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绘画的表现图式与艺术特反思

时间:2019-05-14 21:17: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西方绘画的表现图式与艺术特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西方绘画的表现图式与艺术特反思》。

第一篇:西方绘画的表现图式与艺术特反思

《西方绘画的表现图式与艺术特征》教学反思

本课为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美术--绘画的第四课。本课教材分为古代的西方绘画、近代的西方绘画、现代的西方绘画三部分。古代的西方绘画部分主要介绍古希腊、古罗马和中世纪欧洲绘画的表现图式与艺术特征。近代的西方绘画部分介绍从欧洲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西方绘画的各种艺术特征。现代的西方绘画部分则介绍了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各主要流派的绘画艺术概况。

对于我校高二的学生来说,学习本节课内容并不困难,一方面因为他们在高一时已经上过美术鉴赏课,对于美术语言有一定的认识,另一方面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对于整个西方美术的脉络已经有所了解。

在以上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建立一个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要鼓励每一位学生大胆的表达。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虽然已具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又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而且善于思考,但由于他们的生活经验不同,思考的角度不同,对于同一作品很可能会产生各种不同的评价,又由于学生经验能力所限,看法也许是幼稚或不全面的,但只要他们是认真的,真实的感受,教师就应给予尊重和认可。

总之,要改变当前高中绘画课的不良现状,美术教师就应该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首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善于挖掘学科中的人文因素,努力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和维持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使学生能积极地与教师一起遨游于璀璨的艺术海洋里,共同感受、探讨和欣赏,使美术欣赏课成为学生与教师共同感受美、领悟美的殿堂。

第二篇:西方绘画的表现图式

西方绘画的表现图式与艺术特征

教学时间:1课时

授课人:75中贺白龙

学生分析:学生对本部分内容非常有兴趣,但由于东西方文化及人的审美观念存在着许多差异,因此对具体作品的理解会存在一定的难度。

教材分析:教材内容分为古代西方绘画、近代西方绘画、现代西方绘画三部分,有利于教师对比且逐步深入地引导学生学习。

教学目标:1.了解西方绘画从客观具象写实到主观抽象表现演进的大体脉络及其主要艺术语言和艺术特征。2.感受、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教学重点:近、现代西方绘画的学习。

教学难点:现代西方绘画的欣赏与评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略)

(二)导入新课:优秀油画作品图片直接导入--西方绘画的表现图式与艺术特征

(三)讲授新课:

浏览外国绘画作品图片,感受其不同于东方的艺术风格

什么叫图式?(自学课本,回答)

图式:人的认识结构。这里借用心理学用语,来指称西方艺术家在艺术表现和造型活动中的不同于东方艺术家的心理定势和认识结构,包括他们的艺术理想、创作方法、观察方法、造型观念、艺术语言、绘画技巧以及艺术个性等等方面。

1.古代西方绘画

a.写实的古典艺术

古希腊、古罗马艺术是西方写实性美术产生的源头

借助作品分析讲解:《宴罢》、《菜花少女》

b.中世纪的基督教艺术

象征性地显示上帝的美与神圣力量,和谐使得古典艺术既不相同而又缓慢融合借助基督教绘画作品分析讲解:《蒂奥多拉皇后》、《受胎告知》

2.近代西方绘画

a.文艺复兴时期绘画

文艺复兴三杰作品的欣赏与分析:《蒙娜丽莎》(达·芬奇)、《创造亚当》(米开朗基罗)、《西斯廷圣母》(拉斐尔)(学生讨论,赏析)

b.十七世纪的肖像画

借助作品分析讲解:《夜巡》、《教皇英诺森十世像》、《吉普赛女郎》c.十八、十九世纪的西方绘画

古典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

3.现代西方绘画

印象主义是标志着传统的写实绘画向更为多姿多彩的现代艺术转变的重要环节

印象主义:借助作品分析讲解:莫奈、马奈、雷诺阿等代表画家的代表作品后印象主义:重点欣赏、分析凡高、塞尚、高更的代表作品(学生赏析)现代主义绘画:

背离传统、寻求个性、表现形式更有创造精神、多元化、多样化……a.野兽主义

欣赏、分析马蒂斯的作品:《对话》、《舞蹈》

b.表现主义

欣赏、分析凯尔希纳的作品:《花前女郎》

c.立体主义

借助作品分析讲解:毕加索的作品《亚维奴少女》、《哭泣的女人》、《格尔尼卡》等

d.抽象主义

借助作品分析讲解:康定斯基、蒙德里安的作品《即兴》、《场景》等e.超现实主义

欣赏、分析克利的作品:《绕鱼旋转》

其他现代主义画派的简介借助课件浏览作品

(四)课堂总结:

东方和西方绘画有不同的传统和不同的样式风格,这就要求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作为非美术专业的学生,我们能够结合历史、文化等因素尽量理解、体会西方绘画作品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理想、创作方法、观察方法、造型观念、艺术语言、绘画技巧以及艺术个性等,达到开阔眼界,提高艺术修养的目的即可。

(五)课后作业与拓展:

和西方古典写实绘画相比,现代的西方绘画有哪些主要的艺术特征?面对西方现代绘画中的各种艺术思潮,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学习态度?

第三篇:从图像艺术的审美和表现看绘画与设计

从图像艺术的审美和表现看绘画与设计

文章根据艺术家在对形象题材的创作规律和方法上探讨在其艺术实践创作过程中经由思维到精神表现形式呈现出来的图像艺术形态,展开图像艺术的表现和精神层面的心灵审美论述。

关键字:图像,形态,精神表现

对自然之美,可以说是艺术家们永远自发且无法满足的美感追求。不仅仅艺术家,在所有人的潜意识里,视觉图像的美都经过生活经过阅历在不同人的头脑有不同层次的感受。即使是一件小小的艺术作品,人们也能从其中体会出它的情感和审美。人的美观感受是人类的共同生理特征,正所谓爱美是人的一种天性。“自然界万物各具不同形态、色彩和肌理。人们首先通过自己的视觉、听觉从触觉等直接的感觉对其产生一定的认识;自然界中动植物艳丽的色彩、奇特的造型等首先对人们的感官产生刺激,反复的刺激激发起人们的联想、模仿等思维活动”。1[①]在艺术创作里事物形象图形化的过程,通常也是艺术表现对象为审美的过程。

一、审美表现下的图像形态

图像形态的开拓研究,可说是从现代德国格式塔心理学的开创与研究开始。“格式塔”是德语gestalt 的音译,德文Gestalt一词意译为“形”、“形状”、“形态”,它源于动词“gestalt en”意为“构成”“形成”的方式和内在因素。这一派图像心理学在20世纪初期发源于德国,他们以许多实验证明了人的知觉有向往良好的完形趋向。在我们经验中的东西,印象总是一个整体,例如听曲调,总是旋律形式而非系列音符,是氛围与情感的统一整体,不是枝节局部。对人的印象也是一种整体的感觉,例:慈祥、平和、凶残、刻板、冷漠或者热忱。因此在对于整体和谐的审美上,这一图形心理的本身在艺术中是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既是从心理上对审美观念的概括提升也是分析艺术图形之间关系的研究。而图形艺术的整体的特征又是为了突现新生物,突显新图形,也就得到了新的审美。例如一个四方形,是四条线构成的。这一形一旦构成,就不止于四条线,还有四个直角,加上闭合图形——四方形及其外部空间。当我们发挥想象图形的构成时也就产生大量出乎意外的新的美的感受。

这种源于西方图形设计学方面的研究,开发了图形视觉的形式和审美。而视觉图像形态和它的审美,本身出自一体,或者说视觉形态以图像的形式是用来说明人的审美观。汉唐崇尚肥胖之美,所以这个时代的图像形态都趋向“簪花仕女”的丰腴肌肤和艳丽设色。元代崇尚意趣成就了一代水墨山水画表现的笔墨抒情形态。明清时期由社会环境造就的隐士僧家,“像著名的以亦哭亦笑的‘八大山人’署名所代表的那种傲岸不驯,极度表现的形象„„那突破常格的书法趣味,尽管以狂放怪诞的外在形象吸引人们,尽管表现了一种强烈的内在激情和激动„„在总体上表现出一种不屈不挠而深深感伤的人格价值。”1[②]中国绘画的写意性,用异常简略的形象表达着强烈的个性感受,鲜明的在图像形态上架构自我的审美。中国古人的治学有“置图于左、置书于右、索像于图、索理于书”一说,故“图像”一词在传统文化中的渊源。所谓“索像于图、索理于书”,其中“图”指图形,“像”指图形中的含义与意蕴,是以“图”为媒体的形而上的文化概念。“索像于图”正是说明了“图形”之中蕴涵着图形的意义——“像”。可见,古汉语中“图”、“像”二词是单用。那么,今天从太极图中又有怎样的图像涵义呢?从图的哲学义理角度不妨这样理解“索像于图”:首先印入人的视觉的是一幅黑白对比的“阴”“阳”鱼组合图形,矛盾色交错着对比的图案符号,它的整体基本形为圆,以S形曲线分割,这是图形的外貌特征;其次,圆形曲线的外形封闭弧线视觉在内向运动,这说明图形的基本象征意义是一种永恒循环的运动;第三,“天圆地方”的文化联想,图形所代表的是“天圆”,是宇宙与自然的图像比拟;第四,太极图引发对传统“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的认知和思辩,即古人从图形中索得之“像”;第五,图形一旦由历史沿传构成程式化的图形符号后,再经人们理解和熟知,在头脑中就构成了一个表象图像。这时无论如何复制、改写、或随意地变形表现,太极图已不再因外在形式的变动而改变了。到此,从形到意的图像探索基本完成。一定程度上,这一视觉的“图像”由“自然”资源转换为“图像”资源,与视觉相并行却又是视觉图像艺术的文化意义建立在自然物象基础上的表现。

中国图“像”的意义并在人的视觉性上精神化。

二、物化的审美精神在艺术设计的表现

中国图像艺术以自然的散漫表达方式使图像艺术在自然造化中成为“心中造化”的作品。“心”是物象在美感中的体现,从图像里你能解读到人生观和其所蕴涵的文化。所以物化之美反映的不只是其本身,如古代的石、木、漆、青铜、金银、陶瓷等材质造型图像;松林、清泉、山水、花草等物象的诸多造型图像,是对物的美感或这或那追求,也是引发视觉审美的改变而升华到审美的艺术精神。早在魏晋时期士人认为“人一旦将自然作为审美对象,人和自然就合而为一了。一方面,自然可以人化,成为人的才情风貌的象征和品藻标准。„„另一方面,人也自然化了,作为其精神超越的标志。„„自然成为精神化的自然,人生成为自然化的人生。物我一体,心与宇宙自然合一,这正是老庄的最高境界,也是玄学所追求的最高境界。”1[③]所以,中国的图像艺术往往偏向对人的生命意义的展示,作品的精神表现成为艺术的最终目的和图像内在的核心与灵魂。对于这样一种艺术观来说,与其说我们是去研究作品完成后的物化之美,毋宁说研究的是创作行为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即作为生命意识本身的魅力。这是现代设计要深刻体会的一种文化表现、精神表现。

中国作为一个具有历史的文明古国,对图像的创造最早可追溯到6000年以前旧石器时代的石器工具创造。几千年来,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创造了辉煌的“手工业文化”,拥有绘画、书法、青铜漆器、丝绸家具、建筑园林、服饰等无数各具特色的图像形态,为今人所仰慕。仰慕之际应该特别关注到“东方人的文化,展现出的思维方式和设计思想表现出比较集中、注重综合思考,带有感悟、神秘性和求同的特质,是一种经验式的直觉把握和直陈式的描述。中国人自古祟尚自然.认为宇宙是无限的,但他们并不站在自然的对立面与之抗衡,而是投身自然,与自然融合为宜,即所谓的‘天人合一’。”1[④]中国的艺术和其艺术图像体现中国人追求一类精神。人们在形容诗与画的关系时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说诗的境界与画的境界有共同之处。如唐代大诗人王维的山水诗就给人一种画境的感觉。

中国本土化典型的图像精神表现有很多,如画家黄永玉先生设计并取名的“酒鬼酒”紫沙陶瓶——古拙有趣,大土大雅。“酒鬼酒”使人自然想起湘西的奇诡和不拘一格:在往日湘西刀枪、山歌、烈酒的三维世界里,“无酒匪不勇,无酒歌不飞”。我们也可以从沈从文20世纪30年代的小说中读到湘西民性强悍的一面。所以,艺术设计不只是酒瓶外形和酒名,更是酒文化,是湘西文化。

中医、太极、苦行、冥想、茶道,这一切都是令其他民族惊异的文明场景。这些场景是一种东方文化精神的动人呈现,她无法和以理性精神为主的西方风景有相同表述。这不仅仅是不在一个语言环境,甚是没有一个共同的文化境域。在中国图像的学之道中“了解——感知——体悟”是更符合中国艺术的思维,和从文字之外读文章一样,强调的都是最后的体悟。这是中国文化的逐渐浸润逐渐悟化的特性所决定的。物化我们的艺术作品其实质是对精神的表现,以求在精神的表达中达到完美的境地。如许多画家进行绘画创作时把自已置于充满音乐的环境里,目的就是通过对音乐艺术的感悟和理解,寻找到视觉图像的灵感表现。

三、结语

绘画和设计在图像审美上的共通点,值得深究。虽然说设计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创新,也许当新意“穷尽末路”的时候,从审美意义上看,艺术设计起码要守住最基本的一点——“美感”或叫做“品位”的内容。纵横在设计领域的当代设计师陈绍华就曾经形容有的高科技产品是“裸体”的,或者是现代技术加“农民装束”的。这或许是中国艺术设计在对于本土传统艺术文化的陌生与无力驾驭,造成了现代设计语言的单薄,审美文化层面的架空和“超脱”。

中国的绘画和设计,作为艺术的行为,是对审美的文化创造。其间对艺术精神的外化中要如同对优秀的中国艺术精神的追求般,用精神去思考如何创造优秀的艺术设计,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功能、市场、可组装的批量化。这样的设计结果是产生相似的视觉图像感受太多后使得人们的视觉体会,及视觉传达的精神单调而乏味。中国古代就有“顺势而为”、“因地制宜”的设计理念,其道理在于图像艺术设计不仅仅要寻求共性的文化,更要表现有思考精神的需求和理念,有审美个性的文化,即有特点的创造图像。因为图像上每一个外露的美学现象或符号背后,都蕴涵着文化和“势”态,风土人情的适宜。

原文发表于《新闻天地》论文版

1[①] 廖军.视觉艺术思维.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年.第76页。

1[②] 李泽厚.美的历程.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第340页。1[③] 徐林祥.中国美学初步.广州:广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51页。

1[④] 贾京生.“尚象”——中国传统图形设计思想的价值.岁寒三友: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年.第281页。

第四篇:高一美术教案:西方现代艺术(绘画)

高一美术教案:西方现代艺术(绘画)

www.xiexiebang.com 教材分析:

《西方现代艺术》是普通高级中学《美术鉴赏》(人美版)第13课的内容,从教材内容上来讲,学生对各种类型美术作品的鉴赏知识有了大致了解。因此,本课的目的是围绕“个人主义与形式主义的汇合”这个主题,对西方现代艺术作一个概括的历史性梳理,使学生对西方现代艺术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把握。课中我采用“欣赏与实践结合”“音乐与美术结合”的设计方案。课中既有美术鉴赏部分又有设计活动制作展示部分。只是在教学设计里各自侧重点、所占比例不同。“教学目标”符合《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的指导精神:“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涵养、美感,丰富生活情趣和终身爱好美术的情感,培养人文精神,完善人格”。

内容结构:

本课分引入、讲授、讨论,体验四部分,为更好地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所选作品都是在美术发展史上有代表性的,包括一些有影响的西方前卫艺术。但是,对于它们的价值和作用,则要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本节课以西方现代绘画的几个主要流派为主要内容,领会西方现代艺术的特点。

学情分析:

根据高中学生年龄的特点,求知欲强,独立思考能力争强,很有分析评论的能力,同时,他们又不仅满足与现在教学内容,喜欢创新,喜欢刺激,喜欢独具匠心,喜欢博览群书,更喜欢在网络上收索他们喜欢且易接受的信息。另一方面,他们的艺术基础不是很扎实,艺术素质高低差别大,接受艺术的能力不均衡。根据这些我考虑在本课教学中,加些互动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对西方现代前卫艺术及其思潮有一定的分辨能力,学会鉴赏与评述的基本方法。并敢于大胆的在实践中运用。

(2)能力目标:培养与提高学生观察、鉴赏、评述、创新、实践等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艺术,培养其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鉴赏西方现代绘画流派。主要介绍后印象主义、立体主义、抽象主义、表现主义及超现实主义,初步理解其艺术特性及表现手段。

教学难点:西方现代绘画各流派的特点及总体艺术风格体现。现代派艺术较为复杂,历史的 评价不一,学生的理解难度较大。

教学准备:电教设备、教学、影像资料、体验材料。

学生准备:看教材、资料图片素材、体验材料

教学预见:学生可能对现代艺术不一定喜爱,可能难于接受,学生课前沟通不了没有一个预先的认知过程。学生可能会不愿对作品进行评述,教师要随机性的启发,引导其语言表述评作品的能力,尽量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教学之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

教学评价:口头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等。

教学形式:教师讲述、学生欣赏、讨论、游戏、展示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分组形式

二、导

入:听后印象派音乐家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提问方式引入课题《西方现代艺术》

三、新授部分:

(一)、西方现代艺术

背景:自从19世纪末后印象派画家们从根本上改变了西方美术的写实传统,加之人类进入

20世纪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各种社会思潮层出不穷,从20世记

初在法国产生的野兽派绘画算起到20世纪末,有名称的美术流派多达二三十个,以马蒂斯、毕加索、达利等代表现代绘画的风格特点,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总体上都具“个人

主义与形式主义“的特性。

教学形式:(观看)。

鉴赏目的:围绕什么问题去观看?看后学生了解些什么?

(1)围绕现代艺术特征,(2)了解西方现代主要绘画流派。、特点:企图突破以至完全摆脱或否定西方绘画注重写实的传统,强调表现画家的主观情感和艺术形式的探索。

2、代表流派:后印象派、野兽派、立体派、未来主义.、抽象派、超现实主义等。

(1)后印象派:把对形式和绘画媒介的探索理智化和系统化,从而开创了西方20世纪现代艺术的新纪元

例:塞尚《咖啡壶边的女人》,作为法国珍宝参加上海世博会。

(2)野兽派:产生20世纪初的法国。随意运用色彩和线对形体表现,并加以夸张、变形。例:(法)马蒂斯《舞蹈》

(3)立体派:打破传统以固定视点表现对象的手法,开创把形体解体,再重新组合,从而出现与常态不同,创造鲜明个性和强烈的艺术震撼力的形象,表达作者强烈的主观情感。例如:(西班牙)毕加索《格尔尼卡》

(4)未来派:产生20世纪初意大利。特点强调表现运动和速度。体现“前卫、喜悦、兴奋、激情”。

例:(意大利)巴拉《拴着链子狗的动态》

(5)表现派:表现事物的内在实质;要求突破对人的行为和人所处的环境的描绘而揭示人的灵魂;要求不再停留在对暂时现象和偶然现象的记叙而展示其永恒的品质。

例:(挪威)蒙克《呐喊》

(6)行为艺术:也称行动艺术、身体艺术、表演艺术等,国外目前通用的用法是performance

art,它是在以艺术家自己的身体为基本材料的行为表演过程中,通过艺术家的自身身体的

体验来达到一种人与物、与环境的交流,同时经由这种交流传达出一些非视觉审美性的内涵。

观看视频。

讨论:

1、你觉得行为艺术能接受吗?

2、西方现代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二)、开阔视野,综合欣赏:(选择放映)

(三)、体验活动,“假如我是艺术家”

学生做重构练习,自由组合、分组活动、学生展示:(自评、互评、师评)

背景播放印象主义音乐家德彪西《月光》

1(五)、课堂小结:(教师)

西方近代美术的演变,曾被人喻为一个传奇性的故事。由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人们千变万化的价值观念,打开了许多未曾探索过的道路。一直到现在,“现代美术”仍是个令人迷惑的名词,一些被公认为艺坛巨人的画家,如塞尚、马蒂斯、毕加索虽已成为艺术史上的传奇人物,却仍然经常被一般人所忽略,毕加索的立体派或荒唐或有趣,马蒂斯的野兽主义或美观或滑稽。当然,无论何种艺术形式,所反映和表现的都是现代社会变化给人们带来的社会心理特征,都是艺术家对艺术表现形式的探索。反映这个时代人们极其复杂而丰富的思想感情,作品映射社会和人生,采用的语言是荒谬,寓意,抽象,但确是西方现代社会和精神生活的重要写照。其中的积极成果丰富了人们的审美经验,开拓了艺术的视觉表现空间。

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基督教与西方艺术

基督教与西方艺术

自基督教于公元4世纪在罗马皇帝君士坦丁的支持下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以后,基督教随之在欧洲各地广泛传播开来,作为基督教会和信徒信仰的依据的《圣经》(Bible),也对西方社会的文化生活形成了一种极为独特和巨大的影响。

《圣经》作为西方文明之源两希文明(即希伯来文明和希腊文明)的结晶,其《旧约》继承、汇聚了希伯来文明的思想观念、法律制度、宗教传统和诗歌民谣,是对其曲折历史的认真回溯和深沉反思;而《新约》则更体现出希伯来文明与希腊文明的撞击和结合,实际上莫定了公元前后地中海地区欧亚文化现象的思想认识基础并形成其普遍且久远的语言表述特色。两希文明在基督教经典《圣经》中的沟通,为西方思想发展中“知”、“行”、“信”三者的统一创造了基础,使得西方文化中探讨“真善美”、讲究“信望爱”的价值体系逐步形成。可以说,文化史意义上的“西方文明”与宗教史发展中的“基督信仰”有着不解之缘。西方文化现象这一典型的基督教特色,自然也使《圣经》在其各族各国的社会生活和文化进程中占据了独一无二或至高无上的地位,导致它对西方各国人民的思想、心态和文化色彩产生出全方位的影响,令其传统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一种《圣经》的思维特色、主题特色、甚至语言特色。

一、基督教与文学

《圣经》不只是一部宗教的书,而且也是一部政治、哲学、文学、艺术、道德和法律的书。《圣经》译为英文始自第8世纪,但都只是一些片断。1382年后所译的(威克里夫圣经》(Wycliffe Bible)版本,虽为全轶,并未通行。1604年,英王詹姆斯一世(James I)集合54位学者历时八年,将《旧约》和<新旧》分别从希伯来文和希腊文译成英文,并于1611年出版,叫作《钦定圣经》(Authorized Version)。它的出版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对英美人的日常生活,特别是对英国语言和文学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英国语言学家布雷德利(Henry Bradley)在他的<英语的形成》(Tke Making of En}lislt)一书中说,“对近代英语之形成有贡献之作品中,圣经之翻译,自16世纪末期之廷德尔《廷德尔氏圣经》(出版于1525-1534年)与科弗达尔《科弗达尔氏圣经》(出版于153年)至1611年之钦定圣经,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举出beautiful一字为例。他说,“象beautiful这样一个至为熟悉而决不可缺的字,在廷德尔以前不知道有任何人用过。这个字决不是廷德尔所造,但是毫无疑问,却是由于他在圣经里用了这个字,这个字普遍流行起来。”(„)英国政论家及历史学家麦考利(T.B.Macaulav)则说:“假使所有英文写的东西全都毁灭了,而只剩下英文《圣经》这一部书,那这部书自己就足以把英文里全部的美与力显示出来。

欧洲文学有两个主要源流,一为希腊文学,一为希伯来文学。希腊文学以荷马史诗和沙弗克尔的悲剧为主,而希伯来文学则以《旧约》为其代表作。在西方古典文学中,但丁的《神曲》,歌德的《浮士德》,弥尔顿10的《失乐园》和《复乐园》,班扬的《天路历程》等都是取材于《圣经》的。

意大利诗人但丁的长篇叙事诗《神曲》被认为是世界伟大文学作品之一。全书分三部分:《地狱》、《炼狱》和《天国》,共14233行,分为100个诗章,除《地狱》有序诗一章外,每一部分均分为33个诗章,其结构匀称、完美、自下而上排列整齐,给人提供一种神学上的“三位一体”的象征性和神秘感,书中描述但丁在罗马诗人维吉尔的引导下遨游地狱和炼狱;到达炼狱之巅时,又得到青年时的情人贝雅特里齐的引导,得见天国的美景。《神曲》以其构思的宏伟,想象的凝聚,人物的描写,艺术的熟练,以及富有感情的道德力量,堪称一部伟大的雄浑的诗歌杰作。在形式上,它摹仿了阿奎那神学体系由下而上递相依属的等级结构;在内容上,《神曲》在众多贤哲中提及了《圣经》人物亚当、亚伯拉罕、挪亚、摩西、大卫、耶稣、圣母、彼得等,对《圣经》中的说教、象征、启示、福音等均有详尽的刻画和展示。这部作品除了单纯的文学意义外,还有寓言的意义。它所描写的但丁的行程,就是但丁的灵魂的历史,也就是他的心灵走向上帝的行程,给每一个读者作为规范,帮助他探索一条过道德生活的“直路”,以达到尽善尽美的境地。此外,但丁以维吉尔为理性和的哲学的象征,以贝亚德为信仰和神学的象征,借此表示信仰高于理性、神学高于哲学,认为人靠理性和哲学能够认识到罪恶,但要认识最高真理、达到至善,理性和哲学则无能为力,只有按照基督教的信仰、希望和仁爱的德行生活才能获得。所以,但丁这部有着宗教哲理和神学韵味的文学杰作,其指导思想与《圣经》神学理论乃是一脉相承的。

德国诗人歌德的代表作《浮士德》就受到《圣经》篇章和其故事、格言与用典的影响。浮士德是16世纪一个关于德国巫师或星相家的故事,他把自己的灵魂出卖给魔鬼,以换取知识和权力。歌德写作《浮士德》,从狂甩突进时期起到他逝世前一年完成,延续了近60年。这部诗体悲剧长达12000多行,在写作其代表全剧总纲的“天上序幕”时,歌德采用了哎旧约·约伯记》的形式。全文以三位天使的光临而从太阳谈到大地、从风雨雷鸣谈到芸芸众生、从天使的歌唱引到上帝与魔鬼的对话。歌德以上帝代表“善”,以魔鬼代表“恶”,而以浮士德代表一个在人间不断追求的人物。

英国诗人弥尔顿(John Milton)的代表作《失乐园》(Parudise Lost),<复乐园》(Paradise Regained)和《力士参孙》(Samson Agonistes)均选自《圣经》题材。《失乐园》分十二部,取自《旧约·创世纪》。诗中描写天神撒旦率领天使反抗上帝,失败后被打人地狱,在烈火中受罪。撒旦为了泄恨,潜入伊甸园劝诱夏娃违反上帝命令,偷食禁果,随后亚当情不自禁,也尝了禁果。因此二人被上帝逐出乐园,滴往世间,阱手肌足,自谋衣食,“失去了乐园”,意即指此。原是乐园的主人的亚当、夏娃,如今落得到处漂流,要在罪恶、悲惨、死亡的路上讨生活。作者以此篇长诗说明人类不幸的根源,认为人由于意志薄弱、经不起引诱而感情冲动导致违禁犯罪。《复乐园》为弥尔顿伟大史诗《失乐园》的续篇。它取材于《新约》福音书中耶稣不被撒旦引诱,经受住各种试探的故事,谈的是基督的意志和力量。(复乐园》描写耶稣来到人间,为人类赎罪。作者并未处理十字架死刑的情节,而是表现耶稣如何战胜撒旦的各种诱惑,从而开始在世界布道传教,替人类恢复那失去的乐园。弥尔顿以《圣经》为题材的这两篇长诗说明,人类如何对付引诱的问题,阐述了清教徒所追求的理想的伦理观念。弥尔顿的第三篇长诗《力士参孙》也取自《圣经》题材,它基于《旧约·士师记》的故事,描写了以色列民族英雄参孙因贪恋美色而被出卖、落人敌手,遭受种种折磨和凌辱,最后靠神力推倒大殿柱子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悲剧。《力士参孙》谈的是人类因意志薄弱而丧失了力量,后又因坚强的磨练与克制又恢复了力量。《失乐园》强调理性控制情欲,反映出了人文主义对人生的肯定与清教徒反对无限制享乐这种道德观之间的相互协调;《复乐园》则强调用坚定的信仰来消除情欲,以表示其宗教信仰终究得胜。《力士参孙》强调人在痛苦和耻辱之中,只有克服失望才能恢复精神力量。弥尔顿的这三篇长诗不只是单纯地表示革命的信念,而是对神的引领的祈求,对个人灵魂的重视和对人类终于复兴的信念。

英国散文作家班扬(John Bunyan)的讽喻小说《天路历程))(The Pi板rim ' s progress),其主旨也紧紧围绕《新约·马太福音》第七章所宣扬的只有留心进„窄门”、付出代价才能获得永生、到达天国的道理。作者在小说中描写他梦见主人公基督徒背着包袱,背朝家门,手捧一书,正在阅读,突然大呼一声说:“我怎么办呢?”作者接着写他梦见主人公如何历尽千辛万苦,克服种种魔障.终于到达天国。指出一个人要想到达天国,亦即实现革命理想,必须下定决心,抛弃家室,丢掉包袱,遵循《圣经》的指示,经受各种考验,道德上要坚定才行,并想以此思想来影响当时的读者。班扬在小说中吸收了英语《圣经》的许多特点,语言庄严、简洁、有力。特别在叙事部分,例如so they did;but behold, even as they entered into thefair, all the people in the fair were moved,这里不仅选词,而且在字句安排、停顿和韵律方面,都有强烈的英译《圣经》文体风格。

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家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的长篇小说《红字》(The Scarlet Letter),以17世纪中叶清教徒统治下的新英格兰为背景,描写一个受不合理的婚烟束缚的少妇犯了为加尔文教派所严禁的通奸罪而被示众,她必须在胸前佩戴红色的A(A为英文adultery的首字母,意为通奸)字,作为淫妇的标志;作者细致地描写了经过长期赎罪而在精神上自新的少妇海斯特·白兰,长期受到信仰和良心的责备而终于坦白承认了罪过的狄姆斯台尔牧师,以及满怀复仇心理以至完全丧失人性的白兰的丈夫罗杰,层层深人地探究有关罪恶和人性的各种道德、哲理问题。作者在这部作品中的情调是低沉的,小说以监狱和玖瑰花开场,以墓地结束,充满丰富的象征意义。这部作品其书名中的“红”(scarlet)字,也是根据《新约·启示录》中论及“巴比伦大淫妇”(the great whore of Babylon in purple and scarlet)着红穿紫之意而来。

二、基督教与艺术

西方音乐的发展与基督教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自然受到了《圣经》的深远影响。如果从音乐发展史的角度加以考察,便会发现1600年以前的音乐,除了流传于世的世俗歌曲中悲歌、颂歌、饮酒歌、恋歌、婚礼歌等会自发地抒发表情以外,主要是宗教音乐中的经文歌、弥撒曲、安魂曲和圣赞歌风行。《圣经》中也有古希伯来人是喜好音乐的民族的记载。如《旧约·创世纪》第4章就有“犹八是一切弹琴吹箫之人的祖师”之说,而《诗篇》、《雅歌》等原来就是歌曲,其中有些章节记载着应该如何演唱,如《诗篇》中就有“用丝弦 的乐器”、“用吹的乐器”、“用迎特乐器”演奏的标注。

基督教对音乐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现在通用的“美声唱法”却与教堂中圣歌和弥撒的音乐有关。音阶的唱名do, re, mi,是来自1l世纪意大利音乐理论家、班内迪克廷寺院修士和音乐教师圭(Guido d' Arezzo)所写的“圣施洗约翰颂”。该曲每一句的第一个音均落在6个唱名(即大调音阶上的前6个音)的不同音上。在拉丁语系国家中,这些音,即ut,re,mi,fa,sol,la被用来命名从c到a的音符。

这首赞美诗的大意是:你的信徒要高声直率地唱出你奇妙的恩惠,让罪过从他们那非圣洁的嘴唇上走开吧,圣约翰。”由于原音阶的唱名ut是以辅音结尾且不易发音,后来改为do,最后加上的音阶唱名。i是来自圣施洗约翰名字的第一个字母,这样就形成了包含整个音域的全音阶的七个唱名:do, re, mi, fa, sol, la,st o

古典音乐作家中的精心之作,许多都是宗教音乐。17世纪末、1b世纪初英籍德国作曲家韩德尔的清唱剧多取材于《圣经》。他所创作的清唱剧既悦耳又虔诚,其中以《弥赛亚》最为脍灸人口,当该剧于17.12年4月13日在都柏林首演时,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弥赛亚》又于1743年3月23日在伦敦首演,英王乔治二世亲自到场欣赏,当听到全曲第二部的《哈利路亚》合唱曲时,乔治二世为之所动,情不自禁地起立肃听,全场听众也跟着起立,该曲至今仍是西方古典音乐中的保留曲目之一。18世纪德国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巴赫就是以创作教堂音乐和器乐曲而著称的。他的《B小调弥撒曲》可算作他登峰造极的作品,在创作中他把乐曲同宗教的内容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他的《约翰受难曲》和《马太受难曲》分别根据《新约·约翰福音》和《新约·马太福音》中耶稣受难的悲剧故事编写而成,两部《受难曲》影响广远,成为西方音乐会和教会音乐活动中经常上演的音乐曲目。19世纪德国著名作曲家贝多芬的《D调庄严弥撒》,在他众多的声乐合唱乐曲中可以称作顶峰之作。贝多芬在作品中将他自己心目中的上帝用声乐形式表达了出来。德国钢琴家、作曲家勃拉姆斯的合唱曲《德意志安魂曲》,其歌词也取自《圣经》。在法国,有德彪西的《浪子》、柏辽兹的《安魂曲》;在比利时,有弗兰克创作的清唱剧《八福》和《赎罪》;在匈牙利,有李斯特的《耶稣基督》和《格兰弥撒曲》;在奥地利,有舒柏特创作的《圣母颂》和《Ab大调弥撤曲》等;此外,具有代表性的圣诞颂歌《平安夜》(Silent Night)就产生于奥地利一个叫作恩斯道夫的乡村教堂里。1818年圣诞前夜,教区神父摩

尔根据《新约·路加福音》2章14节“在至高之处荣耀归于上帝,在地上平安归于他所喜悦的人”这一颂词而作词,由管风琴师葛路伯(Franz Uruber)谱曲的圣诞颂歌。后来这一圣诞颂歌由德国移民介绍到美国,现在这首颂歌已成为流传最广、最受人们喜爱的圣诞颂歌之一;每逢圣诞佳节,几乎到处可以听到《平安夜》的歌曲和旋律。西方的绘画和雕塑也与基督教传统有关。达·芬奇所画的(最后的晚餐》是一幅人人皆知的名画,这幅画是他为米兰格拉契圣马利亚修道院食堂所画,题材取自《新约·路加福音》。画面表现了耶稣说出“你们当中有一个人要出卖我”这句话时晚餐气氛的骤然波动和门徒们各自不同的』心理反应。达·芬奇巧妙地于群情之中把握住瞬间,而在此瞬间又对12个使徒的表神、神志作出深刻细致的描绘。以画圣母像著称的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是拉斐尔的代表作。这幅画是教皇朱理亚二世送给皮亚琴察西斯廷教堂黑衣修士的礼品,拉斐尔受托而为这一教堂的祭坛作画,历时4年,故有《西斯廷圣母》之名。画中的圣母马利亚抱着圣婴缓缓从云端降下,两边帷幕刚刚拉开,跪有一男一女,男的是教皇西斯克特,身穿金色的锦袍,做出欢迎圣母子的姿式;女的是圣母的信徒握娃拉,她神态自若、举止安详,做低头下视之状,以示对圣母子的恭顺。拉斐尔笔下的圣母是一位典雅、优美的平民妇女,目光中含着淡淡的哀伤,但又保持端庄、宁静的仪态。

文艺复兴鼎盛时期的艺术巨匠米开朗基罗不仅是绘画大师,同时也创作出不少以《圣经》内容为题材的雕塑作品,其中最为出名的是他的《大卫》雕像。该作品取材于《旧约》传说中牧羊少年大卫的故事。大卫杀死了攻打犹太人的非利士巨人歌利亚,受到其民族的无比爱戴,后被立为犹太国王。作品中的大卫全身裸露,双目向左前方怒视,左手扶着肩上的甩石机,右手握拳,塑造出一个以智谋和技巧战胜强大敌人的雄伟健美、勇敢坚强的美男子形象。这就是为什么艺术家们在造型构思时,常以《圣经》为题材以表达自己在生活中捕捉到的灵感、创造出完美形象的原因所在。

在西方美术史当中,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在很多论述文艺复兴艺术成就及其产生原因的文章中,都谈到了经济和政治因素对当时文化发展的影响。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资产阶级地位的上升,从而改变了中世纪以来美术注重神学,轻视人文的状况。而人文主义的兴起恰恰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繁荣的根本原因。然而,对于基督教艺术与文化同文艺复兴之间的关系,很多文章阐述得很含糊。基督教在文艺复兴之后开始走向衰亡,这是否就意味着基督教艺术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存在只是徒有其表的?还是说,基督教文化及其艺术对于文艺复兴的繁荣乃至产生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基督教在西方经历了千年的发展和演变,基督教的精神已经深刻影响了西方文化艺术的审美和价值观。西方美术已经建立了以基督教艺术精神为核心的艺术传统理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西方艺术也从中世纪的表现倾向转移到现实的风格上来。这种人文主义是否是对基督教思想的一种挑战或者是反抗?其实,就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而言,其思想内涵与基督教思想渊源甚深。尤其是通过对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作品中所体现的思想感情进行深入剖析后,就更能体会到当时的人文主义其实是一种深刻的基督教思想。

基督教及其经典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与很多民族的文化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民族的观念、风俗、语言等都在它的影响下形成,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许多人由于耳濡目染,常常在不自觉中使用《圣经》里的人物、情节、典故和词句。它已成为、并将持续成为西方文化的源泉。

下载西方绘画的表现图式与艺术特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西方绘画的表现图式与艺术特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装饰画与装饰性绘画艺术

    装饰画与装饰性绘画艺术 关岩 随着我国科技、文化、经济领域的飞速发展,近几年来有些美术家在艺术创作中, 尤其在新壁画运 动兴起之后, 对新艺术形式的追求和对装饰技能手......

    美学与艺术鉴赏.绘画艺术专题+doc

    绘画艺术专题 第一节: 绘画艺术概说第二节: 绘画的艺术特质第三节: 西方绘画审美特征第四节: 中国绘画审美特征第五节: 其他绘画鉴析 古之画或能移其形似而尚其骨气,以形似之外......

    西方现代艺术教学反思[五篇模版]

    可以把西方现代艺术看成是一座大厦。由各种不同类型的视觉风格组合而成,建造这所大厦的原理,是科学和理性。下面是关于西方现代艺术教学反思的内容,欢迎阅读!本节课以学生自主学......

    《西方艺术思潮》教学大纲与参考书目

    西方艺术思潮教学大纲 第一讲 绪论 一、艺术与观念 1,观念在艺术与生活之间的中介作用。 2,观念与审美价值的关系。 3,观念与艺术家的创作。 4,观念与艺术目的的多样性。 二、西......

    自闭症儿童与绘画艺术[优秀范文五篇]

    自闭症儿童与绘画艺术 每一个孩子都是神的馈赠,而有一些孩子却是需要更多爱与希望来珍视的礼物。 在中国,有超过5百万的自闭症患者,在全世界,每20分钟就有一名自闭症儿童诞生。......

    绘画与泥塑社团教学反思

    绘画与泥塑社团教学反思 反思一: 1、选择适合学生能力发展的活动 针对学生的发展特点,我们在组织活动时尽量做到面广、有趣,尽量让学生通过手工课接触到各种常见的工艺品种,充分......

    DXD59中国佛教壁画与(西方)基督教壁画艺术比较研究

    中国佛教壁画与(西方)基督教壁画艺术比较研究 第三章 中国佛教壁画与基督教壁画题材之比较 中国佛教壁画与基督教壁画因为在其地域之内的文化根源不同,所以它们所呈现的题材也......

    对西方音乐艺术的认识与感想

    浅析对西方音乐艺术的认识与感想 摘要: 现今社会,随着快节奏的生活步伐,我们对音乐的节奏要求也越来越快,以至于都忘记了轻音乐的舒缓、慢摇音乐的舒适、纯音乐的清脆、背景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