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撰写机关公文的功夫在文外
厚积薄发,主要功夫在文外。作为一个称职的秘书,特别是作为一个文字秘书,一定要使自己成为一个通才、全才。没有别的路可供选择,只有把功天放在文外,走厚积薄发这条路。具体讲,就是从两个方面去充实自己:一是理性的充实;二是实践的充实。理性的充实就是读书、学习,广积知识,只有这样才能逐渐使自己成为一个通才、全才。而要想使自己成为一个通才、全才,首先应从“杂家”做起。
对于这一点,毛泽东同志早在《工作方法六十条》中就明确提出,党的干部要学习多方面的知识。后来,胡耀邦同志把这一思想说明得更具体。他曾于1987年在中南海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毕业生的讲话中明确、具体地提议“大家花些功夫,着实读点书:第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恩克斯选集》、《列宁选集》、《毛泽东选集》,还有三中全会以来的重要文件都是马克思主义文件;第二、学一点历史;第三、学一点语文,包括古文,鲁迅的著作,还有诗词;第四、学一点自然科学知识;第五、学一点国际政治;第六、多少懂一点文艺。”在这之后xx同志也曾多次要求干部要加强学习,并且也提出了许多具体要求。这些要求,对于秘书同志成才是尤为重要的。
要从“杂家”作起,毛泽东同志一生为我们这一代人做出了表率。他在少年时期,除认真学习经典之外,常读《三国演义》、《水游》之类的杂书,还有《西游记》、《隋唐嘉话》、《公羊春秋》、《精忠传》、《左传》等。不仅如此,就连《华法经》、《大涅盤经》、《般若波罗多密心经》他都认真去看。'到了老年时代,《资治通鉴》、《随园诗话》、《容斋随笔》更是手不释卷,眼睛看不见了,就请人念给他听。
毛泽东同志把读书做学问比作修筑百丈之台。他说:“百丈之台,其始则一石尔?!由是而二石焉,由是而三石、四石以至于万石焉。学问也然,今日记一事,明日悟一理,积久而成学。高以下基,洪由纤起,在乎人之求之而已。”毛泽东主张积极学习,“一要积微起纤,日积月累,不要眼高手低,好高骛远;二要广汇百家之流,不要囿于一家之言,执于一孔之见;三要梳蓖条理,弃其糟相,取其精华,不要囫囵吞枣,生吞活剥;四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不要一暴十寒,半途而废。”
毛泽东同志的学习、积累实践为我们树立了一块不倒的丰碑。在这块伟大的丰碑下,我们应当学习他老人家的主张、方法和精神。当今社会里,有人认为读书可分为六个层次,三大支柱。也就是人们读书的6种基本追求:追求刺激、休闲、信息、知识、审美和思想。其中知识、审美和思想是三大支柱。这6个层次由低到高,反映着人们不同的文化程度、修养状态和价值取向。作为秘书人员读书,我以为一定要讲究读书的目的和层次。我们可以把读书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消费型,为了眼前实用;另一类是积累型,为了长远和根本性的提高。前3个层次是属于消费型;后3个层次属于积累型。就像一个国家除实用企业外,还得有能源、交通等基础项目建设。只有在积累型读书上下功夫的秘书人员,最终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通才、全才。
从写作的角度看,广取博闻的意义,正如朱光潜先生在他的《文学趣味》一书中所说:“你玩索的作品愈多,种类愈杂,风格愈纷岐,你的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你的鉴别能力也就愈可靠”。所以我们应该在广度涉猎的基础上,侧重读一些文学方面的书籍,如像古代优秀公文中晁错的《论贵粟疏》、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骆宾王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等,还有《古文观止》、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以及明人的《幼学琼林》、《龙文鞭影》,这些书籍既有公文范本,又有丰厚的文学基础内容,且内涵丰富,语言优美。同时,注意多读大报的社论、评论员文章,还有一些好的随笔、札记、散文、杂文之类,如像《人民日报》的“大地”专栏,《文汇报》的“时评点击”,这些文章不但观点新,内容富有时代感,而且语言接近公文的语言,容易掌握,便于运用。总之,作为秘书人员,应该有读大块文章,听百家之言的胸怀和学习精神。这正如国学大师南怀谨在自己客厅里挂的一幅对联所说的志向和抱负。“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现代物理学开端被史学家定为19XX年,就是因为这一年《物理学记事》发表了爱因斯坦的几篇重要论文。爱因斯坦提出了质能互变公式e=mc2。直到1945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才证实了爱氏超前了40年。
1952年,李四光完成了《中国地质学》一书,论证了地壳运动与矿产分布的规律,提出了“构造体系”这一地质力学新概念。当时只发行了XX册,但地质队员在这本书的理论指导下,于XX年后相继发现了大庆、胜利、大港等油田,使中国甩掉了贫油国的帽子。
1852年,斯陀夫人写了《汤姆叔叔的小屋》,导致了美国南北战争的爆发。林肯说是一个小妇人引发了一场解放黑奴的大革命。
当然,我们的作品不能有这样的奢望,但我们的作品在伟大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的精神鼓舞下,能取得属于自己个性的新的创造,服务于自己的机关工作,服务于建设小康社会总还是有现实意义和作用的吧。这种思想就是精品思想。
精品要靠精益求精来打造。作为练笔,作为写作,就要勤于积累材料。材料是写作的基础。茅盾先生说,搜集材料,要像“奸商”一样,那里有“货”,就要闻而动,有的拿起来敲一敲,有的拿起来在太阳光下照一照,凡是有用的,全都屯积起来,屯积奇居。同时,还要根据文章主题的需要谋篇布局,或列提纲,或打腹稿,处理好开头与结尾,层次与段落,过渡与照应。当然还有公文的语言问题。这些问题都考虑好了,安排精当了,才能更好地突出主题。
所有这些写作准备,都要在动笔之前去做,凡是经典作家,大文章家都把一次次写作的主要精力放在动笔之前去进行。法国作家福楼拜说:“我用心想好,为了写好”。我国古代的文章家也有同样的论述,他们主张“袖手于前,始能疾书于后”。所以说,有经验的秘书人员,在起草每一份文件或撰写属于张扬自己个性的文章时,总是准备的时间长,动笔的时间短。相反,那些没有写作经验的人,总是与之相反。其结果,欲速则不达。
动笔前的准备是一个多方面的过程,要围绕写作主题,凡是涉及到的理论观点,方针政策,业务知识,材料取舍,篇章结构,领导意图都要认真想好。想,是想事,而不是只言片语。只要把事情想清楚了,把事物的内部联系想清楚了,思路就顺了。这时,再动笔就会左右逢源,得心应手,甚至那些好言妙语也就随之而来。
我们单位有那么一个秘书,平时很注意研究、学习写作方面的知识和方法,同时,也注意把自己的秘书业务同平时练笔结合起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他任职的秘书工作中,不但承担了政协机关大量的材料工作,而且曾为人大、政府10多位领导同志撰写过各种题材的文章。《人民日报》“大地”编辑部、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编辑出版的论文集和甘肃省优秀论文汇编中都收录有他本人的文章,而且多数是他平时的练笔之作。他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把机关公文撰写与练笔有机地结合起来,用他本人的话说,就是本职工作是主体,利用完成主体工作后的“边角废料”去练笔。记得在去皋兰山调查社情民意时,他发现山顶上有一个奶牛厂,在别人眼里,这里牛粪满地,臭不可闻,但在他的笔下却写出了题为《皋兰山上奶飘香》的文章。在一次回族杂居区调查杂居区落实政策期间,他了解到一个村子里家家户户都有外出拉牛面的人员的情况后,便以一家人家院里有一棵正在开花的杏树为背景写了一篇题为《一枝红杏出墙来》的纪实文章。类似这样的文章都是他在利用所谓的边角废料写成的。
我们平常看到他练笔的作品,在省内外的许多报刊上被登载出来,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这说明,有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
(作者单位:甘肃省秘书学会)
第二篇:作文功夫在文外
作文功夫在文外
美国画家安德鲁·韦思曾创作过一幅画,画正面是一座大房子,房后面是一棵悬铃木。安德鲁开始作这幅画时,有人碰巧去拜访他,看见画家正在用心勾勒粗壮的树干和露出地面的盘根错节的根部。这人再次去拜访时,画家刚好画到悬铃木的树顶。这人第三次去拜访的时候,出现在他面前的是一幅精细逼真的风景画,只见画中一座雄伟的房子,悬铃木的树冠从房顶后探出些许,而之前安德鲁用心绘就的根部和树干均示出现在画中。这名访客大感奇怪,问安德鲁:“怎么回事,为什么只有树冠,树的其余部分呢?”画家说:“我需要的是树的顶部,不是树干和树根。”
“那你当初为什么费神画那些树干和树根呢?”
安德鲁回答说:“事先把树干和树根画出来,这样树才能立得稳,立得挺拔,树冠的神韵才能出来。画树干和树根属于画外功夫,在我的创作中不可或缺。
……
画家只有做足画外功夫才能在创作中体现出神韵,生活中的许多事情也是这样。比如学生的写作。如果说我们的学生在在考场上能写出一篇篇优秀的文章,那么这些优秀文章的产生应归功于他们平时的刻苦勤奋的读写训练。
1、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腹有诗书气自华。”读是写的基础。读为写提供了写作素材,读丰富了人的头脑,读帮助我们认知事物,感受世界,品味人生。读是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的重要手段。作家秦牧说:“一个作家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间接仓库,装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语言的仓库。有了这三种,写起来就比较容易。”他说的第二个仓库中的材料就要通过读来解决。书籍是我们的精神食粮,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以间接的方式帮助我们触摸生活,认识生活。
作家叶文玲把书籍比作是自已的“长生果”。她从小酷爱读书,读了许多书,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她在初中二年级时有一篇题为《夫妻间的小**》的800字的小小说被刊登发表了,后来她十分恳切坚定地说:“我深深地明白,假如不是读过几百部真正的小说,我决不能写出那800个字。”可见读书对写作的重要性。
2、看。这个看是指平时对生活的细心观察。正如上文秦牧所说,写作的仓库还有一个是直接材料的仓库,那就是生活素材。学生平日做有心人,做细心人,对身边的事物要有一个敏锐的洞察力,不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我行我素,冷眼看世界。要时刻注意身边的一切变化,收集信息,积累素材。
3、思。对收集进大脑的信息要有一个“加工”的过程,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正确认知,悉心感悟。要学会用心看世界,不要对任何事物都无动于衷,不闻不问。善于思考的人,在思想上,人格上,对事物的认识水平上,总能不断取得进步;不善于思考的人或不思考的人,他们对周围世界几乎没有什么主动性的感知,更别提什么进步了,这样的学生要么写不出作文,要么写出的作文不过是呀呀学语,人云亦云,毫无个性和新意可言。
4、练。是指平时较为刻苦的写作训练。写作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实践活动。如想写好作文,平日的练写是非常关键的。正如一个人若想学游泳,如只是整天待在岸上学习如何如何游,而不亲自下水一游的话,那么这个人一辈子也学不会游泳。读是基础,练才是写好作文的关键。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平日只有做足这些“文外之功”,在关键时刻才能“厚积薄发”,写出个性鲜明,独到新颖,文质兼美的好文章。转贴]掌握别人心理14招!
一、了解人和人性
提高人际交往和掌握成功的人际关系技巧的第一步是:正确地了解人和人的本性。
了解人和人性可简单概括为——“按照人们的本质去认同他们”,“设身处地认同人们”,而不要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别人,更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人首先是对自己感兴趣,而不是对你感兴趣!换句话说——一个人关注自己胜过关注你一万倍。认识到“人们首先关心的是自己而不是你”这一点,是生活的关键所在。
二、如何巧妙地与别人交谈
当你与人交谈时,请选择他们最感兴趣的话题。他们最感兴趣的话题是什么呢?是他们自己!把这几个词从你的词典中剔除出去——“我,我自己,我的”。用另一个词,一个人类语言中最有力的词来代替它――“您”。你是否对谈话感兴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听众是否对谈话感兴趣。当你与人谈话时,请谈论对方,并且引导对方谈论他们自己。这样你就可以成为一名最受欢迎的谈话伙伴。
三、如何巧妙地令别人觉得重要
人类一个最普遍的特性便是——渴望被承认,渴望被了解。你愿意在人际关系中如鱼得水吗?那么,请尽量使别人意识到自身的重要性。请记住,你越使人觉得自已重要,别人对你的回报就越多。
1.聆听他们
2.赞许和恭维他们
3.尽可能经常地使用他们的姓名和照片
4.在回答他们之前,请稍加停顿
5.使用这些词——“您”和“您的”
6.肯定那些等待见你的人们
7.关注小组中的每一个人
四、如何巧妙地赞同别人
绝对不要忘记任何愚人都可以反对别人,而只有智者和伟人才会赞同——尤其当对方犯错误时!“赞同艺术”可概括为以下6点:
1.学会赞同和认可
2.当你赞同别人时,请说出来 3.当你不赞同时,千万不要告诉他们,除非万不得已
4.当你犯错时,要勇于承认
5.避免与人争论
6.正确处理冲突
赞同艺术的根源在于——
1.人们喜欢赞同他们的人。
2.人们不喜欢反对他们的人。
3.人们不喜欢被反对。
五、如何巧妙地聆听别人
聆听越多,你就会变得越聪明,就会被更多的人喜爱,就会成为更好的谈话伙伴。当然,成为一名好的听众,并非一件容易的事,这里我有5点建议可供参考:
1.注视说话人
2.靠近说话者,专心致志地听
3.提问
4.不要打断说话者的话题
5.使用说话者的人称——“您”和“您的”
六、如何巧妙地影响别人
促使人们按照你的意愿去做事情的第一步,是找出促使他们这样做的原因(即他们想要什么)。和别人说他们想听的东西,他们就会感动。你只需简单地向他们说明,只要做了你要求他们做的事情之后,他们便可以获得他们想要的东西。“了解人们所想”的方法是:多询问,多观察,多聆听,再加上自己的不懈努力。
七、如何巧妙地说服别人
当你说一些有利于自己的事情时,人们通常会怀疑你和你所说的话,这是人的本能的一种表现。更好的方式就是:不要直接阐述,而是引用他人的话,让别人来替你说话,即使那些人并不在现场。因此,要通过第三者的嘴去讲话。
八、如何巧妙地使别人做决定
1.告诉人们为何要同意你。告诉人们,按照你所说的去做他们便会受益,而不是你自己受益。
2.问只能用“对”来回答的问题。但是,应注意,要恰当地问这些“对”的问题。也就是说,当你问此类问题时,应点头示意,并以“您”来开始你的问题。
3.让人们在两个“好”中选择其一。这个技巧是让他们在你的两个“可以”中选择一个。
4.期待人们对你说“好”,并让他们知道,你期待他们做出肯定的回答
九、如何巧妙地调动别人的情绪
1.记住,任何一个交往最初的一瞬间往往决定了整个交往过程的基调。
2.接着,运用人类行为的第二基本规律——人们总是对他人的反应带强烈的群体性
因此,在最开始,你双眼接触的瞬间,在你开口说话之前,在你打破沉默之前,请露出你亲切的笑容。人们总不能意识到,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回报。别忘了,从现在开始,请露出你的笑容,就像专业演员模特那样,并且对自己说——“笑一下!”
十、如何巧妙地赞美别人
慷慨些,去赞扬别人吧!先找到一些值得赞扬的人和事,然后赞扬他们。
1.要真诚
2.赞扬行为本身,而不要赞扬人
赞扬一定要具体——要有的放矢。快乐方程式——养成每天赞扬三个不同的人的习惯。你会感到,这么做后,你自己是多么开心!当你看到这么做给别人带来幸福、快乐和感激时,你自己也会因此而感到幸福。
十一、如何巧妙地批评别人
1.批评必须在单独相处时提出
2.批评前必须略微地给予赞扬或恭维
3.批语时,不要针对人,批评某种行为,而不要批评某个人
4.提供答案
5.请求合作,而不是命令
6.一次犯错,一次批评
7.以友好的方式结束批评
十二、如何巧妙地感谢别人
仅仅在自己心里感激、赞赏别人是远远不够的,应把你的这种感激、赞赏的感情向值得你感激的人表达出来。
1.态度要真诚
2.清晰、自然地表达
3.注视着你感激的对方
4.致谢时说出对方的名字
5.尽力地致谢
十三、如何巧妙地给别人留下良好印象
如果想美丽,就自己先要美丽起来。如果你想让别人赞赏你、钦佩你、敬重你,你就必须让人感到,你是值得获此荣誉的。为你自己而骄傲吧(但不要自负!)为你自身,为你的职业,为你的工作环境而骄傲;不要为你现在的处境和不足之处而自卑。你就是你自己——要尊重自己,要为自己感到骄傲。
1.真诚
2.要热情
3.不必过分急躁
4.不要通过贬低别人抬高自己
5.不要打击任何人、任何事
十四.如何巧妙地发言
1.明白你所说的内容
2.说完该说的,就停止
3.说话时,请注视着听众
4.谈论一些听众感兴趣的话题
5.不要试图演讲
第三篇:有感于“功夫在诗外”
有感于“功夫在诗外”
【摘 要】多少年来,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在教师们的课堂里,数学一直与定理、法则、记忆、运算、冷峻、机械等联系在一起。而在数学大师们的课堂里,数学却与五彩斑斓,鲜活亮丽,生动活泼,个性张扬挂上钩。这不得不让人想到一句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那数学教师的功夫到底有哪些呢?
【关键词】数学大师 教师 功夫在诗外
一、背景概述
前不久,在一篇杂志上看到一篇论文,题为“功夫在诗外”。初看,有点像语文,细细品读,深有感触。
“功夫在诗外”原是宋朝大诗人陆游在逝世前一年,给他的一个儿子传授写诗的经验时写的一首诗中的一句,诗的大意说:他初做诗时,只知道在辞藻、技巧、形式上下功夫,到中年才领悟到这种做法不对,诗应该注重内容、意境,应该反映人民的要求和喜欢哀乐,即做诗要到生活中广泛涉猎,开阔眼界,诗人如此,老师亦应如此。
二、教学叙事
虽不常在外听课,但也有幸领略了吴正宪老师的风采,他们那鲜活的教学理念,灵动生成的课堂教学,真诚智慧的师生对话,每每回味,久留馨香。现采摘一段数学大师的“诗外功夫”,与大家共享。
片段一:
10是何许人也
――吴正宪老师“平均数”
平均数求出来后,讨论问题并没有就此停止,吴老师以甲队的平均数“10”为例追问。
师:这10是何许人也?是推拍的数量呢?
生:甲组的队员拍的数。
师:(走到拍6个球的同学前面)“你拍10个球吗?”
生:不是。
师:那怎么会“变成”10个呢?你们是怎么理解均数10的?
生1:你(指吴老师)拍15个,拍多的5个给我4个,给他1个,这样大家就都10个了。
生2:平均数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数,它是比最小的数大一些,比最大的数小一些,在它们中间。
师(表扬)你们的意思是说:“要把多的给少的,这样就――(生接)平均了。
师:所以10个这个数是9、6、10、15这一组数的平均数。
感悟:
“10是何许人也,是谁拍的数?”多不平常的一句话呀,它勾起了平均数与原始数据之间的不同,隐约道出平均数的实质,接着,她又因势利导地让大家把平均数与原始数据一一比较,它既不是第一个人的拍球数,也不是第四个人的拍球数,它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数,而是一个代表了这四个拍球人的总体水平的数。让学生从心底体验到平均数的统计意义。这比起说公式、套公式、要有效得多,深刻得多。
至此,我才发现,数学,原来可以如此美丽。
相比之下,我们的课堂却缺少许多东西。
片段二:
不对,是8844.43米
在“千米和米”的练习中,老师出示了一组判断题
1.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长约6200米。
2.小明身高120米。
3.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高约8848米。
学生在顺利解答了前2题后,进入第3题,教师有意考考学生的课外知识。
师:除了知道它是世界最高峰外,你还了解它的哪些知识?
生1:在我们国家内。
生2:它山上的冰很厚。
生3:它高约8848米。
这时,一个小男孩似乎想到了什么,匆忙翻起了抽屉,找出了一本厚厚的书。当班里的同学都认同的时候,他把手举得高高的,“不对,不对,应该是8844.43米!”怕老师不相信,他抱着自己的书,一溜烟地跑了上去,“你看,书上写着呢”。
老师一阵尴尬,只得说让他课后去查一查。
反思:
常听老师抱怨:现在的学生难教。言外之意:以前的学生好教。是呀,以前的学生,老师讲什么他们听什么。而现在,学生接触的东西多,知识面也广,有些知识比老师还懂。“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在注重数学知识的传递和数学技能训练的同时,也应清晰地意识到,作为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数学,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后,“凝聚”并积淀下了一代代人创造和智慧的结晶,我们有理由向学生展现数学的神奇魅力,引领学生通过学习感受数学的博大与精深,领略人类的智慧与文明。
三、知点天文地理
作为数学教师,他的功底究竟在哪?且看名师们的潇洒自如,幽默智慧。如果没有对真理的崇尚,对科学的探求,对知识的向往,对文化的热爱,那是做不到的。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数学老师也应该懂点数学以外的东西。看书,读报,勤阅杂志,“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就不会拿已经停止使用的“8848米”再“捣老古”了。
这是一种理念,一种“与时俱进”的理念,也是我们每个数学教师应当有的一种理念。
四、拘小节,显大节
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美,语文凸显人文之症状,音乐凸显节奏之美,绘画凸显意境之美……而我们的数学课,则闪烁着“理性之美”。数学学科的特性决定了数学语言的严谨性、准确性,不容置疑,在教学中,我们数学老师应该拘小节,尤其是在语言的锤炼上,无论是抽象性的语言,还是直观性的语言;无论是文字、符号,还是图形。但同时,也应该有幽默、激情、愉悦。如在吴老师的课堂中,既有“平均数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数,它比最小的数大一些,比最大的数小一些”的理性之言,又有“10是何许人也”的幽默之语。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这比起记公式,套公式有效得多,深刻得多。
古人云:胸有诗书气自华。对于我们的课堂来说,只要心中有学生,只要心中有诗书,诗外有功夫。那么,我们的课堂将会是一个五彩斑澜,鲜活亮丽,生动活泼,个性张扬的课堂。
【参考文献】
【1】齐兼,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2】曾垂超.小学教学改革与实验,2006(2)
【3】方运加.中小学数学?小学版.中小学数学杂志社,2007(1-2)
第四篇:功夫在诗外情感美文
箭头代表指定日、太阳代表平日、月亮代表夜晚、3和7等数字代表次数;黄色代表阳光、紫色代表夜晚、蓝色代表规范、绿色代表亲和、红色代表欢乐……当这套匠心独具、创意独特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门票,惊艳呈现于公众眼前时,门票的设计者——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教师闵洁,也便随之被世人所熟识。
2009年3月的一个黄昏,在校领导的鼓励下,闵洁决定参与设计世博会门票这一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很少对各种设计赛事在意,但她对这个工作表现出莫大的兴致。工作到午夜,因拿出的两套方案均不满意,一度让闵洁思路陷入停滞,便起身踱步到窗前。窗外灯火辉煌,一点点、一条条、一块块,五颜六色,变化万端,把夜上海勾勒得比白天更加美丽、生动,成了光与影的海洋。
“这些闪烁的点状、块状图案,不仅代表了高科技和新技术,也体现着现代生活的节奏,而图案的跳动闪烁刚好展现了城市生活的繁华。我正好可以通过圆、点这些抽象元素,把城市的概念融入设计中,来表现信息社会和数码时代的特征,点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上海世博会主题……”
趴在窗前托腮凝视的闵洁越联想越起劲,大脑皮层渐渐进入高度兴奋状态。正是这灵感一闪念,成就了闵洁这套别具一格、巧夺天工的世博会门票。
其实门票上的箭头,起初是一个手指。专家在评审时指出,部分国家和地区可能对这一手势有不同理解,让闵洁好好修改。中午回到家,闵洁一边做菜一边绞尽脑汁地思考解决的途径,结果一盘土豆丝炒得水准尽失。
丈夫打趣地在餐桌前逗孩子:“妈妈这土豆丝切得像个大箭头一样。”“箭头?”闵洁一拍脑门,顾不上吃饭,就打开电脑,将设计方案中的手指变成了箭头。这样,就不会产生歧义,世界范围内都适用。几轮排选,闵洁的设计方案脱颖而出,最终被正式拍定。
闵洁的两次灵感乍现,其实正是来自于她多年来自我内存的积累。
1998年7月,闵洁大学毕业,在外企就职。凭借蓝天白云的抽纸盒设计,她很快被提拔为设计部主管,一年后又被点名担任艺术总监。然而事业如日中天的闵洁,竟出人意料地辞职,决意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那方天空。
她选择了旅游,先后去了亚洲、非洲和欧洲的众多国家。不过,和一般旅游者不同的是,无论何时何地,她都带着那台索尼相机。每一个有特点和创意的地方,都被她“咔嚓”一声定格,将那些她认为“当时用不上,以后肯定用得上”的宝贝,收纳囊中。
饱览古今中外著名设计的闵洁渐渐顿悟:世界上很多事物其实是相通的。要想成为一个好的设计师,不露痕迹的设计才是好的设计。要创造出惊人设计,必须向世界大师请教。
凭借自己的才华,她又被英国伯明翰设计艺术学院有名的设计管理专业破格录取,开始在英国深造学习。硕士毕业、在设计界已达相当深度的闵洁,敏锐地察觉到中国创意产业与国外的巨大差距。于是闵洁便怀揣着推动中国由“Made
inChina”(中国制造)向“DesigninChina”(中国设计)转型的理想,选择了回家,培养本土设计师。
可见,闵洁设计世博会门票的巨大成功,绝非仅是灵感的一闪念。如果没有她持续不断的学习深造、日积月累,那“美丽的夜景”、“硕大的土豆条”也便不会激发出所谓的灵感,让她设计出如此兼具中国特征与国际水准的世博会门票。从某种意义上说,闵洁呈现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套精美的世博会门票,更是一个“功夫在诗外、灵感靠积累”的朴素道理。
第五篇:机关公文
关于机关公文写作的若干问题
(2014年9月)
省委政研室(省改革办)张忠诚
很高兴与同志们交流机关公文写作问题。本人在省委政研室工作已满十年,人们常用‚板凳须坐十年冷‛来鞭策有志文人。作为一名职业文字匠,不敢奢谈文学建树,孤灯清影之下的感悟感慨倒有些许。在党政机关无论扮演何种角色,班子成员也好,中层干部也好,普通办事员也罢,8小时内外与各类公文打交道是司空见惯,公文的重要性无需多言。个人观察,一句话:一般人不愿意搞文字,但搞好了文字肯定不一般。同志们都受过高等教育,都具备理论功底,所以,今天我侧重从实用性、操作性层面,就机关公文写作的一般规律与技巧,漫谈一些个人未必成熟的体会与见解。我想谈三个大问题:
一、机关公文的主要类型
根据不同的标准,机关公文有不同的分类。通常的分类是以机关之间的隶属关系为标准,将其分为上行文、平行文和下行文三类。上行文是指下级向上级报送的公文,主要包括请示、报告(工作报告、专题报告、调研报告等)、汇报、简报等文体;平行文是指不存在隶属关系的机关之间的公
文,主要包括函、倡议书、建议书等文体。下行文是指上级对下级发送的公文,主要包括包括决定、通知、通告、通报、会议纪要、领导讲话等文体。这种依隶属关系的公文分类,建议在座各位务必明确,主要是防止在公文写作过程中,发生格式错误和语气不妥;防止公文传送过程中发生误投错发现象,以至于闹出笑话。各类公文的排版格式,中办、国办都有明确的规定和相应软件,以下我主要谈公文的写作格式与技巧。
二、几种常用公文的写作技巧
据我观察和体会,党政机关的常用公文主要有领导讲话、调研报告、工作总结(汇报)、请示这四类。下面,我重点就这四种文体的写作技巧问题分别阐述。
(一)领导讲话。我们都知道,尽管中央三令五申整治文山会海,但是,就当前中国特殊的领导体制和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来看,开会仍然是各级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和管理活动的主要手段。要开会领导就要讲话,领导要讲话就需要讲话稿。如何写出高质量的讲话稿,我谈三个要点:
1、把握领导意图。起草讲话稿的前提是把握领导意图或会议主题,否则很可能牛头不对马嘴。但是很多时候,领导事先并无明确意见,往往讲得比较原则,有时只有只言片语,零星的观点、零星的想法。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从技术层面上讲,如果时间允许,尽可能当面口头向领导请示讲
话要点;如果没有当面请示机会,最好拟个提纲送给领导先行探路。从长期实践层面上讲,可从四个方面着手:
一是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和当时面临的形势任务中去把握。无论是贯彻上级精神的会议还是本单位的工作会议,或某项专题会议,领导讲话都离不开特定时期的工作重点和当时面临的形势任务,这是把握领导讲话意图的宏观出发点。
二是从领导层的活动意向和动态中去把握。领导的活动是领导意图的具体体现形式,了解领导活动动态,有助于加深对领导意图的理解,同时有利于把领导意图具体化。
三是从领导近期的‚关注点‛亦即热点问题,以及他的新思路、新看法中去把握。要掌握领导日常谈论的主要思路和观点,并对其连贯思索,反复琢磨,力求吃透。在此基础上,注意将领导的授意与平时的观点联系起来,把领导还未想清楚、说明白的问题弄清楚,把领导暂尚未谈到、且又比较重要的问题补充进来,并根据上级精神与本地实际,加以充实和完善,使领导的思想观点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
四是从领导过去的一些报告和讲话中去把握。这样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领导同志的观点和主张,以及这些观点和主张形成的全过程,从而准确把握领导的思想脉络,为全面体现领导意图奠定良好基础。
2、精心谋篇布局。布局谋篇说白了就是拟定一个好的
提纲。写讲话稿和自己写文章不一样。写文章可以边想边写,边写边想。写讲话稿不行,应当先有提纲。这是因为,第一,讲话的不是你,而是领导,而且领导不是代表个人,常常是代表一个集体去讲话,先有一个提纲,经领导审定或经集体讨论后再写,就可以少走弯路。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必须‚产销‛见面。提纲完成后,应当送主讲领导审阅,重要会议的报告提纲,还应当送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领导同意了再动手。不经过这个程序,不要贸然动笔,否则会白辛苦;第二,讲话稿常常不是一个人完成,而是有几个人共同起草,有一个提纲,便于分头操作。就像造汽车,谁负责发动机,谁负责仪表盘,谁负责轮胎,而且是什么规格,事先定好,到时候就好组装。提纲搞好了,思路搞顺了,起草任务可以说完成了一半,至少三分之一。
提纲怎么拟?首先要确定主题,主题是贯穿全篇的中心思想,是全篇的纲。一般来说,会议的主题也就是讲话的主题,我们在一些领导讲话中常常看到这样的话:这次会议的主题是……,这次会议的任务是……,这就是会议和讲话的主题。当一个会议有几个领导讲话时,虽然大家都是围绕这个总主题,但每个人讲的侧重点可能会有所不同。如召开新农村建设的会议,主要领导的主题报告全面讲新农村建设问题,其他领导可能会讲某一个侧面,如农业产业化、农村劳动力转移等。但不管讲什么,主题确定了,就要围绕主题展
开,也就是说要用这条主线将各个部分有机连接起来。
主题确定以后,就要考虑结构。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分几个大部分。到底分几部分写好,最好先听听领导的意见。有的领导在讲话前对自己要讲什么,有明确的意见。这种情况下,确定提纲比较容易,按他的意见写就是了。在拟定提纲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层次要分明。每一部分讲什么要很清晰,不要前后打搅。尤其是任务和措施部分要注意,不要前面讲了后面又讲。
二是逻辑要严密。斯大林称赞列宁的演说有一种‚不可战胜的逻辑力量‛,‚这种逻辑力量能够紧紧地抓住听众,一步一步地感动听众,然后就把听众俘虏得一个不剩。‛毛泽东同志说过‚写文章要讲逻辑。就是要注意整篇文章,整篇讲话的结构,开头、中间、结尾要有一种关系,要有一种内部的联系,不要互相冲突。‛所谓逻辑要严密,就是大部分之间以及一个大部分内部层次与层次、段落与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要很清楚,是并列结构、递进结构还是复合结构要一目了然。在一篇讲稿中,三种结构往往是并用并存的。起草讲稿,究竟采用哪种结构,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层与层、段与段之间,还要有必要的过渡句或转折语,显得更加严密。一篇好的讲话稿,在结构上应该做到要素完整、结构严谨、体例统一、承转自然、疏密匀称。
三是重点要突出。每个讲话都要有重点,即使像党代会报告这样内容要求全面的讲话,其实也是有重点的。如我省的十次党代会报告,重点就是五个湖北。
四是体例要统一。一篇工作报告,往往会有几级标题,大大小小的标题加起来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推敲标题,很重要的一点是尽量长短一致,顺写倒叙要统一。同一级标题最好用同样的句式,字数未必强求一样多。如果一篇讲话的同一级标题,有的是一句话,有的是两句话,有的是三句;有的是顺写,有的是倒写;有的是陈述句,有的是祈使句,就会给人以凌乱的感觉。
五是前后要照应。照应是指文稿的内容前后的关照,协调和呼应。照应能帮助人们了解文稿脉络或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又能使文稿结构严谨,浑然一体,是体现文稿逻辑关系、强化主题的重要手段。常见的开头与标题的照应,结尾与开头的照应,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协调照应等。
3、注意语言特色。语言是文章的细胞。文章的主题、结构和材料运用都要用语言表达出来。讲话稿的语言有其特定性,介于书面语言和口头语之间,既要有书面语言的精练、准确、干净,又要有口头语的通俗、生动、易懂。具体说,至少应当做到准确、得当、简练、生动:
一是要准确。准确是对讲话稿用语的第一要求。由于领导讲话具有权威性、指导性、教育性,讲出去大家都会信以
为真,而且还要学习领会、贯彻执行,因此必须准确无误。
(1)观点要准确。‚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观点准确,主要是符合党的方针政策,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符合客观实际情况,经得起检验。同时,也包括对形势的分析和工作的估价是客观的,实事求是的。
(2)事实要准确。一项工作只完成了一部分,就不能说‚基本上完成‛;一项活动只有一部分人参加,就不能说‚普遍参加‛。另外,讲话稿引用的人名、地名、时间、数字都要准确,不能出错。
(3)用词要准确。用词准确,首先是要能准确表达你想要表达的意思,不要词不达意,更不要产生歧义,让人误解。有一个广场的草坪上插着一块牌子,上写‚对于发现践踏草坪者,罚款50元‛,这是典型的词不达意。二是要仔细检查校对,不要出现错别字。2007年上半年党风廉政宣教月俞正声同志的讲话,省纪委提供的初稿中谈到‚进一步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和腐败工作力度‛,掉了一个反字,幸亏我们及时发现。2008年中博会在武汉举办,王岐山副总理出席开幕式,省里要给王副总理汇报工作,汇报稿初稿把王岐山的名字写错了,把山字旁的岐写成了分歧的歧,也是及早发现的。三是要点对标点符号。讲话稿中标点符号的运用,要特别注意逗号、句号的使用。有的同志起草的稿子很长一段话一逗到底,不敢用句号。还要注意分号的使用,一段话里同
一个层面的内容,如果分了几层意思,就要用分号。
(4)引文要准确。尤其是在引用中央文件和马克思经典作家的论述时,一定要准确,该查原文时一定要查原文,不能拍脑袋、凭印象。有一篇领导讲话引用了马克思的一句话:一个实际行动胜过十大纲领。一查原文,应该是‚一步实际行动胜过十打纲领‛。在引用时还要注意全面领会原文,关键、核心的内容不能丢,也就是不能断章取义。比如十八届三中会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两句话千万不能单列。
二是要得当。就是要恰如其分,有分寸感。像屈原的学生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描写美人‚东家之子‛那样:‚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拿捏得恰倒好处。要弄清哪些该讲,哪些不该讲;哪些可以直截了当地讲,哪些只能含蓄地讲;哪些可以展开讲,哪些只能点到为止地讲;哪些可以在公开场合讲,哪些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讲。讲话中的程度副词、语气用词都要拿捏得很准。分寸感最能体现撰稿人水平,不仅是文字功力的体现,也是智慧、经验的体现。具体讲,需要在四个方面特别注意:
(1)对敏感问题分寸的把握。一是对过去经验教训的总结要公正客观。要考虑当时的历史条件、政治背景等,不
能用现在的眼光苛求过去,尤其是后任讲前任主政时期的工作时更要注意。二是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讲话要慎重,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能不能解决、什么时候解决、解决到什么程度,措辞要严密,做不到的事不要轻易许愿,有关政策界限要把握准。三是对政治上敏感或争议较大的问题尽量回避,如果因某种原因非讲不可,一定要认真推敲。
(2)对说理部分分寸的把握。领导讲话时离不开讲大道理,要始终站在比普通人更高的角度,这是必须的。但是要把握好分寸,大要大得恰如其分,高要高得合情合理。不仅要言之成理,还要善于把‚理‛说透,真正做到以理服人。总之,讲道理时不要让人感到尽是大话、空话、套话,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3)对批评与表扬分寸的把握。这是多数讲话要涉及的。领导是‚金口玉言‛,无论是批评还是表扬,都要慎重。讲话稿中涉及到领导对干部进行批评教育的内容时,要把握好语言的轻重和分寸,既能点到痛处,又要尊重对方,把善意贯穿于施教全过程,使人们能为领导的真诚所感动,乐意接受领导的批评。同样,对某单位、某件事的肯定和表扬,也要把握好分寸,不要说过头话。表扬的话说过了头,当事人不自在,其他人听了心里也不舒服,会认为领导太偏爱。不论是批评还是表扬,尽量对事不对人,只讲现象,不点单位和个人的名。
(4)对评价事物分寸的把握。领导讲话,难免要用到‚很‛、‚非常‛、‚巨大‛、‚极大‛、‚尤其‛等副词,如‚工作很差‛、‚损失极大‛或‚工作做得非常好‛、‚取得了巨大成绩‛、‚受到极大鼓舞‛等等。但这些词一定要用的恰如其分。如讲成绩,究竟是取得了一定成绩、出色成绩、很大成绩还是巨大成绩,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三是要简练。简练就是要干净利落,言简意赅。郑板桥诗云:‚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就是主张以最简练的笔墨表现最丰富的内容,如三秋之树,刚劲挺拔,不要有那么多枝枝蔓蔓。我们写文章就是要追求这个简练之美。简练的语言,是写好讲话稿尤其是工作报告的基本功。工作报告要在有限的篇幅里回顾上一年、上五年的工作及取得的经验,没有高度的概括能力是做不到的。在这方面,各级党代会报告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建议同志们有空仔细欣赏琢磨。有人曾问美国第28任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准备一份10分钟的讲稿,得花多少时间?‛他答道:‚两个星期。‛‚那准备一小时的讲稿呢?‛‚一个星期。‛‚如果是两个小时的讲稿呢?‛‚不用准备,马上就可以讲。‛所以,简短不是一味求短,而是深思熟虑、高度概括的结果,是要下苦功夫才能做到的。
四是要生动。讲话稿语言固然要求平实、朴素、沉稳、庄重,但这绝不等于排斥语言的生动和创新;固然不需要像
文学创作那样讲究辞藻华丽、讲究绘声绘色、讲究灵活动感,但也绝不能枯燥无味,如同嚼蜡。要把讲话稿写得生动活泼,可以运用的方法很多,下面我简单介绍几种方法:
一是运用排比、对仗、比喻、借代等修辞方式,增强讲话稿的生动性。使用排比句,可以使文章的节奏感更强,逻辑更严密,层次更清晰,气势更恢宏。讲话稿中排比句的使用很常见,比如工作报告中常常见到连续用的几个坚持、几个必须、几个推进,几个深化、几个切实,等等。对仗的手法在讲话稿中也用的较多。对仗句形式整齐,节奏明快,琅琅上口,易于传颂,有一种均衡美和音乐美。如‚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习近平提出的‚三严三实‛等都很精彩。比喻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如把引进外资和技术比作‚借水行舟、借鸡生蛋、借梯上楼‛,把部门协作比作‚大合唱‛等,就很形象、生动。
二是引用古典诗词、成语典故、民谚俗语、格言警句、寓言故事等,增强讲话稿的生动性。适当引用一些诗词典故,可以使讲话显得典雅睿智,深刻隽永;适当引用一些俗语,可以使讲话形象生动,妙趣横生。毛泽东同志是语言大师。把文章写得生动活泼一些,是毛泽东同志的一贯主张。在《工作方法六十条》中,他强调指出:‚文章和文件都应当具有这样三种性质: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把生动性提到
了一个很高的地位来认识。他还身体力行,为我们写下了大量极其生动的公文范例。在他的讲话和起草的文件中,比喻、借代、衬托、对照、设问、排比、讽喻、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段,都运用得非常精巧、高超,令人叹服,而且还经常援引一些历史和民间流传的成语典故、民谚俗语、格言警句和寓言故事等,用以阐述深刻的政治、哲学和军事道理。据统计,在《毛泽东选集》1—4卷中,所用各类典故达近千条之多。如他在党的七大闭幕词中,匠心独运,讲了一个愚公移山的故事,号召全国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两座大山,形象而生动,好记又好懂,易于理解和执行。
三是运用一些亦庄亦谑、幽默风趣的语言,增强讲话稿的生动性。李瑞环同志的讲话是非常生动的。他的讲话不仅言之有物、深刻隽永,而且亦庄亦谑,幽默风趣。他总是善于把严肃的问题讲得轻松活泼,善于将尖锐的批评寓于幽默的谈吐中。比如当年他在听取伊春市委、市政府汇报时说:‚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条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民以食为天’,饭字半边是食字,半边是反字,没有食就会反。‛再比如上世纪90年代初,温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有人批评温州搞资本主义,李瑞环在一次讲话中反击说:‚有些东西不要急急忙忙定性,只要市场需要,社会无害、生产者有利,就应当允许、支持。先生孩子后起名,孩子生下来可以先取个小名,阿猫、阿狗、铁蛋都行,主要是让他身体好、长本事。‛李瑞环这个‚先生孩子后起名‛的理论,幽默中见智慧,让人们在忍俊不禁中受到教益。现在,写作领导讲话稿过于‚正襟危坐‛,以至于僵化呆板。其实,幽默的语言能活跃气氛、轻松心灵,更容易被听众接受并记住。讲话稿写作适当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无疑能收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以上讲的是对讲话稿用语的基本要求。事实上,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对象,讲话稿的内容、形式、角度和语言都有很大的不同,不能用一个模式。党代会、人代会等代表大会的报告用语要严谨、庄重;致辞类讲话包括欢迎词、感谢词、答谢词、慰问词、祝贺词等,则要热烈、轻快,讲究文采;研讨会、纪念会的领导讲话用语要客观、准确,有较强的理论性、概括性和条理性;而庆功会、表彰会、动员会的讲话用语则要富有激情和感召力,有号召性、鼓动性。
成功的讲话稿必须同时兼顾领导人、起草人和听讲人,处理好三者的关系。我体会,起草讲话稿有以下‚三要诀‛。忘记自我、记住听众、集体磨稿。忘记自我就是在起草过程中忘记自己的下属身份,从领导的角度写作。尤其是要认真研究和把握领导的讲话意图、要求和风格,否则很容易推倒重来。记住听众就是要了解、反映和符合听众的需求。有‚党内第一支笔‛之称的胡乔木曾提出,衡量文章是否精品佳作的三个审美标准,即要吸引人看得下去、要使人看得懂、要
能说服人打动人。与过去相比,领导越来越关心讲话稿在听众心中的实际感受,越来越在意能否与听众实现良性互动。因此,我们一定要搞清楚领导对谁讲话、听众最想听什么,最关心和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注重研究听众,结合不同听众的要求‚看人下菜‛。集体磨稿就是在可能的情况下组织专班起草、集体会商、集体修改完善,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的文稿肯定要比单兵独斗要好些。
(二)调研报告。调研报告主要有解决问题型与经验总结型两类,一般写作格式是:除导语之外,主要是三段论式结构,即现状、问题与原因分析、对策建议或做法、经验、启示。如果专门安排启示这块内容,这主要是提升报告的思想和理论高度,往往有一定的推广价值。调研报告的写作有‚三个注意‛:注意逻辑层次、注意用事实和数据说话、注意以政策和法律为依据来提出建议。高质量的调研报告,有两个关键点需要突破:
1、如何吸引领导的眼球?搞过调查研究的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辛辛苦苦写的报告没有引起领导的注意,甚至进了废纸篓。我想,除了个别领导不重视调查研究,或者有些问题不好批示以外,主要原因还是报告未能抓住领导的关注点,没有吸引领导的注意力。
(1)标题醒目。题好一半文。通常情况下,领导同志由于工作忙,看调研材料往往先看看大小标题和文章的开
头,如果标题或开头引起他的兴趣,他就会接着往下看。做文章要先给人良好的‚第一感觉‛,好的标题和开头能一下子抓住人,使阅读者欲罢不能。如果局限于固定的模式和套路,千人一面,千题一腔,就缺乏吸引力。标题的形式通常有几下几种:
介词句式。即‚关于某某的调查报告‛。这种句式直奔主题,点明调研的内容、范围、对象等,简洁明了,干脆利落。如果题目所点的主题比较重大新颖,能够引起注意。但主题一般或比较常见,可能会受到忽视。像‚关于XX单位党建工作的调查报告‛,就显得比较呆板,没有什么特色。这种形式的标题多用于综合性、专业性较强的调研报告。
判断句式。用一定判断或评价作标题,既揭示了主题,也表明了作者的态度,让读者一眼就能看出文章肯定或否定什么,能够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这种形式的标题多用于总结经验、工作研究等类型的文章。如《解决农村生活用水问题刻不容缓》、《破解城乡二元化的破题之举》等。
设问句式。这种形式的标题,比较尖锐、鲜明,而且有较强的吸引力,一般用于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未来何人来种地?》、《武汉航运中心,东山再起待何时?》
采取双标题的形式。如《关爱无限、帮教有方——未成年人帮教情况调查》,正标题旗臶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能引起读者注意,副标题说明调研的内容,对正标题作了必
要的限制和补充。这类标题综合了以上几种标题优点,是应用性、专题性乃至学术性等调査报告用得较多的一种形式。还有一些用新闻句式甚至文学句式,像‚民营企业党旗红‛、‚为有源头活水来‛、‚江南明珠展新姿‛等,形象生动。这类标题,多用于总结经验、推荐典型,一般应配上副标题,加以说明主题。
标题的写法灵活多样,无论采取哪种标题形式,都要求概括、简明、新颖、对称。也就是说,标题能总括报告全篇的内容;用最简洁的文字说明报告的主题;有新鲜感,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还要与报告的内容相对称,既不能‚帽大于头‛,也不能‚帽小于头‛。要根据调研内容的需要,适当搞点创新,变换一下句式和表达方式,使标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我们有份调研报告,开始拟的标题是‚XX镇引进民营资本建设集中供水工程的做法与启示‛,平铺直叙,不了解情况的看到是一个镇建个水厂,没什么了不起。后来见省领导讲话中提到过‚引进民营机制,是搞好水厂建设的一个大问题‛,就直接引用后面一句话‚搞好水厂建设的一个大问题‛作为正标题,把原先拟的标题作为副标题,一下子把文章的立意提高了许多,也比较简洁、醒目,能够吸引人的注意。同样,利用二、三级标题的一些变化,也有助于增强文章的吸引力。在不哗众取宠、故弄玄虚的前提下,适当采用‚新闻句式‛、‚文学句式‛等做标题,换换胃口,可
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写好开头。文章的开头也很重要,一般要概述调查缘由,交待调查的时间、地点、对象、范围、经过及采用什么方法、简要的结论等。这些方面的侧重点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必面面俱到。但必须点出报告的主题,让阅读者开宗明义,了解作者的意图。开头部分常见的写法有:
主旨直述法。即在开头着重说明调查的主要目的和宗旨。这种写法,有利于读者把握报告的主要宗旨和基本精神。这是一种常见的开头写作方法。
情况交待法。即在开头中着重说明调查工作具体情况,如时间、地点、对象等。多用于比较大型的、综合的报告。
结论前臵法。即在开头中先将结论写出来,然后再在报告的主体部分中去论证。这种写法开门见山,使读者对报告的基本观点一目了然,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前言写法。
提问设悬法。即在开头提出问题,给人设下悬念,可以增强报告的吸引力。
开头部分的写作方法非常灵活,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究竟采用哪种写法,要视调研报告的种类、目的、调研报告的篇幅等情况,作适当选择。但一般应点出主题、交待背景、明确目的,力求简明扼要。只有比较大型的调研报告,才应写得详细一些。
(3)突出亮点。写调研报告像厨师做菜,要把最得意 的主菜突出出来,有的还要作专门的介绍,充分调动食客的胃口。当然,其前提是菜要做得好,也就是亮点要‚亮‛,有独到见解,能发人深省,给人启迪。在此基础上,用适当的形式突出自己想要突出的东西。常用的有:
开头提示。采用按语、提要、简介等,臵于文首。简明扼要地说明文章的主旨、重要观点、结论等,便于读者阅读理解,甚至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
变体强调。为避免重要情况、观点或结论淹没文中被忽略,可以将希望引起读者注意和重视的文字变个字体,或者打下划线加以强调,吸引读者的目光。
标题概括。用一小段话概括主要观点、结论等,用来做二、三级标题,提纲挈领,承上启下,提起读者的兴趣,节省读者琢磨思考的时间。
2、如何把报告写得鲜活?调研报告主要是陈述事实,较多使用机关公文语言,格式相对固定,很容易写得枯燥无味,缺乏可读性。在不脱离报告基本要求前提下,要把报告写得活一点,应在谋篇布局、妙用图表、语言灵活上下功夫。
一是布局结构合理。调研报告的主体结构变化不多,只是典型调查、经验总结等可以灵活一些。但其内部结构没有固定的模式,从形式上难以分出优劣,关键在与内容是否协调统一。常见的内部结构形式有: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交错式结构等。
纵式结构。就是按照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来叙述事实,阐明观点。层次分明,事实有头有尾,过程清清楚楚,便于做到历史和现实、宏观和微观的统一,而且便于读者了解事物发展的全部过程。
横式结构。就是把调查的事实和形成的观点,按其性质或类别分成几个部分,并列排放,分别叙述,从不同的方面综合说明主题。这种横式结构的优点是,问题展得开,论述较集中,而且观点明确,条理清楚、有较强的说服力。
纵横交错式结构。就是纵式结构和横式结构的结合使用方式。但一般要以一种形式为主,另一种形式为辅。这种形式用起来不太好把握,搞不好就会显得杂乱无章。
逻辑结构。即从事物的内在联系人手,按逻辑顺序来进行排列组合。从表面看,可能缺少必然联系,互不相干,但内在逻辑联系紧密。不论采用什么形式都应该注意逻辑性,避免概念交叉、重复。
二是妙用图表。图表具有简明、直观、醒目的特点。调研报告中,适当地采用图表,结合文字分析概括,形成观点或结论,图文并茂,可以使读者一目了然地把握事物的总体特征,理解作者的意图,也可以使文章显得丰富、活泼,增强报告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三是语言运用得当。调研报告是一种以叙事为主的说明性、议论性文体,其语言风格也会受到这种文体的限制。我
们在写作时,应学会‚戴着脚镣跳舞‛,尽可能把语言用得活一点。
调研报告的行文方法主要有:
夹叙夹议。很多调研报告往往是先摆事实,再讲道理。其实有时把叙述事实和分析议论结合起来,自然贴切地穿插一些提神醒目的观点,可以避免单纯摆数据资料的枯燥乏味,也比长篇大论谈看法、发议论耐看一些。
灵活运用对比方法。我们用得较多的是数据(定量)对比,概念(定性)对比,有时不妨用一些形象对比(如描写变化)、典型事例、人物和细节对比。
细节烘托。调查报告很少用细节,我觉得要看具体情况。细节用得好,可以起到一语 传神、烘托主题的作用。
借鸡生蛋。意思是借别人的东西为自己的文章增光添彩。主要有引用(自己人微言轻,说一篓子,不如引用一句权威性的话管用。引访谈对话,增强真实性〉、借用(指借用别人特别是专家的研究成果,包括数据资料、结论等,可以少走弯路,增加说服力〉、套用(把大家熟悉的名人名言稍加改造,为我所用)。
(三)请示。请示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或业务主管机关请示某项工作中的问题,明确某项政策界限,审核批准某事项时使用的请求性上行公文。主要包括求准性、解答性、批转性、请求指示、请求解决问题等五种。其基本写作格式
是:
1、标题和主送机关。标题可以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构成,也可以由事由和文种构成。主送机关就是负责受理和答复请示的机关。确定主送机关要注意三点:一是主送机关只能有一个,并且应该写全称。当然,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上级机关行文,应当写明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由主送机关负责答复请示事项。二是只能主送上级机关,不能送领导者个人。三是不能越级。
2、正文。由开头、主体、结语三部分组成。开头主要表述请示的缘由,是上级机关批复的主要依据。一般来说,这部分要写明所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或自身无力解决的困难,应写得充分、恰当、具体。主体是表明请示事项的部分,也是请示最核心、最重要的部分。请求指示的请示,主体要写明想在哪些具体问题、哪些方面得到指示。请求批准的请示,要把要求批准的事项分条列款一一写明。如果在请求批准的同时还需要人财物方面的支持,还要把编制、数量、途径等表达清楚、准确,以便上级及时批准。结语比较简单,在主体之后另起一段,按程式化语言写明期复请示即可。
(四)工作总结。一篇规范的工作总结材料,应当首先概述某一阶段内的工作情况,包括工作背景、基础、成绩、效果等;其次写经验体会,包括具体的做法、事例、数据等;再次是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则;第四是今
后的设想和努力方面,有时三、四两方面合并一起写。工作总结的写作特别注意三点:一是一分为二地看待工作,不能只谈成绩而不谈问题。二是注意抓住重点和亮点,防止记‚流水帐‛。三是标题尽量不落俗套。
三、注重锤炼机关公文写作所需的基本功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临阵磨刀、现学现用而产生的文稿是很难保证质量的。一篇好文稿应该是起草人政策理论水平、实践工作经验和文字驾驭能力的综合体现,不是一两天的功夫,也不是一两年就能做得到的事情。必须有一个‚厚积薄发、游刃有余‛的过程。这就要求文稿工作者必须持之以恒苦练基本功。在我看来,可以考虑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笃学。我的第一点感悟,学习一定要持之以恒,哪怕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但不能长时间完全中断,应该以积少成多为非硬性目标。在信息社会到来之前,学习一点知识也许受用,或者说当年本科毕业可以管用几年。但是,当今的我们都身处知识大爆炸、社会大变革时代,‚天不变道亦不变‛,这是终极道义。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一段时间不学习我们就可能落伍。比如,如果我们一个月哪怕是一周不读书看报、不上网浏览,大到全球金融危机、乌克兰动荡、中日中越中菲领土争端等,中到湖北的长江汉江经济带战略、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武汉市的复兴大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发展口号,小到北漂、蚁族、爸爸去哪了、且行且珍惜、网络大V、菜鸟等网络时髦语言等,很可能就闻所未闻,让人看不起或者闹出笑话。再举个大家都知道的例子,毛泽东和蒋介石喜欢读的书是完全不一样的。毛读的书大多是怎样放纵,而蒋读的书大多是怎样收拢,这是当年中国政坛的一对死对手。两个人读书的旨趣不同决定了不同的结局。要把所有的是非分辨出来,‚只格一物便通众理‛是不可能的。最会读书的颜回也不敢吹这个牛,只有积少成多才会找到贯通处。
我的第二点感悟,学习应该静心而为,不一定作为每天的必修课,但心里一定要放一只冷板凳,偶尔坐坐总有好处。当今社会五彩斑澜,诱惑很多,我们每周也不可避免地会被各种人情往来、体育健身、麻将之类的娱乐消遣所左右,这很正常,因为我们的工作与生活都比较累,有时也相当倦怠或迷茫,需要必要的休闲娱乐以缓解压力。但是,大家很可能有这样一个共同的体会,身体坐在冷板凳上时,心会慢慢静下来。心里偶尔坐坐冷板凳,随意翻阅书报、看看媒体新闻,想想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条意见,武汉市出台的针对公务员不准出入私人会所等各项禁令,我们就会心中有所畏惧,不良行为自然就会有所收敛。
我的第三点感悟,人生时间和精力有限,学习应该根据个人实情,探索学有所获、学以致用的捷径。这里我想重点
结合文字工作来谈。其一是养成摘抄习惯。各类媒体的精彩文章包括报纸、书刊、互联网等不能轻易放过。特别注意标题与精彩段落的摘抄。如人民日报等党报的人民论坛、社论、评论员文章、重大先进典型宣传材料等。注意分类摘抄:精彩题目、精彩段落、精彩名言等。在这里我讲讲自己的切身体会。如关于长江航运问题,几年前,湖北日报曾在头版连续报导三次,我看到一句话‚明末清初,汉口码头就呈现出‚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宵夜‛的繁荣景象。当时把它抄下来;有一次我在汉口龙王庙,看到一建筑物上刻有孙中山关于武汉的名言:‚武汉者,指武昌、汉阳、汉口三市而言。此点实吾人沟通大洋计划之顶水点,……,均恃汉口以为与世界交通唯一之港‛。这话我有意把它抄下来了。08年春节后,武汉海事法院找我帮忙就海事法院的领导体制问题通过调研向省委领导呼吁解决。我知道如果直接以海事法院的体制问题入手调研,不仅省委秘书长难以通过,即使通过了,调研后也很难得到省委领导认可,因为全国十家海事法院都存在体制问题。我仔细分析,不妨从武汉航运中心建设入手,将海事法院体制问题带出来。结果我的判断完全正确。调研报告不仅引用了湖北日报和孙中山的名言,而且理顺海事法院体制的建议被时任省委书记俞正声直接批示。体制问题得以解决。我讲这个例子的目的是告诉大家两点:一是平时的积累总会派上用场。二是有些事情是完全可以‚曲
线救国‛的。直接走不行,就绕个圈子走。做什么事只要开动脑筋,总会有办法的。
其二是实际写作中注意借鉴吸收精彩篇章片断。人们经常戏称‚天下文章一般抄‛,我想抄也要抄在点子上,抄在巧妙处。比如对自己总是感觉不如意的文体,注意收集同类精彩篇章进行对比分析,看别人如何谋篇布局,如何使用语言,如何提出对策建议等,有些精彩片断是可以略加改造直接抄袭的,这也是工作所需要的。
(二)慎独。也就是小心说话、行事,最好是能达到‚真话不全说,假话全不说‛的境界。举个例子,明代开国制度的设计者宋濂涉足政坛时已经56岁,早年他是个教书匠。后来朱元璋发现了这个人才,尊他为‚宋先生‛。朱元璋经常找他密谈,一谈就是一个晚上。所有人都想知道他们谈了什么,但他总是守口如瓶。还在办公室里挂了两个字——温树。西汉时皇宫里有一个宫殿叫温飞殿,皇帝经常在殿里和御史大夫孔光商谈国事。孔光谨慎到什么程度?有一天回家正好八月中秋,家里的桂花树都开了。夫人说,你看桂花开得多好,这么晚才回来,宫殿里难道有桂花树吗?他说,今天这个月饼真好吃,是夫人亲自做的吗?他答非所问,连宫殿里是否有桂花树都不说。从此,温树就成为领导身边人员尤其是文稿工作人员守口如瓶、谨言慎行的格言。我讲这个故事,并非意指我们把自己与社会完全隔离开来。大家知道,当今信息社会,美国能够监控包括盟友德国女总理的手机,我们个人很难说有隐私可言。对党政机关干部而言,现在相当部分老百姓是仇官、仇富、仇警,一名公务员一点小动作、一句无意话,都很可能酿成无法预料的祸患。因此,我个人感觉,公务员尤其必须要适应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无论打麻将、参加应酬甚至与红颜知己约会,心中怀有一点‚温树‛的慎独总不会是坏事。这既能让自己少犯低级错误,也是涵养人文气质的一条理想路径。
(三)多思。在博学的基础上,勤于思考是产生灵感火花的重要环节。我们都知道,一篇领导满意的文稿,除了符合文体基本规范之外,最重要是应该是有新意。可以说,创新是文字工作者的灵魂,只有言他人所未曾言,才能真正领导满意、打动听众、收到实效。说实话,机关文稿是一种‚奉命文学‛,有其固定的格式和套路,创新的余地是有限的,但又不得不创新,否则很难过关。机关文稿写作的创新,我体会需要以下几个多思考:多思考文稿的写作目的,多思考文稿的接受对象,多思考文稿的接地气(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多思考文稿的实际可能效果等。
在机关从事文字工作,非常艰苦和清苦,有时还可能吃亏不讨好,我想大家和我可能有同感。但是,还是前面那句话,一般人不愿意搞文字,搞好了文字肯定不一般。一篇成功的材料不仅能够让人有成就感,更重要的是可能改变一生 的命运。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如原国家统计局长邱晓华、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沪林,省委政研室两名同志就是一篇文章引起俞正声的注意,经考察调入并很快提拔。举这样的例子,目的是告诉大家,凡事包括文字工作其实并非那么难,都是个熟能生巧的活。只要在座各位做有心人、细心人,多学、多看、多练,总会有一点惊喜与收获降临!
今天不成系统地讲了这么多,准备也很仓促,来不及制作课件,个人观点也许偏颇,不当之处请多包含,谨供参考。谢谢同志们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