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绿色GDP核算模式
论绿色GDP核算模式
本学期通过学习国民经济核算,使我知道了GDP的含义,即以货币形式表现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GDP核算与GDP不同,GDP表示的仅仅是一个总量指标,而GDP核算则是指在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下围绕GDP这个总量指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核算活动。在此基础上我对推行绿色GDP核算模式进行了研究,下面就是我的一些粗浅认识。
“绿色GDP”即绿色国内生产总值,是对现行的GDP指标的一种调整,是扣除经济生活中投入的资源和环境成本后得出的国内生产总值。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是中国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实践。对“绿色GDP”理论国际研究背景的认识。20世纪60年代,一些经济学家开始意识到使用GDP来表达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地增长与发展存在明显的缺陷。他们强烈呼吁改进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纠正以“GDP”为核心的国民经济核算方式的缺陷。人们已经普遍意识到需要对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进行修正,力图从传统意义上统计的GDP数字中扣除不属于真正财富积累的虚假部分,从而再现一个真实的、可行的、科学的指标,即“真实GDP”,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绿色GDP”,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区域的真实发展和进步,使其能更加确切地说明增长与发展的数量和质量表达的关系。对国内“绿色GDP”理论研究与实践的认识。从政府层面上来看,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与实践大致经历了四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1951-1981)当时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制度基本上实行的是物
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这一体制是与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是相适应的。第二阶段(1982-1991),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制度的转型阶段,两种核算制度(MPS与SNA)并存,它与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相适应的。第三阶段(1992-1995),1992年我国正式启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在实质内容上,与当时国际上大多数国家的核算制度基本相同,并与国际统计口径相接轨。因此,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基础,并对其进行改革,构建以“绿色G D P”(GGDP)为核心,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这一指导思想的核算体系,是学术界和各国政府面临的一项紧迫而艰辛的任务。第四阶段(1995年至今)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改革和向联合国新的国民核算体系和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过渡。近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在跟踪和吸收国际上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发展的新成果,以力求保持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与国际上大多数国家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同步与接轨。
最后,通过对推行绿色GDP核算模式的粗浅认识,我尝试对推行中国绿色GDP核算模式提出五点建议:
1、搭建统一的工作平台;
2、选择合适的核算模式;
3、确定核算的重点和范围;
4、构建科学完整的环境资源统计指标体系;
5、加快开展绿色GDP核算试点工作。
第二篇:绿色GDP核算
低碳生活下的绿色经济核算
————绿色GDP的核算
前言: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即国内生产总值,它是把一国(地区)一年中境内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的总和折合成货币的值。绿色GDP就是在GDP的基础上,扣除对资源(主要包括土地、森林、矿产、水)、环境(包括生态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的破坏性影响后的余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反映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绿色GDP能更好地体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解决好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问题。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反之亦然。
中国推行绿色GDP核算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观念认识还不够全面深刻,对绿色GDP核算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关于绿色GDP核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已基本形成了共识,但仍有相关一部分领导和专家对此认识不足,还没有树立正确的资源环境价值观,在思想上和实际工作中重视程度不够。由于绿色GDP力求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统一起来,综合性地反映国民的经济活动的成果与代价,一旦实施绿色GDP,必将带来干部考核体系的重大变革。过去各地区干部的政绩观,皆以单纯的GDP增长为业绩衡量标准,现在要将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放在一起综合考评,这会使很多干部想不通,从而形成诸多阻力。
对绿色GDP核算的复杂性认识不够。许多人,特别是一些基层的领导干部认为,核算绿色GDP似乎只是一个主观认识问题,只要有关方面认识到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就可以完成其核算并加以广泛应用。事实上,面对复杂的环境经济关系,面对在技术方法上的巨大困难,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目前仍然是一个充满探索、实验的研究领域,尚不是一套成熟、规范的统计实务。这就是说,绿色GDP距离可以实际准确计量,目前还存在着许多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困难,尚难以像GDP那样作为经常统计的结果加以应用,更难以在不同经济层面上计量,满足各级政府的考核管理需要。
对绿色GDP核算的相关范畴理解不深。目前,绿色GDP只是提出了一个概念,但其具体标准和界线还不清楚。许多人认为要反映经济与环境的关系,似乎首先就要计算绿色GDP,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也就是绿色GDP核算,环境绩效考核似乎也是只考核绿色GDP。实际上,统计上描述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并非就是要计算一个孤零零的绿色GDP指标,对干部实行环境绩效考核,也并非只是考核一个绿色GDP指标。就像GDP是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物一样,绿色GDP来自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计量绿色GDP离不开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
绿色核算技术还不够先进完美。绿色GDP核算将自然资源和环境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建立资源环境与经济一体化核算体系,拓展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功能。但是,当前实行绿色GDP核算存在许多重大技术难题。其中主要体现在环境成本的计量上。环境成本计量是绿色GDP核算的基础。所谓环境成本是指某一主体在其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因进行经济活动或其他活动,而造成的资源耗减成本、环境降级成本以及为管理其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支出的防治成本总和。确定环境成本的概念比较容易,而实现环境成本的计量却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这种困难又主要来源于环境成本的时间因素和空间因素。环境成本的时间因素是指从时间上看,环境损失和生态破坏往往不是均衡的,资源环境的损失与经济发展不是同步的。环境污染的空间因素是指环境污染所包含的因子范围。由于环境污染损失的多因性,很难对某一污染物所造成损失的因子考虑周全。绿色核算的制度安排基本空白绿色GDP从概念的提出到现今,已有一段时间,之所以没有从理论到实践取得突破性进展,除了绿色GDP核算技术与方法的复杂性之外,另一个原因,就是与绿色GDP核算的相关法
规制度还基本空白,主要包括:有关绿色GDP核算的环境与统计法规、政策和评价标准等。但由于研究者的认识不同,对核算体系的理解也存在很大差异,尤其是对核算帐户与帐户之间的关系、核算内容、估价、核算结果的政策应用等理解五花八门。因此,迫切需要国家统计局和有关部门制定中国总体的绿色核算的框架和体系,以指导现有的绿色GDP的核算的实践工作。如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统计局2006年制定了 “ 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框架 ”,国家林业局、国家统计局也制定了“ 森林资源核算及纳入绿色GDP核算的框架和内容”,其内容和框架有一致的地方,也有重复和不一致的地方。还有些地方在绿色核算研究中制定了各自的研究框架和体系,如北京、大兴安岭等。这样的研究结果难以进行比较,研究内容、方法等也缺少规范。
推行中国绿色GDP核算的对策。搭建统一的工作平台,政府部门应在组织形式上搭建由国家财政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统计局、国家林业局等有关部门参加的统一工作平台,下设若干核算专题小组,在统一协调部署下,共同制定工作方案及目标,并负责组织试点及实施工作。搭建跨学科、跨部门的统一工作机构是绿色GDP核算体系构建成功的保证。这也是正确引导目前绿色GDP核算研究“热”的一个重要措施。
构建科学完整的环境资源统计指标体系。中国现行的环境统计指标只限于单纯进行环境现象反映和简单分析, 要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 应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环境统计指标体系。这一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反映自然资源的统计指标。自然资源包括土地资源,煤、石油、天然气、矿产等地下资源,森林、海洋、野生动物等生物资源,地上及地下的水资源等。第二,反映生态环境的统计指标。生态环境是与自然资源相对应的,可分为土地生态环境、森林生态环境及水生态环境等。生态环境的核算包括生态环境效益与损耗两方面,其中效益是客观存在的,例如森林生态环境可以防止水土流失、防止土地沙化,把这些效益折合为价值即为生态环境的效益价值。环境损耗是指生产活动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失价值。第三,反映环境污染的统计指标。包括环境监测、环境污染防治及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三部分。环境监测指标主要有大气中各种污染物含量和综合环境质量等,环境污染防治指标有用于环境污染防治的费用、已治理环境污染占环境总污染的比重等,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包括对人、公共设施、农、林等造成的损失。
加快开展绿色GDP核算试点工作。绿色GDP作为一项新的核算制度,不仅存在着与传统国民经济核算制度不接轨,从而存在统计数据收集分析的困难,而且由于庞大的、涉及众多部门的第一手数据收集的要求,推行起来比较困难。可以通过开展绿色GDP核算试点工作,率先在一些地区试行绿色GDP核算,这样对于推行中国绿色GDP核算更具有现实意义。由于缩小了研究范围,通过对当地自然条件、产业结构、环境保护重点的调研和分析,从众多指标中提炼出最关键、最核心、最基础、最简易的指标体系,而不是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大而全的、全面的指标体系,采取先简后全,先易后难,逐步完善,同时与现行GDP指标并行一段时期的办法,启动起来就容易得多通过在一些地区开展试点工作,可以检验绿色GDP核算理论的可行性,从而总结经验,修改和完善绿色GDP核算理论框架,为全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构建积累人才、资料、经验。
参考文献
[1] 潘岳.环保指标与官员政绩考核[J].环境经济
[2] 薛伟.可持续发展与环境经济综合核算
[3] 谢洪礼.关于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评述
[4] 卓文燕等.符合可持续发展需要的社会总成本核算
[5] 国家环保总局.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第三篇:论GDP与绿色GDP及其选择
摘 要:GDP指标因其较其理论上的缺陷和操作上的困难,尤其不能反映资源耗减、环境退化的状况,加之 GDP 核算数据质量不高,使之饱受争议;在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上,国内外较一致的目标就是建立绿色GDP核算,但其核算在技术、资料、条件等诸多方面尚有困难,远未成熟,加之绿色GDP 作为一个指标也必然有其局限性;现实的选择应该是正确认识和合理使用GDP;在理论和方法上的研究及统计管理体制改革等诸方面着力提高其核算质量;积极推进绿色GDP核算各项准备工作。
关键词:GDP;绿色GDP;比较研究;选择
一、饱受争议的GDP
第一,从理论层面上,GDP本身具有缺陷。第一,它只能反映生产最终产品的规模,不能反映经济运行质量,如可持续发展状况即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而且GDP没有将生产活动的建设性与破坏性加以区分,将所有活动视为正价值而加入总量,使之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经济情况,有时甚至是荒谬的,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会使GDP增加,过度采伐森林资源,环境破坏而GDP相应增加;洪灾的发生、修建提坝,GDP随投资及修建人员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产品的生产排出有害物质,GDP因其产量的增加而增加;环境污染致病人增多,GDP随医疗产业收入的增加而增加,生活质量下降,而GDP却在增长,这显然有违社会生产的初衷。第二,不能准确反映国民收入、福利及财富状况。由于经济开放程度不同,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可支配总收入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而使GDP 不能准确反映国民的收入情况;福利水平不仅与货物和服务的数量有关,而且还受自然、政治等诸因素影响,而疾病、地震、战争等造成福利水平下降,GDP却额外增加,因工作等原因人们并没有因收入增加而消费更多的产品或从事休闲、享乐等,足以说明GDP 不能准确地反映福利状况;而SNA 核算中,就“扩展的财富”而言,财富的内容本身就不全面,加之,GDP的增长与财富的增加并不完全一致,同样造成GDP 难以准确反映财富状况。第三,在国际比较的可比性方面存在不足。联合国SNA(1993)指出:“SNA是以一种标准的国际通行的概念、定义和分类形式向国际组织,超国家组织报告国民经济核算数据的体系。……SNA设计时就打算以灵活的方式进行实施”,而具体实施中的充分灵活性,使各国经济发展程度,管理要求等不同的情况下,核算的内容、方法不完全一致,显然造成其国际比较时可比性的不足。比如第三产业核算内容、方法上的差异;固定资产折旧处理上的不同;各国经济的发达程度、市场化程度的不同,同样的家务劳动对GDP的贡献不一致;非法经济、地下经济因各国具体情况不同,使其核算内容和方法上差异很大等等,都明显地影响核算结果的可比性。
第二,从具体操作层面上,GDP核算涉及面广,资料要求高,尚有诸多方面需进一步完善。基础资料缺口很大,口径不一致,难以支撑GDP核算对庞大资料的需求。二十多年来,我国在不断完善GDP核算方法上取得进展,但就其核算所需资料方面几乎没有什么实质性成果,现实的情况是我国统计体制构架中,没有一个具有权威和足够协调能力的机构,统一协调全国的统计工作,致使其资料来源渠道多,口径不一致,一方面加大了GDP 核算的难度,另一方面极大地制约着其质量;如前所述,我国“十一五”规划中,要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到2010年要达到43.3%,足以说明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但服务业统计现状是国家统计局对批发零售贸易业和餐饮业、房地产开发业以及所有服务业的劳动工资和就业人数进行统计;国务院有关部门对其管理的企业进行主要满足行政管理的行业统计;而相当部分行业如金融保险业、社会服务业、广告业等的数据则来自分散的企业;由于各自目的的不同,指标范围口径不一致以及不具有隶属关系的系统外企业的遗漏在所难免,资料来源的如此状况,何以确保其核算质量?并由此派生诸多问题,如在GDP核算中估算的比例过大,且方法粗糙。根据联合国SNA(1993),我国服务业增加值核算分为市场产出、自给性产出和非市场产出三个部分,其中占很大比重的非市场产出包括农林牧渔服务业、水利管理业和地质勘探业、教育文艺广播电影电视业、卫生体育社会福利保障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国家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因其数据限制,其增加值常规年份只能根据第三产业普查年份的增加值率推算,而两个普查年份相隔10年,均用其系数推算,显然有失客观;再如我国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目前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如从方法上只是生产核算而没有使用核算;从时间上只是累计的季度核算而没有分季度核算,使季度GDP核算的反映和分析功能受到极大限制,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基础资料缺
乏所致;又如不变价GDP核算涉及到经济增长率的计算,由于资料缺口如服务业生产价格的缺乏,使之尚有相当的改进和完善的空间,当然,也有协调和完善各种价格指数的编制方法的问题等,凡此种种,说明从操作层面,GDP核算面临很大困难。
第三,从GDP核算资料层面上,其质量不够高,已经产生广泛的不良影响。各县区生产总值及其增幅的综合,相当程度地高于省市生产总值及增幅;而各省市生产总值及增幅的综合,又相当程度地高于全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幅,当然其中有体制上的原因,但普遍存在的如此超常现象,从一个角度让人们有理由质疑GDP核算的质量;另外,我国按国际惯例对GDP历史数据进行过若干次修订,甚至有时数量巨大,一方面表明统计工作者的科学态度,另一方面也充分表明我国GDP 核算资料确实质量不高;第三产业普查数据详细,通常是把普查年作为专业统计和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基准年,其所获数据及比例关系和系数,作为非普查年份核算的重要依据,并对相关数据进行调整,以我国第一次第三产业普查为例,2006年初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以经济普查年份GDP数据为依据对GDP历史数据进行修订的结果,总体上不论是总量还是增幅都有较大幅度上调,就第三产业增加值而言,比原来增加了2,800亿元,增幅高达30%,使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31.9%调整为40.7%,并使国内生产总值扩大了10%;经济普查GDP上调了23,002亿元,上调幅度高达16.8%,增幅也有相应修订。
第四,从资源、环境的现实层面上,资源溃乏、环境恶化已成共识。中国经济在过去二十多年的高速增长,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外延式的模式,资源环境问题已非常突出。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的环境保护(1996~2005)》白皮书指出:“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中国集中出现,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容量不足,逐渐成为中国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新世纪头20年,中国人口将持续增加,经济总量将比2000年再翻两番,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在此背景下,关于对GDP的狂热追求乃至对GDP 本身多有微词,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承载厚望的绿色GDP
实际上,由于上述诸多原因,GDP 核算产生至今,其不断完善过程,始终伴随着对其不断的争议,也是不断研究克服其局限性方法或探索新的方式的过程。中心议题是如何解决GDP 不能反映资源耗减、环境恶化等的问题,基本研究方向一是提出辅助指标以弥补其不足;另一个就是确立替代性指标;对第二个研究方向人们投入大量精力,许多学者、研究机构、国家及国际组织参与其中,取得一些理论成果,在方式方法上也有诸多实践,积累了一些有益经验,从而逐步形成了一个国内外相对统一的认识和目标:就是建立绿色GDP核算。绿色GDP即是资源环境成本纳入GDP核算,并作为经济生产的成本予以扣除,由于其对资源环境之利用消耗的反映,较传统GDP 而言,又称为绿色GDP。
近半个世纪以来,绿色GDP的研究和实践,一方面进一步说明了突破GDP的局限性的必要;另一方面说明此项工作的艰巨性,尽管理论上不乏成果,实践上不乏经验,但离全面实施绿色GDP 核算尚有相当差距,一则各项研究和实践多为零星的、局部的;二则即使2003版《综合环境经济核算手册》也仅提供了一些建议性方法,难以全面实行,其自身尚有诸多不完善之处,加上下列诸多因素的考虑,我们必须正确、全面、客观地认识绿色GDP。
首先:绿色GDP是在GDP 核算的基础上引入环境资源因素核算,GDP 核算本身的其它一些不足仍然存在,如:未能将生产活动的建设性与破坏性加以区分,所有活动均视为正价值而记入总量;不能准确地反映国民收入、福利及财富状况;核算资料缺口较大、质量有待提高等等,所有这些都不可能通过实施绿色GDP 核算本身可以解决的,相反在有些方面尚有进一步加剧的可能性。而将环境资源核算引入GDP 核算,必将对GDP 核算本身产生冲击,操作层面上尚有诸多方法技术问题有待研究。
其次,环境资源的定价有困难。环境以社会经济系统作为考察对象,是指影响该系统的所有外部因素的总和。资源(指自然资源)则指在一定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和,包括物质资源和生态资源。一则环境资源的产权界定困难,既有其自身的复杂性,又有法律工作的缺失,产
权不明晰具体核算自然难以操作;二则环境资源市场定价困难,由于其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完备的市场甚至没有任何意义上的市场,无法形成经市场确认的价值,使之定价极为困难,如物质资源通常以类似产品的市场价格作为价格标准估计,这种估价因人为因素而难以保障其真实客观性;而生态资源价值却无法估量,太阳和空气对人类生产乃至生存极端重要,它的经济价值有多大?生态平衡的破坏更难估价,野生动物的灭绝、天然植被的流失以及微生物对水土的改变等几乎是不可能估价的;显然环境资源的定价困难,是其纳入GDP 核算之中的根本性障碍之一。
再次,自然资源的消耗尤其是环境评估及其污染的损失量化困难。测算浩繁的自然资源特别是生态资源的消耗,量大、技术要求高,十分艰巨;而环境评估特别是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的量化工作,更几近不可能准确客观,这是因为由水体、大气、土壤、生物等媒介组成的环境,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而现有的估算方法要么难以实施,要么过于粗糙,上述表明无论是环境资源的量化、还是其定价都包含着普遍的估算,说明即便实施绿色GDP核算,由于主观因素,而使其真实、客观性受到影响,甚至可以说是一个虚拟的结果。
再其次,绿色GDP核算本身尚有诸多技术或方法问题需要研究。比如如何与GDP核算理论和方法的衔接?环境成本扣除了,但环境效益是否应计入?如何评判和记入环境效益等等。
Journal of Yunnan Finance & Economics University Vol22,No6
三、结论
第一,正确认识统计指标的功能。作为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它具备一定的名称、方法,更有其内涵的口径要素,决定了任何一个统计指标都只能反映总体某方面数量特征,完成相应的功能,要反映各方面的情况,满足各项要求是不可能的,也有违科学精神,GDP尽管有其不足之处,但更多的争议,似乎来自于对其功能定位的认识模糊或任意扩张,让它承载了太多不能完成的任务,既使实施绿色GDP核算,它除了自身仍然有缺陷,其功能也只不过是一个指标而已。
第二,合理使用GDP。首要的是淡化生产总值的考核职能,地方官员对GDP的追求,一方面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恶化,另一方面不可避免、程度不同的干扰核算数据;其根本就在于现行体制下,GDP被当成地区间比较的非常重要指标,而且普遍作为考核下级的主要指标。实践中,考核体系是必要的,但它是一个导向,给地方GDP增长减压或建立一个更多反映民生、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作为考核或比较依据,可能会取得多方面的效果。另外,在分析经济现象时,使用GDP要更多地关注其局限性,采用诸多指标,补充、完善,以求客观真实。第三,在没有包括绿色GDP在内的其它更好指标之前,GDP仍然具有广泛的使用价值,问题是如何更好克服其自身的局限性。反映经济运行整体状况是客观需要,绿色GDP核算尚远未成熟,而既使实施绿色GDP核算,因其仍以GDP核算为基础,故而,GDP的使用仍将是有益的,而在理论、方法上更进一步研究,逐步克服其局限性,也就成了我们应关注的重点。它不仅提高了GDP核算质量,同时也是朝着绿色GDP核算方向努力的一部分。
第四,现行统计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实际上,GDP受到的争议,相当部分来自于其核算质量,而国家政府统计系统就此进行了不懈努力,推出诸多措施,如GDP核算的联管联控制度、下算一级制度等,都是针对核算数据的抗干扰能力,但其自身尚有待研究而效果很有限,如下算一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GDP数据的出口,但基础资料的来源仍无法控制。问题的根本之一在于现行统计管理体制下,统计数据受到干扰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出路显然在于现行统计管理体制的改革,调整现行的统计局隶属于同级人民政府的格局。
第五,加强调研,积极稳妥、逐步推进绿色GDP核算准备工作。可持续发展已成共识,而资源环境对生存和发展质量的影响将愈加明显,人们对其关注有增无减,更加迫切要求反映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耗减、环境变化的情况。加强对其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在可行的方面逐步推行、方法上不断完善,既使在某些方面暂时不能实施,但逐步积累、扩展总是需要的,也许很难达到严格意义上的绿色GDP核算,但毕竟在接近,更加有效地弥补的GDP核算的不足,当然,也符合时代潮流。
参考文献:
[1]杨缅昆.环境资源核算的若干理论问题[J].统计研究,2006,(11).[2]赵占明等.GDP核算联管联控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统计研究,2006,(06).[3]孙慧.绿色GDP与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观[J].中国统计,2006,(10).[4]许宪春.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J].中国统计,2007,(01).
第四篇:GDP核算工作总结
gdp核算工作总结
一、苦练内功,建一支高素质的核算专业队伍
新速度、新体系、新普查是国家统计局提出的近期统计部门的工作重点。新体系就是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说明核算工作是各级统计部门工作重点之一。同时,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各级领导和社会公众越来越关注gdp,关注国民经济核算,也给核算工作带来了新的压力。这些新形势对核算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核算工作者肩负着历史使命,面临着各种困难和压力,因此,需要大力加强核算的队伍建设。
一个合格的核算工作者,一要政治强,二要业务精,三要作风硬,四要精神风貌好。xx年,我市核算人员坚持学习,勤练内功,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和整体战斗力。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增强对政治、经济形势的敏锐性和判断力;二是认真学习核算制度,加深核算人员对业务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避免在具体的核算工作中出现大的偏差;三是学习相关专业报表制度和部门统计报表制度;四是强化职业道德教育,继续发扬实事求是、爱岗敬业、团结拼搏、甘于奉献的精神,做到实事求是,不作假数;五是加强了统计法律法规知识和相关公共法律知识的学习,增强利用法律武器抵御外部干扰的能力。
进一步加强乡镇gdp核算人员队伍建设。目前的核算队伍中数量最大的是乡镇一级的核算人员,他们一般都是兼职核算人员,人员变动较频繁,核算业务水平相对较差。为此,各县区采取了多种方法来加强对乡镇核算队伍建设。一是要求各乡镇安排素质较高的统计人员担任核算员;二是利用核算年报会或农调会集中组织学习《乡镇gdp计算操作指南》和相关的核算知识,力求每个乡镇核算员明确gdp核算原理和乡镇gdp的核算方法;三是根据具体情况对部分乡镇进行重点培训,例如隆昌县年初就挑选了8个乡镇的核算人员进行专门的重点培训。
二、狠抓质量,搞好gdp报表工作
(一)继续学习核算制度,严格按规定和要求核算
继续认真学习《中国、季度国内生产总值计算方法》,并准确理解掌握报表制度的精神实质,严格按规定和要求进行核算。
(二)坚持执行地方统计制度,理顺外部资料收集渠道
继续执行《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报表制度》,将综合年报、核算报表、城市年报和其他各专业报表及月(季)的主要指标中,需要由部门提供的指标在上年的基础上进行补充、整理,并按所涉及的部门和单位分解成规范的部门统计一套报表,通过统计局文件的形式,统一布置落实。这种办法,一是规范了部门统计的报送制度,部门基本都能按时自觉上报。核算资料搜集及时性得到了增强;二是对报送情况较好的部门进行表彰和奖励,也协调了部门之间的关系。
(三)坚持内部报表制度,理顺专业间资料共享渠道
继续执行各专业统计向核算统计提供资料的内部报表制度,各专业统计人员将核算工作所需基础数据以规范的电子表格形式及时提供给核算人员,核算专业将核算的审定结果及时上载到网上,供各专业使用,专业间达到了一定程度的信息共享。
(四)坚持评审制度,认真把好审核关
按照《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审核要点》和《xx年gdp年报审核要点》以及《主要指标数据质量审核评估办法》的要求,坚持gdp核算统计报表三审制度,即自填自审、程序复审、领导终审制度,努力消灭技术性差错和逻辑性差错。特别是年报,更是结合经济运行态势,利用各相关指标的比例关系和历史数据对年报进行多方验证,并撰写出了《xx国内生产总值年报数据质量评估报告》。按照省统计局《关于认真做好xx年主要统计数据评估工作的通知》精神,我局组织力量,对gdp和工业、农业、商贸、投资、建筑业、房地产等主要专业的数据进行综合评估。
加强对县区数据的审核,坚持报表会审,继续实施下管一级。一是增加报表程序的审核关系,将省局审核要点的控制关系加入报表程序,供县区统计局使用,并要求县区对审核未通过的项目作出较详细的书面说明;二是坚持会审制度,对县区核算年报和半年报进行了集中审核认定,对照核算的控制标准、审核报告、相关指标的增长趋势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各县区的报表进行了论证、评估,对不正常的增减情况实事求是地进行核实订正,针对今年物价上涨快的情况,对个别县区没有反映物价上涨因素的报表数据进行了直接调整,将最后的审定结果,通过网络反馈给县区,保证了核算数据的可靠性和严肃性;三是加强市(县区)gdp数据的衔接,严格控制各县区gdp的汇总数与全市gdp误差在3%以内,增长速度在0.3个百分点以内。
(五)规范操作,搞好乡镇gdp核算
乡镇gdp报表制度执行一年后,各县区都将乡镇gdp作为镇乡经济考核的重点指标。为保证乡镇gdp的质量,主要抓了乡镇gdp核算的规范工作。一是规范乡镇gdp核算的依据,主要是对乡镇gdp 的指标范围、估价方法、资料来源、计算方法、以及各行业增加值率的控制范围作了规范。二是对乡镇gdp执行下管一级,为了维护统计数据的可靠性和严肃性,要求各县区统计局对乡镇gdp同样实施下管一级,各乡镇的gdp数据(特别是增长速度)未经县区审定,不得公开使用。三是加强督促检查,对部分乡镇存在的部门间不协调,资料收集较难的情况,市县区统计局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督促,如利用统计调查、统计执法检查和县委、政府到乡镇督查等机会对部分乡镇的gdp核算工作规范操作情况进行了检查和督促,在一定程度上协调了关系,改善了环境。隆昌县还专门召开围绕gdp等统计指标规范操作的统计现场会,对乡镇gdp核算起到了很好的督促作用。
(六)做好准备,积极推进规模以下工业数据衔接
按照省统计局(xx)41号和市统计局(xx)80号文件要求,我市两级统计局高度重视,统一组织,统筹安排,做好与规模以下工业抽样调查数据衔接的准备工作,在报表的处理过程中,从技术上想办法尽量缩小差异。
三、注重服务,积极开展分析调研
(一)跟踪经济运行态势,做好经济形势分析
为使各级领导和部门及时了解全市经济运行情况,研究解决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市委、市政府决定每月召开市、县区政府的主要领导及市级各经济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全市经济运行分析会。季度由市委召开,月度由市政府召开。市政府将这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了市统计局,由统计局牵头以市政府名义组织召开月度经济形势分析会,即不仅要负责会务和资料的收集、整理、汇编工作,而且每月要对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并形成书面分析报告。为了搞好这项工作,我局决心以此为契机,加强对经济形势的监测预警,为党政领导提供更好的服务。分析中我局充分利用核算资料,围绕全年gdp目标,密切跟踪和把握全市经济运行趋势。全年共撰写经济形势分析报告8篇,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及相关部门的较高评价。
(二)针对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题分析
规模以下工业是xx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然而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给点多面广的小企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xx是一个小企业占工业半壁江山的地区,探索发展小企业对全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为此,我局通过调查,撰写了《扶持与发展-对规模以下工业的调查分析》。
今年,xx市委、市政府提出了重振雄风,富民升位的工作目标,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我为xx重振雄风,富民升位做什么的大讨论,要求各级各部门提出对策建议。我局认为xx要重振雄风、富民升位,在于经济发展速度的提升,经济总量的扩大和人均gdp、人均财力的增加,而壮大县域经济是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应进行认真思考和研究,给予高度重视。为此,撰写了《对xx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该文受到各方好评,政协主席李德元对此文批示:此材料很好,对xx特别是对各县区的情况通过数据对比变化,反映了发展状况、问题以及应采取的应对措施建议,对领导思考和决策有较大帮助。感谢同志们的努力工作和辛勤付出。市人大副主任王前明对此文批示:此文对各县区gdp运行情况作了全面、精辟的分析,并对壮大县域经济提出了较好的思路,对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发展县域经济,还要在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上下大功夫,这是xx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和新的增长点。
党的xx大提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而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我国进入现代化建设,迈入小康社会的科学的、必然的抉择。xx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工业兴市,打造成渝经济区制造业之都。xx作为川内老工业基地,拥有门类齐全的传统工业,如何才能发挥后发优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重振老工业基地雄风,富民升位,实现xx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个关键,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我局撰写了《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努力打造xx新工业》。
(三)积极参与政府目标管理,为有关部门提供特殊服务
参加了年初《xx市xx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草案)》的制定和市政府目标办xx年对各县区目标执行情况的考核,由于工作出色,市局核算人员被评为全市目标考核工作先进个人。
为了更好地发挥统计服务功能,为领导当好耳目和参谋。今年,由综社科牵头,创办了xx《统计内参》,主要反映社会经济中领导非常关心的焦点、难点和敏感问题,有针对性送几个主要市级领导参考。我局针对年初制定的gdp目标,编写了《对xx年xxgdp增长13%的思考》,领导给了肯定性的好评价。
采用增长速度方程法,定量测算了xx市xx-xx年科技进步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的贡献率,并提供给市科技局和市目标管理办公室。
四、强化监督,加大核算宣传力度
(一)建立公示制度,加大对核算的监督力度
一是每季度定期在《xx日报》上公布全市及分县区的gdp和分产业增加值情况;二是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年初通过《xx日报》对全市gdp等10个主要经济指标进行公示,县区按要求也进行了公示,公示期间在市纪委、监察局设置了举报电话,接受广大市民的监督。通过公示,一方面加大了社会公众对gdp数据的监督力度,另一方面也宣传了核算工作,扩大了影响。
(二)普及核算知识,宣传核算工作
为了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让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了解新国民经济核算相关知识,增强统计法律法规意识,xx年8月,我局召开了一次现代统计相关知识培训会。市级有关部门主要领导和相关人员、市县区统计部门股级以上干部共150多人参加了培训会。会上,省统计局核算处王光彩处长就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主要内容、gdp计算方法和作用以及gdp的不足作了生动地讲解和介绍。此次培训会,既是对新国民经济核算知识的普及,又是一次对核算工作的有力宣传。
五、促进发展,做好配合协作
认真整理核算专业年报和历史资料,并编入《xx年xx统计提要》和《xx统计年鉴-xx》。努力配合综合专业做好相关工作,促进核算专业的发展。
今年3月,xx发生沱江水污染事件,全市两县两区的生产和居民生活受到极大影响,为及时了解3.02水污染事件对xx经济社会的影响,核算专业配合其他专业一起开展了3.02水污染对全市社会经济影响情况的跟踪调查,调查结果为核算上半年gdp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一年来,xx核算统计工作虽然全面完成了各项任务,取得了一些好成绩,但与省局的要求相比,差距还较大。新的一年,我市国民经济核算工作将努力开拓创新,力争再上新台阶。
第五篇:绿色GDP
一、绿色GDP的意义
研究和实施绿色GDP,对我国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绿色GDP有利于科学和全面地评价我国的综合发展水平。通过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准确计量,我们就能知道为了取得一定的经济发展成就,我们付出了多大的环境代价,从而可以使我们客观和冷静地看待所取得的成就,及时采取措施降低环境损失。
第二,绿色GDP可以为干部政绩考核提供新的评价标准。我们对各级干部进行环境保护绩效考核,是为了促使各级政府更加重视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目前环保考核主要是用若干环境保护指标,以后绿色GDP研究成熟并作为干部考核指标后,可以使干部环保考核更具有科学性。
第三,绿色GDP有利于促进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绿色GDP是一套公开的指标,通过发布绿色GDP,可以更好地保护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同时,公众通过绿色GDP,能直接判断一个地区环境状况的变化,对政府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监督,并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事业。
第四,绿色GDP有利于促进政府转变职能。政府的重要职能是向人民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绿色GDP作为关系到一个地区综合发展水平的公共信息,必将促进政府更加关注本地的宏观发展战略,使政府从热衷于具体项目管理转向做好发展规划和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