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教育
——浅谈《大瀑布的葬礼》教学体会
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二路小学麦慧玲
环保意识对现代人来说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人们现在时刻都在反省自己是否有环境。由于以往人们的滥采滥伐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直接危害人们的生命财产的安全。因此,对人们进行环保教育是迫在眉睫。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进行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重视语文性,而忽略人文性,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这是值得我们的反思。
在语文教学的阅读课文、讲解词汇、分析句段,观察、描写周围事物以及作文、演讲等教学过程中有机地渗透环境教育,重点是激发学生对学习环境知识的热情和求知欲。只要用心寻找,一定可以在许多语文课文中发现能渗透环境教育的渠道。让我们翻开人教版的五年级第一学期的语文课本看一看吧,教材十分注重人文精神的教育,而环保意识教育也是人文精神的一部分。例:《迷人的张家界》、《索溪峪的“野”》、《珍珠鸟》、《大瀑布的葬礼》等课文都有很强的环保意识的教育。因此我在教这些课文时很重视环保意识的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得到教育。
在《大瀑布的葬礼》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的教学设计思路是这样的: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塞特凯达斯大瀑布发生变化前后的不同景象,以及这一举世闻名的大瀑布是怎样被葬送的原因,说明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已是人类生存所面临的大事。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教材重难点、学生的特点,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渗透了表述体会的方法,同时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重点突出,使学生学有所获。我在本课时教学中紧紧抓住学生提出的问题“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为什么要为一个瀑布主持葬礼?”来进行教学。运用自读--自悟--交流--自得的教学方法,通过自读来质疑、梳疑;通过自悟、小组讨论来解疑;最后通过师生共同的活动,深入地理解,学生达到自得,同时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一、初读质疑、梳疑
1、读课题,说说你有什么疑问?师生交流课前学生收集有关塞特凯达斯的资料。
2、学生通过快速默读课文(继续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理清文章作者的思路,再次提出自己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梳理,确定最后有四大问题需要解决。
(1)巴西总统为什么要亲自主持一个瀑布的葬礼?
(2)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景象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3)这一世界闻名的瀑布是怎样被葬送的?
(4)巴西总统在主持葬礼时那饱含深情的话语说明了什么?
师生共同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这样既增强目的性,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环保意识。
二、自悟、小组合作学习解疑
让学生主要围绕“巴西总统为什么要亲自主持大瀑布的葬礼”这一问题,小组合作学习,可采取“读—画—议—说”的方式进行讨论,要求每个学生交流前,最好把自己的发言概括成几点来说。
三、全班交流,深入理解
1、巴西总统之所以要亲自主持大瀑布的葬礼,是为这个大瀑布的逐渐消失而深感惋惜和遗憾,因为它一直是巴西人民的骄傲。
师引导对比朗读第4自然的自然段和第8自然段,体会大瀑布昔日的雄奇壮观;对比
朗读第5自然段和第8自然段,体会昔日的旅游胜景。同时展示大瀑布雄奇壮观与逐渐枯竭的图片资料。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落差,使其同作者同惋惜。
2、大瀑布是怎样消失的?培养学生概括的能力,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就很容易归纳得出瀑布消失的原因有三:①上游建起了水电站;②水资源浪费,“周围工厂用水毫无节制”;③严重破坏森林、乱砍滥伐,造成“水土大量流失”。
四、交流学习体会,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突出了对学生的环保教育
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理解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学习后的感受,发散思维,把学习的气氛推向高潮。
引导学生:“面对即将消失的瀑布,人们举行了浓重的葬礼,这葬礼难道仅仅只是向人们宣布大瀑布逐渐枯竭吗?它的意义所在?让我们来读读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里巴西总统菲格雷特所发出的倡导。”“如果你当时在场,有什么感受?”就这些问题请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说说自己的感受。“你们可以为菲格雷特总统写一份悼词吗?”“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共建美好家园!” 让学生现场设计有关环保的广告语,把对学生的环保教育推向高潮。
五、课后延伸,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习小结后布置了这样的作业:注意观察你周围环境的变化,想想我们该为此做些什么?将课内外学习相结合,将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指导学生在课后就自己的居住地周围的环境污染作一次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
总之,只要好好地把握教材,在教学中常常渗透环保意识的教育,让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关注我们生存的环境,爱护我们共同拥有的地球。
第二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潮阳区谷饶茂广小学卢燕平(***)
内容摘要:如何向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使他们从小就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面对的课题之一。而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渠道,学生每天都要在课堂上学习各种知识;但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主渠道,运用得当,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怎样利用好这个主渠道渗透环保教育呢?本文就这个问题做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 环保教育 渗透
当今世界,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许多国家关注的焦点,人们生活在环境之中对周围环境问题的产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环境问题已成为备受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环境的日益恶化,已对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敲响了警钟,增强全民环境保护意识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环境教育已成为了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日益重要的领域。身为教育工作者,应利用自己的学科特点,努力推进环境教育,在培养21世纪高素质人才中发挥自己学科的优势,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态伦理道德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态伦理道德属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的范畴,自然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不是“外在的附加任务”。所以说语文教学在环保教育方面不仅大有可为,而且大有作为,是培养学生良好生态伦理道德的重要载体。学科渗透是环保教育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若能适时、恰当地渗入环保教育,将收到语文教学与环保教育相得益彰之效。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环保教育谈点粗浅看法。
一、从教材中挖掘环保资源,渗透环境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着丰富而广泛的环保教育资源。以人教版教材为例,从一年级到六年级课本中就有几十篇课文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环保主题。如有关于爱环境和欣赏环境的,有环境科学和环保知识的,还有环境道德和环保行为等内容。这些文章 1
有的是生动活泼的故事、童话,有的是抒情写景散文,还有的是一些科技性较强的说明文。它们不仅以各种方式展现了美好的大自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还涉及一些以人口、资源、能源等为题材的内容。学生在感受美好大自然的同时,也认识到大自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如人口危机、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
如正面揭示的有:一年级下册第三课《邓小平爷爷植树》、四年级上册第十课《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第十二课《大自然的启示》;六年级上册第十三课《只有一个地球》等,这些文章明眼人一看就可信手拈来,直接将教材内容与环保教育“挂上钩”,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和环保知识的教育,根本没有画蛇添足之嫌。如执教四年级上册第三课《鸟的天堂》时,可发动学生广泛举例,印证生物资源严重枯竭的普遍性和严峻性,教育学生增强环保意识,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做保护环境的卫士,从点点滴滴做起。而有些教学素材是隐性的,蕴含在课文中的环保内容有如地下的宝藏,有待于教师深入挖掘。如六年级上册第十四课《大瀑布的葬礼》、五年级下册第20课《景阳冈》、三年级上册第23课《美丽的小兴安岭》、四年级下册第2课《桂林山水》、三年级下册选读课文《迷人的张家界》等,都蕴含了很多环保方面的因素。
除了这些“课本资源”外,无处不在的社会资源和生活资源,以及课堂上经常出现的“生成资源”,也为我们进行环境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课文插图体现了环保教育教材中还有许多插图,教师可以直接利用这些插图,或把这些插图制作成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欣赏。新教材中插入了许多可爱的小动物、绿色植物的图画介绍,都直接间接地对孩子们进行着环保教育。这些插图内容丰富,有动植物,有山水,形象生动地展示了人与自然的众多事物,适合低年级孩子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深入理解编者的编排意图,深刻挖掘环保教育因素,有意识地把语文教学和环境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春雨润物般地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渗透,使学生尽可能地从书本、课堂教学的主渠道获得环境保护的知识,从而自觉地维护生态环境。
二、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深化环保教育
课堂教学是语文科渗透环境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内容整合,创新教学手段,充分运用电视、幻灯、投影、多媒体课件等,以在课堂教学中增大教学容量,化虚为实、化远为近、化静为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通过教学手段的创新,使课堂教学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大为扩展,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增强了环境教育的效果。
新教材无论从插图的设计、儿歌的选用及课文的编排都为环保教育留下广阔的空
间,只要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利用、精心安排,必将使环保教育真正进入课堂,进入孩子们的心灵,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1.利用教材中的插图。第一册新教材中描写环境的图画很多,有蓝天、绿树、红花、小河、庄稼„„出现在孩子们眼中的是一个充满绿色、生气盎然的世界,也是一个理想的生存环境。在教学中让孩子通过听、说、读、看去感受自然界的美丽。在此基础上,可带孩子们参观学校的校园,去看、去摸、去闻,亲身体验绿色给人们带来的快乐,从而把教材中的环保教育变得更加直观。
2、利用文章中的重点语句。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那些“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的佳作,要求教师去体味、去探索、去挖掘环保教育的因素,凭借重点语句的朗读、分析,把学生引入优美的景色之中,激活学生的想象,在学生的脑海中呈现出文字内容所描述的具体、生动、形象的画面,使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激起情感的共鸣。
3、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一些关于自然景物的描写性文章,教师应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以情动人,利用文章中优美的词语,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体味到大自然的美;也可以将表现文章内容的图片制作成课件,让学生亲近自然,感受自然,喜爱自然,从而培养学生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抵制破坏自然的行为。而对于那些科技性、知识性较强的说明文,如《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雅鲁藏布大峡谷》等,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向学生系统地介绍相关方面的知识,学生也要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三、走出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环境保护活动
环境意识的形成必须依赖于学生的实践,而且只有在他们的实践中才能表现出来。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必须要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在课外活动与现实生活中获取资料、分析问题、提出方案,并在实践活动中应用和检验。如:①邀请环保局专家作专题讲座。②以每年一度的“6•5世界环境日”、“3•12”植树节等纪念日为契机,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如:在全校举行环境保护知识图片展览;通过校电视 网络、主题班会、黑板报、环保手抄报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环保宣传活动。③参与实际的环境保护活动,在全校掀起了“保护环境,由我做起”的环保潮流:每个班都分别设置了垃圾分类回收桶;在全校掀起节约用纸,废纸利用的热潮。④组织学生到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参观,了解污水和废气的处理过程,增强学生对本土的环境状况的感性认识,也深化了环境知识的理性学习。⑤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活动内容,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如对某一区域的环境状况进行调查、访问、考察、监测等,让学生直接接触社会,获得等一手资料。并把资料进行整理,把
有关问题向行政部门反映,或写成小 论文,增强争当环境小卫士的责任感,从而使他们真正关心和参与到实际问题解决上来。
总之,语文学科渗透环境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还有很多,需要教师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去探索和检验。只有教师从思想上明确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大胆而充分地吸收和借鉴国内外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找准切入点,增强针对性,才能够在教学活动中找到更多、更好地开展渗透环境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第三篇:在语文学科中渗透环保教育
在语文学科中渗透环保教育
洪前分校
陈晓霞
如何向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使他们从小就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面对的课题之一。而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渠道,学生每天都要在课堂上学习各种知识;但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主渠道,运用得当,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怎样利用好这个主渠道渗透环保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体会“环境美”。
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篇目是写景的,其中的美景描述让人心情愉悦,如临其境。在教学这类课文时,教师应指导学生会“读”,在阅读、朗诵中体会“环境美”,使学生的身心受到美的熏陶,从而达到使学生愿意关注和保护环境的目的。《草原》一课,写道:“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白色的大花。”教师可利用放录像片,使学生亲眼看到草原美景,并在配乐朗读中去体会草原之美。
二、结合课文内容渗透环保教育。
在小学语文各册教材中,渗透环保教育的教材比比皆是。如《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鲸》《蛇与庄稼》《彩色的翅膀》《只有一个地球》,《桂林山水》《鸟的天堂》《林海》等。课堂上在教这些课文时,只要教师们稍加指导,学生们就能领会祖国河山的壮丽,了解目前的环境状况,明白环保的重要性。如教学《鸟的天堂》,“优美流畅的语言,以”爱“为主线,描绘出一幅人鸟和平共处的画面,” 老师提出问题:为什么称这里是鸟的天堂?这里为什么能成为鸟的天堂呢?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可以得到答案:鸟儿们在这里可以自由自在,没有人的打扰尽情地享受着真正属于它们的生活。可是在我们的身边已经很难听到悦耳的鸟鸣,很难见到鸟儿们快乐的身影了。教师可以接着问,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可以为此做点什么吗?孩子对小动物天生的亲近感会让他们更懂得珍爱环境!立足教材在语文课堂教育中渗透环保教育,让学生在感受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的魅力之余体会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另外课后作业促使学生主动了解更多环保知识,如:如学完《只有一个地球》可让学生读一读有关环保的书籍,摘一些有关环保的信息,办一份有关环保的小报,举行一次有关环保的知识竞赛等等。孩子的天性是好动的,有竞争性的,在活动中不仅他们更全面掌握环境知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活动能力。
三、在作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在作文教学中,有不少命题(基础训练)都和环保有一定的关系,教师应在作文练习中指导学生去深入大自然,热爱大自然,潜移默化地进行环保教育。例如:观察校园附近的一处景物,写一篇作文。教师可带领学生观看校园景色,指导写作;同时渗透教育:校园是美丽的,我们要爱护校园的景物等。
教师还可布置一些“小练笔”,例如《保护地球,我做什么》、《假如只剩下人类自己》、《小学生与环保》等。这些题目以环保为内容,既提高了学生的文笔能力,又渗透了环保教育。
在小学语文学科中渗透环保教育,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提高观察能力,是个很好的推动,这无疑对小学生的未来成长是非常有益的。
2013年12月30日
第四篇:浅谈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浅谈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单位:潮阳区铜盂屿北中学 姓名:蔡妙璇
时间:2010年5月4日
浅谈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义务教育阶段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中规定: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能够让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发展的作用。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教学渗透着“环保”生活意识,具体表现在:
一、发挥教材、习题的环保教育功能,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在初中数学教材中,可以通过数学习题的教学来加强环保教育。教材编排了许多涉及环保知识的习题,教师可补充相关知识来加强环保方面的教育,拓展学生视野,渗透“低碳”思想,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如在一元二次方程中有这样一道习题:西部某县位于沙漠边缘地带,治理沙漠、绿化家园是全县人民的共同愿望。到2002年底,全县沙漠的绿化率已达30%,计划每年将对m%未绿化的沙漠进行绿化,到2004年底,全县绿化面积可达43.3%.求m的值。在解答完此题后,教师可用多媒体播放有关我国近期常出现的沙尘暴、沙漠绿化等视频。让学生感受到植树种草对于保护环境的必要性,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植树种草习惯,渗透环保意识。再如,本章还有一个数学活动题:希望中学环保小组的同学深入市化工厂做调查,得知该厂年排放工业废气量为4.50×.为改善城市的大旗环境质量,该厂决定分两期治理,使废弃的年排放量减少到2.88×.预计第一期治理中每减少1.0× 废弃需投入3万元,第二期治理中每减少1.0× 废弃需投入4.5万元.假定该厂每期治理中废弃减少的百分率相同。请
根据以上信息:提出一个可以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的问题;让你的同伴解决,并对他的解答方法和结果进行评价。学生在解答这道题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企业排放的废气是大气的一个重要污染源,从现在就渗透治理废气排放的概念,容易在他们的脑海里根深蒂固地形成与有关治理环境污染的理念,渗透了环保意识,促进了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二、应结合实践操作。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学习几何等知识都是通过对学具和教具的操作来形成表象,从而进一步理解应用的。因此,教师应多让学生动手操作,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也可以借此对其进行环境教育。
例如,如学习“三角形“时,用废弃铁丝制作一个三角形模型,用来研究三角形的概念;用硬纸板做一个三角形纸板,用来研究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学习“平行四边形”时,用铁丝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模型,研究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及对角关系;用两根木条,把他们的中点用铁钉固定,用橡皮筋连接四个端点,这样就做成了一个各边长度可以变化的平行四边形模型了。学习“正(长)方体及展开图”时,用化妆品盒子或利用硬纸板自制正(长)方体教具,使同学们更深入直观地理解正(长)方体的概念、性质,更方便地探究正(长)方体的展开图。学习“圆柱和圆锥侧面展开图”时,利用酒盒等硬纸板制作圆柱和圆锥,用于研究圆柱和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及其性质;学习“圆周角”时,用废弃的铁丝制作一个圆(或用硬纸板制作一个圆 3
盘),把这个圆固定在一个硬纸板上,在圆的不同位置上钉四个小铁钉,圆心也钉一个小铁钉,再用几根橡皮筋挂在四个铁钉处构造圆周角,这样就制成了圆周角演示仪,用来研究圆周角的定义及性质,加深了同学们对圆周角的理解。……。在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认真钻研教材,用废物制作更多可行有用的数学教具,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渗透日常生活中的节约意识,促进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三、应在数学教学中结合课外活动,向学生们灌输环保的知识。很多老师认为数学课很难开展课外活动,其实不然。在许多章节都可以通过课外活动来开展环境教学。如,初三代数第十四章《统计初步》,在完成本章教学后,老师可安排4人一组完成实习作业:估计一次性筷子的用量。老师让同学们走出课堂,从本镇几十间高、中、低档饭店中抽取10家作样本,得到这些饭店每天消耗一次性筷子的数量,并解决下列问题:第一,通过对样本的计算,估计这个县一年消耗一次性筷子数量是多少?第二,若生产一套中小学生桌椅需木材0.07立方米,求全县这年使用一次性筷子的木材可以生产多少套学生桌椅?第三,如何利用统计知识统计出我们这个城市一年使用一次性筷子所消耗的木材量。这个实习作业,贴近了学生生活。学生通过调查计算,不得不惊叹原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浪费了许多资源,环境保护不是挂在嘴边上说说的事,而是应该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综上所述,只要教师树立环保意识,充分将数学知识中的环保因素挖掘出来,适时适度加以渗透,将“环保”印到学生脑海中。培养一种“环保”的态度,进而打造绿色课堂、绿色校园、绿色社会,就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第五篇: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摘要:“保护我们的家园——地球”、“爱护地球就是爱护我们人类”、“给我们寻找一个清洁的地球”、“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些带有全球性的呼吁和警告性的呐喊,在告诉我们,环保教育已迫在眉睫。是的,自然界是人类唯一的生存空间。在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今天,人类更加清醒的认识到:人类必须与自然界和谐相处才能和谐发展。地球只有一个,地球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类能不能继续生存下去的问题。环境保护问题已越来越为世界各国所重视,环境意识已成为当代人类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把生态教育列为主要工作,并推行了一系列环境教育计划。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化学污染物对环境,对人类健康,社会发展的危害,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已成为人们的共同呼声。为此,寓环境保护教育于生物教学之中是每一位生物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从两方面论述了怎样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关键词:环保教育
生物教学
环保实践活动
“保护我们的家园——地球”、“爱护地球就是爱护我们人类”、“给我们寻找一个清洁的地球”、“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些带有全球性的呼吁和警告性的呐喊,在告诉我们,环保教育已迫在眉睫。是的,自然界是人类唯一的生存空间。在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今天,人类更加清醒的认识到:人类必须与自然界和谐相处才能和谐发展。地球只有一个,地球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类能不能继续生存下去的问题。环境保护问题已越来越为世界各国所重视,环境意识已成为当代人类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把生态教育列为主要工作,并推行了一系列环境教育计划。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化学污染物对环境,对人类健康,社会发展的危害,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已成为人们的共同呼声。为此,寓环境保护教育于生物教学之中是每一位生物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该怎样渗透环保教育呢?笔者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新教材的使用为环保教育提供了契机。以苏教版初中教材(七年级)为例。教材第1章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7章第三节 绿化,我们共同的行动、第13章 第一节 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第二节 保护生物圈—从自身做起。直接将环保教育作为这些章节的主题。在这些章节中直接介绍了环保的一些初步知识。在教学进程中,师生充分收集有关资料,通过录像、投影等直观手段说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以及保护环境的措施。以《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为例加以说明。教师出示山清水秀的风光图片:如黄山、九寨沟等。学生观看,欣赏,为祖国的美好山河感到自豪。师:“不知我们的子孙是否还能欣赏到这些秀丽风光。请看以下录像:1998年波涛滚滚的洪水,造成山体滑坡,房屋倒塌;2000—2002年春季北方漫天飞舞的沙尘暴;草原上成群的牛羊与斑秃的草地;黄土高原纵横的荒山秃岭及干涸的河床;餐桌上的野生动物„„” 学生对片中的现象感到震惊,纷纷议论。
师:这一幕幕令人震惊的现象,都与人类的活动有关。人类的衣食住行都依赖于生物圈,人类要生存必然要向生物圈索取,生物圈能承载多少人的生存呢?教师制造这样的情境导入新课,并适时板书课题,大大激起学生强烈的使命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适时出示一组组数字、一幅幅画面„„学生热烈讨论发言,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教育;再通过模拟实验(如模拟酸雨对植物种子的萌发的影响)的介绍,并布置同学们分小组探究。一节课的时间有限。教师总结:“我们的生物圈已敲响了警钟。我们已经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环境问题,请大家课后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和调查有关环境问题的资料或进行模拟试验。下节课我们相互交流。”在第二课时教师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中国和世界人口的增长及人们的活动给生物圈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最大的问题就是环境问题。同学们,在我们的周围有不少环境被污染的例子,请大家说说。”同学们踊跃交流课前所收集的资料或汇报实验过程和结果。有的是关于“温室效应”、有的是关于“水体污染”、有的是关于“噪声污染”、有的是关于“土壤污染”、有的是汇报“模拟酸雨对植物种子的萌发的影响”的实验过程和结果等。教师适时进行评价。同学们深受启迪。在这节课结束时,教师总结:感谢各位同学提供了如此丰富的资料,通过这一次的调查和交流,我们每个同学对环境污染问题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但是我们的宣传不应该仅仅在这一堂课上,在我们的教室内,还应在学校、社会上进行更广泛的宣传,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让所有的人都来关爱我们的生物圈——我们共有的家园!参与保护我们的家园的活动中来。
在教材其他章节虽然没有以环保作为主题,但教师可把环保教育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环境问题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如在第4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的教学中,可结合有关知识的学习,联系在生活中有人随地大小便,随地吐痰、乱丢杂物、不节约用水、吸烟、不注意饮食卫生、吃野生动物、猎杀野生动物等不良习惯甚至违法的行为,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人类传染病与环境污染的关系、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等一系列与环保有关的问题。又如在第四章开始部分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大海龟在蓝蓝的大海畅游的画面,然而这种古老的象征长寿的海上运动者现发现有许多死亡,解剖结果死于废塑料袋堵塞食管,它是因饥饿而亡.通过此例的举出,使学生不仅认识到学习生物学知识的重要性,而且在脑中树立环保的意识.在其他章节,环境教育的内容也很多,这里就不一一详述。总之教师要以高度的环保责任感,抓住有利时机,注重启发和引导。教师积极利用各种新闻媒介报导途径,及时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环境保护手段、进程。
二、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
课堂教学固然是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一环。但课外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而且可以培养其环保技能,所以还应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随着新一轮课程的实施,我们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并努力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环保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身边事做起,激发他们对周围环境的关注,培养保护环境的责任心和能力。如结合校园绿化设计和“3.12植树节”,发动学生参与校园绿化设计和植树护花活动;结合“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组织学生开展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演讲、征文、辩论等活动;发动学生参加“你丢我捡”和清除卫生死角等校内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保护环境随手可做的100件小事”活动。课外活动的重要特点就是实践性、直观性、以具体事实让学生自己去了解、认识环境被破坏的危害,让学生自己动手开展有益于环保的活动。以达到深入人心的教育效果,比如让学生去参观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让他们了解到保护森林植被对人类的重要,让学生自己动手修建小型自然生物池塘,营造生物垃圾,将垃圾按化学、金属、生物各自分类处理,以达到立竿见影的教学目的。波利亚说过:“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如生物兴趣小组的成员通过“废电池浸出液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废电池浸出液对小鱼生活的影响”、“废电池浸出液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模拟酸雨对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等探究实验,以及对附近江河的污染和烟厂周围的空气污染等进行实地调查分析.学生对看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果感到非常震惊,学生看到小鱼在废电池浸出液里苦苦挣扎的情景就仿佛看到在烟尘弥漫的恶劣环境中生存的自己,自然得出环保问题不容忽视的结论。同时指导学生认真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撰写环保小论文等.
综上所述,环境保护教育,只有上下一致,通力合作,从小抓起,从我做起,使每一位社会成员都树立起强烈的环境意识,人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防止环境污染,才能创建一个美好的劳动生活环境,才能拥有一个充满生机的地球。
参考文献:
1、《环境科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12月
2、《保护环境随手可做的100件小事》作者刘兵
3、《热爱自然的故事》程光泉
刘宽红编著