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Cvxyhfm论公共关系管理在和谐社会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七夕,古今诗人惯咏星月与悲情。吾生虽晚,世态炎凉却已看透矣。情也成空,且作“挥手袖底风”罢。是夜,窗外风雨如晦,吾独坐陋室,听一曲《尘缘》,合 成诗韵一首,觉放诸古今,亦独有风韵也。乃书于纸上。毕而卧。凄然入梦。乙 酉年七月初七。-----啸之记。
论公共关系管理在和谐社会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公共关系管理作为一种重要现代管理模式,在客观上为市场经济创造诚信友爱的道 摘 要:公共关系管理作为一种重要现代管理模式 在客观上为市场经济创造诚信友爱的道 公共关系管理作为一种重要现代管理模式 德土壤,大大降低管理成本和交易成本 提高组织绩效,实现组织目标 大大降低管理成本和交易成本,提高组织绩效 实现组织目标,使市场经济活动变得更 德土壤 大大降低管理成本和交易成本 提高组织绩效 实现组织目标 使市场经济活动变得更 为规范和有序,使社会资源得到更为有效的利用 而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使社会资源得到更为有效的利用,从 为规范和有序 使社会资源得到更为有效的利用 从而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 话,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的社会,就是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现自然———人———社会整个系统的和谐统一。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 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市场经济是基础 人类自产生起一刻都不能够离开物质资料的生产,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物质财富的创造,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经济繁荣、百业昌盛的社会,是经济持续增长,人们生活逐步改善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小国寡民”式的“和谐”,不是人民生活低水平的“平均主义”的 “和谐”,而是十几亿人口高水平生活中的和谐。我国GDP已经跃居世界第 4 位,但人均下 来,世界排名仅仅是第 110 位,要使十几亿人口都过上高水平的生活,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出发 点和最终落脚点是经济建设,只有在经济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才能为社会和谐提供强大的物质 条件,才能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三、公共关系管理在和谐社会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1.公共关系管理客观上促进诚信友爱的道德建设,推进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自由市场 经济制度
本身并不能保证效率,一个有效率的自由市场制度,除了需要有效的产权和法律制度 相配合之外,还需诚实、公正、正义等方面有良好道德的人去操作这个市场”。市场经济条件 下,市场主体之间、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员工与企业之间都要在平等、互利和彼此信任的 条件下,承担自己的责任,履行自己的义务,享受自己的权利,诚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道德基础、内在动力和可靠保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单位和组织都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个人组成的团体,处于多重规定 性和联系之中,因此公众之间的影响也是多维度和多向的。团体的活动都可以具体分解为一 个个的具体的个人活动。组织和组织、单位和单位之间的冲突,细分起来,也就是人和人之间
的冲突。在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矛盾面前,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交往准则和规范都在发生着 新的变化,越来越需要思想的灌溉,需要行动的感召,需要一种强大的、值得信赖的力量携他们 前行。公共关系管理无论思想内涵还是行为操守都蕴含着伦理标准,以公平、和谐为内凝力, 协调每一个具体的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强调以人为本,这里的人不是抽象的人,而 是意志、有愿望、有行动的活生生的具体的、现实的公众,包括组织内部的及外部的所有的 公众,主张公众利益至上,公众利益优先、为公众利益服务,在复杂的多变的公众利益面前,不断 的调解组织的行为和政策,谋求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合作,并把这种合作意识灌输给每一位内部 公众与外部公众,使人与人、人与社会,社会各阶层、各群体之间互信互助、平等友爱、共同 发展,这必然对组织与公众双方的和谐关系起到促进与维护的作用。公共关系管理是以真实 为基础进行双向沟通,达到交流与分享。一方面组织向公众传递新闻、事实、意见、感情的 信息,使公众认识和了解组织,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关系的。另一方面组织要吸取人情 民意以调整决策,改善自身,从而树立良好的形象和信誉,为实现组织长远发展和长期获益的 目标创造条件,这在客观上必然构筑了诚信与合作的氛围。同时由于社会组织是社会最普遍 的构成单位,社会组织的公众也体现团体性和组织性,这种社会中间团体一旦协调起来,所创 造的信任与合作的氛围将会对整个社会及其各个层面产生普遍而深刻的影响,在社会中产生 强大的信任与合作动能,必将为和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创造良好的道德土壤,推进和谐 社会的建设。2.公共关系管理为组织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人类社会进 入工业社会以后,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越来越复杂,初
级社会群体在很 多方面已无法适应社会发展和社会活动的需要。因此,完成特定目标和承担特定功能的社会 组织的大发展就成为近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公共关系管理的主体社会组织是人们按 照一定的目标任务和形式建立起来的协调力量和合作系统,社会组织不能活在真空中,而是在 一定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公共关系的环境系统是由自然环境和它的公众及影响组织生存和 发展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组成的互动系统。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都是组织 生存发展的系统条件,由于人类社会的信息化,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都充满变数,组织 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公共关系管理必须以充分考虑外部环境的变化并不失时机的 做出及时反应,为组织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各种各样的信息,是公共关系管理系统中的一个个节点,只有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有技 巧地对信息节点不断进行组合,才可以通过这些信息节点来促进整个系统平衡,才能为组织创 造良好的生态环境。采集信息是公关工作的必要前提,无论是内部公共关系还是外部公共关 系,都是从采集信息开始,通过各种调查研究的方法,公共关系首先要采集与本组织形象评价 有关的各种信息。这些信息涉及公众对组织的政策、产品、行为、人员等方面的印象、看法、意见和态度。同时公共关系需要为组织监测社会变化与趋势,还要采集组织环境中的各种社 会信息如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时尚潮流、民俗民情、舆论热点等多方面 的信息动态,分析其对组织的各种直接或潜在的影响,充分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避免不利 因素,使组织与社会环境的变化保持动态平衡。由于社会组织和公众处于不同地位,面对各类公众各自的利益要求,双方在信息的掌握上 总是不对称的,主客体之间必然会存在利益的种种差异和矛盾。公共关系管理通过协调沟通 手段,经过调整,一方面强化社会群体之间联系,促成其合作,保持各个社会群体同步发展,促成 社会良性运转;另一方面可以互通信息,争取谅解,化解矛盾和冲突。建立和维持良好公共关系 状态,在公共关系管理系统内形成自我调节机制,让社会群体之间自觉、主动地协调一致,保持
和谐发展。从而促进整体经济的发展。在组织内部,由于分工的缘故,组织内部各部门之间往 往缺乏全局观念,各自为政,产生一些矛盾,给组织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公共关系部门通 过沟通,加强部门之间的联系、了解,使之相互支持,相互信任,相互谅解,使各个局部能步调一 致,以利于发挥总体优势,确保计划的落实和目标的实现。公共关系管理通过协调
第二篇:论公共关系管理在和谐社会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论公共关系管理在和谐社会市场 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公共关系管理作为一种重要现代管理模式,在客观上为市场经济创造诚信友爱的道德土壤,大大降低管理成本和交易成本,提高组织绩效,实现组织目标,使市场经济活动变得更为规范和有序,使社会资源得到更为有效的利用,从而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就是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现自然———人———社会整个系统的和谐统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市场经济是基础
人类自产生起一刻都不能够离开物质资料的生产,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物质财富的创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经济繁荣、百业昌盛的社会,是经济持续增长,人们生活逐步改善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小国寡民”式的“和谐”,不是人民生活低水平的“平均主义”的“和谐”,而是十几亿人口高水平生活中的和谐。我国GDP已经跃居世界第4位,但人均下来,世界排名仅仅是第110位,要使十几亿人口都过上高水平的生活,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是经济建设,只有在经济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才能为社会和谐提供强大的物质条件,才能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三、公共关系管理在和谐社会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1.公共关系管理客观上促进诚信友爱的道德建设,推进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自由市场经济制度本身并不能保证效率,一个有效率的自由市场制度,除了需要有效的产权和法律制度相配合之外,还需诚实、公正、正义等方面有良好道德的人去操作这个市场”。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之间、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员工与企业之间都要在平等、互利和彼此信任的条件下,承担自己的责任,履行自己的义务,享受自己的权利,诚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道德基础、内在动力和可靠保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单位和组织都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个人组成的团体,处于多重规定性和联系之中,因此公众之间的影响也是多维度和多向的。团体的活动都可以具体分解为一个个的具体的个人活动。组织和组织、单位和单位之间的冲突,细分起来,也就是人和人之间的冲突。在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矛盾面前,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交往准则和规范都在发生着新的变化,越来越需要思想的灌溉,需要行动的感召,需要一种强大的、值得信赖的力量携他们前行。公共关系管理无论思想内涵还是行为操守都蕴含着伦理标准,以公平、和谐为内凝力,协调每一个具体的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强调以人为本,这里的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意志、有愿望、有行动的活生生的具体的、现实的公众,包括组织内部的及外部的所有的公众,主张公众利益至上,公众利益优先、为公众利益服务,在复杂的多变的公众利益面前,不断的调解组织的行为和政策,谋求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合作,并把这种合作意识灌输给每一位内部公众与外部公众,使人与人、人与社会,社会各阶层、各群体之间互信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发展,这必然对组织与公众双方的和谐关系起到促进与维护的作用。公共关系管理是以真实为基础进行双向沟通,达到交流与分享。一方面组织向公众传递新闻、事实、意见、感情的信息,使公众认识和了解组织,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关系的。另一方面组织要吸取人情民意以调整
决策,改善自身,从而树立良好的形象和信誉,为实现组织长远发展和长期获益的目标创造条件,这在客观上必然构筑了诚信与合作的氛围。同时由于社会组织是社会最普遍的构成单位,社会组织的公众也体现团体性和组织性,这种社会中间团体一旦协调起来,所创造的信任与合作的氛围将会对整个社会及其各个层面产生普遍而深刻的影响,在社会中产生强大的信任与合作动能,必将为和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创造良好的道德土壤,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2.公共关系管理为组织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人类社会进入工业社会以后,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越来越复杂,初级社会群体在很多方面已无法适应社会发展和社会活动的需要。因此,完成特定目标和承担特定功能的社会组织的大发展就成为近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公共关系管理的主体社会组织是人们按照一定的目标任务和形式建立起来的协调力量和合作系统,社会组织不能活在真空中,而是在一定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公共关系的环境系统是由自然环境和它的公众及影响组织生存和发展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组成的互动系统。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都是组织生存发展的系统条件,由于人类社会的信息化,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都充满变数,组织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公共关系管理必须以充分考虑外部环境的变化并不失时机的做出及时反应,为组织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各种各样的信息,是公共关系管理系统中的一个个节点,只有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有技巧地对信息节点不断进行组合,才可以通过这些信息节点来促进整个系统平衡,才能为组织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采集信息是公关工作的必要前提,无论是内部公共关系还是外部公共关系,都是从采集信息开始,通过各种调查研究的方法,公共关系首先要采集与本组织形象评价有关的各种信息。这些信息涉及公众对组织的政策、产品、行为、人员等方面的印象、看法、意见和态度。
同时公共关系需要为组织监测社会变化与趋势,还要采集组织环境中的各种社会信息如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时尚潮流、民俗民情、舆论热点等多方面的信息动态,分析其对组织的各种直接或潜在的影响,充分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避免不利因素,使组织与社会环境的变化保持动态平衡。
由于社会组织和公众处于不同地位,面对各类公众各自的利益要求,双方在信息的掌握上总是不对称的,主客体之间必然会存在利益的种种差异和矛盾。公共关系管理通过协调沟通手段,经过调整,一方面强化社会群体之间联系,促成其合作,保持各个社会群体同步发展,促成社会良性运转;另一方面可以互通信息,争取谅解,化解矛盾和冲突。建立和维持良好公共关系状态,在公共关系管理系统内形成自我调节机制,让社会群体之间自觉、主动地协调一致,保持和谐发展。从而促进整体经济的发展。在组织内部,由于分工的缘故,组织内部各部门之间往往缺乏全局观念,各自为政,产生一些矛盾,给组织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公共关系部门通过沟通,加强部门之间的联系、了解,使之相互支持,相互信任,相互谅解,使各个局部能步调一致,以利于发挥总体优势,确保计划的落实和目标的实现。公共关系管理通过协调手段,协调地区经济与国家经济、行业经济与国民经济,具体企业与整个行业的关系,调整其间的合理布局与组合、分工与合作、疏通流通渠道,促进现代社会中信息的共享和交流,必然会大大降低组织的管理成本和市场交易成本,提高组织绩效,实现组织目标,使经济活动变得更为规范和有序,使社会资源得到更为有效的利用。
第三篇:浅谈老干部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浅谈老干部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老干部是我们党宝贵的政治资源、人才资源和社会财富,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时期的创业者和奠基人,他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推进社会文明建设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重视发挥老干部工作,既是党的干部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充分发挥老干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们必须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高度出发,充分发挥老干部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一、充分发挥老干部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当前我国正处于开发开放的重要历史时期,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资源、环境、要素等约束越来越严重,推动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产业层次的任务非常艰巨。我国的老干部群体人才荟萃,在他们当中有的曾担任各级领导职务,有的是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管理专家和实干家,要积极组织他们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城镇化建设,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事业发展,民主法制建设,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开展调查研究,建言献策;发挥他们人缘广、关系多的优势,积极为社会经济发展引进人才、技术、资金,促进经济发展。
二、注重发挥老干部广泛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以及解决社会矛盾的重要作用
1、在组织和引导他们协助党委和政府进一步做好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时,可以通过他们把党的方针政策更好地传递下去,又把群众的愿望和诉求更好地反映上来,使之成为畅通社情民意、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的一条重要渠道,成为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的重要载体。
2、可以组织和引导他们协助做好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工作。构建和谐社会,重点、难点在基层。老干部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可以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和咨询点拨,帮助基层干部增强管理社会事务、开展群众工作、激发社会活力、处理各种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推动和谐单位、和谐社区、和谐街道建设,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组织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
3、可以组织和引导他们协助党委和政府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群众特别是生活困难的群众排忧解难,促进形成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和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等等。
4、发挥他们在构建和谐家庭中的作用。发挥好老同志在家庭的言传身教的作用,引导和教育好家庭成员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和谐幸福,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穿老干部在家庭中起着主导作用,他们以自己坚定的理想信念、艰苦奋斗的作风、无私奉献的精神影响着家人。
三、要充分发挥老干部在政治教育中的示范作用
我们党的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和谐伟业。广大老干部在宣传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
辱观、关心和教育下一代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和智慧优势。因为,广大老干部在长期的革命生活中铸就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形成了优良的传统作风,让这样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人讲传统,具有奉献精神的人讲奉献,是最有说服力、感召力和向心力的。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实践中,一要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老干部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并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他们深入到街道、乡镇、学校、社区,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利用各类宣传教育阵地,向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讲光荣历史、讲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通过持之以恒的教育,把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长期传承下去,不断发扬光大。二要继续组织广大老干部积极参与全社会特别是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以“知荣辱,树先锋”为主题的道德实践活动。三要继续鼓励和支持他们进一步当好党的优良传统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员、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的辅导员、良好社会风气建设的监督员,努力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献计出力。
四、发挥老干部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的促进作用
老干部理想信念坚定、党性观念强、政治经验丰富,在党内经常性学习教育活动中要注意发挥他们的这一优势。一是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他们给广大党员上专题党课或现身说法以及开展一些督导巡视等方式,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新上任的各级领导干部牢记历史使命,增强宗旨意识,自觉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努力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二是可以继续组织部分老干部参加干部监督员,在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中,要注意多听取老干部的意见,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
得砖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三是可以继续组织部分老干部参加党风监督员,鼓励和支持他们参加党风廉政和反腐败斗争,认真行使党内监督和民主监督的权利,自觉反腐倡廉,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从而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环境和社会氛围。
总之,充分发挥老同志的作用,努力构建和谐家庭、和谐集体、和谐社区与和谐社会,这既是给老同志们提供了发挥余热、为社会再作贡献的机会和平台,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与要求,这不仅具有现实的积极意义,而且还具有深远的积极影响。
第四篇:探讨民政工作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探讨民政工作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根据新形势提出的战略指导思想,是新时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为建设大民政、推进民政事业现代化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指明了前进和发展方向。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按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要求,实现构建和谐社会这一大目标,民政部门的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富有挑战。应坚持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民政部门的职能作用,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权益和民主政治权利、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进步为基本方针,努力实现有效的社会救助、广泛的基层民主、优质的福利服务、牢固的军民团结和规范的社会管理,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首先,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民主法治来看,民政工作在社会民主进程中是探路先行者。在基层的民主政治建设,民政部门虽然是有些工作的指导机构,但是在指导和落实居民直选自治组织、居务公开、民主管理、社区建设等方面责任重大,特别是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民政工作推行民主政治方面发挥着重要地职能作用。
其次,从和谐社会的公平正义来看,民政工作在协调社会利益关系中的作用将更加突出。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需要不断协调处理好社会利益关系,而民政的大量工作正是协调处理社会成员之间社会利益关系的直接体现和作用方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体现公平的社会。体现公平就要从利益协调入手。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化解社会风险,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通过加强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社会的弱势群体提供必要的社会支持。而民政工作所担负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直接具体地发挥着维护稳定、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公平的重大责任。
三是,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诚信友爱来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彼此友爱的社会,民政工作在营造健康发展环境中的作用不可替代。民政工作在力促诚信友爱方面所从事的救灾救济、社会福利、慈善募捐、婚姻登记、老龄工作、弃婴收养、敬老院建设等方面,发挥着力促社会诚信友爱的重要作用。
四是,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安定有序、充满活力的社会来看,民政是建设和谐社会中人要素的主力军。和谐社会是运行有序的社会,促进必须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协调机构的发育、健全和完善社会管理体制,才能保证社会安定和运行有序。社会活力来自于社会成员、社会组织和社会性机制的有效作用。创业、创新、创造是社会活力的来源。而民政工作所从事的民间组织管理、社团管理、行政区划等工作直接与构建安定有序、充满活力的社会息息相关。
五是,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来看,民政工作在规范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十分重要。民政工作所从事的殡葬和婚姻管理倡导的移风易俗等,毫无疑问的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工作。
如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一、要以“群众满意”为标准,进一步强化民政工作“以民为本,为民解围”的工作理念。
二、以“求真务实”为要求,进一步强化民政工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三、以“自身建设”为手段。首先要加强各级民政领导班子建设;其次,要加强民政职业道德建设; 第三、要改革民政工作方式; 第四,要进一步强化民政工作手段。
四、在具体职能工作中体现为:
1、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完善城乡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工作体系。社会建设和管理的重心在基层。通过加强城市基层自治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城市基层自治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在基层形成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会管理体系,消除社会管理的空白点和薄弱环节,从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社会和谐。
2、加强社会救助、社会救济和慈善事业之间的相互衔接,健全完善社会救助工作体系。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建立健全包括社会救助、社会救济和慈善事业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是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的必要措施,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民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社会救济和慈善事业的配套、衔接,增强社会保障体系的整体功效。一是健全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住房、司法等专项救助为配套的社会救助体系。要在提高保障标准的基础上,做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推进和完善“分类施保”,确保特殊困难家庭的基本生活。针
对特困群众看病难、住房难、子女上学难、打官司难等实际问题,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加快建立城乡低保对象医疗、教育、住房、司法等专项救助制度。特别是针对当前很多家庭“因病致贫”的问题,完善大病救助办法。二是建立和完善以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资金分级负担制度为基础,社会动员机制为补充,应急措施为配套的灾害救助体系。探索建立重大灾情预警制度,落实各级政府救灾应急预案,加强各级救灾装备建设,举行多种形式的救灾演练,提高对突发性自然灾害的紧急救援能力。同时适应形势的发展,不仅要考虑应对自然灾害救助,而且也将进一步提高非自然和人为重大灾害的预警和应急能力,使灾害和损失降低到最小。三是建立以经常性社会捐助制度为基础,临时帮困送温暖活动为补充,社区服务为配套的社会互助体系。健全覆盖全市街道和社区的社会捐助接受站点,形成以市社会捐助中心为龙头的社会捐助网络。发挥各级慈善组织的作用,打响“慈善”品牌,组织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开展慈善活动。加强对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的依法救助、主动救助,并发挥救助管理站的教育功能。
3、进一步加快创新和改革,完善拥军优抚安置工作体系。做好双拥工作,加强军政军民团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由于优抚安置工作做为一项政治任务,影响着部队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高举爱国拥军的旗帜,创新工作机制,搞好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双方的科技、文化、卫生等优势,加大军地互解难题、互办实事的力度,促进国防建设、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进一步推动安置工作的改革,拓宽安置渠道,实行安置任务有偿转移和鼓励城镇退役
士兵自谋职业。
4、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完善社会福利服务工作体系。社会福利水平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特别是围绕老年社会福利工作,从城市到农村都要建立基本的养老服务体系。主要应该围绕已建成的“老年星光计划”、老年公寓,和敬老院如何更好的运转。建立起“星光老年之家”的有效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争取把好事办好。加强社会福利机构的管理,在对现有社会福利机构进行检查认定、对工作人员进行职业培训的同时,探索民办公助、公办民营的新路子,提高社会福利服务的整体水平。针对老龄化趋势,进一步做好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的试点工作,开展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
5、加强规范化建设,完善专项社会事务管理工作体系。发挥社会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和规范行为的作用,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依法管理社会组织,是民政部门作为社会建设和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扩大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途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和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必要手段。一是社会团体和民非企业数量要增加;二是种类要比较齐全,业务范围要涉及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环保、公益、慈善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三是布局应愈趋合理,逐步形成层次不同、区域有别的发展格局;四是功能要不断增强,民间组织不断增强法制意识,拓展业务规模和服务领域,完善自律规程,提高装备水平和人员素质,增强自我管理和社会服务能力。
6、另外,推动婚姻登记工作规范化建设,主要是加强对婚介机构的指导、管理和监督;引导规范群众殡葬行为,进一步规范公墓管理,加强殡葬用品市场监管,提高殡葬服务质量。规范地名命名更名工作,加强地名规划,逐步推行专家论证、社会听证制度,不断提高地名管理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努力为经济文化活动和人们的交流交往提供优质服务。
第五篇:浅论人大代表在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浅论人大代表在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金若水
人大代表来自于人民,又服务于人民,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具有独特的政治优势,他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的推动者。作为人大代表,就应该主动担当好角色,围绕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积极履职,有所作为,要把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作为重要履职内容,要在“三个一”上下功夫,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作用。
一要在推动民主发展中发挥作用。人大代表要在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发挥积极作用。认真参与和推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工作的开展,认真参加人大常委会组织的视察、调研、评议和执法检查等活动,积极参与大政方针的决策,积极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着力创造良好的民主法治环境。
二要在维护社会稳定上发挥作用。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会带来一些经济利益的调整,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也会凸显出来,在和谐社会建设中,人大代表要支持政府做好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的工作。要带头向群众宣传国家法律,提高群众知法守法和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人大及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使党委和人大常委会的决策部署成为广大群众的共同意志;要针对不同群体、不同人的思想特点开展群众工作,引导群众通过合理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
三要在建言献策上发挥作用。对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有关政策,人大代表要结合实际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为这些政策的实施提供科学性、建设性的建议,以促进党的路线方针能够得到正确的贯彻执行;要坚持社会公平原则,积极寻求让全体民众特别是弱势群体都能共享改革开放和社会进步发展硕果的对策和办法,最大限度地谋求社会各个阶层利益的均等和平衡。作者单位:湖南省麻阳苗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