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自治进程中街道组织变迁

时间:2019-05-14 20:42: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区自治进程中街道组织变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区自治进程中街道组织变迁》。

第一篇:社区自治进程中街道组织变迁

社区自治进程中街道组织变迁

上海市卢湾区瑞金二路街道位于市中心,面积约1.98平方公里,现有人口为9.3万,辖区的主要特点是:商业繁华,文化发达,侨眷较多,人口流动性不强。2000年完成将30个居委会调整为12个社区的工作。自1996年以来瑞金街道变化很大。本文主要探讨一个街道——尽管也可称之社区或街区,但其起点为街道——的组织变迁问题。

组织变迁,是组织社会学的概念[1],它是社会变迁的一种表现形式。有的学者认为“组织变迁是指与社会其他制度相辅相成性、迎合性、对抗性、并存性密切有关的变迁”[2]实际上就是人们建立的共同性(形式化群体)现象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及其结果。组织变迁是社会结构变化的重要方面,因为一定的社会组织本身就是一定社会的结构性要素。瑞金街道的组织变迁问题在理论上可归属在社区组织(社区内有目的、有计划地建立起来的以满足一定需要的各种团体或机构)变迁研究范围里。

作为实体性组织的各种类型,在瑞金街道同样存在,如按照性质分,有街道的政治组织,包括政党组织(如街道党工委)和行政组织(如作为区政府派出机构的办事处)、文化组织(如社区学院)、经济组织(如培文实业总公司)及社区组织(如工、青、妇、计生协等);按照纵向分有街道、居委会两层面及介于其间或下属的块、片、居民小组及楼组等形式;按照组织化程度分,有较为严密的机构型组织(如行政事务受理中心),有较为松散的活动型群体(如老年戏曲合唱队);另外还有按照活动范围的大小、按照活动方式的内向外向、按照不同组织功能等分类的方法。这些分类及其有机地综合运用,是描述和分析瑞金街道组织变迁的基本手段。

据2000年年初的粗略计算,瑞金街道有一千多个各种各类各层的组织(包括居民小组、党小组和各活动群体在内)。这本身也是1996年以来街道组织变化的一种结果,即数量的增加和种类的繁多。总起来看,瑞金街道组织变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异类型组织增多。尽管瑞金街道与上海其他街道一样,随着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体制的建立健全,行政管理性组织功能得到了强化,然而在组织总量上,非行政性的各种各样的组织还是占了大多数。异类型组织增多的现象是在96年以后大量产生的。而且这些与过去党、政、群一体化的组织构成的格局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设置或下属于街道市政科的文明街道服务队、居民区内的老年空中大学等,都是新产生或新类型的组织。

这些新组织的产生,异类型组织的增多,特别是非行政性组织比例的提高,逐步改变了原来街道组织结构关系状态。尽管有些居民区层次的组织是为落实上级布置的任务而设立或安排的,但它们已不是简单行政组织的延伸,而是以非行政方式在开展活动。这样即减轻了行政组织的负担,又改变了行政组织行为单一化局面,还为以后政社关系的理顺与优化奠定了交好的基础。

2、横结构特征凸现。在众多的,特别是新产生的组织中,相当部分是在横向结构上发展起来的,它们没有上级主管,也没有纵向的指挥线。围绕着居委会层面而开展的大量工作和活动,其组织参照设置上也一改纵向为主的做法。瑞金街道的团组织一方面以“青年工作委员会”形式使辖区内各单位的团组织及团员形成横向互动,另一方面“社区团支部”的活动也在居民区层面上铺开。街道许多组织结构体系为“扁平式”状态。街道各种组织越发展,横向性特征会愈加明显。

街道组织横向性的发展是“单位制”消退的背景下组织结构的新变化。它客观上形成了对长期以来以条为主的纵向组织结构的冲击,同时也加强了条与块的联系。街道组织结构的横向性因素的发展,有利于居民群众社会参与动力的形成,也有利于社会力量的培育,基层自治的发育及社会组织的民主化发展。

3、功能化组织成长。组织功能专门化的趋向在瑞金街道也有充分的表现。原有行政组织相关的功能被剥离和转移,由居委会唱主角的保洁、保安等错位行为也得到调整,行政组织、群众组织与专业组织的关系被理顺了。今年,随着居委会区划调整及居委会改选的进行,街道又在及时筹建“社区工作者协会”,以确保这一层面上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和特殊群体利益的维护与协调。

专业性组织的发育及组织功能专门化是社会组织结构分化和功能分工的合理化发展结果。它能提高街道组织的效能和合理运行的效率,同时,也使行政组织功能得到调整和新的配置,并满足了街道组织自身发展的需求,为今后建立“小政府、大社会”的社会治理模式及组织资源的优化与整合积累了经验。

4、协调性设置强化。自96年以来,瑞金街道先后建立了地区性(跨街道的)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和一大批协调性组织机构,如市政管理、社会发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财政经济等方面的共建联建等;开展在地企事业文明单位(现有104个参加)与居委会结对共建活动;在实施行政组织综合管理与物业公司专业管理相结合新模式的同时,还建立了街道物业管理协调委员会

第二篇:社区自治进程中街道组织变迁

上海市卢湾区瑞金二路街道位于市中心,面积约1.98平方公里,现有人口为9.3万,辖区的主要特点是:商业繁华,文化发达,侨眷较多,人口流动性不强。2000年完成将30个居委会调整为12个社区的工作。自1996年以来瑞金街道变化很大。本文主要探讨一个街道——尽管也可称之社区或街区,但其起点为街道——的组织变迁问题。组织变迁,是组织社会

学的概念[1],它是社会变迁的一种表现形式。有的学者认为“组织变迁是指与社会其他制度相辅相成性、迎合性、对抗性、并存性密切有关的变迁”[2]实际上就是人们建立的共同性(形式化群体)现象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及其结果。组织变迁是社会结构变化的重要方面,因为一定的社会组织本身就是一定社会的结构性要素。瑞金街道的组织变迁问题在理论上可归属在社区组织(社区内有目的、有计划地建立起来的以满足一定需要的各种团体或机构)变迁研究范围里。作为实体性组织的各种类型,在瑞金街道同样存在,如按照性质分,有街道的政治组织,包括政党组织(如街道党工委)和行政组织(如作为区政府派出机构的办事处)、文化组织(如社区学院)、经济组织(如培文实业总公司)及社区组织(如工、青、妇、计生协等);按照纵向分有街道、居委会两层面及介于其间或下属的块、片、居民小组及楼组等形式;按照组织化程度分,有较为严密的机构型组织(如行政事务受理中心),有较为松散的活动型群体(如老年戏曲合唱队);另外还有按照活动范围的大小、按照活动方式的内向外向、按照不同组织功能等分类的方法。这些分类及其有机地综合运用,是描述和分析瑞金街道组织变迁的基本手段。二据2000年年初的粗略计算,瑞金街道有一千多个各种各类各层的组织(包括居民小组、党小组和各活动群体在内)。这本身也是1996年以来街道组织变化的一种结果,即数量的增加和种类的繁多。总起来看,瑞金街道组织变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异类型组织增多。尽管瑞金街道与上海其他街道一样,随着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体制的建立健全,行政管理性组织功能得到了强化,然而在组织总量上,非行政性的各种各样的组织还是占了大多数。异类型组织增多的现象是在96年以后大量产生的。而且这些与过去党、政、群一体化的组织构成的格局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设置或下属于街道市政科的文明街道服务队、居民区内的老年空中大学等,都是新产生或新类型的组织。这些新组织的产生,异类型组织的增多,特别是非行政性组织比例的提高,逐步改变了原来街道组织结构关系状态。尽管有些居民区层次的组织是为落实上级布置的任务而设立或安排的,但它们已不是简单行政组织的延伸,而是以非行政方式在开展活动。这样即减轻了行政组织的负担,又改变了行政组织行为单一化局面,还为以后政社关系的理顺与优化奠定了交好的基础。

2、横结构特征凸现。在众多的,特别是新产生的组织中,相当部分是在横向结构上发展起来的,它们没有上级主管,也没有纵向的指挥线。围绕着居委会层面而开展的大量工作和活动,其组织参照设置上也一改纵向为主的做法。瑞金街道的团组织一方面以“青年工作委员会”形式使辖区内各单位的团组织及团员形成横向互动,另一方面“社区团支部”的活动也在居民区层面上铺开。街道许多组织结构体系为“扁平式”状态。街道各种组织越发展,横向性特征会愈加明显。街道组织横向性的发展是“单位制”消退的背景下组织结构的新变化。它客观上形成了对长期以来以条为主的纵向组织结构的冲击,同时也加强了条与块的联系。街道组织结构的横向性因素的发展,有利于居民群众社会参与动力的形成,也有利于社会力量的培育,基层自治的发育及社会组织的民主化发展。

3、功能化组织成长。组织功能专门化的趋向在瑞金街道也有充分的表现。原有行政组织相关的功能被剥离和转移,由居委会唱主角的保洁、保安等错位行为也得到调整,行政组织、群众组织与专业组织的关系被理顺了。今年,随着居委会区划调整及居委会改选的进行,街道又在及时筹建“社区工作者协会”,以确保这一层面上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和特殊群体利益的维护与协调。专业性组织的发育及组织功能专门化是社会组织结构分化和功能分工的合理化发展结果。它能提高街道组织的效能和合理运行的效率,同时,也使行政组织功能得到调整和新的配置,并满足了街道组织自身发展的需求,为今后建立“小政府、大社会”的社会治理模式及组织资源的优化与整合积累了经验。

4、协调性设置强化。自96年以来,瑞金街道先后建立了地区性(跨街道的)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和一大批协调性组织机构,如市政管理、社会发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财政经济等方面的共建联建等;开展在地企事业文明单位(现有104个参加)与居委会结对共建活动;在实施行政组织综合管理与物业公司专业管理相结合新模式的同时,还建立了街道物业管理协调委员会;特别是淮海路商业街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建立及其开展的一系列活动,缓解了居民与商店的矛盾冲突。协调性组织的建立和增加,把街道居委、辖区单位,职能部门和居民都紧密地联系起来了。加强协调性组织的建立,一方面通过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开发街道管理的组织资源,另一方面又拓宽了组织参与的渠道,推进了组织决策的民主化。街道的和谐稳定及资源共享需要有协调性组织机制来支撑;联办、共管、大家建及基层自治的推进,也需要以这样的组织体制为依托;协调性设置的良性发展,还将为街道组织网络化创造良好的条件。

5、社代政现象出现。“两块牌子(一块为行政科室、一块为社团组织),一套班子”的现象在瑞金街道内有较多的存在。统战科的干部与居委或侨眷打电话联系时,开口称“我是街道侨联的……”。这种以社区或民间组织的名义(身份)来完成上级布置的工作或开展有关活动的做法,还存在于计生办(计生协)、妇女儿童工作小组(妇联)、防火安全委员会(少年消防俱乐部)等组织环节上。所有这些都体现了社团组织与行政组织之间的相辅相成和有机配合。在一定的社会基层领域,模糊行政组织与社团组织的界面,以社团组织角色在街道行政事务和管理过程中发挥作用,十分有利于工作的落实和活动的展开。社团身份的引入,能化“被(管)动”为“主动”,减少行政组织运行中的磨擦,增强了成员的组织认同、“自律性”及亲和力。同时,社团与行政组织的有机配合及角色替换,也是街道克服行政化、实现组织转型并求得群众化、社会化组织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6、基层化运作加重。早在1996年,瑞金街道党工委就决定创设基层指导科,强化街道与居委之间的组织沟通;以后,又辅之于具体的居民区工作指导员的实施制度;通过社区党支部和居委会组织大量的居民兴趣群体,并促进相应活动有组织地展开;居民群众基层自治运作的氛围逐渐增强。这些表明,在街道组织体系内的重心日益下移,基层组织将越来越活跃。街道及其居委会等组织,实际上是国家与社会的中间地带。在现阶段,无论是国家的力量还是民间的作用,要实现社会的发展,都需要基层组织的环节。街道运作的重心下移,基层的组织化,都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建设”。当然,在组织变迁过程中,民间性因素的增加与自组织效应的扩大都应该是街道组织最优化的发展。三瑞金街道的组织变迁,还可作许多具体的描述,这里甚至还没展开有关微观组织结构或某个团体变化的讨论。按照系统论的原则,应该把街道组织变迁的整体状况作为把握要点,对组织变迁的分析也应如此。关于变迁原因的分析。市场经济的走向——企业改革的深化——作为城市社会深层改革组织性障碍的单位制的消解——社区服务的提出和96年以来上海社区建设的思路与实践,这是大的方面,可以说是一种背景“链”;上海社区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决策,如“实行重心下移,立足基层的管理模式”,“形成条包块管,以块为主的管理格局”,“构筑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框架”等[3],特别是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思路与体制安排,是街道组织变迁最直接的外部因素,尽管组织变迁并不局限于街道的管理领域,但大多数变迁的内容,都离不开这一外因条件;瑞金街道干群基础和工作积累及卢湾区领导因素等,也是相当重要的内在条件;当然,象所有的社会变迁一样,组织变迁也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总之,社会转型及其所带来的压力,党政组织的新战略及其主动性,基层组织的适应与自觉等,是瑞金街道组织变迁的主要原因。关于变迁类型的分析。瑞金街道的组织变迁,既是广泛的,又是局部的。所谓广泛,即各个层面的组织如行政组织、经济组织、社团组织等都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变化,涉及面较广。同时这样的组织变迁,还不是整体上的组织形态的更替,尚未达到结构性变动的深度,故在规模上是一种局部型变迁,此为其一;其二,在取向上强化行政的变迁与发育社会的变迁并存。“两级政府,三级管理”既是行政组织的加强,又是一种重组和对原有纵向体制的突破。同时,这种重组与突破也是街道组织向“小政府,大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而且在实际的组织变迁过程中,有相当部分变化内容是以街道为起点以社区为走向的。所以,主要是非行政化型的变迁;其三,在程度上,尽管街道组织变迁有广度,也有积极活跃的一面,但整个变迁过程主要表现为渐进的量的变化或部分质的变化,故属进化型变迁,而非激烈型或革命型变迁;其四,从参与和控制的变量关系上看,有不少组织的形成发展是自发的,也有较多的组织建立运作是“自上而下”的,当然,大量的是两者兼而有之,如在一些居民区的外来妹协会,就是在街道提示(指导)、居委出面组织、外来妹积极参加的状态下诞生的。所以用“动员型”来概括这样的组织变迁,更为合适;其五,由于瑞金街道组织变迁发生的起点与基础是同质单一性[4]党政一体化组织的模式,而变迁又是以大量的突破性,建设性组织行为进程的,故为创新型变迁。综上所述,瑞金街道组织变迁是局部型、渐变型、动员型、创新型及走向社区型的变迁。关于变迁特性的分析。从组织发展的角度看,街道组织变迁的意义,至少有三点:即组织效能的扩大,组织力量的重组,组织体制的创新。从街道发展的角度看,组织变迁带来并强化了结构功能的多样性——社会的多元发展、市民社会、社团与国家分化及功能合理性;角度——社会发展实际上有一个从社区到社团的进步和变化过程[5];权力转移的民主性——国家适当放权于社会组织,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二者的协和[6]及权力合理分布转移能促进社会的民主化;街道建设的基础性——社区组织成立及其维系是社区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7],也是街道建设的基本前提。从人、组织、社会三者关系的角度看,街道组织的变迁,使人有了更好地面向他人和走入社会的中介或桥梁,使组织与组织的关系不断理顺与优化,使组织与社会的关系更为密切,也使人与社会的关系更为有序和谐,人的发展有更为广阔的社会性空间。在街道组织变迁具有这些积极性的同时,也存在着过渡性的特征:传统组织观念与现代组织理性兼有,表层性变化与潜在性变化同存,“应然”的与“突然”的都有及实际存在“铺摊子”、“错位子”等问题,都表明这种组织变迁正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四街道组织变迁的最现实意义就是对街道建设发展的影响。从变迁方向分析的角度考察,瑞金街道组织变迁在最低程度上已表现出若干趋向,而这种趋向对于街道发展或社区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社区建设需要组织主体的多元化;社区行政需要组织决策的民主化;社区工作需要组织重心的基层化;社区事务需要组织参与的群众化;社区结构需要组织资源的网络化;社区管理需要组织运作的制度化;社区目标也追求组织发展的自治化等等。街道组织是街道的结构性要素。街道组织的变迁与街道整体的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实际上,有意识、有目的和有计划的组织变迁,就是组织发展。瑞金街道组织变迁给予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要通过组织创新推进街道(社区)建设的发展。社会组织对于社会成员来说,具有规范与凝聚的作用,具有交流性、导向性和整合性价值;对于社会资本,组织也具有配置性效应。正因为组织是一种制度化力量,谋求促进人与社区(街道)协调发展的组织安排,就是重要的策略和思路。通过组织的发展,使96年以来街道工作与社区建设的成果体制化、长效化,同时把新的目标和前瞻性要求转化为组织的设计和体制安排,形成对街道工作与社区建设再发展的导向效能——“组织创新与街道(社区)发展”是每个实践工作者及理论研究者都应重视的课题。在这方面,瑞金街道已经做过的和正在探索的能为我们提供一定的参考经验:(1)明确和重视组织体制问题是保证工作制高点与主动性、自觉性的前提。他们较早注重街道建设中专业管理、协调管理和居民自治管理的结合;在探索组织制度方面的成果也有许多[8]。(2)正确处理社区党建与组织发展的关系,注意在战略思考、组织设计等方面积极发挥政党组织的核心作用。(3)积极稳妥地展开居委会直选活动,注重群众性组织的培育。(4)从瑞金老年知识分子俱乐部到社区老年学院的发展表明,对自治性组织机制的扶持引导是十分重要的。(5)无论是活动主体,还是工作对象,适时地组织起来,便于明晰关系,提高自律性及运作效率。最近,街道正在考虑公房住户业主的组织建制问题。(6)在社区建设过程中,党政组织注意自己的定位,先是引导、提升各种社团及第三部门组织的作用,授权或赋予一定角色,然后自己适当的“退出”,形成社会化的组织效应。(7)以“各界人士经济信息组”等的形式,畅通组织外向性渠道,开发社会性组织资源,使人大、政协、侨眷及消费者协会等组织力量,在街道社区建设中得到新的整合。(8)通过组织环节来促进街道社区建设的发展,主要手段是“建团体”和“定规则”;基本要求是“积极而有序”。组织变迁是认识街道社区建设发展的新的重要视角;组织创新是推进这种建设发展的新的重要思路。这样的文章,将在实践中会被做得更大更好。

第三篇:社区自治组织基本知识

1、社区组织体系怎样构成?

答:社区组织主要由社区党组织、社区自治组织、社区服务站和社区配套组织等构成。社区党组织是社区组织的领导核心,在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社区自治组织主要是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共建理事会、社区居民委员会构成。社区服务站是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的分支机构,是社区专职工作者的用人主体。社区配套组织主要指社区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基层群团组织、治安调解组织,以及各类社区民间组织。

2、什么是社区自治组织?

答:社区自治组织是在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组织统一领导下,按照“社区自治”原则设立的,实行社区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社区组织。社区自治组织主要包括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共建理事会、社区居民委员会,每届任期均为三年。

社区成员代表大会是社区决策层,民主决策社区重大事务,监督社区居委会工作,推选产生社区共建理事会组成成员;社区共建理事会是社区议事层,协商、监督社区重大事务;社区居委会负责社区日常事务管理,研究、决定、落实具体的社区自治项目。

3、什么是“选聘分离”的社区体制?

答: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选聘分离” 社区体制是指社区民主选举的主体组织(居民委员会)与社区专职工作者的聘用主体、使用主体相互分离的社区体制。实行“选聘分离”的社区体制有利于理顺政府与社区之间、社区各类组织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夯实基层组织;有利于社区居委会自治功能的回归和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落实;有利于规范社区专职工作者的管理,进一步推进职业化的社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

4、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与社区服务站的性质与职能是什么?

答:街道社区服务中心是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设立的具有民办非企业性质的组织,一般承担公共管理与服务和开展便民利民服务两大职能。街道社区服务中心是社区专职工作者的聘用主体,负责社区专职工作者评聘等经常性管理。根据工作需要,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在社区设立分支机构,即社区服务站。社区服务站承担党和政府在社区的公共服务职能、社区管理与服务职能,以及组织实施居民自治项目。社区服务站是社区专职工作者的用人主体,社区专职工作者受街道服务中心聘用后,被派驻到各个社区服务站,开展服务站的各项工作,由社区服务站负责社区专职工作的日常管理。

5、开展社区组织建设有哪些重要意义?

答:社区自治组织换届选举是社区组织建设的重要工作,开展社区组织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一是社区组织建设是推进社区建设各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在新形势下,加强社区基层组织建设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加强社区组织建设,有利于强化社区自我的管理与服务功能,为社区建设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组织基础。二是社区组织建设是夯实基层基础的重要保证。通过开展社区自治组织换届选举,让一批居民精英和社区工作者精英进入社区组织,为社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三是社区组织建设是加强基层民主建设的必然要求。社区居委会和其他自治组织的换届选举是一次生动的民主实践,有利于逐步实现社区成员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四搞好社区自治组织换届选举,对于全面推进我区现代化新中心城区建设,夯实“人文社区”工程,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证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各项工作任务在城市基层的落实,维护城市社会稳定,创造更加良好、更加和谐的社区居住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6、采用直选方式选举社区居委会有何重要背景?

答:一是党的十六大报告对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就为城市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指明了方向,奠定了理论基础。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有效举措,是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完善社区自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参与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作和有效途径。社区居委会直选是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有效措施,对于推进社区体制创新,构建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保障居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是社区建设的整体推进为换届选举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社区是城市的基础,在城市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几年来,我区社区的硬件设施建设、社区服务功能的完善、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社区工作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社区居民的认同和赞同,这为加快推进社区居委会直选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三是社区民主选举的生动实践,为本届社区自治组织换届选举奠定了扎实基础。2004年我区首次实行以直接选举方式选举产生社区居委会成员,实现了‘三高’目标,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形成了一定的工作氛围,为本次换届选举继续采用直选方式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7、社区自治组织换届选举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答:进一步理顺社区组织关系,推行“选聘分离”社区体制;调整完善居民小组,产生居民小组长;推选产生新一届社区成员代表;选举产生新一届社区居委会组成人员;推选产生新一届社区共建理事会成员;制订新一届自治组织的工作计划、任期目标和社区居民公约、自治章程,建立起规范高效的社区工作运行机制。

8、社区自治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怎样部署?

答:社区自治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先进行试点,试点工作在4月中旬至7月上旬进行。在完成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开,9月底前基本完成全区社区自治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整个选举过程主要分工作准备、组织实施和建章立制三个阶段进行。

9、社区自治组织换届选举工作要坚持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一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整个换届选举工作要在各级党组织领导下有序开展;二是要坚持居民自治,充分发挥基层群众参与基层民主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依法保障居民群众民主权利;三是要坚持依法选举,严格规范选举程序,确保实现公开、公平、公正。

10、社区自治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机构有哪些?

答:社区自治组织的换届选举工作在各级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有序进行。区建立社区自治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指导小组,负责全区社区自治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的部署、指导和协调;各街道建立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社区自治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指导小组,负责实施本街道社区自治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各社区成立社区选举委员会,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具体开展本社区自治组织的换届选举活动。

11、社区选举委员会怎样组成,有哪些职责?

答:社区选举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委员共5-9人组成。经上届社区成员代表会议或各居民小组推选产生,及时在社区内公布名单,并报街道社区自治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指导小组备案。成员可由社区党组织干部、街道干部、居民代表、原社区居委会干部、单位代表等各方面人员组成,要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社区选举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具体负责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订选举工作实施方案;拟订具体选举办法,并提交社区居民会议或成员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组织、培训选举工作人员;组织选民登记,审查选民资格,公布选民名单,发放选举证;组织提名候选人,公布候选人名单;做好选举的各项准备工作,主持和组织投票选举;总结、上报选举工作情况,建立选举工作档案;办理选举工作中其它事项。

12、为什么要组织一批换届选举工作骨干?

答:社区自治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的工作量非常大,单凭社区选举委员会开展工作远远不够,需要组织更多有责任心、关心社区工作的力量协助、参与具体工作;工作骨干本身是社区居民的一员,他们参与选举工作,实际上也是参与社区建设的具体体现,是社区居民自我参与过程和自我监督过程;从以往经验和其他地方的做法看,骨干力量在开展选民登记、宣传发动、动员参与选举、保证投票选举顺利进行等选举环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社区要充分发挥原居民代表、墙门小组长、社区党员、社区志愿者、热心居民的作用组织建立骨干工作队伍。

13、怎样开展宣传发动。

答:一是要及时召开一些层面的会议,如党员会、成员代表会、居民小组长会议、骨干力量会议等;二是要充分利用宣传工具进行宣传。如横幅、口号标语、板报、宣传窗、社区报;三是要重视发放好《致社区成员(居民)的一封信》;四是要借助一些有效载体开展宣传活动,营造选举氛围。如组织文艺演出,设立政策咨询室等;五是可以结合社区优势开展宣传工作。如利用社区网站在网上进行宣传。六是结合具体工作开展进行宣传。如在上门开展选民登记时进行进户入门宣传。

14、作为社区成员单位,驻社区单位在社区建设中有哪些责任?

答:社区内机关、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作为社区主体的组成部分,都要积极参加和支持社区建设,努力完成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和社区共建理事会决定的社区公共事务,关心、支持社区居委会开展工作。规范有序地开放文化、教育、体育等非经营性设施,主动提供财力、物力、智力上的支持,真正做到资源共用、利益共享、责任共担。

15、选民资格怎样界定

答:选民资格的一般条件:年满十八周岁的居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户籍、国籍、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等均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不能正常行使选民权利的居民,经社区选举委员会确认后,可以不列入选民名单。

选民登记基本原则:应当在居住地社区进行登记。居住地与户籍地不一致,或有多处居住地的,应尊重本人意愿参加一个社区选举。户籍在本社区但不居住在本社区的,若要求参加户籍地社区选举,须由本人向社区选举委员会提出正式申请。

外来人员参选资格:非江东区户籍人员在本社区居住一年以上的,可以参加居住地社区选举。但须由本人向社区选举委员会提出正式申请。

在社区服务站从事管理、服务等工作的人员,经本人正式申请,社区选举委员会同意后享有同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但须有居住地或户籍地社区出具选举情况的书面证明。社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法人代表以及其他合法组织的负责人,或者他们委托的代表有同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应凭单位证明和委托书进行选民登记。

16、怎样开展选民登记

答:

1、首先必须把握好选民资格界定的具体政策,对本社区居民状况在调查摸底基础上有初步分析;

2、在开展选民登记时要充分发挥社区工作骨干的作用;

3、在方式上可以采取2种,即上门登记和设固定点登记;

4、要关注有些居民的参选需求。如居住一年以上外来人员参加选举要求有本人正式申请;

5、要关注成员单位的参选资格。

17、社区成员代表怎样构成?如何产生?应具备哪些条件?

答:社区成员代表可由本社区居民代表、驻社区单位代表和本社区专职工作者代表组成。任期3年。代表总数一般在51至101名。社区居民代表的选举采取可召开居民小组户代表会议投票选举或举手表决方式进行。同时推选产生居民小组长,居民代表可兼任居民小组长。驻社区单位以及社区干部产生成员代表的名额、办法等由社区选举委员会确定。

社区成员代表必须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热心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愿意为本组(社区)居民服务,能够代表本组(社区)居民的利益。代表必须切实履行职责,积极参加居民会议或成员代表会议,及时传达会议决定并及时反映社区居民的意见、要求和建议。

18、社区居民委员会职数如何设置,候选差额怎样规定?

答:社区居委会一般由主任、副主任、委员5至9人组成,任期3年,可连选连任。候选主任、副主任可差额1名,委员差额2-3名。要动员鼓励社区内有一定威望和能力、热心社区公益事业的社区居民,通过选举成为社区居委会的委员。

19、提名社区居委会成员候选人采取什么方式?候选人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答:候选人实行按职务提名。一般采取本人报名且选民10人以上联名支持提名方式。提名方式要由社区选举委员会提交社区成员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提名者对同一候选人同一职位只有一次提名权,且所提人数不得超过应选职数。

选民应当推选身体健康、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有一定文化程度、年富力强、廉洁公道、热心社区公共事务、热情为社区居民服务,能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在社区居民中有一定威望并能起模范带头作用、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选民为社区居委会成员的候选人。

20、正式候选人如何产生?

答:如果收回提名票所提候选人超过差额名额,通过召开社区成员代表会议对初步候选人进行预选,以得票多的确定为正式候选人。若收回提名票所提候选人与差额名额相等,可以直接确定为正式候选人,与应选名额相等的,也可等额确定正式候选人。

21、换届选举中涉及的主要法定日期有哪些?

答:一是选民名单在选举日二十日前公布。二是选民名单公布后居民如有异议,应当在名单公布之日起5日内向社区选举委员会提出,社区选举委员会应当在选举日10日前依法作出解释或补正。三是有关选举方式和日期等事项要求在选举日20日前公布。四是正式候选人名单在选举日的5日前公布。

22、怎样设立投票站?

答: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可以采取选举大会投票,中心投票站与分站相结合投票两种方式。每个投票点均要设立验证发票处、秘密写票处、代写处、票箱,有投票注意事项和投票站开放、关闭时间的说明。同时要落实好站点的工作工员。

23、社区共建理事会怎样组成?

答:社区共建理事会成员可以由社区热心人士、知名人士、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驻军代表、居民代表、辖区内企事业单位负责人、街道有关人员等组成。人数一般在20名左右。设主任1名,副主任若干名。

社区共建理事会成员的产生由新一届社区居委会牵头,通过广泛协商,提出新一届成员初步名单,报请社区成员代表会议讨论通过。

注:基本知识中的内容如有与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的规定存在不同之处,以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的规定为准。

第四篇:城镇化进程中的乡村变迁

城镇化进程中的乡村变迁

谭翊飞

在对中国经济最乐观的论调中,城镇化始终是个支撑点。十一假期,回到农村,便可以顺路探寻城镇化未来可能的增长空间、前景和问题。

我的老家位于赣北农村,从广义上属于鄱阳湖平原,但老家村子所在地并非平原,而是丘陵地带,三山六水一分田是当地的口头禅。这里也是典型的中部小农经济景象。这些年来,每次返乡都有许多对于乡村的思考,却未一一记录。下面以微博体来记录这次所见所闻:

1,在我回村的路上,我竟然看到了一台小型收割机,自动割禾、脱粒,我非常好奇。去台湾时,我反复向台湾的农民描述家乡是如何收割水稻,对方却不能理解,因为他们早已实现了机械化。而在这里,人均不足8分地,整块土地平均大小不到1亩的丘陵地带,竟然也开始实现了机械化耕种。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回到家里,我细细打听才知,原来不少人家已经开始雇佣收割机进行收割,一亩地90元,半个小时就可以完成。小时候的印象,收割水稻是最辛苦的日子,被称之为“双抢(抢收抢种)”,学校会专门放农忙假,我们戏称为“流氓假”。我作了一个简单的计算:依靠过去的方式,完成一亩田水稻的收割、脱粒和运送回家,需要3个劳动力2天时间完成全部工作,而且非常辛苦。因此,过去有钱人家双抢期间会雇佣劳力帮忙收割。

而现在,90元就可以买到相当于三个劳动力两天的服务,以现在每日劳动力日工资100元计算,相当于600元的人力费用。由此看来,农村将有更多劳动力被机械所替代。后来,我向一个承包了100亩地的初中同学请教,他告诉我,他自己有一台收割机就可以满足100亩地的收割任务,不用另外请工人。国产的收割机只需要三四万元一台,进口的要十几万。我想,如果这种机械得以推广,未来农村需要转移出去的劳动力不可想象,估计整个村庄只需要几个农户就可以了。我问那个初中同学,种田政府提供什么帮助、有什么风险,他称,除了保护价、种田补贴外,政府并无特别针对种粮大户的帮助,他最担心的是水灾。去年过年,我曾听说过这个同学种田的故事,村里人也对他采用的强光灭虫法饶有兴致。他完全依靠种田和养殖的收入,买了一辆小汽车。这或许是未来农民的样本。再靠一亩三分地的小农,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致富,更不可能让年轻人留在土地上。

但是,要实现机械化耕作最大的难题在于土地的平整,只有土地能大块平整,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效应也才能产生。我听说,在我老家附近的一个乡,国家已经投资进行了农田平整工程。可这是个失败工程,因为平整不达标,产生了纠纷。不过,我好奇的不仅仅是土地平整,而是平整之前土地的产权是如何整合的。

对于广阔的中国农村来说,在东北、河南、安徽等粮食主产区实现农业机械化并不奇怪,可如果这个趋势已经发展到了中部的小农生产地区,那么意味着中国非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生产形势可能面临大的改观。

未来的农业生产制度设计,如何顺应而又不急躁地推进新技术,这是个难题。如果土地的交易制度设计得过于便利交易,可能导致非常多的社会矛盾。但是,如果过于阻碍交易,可能延缓本应推进的新技术。而农业生产技术改进,必然会对城镇化进程和速度带来直接影响。

2,农村公共工程的腐败触目惊心。农业税免除之后,无论是村级,还是乡镇或县域的公共治理,都无任何进展。因此,虽然农民个人的住房卫生、居住条件都有较大改善,但是公共领域的卫生、环境、公共工程几无任何改善。政府层面的腐败体现在公共工程建设。从县城到乡、村的柏油马路,才修了几年时间,现在已坑坑洼洼,这条乡村公路几乎没有什么货车运行,也不是什么交通要道。如此严重的质量问题,只能说明这是豆腐渣工程。在我们村还出现农网改造的高压线路工程出现严重质量问题,导致附近整个工程段重修。

在村级层面。村内曾要求每户缴纳390元安装自来水,可是水管入户了,水还没用几天,水却出不来,原因是劣质水管在冬天都爆了。村民纷纷要求退钱,可是没人理会。我曾一度拍照留取了村账的凭据,并且通过省水利系统的一位人大代表进行督促,村里人却通过我的亲戚找到我,让我不要插手此事。考虑到家人尚在村中居住,我也未进一步跟进。

各种腐败公共工程的产生,因为这些工程大多数仅仅对上负责,也未向村民收取费用,因此村民只叹息而无动力去监督。相比于苛政猛于虎的上世纪90年代末,大多数村民还是觉得现在政府不错。至于腐败工程,反正浪费的也是国家的钱。

此外,另一重豆腐渣工程可能更令人担忧。我曾去云南地震灾区采访,一些花园小区的业主拉我去看他们的房子,才入住一个月,二层以上的房子全部移位数公分,主承重梁柱交接点水泥脱落,钢筋外露。

近年来,县城的房地产业亦如火如荼,外表美观时尚的房屋耗费了许多人一辈子的积蓄,可是如果真有类似地震灾难,哪个房屋可以达到当地地震烈度标准的设计?

农村休养生息,富裕起来的农民个人生活条件都有改善,可是基层治理的缺失导致所有公共领域的失败,村庄规划缺失、环保观念淡薄、建筑错乱,这些影响长远,却无人能管。我所在的村子,保留了许多清末风格的江南瓦房,早年的照片仍可显现像云南丽江般的景致,可现在面貌全无。而今,村子不少空置破败的房屋,但是村子的边界已大幅扩展,许多人占用了基本农田建房,虽然按照政策不允许。这导致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可能也是土地买卖和租赁交易不活跃所致。

3,在家期间,我两次去了县城,道路比早年好,但是交通成本昂贵且不便,一趟班车要等上个小时才凑满一车人出发,而且下午早早地收班,16公里的公共汽车收费6元。一位从景德镇来的客人与售票员吵了起来,说本地就是坑人,这么点路程竟然这么贵。

我的分析是,一是农村人口大规模进入县城之后,农村常住人口减少,导致农村公共运输的规模效应降低,于是剩余的农村生活人口出行更加不便。二是部分农村的生意人或城里人已经购买了自己的运输工具,如货车、小汽车或摩托车,这进一步挤压公共运输的需求量。三是汽油、人力等成本上涨导致了价格上涨。

我未专门调查农产品运输的物流成本,下乡收棉花的一般有自己的货车。未来,农村人口如果进一步下降,这一趋势还会加剧,对于偏远地区的公共服务,政府应当采取补贴政策,对乘车人或者运输企业(个体户)进行补贴,以保障基本公共需求。

4,农村野外的生态环境有较大改善。小时候,去村后面的山上砍柴,还要担心被人家发现,因为柴草是宝贵的燃料,每个生产小队有固定的区域,有些人为了砍到好的柴草,炎炎夏日的中午去其他生产小队的山上偷柴,这被认为是严重的偷窃行为,如果偷砍树木则更为严重。

而今,山林已分到户,柴火已不再是宝贵的东西。过去光秃秃的山,现在已经绿油油,这并不是分林到户的结果,而是农村主要燃料的改变。煤和燃气的使用替代了柴草,虽然还有不少依靠柴火为主,但农村常住人口减少导致需求减少。现在,村民们最担心的问题不是柴草,而是野兽出没,把庄稼给吃了、毁了。多年不见的野猪越来越多,花生地、红薯地到处是它们的踪迹。还有其他各种野禽。去年年前,村里有个猎人打了野猪,可漫山遍野却找不到,最后听说邻村的人发现了一头被打的野猪。最近,我们村有个人放的火药被野猪吃了,炸死了一头野猪,最近野猪吃庄稼的事少了一些。

但是,农村的生活垃圾、村区的环境没有什么改变。而且农药的污染,仍没有得到任何遏制。

5,县城建设如火如荼。这次回家,一个初中同学结婚,顺便同学聚会,去了鄱阳湖边上的南山上游玩。这座山上有一首苏东坡的诗句,诗句里有两个字就是现在县城的名字。

站在南山上登高远望,县城已远非前几年的样子。老城区只占整个县城的一小部分,过去几任将县城往反着鄱阳湖的方向发展,陆续盖起了一排排政府大楼:一个局一栋。然后,汽车站也再三东边搬到西边,西边又搬回东边。现在,这边已经发展起来,商城也有一些人气。然后,这几年,又开始建设鄱阳湖边,县中已经盖了一排排红色的楼房,新楼边上还建了一个球状建筑,据说是体育馆。在南山脚下,以苏东坡诗句中的四个字,盖了几个仿古建筑,依山旁水,大概是未来达官贵人的静谧幽会之所。

县城附近还建设了宁波工业园区,但我未前往考察。据说主要是一些裁缝厂。因为县城地处鄱阳湖边,交通不便,前几年才通高速,至今未通火车。县城近年来的建设,据说近年是因为获得了环鄱阳湖经济圈的国家投资,但是无论如何,估计地方的投入不少,过去盖楼堂管所的债务消化了吗?仅仅依靠卖地能支撑这么高速的建设吗? 地方债务是个抽象的话题,但只要到每一个县城去走一走就再具体不过了。未来,这些基建还能持续多久?负债几何?未来怎么办?这可能是县级政府迟早要面对的大问题。

6,如果说城镇化是拉动中国经济的引擎,那么城市的房地产则是引擎中的核心部件。可是,县城的房地产前景几何呢?以我所在的村子来看,稍微有些钱的外出打工者已经颇具眼光地在前几年投资房产,起初是被迫在城市租房,让下一代获得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后来,越来越多的主动买房,甚至有些买了二手房转手获利巨大,卖掉后再买新房。

只要有人接手,再贵都不是问题。小县城的平均工资只有1000多元,房地产的每平米最高价格却达到4000多元,而平均价格也要3000多元。初中同学聚会,不少人也聊到房子,他们大多在当地或附近城市做一些生意,算是同学中“混”得不错的一群,大多已经购房。

我个人的判断是,80后及更早一批农民工的住房“刚需”其实大多已经解决,剩余的是有需求没有购买能力的人群,而90后人群则属于完全飘荡在城市的一代,无心为房子苦心工作,也无购买力,或部分90后的父辈已经实现了进城购房的梦想。因此,指望城镇化提供中国经济未来20年高速发生的内生动力说法相当不足。

除非人为再次创造激烈的城市化,即土地兼并。否则城镇化拉动经济增长潜力有限。而且,真正的需求是(无论是乡村,还是城镇)公共设施的改善,这些改善投资,周期长,回报率低,并非一日之功,冒进反而问题更多。急速土地兼并是大忌,将导致更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并最终影响经济增长。目前,县城的物价已经高企,超市里不少商品的价格和大城市不相上下。未来,不仅仅是北上广存在挤出效应,小县城也是如此。年岁稍长的进城农民可能重新返回乡村生活。

7,下一步要思考的问题是,除了公共设施(硬件)的改善之外,农村的最大需求是什么?如果抛开尚在大城市打拼的农民工而言,农村未来的主要生活需求可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人为中心的需求,即健康、养老、环境、医疗、文化等等;

另一方面是制度需求,即公平、高效的基层治理,对乡村、城镇进行良好的规划、土地管理、环境管理等等。这种治理一定是参与式,行政主导的必定会产生严重问题,而如何将已垂死的自治制度和整个国家行政体系对接,是个考验。台湾的经验值得借鉴。但发育乡村社会、重构民主的县域治理机制是当务之急。

对城市居民而言,这些需求尚未满足,对农民更是如此。而且,因为农村地域广阔、生产水平低下,因此要实现规模化运作并不容易。一些公共需求必须依赖于政府补贴或其他方式的帮助,才能维持基本的运转。但在一些领域,私人服务应仍有相当的前景,需要的是政策放开、提供优惠的税费条件、土地政策,并进行公正且严格的监管。

政府之手,如何帮助市场运作,却又不干预市场,这是关键。

当然,并非说上述需求就立马会成为现实的主要需求。目前,近年来重新进行住房改造的仍然是小部分的先富农民,大部分仍住在老房子里,对这部分人而言,更好的住房条件仍然是主要的需求,建材、家居市场仍有相当的发展空间。

此外,生产方式的变革,也会带来农业机械的新需求。

第五篇:关于加强社区自治,推动基层民主进程的提案

关于加强社区自治,推动基层民主进程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提案第1921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 由:关于加强社区自治,推动基层民主进程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民政部办理 提 案 人:陈华

主 题 词:基层政权,社区服务 提案形式:个人提案 内 容: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市民社会也在逐步生成,社区不仅是人们生活的主要空间,社区的发展同样影响着整个社会和谐与发展,社区意识的觉醒,意味着社区发展时代已经到来。实践表明,健全的社区管理体制是解决经济发展与社会、环境矛盾的一剂良药。但我们的社区发展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在社区建设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尤其是在社区自治建设方面,尤其需要进一步的推进与完善。具体建议:

(一)重新配置资源,推动基层民主政治进程

在更大的范围和较高的层面上整合社区资源,这样可以将与社区相关的各种人文、经济、信息资源相互联系和互动,将关切到社区利益、发展以及文化、教育、卫生、治安等方面的各项事务进行全盘筹划与建设。为此,建议重新组合和配置与社区相关的社会权力,使街道办和居委会真正成为社区的中心,增强其吸引力和凝聚力。街道办作为地方行政体系的基层机构,是构成城市基层民主建设的基础环节,街道一级的民主行政建设应该落到实处,街道办的权力应得到充实;同时加强社区管理的横向发展,协助和指导社区自治组织的创办和发展,促进市民积极参与的积极性,并最终使得街道辖区内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民主化与透明化。

为此,首先要广开社区居民参与管理的渠道,建议地方政府把与社区发展相关的决策咨询活动,列为政务公开项目,使得社区公民可以了解和有限度的参与到政府决策的过程;二是建议以市区两级政协委员居住地为依据,划分到相关社区,安排定期走访和听取社区意见,并将此项活动制度化。三是要旗帜鲜明的提倡社区居民委员会的自治工作,使之回归法律赋予居委会的本来角色定位,使之真正成为居民利益的代表。

(二)积极发展社区组织,建设社区管理新生态

政府切实改变包揽一切社会事务的观念,转变政府职能,鼓励和支持对社会有益的非营利性组织的发展与成长,建议完善民间组织管理法规及工作条例,对非营利性组织的设立程序、职能、有关政策等做出具体的可操作性规定,支持非营利性组织从事社区公益性事业。政府在处理有关公共事务时,应当充分听取相关服务组织的专业意见,鼓励它们积极参与到政府的决策过程中来,政府在主导主要职能的大前提下,可以将大部分社区公共服务转交给社区非营利性组织来完成。

社区志愿服务作为一项社会事业,应该有相应的法律保障,通过由地方立法,规定社区志愿服务的地位、原则,志愿者的权利和义务,志愿组织机构性质,经费来源,社区志愿服务过程中的法律责任、救济程序等,对社区志愿者的行为给予合法的保护。建议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志愿者奖励制度,鼓励志愿组织提高管理水平,确保志愿者能透过提供符合社区需要的优质服务,实现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三)关怀弱势群体,健全社区保障体系

1、采取补偿性社会政策与发展性社会政策相结合的方法,建立起针对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在补偿性社会政策方面,实现社会保险与社会救助的结合;在发展性社会政策方面,制定就业促进政策,构建社区就业援助体系。

2、建立社区帮困网络。即以社区为依托,由社区牵头组织社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和居民捐款捐物,用以资助贫困家庭。由于其行为方式相当民间化,在具体的帮困对象、方式、标准等方面,街道和社区居委会都有相当的自主权,从而使社区服务体系更加完备。

来源:中国政协网

下载社区自治进程中街道组织变迁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区自治进程中街道组织变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区自治范文合集

    充分发挥居委会主体作用 推动社区自治和谐发展 东门街道社会事务科周玲玲社区自治是社区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终极目标。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生活的不断进步,其深入开展......

    跑马乡社区自治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

    跑马乡社区自治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一)、自治组织制度 1、充分发挥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带领社区党 和居民积极投入社区的建设与管理。 2、社区居民自治组织要严格......

    村民自治组织

    村级自治组织 第一节 村党组织委员会 第一条 村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依照党章、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及相关法律......

    社区自治章程

    南厂宅社区自治章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全面贯彻实施《居委会组织法》,推进社区居民自治,深化社区建设服务,促进社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建设管理有序、和谐......

    社区自治章程(范文大全)

    钱牌社区自治章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为发扬民主自治,促进本社区物......

    社区居民自治

    1.自治的基本含义 在一定区域的某一社会组织内,其成员或管理机关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拥有自己内部事务的决定权。 2.基层群众自治的基本要素 自治区域;自治组织;自治事权 3.基层群......

    浅析社区居民自治

    浅析社区居民自治社区是居民展现自我的大舞台,“我的社区我做主”。在现代发展的整体推动下,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发展将成为基层群众自治发展的主导。根据近几年来的社区管理经验......

    论社区自治组织与政府的关系(★)

    论社区自治组织与政府的关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型以及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往政府和单位包办式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政府和单位的职能向社会分流,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