于客观世界和客观真理的认识在有限的人的生命里产生了不确定性即怀疑。我们的知识是否正确?我们能否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和客观真理?历史和宗教,我们现在的人没有见证历史真实的“当时”,也没有亲历宗教中的事件和时间,所以如果从怀疑的角度要证实这种真实性很难。生活中人们一般不会用这种怀疑论的眼光来看待所有的知识常识,不过有时候对于某些方面我觉得我们还是要有这样的怀疑的思想的,虽然怀疑论否认了物质世界和客观真理的可认识性,但是也正是因

为有着怀疑的精神,人类的知识才能不断的进步和创新。电影中关于心理承受能力方面比较突出的集中表现在两点:女宗教徒对于John关于基督教的讲述的愤慨;人类学家强制John承认所讲的关于洞穴人的事纯粹是个人杜撰以及在得知John是他的亲生父亲之后暴毙。在众人对John讲述的自己是个14000多岁的洞穴人及经历的事的反应上也有这方面的表现,但是与Edith和Will两人的反应对比来看,那种冲突感并没有那么明显。Edith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人士,在听到John说自己是耶稣以及对于基督教历史的一些“异端说”后,她没有办法推翻这些异端说,又不愿意接受与自己深信的信仰相悖的基督教史,所以在内心就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自欺的愤慨希望John自己承认所说是假的,以达到自己内心一种心安理得的坦荡。我觉得她应该是接受不了自己所信仰的原来只是别人杜撰出来的并不真实的东西。一生的信仰轰然倒塌,这点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讲都应是很大的打击,对一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Will是一个心理学家,在对内心的体验机制和意义审查方面应该比别的几个人更熟悉更严格点,对于个人心理承受能力的感知程度也会比别的人深刻些,因此在电影中也是他最先表现出那种强烈的抵制情绪,在对John进行了一些提问后拒绝接受所谓长生的故事要求John承认所讲都是虚构,也正是因为他的心理学的专业背景以及心理医生的职业背景才导致他最后暴毙,当然年纪大也是一个重要的诱因。人的心理承受能力都有一个极限,尽管各人的极限不一样,但是当超越了那个极限时都会在情感和心理上产生一种很强烈的冲突,那种感觉很不舒服。

其实我个人也挺好奇John对于活着的意义有什么看法,像他这样一个活了14000多年的人,经历了很多很多,所珍爱的人和事都一一离去,只剩自己一个人孤独的重复着经历和失去,他对于人生对于意义都将是怎样的看法?也许他的内心足够积极和强大,也许足够冷,这里不评判他这个人怎样,单说这么漫长的人生中的意义。电影中并没有讲他活这么长久有什么目标或理想,我是不能理解一个人怎么能够抵挡得了上万年的孤独经历后依然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去爱去生活且没有什么目标就只是单纯地活着。也许是电影的漏洞,也许是他这个人思想足够简单和内心足够强大,总之对于这样的一个人,很多很多的疑惑,关于他的意义也不明白。

第三篇:这个男人来自地球影评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影评

电影改编自科幻作家Jerome Bixby(1923~1998)生前完成的最后一部小说,其科幻作品《It's a Good Life》曾入选“世界100部最受欢迎的科幻短篇”,他还曾参与著名科幻电视剧集《Star Trek》的剧本编写。

影片的节奏和氛围都很舒服,类似于著名的《十二怒汉》,全部情节都发生在一间狭小的客厅之中,全靠人物之间的对话展开,着实需要导演和演员都具备相当的功力。对我来说,其引人入胜的程度丝毫不亚于任何动作大片,虽然人们向John询问的问题之中似乎有2次重复,不过倒也是可以接受的瑕疵,况且整整一下午的对话,发问重复本是可能发生的情况。

这部电影首先给人的感受就是思考。你看完了它,你选择信还是不信?或许这不是选择,不管完全否定还是完全相信,整个开放式的故事带来的思考是非常有趣的。我选择信,这跟我相信上帝的答案是一样的。电影里也有类似的台词,而这在逻辑上也是有漏洞的,但我认为这个答案很简单也很难被推翻:你能否定主人公不是耶稣吗?就像你能否认上帝不存在吗?固然你或许无法证明上帝的存在,但你也无法否认不是。从科学的论战最后转入宗教的探讨,这符合人们的常识:相对来说,宗教能够解决大多数科学无法解释的终极问题。有神论或者无神论,绝大多数人是被动选择的。不管哪种更科学更符合逻辑,它们都只是一种“论”,可不管哪个国家,哪种教育背景。都会对年轻一代灌输某种信仰。这种信仰是大部分人逻辑思维的底线。

影片的高潮无疑来自于John自称是耶稣那段。他对圣经的起源、基督形象的演变,做了让同事们几乎崩溃,确又隐隐认同的解释。用经验主义的话来说,就是,我们可以证明一千只羊、一万只羊、一百万只羊是白色的,但是我们无法证明所有的羊都是白色的。换句话说,就是,可证伪,无法证真。电影据说是根据一本科幻小说改编的。但也许我们应该追寻到更远。整个西方思想史从前苏格拉底开始就有着深刻的怀疑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传统(当然他们还有决定论和可知论的传统),对一切事务抱着某种猜想,继而反驳,最终不断纠错,可能是科学知识能够不断成长的原因,更可能是我们永远心怀畏惧,顺利成长原因。

整部电影都运用同样简单的布局跟背景叙述着不简单的故事。一边看着电影,我一边期待着高潮。我总觉得这是一部悬念电影:告诉了我男人的不寻常,然后引诱我更深入电影观察出他的秘密。然而电影却似乎没有带给我期望中的震撼。我所谓期望中的震撼是指那种视觉上的冲击--似乎好莱坞所有大肆宣传后的电影都会渲染上的视觉冲击。这部电影中并没有类似的效果。

戏中扮演的都是平常人--每个人都代表着一个原型。如偏激的基督徒、稳重诚恳的黑人、滑稽的冷笑话王、冲动的前卫男、以及他带着的好奇女学生。他们代表着那个年代各式各样的人。当然,他们有一个相似之处--每个人都有那么点儿自以为是,也就是骄傲。除了女孩不说,剩下的都是教授,在学术上有着显著的成就。而唯一一位学生,她貌美且于教授同行,比同龄学生明显有着优势,所以就算与众多教授同屋气势也并未落于人后。

由于这群人的自信,他们对于所了解的事情都会有着莫名的执着,也就造成了整部电影围绕着同样的话题反复的问答。从这些问题的角度,发问的态度跟出发点,观众不仅仅在获取谜一样的男人的故事,更在了解屋子中其他人的性格。小小的屋子中有爱慕男人的,有憎恨他的;有的人逐渐相信了他,有的人则紧守着自己原有的信仰。

电影平铺直叙得很理性化,没有丝毫让我感觉到不妥的地方。所有发生的事情都有前因后果:心理学家的指控到后来的转折点。一开始交代了的细节到后来都有解释:如梵高的画、石头做的弓。如果说我喜欢这部电影,那么我的喜欢分着三个阶段。看电影的开始,我喜欢是因为男人离奇的构思紧紧地抓住了我。电影中段,我喜欢是因为它充满悬念,迫使我等待揭秘的时刻。电影末至电影观后,我喜欢是因为虽然结束了我的脑海中仍然深深地刻印着种种新颖的对历史及科学的推断。我感觉各式各样的思想就像电车一样一辆紧接着一辆奔驰在脑海里,狂野的想象源源不绝,就这样过了一夜。

第四篇:这个男人来自地球观后感

其实在这次看之前就已经看过一次这个电影了,当时一个校选课的老师推荐的,回来就看了,第一遍看完的时候就感觉挺又启发意义的,然后课堂上看的这次是第二次看,觉得多看一次感受也会多一点。关于这部电影,在电影制作什么上没有什么观点,内容上个人觉得有挺多值得我们去深思的,如:知识的可靠性即怀疑与科学、当所学所知的东西被颠覆时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人生的意义等。下面分别来讨论这三个方面。

一、知识的可靠性

电影中主人公John讲述的关于宗教的部分颠覆了人们关于基督教的一般传统认识,抛开宗教方面的东西不讲,这里单纯来讲我们所熟知的知识常识等的可靠性。一般情况下人们对于外界的认识都很容易受经验所左右,对于在我们之前就已经存在的和已经被科学权威证明了的知识很难有像电影中这样突破性的认识。关于在我们之前就已经存在的知识我们都只是把它当做常识来认识和接受,一旦出现与我们深信的常识相悖的新知识时,我们似乎也应该对于既知知识来一个彻底的怀疑与批判。但是限于人们处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因而对很多知识很难有一个怀疑的结果,正如希腊哲学的怀疑论一样,人对于客观世界和客观真理的认识在有限的人的生命里产生了不确定性即怀疑。我们的知识是否正确?我们能否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和客观真理?历史和宗教,我们现在的人没有见证历史真实的的“当时”,也没有亲历宗教中的事件和时间,所以如果从怀疑的角度要证实这种真实性很难。生活中人们一般不会用这种怀疑论的眼光来看待所有的知识常识,不过有时候对于某些方面我觉得我们还是要有这样的怀疑的思想的,虽然怀疑论否认了物质世界和客观真理的可认识性,但是也正是因为有着怀疑的精神,人类的知识才能不断的进步和创新。

二、心理承受力

电影中关于心理承受能力方面比较突出的集中表现在两点:Edith对于Jhon关于基督教的讲述的愤慨;Will强制Jhon承认所讲的关于洞穴人的事纯粹是个人杜撰以及在得知Jhon是他的亲生父亲之后暴毙。在众人对Jhon讲述的自己是个14000多岁的洞穴人及经历的事的反应上也有这方面的表现,但是与Edith和Will两人的反应对比来看,那种冲突感并没有那么明显。Edith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人士,在听到Jhon说自己是耶稣以及对于基督教历史的一些“异端说”后,她没有办法推翻这些异端说,又不愿意接受与自己深信的信仰相悖的基督教史,所以在内心就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自欺的愤慨希望Jhon自己承认所说是假的,以达到自己内心一种心安理得的坦荡。我觉得她应该是接受不了自己所信仰的原来只是别人杜撰出来的并不真实的东西。一生的信仰轰然倒塌,这点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讲都应是很大的打击,对一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Will是一个心理学家,在对内心的体验机制和意义审查方面应该比别的几个人更熟悉更严格点,对于个人心理承受能力的感知程度也会比别的人深刻些,因此在电影中也是他最先表现出那种强烈的抵制情绪,在对Jhon进行了一些提问后拒绝接受所谓长生的故事要求Jhon承认所讲都是虚构,也正是因为他的心理学的专业背景以及心理医生的职业背景才导致他最后暴毙,当然年纪大也是一个重要的诱因。人的心理承受能力都有一个极限,尽管各人的极限不一样,但是当超越了那个极限时都会在情感和心理上产生一种很强烈的冲突,那种感觉很不舒服。

三、关于人生的意义

其实我个人也挺好奇Jhon对于活着的意义有什么看法,像他这样一个活了14000多年的人,经历了很多很多,所珍爱的人和事都一一离去,只剩自己一个人孤独的重复着经历和失去,他对于人生对于意义都将是怎样的看法?也许他的内心足够积极和强大,也许足够冷,这里不评判他这个人怎样,单说这么漫长的人生中的意义。电影中并没有讲他活这么长久有什么目标或理想,我是不能理解一个人怎么能够抵挡得了上万年的孤独经历后依然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去爱去生活且没有什么目标就只是单纯地活着。也许是电影的漏洞,也许是他这个人思想足够简单和内心足够强大,总之对于这样的一个人,很多很多的疑惑,关于他的意义

也不明白。

总之,这部电影让人思考很多,然后也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与认识,对于人生的意义也比之前认识和思考的更深入,对于个人的成长来说都是很好的。

第五篇:《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读后感

《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读后感

还没翻开书本阅读,不过第一眼看到这个书名,我就产生了很强的好奇心和阅读欲望,如何解读这个新颖的书名,我欲一探究竟。我得知这是一套系列书,陆续出版的似乎还有恋爱篇,性爱片和健康篇,我今天花了一下午的时间将第一本书看完了,味道还不错,我更想看看之后的恋爱篇,因为我觉得恋爱篇会离我更近些。

还没读时,同学说书中讲的是关于婚后双方情感生活的,我通读了一遍,其实不然,不管是还未恋爱的,正在恋爱中的还是已步入婚后生活的人们,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不少的感悟,两性情感是每个人或早或晚都要经历并且经营维护的。

书中的有些感情经历和心路思绪现在我还是无法理解,有些女性的心理我可以根据自己的心理和现有的阅历来理解,但也有无法理解的女性思维。男性的心理思维这方面我接触不多,他们的想法倒真像是火星人的想法,无法了解,新鲜而等待我们女性去深入了解。这都是性别,年龄,社会背景等不同因素造成的。所以作者的一些对女性即男性心理及思维的解读我现在无法完全赞同,我只是试着去了解,去认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慨就是男人和女人的心理和思维思维模式是如此的不同,甚至有些方面完全是背道而驰的,而在这种巨大的差异的基础上要寻求彼此协调和相互交融这无疑可以说是一门深奥的艺术,这不禁令我感叹造物主的伟大。

从我自身而言,我具备书中所言的金星女性的很多心理特点,这是一种共鸣,比方说我一直认同自己是典型的情感动物,特别注重情感,性格偏于内向,不善于表达内心的情感,但其实内心情绪已是波涛汹涌,只是一直在压抑自己的情感,因为我太在意他人的所思所想,太小心翼翼。对他人的言行举止有时过于敏感,比如说:我有时可以很快地洞悉他人的真实想法,但有时很可能是神经过敏,自己揣测而已,这或许是女人特有的第六感,我有时很惊异于它的精准性。我常常会因为别人不经意说的一句话或不经意间做出的的举动觉得自己很受伤,或者就是一种不被认可,不被重视和关爱的感觉。但还好,对于这种小女人的心理我一直有理性的告诫,劝诫自己要放宽心,要学会包容和理解,从好的方面去思考问题,淡化这种偏狭的心理。我认为我真的可以做到,对一些人我可以少些计较和猜虑,不管是对同性人群还是异性。

读这本书时,我站在书中女性的一边思考对于书中讲述的男女间的交往,我会跟倾向于哪种状况,事实上,我也许会和那些女性一样做出错误的解读,判断,并做出错误的行为。因为女人来自金星,男人来自火星。我如果不看这本书,也许将来和另一半相处时,真的就无法避免其中的一些状况。所以,我越来越意识到做一个聪明的女人的重要性,不但要很好的了解自己,更要能很好的理解异性伴侣,只有在充分的了解和做出适当的改变协调后,才能经营好异性双方间的情感,经营好一个家庭,而这些对于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我一直期望的,因为父母的婚姻,情感一直不是很和睦,而这无疑是一种很大的不幸。所以我以后要做一个聪明的女人。

下载这个男人来自地球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这个男人来自地球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读后感

    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读后感(一)陈辉此书被誉为“关于两性情感关系最著名的作品”,作者是约翰·格雷,心理学博士,国际知名人际关系和情感问题研究专家。作者在咨询调查了2500......

    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读后感(精选五篇)

    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 我觉得对于一本书的体会莫过于亲身去实践它,这也是我对于本书的感受。我现在有一个非常非常爱的女朋友,虽然只是在大二,但是我觉得我们就已经在婚姻......

    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摘抄

    1. 男女处理压力的不同方式。男人倾向解决问题和安静思考什么事使他们困扰,女人本能地感到需要谈论让她们困扰的事。压力来时,男人会愈来愈集中注意力和变得孤立;女人则愈来愈......

    来自地球妈妈的一封信(最终定稿)

    来自地球妈妈的一封信5篇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信的经历,对书信很是熟悉吧,书信是一种应用文体,是人们普遍使用的一种交际工具。你知道书信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

    男人宣言读后感

    读后感11/17, 阵雨1. 试想我该处的角色; 不单单只是一个职员, 更该是父母的儿子, 是妻子的丈夫, 孩子的父亲;2. 应给父母更多关心; 他们都老了, 或许只是在等我的一个电话而......

    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的人生哲理

    人家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在两性关系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先知道男女对情感的需求,这是了解自己,了解异性最基本也最重要的一点。男女复杂的情感需求可以概括为对爱的需求:男人女人......

    这个寒假读后感

    这个寒假,我读了一本名叫《鲁滨逊漂流记》的书。 故事中,流落孤岛的鲁滨逊,为了找到合适的住所,在岸上跑了一整天,在一个山岩下找到了一个栖身之所。鲁滨逊在小山下搭了一个帐篷,......

    《这个夏天》读后感(汇编)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这次阅读让你有什么体会呢?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这个夏天》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