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书法有感(小编整理)

时间:2019-05-14 20:33: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习书法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习书法有感》。

第一篇:习书法有感

习书法有感

工程科学学院(3)班赵云策学号PB13209119 文字作为信息的传播与社会发展的媒介,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古人更是把文字的艺术—书法推崇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地位。现在人们常说“见字如见人”人的品性能在字中反映许多,今年有幸选到王祥老师的书法课,来体会一下书法的艺术。

中国文字的历史源远流长,从上古时期的甲骨文,到秦朝李斯创造小篆,统一字体,文字的艺术也开始发展下来,关于书法,不得不提的是王羲之,王羲之的书法已经到了一种出神入化的地步,他写的《兰亭序》更是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备受后人喜爱,包括皇帝也为之疯狂,甚至将王羲之的字带到自己的棺椁中,至死不愿放弃。

我从初中开始学习硬笔书法,当时由于字写的太难看,而不得不跟随一位老师学习,起初十分不情愿,毕竟要占用假期时间,后来随着时间的推迟,我开始感受到了书法的魅力,甚至于不惜结束后自己经常招来字帖进行临摹学习,这其实也是我进入大学,选择书法课的原因,练字,练得不仅是字体的美观,更加练得是自己的心境,当练字时全身心的投入到书法中,去研究古人的字体,研究如此漂亮的字的横竖撇捺,你会感觉到古人的胸怀,甚至于古人写这篇文章时的心境,如今我们练习的毛笔相对于硬笔书法来说,难在了下笔力度的控制,每一笔不仅要笔画正确更重要的是力度的精准把握,使得油墨与纸张的充分接触,使这一笔不会太粗,也不会过细,更不会出现断笔,油墨不均匀的状况,练硬笔时从基本笔画练起仅仅一个横字便写了一天有余,而写毛笔更重要的是字的结构,练毛笔便要从字练起,而不再苛求于每一个笔画,毛笔字是大气的,凝结着中华

民族5000年历史的结晶,练毛笔时,最重要的在于心境,切忌浮躁。对于初学者来说最好是一口气一书,这样才有“一气呵成”之说,当然达到一定境界一口气写完整个字整篇文是最上乘的,因为鞋子是我们要全身心的投入,心中只想着要写的自行,不能分心出来呼吸,一旦呼吸则牵动全身,牵一发而动全身就是这个道理,手颤则笔颤,字就有凹凸必然不美观。仅仅从横这一笔来分析,入笔,连横收笔,整个笔画一气呵成,若横字不平过于上挑则显出的人是浮躁的,内心过于自傲,而过于下偏则显得整个字就没有了挺拔感,显得小气,所以每一笔都有每一笔的写法,必须一笔到位,一笔可以成就一个字也可以毁掉一个字甚至一篇文章。

练字,一开始就要按要求规矩的开始练字,不能随性而为,不然最后终会一无所得,练字如果将错误的东西铭记于心,又何谈练字呢?古人云:“学有规矩,字有体法;不然则笔意不精,字亦失乎格度矣。一字之法,贵在结构:一笔之法妙在起止。结构之道,尤在乎笔法之精妙也。”纵观古代名家大家都以临碑为始,其中有王羲之,黄庭坚,颜真卿,欧阳询,米芾等大家。所以想写好字必要从临帖开始,一般人都以楷书为始,相对于行书草书等,楷书更加好辨识,也更容易为我们所接受,而草书,行书追求飘逸潇洒,大气磅礴观之又别有一番心境。而初学写毛笔字,应特别注意的是自己的书写姿势,因为姿势的正确与否,决定着你的力度的掌握,直接影响到字的美观程度,另外坐姿的不适也会影响到练字者的心态,容易造成心态的浮躁,更造成了不良习惯。写字姿势要犹如字体,姿势不正确美观,又怎能苛求字体大气美观呢?第一节课,王祥老师便在为我们耐心的纠正坐姿执笔方法,为了进一步规范自己我还专门查阅了相关资料:根据字的大小,一般有坐着写和站着写两类,即所谓的“坐势”和“立势”。初学写字,应特

别打好坐势的基础。

坐势,端坐桌前,腰背自然伸直,上身可略向前倾,与肩同宽,左臂弯曲,手自然放置桌上,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手也可压在纸上,起到稳定纸的作用。右手执笔,笔不必正对头的中间部分,可偏向头的右侧,以能看到笔尖运动为宜。坐势书写又有枕腕,悬腕,悬臂等区别。枕腕,即右手执笔时,手腕不离开桌面,或把左手垫在右手手腕的下面的书写姿势。枕腕法多用于写小楷。悬腕,即右手执笔时手腕悬空。运笔较为灵活,适合写一寸左右的各种字体。悬臂,即右手执笔时,手臂悬空的书写姿势,活动范围大,适合写两寸以上的各种字体。采用坐势书写时,一般适合写两寸以内的较小的字,如小楷,晋人行书,唐人楷书等。立势,身体站立不依靠桌子,上身前倾,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左手手掌平放在桌面上,左臂可直可曲,以能自然支撑桌面为宜,右手悬臂执笔。采用此种姿势适合写两寸以上的字。蹲势,蹲在地上,两脚分开,略比肩窄,左手按纸,右手悬臂执笔,一般是在大的厅堂空地上写,便于把握通篇章法,这种姿势适合于巨幅长篇。并且写字时要严格按照此来做以养成良好的书法习惯。

关于字体我比较喜欢颜真卿的字体,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慨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他的字不仅是唐朝书法的又一象征,更加是他高贵人格的再一体现。欧阳修曾说:“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有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朱长文赞其书:“点如坠b 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

颜体书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以后很多名家,都从颜真卿变法成功中汲取经验。

写到这里,书法课也将画上一个句号,暂且称其为句号,但是练字的生活仍在继续,由字入心,对于我来说练字不仅仅是简单的笔画的叠加更重要的是修心,心够强,人才够强。

第二篇:临习书法体会

浅谈书法的临习

作者:付晓艳

来源:《新校园·上旬刊》2013年第08期

书法作为中国的国粹之一,是汉字的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也是世界上唯一一种由文字演变而成的艺术。这种转变并不是在文字以外另起炉灶,而是汉字本身原始的内在品质的流露,是由汉字的特质决定的。它带给我们的不仅是认读和交流的形式,更多的是线条中流露出的美。虽然现在毛笔已经不作为主要的书写工具,但并没有退出历史的舞台,它的艺术功能并没有减退,临习书法仍然是我们学习生活中的一部分。那我们怎样才能学习好书法呢?本文就如何临习书法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关于选帖

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首先会遇到选帖的问题,选帖作为学习书法的开端,不能不说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书法有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各种书体,初学者在选择时应采取何种,说法各不相同。清代陈介琪在《习字诀》中主张人人从汉魏刻石入手,包世臣则说应从唐楷入手。不管从何种书体,于此有最重要的一语,在选定之后,不可像走马灯似的轮换着书写。这是最易犯的病,同时也是最绝望的病,即为换来换去。

那么如何选定呢?有什么原则呢?笔者认为,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每一种书体的书帖都有自己的优点:汉隶笔法简易,造型古朴,易于掌握;唐楷结构严谨,笔法森严;行书放纵流动,迅捷活泼。在此基础上选贴,有些人喜欢秀丽多姿,有些人喜欢苍劲豪放,有些人喜欢厚重丰满,有些人喜欢痩劲挺拔。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要有从众心理,别人练什么就跟着练什么,别人学什么自己就跟着学什么。要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强迫去临是临不好的,是难于入境的。

二、关于临习

学习书法,临习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学习书法的必由之路。现在,通常又叫“临摹”,实际上“临”和“摹”是两种不同的方法。“临”是对帖而书之,“摹”是薄纸蒙于碑帖上,随字而拓,依其形迹而复写称“摹”。宋代姜夔《续书谱·临摹》云:“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临书易进,摹书易忘,经意与不经意也。”这是对临、摹的利弊和得失的经验总结。摹写,因为下边有影格依托,笔随影走,容易得原帖字的点画位置和形体结构。也正因为有这种依托,摹写时往往会忽略笔意的表达。摹了之后,容易忘却,不易巩固。临,是靠自己的目力心力去书写,较易体现原帖字的笔意,但因为无依托,往往易将原帖字的间架位置写走形。因此,临、摹都应“经意”,认真对待,先摹后临,临中亦可再摹,临摹交错,互相结合,兴利去弊,取长补短。如此不断努力,就可化古为我,兼得帖字之形神。1.写字要苦练加巧练

北宋书法家欧阳修在《试笔》一文中说:“作字要熟,熟则神气完实而有馀,于静坐中,自是一乐事。”他所说的“熟”就是我们练字要反复临习,要有数量的积累。但只有数量的积累也不一定能够练好字。在有数量的同时还要巧练,在临帖的过程中一定要动脑筋,发现问题的时候要及时纠正。第一遍临错了,第二要改过来。如果不能,只是一味地临下去,实际上是在重复自己的缺点,强化和巩固自己的缺点。所以坚持苦练的同时要动脑子,要巧练,这样在临习过程中才能不断地突破。2.练手又要练眼

对于一本字帖一味地临习,一味地摹拟,容易陷入麻木和僵化的被动地位,让古人牵着鼻子走,离开所练的碑帖就无所适从,寸步难行。原因是眼睛看的东西太少,视野太窄。练眼的目的就是要从“对临”过渡到“默临”,要从“入帖”过渡到“出帖”。练眼是对练手的深化,眼睛的训练比手的训练更难,眼睛看不准,手也就难以表现。所以要练好自己的眼,靠眼睛的探索、手的实践在“入帖”和“出帖”中出入自如。3.练字结构是首要 字形的美与丑是给人的第一印象,也就是两大要素之一的结构,另外的一个要素是笔法。临字时,一般笔法容易掌握,结构却难以控制,尤其是中国汉字虽有规律,但是难于字数的繁多,给掌握结构带来很大的障碍。在习字时要着重解决结构的问题,欧阳询的结体三十六法,李淳进结体八十四法,黄自远的结构九十二法等,这些结体方法对于我们练字是非常有帮助的。

另外,解决结构问题,还可以运用黄冬梅在《书法工具手册》中提到的组诗词记字法,也很有效。具体方法是,将帖中的字组成唐诗或者字词,帖中没有的字可以举一反三或请教师指点,每首诗、每个字都应严格推敲,然后反复习之,直到默临为止。一年攻下五十首七绝唐诗,就是掌握了一千四百个字的结构,久而久之,除去反复应用的字,数量也是相当可观的。再有,我们临古人的碑帖,天天与古人打交道,在不断学古的同时也很容易走入古人的误区。所以,在学古的同时还要把握好“笔墨当随时代”,不断地探索、追求,掌握更多的理论和方法,再应用到实践中去,才能不断地突破与发展。篇二:书法临摹与创作心得体会

书法的临摹与创作

时光荏苒,学习书法已有二十多年的时间了,从最初的兴趣爱好到现如今从事专业,我想除了坚持以外,更主要的是领悟和学习古人的经典作品。对于学习书法而言,临摹与创作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学习书法的人都能言之一二,但观念和体验的差异往往会造成截然不同的艺术实践和艺术效果。

谈临摹,必须先清楚临摹的目的。临摹是中国传统艺术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他是技艺的学习,风格的吸收,同时更是艺术感觉的积累和提升。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有其潜在的艺术感觉,孩童写字有他的自然天趣,成人初习书法亦有他的自然天性,但这些自然大都是原初而低级的,需要通过磨练和打造来提升,使之最终成为一种高境界的自然天成,临摹便是磨练和打造的最好方法。往持有不同的观点。持否定态度者以“妙在能合,神在能离”,“他神”和“吾神”的相互独立来强调艺术个性的张扬,认为“如灯取影”不足取,它无非就是文人笔下的渲染和无法实现的美好愿望罢了,他们认为对于习书者而言,临摹无需苛求点画的形似。但我认为,“灯下取影”的对象是为历史所检验,为人们所公认的经典,能做到“灯下取影”般的精准固然很难,但却必须是我们努力追求和认真实践体验的目标。

以个性狂飙而引领明末书坛的“字林侠客”徐渭对临摹之法有这样的判断“毫发失真则精神顿异,所贵详谨,精意摹搨,凡肥瘠工拙要妙,俱一一穷之,不失古人位置之美”。虽然这里徐渭强调的是摹书,可见他对古人书法精准体验的重视。清代王澍在《论书心语》中更有“临古须是无我,一有我,只是己意,必不能与古人相消息”的论述。对经典“如灯取影”地实临正是我们与古人真正相消息的最好方法,其目的是“意与古会”。在某种程度上,书法的经典实临与西方绘画的素描写生有异曲同工之妙。素描是西画用以提高观察事物和表现事物能力的主要手段。它要求通过精准刻画物象来达到传物象之神的目的。而书法的实临也绝非是简单的点画模仿和造型复制,它需要我们在追求与经典点画的相契过程中,掌握观察对象的方法,通过准确刻画点画的粗细、长短、方圆,在运笔的徐疾、收放、含露、提按之间来体验 其中心、手、笔三者之间沟通、会意的感觉,努力与古人神交会通,寻求艺术的共鸣。实临不仅仅是对一种风格的学习,它更是积累。这种积累的深度和厚度以及有效性是以对经典把握精准的程度为前提的。如果没有以点画相似为前提的。如果没有以点画相似为基础,临摹者即便自认为有感觉,那也很可能是主观的臆断。正如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和交流,相互间如果水平相当或者相互甚为了解,话题便能展开并且深入,否则只能是客套寒暄,而难以产生思想的火花,甚至南辕北辙。品格融为一体,成为其身体的内在成分,它的呈现才可能是真正自然地,“书为心画”的艺术价值才可能重回我们的书法创作中来。篇三:书法临写心得 书法临贴之真书、草书

五原县高级职业中学 李青山

很多人在软笔书法临贴过程中谈到:初学书者不宜临写行书和草书,而应多以真书临习为要。在此,笔者认为:这个初学的期限应是多久?一年、三年还是五年。事实上,前人都不会给出一个明确的时间概念。我认为,所谓的初学者应是刚接触书法,并开始临习者,而初学阶段就是达到入贴这段时间,也就是说能够临写得和贴中一模一样,出入不大为止。而这段时间可能会因每个人的资质不同而变得长短不同,快则三、五个月,慢则三年五载不等。那么这之后临习何体就成为书法界一直争论不休的一个话题。有人认为:不应过早地涉猎行书、草书之类,而应继续临习真书。笔者在此处不敢苟同。曾记得唐代书法大家孙过庭在书谱中谈到:’真以点画为形质,以使转为性情,而草以使转为形质,以点画为性情’,还说到,’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扎。’意思是说,写草书不兼有楷法,容易失去规范和法度,写楷书不旁通草意,那就难以称为佳品。由此可见,一个人如果只懂得临写真书,那么终究不会有大的突破,也不会有成功的作品问世。所以说,真、行、草兼要涉猎才能达到触类旁通之功效。2014年11月18日晚篇四:书法练习心得体会

书法练习心得体会 桃溪中心学校 兰新泉

之前很少接触书法,现在经过一个学年的练习,我终于领悟到了书法也是门很美的艺术,它是有精神和灵魂的。但经过一个学年的书法练习,我学到了很多.至少我们学习它可以了解更多的书法知识写字技巧。还能了解一些历代书法家和书法家的作品。特别是能锻炼一个人的毅力与耐性。学书法,如果真的投入当中的话,你可以感受很多的乐趣.果真没错,我个人比较偏爱楷书, 俗话说:“万事容易开头难”。临摹是学楷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过程,要掌握书法的运笔技巧,就得下苦功夫。初临摹字帖时,不知从何做起,临了几帖,觉得模仿的不像,就重新临帖,结果越临越不像了,真有点左右为难,但我还是坚持临帖,久而久之心浮气躁渐渐消失,发现静下心来的临帖要比粗枝大叶的模仿一翻效果更好些。通过学楷书,使我深深的懂得了要想写好楷书,不只是机械的临帖,关键在于笔法,选一些比较轻灵,多筋的圆笔碑帖临写,使字做到筋骨并用,方圆并举,快慢互用,富于情趣。要真的学好某种字体风格是不容易的。首先你得对所历代书法家和他的作品要有一定的了解,然后要掌握他的书法特点和运笔技巧.其实书法的境界确实是无穷大的,你要学好它,真的得花时间,我们要花时间去领悟某种字体风格,多去了解些书法家的时代背景和他作品诞生的背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全面的掌握某种书法风格.学书法,我认为我们最好还是得从临摹开始,我们要注意向他人学习,向他人的优点学习,把他人的好东西吸收过来,才能高自己的书法水平,如果不向他人学习,就不能丰富

和造就自己。当然在临习前人的作品时也不能盲目的临,要慢慢形成自己的风格,要注意对名帖进行研究,要取其长去其短,为我所用,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慢慢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书法的道路是漫长的,没有捷径可走,只有继承传统,下苦功夫去练,才能有所创新有所成果,只有持之以恒脚踏实地的去多临帖,多练,多写,才会进步,否则,写出的字是经不起观看的。“梅花香自苦寒来”。我相信只要我们付出了努力就一定能够学好书法的。篇五:书法各体临习方法大全 书法各体临习方法大全

书法各体临习方法大全

一、关于笔纸的选择

1、笔:大字用兼毫,小字用狼毫。

2、纸:

(1)大字用生宣,小字用半生半数洒金宣,不主张用熟宣创作书法作品。2)手工毛边纸原料采用纯竹料,纸性半生半熟,自然晾干,具有吸水性、拉力好、柔韧、墨干不

二、关于小楷的临习

1、临习《宣示表》要抓住其大巧若拙的字态、古雅朴茂的点画和清和简远的气韵等艺术特点,用笔轻落轻收,结朗停匀、宽绰有余”的总体特点。

2、小楷总体属于帖学,如能参以汉魏笔意体势及敦煌写经之率意,会增加蕴藉隽永之笔致。

3、小楷的用笔尤以能见锋颖为高妙,这就要求处理好“清”与“腴”的矛盾统一。“清”是指墨无散漫而锋颖妍。亦清亦腴,则骨血温润,醇雅冲和,可入古人堂奥。欲小字有大气象,必重墨气,既要笔致沉重,又要点画

4、要做到“小字当如大字”,除要写得疏朗停匀、宽绰有余外,还要象高二适先生说的小字要多墨气,要笔迹着墨力。、小楷与大楷迥异,大楷先从点画要求入手,小楷则以结字为首要。小楷以其小,每笔的走向、笔画与笔画之间姿态确非易事。若要笔画多变化,运腕为紧要。高二适先生曰;“小楷亦纯乎运腕,一涉指功即不能成。”故临顿挫分明,极力控制不假指功之技巧。

6、小字与大字迥然不同,不能互视为放大或缩小。大字本身易于恣肆纵放,若过分或曰一味纵放,则会流于轻宜放中有敛;小字本身收敛,若一味收敛则形拘笔滞,也会失于轻糜,故小字宜敛中有放。由此可知二者有质的三、关于正书的临写

1、喜欢大字可学颜体《勤礼碑》或魏碑,如《张猛龙》、《扬大眼》、《郑文公碑》等。

2、临习《张迁碑》应注意用笔上(点画)的自然流畅,尽量避免抖搂做作。要通过刀锋见笔锋,不必刻意追求的那种效果。

3、智永楷书《千字文》历来被认为是较独特的和较好的临摹范本,在临习中既可熟楷法,又能涉草法,习楷自会

四、隶书的临习。

我们主要以《曹全碑》为例。临习《曹全》,能将圆润、舒松、秀逸、典雅为特点的阴柔之美写出来,是很不容有的虽笔断而意连。具体说大部分用笔是内掖暗转,波画是逆起顺拖中作圆弧状提锋,不是折笔侧锋处之。

五、关于行书的临习

1、学习行书以临摹《圣教序》为宜。要把握此帖的艺术风貌和特征,如笔致遒润儒雅、字态俊丽秀逸、气息中硬劲挺,点画的组合、偏旁的揖让、牵丝映带、笔势字势等纯出自然。通临时注意纠正线条拖沓纤弱,即骨不健的基础上,就要打好攻坚战,从字型、字势,笔型、笔势及笔画的粗细对比、墨色变化(可参照兰亭墨迹)等方字型上下功夫,达到在创作作品时如囊中探物般的熟练程度。一件作品水平的真正高低,甚至可以说书法的内行一点点上,所谓“纤维向背,毫发死生”是也。所以临写时一定要特别注意细节,包括笔画位置、粗细长短搭配及字形的揖让、呼应关系等,哪怕是细微的变化也不放过,以训练、提高自己的眼力。有了《圣教序》的基础,学章法、贯气及细微之处;然后再学王之诸手札,学习王羲之怎样因字赋形、因情谋篇等等。

第三篇:学写书法有感

学写书法有感

三年级放暑假时候没事,妈妈就让我学着练书法,买了毛笔、墨汁、临摹开始练写毛笔字。

练字的时候,需要静下心,完全投入到每一笔一划中,理解笔画的写法,还得看自己怎样才能顺手,达到效果,因此刚开始我可以说是屏住呼吸,全身紧绷,没练几个字,就已经全身湿透,豆大汗珠滴滴嗒嗒的落下来,不一会儿就浑身无力,倚靠在沙发上。妈妈走过来告诉我,练习书法,重要的是放松,身体要放松,沉肩坠肘,含胸拔背,将劲力都集中在持笔的臂弯上。同时,精神上也要放松,放松不是懈怠,而是要心无旁物,眼中所看、心中所观的不是字的结构,而是字的意境,只有做到身心合一,才能写出漂亮的具有神韵的毛笔字。

我听了妈妈的话,按照她说的意思仔细体会,感觉字写得马上就有提高,最重要的是身体不再累了,写起字来也流畅了,增加了很多练字的兴趣。经过勤学苦练,在四年级学校组织书法作品比赛的时候,我的作品获得了优秀奖,获得了老师和专家们的表扬。

在练习书法过程中,我感悟到“动静”的哲学,写字表面上看是在动,实际上心却必须平静,专心致志,用笔才能挥洒自如。其实,生活有何尝不是如此,我们每天都在生活、都在学习、都在为各种各样的目标打拼,在忙碌的同时疲惫、倦怠、空虚也接踵而来,之所以会这样,就在于不明白“动静相合”的道理,忙碌的同时我们内心必须是平静的,知道忙碌的目的是什么,忙碌的收获是什么,忙碌的意义在哪里,否则就想练书法一样,费劲很大,可是效果并不理想,弄不好还累坏了身子。

第四篇:书法培训有感

参加广东省“翰墨新传”中小学书法骨干教师

培训班学习有感

甲午秋月,10月9日至15日我有幸参加了广东省“翰墨新传”中小学书法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培训班设在肇庆学院,学员来自省内各个不同市县区,本期参加培训人员共60多人,安排在学院实验大楼136教室上课与交流等,在此有幸听到书法界多名书家的言传身教,使我对书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此次培训,时间虽短,感受颇深,收获甚多,更多庆幸的是能认识来自不同地区的同行,交上了不少朋友!

这次培训对于我来说,无疑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在此先要感谢区领导给我这次远行学习的机会,所以,在培训班上,我态度很认真,很用心聆听与练习。课后虚心与老师交流!

本次培训内容包括:汉字书法技法、书法史与书法理论的初步知识,书法教学法等,在集中面授中,我初步了解书法教育纲要,基本掌握“真”、“行”、“草”、“隶”、“篆”各种字体的书写技法。

本次学习七天,第一天,上午为开班仪式,和飞院长等领导出席讲话,接着,熊沛军书家对书法纲要进行解读,下午是吴忠义教授上《书法文化》专题。在第一天中,都是讲理论,第二天,李小如书家讲了魏碑小楷和熊教授讲了唐楷,介绍了运笔的姿势,理论太多;第三天,晏为民教授上午讲了唐楷,下午陈弟教授讲了行书(王二),都介绍了运笔,不过演示少,理论过多;第四天,吴慧平教授上午讲了行书(宋元明清),整个上午的课都是讲理论,一个字示范都没有;下午是刘宝光教授讲书法教学法,他讲解非常精彩,介绍了中小学书法教学的原则;中小学书法指导纲要;中小学书法原则与方法;怎样上好一节课等,他教会了我们怎么起笔、行笔、收笔等,纠正了我以前的一些错误认识,改变了运笔方式,找到了书写的正确感觉和状态。他的课理论实际相结合,细述用笔、结构、章法及变化策略等,多挥毫演示使学生理解概念,在今后的创作中起到事半功倍作用,做的很好,第五天,李刚教授介绍了篆书的发展历程,每一时期的碑帖特点,临写要点等,把书法的发展脉络梳理的非常清晰。并介绍了相关知识。最后两天是书法创作、作品点评及总结表彰会。

依我所见,整个培训中,我觉得上课讲的理论太多了,像什么纲要解读,不必讲得太多,浪费时间,应3至5分钟略过就行,应边理论边实操给学生看,再有行书(宋元明清)全是讲理论,没有示范怎样写?应边讲理论边示范,这样能更好让学生把抽象化的概念简单化,在上书法创作课,也没有重点教我们如何去创作,最后挂上的作品不应该是从家带来的,我认为应该是老师上完书法创作课后,当堂在课堂上创作,老师指导,这样会更好!

总之,不管怎么样。总体来说,通过本次学习使我开阔了眼界,提高了对书法艺术的深层认识。收获最多的是学习到很多理论知识,让我体会到中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用毛笔书写的具有思维特征的抽象符号艺术。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瑰宝,它在今天仍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练习书法不仅能使字写得漂亮,而且能提升人的整体素养;使我认识到,学习的目的是应用于书法教学,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书写水平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我要把本次学习的经验和知识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的书写技能得到提高发展,培育更多的书法人才。

第五篇:临习书法的体会总结

临习书法的体会总结

在练习书法的临习过程中,我逐步有以下几点初浅的认识:

何谓中锋? 使笔锋在点画中间运行,这便是中锋。

作书贵用中锋,是千古不易的定论。以前我对中锋用笔的概念,只有一些肤浅的感性认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例如,往往对自己所写的字,点画边缘出现一边整齐光洁,一边带有锯齿,或一边墨色较浓,一边较淡、立体感不强的现象百思不解。后来,在临习过程中,严格地按中锋用笔的要求进行。经过一段时间临习,发现以前的现象逐渐消失了,立体感增强了,点画也浑凝圆劲、秀逸含蓄了,才真正地体验到了中锋用笔的感受。

随着临习的逐渐深入,对中锋的认识也随之加深了。

我发现,中锋用笔固然很好,但除篆、隶得保持笔笔中锋外,楷、行、草字如也笔笔中锋的话,也会缺乏一种意趣、情采。

所谓藏锋就是起笔用逆锋,收笔用回锋,把笔尖藏于笔画之内,写出来的点画坚劲挺拔,给人以含蓄、浑劲、沉着的感觉。

藏锋在篆、隶、楷中尤为重要,篆、隶点画几乎笔笔藏锋。因此,藏锋是必须训练与掌握的笔法。

开始临习汉 隶《张迁碑》时,颇感吃力。面对困难,狠下决心按照藏锋用笔的基本要领进行苦练,终于由原来感到吃力到基本适应,起笔收笔从不习惯到习惯,基本上通过了篆、隶的藏锋关。

当临写《颜勤礼碑》时,一开始写出来的字怎样也无“颜”的味道。是何原因?经过分析,发现主要是起、收笔未能做到藏锋?横画尤其是长横和垂露竖成不了“枯骨”状,长撇体现不出“蚕头燕尾”等效果。问题找出了,找出规律练出感觉,使之成为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写出与法帖相似的点画来。

点画写象了,才能求得字的像,字写像了,才能写出法帖字体的神来,才能真正入帖。在临习的过程中,也悟出了藏锋与露锋是一对孪生兄弟,一个字中往往藏与露是相辅相成的,该藏则藏,该露则露,藏露结合字就会具有自然、优美、生动的神采和韵味。

笔画的粗细变化是在提按动作中完成的,提按是写好点画的关键。

刘熙载曾说“凡书要笔笔按,笔笔提”,指出在运笔过程中提按的连续性和必要性。书写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提按交换的过程。笔锋在纸上运行时,一直是通过提按的交递,再加上轻重、缓急的丰富变化,这样点画才具有生命的活力,才能产生美妙的韵味与鲜活的形象。

如果写出来的字线条粗细一致,就会与硬笔字无异,毫无神采与美感。这是点画缺乏提按所致。按易掌握,难在提上,一笔而成的而又按提交递就更难。

“转折”在书法中的运用是十分重要的。

“转”是用笔写出圆转回旋、没有方折棱角笔画的笔法,其要领是,在转的关节处笔不停驻下来,只有提按的变化,没有折、顿的处理,“如折钗股”,是篆、行、草中运用最多的笔 法。“折”与“转”相反,是写出方的点画方法。折法,多运用于方笔书法的起笔处、收笔处以及 横画和竖画的交接处。此法多运用于楷、隶书中,行、草亦时有所见。

运笔的急缓在书写中是至关重要的。

运笔的急与缓是形成作品不同风格,和产生节奏、韵律变化的主要原因。落笔迟重取其雄厚,急速方能流畅、遒劲。运笔的急与缓须有机的结合,方能获得更理想的效果,否则,一味迟重,则失却神气,一味急速,则失却形势。认为 “快”才是熟练的最好体现,是错误的。认为“草书”的本质就是快,更是不对的。

我在学书之初,怎样也写不出原法帖的“形”,更谈不上“神”了。在苦恼中痛定思痛,悟出了书法的速度是有急缓之分的,字体不同、点画不同,其书写速度是不同的。我们在临习时只有贴近其原帖字的书写速度和节奏,才能得其“形”、“神”。

一般来说,篆、隶、楷体的书写速度相对慢些,行、草的速度则要快些,横画、撇画相对快些,竖画、捺画则要慢些。

经过反复训练,随着书写中对急缓运用,对节奏方面逐步熟练,慢慢地进入到“随心所欲”,运用较自如的阶段。

用笔的轻与重,直接影响到作品的风格、特点、艺术效果。

用笔轻者,令人感到轻松、秀丽、和雅、飘逸;用笔重者,则会给人以沉着、拙重、凝炼、浑朴之感。

用笔的轻重,主要基于“力度”的大小,而这种力度则完全取决于运笔时力度控制上。这种力度是毛笔之毫锋与纸相磨擦产生的,使人感觉出来的力度。

所谓虚实相生,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苦练中达到善使笔锋。在临习中,须十分注重用笔锋运行,把握其虚实、轻重的分寸。辅之以往高执笔杆,运用悬腕力、臂力推动笔锋,向前铺毫运笔;十分注意笔笔以锋用力送到底,例如“撇”画及类似“秋”“火”的最后一笔。

经过刻苦训练,在点画线条的力度和质感上都会有明显的提高。

以上六个方面的用笔要素,不是独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书写的过程中,很好地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创作出高水平的作品。

下载习书法有感(小编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习书法有感(小编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习“中国梦”有感

    习“中国梦”有感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大型展览《复兴之路》时,明确提出了“中国梦”这一概念——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的实现,需要的是我们每......

    读《事半功倍读书法》有感(精选合集)

    读《事半功倍读书法》有感 单甲完小 田翠莉 2013年6月 通过阅读《事半功倍读书法》这本书,使我对读书又有了新的认识。工作了几年,能够得到学校领导的肯定,心里自然很高兴,但又......

    书法培训有感[5篇范文]

    “书法培训”有感 今年我有幸参加教师发展中心举办的“回宫格自主学习培训”。.“绍兴理工学院兰亭书法学院”寿洪教授的四天对我们培训,使我对书法产生了兴趣,也对书法有了更......

    临习书法的六个阶段(5篇材料)

    临习书法的六个阶段 作为一个职业书法家 ,如果一生要50年从事书法专业,其40年应当是临摹阶段。而综观网络圈子几乎是只交流书法创作,而很少交流临摹习作,完全忽视了这长达40年的......

    读***讲话有感

    道德是做人的根基 ——读“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有感习总书记在北京大学的讲话内容非常朴实真诚,字里行间透露出对青年学生的期盼,对青年学生贡献祖国的期盼......

    2018.9.26习总讲话有感

    习总讲话有感 习总书记是我们党的核心,其冲话是有自然的指导意义,其中包括对青少年和共志团工作的重要冲活。 2017年5月4日,总书记提出广大团员青年要“不忘初心跟党走”......

    学习强国|学“习”有感[精选五篇]

    学习强国|学“习”有感中国十九届四中全会于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召开召开。十九届四中全会是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

    习总书记新年致辞有感

    习总书记新年致辞有感 2018年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国环球电视网)和互联网,发表了2018年新年贺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