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妇女参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情况汇报
**县妇女参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情况汇报
一、我县妇女参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基本情况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起步于1998年。近些年来,随着农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农业结构调整逐步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断得到壮大,妇女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程度也不断提高,妇女已日渐成为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力军。目前,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主要有“公司 协会 会员”或“协会 会员”的形式,共有合作组织360余个,其中以女性会员为主体(女性会员占总会员数50以上)的有161个,女性会员达4.48万人,占总会员的43.9,带动贫困妇女1100人,年经营服务收入总额3.6亿元,创利税0.52亿元,为会员增收达1.12亿元,会员妇女年人均纯收入比当地普通妇女多400元左右。全县20个镇,每个镇均有5-20个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组织,从生产流通看,涉及到农工贸、产供销各个环节,经营范围覆盖了全县水果、生猪、养鱼六大全县性农产品基地和八大区域性农产品基地,绝大多数合作组织都围绕当地农村主导产业从事经营活动,经营范围小至几个村大至全县各地。
二、妇联推动妇女参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做法
(一)争取领导重视,出台优惠政策。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立后,县妇联充分认识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增加女性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多次向县委、政府分管领导汇报妇女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的特殊作用以及对妇女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取得了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在县委、县政府下发的《关于加快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意见》中,明确规定了要大力发展女性会员、对以女性为主的组织在登记注册、信贷、引进人才、建设用地、生产用电、经营税收等方面实行重点倾斜政策。并对妇女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遇到的实际问题,县委、县政府通过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帮助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二)开展专门培训,提高会员素质。为了进一步发挥妇女在合作社发展中的作用,县妇联不断为妇女创造学习锻炼的机会。专门举办了合作社女社员培训班,不仅强化了合作社管理治理知识,而且重点进行了社会性别知识的普及,让女社员从更深层次认识妇女问题,从而增强自信。每年我们以镇为单位举办了合作社女社员培训班,并讨论了如何发挥妇女在合作社中的作用、“消除性别歧视,实现男女平等,共享合作社经济资源和成果”、妇女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积极参与合作社的治理管理决策、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起带头带动作用,促进合作社全面发展等问题。目前,我县各合作社妇女社员正以强烈的责任感,满腔热情地投入到为妇女儿童服务工作之中。
(三)发挥自身优势,搞好协调服务。一是引导女能人领办合作社。我们充分发挥“双学双比”竞赛活动中涌现出的女企业家、各类女能手、女科技示范户、三八红旗手的带动辐射作用,引导她们带头创办农村妇女经济合作组织,目前全县有以女性为主要负责人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7个。为充分发挥女能人在合作组织中的作用,2004年3月,县妇联牵头成立了各届妇女联谊会,会员有女经理、女老板、女企业主等,联谊会注重提高会员致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不仅为女能人之间的相互联系搭建了平台,成为女能人发展的支持网络,而且通过联谊会,女能人互相学习,互为样板,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竞赛氛围,带动了农村妇女的发展进步,已经成为我县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二是指导女社员推动合作社发展。我们依托龙头企业,全县共启动了60万亩中高档优质稻、10万亩高产油茶、100万头无公害生猪和10万亩优质水果等四大主导产业基地和3万亩高档优质生态稻米示范基地、3万亩木材、2万亩楠竹基地建设,并制订了一系列标准化种养技术操作规程在产业基地推广应用。通过安全检测检验中心和无公害蔬菜监测中心,加强对农产品的质量监测。引导企业大力引进和推广先进生产技术和工艺,提高龙头企业对农产品的加工转换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目前,全县通过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产地认定的面积已达到87万亩,产品认证达到41个。同时,帮助她们制订各项管理制度、协会章程,从快办理审核、登记等手续,帮助协会加强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推广品种,落实种植计划,签订订单合同,调运种苗;深入田间地头搞好生产技术指导;及时做好农产品收购、资金结算、红利分配等工作。三是积极为女社员提供各种市场信息和服务。我们通过网络、报刊、杂志等帮助她们根据市场行情及时调整种植规模和品种,组织订单生产,建立稳定的销售网络。妇女合作组织对订单产品全部实行优质优价,价格保底收购,解决了销售难的问题,保证了种植效益。并通过合作组织为会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系列免费服务,在种植技术、信息、启动资金、生产配套物资,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等方面全方位服务,使农户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产出率和优质率,让农
民自愿扩大种植规模,保证农户和企业利益双赢。
三、妇女参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一)、妇女的经济收入增加了。通过参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妇女参与经济发展的程度不断提高,她们的经济收入也不断增加,总的来说,会员妇女年人均纯收入比普通妇女多400元左右。如***镇的***,她原来整天种田种地忙个不
停,家里还是一无所有,2003年她加入了大米加工协会后,仅三年时间就盖了新房,而且还送女儿上了大学,儿子上了高中。
(二)、妇女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妇女加入合作组织后,不断参加学习,接受新的知识,成为了知识型女性,为了解市场信息,与外界接触也更增多,她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合作组织使她们抛弃了传统的偏见,不再自卑自弱,不再狭窄保守,使她们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生长力量、充满了对新生活的希望。而且参加合作社以后,社员们在一起聚会的机会多了,在一起学习讨论,共同提高,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努力干,一起干的合作理念深入人心。她们让家庭更加和睦,让家园更加美好,在合作组织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现。
四、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不高,发展动力欠缺。相当一部分农村妇女缺乏开拓进取精神,满足于现状,小富即安思想严重。二是政府引导不够,扶持措施欠缺。由于财政资金困难,政府在人才培训科技服务和基础设施等方面投入不够,银信部门的贷款支持力度不大,用地、投资、办证、税收等方面优惠政策没有具体明确,各种名目的收费较多等等,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妇女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三是发展不平衡,差距不断扩大。龙头企业和农业专业协会营销队伍发展较快,但股份合作经营、劳务输出组织尚处于起步阶段。各镇发展也不平衡,从全县来看,***、***、***、***、***等镇的覆盖面已达到50,但部分镇的覆盖面不到10。四是队伍素质低,科技含量不高。女会员综合素质不高,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相对落后,文化层次低,创新能力弱,高科技成果开发与应用少,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落后,加工层次低,产品链条差,导致产品缺乏竞争力。
(二)对策建议。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形成发展合力。我们不但要提高女会员的思想认识,让她们认识到与各种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合作是降低农业投入和风险,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等问题,增加农业收入的可靠途径。而且要提高各级各部门的认识,把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一件大事来抓。二是争取扶持措施,提供发展保障。争取政府出台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具体实施办法,不折不扣地落实上级的优惠政策。争取财政支持,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扶持资金。争取信贷支持,适当放松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信贷条件限制,下放贷款权项,提高贷款额度,用足用好用活信贷政策。延伸服务链条,增强发展活力。帮助女会员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加强高科技成果引进、开发和应用。延伸产品加工层次和链条,开发新产品,增加附加值。同时不断强化合作组织和农户的联结纽带,为农户搞好产前、产中、产后的各方面服务。积极引导农户按照市场需求开展生产、避免生产盲目性,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产出率和优质率。
第二篇:**县妇女参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情况汇报
**县妇女参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情况汇报
一、我县妇女参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基本情况
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起步于1998年。近些年来,随着农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农业结构调整逐步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断得到壮大,妇女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程度也不断提高,妇女已日渐成为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力军。目前,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主要有“公司+协会+会员”或“协会+会员”的形式,共有合作组织360余个,其中以女性会员为主体(女性会员占总会员数50%以上)的有161个,女性会员达4.48万人,占总会员的43.9%,带动贫困妇女1100人,年经营服务收入总额3.6亿元,创利税0.52亿元,为会员增收达1.12亿元,会员妇女年人均纯收入比当地普通妇女多400元左右。全县20个镇,每个镇均有5-20个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组织,从生产流通看,涉及到农工贸、产供销各个环节,经营范围覆盖了全县水果、生猪、养鱼六大全县性农产品基地和八大区域性农产品基地,绝大多数合作组织都围绕当地农村主导产业从事经营活动,经营范围小至几个村大至全县各地。
二、妇联推动妇女参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做法
(一)争取领导重视,出台优惠政策。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立后,县妇联充分认识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增加女性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多次向县委、政府分管领导汇报妇女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的特殊作用以及对妇女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取得了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在县委、县政府下发的《关于加快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意见》中,明确规定了要大力发展女性会员、对以女性为主的组织在登记注册、信贷、引进人才、建设用地、生产用电、经营税收等方面实行重点倾斜政策。并对妇女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遇到的实际问题,县委、县政府通过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帮助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二)开展专门培训,提高会员素质。为了进一步发挥妇女在合作社发展中的作用,县妇联不断为妇女创造学习锻炼的机会。专门举办了合作社女社员培训班,不仅强化了合作社管理治理知识,而且重点进行了社会性别知识的普及,让女社员从更深层次认识妇女问题,从而增强自信。每年我们以镇为单位举办了合作社女社员培训班,并讨论了如何发挥妇女在合作社中的作用、“消除性别歧视,实现男女平等,共享合作社经济资源和成果”、妇女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积极参与合作社的治理管理决策、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起带头带动作用,促进合作社全面发展等问题。目前,我县各合作社妇女社员正以强烈的责任感,满腔热情地投入到为妇女儿童服务工作之中。
(三)发挥自身优势,搞好协调服务。一是引导女能人领办合作社。我们充分发挥“双学双比”竞赛活动中涌现出的女企业家、各类女能手、女科技示范户、三八红旗手的带动辐射作用,引导她们带头创办农村妇女经济合作组织,目前全县有以女性为主要负责人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7个。为充分发挥女能人在合作组织中的作用,2004年3月,县妇联牵头成立了各届妇女联谊会,会员有女经理、女老板、女企业主等,联谊会注重提高会员致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不仅为女能人之间的相互联系搭建了平台,成为女能人发展的支持网络,而且通过联谊会,女能人互相学习,互为样板,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竞赛氛围,带动了农村妇女的发展进步,已经成为我县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二是指导女社员推动合作社发展。我们依托龙头企业,全县共启动了60万亩中高档优质稻、10万亩高产油茶、100万头无公害生猪和10万亩优质水果等四大主导产业基地和3万亩高档优质生态稻米示范基地、3万亩木材、2万亩楠竹基地建设,并制订了一系列标准化种养技术操作规程在产业基地推广应用。通过安全检测检验中心和无公害蔬菜监测中心,加强对农产品的质量监测。引导企业大力引进和推广先进生产技术和工艺,提高龙头企业对农产品的加工转换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目前,全县通过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产地认定的面积已达到87万亩,产品认证达到41个。同时,帮助她们制订各项管理制度、协会章程,从快办理审核、登记等手续,帮助协会加强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推广品种,落实种植计划,签订订单合同,调运种苗;深入田间地头搞好生产技术指导;及时做好农产品收购、资金结算、红利分配等工作。三是积极为女社员提供各种市场信息和服务。我们通过网络、报刊、杂志等帮助她们根据市场行情及时调整种植规模和品种,组织订单生产,建立稳定的销售网络。妇女合作组织对订单产品全部实行优质优价,价格保底收购,解决了销售难的问题,保证了种植效益。并通过合作组织为会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系列免费服务,在种植技术、信息、启动资金、生产配套物资,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等方面全方位服务,使农户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产出率和优质率,让农民自愿扩大种植规模,保证农户和企业利益双赢。
三、妇女参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一)、妇女的经济收入增加了。通过参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妇女参与经济发展的程度不断提高,她们的经济收入也不断增加,总的来说,会员妇女年人均纯收入比普通妇女多400元左右。如***镇的***,她原来整天种田种地忙个不停,家里还是一无所有,2003年她加入了大米加工协会后,仅三年时间就盖了新房,而且还送女儿上了大学,儿子上了高中。
(二)、妇女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妇女加入合作组织后,不断参加学习,接受新的知识,成为了知识型女性,为了解市场信息,与外界接触也更增多,她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合作组织使她们抛弃了传统的偏见,不再自卑自弱,不再狭窄保守,使她们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生长力量、充满了对新生活的希望。而且参加合作社以后,社员们在一起聚会的机会多了,在一起学习讨论,共同提高,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努力干,一起干的合作理念深入人心。她们让家庭更加和睦,让家园更加美好,在合作组织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现。
四、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不高,发展动力欠缺。相当一部分农村妇女缺乏开拓进取精神,满足于现状,小富即安思想严重。二是政府引导不够,扶持措施欠缺。由于财政资金困难,政府在人才培训科技服务和基础设施等方面投入不够,银信部门的贷款支持力度不大,用地、投资、办证、税收等方面优惠政策没有具体明确,各种名目的收费较多等等,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妇女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三是发展不平衡,差距不断扩大。龙头企业和农业专业协会营销队伍发展较快,但股份合作经营、劳务输出组织尚处于起步阶段。各镇发展也不平衡,从全县来看,***、***、***、***、***等镇的覆盖面已达到50%,但部分镇的覆盖面不到10%。四是队伍素质低,科技含量不高。女会员综合素质不高,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相对落后,文化层次低,创新能力弱,高科技成果开发与应用少,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落后,加工层次低,产品链条差,导致产品缺乏竞争力。
(二)对策建议。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形成发展合力。我们不但要提高女会员的思想认识,让她们认识到与各种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合作是降低农业投入和风险,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等问题,增加农业收入的可靠途径。而且要提高各级各部门的认识,把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一件大事来抓。二是争取扶持措施,提供发展保障。争取政府出台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具体实施办法,不折不扣地落实上级的优惠政策。争取财政支持,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扶持资金。争取信贷支持,适当放松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信贷条件限制,下放贷款权项,提高贷款额度,用足用好用活信贷政策。延伸服务链条,增强发展活力。帮助女会员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加强高科技成果引进、开发和应用。延伸产品加工层次和链条,开发新产品,增加附加值。同时不断强化合作组织和农户的联结纽带,为农户搞好产前、产中、产后的各方面服务。积极引导农户按照市场需求开展生产、避免生产盲目性,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产出率和优质率。
第三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强化工作机制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近年来,星子县依托良好的资源优势和区域优势,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组织化、现代化水平有明显提高,已基本形成了优质稻种植、生猪养殖、水产、茶果四大优势产业,但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
1、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全县确定的四大产业产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比重不大,对农业增收贡献率不高。比如庐山云雾茶种植面积仅有0。7万亩,优质稻种植虽然面积大,但效益不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许多农民依然停留在“大而全”、“小而全”自给型生产结构模式上,市场参与意识不强;农村土地流转不畅等原因,产业化经营缺乏规模基础;过分强调市场主导作用,必要的政府引导服务未跟进,导致产业定位不明确,走了很多弯路。
2、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一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产品质量档次低,技术水平不高,资金短缺,实力不强,导致市场竞争力弱;二是管理水平低。多为家庭式管理,缺乏先进管理理念;三是创品牌意识不强,社会认知度不高。
3、政策扶持力度不大。由于县级财力薄弱,尽管近年来加大了财政对农业产业化工作支持力度,但远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要,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4、农业科技供给不足。农业科技供给难以满足农业产业化的需要,农业科技推广与农业生产需求之间存在较为突出的矛盾。先进实用型技术普及率不高和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还不高。农业社会化服务
体系尚待完善。
若要解除上述农业产业化制约因素,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笔者认为应强化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强化政府职能作用
我县农业产业化还处在初级阶段,需要多方给予精心的培育和扶持,尤其是各级政府要为她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内外环境。在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政府的职能不是干预其经营活动,而是发挥服务职能,在规划、指导、扶持、管理上多下功夫。
1、谋划好农业产业化布局。利用资源优势和区域优势,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制订科学地产业发展规划,突出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在此基础上,规范和优化产业布局。做到农业产业与县域经济主导产业、传统产业与优势产业、“一乡一品”、“一村一品”与产业基地的有机的结合,。以发展旅游业引领农业产业,在现已形成的优质稻种植、生猪养殖、水产、茶果四大产业基础上延伸产业链,发展生态观光茶园、休闲垂钓园、农业庄园、农家乐、猪-沼-果生态园,让其相互渗透、相得益彰。
2、建立起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一是建立信息化体系。要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信息网络,将龙头企业、批发市场、中介组织、专业大户和生产基地连接起来,建立信息资源采集、整理分析和定期发布的制度,把国家的产业政策、区域经济政策、国内外农产品供求和价格及新技术等相关信息,及时传递给产业化经营组织,为企业和农户的经营决策提供服务。二是建立农业标准化体系。
逐步建立健全地方农业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农业标准推广保障体系和农业标准监督实施体系。重点抓好无公害生产基地的建设与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认证指导工作。三是建立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县乡镇农业技术服务的桥头堡作用,加强乡镇一级农技服务体系的建设和投入。四是建立农业市场服务体系。除了加强市场硬件环境建设以外,重点在市场信息、市场监管和流通服务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
3、制定相关产业扶持政策。认真抓好中央、省、市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围绕各项政策,结合本县实际制定配套措施,巩固和完善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每年财政预算安排一定资金扶持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拓展企业融资渠道,争取银行信贷,鼓励社会资金投向农业产业化建设;采取给予一定资金奖励办法,积极扶持名优品牌创建;对重点龙头企业在税收政策、规费上给予一定的倾斜等。
4、规范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应制订出台不同类型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示范章程和合同文本,培训指导经营组织加强内部管理,明确各方权利和义务,减少权益纠纷,从而有利于促进产业化经营的健康发展。
5、组织好农业项目建设。用工业的思维谋划农业,实施项目带动,以项目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把农业产业化发展落实在项目上,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完善农业招商机制,举办农业专题招商会,扩大招商领域和范围,加强项目的跟踪、落实、管理与服务。力
争引进2个1000万元以上,1个亿元以上农业项目,做大做优产业企业龙中的龙头。
二、强化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纽带作用
要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农业产业化工作的重点来抓。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尚正处于起步阶段。当前既要按照市场规律办事,依照市场机制运作,又要坚持政府的正确引导和政策扶持。只有这样,才能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和壮大。做到既不搞包办代替,更不搞行政干预和强迫命令,采取制定优惠扶持政策、开展培训与服务、帮助协调有关方面的关系等办法,“扶上马、送一程”,鼓励农民通过自觉的主动行为自下而上地开展互助合作,努力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一是从实际出发,突出主导产业,重点围绕发展优质稻种植、生猪养殖、水产、茶果等优势农产品,认真做好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工作,力争建设好5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好200名农民经纪人。
二是逐步规范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各项制度,按照先发展后规范的原则,打破行业、地域、所有制界限,有计划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组建协会,发展专业合作社。
三是有关部门要继续做好简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登记门槛和落实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政策措施。
四是切实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指导和服务,总结推广试点的经验及做法,探索合作经济组织在不同经济水平地区的适应
性,逐步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形式和运行机制,三、强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培育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农业龙头企业上联国内外市场,下联千家万户,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配套服务的功能。因此,要把农业龙头企业建设作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环节来抓,按照生产规模和发展需要来规划布局龙头企业。对规模大、起点高、外向型的农副产品加工经营企业,实行政策倾斜,从财力、物力、人力上予以重点扶持,促其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更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要打破门户之见,鼓励支持多层次、多成分、多形式发展龙头企业。
一是抓好生产基地建设。按星府字[2007]38号文件要求,认真建建设好3个1000亩以上九江水梨生产基地,10000亩甜瓜生产基地; 1个1200头母猪原种场和1个年出栏5万头和20个年出栏万头肉猪生产基地;1个年孵化能力800万 的种禽基地;1 个年加工能力80万斤茶叶加工厂; 二是多种形式扶持龙头企业。通过有效整合财政、计划、信贷、农业综合开发、扶贫等资金,加大对龙头企业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改造及科技成果转化。三是大力实施名牌带动战略。以标准创品牌,靠品牌拓市场,向品牌要效益。创立一批在市场上叫得响、占有率高的品牌产品。
四、强化农业科技贡献作用。
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支撑。要积极加强农业产业化科技服务,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利用好企校平
台,开展科研项目合作。要重点大力推进“五项创新”。一是大力推进科研创新。鼓励龙头企业通过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或自办研发机构,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鼓励农技人员创办和领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二是大力推进品种创新。要推进农业龙头企业创名优品牌和农业标准化生产,积极开展创农业名牌活动;大力引进推广优质新品种,发展名、优、特产品。三是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大力推广立体种植、保护地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标准化生产、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生物工程等新技术,全面提高农业科技集成配套水平。四是大力推进素质创新。要针对重点产业,整合培训资源,提高培训层次,引导农民自觉接受科技培训。特别要加强农业技术特别是成套农业技术的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农户的科技意识、市场意识、合作意识、信用意识、质量意识等,使广大农户真正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五是大力推进机制创新,健全完善农业产业化科技服务体系。按照明确职责、分类指导、创新体制的原则,大力培育多元主体、多种成份、多种形式的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组织,鼓励和支持农业科技推广单位与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横向联合,互动发展,形成推广机构与其他组织互为补充的农牧业科技推广新格局。
第四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县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
架起农民走向市场的桥梁
一、发展现状近年来,*县一直把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作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来抓,积极引导,放手发展,围绕全县的特色种植、主导产业和畜牧养殖业发展,建设了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截止目前,全县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了28个,拥有会员8600名,年服务收入500万元,带动农户2.8万户。从发展模式上看,*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分为四种类型:一是龙头企业带动型。如*县优种猪养殖协会依托三农养殖公司建立,现发展会员18个,带动农户380户,年服务收入60多万元。二是部门领办型。如县养猪产业协会依托县畜牧局,由技术人员、养殖大户组成,现拥有会员150个,年创效益70多万元。三是能人、大户领办型。如王怀志创办的*县星火食用菌研究所,开发了秸秆种菇生产新技术,引进了台白菇新品种,现已发展会员300多个,年服务收入达到20多万元。孟英水创办的杨户食用菌协会,利用机制冷库,开发了冷库反季节生产食用菌新技术,引进金针菇、杏胞菇等新品种,现已带动100余座冷库栽培食用菌,发展会员120多个,年服务收入达到30万元。四是乡村干部领办型。如王西章乡南寺庄村支部书记白振亚牵头创办了王西章冬瓜协会,发展会员300名,带动冬瓜种植6000亩。这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当地的农业生产经营中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全县农村经济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虽然已经起步,但运作不是太规范,还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要求。一是数量少,规模小,带动力不强。目前,现有的28家农民合作组织能带动2.8万农户,仅占全县农村总户数的23,并且年服务收入在50万元以上的合作组织仅有县养猪协会、优种猪养殖协会和天成梨果协会3家。二是机制不完善,运作不规范。现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制度建设不健全,有的即使建立了合作章程和相关制度,也没有得到很好执行,以致于合作组织与会员之间权责不明确,“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尚未真正形成。如天成梨果协会成立之初就没有制定合作章程,与会员之间是松散型合作关系,收购会员农产品、向会员提供服务也仅限于一纸协议,没能从制度上保证合作组织规范发展。三是服务功能不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刚成立时多注重于引进品种和技术服务,对生产物资供应、产品加工、储藏、销售等产前、产后系列化服务不到位。如县梨果产业协会依托县梨果产业集团创办,梨果产业集团倒闭后,由于没有龙头企业依托,现仅向会员提供一些农资、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服务,在产品加工、销售服务方面还是一条短腿。四是存在多头管理的问题。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盈利性组织归工商局管理,非盈利性组织归民政局管理,业务主管部门也经常插手管理。由于缺乏一个统一的管理机构,出现了“谁都管理,谁都管不好”的问题。另外,有些乡镇、部门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认识不到位,组织引导力度不大;一些农户思想不解放,总认为只有“官办”的组织靠得住,对农民合作组织缺乏信任,不敢依靠。
三、下步工作措施
在加入WTO的大背景下,在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一家一户的小农经营越来越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组成或者加盟各种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共同抗抵御市场风险,促进农民增收,已成为当前农民奔小康的必然选择。目前,农民有自发组织起来共抗风险的愿望,企业有组织农民同享利益的冲动,关键是需要县乡政府因势利导,稳步推进。
1、提高认识,加强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要树立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就是扶持农业、扶持农民的观念,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新世纪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措施来抓,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最有效的手段来抓,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切入点来抓,切实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引导,重点抓一批章程比较规范,制度比较完善,机构比较健全,利益机制比较紧密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典型,充分发挥示范效应和带动作用。
2、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新生事物,需要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要尽快研究制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政策措施,积极给予支持和扶持,特别是在资金、税收、信贷、经营等方面给予支持和照顾。比如财政部门可以考虑安排一定的启动资金;工商、民政部门要明确登记办法,完善有关手续和程序,赋予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独立的合法地位;政府相关部门要相互协调、搞好服务,真正形成合力,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快速、健康发展。
3、坚持原则,稳步推进。一是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在发展农民新型合作组织过程中,政府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做到既要推动而不强迫,扶持而不干预,参与而不包办,献
第五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典型发言
发展合作组织 建设现代农业
积极探索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依安县新兴惠民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
(2009年2月)
2008年以来,我们顺应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着眼打破一家一户分散生产经营模式,以“民办、民管、民受益”为原则,按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组织架构,组建了新兴惠民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共吸收农民45户,整合土地6800亩,吸纳股金45万元。2008年,合作社实现收益330万元,人均纯收入1.2万元,争取国投1000万元农机合作社项目1个。合作社在整合土地、人力、物力、资金等生产要素方面,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方面发挥出不可替代作用。
一、着眼打破制约发展因素,催生出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 我们新兴乡爱民村有耕地2.68万亩、人口2780人,人均耕地不足10亩。一直以来,小家小户分散经营形成的“小而全”和种“花花田”的生产经营模式,使农田水利建设受到严重阻碍,先进的农业机械和农业科技难以推广应用,导致劳动生产率低、土地产出率低、资源利用率低、比较效益低;农户对市场反应不灵敏,生产经营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缺乏市场竞争力,农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农业增产难、农民增收难。全村每亩土地纯收入一般在200元左右,人均纯收入一般只有2000元左右,属于典型的贫困村。如何加快发展,是摆在全村面前的一道难题。一是顺应趋势。2008年,县委规划并启动了百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为我村加快发展指明了方向;瑞雪糖业公司召开的大机械秋整地现场会,在新兴乡现场示 范德国和美国产150马力大机械整地,深松达到30公分,彻底打破了犁底层,使村民们开阔了眼界,启发了思路。村委会一班人和一些有头脑的村民进行了讨论和反思,一致认为,要实现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必须彻底打破分散的生产经营模式,必须把土地、人力、物力和资金等生产要素整合起来,走合作经营的路子。二是争取支持。我们把这些不成熟的想法向乡里作了汇报,得到了乡党委、政府的认可和大力支持。在县农委、供销社等部门帮助下,很快就完成了理事会和监事会组建、合作社章程制定等项工作。2008年1月10日,惠民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在县工商局注册登记,正式宣告成立,按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则,采取股份合作制,以100元为一股(每人最多不能超过200股),吸纳农户入股,社员土地以转包经营权的方式流转到合作社。三是统一村民思想。为了尽快让群众接受这一新鲜事物,乡党委、政府在组织村干部和村民外出学习考察的基础上,召开了专题研讨会、村民座谈会,研讨组建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行性;积极给广大群众算效益对比账,让他们看到组建合作社的好处;积极宣传上级支持合作组织建设的政策、措施,充分调动起了农户参与合作社建设的积极性。合作社第一批就吸纳13户农民入股,合作社的凝聚力和影响力逐渐显现。
二、立足科学民主管理,合作社运行活力与潜力不断释放 农业专业合作社引领社员共同致富的作用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加强合作社管理、提升运行水平是关键。我们积极借鉴河北省元子河村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经验,通过制定规范的章程,对合作社的性质、合作原则、管理方式、分配机制,都做了详细的规定,并在运行中严格执行,确保各项制度机制落到实处。一是建立民主管 理机制。合作社的社员大会为最高决策机构,实行票决制,重大决策必须经过三分之二以上社员同意,保证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日常事务实行理事长负责制,社员大会选举出带动能力强、威信较高的社员为理事长;由理事长提名、社员大会选举产生了3名理事,协助理事长处理理事会相关事宜;合作社内设农业生产组、农机作业组、养殖组和施工建设组4个生产作业小组,组长由理事长负责聘任,分别负责组织、指导各组的生产经营活动。同时,组建了4人组成的监事会,负责对合作社内部监督;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自觉接受乡经管站的业务监督和社员的民主监督,确保合作社依法规范有序运行,社员合法权益不受损害。二是规范生产经营。合作社积极借鉴企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每个生产作业组都制定了详细的生产计划,编制出科学的生产流程图,使每一个生产环节都一目了然,便于组织生产经营。三是科学确定分配方式。合作社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按股分红与按劳取酬相结合的分配方式,理事会、监事会人员属于义务服务,不享受任何薪酬待遇;各生产组组长按照市场价确定工资,按劳计酬,多劳多得;合作社收益按股分红,年末统一进行结算;同时,在合作社结余中提取部分建立公益基金,用于帮助困难家庭解决就医就学问题、改善村容环境等。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合作社步入健康快速发展轨道。
三、坚持现代农业生产标准,合作社经营效益不断提升 合作社全面实施四区轮作,融入到全县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之中,努力发挥合作社在整合资源、组织生产、争取政策等方面的优势和作用。一是推动了土地规模经营。通过社员土地入股、承租本村土地、外出租赁土地等方式,共经营土地6800亩,全部实现四区轮作、规模经营,共落实甜菜2100亩、马铃薯1250亩、大豆1700 亩,玉米及杂粮等作物1750亩。二是达到了节本增效。合作社采取向上争一块、社员筹一块、银行贷一块等方式,筹集资金100多万元,保证了秋整地、备春耕生产所需。通过统一购进了种子、农药、化肥等农用物资,节省成本50多万元。合作社的经营和发展,使农机、农艺有效结合,良种、良法广泛应用,解放了一大批劳动力,推动了农户分工分业,实现内转外输。为让这部分人有业可就、有钱可赚,一方面通过积极发展养殖业,吸纳劳动力就地转移。全年养殖5000只大鹅、30头奶牛吸纳10名以上劳动力就业,养殖获得效益15万元。另一方面通过积极提供就业信息、开辟就业渠道、寻找就业岗位、搞好维权服务,推动200多名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新增效益200多万元。三是提升了农业生产水平。合作社积极争取水利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专项资金扶持,打机电井3眼,上农业机械配套农机具5套,有效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瑞雪、奈伦两大龙头企业达成协议,租用企业大型机械,实行甜菜、马铃薯种植、中耕、起收的全程机械化作业,费用年终统一结算。提高了生产效率,提升了土地产出率,增加了农民的收益。
新兴惠民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不但在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也为全县发展现代农业趟出了一条新路,目前,已经带动全县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63个。虽然合作社建设取得了点滴成效,但各方面都刚刚起步,机制和运作方式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但我们有决心通过理事会、监事会和全体社员的共同努力,进一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为使更多的农民实现共同富裕做出我们应有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