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阅读指导课教案《走近三国》
阅读指导课教案《走近三国》
姚寨乡中心二小学校张万荣
指导目标:
了解三国人物特点,激发阅读《三国演义》的兴趣。过程目标:
着重讲解关羽和诸葛亮的人物特点,了解相关人物故事。情感目标:
培养阅读小说的兴趣。
重点:
了解关羽和诸葛亮的人物特点和相关的故事。
难点:
有阅读小说的兴趣。
教学准备:CAI课件、小红花、小红旗等。
指导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国的第一部演义体小说。三国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今天,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走近三国。(出示课题:三国演义)
2、老师这里准备了几道关于三国演义知识的题,来考考大家,答对的同学老师会奖励一朵小红花。
课件出示:(1)、《三国演义》中的三国指的是哪三个国家?
(2)、桃园三结义的三兄弟是谁?
(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说的是谁?
(4)、“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是谁说的话?
(5)、“既生瑜,何生亮”是谁的临终一叹?
请同学们认真读题,思考并回答。(对回答正确的同学,奖励一朵小红花)
二、走近三国,品读人物
1、《三国演义》中故事情节曲折动人,人物众多。它描绘了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一个产生英雄的年代。同学们,我们已经简单地读过故事的内容,那么在你的心目中,谁是三国的真英雄呢?(指名说一说,并说明原因)
2、大家所敬佩的人物各不相同,看来对人物的看法,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三、品读关羽的特点
1、在三国众多的人物当中,关羽是最讲忠义的一个。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华容道片段。
(指导朗读,注意生字词,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
3、提问:如果是你在华容道截住了曹操,你会怎么做?
(自由回答,从中体会到关羽忠义的人物特点)
4、除了这个故事以外,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关羽的故事?
(学生自由说一说,例如:刮骨疗毒、千里走单骑、水淹七军、单刀赴会、败走麦城等)
四、诸葛亮的特点
1、在三国演义当中义绝是关羽,还有一个人物,他智谋超群、用兵如神,他是谁呢?(诸葛亮)
2、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核心人物之一,后世关他的歇后语有很多,老师这里准备了许多关于他的歇后语,你能把它们填上来吗? 课件出示关于诸葛亮的歇后语:
诸葛亮南征孟获——()
诸葛亮草船借箭——()
诸葛亮打仗用兵——()
诸葛亮东吴吊孝——()
三个臭皮匠——()
3、小组自由讨论,整理。
4、学生按小组回答,哪一个小组回答正确,奖励一面小红旗,获胜组的同学可以得到同学们的掌声。
5、诸葛亮才华横溢、料事如神、知恩图报,他为了报答刘备的三顾之恩,鞠躬尽瘁,辅保刘家天下。每一条歇后语的背后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希望同学们认真的读一读,从中有所体会。
四、总结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还有很多,如:喝断当阳桥的张飞、奸诈无比的曹操、赤壁大战中的周瑜、老当益壮的黄忠等,他们个个性格鲜明,突出了作者深厚的写作功底。希望同学们课认真阅读三国演义这体小说,了解故事的内容,体会不同的人物特点。
五、作业
读完三国演义这本书以后,可以写写心得体会,也可以讲讲其中精彩的故事。
板书设计:
走近三国
关羽:忠义的化身(义绝)三国人物:
诸葛亮:用兵如神、鞠躬尽瘁
第二篇:走近李白课外阅读指导课
《追寻李白》教学设计
【教材理解】本单元题目为“追寻李白”,意在使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比较系统地了解被誉为“诗仙”的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人生经历和诗歌作品,了解影响我国乃至世界的李白文化的相关信息,并开展有关李白的文化活动。所谓“追寻”体现了主动探究的意识,也反应出本单元教材是按照一定的线索来整体谋划的。
本单元教材不同于一般教材,打破了以“单元”为整体、以“课”为单位的呈现方式,整个单元是一个综合性的系列学习活动,是一个线索清晰的整体。
本节课就是从李白的游历生涯入手,综合学习、了解、走近李白。
【设计理念】将选取的代表李白写作特点、性格特点的十首诗共分成了三个部分:山水篇、友情篇、理想篇,从而让学习者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了解李白、亲近李白,追寻到李白不朽的魂。山水诗篇中让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个寄情山水间潇洒豪放,喜好游历的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围绕这句牵引学生追寻李白之魂的总领句,重新去品读山水诗就会与李白的性情、追求、人生经历息息相关起来,从而真正追寻到一个有血有肉的李白,将其作品艺术成就、人格魅力融入到学生自己的生命认识当中。
【学情简介】有这样一句歌词:“其实你不懂我的心”。作为老师,我们懂得每一个孩子的心吗?这里的“心”,简单地说就是“学情”。前苏联的一位心理学家指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第一种称为现有发展水平,表现为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独立完成任务;第二种称为最近发展区,是一种准备水平,表现为学生还不能自行完成任务,需要老师的帮助,但是经过启发也许明天会独立完成任务。教学就是要把最近发展区水平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随着教学要求的不断提高,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又产生新的最近发展区,这样循环往复,在两种发展水平的矛盾运动中,不断地推动着学生向新的更高的发展水平发展。本节课就是在学生对李白有了模糊的印象的基础上引导其更深一步地追寻李白,走近李白。由以前对李白的“不关心”转变为主动地去接近,去探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多层次的朗读、吟诵两首诗。体会诗人在不同时期寄情山水的心境,感受诗人寄情山水的那份洒脱、爽朗与豪情,以此来了解李白的性格。
能力目标:教会学生如何赏析古诗,借以提高学生欣赏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互相合作,知道李白的生平、李白的诗,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开始追寻“诗仙”李白的旅
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学习的意识。【教学重点】 自读自悟,学会赏析诗歌。通过诗风来了解李白、走近李白。
【教学难点】通过诵读作品,感受诗人的情感。【教学方法】教师创设情境,学生自读自悟。
【教学准备】1.搜集李白的有关知识及优秀作品2.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投影出示李白的画像。同学们,你们熟悉这幅画像吗?他是谁?
2、对,这是唐代诗人李白!这段日子中,同学们通过课外阅读对李白的人和诗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咱们先了解一下同学们课外阅读的情况,现在要考考大家,是否真的了解李白。(1)从以下诗句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李白,选出争取答案。(用pap逐一发起做题)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论送我情。()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A注重友情的李白 B思念故土的李白 C寄情山水的李白 D天真烂漫的李白(2)下列成语故事和李白有关的是()
A 凿壁借光B 悬梁刺股C 韦编三绝D 铁杵成针
大家对李白已经有了一些模糊的印象和零散的记忆,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李白,更多地了解他,更好地亲近他,去赏读他的诗歌,品味他的遗韵,好吗?(板书:走近李白)二.多维突破,品味风格
“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李白,20岁时游历了巴蜀的名山胜水,25岁开始在各地长期漫游。在他的游历生活中写下了不少有名的山水诗篇,《早发白帝城》就是其中的一篇。
(一)赏析《早发白帝城》
1.出示本诗配乐朗诵。指名读古诗。
2、师:大家能做到熟读成诵非常好。我们不仅要会吟诵,还要学会鉴赏古诗。鉴赏古诗最重要的就是理解诗的情感。所谓“一切诗语皆情语”,我们要学会透过古诗本身,去体味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那么我们再来细细地读读古诗,你能体会到诗人当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 3.学生自读自悟,初步说出“高兴”的心情。师:谁能把高兴读出来?指名读2-3个
4.为什么高兴呢?师简介本首诗的写作背景,(出示古诗背景)(广播给学生,学生勾画李白高兴的原因)在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李白他为了报效国家,做了唐朝皇帝的一个儿子“永王”李陵的参谋,后来被朝廷给他下了政治结论是谋反,因而获罪被贬到荒无人烟的夜郎城。一路上,他的心里悲伤极了,他走呀走呀,途中沿地势险要,江水湍急的三峡逆流而上。经过一年零三个月的长途跋涉,当小船慢慢的,慢慢地行驶到白帝城时,突然他接到了接到了皇帝平反的圣旨,“他无罪了,可以获得自由了”,欣喜若狂的他决定顺水行舟,返回江陵城(湖北省江陵县),途中便写下了一首世人传诵的古诗《早发白帝城》。
5、师:现在你知道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再来读读,还能体会出怎样的心情?
学生从而又读出了急切的心情。
指名学生带着既高兴有急切的心情读古诗。2-3个 师:从哪个字、哪个词最能让我们体会到诗人的这种急切与喜悦的心情呢?学生回答 千里、一日、轻、万重山并谈自己的体会。
5.学生带着这种心情朗读本诗(配乐:春江花月夜)每个学生都能入情入境。
6.欣赏古诗范读(Flash动画),模仿范读,带着这种感情师生齐诵。
7.师重读“彩云间”“千里”“万重山”,让学生体悟一种气势——豪放浪漫(板书)。
8师:那诗人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形成了这种豪放浪漫的气势? 学生回答(夸张、想象)追问学生是怎样的夸张?怎样的想象?
板书:夸张、想象
师:李白成功地在诗歌中塑造自我,强烈的表现自己豪放不羁的性格,毫不掩饰的抒发心中的感情,在生活现实的基础上,加以大胆的夸张想象,因而他的诗歌形成了鲜明的豪放浪漫的特色。
总结鉴赏古诗的方法(出示鉴赏方法:
一、反复诵读 结合写作背景,体会诗情
二、抓字词句,体会修辞,感知豪放浪漫诗风)
(二)赏析《独坐敬亭山》
(出示古诗,教师范读。指名读,再齐读。
那么这首诗又向我们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我们如果想要走进诗人的话,还应结合本首诗的写作背景。小组合作探究:
1、结合写作背景在反复诵读古诗,体会诗人此时的心境是怎样的?从哪些字、词语体会出来的?请把相关词语画出来。
2、小组内交流体会,由组长汇总完善体会并拍照提交。
3、带着体会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结合本诗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53岁那年秋天,孤身一人游敬亭山时写下的。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飘泊生活,来到宣城时所写。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
4、小组合作学习提交
5、全班交流汇报。
一组:我们组认为此时的李白很孤独,“众鸟高飞尽”地“飞尽”,所有的鸟儿都离开李白飞走了,可见他的孤独。二组:我们组觉得这一句“孤云独去闲”的“独去”,也说明李白很孤独,天上的一朵云都不愿留下来陪着李白,……
师:无情的鸟儿弃他而去,高傲的古韵也弃他而去,现在眼前的只有—— 生:(敬亭山)
师:鸟飞云去之后,静悄悄地只剩下诗人和敬亭山了,好一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通过这诗句,你们似乎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诗人和敬亭山是怎样地看啊?(四目相对、目不转睛、含情脉脉地看)
生:李白看着敬亭山,敬亭山也同样看着李白。孤独的山看着孤独的人,孤独的人看着孤独的山,-----相看两不厌,怎么看也看不够。所以说--------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生:……
师:同学们,知道这是诗人第几次看敬亭山吗?据史料记载,李白曾七次登上敬亭山,整整七次啊!诗人游历了那么多的名山,为什么这对敬亭山这么情有独钟呢?为什么看了许久,一点也不觉得厌烦呢?
生:可能李白把敬亭山当做好朋友了
师:(出示相关插图)想当初,14年前,皇帝唐玄宗赏识我的文章风采,我天天陪在皇帝身边,神采飞扬。但好景不长,仅仅三年,与朝廷的官员不和,还收牵累,被赶出宫门,流放外地,到处流浪。那飞走的鸟,高傲的云是不是也象征着那些不理解李白、嫌弃他的官员呢?还好,有敬亭山陪着我。李白深情地看着敬亭山,敬亭山默默地注视着李白。能不能想象他们之间还会说些什么呢?同桌之间相互联系对话。
第一组:生:敬亭山,你知道我多么孤独吗,连云和鸟都嫌弃我。
生:李白,我不嫌弃你,我们是好朋友,我陪着你。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师:人看山,山看着人,人陪伴着山,山陪伴着人。好一个相看两不厌啊!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
让我们穿越时空,以李白的身份,读读自己写的这首诗。还要注意用上李白的语气啊。(生自由读)
展示朗读。(配乐)
6、链接拓展,升华“不独”
李白对山情有独钟,他一生游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他游了北边的天山,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课件出示: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关山月》)他登上南边的莲花山,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课件出示: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古风》其十九)
即便是梦中,李白都游玩了东边的天姥山,诗人这样赞叹道——
(课件出示: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梦游天姥吟留别》)
来到西边的峨眉山,李白写下了《峨眉山月歌》——(课件出示: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峨眉山月歌》)
李白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流连山水之时也是他最快乐的时候!所以,当李白登上敬亭山时,他的心情怎样啊?(喜悦)是啊,李白与敬亭山两两相悦啊。(板书:相悦)
7、师小结:这就是李白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尽管他的身旁没有一个人陪伴,可他和敬亭山——(师指板书,学生说)相看、相知、相悦,从大自然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从大自
然中汲取力量,排遣个人的愁绪,他才会写下这千古传颂的——(师指诗题)《独坐敬亭山》啊,读——
8、诵读赏析,进入诗的意境。指名朗读(配乐:寒江残雪)
9、我们再来看两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李白的诗,看哪些诗句能体现他的豪放浪漫 的诗风呢?我们进入“诗画轩”。老师呈现画面,看谁最先想到合适的诗句,大家有信心吗。呈现《望庐山瀑布》、《古朗月行》古诗画面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碧云端。”
三、课内得法,总结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学会鉴赏李白的古诗了吗?谁来谈一谈自己的收获。
李白把自己的感情全部用山水之景表达出来,体现了他诗歌的特点:寄情山水(板书)。他的诗想象丰富,夸张奇特,绘景抒情,挥洒自如。不管在何时,在何地,李白的诗都体现这种豪放浪漫的色彩。
杜甫也称赞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句诗句选自杜甫的诗作,是人们对李白诗歌成就的最高评价,在今后的读书生活里,老师希望你们能像今天这样运用学到的鉴赏古诗的方法,持之以恒地拜读他的优秀作品。使李白的形象在我们的形象更丰满。
四、课外活用,品味诗风(自主作业课前发给学生)
《渡荆门送别》 《将进酒》 《北风行》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你从诗中的哪些诗句中看出李白诗风的浪漫主义色彩?自己体会着读读。
【板书设计】 走近李白
豪 放 浪 漫 夸张 喜悦 急切拟人 孤寂 相悦比喻 想象 寄
情 山 水
第三篇:走近宋词诵读课教案
走近宋词
——诵读课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词的基本知识和特点。了解一些著名的词人。
2、通过朗读感受词的婉约与豪放。
3、增加学生的积累。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周杰伦的歌曲《东风破》,与苏轼的词《东风破》进行比较。
师谈话:其实周杰伦的歌词就是苏轼词的白话文版,一开始词就是用来唱的,是“曲之词”。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近词吧。
二、课件出示:陆游和毛泽东的《卜算子 咏梅》。
1、学生自由读一读这两首词。比较词与诗有什么不同。
对了,诗每一句字数相等,而词则有长有短,因此,词又叫长短句。
2、再读词,看看这两首词有什么共同点? 师相机讲解词牌,同一词牌有什么特点。
3、你觉得这两首词应该怎样读?
学生先讲后读,师适时引入词的两大派:婉约派与豪放派。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词,读出婉约派与豪放派的特点。
三、出示: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
说到豪放派就不能不提到苏轼,苏轼是豪放派的开创者。师简介苏轼。用豪放的语气读一读这首词。
四、出示:苏轼与晏殊的《浣溪沙》。学生读一读,再次感受词的特点。练习有感情地读一读。
五、出示:范仲淹的《渔家傲》
范仲淹的《渔家傲》在宋词的发展史上具有时代意义。它的出现,才有了后来的豪放派。
读一读《渔家傲》。
六、读一读辛弃疾的《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师讲一讲辛弃疾的故事,说说他为宋词所作出的贡献。读一读这首词。
七、读一读李清照的《声声慢》。听李清照的故事,感受李清照的才情。读一读。
八、唱一唱:《水调歌头》苏轼。
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近了词。但是,仅仅是走近而已。词是我国文学花苑里的一朵奇葩,或清新脱俗,意境深远,或豪情满怀,壮怀激烈。让我们一同走进词,用心去感受词吧!板书设计: 走近宋词
词牌
婉约派
晏殊„„
豪放派
苏轼„„
第四篇:走近王熙凤微课教案
走近王熙凤
临清工业学校 霍慧敏
教学目标:分析王熙凤的性格特点,学习小说刻画人物所运用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主要方法。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视频:《红楼梦》的开篇词。)今天的微课我们一起走近王熙凤。
二、赏析人物
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为人刁钻狡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由于对上善于阿谀奉承,因此博得贾母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的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统治者。文中以四个层次展示王熙凤的性格特征: 1.写出场:(欣赏视频)这是《红楼梦》中极其精彩的一笔: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然后才见“一群媳妇丫环围拥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难怪黛玉纳罕,觉得与那些个“敛声屏气,恭肃严整”的人们相比,实在是“放诞无礼”,正说明她在贾府的特殊身份和地位。通过贾母介绍,更证明了这一点: “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你管叫他‘凤辣子’就是了”。“老祖宗”能够用这样戏谑的语言与之谈笑的人实在不多,除了说明她性格泼辣之外,更说明她是深得贾母宠爱的特殊人物。2.肖像描写: 不但具体细腻刻画人物外部特征,而且透露出人物性格特征和精神世界。作者在描写她的打扮时,选取了头饰、裙饰、服装三个方面,激励铺陈她集珍宝珠玉于一身的形象,表现了她的贪婪与俗气。在容貌方面,刻画了她的“三角眼、吊梢眉、粉面、丹唇”,充分显示了她美丽的外表下隐藏着刁钻与狡黠。
3.见黛玉: 通过她的言谈举止表现她的感情的变化,反映她的内心世界。先是恭维,因为黛玉是贾母最疼爱的外孙女儿,不惜恭维到了令人肉麻的地步,“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继而拭泪提到黛玉母亲,想到贾母定会为女儿去世而掉泪,抢先“以巾拭泪”。转悲为喜因为她见贾母笑了,便匆忙完成这个感情的转变
小结: 入木三分描绘了王熙凤“察颜观色、善于演戏、见风使舵、机变逢迎”,这也是她得宠原因。
4.回王夫人: 一笔带过,进一步说明由于她的察颜观色,机变逢迎,已取得王夫人欢心,成为贾府中的实际掌权人。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微课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出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善于玩弄权术,外表美丽,但是为人刁钻狡黠,阿谀奉承,见风使舵的一个人。
四、拓展延伸
王熙凤在贾府中是一个活跃分子,贾府中的重大活动她都必定到场,积极参与其中。今天老祖宗的心肝儿肉从远远的扬州来了,大家都来迎接,为什么她偏偏就来“迟”了呢?
有人说:凤姐在贾府里是一个实权派人物,事务缠身,来晚了,是可以理解的。
有人说:任何事物都有偶然性,林妹妹来了,凤姐来迟了,正好说明事出偶然。
有人说:这是曹雪芹特意安排的,故意让她来迟,让她“放诞无礼”地登场,给她单独活动的机会,和充分展示自己性格的广阔天地。
同学们你们的观点是什么呢?同学们课后思考,下节课我们交流讨论。
第五篇:微课-教案蚂蚁怎么走近范文
微教案
《蚂蚁怎么走最近》教学设计
佛山荣山中学 张丽娟
【教材概述】
● 教材内容:
本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第一章《勾股定理》第3节.
● 教材地位及作用:
具体内容是运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当然,在这些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需要经历几何图形的抽象过程,需要借助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这些都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应用意识;一些探究活动具体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相互间的合作交流,有助于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观察图形,勇于探索图形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一般规律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在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几何图形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
● 情感与态度目标
(1)通过有趣的问题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实用性.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归纳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二学生,他们的参与意识教强,思维活跃,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力求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
(1)从创设问题情景入手,通过知识再现,孕育教学过程;(2)从学生活动出发,顺势教学过程;
(3)利用探索研究手段,通过思维深入,领悟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
内容:
情景1:多媒体展示:
提出问题:从二教楼到综合楼怎样走最近? 情景2:
如图:在一个圆柱石凳上,若小明在吃东西时留下了一点食物在B处,恰好一只在A处的蚂蚁捕捉到这一信息,于是它想从A处爬向B处,你们想一想,蚂蚁怎么走最近?
意图:
通过情景1复习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情景2的创设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效果: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提出问题,学生探究热情高涨,为下一环节奠定了良好基础.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
内容:
学生分为4人活动小组,合作探究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线,充分讨论后,汇总各小组的方案,在全班范围内讨论每种方案的路线计算方法,通过具体计算,总结出最短路线。让学生发现:沿圆柱体母线剪开后展开得到矩形,研究“蚂蚁怎么走最近”就是研究两点连线最短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建立数学模型,构图,计算.
意图:
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找到解决“蚂蚁怎么走最近”的方法,将曲面最短距离问题转化为平面最短距离问题并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在活动中体验数学建摸,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学生探究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效果:
A
’
A
’
A
’ 学生汇总了四种方案:
(1)
(2)
(3)
(4)
学生很容易算出:情形(1)中A→B的路线长为:AA’+d,情形(2)中A→B的路线长为:AA’+πd/2 所以情形(1)的路线比情形(2)要短.
学生在情形(3)和(4)的比较中出现困难,但还是有学生提出用剪刀沿母线AA’剪开圆柱得到矩形,前三种情形A→B是折线,而情形(4)是线段,故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判断(4)最短.
如图:
(1)中A→B的路线长为:AA’+d;
(2)中A→B的路线长为:AA’+A’B>AB;(3)中A→B的路线长为:AO+OB>AB;(4)中A→B的路线长为:AB.得出结论:利用展开图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决问题. 在这个环节中,可让学生沿母线剪开圆柱体,具体观察. 接下来后提问:怎样计算AB?
在Rt△AA′B中,利用勾股定理可得ABAAA'B,若已知圆柱体高为12cm,底面半径为3cm,π取3,则AB12(33),AB15.22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