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什么是绿色GDP
什么是绿色GDP?
GDP代表着目前世界通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它的发明与产生来之不易,是三百多年来诸多经济学家、统计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1953年才初步成型。由于GDP核算体系仍然存在着一些统计上的技术缺陷,在联合国的主持下,又经过1968年和1993两次重大修改。由于世界各国都普遍采用GDP核算体系,GDP作为核心指标,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程度的统一标准。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经济产出总量增加的过程,必然是自然资源消耗增加的过程,也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过程。我们从GDP中,只能看出经济产出总量或经济总收入的情况,却看不出这背后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经济发展中的生态成本有多大呢?目前世界各国还没有一个准确的核算体系,没有一个数据使我们能一目了然地看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情况。环境和生态是一个国家综合经济的一部分,由于没有将环境和生态因素纳入其中,GDP核算法就不能全面反映国家的真实经济情况,核算出来的一些数据有时会很荒谬,因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能增加GDP。例如,发生了洪灾,就要修堤坝,这就造成投资的增加和堤坝修建人员收入的增加,GDP数据也随之增加。再例如,环境污染使病人增多,这明摆着是痛苦和损失,但同时医疗产业大发展,GDP也跟着大发展。中国在20多年来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但这“增长”又是通过多少自然资本损失和生态赤字换来的呢?不说环境与资源,既便从社会学角度看,GDP也不能反映社会贫富差距,不能反映社会分配不公,不能反映国民生活的真实质量。总之,GDP统计存在着一系列明显的缺陷,长期以来被人们所批评,但长期以来没有得到修正。
上世纪中叶开始,随着环境保护运动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兴起,一些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们,尝试将环境要素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发展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这便是绿色GDP。绿色GDP是指绿色国内生产总值,它是对GDP指标的一种调整,是扣除经济活动中投入的环境成本后的国内生产总值。国内外许多专家多年来致力于此项研究,虽取得了重大进展,却也存在着不少争论。目前,有些国家已开始试行绿色GDP,但迄今为止,全世界上还没有一套公认的绿色GDP核算模式,也没有一个国家以政府的名义发布绿色GDP结果。
绿色GDP面临着什么困难?
实施绿色GDP核算体系,面临着技术和观念上的两大难点。
先说说技术难点。GDP通常以市场交易为前提的,产品和劳务一进入市场,其价值就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它传达出来的是以货币为手段的市场价格信号。一个产品值多少钱,得在市场销售中才能确认。这就是说,市场供求规律所决定的自由市场价格,是GDP权威性的惟一来源。但我们如何来衡量环境要素的价值呢?环境要素并没有进入市场买卖。例如砍伐一片森林,卖掉原木,原木的销售价,即可表现出价格,即可以纳入GDP统计。但因为森林砍伐而导致依赖森林生存的许多哺乳动物、鸟类或微生物的灭绝,这个损失是多大呢?再因为森林砍伐而造成的大面积水土流失,这个账又该如何核算呢?这些野生的鸟类、哺乳动物、微生物与流失的水土并没有市场价格,也没有货币符号,我们确不知用什么数据来确定它们的价值。专家们提出过许多办法,其中一个是倒算法,按市场成本来估算一个专题。例如,使黄河变清要花多少钱?恢复一片原始森林要花多少钱?如果做不到,那就是价值无限,不准砍伐,不准破坏。另外,按市场价格,有的具体项目的环境成本也可以科学推测。例如,昆明的滇池近几十年来严重污染,周围的农田、化工厂是主要污染源,如果将这些农田和化工厂几十年来的利润汇总,有几十个亿,虽然带动了当地的就业,创造了物质财富,但同时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如果现在要使滇池水变清,将劣五类水变回到二类水,最起码要投入几百个亿。这样一笔账算下来,即便不包括滇池内许多原有的鱼类和微生物的灭绝,也不包括昆明气候变化所造成的影响成本,滇池周围几十年来的经济活动可就亏大了!如今,各方面的专家们已研究出了不少测算模型与方法,各有优点,各有侧重,也各有缺陷,这只能在实践中逐步补充完善。
再说说观念的难点。绿色GDP意味着观念的深刻转变,意味着全新的发展观与政绩观。GDP是单纯的经济增长观念,它只反映出国民经济收入总量,它不统计环境污染,不统计生态破坏,不反映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绿色GDP则力求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统一起来,综合性地反映国民的经济活动的成果与代价,包括生活环境的变化。绿色GDP建立在以人为本、协调统筹、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之上。一旦实施绿色GDP,人们心中的发展内涵与衡量标准就变了,扣除了环境损失成本,当然会使一些地区的经济增长数据大大下降。一旦实施绿色GDP,必将带来干部考核体系的重大变革。过去各地区干部的政绩观,皆以单纯的GDP增长为业绩衡量标准,现在要将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放在一起综合考评,这会使很多干部想不通,会因此形成诸多阻力。但任何观念的转变都有一个艰难渐进的过程,因为这是一项改革,是使公平与效率双赢的一个创新,更是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一次重大升华。可以想见,随着绿色GDP的研究和实施,环境的保护或破坏,必成为选拔干部的一项重要标准。
绿色GDP的启动实施,虽面临着许多技术、观念和制度方面的障碍。但没有这样的指标体系,我们就无法衡量我们的真实发展水平,我们就无法用科学的基础数据来支撑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我们就无法实现对整个社会的综合统筹与平衡发展。因此,无论有多少困难,我们都应当立即开始进行探索,立即开始从具体项目到局部地区进行不断的试验,逐步建设起符合中国国情的绿色GDP,为全世界的绿色GDP核算体系的发展作出较大的贡献。
绿色GDP在国外的实践
绿色GDP的环境核算虽然困难,但在发达国家还是取得了很大成绩。
挪威1978年就开始了资源环境的核算。重点是矿物资源、生物资源、流动性资源(水力),环境资源,还有土地、空气污染以及两类水污染物(氮和磷)。为此,挪威建立起了包括能源核算、鱼类存量核算、森林存量核算,以及空气排放、水排泄物(主要人口和农业的排泄物)、废旧物品再生利用、环境费用支出等项目的详尽统计制度,为绿色GDP核算体系奠定了重要基础。
芬兰学着挪威,也建立起了自然资源核算框架体系。其资源环境核算的内容有三项:森林资源核算,环境保护支出费用统计和空气排放调查。其中最重要的是森林资源核算。森林资源和空气排放的核算,采用实物量核算法;而环境保护支出费用的核算,则采用价值量核算法。
实施绿色GDP的国家还有很多,主要是欧美发达国家,如法国、美国等。
特别值得一说的是墨西哥。墨西哥可是发展中国家,居然也率先实行了绿色GDP。1990年,在联合国支持下,墨西哥将石油、各种用地、水、空气、土壤和森林列入环境经济核算范围,再将这些自然资产及其变化编制成实物指标数据,最后通过估价将各种自然资产的实物量数据转化为货币数据。这便在传统国内生产净产出(NDP)基础上,得出了石油、木材、地下水的耗减成本和土地转移引起的损失成本。然后,又进一步得出了环境退化成本。与此同时,在资本形成概念基础上还产生了两个净积累概念:经济资产净积累和环境资产净积累。这些方法,印尼、泰国、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纷纷仿效,并也立即开始实施。
1995年,世界银行首次公布了用“扩展的财富”指标作为衡量全球或区域发展的新指标。扩展的财富概念中包含了“自然资本”、“生产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四大组要素。“财富”的内涵更为丰富了。
2003年开始,我国国家统计局对全国的自然资源进行了实物核算。物流核算是绿色GDP核算的重要基础。2004年开始,国家统计局和国家环保总局已成立了绿色GDP联合课题小组,正在组织力量积极进行研究和试验。绿色GDP与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和绿色GDP有什么关系?这是因为,许多环境因素很难纳入货币核算,国外就发明出了一种可称为公众评估的办法。例如,某些规模巨大的公共工程项目,要核算它的生态影响,不同的核算法有时会产生出不同的结果。所以,环境专家们便诉诸于公众的主观评价。围绕这些公共项目,要允许相关的专业部门与较独立的专家机构,在较大的范围内进行公众咨询与调查。将支持和反对的意见都写清楚,最后请公众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来进行选择。老百姓讲话,人心本是一杆秤。公众对关系到自己身心健康的事情,都会有真实的表述。因此,实施绿色GDP,要有一个公众参与的社会氛围。要认真收集与了解公众对经济收入和环境破坏的主观评价,这种主观评价的数据应成为绿色GDP的重要补充。
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直接表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发育程度,也直接体现着一个国家公民素质的高低水平。人民既需要经济的增长,也需要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更需要一个公正和谐的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本身就包含着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三个方面的内涵。建设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就必须实现这三者的平衡。公众参与,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平衡杠杆。
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不能过于迷信技术手段,因为技术手段总是在不断完善的。科学的绿色GDP数据有助于科学决策,公众参与和民主法治,才能保证每项决策能真正服务于大多数人的利益。从世界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看,没有公众参与就没有环境保护。所以,在强调下大力气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的同时,一定要强调公众参与。否则,环境保护与建立绿色GDP就变成少数人的事而最终一事无成。
第二篇:什么是绿色GDP
什么是绿色GDP
作者:信息技术处文章来源:甘肃调查总队点击数:20更新时间:2007-4-6
人类的经济活动包括两方面的活动。一方面在为社会创造着财富,即所谓“正面效应”,但另一方面又在以种种形式和手段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即所谓“负面效应”。这种负面效应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无休止地向生态环境索取资源,使生态资源从绝对量上逐年减少;其二是人类通过各种生产活动向生态环境排泄废弃物或砍伐资源使生态环境从质量上日益恶化。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只反映了经济活动的正面效应,而没有反映负面效应的影响,因此是不完整的,是有局限性的,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
改革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对环境资源进行核算,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其计算结果可称之为“绿色GDP”。绿色GDP这个指标,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正效应。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反之亦然。
第三篇:绿色GDP
一、绿色GDP的意义
研究和实施绿色GDP,对我国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绿色GDP有利于科学和全面地评价我国的综合发展水平。通过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准确计量,我们就能知道为了取得一定的经济发展成就,我们付出了多大的环境代价,从而可以使我们客观和冷静地看待所取得的成就,及时采取措施降低环境损失。
第二,绿色GDP可以为干部政绩考核提供新的评价标准。我们对各级干部进行环境保护绩效考核,是为了促使各级政府更加重视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目前环保考核主要是用若干环境保护指标,以后绿色GDP研究成熟并作为干部考核指标后,可以使干部环保考核更具有科学性。
第三,绿色GDP有利于促进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绿色GDP是一套公开的指标,通过发布绿色GDP,可以更好地保护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同时,公众通过绿色GDP,能直接判断一个地区环境状况的变化,对政府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监督,并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事业。
第四,绿色GDP有利于促进政府转变职能。政府的重要职能是向人民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绿色GDP作为关系到一个地区综合发展水平的公共信息,必将促进政府更加关注本地的宏观发展战略,使政府从热衷于具体项目管理转向做好发展规划和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上来。
第四篇:绿色GDP 文档
绿色GDP,指用以衡量各国扣除自然资产损失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核算指标。简单地讲,就是从现行统计的GDP中,扣除由于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退化、教育低下、人口数量失控、管理不善等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成本,从而得出真实的国民财富总量。
绿色GDP(可持续收入)的基本思想是由希克斯在其1946年的著作中提出的。这个概念的基础是:只有当全部的资本存量随时间保持不变或增长时,这种发展途径才是可持续的。环境污染 可持续收入定义为不会减少总资本水平所必须保证的收入水平。对可持续收入的衡量要求对环境资本所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流动进行价值评估。可持续收入数量上等于传统意义的GNP减去人造资本、自然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等各种资本的折旧。衡量可持续收入意味着要调整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绿色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考虑了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土地、森林、矿产、水和海洋)与环境因素(包括生态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影响之后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即将经济活动中所付出的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降级成本从GDP中予以扣除。改革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对环境资源进行核算,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其计算结果可称之为“绿色GDP”。绿色GDP这个指标,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正效应。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反之亦然。根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九五”重点课题——“以EPD为核心指标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研究”中对北京市1997年绿色GDP进行核算的结果表明,按生产法计算的绿色GDP占GDP的74.94%,按支出法计算的绿色GDP占GDP的75.75%
第五篇:浅谈绿色GDP
浅谈绿色GDP
【关键词】:传统GDP,绿色GDP、资源环境、生态、核算体系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通过简述传统GDP核算体系的缺陷,引出“绿色GDP”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结合中国国情,探讨了“绿色GDP”核算体系,进而分析了当前中国实现“绿色GDP“核算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的重大意义。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首先要有定义和计量总产出或总收入的一套方法。国民收入核算就研究这套方法。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GDP即国内生产总值,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1]。GDP作为政府对国家经济运行宏观计量与诊断的一项重要指标,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是否进步的重要指标。但以GD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也是有局限性的。GDP不能反映社会成本、不能反映经济增长方式付出的代价、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效率和效益、不能反映人们的生活质量、不能反映社会收入和财富分配的状况。正是由于GDP指标的这些局限性,引入了绿色GDP这一新概念。
一、传统GDP的缺陷
1、传统GDP核算体系的缺陷
之所以要提出绿色GDP的概念,是因为传统GDP的核算体系具有一定的缺陷。国民经济的主要核算指标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将直接影响着经济社会的生存与发展。现行GDP只是单纯地考核经济效益,忽视了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只对经济中那些货币化了的部分进行评价,忽略了资源耗减和环境退化等难以计量的社会经济发展成本;只反映正面效应,没反映负面效应[2]。自从20世纪中叶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对自然的改造能力不断地提高,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引起了严重的资源短缺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暴露了传统GDP核算体系的根本性缺陷,即它没有反映出经济发展的外部影响以及环境质量的下降和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不和谐[3]。经济产出总量增加的过程,必然是自然资源消耗增加的过程,也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过程。环境和生态是一个国家综合经济的一部分,由于没有将环境和生态因素纳入其中,GDP核算法就不能全面反映国家的真实经济情况。面对我国尚未完全摆脱的粗放型增长,有学者直言不讳:过于单纯注重GDP的增长,必然会进入这样一个怪圈——传统的GDP核算可能助长为追求高的GDP增长而破坏环境、耗竭式使用自然资源的行为。
2、盲目追求GDP的危害
我国现行的官员升迁制度中将GDP作为重要指标,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在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大兴形象工程的现象,这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不利的。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 “晴雨表”,GDP 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当下一些地方盲目追求GDP,进而形成了“GDP崇拜”症,热衷于基础设施、经济项目的大投入、大建设,甚至不惜牺牲环境保护、民生福祉为GDP 让路。而统计数据 “注水”,就是“GDP 崇拜”的一个突出表现。GDP 不是万能的,过分崇拜GDP 只会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首先,GDP 是判断宏观经济形势的最重要指标之一,注水GDP 不仅损害地方党委政府的公信力,还会直接导致对当地经济走势的盲目乐观,从而影响到决策层的政策制定和把握。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的爬坡期,政策的不合理调整会危害到 “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大局。其次,GDP 和所有统计
指标一样具有局限性,生态环境、就业形势、收入分配状况等内容都很难从中体现。在GDP 大棒指挥下,一些干部难免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唯拉动GDP的工作才干,唯增长GDP 的项目才上,而不愿花费时间和精力做一些无关数据却关乎民生的事情,以致于在经济繁荣的表象下,老百姓并未得到多少真正的实惠。
二、绿色GDP的形成和发展
1992年里约会议之后,可持续发展观被世界各国政府广泛认同,人们普遍意识到需要对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进行修正,从传统意义上的GDP中扣除不属于真正财富积累的虚假部分,从而再现一个真实的、可行的、科学的指标,即“真实GDP”,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绿色GDP",使其能更确切说明增长与发展的数量表达和质量表达的对应关系。绿色GDP的概念是1993年由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在修订《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体系)时,根据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的新的经济核算概念,从GSP中扣除自然资源耗减价值与环境污染损失价值后剩余的国内生产总值,称为可持续发展的国内生产总值(Sustainable 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SGDP,即绿色GDP。世界银行1997年开始利用绿色GDP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来衡量一国(地区)的真实财富。
1、国际上的绿色GDP实践
上世纪90年代初,只有挪威要求在财会年报中披露企业对环境的影响及其采用的计量方法,然而不到10年,许多国家已非常重视绿色GDP的实施,即从GDP中挤出水分—环境污染负债,生态赤字的资源损耗等。
在挪威的自然资源账户中,自然资源被划分为实物资源和环境资源两大类,构建了包括森林、土地、水资源、石油、天然气等在内的一系列完整的实物资源核算体系。
芬兰按照挪威的自然资源核算模式建立起自己的自然资源核算框架体系其资源环境核算的内容有三项:森林资源核算、环境保护支出费用统计和空气排放调查。
法国的自然资源账户是一个范围很广的账户,描述并度量了环境资源的经济、社会和生态功能,其实物账户类似于挪威的实物账户。
1990年,在联合国支持下,墨西哥将石油、各种用地、水、空气、土壤和森林列人环境经济核算范围,再将这些自然资产及其变化编制成实物指标数据,最后通过估价将各种自然资产的实物量数据转化为货币数据。
目前,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德国、芬兰、挪威、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20多个国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测算工作,如:挪威开展了能源核算研究、澳大利亚开展了环保支出核算研究、印度尼西亚开展了森林、石油和土地资源核算研究,等等。而这些研究工作也取得了重要成果。
2、中国的绿色GDP实践
2.1绿色GDP在中国提出的背景
中国经济的发展面临着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拥有量少,环境压力大的巨大挑战。中国经济发展是粗放型的,存在着严重的高消耗、低效率、重污染的问题。根据《世界资源报告》(2001~2002)提供的资料计算,中国每创造一美元GDP所消耗的能源是7个工业化国家的5.9倍,美国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根据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报告》(1998)提供的资料计算,中国1995年的能源利用率只有美国的26.9%,日本的11.5%,高收入国家的20.5%,世界平均水平的29.2%,而单位美元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美国的5.5倍,日本的13.8倍,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的7.9倍,世界平均水平的4.6倍。中国每万元GDP消耗的钢材、铜、铝、铅、锌都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万元工业
产值用水量是先进国家的数倍。中国2003年创造的GDP,按照汇率法计算只占世界GDP的3.8%,但是中国当年消耗的钢材、煤炭和水泥则超过30%以上,这显然也是不成比例的。由于现行的GDP制度没有反映出在产生利润的同时所耗减的环境资源及造成的环境退化和破坏,这也就造成了人们只关注经济利益而忽视了环境利益,甚至为了取得经济利益不惜牺牲环境利益为代价。通过绿色GDP核算,将环境资源损耗,环境恶化这些环境效应货币化,使人们深刻认识到资源有价,环境有价。
2.2绿色GDP在中国的发展
2004年9月1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出公报,中国绿色GDP核算体系框架已初步建立,其包括四个具体的表式核算框架:环境实物量核算、环境价值量核算、环境保护投入产出核算和经环境调整的绿色GDP核算。
近几年,国家统计局非常重视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工作,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采取四大措施,以推动我国绿色GDP的研究工作。这四大措施是:建立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理论体系及基本框架;开展和建立环境污染物实物量核算;开展和初步建立环境损失价值量核算,测算经环境损失调整的GDP,即涉及环境降级成本调整的绿色GDP;通过国家和地方试点,总结推广环境核算研究成果[4]。在《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中,专门设置了附属账户,如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表,并制定了核算方案,试编了2000年全国土地、森林、矿产、水资源实物量核算表;与挪威统计局合作,编制了1987、1995和1997年中国能源生产与使用账户,测算了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甲烷、颗粒物等8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在黑龙江、重庆市、海南省分别进行了森林、水和工业污染损失等试点工作[5];与国家环保总局合作开展环境核算问题研究,与国家林业局合作开展森林资源核算问题研究,等等。从我国现行GDP的组成上看,其实绿色成分已经纳入其中了。比如在第一产业中,造林面积、竹木采伐量的大小也会对林业增加值产生影响,是可以把林业增加值的大小看成一个反映环境现状的逆向指标;而在第二产业的产值中,价值增加率的高低,也是从侧面反映了原材料和能耗的情况,是资源消耗的一种表达。
三、绿色GDP核算中的困难
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在竺谈谈绿色GDP,中指出,实施绿色GDP核算体系,面临着技术和观念上的两大难点。
首先,是技术上的。一是矿产能源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的价值核算。这些资源的现行市场价格是建立在资源无偿占用,永续不竭基础上的,没有包含资源所有者权益价格、时间调节系数和环境调节系数,资源价格明显偏低;二是环境资源的耗减核算。因生产和生活的消耗及大自然自身的侵蚀,导致环境资源的物质总量的耗减,这些耗减意味着原有的社会财富积累的净减少和未来生产潜力的降低;三是环境资源损失成本的核算。因对环境资源的不合理耗用或缺乏有效保护措施及因对环境资源的人为污染、破坏导致环境资源质量的日趋恶化,而对整体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潜在经济损失。这些核算实现过程较为复杂,用货币计量都存在一定的技术上的困难。
其次,是观念上的。绿色GDP意味着观念的深刻转变,意味着全新的发展观与政绩观。GDP是单纯的经济增长观念,它只反映出国民经济收人总量,它不统计环境污染,不统计生态破坏,不反映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绿色GDP则力求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统一起来,综合性地反映国民的经济活动的成果与代价,包括生活环境的变化。绿色GDP建立在以人为本、协调统筹、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之上。
除此之外,绿色GDP的核算还存在其它一些困难。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仍然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国际上还没有一套成熟的模式,尤其是价值量核算和绿色GDP核算,还没有一套公认的可操作性的方法。而且现行的GDP核算已成一种惯性,如立即停止有一定的困难,所以
需要一段过渡时期,在逐步完善其技术的同时,逐步完善其管理和实施效果。
四、发展绿色GDP的意义
绿色GDP有利于促进政府转变职能,可以为干部政绩考核提供新的评价标准。绿色GDP将自然资源耗减价值与环境污染损失价值作为一个重要指标,必然激发各级地方政府和各种经济主体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在积极性,促使其自觉地将经济活动从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绿色GDP的建立全面深刻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绿色GDP 始终把经济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不单纯强调经济指标的增长。还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把一切有利于人类社会福利增加的经济活动都计入GDP正价值,将所有一切有损于人类社会福利的经济活动都纳入负价值,从而真实客观地反映国民的净福利水平,并以实现人的福利(包括近期和远期,当代与后代)最大化、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建立和谐社会为最终目的。
绿色GDP的建立,完善和发展了经济核算的理论与方法,有利于建立与可持续发展模式相适应的经济核算与分析体系,科学和全面地评价我国的综合发展水平;有利于推动经济学的发展;有利于改革与完善经济核算制度,建立既适合中国国情,又具有国际可比性的经济核算制度;有利于明确各部门之间的资源资产的产权关系,建立自然资源高效使用、合理补偿和法制化管理制度;还对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起到积极作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资源环境和生态是一个国家综合经济体的一部分,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由于没有将资源环境和生态因素纳入其中,因而不能反映国家的真实经济情况和国民的福利程度,其存在着一系列明显缺陷。从绿色GDP的发展态式来看,绿色GDP核算作为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是一种必然趋势,虽然目前还存在着许多的技术、制度、观念方面的障碍,也没有世界公认的成功体系可以借鉴,但经过努力,许多国家还是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绿色GDP扣除了现行GDP中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保护服务费用,较全面真实地反映出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及其可持续发展能力,适应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在其实施进程中对循环经济的推行,对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实现也起到了督促和监督作用。绿色GDP是对GDP指标的一种调整与发展,在新形势下,必须加快绿色GDP的研究与应用,使其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提供重要而科学的数据支持。
因此,克服困难,推行绿色GDP核算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四版,第十二章
[2]李敏翠,侯金柱.发展绿色GDP核算的必要性[J].经济论坛,2004,(18):142.[3]吴优,国民经济核算的新领域—绿色GDP核算[J].中国统计,2004,(6):5.[4]韩林,国家环保总局和统计局将采取四大措施推进绿色GDP研究,中国网,2004.6
[5]邱晓华,中国经济向绿色GDP转变,凤凰网,2009年9.23《新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