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事业行政单位预算执行的管理与控

时间:2019-05-14 21:07: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议事业行政单位预算执行的管理与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议事业行政单位预算执行的管理与控》。

第一篇:浅议事业行政单位预算执行的管理与控

浅议事业行政单位预算执行的管理与控制

事业行政单位预算,是指事业行政单位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行政任务编制的、并经过规定程序批准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它反映着单位与财政之间的资金领拨缴销关系和事业计划、工作任务的规模和方向,是完成事业计划和工作任务的财力保证,也是事业行政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

一个标准预算管理周期由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财政决算三个阶段构成。对于事业行政单位来说,预算编制阶段主要任务是依据单位全年工作计划和工作任务,编制年度财务收支预算;预算执行阶段主要任务是组织执行本年度预算,分析执行情况,办理变更预算。决算阶段主要任务是编制年度财务收支决算报表,总结执行结果,并按规定程序报批。这三个阶段相辅相承,互为条件。预算编制是执行和决算的基础,预算的执行以完备和严谨的预算为前提,决算是对预算编制与执行的总结和分析。预算控制针对的是预算的实际执行与操作阶段,也是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阶段,这一阶段连接着编制和考核,是向评价和考核提供依据的阶段。预算执行是能不能用好财政资金关键,是预算目标实现与否的关键。预算执行环节如果抓不好,预算编的再好,效果也不会很好地体现出来。

一、事业行政单位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几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已陆续开始了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主要包括以部门预算为主要内容的预算编制改革、以国库单一账户为核心内容的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和以推进政府采购为主要内容的财政支出管理改革等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通过改革,旨在建立起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相分离的预算管理新机制,促进廉政建设,对规范事业行政单位支出管理、维护预算执行的严肃性有着重大意义,并取得了很大进展,收到了明显成效。但是,由于各项改革都还处于试点和起步阶段,制度上尚不完善,加上受旧的思维惯性与习惯做法影响,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存在着不科学、不规范的问题从近几年我区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预算执行过程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一)预算编制不够严密,预见性差,弹性过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预算编制的时间晚,预算编制周期短。整个预算编制过程只有短短的1-2 个月,预算编制质量不高,而且年初几个月根本没有预算可以执行。由于年初处于无预算状态,单位预算批复下达的晚,许多资金只能够参照上年度支出水平进行控制。二是部分单位预算编制粗糙,内容简单,对全年工作缺乏充分的预测与详细的规划,编制的预算先天不足,再加上年度中间开展计划外工作或上新项目时不考虑年初经费预算,致使年初预算失去了应有的约束力,更无什么严密性可言,导致年度中间预算追加频繁。三是项目预算的编制尚未细化,有业务项目名称,但无相应的预算2经济指标列支内容。致使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监控依据,导致一些项目经费成了预算单位调控预算经费的蓄水池。同时预算编制的简单粗糙和不确定性,给预算的审核批准、预算的执行、预算的监督、预算业绩考核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二)预算经费支出有逐年上升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人员费用支出快速上升。人员经费支出从03 年的2174.87 万元,04 年的3011.84 万元再到05 年上半年的1957.4 万元,年均增长率为34.16%,导致人员经费快速增加的主要因素有两点,一是人员数量的增加,从03 年的年均175 人增加到04 年的年均207 人,累计增加人员经费466.56 万元;二是人均支出的增加,人均支出由03 年的12.48万元/人增加到04 年的14.58 万元/人,累计增加人员经费370.41 万元。这其中与人员经费的预算管理方式即按实列支也要一定关联。

第二、管委会各部门开展的其他专项业务活动越来越多,支出的其他专项业务活动经费逐年上升。据对03 年以来的决算分析,各集中核算单位每年合计有各种名目的其他专项业务经费(不包括外宣经费、出国经费和招商经费)分别为03 年64 项,共计支付资金823.69 万元(剔除房屋购置费3495.4 万元),04 年列支其他专项业务经费71 项;共计支付资金960.69 万元;05 年上半年列支其他专项业务经费83 项,共计支付资金512.98 万元,每年从数量上、金额上都有近10%的增加;二是项目经费名称繁多,但项目经费列支金额或预算追加金额却大小不一,有的只有几千元,有的则有一百多万元。三是其他专项业务项目增加以后

就很难再减少,这样只增不减导致其他专项业务经费就越来越多。这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首先是单位没有从思想上引起对预算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认为追加预算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这样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就没有严格按照预算控制经费支出,工作计划与经费预算产生脱节,预算执行的随意性较大,这是问题的根本原因;其次是预算执行过程中因突发或临时性任务而发生的支出,属于客观原因,属于预算调整的正常范畴。

第三、项目经费的使用随意性较大。

主要集中在项目资金支出上,这是当前比较普遍的现象。近几年我区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以后,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经费的预算采取按实列支方式,各单位人员的工资、奖金和福利均由人事部门制表后由会计结算中心统一发放;日常公用经费基本上按预算单位性质分类分档、定员定额编制,经过几年运行业务活动比较稳定,各单位和会计结算中心对这部份经费的控制大多已比较规范,特别是日常办公经费等费用渐趋减少。因此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若要扩大经费预算,就只能向其他项目资金“融通”。这样就出现只要与专项业务活动有一点点关联,就列入项目资金开支,而不管事实上有多大关联度。

3二、改善与加强事业行政单位预算执行过程的管理与控制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预算编制工作。为了解决预算编制简单粗糙带来的各种问题,给预算执行过程创造良好前提条件,首先要提早编制部门预算,延长预算编制时间。提前预算编制时间,扩大延长预算编制周期,才能实现细化预算,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准确性,提高预算的透明度。从我区的实际情况来看,一般可适当提前从10 月起,提前编制下一年度各项财政收支预算。其次要确定合理的预算指标体系和开支标准。“部门预算”、“零基预算”、“功能预算”的基本要求就是应有合理的预算指标体系和开支标准,从当前我区经费实际使用过程分析,项目经费就好像是个大筐筐,随便什么费用都可往里装,比如招商经费、调研费、外宣费等,因未规定哪些费用类型可以列支,哪些费用类型不能列支,及可列支比例等等,这样就出现只要与项目有一点点关联就可报销列支;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发生一笔经济业务,同一个单位有好几项经费可列支,如经发局发生业务招待费,其可列支的经费项目就有日常公用经费中的招待经费,项目经费中的招商经费、经贸服务中心经费等等,给具体经办人控制预算经费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在编制预算时,要对预算经费的指标体系、项目用途、开支标准、开支范围等等进行细化,如规定在某个项目经费中餐费能列支的比例是多少,差旅费能列支的比例又是多少等等。第三彻底改变过去严预算、松追加的分配观念,从根本上减少或杜绝预算执行中的追加。从制度上建立预算追加机制,在单位不增加工作职能基础上,规定原则上不能追加预算经费;对确实需要追加预算经费的,应区别情况,尽可能考虑从该单位的其他经费项目累计结余额中调剂使用,如上海办今年要求追加交通工具购置费26.76 万元,可从合作局办公设备购置费累计结余额36 万元中调剂使用,这样一来可以简化追加预算手续,只要财政局审批即可,同时可以降低预算单位预算资金累计结余额,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益。

(二)加强预算执行的日常控制与监督强化预算执行、监督的力度,建立起规范的预算管理执行体系,强化财政监督职能,将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变更、决算、监督等各个环节全部纳入法制和规范化管理,建立多层次的预算监督体系。财政部门在搞好预算编制的同时,应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执行预算、监督资金使用情况和选择确定项目上, 实现对财政资金全方位、全过程的控制。

1、加强对人员经费支出的管理。对支出的管理,要严格控制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两类经费间不得随意挤占和移用。从基本支出的控制方面来看,基本支出主要包括人员经费支出和日常公用经费支出两部分。目前编制预算时,人员经费支出是按实列支,年终统一结算,日常公用经费支出是根据预算单位性质分类分档、定员定额额定。从当前预算执行实际情况分析,人员经费支出上升最快,近几年年均上升幅度达到34.16%。而占全部经费支出的比重也从2003年度的22.28%,2004 年度的48.39%,再到2005 年上半年度的54.85%。日常公用经费支出2003 年度为2169.98 万元,2004 年度为1378.75 万元;2005 年度上半年为841.79 万元,占当年全部经费支出的比重分别为22.23%、22.15%和423.59%,从绝对值方面分析有所下降,但其所占全部经费支出比重基本保持不变。由此可见,要控制基本支出,关键在于人员经费支出,要从改革个人收入分配管理制度着手,改变按实列支的预算管理模式,使预算单位从思想上重视人员增加对预算经费开支的影响程度。

2、加强对项目经费的控制与监督。从目前实际情况看,项目经费的预算编制比较粗放,“水分”过多,开支使用范围不明确,使用进度缺乏详尽的计划。更有的单位纯粹是为了要经费才要项目,项目资金拨到后,有的长期不用,有的只是用到一小部分,其余的到年底决算时或用于弥补基本支出的超支部分,或成为沉淀资金,留到以后年度调剂使用。因此项目经费预算应详细列明各项支出的具体明细用途及金额。项目经费预算不细化,开支使用范围不明确,在以后的监督与检查过程中,对项目支出的合理性和效益性就很难作出公正合理的判断。因此在编制项目预算时一定要对其进行细化,明确规定哪些费用不可以列支,哪些费用可以列支及可列支比例等等,从源头上建立项目经费预算控制制度,这样才能加强对项目经费支出的日常管理工作,从根本上杜绝在项目经费中列支与项目无关的费用支出。

当前可采取以下措施,一、严格项目经费审批,从源头上控制项目经费数量,对确实需要追加的项目经费可按照相近原则先考虑纳入当前已有的项目之中,尽量不增加项目经费数量,避免陷入项目经费只增不减现状;

二、按照事权与财务相结合原则,清理当前专项项目经费,合并或撤减业务内容相同或相近的项目,如汇总驻区机构的补助经费、加班费及其他补助款项等,集中到一个预算单位统一核算,改变多头支付、重复支付现象;

三、按项目经费细化预算后的指标严格控制专项项目经费的支付,特别要对餐饮、娱乐之类的业务招待费进行全方位控制;

四、分析项目经费结余原因,视具体情况调剂结余额或用于弥补其他项目经费不足,或结转到下年度项目使用,或交回国库等。

3、建立专项项目资金绩效评价分析制度,有效开展绩效评价。建立完善的项目经费使用绩效跟踪反馈制度是加强项目经费管理的有效手段。一方面是对项目经费使用的整个过程进行跟踪监督,坚决杜绝与项目无关的不合理支出,使项目经费按既定预算支出。二是对项目经费的使用效益进行考核评价,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评价,作为以后年度安排项目经费预算的参考依据。对绩效明显的,节约资金的单位可给予适当奖励,对挤占挪用专项项目资金或达不到绩效要求的,应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使预算单位感到使用预算资金的压力,彻底改变预算资金“不用白不用,用了也白用”的习惯。

(三)进一步完善和推进政府采购制度。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可以为财政支出管理和部门预算管理创造一种全方位、全过程管理模式,实施政府采购后的采购价格、预算单位设备配置等信息也为细化部门预算、制订部门支出标准创造了条件。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可提高部门预算执行准确性和效率。在目前政府采购基础上可进一步对各部门消耗的共性物料支出如打印、复印用的纸张,复印机用的配件硒鼓、油墨,信封、信纸等的印刷品以及出差购买的机票进行统5一汇总,实行集中或定点采购。使各单位的共性物料支出由各单位自行零星采购转变成通过法定的集中大额采购,充分运用竞争机制,大幅度节约财政资金。

加强对事业行政单位预算执行过程的管理与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必须以合理、完善的预算为基础,以多项配套措施为依托,采取内部控制与外部控制相结合的多种监督管理手段,对预算执行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控制。随着部门预算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与政府采购制度的全面推广与日益完善,事业行政单位预算执行必将得到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第二篇:试论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

试论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

【摘 要】近年来,随着国家财税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越来越受到多方关注,预算绩效管理是优化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重要方法。本文从事业单位实际工作出发,系统分析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方面现实状况以及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提供帮助。

【关键词】预算绩效管理;事业单位;管理;控制

事业单位是我国重要的社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的影响力在于社会公共事业的管理,其资金主要来源为财政拨款,加强事业单位资金管理是提升社会公共事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引入和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是加强和优化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

预算绩效管理与单位内控制度紧密相连,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更侧重于提升事业单位组织的绩效,增强事业单位预算的贯彻力度,有效规避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等过程中可能面对的各类风险。

一、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意义

1.预算编制更加科学

现阶段,多数事业单位都已经逐步开始引入预算绩效管理系统,在实际工作流程中,首先由事业单位向财政部门申请拨付财政经费等预算资金;其次由财政主管部门审核拨款;最后预算单位完成项目支付等资金使用程序。如果期间事业单位的资金编制不合理或者资金使用存在着偏离绩效目标的情况,此时使用预算绩效管理加强事前、事中监督,将资金使用绩效的责任传导到相关部门或预算单位,督促其检查发现其中可能偏离目标的情况,及时进行调整纠正,就能切实做好事业单位预算的科学性的提升。

2.预算执行力更加有力

预算的执行是预算管理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方面,预算的执行力弱、执行刚性差、硬性要求缺失是单位预算管理中经常出现的大问题。如果出现无预算、超预算等现象,即没有按要求使用预算资金,不仅使得预算资金违规违法的风险加大,同时也会严重影响事业单位其它业务的正常开展。财政部门通过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可以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及时调整优化拨款金额,能够促进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力的提升。

二、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事业单位领导对预算绩效管理不重视、认识不充足

有相当一部分事业单位领导对预算绩效管理认识不足,思想重视不够,仍然存在着“注重决算,轻视预算;看重结果,忽视过程;偏重收支、忽视绩效”等等已经不适应现代管理的旧的观念,多视预算绩效管理为新兴事物,往往束之高阁或敬而远之。况且当前许多事业单位仍把预算编制、预算绩效看成是财务部门自己的事情,实际工作中全由单位财务部门进行操作。而领导和执行人员没有全局观念,对于预算绩效的内涵认识仅停留在概念、定义上,往往由于编制时间上不同步,如预算初才形成工作计划,而预算绩效的编制工作一般是从上一下半年就已经开始,从而造成预算绩效与工作计划二者之间的差异较大,从而使得预算绩效无法顺利实施或者管理起来较为困难。

2.预算的执行缺乏有效监控

单位领导思想上的轻视、认识上的不足,使得当前事业单位在预算绩效事前事中等监督控制方面重视不够。虽然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及措施,为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监控提供了有效的平台,但整体的绩效管理体系尚未构建完成,关于事前、事中监督,以及具体详细的操作工作流程以及相应的规章制度建设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3.绩效评价结果报告质量普遍不高

现阶段,绩效评价的主要方式分委托第三方机构和财政主管部门进行评价分析,但目前这两种方式都存在绩效评价结果报告质量不高的现象。主要是第三方机构大多是以审计监察的专业为多,他们接受财政部门委托进行项目专项评价,绩效报告较多以审计的角度针对项目支出的合法合规性进行报告,而项目开展所形成的社会效益等方面的分析较少或分析不够深入彻底。而由财政主管部门自主评价则往往由于评价人员业务水准、评价视角、专业经验素养等方面参差不一,从而出具报告的质量也往往参差不齐。

4.未能充分利用绩效结果

没有充分利用绩效评价结果的主要表现有:绩效评价与预算资金安排及预算政策调整等方面严重脱节;绩效结果的应用不合理,不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绩效结果不全面,现有的评价体系侧重于项目评价,缺乏对部门的整体评价;绩效结果不科学。绩效评价指标往往流于形式,设置不科学,不具体,操作性不强。

5.绩效管理体系尚未形成

当前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制度的优点是政策性强、涉及面较广、专业性较强。但缺点更为集中,譬如:事业单位预算的编制、预算执行等管理方面缺乏有效科学的技术,尚未形成完善的控制体系;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目标不明确,绩效指标实际操作性有待改进等等。实际工作中,绩效评价目前也只是针对单个项目,存在各自为战、单打独斗的局面,没有形成系统的绩效评价,未能形成统一的评价标准,相似项目在不同单位之间的无法进行对比。科学、规范、合理、高效的绩效管理体系尚未形成。

三、解决预算绩效管理存在问题的方法

1.强化领导学习培训,健全绩效管理机制

绩效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单位要加强领导,将相关部门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统一机制。强化相关人员学习培训,提升全局意识。全面设置绩效目标,将财政资金使用的绩效责任传导到各部门和各个预算单位,开展绩效执行监控,特别是加强事前和事中管理,对偏离绩效目标的要及时纠正;在终了之后,通过绩效评价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

2.加??对预算编制的管理及控制,强化对预算执行的实时监督控制

(1)预算编制要科学规范,绩效目标设定要合理全面。

(2)预算确定后,原则上不得随意调整,始终要保证预算的严肃性,如若遇到特殊情况必须调整预算,则调整预算的同时单位绩效目标也要做相应调整。

第三篇: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办法

(一)事业单位的概念及预算管理办法

事业单位是指主要通过生产精神产品和提供各种劳务的形式直接地或间接地为上层建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的单位。

事业单位具体分为以下五类:工业、交通、商业事业单位;农业事业单位;文教、科学、卫生事业单位;社会福利、救济事业学位;其他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开展业务活动所需的预算资金,国家采用“核定收支、定额或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办法。1.核定收支。它是指事业单位要将全部的收入,包括财政补助收入和各项非财政补助收人与各项支出统一编报预算报告,报经上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核定其预算收支的规模,其中包括财政补助的具体数额。

2.定额或定项补助。它是指对非财政补助收入不能满足支出的事业单位采用的补助办法。所谓定额补助,是指根据事业单位的收支情况,依据相应的标准确定一个总的补助数额,如对高校实行的人均定额补助。所谓定项补助,是指根据事业单位的收支情况,确定对其某些支出项目进行补助,如对某些事业单位的工资支出项目给子补助或对大型修缮及设备购置进行的补助。

3.超支不补、结余留用。它是指事业单位的预算经上级部门和财政部门核准以后,由其自求平衡(除特殊情况外),其增加的支出,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不再给予补助;因增收节支形成的结余,可由事业单位留用。另外少数非财政补助收入大于支出较多的事业单位,可按规定向国家上缴部分收入。

五、财政补助政策及补助基数核定方法

(一)分类核定事业单位的财政补助。(1)对现有监督管理类事业单位,要按照精简机构、转变职能的要求,在严格清理和规范,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基础上,对其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专项业务费实行定项补助政策。其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等全额上缴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2)对纯粹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无收入或收入额度较少以及具有民族特点的公益类事业单位,实行“定额补助”政策;对大专院校、科研、农业等公益性事业单位,在调整布局、改善结构、优化配置的基础上,实行“核定基数,固定比例增长”的财政补助政策;对既承担社会公益职能,又有一定收入的准公益性事业单位,实行“定额补助”政策。(3)对技术与中介服务类事业单位实行“定额补助,逐年递减”的经费补助政策。(4)实行财政“零补助”政策,逐步退出财政供给范围。

(二)经费补助核定方法。综合考虑事业单位编制、人员、职能职责和财力可能等因素,对上述各类单位,按照“零基预算”的原则,分别采用不同方法核定其定额或定项补助数。经费补助基数既包括财政拨款部分,也包括实施收支脱钩管理的非税收入。(1)监督管理类事业单位。按编制、人员、非税收入、分类分档定额以及工作职责和任务核定定项补助基数,一年一定。(2)公益类事业单位。此类事业单位财政补助基数根据其工作任务、近三年的非税收入状况、以及相应的定额标准予以核定。对教育、科技和农业等按法定比例增长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按照“核定基数,固定比例增长”补助方式科学核定补助基数,并根据财力确定一个逐年增长比例,一定五年不变;其他社会公益类和准公益类事业单位实行“定额补助”方式,补助基数核定后,一定五年不变。对收入额较大且已基本具备自收自支能力的其他公益性事业单位和准公益性事业单位,实行“零补助”财政政策。(3)技术与中介服务类事业单位。定额补助基数核定后,每年按20%的比例递减补助定额,第六年起实行“零补助”财政政策。(4)经营类事业单位,补助基数原则上每年递减1/3,三年内退出财政供给范围,第四年起实行“零补助”政策。按照自治区直属事业单位改革政策,经界定不属于财政供给范围的事业单位,要退出财政供给范围。

1、事业单位预算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事业单位预算是指事业单位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财务收支预算,是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基本依据,它反映了单位一个会计财务收支的规模。

事业单位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收入预算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拨入专款、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其他收入等;支出预算包括:拨出经费、拨出专项、专款支出、事业支出、经营支出、成本费用、销售税金、对附属单位补助、上缴上级支出、结转自筹基建。2、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方法

原则:政策性原则、可靠性原则、合理性原则、完整性原则、统一性原则。

(l)政策性原则。事业单位编制预算要正确体现和贯彻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在坚持适度从紧财政政策的前提下,既要保证国家确定的重点,又要兼顾一般。

(2)可靠性原则。事业单位编制预算要稳妥可靠,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并略有结余。收入预算要留有余地,对没有把握的收入项目和数额,不能打入收入预算;必要的支出预算要打紧打足,不能预留硬缺口。

(3)合理性原则。事业单位编制预算要做到合理安排各项资金,尤其是要合理安排各项支出项目。人员工资等刚性支出,必要的公务费、业务费和设备购置支出,必须优先予以保证。

(4)完整性原则。在编制预算时,必须将单位的一切财务收支全部反映在预算中,不得打埋伏或在预算之外另留收支项目。(5)统一性原则。各类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要按照国家统一设置的预算表格、口径、科目、程序和计算依据,填列有关收支数字指标。

方法:财政补助收入数,根据财政部门核定的定额和补助标准编列;事业收入数,根据上年完成情况及本年增收因素编列,其中从财政部门核拨的预算外资金和部分经核准后上缴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资金,可以参照上年上缴数、核拨数和留用数编列;经营收入,按本年经营业务计划及产品销售情况编列。

事业支出中的人员支出按有关标准和编制人数或在编的实有人数等计算编列;公用支出有定额的按定额计算编列,没有定额的根据实际情况测算编列;经营支出可按定额成本、上年成本和有关“增减因素”测算编列。、事业单位收支预算的编列程序

事业单位提出建议数;财政部门下达预算控制数;事业单位依据预算控制数编报正式预算;财政部门正式下达批复预算。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国家对财政补助收入和从财政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一般不予调整。4、什么是零基预算? 零基预算是指财政收支计划指标的确定,只以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预测为依据,不考虑以前的财政收支计划的一种国家预算方法。5、什么是预算调整?

预算调整是预算执行的一项重要程序,是指经过批准的各级预算,在执行中因特殊情况需要增加支出或者减少收入,是总支出超过总收入或使原举借债务的数额增加的部分改变。预算调整必须经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审查和批准;未经批准,不得调整预算。6、什么是预算外收入?

预算外收入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募集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

第四篇: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建立健全我所的预算编制和执行机制,促进预算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有效提高预算运行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预算是各部门依据有关政策规定及其行使职能的需要,由各部门编制、经财务部门审核汇总后提交批准的涵盖申报部门各项收支的综合计划。

第三条 本运管所所属各部门均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预算管理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公共性原则。预算要充分体现公共财政要求,不断优化支出结构,确保财政性资金向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方面转移。

(二)综合性原则。预算是覆盖部门所有资源的完整预算,囊括各部门的全部收入和支出。财务部门要坚持财政预算内外财力综合平衡,统筹安排预算内、外各项收支计划。

(三)真实性原则。预算应根据各部门履行的职责、发展目标和现有资源的配臵情况进行编制,各项收支要符合客观实际,要有真实可靠的预算依据,不得隐瞒与虚列收支内容。

(四)绩效性原则。部门预算的编制以中心工作为目标,追求投入成本与效益产出的性价比,各项支出的安排要坚持科学、合理、必需原则,着力提高资金使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五条 编制和执行预算的责任主体是属各部门,其职责是保证部门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和合理性。财务股是主管部门预算编制的职能部门,其职责是预算审核、定额确定、财力平衡以及组织预算执行。

第二章 预算编制

第六条 预算编制的内容。预算主要由一般收支预算和其他单列预算构成,包括:一般收入预算、一般支出预算、政府采购预算。

(一)一般收入预算。包括财政拨款、上级单位拨入专款和其他收入。

(二)一般支出预算。包括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基本支出主要指各部门发生的工资福利支出(统一由人事处编制)、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项目支出主要指展品的维修、重大的商品和服务支出,以及基本建设支出和其他资本性支出。

(三)政府采购预算。预算部门根据《政府采购目录和采购限额标准》,在一般支出预算和其它单列预算基础上,将其中涉及货物、工程和服务的各类采购项目按照政府采购预算编制要求进行细化。政府采购预算在时间上与其它支出预算同步编制。

第七条 预算编制的方法。预算依托财政业务处理系统,按照收支分类科目,自下而上编制,其中支出的功能分类列至项级科目,经济分类列至款级科目。

(一)收入预算的编制应以上年收入实绩和当年实际收入情况为依据,在此基础上剔除非正常的一次性收入因素,充分考虑政策性、管理性增减因素和收入变化趋势,由此核定本预算的收入计划。

(二)支出预算根据发展规划、本部门工作目标和重点,以及上年预算安排执行情况编制。支出预算的编制方法是零基预算。

(1)基本支出预算

预算应优先保障基本支出的合理需要,以保证机构正常运转。基本支出预算主要为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人员经费有人事处按规定管理,公用经费支出实行分类分档办法。财务部门根据各部门日常工作任务的需要,结合社会物价水平和财力可能,对各项基本支出项目制定相应的指标额度。

定额标准的执行期限与预算一致,在预算执行中不作调整,当年影响预算执行的因素,原则上在确定下一预算定额标准时再作调整。

基本支出预算在规定时间内由财务部门统一编制。

(2)项目支出预算

项目支出是各部门在基本支出之外为完成其特定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所发生的支出。项目支出预算必须将支出内容分解细化到每一个最具体的可执行项目,明确具体用途,凡单项预算达到一定规模的项目,应编制项目明细说明书。

项目支出预算实行项目库预算管理。项目库是对支出项目进行规范化、程序化管理的数据库系统,部门预算确定的项目应从项目库中筛选,并按照项目实施的轻重缓急进行排序,坚持量力而行,有保有压的原则。

对于列入绩效评价范围的财政性资金项目,用款部门还需编制项目绩效预算,进行前期论证,其内容包括:涉及项目立项的有关政策依据、项目具体内容、实施方式、项目概算、资金使用计划,以及项目实施的目标效果。项目绩效预算是项目实施和评价的依据。

第八条 部门预算编制的程序。为体现预算编制过程的公开透明,保证预算信息在单位内部、部门之间的充分沟通,预算实行二上二下的预算编制程序。

(一)一上:各部门根据预算编制要求,编制和提出本部门的收支预算建议计划。

(1)财务部门应提早部署下预算编制工作,使各部门明确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原则和具体要求;

(2)各部门完成预算信息和数据的采录、编制、汇总和审核工作,提交有关部门审核;

(3)有关部门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初审和论证。

(二)一下:财务部门根据预算审核和财力平衡情况,下达预算控制数。

(1)财务部门完成预算财力的测算工作;

(2)财务部门确定预算支出绩效评价项目,并组织前期论证;

(3)根据确定的投入方向和重点,结合预算财力状况,完成对各部门一上建议数的审核平衡工作,并将预算控制数下达至各部门。

(三)二上:各部门根据下达的预算控制指标,修正预算并上报财务部门。

(1)各部门对财务部门下达的部门预算控制数进行确认,或对项目支出内容进行适当修正;

(2)报经分管领导同意后,在规定时间内向财务部门提出调整申请,同时报送本部门的部门预算编制说明;

(3)预算修正原则上不得突破一下控制数。

(四)二下:财务部门将依照所长办公会议批准的预算批复到部门。

(1)财务部门完成对预算部门二上收支计划的核准和综合平衡工作;

(2)财务部门按程序将预算草案分别报送党委会、所长办公会议审议讨论,审查决定。

(3)财务部门在党委会和所长办公会议批准预算之日起一周内,将预算(包括政府采购预算)批复到各部门。

第三章 预算执行

第九条 财务部门根据批准的预算和部门用款计划,必须认真予以落实。对于部门项目支出,以及政府特定资金的支出,则依据预算和项目实施的时间进度付款。

第十条 财政资金的支付方式包括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严格限制各部门的授权支付范围和金额,凡政府采购项目、以及限额以上的其他各类项目支出和往来款项,均按市财政规定实行财政直接支付方式,同时,逐步推行公务卡现代消费制度,通过公务卡消费方式实现部门定额公用经费的直接支付。

第十一条 凡是列入政府采购目录的货物、工程和服务项目,必须纳入政府采购程序,由财务部门(或采购职能部门)依据政府采购预算和政府采购有关规定,确定采购方式,落实采购计划,各部门不得擅自购买或签订合同。

第十二条 对于预算安排的重大支出项目,应实行绩效评价制度。绩效评价的管理办法由财务部门负责制定,考评工作由

财务部门组织相关专业部门和项目专家,或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实施。

第十三条 预算一经有关会议通过,即具有制度约束效力,各部门应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指标执行,加强预算执行的严肃性,不得随意调整支出用途和改变用款方向。

(一)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因项目发生变更、撤销、终止,或国家政策调整等特殊因素引起预算调整,应按照有关规定,重新申请立项或由财务部门调减支出预算。

(二)非因特殊情况,各部门在预算执行期间,原则上不得提出追加支出申请。以下情况除外:(1)涉及重大活动或项目;(2)市专项补贴要求配套;(3)其他不可预计的突发因素。

(三)财务部门在办理追加支出的审批中,必须严格审批程序,对于预算金额达到一定规模、有较大影响,或专业性和技术性较强,以及预算追加数额不易确定的项目,应当组织实施预算追加听证,吸纳各方意见,为决策提供依据。

(四)各部门申请预算外支出项目追加,审批的条件、程序与预算内相同。

(五)支出预算追加批准后,对属于政府采购的项目,有关职能部门应依据追加通知书、及时调整政府采购预算,并纳入政府采购管理程序。

第五篇: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是为切实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工资正常发放、机构正常运转和各项社会事业有序发展,推进财政资金管理机制创新和完善非税收入管理,制定的制度。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具体细则哪些?请阅读以下文章内容,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

为切实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工资正常发放、机构正常运转和各项社会事业有序发展,推进财政资金管理机制创新和完善非税收入管理,XX年财政部门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县级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收支管理体制的基础上,结合各项财政改革,继续对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实行预算收支及经费实行包干管理。其具体管理办法如下:

一、经费包干原则

结合当前财政改革和各预算单位的实际情况,对各项经费和非税收入在预算收支管理中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经费管理同人员编制管理相结合,严格按照人事审核、财政把关后的单位工资表进行人员工资的财政统发和包干单位日常公用经费的原则。

2、坚持预算内与非税收入收支脱钩,各单位的各项非税收入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原则。

3、按照突出重点,压缩一般的要求,坚持财政保工资发放、保机构运转、保社会稳定、保重点支出的原则。

4、坚持对事业单位实行定额(项)补助或差额管理,并按机构改革的要求,积极探索对部分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并逐步推向市场的原则。

5、坚持包干经费按月和按进度拨付,超支自补,节余留用的原则。

二、预算内经费核拨内容

预算内经费由工资福利支出(原人员经费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原日常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专项经费支出等组成,具体分项核拨内容如下:

(一)工资福利支出的核拨内容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奖金、社会保障缴费(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伙食费、伙食补助费、其他工资福利支出。

(二)商品和服务支出的核拨内容包括:办公费、印刷费、咨询费、手续费、水费、电费、邮电费、取暖费、物业管理费、交通费、差旅费、出国费、维修(护)费、租赁费、会议费、培训费、招待费、专用材料费、装备购置费、工程建设费、作战费、军用油料费、军队其他运行维护费、被装购置费、专用燃料费、劳务费、委托业务费、工会经费、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

(三)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核算内容包括:离休费、退休费、退职(役)费、抚恤金、生活补助、救济费、医疗费、助学金、奖励金、生产补贴、住房公积金、提租补贴、购房补贴、其他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

(四)专项经费支出的核拨内容包括:年初经政府批转,人代会批准通过列入年初预算的各部门专项经费(国防、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其他专项等);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和经县委、政府批准召开的大型会议等会议费(按批准的会议规模及开支标准经财政局审核后拨付)。

专项资金的拨付和使用,用款单位要严格按照专项资金管理规定,专款专用。拨付专项资金必须填写项目、用途和用款计划等,并报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签批后,财政方可拨付。

(五)其他相关规定:编制外机构、超编人员财政不安排工资及任何经费。预算内经费包干以1月份编制内实有人数为准。

三、预算内经费包干办法

(一)工资福利支出经费包干办法

1、全额拨款单位,编制内实有人员工资,按人事局工资股审核后的工资花名册按月由财政国库统发数列支;

2、实行差额预算管理的单位,编制内实有人员工资财政按差额比例补助,其余经费自理(包括合同工养老金等)。具体分为四类:第一类,对律师事务所按照编制内实有人数,财政只负担70%的工资;第二类,对工人俱乐部按照编制内实有人数,财政只负担50%的工资;第三类,对各乡镇卫生院,按照编制内实有人数,财政只负担82%-95%的工资(具体差额比例为:虎跳峡卫生院负担82%,金江、上江卫生院负担85%,建塘、格咱、五境、三坝、尼西、小中甸、洛吉卫生院负担90%,东旺卫生院负担95%);第四类,对县公证处实行自收自支管理。

2、离退休人员工资包干办法:原离退休人员工资按有关政策规定的实际数核拨,资金先拨入社会保障财政专户,再转拨社保局,由社保局统一发放。离退休人员原单位和社保局要加强对离退休人员的管理,财政和社保要联合出台操作性强和实效性强的离退休人员管理办法,想方设法杜绝“活人吃死人工资”的现象;当年退休人员,退休前在县级单位(包括全额和差额单位)的,按组织和人事部门发文的退休工资标准和发放时间转至社保局发放,原单位不再发放;退休前在乡镇机关中的,根据县乡财政包干管理体制,当年退休人员工资由乡镇财政发放至年底,次年1月再转入社保局发放;行政事业单位合同工人员,退休后的工资由社保局从养老金专户中支付,财政不再单独安排经费。

3、当年病故职工的安葬费、抚恤费以及遗属补助,财政根据有关文件规定的实际金额核拨给原单位后由单位兑现。

4、县级全额拨款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合同工养老保险金单位承担部分,教育系统、环卫站财政全额解决,其他单位财政承担50%,其余50%各单位自行解决。

5、当年编制内新增人员(包括分配和调入人员),全额拨款单位,按人事局规定的工资发放执行时间和标准(新调入人员凭工资介绍信并按其注明的时限及工资标准,跨不予补发),造入当月工资花名册发放(当月的工资花名册上必须加盖编委的印鉴,以证明新增人员在编制内);差额拨款单位,按差额比例补助,并应出具新增人员未超编的证明,跨不予补助。

6、当年新增资(政策性全县范围内增资外),按人事局规定的时间和标准造入当月工资花名册发放,如在本出现补发,由人事局工资股造补发工资表纳入财政工资统发,跨一律不予补发。

7、由财政负担的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医疗保险费按年初预算数先拨入社会保障财政专户,再转拨给医保中心。中新增工资部份财政不再追加此经费。

8、离休人员的医疗费由原资金渠道列支,不参加医疗保险,资金先拨入社会保障财政专户,再转拨医保中心,由医保中心按文件规定实报实销,对少报销者实行奖励。

9、县级各单位应缴县总工会工会经费的40%部分按一月份工资花名册单独测算并包干给各单位,年终统一由县财政局代缴给总工会。单位承担的工会经费60%部分,从单位包干经费中解决。

(二)商品和服务支出经费包干办法

1、行政单位分三类管理:第一类为五大机关,年人均商品和服务支出经费为2500元;第二类为行政单位总人数在10人以下(不含10人),年人均商品和服务支出经费为2100元;第三类为行政单位人员在10人以上(含10人)年人均商品和服务支出经费为1900元。

2、县级公、检、法、司(包括森林公安分局)按照编制内实有人数,按照上级规定安排商品和服务支出经费(县公安局年人均商品和服务支出经费为20500元;检察院、法院年人均商品和服务支出经费为14080元,县政法委年人均商品和服务支出经费为4000元,司法局年人均商品和服务支出经费为3500元)。

3、县级事业单位根据单位性质和收入情况实行分四类管理:第一类为享受人员在10人以下的,年人均商品和服务支出经费为XX元;第二类为享受人员在10人以上的,年人均公用经费为1900元;第三类,全县中学教师年人均商品和服务支出经费为1250元,城区红旗、民小教师年人均商品和服务支出经费为850元,东旺校区教师人均商品和服务支出经费800元,其余十个乡(镇)校区教师人均商品和服务支出经费700元。炊事员不安排商品和服务支出经费;第四类,除上述单位和人员外,财政只保证工资,不安排商品和服务支出经费。

4、对县级既有行政编制又有事业编制且具备一定“造血”条件和功能的单位,按照编制内实有人数,对行政编制人员,年人均商品和服务支出经费XX元;对事业编制人员,财政不安排商品和服务支出经费。

5、年初包干时有公用经费的单位,包干后新增(或减少)人员一律不追加(减)商品和服务支出经费。

四、非税收入管理

非税收入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按照财政部有关规定纳入“综合财政预算”统一管理。结合我县当前各项非税收入仍按执收单位先缴入财政专户,再由财政专户统一上缴国库的管理实际,在收入方面,执收单位必须将所有的非税收入按照“收支两条线”的管理要求,全额缴入财政专户,不准截留、不准私设小金库,如有违反 “收支两条线”管理行为的将按有关规定严格处理。在没有全面推行部门预算之前,非税收入仍然按照《云南省预算外资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规定》进行管理,并按财政部有关规定纳入预算统一管理。在支出安排方面,教育系统上缴的非税收入按规定应返还部分,由用款单位向政府书面请示,写明非税收入返还的具体明细用途,并按程序由财政审核签署意见后,报政府批准方可按规定从财政预算统筹安排或财政专户返还,其余各单位上缴的非税收入按有关规定需返还单位使用的部分,仍然由执收单位提出书面申请,经财政部门审核并报县政府审批同意后再从财政预算统筹安排或财政专户返还。各单位经批准由财政安排的非税收入,必须纳入单位财务统一核算、统一管理。

同时,对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收缴和使用管理严格按照云政办〔XX〕26号及云财综〔XX〕84号文件规定执行,不进行统筹;计生委所征收的社会抚养费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包括乡镇征收的),支出由财政安排,专项用于解决农业人口及下岗职工独生子女保健费。

中若出台新的非税收入管理规定等,按新规定执行。

五、罚没收入管理

罚款和没收财物是国家行政处罚的重要手段,罚没收入是各级财政收入的一个组成部分。加强和改进罚没财物管理,对于强化财政收入管理、维护正常的财政收支程序、促进执法机关廉政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县对罚没收入所执行的“罚缴分离”改革在管理方面取得较好成效,但部分执法单位执法不力,执法积极性不高等现象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罚没收入返还情况较为频繁。为充分调动执法部门的执法积极性,规范罚没收入的管理,对罚没收入在继续执行“罚缴分离”的基础上,采取对部分单位“核定收入入库基数,超基数比例返还”的管理办法。具体规定为:核定单位罚没收入上缴国库基数(县公安局30万元,县森林公安分局70万元),基数内不予返还,超过基数部分,财政按照超基数部分的30%以业务经费的方式在年终结算后安排给执法单位。对交警二中队的罚没收入,全额上缴财政后,再通过预算支出安排给城市二中队,用于工资等相关费用。其余执收单位所上缴的罚没收入一律不予返还或经政府批准后从预算支出适当安排。

中若出台新的罚没收入管理规定等,按新规定执行。

六、严格制度,加强管理

(一)严格预算制度,硬化预算约束。上述包干办法,县直各部门、各单位必须严格执行,用款单位要按规定的预算指标拟定分月用款计划,按月拨款,用款单位不得超计划、超进度拨款。

(二)强化支出管理。一是财政部门不再受理属于经费包干范围的经费申请,各单位必须在包干经费中调剂使用;二是对不属于包干的专项经费实行严格的审批和管理制度,必须专款专用,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财政部门将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跟踪检查;三是对会议费要实行严格管理,做到少开会、开短会,按会议费标准核拨经费,并纳入政府采购管理;四是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费用开支标准,在国家规定的有关费用开支标准范围内,可根据各自的实际,制定一些具体的包干措施,并报财政部门备案,但不得扩大开支标准和范围,不得虚列名目,胡乱开支;五是财政部门在当年11月以后,除特殊情况外,不再受理各单位的经费追加请示。

本办法由县财政局负责解释,执行期为XX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下载浅议事业行政单位预算执行的管理与控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议事业行政单位预算执行的管理与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的几点认识(★)

    关于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的几点认识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社会各界对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越来越重视,事业单位也不例外,已经在积极的寻求发展途径和优化措......

    浅析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预算编制是个系统工程, 它既要掌握单位本身的实际情况, 又要结合本系统、本行业状况,不止满足年度考核需求,还要考虑历史,预测未来; 既要满......

    事业单位预算的绩效管理工作总结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总‎结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总结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总结 ‎一、事业单位员工绩效管‎理流程 事业单位员工绩效‎管理是一个闭环......

    浅谈储备系统基层事业单位预算管理

    浅谈储备系统基层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广东储备物资管理局三五三处 杨燕预算管理是按法定程序编制 ,审查批准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是反映一个国家,一级政府、一个部门、一个单位对年......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最新】(5篇)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最新】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最新】第一章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健全财务制度,杜绝违纪违法行为,从源头上预防腐败,促进党风廉......

    X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办法

    X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建立健全单位预算管理体制,强化预算的分配和监督职能,维护预算的严肃性,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和正常运行,促进我单位各项事业的稳......

    事业单位预算内控制度

    *****公司 预算业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公司预算的内部控制,规范预算编制及调整,严格预算执行与考核,提高年度预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提高资金......

    事业单位预算政府采购申请报告

    xxx上级领导:为更好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凸显教育技术为基层教学服务的重要性,使后勤工作更好的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结合我单位的环境和基础建设发生的变化,急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