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什么组织不起来》阅读报告

时间:2019-05-14 20:35: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人为什么组织不起来》阅读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人为什么组织不起来》阅读报告》。

第一篇:《中国人为什么组织不起来》阅读报告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职业技师学院蔡华梅

《中国人为什么组织不起来》的阅读报告

一、书名:中国人为什么组织不起来

二、著者:肖知兴

三、出版社:2006年/北京市/机械工业出版社

四、页数:253

五、内容大意:

这是一本关于中国文化和中国管理的清谈性质的书,共分为四大篇十个章节。此书从组织中国人、组织科学的角度、中国组织的失败以及结论四个方面来强调价值观、信念和文化的力量,强调了务虚的重要性。语言犀利,思想深邃,是一本将传统与管理相贯通的力作。

首篇

[中国人为什么组织不起来]

[两种组织方式]

[中国企业组织能力模型]

主要解决组织中国人的问题,提出了中国企业组织能力模型

次篇 [四种组织形式]

[五个方面的社会资本]

[六种改变行为的领导力]

从学科背景来看组织问题,包括从经济学、社会学以及心理学的角度

末篇 [明王朝的覆灭 ]

[票号悲歌]

[王安电脑的兴衰]

探讨了组织失败的三个案例,涵盖了国家层面的、传统层面的以及

海外华人的组织失败

结论

传统:竞争力量的根源

中国人之所以不同于外国人,原因就是中国的人文。中国的传统文化

是中国现实人文的根,而现实中的人,其本质就是在这个根上长出的苗,只不过接受了一些西方文化的熏陶,而开始了一种反思而已,请

记住:仅仅是反思而已,还没有‘行动’。

六、下面是我看完此书的一些小结

开篇,以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为例,说明了中国人为什么在人数占

优的情况下,却被小日本打的一败涂地。以至于蒋介石都感慨:“中

国人作为个人很聪明,但是缺乏集体精神,纪律被抛弃了,所有礼貌

和高尚的德性都丢失了。。到处是肮脏和污垢到了极点。”中国

历史上的政治与军事的失败,从组织的角度分析,很大程度上是组织

能力的问题。

从国家层面落实到企业层面,中国企业面临的组织问题主要有三:

1、中国企业不容易长大。2004年个人资产10亿美元以上有587人,华人占39人;但如果全球销售额排名前500的企业中,非国有的华

人企业仅有一家。

2、中国企业在全球供应链的地位问题。一件HUGO BOSS的衬衫,在国内生产商是12美元,品牌商挣了36美元,美国的渠道商挣了72

美元,在纽约的售价是120美元。

3、中国企业的产业选择带来的独特风险问题。中国人擅长经营的企

业是“关系密集型企业”,所以创始人的变动往往就决定了其企业的存亡,红顶商人胡雪岩便是典型例子。

企业可以分为“组织密集型企业”和“关系密集型企业”,“组织

密集型企业”是以抽象原则为基础的,是可以无限传递与扩张的;但“关

系密集型企业”是以个人关系为基础的,是有限扩张的,这个有限包括地

域、时间、人群的限制。组织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1、团队的生产问题。任何涉及到团队协作的生产,都有一个社会困

境问题:如政府要修路,修路产生的效益是100元,要经过某农民的私宅,要拆掉。农民就躺在路中间,不让车子过去拆,说非要赔偿

100元才让拆,因为没有我让拆,你也无法得到这100元。最后,谁

也没有办法赚钱。(温州的某个有名大桥最后修成了料尾桥也就是因

为这个囚徒困境)

2、走出囚徒困境。西方的平等契约精神,需要有“常规”、“预期”、“信念”,讲究开明的利益,要求结果对大家都有利,而不是独利,也可以理解为我们时下流行的“共赢”。我们不要求,也不讲究“大

公无私”,而是讲究个人利益,讲究“我活你也活。”

3、精神资源的失落。中国曾经也有过一个集体主义的解决方案来解

决这个问题,强调的是仁和义。但中国几千年下来,仁和义演变成了

统计阶级家、国、天下的口号,成了统计的工具,统计者上台前讲究

仁和义,上台后不仁不义的事情比比皆是,“只可共患难,不可同享

福”。从这个角度而言,中国的“共赢”文化一直没能成形。

4、理性的边界:我们的组织中有人、机器、技术、工具。做企业的核心道理其实非常简单:把人当人看。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与员工

展开精神上的对话,形成共享的价值观。从这个角度而言,精神资源

对于组织的员工来说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碳,是好的企业内部

不可匮缺一个部分。

所以我认为中国的现状,如果要改善,必须要有对人文的正视,然

后修正--改善--完成--普及等等,最后才是彻底的改变。

光说说没用,当前最需要做的就是‘切实可行的有效行为’:我觉

得我们需要成立一个代表团体,首要的是形成----然后才是教育----

最后才有可能彻底改变现状呢?是我们“声嘶力竭却等于几乎不存

在”的尴尬境地,所以形成‘敢于面对正视人文’的有效团体尤其重

要。

七:评语:

中欧的大牛人肖知兴的书《中国人为什么组织不起来》注定会

成为近期中国本土最重要的管理学著作。在这部振聋发聩的著作中,肖知兴教授将组织行为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分析方法运用的游刃有

余,以明王朝、票号、王安电脑公司等华人组织的失败案例作为分析的样本,去揭示“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一群中国人是一条虫”这个

谜题后面的真正原因,并给出了解决这个困扰了中国人很多年的噩梦的答案。

肖教授认为精神资源的缺乏、信仰的失落和道德罗盘的缺失问题

是中国企业突破组织瓶颈的核心所在,同时他在书中指出:任何体制,不管原本是土生土长的,抄袭来的,借鉴来的,还是迫于形势仓促建

起来的,要想巩固下来,真正得到员工的认同,产生团队的效应,必

然要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日常交流中培育出一个精神的层面。

这就是说,一个企业,要想有所发展,不能单靠资金,也不能单

靠纪律,更重要的还要靠一种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是从其他任何

地方都照搬不过来的,而只能靠从团队内部凝聚起来。

凡是真正能够达到百年基业境界的企业,也就是那些能在发展的各个阶段都能站稳脚跟,并再一次完成自我超越的企业,或者那些日

常管理看起来平淡无奇,却在国际竞争中每次都能有所作为的企业,没有不是依靠着一种企业内部的源远流长的,一波接一波(虽然不会

是文革运动式的)“精神激发”因素。

肖知兴教授曾接受媒体采访谈到为什么会想到研究讨论“中国人

为什么组织不起来”这个主题:“大学三年级的时候老师推荐了《万

历十五年》。读完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有总觉得作者并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大学毕业后的工作经验,加深了我在这方面的困惑。所以,读博士期间,如何组织中国人的问题一直是我读书、思考的核心。”

如今,这个核心问题总算有了超强的答案。的确是一本语言犀利,思想深遂,将传统与管理相贯通的力作。

八、附注:本书2006年出版,时著者年三十四岁

第二篇:《中国人为什么组织不起来》读书报告

《中国人为什么组织不起来》

读书报告

任课老师:于金 学生姓名:吴辰

学生专业:大禹学院水文水资源专业 学生学号:1119010210 学生联系电话:1565162082

2《中国人为什么组织不起来》读书报告

吴辰

(河海大学大禹学院水文与水资源专业)

摘要:这是一本关于中国文化和中国管理的清谈性质的书。从三个主要方面提出了中国组织存在的问题。第一篇主要解决组织中国人的问题,提出了中国企业组织能力模型。第二篇从学科背景来看组织问题,包括从经济学、社会学以及心理学的角度。第三篇探讨了组织失败的三个案例,涵盖了国家层面的、传统层面的以及海外华人的组织失败。最后得出结论:国家、企业的竞争力最终来自文化,来自共同的信念。

关键词:管理,组织,文化,竞争力

正文:

在老师给的许多书中,我选择了这本《中国人为什么组织不起来》进行阅读。这本书最初吸引我是因为它的名字,我平时挺大大咧咧的,对于一些事情尤其是有关中国制度、文化、改革或者管理等这些“大事”总是秉承一种我是小小平民不需要管这么多的态度,但事实上我的骨子里愤青的因子挺多的,所以当初选择这本书是觉得我可以尽情发挥自己愤青的本质对书中所提及的现象等进行毫不留情的抨击。但是显然这本书让我觉得有些失望,或许就像作者所说的,“这是一部清谈性质的书”,采用的就是简单随意的随笔形式,初读并非如它的书名一般犀利。说实话,我曾经两度弃读,因为感觉读了没什么大的感想,只是觉得自己把这些文字读到脑中了,但是并没有读进心里,所以有点索然无味。在我第三次把它拿起来重新品读的时候,似乎有些不一样的感受了,或者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好书需要细细品味才能感受到其中的精华吧。

那么,下面就让我来谈谈我对本书中一些小片段的简单看法吧。

我读每一部书之前总喜欢把序和导言好好看看,我觉得那是作者自己对于这部书一个最简单的总结与概括。万科董事长为本书写的序让我深有感触。他提到的“万科之道”,即做简单不做复杂,做透明不做封闭,做规范不做权谋,做责任不做放任,也许是万科取得成功最本质的原因之一。在中国,许多大型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总是不能再突破向前,我认为根本原因还在于他们所采用的管理理

念有问题。若是多一些与“万科之道”类似的发展逻辑,或许就会多一些像万科这样成功的大型企业了。其实组织的本质在于人群的凝聚,也就是领导的模式。改变领导的模式,企业的成长与发展也就会完全不同了。

在第一篇的第二章中作者提出:“解决中国人合作问题和组织危机,离不开制度和文化这两种最基本的组织方式。”首先是制度方面,作者简介清晰的诠释了科层制这样一个概念:科层制是一种正式化、理性化、规范化的组织方式,是社会学巨擘韦伯创立的社会经济学的核心概念。

它主要包括9个特征:第一,专业化,组织各个部门清晰的任务和分工。就这点来说,有些企业可能出现的问题在于各个部门分工明确而相互之间却毫无联系。企业是一个大型的组织,就像一颗汲取营养的树一样,各个部分虽然各司其职,但是也要相互配合才能成功吸取到养分。而目前许多企业面临的问题就是这样,似乎整个企业被强行分成了几块,每个小块都是一个相对独立小型企业,都有自己的职能,相互之间没有联系,这也是这些企业一直滞留在这样规模无法再继续壮大的根本原因之一。

第二,等级制,组织中统一的指挥链。这一点容易引起人的误解,这里所说的等级制是基于在企业中职位的高低,但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无论你是最基层的小员工还是某个部门的主管。但是在这一点上,我觉得许多中国企业是做的非常不好的。中国人就有这么一种特质,所处的位置高了,眼界也就高了,颇有“狗眼看人低”的味道。之前上课时老师也说了,你和他都是员工的时候可能是很要好的朋友,但是一旦其中有一人成为了领导人,也许昔日的情谊便都不在了。其实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在于整个集体共同的努力,而集体的凝聚也得建立在相互平等尊重之上,所以中国企业难于发展由此可见一斑。

第三,规则体系,用以统一和协调组织,保证组织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对于这一点,我个人的看法是这样的:企业确实要有自己特有的规章制度来约束自己的员工,但是这和我们在学校的学习和工作颇有类似,我觉得企业的规则体系能够约束员工该认真工作的时候绝不马虎偷懒保质保量保效率的完成任务,那么该休息该玩的时候就能够让他们放松。另外我觉得为了提高员工的积极性还可以设立奖惩措施,组织公费旅游等等。要知道,一个企业的发展人心才是关键所在。

第四,非个人化与职业化的作风。其实我觉得这点的关键在于你是怎样处理公事与私事上的人情世故的。很多人喜欢把公私混为一谈,我却是很不赞同的。对于工作上的失误,我觉得并不能因为私人关系的好坏而差别对待,但这就是一种交际手段问题了,领导者要在公事的处理上尽可能做到大公无私又要在私底下与员工搞好关系,真的是一件蛮难的事情。

第五,基于能力而不是个人好恶的任命。这点要求的是管理者摒弃特殊主义。

很多企业都有这样的现象,如走后门,送礼求升职等等。但是一个企业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呢?一个企业的最终目的是利益最大化。如果根据领导者个人感情的好恶来决定工作的分配或是职位的任命,那么这个企业最终一定是失败的。在中国,这样的情况尤其多,家里有关系的人不论自身本领如何,总能靠着关系进入不错的企业,然后每天无所事事吃着公家的饭领着与自己能力不相符合的薪水。正是因为这样,很多企业才会慢慢没落甚至倒闭。

第六,基于能力或资历的提拔。这与第五点是差不多的,我就不一一赘述了。第七,排他性,成员在该组织中的工作是他们唯一重要的职业。如是,无论领导者还是员工都应该以企业的工作为重中之重,这样企业才能有活力和发展的潜力。

第八,公私领域的界限。这点与第五、第六皆有类似,无非是公私分明之说。第九,科层制的血液:书面记录。这点就要求企业将各种规则、生产过程中的所有指标以及组织内达成的所有协议等等均以书面形式进行记录,这在某种意义上说明这些事情已经得到控制与解决,是一个企业所应当学会的。

另外一点是文化。起初我觉得挺困惑的,不明白为什么文化也是最基本的组织方式之一,看完作者的阐释之后就完全明白了。文化其实是对制度不足之处的补正,企业文化的核心和重点在于解决员工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问题。简而言之,企业的文化是基于预设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产生制度,约束行为。好的企业文化,万源归一,十个字:平等、尊重、信任、合作、分享。企业文化如果做到了这一点,那么这个企业的发展前途肯定是一片光明了。

总的来说,制度与文化,是企业组织中都需要的两个方面。沙因定义的企业文化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适应环境,二是内部团结。

就我个人的观点,适应环境这方面最终起到解决效果的还是从企业文化衍生出来的管理制度。制度偏硬,能够给组织中的成员提供一个规范的指引,但环境总是在变化的,新的情形总在不断发生,而制度很多都只能是针对曾经出现的情况确定规范,而且规范的确定,也不是时时都能够做的。这个时候,就会发现总有新的情况出现是制度没有规定的。但是其根源依旧是企业文化,因此沙因的定义我也很赞同。

另一方面,文化偏软,对组织中的成员只是提供一个思想性的指引而未提供具体的指导,具体的行为需要成员根据文化和当时的情境自己去做判断。企业文化的本质是为了补正制度的不足之处,在正式制度的基础上,依靠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灵活机动、迅速、有效地解决正式组织无法有效解决的一些问题。从强调制度的组织方式,向强调文化的组织方式推进,可以逐渐增加信任;但反过来,从强调文化的组织方式,向强调制度的管理方式推进,就可能会破坏公司的信任文化。所以向强调文化的组织方式推进,有利于企业内部的团结。

第三篇作者列举了几个古代组织失败的案例,个人觉得像在看故事,没有特别大的感触,可能我对作者的意图并未了解透彻吧。

最后,关于这本书,我还想说说几个自己的观点。

第一,虽然本书作者已经说了这是一部清谈性质的书,但是整部书给人一种凌乱的感觉,这也是我之前读不下去的原因之一。

第二,不可否认这部书关于企业制度与文化的论证是很有深度的,而且强调了一直为人们所忽视的企业文化的重要地位,但是这部书旨在指出问题却并没有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给人一种泛泛而谈的感觉。

第三,在论述的每一个章节上的讲述比较好,偏向于学院派的做法,将一个主题分成几种类型,再论述每种类型情形下是怎样。而在具体到每个主题的论述上,有的也存在没有真正地回答问题,提出问题而不回答。

第四,前面两部分内容还是写得还比较好,但是第三篇关于中国组织失败的三个案例,以我浅陋的理解确实不知道作者意欲为何,因为开篇不就已经从甲午战争等的失败来讲了么,为何要特意分一篇来写这些呢?

最后,这只是我自己对于本书的一些浅薄的看法,希望老师给予解惑与指教!谢谢!

参考文献:

[1]肖知兴《中国人为什么组织不起来》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8

[2]百度百科

第三篇:你为什么富不起来

Reasons Why You Will Never Become Rich

这辈子你富不起来的十大原因

There‟s an interesting maxim about how long wealth actually stays with a person and their descendants.The saying is three generations, tops: one to make it, one to spend it, and the third to blow it.Of course, there are exceptions to this rule, but have you ever sat down and seriously thought about wealth and what it means to you? Or do you figure, “What the heck, I‟ve always been broke, my forefathers were broke;it‟s generational” – it‟s just a rite of passage of sorts.If you feel that wealth is out of your reach, you aren‟t alone.According to some experts, there are millions of „clueless potential millionaires‟ who could be at the top of the wealth ladder if they only reined in a few bad habits.However, you may be a skeptic, and rightly so.Being wealthy means different things to different people.But according to the experts, there are financial mistakes many people make that keep them away from their possible wealth.据lifespan网站报道,有句关于财富在人们及其后代中保留时间的格言,非常有趣。格言中的答案是富不过三代:一代赚,二代花,三代败。当然,凡事总有例外,但你曾经是否,冷静下来,认真思考过财富及其对你的意义?或者你是否想过:到底是哪门子的事,我祖上曾破产,我也总是破产?世世代代都这样。”或者只是思考财富的方式各有不同。如果觉得自己跟财富无缘,要知道有这样想法的人不止你一个。一些专家认为,还有着千百万毫无头绪“潜在的百万富翁”,只要他们控制好自己的一些坏习惯,他们的名字就会出现在富豪榜单前列。然而,你也许是个怀疑论者,或者恰恰如此。不同的人对富裕有着不同的概念。但有些专家表示,错误的财务决定导致人们与财富无缘。

What is Wealth Anyway?

那么,财富究竟是什么呢?

Most people do not equate wealth with a mansion or a big yacht.In fact, a scanty 7% of people surveyed associate wealth with material possessions like cars, houses and boats.Rather, to many, being rich means having just enough to not worry about the next payday – that‟s according to 33% of those questioned.An additional 26% define being

wealthy, or rich, as having more than enough money to quit their jobs.Still, few people place an actual dollar amount on what it means to be wealthy.Only 17% felt that being rich means having at least $1 million or more, and 11% stated a six-figure yearly income would make them feel rich.Yet most people who are rich don‟t even consider themselves rich.Maybe it‟s because being „rich‟ or „wealthy‟ has very little to do with material possessions, and more to do with how people feel about themselves.Nonetheless, according to financial experts you will never be rich if you are bogged down by anything on the following list:

多数人并不会把财富等同于豪华大宅或游艇。事实上,在受访人群中,仅7%的人认为财富与车子、房子及游艇这样的物质财产密不可分。但是对于多数人,有33%的受访人群表示,富裕意味着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且不用担心工资不够用的问题。另外的有26%认为富裕或者有钱就是家里的钱足够多,可以不用工作。但是,很少人会用具体多少钱来衡量富裕与否。只有17%的人表示有钱意味着你至少得有一百万美元以上,11%的人表示六位数的年收入才会让他们觉得自己富有。但是大多数富人并不认为自己有钱。也许因为他们认为“有钱”或“富裕”与物质财产没多大关系,更多的是人们自己怎么看待自己。然而,理财专家表示如果你有下列坏习惯,那么你就富不起来:

1.Overspending

1.过度消费

If you have a ferocious appetite for spending beyond your means, you‟re not alone.According to a survey, of the 52% of people who habitually overspend, many balance the shortfall by taking from their savings, and 22% rely on credit cards.Blowing all your money each month is not a realistic pathway to wealth.Start tracking where your money goes each month, check where you can cut back, and create a „realistic‟ budget that allows you to pay your bills and invest in a retirement account or an emergency fund.很多人消费欲望强烈,常常入不敷出。据一项调查显示,52%的人已养成过度消费的习惯,其中许多人动用存款平衡收支,还有22%的人对信用卡产生依赖。每个月浪费掉你所有的钱,你怎么能富裕的起来呢。现在开始记录每月用钱情况,看看哪里是否可以节省,制定一个“切实”的预算方案,该花的花,办个退休账户或是留些应急基金。

2.Not Saving Enough

2.储蓄不足

Welcome to the club!The personal savings percentage in the US is a measly 4.9% of disposable income.Saving should become a priority if you want to accumulate wealth.Start with an emergency fund.Once your emergency fund is substantial, you can redirect small amounts toward other goals like purchasing a home or paying for college.欢迎加入这个行列!在美国,个人存款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仅有4.9%。如果你想要积累财富,那么首先,你就应该存钱。先设立应急基金。当应急基金存够了以后,你可以花一小部分钱用作他途,比如买房子或者付大学学费。

3.You Have Too Much Debt

3.负债累累

Certain debts are a precursor to financial success, like purchasing real estate or starting a business;however, a high-interest credit card balance is not.Pay off credit cards with the highest rates first.某些负债会带来成功,比如说买地产或创业;但高利率的信用卡债务绝对是个灾难。先还清利率最高的信用卡吧。

4.You Don‟t Have a Plan

4.缺乏计划

Without a definite, clearly defined plan, becoming rich will seem like an unbelievable dream.This alone will solidify your excuses for overspending and not saving.As the saying goes, “Those who fail to plan, plan to fail.” Putting together a financial plan may seem tedious, but it doesn‟t have to be, and you can get used to it.缺乏一个明确清晰的计划,想要富起来就像白日做梦。仅仅这一点,就会为你美化过度花费,存款不足的种种借口。常言道,“不制定计划的人注定失败。”制定理财计划也许单调乏味,但也不一定无聊,习惯就好。

5.You Don‟t Have an Emergency Fund

5.无应急基金

Experts say you need at least six months of income saved in case of an emergency.Life is tricky, and not having some type of safety net can turn a comfortable situation into a disaster.专家表示每个人至少需要半年工资收入作为应急基金。毕竟,生活没有一帆风顺,缺乏相关安全保障有时也会将安逸顺境转为苦难逆境。

6.You Started Late

6.起步较晚

Time is slipping by.Just like starting an exercise routine, the most difficult part about saving is getting started.Even if you have debt, a small income, or many expenses, you can save something, even if it‟s only a small amount.时光消逝,岁月如梭。就像要开始日常锻炼,最困难的一步就在起步阶段。纵然你欠有债务、收入甚微、或是花钱如流,你也可以存点钱,哪怕只是一点点。

7.You Complain Rather Than Commit

7.光说不练

“I don‟t earn enough money”;“Life is too expensive”;“It‟s hopeless, I‟ll never get out of debt.” Have you uttered any of these statements before, or perhaps all of them? Old habits die hard;however, as long as you do nothing to change, nothing will change.Stop complaining and making excuses.Instead,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your non-productive habits and concentrate on how to change them – and then do it!

“赚的不多”;“物价太高”;“债务缠身,毫无希望。”你有过其中的想法吗?还是全都有?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不付诸努力,什么也不会改变。那么,不再抱怨,不再寻求借口。而应该为自己无用的习惯买单,专注于如何改变他们,且说到做到!

8.You Live for Today, and Forget About Tomorrow

8.不话当下,只论明天

It‟s no fun getting serious and thinking about retirement and all that stuff.Nonetheless, eventually it has to be done.The problem is that impulsive and unregulated spending leads to debt… period!Do yourself a big favor: Get rid of the „buy now, worry later‟ attitude, and switch to a „save now, get rich later‟ way of thinking.认真思考退休生活等类似事情,毫无乐趣。但是,你还是会这么想。原因在于冲动无节制的开销导致了负债生活没有终日!帮自己个大忙:转变“现在买入,日后担忧”的态度,开启“现在存钱,日后富有”的思维方式。

9.Putting All Your Eggs in One Basket

9.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You might get lucky by wagering all your money on one type of investment.Just like you might get lucky winning the lottery.But that‟s not a strategy to live by, or for getting rich.Putting all your money in one place is not advised

because it puts you at too much risk.Your investment portfolio should include multiple investments with varied levels of risk and ROI potential and liquidity.将所有的钱投在一处,你或许会有好运气。但,机率就像是中彩票一样。所以,这不是一种适合的生活准则,更不会使你富裕起来。在一棵树上吊死存在巨大的风险。投资组合应该搭配不同风险,回报率、流动性均不一的多种形式投资。

10.You Just Don‟t Get It!

10.就是不明白

You may be one of those people who believe that somehow something will come along and save you, so why bother with saving or trying to get out of debt? Maybe you will get lucky and land a fantastic job, receive a big pay raise, inherit money, hit the lottery, or whatever!But „whatever‟ won‟t cut it if you really want to become rich.Yes, life is uncertain.No one knows what will, or will not, actually happen;therefore, why not focus on what you can control today? Get it together now and save yourself, in case someone or something else won‟t.你也许属于这样的人,想着无论怎样,总会有好事出现,拯救你,所以,为什么去费脑子,非要存款,或是还清债务呢?可能,你会交好运,找到份好工作,再来个大幅度加薪,或是继承钱财,中彩票等等!但是,如果你真想富起来,这些还不管用。是的,生活无常,没有人知道将来会发生,不会发生什么;因此,为什么不集中精力做你今天能做到的呢?如果没有人或事帮你的话,那就打起精神,帮帮自己吧。

One thing you can be sure of: You are already rich.Think about it.If someone came to you and offered you a million dollars for your arm, would you give it up? Why not, you have two;you can surely spare one of them!Of course the answer would be no!Being rich is more than physical ownership;it‟s a state of happiness and well-being, while

wishing the same for others.So while you are working on getting rich materially, remember to be happy along the way!有件事你可以确信无疑:你已经是百万富翁了。想一想,如果有人打算出一百万美元买你的手臂,你愿意吗?为什么不呢,你有左右两支手臂;你完全可以出卖一支!当然,大家的回答都是不可能。富裕不仅仅是身体要健康,还是一种快乐幸福的状态,当然,同时也不忘祝福他人。所以,努力奋斗在致富之路上,请记住,要一路幸福。

第四篇:为什么厦门一直发展不起来?

为什么厦门一直发展不起来?

2016年05月11日 09:47 来源:凤凰国际智库

作者:以实玛利 来源:中国城市中心

导读:厦门在中国究竟算几流城市?民间流行的论断是这样描述的:“厦门以一个三流城市的底子,挤进了二流城市的行列,却总认为自己应该是一流城市,这就是厦门人的痛苦所在。”

可厦门真的算是没有发展起来么?房价,是城市经营的最好注解。大家用脚投票:如此一个美丽的城市,美好生活的所在,让人念念不忘的地方……这么多人来了,这么多人在此安家,颐养天年,抚育后代。

发展,从来就是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结果。厦门人对现状不满意,收入水平与房价如此的不匹配。我们不禁要问:厦门的未来是什么?厦门的支柱产业是什么?厦门发展的核心思路是什么?“美丽厦门”靠谱么?大兴土木的思路还跟得上时代么?创新,厦门真有比较优势么?

今天选取一篇旧文《厦门,你将何去何从》,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几年,但文中的观点和判断放在今天来看,依然无甚误差。我们先浪漫的回顾过去,再思考今天,展望未来。厦门现在的路,走对了么?

尴尬的特区

1.失之交臂

前些日子,位于高崎的联检大楼终于拆了,现在坐车经过那里,看到的是一片突兀的空白。这座联检大楼,曾经入选为厦门十大标志性建筑,从建成的那一天起,它的宿命就是成为一堆废铁。它顽强地在那里站立了十几年,所起的唯一作用就是阻碍交通,让人奇怪的倒是它为什么没有更早被拆掉。在我看来这座联检大楼的尴尬经历正是厦门特区命运的象征和隐喻。

当初,建立这座联检大楼的初衷是为了把厦门岛拦截起来,以便于在岛内“实施自由港的某些政策”,起到类似于深圳封关管理的作用。然而大楼建好以后,中央的政策风向却开始转变了,特区的优惠政策逐渐向所有城市扩散,而厦门的“自由港”政策却不了了之。

80年代,一个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划了几个圈,厦门有幸成为这几个圈当中的一个。于是昔日的海防前线、边陲小城一跃而成为中国四大经济特区之一。在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的同时,经济特区的身份也吊足了厦门人的胃口。然而历史给厦门的机遇似乎就此到头了,厦门先后几次在关键的节点错过了发展的机会,在人们的对特区的期待中渐行渐远。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台湾石化大王王永庆密访大陆,最终拟定了“海沧计划”,计划在厦门的海沧投资70亿美元,打造一个石化王国。70亿美元在当时不谛是一个天文数字,该计划因此轰动一时。当时海沧的地都平整好了,然而,由于台湾当局的阻挠,海沧计划最终破局流产,转而投向台湾本岛的云林麦寮。(也有一说,海沧本来就是王永庆跟台湾当局谈判的一颗砝码,无从考证)。这是厦门自特区成立之后的又一个重大发展机遇,如果“海沧计划”能够实施,厦门的命运是完全有可能为之改写的。然后就是1994年的自由港政策,由于国家政策导向的转变,最终以高崎联检大楼赋闲14年被拆除而收场。

2.小器的厦门

然而,比起这些“客观”因素,厦门(乃至整个福建)更为人所诟病的是人的因素,是主政者的故步自封,裹足不前。这种指责不能说是没有道理的,尤其是在特区成立之初,厦门拥有良好的政策优势,却没能大胆地先行先试,导致厦门在起跑线上就慢了一大截,并且从此再也没有机会赶上。犹记得当初厦门经济特区还局限在湖里区一隅的时候,厦门的第一家外资企业是一家印尼华人投资的印华地砖厂,如今十几年过去了,这家印华地砖厂仍然默默无闻地挤身于疏港路上一片仓储物流企业之中。曾经是厦门骄傲的厦华、厦新两家电子企业,上市公司,如今早已当年之勇,成为一对难兄难弟,正在为保住上市公司的资格苦苦挣扎。从90年代开始,一直听到周围的人们在感慨着厦门的保守和封闭,或恨铁不成钢,或心灰意冷;或发诸于言语,或形诸于笔墨,直到今天仍不绝于耳,几成老生常谈。

一个有趣的事实是,这些批评和抱怨,在潜意识里都是以一流城市为参照的,同为特区,以深圳为标杆,甚至是和北京上海这样大城市相提并论。厦门以一个三流城市的底子,挤进了二流城市的行列,却总认为自己应该是一流城市,这就是厦门人的痛苦所在。

通俗点说,就是“小姐的身子丫环的命”,再说得严重点,就是“心比天高,命如纸薄。”事实上当初的四大经济特区,再加上海南,真正成功的只有深圳。其它特区的命运:海南泡沫;珠海始终没有做大;汕头除了假发票,啥也没有。相比之下,厦门的发展还是比较中规中矩的。在几个特区中,从经济规模,城市建设,人文发展来看,厦门都仅次于深圳。当然,这种差距不是一个档次上的差距,这也是人们对厦门的不满之处。骂骂厦门的“小器”、“不思进取”,固然痛快解气煽情,却很少人从厦门的先天条件,地缘关系,城市定位出发进行理性客观的分析。

3.先天不足

在我看来,一个城市的发展,是“天时“、”地利“、”人和”三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厦门地处东南沿海,毗邻台湾,拥有天然良港,在改革开放之初就被列为经济特区,应该说拥有了一定的“天时”和“地利”,然而,比起深圳特区所拥有的蛇口开发区、封关管理、深易所等高起点的优势,厦门特区尽管也有一些机遇,却都失之交臂。

这导致了厦门特区的前十年,几乎是无所作为的十年。这十年的差距,决定了厦门的发展命运,尽管其后,厦门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也不乏可圈可点之处,然而随着中国开放政策的遍地开花,经济特区实际上只剩下象征性意义,厦门再也没有象深圳那样超常规发展的机会了。今天回首这段历史,当然有很多值得反思甚至扼腕叹息的地方,然而如果仅仅一味地归因于“保守”,恐怕不免失之于偏颇。

当时中央设立的经济特区,在经济上几乎都是“不毛之地”,实际上就是当成一个试验品,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不会影响大局。因此深圳的成功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异数。经济特区只是为成功提供一种可能,而不是成功的必然,对厦门亦然。在我看来,厦门经济特区发展不尽人意,既有人为因素,也有先天不足。与深圳特区乃至长三角、珠三角其它发达城市相比,厦门先天有以下不足:

4.地缘优势,荡然无存 深圳靠近香港,厦门靠近台湾,看似相同的地缘条件,却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深圳和香港之间,有陆路通道相连,可以保证人流物流畅通无阻。而厦门和台湾之间,隔着一道台湾海峡,“这一湾浅浅的海峡”阻隔了台湾和福建的直接往来。而政治上的“海峡”更使得两岸长期以来无法直接“三通”,必须绕道香港,这样,厦门的地缘优势事实上荡然无存。落户厦门的台资企业,多是一些中小企业。而当台资真正大举登陆的时候,他们却弃厦门福建,直奔长三角、珠三角而去,全然不顾闽台之间的“法缘、商缘、文缘、地缘、血缘”关系。可以说,厦门经济特区从设立之日起,从来就没有真正实现过对台优势的初衷。

5.区位尴尬,难有做为

从全国一盘棋的经济格局来说,厦门处于环勃海湾,长三角,珠三角北中南经济三极中的长三角和珠三角之间,地位尴尬,经济辐射范围有限,只能及于本省的闽南、闽西,勉强延伸到江西省,还要和广东、上海争夺,而且直到本世纪初,只有一条出省铁路。因此以厦门的区位条件,充其量只有成为地区性经济中心的潜力。

6.地域狭小,产业无链

打开福建地图,你会发现厦门在福建九地市中,面积小得可笑。事实上,厦门是全国副省级城市中面积最小(1565平方公里),人口最少的一个(常住人口243万)。这个面积比起香港、新加坡并不算小,然而在内地仍然需要数量积累的经济模式下,面积的狭小使得厦门少了很多工业布局的回旋余地。从大环境来看,福建地区属于丘陵地带,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说,对于农业来说是如此,对于工业又何尝不是。层层山岭将沿海地带与内陆地区分隔开来,福建空有天然良港,却无足够的经济腹地,与珠江水系串联起来的珠三角城市群不可同日而语(更不用说长三角)。工业基础薄弱,以及地域空间的限制,使得福建难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这是众多外资企业无法在福建扎根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海西当前何去何从

1.希望与挑战

就在特区光环逐渐消褪,人们习惯于厦门平庸的时候,厦门却在90年代中期悄然崛起了。在新任市长的推动下,1993年开始了厦禾路的拓宽改造。这是自特区成立以来,厦门主城区的第一项重要的市政建设,它奠定了今日厦门市区的基本格局。

以此为标志,厦门展开了一系列的城市建设:筼筜湖的整治和开发,白鹭州公园的建成,环岛路,高崎机场新候机楼、会展中心、城市绿化。整个厦门变高变大了。同时,厦门先后获得了一系列全国性的荣誉: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联合国人居奖、文明城市。一时之间,厦门在全国声名鹊起,中央媒体甚至组团到厦门做专题报导。这十年不但奠定了厦门的城市形象,而且也塑造了了厦门的城市性格和文化心理。美丽,清洁而又不失现代化的厦门,激发起了厦门市民对自己生活的城市发自内心的热爱,从而形成了温文尔雅,文明礼貌的市民性格。可以说这十年是厦门最好的十年。在城市建设取得突破的同时,厦门在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方面也颇有斩获。先后引进了柯达、戴尔、泰古飞机等重量级企业。厦门港的集装箱吞吐量长年保持在全国第七名左右的位置,厦门空港的客流量和货流量也保持在前国前十的位置。

然而,命运似乎又跟厦门开了一次玩笑。就在厦门的声誉达到高峰的时候,远华大案爆发了,厦门几乎从文明的楷模变成了腐败的黑典型,一时间弄得灰头土脸,死气沉沉。其后几年在经济上虽然还保持着快速增长,但逐渐出现了后继乏力的趋势。当初花了大力气引进的世界500强企业柯达,无论怎么转型,也赶不上数码时代的步伐,逐渐成了昨日黄花;而厦门产值第一大户戴尔则身在曹营心在汉,频频产生外迁上海的传言。至于金融海啸的影响,则不用多说,仅从厦门2009年第一季度生产总值同比下降6.5%就可见一斑。

与些同时,国内沿海一批与厦门环境相似的城市如大连、青岛、烟台、威海、宁波等相继崛起,它们在环境上不逊于厦门,而经济活力上则有过之而无不及。在这个群雄并起的时代,厦门虽然还不至于落伍,但已经风光不再。

如果说以上现象是无可奈何花落去的话,那么2007年的PX事件却是厦门的一次主动选择。人们更多的是从公民社会和环保的角度看待这个事件,却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件事情在经济上的影响和意义。政府一方面早早的就将海沧规划为石化工业区和港区,另一方面却又在海沧大量地批售土地开发商品房,正是这种一鸡三吃的矛盾做法,为PX事件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这件事也使厦门在地域空间上的局促暴露无遗,如果是在一个大城市,这两者本来是有可能兼顾的。从某种角度来说,PX事件可以解读为厦门房地产业和石化产业之间的博弈。最终人民用脚投票(不是跑路而是散步),促使政府下决心叫停PX项目。这个号称能给厦门带来800亿GDP的项目(厦门2007年GDP为1375亿)的迁移,绝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迁移,而是意味着整个产业链的外迁,意味着规划已久的作为厦门支柱产业之一的石化工业突然之间淡出厦门了。厦门人在为PX的胜利而额首相庆的时候,却忘了思考用什么去填补这个空白。

2.海西当前,何去何从

就这样,厦门逐渐习惯了“泯然众人矣”的城市角色,如果不是“海西”政策横空出世的话。在大三通盼了十几年狼还迟迟不来之后,随着国民党马英九“冻蒜”,两岸的关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逆转,困扰福建发展几十年的死结,一朝变成了独特的区位优势。党中央高调宣布了海西战略,把海峡西岸经济区提到了与长三角珠三角同样的战略位高度。两岸的经济整合给人们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厦门又一次面临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但是,看看海西的相关消息,我们却很难对厦门感到乐观。福州:正在积极筹划建设“海峡金融街”,以此作为承接对台离岸金融业务的平台和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

闽候:青口投资区的“福建戴姆勒汽车”将正式投产,当地生产的奔驰车将批量生产上市。青口汽车城正逐渐成为海峡西岸最大的汽车产业基地。

福清:“海峡快捷走廊”将建成,届时从福清直航台北,单程只需2.5小时。

泉州:台商投资区规划已上报国务院相关部门核准,面积由原来规划的56平方公里调整到116平方公里,将建成全国最大的台商投资区。

厦门你在干嘛呢?!

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海西”并不是为厦门量身订造的特区政策。海西这块大饼,必将引起区域内各城市的激烈争夺,特别是那些经济后发地区,一定会利用自己在土地、成本上的优势来吸引台资。

十几年特区的积淀,给厦门带来了“龙头”的光环,但是厦门行政资源比不上福州,经济活力比不上泉州,农业合作潜力比不上漳州,厦门当这个龙头,颇有小马拉大车力不从心之感。在未来海西最有地缘优势的两岸班轮对开直航上,厦门也没有什么优势。

从地理位置上看:台北、新竹VS莆田、福清;台中VS厦门;高雄、台南VS漳州、潮汕,相比于台北、高雄一北一南两大都市,厦门所对应的台中市只能算是中等城市,经济带动能力有限。在海西城市群的竞争中,厦门如果不能找到合适的定位,不要说什么龙头,被边缘化也绝不是危言耸听。

3.不求最大,但求最好

有一种声音说厦门应该重点发展金融、服务业。金融、服务业当然很好,厦门也应该发展金融、服务业。但是迄今为止国内还没有一个城市是依靠金融服务等第三产业取得成功的。在一个还没有充分实现工业化的国家,片面强调金融、服务业无疑是一种陷阱,其后果就是产业的空洞化、泡沫化,海南、珠海、印度阿三就是前车之鉴。没有先进发达的制造业,金融、服务业只能是无水之源,无本之木。我认为厦门在制造业上可以重点发展的有光电产业、电子、机械、航空、造船业、IT动漫产业、汽车制造、生物制药,尤其是应该重点吸收台湾的半导体晶圆产业。中央的海西政策,更多的是一种概念性规划,至于怎么争取政策,如何对接台湾,就要靠各地各显神通了。值得庆幸的是,在前两年的“金戈铁马,狂飙突进”之下,厦门基础设施的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一下子多了两条出岛桥梁,另一条最重要的出岛通道翔安隧道也通车在即;环东海域的开发大大拓展了厦门的城市和产业空间。而即将建成的龙厦、福厦、厦深铁路,把厦门从终点站变成了枢纽站。

比起“龙头”的虚名,这些再加上原有的海港、空港优势,才是厦门最宝贵的财富和城市竞争的本钱。厦门应该审时度势,扬长避短,在“海西”这个历史性的机遇中有所作为,这样我们在多年之后,才不会再次抱憾:曾经有一个绝好的机会摆在我的面前。

厦门的“小”,曾经让很多热爱厦门的人痛心疾首。但是时至今日,以厦门的现实条件,假如没有重大的政策机遇,厦门要实现爆发式的超常规发展,可能性已是很小。即便如此,我们也大可不必耿耿于怀。城市的规模并不是女人的胸围,越大越好。法谚有云:小就是好。

对于厦门,较为现实的定位是:不强求做大,但一定要做强。有一些支柱产业上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某些城市指标位居全国前列;人民安居乐业。事实上,厦门面临的最现实的威胁,不是做大做小的问题,而是产业空洞化。如果有一天,厦门在“金融业、服务业”的炒作忽悠下,出现房价飞涨,而实体经济没有发展,人民收入低下的情况,这才是最坏的结果。

人们曾经戏言,厦门适合养老,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那么厦门只能是适合富人养老。国内许多城市都喊出过“国际性现代化大都市”的豪言壮语,有志气当然是好事,但不管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最终都是为了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只有人民安居乐业,城市的存在才有意义,无论是对于厦门,还是对于其它城市都是如此。

来源:有窝网

第五篇:广告人和营销人为什么总是不接轨

广告人和营销人为什么总是不接轨

营销人,我们特指那些天天在市场一线摸爬滚打者。在市场环境中,他们深深知道推广费用之昂贵,也深深懂得老百姓的心态,以及该用怎样的方式能最容易、最快、最直接地切中其内心。他们更关注消费者的心理以及广告投入产出比。

而广告人却陷入了误区。他们以为广告做出来是给全国人民看的,对审美要求很高,并要求广告痕迹越少越好。而营销人则希望广告能够最直接地进入消费者的内心,认为没必要和消费者兜圈子,要求广告最好能真正起到广而告之的效果。

从市场上拍的产品或服务专题片中,我们不难发现一大奇怪现象:年年获大奖的广告片不一定等于销售力好;相反,美感低下的广告片却可能大大拉动产品的销售。

广告人追求电视广告的声音、气势、色彩、镜头等美感;对营销人来讲,电视广告的传播手段应该浅显、直观、广泛传播。前者要求审美,后者则要求给全国人民看后,能打动他们,所以对审美形式的要求大大减弱。

广告人认为绕弯子就是专业化,因此他们讲文明﹑讲雅,而营销人则愿意直接说大白话。营销人知道,市场环境决定了每一秒钟的产品广告,都要将有用的信息,以最直接、最快速、最清晰的方式传递给消费者,以降低广告成本;广告人则以审美为由,努力将广告片拍成高雅的样式,其中含有很多营销人觉得多余的、没用的东西。实际上,电视广告将一个问题讲得含蓄、唯美,其成本是很高的,平面报广也是如此。

当你的产品广告面市时,很多广告已在市面上了。翻开报纸或打开电视,消费者每天都在大量的垃圾信息中生活。唯因如此,我们的产品广告必须要能从很多吼叫着的推销信息中跳脱出来,以达到销售产品的目的。而广告人却陶醉在唯美的自我语境中不能自拔,想要做出要求老百姓必须经由感悟才能理解的广告作品,这是违背广告本意的。

只有到了产品的成熟期、品牌化运作阶段,才适合做唯美的广告,而对于刚刚进入市场的产品,太雅的广告通常是没有销售力的。

下载《中国人为什么组织不起来》阅读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人为什么组织不起来》阅读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电脑启动不起来的原因及及解决方法

    电脑启动不起来的原因,一般有这几个原因一、 CMOS系统中的引导顺序全部被屏蔽了,造成启动不起来。 二、 CMOS系统中的存储器被改了,与实际的硬件类型参数不一致而造成启动不起......

    人民日报评论员:“空口袋”立不起来

    人民日报评论员:“空口袋”立不起来 “不听莺歌燕舞,要有真正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在习近平总书记全程参加并指导的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上,班子成员聚焦“四风”问......

    《亲切的金子》:拼接不起来的人物性格

    《亲切的金子》带有韩国电影的一些共性的特征。就是讲究段落的完整,不讲究段落之间的逻辑性,这造成韩片往往在段落之间形成一些出人意料的效果,包括反差,对应,局部与整体的差异......

    手动叉车升不起来的原因

    手动叉车升不起来的原因1、阀杆与阀体间隙过大多通式换向阀升降倾杆有三个凹槽。槽油联合装置可接通或切断油路,修改作业设定。良好的分配阀阀杆和阀体之间的间隙很小,漏油很......

    不要把做好事同雷锋等同起来

    不要把做好事同雷锋等同起来 学雷锋的日子又快到了,各种媒体对学雷锋事迹的报道也多了起来。出于一种宣传的需要,好多媒体都把做好事的人同学雷锋等同起来,只要做了好事,他就是......

    人民日报评论员:“空口袋”立不起来

    人民日报评论员:“空口袋”立不起来本报评论员 2013年09月28日02:32来源:人民日报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字号“不听莺歌燕舞,要有真正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在习......

    快乐不起来的教育的杂文随笔

    快乐教育、素质教育在文件上口头上会议上喧嚣了几年,终于发现他不能量化,找不到尺子,不知道孩子什么水平,于是渐渐沉寂,面对升学、名利、面子的压力,当初大力提倡的人也不大好意思......

    中国金钥匙组织

    中国金钥匙组织 “国际金钥匙组织”是一个国际性的酒店服务专业性组织,于1929年在法国成立,距今已有70年历史。自1951年在瑞士召开的第一届“国际金钥匙组织年会”起,年会有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