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媒体关注的生态学热点问题谈起湿地
从媒体关注的生态学热点问题谈起湿地
(王玉颖 ***地理科学学院2010级师范四班)
摘要:经济发展越来越快的今天,人们不断在城市、乡村中扩展其发展地域却忽视了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当自然环境反作用于人类并且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之后,媒体对生态环境的关注慢慢加强,其中,对湿地、湿地公园的相关报道日渐增多。本文从媒体现在所关注的湿地问题谈起,对湿地的定义做一定的介绍,对其功能进行阐述,并且举例说明湿地对人类生活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湿地 湿地公园 湿地功能 世界湿地日
一、湿地的定义
湿地(wetlands)的中英文原意都是指过度湿润的土地。据统计湿地定义已超过50种,2000年由国家林业局、水利局、国家海洋局、农业部、国家环保总局等17个部委共同编制的《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采用了《湿地公约》的湿地定义。从此,《湿地公约》的湿地定义成为中国官方的权威定义。按照该定义,所有季节性或常年积水地带,包括沼泽、滩涂、湿草甸、泥炭地、河流、湖泊、洪泛平原、河口三角洲、珊瑚礁、红树林、盐沼、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海岸带以及水稻田、盐田、水库、鱼塘、运河等,均属于湿地范畴。
从不同学科的角度来讨论湿地这个话题,也有着不同的界定意义。例如在地理学(一级学科)、湿地学(二级学科)看来湿地是潮湿或浅积水地带发育成水生生物群和水成土壤的地理综合体。包括陆地上天然的和人工的,永久的和临时的各类沼泽、泥炭地、咸、淡水体,以及低潮位时6米水深以内的海域。从海洋科技(一级学科)、海洋科学(二级学科)、海洋地质学、海洋地球物理学、海洋地理学和河口海岸学(三级学科)看来湿地是界于水体与陆地之间过渡的多功能的生态系统,包括低潮线以下不超过6m深的海水区。而在生态学(一级学科)、水域生态学(二级学科)的视角湿地是陆地上有长期或季节性薄层积水或间隙性积水、生长有沼生或湿生植物的土壤过湿地段。是陆地、流水、静水、河口和海洋系统中各种沼生、湿生区域的总称。
二、湿地的生态学功能
湿地作为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对生态系统的存在形式有着重要的功能,它的形态影响着一地的生态环境,同时也受整个生态系统的制约。湿地的生态功能主要体现在物质循环、生物多样性维护、调节河川径流和气候等方面。一是保护生物和遗传多样性。湿地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湿地植被具有种类多,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特点,许多的自然湿地为水生动物、水生植物、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特别是水禽提供了必须的栖息、迁徙、越冬和繁殖场所。对物种保存和保护物种多样性发挥着重要作用。对维持野生物种种群的存续,筛选和改良具有商品价值的物种,均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没有保存完好的自然湿地,许多野生动物将无法完成其生命周期,湿地生物多样性将失去栖身之地。同时,自然湿地为许多物种保存了基因特性,使得许多野生生物能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生存和繁衍。因此,湿地当之无愧地被称为生物超市和物种基因库。二是调蓄径流洪水,补充地下水。湿地在控制洪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等方面的功能十分显著,是其他生态系统所不能替代的,湿地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湿地还可以为地下蓄水层补充水源,三是调节区域气候和固定二氧化碳。由于湿地环境中,微生物活动弱,土壤吸收和释放二氧化碳十分缓慢,形成了富含有机质的湿地土壤和泥炭层,起到了固定碳的作用。湿地的水分蒸发和植被叶面的水分蒸腾,使得湿地和大气之间不断进行了能量和物质交换,对周边地区的气候调节具有明显的作用。四是降解污染和净化水质。许多自然湿地生长的湿地植物、微生物通过物理过滤、生物吸收和化学合成与分解等把人类排入湖泊、河流等湿地的有毒有害物质降解和转化为无毒无害甚至有益的物质,湿地在降解污染和净化水质上的强大功能使其被誉为“地球之肾”。五是防浪固岸的作用。湿地中生长着多种多样的植物,这些湿地植被可以抵御海浪、台风和风暴的冲击力,防止对海岸的侵蚀,同时它们的根系可以固定、稳定堤岸和海岸,保护沿海工农业生产。
三、世界湿地日
为了提高人们保护湿地的意识,1996年3月《湿地公约》常务委员会第19次会议决定,从1997年起,将每年的2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每年开展
纪念活动,每年有一个主题。从1997年以来历年湿地日的主题如下:
1997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湿地是生命之源(Wetlands : a Source of Life)
1998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湿地之水,水之湿地(Water for Wetlands, Wetlands for Water)
1999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人与湿地,息息相关(People and Wetlands :the Vital Link)
2000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珍惜我们共同的国际重要湿地(Celebrating Our Wetlands of International Importance)
2001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湿地世界——有待探索的世界(Wetlands World-A World to Discover)
2002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湿地:水、生命和文化(Wetlands : Water,Life,and Culture)
2003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没有湿地-就没有水(No Wetlands-No Water)2004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从高山到海洋,湿地在为人类服务(From the Mountains to the Sea,Wetlands at Work for Us)
2005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湿地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Culture and Biological Diversities of Wetlands)
2006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湿地与减贫(Wetland as a Tool in Poverty Alleviation)
2007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湿地与鱼类(Wetlands and Fisheries)2008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健康的湿地,健康的人类(Healthy Wetland, Healthy People)
2009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从上游到下游,湿地连着你和我(Upstream-Downstream: Wetlands connect us all)
2010年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湿地、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
2011年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湿地与森林
“世界湿地日”系列活动表现了现在人们对湿地问题的关注,说明人们开始重视湿地所带来的重要的生态效益,但是,仅仅通过这样的纪念日活动
并不能够让所有人都投入到保护湿地的行动中。我们应该提高人们的环保、生态意识,以多样的有趣并易于被群众所接纳的形式让人们把湿地生态的建设放在一个高度,这样才可以更好的保护城市的“肾”,湿地。让湿地可以更加畅快的发挥其在充满生态压力的城市中发挥其绿洲的作用。调节气候、水分、保持动植物的多样性。做到可持续发展。
四、中国的湿地公园
目前中国已经列入《湿地公约》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湿地共39处。
1.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2.吉林向海自然保护区;3.海南东寨港自然保护区;4.青海岛岛自然保护区;5.鄱阳湖自然保护区;6.湖南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7.香港米埔和后海湾国际重要湿地;8.黑龙江洪河自然保护区 9.黑龙江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1.内蒙达赉湖自然保护区;12.内蒙鄂尔多斯遗鸥自然保护区;13.辽宁大连国家级斑海豹自然保护区;14.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15.江苏盐城自然保护区;16.湖南汉寿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17.湖南南洞庭湖湿地和水禽自然保护区;18.上海市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19.广东惠东港口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1.广西山口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22.辽宁双台河口湿地;23.云南大山包湿地;24.云南碧塔海湿地;25.云南纳帕海湿地;26.云南拉什海湿地;27.青海鄂凌湖湿地;
28.青海扎凌湖湿地;29.西藏麦地卡湿地;30、西藏玛旁雍错湿地;31.上海长江口中华鲟湿地自然保护区;32.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3.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4.湖北洪湖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
35.广东海丰公平大湖省级自然保护区;36.四川若尔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7.浙江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38,张掖市国家湿地公园。38.新疆赛里木湖国家湿地公园。39.新疆柴窝堡湖国家湿地公园除了以上列入《湿地公约》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湿地,我国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天然、人工湿地公园。人工湿地公园中,以重庆为例,最西部荣昌县的濑溪河、主城近邻璧山县的云雾山、三峡库区忠县的皇华岛、华莹山前垫江县的迎凤湖、九龙坡区的彩云湖等五个的湿地公园是比较成功的典范。其中迎凤湖湿地公
园位于垫江县境东北边缘的普顺镇,由一个山前人工水库和周围汇水山林地组成。迎凤湖紧邻山地,山坡长满乔灌草植被,为水库提供了很好的水源涵养条件,湖水非常清澈,因而也使湖水成为垫江县城及水库下游乡村居民生活的主要水源之
一。迎凤湖湿地公园目前已经被地方开发成一个度假休闲场所。湖岸已修建了一座以湖中水产为主要原料的农家饭庄,每到周末,会有不少县城的甚至重庆主城的游客前往登山、垂钓或者品尝鲜鱼。规划希望从饮用水源地保护的角度,规范那里的休闲游憩活动,特别是要禁止使用燃油游船,限制养鱼规模与方式,限制水上娱乐活动等;并且希望通过岸边植被的恢复,防止水土流失,以及为水禽营造更多的栖息空间,改变、美化这里的休闲、观光环境。按照垫江县政府官员讲,将来重庆至万州的高速铁路将途径垫江,从重庆主城到垫江县城将只需要半个小时,因此迎凤湖湿地公园的建设,将会成为重庆主城居民的一个度假、休闲的后花园,也将有助于改善垫江县作为重庆后花园的投资环境。璧山迎凤湖湿地公园很好的将生态改善与经济效力相结合。一方面保证了湿地生态平衡的建设、同时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大力发展农家乐,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这可以说是湿地公园建设中一个很好的尝试。可以同时兼顾环境发展与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凤远.湿地生态补偿制度简述[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 薛选世.关于中国湿地保护的思考.[D]论文天下论文网,2007.[3]百度百科.[W].
第二篇:湿地生态学复习资料
湿地生态学复习资料
一、绪论
湿地公约于1971年在伊朗小城拉姆萨尔(Ramsar)签订,故该公约又称“拉姆萨尔公约”。公约的全名是:“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
《湿地公约》常委委员会于1996年决定,从1997年开始,每年的2月2日为“世界湿地日” 湿地:是介于水体和陆地之间的生态交错区。
湿地生态系统的效益(1)经济效益——单位面积湿地生产力最高 ;
(二)社会效益,观光旅游、教育与科研价值;
(三)生态效益,调节气候、调节空气、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污水处理,水体净化;平衡补给地下水;调蓄水量 ;保岸护堤; 我国湿地生态系统的状况:①面积大②类型多③分布广④生物多样性丰富;存在的问题有①盲目开垦和改造②湿地水资源不合理利用③泥沙越积越多,地势越积越来越高,湿地面积缩小④污染⑤湿地生物多样性降低
湿地保护对策 ①加强宣传,提高公众保护意识(科普讲座、课堂教育、媒体宣传)②制定保护湿地开发利用规划③加强湿地的研究(湿地评价,湿地生态工程:恢复原有湿地、建造人工湿地)④完善湿地法规(加快湿地立法步伐、完善地方性湿地法规条例)⑤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宣传、湿地博物馆)⑥湿地公园(西溪湿地公园)
第一章 湿地生态系统的类型
湿地的分类:⑴拉姆萨公约分类①滨海湿地②内陆湿地③人工湿地
⑵我国分类①湖泊湿地②河流湿地③沼泽湿地(“似陆非陆,似海非海,似湖非湖,似河非河”)④海岸湿地⑤人工湿地
滨海湿地分类:盐沼湿地、红树林湿地、海草床、珊瑚礁、河口沙洲湿地、岩石离岛。滨海湿地的分布特点我国滨海湿地主要分布于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滨海湿地以杭州湾为界,杭州湾以北除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的部分地区为岩石性海滩外,多为沙质和淤泥质海滩,由环渤海滨海和江苏滨海湿地组成;杭州湾以南以岩石性海滩为主,主要河口及海湾有钱塘江——杭州湾、晋江口——泉州湾、珠江口河口湾和北部湾等。
盐沼湿地:河口地区长有植被的泥滩,植被的成带分布特征反映了不同的潮汐淹没时间,由于水体盐度的影响,植被以盐土植物为主。
盐沼湿地的特点
(一)环境特征 潮间带、潮汐、潮沟、裸露滩地。
(二)生物特征:自养生物群落:附生藻类、底栖硅藻和维管束植物组成。异样生物群落:碎屑食物链的动物类群组成
红树植物:红树植物的树皮内大多含有丰富的单宁酸,遇空气容易氧化成红色,因此植物学家将这一类植物命名为红树植物。
红树林湿地的特点:(1)红树林湿地的盐度年际变化大;(2)盐分不是红树生长的必须条件,而是与不耐盐植物竞争的优势所在;(3)红树林湿地盐度一般较高,土壤间隙的盐度波动低于土层表面;(4)由于土壤中盐度释放缓慢,防止了快速的盐度析出。土壤中的盐度向内陆扩散要比一般潮汐所能到达的地方还要远。
红树林的生态适应性:(1)泌盐叶片旱生形态结构:叶肥厚、革质化、有茸毛,表皮光亮。(2)叶片高渗透压:细胞内渗透压通常达30-60大气压(一般的陆生植物只有5-10个大气压)(3)泌盐现象:植物具有可排出多余盐分的分泌腺体,叶片则为光亮的革质,利于反射阳光,减少水分蒸发。
胎生现象:红树林中的很多植物的种子还没有离开母体的时候就已经在果实中开始萌发,长成棒状的胚轴。(胚轴发育到一定程度后脱离母树,掉落到海滩的淤泥中,插入泥滩只要2至3h,就可以成长为新株,如果是落在海水里,则随波逐流,数月不死,逢泥便生根。)海草是一种在浅海生活的显花草本植物。大面积的连片海草被称为海草床。分布:温带、热带、亚热带。在我国亚热带自然分布于广西和海南。价值:海洋生物的栖息地和重要食物链。珊瑚礁是一类生物海岸类型,由珊瑚虫的遗骸夹杂其他各种造礁(如钙质藻类等)和附礁(如软体动物、软珊瑚、海葵和有孔虫等)生物遗体,经过地质年代的作用形成的,其基本成分是碳酸钙
河口沙洲湿地:是一类特殊的盐沼湿地,主要在大河高浊度河口,凭借径流的大量水沙输出,于海岸潮汐能较小的区域发育而成。
内陆湿地包括: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泥炭湿地、淡水林泽、湿草甸。
湖泊湿地:是湖泊的一部分,但两者并不等同。是发育在湖泊边缘,也就是在枯水期水深2m以浅的部分,并且总面积不低于8hm2。
河流湿地是水陆之间、至少定期地受到洪水泛滥的区域。
泥炭湿地广泛见于寒温带。包括苔藓泥炭地、有林泥炭地等泥炭沼泽地是开放的泥炭地系统。
第二章 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
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湿地生产者(湿地植被)、湿地消费者、湿地分解者(微生物)湿地植被类型:①从植物生活类型看,可以分为挺水型、浮叶型、沉水型和漂浮型;② 从生长环境看,可以分为水生、沼生、湿生三类;③ 从植物生长类型看,可以分为草本类、灌木类、乔木类。
湿地植被特性:① 海岸盐沼植被主要由耐盐草本植物组成,沿着高程梯度往往形成单优群落而具有带状分布特征;② 红树林在南北纬25度之间,红树林通常取代盐沼植被而成为海岸湿地主要的植被类型;③ 淡水草泽在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优势种,但是在温带的不同地区却有较多的共有物种。常见种类包括禾本科、莎草科的不同种类,以及部分双子叶植物和蕨类植物;④ 淡水林泽主要以木本植物,通常是杉科植物为主要建群种。当林泽被排干,或者干旱季节显著延长时,会有其它木本植物如松科植物湿地松侵入,并伴生有鳄梨和弗州木兰等种类;⑤ 泥炭沼泽中沼泽植物的生态学特征包括:通气组织发达;具有特殊的无条件繁殖能力;食虫习性;旱生形态;保水结构和贮水细胞。
湿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主要有具飞翔能力的鸟类和昆虫(湿地鸟类和其它野生动物),适应湿生环境的哺乳类、两栖类和爬行类(底栖动物),以鱼类为代表的水生动物,以及种类繁多的底栖无脊椎动物。
水体微生物主要包括水中的病毒、细菌、真茵(霉菌和酵母菌)和放线菌及体型微小的藻类和原生动物
自然界有机碳化物的分解,主要是微生物的作用陆地和水域的有氧条件中,通过好氧微生物分解被彻底氧化为CO2;在无氧条件中,通过厌氧微生物发酵被不完全氧化成有机酸、甲烷、氢和CO2。能分解有机碳化物的微生物很多,主要有细菌、真菌和放线菌。
细菌是湿地生态系统最主要的分解者类群,属于原核生物。主要类群:好氧菌、微好氧菌、绝对厌氧菌、耐氧性厌氧菌、兼性厌氧菌。
细菌和富营养化藻类的量呈正相关(水体富营养化导致了浮游植物的生产力和生物量的提高 ,进而改变了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的群落结构。改变了传统食物连和微食物环的能量负荷 ,引起了高营养级生物资源的变化)
真菌在水体中的作用:水生真菌除可以直接降解有机质外;异养的微生物和动物可将真菌的营养体和繁殖体作为食物。分解木质素和纤维素;在环境质量监测、污染处理、新功能结构化合物以及生物防治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和应用前景。水生真菌对其生活的水生生态
环境质量变化比较敏感:(净水:真菌种群多样性和物种丰富度较高; 污水:真菌种群多样性和物种丰富度较低。)
藻类是自养、光合成作用并含有叶绿素的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原生动物:淡水水体中分布很广,主要以细菌为食,轮虫本身又是鱼类的主要食物。
湿地生物的生态适应:细胞水平的适应、维管束植物的适应性、动物的适应性
细胞水平対盐的适应性 大多数喜盐细菌,无机离子构成渗透活跃的细胞溶质;其它细菌的内部盐浓度远低于外部浓度,渗透活性依赖于有机化合物,如杜氏藻。维管束植物的盐的适应:阻止和控制盐进入的屏障和专门用来排泄盐的器官。植物的繁殖策略 通过生活史进化出避让和逃避策略,第三章 湿地的生态水文过程
对于非潮下或永久性淹水湿地,湿地处于静水的持续时间叫作淹水持续时间,湿地在给定时间内的平均淹水次数称为淹水频度
湿地水文周期并不是每年都相同的,而是随着气候变化和区域先前的条件发生改变 湿地水文过程包括:物理过程、化学过程
水文过程对湿地的影响:物种组成与丰富度,水文过程对湿地物种丰富度影响具有两面性。限制作用还是促进作用,取决于水文周期和自然能量。一般而言,至少在植物群落中,物种丰富度是随着水流流通的增加而增加的。初级生产力,湿地对水文通量的开放度是决定潜在初级生产力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湿地水文过程由于是许多湿地营养物质输入的主要途径而对湿地生产力产生重要影响。有机物的累积和输出,湿地由于初级生产力的增加或者分解和输出的降低而累积过剩的有机物质。所有湿地泥炭累积在一定程度上都是这些过程作用的结果。④营养物质的循环,营养物质随降水、河流洪水、潮汐、地表和地下径流输入湿地。湿地营养物质的输出则主要受水流输出的控制。
湿地生物对水文过程的影响:
(一)湿地植物,大型维管束植物,是影响湿地水文过程的主要生物类群。它们往往直接与水文过程发生作用,或者本身就是水文过程进行的基本载体,如对减缓水流、持留降水、蒸腾蒸发作用等,进而对湿地水文过程具有重要的反馈控制作用;
(二)湿地动物,湿地中的动物通过营巢、摄食等行为,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湿地水文过程。
(三)湿地微生物,微生物间接的影响湿地水文过程。主要通过改变湿地营养条件、有机质累积等环境特征,与湿地植被、沉积物等共同作用,进而影响湿地水文过程。
湿地水文周期或湿地的水文状态,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条件:进水与出水之间的平衡;地表景观外形;地下土壤、地质和地下水条件
降水量的不同核算量间的平衡关系:P = I + TF + SF(P截留水量; TF茎流量。)
实际到达湿地水体表面或湿地基质的降水总量称为净降水量。Pn = P水文响应系数,表示降水中形成直接地表径流量的比例; P – 流域平均降水量(m); Aw – 向湿地汇水的流域面积(m2)Si(pk)=0.278CIAw 式中,Si(pk)合理径流系数,取决于土地利用情况和土壤类型,取值范围在0-1之间; I– 降水强度(mm/h);Aw –向湿地汇水的流域面积(m2)。
湿地消退效应:(1)湿地水文连接度分离导致湿地破碎化;(2)湿地径流场。
湿地消退机理(湿地水文连接度下降、湿地水面分离破碎化的过程揭示了湿地消退机理,其成因复杂。由水土资源开发利用引起的湿地大规模消退,可分为如下几种类型):(1)引水消退效应;(2)围垦消退效应;(3)复合消退效应
我国湿地消退原因:南方:我国南方湿润地区的湿地消退主要是围垦消退效应;北方:北方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如华北平原主要是引水消退效应,松花江流域湿地消退是两种因素导致的复合效应。
第四章 湿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湿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通常可以分为两部分:湿地生态系统内部的各种转化过程、湿地与其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
湿地内的物质循环与水文条件一起影响湿地物质的输入与输出。
湿地土壤既是湿地许多物质转化过程的媒介,同时又是大部分湿地植物可利用化学物质的主要贮存库,通常被称为水成土。
通常湿地土壤分为两种类型:矿质土壤和有机土壤 有机土壤与矿物土壤的异同:
有机土壤主要是由不同分解阶段的植物残体组成,由于静水或排水不畅导致的厌氧条件而造成累积。有机物质的植物来源和土壤分解的程度是湿地有机土壤包括泥炭和腐殖土的两个更为重要的特征。土壤有机物质的植物源可以是苔藓、草本植物和树木和落叶。有机土壤包括腐殖土、泥炭土、腐殖泥炭土或泥炭腐殖土、薄层土。有机土壤的颜色一般是暗色的,变化范围从暗黑色到暗棕色(由于氧化层中存在着氧化性三价铁离子, 土壤常为棕色或红棕色。以Fe2+为主的还原性底质则常呈灰蓝—灰绿色);矿质土壤形成的三个条件:持续的厌氧条件。足够的土壤温度(5℃经常被认为是“生物学零点”,低于这个温度,生物活动就会停滞或相当慢)。作为微生物活动基质的有机质。许多半永久性或永久性淹水的水成性矿质土壤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黑色、灰色,有时呈绿色或蓝灰色土壤形成的潜育过程。它是铁化学还原的结果。某些矿质土壤的另一个特征就是氧化根周的存在。它是许多水生植物从地上茎和叶向地下根输送氧气形成的。超过根代谢所需的氧从根扩散到周围的土壤基质,沿着小根就形成氧化铁的沉积。
湿地氮的输入途径:大气氮沉降 ,径流氮输入、生物固氮和人类活动等 湿地氮转化两个重要的过程:氮固定、氨挥发 如何识别矿质土壤剖面的氧化层和还原层(P116)
在湿地缺氧条件下,主要以厌氧过程为主,能量转化效率略低于有氧过程。其中发酵和甲烷生成是两个最主要的厌氧过程。
有机质的发酵过程,也称为糖酵解,它是在微生物的厌氧呼吸中以有机质作为终端电子受体,生成各种低分子量的酸、醇和CO2。
沉积型循环 磷更多地出现在沉积型循环中,而不是像氮循环那样出现在气体型循环中 湿地物质的输入途径:物质通过底质、生物和水文途径输入湿地。影响进入湿地的径流和溪流中化学物质浓度的多变性的因素有:(1)地下水影响(2)气候(3)地理条件(4)河川径流(5)人为影响
湿地发展的物质平衡总体概述 :(1)湿地作为源、汇或化学物质转换器取决于湿地类型、水文条件和湿地承受化学负荷的时间长度。(2)营养物吸收和释放的季节性格局是许多湿地的特征。(3)湿地通过化学物质交换与相邻生态系统建立联系,进而对两个生态系统都产生显著影响。(4)湿地可以是富营养条件下的高生产力的生态系统,而在营养供给稀缺时,就是低生产力的生态系统。(5)湿地中营养物质循环在时空尺度上都不同于水生和陆生生态系统循环。(6)人为改变使许多湿地中化学物质循环发生相当大的变化。
第八章 湿地生态修复与重建
生态恢复的理论包括:自我设计和相对设计理论、演替理论、入侵理论、河流理论、洪水脉冲理论、边缘效应理论和中度干扰假说。
湿地恢复:是指受损的湿地生态系统通过保护使之自然恢复的过程,也包括通过生态技术或生态工程对退化湿地或消失的湿地进行修复或重建,再现干扰前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相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湿地净化污水是湿地中基质、植物和微生物相互关联,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协同作用的结果。(物理作用:主要是过滤、沉积作用。污水进入湿地,经过基质层及密集的植物茎叶和根系,可以过滤、截留污水中的悬浮物,并沉积在基质中;化学反应:主要指化学沉淀、吸附、离子交换、拮抗和氧化还原反应等,这些化学反应的发生主要取决于所选择的基质类型;生化反应主要指微生物在好氧、兼氧及厌氧状态下,通过开环、断键分解成简单分子、小分子等作用,实现对污染物的降解和去除)
湿地恢复的机理: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机理(不溶性的有机物通过湿地的沉淀、过滤作用,截留下来被微生物利用;可溶性有机物通过植物根系生物膜的吸附、吸收及生物代谢降解过程分解去除。)氮去除机理(去除机理主要有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作用、植物吸收、氨的挥发作用以及基质吸附作用等)磷去除机理(物理性沉积作用、基质的化学性吸附沉淀作用、植物的吸收作用、微生物的吸收作用)④悬浮物去除机理(表面流湿地悬浮物去除机理,由于污水在湿地表面流过,这些悬浮物主要是在水体中得以去除,去除的可能机理有自由沉淀、絮凝沉淀、过滤以及拦截;潜流湿地悬浮物去除机理,污水流经湿地基质时,悬浮颗粒进入基质的孔隙内,在范德华力或静电力的作用下,它们与基质微粒紧密结合)⑤人工湿地对重金属的去除机理(还原、沉淀、过滤、络合、吸附;植物对金属的富集)
湿地恢复的原则:地域性原则、生态学原则、可行性原则、最小风险和最大效益原则。湿地生态恢复的目标:(1)实现生态系统地表基底的稳定性;(2)恢复湿地良好的水状况,一是恢复湿地的水文条件;二是通过污染控制 ,改善湿地的水环境质量;(3)恢复植被和土壤 ,保证一定的植被覆盖率和土壤肥力;(4)增加物种组成和生物多样性;(5)实现生物群落的恢复 ,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自我维持能力;(6)恢复湿地景观 ,增加视觉和美学享受;(7)实现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湿地恢复的合理性评价包括:生态合理性、社会合理性、经济合理性。人工湿地由植物、基质、微生物、水体组成。
人工湿地是一种利用基质、微生物及动植物群落的物理、化学及生物的相互作用,通过过滤、吸附、沉淀、离子交换、微生物分解、植物吸收等过程实现对污水中有机物、氮、磷等去除的复杂生态系统。
水生植物的选择原则:适地适种、耐污能力强、净化能力强、根系发达、经济和观赏价值高、重视物种间的合理搭配
基质的作用:(1)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稳定依附表面,当污水流经人工湿地时,基质和植物根系的微生物对污水进行净化;(2)基质本身也通过物理和化学的途径如吸收、吸附、离子交换、络合反应等来净化污水中的磷;而在床体内部选用多孔的、有较大比表面积的基质,可改善湿地的水力学性能,为微生物提供更大的附着面积,增强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能力。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基质有土壤、砾石、炉渣、自然岩石与矿物废料
人工湿地分为:表面流人工湿地(按大型水生植物种类不同分:浮叶植物人工湿地、挺水植物人工湿地,沉水植物人工湿地)、潜流人工湿地(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复合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处理工艺具有以下优点:(l)投资及维护费用低;(2)能耗低;(3)几乎不需要维护,且维护技术简单;(4)可在污水产生地点构建;(5)适合于面源污染的控制;(6)湿地可以存储洪水和暴雨等地表径流;(7)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8)具有景观功能如观鸟、摄影等日“一川;(9)可开展娱乐活动如狩猎等
人工湿地应用领域:城市生活污水:二级处理和深度处理;雨污合流管道溢流;城市暴雨径流;④农业污染;⑤工业废水:矿山废水、食品工业废水、石化工业废水、造纸工业废水;⑥ 垃圾渗滤液;
第七章 湿地评价与管理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是指湿地生态系统及所属物种所提供的能够维持人类生活需要的条件和过程;即湿地生态系统发生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为人类提供的各项服务。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的内涵可分为5类:1)提供产品2)防洪减灾3)调节作用4)保护生物多样性5)社会文化载体
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生产、能量转换、水分供给、调节气候、气体调节(湿地在全球氮、硫、甲烷和二氧化碳的循环中起到重要作用)、调蓄水量、水质净化(湿地的水质净化功能通常可以分为物理净化和生物净化两个方面)、生物多样性保育、人文、生态系统服务的定量评价方法 :①能值分析方法②物质量评价方法③价值量评价方法(Ⅰ直接市场法包括费用支出法、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减轻损害费用支出法、影子工程法、代替费用法、人力资本法; Ⅱ替代市场法包括旅行费用法、享乐价格法;Ⅲ模拟市场价值法包括条件价值法)生态服务价值核心 即指研究区域内能显著促进人类生存及生活质量、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服务。生态服务价值理论 以一个区域理论上可以达到的健康生态系统完整的结构和功能为标准,其所能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称之为“理论”服务价值 生态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的比较 不仅可在一定程度上作为生态系统退化程度的一个诊断指标,还可为生态系统管理的决策者提供更为深刻、易于理解的信息,同时,理论服务价值可作为区域生态系统管理的目标。
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估算:物质生产、大气组分调节、营养物质循环和固定、净化水体 湿地的单一目标的管理:①生物多样性保育;②发展湿地农业和水产业;③改善水质;④控制洪水和补充地下水;⑤管理湿地适应气候变化(海岸带湿地、内陆湿地)
湿地的系统管理的目标与内容:对生态系统进行管理,首要的问题就是应该确立一些明确的管理目标。一般认为:①管理必须使生态系统得以持续;②要使生态系统同样能对我们的后代提供产品和服务。换言之,持续性是普遍认为的生态系统管理的中心目标。
第三篇:湿地生态学复习题
名词解释:湿地: 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临时性的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盐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不超过6米的水域水文:是指地球上各种水体的形成、分布、运动、循环的状态与规律,研究
这些规律并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学科体系就是水文学。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指各种化学元素在不同层次、不同大小的生态系统内,乃至生物圈里,沿着特定的途径从环境到生物体,又从生物体再回到环境,不断地进行着流动和循环的过程。碳通量(CARBON FLUX):是碳循环研究中一个最基本的概念,表述生态
系统通过某一生态断面的碳元素的总量。
5能量转换率: 单位能量或物质具有的体现能 生物群落演替:指某一地段上一个群落被另一群落所取代的过程,是质的变
化过程。异发演替: 原有的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
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的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人工湿地: 是一种为了达到污水处理效果,模仿自然湿地而人工设计的复杂的具有渗透性能的地层生态结构,包括基质、湿地植物、微生物等不同的主要组成部分。
填充题:
1.1997年,亚洲太平洋地区通过湿地国际组织将2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2011年世界湿地日的口号是“森林关乎水与湿地”
2.1971年前苏联、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6国在伊朗签署了《拉姆萨公约》,截至2000年6月已有121个国家加入了这个公约,有1027处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总面积8000多万公顷。中国目前列入名录的湿地有21处,总面积为318万公顷。
3.湿地功能一般可以划分为3大类,即水文功能、生物地球化学功能和生态功能。
4.湿地生物的生态适应可以从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群落五个层次做出适应。
5.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可分为封闭循环和开放循环。
6.湿地的管理可以分为:单一目标管理和系统管理
7.湿地的生态恢复应遵循四大原则: 地域性原则, 生态学原则, 可行性原则, 最
小风险和最大效益原则
8.人工湿地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为:植物、微生物、基质。
问答题:根据《湿地分类》标准,可以将湿地划分成哪几类?
根据《湿地分类》标准,将湿地划分为5类:
自然:近海与海岸湿地
河流湿地
湖泊湿地
沼泽湿地
人工: 人工湿地根据对湿地生态系统干预程度的不同,恢复与重建可以分为哪几种?
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①湿地恢复。
②湿地创造
③湿地改良
④湿地转换。
⑤湿地弥补。我国湿地分布有哪些特点?
1)类型多
2)面积大
3)分布广
4)区域差异显著
5)生物多样性丰富简述湿地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
1)资源阶段:19世纪以前
2)湖沼理论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中叶
3)全面研究阶段:20世纪中期—80年代
4)系统综合阶段:80年代至今简述湿地生态学主要研究内容。
1)湿地中生物个体;
2)种群及群落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3)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4)湿地生态系统的类型和演替;
5)湿地的评价与管理简述湿地系统的主要组成要素
非生物要素
1-水
2-土壤
3-气候
生物要素
1-湿地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湿地植物
2-湿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哺乳类、两栖类和爬行类以及各种水生动物及底栖无脊椎动物等。
3-湿地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湿地微生物
7.水生植物生态分布的意义
1)草食性和杂食性鱼类的饵料。
2)鱼类的产卵场和肥育场。
3)造纸和某些纺织品的重要原料。
4)水蔬菜,食用品,补品,药材。
5)供观赏或水族箱造景。
6)水质净化的材料。如“三水”:水葫芦,水浮莲和水花生。
7)水生植物的克藻效应,在水生生态系中起重要的作用。
8.湿地生态水文功能主要包括哪些?
1)提供储水空间,调蓄洪水;
2)补充地下水,保持地下水位;
3)降解污染,净化水质;
4)固定二氧化碳,调节区域气候;
5)提供珍禽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9.湿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主要有哪些方面的热点?
(1)从定性研究转向模拟模型为工具的定量研究;
(2)从湿地系统内部过程的孤立研究转向湿地与周边环境相互作用的综合研
究;
(3)从湿地温室气体排放研究转向温室气体的浓度变化对湿地植物影响的研
究。
10.生态演替有哪些基本类型?
按照演替发生的时间进程: 世纪演替长期演替快速演替
按照演替发生的起始条件: 自发演替异发演替
按照基质的性质: 水生演替旱生演替
按照控制演替的主导因素: 内因性演替外因性演替
按群落代谢特征可划分为: 自养性演替异养性演替
11.水生演替系列的有哪些不同阶段?
1)自由漂浮植物阶段
2)沉水植物阶段
3)浮叶根生植物阶段
4)直立水生植物阶段
5)湿生草本植物阶段
6)木本植物阶段
水生演替系列就是湖泊填平的过程。演替过程是从湖泊的周围向湖泊中央循序发生的。在从湖岸到湖心的不同距离处,容易观察到演替系列中不同阶段群落环带的分布。
12.控制群落演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和动物的迁移活动
(2)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
(3)种内和种间关系的改变
(4)外界环境条件的改变
(5)人类的活动
13.人工湿地由哪些部分构成?
①基质,具有透水性,如土壤、砂、砾石;
②水体(在基质表面上或下流动的水);
③植物,适于在饱和水和厌氧基质中生长,如芦苇;
④无脊椎或脊椎动物;
⑤好氧或厌氧微生物种群。
14.表流湿地和潜流湿地在设计和优缺点上有哪些不同?
表流湿地:
表流湿地通常是衬有不透水材料层的浅蓄水池,填有土壤或砂砾基质,栽种露出水面的植物。设计成水淹型,所以水位在基质表面之上,废水在基质上面流动,通过稠密的植物,模拟天然湿地的水流。它的建造费用较低
潜流湿地:
设计废水流过基质,且水位保持在基质表面之下。潜流系统适于寒冷的气候,可防止在零下气温时结冰。潜流系统不像表流系统易产生臭味或蚊子,可处理较高负荷的废水。但有机负荷太高,易堵塞。通常在潜流系统前设置沉淀池,去除悬浮固体。设计中常采用多个进口,尽可能均匀地分散悬浮固体,避免堵塞。
第四篇:从潜规则谈起
從潛規則談起
世界萬事萬物,有明就有暗,有顯就有隱,「潛規則」就是不明說的規矩,但這規矩遍於上中下三層,遍於社會各個領域,古今中外都有,中國作為老大國家,「潛規則」更多。
少不更事時會漠視,到碰得釘子多了,才知道潛規則,有時比明規矩還厲害。廣東人不是有句話,「寧可犯天條,不可犯眾憎」,這眾憎,就是潛規則。
別看美國議員什麼都敢說,但敢反猶嗎?這就是潛規則;別看香港人敢罵北京,敢大鬧立法會,但對若干惡人,誰敢罵?這也是潛規則。
講大義凜然,做戲而已。真正大義凜然,如魯迅先生說的「敢於抽刃向強者」。抽刃向強者,要準備犧牲;做戲,博的是掌聲及銀紙,出發點不同,結果也不同。
中共官場談官位仕途,只在最親密關係者中談,絕不可在公開場合講半字,這是人人知道的規矩,所以曾特首在電視對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說,「聽說你可能上調中央,恭喜。」老於世故的張德江也臉色一沉,在場的中方官員全部愕然。喜歡耍小聰明的人,最容易在不同領域的「潛規則」上撞板。此為例。
所謂潛規則,說到底是維護傳統,維護既得利益的規矩。隨着時代及環境的遷移,潛規則會變。變化的規律往往是「否定之否定」,亦即是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極端,物極必反。比如二戰時在歐洲公開迫害猶太人,二戰後任何反猶變為異端。但這種縱容猶太的行為,其實,又為下一次反猶,埋下伏線,你看今日的中東,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民族矛盾何等尖銳,一旦形勢逆轉,情況可想而知。
第五篇:从大学生流失谈起
从大学生流失谈起
一、青工流失情况。
在公司,据我了解,自2005年后青年团员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大学生招入、退伍军人、劳务工青年。
从公司的样本分析,三个人群分别呈现不同的特性,其中新招大学生,每年都有招入,年流失率约为30%,3年流失率超过50%。这个群体基本是公司的重点培养对象,留下来的大部分逐步成为骨干,走向更重要的工作岗位。每年进入10-20名,年龄小,在团时间长,是共青团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和工作对象。
本文主要讨论大学生群体的流失问题。
二、新进大学生分析。
对于新进大学生这个群体,作为共青团的工作对象,开始从80后到90后延展。
新大学生招入群体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毕业人数过多,且稳步增长,导致就业压力过大的低质量就业结构:自1998年起,中国高校连年大幅扩招。99年高等教育在招生人数大幅度增加。普通本专科招生159.68 万人.和98年毕业生为35.41万人相比,4年时间翻了将近5倍。到2002年,各类高校的在校生达到1300多万。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的招生数,比1998年增加了212万,高考录取率从1998年的33%到2000年59%。
2008年,录取599万人,报名人数1050万,录取比例57.0%。2009年,录取率629万, 报名人数1020万,录取率约64.2%。2010年,录取率657万, 报名人数957万,录取率约69%。
以上数据很有趣,进入2008年,我国扩招10年的高考,达到人数的顶峰,自此报考人数逐年下降,录取名额依旧上涨的情况下,录取率大幅攀升,已近7成,照此趋势,预计2016年,将实现100%的录取率。(2010年最高的海南省录取率接近90%)。
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从1998年的9.8%上升到2010年的28%。当时提出一个说法,叫做:变原来大学的精英教育为大众教育。
高校毕业生供需比由1995年的供不应求,发展到1999年供过于求的局面。至于今天的2010年,近几年社会上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问题,应届大学生群体在找工作时成为一种典型的需要中央和政府关怀的弱势群体了,并且流传开“研究生满地走,博士不如狗”的说法了。
扩招之风一开,市场经济搞活,高校产业化,作为准公共产品的高等教育质量在天灾人祸面前全线崩溃。不得不承认,扩招后的很多大学生其素质和专业知识,并不算合格。这算是高校产出的失败。
同时,这一扩招的恶性循环还波及到研究生及更高层次,03年开始,研究生大量扩招,公费待遇名额的逐步减少,研究生层次教育的泛商业化,使原有知识分子的出产结构发生巨变。
后果是,大学门槛的急速降低,沉重的就业压力,导致招入大学生存在一定的盲动性,很多受先就业再择业为指导思想,匆忙签订合同,并没有充分认识到用工供需双方的长远和适合性。
另外,报考人数降低,除开中国人口婴儿潮退去的原因,和现在大学生就业率、高等教育投入产出比的降低有直接关系。
2、个性化强,价值观多元化。“我自管我自己,才不关心别人。”“我追求的是自由,工作中的约束是我的枷锁。”“生活就是要清闲,不求最好,但求最闲。”“一个工作最重要的是呆着开心,其他都不重要”经常在于年轻员工的接触中,听到这些类似的语言。
由于80后、90后的更替加入,更为独立和自我中心的思想拥有一定的市场,必将造成一定的流失,企业毕竟不是来迎合个人发展的地方,太多强烈的个性不适合社会群体大分工的后工业时代,也不利于团队协作。
3、心理预期落差。
因为当时的现状(很多父母吃了没文化的亏,改革开放的需对,对干部正在要求年轻化,知识化。)中国的文化(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从政为先的大众心态。)和人们所认为的历史经验决定了,一旦政府放开扩招,会导致几乎所有的家庭无理智的把孩子向大学里送。
而同时,所谓世界工厂这一“美”称之名的国内企业现状,对相应高校毕业生却没有提供相应的工作机会。比吃苦,比薪水,比弱势,面对各种原因离开土地来到城市的农民工,我公司招入的劳务工,大多数没有竞争优势。而本身的教育高成本投入(99年扩招同时的教育实际市场化产业化使成本迅速提升好几倍),也迫使大学毕业生从心理上还是理智上都无法接受这种“屈就”。
国企的特点,在于稳定,这点对于年轻人的吸引力并不强;国企的重要待遇在于福利,这一点在新近员工上感觉并不是很明显;钢铁企业作为传统重工业,行业利润率极低,属于国企的薪水最差的行业之一;而公司,因各种原因,近几年较为困难,更是导致最终的员工薪水和福利等各种待遇较低。
而工作环境的恶劣,也是现实情况,相信很多大学生从美丽的校园出来,都憧憬过西装笔挺,衣着整洁进入CBD的甲A级写字楼的工作未来吧。新进大学生对艰苦的环境提出异议,辞职而去的情况时有发生,甚至有新进女生听到要去现场当场流泪的。
各方面导致新进大学生都有一种心理落差的经历。
4、工作岗位达到胜任时间长,匹配度较低:平心而论,目前中国的国情,不需要这么多大学生,也没有岗位安置这么多大学生,更不要说“合适”的岗位,更加不要说的是里面部分大学生本身是否合格都还需要斟酌。所谓高校,培养的并不是熟练工,而是有较好思维能力,对相关专业理论有所掌握,具有科研基础的技术型甚至研发型管理型人才。
作为冶金企业,这个传统重工业行业,还是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招入的大学生,必须要从基层做起,更多的是要求从熟练工的岗位开始起步。在学校里,好学生的标准,我们经常会看成绩,同时也鼓励个性发展,寻求适合自己的方向与特长;在企业,衡量一个人才的最终标准是看能否为企业创造价值,能否胜任所在的岗位。
新近大学生带着满脑子的高等数学,英语四六级,马克思哲学等知识来到企业,的确是属于综合素质较高的群体,但是首先任务,是要在具体工作上胜任。
很多大学生,基本在科室、车间里处于打杂、打下手等阶段,并且几年不能突破。尤其是专业不对口的,这种情况尤为突出。车间科室觉得不好安排,难以培养,大学生自己觉得学不到东西,成长受限。
由于上面原因,很多大学生匆忙就业,并在一开始弱势于企业的安排。这种就业岗位,是对新员工的成长有一定压力的,对人才形成逆淘汰,必然导致二种后果:一是必须要适应岗位才能获得较好发展。二是不适应岗位,有发展潜力的大多要寻求离开。
三、大学生流失原因。
经过离职谈话,同事了解等信息收集,近几年大学生流失原因分为以下几种
1、认为不适合自己,包括:
a、钢铁企业、建筑检修行业危险、环境恶劣; b、专业不对口: c、个人发展受限:如学土计的不愿意去施工现场做现场管理员,学机械的不愿意从事钳工岗位。
2、家庭等个人原因:
a、家人要求回去。
b、恋人或爱人分居无法团聚。c、生活圈子无法融入。
3、经济原因或更高追求:
a、学不到东西了,需要更好的锻炼机会。b、收入太低。
c、其他不满足的原因。
4、其他原因
a、人际关系紧张。b、生活不习惯。c、工作压力大。d、偶发事件等其他因素。
四、团委针对大学生流失应当怎么做?
分析以上原因,有些是属于客观无法改变的,有的是属于可以努力的,有的是属于共青团工作能够涵盖的。
我认为,做好以下几个工作才是最大程度解决问题的关键。做好思想工作,尽力减少新进大学生的心理落差,帮助他们尽快实现从校园人到社会人的转变,公司团委每年新进大学生都要送上一封《告年轻的朋友们》的迎新信
做好环境介绍工作,把周围的情况,生活需要,工作环境等做充分的介绍,让他们尽快适应,尽快熟悉,减少不便与不适感。每年公司的新员工集中培训,集团公司每年都要制作迎新精美的手册,进行情况介绍。都是这方面的工作。
做好信息沟通,如:协助单位与员工共同做好职业生涯设计工作,沟通规划培养方案,汇报青年思想,提供人才发展诉求,企业规划目标和需求等。
利用科技创新,QC小组,青年攻关等方式,为大学生提供学习锻炼的机会和施展才华的平台。
向公司积极建议,出台更有利于留住新进大学生的政策和措施,在学习、住食行、用工方式、亲属探访团聚等多方面给予帮助和支持。
丰富体娱活动,开展联谊交流,为广大青年交往交际提供更多更好的平台和机会。
五、总结。
人才的流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一定比例的流动率,使得现代社会的人力资源配备就是在这种双向选择中达成动平衡。而对整个社会发展而言,只要培养出的人才,最终还是会落到为社会创造价值上。
对于企业来说,怎么样不断激发新进员工的工作能力,增强核心岗位人才的稳定性,做到培养得出,留得住,见得到成效,才是最重要的。人才的流动不可避免,但我们现在面临的是人才流动过于频繁,共青团的工作基础在于人,我们必须要想尽一切办法为稳定青年队伍做出努力。
2010年9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