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管理学基础小蓝本
管理学基础 单选()
1.(B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我国一些企业,目标管理思想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在实践中与计划管理、民主管理、经济责任制等管理制度相结合,形成带有中国特点的目标管理制度。
2.(C头脑风暴法)决策方法也叫思维共振法,畅谈会法。
3.(A工作质量)控制是指企业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对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工作进行的水平控制。A
1.按照组织明文规定的原则、方式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的沟通方式是(A正式沟通)。B
1.不属于克服沟通障碍的组织行动有(D使用反馈技巧)。C
1.处理冲突策略中最有效的方法是(D解决问题)。D
1.对于高层管理者来说,掌握良好的(B概念技能)是最为重要的。
2.当外部环境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时,计划应是指导性的,同时计划期限也应该(B更短)
3.东预测者能够得到足够的准确数据资料时,采用(C定量预测)是可取的方法。
4.对供应商的评价中(C协同能力)主要涉及的是供应商响应买房需求变化的能力。G
1.古典管理理论对人性的基本假设,认为人是(纪人)。
2.关于战略远景的描述,下列选项中,(C它规定了可量化的经济指标)
3.根据每个人的能力大小安排合适的岗位。这就是人员配备的(B量才使用)原则。
4.管理方格理论提出了五种最具代表性的领导类型(B9-1型)领导方式对业绩关心较多,对人很少关心,属于任务式领导)。
5.根据赫赛-布兰德提出的情况领导理论,在下属虽然有积极性,但缺乏足够的技能的情况下,应采用的领导风格是(A髙工作-髙关系)。
6.工作丰富化的重点是(C一般专业人员)
7.沟通的深层次目的是(D激励或影响人的行为)。8.管理人员在事故发生之前就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这样的控制活动,是控制的最高境界,即(B前馈控制)。H
1赫茨伯提出的双因素理论认为(A保健因素)不能直接起到激励的作用,但能防止人们产生不满情绪。J
1.计划工作的核心环节是(C决策)。
2.决策者将组织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分析的结果进行综合、比较,寻找二者的最佳战略组合,为战略制定决策提供更为直接的依据。这就是(B SWOT分析)3.决策的第一步是(D识别问题)。K
1.考评管理人员的理解能力和组织执行能力主要通过向(A上级部门)获取信息。
2.控制是一种动态的、适时的信息(D反馈)过程。L
1.领导的实质在于影响。构成领导者非权利性影响力的因素包括这样几个方面(A品德、学识、能力、情感)
2.领导者以自身的专业知识、个性特征等影响或改变被领导者的心理和行为的力量是他的(D自身影响力).M
1.每一层级的管理者都参与组织计划的制定,这就是计划工作的(B普遍性)
2.目标建立过程中要注意,目标数量要适中。一般地,要把目标限制在(B5个)以内。
3.目前,决策者用于选择战略方案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最著名的就是(B程序化决策)。
4.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固定成本为15万元,单位可变成本为1000元,每台售价2200元,则该产品的盈亏平衡点是(C125台)
5.某公司生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为30万元,单位可变成本30元,产品单位售价为45元,如果现在的产销量为25000件,则该公司的经营安全状况属于(C不太好)
6.某企业拟开发新产品,有三种设计方案可供选择,各种方案在各种市场状态下的损益值如下表所示:那么,用冒险法选取的最优方案为(C 丙)
7.M型结构又称为多部门结构,亦即(B事业部制结构)。Q
1.企业流程再造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竞争力,从(产流程)上保证企业能以最小的成本、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
2.企业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与修改,使其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宗旨,这就是确定企业目标的(B权变性)原则。
1.企业目标具有变动性,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B顾客之上)的企业目标日益普及。
4.企业采用大批量生产,如汽车装配线,需要高度集权,组织结构的设计应采用(C机械式结构)。R
1.人们常说“管理是一门艺术”强调的是(A管理的实践性)
2.日本经济之所以能在“战后”一片废墟上迅速发展起来,起主导和关键作用的是(A培养并利用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
3.人员控制系统的控制对象是(B人事部门)。S
1.首先把目标管理作为一套完整的管理思想提出来的是(D彼得.德鲁克)T
1.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中心问题是(C提高劳动生产率)
2.通过目标变迁的分析,我们有理由相信,(C企业长寿)是成功管理的直观标志,也是企业的永恒追求。X
1下列各项中,(B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属于管理对象。
2.西方早期的管理细想中,(A亚当.斯密)是最早研究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经济学家。
3.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和行为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来的一种激励理论,属于(A内容行激励理论)。Y
1.1993年,海默和钱皮合著了《企业再造工程》一书,该书总结了过去几十年世界成功企业的经验,提出了应变市场变化的新方法,即(C企业流程再造)。2.有计划地安排管理人员担任同一层次不同的管理职务,以此全面培养管理人员的能力,这是管理人员在职培训的方法之一,即(B职务轮换)。
3.“一个组织的成败,与其所具有髙成就需要的人数有关“,这是(D成就需要)理论的观点。
4.依据控制措施作用的(D环节)不同,控制可分为现场控制、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Z
1.在管理的各项职能中,最具有规范性、艺术性的职能是(D控制)
2.在管理的各项职能中,(职能能够保证目标及为此而制定的计划得以实现。
3.战略管理是以组织全局为管理对象来确定组织发展的远景和总统目标,规定组织总的行动纲领。这就是战略管理的(C全局性)
4.组织制度业务层战略和职能战略的依据是(C公司层战略)
5.在管理学中,组织的静态方面含义就是(C组织结构)。
6.组织内部管理人员的选聘主要来自内部和外部两个渠道。一般而言,(C高层管理者)的选聘多采用外源渠道。
7.在控制标准中,诸如单位产品产出所需工时数、耗电量、原材料消耗量,及单位机械台时产量、货运吨公里油耗量等标准属于(B实物标准)。
多选 A
1.按预测属性的不同,可将预测划分为(CD 定性预测 定量预测)
2.按照沟通方式不同,沟通可以划分为(BC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 非语言方式沟通和电子媒介沟通)3.按照控制对象的范围,可以将控制分为(AB 全面控制 局部控制)C
1.从组织需要的角度为其配备适当的人,这些人应该是(BCD有知识的人 有能力的人 对组织忠诚的人)。D
1.对某一特定社会中的所有组织都发生影响的环境因素就是宏观环境,它主要包括(ABCD技术环境 政治法律环境 经济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
2.定性决策方法是决策者根据所掌握的信息,通过对事务运动规律的分析,进行决策的方法。主要的定性方法有(ABD 特尔菲法 头脑风暴法 哥顿法)3.当一个人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会产生挫折感,受挫后的防范措施一般有(BC积极进取的措施 消极防范的措施)
4.单位产品的总成本一般由两部分构成(本 可变成本)E
1.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者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出描述领导者行为的两个维度(AB 关怀维度 定规维度)G
1.根据管理二重性的原理,与自然属性相联系的是(AC生产力 社会化大生产)
2.管理者之所以编制计划,是因为(BCD计划是一种协调过程 通过计划促使管理者展望未来 计划为控制者提供了标准和依据)。
3.根据拉.柯.戴维斯等学者的观点,组织目标可以分为以下类型(ACD主要目标 并行目标 次要目标)1.关联多元化发展战略的关键是新业务与原有业务之间在(ABCD生产系统 产品的核心技术 顾客基础 销售渠道)
5.对管理人员的贡献考评包括(CD 达标绩效评价 管理绩效评价)
6.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预算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包括(ACD刚性预算和弹性预算 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 总预算和部门预算)J
1.计划评审技术的关键是绘制PERT网络,构成该网路图的三个要素是(ACD事件 活动 关键线路)L
1.领导者基于职位权利在其权利构成中居主导地位,主要包括(ABD 法定权利 奖励权利处罚权利)。2.领导者在协调人际关系的时候需要借助一些处事技巧,比如(ABCD转移法 不为法 换位法 糊涂法)。M
1.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社会人”不是“经济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士气)
2.目标建立过程中应该(ABD 尽可能量化企业目标 把目标控制在五个以内 期限适中)
3.密集型发展战略的优点表现在(ABC 经营目标集中 管理简单方便 取得规模经济效益)Q 1.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它由(ACD 精神文化 制度文化 物质文化)三个部分组成。
2.确定组织的宗旨应避免(CD狭窄 空泛)3.确定主管人员的需要量应该考虑一下因素织现有的规模和岗位 管理人员的流动率 组织发展的需要)
4.强化理论中的强化类型有(ABCD积极强化 消极强化 惩罚 自然消退)
5.企业中应当承担控制职责的人员包括(ACD企业高层管理人员 中层管理人员 基层管理人员)R
1.任何组织经营目标都是多元化的,比如(BCD 高利润 提高市场占有率 提高员工福利待遇)S
1.实践表明,许多企业实行了目标管理以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ABCD 管理效率提高了 组织结构设计更加合理 职工主动参与目标设立 有效地监督与控制)T
1.通常影响预测准确性的因素有:(ABCD预测时间长短 预测方法 人员的知识技能 信息的准确性)2.通过沟通的含义可以看出沟通最关键的环节是(AB信息传递 对信息的了解)W
1.外部环境是指对组织的绩效起着潜在影响的外部因素,它又分为(AB 宏观环境 产业环境)。
2.为了执行和实施战略目标而做出的决策,如财务决策、销售计划决策等,就是(AB 战术性决策 策略性决策)X
1.下列选项中,(ABCD企业家角色 干扰应对者角色 资源分配者角色 谈判者角色)。
2.现代组织理论强调组织结构的设计应具有弹性,也就是说(ABD组织部门机构 职责的规定 职位的安排)
3.需要层次理论中,下列选项属于安全需要的有(BCD 生活要得到基本保障 避免人身伤害 年老时有所依靠)
4.下列沟通障碍中,属于组织障碍的有(ABCD地位差异 目标差异 缺乏正式沟通渠道 协调不够)5.下列选项(ACD销售额 成本总额 工资总额)Y
1.199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彼得。圣吉教授出版了一本享誉世界之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物》,下列选项中(ABCD 系统思考 改变心智模式 超越自我 建立共同愿景)是其主要内容。2.一个组织的战略体系从上到下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正确的排序为(DBA 公司层战略 业务层战略 职能战略)
3.由基层管理人员负责制定,对合理组织业务活动等方面进行的决策,属于(BD业务性决策 日常管理决策)
4.影响组织结构设计的因素有很多个,比如(ABCD战略 技术 环境 组织规模)等。5.用于衡量工作绩效的各种信息应满足(可靠性 经济适用性)
6.一般来说,对作业系统的控制主要围绕(BCD质量 成本 采购)等问题展开。Z
1.战略计划与作业计划相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 战略计划的内容具有纲领性 战略计划的对象是组织全局 战略计划的任务是设立目标 战略计划的风险性较高)
2.组织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组织目标具有如下性质(ABD 多重性 层次性 变动性)3.“战略”一词愿意是指指挥军队的(AC科学 艺术)4.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包括(ABCD 有效性原则 分工与协作原则 责权利对等原则 分级管理原则)5.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比直线型和和职能型都有优势,它(ABC保持了集中统一指挥的特点 分工非常细密 注重专业化管理)6.在双因素理论中,(ABC要给职工提供适当的工资和安全保障 要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对职工的监督要能为他们所接受)
7.组织冲突产生的基本原因有以为是的态度 组织中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 组织中个体假设相似的存在 组织中个体已动机存在)
判断正误×∨ B
1.彼得圣吉教授认为,不同的人对同一事务的看法不同,原因是他们的行为模式不同。×
2.彼得德鲁克认为,企业经理的任务就是要创造一个整体,企业经理既是作曲家也是指挥家。∨
3.表彰和奖励能起到激励的作用,批评和惩罚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 C
2.从教材给“管理”所下定义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管理的对象就是组织的各种资源。×
2.处于不同管理层次上的管理者,其履行的管理职能也是不同的×
3.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欧洲和美国都相继有人提出比较系统的管理理论。比如,在美国表现为泰罗创建的科学管理理论,在法国表现为约尔的行政管理理论。×
4.采用外部招聘的方式选择管理人员,有利于鼓舞士气,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
5.采购控制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对输入品进行评价和挑选,以确保输入品的质量、数量和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 D
1.定量目标比定性目标更易衡量。∨ F
1.非语言沟通主要包括身体语言和语气语调等。非语言沟通之所以收到重视,是因为身体语言等非语言方式能够令人信服的表达人的真实感。∨ G
1.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协作过程。∨
2.管理人员的工作主要事从事资源协调和管理,并没有必要掌握具体的业务知识。×
3.管理人员要与各种人相处,可能遭遇各种事件,因此需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冷静的处理号意外和突发事件。∨
4.根据戴维麦克利兰的研究,对一般员工来说,成就需要比较强烈。×
5.髙层次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不上工作丰富化的重点对象。×
6.沟通过程有了反馈,表明信息接受者收到并完全理解了信息发出者的信息。× J
1.经验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经验来研究并传授管理学问题,被称为经验教学。× K
1.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符合于计划,计划就是控制的标准∨
2.考评方法和考评系统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了管理人员考评结果的合理与否。∨
3.控制就是为了确保积既定的组织目标得以实现而进行的检查、监督、纠正偏差等管理活动的统称。∨ L
1.领导效率的高低取决于领导者个体素质的高低。× M
1.麦格雷戈在德鲁克目标管理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业绩评价方法,提出下属人员承担为企业设置短期目标的责任,并同其上司一起检查这些目标的责任。×
2.目标和目的就是为实现组织的战略远景而设定的一套中短期的定性指标。× 3.目标路径理论认为,环境因素和领导风格互为补充,下属特质决定了他对环境因素及领导风格的评价。∨ Q
1.确定目标是计划工作的起点。×
2.企业目标为企业决策指明了方向,是企业计划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企业经营思想的标准。×
3.前馈控制实际上是一种“亡羊补牢”式的控制。× R
1.任何一个组织的目标就是想方设法创造更多利润。×
2.R利克特从行为科学的角度研究目标管理,他提出:工作目标=决策的质量*激发人们履行决策的动机。×
3.人员控制系统的控制主体是各级管理者、招聘、培训、报酬、绩效考评等人事工作主要有认识部门负责。× S
1.实行成本领先战略,就是降低产品价格。×
2.事业部制是一种分级管理、分级核算、自负盈亏的组织结构形式。∨ T
1.泰罗的科学管理既重视技术因素,也重视人的社会因素×
2.头脑风暴法与质疑头脑风暴法,两种方法一正一反,若运用得当,可以一起到互补作用。∨ W
1.为了提高控制的有效性,确保计划不折不扣的执行,就要使控制系统具有一定的刚性。× X
1.现实中,许多中小型组织大量采用的是非正式计划∨
2.下属的成熟程度包括两个因素:工作成熟程度和心理成熟程度。心理成熟度髙的个体不需要太多的外部激励,而是考内部动机激励。∨
3.需要层次理论认为,如果管理者真正了解员工的需要,依其需要来进行激励,则会产生很大的积极作用。∨ Y
1.一般而言,预测时间越短,影响预测结果的因素变化越小,预测误差也越小;反之亦然。∨
2.运用特尔菲法进行决策时,对专家成员的意见采用统计方法予以定量处理,所以说它是定量决策。× 3.研发部门想要达到最好的技术状态,往往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市场部门需要尽快地把产品推向市场,需要赶时间。双方在沟通时间就容易出现争执。这是由于目标不同导致的沟通障碍。∨
4.一般来说,高层管理人员主要从事例外性的、非程序性和重大程序性控制活动,而中层和基层管理人员集中从事例行的、程序性的控制活动。∨ Z
1.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提出,企业目标唯一有效的定义就是创造利润×
2.战略的实质是谋求外部环境、内部资源条件与战略目标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
3.只经营一种业务的小企业,或者从事专业化经营的大型企业,其业务层战略与公司层战略都是一样的。∨
4.组织实施稳定性战略就是保持组织原有状态。× 5.战略决策,主要是由组织的中髙层领导决定的× 6.组织发展是管理层的事,与普通员工无关。× 7.在一个领导班子里,帅才应该多一些,以提高领导班子的整体领导能力。×
8.在组织管理中,冲突是不可避免的,管理者需要运用管理技巧有效的解决冲突。千万不能激发冲突。×
第二篇:管理学基础小论文
管理学基础小论文 学习了管理学基础我觉得一味强调利润会使经理人迷失方向,甚至危及企业的生存,企业可能为了今天的利润而危害了明天的利益。创造顾客,意味着管理应着眼于有效的利用各种资源,时刻把顾客利益放在首位,谋求企业的长期未定地发展。传统的企业目标就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这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许多企业为了片面追求利润,不惜以损害消费者利益,不惜毁坏企业自身形象,不惜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以赚取最大利润.这种落后的目标观念必然带来恶劣的社会效应.现代目标管理思想就是把顾客利益放在首位.只有真正让消费者满意了企业才能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可言。若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不尊重消费者或社会的利益,势必得不到消费者或社会的认可。所以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必须不能损害消费者或社会的利益,这样才会得到源源不断的顾客,企业才会有潜力而长远发展。只有消费者信任的企业才有后劲,才有营销市场。所以说企业目标唯一的定义是创造顾客。为了赚取高额利润,不惜损害消费者利益,或出售伪劣产品,或污染环境,随着消费者的觉醒,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这些不顾消费者权益及社会利益的企业,最终只会被社会所淘汰,无法取得长远的经济利益--远离顾客无异于自取灭亡。即使有了短期的高额利润,也只是空中的楼阁,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化为乌有。只有真正把顾客利益放在首位,真正尊重消费者权益的企业才会被社会所认可,从而求得企业的长期稳定地发展。
从市场营销理论和发展以及国内外营销实践的种种经历,无不反映出这样一个事实,凡是把顾客利益看得比自己利益还重的企业,就能得到顾客的承认,企业自己的利益也得到了维护;而把顾客的利益当做儿戏,肆意践踏,尽管从短期看,企业不一定会遭受损失,甚至有时反而获得暂时的暴利,但轻视顾客者终将为顾客所抛弃,“皮之不存,毛之焉附”,又如何谈维护企业的利益呢?所以说企业唯一有效的定义是创造顾客。
组织拥有顾客,就拥有组织发展的未来。在当今这个商业时代,企业间的竞争越发激烈,越来越多的厂家见哪个赚钱就盲目生产,以次充好,盗版昌绝,当然,为赚钱而赚钱没有什么不对,但问题在于,单纯为了赚钱能不能赚到钱?顾客是企业发展的源泉,企业在追求眼前的蝇头小利,很可能会丧失长期利益,得不到顾客的信任与支持,必将带来不良影响,何来扩大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
当然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追求向优质的服务,高质量的产品,良好的信誉等方面努力,像肯德基集团之所以受到广大顾客的欢迎,关键在于他们坚持顾客第一,牢固树立了产品整体概念,即不仅提供高质量的产品,还提供优质服务。
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组织而且是一个社会组织.企业目标不应是单纯地追求企业自身的发展,还要将社会责任.尊重人类作为企业目标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现代企业目标是企业经营思想的集中体现.因此,正确树立现代企业的经营目标尤其重要.传统的企业目标就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这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许多企业为了片面追求利润,不惜以损害消费者利益,不惜毁坏企业自身形象,不惜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以赚取最大利润.这种落后的目标观念必然带来恶劣的社会效应.现代目标管理思想就是把顾客利益放在首位.只有真正让消费者满意了企业才能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可言.所以说企业不能目光短浅只考虑眼前利益,而且是以损害顾客利益为代价,最终只会断送自己的前程。
第三篇:管理学基础
管理:在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本质:放大所管理系统的功效和产生新的功效,目的:设法提高被管理单位功效和产生新的功效目的:设法提高被管理单位功效的放大倍率和创新能力,基本特征(明确的目标,人,系统性结构):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或社会现象:○1必须是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包括生产的,行政的等活动○2有一致认可的目标2.管理的载体是组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为了一定目标而进行的协作活动3.管理有其特定的任务、职能和层次:四大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三个层次(上中基层).如何理解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1.从管理的根本意义上看,一是组织劳动;二是指挥、监督劳动2.组织劳动体现其自然属性:随社会分工和协作的产生而产生,组织共同劳动的本身的要求3.指挥、监督体现其社会属性4.管理的二重性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的基本观点5.二重性的意义:明确管理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大胆地、批判地吸收;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管理的对象“六要素”:人、财、物、信息、时间和业务技术, 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1.科学性:原则性,管理活动中必须遵循概念、理论、原则和方法;2.艺术性:没有固定模式,具有创造性、实践性,管理的手段:具备的条件,包括应该采取的措施,以及提供的有效力量和先进的技术方法,具体表现为机构、法及政策、人和信息, 管理者:旨在组织中负责管理、决策,解决管理问题,从事管理过程的实现,而且对组织内的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盒创新等的有关人员,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从广义上讲,领导者也是管理者,领导者是高层管理者中最具权威的管理者,从具体工作内容讲,管理者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加强管理,在组织中建立良好程序;领导者的作用在于引导组织不断地创新与改革,管理者要有领导者有序的改革,领导者则需要有管理的多方配合,两者的密切配合、相辅相成是保证一个组织取得良好绩效的必不可少的条件,管理环境:指存在于一个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各种力量和条件的总和,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阶段:1.古典管理理论阶段2.行为科学理论阶段3.现在管理理论阶段 科学管理之父--泰罗,对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评价:1.泰罗科学管理的主要贡献生产管理的实践中,运作科学的方法代替传统的经验管理方法○1提倡在○3谋求最高的生产效率,降低成本○4初步建立了管理科学的知识体○2促使劳资双方的互相合作,实现人们的心理平衡系,使科学管理的知识、方法和制度构成了一个整体,并促使全社会去认识、理解和使用它2.泰罗科学管理的不足3○1重视工作、忽视人性;重视物质,忽视精神重视局部的高效益,忽视整体的经营管理,总之,科学管理理论○2重视规章制度,护士相互的沟通与创新是管理工作科学化、系统化的开端;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雏形;是管理理论发展史上的里程○碑,管理过程理论(经营管理)之父--法约尔,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对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的平价1.贡献○1首先它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理论性3所提出的许多管理原○2一般性管理理论的提出为社会各种组织的管理活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则经过多年的实践验证是普遍适用且行之有效的1法只考察了组织内在因素,○4法所倡导的管理教育活动促进了管理○专业的形成2.不足○没考察组织同周围环境的关系,缺乏具体性○2组织与管理的论述中有不充分、不科学之处○3法提出的管理原则过于僵硬○4法的组织管理理论主要从静止角度来研究组织结构的设计,没有从动态发展角度研究组织的运动和发展。人际关系理论之父--梅奥,霍桑试验-西方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产生的标志(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试验,大规模访谈试验,对接线板接线工作室的研究-男工试验)人际关系理论主要内容:1.工人“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2.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与周围人的关系是影响工作效率的关键因素3.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4.霍桑效应:人在实验中的表现与平时不一样;官职越大,工人越敬畏。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斯.韦伯;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系统:由事物间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各种要素组合而成,具有特定功能并处于一定环境之中的有机整体,必须具备的条件:要素、联系、结构、功能和环境,特征:目的性、整体性、关联性、层次性和最优性。整分合原理把管理过程分三步骤:整体把握(前提)、科学分解(关键)、组织综合(保证).开发有效的反馈技能:1强调具体行为2使反馈不对人3使反馈指向目标4把握反馈的良机:接受者的行为与获得该行为的反馈相隔时间非常短时,反馈最有意义,5确保理解:反馈应清楚、完整,使接受者能全面准确地理解,6使消极反馈指向接受者可控制的行为,决策:管理人员针对需要解决的管理问题,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系统地分析主、客观条件,提出各种可行方案,并从中选择行动方案的过程.制定决策的基本步骤:识别决策问题—确认决策标准—为决策标准分配权重—开发备选方案—分析备选方案—选择备选方案—实施备选方案,决策树法:画图顺序为从左到右,计算顺序为由右到左,方块为决策结点,圆形为状态结点,三角为结果结点,SWOT分析:又称态势分析法,S—strength(优势),W—weakness(劣势),O—opportunity(机会),T—threat(威胁),其中S、W为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头脑风暴法四原则:勿评优劣、大胆创新、越多越好、集思广益,滚动计划法的特点:分段编制,近细远粗、根据计划执行情况和环境变化的情况定期修订未来的计划,目标管理:MBO,一种将组织目标转换为各个部门乃至个人岗位目标并以此为行动指南和考核标准的管理方法,MBO不是用目标来控制,而是用它们来激励下属,原则:1期望原则:反映每一个人的目标/期望2参与原则:激励手段3SMART原则(specific:具体的;measurable:可测量;achievable:可实现;relevant:相关联的;time bound:时间期限)
组织:指人们为了达到某些特定目标经分工和合作及不同层次的权力和责任制度,而构成的人的集合,组织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有明确的目标、任务、结构、职能以及由此而决定的成员间的关系,对个人具有某种程度的强制性,但无法规范组织成员在活动中的所有联系,非正式组织人们在正式组织所安排的共同工作和在相互接触中,必然会以感情/性格/爱好相投为基础形成若干人群,这些群体不受正式组织的行政部门和管理层次等的限制,也没有明确规定的正式结构,但在其内部也会形成一些特定的关系结构,形成一些不成文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正式组织以成本和效率为标准,靠理性原则维持;非正式组织以感情和融洽关系为标准,靠感情因素来维持,非正式组织的优缺点:优:满足职工需要;产生和加强合作精神;对成员在正式组织中的工作情况非常重视;非正式组织能主动适用环境,组织结构包括三个核心内容:即组织结构的复杂性、规范性和集权与分权性,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1任务目标原则:目标至上,因职设岗、因岗设人,当组织目标任务发生重大变化时,组织机构及人员必须作相应的调整和变革—组织变革,2分工协作原则:分工要合理,协作要明确,3统一指挥原则:等级链不能中断、不能多头领导、防止越级,4管理跨度原则:有效的管理跨度与合理的管理层次相结合,5职权与职责对应原则:责、权、利相对等,6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原则:因职而异、因事而异,7稳定性与适应性原则8精简高效原则,授权的要求:1依工作任务的实际需要授权2授权要适度、明确、具体3授权过程中必须使下级权、责、利相当4实行最终职责绝对性原则5不能越级授权6上级必须坚持有效监控原则7授权的撤回
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组织成员共有的行为方式、共同的信仰及价值观。层次:1物质层:最直观的表现2制度层:它是组织文化的中介层3精神层:精神层是组织文化的核心部分。要素:核心是组织价值观;中心是以人为主体的人本文化;管理方式是以柔性管理为主;重要任务是增强群体的凝聚力。
权力与权威的区别:狭义的权力指职务权力,也称职务影响力,即原本意义的权力的概念。广义的权力包括职务权力和个人权力。职务权力和个人权力的统一就是权威。职务权力(职务影响力)+个人权力(个人影响力)=权威(影响力)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1基本假设:第一,已经满足的需要,不再是激励因素。一种需要被满足,另一种需要便取而代之,因此,人们总是在力图满足某种需要。第二,大多数人的需要体系是复杂的,在任何时刻都有许多需要在影响个人的行为。第三,一般情况下,必须先满足较低层次需要才能进入到满足上一层次需要。第四,满足较高层次需要的途径,要比满足较低层次需要的途径多。2基本内容: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奖酬制度制定必须遵循的原则:较高的效价;报酬与绩效挂钩;多数人认为有意义的奖励形式;及时将一介结果(组织结果)转化为二阶结果(个人利益);充分体现公正性、透明性、职工参与性;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
沟通:思想、信息等的传递和理解,指可理解的信息或思想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人群中的传递或交换的过程。沟通过程中的障碍:1发送者的过滤:操纵信息,使信息显得对按收者更加有利。如向上汇报的都是上司爱听的东西。与组织结构的层级和组织文化有关。2接受者的选择:接受者不知不觉会选择自己期望的信息,如爱听自己喜欢听的话。3情绪影响(辩护性)4语言的含义5非语言提示:协调一致则可抢话,否则冲突。
克服沟通障碍:1运用反馈:语言的、非语言的2简化语言3积极倾听:专注、移情、接受、对完整性负责任的意愿4控制情绪:不要质问、而要提问5注意非语言提示。
控制:按既定计划、标准和方法对工作进行对照检查,发现偏差,分析原因,进行纠正,以确保组织目标实现的过程。控制工作的基本步骤:1。确定控制标准2。衡量工作成效3。分析衡量结果4。采取管理行动 控制工作的类型:1。根据纠正措施的作用环节可分为: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反馈控制2。三者的特点:前馈控制:控制的中心问题是防止企业所使用的资源在数量与质量上可能产生的偏差,基本形式是合理配置资源。现场控制:控制的中心问题是执行计划的实际状况与计划目标之间的偏差,基本形式是管理人员的指导、监督和测量、评价。反馈控制:控制的中心问题是执行计划的最终结果与计划目标的偏差,基本形式是通过对最终结果的分析,汲取经验教训,调整与改进下一阶段的资源配置与过程指导、监督。三种控制的主要区别信息为馈~,现○1馈入信息不同:前~是以系统的输入信息为馈入信息,反~是以系统的输出~是以系统计划执行信息为馈~○2目的不同:前~是对系统的输入控制,反~是对系统的输出控制,现~是对系统的作业控制。
采用行政方法管理的原则:1。尊重客观规律2。行政管理方法的使用不宜过多3。区分在不同类型组织中行政管理方法的不同地位和作用4。运用行政管理方法时要伴之以其他的管理方法:调动积极性,防止官僚主义5。运用行政管理方法要注意提高行政领导者的自身素质:人治而不是法治。行政管理方法的特点:权威性,强制性,垂直性。经济管理方法管理的特点:权益性、多样性、适时性。
柔性/刚性管理方法的区别:柔性管理方法的基本原则:内在重于外在、直接重于间接、心理重于物理、个性重于群体、身教重于言教、务实重于务虚。刚性(A),柔性(B):1。A以规章制度为中心;B以人为中心。2。A以组织权威(制度、职权)为基础(命令、监督、控制);B以认知内化(价值观、文化)基础(激励、教育、协调、互补)。3。A职位影响力,外在驱动力;B非职位影响力,内在驱动性。4。A经济人;B社会人、自我实现人。5。A追求低层次需求、创造性要求低、衡量标准易量化;B追求高层次需求、创造性要求高、衡量标准不易量化。本质:是依据人们自身的心理和行为规律,运用柔性管理方法的原则,对管理对象施加的软控制。特征:模糊性、非线性、感应性、塑造性和滞后性。基本原则:内在重于外在,直接重于间接,心理重于物理,个体重于群体,身教重于言教,务实重于务虚。
管理循环即PDCA循环—“戴明环”: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ction)—行动管理循环过程:1。计划阶段:找问题;找原因;确定目标;计划决策2。实施阶段:实施3。检查阶段:检查4。处理阶段:巩固成果;处理遗留问题管理循环的特点:1。大循环套小循环,大小循环相互促进2。PDCA循环必须按程序办事,也就是说要按照前面所介绍的四个阶段和八个步骤运转,其先后顺序不能随便颠倒3。螺旋上升的循环,每循环一次都会使管理工作提高一步。这种螺旋式的逐步提高,使管理工作不断前进。
质量:指产品、作业或服务能够满足规定要求或人们需要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按照质量的可观察性或评价的难易程度分为搜寻质量;体验质量;信誉质量(卫生服务属于第三类,它的质量大部分属于信誉质量)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内涵:质量第一;预防为主;用数据说话;标准化;系统化。PEST分析法: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社会(Social)和技术(Technological)在分析一个企业集团所处背景的时候,常通过这四个因素来分析企业集团所面临的状况。
激励: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利用组织各种内外环境中的要素,使被管理者能够产生为实现组织目标作出努力的一种内在积极性,这一过程称为激励。激励理论内容:1.内容型: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ERG理论,成就需要理论;2.过程型: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归因理论;3.强化型:强化理论,挫折理论;4.综合型:波特·劳勒综合激励模式,迪尔综合激励模型。激励的作用(1)有利于激发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2)有助于将职工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统一起来;(3)有助于增强组织的凝聚力,促进内部各组成部分的协调统一。协调的原则:目标一致原则,效率原则,责任明确原则,加强沟通原则。反馈不良的表现:①信息来源少:民主不健全,言路堵塞—发扬民主;②感受器少:缺少反馈制度(如登记,汇报);③信息传递损失大(信息过滤和选择性知觉),且数据来源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不强;④没有高效的信息分析系统(收集,整理,加工,分析,传递,储存等);⑤决断权,权力过于集中。如何开发有效的反馈技能:①强调具体的行为,使反馈不对人,反馈面向目标;②把我反馈的良机:接受者的行为与获得该行为的反馈相隔时间非常短时,反馈最有意义;③确保理解:反馈应清楚,完整,使接受者能确切的理解;④使消极反馈指向接受者可控制的行为。
第四篇:管理学基础
管理学基础补修课自测练习
一、单选(每题3分,共30分)
在管理的各项职能中,最具有规范性、技术性的职能是(D.控制)。管理就是决策”是下列哪位经济学家的观点?C.西蒙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说的是(D.计划)的重要性。
组织是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它是由(C.目标、部门和关系)三个基本要素构成。为了保证计划目标得以实现,就需要有控制职能,控制的实质就是使(A.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
当管理者接待来访者、参加剪彩仪式等社会活动时,他行使的是(D.精神领袖)的角色。对于基层管理者来说,具备良好的(C.技术技能)是最为重要的。答案:1.D; 2.C; 3.D; 4.C; 5.A;6.D; 7.C。
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中,(A.亚当•斯密)是最早研究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经济学家。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中心问题是(C.提高劳动生产率)。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管理学家是(D.马克斯·韦伯)。
法约尔提出的管理五项职能或要素是(C.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管理的十四项原则”是由(B.亨利·法约尔)提出来的。古典管理理论对人性的基本假设,认为人是(B.经济人)。
系统管理学派认为,组织是由一个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组成、为环境所影响的并反过来影响环境的开放的(C.社会技术系统)。
日本经济之所以能在“战后”一片废墟上迅速发展起来,起主导和关键作用的是(A.培养并利用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
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就是(C.企业文化)。
深层的企业文化是指(D.企业精神)。
答案:1.A;2.C; 3.D; 4.C; 5.B;6.B; 7.C;8.A; 9.C; 10.D. 3章
计划工作的前提是(.企业精神)。
组织的各级管理人员都是计划的编制者,战略性计划是由(A.高层管理者)负责制定的。计划工作总是针对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和可能发生的新变化、新机会而做出决策,这就是它的(C.创新性)性质。
制定作业计划的依据是(D.战略计划)。
当外部环境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时,计划应是指导性的,同时计划期限也应该(B.更短)。综合计划与专项计划之间是(A.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为实现组织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手段或技巧就是(C.策略)。
对各种商品的规格、销量、价格的变动趋势等进行的预测就是(B.市场预测)。
若企业要改变经营方向、进入新的产业领域,就需要对该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A.长期预测)。定性预测主要依靠专业人员用多年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对有关事物远期的变化趋势进行描述,需要进行(D.长期预测)。答案:1.B;2.A;3.C;4.D;5.B;6.A;7.C; 8.B;9.A; 10.D。首先把目标管理作为一套完整的管理思想提出来的是(D.彼得·德鲁克)。
企业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与修正,使其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宗旨,这就是确定企业目标的(B.权变性)原则。
目标的确定要建立在对企业内外环境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并通过一定的程序加以确定,既要保证目标的科学性又要保证其可行性。这就是确定目标的(A.现实性)原则。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A.管理系统),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活动结合起来。一些学者提出,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限制,人们只能得到(B.满意利润)。
戴维斯等学者指出,企业目标可以分为主要目标、并行目标和次要目标等多种类型。(B.主要目标)由企业性质决定,是贡献给企业顾客的目标。
有些组织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来说,(D.长期目标)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在德鲁克目标管理概念的基础上,有一位学者提出了新的业绩评价方法,他就是(D·麦格雷戈)。
目标建立过程中要注意,目标数量要适中。一般地,要把目标限制在(B.5个)以内。企业管理层次的差异决定了目标体系的垂直高度。这样,企业目标就成了一个有层次的体系和网络,即是目标的(A.层次性)。
(B.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我国一些企业,目标管理思想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在实践中与计划管理、民主管理、经济责任制等管理制度相结合,形成带有中国特点的目标管理制度。
目标管理理论的理论基础是(D.科学管理理论与行为科学理论的有效统一)。
答案: 1.D; 2.B; 3.A; 4.A; 5.B;6.B; 7.D;8.C; 9.B; 10.A;11.B; 12.D。
战略管理的基础工作是(A.决策)。
组织战略所确定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是一种概括性和指导性的规定,是对组织未来的一种粗线条的设计。这是战略管理的(A.纲领性)特征。
像市场营销战略、研究与开发战略、生产战略等这样的具体实施战略,属于(D.职能战略)。战略管理是组织(B.高层管理者)最重要的职责。
决策者将组织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分析的结果进行综合、比较,寻找二者的最佳战略组合,为战略制定和战略决策提供更为直接的依据。这就是(B.SWOT分析)。组织制定业务层战略和职能战略的依据是(C.公司层战略)。
就组织的发展战略形式而言,可口可乐公司采用的是(D.密集型发展战略)。答案:1.B; 2.A; 3.D; 4.B;5.B;6.C; 7.D。
某企业试图改变其经营方向,需要企业高层领导做出决策,这种决策属于(A.战略性决策)。决策的前提是(A.识别问题)。
属于确定型决策方法的模型很多,教材中介绍的方法是(A.盈亏平衡点法)。(C.头脑风暴法)决策方法也叫思维共振法、畅谈会法。答案:1.A;2.A; 3.A; 4.C;
组织结构设计必须与(A.组织目标)相匹配。矩阵式组织属于(B.有机式)组织结构。
责任、权力、利益三者之间不可分割,必须是协调的、平衡的和统一的。这就是组织结构设计的(A.责权利对等)原则。
以下组织结构形式中,(D.矩阵制结构)最适用于组织部门间的横向协作和攻关项目。M型结构又称为多部门结构,亦即(B.事业部制结构)。答案:1.A; 2.B; 3.A; 4.D; 5.B.
以职位的空缺和实际工作的需要为出发点,以职位对人员的实际要求为标准,选拔、录用各类人员。这就是人员配备的(A.因事择人)原则。
应用模拟情景训练方法测试应聘者有较高的准确度,常用于招聘(D.高层管理者)。考评管理人员的协作精神主要通过向(B.关系部门)获取信息。述职报告是对管理人员进行考评的一种方式,它属于(D.自我考评)。
有计划地安排管理人员担任同一层次不同的管理职务,以此全面培养管理人员的能力,这是管理人员在职培训的方法之一,即(B.职务轮换)。答案:1.A; 2.D; 3.B; 4.D; 5.B。
关于领导者与管理者的权力来源,下列描述准确的是(C.管理者的权力源自职位)。领导者以自身的专业知识、个性特征等影响或改变被领导者的心理和行为的力量是他的(D.自身影响力)。
管理方格理论提出了五种最具代表性的领导类型,其中,(C.1-9型)又称俱乐部式领导者,这种领导方式对业绩关心少,对人关心多,努力营造一种人人放松的环境。
根据赫塞—布兰查德提出的情境领导理论,在下属虽然有积极性,但缺乏足够的技能的情况下,应采用的领导风格是(A.高工作—高关系)。
当领导者面对一个非处理不可的事情时,不直接处理,而是先搁一搁,去处理其他问题。这种调适人际关系的方法就是(D.转移法)。答案:1.C; 2.D; 3.C; 4.A; 5.D。
人们在通往目标的道路上所遇到的障碍就是(A.挫折)。
激励方法得当,有利于激发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根据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詹姆士在对职工的研究中发现,按时计酬的职工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而受到激励的职工的能力可发挥到(C.80%--90%)。
(A.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由低级向高级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的需要、保障或安全的需要、归属或承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认为(A.保健因素)不能直接起到激励的作用,但能防止人们产生不满情绪。
“一个组织的成败,与其所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数有关”,这是(D.成就需要)理论的观点。
根据强化理论,职工努力工作是为了避免不希望得到的结果,这就是(C.消极强化)。工作丰富化的重点是(C.一般专业人员)。表扬,赞赏,增加工资、奖金及奖品,分配有意义的工作等行为在强化理论中属于(A.积极强化)。
案例:1.A; 2.C; 3.A; 4.A; 5.D; 6.C; 7.C; 8.A。11章
沟通的深层次目的是(D.激励或影响人的行为)。
按照功能进行分类的沟通类型中,(B.情感式沟通)具有润滑剂的作用。(C.书面沟通)的最大优点在于它持久、有形、可以核实。
下级不愿意向上级传递坏消息,怕被上级认为自己无能;而上级也可能没有注意到下级的贡献,把下级的贡献归到自己头上,引起下级不满。这种引起沟通组织障碍的原因是(A.地位差异)。
人们只记忆经过自己的选择愿意记忆的信息,这种认知过程产生的沟通障碍是由于个体障碍中的(C.选择性知觉)原因造成的。
导致组织冲突产生的基本原因中,(B.组织中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
是由于组织中的每个人的家庭环境、教育背景、经历、禀赋等都各不相同而导致的。现代管理中,需要激发的冲突是(A.建设性冲突)。处理冲突策略中最有效的方法是(D.解决问题
答案:1.D; 2.B; 3.C; 4.A; 5.C;6.B; 7.A; 8.D。12章
能够有效发现计划与计划实施之间差距的管理环节是(C.控制)。
管理的各项职能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循环过程,而(B.控制)始终是一次管理循环过程的终点,同时又是新一轮管理循环过程的起点。即时控制通常指的是(A.现场控制)。
依据控制措施作用的(D.环节)不同,控制可分为现场控制、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某企业将2006年本企业的历史最高利润额作为本的利润指标,这在控制标准中属于(A.历史标准)。
在控制标准中,诸如单位产品产出所需工时数、耗电量、原材料消耗量及单位机器台时产量、货运吨公里油耗等标准属于(B.实物标准)。
某单位制定的年终考核指标中有一条“工作要认真负责”,这样的标准不符合控制标准的(C.可检验性)要求。
控制工作应当着眼于组织发展的整体需要,这就要求控制应具有(A.全局观念)。
答案:1.C;2.B;3.A;4.D;5.A;6.B;7.C; 8.A. 人员控制系统的控制对象是(B.员工的行为)。基层管理者常用的控制方法是(B.直接监督或巡查)。人事调整的目的是(C.保证工作或任务的完成)进行质量控制,首先应该掌握(C.全面质量管理方法)。
对于营利性组织来说,(B.降低成本)是提高组织经济效益或获取价格优势的基本途径。确定目标成本的方法中,(D.定额法)是以组织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确定的各项劳动定额、消耗定额为基础制定的目标成本。对供应商的评价中,(C.协同能力)主要涉及的是供应商响应买方需求变化的能力。(D.总预算)是指以组织整体为范围,涉及组织所有收入或支出项目的总的预算。(B.运营能力)控制能够反映企业的资金周转情况,进而使管理者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D.投资收益率)反应企业资产创造利润的效率。
答案:1.B; 2.B; 3.C; 4.C; 5.B; 6.D; 7.C; 8.D; 9.B;10.D;
二、判断题(每题3分,共30分)
管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在原始社会是不存在管理的。(×)事先对未来行为所作的安排就是预测,它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符合于计划,计划就是控制的标准。(√)
从教材给“管理”所下定义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管理的对象就是组织的各种资源。(×)组织是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即目标、结构和关系。(×)处于不同管理层次上管理者,其履行的管理职能也是不同的。(×)
对于同一管理职能,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所从事的具体工作的内涵也是不完全相同的。(√)人际关系技能是指成功地与人打交道并与人沟通的能力。掌握这项能力对各层次的管理者具有同等重要性。(√)
答案:1. 2.×; 3.√;4.×;5.×;6.×; 7.√;8.√。2章×
泰罗的科学管理既重视技术因素,也重视人的社会因素。(×)
从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初期,欧洲和美国都相继有人提出比较系统的管理理论。比如,在美国表现为泰罗创建的科学管理理论,在法国表现为法约尔的行政管理理论。(×)韦伯是德国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他对管理理论的贡献是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管理体系,其代表作是《行政组织体系理论》。(×)
古典管理理论把人当成“经济人”,行为科学家提出了“社会人”的观点。(√)梅奥认为,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人们相互之间必然发生联系,产生感情,形成一种行为准则或惯例,这就形成了正式组织。(×)
经验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经验来研究并传授管理学问题,被称为经验教学。(×)答案: 1.×; 2.×; 3.×;4.;5.×; 6.×。现实中,许多中小型组织大量采用的是非正式计划。(√)只有组织的高层管理人员才有资格编制计划。(×)以效率为出发点制定计划,就是追求较高的经济利益。(×)一般来说,战略计划相比作业计划要承担较高的风险。(√)任何一个组织的目标就是想方设法创造更多利润。(×)
一般而言,预测时间越短,影响预测结果的因素变化越小,预测误差也越小;反之亦然。(√)答案: 1.√; 2.×; 3.×; 4.√;5.×;6.√。
企业目标为企业决策指明了方向,是企业计划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企业经营思想的标准。(×)依据权变原则,企业目标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与修正。比较看来,企业的长期目标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短期目标应保持一定的针对性。(×)
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提出,企业目标惟一有效的定义就是创造利润。(×)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人们不仅把企业看成是经济组织,还认为企业应当担负对社会的责任。企业不仅是一个由职工、经营者和投资者为主体组成的经济组织,也是一个包含顾客、供应商、竞争者、政府等要素在内的开放系统,应把这些系统要素的共同利益作为企业的目标。(√)
目标管理体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
R·利克特从行为科学的角度研究目标管理,他提出:工作目标=决策的质量×激发人们履行决策的动机。(×)
从形式上看,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和过程。(√)目标管理强调成果,实行“效益至上”。(×)
麦格雷戈在德鲁克目标管理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业绩评价方法,提出下属人员承担为企业设置短期目标的责任,并同其上司一起检查这些目标的责任。(×)
强调短期目标容易产生企业的短期行为。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强调它的中长期目标。(×)
答案:1.×;2.×;3.×; 4.√;5.×;6.×; 7.√; 8.×; 9.×; 10.×。战略的实质是谋求外部环境、内部资源条件与战略目标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通常,组织的宗旨都是空泛而笼统的。(×)
公司层战略是企业总体的、最高层次的战略,因此,也称为高层战略。(×)战略控制必须以战略目标为控制标准。(√)实行成本领先战略,就是降低产品价格。(×)答案:1.√; 2.×; 3.×; 4.√; 5.×。决策者所选择的方案一定是最优化的。(×)战略决策,主要是由组织的中高层领导决定的。(×)相对于个人决策,群体决策的效率较低。(√)
运用特尔菲法进行决策时,对专家成员的意见采用统计方法予以定量处理,所以说它是定量决策。(×)
头脑风暴法与质疑头脑风暴法,两种方法一正一反,若运用得当,以起到互补作用。(√ 答案:1.×;2.×;3.√;4.×;5.√
组织结构设计的弹性原则就是要求部门机构的设置具有一定的弹性。(.×)事业部制是一种分级管理、分级核算、自负盈亏的组织结构形式。(.×)高科技和适宜的外部环境是网络型组织结构的基础条件。.×)组织发展是管理层的事,与普通员工无关。(.×)答案:1.×;2..×;3.√;4.×
管理人员的工作主要是从事资源协调和管理,没有必要掌握具体的业务知识。(.×)
采用外部招聘的方式选择管理人员,有利于鼓舞士气,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贡献考评是决定管理人员报酬大小的主要依据。(√)考评方法和考评系统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了管理人员考评结果的合理与否。(√)在管理人员考评时,由上级人员填写的考评表主要是考核管理者的领导能力和影响能力。(.×)
管理人员要与各种人相处,可能遭遇各种事件,因此需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冷静的处理好意外和突发事件。(√)
答案:1.×; 2.×; 3.√; 4.√; 5.×; 6.√
下属的成熟程度包括两个因素:工作成熟度和心理成熟度。心理成熟度高的个体不需要太多的外部激励,而是靠内部动机激励。(√)高层领导者更应该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
目标路径理论认为,环境因素和领导风格互为补充,下属的特质决定了他对环境因素及领导风格的评价。(√)
领导效率的高低取决于领导者个体素质的高低。(×)
5.在一个领导班子里,帅才应该多一些,以提高领导班子的整体领导能力。(×)答案:1.√; 2.×; 3.√; 4.×; 5.×。
根据戴维•麦克利兰的研究,对一般职员来说,成就需要比较强烈。(×)
需要层次理论认为,如果管理者真正了解了员工的需要,依其需要来进行激励,则会产生很大的激励作用。(√)
根据归因理论,把失败归于稳定因素会提高以后工作的积极性,归于不稳定因素可以降低工作的积极性。(×)
成就需要理论认为主管人员的成就需要是可以培养的。(√)
表彰和奖励能起到激励的作用,批评和惩罚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
合理化建议是职工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据美国一家公司估计,生产率的提高有20%得益于工人提出的建议,其余80%来自技术的进步,但是,管理人员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那20%上。(√)
答案:1.×; 2.√;3.×; 4.√; 5.×; 6.√
沟通过程中有了反馈,表明信息接受者收到并完全理解了信息发出者的信息。(×)人们常常会说:“那不是我的意思!”或者“我还以为是这样!”这些话反映了错误地发出和接收信息在沟通中经常出现。(√)
口头沟通虽然比较精准,但是耗时较多,同样时间内所表达的信息远远不能与书面沟通相比。(×)
非语言沟通主要包括身体语言和语气语调等。非语言沟通之所以受到重视,是因为身体语言等非语言方式能够令人信服地表达人的真情实感。(√)
采用轮盘式沟通模式时,每位成员都可以与其他每个人自由沟通,因此沟通快,但由于沟通渠道太多,容易造成混乱并且降低传递信息的准确度。(×)
研发部门想要达到最好的技术状态,往往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市场部门需要尽快地把产品推向市场,需要赶时间。双方在沟通时就容易出现争执。这是由于目标不同导致的沟通障碍。(√)情绪异常影响人们的有效沟通,使信息的传递严重受阻。所以,当管理者情绪波动比较大时,最明智的做法是停止沟通。但是,由于管理者是沟通的主体,因此如果沟通的对象情绪不稳定,则不需要停止沟通。(×)
在组织管理中,冲突是不可避免的,管理者需要运用管理技巧有效地解决冲突,千万不能激发冲突。(×)
答案:1.×; 2.√; 3.×; 4.√; 5.×; 6.√; 7.×;8.×
控制就是为了确保既定的组织目标得以实现而进行的检查、监督、纠正偏差等管理活动的统称。(√)
控制工作只是上级主管人员或主要是中层主管人员的职责。(×)前馈控制实际上是一种“亡羊补牢”式的控制。(×)
一般来说,高层管理人员主要从事例外性的、非程序性和重大的程序性控制活动,而中层和基层管理人员集中从事例行的、程序性的控制活动。(√)控制的目的必须是对控制客体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评价。(×)成本标准和收益标准都属于实物标准。(×)
统计师和会计师喜欢用复杂的表格形式,工程技术人员喜欢用数据或图表形式。控制工作必须切合管理者的个人情况。(√)
答案:1.√; 2.×; 3.×; 4.√; 5.×; 6.×; 7.√
授权是指上级把自己的职权授给下属,使下属拥有相当的自主权和行动权。(√)培训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培训机构的选择。(×)
质量不仅仅是指服务质量,还包括产品质量、管理质量、成本控制质量、组织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相互服务和协作的质量等。(×)
全面质量管理强调,在不同环节发现的有关信息要尽可能在组织内部共享,以利于共同提高产品质量。(√)
在作业系统的产出一定的情况下,成本费用越高,作业系统的效率越高。(×)采购控制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对输入品进行评价和挑选,以确保输入品的质量、数量和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
员工个人绩效与组织资源条件、业务流程和管理体制等因素有重要关系。(×)在平衡记分卡的实施过程当中,会受到文化、环境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答案: 1.√; 2.×; 3.×;4.√; 5.×; 6.×;7.×; 8.√。
三、四、案例单选(每题5分,共20分)计算单选(每题5分,共20分)
第五篇:管理学基础
1、如何理解管理的内涵?
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它包含以下几层意思:
1)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
2)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协调过程,主要协调人与人的活动和利益关系,它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的始终。3)管理是围绕着某一个共同目标进行的,目标不明确,管理便无从谈起,目标是否切合实际,直接管理到管理的成败或成效的高低。
4)管理的目的在于有效的达到组织目标,在于提高组织活动的成效。5)管理的对象是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
2、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哪些?
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梅奥创立了人际关系学说。主要内容是:(1)职工是“社会人”(2)满足公认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3)企业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什么是计划工作?具有怎样的性质?
16、管理者解决冲突的方法有哪些?
管理者解决冲突的主要方法有:
1)协调解决、管理者可以召集冲突的双方协商解决
2)强制解决、即管理者利用自己手中的职权强行解决双方的冲突。
3)建立联络小组、党组织内部需要不同的部门精诚合作而部门之间又存在一些误会时,管理者可以建立
一个联系小组
4)树立远大目标、组织的的不同群体之间相互依赖,管理者就是通过树立远大目标来帮助其处理冲突和提高
计划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包括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执行情况三个环节在内的工作过程。狭义的计划工作,主要是指制定计划。计划工作具有如下性质:
(1)目的性(2)主导性(3)普通性(4)效率性(5)灵活性(6)创造性
4、什么是目标管理?它有哪些优势与缺陷?
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高效率地实现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具体而言(它是一种通过科学地制定目标、实施目标,依据目标进行考核评价来实施管理任务的管理方法。)
目标管理主要有以下优势:(1)有效地提高管理效率(2)有助于组织机构的改革(3)有效地激励职工完成组织目标(4)实行有效的监督与控制,减少无效劳动。
目标管理的缺陷主要表现在:(1)目标制定较为困难(2)目标制定与分解中的职工参与费时、费力、(3)目标成果的考核与奖惩难以完全一致。(4)职工素质差异影响目标管理方法的实施。
5、战略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一项有效的组织战略应包括五个基本要素:战略远景、目标与目的、资源、业务和组织。
战略远景,就是指组织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应担当的角色和责任。一般来说,战略远景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经营理念和企业宗旨。
目标与目的,目标是指具体的中期和短期定量目标,目的是指在相应期限内的定性期望。
资源,资源决定的是组织能做什么,资源是组织战略管理的关键要素。组织资源可以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
业务,是指组织参与竞争的产业领域。组织是指组织结构与管理体制。
6、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理论?产业竞争结构分析的主要内容
1)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强度。一个最主要的因素就是竞争的数量和相对实力的大小。2)潜在进入者的威胁。这种威胁只要来自于新加入该行业的企业。
3)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往往会挤掉供方的一部分利润。4)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强,同样可以挤掉购买者的一定利益。5)替代品的威胁。替代品是指那些与本行业产品具有相同或相似功能的其他产品。
7、如何理解决策的意义?
决策,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和手段,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准确理解决策需要把握以下问题:
1)决策要有明确的目标2)决策要有可供挑选的可行方案3)决策要作分析评价4)决策具体科学性5)决策要遵循满意原则
8、如何理解组织结构的含义?
组织结构就是反映人、职位、任务以及它们之间的特定关系的网络。正确认识组织结构的含义,必须把握三个方面的要素: 1)组织结构决定了组织中的正式报告关系
2)组织结构明确了将个体组合成部门、部门再组合成整个组织的方式。3)组织结构包含了确保跨部门沟通、协作的制度设计。
9、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是什么?
组织结构设计是指一个正式组织为了实现其长期或者阶段性目标,设计或变革组织的结构体系工作。设计组织结构应该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有效性原则A卫组织目标的实现服务B较少的人员、较少的层次、较少的时间达到较好的管理效果C
组织结构设计的工作过程要有效率。
2)分工与协作原则。分工是按照提高管理的专业化程度和工作效率的要求
3)权责利对等原则。责任、权利和利益三者之间不仅是不可分割,而且必须是协调的、平衡的和统一的。4)分级管理原则。要求每个职务都要有人负责。
5)协调原则。一是组织内部关系的协调,二是组织任务分配的协调。6)弹性结构原则。现在组织理论非常强调组织结构应具有弹性。
10、事业部制利弊
事业部制组织结构,亦称M型结构或多部门结构,有时也称为产品部式结构或战略经营单位。它是一种分级管理、分级核算、自负盈亏的组织形式。)事业部制的优点:
A总公司领导可以摆脱日常事务,集中精力考虑全局问题。B 事业部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更能发挥经营管理的积极性。C 各事业部之间有比较、有竞争、有利于组织的发展。D 事业部内部的供、产、销等职能之间容易协调E 事业部经理要从事业部整体来考虑问题,有利于培养和训练全能型管理人材。事业部的缺点:
A 总部与事业部的职能机构重叠,构成人员浪费。
B 事业部实行独立核算,各事业部只考虑自身的利益,影响事业部之间的协作。C 由于科研资源的分散使用使得深层次研究活动难以开展。
11、内部提升管理人员有哪些优缺点:
内部提升制度具有以下优点:
1)有利于调动组织内部成员的工作积极性。2)有利于吸引外部人才3)有利于保证选聘工作的正确性 4)有利于被聘者迅速展开工作。内部提升制度也存在弊端、具体表现为:
1)引起同事之间的不团结2)可能造成“近亲繁殖”的现象,并抑制组织创新力。
12、外部选聘管理人员有哪些优缺点?
外部招聘的优点是:
1)被聘干部具有“外来优势”,没有“历史包袱”,如果他确实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便可迅速地打开局面
2)有利于平息和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3)够为组织带来新的管理方法和经验 外部招聘的不足主要表现在:
1)外聘人员很验证迅速打开局面2)组织对应聘者的情况不能深入了解3)外部招聘会打击内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13、领导者的权力来源有哪些?
领导者的权力来源有两种,一种是基于职位的权力来源;另一种是非职位的权力来源,个人自身影响力。
1)职位权力包含三种:法定权力、奖励权力和处罚权力。2)自身影响力。包括:品德、学识、能力和情感。
14、需要层次论的主要内容。
该理论认为,人类的需要归为生理、安全、友爱或归属、尊重、自我实现五大类。一层生理的需要这是维持人类自身生命的基本需要,二层需要,这是有关人类避免危险的需要,三层社交需要,人们希望归属于一个团体已得到关心、爱护、支持、友谊和忠诚,四层尊重需要,自尊和受到别人的尊重。五层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一般的人都是按照这个层次从低级到高级去追求并使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的。已经满足的需要不再具有激励作用。因此,管理者应根据需要层次,确定激励行为。
15、如何理解沟通的含义?
沟通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交流并理解信息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激励或者影响人的行为。1)沟通包含了信息的传递,如果信息或想法没有被传达到接受者,则意味着沟通没有发生。2)沟通包括对信息的了解。要使得沟通成功,信息不仅要传递出去,还需要被理解。信息沟通的过程分为六个环节:信息源、编码、沟通通道、接受者、解码、反馈。
效率。
5)解决问题。是处理冲突策略中最有效的方法。
17、控制有哪些作用?
控制是管理者对计划的执行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如果发现偏差,及时采取纠偏措施的活动。
控制的作用如下:
1)控制是完成计划任务和实现组织目标的有力保证。2)控制是及时解决问题、提高组织效率的重要手段。3)控制是组织创新的推动力。
18、实现有效的现场控制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有效的现场控制需要具备如下条件:较高素质的管理者、下属人员的积极参与和配合、适当的授权、层层控制、各司其积。
19、什么是全面质量管理?它包括哪些内容?
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企业内部的全体成员都参与到企业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工作过程中,把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专业操作和开发技术、各种统计与会计手段等结合起来,在企业中普遍建立从研究开发产品设计、采购、生产加工,到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的贯穿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全面质量管理包括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和全过程质量管理两个方面。20、什么是零基预算方法?与传统预算方法相比较它有哪些优势?
零基预算法就是:在每个预算的开始时,把所有还在继续开展的活动视为从零开始,重新编制预算。与传统的预算管理相比较,零基预算的优点是预算编制依据科学,按照变化后的实际情况考虑预算大小,有利于资金合理配置和节约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